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诚信的内涵及其文化渊源

诚信的内涵及其文化渊源

诚信的内涵及其文化渊源
诚信的内涵及其文化渊源

诚信的内涵及其文化渊源

摘要:诚信是道德规范与法律原则的统一,在学术和民间领域都具有共同的价值内核。诚信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其发生发展的渊源广博而又相对集中,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重要的思想内容之一。诚信也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思想内核。

关键词:诚信内涵文化渊源传统文化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我们在着力提高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谐的社会要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公民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条件。我们党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建设市场经济的今天,都十分强调人的思想素质的塑造和提高。《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提出了公民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其中就强调了“明礼诚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这一系列的措施充分体现了党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对诚信建设的重视。深刻认识诚信的内涵和其深远的文化渊源,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诚信的内涵

加强诚信建设,提高诚信意识,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对诚信的内涵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这是我们宣传、教育和实践的基础。一个概念,在不同的社会领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下面,我们通过分析和比较,来探究其概念的内涵和实质。

一、文字内涵

从文字的角度来解释诚信的意义,是从其它角度作进一步认识的基础。诚信是一个合成词,是诚实信用的缩略称谓。

诚,《说文解字》解释为:言部诚 cheng2 信也。从言成声。《礼记?中庸》:诚者自成也。“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国”,“诚”字由“言”和“成”的组成确有深刻的意味。《新华字典词典》的解释是:诚 < 形> 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sincere;hone st] 诚chéng ①真实的(心意):~心~意。②实在;的确;~然。。《礼记?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朱熹注:“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可见,诚就是实际有、实际存在、真实无妄的意思。

信,《说文解字》解释为:言部信 xin4 诚也。从人从言。会意。息晋切,说话关系到做人,“人无信不立”,不讲真心话,何以成人?诚即信,信即诚,两者的意思是相通的,拥有共同的本质:从言,强调语言表达在个人品质中的表现。“言为心声”,说出的话与内心意思、心理动机相一致,才能称为诚信。

《新华字典词典》的解释是:信 < 形>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honest sincere] ⒈诚实,不欺骗:~守。诚~。讲~用。言而有~。⒉确实,可靠,不怀疑:~赖。可~。相~。~而有征。~誉第一。⒊敬慕,崇奉:~仰。~奉。~徒。……⒌凭据:~物。印~。《墨子经》中说:“信,言合于意也。”《白虎通?情性》中说: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国语?晋语》中说:定身以行事谓之信。《贾子道术》中说:期果言当谓之信。《诗?卫风?氓》中有言:信誓旦旦。可见,信就是讲真话,专一不移,说话算数的意思。

综上所述,诚和信的含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诚”与“信”都具有诚实守信的意思,但在表达的侧重点上是有区别的。“诚”的反义词语是虚伪,“诚”侧重于内心的真实,强调的是表里如一,所以,“诚”常和“心”、“意”等结合使用,如“心诚则灵”、“诚心诚意”等。信更强调“内诚”外化,体现为个体除了在内心对社会道德的认同外,同时也身体力行地遵守社会道德。“信”更多地是针对社会群体提出双向或多向要求。“信”侧重的是言语真实,强调的是言行如一;“诚”侧重于内心的真实,强调的是表里如一。故此,“信”常和“言”结合使用,如《老子》中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记载。二者相互依存,“诚”是“信”的依据和根基,“信”是“诚”的外在体现。“诚”与“信”由内到外涵盖了一个人的做人准则;诚为信之本,不诚则不信。不欺已曰诚,不欺人曰信。诚表现在人的品行、品德之中,信则表现为个人对责任、义务、契约、承诺兑现的可靠程度。诚信是“诚”与“信”的统一。

诚和信的合用,体现了二者本质上的一致和社会对诚信精神的更高意义的推崇。其含义至少有四个方面:(1)诚实无欺。指主体对自己内心所持信仰的遵循,是主体的自我指向。 (2)相互信任。它可以指主体的自我信任,更多的时候是指信任他人或被人信任;是主体基于对客体的诚心、诚言、诚行的主观判断基础上,进一步对客体的真实性、可靠性认可的肯定性心理趋向。(3)信守承诺。可以是一种自我承诺,但它常指人们在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外在行为表现;能够履行对他人的承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4)遵守规则。诚信是社会生活中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都必须具有的能促使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社会道德和必须遵守的规则;其特征是市场主体在实现个体利益时,不以损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为代价。

二、伦理内涵

即在伦理道德方面的含义。伦理是规范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逐渐积累和定型的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评价体系。道德是人们评价自身和他人的行为和精神的一种规范。在伦理和道德的评价体系中,诚信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诚”是指道德主体内在的一种品质、信念,即所谓“内诚于心”。“诚”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等。“信”则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或社会整体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及其价值指向,即所谓“外信于人”。“信”表现为讲信义、守信用、重然诺,言行一致。“诚”、“信”合起来使用,则有诚实守信、表里如一、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相统一的丰富内涵。诚信作为一个伦理范畴,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诚实为本,言行一致。所谓“诚实”,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隐瞒欺骗,不自欺欺人,表里如一。所谓“守信”,就是要“讲信用”、“守诺言”,也就是要“言而有信”、“诚实不欺”等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项根本性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和立身治国之本。诚信作为一项伦理道德的评价标准,是指一个个体或群体真诚地对待另一个个体或者群体,在彼此之间不做虚伪的意思表示,一方的所作所为为另一方所信赖,并以此作为决定自身意

思的一个权衡的标准或尺度、基础。正因为一方的言行值得信赖,才得到另一方的肯定,从而在舆论的层面得到正面的评价和支持。舆论的广泛而强大的力量使人们把诚信作为做人的指南。“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坦坦荡荡真君子,反反复复小人心”,真诚的做人让人得到心灵的安宁,虚伪的做人让人遭受心灵的痛苦的折磨。这就是道德的力量促使人们讲究诚信。

三、法学内涵

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同时也是一种法律规范。在法律体系中引入诚信的概念,是由法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法律具有规范性、抽象性、事后性和适用的广泛性,它只规范人的行为,不规范人的思想,在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时,它有天生的局限性,它不可能包容一切具体的行为,因而法律的制定者在制定法律时规定了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是法律诉讼、法律程序和法律裁决的确认规范。法律原则具有更大的覆盖面和抽象性,是对某一类行为、某一法律部门甚或全部法律体系均通用的价值准则,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广。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是信用经济,一切市场行为只有符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市场才能正常有序的进行下去,但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具体的法律规则不能穷尽一切市场行为,所以作为道德规范的诚实原则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学家吴敬琏说:“目前市场中的大部分交易都是以信用为中介的交易。所谓信用,是指一种建立在授信人对受信人偿付信任的基础上,使后者无须付现即可获取商品、服务或货币的能力”。因此诚实信用作为法律原则具有非常广泛的适用性。作为法律原则,它主要体现在民事法律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章“基本原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章“一般规定”第六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法律中,诚实信用(Good Faith)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应讲诚实、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具体内容表现为:1.任何当事人要对合同相对人诚实不欺、恪守诺言、讲究信用。2.当事人应依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在获得利益的同时应充分尊重他人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不得滥用权利,加害于他人。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市场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协调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弘扬道德观念,保障市场有秩序、有规则进行的重要法律原则。诚信原则在处理平等主体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方面,得到了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因此,诚信也是一种重要的具有法学含义的法律准则。

四.世俗内涵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普通人民群众对诚信的认识具有感性和形象的特点,虽不成理论体系,但却是社会舆论的主流。其强大的舆论力量促进了文明的进程,是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一股重要力量。“老实人”,是对一贯讲究诚实信用的人们一种通俗的称呼。在评价一个人的个人品德时,我们常说:“这人很忠诚老实,很可靠,你尽管放心”。这是很高的评价,说明了诚信是一个很高的道德标准。“说话要算数”,“要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说的是人们对语言和实际行动的诚信要求。“绣花枕头”,“臭皮柑”,是对外表与内在品质不一致的一种鄙夷,形象而深刻。“实打实”,“板上钉钉”,是诚信给人心灵的踏实感和安全感并由此带来人们行为的可预知性并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人们在把诚信作为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则的同时更加重视自身的一言一行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民间对诚信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敬畏和景仰,是做人的至高无上的

准则之一。“骗你是小狗”,“如有食言,天打雷劈”,“背义忘恩,天人共戳”,老百姓喜欢发毒誓,最毒的誓言是为了保证最真的承诺,没有诚信,连禽兽都不如,连活着的权利都没有,这就是诚信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至高而神圣的含义。

诚信的文化渊源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式上的反映。”渊源,即来源,事物产生、发展和发扬光大的根基和大本营。我国的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现代文化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主流。诚信原则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都有着极其深厚博大的渊源。

诚信的传统文化渊源

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当代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究其主流,则为儒、佛、道三家,构成了汉唐以来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自从汉代的董仲舒,以儒家为中心,建立起“三纲”、“五常”的道德观念,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治政方针以来,儒家思想就在我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中取得了核心地位,其统治地位一直到2 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才从形式上日渐式微,取而代之以社会主义文化。所以说,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它已深深地烙印在民族的记忆和血脉中,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儒家文化,集中体现在儒家经典著作中。儒家文化以“礼”、“仁”为核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第一步。个人品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起点和基脚。而诚信在儒家经典著作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说: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好比大车没有套横木的輗,小车没有套横木的軏,那怎么可以行走呢?在圣人孔子看来,信用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人没有信用,是无法在世上立足的,更不用说实现其它的人生价值了。时至今天,“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已成了一个固定的成语,成了教育后代的基本用词,也是人们对缺失信用者的最好的谴责的论据。

儒家思想发展到宋代,表现为理学,理学大师程颢、程颐两兄弟在《二程集》“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休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为学、做事、与人交往,都应以诚信为本,否则,学不成,事亦败,人际关系平添隔膜和怨气。

二、诚信是教育的前提

《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儒家认为,说话讲信用是比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品质之一,这点与当今教育的原则之一“德育为先”交相辉映,与“德才兼备、德重于才”的选人用人标准不谋而合,共同证明了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品德中诚信修养的基础性作用。诚信是教育的前提,是人才的首要特质。

三、诚信是仁德的基础

《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说,花言巧语,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花言巧语,是对事实的扭曲,使对方产生错误的认识,是不讲诚信的表现,这样的人大部分是没有道德可言的。“仁”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而没有诚信,就根本谈不上“仁”,所以,诚信是“仁”的基础。“鲜于仁”,用今天的话来说,与“缺德”这个词相关无几,是对品德低下的一种尖刻的讽刺。在这里,孔子刻画了一副因缺乏诚信而无德的“伪君子”的可恶嘴脸。《孟子?告子下》:“君子不亮(通“谅”,即信)。恶乎执?”君子不讲信用,怎么能有操守?信用是操守的基础。

四、诚信是交友的标准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益者三友”,就是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广见博识的朋友。其中第二点:“友谅”,《说文解字》说:“谅,信也。”信,就是诚实。交朋友要交诚实的朋友,这种朋友为人诚恳,不作伪。与这样的朋友交往,我们内心是妥帖的,安稳的,我们的精神能得到一种净化和升华。诚信,是交友的一项重要标准。

五、诚信的塑造与功能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亲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大意是,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要治理好平民百姓,就要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要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得得到朋友的信任,要得到朋友的信任;就要使父母高兴。使父母高兴有办法: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够使父母高兴;使自己真诚有办法: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所以,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极端真诚而不能够使人感动的,是没有过的;不真诚是不能够感动人的。这一章几乎与《中庸》第二十章里面的一段文字完全相同。与《中庸》完全相同的内容还是强调“诚”的问题。而《大学》所提出的人生进修阶梯,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级也是“诚意”的问题。由此可见,“诚”的确是儒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以这里与《中庸》相同的文字来看,由“明善”到“诚身”;由“诚身”到“悦亲”;由“悦亲”到“信于友”;由“信于友”到“获于上”,直到“民不可得而治也”的反面,那就应该是“民可得而治矣”。实际上也就是《大学》所谓“修、齐、治、平”的序列,一句话归结起来,在儒家的学说里,真诚的确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所在,一个人如果没有真诚,一切都无从谈起。

所以,孟子最后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信用打动人心和攻坚克难的功能,由此可见一斑。

《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这段话的主旨是探讨怎样使意念达到真诚,是研究实现诚信的途径。

《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真诚就会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后也就会做到真诚。无论是天性还是后天人为的教育,只要做到了真诚,二者也就合一了。

《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大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只有天下极端真诚的人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帮助天地培育生命;能帮助大地培育生命,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真诚者只有首先对自己真诚,然后才能对全人类真诚。真诚可使自己立于与天地并列为三的不朽地位。实现诚信,应从自身做起,然后,推己及人,实现全社会的诚信。

学者程颢、程颐两兄弟的理学巨著《二程集》中说:“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临人则人化,无往而不得志之正也。”诚信的推进效应,涉及到修身、做事、与人交往三方面,诚信是做人做事无往不胜的法宝,是成功的基本的关键的实现力量。

六、诚信是自然的法则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中庸》:“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极端真诚是没有止息的。没有止息就会保持永恒,保持永恒就会显露出来,显露出来就会悠远,悠远就会广博深厚,广博深厚就会高大光明。广博深厚的作用是承载万物;高大光明的作用是覆盖万物;悠远长久的作用是生成万物。广博深厚可以与地相比,高大光明可以与天相比,悠远长久则是永无止境。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显示也会明显,不活动也会改变,无所作为也会有所成就。天地的法则,简直可以用一个“诚”字来囊括:诚本身专一不二,所以生育万物多得不可估量。大地的法则,就是广博、深厚、高大、光明、悠远、长久。这是儒家的相互的哲学观。诚生一,一生万物,诚生万物,诚是万物的本原,是一切存在的基础。诚至高无上的地位,唯有儒家将其推崇得无以复加。“诚”在传统文化长河中的核心本原地位,从此熠熠生辉,光辉万世。

七、诚信以“义”为原则

《论语?子路》: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孟子》:“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孔子与孟子共同地强调了诚信原则的灵活性,即凡事不能一味地不做价值判断地讲诚信,诚信也要合乎一定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义”。“义”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准则,今天我们看来,“义”就是正义,是最大的利益,是最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原则。讲诚信,如果违背“义”的原则,有损于更大的利益,更大的正义,不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就是小人,是不值得提倡的,甚至应该反对和批判。这就是所谓的“善意的谎言”,只要是善意的,能够保护更大的正义,“谎言”也并不违背儒家的为人处世的原则。

综而观之,诚信是儒家文化这棵参天大树遍布全身的神经脉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血与肉的融合,是为人处世,安家治国的深厚根基。她已深深地融入到了炎黄子孙的血脉中,成为华夏民族传承维系的生命脐带。

诚信的现代文化渊源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华文化的新纪元。马克思主义逐渐在中国发扬光大,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并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成为了社会的主流的占领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贯穿社会主义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务实求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诚信发展的更高阶段,是最广泛意义的诚信,是最能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诚信。诚信文化贯穿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各个领域,这是毋庸置疑的。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作过多阐述。

诚信丰富而富有层次的内涵,是其融入到社会生活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表现,是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诚信文化宣传的认识基础。诚信文化扎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中,并在社会主义文化中发展壮大,开花结果,其渊源的源远流长和深入发展正是其具有永恒存在价值的历史和现实的证明,是我们弘扬诚信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依据和文化根基。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的指导下,诚信之花必将在和谐社会中越开越艳,愈久弥香。

参考书目:

《中国文化通论》陈书禄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中国传统文化学》曹德本著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四书五经?释注版》龙饮西湖著电子版

《民法61讲》李建伟编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4月第6版

诚信建设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诚信知识竞赛题 1、诚信表达的内涵是()。 A、忠诚可靠 B、大公无私 C、守诺、践约、无欺 2、()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为之人的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A、教育 B、科学 C、诚信 3、稳定可靠的()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 A、个人信用体系 B、企业信用体系 C、社会信用体系 4、从现实情况看,()是当前诚信缺失现象较为严重的直接原因。 A、失信成本偏低B、信用制度不健全C、法制不健全 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于下列哪位思想家?() A、孔子B、老子C、王充 6、现代信用需要()的市场基础 A、充分 B、公平 C、国际 7、现代信用需要()法律规则 A、现代化 B、体系化 C、公开化 8、我国诚信日为() A、3月19日 B、6月19日 C、9月19日 9、早在我国什么时代,“诚信”就已成为我们民族先人的重要道德规范() A、殷周 B、春秋 C、战国 10、古人认为,一个人要自立于社会,必须有三种精神,就是() A、“信、知、勇” B、“仁、义、智” C、“德、理、礼” 11、“言不信者,行不果”出自于() A、孔子 B、庄子 C、墨子

12、所谓信用,是指一种建立在对()在特定的期限内付款或还款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的能力,它使后者无须付现就可以获取商品、服务或资金的能力 A、立信人 B、守信人 C、受信人 13、最早的信用关系——()意味着对受信人的未来付款的信任 A、赊销 B、诚信 C、信用 14、诚信原则不仅是基本法律原则,也是最基本的(),它要求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保持诚实、善意和信用。 A、内容 B、法则 C、道德规范 15、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拥有良好的()的市场经济是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在这种状态下,社会运行成本降低、社会关系和谐 A、人际关系 B、诚信资源 C、文化内涵 16、信用评级的运作原则是:独立、公正、()和科学 A、客观 B、严格 C、互惠 17、诚信缺失的危害主要有() A、诚信缺失危害了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B、诚信缺失助长社会不公,影响社会稳定 C、诚信缺失影响政府的宏观决策,阻碍市场化进程 18、《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实守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内容,说明了诚信在公民个人的道德品性养成和整个社会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A、社会信用 B、公民道德 C、精神文明 D、法制 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制度的特征不包括?() A、以政府为主导 B、以产权为基础 C、以法律为保 20、个人不良信用信息的保留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几年?() A、7年 B、6年 C、5年

小学生诚实守信教育的教案

小学生诚实守信教育教案 四二中队贾雪英 分析: 本课教育是在的四年级“诚实守信”的基础上,从观点的外延“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这个广泛意义上认识对教育内容的深化和拓宽。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有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将来才能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适应时代的要求。课文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讲明观点的。 1、“诚实守信”的含义。 2、诚实守信是美德,做人要以诚信为本。 3、现代社会更需要诚实守信。 4、要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诚实守信的基本含义。 2、懂得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人要诚实守信。 情感 1、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鄙视虚假和不守信的行为。 2、对自己不诚实和不守信用的行为感到不安和歉疚。 行为

1、努力做到说话、做事实实在在、表里一致,当着人和背着人一个样。 2、做到学习、评比、竞赛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 3、做到承诺时实事求是,作出承诺后要努力兑现。 教法建议: 1.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诚实守信方面的实例,课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加深学生对诚实守信的理解。 2.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资料要尽可能的生动直观,使学生觉得真实可信。如:如报刊上,电视中报道的实例。 3.教学中,一定要利用诚实守信方面的正反实例教育学生。使学生体会个人或企业诚实守信的好处以及不诚实守信的危害。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 请同学们听故事《立木为信》。(见课前准备中阅读材料)你们佩服商鞅吗?你们觉得他变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季布是一个特别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的人。得到别人的信任是他变法成功的关键) 小结:象商鞅这样,说话、做事表里一致,不虚假,不隐瞒,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就是诚实守信的表现。 二、学习新课引出观点 1、请同学们听一个真实的故事《五毛钱丢掉的信誉》(见

小学生诚信教育案例

让诚信铺就成长路 ——小学生诚信教育案例 棠张实验小学张春荣 “言必信,行必果。”,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曾说过诚信的基本表现,说到就要做到,这就是诚信。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支撑社会的道德的支点,可以说,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有道德。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必须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 一、故事经过 刚开学的一次课间,我刚坐在办公室里休息,本班的小学生张雨婷一瘸一拐地哭着走进来,我连忙问:“你怎么了?”张雨婷一边抽泣一边说:“是程佳俊把我推倒了。”这帮小鬼,我一天不知道要嘱咐他们多少次,“走路要慢慢走,不许跑,要互相让,不能推别人……”此时,我一听是被程佳俊推的,立刻火冒三丈,对旁边的小朋友说:“去,把程佳俊叫过来!”不一会儿,程佳俊便被带了进来,我生气地说:“程佳俊,老师不是讲了多少遍不能推人吗,你怎么能推小朋友呢?”没想程佳俊也哭了起来说:“我没有推她,是她自己跑着摔倒的。”张雨婷立刻反驳道:“我没有跑,是你在跑。”听着张雨婷的话,程佳俊不但疯跑,而且推人,太不像话了,我一边用酒精给张雨婷擦受伤的膝盖,一边批评程佳俊:“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你看人家的腿摔流血了,袜子也破了,你说怎么办?”这时候程佳俊却大声地哭起来:“我没有推她,是她自己摔倒的。不信你问滕戈艺。”

没办法我只好把滕戈艺找过来,问他当时有没有看见,滕戈艺说:“程佳俊在前面跑,张雨婷在后面追,追着追着,张雨婷就摔倒了。”原来事情是这样的,这么说程佳俊一点责任也没有呀,怪不得他哭得这么伤心呢。看来八岁的张雨婷今天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我回过头问她:“你到底跑了没有?”“跑了……”“程佳俊推你了没有?”“没有……”接下来我让程佳俊回教室,然后耐心地对张雨婷说:“小孩子从小要诚实,撒谎不是好孩子,自己摔的就是自己摔的,不能赖别人。这点伤不要紧,老师给你擦点药,明天就好了。今天回去以后给家长把事情说清楚。”我以为这件事就结束了,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张雨婷的奶奶气冲冲地来到学校说:“昨天,你们班的同学把我家张雨婷推倒了,腿摔流血了,你们也不管,我刚给买的长筒袜也摔破了,你看这怎么办?”我说:“我昨天都问清楚了,是她自己的责任,不怪别人。”张雨婷的奶奶说:“别人不追她,她跑干什么?”我说:“是她追别人,不是别人追她。”她奶奶还不相信,于是我只好把张雨婷叫过来,让她自己给奶奶说,张雨婷说:“是我自己摔的。”她奶奶脸色难看的说:“那你回去怎么说是别人推的?”张雨婷说:“我怕你打我……” 二、案例分析 这看似一个简单的事例,其中却折射出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二年级的孩子出现了故意说谎并竭力否认的情况。这种情况多半是儿童犯了错误,认为承认了就要受骂挨打,因而故意说谎并竭力隐瞒。他们有了曾经说实话而受指责的经验,所以一犯错误就尽力设法

诚信教育以了解诚信的内涵

诚信教育以了解诚信的内涵 诚信教育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诚信的内涵,认识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感受诚信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 2、能力目标 发展观察、比较能力,为人处世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践约守信,诚实做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大力弘扬中华诚信美德。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诚信的基本即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澄清在诚信做人方面的错误认识; (2)理解诚信是立身之本、交往之道、社会公德; (3)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诚信,做诚实守信的人。 2、教学难点 (1)理解诚信是立身之本和交往之道; (2)了解生活中诚信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与学法】 典型事例分析法、合作探究式、体验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 ①制“你诚信吗”调查问卷。课件准备。 ②组织学生收集正反两方面的诚信故事。 2、学生: 收集诚信故事及有关诚信的格言、古训。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诚信银行开幕仪式 活动规则:凡是弘扬诚信美德,如:讲诚信故事、回答有关诚信的问题、主动认识自己不诚信的过去等等皆可获得一个诚信元。为了大力弘扬中华诚信美德,特成立诚信银行,存、取“诚信元”!记录你的诚信表现,最后评选诚信明星。

(学生主持,揭幕诚信银行) 一、解密诚信银行 1、说文解字话“诚信”(PPT显示诚信的古体字)——理解诚信字面上的意思。(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2、诚信故事大展示 要求:发挥集体智慧,以小组为单位搜索中华诚信故事(古今均可) 教师:古往今来,有关诚信的的美德故事还有哪些?从这些故事中你了解到什么是诚信?(小组派发言人讲述,教师引导归纳) 小结:诚信即诚实守信。就是实事求是,诚实做人,做事讲信 二、体验诚信,诚信是金 (一)诚信是立身之本 活动:银行招聘启示录

小学生诚信教育活动方案

小学生诚信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为指导,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针对青少年学生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学习和生活习惯,增强学生的诚实守信的意识,教育引导学生诚实做人,做守信用的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委的一代新人。 二、教育内容 “诚实守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更是国际上交往中最重要的原则。“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要不断变化。在学生现阶段主要使他明白,诚实守信是一种崇高的“人格魅力”。所谓“诚实”,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隐瞒欺骗,不自欺欺人,表里如一。所谓“守信”,就是要“讲信用”、“守诺言”,也就是要“言而有信”、“诚实不欺”等等。 三、实施过程: (一)教育活动 1、举办“诚实守信学做人”主题班会。 由班主任、班干部精心准备,举办主题班会,邀请家长参加,对学生集中进行“诚信教育”。由此号召学生做诚信人,并宣布“诚信”教育系列活动内容。 2、开展收集活动。 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收集方式,收集有关的故事,名人传记,名人名言,谚语,俗语。在收集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们活动的主题,把活动的主题深刻地记在心中,为学生的活动建立目标,使以后的活动更集中、更深入。最后把收集到的内容以展板、板报的形式公开宣传。 3、开展读书活动 把找到的资料通读一遍,使学生对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对诚信在做事、做人上的作用、影响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使学生明白讲诚信的人受人尊重,朋友多,做事有人帮助,能成就大事。而不讲诚信的人,没有朋友,得不到人们的信任,做事没有人帮,往往一事无成。 4、举行“诚信”主题故事会 在熟读的基础上把你收集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在讲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对人物心理感情的体会,从而感受到做诚实的人,遵守信用的人是舒心的坦然的,生活轻松愉悦。相反,说谎、不守信用的人总是为了编造谎言而操心费神,为了怕被别人识破而担心吊胆,整日不得安宁。 5、举行“诚信”主题讨论会 经过过收集、读,讲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在心中对诚信的概念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对诚信做人的意义会越来越深刻,同时,也会联想到自己的行为,有很多想法。在这个时候,议一议说一说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和困惑,帮助理清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利于学生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 6、召开家长会。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勾通,取得家长的支持。有了家长的支持才能使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更长期,更全面。 (二)实践活动

沉稳细心胆识大度诚信担当内涵

沉稳细心胆识大度诚信担当内涵 一、沉稳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2)不要逢人就诉说你的困难和遭遇。 (3)在征询别人的意见之前,自己先思考,但不要先讲。 (4)不要一有机会就唠叨你的不满。 (5)重要的决定尽量有别人商量,最好隔一天再发布。 (6)讲话不要有任何的慌张,走路也是。 (7)自信是好,但是别忽略任何人的想法。 (8)人无高低,不要一副拽拽的样子,对人对事,别忘了礼貌。 二、细心 (1)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常思考它们的因果关系。 (2)对做不到位的问题,要发掘它们的根本症结。 (3)对习以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进或优化的建议。 (4)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有条不紊和井然有序的习惯。 (5)经常去找几个别人看不出来的毛病或弊端。 (6)自己要随时随地对有所不足的地方补位。 三、胆识 (1)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词句。

(2)不要常常反悔,轻易推翻已经决定的事。 (3)在众人争执不休时,不要没有主见。 (4)整体氛围低落时,你要乐观、阳光。 (5)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因为有人在看着你。 (6)事情不顺的时候,歇口气,重新寻找突破口,就算结束也要干净利落。 四、大度 (1)不要刻意把有可能是伙伴的人变成对手或者敌人。 (2)对别人的小过失、小错误不要斤斤计较。 (3)在金钱上要大方,舍的本身就是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4)不要有权力的傲慢和知识的偏见。 (5)个人学习成果和成就都应和别人分享。 五、诚信 (1)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说,说了就努力做到。 (2)虚的口号或标语不要常挂嘴上。 (3)停止一切“不道德”的手段。 (4)耍弄小聪明,要不得! 六、担当 (1)检讨任何过失的时候,先从自身或自己人开始反省。 (2)事情结束后,先审查过错,再列述功劳。

小学生诚信考试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生诚信考试主题班会教案 导读:诚信考试主题班会教案(一) 教学目的:1、使大家认识到作弊的危害,做到诚信考试。 2、使同学在生活中做到诚信。 班会过程: 一、导入: 本次班会的主题是“诚信考试”。的确,马上就要到统考的时间了,这个话题也是大家年年讨论的话题,这次班会同样与这个话题有关,希望本次班会能够给大家一些好的启发。 二、班主任讲解如何正确理解诚信? 诚,即真诚、诚实;信,即遵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受诺、践约、无欺。通俗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这是荣辱观之精要,诚实守信是做人立身之根本。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旬子 言必信,行必果。——韩非 生来一诺比黄金,那肯风尘负此心。——顾炎武 这些都是古人对诚信的坚持,可见古人对诚信是很重视的。作为当代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明确的认识何为诚信和它的重要性。 三、由同学xx为大家讲述《曾子杀猪》的故事。 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诚信的小故事,如“曾参杀猪”示诚信。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

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气愤地对丈夫说:"我是哄儿子说着玩的,你怎么就真把猪杀了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他不懂事,还没有辨别能力,接触到的是父母,所以什么都跟父母学。你现在哄骗他,等于是在潜移默化地教他学会欺骗。再说,你现在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自然也就不相信你了,你以后还怎么教育孩子?" 在我们的生活中,老师,家长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给我们讲了许多诚信的小故事。诚实是一种作风,一种实在,一种可靠。诚挚,严谨的的做人做事自然磊落,落地生根,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那种准则的含义已超出了本身,而带着光彩的人类理想和精神,正气蕴在其中。 四、同学们讲述有关诚信的故事、格言,谈感受。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2、民无信不立。(孔子) 3、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4、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亚)

诚信

诚信 1.诚信的内涵 西方国家的诚信观念最初发源于希腊,其本意是尊重事实和信守诺言。美国学者迈克尔.D.贝勒斯即说:“诚信一般被定义为忠于事实或在此基础上再加上遵守公平交易的合理商业标准。”而随着西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贸易促使商品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契约这一重要的商业手段和交际原则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诚信更多的代表着相互承诺、相互依赖和互利互惠的契约诚信。在西方国家的诚信体系之中,契约诚信要求双方必须信守承诺,一方如果违背了诚信,另一方即会取消所赋予他的权利,最终结果就是造成双方利益上的共同损失。比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即是诚信缺失的一大警钟,给西方世界乃至全球都上了一堂重要的诚信教育课。 在我国,对诚信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不过此时的“诚”主要是指对鬼神的虔诚,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尚书》中“神无长亨,亨于克诚”。而至《周易》中所讲的“修辞立其诚,诚所以居业也”则已经摆脱了宗教色彩而赋予了“诚”道德意义,认为“君子不论说话、立论都应当做到真诚无妄。”宋代时期,理学家对“诚”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在一般意义上讲,“诚”即指诚实诚恳,主要是指真诚的内在品质,“信”则指信用信任,主要指内诚的外化。“诚”与“信”组合一体即形成了内外兼备的道德品质,千百年来被中化民族视为自身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成为重要的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总的来说,诚信就是人们立身处世、待人接物所必须具备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行为品质,是一种基本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 2.大学生诚信的意义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规范。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项根本性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立身治国之本,也是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动中的一条重要原则。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诚信和宽容,这种信任和宽容,主要依赖于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具有诚实守信的态度,与人为善的情感,也就是诚信美德。 诚信价值观的培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培育诚信价值观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有利于大学生善待自我,进行自我教育,改善人际关系,赢得他人尊重;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自觉树立诚信意识很有必要。 2.1 诚信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基本要素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只有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交往与合作才会长久。作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如果缺乏诚信,就

诚信的含义

诚信的含义 中国古代,“诚”和“信”本来是两个意义相近的词,常常用来互相训释。但细释古书可以知道,“诚”和“信”二字,意义并不完全相同。“诚”的本义是真实、真切,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时则有诚实、真挚等含义。“信”的本义是求真、守诚,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时则有追求真理、信守承诺等含义。 如果从思想史的角度去观察,就可以发现,上千年前,儒家对“诚信”的内涵有着详细的解释。主要有三点:一是以“诚”为真实无妄的本然之道,二是以“诚”为道德之本、行为之源,而以“信”为德目之一,三是重视“诚”的实践,强调言行一致。 那么,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背景下,诚信又具有什么新的内涵呢? 首先,既然诚信的根本精神是真实无妄,那它就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求实精神。在诚信这把精神的标尺面前,一切的虚情假意和欺瞒诈骗都将无所遁形,遭到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其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诚信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它要求社会群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树立起公平的处事态度以及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 再次,诚信所内涵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诚信对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是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中国自古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明训,这些话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国家的领导者依靠什么去团结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诚信就是取信于民,团结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 对于一个社会单位(如一个企业)而言,诚信是立业之本。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诚信是建立行业和单位之间互信互利的道德杠杆。很难想象,一个不讲诚信,不守信用的单位或企业,在现代法治社会中会有长期立足之地。 对于具体的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人生立于世间数十年,除去必须不断学习,获得知识之外,还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否则,知识也可能成为滋生罪恶的工具。诚信就是培养人走向高尚的最好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道德准则,它指引着人们正

(完整word版)小学生诚信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生诚信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生诚信主题班会教案是怎样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诚信主题班会教案教育目的: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诚实守信,懂得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少年儿童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2、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诚实守信是我们少年儿童自已的一份责任,从小事做起,用诚信立学,用诚信立行。 3、感受他人诚实守信的事例,学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育对象:四年级学生 教育形式:主题班会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查找有关“诚信”的感人故事。 2、收集“诚信”的名言。 教育内容与过程: 甲:(问主持人乙)你知道什么是诚信吗? 乙: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甲:说得真好,诚信是一杯不掺水的牛奶。 乙:诚信是一双不冒牌的球鞋。 甲:生活有了诚信才更加灿烂,

乙:人生有了诚信才更加迷人。 合:世界因为有了诚信才更加精彩。 四年级一班"诚信在我心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诚信是一块金子,拥有诚信的人,他的人生便会闪光。 乙:诚信是一个“真”字,我们需要这个字来相互了解,彼此真诚。 甲:其实“诚信”二字在我们的人生、生活中扮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请听故事:《狼来了》 讲诚信故事: 谈启发 我想起了昨天的一件事:早上,我让妈妈十点二十五分来接我,可当妈妈准时来接我时,我因为正和同学打球,就赖着不肯走,让妈妈一等再等。现在想想太不应该了。我为了自己玩得痛快就把自己说的话抛在一边让妈妈等,我是玩痛快了,可妈妈却浪费了很多时间,我还成了一个说话不算话的孩子,以后妈妈还会相信我的话吗? 乙: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诚信方面的名言和大家分享吧!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小学生诚信教育活动方案

第二小学四年级 一、指导思想 “诚实守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更是国际上交往中最重要的原则。“”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的进步,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要不断。在学生现阶段主要使他明白,诚实守信是一种崇高的“人格魅力”。所谓“诚实”,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隐瞒欺骗,不自欺欺人,表里如一。所谓“守信”,就是要“讲信用”、“守诺言”,也就是要“言而有信”、“诚实不欺”等等。 二、实施过程: (一)教育 1、开展收集活动。 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收集方式,收集有关的,传记,名人,谚语,俗语。在收集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们活动的主题,把活动的主题深刻地记在心中,为学生的活动建立目标,使以后的活动更集中、更深入。最后把收集到的内容以手抄报、板报的形式公开宣传。 2、开展活动 把找到的通读一遍,使学生对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对诚信在做事、做人上的作用、影响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使学生明白讲诚信的人受人尊重,多,做事有人帮助,能成就大事。而不讲诚信的人,没有朋友,得不到人们的信任,做事没有人帮,往往一事无成。 3、举办“诚实守信学做人”主题班会。 由、精心准备,举办主题班会,对学生集中进行“诚信教育”。 4、举行“诚信”主题故事会

在熟读的基础上把你收集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在讲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对心理感情的,从而感受到做诚实的人,遵守信用的人是舒心的坦然的,生活轻松愉悦。相反,说谎、不守信用的人总是为了编造谎言而操心费神,为了怕被别人识破而担心吊胆,整日不得安宁。 (二)活动 1、开展“争做诚信好少年”实践活动。 (1)说句悄悄话。有很多学生因为某种原因说过谎,为此而心中有所遗憾,有的学生还会为此而担心,为此而后悔。通过写字条,或单独的一句悄悄话,向曾欺骗过的对象道谦。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与自己不诚信的过去告别,重新回到做诚信好少年的起跑线上,并且使学生通过这一活动体会到诚信人的。 (2)号召开展诚信作业、诚信活动。学生之所以出现说谎的现象,往往是因为学生成绩不好。提倡学生有不会的、不明白的要当面问,而不是抄袭。通过这一活动要让他们明白,遇到问题要勇于面对,欺骗是没有作用的,反而会害了自己的。 2、与家长,请家长监督学生在家的诚信表现。 学生在受到班级大的影响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而回到家后,离校的影响,在心理和行为上都会不自觉的放松,也就可能在获错误。这样的不一致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产生假象骗得与的好评的欺骗心理。所以在实践时一定要家校合作,行动统一。 3、及时合理的监督。 监督可以帮助学生保证行为的正确性,合理的评价可以引导学生能帮助学生认清自己行为的对与错,使他们明白该与该。在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和缺少耐心时,及时合理的评价可以为他们增强信心,鼓舞他们越做越好。 四、安排

诚信的内涵及其文化渊源

诚信的内涵及其文化渊源 摘要:诚信是道德规范与法律原则的统一,在学术和民间领域都具有共同的价值内核。诚信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其发生发展的渊源广博而又相对集中,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重要的思想内容之一。诚信也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思想内核。 关键词:诚信内涵文化渊源传统文化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我们在着力提高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谐的社会要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公民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条件。我们党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建设市场经济的今天,都十分强调人的思想素质的塑造和提高。《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提出了公民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其中就强调了“明礼诚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这一系列的措施充分体现了党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对诚信建设的重视。深刻认识诚信的内涵和其深远的文化渊源,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诚信的内涵 加强诚信建设,提高诚信意识,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对诚信的内涵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这是我们宣传、教育和实践的基础。一个概念,在不同的社会领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下面,我们通过分析和比较,来探究其概念的内涵和实质。 一、文字内涵 从文字的角度来解释诚信的意义,是从其它角度作进一步认识的基础。诚信是一个合成词,是诚实信用的缩略称谓。 诚,《说文解字》解释为:言部诚 cheng2 信也。从言成声。《礼记?中庸》:诚者自成也。“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国”,“诚”字由“言”和“成”的组成确有深刻的意味。《新华字典词典》的解释是:诚 < 形> 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sincere;hone st] 诚chéng ①真实的(心意):~心~意。②实在;的确;~然。。《礼记?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朱熹注:“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可见,诚就是实际有、实际存在、真实无妄的意思。 信,《说文解字》解释为:言部信 xin4 诚也。从人从言。会意。息晋切,说话关系到做人,“人无信不立”,不讲真心话,何以成人?诚即信,信即诚,两者的意思是相通的,拥有共同的本质:从言,强调语言表达在个人品质中的表现。“言为心声”,说出的话与内心意思、心理动机相一致,才能称为诚信。

[教育文化]小学生诚信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小学生诚信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端正考风考纪,作业和^考查求真实,不抄袭、不^做蔽。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规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要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面培养学生诚信、守纪、公正、文明等良好习惯。 六、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宣传阶段(10月9日——11日) (一)举行“诚信教育活动”启动仪式。(10月10日7:30) (二)教学楼前面悬挂诚信教育的宣传横幅(10月9日) (三)红领巾广播站每天播放关于诚信的故事(伟人诚信的故事)或名言。(10月10日—28日) (四)出一期以“诚信”为主题的宣传栏。(10月11日前,责任人王玉森)(五)新都小学诚信主题教育签名活动。(10月17日前,全体师生)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阶段(10月13日—28日) 1.在诚信教育活动期间,各班组织开展诚信教育“五个一”活动 (1)举行一次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10月13日,责任人班主任) 各班组织好一次“我们与诚信同行”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要坚持诚信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第1 页共1 页

(2)每位学生收集一句诚信的名人名言、谚语、俗语,班主任把它张贴到学习园地,每天早上要带领学生读。(10月15日前) (3)班级制作一个“诚信之星”评价表。(10月15日前) 班主任自行设计,然后把电子表格交到年级组长,由年级组长统一转交德育室统一打印,张贴到班级。 (4)开展一次以“我身边的诚信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10月24日,责任人年级组长) 班主任协同语文老师组织学生通过书籍、报刊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诚信”的名人故事,以激励自己,向榜样学习。 先在班级进行初选比赛(10月22日); 各班选派一名优秀选手参加学校比赛。 评分要求如下 ①主题鲜明、内容连贯、语言符合年龄特点。(30分) ②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表达流畅、精神饱满、感情处理恰当(50分) ③参赛选手的仪表大方、自然、得体。(10分) ④选手比赛时间控制在3—4分钟内脱稿独立完成。(10分) (5)举办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10月27日前,责任人美术教师) 三~六年级学生制作诚信手抄报,参加校手抄报设计评比活动。同年级分别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用3K纸大小,班别、作者姓名书写在作品背面右上角。 设计要求如下 ①版面设计新颖独特,插图美观,标题醒目、大方;(40分) ②书写工整,字迹清晰,美观规范;(10分) ③文稿紧扣主题,内容精炼充实、可读性强;(20分)

传承立信精神,深化诚信教育体系内涵.

传承立信精神,深化诚信教育体系内涵 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并蓬勃发展的基石。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既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80年前,潘序伦先生怀着“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愿望,学成回国,他借用《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意,创立了“立信”品牌,提出了“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校训,倡导“诚信为本”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职业教育、会计图书出版“三位一体”的立信会计事业格局,使之成为培养中国会计师人才的摇篮。立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以诚信为核心的校园文化,24字校训历经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日益焕发出愈久弥新的生命力。经过几代人不断发展、完善、创新,我校在继承以“信”为核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基础之上,形成了诚信教育体系模式。该体系受到了教育部、上海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极大地鼓舞了立信人。我校诚信教育实践探索还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教育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光明日报》、《文汇报》、《青年报》等都给予宣传报道,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反响。 一、诚信教育体系模式 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以以往的诚信教育为基础,又要在新的形势下赋予新的内涵和新的教育方法,既要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又要兼顾社会、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在高校中,怎样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难题。多年来,我们始终秉承二十四字校训,进一步深化诚信教育体系内涵,构建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硬件建设与文化氛围营造相结合,有形与无形相结合,传统与现实相结合的立体框架,以诚信教育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进全校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促进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 我校的诚信教育体系以“六环节六目标”为模式,将诚信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即通过六个环节的教育——入学教育、校园文化、专业教学、日常

小学生诚信教育课题研究

小学生诚信教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是《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基本内容之一。我国自古就有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立德修身之本,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品质。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意思是诚恳老实,有信无欺。古人云:“诚者,天之道也,阴阳有实之谓实。”“信”即信用。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人际交往维系的重要德行。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遇到令人担忧的诚信现象:有些孩子承诺完成一件事夸下海口,结果敷衍了事;有些孩子不完成作业却对家长说老师没布置作业,对老师说作业本忘在家里;有些孩子犯了错却想方设法隐瞒、推塞、委过他人;有些孩子向父母谎报学习成绩,模仿父母笔迹签名;有些孩子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而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必定是一个忠诚老实、信守诺言、说话算数、不说谎话、做事认真负责的孩子,对别人交代的事情不敷衍了事,在做错事是能主动认错,借了别人东西能及时归还,拾到财物会主动交公。诚实守信的孩子懂得用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对自己、对同伴、对家人、对未来负责。因此,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实践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对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以及孩子未来的成功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理论依据:

万丈高楼平地起,全靠基础坚实,人之为人也是这样。木无根本不活,人无诚信不立。让小学生从小就打好道德基础。是立人之根本。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传统美德教育,特别是在德育中鲜明突出地充实诚信教育的内容,促使学生把道德基础打得更扎实些,增强抵御各种风浪和诱惑的能力,这是教育界应该积极承担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三、研究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突出抓好诚实教育和守信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做讲诚信、讲道德的人。 四、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勇于负责、知错能改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作业认真、考试不作弊的好习惯。 5、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章 诚信文化的内涵及要义

第一章诚信文化的涵及要义 【本章要点] 本章的主史容是介绍诚信文化的滋及要义。诚信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容,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在要求。 第一节诚信的定义 关于诚信,人们一般给出的界定是;诚信是诚实和守信的两方面的统一,是指人的言必信、行必果、不欺不妄的品质。这种理解未尝不可,但又不无缺憾。因为它的着眼点只在诚信的现象或外延,而非诚信的本质或涵。那么,诚信的本质是什么? 对任何事物本质的探讨,几乎都可以从它的起源中得到答案,社会历史现象尤其如此。诚信作为一种社会道德现象,对其本质的探讨亦需要从它的起源中开始。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切社会关系都首先是作为利益关系表现出来的,因此利益关系是道德的直接基础。也就是说,在利益存在的地方,人们为了实现对利益的追求,人类道德才会产生。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正是为了维护和调节人们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人类才产生了对诚信的需要。因此,诚信起源于人类在物质生产的相互关系中对利益的追求。 人类的根本利益是迫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存在。人类基于自身的利益必须选择合作时,在合作的过程中必须以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为前提。从原始社会人的群体协作到现代社会的一体化协作都是如此。博弈论关于“闪徒困境”的经典案例说明,当两个人缺乏沟通和信任的时候,出于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他们可能选择的方式不是合作而是背叛,并因此造成双方最大的利益损失。从这里可以看出,合作需要信任,离开了信任,合作就无法进行。相互信任的双方同样需要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作为道德主体的双方是诚信的。因此,一个人的诚信道德是构成被他者信任的基础,诚信是构成信任的基础和实质性容。 诚信的起源是揭示诚信本质的前提。所谓本质,是指一个事物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这种根本属性,是由事物的在结构所决定。诚信作为一个社会道德畴,也具有自己的在结构,诚信的道德本质存在于它的在结构中。在最一般的意义上,“知”与“行”的统一构成了诚信道德的基本结构。从诚信的起源中可以看出,诚信是基于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中产生的,在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坚持诚信道德,人们才能够彼此信任,相互之间的合作才能够长期进行下去,这就形成了人类关于诚信的意识。这种意识要求人们在合作中真诚相待,不向对方传递虚假信息或掩盖

小学生诚信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小学生诚信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导读:教育目的: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诚实守信,懂得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少年儿童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2、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诚实守信是我们少年儿童自已的一份责任,从小事做起,用诚信立学,用诚信立行。 3、感受他人诚实守信的事例,学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育对象:三年级学生 教育形式:主题班会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查找有关“诚信”的感人故事。 2、收集“诚信”的名言。 教育内容与过程: 甲:(问主持人乙)你知道什么是诚信吗? 乙: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甲:说得真好,诚信是一杯不掺水的牛奶。 乙:诚信是一双不冒牌的球鞋。 甲:生活有了诚信才更加灿烂, 乙:人生有了诚信才更加迷人。 合:世界因为有了诚信才更加精彩。 三年级一班"诚信在我心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诚信是一块金子,拥有诚信的人,他的人生便会闪光。

乙:诚信是一个“真”字,我们需要这个字来相互了解,彼此真诚。 甲:其实“诚信”二字在我们的'人生、生活中扮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请听故事:《狼来了》 讲诚信故事: 乙: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诚信的民族,诚信之事数不胜数。下面就请听同学们带来的诚信小故事:《曾子杀猪取信》。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天他妻子要上集市买东西,儿子曾参哭闹着不让去,曾妻为摆脱儿子的纠缠,便哄骗他说:“你在家好好玩,你爹回家让他杀猪给你煮肉吃。”等曾妻赶集回来一看,家里那只黑猪已变成一堆白肉。“怎么把猪杀了?”曾子说:“你既然已答应孩子了,就应该算数。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像你那样去哄骗别人。一口猪杀了是小事,教育孩子从小知道做人的根本,可是关系他一辈子的大事。” 甲:我认为曾子不仅是个诚信的人,而且是一个很伟大的父亲。从古至今,为人诚实的人,都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接着我们欣赏第二个小故事,《司马光诚对买马人》 宋神宗时,司马光说要闭门著书,吩咐家人将他的马卖掉。家人与一位老者谈妥五十钱,第二天成交。司马光听了家人的汇报后说:“这马有病,我怎么忘了交待?明天你要对买主说清楚,这马有肺病。”家人说:“做买卖,哪有全说实话了?”司马光说:“话可不能这么

诚信的内涵及社会价值

诚信得内涵及其社会价值 诚信就是一个人立身之本,就是社会与谐得基本道德准则之一,也就是世界上一切民族、一切国家得人民都推崇与必须遵守得道德规范。在古代社会就是这样,在当今这个市场经济时代尤为重要。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了诚信都就是不行得,如果没有诚信社会就必然会陷入混乱而无序,所以树立公民得诚信意识,遵守诚信得道德标准,建立社会诚信体系,以诚信行事办事就是十分必要得。?一、“诚信”基本含义? “诚”,诚实也。《说文·言部》说:“诚,信也.”唐代孔颖达在解释《周易》“修辞立其诚"时说:“诚,谓诚实也”。《增韵·清韵》说:“诚,无伪也。真也,实也”.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四书集注·中庸》)可见,诚就就是诚信、真实、无伪得意思。?“信"得含义就是:第一,《说文·言部》说:“信,诚也”。《字汇·人部》说:“信,慤(悫、愨:音què,忠厚,诚实)实也”。孔颖达在解释《礼记·礼运》中“讲信修睦"时说:“信,不欺也”。即信就是诚实得意思。第二,信,确实,得确。第三,信,相信。信从字得结构上瞧,从人从言,人所说出来得话要真实不欺,要兑现,就就是常言说得一言既出駟马难追,不能反悔,一定要言而有信。 “诚"与“忠”不能分离得.《说文》:“忠,敬也.尽心曰忠”。《广韵》:“忠,无私也”。朱熹说:“尽己之谓忠”。杨倞《荀子·礼论注》:“忠,诚也”。中心为忠,“中”就是中正不偏邪。“忠”含义就是尽心竭力、无私、诚实得意思。 可见,“诚"、“信”与“忠”可以互训得。它们共同得意思就是诚信、诚实、无私。所以,诚信、忠诚、忠信连用。?二,“信”在儒家伦理学说中得地位。?诚信就是中华文化得基本特征之一。儒家、墨家、道家与法家都讲信,只就是各家得出发点、目标与追求不同罢了.儒家把“信”作为五德之一,即仁、义、礼、智、信。孔子学说得核心概念就是:仁、礼、中、与,这四个可以概括孔子学说得全部内容。它包含仁、义、礼、智、恭、宽、信、敏、惠、勇、毅、廉、耻等等。孟子把孔子提出来得若干德行归纳为“仁、义、礼、智"四德,并且第一次把“仁义”连用.董仲舒把“信”加到孟子得四德中,就成了仁、义、礼、智、信五德,就就是历史上得“五常”。孔子创立“仁学”,第一次把“仁"这个一般得道德概念上升为哲学范畴,使“仁"为诸德之首位,统帅一切德行,“信”包含在“仁”中。孟子把各种德行概括为“四德",“仁”就是领头得。“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辞让之心,礼也;就是非之心,智也",没有专门讲“信”,“信”仍然包括在“仁”中。从汉代开始,“五常"流传了几千年,产生了深远得历史影响. 《说文》说:“仁,亲也,从人从二”。“仁”就是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互得范畴,即人与人之间应该就是相亲得。所以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也说“仁者,爱人”,她得“恻隐之心”就就是同情心,怜悯心与怜爱之心,也就就是不忍人之心。儒家得“仁"就是界定人性得一个概念.《中庸》说:“仁者,人也”,即就是说人得本质就就是“仁爱”,所以它统帅一切善与美得德行。?对“义"有许多得定义。“义"得繁体字就是“義”.《说文》说:“義,从我从羊”。“我"者,说明“义”得行为主体就是“我”。“义”得内涵就是“善”与“美”,“义”就是指人性之善与品德之美。常说得“义者,宜也”;孟子说“羞恶之心"为“义".墨子:“义者,正也”;又“义,利也"。今人杜任之先生说义为“不自私自利"。义就是人类社会得根本道德规范,就是一切道德观念与行为得总概括。“义”得含义就是什么?传统得解释为“义者,宜也”。“宜”,适宜。什么叫适宜?适宜得标准就是什么?“羞恶之心义也”,“羞恶”又就是什么?“羞”,辱也;“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