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0409美育基础复习题

00409美育基础复习题

00409美育基础复习题
00409美育基础复习题

《美学与美育》复习

一、重要的基本概念

第一,符号实践。本教材的基本观点是“符号实践”观,这个观点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观的基点上,对西方19世纪末期以来发生的“语言论转向”(linguistic turn)以来的文化符号学-语言学观点加以改造形成的。它事实上贯穿于对美、美感、审美、美育、艺术等重要概念和现象的描述和阐释中。

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基本观点,才能说对课程学习开始入门。

第二,美学。美学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美学的定义可以这样来描述:美学是从具体审美活动中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它的基本问题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如何生成、维护和发展。

研究人的学科或科学很多,例如,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但美学的独特性在于,它把人当作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来研究,它通过对审美、美、艺术等现象的关注去思考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

第三,美。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具有无功利性和感染力的活的形象。美的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感染性。这个概念也要联系美学的定义来思考,美学对“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思考正是要落实到“美”这一“活的形象”中。

这个美的定义正是在符号实践观基础上融汇康德的审美“无功利”说、席勒的“活的形象”说的结果。

第四,自然美。自然美指人所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界事物的美。自然美具有自然性、形式性和变易性特征。自然美是一种美的形态,它是自然物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第五,艺术和艺术美。艺术是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为观众所体验的具有表现性的生命符号。艺术美是一种美的形态,是指人类创造的艺术的美,是艺术符号系统所显现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复习艺术美的特征时,应抓住三个统一:艺术美的特征在于形式与意蕴的统一,创造与规范的统一,个体与社会的统一。

第六,美感。美感来自于人类的符号实践,是在主体与对象互动中产生的、由感性力量超越心理结构所带来的精神愉悦,美感是人的自由的象征性实现。

第七,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美感的一种特殊的深层形态,它是日常体验的升华,是个体在亲自活动中对理想的生命形象的瞬间直觉,是心灵在直觉中的建构,是意义在瞬间的生成。审美体验的特征是具有原构性、历构性、超构性和预构性,审美体验的过程是虚静、感物、会心、畅神。

要注意的是,正是审美体验把人类的符号实践引向了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艺术活动是审美体验的具体化和符号化,在艺术创造、艺术作品存在方式和艺术接受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与审美体验紧密关联。

第八,美育。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美育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美育具有三点特征,即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

第九,形式美。形式美是人类符号实践的一种特殊形态,它是从具体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由自然因素及其组合规律构成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符号体系。形式美的特性是抽象性、相对独立性、装饰性、符号性。

第十,审美文化与审美文化形态。审美文化是指各种文化系统与审美相联系的状况,也就是指人们的各种文化生活与审美相互渗透或相互交融的状况,它既包括传统的纯审美形态,也包括当前日常泛审美形态。从文化演变的角度可将审美文化划分为古典性审美文化、现代性审美文化和外来审美文化;从社会分层角度可将审美文化形态划分为高雅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各种不同的审美文化形态具有不同的基本特征。

上面所说的每一种审美文化之见也可以相互渗透、相互组合,从而形成更为复杂的审美文化形态,这是需要具体分析的。

二、各章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重点是美学的性质和对象,难点是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美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与其他人文学科不同的特殊性质:第一,把握形象(不同于概念);第二,突出具体(不同于抽象);第三,强调体验(不同于分析)。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

这里用“突出”一词正是要表明,美学与其他人文学科不存在天然鸿沟,而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它与其他学科其实是相互联系的。美学的对象在于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这可以从四方面理解:第一,富于生命活力的形象。第二,人的丰富与完整特性。第三,人的整体形象。第四,具体审美活动。美学的对象是在具体审美活动中显示的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

对于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可以这样来理解: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具有基础性和指导性,这是因为美学所研究的人的感性特质是人的基本特质,可以为各门人文学科提供对于人的研究的基础;而且,美学研究的指向在于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价值,因而能够为其他人文学科起到一种指导或示范作用。同时,美学自身也从其他学科中吸取资源,综合融贯其他诸种人文学科研究成果,对人进行整体探讨。

第二章:重点是美的含义,难点是自然美及自然的人化。

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具有无功利性和感染力的活的形象。这个含义内部其实已经包含着美的四个基本特征: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感染性。其中的形象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美通过符号形式而创造具体可感画面的特性。从客体方面理解,美总是在符号形式中呈现为具体可感、丰富活泼的生动形象;从主体方面来说,美依赖于主体对形象的直觉。这主客体的交互作用造就了生动感人的美。具体来说,首先,美必须呈现为形象。形象是事物的形、色、声、味、态诸方面的统一体,是具体可感的生动存在方式。人的丰富情绪通过形象而获得实在的质感。形象是美的呈现方式,离开了形象,美无影无踪,无从谈起。第二,美的形象不依赖概念和推理,而依赖于人对对象的直觉。美的形象在主体和对象交互影响、召唤和应答中诞生和呈现。第三,美的形象极富生命节奏和韵律,它往往是不停流动和变易,呈现生机勃勃的活力。第四,美的形象以音乐为最高境界。按照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宇宙和心灵深处的深层音响显现为形象中内涵的节奏和韵律的跃动,而这正是音乐的审美特征。

自然美,是指人所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界事物的美。自然美的实质在于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成为体现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自然美是自然物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正是通过符号实践,原来陌生而异己的自然变得人化了,从而成为审美对象。

第三章:重点是美感的发生与符号实践的关系,美感的基本心理要素及其关联。难点在于审美体验过程。

美感来自人类的符号实践,是主体与对象互动中产生的、由感性力量超越心理结构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它是人的自由的象征性实现。美感的基本心理要素主要有四种:直觉、情感、想象、理解。美感是以直觉为基础、以情感为中心、在想象中展开、和以理解为指向的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在审美活动中,直觉是美感的基础和起点,审美情感是美感心理的动力、中介和艺术创造的驱动力,审美想象把美感心理中的感性和理性连结起来,审美理解规定了审美心理运动的方向,提升了直觉、组织了想象、规范了情感。审美就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它表明美感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

美感诸要素的互相关联、彼此渗透形成了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日常体验的升华,它是个体在亲自活动中对理想的生命形象的瞬间直觉。审美体验与艺术具有本质的关联。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创造性的符号实践,就是审美体验的形式化。审美体验作为动力、逻辑和根据贯穿在艺术创造与接受过程之中。

审美体验虽然只是生命整体一瞬间的体验活动,但它从产生到完成却具有完整的过程,就是虚静—感物—会心—畅神。教材对这个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请认真加以领会。

第四章:重点在于美育的内涵及其功能;难点在于美育的现代转型、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美育是利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来塑造人的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美育的功能多样,最基本的功能在于从情感方面对人的化育和生成,使人成为文化的人和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的层面是指美育作用于人的具体方面。主要有以下四个层面: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理想的建构、创造性智力的开发、健康人格的塑造。

美育的现代转型服从于中国文化的现代性需要。中国古代的诗教或风教等美育传统与来自西方的现代美育理论融汇在一起,试图用审美方式重新铸造中国人的现代人格。

美育不能被简单地等同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集中于培养人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才能,而美育的任务更为广泛而又根本:它要调动包括艺术教育在内的多种手段、运用多种途径去实现人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全面塑造。

第五章:重点是形式美的自然因素,难点在于形式美的组合规律。

形式美的构成,需要一定的自然物质因素作为其存在和被人感知的基础。各种自然因素具有不同的形式美特性,它们作用于人的审美感官而被人所感知。形式美的自然因素有三种:色彩、形体和声音。形式美的组合规律多种多样,主要有整齐一律、对称均衡、比例匀称、节奏韵律、多样统一。

第六章:重点是各门类艺术的审美特征,难点在于各门类艺术界限的相对性。

从艺术作品使用的物质媒介和表现手段来进行分类,可以划分出这样四类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不同的物质媒介和表现手段特性决定了不同门类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艺术以自然符号为

媒介,创造具有空间实体的活的形象,其审美特征为直观具象性、瞬间永恒性、空间表现的差异性、凝聚的形式美。表演艺术以人工符号(乐音)和表情姿态符号(人体动作)、通过表演去创造富于情感的活的形象,其审美特征为抒情性和表演性、过程性和流动性、节奏感和韵律美。语言艺术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创造富有审美意蕴的活的形象,其审美特征是语言修辞性、形象间接性、含蓄蕴藉性。综合艺术综合地运用多种艺术符号去创造活的形象,审美特征为高度的综合性、情节的丰富性和表演的多样性。

艺术分类的相对性,是指各门类艺术之间的界限是非绝对的和有条件的,这表明它们之间既区别又联系、在联系和转化中共同发展。

第七章:重点在于各种文化形态的划分及内涵特征,难点是各种文化形态的特征与美育功能。

审美文化形态可以从历史演变及社会分层两方面来划分。从历史演变看,有现代性文化、古典性文化和外来性文化;从社会分层看,又有高雅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古典性文化是建立在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并保留至今的审美文化遗产。现代性文化是与古典性文化的相对而言的、建立在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基础上的审美文化。外来性文化的范围包括来自其他民族的具有一定影响、相对独立的审美文化。它事实上是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从社会分层看,审美文化可以分为大众文化、民间文化和高雅文化。

不同的文化形态有着不同的审美特征。我们分别依据中国文化的情况阐释了古典性文化、现代性文化和外来性文化的审美特征。空灵、流转有韵和蕴藉,可以视为古典性文化的基本特征;而与之相对应,现代性文化则呈现为实存蕴含空灵,毕形传神、明晰中见出蕴藉等方面;外来性文化特征是在中国文化视野中呈现的,分为奇异、徴实、逼真等方面。高雅文化的审美特征则分为四个方面:意蕴的批判性、创作的个性化、形式的审美性和效果的启示性。相对而言,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则可以从大量信息和受众、流行性和模式化的形式、日常性和愉悦性接受过程以及带有制约作用的商业化机制等方面来进行描述。就民间文化而言,自发性、传承性、通俗化和程式化、实用性和娱乐性等等,分别从审美创造和接受、散播流传、审美形式、目的效果等方面描述了这种自娱自乐型文化形态的基本特性。也正是这些特征,构成了理解民间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和审美意义的一个有效的视角。正是各种文化不同的审美特征决定了各自富有特色的美育途径。

第八章:重点是青少年审美活动的特征与青少年美育的目标,难点是青少年发展的特征与青少年美育的原则。

青少年美育的原则有四条:以活动为中心,激发与传授相结合;个性化原则,注重交流的原则。以活动为中心是一个基本原则,这是因为它不仅符合青少年活力丰沛、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且美育的基础是个体的审美体验,只有在丰富多样的审美实践活动中,青少年才能积累审美经验,发展审美能力,丰富审美趣味,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成为具有审美能力的个体。而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是违背美学和美育基本的感性特征的。激发与传授相结合的原则,是基于美育是一种教育方式,它必定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必须激发学生的审美动机和审美表现热情,同时通过传授一定的技巧、手段、知识,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实际条件的支撑。个性化的原则符合青少年审美的差异性特征,同时审美本身是创作性的、富于个性色彩的活动,美育的效果只能通过受教育者的个体接受才能获得,所以美育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美育过程是以个体的情感体验为基础的释放、表现、交流、沟通、吸纳过程,交流体现了美育过程的本质。师生之间、群体伙伴之间、欣赏者与审美对象之间、欣赏者通过一忽上作品与艺术创造者之间的交流是美育活动成功的保障。

第九章:重点是教学艺术的含义与构成,难点是教师角色的美育功能。教学艺术是艺术化的教学,它是指运用具有审美价值的技能和方法而进行的富于独创性、针对性并且能够收到理想效果的教学活动。教学艺术通常体现为教学设计艺术、教学组织艺术、教学语言艺术、心灵关照艺术。

应该认识到,教师角色本身就是一种美育资源,具有特别的美育功能。艺术实践对于提高教师审

美修养的意义:投入艺术实践可以使教师掌握一定的艺术感受和艺术表现能力,保障具体的美育活动的实施。艺术实践可以使美育活动更有针对性。投入艺术实践也使教师通过艺术形象更集中、更强烈地体验生活和认识生活,进而增强审美底蕴,提高审美修养。

三、考核方式与要求

这门课程的考试说明制定的依据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课程教学大纲和我们这本文字教材《美学与美育》。

试题类型及结构是这样的:考试题型分为六种:(1)填空(2)名词解释,(3)选择题,(4)简答题,(5)论述题。各种题型所占分数比例大致是:填空10分,名词解释20分,判断题14分,简答题24分,论述题32分。

四、试题分析及规范解答举例

(一)填空题。回答时主要应联系上下文来考虑,关键是平时学习中和复习时要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等进行准确识记,否则无法回答。

《审美教育书简》的作者是(席勒)

(二)名词解释。对于名词解释,应该特别注意回答时首先应该对该名词进行定性,也就是要说明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学说、或范畴、或规律、或形态……等等。接下来才是具体、准确、精练的阐释。例如解释“科学美”这个名词,规范解答应该是:

美感:美感来自于人类的符号实践,是在主体与对象互动中产生的、由感性力量超越心理结构所带来的精神愉悦,美感是人的自由的象征性实现。

(三)选择题。

[ B ]

A

C.唐朝 D.宋朝

(四)简答题。这个题型要求比较简单,答对要点可以了,不必展开论述。比如:

怎样理解美学的基本问题?

答: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如何生成、维护和发展的问题。它涉及四个具体方面:理性与感性;静态与动态;局部与整体;概念与形象。

美的感染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六)论述题。对论述题的要求是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论述问题,这就是说,只回答理论描述是不完全的,必须联系实际作答。例如下面的例子:“试举例论述多样统一的两种基本形态各有什么特点。”规范解答应该分三步:

首先答出多样统一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即“多样统一作为形式美的组合规律之一,其两种基本形态是调和与对比。调和是各种非对立因素之间相联系的统一,对比是各种对立因素之间的统一。二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差异因素的趋向性的不同上。”

然后应该分别结合实例具体论述“调和”与“对比”的特点:调和的主要特点是在差异中趋“同”,是两种或多种相近或相似因素的相互联系,使之和谐统一,形成差异不大的变化,产生协调的美感。对比的主要特点是在差异中趋“异”,把美的事物中有明显差异的两种或多种因素相互组合,在互相映衬和对照中使各自的特征更加突出。

最后还应该再综合起来谈一谈“调和”与“对比”的关系:“作为多样统一的基本形态,对比和调和,都是在统一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表现出多样统一的和谐美。”这样的论述才可称完整、丰满、具体。

试举例论述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结合的方法。

答: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结合是美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它是由美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必须要密切关注具体现象的特点决定的。理论思辨指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抽象思考,文本批评则是指对于个别的审美现象的具体分析过程。美学研究一方面要求运用理论思辨的方法去分析丰富多样的个别审美现象,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把握住具有普遍意义的特点和规律来。另一方面也要求对于个别的审美现象,尤其是艺术作品,要自觉运用一定的一般理论去把握、分析,由抽象回归具体,从一般回到个别,从而揭示出特定对象的特殊意义。

在美学中,理论思辨和文本批评是相互结合的。我们在学习美学时,也要结合着美学理论的学习和对具体审美文本的鉴赏,来提高美学理论素养和文本批评的能力。不能重此轻彼。例如当我们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进行美学分析时,既要凭借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来把握住作品中蕴藏的中国书法美学的普遍特性,又要注意挖掘出它在艺术上的独创性和独特意味。这就应从文本分析入手,通过作品独特的点线造型和气韵流动分析其中深厚的审美意味和人格风貌。

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

《美育基础》自学指导书 张猛编写 自学学时:64学时 推荐教材: 曹廷华许自强主编:美学与美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参考资料: 朱立元主编:美学(修订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杜卫主编:美育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王一川主编:美学与美育[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30%+笔试(开卷)×70% 第一讲美学构成与美育构成 一、本讲自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美育理论的框架性构成。 2、理解美育的界定。 3、了解美育的内容层次。 二、重点与难点 本讲重点在于掌握美育的内容层次,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美育自身作为学科体系的内容层次构成。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如何理解美育的内容层次?(论述题) 答:(1)从美育内容的对象形式看,它是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以及人的美的美育的一种综合系统。美育绝不是单纯的艺术教育,而是实实在在的涉及美的诸方面的教育。 (2)从美育的施教途径和方式看,它又是家庭美育、“团队”美育、学校美育及广泛的社会美育的综合工程,相互之间要协调互补,共同推进。 家庭美育,是指以父母为施教主体,以子女为施教对象的美育行为。注意事项:一是父母要做表率,谈吐文雅,举止有度,着装得体等;二是以美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教育;三是家庭环境的美育。 “团队”美育,是指除学校以外的企业、事业、部队、机关乃至村社等以单位为组织形式的美育。共同特点:一是所谓“团队”精神的培养,优良传统的形成;二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行为方式的规范;三是审美文化活动的开展,环境设施的美化优化。

【精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育基础真题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育基础真题(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此题分值为25.00) 1.亚里士多德提倡()。(此题分值为1.00) 【A】.和谐教育(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B】.素质教育 【C】.人文教育 【D】.科学教育 本题思路: 2.“寓教于乐”是诗人贺拉斯提出的著名论点,它出现在()。(此题分值为1.00) 【A】.《文艺对话集》 【B】.《诗学》

【C】.《诗艺》(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D】.《判断力批判》 本题思路: 3.审美教育能够将人从异常麻木、迟钝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它的这个作用在梁启超那里被称为( )。(此题分值为1.00) 【A】.“熏” 【B】.“浸” 【C】.“刺”(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D】.“提” 本题思路: 4.《局外人》的作者是()。(此题分值为1.00) 【A】.加缪(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B】.萨特 【C】.卡夫卡

【D】.昆德拉 本题思路: 5.提出“趣味无可争辩,但是可以修养”这一观点的是()。(此题分值为1.00) 【A】.王国维 【B】.李泽厚 【C】.宗白华 【D】.朱光潜(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本题思路: 6.人类心理的生理基础是( )。(此题分值为1.00) 【A】.生殖系统 【B】.神经系统(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C】.消化系统 【D】.思维系统

7.席勒认为,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会从事()。(此题分值为1.00) 【A】.学习 【B】.工作 【C】.游戏(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D】.锻炼 本题思路: 8.鲁迅曾说过,《红楼梦》里的焦大是绝不会爱林妹妹的。这反映出审美观具有( )。(此题分值为1.00) 【A】.民族性 【B】.时代性 【C】.地域性 【D】.阶级性(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美育题目及答案 (3)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育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4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美育思想,在中国可追溯到( ) A.先秦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唐代 2.为美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 A.哲学理论 B.艺术理论 C.心理学理论 D.美学和教育理论 3.首次在我国提出“趣味教育”概念的是( ) A.蔡元培 B.鲁迅 C.梁启超 D.王国维 4.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它本质上是一种( ) A.道德教育 B.理想教育 C.情感教育 D.艺术教育 5.在西方,“趣味”在美学家那里,主要指( ) A.生理快感 B.精神愉悦 C.审美鉴赏力 D.生命活力 6.感性教育是审美教育的( ) A.中介 B.目的 C.基础 D.方法 7.人格教育是审美教育的( ) A.中介 B.手段 C.基础 D.目的 8.在道德伦理境界方面,人是( ) A.求美 B.求真 C.求善 D.求诚 9.素淡的色彩使人( ) A.温馨 B.宁静 C.柔和 D.哀怨 10.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人是( ) A.孟子 B.刘勰 C.荀子 D.王夫之 11.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具有( ) A.认知能力 B.创造能力 C.思维能力 D.语言能力 12.生产劳动的美是指( )

A.生产劳动技巧的熟练 B.生产劳动效率很高 C.生产劳动的姿势优美 D.劳动者按美的规律来创造美的产品 13.诗性语主要指( ) A.诗歌语言 B.艺术语言 C.音乐语言 D.绘画语言 14.现实美是指( ) A.当代社会中的美 B.现时代的美 C.现实事物中存在的美 D.有物质形体的美 15.视觉艺术运用的审美媒介是( ) A.线条、色彩、形状 B.线条、色彩、图形 C.形象、色彩、线条 D.色彩、轮廓、意象 16.社会美育的主要施教方式是( ) A.自我教育 B.别人对自己的教育 C.自己对别人的教育 D.成人对儿童的教育 17. ( )曾指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 A.鲁迅 B.梁启超 C.徐特立 D.蔡元培 18.塑造人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最佳途径是( ) A.素质教育 B.家庭教育 C.审美教育 D.学校教育 19.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理解力 B.想像力 C.造型力 D.感受力 20.美育的( )能使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A.形象性 B.愉悦性 C.自由性 D.超功利性 21. ( )是少儿审美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 A.游戏、大自然和幼儿园 B.游戏、文学艺术和社会环境 C.游戏、大自然和文学艺术 D.大自然、社会环境和文学艺术 22.少儿的审美发展主要指少儿( )的发生与成长。 A.审美欣赏能力 B.审美感知能力 C.审美想像能力 D.审美感兴能力 23. ( )打开了少儿进入审美世界的大门。 A.游戏活动 B.审美活动 C.幼儿园生活 D.与自然亲近 24.小学美育的重点应该放在( )方面。 A.美的理论教育 B.艺术表现教育 C.情感教育 D.艺术创作教育 25.小学美育要使学生成为( )的一代新人。 A.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品德美 B.心灵美、行为美、仪表美、人格美 C.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 D.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健康美

全国04月自考00908《网络营销与策划》真题及答案(整理版)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网络营销与策划试题课程代码:009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的载体是( A )3-61 A.网络营销平台 B.网络营销方式 C.网络营销手段 D.网络营销环境 2.根据顾客对网络服务的不同需要,进而确定企业网站在网上市场中所处的不同位置的过程是指( C )6-164 A.网上市场细分 B.网上市场选择 C.网上市场定位 D.网上市场调查 3.网站在互联网上的地址是( B )3-78 A.商标 B.域名 C.品牌 D.标识 4.在产品刚进入市场时,采用高价位策略,以便在短期内尽快收回投资,这种定价方法称为( C )8-212A.渗透定价B.品牌定价C.撇脂定价D.竞争定价5.将网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消费者时,在某一特定目标市场的某一层次上,只选择一个中间商的营销渠道是( D )9-222 A.网上长渠道 B.网上短渠道 C.网上宽渠道 D.网上窄渠道6.网络广告促销的主要实施战略是( B )10-246A.“拉战略” B.“推战略”C.“扩战略” D.“缩战略”7.某些电子商务网站“发行”“虚拟货币”的行为是( C )10-266A.网上折价促销 B.网上抽奖促销C.网上积分促销 D.网上变相折价促销8.由创作者所创建,通过一定的发送平

台发送到自愿订阅用户的邮箱中的邮件称为( D )4-114A.群发邮件 B.垃圾邮件C.电子邮件 D.邮件列表9.在一定统计周期内所有访问者浏览的页面数量被称为( D )11-296A.页面点击率 B.用户访问量C.用户点击率 D.页面浏览数10.通过对企业网络营销站点的宣传吸引用户访问,树立企业网上品牌形象,以实现企业营销目标的活动是( A )10-262 A.站点推广B.站点服务C.网络广告D.网络促销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1.网络营销的特点包括( ABCDE )1-11 A.交互式B.整合性C.成长性D.拟人化E.跨时空性12.用来判断影响网络广告价格因素的指标包括( ABCDE )10-258A.印象和网页浏览率B.点击次数与点击率C.广告网络服务商的知名度D.旗帜广告的幅面大小与位置E.通过关键词检索显示的旗帜广告13.根据收集信息资料的技术方法不同,网上间接市场调查的方式有( ABCE )5-142 A.利用E-mail收集资料B.利用新闻组收集资料C.利用公告栏收集资料D.利用自己的网站收集资

美育题目及答案 (6)

全国2008年10月自学考试美育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4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法天贵真”这一美学观念的学派是() A.儒家B.法家 C.道家 D.墨家 2.席勒在1793年到1794年写的_______中首次提出了“审美教育”这一概念。() A.《审美教育书简》 B.《理想国》 C.《美学》D.《审美心理描述》 3.在我国近代史上,首次提出“趣味教育”这一概念的是() A.蔡元培B.鲁迅 C.王国维D.梁启超 4.梁启超认为小说对人具有四种支配力量,其中的_______可以将人的感性从异常麻木的病态中解放出来,重新获得激情。() A.刺B.浸 C.熏D.提 5.弗洛伊德所创造的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一个术语“_______”,是指被压抑于无意中的本能冲动,转向社会所许可的活动中去求得变相的满足。() A.格式塔B.原型 C.升华 D.转喻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趣味内涵的一项是() A.不是纯感觉性的B.生理性快感 C.带有普遍性内容D.包含价值判断 7.无论是社会美、自然美,还是艺术美,它们总是具有_______的特点,为审美主体所见、所听、所触。()A.生动丰富性B.深邃意味性 第 1 页

C.具体可感性D.概念抽象性 8.形象可以分为单一形象和组合形象,其划分标准是() A.形象的组合结构B.形象的领域 C.客观事物的状态D.主体感知的角度 9.在种种线条中,竖直线意味着() A.挺拔B.平实 C.生硬 D.灵活 10.下列颜色中,属于暖色调的是() A.青色B.蓝色 C.黄色 D.绿色 11.不属于增强审美创造能力途径的是() A.激发审美创造欲望B.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 C.认识和掌握美的规律D.掌握熟练的审美创造技巧 12._______认为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是自然事物本身具有的属性使然,与人无关。() A.主观派B.实践派 C.客观派D.主客观统一派 13.生活质量的高低是与人积极、主动的创造() A.成正比例的B.成反比例的 C.不成规律的D.无关联的 14.著名美学家_______曾经说过:“劳动先于审美”。() A.格罗塞B.康德 C.黑格尔D.普列汉诺夫 15.不属于学校美育实施形式的是() A.课堂教学的美育B.课外活动的美育 C.专业的艺术考级D.学校环境的美育 16._______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占有首要地位。() A.美育B.智育 C.德育 D.体育 第 2 页

2018年10月自考《美育基础》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美育基础》真题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育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4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美育”这一概念的明确提出是在 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 2.柏拉图认为最好的教育方式是 A.文学B.绘画C.舞蹈D.音乐 3.在中国明确提出:“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这一观点的是 A.宗白华B.朱光潜C.李泽厚D.王国维 4.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什么形式明确了美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位? A.法律B.制度C.行政D.强制 5.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德智体美”四育是全面发展的 A.全部内容B.最终目的C.直接目的D.基本内容 6.从施教的手段看,美育是一种 A.形象教育B.情感教育C.快乐教育D.科学教育 7.美育主要呈现为三个学科的交叉,除了美学和教育学外,还有 A.艺术学B.美术学C.音乐学D.舞蹈学 8. “美育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这一论断出自 A.王国维B.蔡元培C.梁启超D.鲁迅 9.美育培养人情操的方式是 A.科学B.直觉C.审美D.理性 10.作为审美能力的基础的是 A.审美鉴赏能力B.审美思维能力 C.审美感受能力D.审美创造能力 11.家庭美育的最大特点是 A. 以情动人B.以理服人C.以身正人D.以德树人 12. “…涵养美感?…陶冶身心?…养成人格?是正当的、堂堂的艺术教育的目标。”这—论断出自 A.丰子凯B.梁启超C.朱光潜D.宗白华 13. —般认为美育的途径有两大类,除了审美理论学习外还包括 A. 审美批评B.审美文化C.审美现象D.审美赏析 14.人化自然进一步发展为 A.艺术化自然B.社会化自然 C.审美化自然D.控制自然

自考《美育基础》复习资料:第6章 美育的功能

第六章美育的功能 美育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协调人际关系、发展两个文明。 第一节提高生活质量 一、生活方式与审美: (一)生活方式的类型(识记):生存型、发展型、完善型。 (二)审美与生活方式的关系(领会): 1、生存型的生活方式与审美。①原始社会,在人类发展的这个阶段,在这种生存型的生活方式中,人类此时的一切活动都必然与使用密切相关,这也正是普列汉诺夫所说的“劳动先于审美”。②原始艺术与审美在当时人类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③原始艺术与审美即使在原始社会,也决不是“无谓的游戏,而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社会职能,也就是生存竞争中最有效力的武器之一”。④审美和艺术在原始社会并不外在于人们的生活,它本身就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广泛而普遍的存在于原始人类的生活之中,存在于他们家庭生活的范围,它很多就是那些日用品。总之,在原始社会,尽管其生活方式主要是生存型的,但是审美和艺术也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重视主要基于审美和艺术可以提高人的生存竞争能力以及满足人类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 2、发展型的生活方式与审美。①在文明社会,审美与人生的关系,明显地偏重于个人的精神发展,它对个人生活、发展的价值,表现得更为明晰。在这一阶段,艺术只是为少数人服务。②在文明社会,审美与人生发生关联,则明显地缺乏实用这一中介,因此,人们常常认为审美是无用的。③在文明社会,这时审美与人生的关系就具有了片面性,这最突出地表现为,这里的每一种发展都常常以牺牲其它方面的发展为前提。④在文明社会,审美和生活之间却明显的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总之,在发展型的生活方式中,审美和艺术则开始逐渐摆脱其生理和实用的属性,而主要针对人的精神发展起作用,并成为人的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参数。 3、完善型的生活方式与审美。①人不仅是一个生产者,一个创造者,同时也是一个享受者和欣赏者,人和人的生活都将作为一个审美对象进入人们的审美之域。与此相应,美和美育将作为一种必需,而不是一种点缀和奢侈进入人类的生活。 综上所述,在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中,美和美育的地位是不同的。社会越发展,人类越进步,美育就越重要,越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生活质量与审美 生活质量的含义(识记):主要是指人们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的全面、综合满足程度与环境状况。它包括工作、劳动质量,日常生活的质量及闲暇生活的质量。 举例说明审美对于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简单运用) (一)工作与审美 ①从理论上看,工作和审美都是人所特有的活动,它们都是以人自身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在这个意义上,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它们的本质上是可以相通的。②从历史上看,工作与审美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③从实践上看,工作与审美的分裂对双方都是一种损害,对人自身更是一种伤害。(在日本,也出现了这样一些“工作狂”,工作已经消耗了他们几乎所有的精力,下班回来,他们已经疲惫不堪,再也没有对生活的任何热情了。相反,如果在工作中增加审美的因素,不仅可以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极大地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使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使工作不再仅仅是为了谋生,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不再是劳役,从而避免使人沦为工作机器,沦为某种手段,在这里,工作成为一种创造和享受。)(二)生活与审美高质量的生活并非指荣华富贵的生活,粗茶淡饭一样可以令人心旷神怡,关键在于是否别具慧眼,发现生活之美。只有美才能消解日常生活的琐碎与贫乏,才能避免将人导向庸俗之途,才能将生活导向精神的层面,从而超越滚滚红尘,所以审美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例如俄国19世纪的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美是生活。法国大雕塑家罗丹也指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古往今来别具慧眼的人往往视日常生活为赏心乐事。) (三)闲暇与审美。 ①如果整个社会对人们的闲暇时间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的话,那么,将对人性和社会带来既大又深远的危害。 ②如果闲暇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有高尚的嗜好,如听音乐、画画、读书等,那么,将对人的精神发展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将使闲暇成为人生的一大乐事,从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闲暇可以使人聪明,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就等于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寿命。人的高贵并不来自于高官厚禄,有钱有势并不能使人显得高贵,但闲适却可以使人高贵。综上所述,闲暇对于人生是非常重要的,人生无闲,对人是一种摧残;闲而无所事事,也是人精神上的一大痛苦,是人生的一大缺憾。审美是人度过其闲暇时间的最佳方式 以上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审美对于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指出了审美对于工作必不可少,对于日常生活必不可少,对于闲暇必不可少,审美对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所以,审美与人生有着既密切又直接的内在关联。人要成为“人”,人类社会要成为“人类的”社会,,必须要有审美教育。 第二节协调人际关系 美育对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领会) 一、美育使人淡泊名利。引起人际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生而就有各种欲望以及由此产生的功力之心。人间许多争斗都由利害而生,审美与艺术却可以使人超然物外,摆脱利害关系的束缚,不以得为喜,不以失为悲。因此,它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利器。 二、美育使人血气和平。美育主要是针对人心、针对人的情感而进行的。“乐动于内。礼动于外”。也正因为如此,“乐”对于人心的作用才较德育与智育大得多,直接得多、深入得多。 三、美育使人相互沟通。审美和艺术能使人消解矛盾,成为一个融洽的群体。 综上所述,美育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尤有特长,它的这个作用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这是因为美育主要针对人的内心、人的情感而进行的;它通过影响人的生理作用与人的心理与精神,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正如席勒所指出的那样:“只有美能赋予他社交的性格,只有审美的趣味能够给社会带来和谐……” 第三节发展两个文明 一、文明简析 文化:广义上指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一)文明的含义(识记):仅仅是人类具有尊严、富有光彩的那种生活方式,正是这种生活方式,使人类拥有一个光明的前景。 (二)文明与自由 (三)文明的划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美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领会) 二、美育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1、美育使物质文明本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物质文明要想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本解决长期以来的实用与审美脱节的问题,这就离不开美育。所以,美育是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到较高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

自考专业考试科目

自考专业考试科目

法律(专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 专业层次:专科专业代码:Z030112序号课码课程名称学分备注 1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统考 200242民法学7统考300243民事诉讼法学5统考400245刑法学7统考500260刑事诉讼法学4统考600261行政法学5统考705679宪法学4统考8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校考900244经济法概论6校考1000247国际法6校考1104729大学语文4校考1205677法理学7校考1300223中国法制史5校考合计66学分 汉语言文学(专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 专业层次:专科专业代码:Z050114 序号课码课程名称学分备注 1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统考 200506写作(一)7统考300529文学概论(一)7统考4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6统考5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6统考6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6统考700535现代汉语7统考8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校考9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5校考10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6校考1100536古代汉语8校考1200031心理学4校考1300410小学语文教学论5校考合计73学分

社会工作与管理(专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 专业层次:专科专业代码:Z030202 序号课码课程名称学分备注 1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2+ 2 用计算机一级以上(含一级)能够免考本科目统考 2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5 统考 3 00266 社会心理学 4 统考 4 00272 社会工会概论 5 统考 5 00273 社会工作实务 6 统考 6 00274 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6 统考 7 03508 劳动与就业 6 统考 8 03578 人口与环境 6 校考 9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校考 10 04729 大学语文 4 校考 11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校考 12 00012 英语(一) 4 校考 13 00034 社会学概论 6 校考 14 00182 公共关系学 4 校考 15 03350 社会研究方法 4 校考 合计不低于70学分

全国2018年4月自考(00409)美育基础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育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4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亚里士多德提倡 A.和谐教育B.素质教育C.人文教育D.科学教育 2.“寓教于乐”是诗人贺拉斯提出的著名论点,它出现在 A.《文艺对话集》B.《诗学》 C.《诗艺》 D.《判断力批判》 3.审美教育能够将人从异常麻木、迟钝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它的这个作用在梁启超那里被称为 A. “熏”B.“浸”C.“刺”D.“提” 4.《局外人》的作者是 A.加缪B.萨特C.卡夫卡 D.昆德拉 5.提出“趣味无可争辩,但是可以修养”这—观点的是 A.王国维B.李泽厚C.宗白华 D.朱光潜 6.人类心理的生理基础是 A.生殖系统B.神经系统C.消化系统D.思维系统 7.席勒认为,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会从事 A.学习B.工作C.游戏D.锻炼 8.鲁迅曾说过,《红楼梦》里的焦大是绝不会爱林妹妹的。这反映出审美观具有

A.民族}生B.时代性C.地域性D.阶级性 9.塑造人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最佳途径就是进行 A.知识教育B.审美教育C.道德教育D.通识教育 10.“美感教育就在于训练我们去欣赏最大限度的美。”这一论断出自 A.雨果B.桑塔耶纳C.歌德D.席勒 11.认为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可以给人带来一种精神上的解放的是 A.比德说B.畅神说C.比情说D.解放说 12.在人的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的 A.心灵美B.语言美C.行为美D.相貌美 13.美的集中体现的形态是 A.自然美B.艺术美C.社会美D.科技美 14.美育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的,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 A.审美发展B.道德发展C.精神发展D.心智发展 15.游戏是幼儿的一种自我表现方式,它既无强制性也无 A.惩罚性B.鼓励性C.反射性D.象征性 16.为了更好地发挥景观美育的作用,应该加强景观的 A.特色美、造型美和整体美B.特色美、比例美和和谐美 C.个性美、比例美和整体美 D.个性美、造型美和和谐美 17.“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日美。”这句话体现了A.求美先求真的观点B.美善统一的观点 C.美的内在规律的观点D.真美合一的观点 18.人体美的体现是 A.形、神、美的融合B.健、力、美的融合 C.健、形、美的融合D.力、神、美的融合 19.美的事物是 A.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B. 合目的性与合原则性的统一 C.合多样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D.合多样性与合原则性的统一 20.培养创造力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是 A.体育B.德育C.智育 D.美育

自考《美育基础》复习资料:第7章 美育的途径

第七章美育的途径 美育的实施只有贴近人的生活,与人的生活紧密关联,才能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美育的实施途径可分为: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 第一节家庭教育 一、家庭美育的形式大致有:胎儿美育、游戏--艺术美育、环境美育。 二、家庭美育的特点(识记) 家庭美育是人生美育的开始,它的重要特点是: ①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时间最为持久。家庭美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丝毫不因社会美育的重要而改变自己的地位,可见,它是人生美育中时间最为持久的环节; ②家庭美育对人的影响最为深广。家庭教育在实施时往往显得非常自然、亲切。施教者作为受教育的亲人,是在一种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中,极为耐心地反复施教。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热、关怀和爱护,使受教者心情舒畅地受到熏陶,从而唤起对文艺的浓厚兴趣,并且极为乐意、自愿地参与家庭成员的美育活动,这就使家庭美育对人的影响十分深远。 作为父母,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不断地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在家庭中创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出表率,对孩子言传身教,做一个合格的家庭美育老师。 第二节学校美育 一、学校美育的重要性(领会):学校是青少年从家庭进入社会的必经之路。它对学生施行的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教育,它不仅是整个教育的重要阵地,而且也是人生美育的重要基地。学校要为国家培养大量人才,要造就全面发展的方针,必须重视人的素质培养,使青少年在其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形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良好的审美趣味,真正成为建设祖国的强大生力军。 二、学校美育的形式(领会):课堂教学的美育、课外活动的美育、学校环境的美育。 分析自己所教学科中美育的因素(识记):数学中点、线、面、形以及数量的计算都有形式美的因素。 三、学校美育的特征(识记): 1、以教学为主。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培养自己的各种素质。教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环节。 2、计划性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尽管有所差别,对人才的培养也各有不同的要求,但各级学校都要根据其性质和培养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来保证教学大纲的实施。 3、系统性强。 ①学校教育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它是通过各级教育的每个阶段来体现的,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体系,学校要以学科的体系为基础来进行教学安排,而且还要兼顾多门学科的协调。 ②在对学生施教的安排上。学校美育以教学为主、以自学为辅,把教学与自学相结合,作出整体规划,使学生教学与自学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活动为辅,需要把课上与课外相结合。课外活动包括讲座、学校的各种文艺社团活动,各种形式的游览与文艺欣赏活动。在这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学生们可以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这是课内难以得到的实践机会。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各种审美活动所产生的审美体验,不仅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且还能从中得到了审美愉悦。 结合本校实际如何实施审美教育(综合应用) (1)如何做到以教学为主。 ①各级学校领导都重视学校美育工作,要从应试教育的观念中转变过来,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 ②教师是学校教学的施教者,在学校美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工作也是抓好学校美育的重要一环。 ③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配合,参与到美育中来。学生认真听讲,了解美学和美育的内容,学会审美,积累一些审美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并树立起健康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观。 (2)如何做到学校教育的计划性? 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制定出一套教学大纲,并且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来安排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这就使学校美育能够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使学生普遍地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为以后进一步提高修养打下基础。 (3)如何做到学校教育的整体性? 教学与自学,课上与课外几方面互相配合,通过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整体安排产生审美效果。 第三节社会美育 一、社会美育的形式: 1、利用各种美育设施来实施美育。 ①配备合格的管理人员; ②提高美育设施的应用效率; ③降低门票价格,向广大群众敞开美育场所的大门。 2、利用环境来实施美育 ①景观美育。充分开发、保护和利用各种景观,发挥其审美教育作用。 ②生态美育。生态美育就是利用生态的美来陶冶人,并推动人类更好的保护生态美,创造生态美。 二、社会美育的特点(识记): 1、广泛性。 ①别人对自己的美育。它是指人在社会的一切活动和领域中,经常会受到别人的审美教育,接受社会各方面对自己的美育。 ②自我美育。它是指人在社会的各种活动里,都包含着审美和创造美的因素,因而,人在进行这些活动的同时,又在对自己进行自我审美教育。 ③自己对别人的美育。它是指一个人由于在自己的各种社会活动中包含着审美和创造美的因素,因而,这些活动既会对自己进行自我审美教育,又会对别人进行审美教育。 2、多样性。社会美育渗透在社会的一切方面、一切活动之中。 ①社会美育的设施会越来越多样化。②生活环境的美化也会越来越多样化。 3、自育性:只有在社会美育中,才以自我美育为主。人成年后可以在自己工作、生活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通过老师和他人的指点,自学成材。自我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看小说、看电影、看戏剧、看电视、听音乐会、旅游、餐馆、访问、朋友聚会、同事闲谈等,就连自己的工作中也包含有自我教育的因素。通过自我美育,人可以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以便在更好的美化自己的同时,美化环境和美化社会。 1

美育题目及答案讲解学习

美育题目及答案

全国2009年1月自考美育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4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美育代宗教”这一主张是______美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A.王国维B.梁启超 C.蔡元培D.鲁迅 2.柏拉图认为要想培养理想的人才,就要从______的早期教育入手。() A.婴儿B.幼儿 C.青年D.中年 3.下列人物中,不属于古希腊、古罗马美育思想家的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 C.歌德D.贺拉斯 4.事实已经证明,对趣味的引导,最好的方式是() A.依靠行政命令B.通过感性教育 C.通过道德教化D.通过逻辑训练 5.下列关于趣味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与后天培养无关B.有高下、美丑之分 C.与人生有很多重要联系D.对青少年阶段尤其重要 6.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基本方式是() A.控制B.占有 C.竞争D.爱 7.关于美育的功能,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只发展人的感性,不发展人的理性B.只发展人的理性,不发展人的感性 C.既发展人的感性,也发展人的理性D.不发展人的感性,也不发展人的理性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审美愉悦特点的是()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A.普遍性B.精神性 C.偶然性D.必然性 9.______是指审美主体通过主体感觉、知觉的审美愉悦,领会到审美意象中某些深刻意蕴,获得一种诸心理功能的和谐所产生的美感享受。() A.悦耳悦目B.悦心悦意 C.悦志悦神D.悦口悦身 10.______是指审美诸感官的一种感知活动,是获得对象的整体形象的一种独特经验。 () A.完形性B.主动性 C.情感性D.反思性 11.魏晋南北朝后,人们提出了______,认为对自然美的欣赏能给人一种精神上的解放。 () A.“内模仿”说B.“移情”说 C.“比德”说D.“畅神”说 12.社会美的核心是() A.人的美B.物的美 C.事的美D.力的美 13.原始人的生活方式属于() A.生存型B.发展型 C.完善型D.功能型 14.“美是生活”是著名美学家______提出的观点。() A.康德B.黑格尔 C.尼采D.车尔尼雪夫斯基 15.对胎儿进行美育的主要方式是() A.看书B.听音乐 C.跳舞D.旅游 16.美育和______的关系最为密切。() A.智育B.体育 C.德育D.艺术教育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05年1月全国小学教育美育基础试卷(1)

2005年1月全国小学教育美育基础试卷(1)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课程代码:00409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以美育代宗教”的提出者是()。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鲁迅 2.美育是感情教育,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趣味教育、人格教育和()。 a.感性教育 b.识别美丑能力的教育 c.抵制和批判低级趣味的教育 d.培养人的健康审美趣味的教育 3.审美观是指()。 a.世界观 b.审美的观念 c.审美理想 d.审美趣味 4.美育的自由性是指自主性、超功利

性和()。 a.纯理性 b.纯感性 c.非强制性 d.主观任意性 5.审美结构与智力结构、意志结构相比较,其独特之处在于具有强烈的情感体验、对功利性的超越和()。 a.纯理性 b.纯感性 c.理性积淀在感性之中 d.对功利性的肯定 6.关于自然美的根源,下列较为科学的看法是()。 a.客观派的看法 b.主观派的看法 c.主客观统一派的看法 d.社会实践派的看法 7.服饰的审美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服饰本身的美、创造人的整体形象美和()。 a.炫耀财富 b.表现感情 c.衬托人体美 d.满足模仿本能 8.从古到今,人类的生活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生存型、发展型和()。 a.动物型 b.完善型

c.享受型 d.吃苦型 9.学校美育的特征在于计划性、系统性、针对性和()。 a.强制性 b.理性 c.思想性 d.以教学为主 10.小学少儿的想象特点是:有意性迅速增长、日益增多的创造性和()。 a.更富于现实性 b.更多的主观随意性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自考美育基础复习资料.docx

学前教育本科 美育基础 内部资料

目录 第一章美育的历史 (3) 第二章美育的脱 (3) 第三章美育的彳勝 (5) 第四章美育的范围 (6) 第五章美育的途径 (7) 第六章儿童的审美发展 (8) 第七章小学美育 (10) 第八章小学美育教师的审美素养 (11)

第一章美育的历史 一、选择题(单选、多选) 1、"美育",这一概念的明确提出已是近代的事情,较为具有体系性的美育理论也是在近现代才出现的,但美育的实践和美育思想却是随着教育活动的展开同时产生。这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文中与其老师苏格拉底的对话中谈到了美育。苏格拉底说,"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 3、柏拉图主张音乐与体育相结合,使身体的运动和声音的运动遵循同一节奏,达到"载歌载舞"的境界。 4、古希腊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徳把柏拉图的教育理论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他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为其哲学学校设立了 "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音乐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与功能,认为音乐具有娱乐、陶冶性情、涵养理性三种功能。 5、古罗马的诗人和文艺理论家贺拉斯认为文学艺术的道德教化功能和审美娱乐功能是统一的,因此在他的《诗艺》一书中提岀了 "寓教于乐”的思想。 6、古希腊罗马之后,西方社会逬入了漫长的中世纪。中世纪的文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学校也为教会所控制。美育在理论深度和实践原则方面都取得了进步, 只是未能摆脱其作为神学婢女的地位。 7、席勒认为,整个人性的发展应是三个阶段:感性自然的阶段、审美的阶段和道德理性的阶段,分别对应着自然的人(感性的人)、审美的人和道德的人(理 性的人)这样三种存在状态。 &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就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谈到共产主义与人自身的发展过程时指岀:"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 9、马克思说:"人懂得按照任I可一个种的尺度来逬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10、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 11、中国西周时期的教育政策提出"明人伦"作为教育目的,而以礼、乐、身士御、书、数六艺作为基本内容。 12、孑L子认为人的修养必须从"诗"开始,通过"乐"来完成,把乐教看作是完成礼教的最后手段。孑1子总结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3、先秦儒家音乐理论专著《乐记》提岀乐是"通伦理”的。 14、孔子指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怨”是指诗歌可以引起欣赏者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情感态度。 15、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兴奋得"三月不知肉味"。 16、孟子在回答何为善何为信的问题时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17、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中最为突出的是他提出了 "以美育代宗教"的学说。 梁启超首次在中国提岀了 "趣味教育"的概念。 19、王国维对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特殊位置做了阐述,指岀了它与德育、智育的区别与联系,第一个提出要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 二、主观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1、《审美教育书简》:席勒在1793年~ 1794年间写的《审美教育书简》(简称《美育书简》),首次明确t也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而且对审美教育的含义、性质、任务及其社会意义作了系统的论述和全面的分析.这是历史上第以审美教育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专著,后人把它称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并以此作为审美教育形成独立理论体系的标志. 2、蔡元培主张舍弃宗教而代之以纯粹的美育,因为:"(1)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2)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3)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第二章美育的性质 一、选择题(单选、多选) 1、1952年,《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和《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等文件先后颁布,这些文件均规定对学生"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并提出了美育的具体目标。其中,幼儿园的美育目标与任务是"培养幼儿爱美的观念和兴趣, 增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美育的目标与任务是"使儿童具有爱美的观念和欣赏艺术的初步能力";中学美育的目标和任务是"陶冶学生的审美观念,并启发其艺术的创造能力"?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教育部首次召开全国中等教育会议。 3、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美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位。 4、1961年5月,《文汇报》编辑部组织了关于美育问题的大讨论。 5、自鲍姆嘉通以来,感性在人类生活和文化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与性质日渐被人们认识到。 6、在个体的生命中,感性是生命的绝对基{出。但由于在传统美学系统中,感觉和感性是被扬弃或升华的对象,因此是被消解和否定的因素。 7、中国古代典籍《礼记》中说:"不学操绳,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美育基础自考试题

全国2010年10月自学考试美育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4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贺拉斯在_____中提出了“寓教于乐”的观点。( ) A.《诗学》 B.《诗艺》 C.《文艺对话集》 D.《理想国》 2.首次在我国提出了“趣味教育”的概念的是( ) A.梁启超 B.康有为 C.蔡元培 D.鲁迅 3.“以美育代宗教”是____的美育主张。( ) A.蔡元培 B.王国维 C.鲁迅 D.胡适 4.红色、橙色等颜色被称为( ) A.暖色 B.冷色 C.中性色 D.过渡色 5.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美育的愉悦性是一种心理愉悦 B.美育的愉悦性是一种精神愉悦 C.美育的愉悦性没有生理基础 D.美育的愉悦性有其生理基础 6.人体具有最多的线条是( ) A.直线 B.曲线 C.蛇形线 D.折线 7.审美是_____的活动。( ) A.动物特有 B.人和动物共有 C.人类独有 D.人类天生 8.人类最初的审美意识,首先是在人类对_____的创造和使用中产生的。( ) A.陶器 B.服饰 C.青铜器 D.生产工具 9.谁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著名观点?( ) A.康德 B.黑格尔 C.席勒 D.马克思 第 1 页

10.____是美的最早形态,是美的本质的最直接展现。( ) A.自然美 B.社会美 C.艺术美 D.形式美 11.形象可以分为单一形象和组合形象,其划分标准是( ) A.形象的组合结构 B.形象的领域 C.客观事物的状态 D.主体感知的角度 12.社会美的核心是( ) A.人的美 B.生产劳动的美 C.革命斗争的美 D.社会生活的美 l3.“大人”、“真人”、“至人”等是____心目中的理想人格。( ) A.老子 B.庄子 C.孟子 D.荀子 14.人类越进步,社会越发展( ) A.美育就越重要 B.美育就越不重要 C.美育就变得可有可无 D.美育离消亡就越近 l5.在___社会,审美与生活是没有距离的。( ) A.文明 B.原始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6.对胎儿的美育往往是依靠_____来施行的。( ) A.孕妇 B.医生 C.父亲 D.环境 17.少儿在1—2岁时出现的游戏,称为( ) A.练习性游戏 B.构造性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带规则游戏 18.在_____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国家和社会建立起来的一些专门的美育设施和机构,如美术馆、音乐厅、公园…… 等。( ) A.艺术美育 B.家庭美育 C.学校美育 D.社会美育 l9._____认为:“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普罗泰戈拉 20.提出“里仁为美”的观点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第 2 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