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 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

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 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

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

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

《三字经》教学教案(一)

教学内容:介绍《三字经》

教学目标: 交流《三字经》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介绍《三字经》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

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二、小结: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呢?能给大家说说吗?

《三字经》教学教案(二)

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 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4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

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小结: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三字经》教学教案(三)

教学内容: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一)故事激趣(二)诵读感悟(三)小结。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教师讲故事)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二、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三、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跟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3)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教师范读《三字经》)(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3)拍手打节奏,齐声诵读。

四、小结

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五、作业:回家以拍手歌的方式给父母诵读今天学的内容。

《三字经》教学教案(四)

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 自读《三字经》中从“养不教,??老何为。”4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

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故事】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三、讨论、交流:

(1)你认为哪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四、小结:

我们不能到长大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是儿童,早上八九点中的太阳,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三字经》教学教案(五)

教学内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授课目标

1、让学生懂得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3句三字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语句

1、两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2、全班随音乐传球诵读《三字经》。游戏规则:每人诵读一句(6个字),接过球后,起立大声诵读,然后再转身传球。

3、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二、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故事】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三、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3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3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跟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这3句三字经的含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同样的道理,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师〗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师〗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四、讨论、交流:

(1)你认为哪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小结: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五、扩展活动: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字经》教案(六)

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授课目标

1、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重点)

2、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3句三字经。

3、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诵读《三字经》吗?为什么喜欢?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肯定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引导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了解《三字经》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语句举例验证。)

二、揭题、新授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一)学文释义、学文晓理:

1、【故事】东汉时,有个九岁的小孩——黄香。他非常的孝顺父亲,为了不让父亲太劳累,所有的家务事都是由自己动手做的。夏天时,他会用扇子把席子给扇凉了,再请父亲上床睡觉。天气变冷了,黄香总会在父亲睡觉前,把被窝躺暖之后,才让父亲入睡。黄香这种孝行,没有多久便传遍了整个县城,大家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孩子。这种孝顺的行为,的确很令人钦佩。

和黄香同一个时代,有个叫孔融的小孩。有一天,父亲的朋

友送来一篓子的梨子,父亲要孔融拿一个去吃,孔融就在一堆梨子里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很讶异地对他说:“孩子,你怎么不挑大的,反而挑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爹,我的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孔融这种友爱兄长的行为,的确很值得我们效法。

【讲解】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提问:⑴图中谁是孔融?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爸爸会怎样夸奖孔融?⑺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吗?

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二)诵读句子

1、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

2、出示新授语句: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3、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正音。

4、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5、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三、总结

(1)朗读今日所学。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对父母、对家里的长辈、对老师。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

《三字经》教学教案(七)

教学内容: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教学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2句三字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语句

1、两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二、新授感悟

1. 自读《三字经》中从“首孝弟,??千而万。”2句。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2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2句三字经的含义。

shǒu xiào tì cì jiàn wén zhī mǒu shù shí mǒu wén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一个人必须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问:从这句话中我们懂得了什么呢?)

〖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yī ér shí shíér bǎi 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wàn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天的万物得计算,都是从一开始,一到十是最基本的数字,接着还有十到百,百到千,千到万,一直变化下去,没有止尽的时候。(问:这一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呢?请说一说。)

〖师〗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

础。

5、大家大概理解了这些句子的含义了吗?多读书吧,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巩固: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三字经》教学教案(八)

教学内容: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3.了解一些古代星象知识, 感受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博大精深,以及浩瀚星空带给人们的无穷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第一个数字讲”

“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这里头的”三才”

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二、诵读新句子: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读2遍:第1遍,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第2遍,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

三才者,天地人:“才”在这里就是“最基本的东西”,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把“天,地,人”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板书:“天人合一”),现在,随着科技智能的发展,人类逐渐丧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破坏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越来越盛,从而遭受自然的惩罚,因此“天人合一”在现代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三光者,日月星: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

提问:日月星辰有哪些重要作用?(光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讲的是自然界的情况。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三纲”就是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四、小结,并齐诵一遍句子。

《三字经》教学教案(九)

教学内容: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知道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知道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语句

1、两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曰春夏,??应乎中。”2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2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故事】

远古时代的皇帝,是个既能管天上的神,也能管地上万物的神。

当时,有个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蚩尤,由于他不服皇帝的指挥,皇帝决定率领军队攻打他。

但是,蚩尤非常勇敢善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分别掌管八十一个部落,如今遭到皇帝的攻打,他们便团结起来使出自己最拿手的招式来对付皇帝,所以当两方交战时,皇帝的军队显得有些招架不住。

这是,碰巧起了大雾,一片白茫茫中,蚩尤的军队分不出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所以他决定暂时收兵,等雾散之后,再继续战斗。

皇帝使用新发明的指南车参与作战,这种车子的正前方有个铁娃娃,无论在哪里,娃娃的手指一定指着南方。

于是,就靠着指南车,皇帝轻易的打败了蚩尤的军队。【注释】

曰:说道,提到。春夏秋冬:指一年四季。运:循环、运转。不穷:没有终止的时候。南北西东:指四方。应:对照、相应。中:中央。

5、教师讲解解释这2句三字经的含义。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

关系。

小结: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多彩,对于自然我们也要心怀感恩之心。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如果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著改变。三、小结,并齐诵一遍句子。

《三字经》教案(十)

教学内容: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十二支子至亥。”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五行。

3.知道古时候计时标记有两种:十干和十二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了解孩子们对上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导入:《三字经》讲完“三”和“四”,自然要接着讲“五”。

三、学习新句子

1、诵读新句子。

三年级下国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张海燕 1、礼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体会孔子对“礼”的态度。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熟悉孔子对于“礼”的态度。 3、简单了解古代射礼及其表现君子风范的裨,并能说出身边、学校、家庭生活中的几种礼。 二、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认识礼的重要性。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入 教师讲《古代射礼》的故事。 (二)范读,带读《礼》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2、乐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乐”的评价。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孔子对《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3、能举出生活中与乐相关的例子。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音乐的态度。 2、能说出孔子对《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入 教师讲《韶》与《武》的故事。 (二)范读,带读《乐》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3、为政以德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诵读加强对“为政以德”的理解。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以德治国”的思想,了解孔子对于“德”“礼”“刑”在为政中作用的看法。 3、知道北辰就是北极星,能举出至少一个以德治国的君主的例子。

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 第三课首孝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的字形字音,要注意“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了解关于孝悌和古代社会常识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数数,询问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字是什么(二)范读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第四课曰水火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入 从日常生活常识入手,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属相,平时爱吃的零食,爱听的音乐 (二)范读,带读《曰水火》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第五课高曾祖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感 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伦”“从”“恭”“序”等字

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制订人:陈江南 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各方面的素养。通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记忆力的快速发展时期,但他们的记忆仍以机械记忆为主 ,好奇心强 ,有一定的模仿能力 ; 但是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对阅读的规律和方法也知道得很少,因此在阅读方面存在较大难度 ,不能初步读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够逐步提高,但仍有一定难度。

四、诵读内容:三字经 五、教学方法 1、加强背诵。背诵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管理方法,背诵可以定心养性,培养学生的专注神情。有时让学生用手指着书上的内容默读、默背,背不出来再看书,反复默背,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集体背、同座位对背、接龙背、拍着手背、比赛抽背、见缝插针地背背诵要动嘴,纠正了发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要用耳朵听,提高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开发了左右脑的潜能。 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 2、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 六、具体措施: 1、每星期二 读40 分钟。在学校里由老师利用每周二 一节的诵读课进行背诵。 并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2、以黑板报、手贴报的形式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版块,创设学习环境。

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 第一课首孝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的字形字音,要注意“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二、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了解关于孝悌和古代社会常识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数数,询问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字是什么 (二)范读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第二课曰水火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入 从日常生活常识入手,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属相,平时爱吃的零食,爱听的音乐 (二)范读,带读《曰水火》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第三课高曾祖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感 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伦”“从”“恭”“序”等字 3、了解九族、十义等古代社会的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九族、十义等古代社会的基本常识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国学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国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弟子规》首先教育我们孝顺 父母,恭敬兄长,继而教育我们把对父兄的孝敬扩大到社会,“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我们“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培养孩子的爱心,学会做人处事 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复诵读《弟子规》,把它 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和行为指南。 二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分章节重点;读,第一遍通读全文,第二遍读章节,第三遍读章节。 2老师带读,学生跟读,接龙读、听读等方法相结合。 3创设古典音乐背景,适当穿插一个相关故事,每课时 重点培养一个好习惯。 三教学大纲: 课时选段故事汉字习惯养成 第一节总训----如事兄《虞舜孝亲》亲长者先幼者后 第二节朝起早----有勿悭《朱元璋粗茶淡饭》衣对饮食 勿拣则

第三节凡出言----增一辜《负荆请罪》言过能改归于无第四节凡是人----百事坏伊尹辅政爱恩欲报怨欲忘 第五节不力行----可训致范仲淹划粥文读看毕还原处 四课时安排:五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静定训练; 小朋友,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好吗?请大家像我这样叠好手,小腰挺直,轻轻地闭上眼睛,不能随意张开啊,跟随着优美宁静的音乐去远方旅行,轻轻地静静地有鸟语,有花香,有高山,有流水。看看你将会去哪儿呢/(师要引导孩子进入宁静的情境)音乐《空山鸟语》 二听读全文一遍(听读机680) 三师带读第一章节 四师生齐读第一章节 五师生合作接龙读第一章节 六讲述一个故事:《虞顺孝亲》 七弄清一个字的来历“亲”以形象的图演示这个汉字由金文演变到楷 书,左边是“辛”字,古代表示受刑罚的犯人,右边表示只有至亲的人才可以去监狱探望,亲,至也。 八教学延伸;

三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 教 案

第一单元采莲 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教学反思:

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教学反思:

一年级国学教案课程

一年级国学教案课程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一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 第三课首孝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的字形字音,要注意“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了解关于孝悌和古代社会常识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数数,询问学生最感兴趣的数字是什么 (二)范读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第四课曰水火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基本常识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入 从日常生活常识入手,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属相,平时爱吃的零食,爱听的音乐 (二)范读,带读《曰水火》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第五课高曾祖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感 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伦”“从”“恭”“序”等字 3、了解九族、十义等古代社会的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九族、十义等古代社会的基本常识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经典国学诵读10练习《增广贤文》(附答案)

三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 (一) 经典国学再现 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我是小助手 举:科举考试。 稀:少。 饥:饥饿。 运:好运。 我是小翻译 参加一次科举考试如果考上就榜上有名,十年苦读,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了。 十年寒窗苦读无人问津,考试考中后天下人都知道了。 喝酒欠债并非稀有的事,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却不多。 养儿子是为了老了以后有所依靠,积存粮食是为了防备饥荒。 当家后才能体会到钱财来之不易,有了儿女后才能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 生活好的时候要经常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生活困顿时不要像富裕时那样浪费。 运气好时,即使坏的情况也能逢凶化吉,运气不佳时,好的局面也会变坏。考考你的智慧 1.古代人的寿命比现在要短,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古人活到岁的人很少。 2.“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这句让你想到了哪两个成语呢? 3.你知道“时来风送滕王阁”这句话和唐朝哪个诗人有关吗?在下面写出

他的名字吧。 弘扬传统文化 “运去雷轰荐福碑”典故的由来 运气不好的时候,即使好事情也会变坏。这句中有一个典故。 宋代时候,范仲淹有一段时间在饶州做官。当时当地有一个书生十分穷困潦倒,范仲淹非常同情他。 饶州有一个寺庙叫荐福寺,寺中有一块碑文,是欧阳询书写的,其拓本在当时十分值钱,范仲淹想拓一些送给书生。却不料,巨雷却都把碑击碎了。 (二) 经典国学再现 入门休问荣枯事,且看容颜便得知。 官清书吏瘦,神灵庙主肥。 息却雷霆之怒,罢却虎狼之威。 饶人算之本,输人算之机。 好言难得,恶语易施。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路逢险处须当避,不是才人莫献。 我是小助手 荣枯:兴衰。 容颜:脸色。 罢却:收敛。 道:好。 避:避让。 我是小翻译 进门时不要问主人家的兴衰情况,看看他的脸色大致就知道了。 当官的清正廉洁,当差的就捞不到油水;庙里的神仙有灵,香客就会很多,庙主也就被养肥了。 平息像雷霆一般的怒火,收敛像虎狼一样的威风。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陶者》 (宋)梅尧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2:编故事理解诗意,采用换词,补充等方法理解古诗的内容。 3: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困苦的状况,了解封建制度下获者不劳,劳者不获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教学重难点: 1、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内容。 2、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板书“者“字。给者字找朋友,“作者、记者、读者”。总结得 出,“者”就是……的人。 2、师板书“陶”字。 问:我们在哪里见到过这个“陶”字,还记得陶瓷这个词语吗? 那同学们来猜一猜,陶者是什么意思呢? 3、师解释《陶者》课题 陶:烧制瓦片,用黏土烧制成一片片瓦。陶者:烧制陶器的人。 4、简单介绍作者。这首诗是由宋朝的一位大诗人叫梅尧臣写的。他 是安徽宣城人。他写的诗从各个方面反映人民的疾苦。

5、看课文插图。图上画了两件房子,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是两件怎 样的房子? 二、读准字词,感知大意。 1、范读,听清“臣、鳞、陶、沾、厦”的读音。 2、出示生字。 lín chén zhān 鳞臣沾(碰到) 3、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三、全班背诵诗。 1、全班背诵这首诗。 2、总结:在旧社会,那些剥削者从不劳动却能“鳞鳞居大厦”,而一年四季耕作的劳动人民却连遮风挡雨的小屋都没有,这是多么不合理啊! 四、作业。 1、拿出作业本,写今天新学的生字词语。 2、完成练习册。 五、板书:陶者 chén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zhān 十指不沾泥, lín lín 鳞鳞居大厦。

池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出示古诗《池上》(这首古诗是描写的儿童。) 二、读诗。 1.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古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 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一年级国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国学课教案 班级教师第(9)周

国学课教案 班级教师第(10)周

教学过程 教学一、导入揭题 二、学文晓理 三、扩展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二)学文晓理: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2、讲解这几句的意思。 (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然后提问:(出示图片) ⑴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 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 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 ⑹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 ⑺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 ⑻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 3、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4、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 5、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6、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7、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8、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三)扩展活动: 学习儿歌《谦让歌》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强烈推荐】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

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 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 1、彼黍(shǔ)离离,彼稷(jì)之苗。行迈靡靡(mí),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2、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gū)濊(huò)濊,鳣(zhān)鲔(wěi)发发。葭(jiā)菼(tǎn)揭揭,庶姜孽(niè)孽,庶(shù)士有朅(qiè)。 ——(《诗经》) 3、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gēng)喈喈(jiē),采蘩(fán)祁祁。((《诗经》)) 4、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 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 1、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以好察迩(ěr)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 2、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róng)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道德经》) 5、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pìn)牛吉也。(《易传·彖(tuàn)传上·离》) 第三单元:让世界充满爱 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2、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xī),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nú)。(《中庸》) 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道德经》)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

山东省国学经典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一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 、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b5E2RGbCAP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共有十八课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p1EanqFDPw 三、教学目标 1. 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 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 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DX 四、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

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 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RTCrpUDGiT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5PCzVD7HxA 五、教学措施 1. 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 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 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进度

三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

国学经典教学全册备课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江上渔者 教学目标: 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教师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2、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 学生:江上打鱼的人。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谁会读这首诗。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2、自由朗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注释: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美:鲜美。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风波:风浪。 (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 (3)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经典国学诵读05练习《增广贤文》(附答案)

三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五 (一) 经典国学再现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败之有余。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我是小助手 浮屠:佛塔。 瑞:吉祥。 官法:国家的法律。 百年:指很长时间。 成之:做成一件事。 一旦:一个早晨。 我是小翻译 救别人一命,胜过修建七层佛塔。 城门口着了火,打水救火,就会殃及池中的鱼因缺水而死。 庭院生长出吉祥的草,招来许多人观看,这样的好事不如没有。 一个人如果想得到荣华富贵,一定要付出拼死的努力。 多年来一直为之努力奋斗的事情不一定能做成功,但一朝不慎,毁坏起来却是非常容易的。 如果把人心比做铁的话,国家的法律则像冶铁的熔炉。 如果善性对你的感化不够,则恶性对你的影响就会变本加厉。 考考你的智慧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好()成()善() 2.“百年成之不足,一旦败之有余。”这句话和下文哪个成语意思差不多()

A.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3.我们怎样才能做一个善良的人呢? 弘扬传统文化 华歆和王朗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于是,他们把那个人救了上来。 一会儿,后面有人追他们,原来是在追他们刚才救的那个人。眼看后面的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刚才我之所以犹豫,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他们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二) 经典国学再现 水至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 知者减半,愚者全无。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竹篱茅舍风光好,僧院道房终不如。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我是小助手 察:就是精明。 谋:同类或伙伴的畅谈。 邪:奸邪。 我是小翻译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对别人要求太严了,自己就会没有伙伴。 世上的聪明人如果减少一半,那么愚笨的人也就没有了。 是是非非每天都有,如果不去听,它自然就不能干扰自己了。

三年级下国学经典教案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国学经典教 案

三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教案 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张海燕 1、礼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感,体会孔子对“礼”的态度。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简单理解词句的意思,熟悉孔子对于“礼”的态度。 3、简单了解古代射礼及其表现君子风范的裨,并能说出身边、学校、家庭生活中的几种礼。 二、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语感,认识礼的重要性。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入 教师讲《古代射礼》的故事。 (二)范读,带读《礼》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2、乐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乐”的评价。 2、能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孔子对《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3、能举出生活中与乐相关的例子。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孔子对音乐的态度。 2、能说出孔子对《韶》《武》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 三、教法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经典引入 教师讲《韶》与《武》的故事。 (二)范读,带读《乐》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听课件音频。 (三)内容感悟。 1、师读一段,讲解一段。 2、学生一起说文意。 (四)朗读。 1、分组读 2、老师读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练习实践。 文后“神奇汉字”、“日积月累”、说一说”。

一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2)

第一课人之初性本善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结合教师的讲解简单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三字经》 (二)范读、领读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认真听。 2、老师领读,学生跟着读,边读边指着。(三)内容理解。 老师讲解句子的大意。 (四)朗读。 1、自己读,同桌互读。 2、老师检查读。 3、争取当堂课背诵。

第二课子不学断机杼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结合教师的讲解简单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三字经》 (二)范读、领读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认真听。 2、老师领读,学生跟着读,边读边指着。(三)内容理解。 老师讲解的大意。 (四)朗读。 1、自己读,同桌互读。 2、老师检查读。 3、争取当堂课背诵。

第三课子不学非所宜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结合教师的讲解简单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三字经》 (二)范读、领读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认真听。 2、老师领读,学生跟着读,边读边指着。(三)内容理解。 老师讲解的大意。 (四)朗读。 1、自己读,同桌互读。 2、老师检查读。 3、争取当堂课背诵。

第四课为人子方少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结合教师的讲解简单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三字经》 (二)范读、领读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认真听。 2、老师领读,学生跟着读,边读边指着。(三)内容理解。 老师讲解的大意。 (四)朗读。 1、自己读,同桌互读。 2、老师检查读。 3、争取当堂课背诵。

三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 (三年级上册) 教 案 第一单元采莲 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

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采莲 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

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第二单元清溪 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

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 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清溪 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二)

一年级国学朱子家训教案

《朱子家训》教案 (一年级) 教学目标:1.积累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鉴赏力。 2.理解古人的家庭教育。 3.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梳理文义。 教学难点:文章的教育意义。 教学时数:11课时 第 1课时 教学容: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xiū)。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教学目标:理解容,背诵。 教学过程: 一、朗读容。 二、理解容。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理解: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外的地面然后扫地,

使庭堂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xiū)。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3.理解: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三、背诵 四、小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第2 课时 教学容: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教学目标:背诵、理解容。 教学重点:背诵。 教学过程: 一、朗读容。 二、理解容。1.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

三年级国学经典下期教案

电子备课教案 ( 2018年----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 科目:国学经典 年级:三年级 教师:

三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经典诵读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读、诵、议、评”,使学生增长知识,认识中华文化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通过研读,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科学精神,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创建学习型的文化校园;通过研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凝聚师生民族情感,增强爱国意识,树立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远大志向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5)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6)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记国学经典教材中的诗歌。 四、活动形式及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五、诵读措施 1、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诗文诵读活动的质量, 学生兴趣是确保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办诗文黑板报、诗文图展、诗文手抄报、诗文朗诵会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利用早读和中午时间进行古诗文诵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