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浮脉法天

浮脉法天

浮脉法天

浮脉:洪、虚、散、芤、革、濡、微

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有力洪大,来盛去悠。无力虚大,迟而且柔。虚甚则散,涣漫不收。有边无中,其名曰芤。芤而急弦,革脉使然。浮小而软,绵浮水面。软甚则微,不任寻按。

沉脉:伏、牢、实、弱、细

沉脉法地,近于筋骨。深深在下,沉极为伏。有力为牢,实大弦长。牢甚则实,逼逼而强。无力为弱,柔小如绵。弱甚则细,如蛛丝然。

迟脉:缓、涩、结、代、损、败、夺精

迟脉属阴,一息三至。小快于迟,缓才及四。二損一败,病不可治。两息夺精,脉已无气。迟细为涩,往来极难。似止非止,短散两兼。结则来缓,止而复来。代则来缓,止不能回。

数脉:滑、紧、促、动、疾、极、脱

数脉属阳,六至一息。七疾八极,九至为脱。往来流利,是谓之滑。有力为紧,弹如转锁。数见寸口,有止为促。数见关中,动脉可侯。厥厥动摇,状如小豆。

浮脉之单脉介绍

浮脉之单脉介绍 《脉经》:“寸口脉浮,中风,发热,头痛,关脉浮,腹满不欲食,浮为虚满。尺脉浮,下热风,小便难。”《脉诀》:“主咳嗽、气促、冷汗自出,背膊劳倦,夜卧不安。寸浮中风头热痛,关浮腹胀胃空虚,尺部见之风人肺,大肠干涩故难通。”《活人书》:“寸口浮其人伤风、发热、头疼、关上浮腹满,尺中浮小便难,趺阳浮即为虚。”,《崔氏四言举耍》:浮脉主表,里必不足,有力风热,无力血弱。”《三因方》:“浮为在表,为风、为气、为热、为痛、为呕、为胀、为痞、为喘、为厥、为内结、为满不食。”《诊家枢要》:“浮为风虚动之候,为胀、为风、为痞、为满不食、为表热、为喘。左寸浮,主伤风发热、头疼、目眩及风痰,关浮腹胀,尺浮膀胱风热,小便赤涩。右寸浮,肺感风寒、咳喘、清涕、自汗体倦,关浮脾虚中满、不食、尺浮风邪客下焦,大便秘。”《李杲十书》:“浮脉所主病,一则为风,一则为虚。”《外科精义》:“浮脉其主表证,或为风,或为虚。”《濒湖脉学》:“浮脉为阳表病居,……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诊家正眼》:“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部得浮,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医

学入门》:“浮主风者,风气浮荡也。”《医宗必读》:“浮脉主表,膈病所居。”《古今医统》:“浮以候表,诸阳之位。……心肺浮盛,风寒外部;左关脉浮,腹胀溲涩;右关脉浮,胃虚停食;肝肾并浮,则为风水。”《景岳全书》:“浮脉为阳,……为中气虚,为阴不足,为风,为暑,为胀满,为不食,为表热,为喘急。”《脉确》:“有力表邪清涕嗽,恶寒发热令人愁,寸主头疼关腹满,尺司癃闭好推求。”《脉诀汇辨》:“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左寸浮者,头痛目眩;浮在左关,腹胀不宁;左尺得浮,膀胱风热。右寸浮者,风邪喘嗽;浮在右关,中满不食,右尺得浮,大便难出。”《脉诀刊误集解》:“浮者阳也,……浮主咳嗽、气促、冷汗自出,背膊劳倦,夜卧不安。……脏中积冷荣中热。……寸浮中风头热痛,美浮腹胀胃虚空,尺中见之风人肺,大肠干涩故难通。”《三指禅》:“浮从水面悟轻丹,总被风寒先痛头,里病而浮精血脱,药非无效病难瘳。”《脉如》:“浮主于表……体法天属阳,脏司肺,时属秋,运主金也。为中气虚,为阴不足,为风、为暑、为胀满、为不食,为表热,为喘急。……寸浮伤风,头痛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腻;尺部得浮,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脉简补义》:“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此前后指尺寸言)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脉学阐微》:“浮脉主表,为六淫之邪侵袭肌表,当外邪侵

脉决

中医把脉口诀 一:浮脉类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濡脉:浮取极不力,按之随手又空空,主病血虚阳虚症,汗多夜间骨热蒸。凭脉验证如明镜,学者用心都精通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二:沉脉类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三:迟脉类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结脉: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五芤:气、血、痰、饮、食) 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四:数脉类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动脉:动脉摇摇数在关,没头没尾豆形圈,动主惊悸心空虚,汗出发热阴阳参。 促脉:数又止促脉乎,进必无生退可生,促脉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细推求。血、气、痰、食、饮停留一种治病由。五:虚脉类

老中医:脉学诊断之脉诀总结

五脏平脉歌: 浮为心肺,沉为肾肝,脾胃中州,浮沉之间。心脉之浮,浮大而散;肺脉之浮,浮涩而短;肝脉之沉,沉而弦长;肾脉之沉,沉实而濡;脾胃属土,脉宜和缓,命为相火,左寸同断。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春得秋脉,死在金日,五脏准此,推之不失。四时百病,胃气为本,脉贵有神,不可不审。 一、浮脉: 脉居浮位,轻取即得,重按稍减,但不空虚。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 浮散劳极。 二、沉脉: 脉位在下,重按始得,轻取不应。 〔主病诗〕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痌。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又主水蓄,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 三、迟脉: 一息三至,来去轻慢。 〔主病诗〕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浮迟表寒,沉迟里寒。 四、数脉: 一息六至,来去较慢。 〔主病诗〕 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数脉主腑,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气口数实肺痈,数虚肺痿。 五、虚脉: 浮大迟软,按之空虚。 〔主病诗〕 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 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 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中医芤脉之单脉的介绍

中医芤脉之单脉的介绍 《脉经》:“寸口脉芤,吐血,徽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关脉芤,大便去血数斗者,以膈俞伤故也。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 《脉诀》:“芤主淋沥,气人小肠。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癜,尺郁见之虚在肾,小便遗沥血凝脓。” 《千金方》:“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关上脉芤,大便去血。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阳芤吐血,阴芤下血。” 《活人书》:“芤主失血,寸口芤主吐血,微芤者衄,关上芤,大便血,尺中芤,小便血。” 《四言举要》:“诸病失血,脉必见芤。” 《三因方》:“寸芤为吐血,微芤为衄血,关芤为便血、为肠痈,尺芤为下焦虚,小便血出。” 《诊家枢要》:“芤为失血之候,大抵气有余,血不足;血不能统气,故虚而大若芤之状也。左寸芤主心血妄行,为吐、为衄;关芤主胁间血气痛,或腹中瘀血,亦为吐血目暗,尺芤小便血,妇人月事为病;右寸芤,胸中积血,为衄、为呕;关痛肠痈瘀血,及呕血不食;尺芤大便血。” 《外科精义》:“芤主血虚,或为失血,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相应也。” 《濒湖脉学》:“寸芤积血在于胸,关内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病漏崩中。” 《诊家正眼》:“芤脉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傅阴亡;芤人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医学入门》:“芤主血瘀不流通,热人小肠淋沥脓,崩漏衄吐随所主。” 《古今医统》:“芤为失血之候,审位高低而出,在上吐衄痰红,在下崩漏下血。” 《景岳全书》:“芤脉为孤阳亡阴之候,为失血脱血、为气无所归、为阳无所附、为阴虚发热,为头晕目眩、为惊悸怔忡、为喘息盗汗。芤虽阳脉,而阳实无根,总属大虚之候。” 《脉确》:“轻手取之浮大软,重按中空边实芤。寸关吐衄肠痈病,尺部崩淋便血流。” 《医宗金鉴》:“芤主失血。” 《脉诀汇辨》:“芤状中空,故主失血。左寸芤者,心主丧血;芤在左关,肝血不藏;左尺得芤,便红为咎;右寸芤者,相傅阴亡;芤在右关,脾血不摄;右尺得芤,精漏欲竭。” 《脉诀刊误集解》:“芤主失血,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痈,尺部见之虚在肾,小便逢沥血凝浓。” 《脉诀启悟注释》:“芤脉中空,主失血证。右寸脉芤,相傅阴亡;左寸脉芤,心主丧血;左关脉芤,肝血不藏;右关脉芤,脾血不摄;左尺脉芤,精漏亡阴;右尺脉芤,便红为咎。” 《三指禅》:“芤字训慈慈,中央总是空,医家持拟脉,血脱满江红。” 《脉如》:“芤为孤阳脱阴之候,为失血脱血,为气无所归,为气无所附,为阴虚发热,为头晕目眩,为惊悸怔忡,为喘急盗汗。芤虽阳脉,而阳实无根,总

浮脉类脉象-中医助理中医诊断辅导

浮脉类脉象-中医助理中医诊断辅导 浮脉类脉象是2013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诊断的内容之一,现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 浮脉类脉象包括浮、洪、濡、散、芤、革等6种脉象。 浮脉 【脉象特征】: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其特征是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的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 【临床意义】:浮脉一般见于表证,也见于虚证。此外瘦人肌薄而见浮脉,夏秋脉象偏浮,皆属常脉。浮脉作为六纲脉之一,是脉位表浅的象征。 【机理分析】:表证见浮脉是机体驱邪外出的表现。外邪侵袭肌表,卫阳抗邪于外,人体气血趋向于肌表,脉气鼓动于外,故见浮脉。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而有力;久病体虚也有见浮脉者,脉多浮大而无力。 洪脉 【脉象特征】洪脉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其特征主要表现在脉搏显现的部位、形态和气势三个方面。脉体宽大,搏动部位浅表,指下有力。由于脉管内的血流量增加,且充实有力,来时具有浮、大、强的特点。脉来如波峰高大陡峻的波涛,汹涌盛满,充实有力即所谓“来盛”;脉去如落下之波涛,较来时势缓力弱,即所谓“去衰”,其脉势较正常脉为甚。 【临床意义】洪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此外夏季脉象稍现洪大,若无疾病也为平脉。 【机理分析】洪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证。此时邪热亢盛,充斥内外,且正气不衰而奋起抗邪,邪正剧烈交争,气盛血涌,脉管扩大,故脉大而充实有力。若久病气虚、或虚痨、失血、泄泻等病证见洪脉多属于邪盛正衰的危候。 濡脉 【脉象特征】:濡脉浮细无力而软。其特点是脉管搏动的部位在浅层,形细而软,轻取即得,重按不显,故又称软脉。 【临床意义】:濡脉多见于虚证或湿证。 【机理分析】:濡脉多见于精血阳气亏虚者。脉管因气虚而不敛,无力推运血行,形成松弛软弱之势;精血虚而不荣于脉,脉管不充,则脉形细小应指乏力。另外,湿困脾胃,阻遏阳气,脉气不振,也可以出现濡脉。 散脉 【脉象特征】:散脉浮散无根,至数不齐。其特点是浮取散漫,中候似无,沉候不应,并常伴有脉动不规则,时快时慢而不匀,但无明显歇止,或表现为脉力前后不一致。所以散脉为浮而无根之脉,古人形容其为“散似杨花无定踪”。

中医的二十八脉及主病之六纲脉

中医的二十八脉及主病之六纲脉 1、浮脉 脉象特征:轻按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浮脉主表证,亦见于虚阳外越证。 如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而有力;如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多浮而无力。外感风寒,则寒主收引,血脉拘急,故脉多浮紧;外感风热,热则血流薄疾,故脉多浮数。 浮脉亦见于里证。久病体虚脉见浮而无力,阳气虚衰,虚阳外越,可见脉浮无根,是病情危重的征象。故《濒湖脉学》说:“久病逢之却可惊。”这种浮脉实际上是举之相对有余,按之非常不足,故称虚浮脉。 除病理性浮脉外,桡动脉部位浅表,或因夏秋时令阳气升浮,而出现浮脉,则不属病脉。 浮脉类其他脉对比:洪脉、濡脉、散脉、芤脉、革脉。 2、沉脉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其脉搏显现的部位较深,可以理解为"深脉"。 临床意义:沉脉为里证的主脉。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有力,属于实证;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不能升举,则脉沉无力。 脉沉而无临床症状者,不一定是病,可见于正常人。如肥胖者肌肉丰厚,脉管深沉,故脉多沉;冬季气血收藏,脉象亦偏沉。 此外,有的人两手六部脉象都沉细,但无病候,称为六阴脉,亦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沉脉类其他脉对比:伏脉、牢脉、弱脉。 3、迟脉 脉象特征:脉来缓慢,一息脉动三~四至(一分钟不满60次)。 临床意义:迟脉为寒证的主脉,亦可见于邪热结聚的里实证。 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但邪热结聚,经隧阻滞,也可以出现迟脉,其指感迟而有力,伴腹满便秘、发热等胃肠实热证,如《伤寒论》阳明腑实证即属此类,所以,脉迟不可一概认为是寒证。 此外,运动员或经过体力锻炼之人,在静息状态下脉来迟而缓和。正常人入睡后,脉率亦可见迟,都属生理性迟脉。 迟脉类其他脉对比:缓脉、涩脉、结脉。 4、数脉 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五~六至(每分钟90次以上)。 临床意义:数脉是热证的主脉。亦可见于虚证。 张景岳说:“暴数者多外邪,久数者必虚损。”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则脉数有力;久病阴虚,虚热内生则脉数无力或细数;浮大虚数,数而无力,按之空豁为虚阳外浮。 此外,正常人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脉率加速。小儿脉率与年龄成反比,即年龄越小,脉率越快。儿童脉搏一息约六至左右(每分钟110次左右);婴儿脉搏一息约七至左右(每分钟120次左右),均为正常生理脉象。 数脉类其他脉对比:疾脉、动脉、促脉。 5、虚脉

濒湖脉学(背诵整理版)

濒湖脉学 李时珍 27种脉象 1.浮脉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 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乾,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谓之毛。太过则中坚旁虚,如循鸡羽,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也。《脉诀》言,寻之如太过,乃浮兼洪紧之象,非浮脉也。 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2.沉脉 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如石投水,必极其底。沉脉法地,有渊泉在下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又谓之石,亦曰营。 太过则如弹石,按之益坚,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虚微,去如数者,病在中也。《脉诀》言缓度三关,状如烂绵者,非也。沉有缓数及各部之沉,烂绵乃弱脉,非沉也。

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又主水蓄,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沉牢冷积。 3.迟脉 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迟为阳不胜阴,故脉来不及。《脉诀》言重手乃得,是有沉无浮。一息三至,甚为易见。而曰隐隐、曰状且难,是涩脉矣,其谬可知。 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源。 相类诗: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 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4.数脉 数脉,一息六至(《脉经》)。脉流薄疾(《素问》)。数为阴不胜阳,故脉来太过焉。 浮、沉、迟、数,脉之纲领。《素问》《脉经》皆为正脉。《脉诀》立七表八里,而遗数脉,止歌于心脏,其妄甚矣。 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中医牢脉之单脉的介绍

中医牢脉之单脉的介绍 《脉经》:“关脉牢,脾胃气塞,盛热即腹满响响。尺脉牢,腹满,阴中急。” 《脉诀》:“牢者阴也,主骨间疼痛,气居于表。” 《千金方》:“关上脉牢,脾胃气塞,热盛即腹满响响。尺脉牢,籍满,阴。中急。” 《诊家枢要》:“牢为里实表虚,关中气促为劳伤痿极,大抵其脉近乎无胃气者,故诸家皆为危殆之脉,亦主骨间疼痛,气居于表。” 《外科精义》:”牢脉,若瘭疬结肿诊得牢脉者,不可内消也。” 《濒湖脉学》:“寒则牢坚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疝癫据瘕何愁也,失血阴虚却忌之。” 《诊家正眼》:“牢主坚积,病在乎内,左寸之牢,伏粱为病;右寸之牢,息贲可定;左关见牢,脉家血积;右关见牢,阴疼痞疼;左尺牢形,奔豚为病;右尺牢形,疝瘕痛甚。” 《古今医统》:“牢为里实,胃气不足,胁痛疲劳,胀满气促。” 《脉确》:“牢主寒,主痛。” 《医宗金鉴》:“牢疝癜疬,心腹寒疼。” 《脉诀汇辨》:“牢固坚积,病在乎内。左寸牢者,伏梁为病;牢在左关,肝家血积;右尺得牢,奔豚为患。右寸牢者,息贲可定;牢在右关,阴寒痞癖;右尺得牢,疝瘕痛甚。 《脉诀刊误集解》:“牢者阴也,主骨间疼痛,气居于表。” 《脉诀启悟注释》:“牢主坚积,病在于阴。右寸脉牢,息贲为疾;左寸脉牢,伏梁为病;左关脉牢,肝结血积;右关脉牢,阴寒痞癖;左尺脉牢,奔豚气逆;右尺脉牢,阴凝积结。” 《三指禅》:“牢脉疝瘕犹可治,失血命难延。” 《脉如》:“牢脉为心腹疼痛,为疝癫瘕瘕,为气短息促,为皮肤着肿。” 《脉筒补义》:“牢脉极沉而迟,挺长坚实,不见起伏来去;此阴冷固结之象,肝肾二经气冷血寒。” 《脉理求真》:“牢为坚积内着,胃气将绝之候。故或见为湿痉拘急,寒疝暴逆,坚积内伏。” 《脉学阐微》:“牢脉主病邪牢固、虚证少见牢脉,凡风痉拘急,坚积内伏,寒疝瘕瘕等病多见之。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廒积有形痞块,是实在血分,廒聚无形痞结,是实在气分。如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证,是阴气暴亡,无以维阳,孤阳外越,阴阳离决,属危重证候。左寸之牢伏粱病,右寸之牢主息贲,左关见牢肝郁成。” 牢脉是以坚牢,沉而有力,动而不移为特征,故其所主之证,为阴寒、坚积宴邪;病主深入在里,故脉位极沉。正如李中梓说:“牢脉所主之证,以其在沉分也,故悉属阴寒,以其形弦实也,故成为坚积。”李氏所谓“弦实”,亦即前文《脉简补义》:“挺长坚实”之义。牢脉主实证,亦有气血之分,凡风痉、寒疝、瘕聚、无形痞结等证,皆在气分;凡坚积内着,廒结瘀块等证,皆在血分。周学海说:“牢脉有气分、血分之辨,在血分者,为瘕瘕积聚,有形之痞块,饮食寒冷之停滞,与夫久受寒湿,侵入筋骨者也。在气分者,即肝肾冷气,为疝痛,少腹引腰控睾也;其轻者,为胸腹气结,呼吸不畅也。” 《脉诀》及《诊家枢要》谓:“骨间疼痛,气居于表。”考“气”指邪气或寒

脉诊步骤歌诀

脉诊步骤歌诀脉诊步骤歌诀: 首分浮沉,二辨虚实; 三去长短,四算疾迟; 五察脉形,样样皆知。 1、首分浮沉 什么是“首分浮沉”?现解释如下:①、首先区别脉象是浮脉还是沉脉。因为切脉时手指是从浅表往深层逐渐探查的,首先轻触皮肤(即“举”),即可探出脉象是否浮脉;无浮脉则又加压(即“寻”),在这个层次可触到许多脉象;然后第三种力量即“按”,此时检查是否沉脉。所以实际上“首分浮沉”是按照指头用力的顺序来探测脉象的位置。 ②、在区别浮、沉过程中,可根据是否浮脉或沉脉来区别与浮、沉相关的脉象种类,它们是: 浮脉类——浮脉、濡脉、革脉、芤脉、散脉; 沉脉类——沉脉、牢脉、伏脉。 ③、区别了浮脉类和沉脉类,在辨证诊断上可指明表证或里证。 2、二辨虚实 什么是“二辨虚实”?现解释如下:①、在完成浮与沉两类区别后,既知道了病证是表证或是里证,还要知道正气和邪气的关系(虚证或实证),而实证和虚证在脉象上的区别就是虚脉和实脉。所以探测脉象的第二步是区别脉象的虚与实(有力与无力)。②、在区别脉象的虚或实(即有力与无力)时,又可区别与虚、实脉象相关的其他脉象。虚脉类——虚脉、微脉、弱脉;实脉类——实脉 3、三去长短 什么是“三去长短”?现解释如下:①、长脉与短脉是两类在脉形上有十分明显特征的脉象,手指触及脉管即可区别是长或是短。②、在作寸、关、尺三部探测时,首先区别出脉象的长脉、短脉,然后才能进一步探测寸、关、尺的脉象。③、在区别长、短脉时,可以同时察知其他相关的脉象,如:长脉类——长脉、弦脉、细脉短脉类——短脉 4、四算疾迟 什么是“四算疾迟”?现解释如下:①、在确定好脉的脉位(脉位者左右辨长短弦细,上下看浮沉)和脉势(脉势者虚实也)后,接着就是脉搏的频率和节律问题。②、与脉搏频率与节律相关的脉象有8种: 脉率——数脉、疾脉、迟脉、缓脉 脉律——促脉、结脉、代脉、散脉 5、五察脉形 什么是“五察脉形”?现解释如下:①、在完成以上四步探测后,即可区别23种脉象,余下的便是以脉形为主要特征的4种脉象,它们是:洪、滑、涩、紧。 ②、除洪脉独特外,滑与涩相对而言,紧脉与涩脉相对区别。而洪脉出现的时机多在夏季或是发热性疾病(阳明热盛或温病的气分阶段),或是危重病的最后阶段,可以从其他信息获得提示。 6、样样皆知 什么是“样样皆知”?现解释如下:①、这是最后审查的时机。做到这一步时,对脉象的脉位(左右上下)、脉势(虚实)、脉率(疾迟)和脉律(结代)、脉形(洪紧滑涩)等已经心中明了,不再是“指下难明,心中难了”。②、将所有的信息予以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得出结论的方法是:A:将所有的脉象信息如过筛一样在脑中用28种脉象的定义过筛一遍,能用独立脉象名定义则用独立脉象名定义,否则用相兼脉象法定义脉象。B:审查所得脉象与望、闻、问诊所得信息的相符程度,然后决定脉象的真假,决定脉象在治疗决策上的取舍。C:细分寸、关、尺的问题:病情复杂、病因不明、病位不明时分寸、关、尺仔细检查,否则可以不分。 举例: 第一步浮沉,测得:脉位——浮; 第二步虚实,测得:脉势——虚、软; 第三步长短,测得:脉位——寸关尺三部皆有; 第四步算疾迟,测得:脉律、脉率——正常; 第五步脉形,测得:脉形——如丝线; 第六步综合,还有信息:病症四肢无力、面色淡黄、头重嗜睡、口淡无味、大便稀、小便少、舌淡红、苔薄白腻;结论:用相兼法判脉: 浮细——不对!用独立命名法判脉: 濡——对。

脉法要诀

1、浮脉 2、沉脉 3、迟脉 4、数脉 5、滑脉 6、涩脉 7、虚脉 8、实脉 9、长脉 10、短脉 11、洪脉 12、微脉 13、细脉 14、濡脉 15、弱脉 16、紧脉 17、缓脉 18、弦脉 19、动脉 20、促脉 21、结脉 22、代脉 23、革脉 24、牢脉 25、散脉 26、芤脉 27、伏脉 28、 疾脉 脉动:图示歌诀记起来! 脉法其实是一门很个人化的医技,言而难解,学而难明。张锡纯也说过:“医家四诊,以辨证为最要。医者终身临证,而于诊脉之际,总觉游移而无确据。此固因脉法之难学,实亦脉学之出,不能简要详明,令人一目了然也。” 旁人说千遍,不如自己悟一遍,大家还是看文章吧。对了,本文摘自李中梓《诊家正眼》。 ***********************************************

【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中医诊脉歌诀

中医诊脉歌诀 脉诊歌诀概括如下:首分浮沉,二辨虚实;三去长短,四算疾迟;五察脉形,样样皆知。1、首分浮沉什么是“首分浮沉”?现解释如下:①、首先区别脉象是浮脉还是沉脉。因为切脉时手指是从浅表往深层逐渐探查的,首先轻触皮肤(即“举”),即可探出脉象是否浮脉;无浮脉则又加压(即“寻”),在这个层次可触到许多脉象;然后第三种力量即“按”,此时检查是否沉脉。所以实际上“首分浮沉”是按照指头用力的顺序来探测脉象的位置。②、在区别浮、沉过程中,可根据是否浮脉或沉脉来区别与浮、沉相关的脉象种类,它们是:浮脉类——浮脉、濡脉、革脉、芤脉、散脉;沉脉类——沉脉、牢脉、伏脉。③、区别了浮脉类和沉脉类,在辨证诊断上可指明表证或里证。 2、二辨虚实什么是“二辨虚实”?现解释如下:①、在完成浮与沉两类区别后,既知道了病证是表证或是里证,还要知道正气和邪气的关系(虚证或实证),而实证和虚证在脉象上的区别就是虚脉和实脉。所以探测脉象的第二步是区别脉象的虚与实(有力与无力)。②、在区别脉象的虚或实(即有力与无力)时,又可区别与虚、实脉象相关的其他脉象。虚脉类——虚脉、微脉、弱脉;实脉类——实脉 3、三去长短什么是“三去长短”?现解释如下:①、长脉与短脉

是两类在脉形上有十分明显特征的脉象,手指触及脉管即可区别是长或是短。②、在作寸、关、尺三部探测时,首先区别出脉象的长脉、短脉,然后才能进一步探测寸、关、尺的脉象。③、在区别长、短脉时,可以同时察知其他相关的脉象,如:长脉类——长脉、弦脉、细脉短脉类——短脉4、四算疾迟什么是“四算疾迟”?现解释如下:①、在确定好脉的脉位(脉位者左右辨长短弦细,上下看浮沉)和脉势(脉势者虚实也)后,接着就是脉搏的频率和节律问题。②、与脉搏频率与节律相关的脉象有8种:脉率——数脉、疾脉、迟脉、缓脉脉律——促脉、结脉、代脉、散脉5、五察脉形什么是“五察脉形”?现解释如下:①、在完成以上四步探测后,即可区别23种脉象,余下的便是以脉形为主要特征的4种脉象,它们是:洪、滑、涩、紧。 ②、除洪脉独特外,滑与涩相对而言,紧脉与涩脉相对区别。而洪脉出现的时机多在夏季或是发热性疾病(阳明热盛或温病的气分阶段),或是危重病的最后阶段,可以从其他信息获得提示。6、样样皆知什么是“样样皆知”?现解释如下:①、这是最后审查的时机。做到这一步时,对脉象的脉位(左右上下)、脉势(虚实)、脉率(疾迟)和脉律(结代)、脉形(洪紧滑涩)等已经心中明了,不再是“指下难明,心中难了”。②、将所有的信息予以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得出结论的方法是:A:将所有的脉象信息如过筛一样在脑中用

中医基础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为阳,为表。特点:脉搏部位表浅。主病:外感病邪,卫气抗邪,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阳气不足主失血。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为阴,为里。脉搏深,按至肌肉以下。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主邪闭;沉而强直搏指,主内实。 迟脉:脉搏缓慢,一息三至或二(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为虚寒证。 结脉:脉来缓慢,不规律间歇。主病:阴盛气结,寒痰,淤血。 代脉:缓中一止,不能自还而更代,主气绝,有阻,脉有歇止,止有定数。主病:脏气衰微。元气不足,使脉气不能衔接。 数脉:脉搏急促,一息五至、六至(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特点是较正常脉搏至数快,除迟、结、代三脉外其他都可见。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虚火旺,津血不足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应指松软,是无力脉的总称。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圆滑,流利,圆滑如按滚珠。痰饮,食积,实热诸证.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属生理现象。 洪脉:脉大有力,波涛汹涌,来盛去衰。来大去长。热盛。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细小如线,起落明显。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又主湿病。 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濡脉:脉象细、浅、无力,即浮细无力。胃肠性感冒(不想吃饭、恶心、呕吐、拉肚子等,摄入不足)、急性胃肠炎,呕吐时,体液减少,气血不足,可出现濡脉的特征。

老中医脉诀

老中医脉诀 》的基础上经过六十多年的临床实践,验证了各种脉象与疾病变化的关系。 浮脉 左寸脉浮是伤风,目眩头痛风痰壅。 浮兼虚迟心气少,心神恍惚不安宫。 浮散心气虚烦躁,洪数心经被热攻。 左关脉浮主腹胀,数因风热入肝中, 怒气伤肝脉浮促,心胸逆满不相通。 左尺脉浮小腹胀,膀胱风热是尿涩。 芤则男子必尿血,妇女崩带定无疑。 迟是疝气脐下痛,浮而无力是肾虚。 右寸脉浮肺受寒,咳嗽清涕寒风痰, 如遇洪浮为肺热,浮迟喘咳吐痰涎 浮细本是肺阴伤,干咳少痰声嘶哑。 右关脉浮是脾虚,中满不食郁气居, 浮大涩来因吐食,浮迟脾胃虚寒余。 右尺脉浮下焦风,大肠秘结苦难通, 若逢浮虚元气少,浮数风热大肠攻。 沉脉 左寸脉沉心内寒,胸痛皆因饮与痰。 关沉痃癖小腹痛,沉伏肝寒胁刺连。 尺沉肾脏寒邪侵,腰背冷痛便浊频。 男子精冷女结血,沉细筋酸尿余淋。 右寸脉沉肺受寒,停痰咳喘气舒难, 紧滑咳嗽因伤冷,细滑骨蒸寒热缠。 右关脉沉是胃寒,食积中满与吐酸。 右尺脉沉腰酸痛,若还沉细痢脐寒。 迟脉 左寸脉迟心内寒,湿凌膻中布散难。 关迟手足皆拘急,胁下时痛因受寒。 尺迟肾虚小便浊,妇女月水定然难。 右寸脉迟寒入肺,冷痰气促胸不宽。 右关脉迟中焦冷,脾胃有寒食不甘。 右尺脉迟脏冷泻,小腹疼痛腰膝艰。

数脉 左寸脉数口舌疮,咽喉疼痛苦难当。 左关脉数肝经热,头晕目疼邪火亢。 左尺数为下焦热,遗浊淋癃小便黄。 右寸脉数肺经热,吐红咳嗽内生疡。 右关脉数肺有热,呕逆痰壅火炎亢。 尺为相火炎上象,滋阴降火始能康。 滑脉 左寸脉滑心热盛,实大心惊舌又硬。 关滑目痛肝有热,尺滑淋赤茎中痛。 右寸脉滑痰涎呕,毛焦咽燥晕在头, 有时津涕粘而咳,须知肺热疗解瘳。 麻黄汤???? ?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宜。桂枝汤?????? 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解肌发表和营卫,啜粥温覆汗易酿。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小青龙汤???? 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宣温热煮无过。麻杏甘石汤??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疏泄能清肺,定喘除烦效力彰。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瘟疫伤寒并痢疾,扶正驱邪有奇功。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含,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无汗法当谙。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第一方。温脾汤?????? 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胃燥津枯便难解,润肠泻热功效确。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温润通便法堪宗。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水肿腹胀用无差。舟车丸?????? 舟车牵牛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青皮橘皮加轻粉,燥实阳水却相当。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百病此方宗。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四逆散??????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逍遥散?????? 逍遥散中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疏肝养血又健脾,肝郁血虚脾气弱。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补脾。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草枣人参行,辛开苦降消痞满,治在调阳与和阴。白虎汤?????? 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清营汤??????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夜甚神不宁,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热妄行吐衄斑,蓄血发狂舌质绛,凉血散瘀病可痊。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发斑均可为。

中医诊断学 脉诊考点练习解析

中医诊断学第五单元脉诊 一、A1 1、细脉的特征表现为 A、脉细如线,应指显然 B、脉浮细而软,轻取即得 C、脉极沉细而软,重按乃得 D、脉极细极软,似有若无 E、以上都不是 2、数脉的脉率表现为 A、一息五至 B、一息八至以上 C、一息七八至 D、一息五至以上,不足七至 E、以上都不是 3、浮而无根,至数不齐,脉力不匀的脉象是 A、伏脉 B、浮脉 C、芤脉 D、散脉 E、革脉 4、迟脉类常见的脉象是 A、缓脉、紧脉、弦脉

C、涩脉、结脉、迟脉 D、细脉、微脉、代脉 E、散脉、革脉、涩脉 5、属于虚脉类脉象的是 A、虚脉、细脉、代脉 B、实脉、紧脉、虚脉 C、微脉、涩脉、缓脉 D、伏脉、代脉、弱脉 E、革脉、结脉、短脉 6、下列不属于浮脉类的脉象是 A、洪脉 B、濡脉 C、散脉 D、芤脉 E、促脉 7、下列属于沉脉类的脉象是 A、滑脉 B、濡脉 C、弦脉 D、弱脉 E、洪脉 8、下列何种脉象不可见于正常人

B、实脉 C、缓脉 D、长脉 E、弱脉 9、下列脉象中,均可见于惊恐、疼痛的是 A、紧脉、结脉 B、涩脉、濡脉 C、滑脉、动脉 D、结脉、代脉 E、代脉、动脉 10、主痰湿常见的脉象是 A、牢脉 B、革脉 C、弦脉 D、滑脉 E、代脉 11、下列脉象中既可见于健康人,又可见于病情进一步发展的是 A、濡脉 B、大脉 C、滑脉 D、缓脉 E、数脉

12、厥病及痛极的患者常见的脉象是 A、伏脉 B、散脉 C、革脉 D、牢脉 E、虚脉 13、弦脉主病不包括的是 A、疼痛 B、痰饮 C、肝胆病 D、气血两虚 E、老年健康者 14、脉象特征表现为往来流利圆滑,如珠走盘的是 A、数脉 B、滑脉 C、动脉 D、涩脉 E、弦脉 15、沉脉的脉象表现为 A、沉细无力而软 B、浮细无力而软 C、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中医数脉之单脉的介绍

中医数脉之单脉的介绍 《脉经》:“数者腑也,数即有热。寸口脉数即为吐,以有热在胃管,熏胸中热在中,烦满渴;关脉微,胃中有客热,尺脉数,恶寒,脐下热痛,小便赤黄。”,博粹堂中医介绍。 《千金方》:同《脉经》从略。 《活人书》:“气血热则脉微,数者腑也,数则为热,微为虚为热。” 《四言举要》:“数即热证,微则阳盛,数脉属阳,微脉主腑,主吐主狂,有力为热,无力为疮。” 《诊家枢要》:“微为烦满,上为头疼上热,中为脾热口臭,胃烦呕逆,右为颊热目赤,左下为小便黄赤,大便秘涩。” 《外科精义》:“诸数为热。” 《濒湖脉学》:“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微肺生疡,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诊家正眼》:“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痈;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为相火遗浊淋癃。有力实火,无力虚火;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医学入门》:“数亦热极脉也,主心烦发狂,数而有力则为热,无力疮疡痛痒亟。上见烦热与头疼,中为口臭兼呕逆;左则目赤肝火炎,左下二便闭而赤。” 《医宗必读》:“数脉主腑、主吐、主狂,有力实热,无力虚疮。” 《古今医统》:“数为阳盛,气血燔灼,左寸数兮恶吐头疼,右寸数兮肺全火烁;左关数紧胁痛,右关数兮口臭;左尺数而或止,俱主赤尿淋浊,右尺数临粪燥。” 《景岳全书》:“数脉为寒热,为虚劳,为外邪,为痈疡。暴数者多外邪,久数者必虚损;数而无力仍是阴证。” 《脉确》:“数脉寸为喉舌疼,呕吐嗽烦渴,关中消谷易于饥,尺部恶寒气淋作。” 《医宗金鉴》:“数热主腑,有力实热,无力虚疮。” 《脉诀刊误集解》:“数者阳也,数则为热,数为腑病,邪则为热,病则为虚,数则烦心。” 《脉诀启悟注释》:“数主腑热,其病为阳。右寸脉数,肺痈喘咳;左寸脉数,火炎口疮;左关脉数;肝胆火邪;右关脉数,肺胃实热;左尺脉数,遗浊淋闭;右尺脉数,燥结便红。有力实火,无力虚火。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左数阴伤,右数火亢。” 《脉诀汇辨》:“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左寸数者,头痛上热,舌疮烦渴;数在左关,目泪耳鸣,左颧发赤;左尺得数,消渴不止,小便黄赤。右寸数者,咳嗽吐血,喉腥嗌痛;数在右关,脾热口臭,胃反呕逆;右尺得数,大便秘涩,遗浊淋癃。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脉义筒摩》:“数脉主阳盛燔灼,侵剥真阴之病,为寒热,为虚劳,为外邪,为痈疽。寸数喘咳,口疮肺痈;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为相火,遗浊淋癃。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脉学阐微》:“数主阳盛,属热属火,凡热性病,脉数心烦是病势进展。数主阴虚,数大而虚,为精血耗竭之脉,病久阴伤,形成阴虚阳亢。左寸数上热头痛,咽痛;喉痛,口舌生疮,左关肝热目赤,烦满,胁痛,左尺附胀,尿赤,淋

伤寒论条文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精解

伤寒论条文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注解 太阳,广义的太阳指的是经络中的太阳经,代表全体阴阳状态的太阳,狭义的太阳是指足太阳膀胱经。八纲辨症中表里的“表”指的就是太阳。 中医之所以称太阳为寒水,可以这样理解:常人皮肤表面是冰凉的,手脚是温热的, 因为体表遍布着大量的水液,这种水液就是太阳的寒水,因为太经阳的阳气上温热上升的作用,加热水液,使其得循环,所以可以调节体温,保卫我们不受外界寒热的影响,它不是停滞的,是不断的代谢更新的,一旦停滞了,说明阳气不足,循环出现问题,水液所停之处就出低温寒冷,也因此产生血液循环的压力而疼痛。 所以,太阳之为病即人体的体表出现了问题。何谓脉浮?手指头轻轻的碰,就摸到脉就是浮脉,所以病人有感冒表证的时候,摸到的脉就是浮脉。为什么会脉浮?因为风寒从表面进来,所以免疫系统一抗,一定是在表面上堵到,在皮肤表面上抗争,气血的运动状态通过脉的跳动来体现出浮的现象,所以摸到的脉是浮脉,浮在表面上。张仲景的脉法,最常用的就是浮沉迟数,浮脉与数脉是阳,沉脉与迟脉是阴。浮脉就是轻轻地摸在皮肤表面就摸到脉。初病如果脉是浮脉,或加上一点“大”“动”、“滑”、“数”,这是阳脉,代表阳病;若病久了,变成沉脉,或加上一点“涩”、“微”、“弱”、“弦”这是阴脉,代表阴病;就是病势在进、在恶化中。若反之,原来是阴脉,后来变成阳脉,则是病势在退, 在恢复中。正常人的脉是“不浮、不沉、不迟、不数”,就是常脉。 为什么头项强痛而恶寒,人身上的穴道,风池、风府、风门,都在背后,后脑是受风的地方, 所以有句话说“神仙也怕脑后风”,这地方一受到寒,温度就低,温度低,寒则缩,缩则血管、神经就被绑到了,血管变小了,血过不去,病人就会感到酸痛, 痛在皮肤表面。 为什么恶寒怕冷?恶寒就是一直发抖,因为人身上的水道系统,皮肤表面上都有一层水气在上面,人身上的汗水,是经过汗腺到皮肤毛孔的,如果汗水已经离开汗腺了,但是还没到皮肤毛孔,这时突然碰到表寒,毛孔都闭起来,水出不去,只好停在皮下,水一离开汗腺,汗水就变成冰的,所以会有恶寒的现象。 只要出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些症状,就是太阳证,这是伤寒论中对伤寒表证的定义。

常见病脉有多少种

常见病脉种类各种病脉的脉象和主病 在讲病脉之前,首先谈一下与脉诊相关的几个问题,以便对脉诊有更全面的认识,一脉诊部位:脉诊部位也是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当初分为遍诊法(即《素问》的三部九候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其中遍诊法就是切脉部位有头、手、足三个部位,每部又分上、中、下。如头部:上取太阳穴,中取耳门穴,下取巨髎穴。手部:上取寸口穴,中取神门穴,下取合谷穴。足部:上取太冲穴,中取冲阳穴,下取太溪穴。动脉搏动之处皆可切脉。其次三部诊法:见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即是人迎、寸口、趺阳三脉。以上两种诊脉的部位由于繁琐不便,加之受古代封建意识的影响很少采用,因此自晋代以来普遍选用寸口诊法。寸口诊法始于《内经》,详于《难经》,推广于近代王叔和的《脉经》,其中前两种诊法也包括寸口诊法。寸口又称气口和脉口。二为何诊脉独取寸口:其一是寸口为脉之大会:因寸口是手太阴肺经所过部位,肺朝百脉,即是循行于全身的血脉均汇聚于肺,且肺主气,主宣发肃降,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因此,从寸口可测知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气血的盛衰。其次是寸口脉最明显,脉位表浅,方便易取。 三诊脉的临床意义:诊脉是中医独特的诊病方法,通过脉诊一是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如脉浮病位多在表;脉沉病位多在里;脉迟多主寒证,数脉多主热证,脉虚弱无力,是正气不足的虚证,脉实有力,为邪气亢盛的实证。其次可以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如久病脉见缓和,是胃气渐复,病退向愈之兆;如久病脉见洪脉,

多属邪盛正衰危侯。 四、注意生理性平脉变化:如受四季气候影响,平脉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如受性别影响,妇女脉象较男子濡弱,青年体壮脉搏有力,老人气血虚弱脉搏较弱,身躯高大者脉部位较长,矮小者脉位较短,瘦人脉浮、肥人脉常沉,脑力劳动者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等等。 五、诊脉首先要识别正常脉象:正常人的脉象称为平脉也叫常脉,平脉概括为有胃气、有神、有根三个特点,有胃气,“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脉也以胃气为本,有胃气的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从容和缓、节律一致;有神,心主血而藏神,脉为血之府,血气充盈,心神健旺,脉象自然有神,脉象的形态柔和有力。有根:肾为先天之本,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肾气足,有根脉象沉取应指有力。 为何叫“寸口”主要是这个部位全长一寸九分;“口”是出入住来的意思,因而便把这个部们叫做“寸口”。寸口分寸关尺三部,分候脏腑;左心、肝、肾;右肺、脾、肾(命门)。 1、病脉: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叫做病脉。 病脉所分种类也是经过逐步完善过程,我国最早脉学专书普《脉经》提出24种脉象,明《景岳全书》分16种,李时珍《濒湖脉学》指出27种,李士才的《诊家正眼》又增加了疾脉,故近代多从28种脉论述,主要通过脉位、次数、形态、节律和通畅程度来体察,现将临床比较常见的二十种病脉归纳以下七类加以论述。 ⑴、浮脉类:总体轻取即得,而脉位浮浅,手指轻轻地按上便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