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POJ 解题1报告

POJ 解题1报告

POJ 解题1报告
POJ 解题1报告

NO.1011

人工智能?

Time Limit: 1000 ms Case Time Limit: 1000 ms Memory Limit: 65535 KB

Submit: 254 Accepted: 95

[Prev][Next]

Description

人工智能一直是计算机学所追求的一个很高的境界,全世界的计算机学家们至今仍在不断努力力求达到这个境界。

这道题也跟“人工智能”有关。

学过初中物理的同学都应该知道物理学中的这个公式P(功率)=U(电压)I(电流)。如果给定其中的任意两个值,第三个值都是很容易求的,这个就是本题的任务。

Input

既然是人工智能,不要妄想题目会直接告诉你其中的某两个值。

输入的第一行是一个整数,表示有多少组测试数据。以下每一行是一组测试数据,分别为一句英文句子。你需要从中识别已知和未知,并且求出未知量。需要说明的是,句子中I,U,P三个物理量中已知的两个一定会以I=xA, U=xV,P=xW这样的样式给出(注意单位以及大小写)。在这样的表达式中,可能会在单位(A,V,W)的前面出现表示数量级的字母m、k、M,分别表示毫,千,兆。

Output

对于每一组数据,按以下格式输出三行:

首先输出"Problem #k",k表示当前是第k组测试数据。

然后在下一行输出结果,结果要求单位必须为A,V或者W,并且保留两位小数。

最后再输出一个空行。

具体可以参见样例输出。

Sample Input

3

If the voltage is U=200V and the current is I=4.5A, which power is generated?

A light-bulb yields P=100W and the voltage is U=220V. Compute the current, please. bla bla bla lightning strike I=2A bla bla bla P=2.5MW bla bla voltage?

Sample Output

Problem #1

P=900.00W

Problem #2

I=0.45A

Problem #3

U=1250000.00V

解题心得

【分析】字符串处理,判断的条件严格一点就好。

【源代码】

//BNUOJ 1011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Char2Int(char a)

{

return int(a)-48;

}

int main()

{

double I,U,P,t;

int n,i,j,k,l,p,st;

string s;

cout.setf(ios::fixed);

cout.precision(2);

cin>>n;

getline(cin,s);

for (i=0; i

{

P=-1;

I=-1;

U=-1;

getline(cin,s);

for (j=0; j

{

if (s[j] == 'I' && s[j+1] == '=')

{

I=0;

k=j+2;

while (s[k] <= '9' && s[k] >= '0')

k++;

}

for (l=j+2; l

{

t=Char2Int(s[l]);

for (p=1; p

{

t*=10;

}

I+=t;

}

if (s[k] == 'A')

continue;

if (s[k] != '.')

{

if (s[k] == 'm')

{

I*=0.001;

}

else if (s[k] == 'k')

{

I*=1000;

}

else if (s[k] == 'M')

{

I*=1000000;

}

continue;

}

k++;

st=k;

while (s[k] <= '9' && s[k] >= '0') {

k++;

}

for (l=st; l

{

t=Char2Int(s[l]);

for (p=1; p

{

t*=0.1;

}

I+=t;

if (s[k] == 'm')

{

I*=0.001;

}

else if (s[k] == 'k')

{

I*=1000;

}

else if (s[k] == 'M')

{

I*=1000000;

}

}

if (s[j] == 'U' && s[j+1] == '=')

{

U=0;

k=j+2;

while (s[k] <= '9' && s[k] >= '0')

{

k++;

}

for (l=j+2; l

{

t=Char2Int(s[l]);

for (p=1; p

{

t*=10;

}

U+=t;

}

if (s[k] == 'V')

continue;

if (s[k] != '.')

{

if (s[k] == 'm')

{

U*=0.001;

}

else if (s[k] == 'k')

{

U*=1000;

}

else if (s[k] == 'M')

{

U*=1000000;

}

continue;

}

k++;

st=k;

while (s[k] <= '9' && s[k] >= '0')

{

k++;

}

for (l=st; l

{

t=Char2Int(s[l]);

for (p=1; p

{

t*=0.1;

}

U+=t;

}

if (s[k] == 'm')

{

U*=0.001;

}

else if (s[k] == 'k')

{

U*=1000;

}

else if (s[k] == 'M')

{

U*=1000000;

}

}

if (s[j] == 'P' && s[j+1] == '=')

{

P=0;

k=j+2;

while (s[k] <= '9' && s[k] >= '0')

{

k++;

}

for (l=j+2; l

{

for (p=1; p

{

t*=10;

}

P+=t;

}

if (s[k] == 'W')

continue;

if (s[k] != '.')

{

if (s[k] == 'm')

{

P*=0.001;

}

else if (s[k] == 'k')

{

P*=1000;

}

else if (s[k] == 'M')

{

P*=1000000;

}

continue;

}

k++;

st=k;

while (s[k] <= '9' && s[k] >= '0') {

k++;

}

for (l=st; l

{

t=Char2Int(s[l]);

for (p=1; p

{

t*=0.1;

}

P+=t;

}

if (s[k] == 'm')

{

P*=0.001;

}

{

P*=1000;

}

else if (s[k] == 'M')

{

P*=1000000;

}

}

}

cout<<"Problem #"<

if (I == -1)

{

cout<<"I="<

}

else if (P == -1)

{

cout<<"P="<

}

else if (U == -1)

{

cout<<"U="<

}

cout<

}

return 0;

}

NO.1012

Error Correction

Time Limit: 1000 ms Case Time Limit: 1000 ms Memory Limit: 65535

KB

Submit: 308 Accepted: 171

[Prev][Next] Description

对于一个给定的布尔矩阵,它的每一行每一列各个数的和必然是确定的。下面给出一个4 x 4的布尔矩阵。

1 0 1 0

0 0 0 0

1 1 1 1

很明显,这个布尔矩阵每行各数的和依次位2,0,4和2,每列各数字的和依次为2,2,2和2,每行每列之和都是偶数。我们称所有行和列和都是偶数的矩阵满足偶校验.

你的任务是写一个程序来判断一个矩阵是否满足偶校验。如果不是的话,请检查如果更改矩阵中某一个布尔数的值,使其满足偶校验。如果依旧不可达成,则停止工作。

Input

输入会有多个测试数据。每个测试数据会以一个int型n开始(n<:100),表示这个矩阵的大小为n*n。接下来的n行将给出这个矩阵。当n为0的时候,退出程序。

Output

对于每组测试数据,只有一行输出。如果这个矩阵已经是偶校验,直接输出“OK”;如果需要改变一个布尔数的值后满足条件,输出“Change bit (i,j)”,i,j表示所需转换位所在的行和列。如果依旧不可达成,输出“Corrupt”。

Sample Input

4

1 0 1 0

0 0 0 0

1 1 1 1

0 1 0 1

4

1 0 1 0

0 0 1 0

1 1 1 1

0 1 0 1

4

1 0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0 1

Sample Output

OK

Change bit (2,3)

解题心得

【分析】读第一遍这个题的时候,把它想的很复杂。。。以为是一个枚举搜索。。。后来再想一下,其实就算出这个矩阵每行每列之和,再判断哪些是满足偶校验,最后在根据满足偶校验的情况进行判断。

【心得】做题的时候应多理解题,提炼出更好的算法。

【源代码】

//BNUOJ 1012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s[101][101],i,j,k,x,y;

while (1)

{

cin>>n;

if (n == 0)

break;

for (i=1; i<=n; i++)

{

s[i][0]=0;

for (j=1; j<=n; j++)

{

cin>>s[i][j];

s[i][0]+=s[i][j];

}

}

for (j=1; j<=n; j++)

{

s[0][j]=0;

for (i=1; i<=n; i++)

{

s[0][j]+=s[i][j];

}

}

x=0;

y=0;

for (i=1; i<=n; i++)

{

if (s[i][0]%2 != 0)

{

x++;

}

if (s[0][i]%2 != 0)

{

y++;

}

}

if (x == 1 && y == 1)

{

for (i=1; i<=n; i++)

{

if (s[i][0]%2 != 0)

{

for (j=1; j<=n; j++)

{

if (s[0][j]%2 != 0)

{

cout<<"Change bit ("<

}

}

}

}

}

else if (x == 0 && y == 0)

{

cout<<"OK"<

}

else

{

cout<<"Corrupt"<

}

}

return 0;

}

古诗文诵读结题报告

《古诗文启蒙教育活动化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实着每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的精神家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古诗文,蕴藏着中华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浓缩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在每个华夏后裔的血液中,对每个中国人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让学生直面经典,诵读古诗文,从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中吸取营养,不仅能由此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让我们的学生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去和西方文化对话,接受人类的优秀文化,并且能以此启迪心智,修身治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成为21世纪的新人。为此,我校于2011年4月确立了“古诗文诵读”实验课题。至此已经三年的时间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结题报告总结如下: 一、课题提出 结合学校实际、教师实际、学生实际添加内容 二、课题实施 1、加大投入,奠定基础 我们的投入在资金和人力两方面,首先是校领导带头,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同时,我们改善环境氛围,投入资金精心设置了诵读长廊,诵读专版。每班教室中都开辟专门的古诗小天地,为办手抄报而用,这样为更好地开展诵读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我们还采用一些固定的形式和活动阵地进行诵读活动。如:红领巾广播站,“古诗文欣赏”把一些名篇佳作配以民族乐曲,先诵再赏析,不仅学习了文化也得到了审美教育。“每晨一诗”,利用每天的课余时间读诗背诗,300多名学生发出一个声音,激发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活动的方式也不一样,低年级称为“背诵”,中年级称为“诵诗”,高年级称为“品诗”,充分利用每天20分钟的晨读时间进行诵诗,不作考试要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知识,教学相长,亲情互动,

在经典中成长——《幼儿园开展经典文学诵读的有效途径的研究》结题报告

在经典中成长 ——《幼儿园开展经典文学诵读的有效途径的研究》结题报告摘要:经典文化意境优美、文字精巧、韵味独特、蕴涵了丰富的知识,幼儿好奇好学,诵读是他们的强项,只要引导得当,是非常轻松愉快的。我们开展诵读活动,是在帮助孩子做一种文化的积淀,我们现在引导孩子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随着孩子的成长,他定会慢慢感悟,孩子会背的古文、了解的经典相关知识是直接的、外显的,而孩子的个性萌芽、接受的文化熏陶则是隐性的、不被人察觉的,如果他们能长此以往地诵读经典,这些烙在潜意识里的经典精髓定会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闪光、发热、壮大,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从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幼儿园经典诵读的目标、内容、教材的开发;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的环境创设及探寻开展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的各种有效途径四个方面做了认真扎实的研究,积累了一些材料,也获得了一些体会,初步成文,积累了一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效途径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经典教育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 一、对课题的认识 “幼儿园经典文学诵读的研究”课题自2009学年开始实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研究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增加。我们发现这个课题的研究范畴也越来越大,课题的名称就更改为切入口更小、更利于操作的《幼儿园开展经典文学诵读的有效途径的研究》。“经典”由读经典古文古诗拓展为合理地将我国古今的经典故事、名剧、名画、名曲、礼仪以及民间艺术文化的欣赏教学穿插进幼儿的学习活动,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诵读”从单一的读、念衍化为老师带领小朋友轻松愉快地读、念、唱、吟、诵、欣赏经典,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让孩子接触经典,接受经典的熏陶。该课题由我主持,是全园教师参与全园铺开的行动实践研究。研究近三年来,课题组扎实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为幼儿园组织经典诵读活动提供了借鉴,既在日常活动中诵读经典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大胆而有效的探索,也在经典诵读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表明,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是激发潜能、学习语言、增强人文底蕴、开启智慧的重要途径,同时又能培养孩子的高尚的情操和人文关怀,由此可以使孩子变得胸怀博大、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 引导孩子诵读经典,可以促进孩子能力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幼儿民族意识与情感的激发,有助于幼儿对文化精神的把握和自身完满人格的塑造,对其终身发展都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引导孩子从小接触经典,是帮助孩子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有文化根基的社会人的需要。我们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文化人,成为高品位的文化人,因为这样的中国人,能传承和发展祖国的优秀文化,走出去能立足,能更好地站在世界文化之林,因此经典诵读工程是根的工程,是塑造心的工程。我们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来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让新

花溪九小经典诵读结题报告

《花溪区第九小学“新经典”有效阅读》 结题报告 “新经典”诵读实验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由《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负责主持。本课题采用课题组宏观指导、实验校自主探索的开放性研究方式。花溪区第九小学自2009年3月通过省课题组立项以来,在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下,经过四年的研究,现已顺利完成了研究初的预定目标,特申请结题。现将该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国学经典文化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国学经典,凝聚了先贤的大智大慧,极富哲理,发人深省,语言精粹,充满情趣。经常诵读,既利于修身养性,又能使语言表达流畅练达,可以说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小学阶段是学生发育成长的黄金阶段,学生大量诵读国学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先进人文理念的熏,对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诵读国学经典,在当下的教育界日趋如火如荼。同时,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的课题研究风起云涌。为顺应潮流,同时也为打造学校书香特色,我校开展了《“新经典”有效阅读》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一)学生发展目标 1、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切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启学生的心智、转化学生的气质、滋养学生的人生;通过熏涵咏,提高学生的文化

品位和审美情趣,冶学生的爱国情操,拓宽学生的心胸与视野,以达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目的。 2.通过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在诵读熟背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积累精美语词句段,进而化为自己的语言,并能恰当得体地引用所诵读的锦句华章,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以此奠定语文基础,增加经典储备,以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达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教师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寻求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经典诵读教学策略,探求如何把学习国学经典和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拓宽语文学习的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创建书香校园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为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我校推出创建“书香校园”的活动计划。 1、力争通过“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造学生的人生底色; 2、努力建设师生的精神家园,全面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也为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三、课题研究的容 1、如何以经典诵读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如何借助国学经典诵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结题报告[1]

《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也日益彰显其魅力和价值。近年来,国内及区内已有不少中小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和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积累了一些丰富的诵读经验。但这些研究基本停留在很浅的层面上,如何把传统文化与中小学人格培养结合起来研究的更是鲜见。因此,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如何在中学生中培养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途径、模式,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因此,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强化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构建良好的、有序对策和具体的实施操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通过“研读经典”,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呢?我们一直在思考并为此已经做了两年多的实验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上升到理论研究的层面,故此提出了本课题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还将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小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更为有效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其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对广大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会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开展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育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力争总结出一些值得推广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的传统文化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 通过走进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创建学习型的文化校园,探索出适合中小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根本上优化校园文化。 让传统文化堂堂正正地走进学校,大大方方地“占领”课堂,与学生朝夕相处,通过耳濡目染,达到陶冶其高雅情操、锻造其文明素质之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筛选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内容。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开发完善主题式经典阅读文化的校本课程。经典研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即“读、诵、议、评”的研读模式。 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上的有形展现,通过文化景点建设,构建特色鲜明、教育效果明显的立体的、开放的校本教材。让校园文化诠释学校办学理念,引领师生亲近经典文化,让校园成为师

经典诵读与写字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经典诵读活动化实践”课题结题报告论文 “经典诵读活动化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国内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国人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道德观念滑坡、急功近利甚至见利忘义者日多、而忠孝鲜讲、仁义疏道、甚多亲情不易持久、珍贵友谊难以弥新、邻里常见淡薄、同事常存不信、孩童心难感恩、夫妻不少倏然反目、读书甚多只为谋生、求学常常就业至上,感叹经史子集,知之者甚少,琴棋书画,会通者不多,我们深知“少年强则国强”,“社会和谐匹夫有责”,切感经典教育意义之非凡。 赵朴初、叶至善、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陈荒煤、吴冷西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在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以016号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以焦急迫切的文字,为我们敲响了传统文化正处于存亡续绝关键时刻的警钟。《紧急呼吁》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 “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紧急呼吁》强调: 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提出议案的这些老一代知识分子,“以风烛之年,未敢忘继承民族的文化”,他们希 “在有生之年重听弦歌,到古典学校中走一走,望学校、社会能重视对传统经典的诵读和教育, 看看后继之人。 (二)课题提出的国外背景 欧美国家也开始反思现代教育中的流弊而逐渐恢复传统的诵读法了。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今,从《论语》中摘录的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悬挂在联合国总部里,世界人民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把《三字经》作为儿童启蒙教育读本。1988年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曾预言:如果人类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二、研究内容 (1)对学生进行品德和审美方面的教育。因为经典诗文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就诵读这些经典,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2)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学生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海量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开展经典诵读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笔,自主探索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诗文诵读成果,手抄报上诗画合璧、图文并茂,既锻炼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实践能力,又可以巩固诵读的成果。(3)促进学生的记忆力。让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是最佳的方式之一。当这种背诵成为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时候,孩子们的记忆力会得到非常好的锻炼。(4)培育学生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良好品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从而奠定孩子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更了解古老的中国,了解中华文化,从而更热爱我们的祖国。(5)提高语文作文教学的效果。按照从“仿”到“作”的总体思路,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探索科学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初期,要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描写和认识,强调写记叙文,写真人真事。中期,作文要进一步要求学生记叙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品德,可以写读后感、影评、

《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央教科所重点科研课题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子课题《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结题报告 ——黑龙江省大庆市八百垧第六小学课题组 经典古诗美文是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一个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须要有优秀的民族传统,优秀的民族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我们的新一代具备这种人文素养,而这些千古美文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人文精神教育即人文教育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在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更说明了人文底蕴培养的重要性。基于以上的要求与思考,2010年11月,我校申报了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子课题《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探究》实验研究,2011年3月,被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总课题组立项为课题实验基地校。在近三年的研究实践工作中,我们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和学校课题实践计划,做了大量的具体的实验研究工作,现将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引导少年儿童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天地、打下儿童终身发展基础的最佳途径,也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因为文化经典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苏轼曾说过“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而现在,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诵读经典,不但能加强孩子们的记忆力、集中注意力,使其身心平衡发展,自制力和自觉性得以提升。长期的经典诵读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这些经典可作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从而奠定他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

开展诵读经典古诗词策略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开展诵读经典古诗词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背诵160篇诗文,而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每学期在书上出现的古诗只有四首,以这样的数量计算整个小学读完也只有寥寥32首而已,简直就是杯水车薪,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相去甚远。所以,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词积累教学,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进行古诗词积累方法教学。在此背景下,我们进行低段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研究,旨在组织学生通过“直面经典、诵读背诵”的方式,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汇在经典古诗词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幼稚的心田。 一、课题宗旨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大纲推荐的70首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再者让孩子们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这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拓宽语文学习天地、打下孩子终身发展基础的最佳途径,也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基于此,我在我们班开展了古诗文诵读实验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 1

小学经典诵读结题报告

小学经典诵读结题报告 篇一:经典诵读结题报告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于是我校响应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古诗诵读活动。XX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使得古诗诵读在全校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两年下来,师都生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从各个年级入手,并向全校推广,现在,我校全体师生可谓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而有声势的诵读队伍。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近来国学与传统文化热中,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传统文化教育应当从小抓起、从孩子抓起。中华传统经典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她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我校自XX年启动“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工程”以来,把传统经典诵读工程

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生动载体,本着继承并激活传统,帮助学生从小打好语言文字功底,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升人文修养的目的,有序、扎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 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不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现代教育,偏重技能灌输、功利和考试,以至于在世界文化讯息的冲击下,新生代渐渐远离了独立思考能力、评价能力和深度思想,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呢?人文文化对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读诵经典从儿童抓起,这对强大祖国、繁荣民族、造福人类而言,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中国文化经典源远流长。针对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状况,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课程性质与地位”时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课程目标”中又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在“阶段目标”中要求,1、2年级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到了5、6年级,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提高学生个人的文学素养上,古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课题组通过“确立古诗文吟诵选材方向――编制古诗文吟诵教材――设计古诗文吟诵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参与古诗文吟诵活动――学生成果展示与评估――进行反思小结”一系列环节,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收集、整理、剖析了大量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案例,探索了循序渐进、反复巩固的经典诗文诵读路径,构建了立体多元的经典诗文诵读体系,初步完成衢州市实验学校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文学素养同步得到了提升。诵读经典诗文探索路径构建体系提升素养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提倡让中小学生从小阅读本民族的基本文化经典,例如俄国人对普希金的推崇,丹麦人对安徒生的敬仰,英国人对莎士比亚的热爱?。 1 正像英国的莎士比亚、德国的歌德、俄罗斯的普希金的诗文一样,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化的骄傲。美国诗人庞德说过:“汉字永远是诗的,情不自禁是诗的,相反一大行英文字倒不容易成为诗。”中国历史上许多大诗人呕心沥血,丰富完善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像骈俪典雅的汉赋,工整优美的律绝,荡气回肠的古风,豪放婉约的词曲,千百年来传唱不衰。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现在小学课本里古代诗文的比例还是太少,所以我们将精心选编一些优秀古诗文作为课本的延伸和补充。近年来,我国的专家学者对于在青少年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一问题也普遍关注。他们提出,中华文明不仅活在典籍、展品中,更应活在大众的精神生活中。在全国上下矢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需发掘中国历史上丰富的审美、道德资源,用民族文化的优秀经典教育下一代。学术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由来已久,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一个国家没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不行,但光有科技也不行。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注重对青少年一代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熏陶。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古诗文的普及和吟诵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1、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怏怏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古诗文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惊人,一字道破天机。锤炼的语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读者在诵读过程中,大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心骛八极,神游万仞。在提高学生个人的文学素养上,古诗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2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小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而古典诗歌兼跨德育、智育和美育范畴。读一首诗就好比结识一位朋友,欣赏古代优秀诗文就如同与一批历史上最杰出的中国人对话,无形中在气质上、人格上都受到感染。古诗文可以使我们以一种诗意的眼光去观察、体味多姿多彩的人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发掘诗意和哲理。古代诗文中的人生意境可以成为一个人事业发展的深厚土壤。3、当年,以“兼容并包”著称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曾经拒绝聘用一位才华出众的留学生,只因为那位留学生不肯用中文交谈。翻译家傅雷身处逆境时,仍然要求远赴英国的儿子傅聪用中文通信,并对他在信中引述《论语》中的一段话感到欣慰。蔡元培和傅雷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但都把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视为立身之本。他们胸中激荡的爱国主义情思令人感奋。古典诗文是塑造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良好载体,也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古诗中代父从军的花木兰激励着学生为保卫国家献出自己的一切,“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描绘了山河的壮丽。在反反复复的吟诵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范敬宜说,中

经典诵读结题报告分析

“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学注重的是篇章结构的分析、基础知识的灌输,使得学生文化底蕴单薄,语言积累不足,表达空乏无趣,写作刻板生硬,究其原因,是阅读量不够。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大量阅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145万字。由此可见,要完成《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仅仅靠我们的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课外阅读纳入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来。而诵读经典无疑是最现实、最易得的选择。由此可以看出教学与经典诗文诵读进行有机的融合,已成为必然。鉴于以上认识,我们试图通过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使之不断向诵读实效性方向发展。在诵读的应用,特别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上进行有益地探究与探索,真正让诵读活动成为学生汲取知识、提高文化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味和办学特色。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培养小学生热爱和诵读诗文的方法、途径的研究。 2、诵读中华优秀经典诗文对提高儿童智力、开发潜能的研究。 3、做新世纪中华少年,学校、家庭共育方法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浓厚的诵读兴趣和良好的诵读习惯,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创设文化传承的平台,提高学生诵读兴趣、水平。 2、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扩大学生阅读视野,引导学生探寻民族文化之源,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灿烂文化的热爱。 3、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改变诵读形式,对诵读与课堂教学整合进行积极探索,摸索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要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培养我校科研型、创新型骨干教师队伍。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措施 1、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利用每周四下午课外活动,各班按照不同学段的内容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师生集体共读经典,共赏美文,共写佳句,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学习游戏活动,为经典诵读拓展更宽的道路。 2、与学校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展“人人读经典、做谦谦君子”活动,利用语文课前五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提倡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力求达到每个小目标。语文老师每天要与学生共同进行诵

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结题报告

《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一)接触诵读教育,提出实验践行路 根据县教育局的安排布置,我们有幸接触了新教育实验,并很荣幸的成为其中一员。起初,我们学校教师对新教育理论知之甚少,教育局的安排学习把老师们带进了这个教育的新殿堂。学习了先行者的晨诵课、绘本课,观看了学生们精彩的才艺展示,听了新教育践行专家们的精彩讲座、兄弟学校先进的新教育实践体会与成果,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加深了对新教育的认知,深深地爱上了这条践行之路。而新教育提倡的生活方式就是晨诵,午读,暮省。我们学校的校本晨诵教材,也大量收集了经典内容。 新学期开始,我校多个年级加入了经典教育实验班。我校所进行的“经典教育”实验,是在吸取参观学习的各校经验基础上,在确保完成国家规定科目教学任务而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了课程的调整,将中国古代的经典经文、诗、词、曲、画等融合到语文课程教学中去,让学生们从小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全方位修身养性,让每一个学生享有快乐的经典学习生活。 我们实验班级的成员,都是教语文学科的一线教师,同时承担了经典诵读课的教学任务。我们一直在考虑能不能找到一个切入点,将我们的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融洽地结合在一起,用我们传统教育的诸多成果来弥补现代语文教学的不足,基于这些,我们提出了这一整合实验研究课题。 (二)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的主要理论 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会我们的学生会读会写,愿读愿写,在读中渗透情感品德教育。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三、四年级是奠定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错过了这些机会,学生进入了小学高段或中学,学生们和老师们可能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作为这一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黄金时期的老师,时刻提醒自己要让学生重视阅读,尤其是阅读古人的经典之作。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文化精髓。所具有的文学价值、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千古流芳的。诵读它们,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们,可以让学生们、老师们一起享受美的熏陶,美丽和谐的教育学习生活。开展经典诵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人,欣赏古人,赞扬古人,从而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而远大的理想。很多教育践行家们都这样认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通过语文教学活动的潜移默化教育熏陶出来的。经典的诵读教学,可以让学生诵读于口,铭记于心,这样就会悄悄的让学生们不自觉的感触文中的思想精髓,不自觉地提醒自己提高自己的品行修为。 (三)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本课题主要是研究经典诵读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利和弊,从而寻找一种双赢的教学方法。我们将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实际和经典诵读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精心的组织,完成本次课题研究,最终实现以感悟、积累经典诵读文化为特点的诵读式语文教学模式。 研究意义:此课题的提出是直面整个语文教学的不足,它的研究将涉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语文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涉及学生自主发展的根本需要。因此最受益将是我们的学生,我们也能在这一课题研究中找到语文快乐教学的思路——“回归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经典诵读的内容安排: 中华文化经典博大精深,但现在的小学生学习的科目较多,如果在经典诵读上花费很大的精力,会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我们应该精心选择最具有代表性、传承性的中华文化经典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教学实验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教学实验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部陈工民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提出意义 中华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是民族之魂,蕴涵着中华人文精神的基因,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是新世纪具有创造性人才所必备的精神底蕴,是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经典诵读工程,更是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塑造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的源头活水。让孩子自幼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更能为孩子一生优雅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就培养孩子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在总目标2中提出小学生要从小“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可见从事经典文化教育研究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都有积极的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为了让小学教育阶段真正成为我们与学生生命中充满活力的、富有诗意的、最重要的一段精彩的人生经历,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夯实人文教育、语文教育的基础,2004年9月在教学处熊主任的直接指导、帮助下,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构建》总课题引领下,我们成立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教学实验与研究》子课题组,该课题旨在小学部构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以下简称“经典诵读”)。其构建方式是从低年级起步,从《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的诵读教学实验开始,让学生逐步过度到《大学》《中庸》《老子》(《论语》《孟子》等经典的诵读学习。估计学生到六年级诵读完以上经典内容,我们拟定的目标是50%的内容学生要能背记,90%的内容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江泽民同志“一个民族只有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思想,按照语文学科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对学校资源和地区资源的分析、研究、开发与利用,发挥学校、地区优势,让那些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语”、“文”熏染学生的心灵,从而加深他们的文化底蕴,唤醒他们的智慧灵气,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形成具有我校语文学习的新形式。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结题报告

《“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文化历史背景:我国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名篇名言可谓感人至深,脍炙人口。炎黄子孙的我们,长期沐浴在深厚文化底蕴的温床上,却往往轻视人文素养,重视物质享受,不尊重“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不理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实生活缺乏对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精神,国民文化素养并未能与迅猛的经济步伐齐头并进。 2、研究状况与创新: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作了不懈的努力,如江苏省靖江地区率先进行的童谣诵读教学研究、或如上海市积极开展的“经典诵读与弘扬传统文化研究”,又如《百家讲坛》的热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的国学版等等,均引领了诵读文化的新潮流。然而,如何有效地带领和组织学校进行传承祖国优秀的文化,如何提高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诵读兴趣和能力,则是一个“瓶颈”问题。本课题组经过认真调查取证,发现《“经典诵读对语文素养提升”探究》这一课题,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的诵读效果,达到了熟能成诵、出口成章的文化兴奋点,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创新突破。 为此,进行本课题研究,发掘本地课程资源,把诵读古典诗文的活动扩展到教育教学领域中去,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综合修养;另一方面有利于弥补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提高语文教师收集及运用名篇名言的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成熟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以学校自然班级为单位,依据学生的兴趣、学段、年龄特点及学生个体需要,把搜集到适合各个年段的名篇名言分组实施到位,每个小组长将负责年段的诵读情况和效果通过不同的形式汇报,奖励先进,表扬优秀。 主要探索内容如下: 一年级加背《三字经》;二年级加背《成语接龙》;围绕“直面经典、不求深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的诵读理念,要求每个学生能够在老师启发下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诵读。 三年级加背《古诗接龙》一二三四单元;四年级《古诗接龙》五六七八单元;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初步了解诵读读篇目的内容,在接受经典教育的时候,在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

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中华经典诵读结题报告 关于《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双文”素养》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传承人类文化的最主要载体就是经典作品。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曾经说过: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精神原创性、源泉性的东西,它们都应该进入国民教育,比如英国人都要读莎士比亚。中国也有这样的精神遗产,比如《论语》和《庄子》,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民族思想情感的源头构成;比如唐诗,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其次,从民族精神的传承来看,经典诵读是至关重要的通道。一个民族的精神痕迹都珍藏在它的民族语言里,而经典作品就仿佛一条条珍贵的深深的痕迹,它烙在每一代人的心里,见证了民族灵魂的薪火相传。 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把语文素养和人文内涵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要充分体现、落实这一目标,诵读经典无疑是最现实的选择。由此可以看出教学与经典古诗文诵读进行有机的融合,已成为必然。鉴于以上认识,我们试图通过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

式,使之不断向诵读实效性方向发展。在诵读的应用特别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上进行有益地研究与探索,真正让诵读活动成为学生汲取知识、提高素养的有效途径。我们开展把语文和音乐学科的整合,《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双文”素养》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1、研究的主要内容,即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创新环境,营造经典诵读的良好氛围的研究。环境建设能为学生学习经典创设浓浓的氛围,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经典诗文及佳作佳句。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自由诵读,并印刻脑海。 (2)布臵作业,巩固古诗诵读积累感悟与运用的研究。练习的目的是提高学习经典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积极的积累,更深刻地感悟,更灵活的运用,在积累、感悟与运用的过程中感受经典诵读的无穷魅力。 (3)补充资源,拓展学生经典诵读视野的研究。在学生读完某一经典后,可以经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生学习了《早春》这首诗后,然后搜索与春有关的相关诗文,看看他们是从哪个角度定春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经典,探索经典的兴趣。 (4)善于评价,激发学生经典诵读学习热情的研究。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一文中指出“读的用处最大,语文教学上应特别重视它。”《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语文教改中众人注目的焦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这些现象:语文教学中,朗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琅琅书声常常被教师的过分讲解所代替。课上“讲”得多,课后“练”得多,唯独“读”得太少,不少读得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凡此种种,都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并未从阅读中体会到乐趣。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遗憾。我们有必要让琅琅书声回到语文课堂上来。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克服以往阅读教学中的弊端,摒弃纷繁复杂的分析,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多让学生去读,真正地发挥朗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鉴于上述思考,我提出了《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培养》这一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的

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和语言的敏锐性。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朱自清先生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体会出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读书的过程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一篇好文章,不经过反复阅读,就很难掌握其中的含义。读得越熟悉,领会越深,作者在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也能更好地被学生所理解,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以指导学生读书为核心,要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经典诵读的结题报告

经典诵读的结题报告 篇一:“经典诵读活动化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经典诵读活动化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国内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国人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道德观念滑坡、急功近利甚至见利忘义者日多、而忠孝鲜讲、仁义疏道、甚多亲情不易持久、珍贵友谊难以弥新、邻里常见淡薄、同事常存不信、孩童心难感恩、夫妻不少倏然反目、读书甚多只为谋生、求学常常就业至上,感叹经史子集,知之者甚少,琴棋书画,会通者不多,我们深知“少年强则国强”,“社会和谐匹夫有责”,切感经典教育意义之非凡。 赵朴初、叶至善、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陈荒煤、吴冷西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在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以016号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以焦急迫切的文字,为我们敲响了传统文化正处于存亡续绝关键时刻的警钟。《紧急呼吁》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 《紧急呼吁》强调:“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

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提出议案的这些老一代知识分子,“以风烛之年,未敢忘继承民族的文化”,他们希望学校、社会能重视对传统经典的诵读和教育,“在有生之年重听弦歌,到古典学校中走一走,看看后继之人。 (二)课题提出的国外背景 欧美国家也开始反思现代教育中的流弊而逐渐恢复传统的诵读法了。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今,从《论语》中摘录的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悬挂在联合国总部里,世界人民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把《三字经》作为儿童启蒙教育读本。1988年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曾预言:如果人类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二、研究内容 (1)对学生进行品德和审美方面的教育。因为经典诗文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就诵读这些经典,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国学经典历史源远流长,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国学经典诗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经典诵读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的作用。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鉴于此,我们六年级组的语文教师积极申报《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的课题,为进一步把国学教育推向深入,深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容 研究目标 1、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培养学生记忆力。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能够背诵整篇整本的经典,使学生识记和掌握终身受益的知识精华,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以国学经典篇章冶学生高雅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国学经典是做人做事的公式和定律,学生通过口诵心记,久熏成习,久习成性,其文化修养与品质养成就能达到一定高度; 3、研究国学经典教育的容、方法、途径,探索学生学习国学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国学精华对学生成长有其独特的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儿童的记忆力,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儿童的道德修养及爱国情操。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化素质。

研究容: (1)精选与小学语文教材相辅,适合不同年段学生诵读的国学经典诵读容。 (2)国学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3)国学经典诵读课外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学习国学经典诵读的策略,并收集、整理出一套适合不同年段小学生诵读的校本课程。 (2)行动研究法:在课堂、课外实践中进行不断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寻找得失原因,改进策略,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 (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能揭示国学经典诵读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4)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整体素养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四、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1月至2014年12月) 1.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确定。 2.开展前期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3.原有基础上布置教室环境,在教室的墙壁上布置选自《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章句。学生在学校随时能看到国学经典章句,营造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浓郁氛围。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前期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2 月) 1.在班级开展的基础上,开展校级古代贤人贤事演讲(讲故事)活动。 2.对全年级学生的经典诵读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问卷调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