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雕塑鉴赏

雕塑鉴赏

课程论文

题目:论中国古代雕塑的八大特征

姓名:曹磊

学院:工学院

专业:交通运输

班级:144

学号:30214426

2015年10月24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论中国古代雕塑的八大特征

中国古代的雕塑,是很有韵味的。它的线条粗犷,给人一种敦厚的感觉,充满着历史故事。它不同于西方的写实雕塑,你一眼看

过去,就能获取全部信息。它需要你慢慢的品,品味它的历史年头,品味它的沧桑。

中国的古代雕塑和中国的古代美术是一样的,它注重意象而轻

写实,注重整体而轻局部。纵观中国的雕塑发展,在其内在方面,

受中国传统文化,经济,政治,思想的影响;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方面,受中国传统绘画影响颇多,注重形似,注重会意。在慢慢的历

史长河中,中国的雕塑逐渐形成了八个特征,原始朴拙意象风,商

代诡魅抽象风,秦俑装饰写实风,汉代雄浑写意风,佛教理想造型风,宋代俗情写真风,帝陵程式夸张风和民间朴素表现风。下面,

我对以上特征进行逐一简介。

一、原始朴拙意象风

《石雕人头》新石器时代早期(磁山文化)

作为半个邯郸人,我很荣幸选到这张配图。邯郸作为磁山文化,即新石器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先民历史。从这

件雕塑中,我们能感受出原始生命散发出的自由,发散。它不像后现代雕塑,受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它的线条是随意的。尽管线条很随意,给人一种很舒服,很亲近的感觉。人是从那样的一个年代,一点一点进步来的。

整件雕塑使用阴刻的手法,用粗犷的线条,突出的表现的两个凸凸的眼球,用眼去观察世界。表现了先民对世界的感知模糊,对自然的崇拜以及渴望去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整件作品零散的线条,不规则的几何形状,也成为了后代意象派和抽象派的基础。二、商代诡魅抽象风

商代晚期《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

这是出土在四川三星堆的青铜纵目面具。其形象特征为: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呈极度夸张,呈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达

16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短鼻梁,鼻翼呈牛鼻状向上内

卷;口阔而深,口缝深长上扬,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状。其额部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补铸有精美的额饰,可以想象,它原来的整体形象当更为精绝雄奇。

观看此雕塑,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诡异。为什么眼球会突出来16厘米,为什么人会长着招风耳,牛鼻子。种种特征给商

代的雕塑镀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整个雕塑的线条清晰,调理清楚,怪异的造型,加之其青铜器特有的青色,给人一种莫名的恐惧。

直到今日,考古学家依然不能解释三星堆面具后的种种疑团,唯

一可以肯定的是,先民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能把那么多的特征——源自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形象组合到一起,构成一个能表达他们内心对自然认知的形象。但从云纹图案、鸟头纹、倒置的饕餮,可以显而易见抽象风形成的原型。

三、秦俑装饰写实风

1974年在陕西西安临潼发现秦始皇兵马俑,这是中国雕塑史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从这个地下军阵重现之日起,就以其雄伟的气势、高度的写实和精湛的艺术技巧震惊了世界,为它赢得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誉。

秦陵兵马俑严格运用写实主义创作手法创作,完全按照秦军将士的形象塑造,体量与真人、真马等大,达到了相当高的写实水平。据说,秦兵马俑的士兵与真人大小相当,研究发现秦俑各部分的比列,与今天人体解剖中所运用的“站七坐五盘三半”、

“三庭五眼”、“头脚等大”等十分吻合。兵马俑的肌肉大小,手指关节长度,腿肚的圆扁也都十分严谨。因为时间太长,我们已经看不到兵马俑身上的色彩,据说,那也和实物很相近。如此真实,严谨,即使现在也很难达到。然而,在当时的社会,在工艺落后的情况下,这样大规模的生产兵马俑,足见是一项多么浩大的工程,也足见秦朝的法律的严格。也正因严格的律法,我们才见到了秦俑的写实风。

四、汉代雄浑写意风

汉代的写意风格是雕塑中最具特色、最明朗的艺术形式,它是与秦俑的写实风相对立的风格。汉代写意风格雕塑从功能和形式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地下陪葬俑,另一类是是纪念碑类石刻,以霍去病墓前石雕为代表。霍去病墓前石刻不仅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珍品,也是中国大型纪念碑类雕塑的代表。

拿霍去病墓前的石刻为例,这些石刻看似简单,却别具匠心。这些石刻不单单是对石头简单的雕刻,还要发挥充分的想象,作者要先看看这件作品形似什么,然后在发挥充分的想象去构图,去雕刻。可以说,这件作品是材料、思想、作者三者的碰撞融合。霍去病墓前的《伏虎》,利用原石完整的外形及自然形态变化,雕琢出简洁的线条,真实的表现出伏虎皮毛特征,俯卧形态,动中取静,机警凶猛的虎在等待出击的机会,刻画得惟妙

惟肖。汉代石雕讲究雄浑古朴的写意风格,不求形似但求祌似,这与老子“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美学理念是一致的。

再看雕塑马踏飞燕,马踏飞燕是中国东汉的传神之作。马的形象是不容易塑造的,尤其是肌肉线条。马踏飞燕一雕塑不仅将马的造型塑造的淋漓尽致,而且通过该造型,塑造了更加稳定的立体形象。国无名艺术家们却能独运匠心,大胆夸张地进行巧妙构思,让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这样一来,以燕衬马,让飞燕与奔马的速度有目共睹,使奔马的动势凝固在一个静止的空间,把一匹静止的铜马塑灵了、塑活了、塑绝了!五、佛教理想造型风

佛教是中国的古代最大的宗教,佛文化一直贯穿我国古代史的发展。中国的佛文化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到魏晋时期,佛教就已经在中国盛行,到隋唐时,佛教在中国已经达到了鼎盛。

佛教文化一方面是通过文字,即经文传送下来的,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寺庙,佛像这样的实物传送下来的。佛像在中国并不少见,在寺庙中,在石窟中,甚至依山而建。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北齐时期的粉彩佛塑像石窟——响堂寺石窟。响堂寺石窟坐落在河北邯郸鼓山上。石窟幽深,人们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能发

出宏亮的回声,故名“响堂”。响堂寺石窟有石窟16座,内有大小佛像4000多尊。保存很完整,很有特色。

心中有佛,佛存于心。佛的造型,是古代劳动人民想象的。佛的形象,大体是一样的,但在细节的处理上,因作者的不同,便有不同的特点,这便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佛像文化。有的神态端庄严肃,有的神态和蔼可亲,有菩萨,有佛,有罗汉。千姿百态,构成了佛教理想造型风。

六、宋代俗情写真风

宋代的市井生活是十分繁荣的,因此在宋代出现了一批反映市井生活的艺术作品。比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当然很多雕塑作品也开始反映民俗民情,这说明,宋朝的思想进步,一些雕塑作品开始由神,自然向人转移。总之,宋代写真风的特点可归纳为:题材的世俗化、形象的生活化、心理人情化、手法逼真化,内容及形式与宗教教义背道而驰,形成表现生活的画卷。

七、帝陵程式夸张风

所谓的帝陵之风,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帝王陵墓,皇家陵墓前的浩大石雕。南京明孝陵前的神道就是做好的代表。明孝陵神道由东向西北延伸神道的东段,路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这些石兽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一种神兽,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它能用角抵触有罪的人;骆驼是沙漠与热带的象征,它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即麟、龟、龙、凤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

明孝陵神道的6 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 吨,这段神道现俗称为石像路,全长615米。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虽朝代不同,但陵墓的雕塑却不尽相同。无一不表现出帝王家的霸气,陵墓的雕像设计的充满力量,为皇家守卫一片安宁。有汉代遗风的特征。

八、民间朴素表现风

民间的雕塑,手法没有那么娴熟,但因为其不受约束,他的题材也十分丰富。民间雕塑很朴素,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不论是泥人面人,还是石雕玉雕,每一笔,每一刀,都精彩绝伦。虽然民间工匠在审美上很少有文字流传于后,但从现有民间雕塑的状况看,中国古代民间雕塑的确开辟了一方独特天地。

我国古代雕塑,绝不仅仅就是这几点就能概括的。中国人民

的艺术结晶,是世界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欣赏雕塑并不难,

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