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成熟行业的竞争战略

成熟行业的竞争战略

成熟行业的竞争战略
成熟行业的竞争战略

成熟行业的竞争战略

许多行业从迅速增长时期过渡到较为适度增长的时期,作为其演化过程的组成部分,一般称作行业成熟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末期,履带式雪上汽车、手摇计算机、网球场地设备,以及集成电路等就是一些正经历这种过程的行业。行业成熟并非在某个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固定点上发生,并且通过种种创新或其他激励行业参加者保持持续增长的事件能够推迟其发生。此外,在对战略突破作出的反应中,成熟的行业可能恢复其迅速的增长并由此经历不止一个过渡阶段才达到成熟。然而,记住这些重要的条件,让我们来考虑正在某个行业成熟过渡中所发生的情况以及一切可用来阻止这种过渡的可能性。

当行业成熟过渡发生时,对一个行业内的诸公司来说,它几乎总是一段至关紧要的时期。这是一段在诸公司的竞争环境方面常常会发生种种根本性变化的时期,也是需要作出各种艰苦的战略反应的时期。有时,诸厂商很难清晰地觉察到这些环境的变化;即使这些变化被觉察时,对这些变化作出反应也会要求厂商改变其本来不愿改变的战略。

(一)成熟行业竞争的环境信号

行业成熟过渡时期常常能发出有关某个行业竞争环境中的一系列重要变化的信号。其中一些可能的变化趋势如下:

A.缓慢的增长意味着对市场占有率更激烈的竞争。由于诸公司仅仅保持市场占有率而无法维持历史上的增长率,竞争的注意力就会转向从内部来攻击其他公司的市场占有率。1978年在洗碟机行业内发生过这种情况,当通用电气公司和梅塔格电器公司都开始在更高价的市场面内放肆地向霍巴特公司进攻时,这种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加剧的市场占有率竞争需要对一家公司的前景从根本上重新加以定向,并且需要对竞争对手将如何行动和反应作出一整套完全新的设想。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竞争对手的特点和反应的情况如果不予抛弃,就必须重新加以评估。不仅竞争对手有可能越来越敢作敢为,而且错误观念和“不合理的”报复的可能性也很大。在行业成熟过渡时期中,在价格、服务和推销方面爆发冲突是很普通的事。

B.行业内的厂商正在日益加紧向有经验的老买主出售。虽然产品不再是新的,但它是一种已立足的、合法的产品。由于已购买过该产品,有时重复地购买过多次,所以买主们往往越来越有见识和经验。买主们的目标集中点从决定是否要购买该产品转向在品牌之间作出选择。与这些导向不同的买主们打交道需要从根本上对战略作出重新评价。

C.竞争往往转向更注重成本和服务方面。由于较缓慢的增长、更有见识的买主,以及通常更高的技术成熟度的结果,竞争就会趋向于变得越来越具有成本导向和服务导向。这种发展改变了行业内要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并且可能要求在一个以往常常在其他领域内进行竞争的公司里,对“生活方式”进行戏剧性的重新定向。在成本方面增加的压力还可能通过迫使厂商获得最现代化的设施和装备而增加对资本的要求。

D.在增加行业生产能力和人员方面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当行业适应于较缓慢的增长时,行业内生产能力增加的速度也必须慢下来,否则将会发生生产能力过剩。因此,诸公司对于增加生产能力和人员的导向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并且还必须与陶醉于过去的欢欣相脱。一家厂商面临着需要密切地监视竞争对手的生产能力的增长,还需要精确地选择其生产能力增长的时机。迅速增长将不再通过迅速地排除过剩的生产能力来迅速地弥补过失。

这些在前景方面的变化很少在成熟的行业内发生,并且相对于需求的行业生产能力的过量是很普遍的。过量导致一段生产能力过剩的时期,使过渡时期中价格冲突的倾向更为突出。行业内有效增量规模越大,

这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越是困难。如果要增加的人员需要具有高度技能并且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寻找和培训,则这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尤为困难。

E.生产、营销、分配、销售及研究方法等常常在经受变化。这些变化是由于市场占有率的加剧的竞争、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买主的日益老练所致。

厂商面临着,要么需从根本上对其实用政策重新定向,要么需采取某些将使重新定向显得没有必要的行动。如果厂商必须对实用政策的这类变化作出反应,那么资金来源和新的技能就总是需要的。新的生产方法可能会使上面讨论过的那些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更加突出。

F.新产品和新应用更难以得到。鉴于增长阶段可能一直是一种迅速发现新产品和新应用的阶段,因此一般说来,继续进行产品变化的能力会日益受到限制,或者随着行业的日趋成熟,成本和风险却日益增大。除了别的变化以外,这种变化需要对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所抱的态度重新定向。

G.国际性竞争加剧。由于技术的成熟往往伴随着产品标准化和日益注重成本的缘故,过渡时期常常以重大的国际性竞争的出现为标志。导致一个行业国际化的种种势力以及全球竞争的某些关键性含义将在后面加以论述。国际性竞争者常常具有与国内厂商不同的成本结构和不同的目标,并且具有一个赖以经营的国内市场基础。在像美国那样的大型市场内,国内厂商的重大出口或国外投资通常在时间上早于行业趋于成熟的过渡时期。

H.在过渡时期中,行业利润常常下降,有时是暂时性的,有时是永久性的。缓慢的增长、更老练的买主、越来越突出的市场占有率,以及所需要的战略变化的不确定因素和种种困难意味着短期内行业的利润将从过渡时期前的增长阶段的水平上下降。有些厂商要比其他厂商受到更大的影响,具有较小市场占有率的厂商通常受到的影响最大。在极其需要现金流转的时期内,下降的利润会缩减现金流转。对公开的控股公司来说,下降的利润还会趋向于使股票行市下跌,并且会增加筹资还债的困难。利润是否将会回升,取决于流动性障碍的水平和行业结构的其他构成要素。

I.经销商的利润下降,但其讨价还价能力却在增长。出于上述种种原因,行业利润常常降低,商人的利润会受到压缩,以致许多经销商人会退出营业——常发生在对生产商的利润产生令人注目的影响之前。最近,在电视机和周末旅游汽车的经销商人之中可以看到这一因素。这种趋势加紧了行业参加者之间对经销商的竞争,这些经销商可能在增长阶段中易于找到并加以控制,而在成熟阶段中则未必如此。因此,经销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会显著地增长。

(二)成熟行业的战略含义

1.与产品差异相对、与目标集中点相对的全面成本领导行业的成熟使战略困境尖锐化行业的迅速增长趋向于掩饰战略上的错误,并且也会使行业内的绝大多数公司(而不是全部)幸存下来,甚至在财政上兴旺起来。战略试验的可行性是高的,而各种各样的战略有可能共存。然而,行业的成熟一般会暴露战略上的草率行事。行业成熟会迫使诸公司(常常是第一次)面临在三个一般性战略之间进行选择的必要性。这是一件有关生死存亡的大事。

2.周密的成本分析

在行业成熟过程中,成本分析对于使产品组合合理化以及正确地定价日益显得重要。

(1)使产品组合合理化

虽然在增长期中存在种类广泛的产品品种、频繁推出新品种和进行产品的挑选是有可能的,并且对行业发展常常是必需的和可取的,但是这种情况在成熟的行业环境中可能不再存在。成本竞争和市场占有的争夺是极其激烈的。因此,改进精确预算的产品成本中的份额对于从产品种类中削减那些无利可图的项目以及对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具有某些独特的优势(如技术、成本、形象等)或那些其买主是“良好的”买主的产品项目上是有必要的。各类产品的成本预算的平均计算法,或者为了成本预算的目的而平均摊派一般管理费用的计算法显得不足以评价产品种类及可能增加的产品种类。使产品种类合理化的需要有时会产生设置计算机化的成本预算系统的需要,这种成本预算系统在行业开发时期内并未取得高度的优先权。例如,这种削减产品种类的做法曾是美国无线电公司对赫茨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

(2)正确地定价

在行业成熟过程中往往必须作出的在定价方法上的变化是与产品种类的合理化有关的。虽然平均成本定价或从总体上对产品种类而不是对个别产品项目定价在增长时期可能就已经足够了,但是行业的成熟常常需要按已增长的生产能力来衡量个别产品项目的成本并相应地作出定价。平均成本定价法产生的、化行业的迅速增长趋向于掩饰战略上的错误,并且也会使行业内的绝大多数公司(而不是全部)幸存下来,甚至在财政上兴旺起来。战略试验的可行性是高的,而各种各样的战略有可能共存。然而,行业的成熟一般会暴露战略上的草率行事。行业成熟会迫使诸公司(常常是第一次)面临在三个一般性战略之间进行选择的必要性。这是一件有关生死存亡的大事。

2.周密的成本分析

在行业成熟过程中,成本分析对于使产品组合合理化以及正确地定价日益显得重要。

(1)使产品组合合理化

虽然在增长期中存在种类广泛的产品品种、频繁推出新品种和进行产品的挑选是有可能的,并且对行业发展常常是必需的和可取的,但是这种情况在成熟的行业环境中可能不再存在。成本竞争和市场占有的争夺是极其激烈的。因此,改进精确预算的产品成本中的份额对于从产品种类中削减那些无利可图的项目以及对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具有某些独特的优势(如技术、成本、形象等)或那些其买主是“良好的”买主的产品项目上是有必要的。各类产品的成本预算的平均计算法,或者为了成本预算的目的而平均摊派一般管理费用的计算法显得不足以评价产品种类及可能增加的产品种类。使产品种类合理化的需要有时会产生设置计算机化的成本预算系统的需要,这种成本预算系统在行业开发时期内并未取得高度的优先权。例如,这种削减产品种类的做法曾是美国无线电公司对赫茨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

(2)正确地定价

在行业成熟过程中往往必须作出的在定价方法上的变化是与产品种类的合理化有关的。虽然平均成本定价或从总体上对产品种类而不是对个别产品项目定价在增长时期可能就已经足够了,但是行业的成熟常常需要按已增长的生产能力来衡量个别产品项目的成本并相应地作出定价。平均成本定价法产生的、在产品种类内部隐含的相互补贴却隐藏着市场无法支持其真实成本的产品,并且在买主对价格并不敏感的情况下放弃其利润。相互补贴还会引起竞争对手通过价格削减或新产品的推出来反对人为地提高价格的产品项目。由于缺乏合理定价的成本预算,经验的竞争者阻碍着对不现实的低价产品进行价格调整,这些现象有时在行业成熟过程中构成一个难题。

在行业成熟的过程中有时可以并且应该改变其他方面的定价战略。例如,马克仪表公司重新议订包括有价格变动条款在内的合同而在韧性阀门行业内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该行业内的各种合同在传统上曾是以固定价格为形式的,并且在发展阶段中通货膨胀的调整并非是提高价格的关键;从来没有其他厂商认为有必要重新议订价格变动条款。然而,马克仪表公司的做法已证明在成熟阶段有极大的益处,而在定价上升时再使手腕就已显得日益困难了。

概括该要点及其他各要点,我们就可以这么说,在各方面提高“财务意识”的水平在行业成熟时期往往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行业的开发时期中,像新产品和研究之类的领域却可能占据中心位置。在依赖于培训和管理部门导向的行业内要提高财务意识可能多少有些困难。例如,在马克仪表公司的实例中,在由已立足的家族厂商占支配地位的某个行业内,提高财务意识的做法是利用某个财务上导向的局外企业来发动财务方面的创新的。

3.工艺创新和生产设计

正如产品设计以及便于降低生产及管理成本的交付系统的设计所获得的报酬一样,工艺创新的相对重要性在成熟过渡时期往往有所增加。日本的行业极其重视这一因素,把其在诸如电视接收机之类的许多行业内的成功归因于该因素。生产设计也曾是坎蒂恩公司在成熟中的工业食品服务行业中改善其地位的关键因素。坎蒂恩公司已从让地方厨师自由准备膳食转变到全国范围共同配制的盘装食品。这种变化提高了膳食质量上的一致性,使得在各个销售地点之间更换厨师更为容易,促使经营更易管理,并导致在其他方面成本的节省和生产率的提高。

4.扩大采购范围

扩大现有客户的采购范围也许要比寻求新的客户更合乎需要。对现有客户的增量销售有时可以通过供应外围设备及服务、提高产品档次、扩大产品种类等方法来得到增加。这样一种战略可把厂商从某一行业带进其他有关行业。该战略常常比寻找一些新客户要少花些钱。在一个成熟的行业内,争取新客户往往意味着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占有率,从而耗资巨大。

诸如南方贸易公司、家庭信贷公司和格伯物产公司之类的厂商已经或者正成功地实施该战略。南方贸易公司正在向其商店增加快餐食品、无人充气装、弹球游戏机及其他品种,以便从其顾客身上赚取更多的钱,并增加采购刺激及避免设立新地点的费用。同样,家庭信贷公司也在增加新的服务,诸如代算税款、增加贷款金额、甚至开展银行业务,以扩大其产品种类,以便向其广大的客户基础出售。格伯物产公司的“为每个婴儿多花点钱”的战略是上述同样方法的另一种变体。格伯物产公司已在其所垄断的婴儿食品的领域内又增添了婴儿服装和其他婴儿用品。

5.购买廉价资产

有时,由于行业成熟的过渡导致公司亏本的结果,资产就会非常廉价地被兼并。如果技术变革的速度并不很快的话,那么兼并亏本公司或购买清算资产的战略就能提高利润并产生一种低成本地位。在酿酒行业内鲜为人知的海尔曼公司曾成功地使用过这种战略。尽管酿酒行业不断集中于为首几家大厂商上,但海尔曼公司通过兼并地区性的酿酒商并且廉价购进旧设备,从1972年至1976 年每年增长率达18%(1976年的销售额达到3亿美元),资本利润率超过20%。行业领导者们曾因反托拉斯法的限制而不得进行兼并,于是被迫按时价建造大型新工厂。怀特综合工业公司也使用过该战略的一种变体。它专门按低于帐面价值的价格购进这样一些亏本的公司,诸如森德斯特兰德公司的机床业务和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的家用电器业务,从而降低了一般管理费用。在许多情况下,这种战略导致一种有利可图的继续营业。

6.买主选择

在行业成熟过程中,随着买主们越来越有见识,加以竞争压力日益增强,买主选择有时能成为对持续获利能力的一个关键。那些过去还没有运用讨价还价能力的买主们,或者由于有限的产品可得性而使讨价还价能力降低的买主们在行业成熟过程中对运用其讨价还价能力通常不会是忸忸怩怩的。识别“良好的”买主并紧紧地抓住他们不放乃是至关重要的。

7.不同的成本曲线

在一个行业内常常有可能存在着不止一条成本曲线。那个在一个成熟的市场内并不是全面成本领导者的厂商有时能找到一些新的成本曲线,这些成本曲实际上可能使其成为某种类型的买主、产品品种或订货规模的较低成本的生产商。

那个明确表示为灵活性、迅速装配和小批量生产(例如,通用的、计算机控制的机器)而设计其工艺的厂商完全有可能要比为定制订货或小批量服务而产量大的生产商享受更大的成本优势。成本曲线差别使这样一种战略有可能建立在少量订货、定制订货、特殊的产量小的产品品种和其他品种的基础上。威克姆·斯金纳曾在其“目标集中工厂”这一概念中叙述过如何才能执行这种生产战略。

8.国际上的竞争

在行业具有更有利结构的场合下,通过国际上的竞争,一家厂商可以逃避成熟阶段。例如,皇冠瓶盖封蜡公司在金属容器和瓶盖行业内,以及梅西—福格森公司在农具行业内曾实施过这种简单的方法。有时,某种在国内市场上过时了的设备却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相当有效地加以使用,这样就大大降低其进入成本。或者行业结构在国际上因老练而有实力的买主较少、竞争对手也较少等情况可能会有利得多。该战略的弊端是所熟悉的国际竞争风险以及它只能延迟成熟阶段而无法对付它的这样一个事实。

9.究竟该不该尝试过渡

鉴于可能需要大量而或许是新型的财力和技能,在一个正在成熟的行业内成功地进行竞争所需要的战略变化并不一定非尝试不可。这种选择不仅取决于财力,而且还取决于具有在行业内继续进行竞争的潜力的其他厂商的数目,在对成熟过渡作出调整的同时所预期的在行业内骚动的持续时间,以及对行业利润的未来前景(利润取决于未来的行业结构)。

对某些公司来说,一项非投资性战略也许要比进一步作出没有确定盈利的再投资更好些——这是迪安食品公司已在液乳行业内所采取的做法。迪安食品公司的重点是放在成本削减和对降低成本的设备进行高度选择性投资上面,而不是放在扩大市场地位上面。如果行业领导者们把巨大的惰性融进其战略中去并且强烈地依赖于行业发展的增长阶段的战略要求,那么他们就不一定会处于作出过渡时期所需要的调整的最佳地位。假定调整所需的财力是可得到的,那么较小厂商的灵活性在过渡时期中就能证明是有利的。小型厂商也许还能够更容易地细分市场。同样,在过渡阶段中进入行业、拥有资金和其他资源但不依赖于过去的一家新厂商往往能够建立起强有力的地位。要是长期的行业结构是有利的,那么过渡时期所造成的骚动就给潜在的进入者提供种种机会。

(三)成熟行业中的战略隐患

除了没有认识到上述的过渡时期的战略含义之外,还存在着厂商遭受某些特有的战略隐患的损害的趋势。

A.公司的自我感觉及其对行业的感觉。诸公司会逐渐形成对其自身及其相应潜力的感觉或形象(如“我们是胜任的领导者”;“我们提供优良的客户服务”),这些感觉和形象会在形成其战略基础的明确假设中反映出来。随着过渡的进展,买主们优先的调整,以及竞争对手对新的行业状况的反应,这些自我感觉也许会使诸厂商对行业、竞争者、买主和供应商的假设无效。然而,要改变这些建立在过去的实际经验基础上的假设有时是一种困难的过程。

B.陷于中间地位。在行业成熟的过渡时期中,陷于中间地位的问题特别严重。过渡时期常常把这段使这种战略在过去可行的萧条期排挤出去。

C.现金隐患——投资在一个成熟的市场内以建立占有率。应把现金只投入有指望在以后能够撤出现金的某个营业单位。在一个成熟的、增长缓慢的行业内,一些足以证实投入新现金是为了建立市场占有率所需要的假设常常是带有冒险性的。由于现金流入量的现值是以现金流出量为保证的,因此行业成熟中增加利润或维持足以补偿现付现金投资利润的做法行不通。因此,处于成熟阶段中的诸营业单位可能是现金方面的隐患,尤其是当一家厂商并未处于强有力的市场地位却试图在成熟的市场内建立大的市场占有率时,形势对其不利。

一个有关的隐患是把注意力的重点放在正在成熟的市场内的收益上,而不是放在获利能力上。这种战略在发展阶段中可能是合乎需要的,但在成熟阶段中它往往会面临收益递减。在60年代后期,赫茨公司完全有可能遇到过这个问题,在70年代中期,这就为美国无线电公司取得利润转变提供好多机会。

D.为了短期利润而太轻易地放弃市场占有率。在过渡时期中的利润压力下,对有些公司来说,似乎存在着一种试图维持不久前的获利能力的趋势——这是在损害市场占有率的情况下,或者通过前面所述的市场营销、研究与发展,以及其他必要的投资所采取的做法,这种做法又反过来损害未来的市场地位。在成熟的行业内,如果规模经济将具有重大意义的话,那么在过渡时期中不乐意去接受那些较低的利润就可能是严重的目光短浅。当行业合理化发生时,必然会出现一段较低利润的时期,要避免作出过分的反应必须要有一个冷静的头脑。

E.对价格竞争的不满情绪及不合理反应(“我们将不在价格上进行竞争”)。对诸厂商来说,在经过了一段没有必要的价格竞争时期之后,往往很难接受价格竞争的必要性,而在回避它时却会成为一条神圣的法则。有些管理部门甚至把价格竞争看作是不体面或有损其尊严。当一家乐于大胆地定价的厂商能够夺取对建立长期的低成本地位将是至关紧要的市场占有率时,这种看法可能是对过渡时期作出的一种危险的反应。

F.对行业惯例的变化表示不满及不合理的反应(“它们正在损害行业”)。行业惯例的变化,诸如营销技术、生产方法以及经销合同性质之类的变化,往往是过渡时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它们对于行业的长期潜力来说可能是重要的,但往往会对它们有阻力。正如在某些体育运动用品行业内的情况那样,有些阻力反对用机械方法代替手工方法,并且诸厂商不愿意大胆地发动其产品的营销(“市场营销在该行业内不起作用;它需要个人销售”)等等。在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方面,这种阻力会把一家厂商远远地抛在后面。

G.过分强调“创造性的”、“新的”产品而不去改进并积极地销售现有产品。

尽管过去在行业初期和增长阶段中取得成功可能是建立在研究和新产品的基础之上的,但成熟阶段的开始往往意味着新产品和新应用是较难获得的。改变创造性活动的目标集中点、重视标准化而不重视新生程度和细小的调整往往是适当的。然而,这种发展并不使某些公司感到满意而却常常遭到其抵制。

.把坚持“更高质量”作为不去对付竞争对手的肆意定价和营销行为的一种借口。

高质量能够成为一种至关紧要的公司实力,但是随着行业的日趋成熟,质量差异具有一种恶化趋势。即使质量差异依然存在,那些更有见识的买主们也能愿意在其以前曾购买过产品的某个成熟的行业内以质量换取较低价格。然而,对于许多公司来说,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即它们并不拥有最高质量的产品或者其质量没有必要那么高。

I.可能出现的生产能力过剩。由于生产能力超过需求的缘故,或是因为在成熟的行业内进行竞争所需的工厂现代化不可避免地导致生产能力的增长,某些厂商具有一些过剩的生产能力。只要生产能力过剩存在,就会对生产能力的使用造成一些微妙而又敏感的压力,并且可能以种种会削弱厂商战略基础的方式来使用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过剩会迫使一家厂商处于中间地位,而不是维持一种目标更集中的方法。或者它会导致管理上的压力使厂商遭受现金隐患的损害。廉价出清存货或废弃过剩的生产能力而不是保留它往往是合乎需要的。然而,很明显,不应把这种生产能力出售给任何一家将要在同一行业内使用它的厂商。

从“可乐大战”看战略选择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波特关于行业竞争分析的理论,替代产品对所替代产品的赢利水平具有终极限制作用。软饮料行业的替代产品是几乎不需要钱买的水,但是为什么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公司能够创造巨大可乐市场和很高的赢利水平?两大可乐公司的原液从来没有降低过价格,但是在开拓中国市场的过程中,两大公司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原液的价格,从而使它们在中国的灌装厂有比其他地区灌装厂更加高的毛利率,为什么两大可乐公司需要做这样的战略调整?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基本相同,为什么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一直高于百事可乐?这些就是本案例分析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1999年5月至7月期间,我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该院97级EMBA的学生分析这个案例。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我和我的学生们都非常深入地了解了这两个世界级企业是如何运用行业竞争分析的方法,选择自己的竞争战略和国际化战略;欣赏了这两个世界级竞争对手是如何进行“良性竞争”;最为重要的是感受到了核心专长和企业战略的力量。

两大“可乐”为何能垄断市场?

从一定意义上说,水是软饮料的替代产品。在西方先进国家中,这种替代产品具有两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是水基本上可以说是不要钱买的,二是水的供给非常方便。例如在美国许多公众场所装备有免费和自动的水龙头。按照一般的道理,软饮料行业根本不可能有这么

大的市场,也不可能产生出象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赢利这么高的世界级企业。但是这两个公司偏偏开始于美国,而且创造了那么大的市场规模和赢利率。案例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软饮料行业,尤其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公司(主要是作为原液生产者)能够创造了那么大的市场规模和赢利率。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波特创造的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按照他的观点,一个企业的赢利水平主要取决于其所在的行业的赢利水平,而一个行业的赢利水平取决于行业竞争的强度以及决定强度的行业竞争结构。经过对软饮料行业,尤其是美国可乐市场竞争结构的分析,以下五个方面的结构因素是决定软饮料行业,尤其是两大可乐公司能够有巨大市场和高利润率的根本原因。而这五个方面的因素主要不是由行业本身的技术特点决定的(即天然的),而是这两大公司通过自己的战略选择和行动创造的。

(1)、其他企业进入这一行业障碍高。两大可乐公司在软饮料行业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长期和巨大的广告投入,历史和广告的影响使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两大品牌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两大公司领先占据有限的货架、售货机,而且几乎做到让消费者随手可得,那么就为后来者制造了巨大的障碍。特许经营制度(考虑到灌装厂的投资大),使两大公司不用巨大投资就获得了巨大的生产规模效益。每一个潜在进入者在决定进入之前都会仔细想想自己在单位产品经营成本上是否有可能超过这两大公司。

(2)、有限制行业内部竞争。美国软饮料行业内部基本上可以说只有两个竞争者(因为两个公司占了70%的市场占有率)。但是这两个品牌在顾客感受和印象上的差异很大;两个公司多年以来的竞争主要是围绕着货架、广告、下游产品、DSD等,从来没有把原液的价格作为竞争或者战斗的手段。这就是说,两大公司多年以来的“战斗”主要是发生在各自的罐装厂之间。两大公司之间的战争为什么没有失去控制呢?原因是它们进行竞争的目的不是要消灭对方,而是获得短期优势和利润;两大公司在竞争策略方面相互模仿和学习;而且在动态竞争的过程中从来都是“适度反应、对等模仿”。结果两个大公司共同赢得了可乐战。

(3)、锁定的购买者。两大可乐公司的购买者是谁呢?首先是灌装厂。灌装厂被两大可乐公司锁定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签定了特许经营合同,而且是因为它们几乎没有其他的选择。其次是最终消费者。据说美国10%的可口可乐消费者每年消费了该公司50%的销售量。

(4)、“秘密的配方”。有人说,两大可乐公司之所以对供应商有那么大的讨价还价的权力,主要是因为他们有秘密配方,因此没有人知道自己是两大公司的供应商以及是多重要的供应商。虽然我们不能够肯定这种说法是否属实,但是我们所知道是每罐可乐原液的生产成本大约只有3美分。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两大可乐公司在各个方面的规模效益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巨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可乐原液为何在中国降价?

从对美国和世界其他市场原液生产行业和灌装行业的行业竞争结构的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可乐的原液生产者的毛利率确实应该比灌装生产者的毛利率要高。但是非常有趣的发现是两大可乐公司在过去的历史上从来没有降低过美国市场上的原液的价格,但是却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降低了自己原液的价格。为什么两大可乐公司要不约而同的采取如此巨大的战略调整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两大可乐公司的角度,了解一下1993年的时候它们对中国软饮料市场和经营环境的看法。

* 1993年中国大约有2800个软饮料生产商,从业人员达20万。

* 1993年中国软饮料市场的主要竞争者有三类,一是外国企业,其中两大可乐公司在中国销售6.5亿罐,拥有22%的市场占有率;二是八个全国性中国企业,拥有13%的市场占有率;三是中国的地方性小企业,它们共同占有余下的市场份额。

* 主要的碳酸饮料是橘子汁,而主要的非碳酸饮料是矿泉水和酸奶。

* 1993年中国年人均消费13.8罐软饮料,而同一时期的美国是年人均消费800罐。从1990年到1993年中国软饮料市场的增长率是70%,并且成为亚洲第二大软饮料市场。根据预测,1993年到1997年中国软饮料市场的增长率将会是62%,15年以后她将成为美国以外的最大市场。

* 五十至六十年代的“生育高峰”,使1994年中国人口中有66%是35岁以下;识字人口达79%;实际收入水平不断提高,82%的人口拥有冰箱;25%的沿海人口消费了50%的软饮料产品。

* 中国消费者在选择软饮料的时候,对健康因素非常重视,因此当时柠檬型饮料占40%,可乐占20%,橘子汁占34%,其他果汁饮料占6%。消费者认为柠檬饮料可以降热,而可乐则容易导致妊妇早产。另外中国消费者对“现代产品”的追求强烈,对国外产品或者包装上有外国文字的产品有偏好,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感觉。

* 大部分软饮料采用的是可回收的玻璃瓶(运输半径是150公里)、塑料瓶(容易漏气)和正在增加的是铝罐。当时国外制罐企业已经开始进入中国。

* 两大可乐公司有15%的销售是采用直接销售的方法,而另外85%则是通过政府批发网络销售的。这种网络与美国是不同的,采购决策权在上面,合同兑现程度很低,主要采用现金交易。

* 中国软饮料零售网络非常分散和动荡多变。中国的零售商共有三种类型:私人的小商店(1992年中国有780万人拥有920万个这样的小商店)占有20%的全国零售总额,国营商店和集体商店分别占有41%和28%的全国零售总额。通常是中心城市的大型国营商店批发给地方集体商店,而集体商店又批发给分散的小商店。虽然中国禁止国外企业经营批发业务,但是已经允许它们以试点的方式进入零售业务。

*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在中国的竞争主要是围绕着对零售网点和批发渠道的争夺,而在这种“战斗”中顾客服务是成功的关键。

* 两大可乐公司与中国政府商谈特许经营权是按照地区市场进行的,那些没有特许经营的市场可以说是“共有”的,因此两大可乐公司罐装厂内部为争夺这些“共有”市场进行了激烈

的竞争。

* 中国市场经济还不完善,各个地方政府对市场活动的干预非常严重。在中国地方政府中还存在一些腐败和违纪的干部,他们往往需要企业的“贡献”。另外中国人非常注意“关系”,不懂关系或者没有关系的企业是很难在中国从事经营活动,因此各种“关系”的费用是比较高。

* 对于中国一般罐装厂来说,销售和运输的成本约占总销售成本的18%,而且劳动力的成本只是美国十二分之一。因此虽然中国市场还不完善,但是两大可乐公司在中国的罐装厂的利润率非常高。例如,自有资本收益率是20-30%,比美国的高出60%。

由此可见,两大可乐公司对中国市场和经营环境的调查和了解是非常深入的。正是基于这种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他们采用了跨国家的国际化战略(Transnational Strategy)。这种战略的目的是同时实现全球化效率和对当地市场的高度反应。虽然两大可乐公司都是著名的全球化企业,但是它们对中国市场的研究使它们改变了原有的战略,使之更加符合中国市场的实际

可口可乐为什么领先

1994年可口可乐公司以19%的市场占有率领先,而百事可乐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只有9%。1992年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将与其合作伙伴共同投资5亿美元,于1996年以前建立9个灌装厂,使其在中国的灌装厂的总数达到23个。而百事可乐公司在1994年则宣布将与其合作伙伴共同投资6亿美元,于2000年以前新建10个灌装厂,使其在中国的灌装厂的总数达到18个。到1996年底两大可乐公司一直继续提高它们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但是它们之间的差距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百事可乐公司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一直落后于可口可乐公司呢?

事实上、两大可乐公司的中国战略基本上是相同的:(1)提高和扩大生产和分销的能力;(2)大量投资广告和公司形象的建立;(3)同时销售自己的品牌和一些本地品牌的产品;(4)注意从各个方面确定自己的服务定位。但是两大可乐公司确实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 可口可乐公司先进入中国市场。可口可乐公司1927年就在中国上海建立了第一个灌装厂。1949年以后可口可乐公司退出中国,但是中国人在某些市场还是可以买到可口可乐产品。1979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可口可乐公司就与中国政府签定协议重新进入中国市场。1981年可口可乐公司制定了“大中华战略”,在北京重新建立了第一个灌装厂。而百事可乐公司第一次进入中国建立自己的工厂是1982年。

* 可口可乐公司品牌翻译的更加贴切。

* 选择合作伙伴的原则不同。可口可乐公司主要采用的是合资和特许经营的方式。而百事可乐公司也是采用合资的方式,但是它更加喜欢资本控制,百事可乐公司所有在中国的合资公司的股权结构是60:40。百事可乐公司在中国的合作伙伴都是地方性公司,其选择伙伴的标准是地方关系、参与程度和是否有钱。百事可乐公司所选择的大多数伙伴是原来的国有啤酒或者软饮料公司。

* 价格更加主动和积极。可口可乐公司是制定价格的领导者。它在进入中国市场以后一直采用降低原液价格,让利给灌装厂的促销政策。百事可乐公司在定价方面是追随者,在几个合资协议中陷入降低价格的限制。

* 广告策略不同。可口可乐公司采用美国和中国制作的电视广告,支持卫星电视音乐节目,各种体育节目。而百事可乐公司主要在电视中利用名人的影响,尤其是娱乐行业的名人。可口可乐公司在市场占有率方面领先于百事可乐公司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可口可乐公司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二是因为可口可乐公司所选择的进入策略和伙伴选择政策更好。(1)在开拓中国市场之初,上面的或者说中央的关系和影响力较下面或者说地方的关系和影响力更加重要;(2)可口可乐公司所选择的伙伴是国际化程度较高,与之合作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它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战略目标和战略有更加一致理解,从而使合作各方愿意进行更大的投入;(3)可口可乐公司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4)可口可乐公司较少受到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观念的限制,因为它的合资灌装厂是几个伙伴,而不是象百事可乐那样是一对一的合作。由此可见,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战略选择使它又获得了先动的优势。

案例分析的体会

国内许多企业喜欢或者习惯把经济效应下降的原因归结于外部环境和行业结构恶化等外部因素,而这个案例分析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企业的力量和企业战略选择对外部环境和行业因素的影响力。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公司的成功不是因为行业选择正确,重要的是它们具有改造行业结构的能力。在开拓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可口可乐公司比百事可乐公司更加深刻地理解先入优势和先动优势的重要性,所选择的战略就更加有效地发挥了它“先入”

的传统优势,更加有效率地创造了“先动优势”。可以预测,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方面的优势还会保持相当长一段时期。

案例-百事可乐制定新的竞争战略

百事可乐制定新的竞争战略

百事可乐公司新战略的背景

百事可乐公司是一家拥有多元化产品的公司,它拥有饮料、零食及饭店三大块的业务,饮料业务有百事可乐,而肯德基、必胜客等快餐连锁店其实也都是百事可乐公司的业务。百事可乐的饮料在全球194个国家销售。

1986-1996年,百事可乐公司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是威利·卡洛威。他认为,由于饮料、零售、饭店三个行业获得成功的核心因素具有相似性,所以该三项业务的组合为百事公司提供了宝贵的协同作用和战略性匹配机会。

公司创造独特的市场形象的能力及开发新型产品、新口味产品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它能否在这三个行业中取得竞争的成功。在卡洛威的领导下,百事可乐公司常把最好的员工从一个业务单元的某个岗位调到其它两个业务单元,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技能、运作经验、专有知识和革新性创意在业务单元之间的转移。卡洛威认为,这种主要人员的流动有助于使百事可乐公司建立和获取不同业务之间的战略性匹配关系,建立更强的竞争力,使经理们的思想保持新颖并具有开创性。

1996年初,卡洛威因患癌症而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该年4月,罗格·恩里克接任该职位。罗格是百事可乐的老员工,在他担任百事可乐饮料业务首席执行官期间,他于上世纪80年代发起、推动了百事可乐新一轮的广告活动,将广告定位于年轻消费者,从而彻底改变了百事可乐以往一向呆板的形象。罗格的行动还一度让老对手可口可乐公司在1985年推出新可乐,使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并不得不重回老可乐的口味上。

软饮料业务是百事可乐公司产品线组合中历史最悠久和规模最大

的业务,在1996年时,其旗下的品牌有百事(Pepsi)、减肥百事可乐(Diet Pepsi)、山露(Mountain Dew)、思莱(Slice)及玛吉(Mug);此外,还有七喜品牌的国外销售权,其它即饮品牌如All-Sport,Lipton’s Brew即饮茶,水之宫瓶装水等。

百事可乐公司饮料业务在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除少数时间拥有辉煌外,一直处于下风,特别是在国际经营业务上。1996年,百事可乐公司的股价全年未涨,而此时百事可乐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升值了42%,投资者对百事可乐公司的业务增长表示出越来越大的担心,而百事可乐公司的新任CEO罗格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制定新的战略——全球“加减法”战略

为了改变百事可乐公司的增长颓势,百事可乐公司CEO恩里克决定对整个百事公司进行大规模的重组,重组的基本战略就是让百事可乐公司回归自己的主业——饮料食品,这一战略被媒体评论为"走向成功的加减法"。

减法——1997年,百事可乐公司把其餐饮部分从系统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即百胜全球公司(Tricon Global,现公司名为YUM!)。该集团旗下拥有肯德基、必胜客、TacoBell三个著名餐饮品牌,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3万家餐厅。这也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公司内部分离。通过快餐业分离,经营管理权下放到新设公司,百事

集团仍然对该公司享有收益权,这样分离保证了快餐公司在资金上自主而非总部进行资金调配,解决了饮料制造和快餐业争夺资源的矛盾,而保留了快餐网络支持可乐销售的功能。

加法——在分离快餐业务的同时,百事公司加强了其在饮料食品业务上的运作。

1998年在全球市场收购了纯品康纳(Tropicana)公司,该公司是世界头号纯果汁品牌——“都乐”的拥有者。

2000年12月,经过艰苦谈判,百事可乐以高达141亿美元的代价以换股的方式成功并购全球最大的运动饮料企业——燕麦桂格,百事可乐为桂格每股股票支付2.3股百事股票。桂格所拥有的“佳得乐”是美国运动饮料的领导者,拥有80%的市场占有率,每年7%的增长速度。除了占40%的“佳得乐”运动饮料,桂格还是世界早餐的佼佼者,产品包括燕麦片、生命系列谷物食品和各种小吃。

并购后,百事从此成为非碳酸饮料的领袖,占据了非碳酸饮料25%的市场份额,是可口可乐同领域的1.5倍。桂格的早餐系列产品则补充了百事的快餐业。双方发达的配送系统,强有力的推动并购后的百事饮料与食品业的发展。

在实现上述并购后,恩里克选择了退休,将百事可乐公司CEO的位臵让给了其接班人——史蒂夫·雷蒙德。

从2001年起,雷蒙德致力于将公司50%以上的食品和饮料定位于“为了你的健康”而重新推出。他倡导菲多利食品公司的研发部门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健康小食品,他们将饼干和薯片中对人体有害的转脂肪去掉,在生产过程中将脂肪油改为植物油,并添加椰菜、胡萝卜和西红柿等健康的营养原料。2004年5月份百事还推出立体脆(Doritos)和Tostitos品牌的新产品系列,该产品将采用大豆蛋白生产,并且在口味上也更加爽口。

在饮料方面,百事大力推广可乐的改良产品——低糖的百事轻怡(Diet Pepsi),为改良这种可乐低糖的口感,研究人员还加入了香草和柠檬的味道。最近,百事又即将推出新产品Pepsi Edge,其卡路里含量为普通百事可乐的一半,但口味和普通百事可乐一样。百事公司负责北美地区饮料营销的副总裁凯蒂·莱西(Katie Lacey)说:“有些消费者不喜欢健怡可乐的口感,因而准备放弃所有可乐产品,Pepsi Edge就是专为这些消费者定做的。有了它,这些消费者就可以在畅饮低卡可乐的同时仍然享受普通可乐的口感。”

百事可乐在1998年就收购的纯品康纳(Tropicana)果汁公司更利于雷蒙德推广健康理念,纯品康纳旗下的都乐(Dole)品牌采用全天然的鲜橙、苹果、葡萄等原料,深受追捧健康生活的人士欢迎,该品牌在中国也广为人知。运动饮料产品系列佳得乐(Gatorade)的矿物质含量与健康饮料概念相当契合。

战略调整终获成功

百事可乐公司两任CEO的战略调整最终获得了成功。在2004年4

月《福布斯》杂志评选的“全美最有价值公司品牌”中,百事公司以561亿美元位列前十名,首次超越一直以品牌价值为傲的可口可乐。同时百事的股价也在一年多来开始领先于曾经是自己股价两倍的对手。对百事这家曾经一度请求可口可乐收购自己的公司来说,无疑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除了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之外,品牌价值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一个公司未来发展的潜力,以及公众和市场对该公司的信心。对应过去3年的净营运收入,拥有更多产品的百事也一直领先于可口可乐公司,而且5%左右的平均增长率也远高于后者;从2001年至今,百事公司股价增长20%,而对手股价却没有明显变化。除了是广为人知可乐的生产商外,拥有菲多利(Frito-Lay)公司的百事也是全球最大的薯片等休闲食品生产商,2003财政年度,百事公司销售收入增长8%,达270亿美元,营运利润增长10%,达到58亿美元,已成功跻身全球四大食品和饮料公司之列。目前公司在碳酸饮料、非碳酸饮料、休闲食品等各部门发展均衡,呈现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而可口可乐却只是在碳酸饮料市场上比较成功。

竞争战略

可口可乐(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10626631.html,)和百事可乐(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10626631.html,)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品牌。在1995年,两个品牌的产品占据了美国市场75%的软饮料市场份额。它们的成功,可以归功于两家公司所采取的产品生产和产品促销整体战略。

两家公司都决定通过生产能够赋予可乐特殊口味的软饮料浓缩液,然后将浓缩液以糖浆的形式销售给全世界的装瓶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对装瓶商收取一个较高的价格;同时,他们投资广告以建立、保持良好的品牌意识。

装瓶商负责生产、分销实际的可乐。他们在浓缩糖浆的基础上加入了碳酸水,进行包装,最后把这些可乐分销到自动售货机、超市、饭店以及其他销售终端。装瓶商把所有的广告都交给可口可乐公司或百事可乐公司。并且,他们必须签署一份保证不经销其他品牌可乐的排他性协议。

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的装瓶商不得分销其他任何品牌的可乐。对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而言,这种战略具有两个主要的优点。第一,它迫使装瓶商受排他性协议的制约,从而为本行业建立了一个较高的进入壁垒。任何一个希望生产销售一个新品牌可乐的潜在竞争者必须重新建立自己的分销网站,而不能够利用已有销售网络。第二,旨在建立全球品牌的大量广告投入(1990年可口可乐花了1.9亿美元;百事可乐花了1.7亿美元),已经实现了其产品的差异化。这样,消费者更希望购买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而一般不会去选择一个不知名的新品牌。并且,品牌忠实使得两家公司能够凭借实际上是带颜色的水和调味剂,而收取一个较高的溢价或富有竞争力的价格。

这一差异化战略使得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成为了世界上利润最为丰厚的两家公司。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一位加拿大企业家杰拉尔德 班瑟(Gerald Pencer)却策划出了一套新的可乐市场发展计划,引发了一种新的吸引消费者的战略,从而使全球可乐市场环境正在经历一场变革。

班瑟的战略是生产一种低价位的可乐,生产和装瓶都由他自己的公司——柯特公司(Cott)完成,产品作为一种“家庭品牌”直接销售给大的分销机构(如连锁超市)。

这样,就绕开了装瓶商。他最初在加拿大实施这一计划,接着迅速扩展到美国。

分销商之所以看中柯特可乐,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可以使他们获得比经销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高15%的利润。

为了实施他的战略,班瑟计划不做任何广告(这样他就能够降低产品的售价),并且利用像沃尔玛这样的零售商近几年建立起来的高效率的全国分销系统。

这一低成本战略使柯特可乐突破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与其装瓶商所签订的排他协议所形成的进入壁垒。柯特公司把其产品运送到沃尔玛的分销中心,由沃尔玛负责分销和广告工作。

班瑟并没有就此停步。他也向一个全球性的瓶装商网络供应可乐浓缩液,不过价格只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所收取价格的六分之一。例如,1994年4月,柯特公司为英国最大的食品零售商森斯佰瑞(Sainsbury)公司发动了一次可乐营销活动。产品被冠名为“森斯佰瑞的经典可乐”,价格比可口可乐低30%。

在四周内,柯特公司可乐的销售量已经占到了森斯佰瑞公司可乐销售总量的60%,占全英国整个家用可乐销售量的四分之一。在其家乡加拿大的安大略省(Ontario),柯特可乐的销售量也是遥遥领先,占到了整个可乐市场份额的31%。在上述成功的基础上,截至1994年中期,柯特公司已经在全世界与英国、法国、西班牙、日本、美国等90家零售连锁公司签订了供货协议。

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乐于1886年诞生于美国,距今已有113年的历史。这种神奇的饮料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成为“世界饮料之王”,甚至享有“饮料日不落帝国”的赞誉。但是,就在可口可乐如日中天之时,竟然有另外一家同样高举“可乐”大旗,敢于向其挑战的企业,它宣称要成为“全世界顾客最喜欢的公司”,并且在与可口可乐的交锋中越战越强,最终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这就是百事可乐公司。

世界上第一瓶百事可乐同样诞生于美国,那是在1898年,比可口可乐的问世晚了12年,去年是它100岁诞辰。它的味道同配方绝密的可口可乐相近,于是便借可口可乐之势取名为百事可乐。

由于可口可乐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大力开拓市场,到这时早已声名远扬,控制了绝大部分碳酸饮料市场,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定势,一提起可乐,就非可口可乐莫属,百事可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不见起色,曾两度处于破产边缘,饮料市场仍然是可口可乐一统天下。尽管1929年开始的大危机和二战期间,百事可乐为了生存,不惜将价格降

至5美分/镑,是可口可乐价格的一半,以致于差不多每个美国人都知道“5分镍币可以多买1倍的百事可乐”的口头禅,百事可乐仍然未能摆脱困境。

在饮料行业,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一个是市场领导者,一个是市场追随者(挑战者)。作为市场追随者,有两种战略可供选择:向市场领导者发起攻击以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或者是参与竞争,但不让市场份额发生重大改变。显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百事可乐公司发现,后一种选择连公司的生存都不能保障,是行不通的。于是,百事可乐开始采取前一种战略,向可口可乐发出强有力的挑战,这正是二战以后斯蒂尔、肯特、卡拉维等“百事英才”所做的。

百事可乐的一代

这时有一个对百事可乐的发展非常有利的环境。二战后,美国诞生了一大批年轻人,他们没有经过大危机和战争洗礼,自信乐观,与他们的前辈们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小家伙正在成长,逐步会成为美国的主要力量,他们对一切事务的胃口既大且新,这为百事可乐针对“新一代”的营销活动提供了基础。

但是,这一切都是在1960年百事可乐把它的广告业务交给BBDO(巴腾-巴顿-德斯廷和奥斯本)广告公司以后才明白过来的。当时,可口可乐以5∶1的绝对优势压倒百事可乐。BBDO公司分析了消费者构成和消费心理的变化,将火力对准了可口可乐“传统”的形象,做出种种努力来把百事可乐描绘成年轻人的饮料。经过4年的酝酿,“百事可乐新一代”的口号正式面市,并一直沿用了20多年。10年后,可口可乐试图对百事可乐俘获下一代的广告做出反应时,它对百事可乐的优势已经减至2∶1了。而此时,BBDO又协助百事可乐制定了进一步的战略,向可口可乐发起全面进攻,被世人称为“百事可乐的挑战”。其中两仗打得十分出色。

第一个漂亮仗是品尝实验和其后的宣传活动。1975年,百事可乐在达拉斯进行了品尝实验,将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都去掉商标,分别以字母M和Q做上暗记,结果表明,百事可乐比可口可乐更受欢迎。随后,BBDO公司对此大肆宣扬,在广告中表现的是,可口可乐的忠实主顾选择标有字母M的百事可乐,而标有字母Q的可口可乐却无人问津。广告宣传完全达到了百事可乐和BBDO公司所预期的目的:让消费者重新考虑他们对“老”可乐的忠诚,并把它与“新”可乐相比较。可口可乐对此束手无策,除了指责这种比较不道德,并且吹毛求疵地认为人们对字母M有天生的偏爱之外,毫无办法。结果,百事可乐的销售量猛增,与可口可乐的差距缩小为2∶3。

1983年底,BBDO广告公司又以500万美元的代价,聘请迈克尔?杰克逊拍摄了两部广告片,并组织杰克逊兄弟进行广告旅行。这位红极一时的摇滚乐歌星为百事可乐赢得了年轻一代狂热的心,广告播出才一个月,百事可乐的销量就直线上升。据百事可乐公司自己统计,在广告播出的一年中,大约97%的美国人收看过,每人达12次。

几乎与此同时,百事可乐利用可口可乐和包装商们的利益纷争,以及联邦贸易委员会对饮料行业特许包装体制的反对,争取过来数家包装商,并且让可口可乐公司遭受了一次非常公开的挫折。1984年5月,负责官方饮料供应的快餐联号伯格?金公司因不满可口可乐转向其竞争对手麦当劳公司,于是交给百事可乐一纸合同,让它为全美2300家伯格?金快餐店提供3000万升饮料,仅此一项每年为百事可乐增加3000万美元的收入。伯格?金的“倒戈”,令百事可乐获益匪浅。

百事可乐只有30多岁的经理约翰?斯卡利坚信:“基于口味和销售两个原因,百事可乐终将战胜可口可乐”。这一预言现在终于变成了现实。在百事可乐发起挑战之后不到3年,美国《商业周刊》就开始怀疑可口可乐是否有足够的防卫技巧和销售手段来抵御百事可乐的猛烈进攻。1978年6月12日,《商业周刊》的封面赫然印着“百事可乐荣膺冠军”。A?

什么是竞争战略

什么是竞争战略 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是指对一个企业在其竞争环境中进行定位,定位的含义已经超越了产品定位或营销的概念,它包括了企业的所有功能,生产、分销、物流和服务,即一个企业在其竞争环境中的完整形态,那么我们则样制定扎略呢?关于这方面,我们先谈两个基本问题,首先是处在竞争中的行业的结构和吸引力的问题,年复一年,一些行业比另一些行业盈利更多,我们必须知道其中的原由,因为制定战略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确定在竞争中的潜在获利水平,其次是你的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环境中所处的地位,如果我们观察一些行业你就会发现,无论行业的利润是高还是低,一个行业中的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利润水平,年复一年,一些企业的利润总比另一些企业要高,任何决策者都必须明白自己的企业怎样才能成为行业中获利能力较强者,而不是在平均水平以下者,这两个问题对战略的制定至关重要。 一、行业分析 在任何行业,不论生产什么,提供什么类型的产品或者服务,都有五种基本的竞争力在起作用,这五种竞争力如图所示,图中间的这些力量是我们通常要首先考虑的,包括行业内现有厂商之间的竞争,市场定位竞争,价格竞争,新产品引进,生产能力开发等,在一些行业,竞争非常温和,而在另一些行业竞争则非常激烈,一些企业总是对同行发起攻势,稍后我们会看到这不是偶然的。不过现在这个图表明,企业竞争的范围远大于现存行业内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行业存在着新的进入者的威胁,他们带进了新的能力,如果进入门槛很低,或新竞争者很容易进入该行业,这将使整个行业的吸引力受到损害,所以行业架构的一个关键方面是进入壁垒,一个行业还要与替代性的产品或服务竞争,也就是说,某一行业产品的功能可以由另外一些行业的产品或服务来替代,如果一种产品有了功能很接近的替代品,那么该产品的价格就受到限制,价格提高的空间非常有限,或者当购买者转去买替代产品时,产品销量将下降。 无论哪个行业都要与供应商打交道,要从供应商那里购买原料,如劳动力、材料和机器这类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如果供应商具有议价能力,就能限制一个企业的利润率,因为供应商通常可以通过太高自己产品的价格使企业的成本增加,而企业又不能将这些附加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供应商就这样削弱了企业的获利能力。 最后一点,任何产品都要卖给消费者,消费者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议价能力,如果消费者有议价能力,并且对价格非常敏感,那么消费者就会要求更低的价格或更多的无偿服务,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利润水平。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在任何行业,这五种竞争力量汇集起来决定着该行业的长期利润水平,这些竞争力如何结合将取决于行业。每个行业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这五种竞争力所组成的合力,将决定该行业能长期获利还是业绩平庸。那么是什么决定了这五种竞争力的强弱呢?是行业内竞争者、消费者、供应商,还是其它什么,每一种竞争力都取决于一系列重要的结构因素。在竞争者这个因素中,关键问题包括行业成长有多快,固定成本有多高,你与竞争者有多少差异。关于每股力量的这些重要因素是进行行业分析的原始材料,看一些具体行业,用这些框架来评估它们潜在的竞争力。同时看它们怎么样变化。 制药行业是拥有800亿美元市场的国际性行业,它在任何国家的经济中都是利润最高的行业之一,平均税后利润率在20%左右,为什么制药行业有如此高的利润率呢?为什么它是一个绝妙的行业。回到五力模型,让我们从消费者开始,这里有但中不同的药品消费者,选择药品的医生,渴求康复的患者,以及支付大部分费用的医疗保险行业,但他们对价格都不敏感。现在让我们从消费者转向行业壁垒,进入制药行业有多困难,非常难,因为两个重要原

华为企业战略分析和竞争战略分析

华为企业战略分析和竞 争战略分析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5、1公司战略 5、1、1公司简介 ?名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成立:1988年中国·深圳 ?主营业务:面向固定网络、无线网络、数通网络、光网络的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5、1、2华为公司愿景与使命 愿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 使命: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5、1、3企业的总体战略选择:发展型战略 由于华为是比较年轻崛起的企业,它通过发展扩大自身的存在价值,使这种价值成为企业职工的荣誉,又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华为秉承“以客户为中心”,基于客户需求,逐步建立在电信网络、全球服务和终端三大业务领域的综合优势,为客户提供云、管、端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运营商改善收益(ARPU)、提升带宽竞争力(Bandwidth) 和降低总拥有成本(Cost),实现商业成功。 5、1、3、1密集型发展战略 1、市场渗透战略 经过多年积累,华为在有线、无线宽带接入、数据通信和光传输等核心领域建立了综合优势,是全IP融合时代运营商的最佳伙伴;并致力于向全球电信运营商提供开放的应用环境、智慧的运营平台和快速服务,以帮助运营商增加运营收入、提高运营效率;通过敏捷开发,快速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帮助运营商建立云计算平台,有效提高其在IDC 等IT平台方面的投资效率。

全球服务:协同、快速、专业 在全球服务方面,华为持续优化服务解决方案并提升运作效率,帮助客户进一步提高总拥有价值(TVO)。 终端:伙伴、定制、价值 他们聚焦运营商转售市场,帮助客户满足用户对多样化终端的需求,通过提供种类丰富的网络终端,为消费者带来丰富便捷的通信体验。 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合作共赢。 2、市场开发战略 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他们坚持开放合作。以客户需求驱动产品研发流程,围绕提升客户价值进行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及业务管理的持续创新。 其投入51,000多名员工(占公司总人数的46%)进行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并在美国、德国、瑞典、俄罗斯、印度及中国等地设立了20个研究所,还与领先运营商成立20多个联合创新中心,把领先技术转化为客户的竞争优势和商业成功,创造更广阔的市场。 3、产品开发战略 未来华为将在电信网络、全球服务和终端三大领域,以及新进入的企业业务领域继续展开合作,扩大联盟范围,以形成健康、和谐和共赢的生态环境。 主营业务:面向固定网络、无线网络、数通网络、光网络的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电信网络:全IP融合网络、业务支持、敏捷、云计算 5、1、3、2一体化发展战略 1、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

企业基本竞争战略分析(论文素材)

企业基本竞争战略分析 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企业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威胁与挑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战略的角度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企业基本竞争战略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最具影响力的战略管理理论。企业基本战略主要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业化战略。企业要从自身出发选择合适的竞争战略,作为其主导战略。 一.成本领先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的内涵。 成本领先战略的又称低成本战略,即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同行业中的最低成本。其核心就是企业加强内部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广告等领域把成本降到最低,成为产业中的成本领先者。面对庞大的市场与众多消费者,基于单一产品的无差别的生产,在同等产品、同等细分市场下的生产企业可考虑采用成本领先战略来建立竞争优势。这种战略的关键是通过规模经济以降低平均支出,并借大量生产取得专业化的工作效率,从而使整体成本下降,产品价格得以定位于同行业业较低水平,发挥竞争优势。 2. 企业在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先决条件。 首先具备较高的相对市场份额,诸如良好的原材料,产品的设计要便于制造生产,保持一个较宽的相关产品系列以分散成本,以及为建立起批量而对所有主要客户群进行服务。其次应具有完善的降低成本的机制。从产品生产的采购到服务于消费者的全过程中要懂得如何降低成本,并拥有一套完善的控制成本的制度。拥有低成领先战略不等同于无休止的发动价格战。企业通过改造和创新整个价值链来实现总成本领先,而不是从一个环节上抠成本,降低消耗裁减冗员。 3.成本领先战略的实现。 首先要实现规模化经济。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进行低成本的标准化生产。我国汽车行业在成本上则比不过日本、韩国这与规模有很大关系。例如一汽与丰田同为15万职工,一汽的产量是40万辆,而丰田则是500万辆,规模差距决定了成本的差距。随着规模的扩大,有形成本会降低,无形成本也会降低。其次做好供应商营销。从上游供应商如原材料、能源、零配件,协作厂家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亲密合作关系,以便获得廉价、稳定的上游资源,并能影响和控制供应商,对竞争者建立起资源性壁垒。沃尔玛是运用成本领先战略的典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商它在采购存货销售与运输等各个商品流通环节,采取各种措施将流通成本降至行业最低。再次,革新生产技术。生产技术革新会从根本上降低产品的成本。福特汽车公司通过传送带从而实现了流水生产方式,大幅度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实现了让汽车进入千家万户的梦想。最后,打好价格战也是关键一环。价格战不是意味的降价忽略成本,格兰仕的价格战是建立在成本基础上的,不象彩电企业"赔钱赚吆喝",虽然价格低,但有利润,更不象倾销。从而取得了降低成本又抢占了市场的效果。 4.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动因与风险。

竞争战略的制定

第18讲公司竞争战略的制定(一) 【本讲重点】 竞争战略的两种分析工具 持久竞争优势的种类 行业发展规律竞争策略 企业发展规划的第二个环节和领域是竞争战略机制。公司战略应当如何制定?首先要确立竞争机制。即确定谁是企业真正的竞争对手,企业对他们的了解如何,企业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竞争。确立竞争机制关键在于企业准备在何时、何地、用何种方法进行竞争。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用一系列的工具,来帮助本企业确立公司的竞争策略。 制定竞争战略常用的分析工具 分析法 SPACE分析法即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Strategic Position & Action Evaluation),是国际上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分析方法,该方法把公司战略的处境和公司外部的处境进行有效的罗列,然后根据列出的条件形成一个坐标图,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在哪些方面有优势,在哪些环节缺乏优势,最终就可以得出结论,企业是应该采取保守的战略、防御的战略、进取的战略,还是竞争的战略。

分析法与倒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企业最常用的分析工具,就是评估一家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其中S表示优势,W表示弱点,O表示机会,T 表示威胁。 OTSW分析法也被称为倒SWOT分析法,其分析顺序与SWOT分析法恰好相反,首先分析市场的机会和危险,再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SWOT分析法首先分析自己,关注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再分析市场是否有机会或者危险。而事实上,人们在制定竞争策略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往往不是自己,而是市场,所以先确认市场机会,然后根据企业的优势判断企业是否能够把握机会,以及是否能够避免市场上存在的威胁,往往更具有实用性。 TOWS分析法的依据就是上面一系列与竞争战略有关的关键问题的答案,其具体的使用方法可以用下面的表格图形象而简单的表示。 图7-2 企业发展战略决策图 图中,1区是红灯区,表示企业居劣势,不可行;3区是绿灯区,表示企业占优势,应当把握机会主动出击;2区是黄灯区,位于两者之间,是进是退企业还需慎重考虑。

基本竞争战略(波特三大一般性战略)

基本竞争战略 波特三大一般性战略 简介 基本竞争战略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 基本竞争战略有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企业必须从这三种战略中选择一种,作为其主导战略。要么把成本控制到比竞争者更低的程度;要么在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让顾客感觉到你提供了比其他竞争者更多的价值;要么企业致力于服务于某一特定的市场细分、某一特定的产品种类或某一特定的地理范围。这三种战略架构上差异很大,成功地实施它们需要不同的资源和技能,由于企业文化混乱、组织安排缺失、激励机制冲突,夹在中间的企业还可能因此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成本领先战略(Overall cost leadership) 1.成本领先战略的类型 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根据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的方法不同,我们把成本领先战略概括为如下几种主要类型: (1)简化产品型成本领先战略;就是使产品简单化,即将产品或服务中添加的花样全部取消。 (2)改进设计型成本领先战略;

(3)材料节约型成本领先战略; (4)人工费用降低型成本领先战略; (5)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成本领先战略; 2.成本领先战略的适用条件与组织要求 (1)现有竞争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2)企业所处产业的产品基本上是标准化或者同质化的; (3)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 (4)多数顾客使用产品的方式相同; (5)消费者的转换成本很低; (6)消费者具有较大的降价谈判能力。 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除具备上述外部条件之外,企业本身还必须具备如下技能和资源: (1)持续的资本投资和获得资本的途径; (2)生产加工工艺技能; (3)认真的劳动监督; (4)设计容易制造的产品;

某企业战略分析报告

. 长虹企业战略分析 战略是企业在竞争激烈且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在对自身内部和外部资源的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关于企业发展方向和经营范围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体现,是一系列战略性决策的结果,又是制定中长期计划的依据。正确的战略是企业取得成功的保证。 战略制定后,投诸实践,并取得成功,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层次支持。企业内部管理层次如下图: 为了说明企业实行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和如何实行战略管理,我们选择我国彩电业的“雁头”——四川长虹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战略分析。 一.彩电行业分析 1.行业竞争分析(PEST方法,市场结构描述与分析,集中度分析,基本竞争力量分析) 2.彩电业的出路 3.对未来彩电业的展望 二.长虹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1.资源分析 2.能力分析 3.核心竞争力分析 4.价值链分析 5.SWOT分析 三.长虹多元化发展战略(公司战略) 1.产品、市场的扩张 2.企业边界的扩张 3.扩张途径 四.长虹的竞争战略----既总成本领先又差异化 1.从长虹的生产运营活动看其竞争战略 2.长虹作为成熟产业的竞争战略 五.长虹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1.国际化经营的必然性 2.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调研

3.长虹选择的进入战略 4.对长虹全球化战略的分析与展望. 第一部分彩电行业分析 彩电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先行者,属于最早放开、最早引进技术、最早进行国产化的行业之一,曾经对我国电子工业和国民经济作出过巨大贡献,同时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行业之一。 而2001年统计则显示我国彩电业已经陷入困境。几家主营彩电的生产企业业绩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彩电业遇到的困境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思考:是谁造成了这样的困境,它的突破口又在哪里呢?价格战是罪魁祸首吗?不可否认,导致彩电业利润率普遍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炮声不断的价格战,据估算,5年来6次大幅度降价使全行业减少利润150亿元。但是价格战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的存在证明经济体的内部有进一步进行结构调整的自然要求。而价格战是如何产生的,经历了”价格战“后的中国彩电业又将何去何从?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的分析。 2001年是彩电业变幻莫测的一年,普通彩电市场的饱和及利润率的下降,加入WTO 的巨大压力,技术与产品创新需求的增大,这一切让彩电业不堪重负。家电行业已步入了微利时代,整个行业的增长动力正在逐步衰竭,转型已经成为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重大问题。 几年前,长虹、康佳、TCL等国内品牌曾联手以价格优势在国内彩电市场上占了先机,中国彩电业由此迅速崛起。但如今,价格优势已无法弥补中国彩电业核心技术不足的致命弱点,中国彩电业不得不吞食着价格恶战带来的苦果。4000万台的生产能力与2000万台的需求量严重脱节,全行业库存600万台的天文数字发人深省。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彩电企业突出重围的必由之路。 下面,我们将综合运用PEST方法,市场结构理论,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分析我国彩电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行业竞争分析 (一)、用PEST方法分析彩电业 P(政治):从1997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是供大于求的失衡,这以为人们所熟知。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已经从供给扩张转换为需求拉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启动了一系列扩张需求、刺激消费的政策。一方面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家庭已不满足一台彩电,这就增加了彩电的需求量;另一方面,加入WTO后,中国政府废除和修订了一些经济法规,使投资环境改善,众多国外厂商纷至沓来,企图分得一杯羹。 E(经济):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我国保持了国民经济总值年增长率7%的速度,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众多国外企业都瞄准了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许多国际知名彩电品牌都在中国投资或者合作建厂,这无疑会给我国彩电业带来严峻挑战和沉重压力。另一方面,外贸的发展和外资的引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特别是加入WTO后,欧盟对我国彩电业的贸易歧视和贸易壁垒将逐渐被打破,而巴西、印度等中国彩电出口潜力极大的市场在入世前关税水平达到50%以上,加上贸易壁垒,可达100%;而在入世后,关税和贸易壁垒都会大幅降低,彩电出口将会进一步增长。 S(社会):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更趋个性化,多样化.对彩电行业来说,收入水平较低的,房屋面积较小的,可能要求21、29英寸的彩电就够了;收入水平较高的,房屋

(新)影响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因素

(新)影响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因素

影响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因素 在战略规划的过程中,使命和远景始终指引着战略制定的方向的要求;而核心价值观引导着战略的思考方式以及执行策略。 企业的发展都是需要战略的,第一个影响企业战略的因素应该是远景规划。使命,核心价值观和远景是远景规划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企业存在时最核心的部分。在战略规划的过程中,使命和远景始终指引着战略制定的方向的要求;而核心价值观引导着战略的思考方式以及执行策略。 影响企业战略管理的第二个因素是外部环境。这个外部环境,包括了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所谓宏观环境主要是看区域的经济状况以及每个经济周期的经济状况。而产业环境则可以借鉴波特的五力模型。包括了:供应商,客户,竞争者,替代者以及潜在的竞争者。 同时战略管理也和内部因素是相关的。内部因素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是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所推崇的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二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公司战略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决策风格 2、阻止战略的转变

3、克服对战略改变的阻碍 4、主导价值观 5、文化冲突 一、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分析 生产与运作战略成功的关键是要明确组成本企业的竞争因素是什么?同时也需要了解每个竞争要素的选择后果,以作出必要的权衡。对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影响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有以下这几个方面:生产管理成本、质量、柔性、时间、服务以及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环保。 二、产品的质量 产品的质量包括产品的功能、耐用性、可靠性、外观造型、产品的合格率等,产品的好坏反应了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质量的竞争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持产品的高质量水平;二是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优势来源于生产与运作系统的保证能力,即生产与运作系统从工艺、技术、作业过程等方面来控制产品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并保证质量的稳定性。除此之外,产品的过程质量也至关重要,是因为它和产品的可靠性密切相关,过程质量的目标是生产没有缺陷的产品,可以预防性地解决产品的质量问题,从价值链上来分析就是,争取在投入资源生产这个环节中尽可能少的减少次品率,提高生产过程的合格率。

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

第七讲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 1.竞争者行为分析 行业是一组提供一种或一类可相互替代产品的卖方的集合。不同的行业,竞争特点和竞争者行为是不同的。影响竞争状况和竞争者行为的因素主要有:竞争者的数量、产品的同质性(homogeneity,即相似性)或异质性(heterogeneity,即差异性)、企业规模等。 1.1判断行业竞争性质:四种行业结构类型 (1)完全竞争(pure competition)。完全竞争行业由许多提供相同产品的企业构成。企业提供的产品没有差别,可以完全替代,竞争者的价格将是相同的。 (2)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在垄断竞争行业中,卖方提供的产品不是同质的,而是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这些有差别的产品之间又有一定的替代性。 (3)寡头垄断(oligopoly)。寡头垄断可分为纯粹寡头垄断(pure oligopoly)和差别寡头垄断(differentiated oligopoly)。在纯粹寡头垄断行业中,由几家企业生产同一种类的产品(如石油、钢铁)。差别寡头垄断行业由几家生产部分有差别的产品(如汽车、照相机)的企业组成。 (4)完全垄断(pure monopoly)。在完全垄断行业中,只有一个企业,提供一种或一类产品,没有或较少的替代品(如电力或煤气公司)。 1.2分析产业竞争状态: 五种竞争力量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E.波特提出了进行产业竞争状态分析的竞争五力模型(也叫菱形模型)。 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首要因素是“产业吸引力”。企业在拟定竞争战略时,必须要深入了解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法则。竞争法则可以用五种竞争力来具体分析,如图所示,这五种竞争力包括:新加入者的威胁、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及既有竞争者。 这五种竞争力能够决定产业的获利能力,它们会影响产品的价格、成本、与必要的投资,也决定了产业结构。企业如果要想拥有长期的获利能力,就必须先了解所处的产业结构,并塑造对企业有利的产业结构。 该模型按照在产业内产生竞争压力的来源分为五种力量:

(竞争策略)行业竞争最全版

(竞争策略)行业竞争

我惹着谁啦? ——高铁和飞机之争高铁逼“飞”:民航短程航线命运腾挪 2011年04月07日01:12南方网继去年5月武汉到宜昌、襄阳航线停飞后,上月底,武汉往返南京航班全部停飞,本月初,武汉往返南昌航班走上同样的不归路。来自武汉天河机场的消息,今年春运该机场的客流量更是遭遇23年来的首次下滑。 这壹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壹条武广高铁。天河机场的数据显示,自从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后,武汉往返高铁沿线周边地区的机票价格就集体跳水,在挣扎数月后,该机场600公里以下航程的航班已经有六七成停飞。 天河机场仅仅是“被高铁”的国内机场之壹。即将于6月开通的京沪高铁,把民航业对高铁时代的忧心渲染得更加浓重。业内预计,京沪高铁开通后,沿线的航空市场运输量会减少30%至70%,沿线部分航线甚至面临停飞可能。 短程航线逼停 据本报记者了解,中短途航线在中国民航运输业中的比重超过壹半,其中京沪、京杭等黄金客运航线的旅客运输量壹直稳居国内客运市场前列。 高铁的出现改变了这壹切。 在太原至北京的动车开通之时,东航江苏分X公司曾对航空市场可能因为高铁受到的冲击做过调查分析,其结果显示,东航江苏X公司由太原、南京飞往北

京的班次量减少10%,客座率降低5%,平均票价下降10%,座位公里收入减少15%,整体总收入减少18%-25%。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南航的武汉至南京航线上。这条航线,正是武广高铁涉及到的沿线航线。 这只是高铁时代民航危机的预演。业内预计,在六月份京沪高铁开通后,高铁对民航系统的冲击才会真正上演。“京沪高铁运行后,沿线部分航线肯定会停飞,而且对整个行业的心理打击会远远超过武广高铁。”民航局人士表示。 壹直以来,京沪航线被称为各大航空X公司的“黄金线”。据官方信息称,京沪高铁有望于六月底通车。 目前,京沪高铁票价未公布。参照沪杭高铁二等座平均为0.52元/公里左右,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算下来二等座票价在680元左右,远低于目前该线航班票价。 京沪航线的飞行时间和高铁相比也没有太大竞争力。据本报记者了解,航空X公司的京沪航线飞行时间壹般在壹个多小时左右,可是算上从市区到机场的时间,以及登机、安检等,耗时加起来也需要四五个小时。这和京沪高铁车程预计约5个小时相当。 对于高铁这壹匹无端杀出的黑马,估计作为传统交通方式的航空运输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下面,将详细给出这俩者之间的利弊对比: ①.航空运输的优势

动态竞争条件下的竞争战略

动态竞争条件下的竞争战略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国际和国内企业管理者在竞争战略制定上面临着一个突出问题, 那就是如何在动态竞争的条件下,通过有效地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和持续地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率。应用西方学者关于动态竞争的各种观点去分析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态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现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明显的具有动态 竞争的特征: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需求不足的出现,以寻求好行业为主要特征的、以机 会带动增长模式开始被回归主业、以争夺竞争位置为主要特征的实力带动增长模式 所代替。 ?位置的争夺(Competitive Rivalry)开始频繁地发生在一个行业中的两、三个企 业之间。例如,春兰、格力和美的在空调行业的争夺;海尔、科龙在冰箱行业的竞 争;东方航空公司与南方航空公司在民航运输业中的竞争,以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 乐在中国市场上的对抗等等。 ?经济国际化、市场全球化和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支持市场定位的竞争优势越来越难 于获得和保持,因为竞争优势的可保持性(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越来越低。那些原来具有明显优势和已经占有稳定竞争位置的企业发现自己的竞争 优势变得越来越难于保持。而原来没有明显竞争优势和没有占据有利竞争位置的企 业发现自己有可能通过模仿、学习和改变竞争规则而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想长期、稳定和持续地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率 不能够只依靠长期竞争优势的巩固和发挥,而且也要依靠不断地创造短期竞争优 势。短期或者暂时竞争优势(Temporary Competitive Advantage)的根本基础是 企业的核心专长,但是也和动态竞争中的先动优势或者创新(The First Mover Advantage)密切相关。 ?为了在动态竞争条件下获得先动的优势,各个企业都开始把制定竞争战略的重点放 在对竞争互动(Competitive Interaction)的研究上,包括竞争对手的选择、进攻与 反击的可能性、竞争互动的结果以及对整个行业发展的影响。 ?通讯、信息技术的更新和交通事业的发展,竞争互动的速度和水平都在大大地提高。 为了获得先动优势或者削弱先动的优势,竞争对手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采取很大范 围的进攻或者反击行为;竞争互动的内容可以在产品、质量、促销、价格和售后服 务之间快速地转换;竞争对手之间有时相互模仿、学习,有时求助于创新和改变竞 争规则。 为了指导企业有效地进行动态竞争,许多国外的企业战略管理学者认真研究和分析动 态竞争特点明显的行业,以及这些行业中主要竞争对手在动态竞争中的战略和行为,从而提出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模型:“动态竞争:进攻与反击的可能性”(图1) 一、竞争动机和竞争者分析 动态战略的制定开始于竞争行为的动机分析。了解一个企业介入某种竞争互动的动机应该首先了解这个企业所处的行业或者市场是属于什么类型,例如是慢周期变化的行业,标准或中周期变化的行业,还是属于快周期变化的行业,而且还需要了解这个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例如是自由企业家/创立阶段,增长导向/增长阶段,还是增加市场控制力/成熟阶段。

确定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关键因素(1)

竞争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特征,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不断地在军事、政治、文化、经济领域内产生巨大作用。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企业越来越多地被推向市场,接受国内外市场竞争浪潮的洗礼。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产品的层出不穷,加快着企业竞争变化的速度和复杂程度。在高速运转、充满着机遇和风险的竞争社会中,企业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断地运用适合市场变化的谋略,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 在谋略中最关键的是企业的战略,战略是指“为创造胜利条件实行全盘性行动的计划和策略”,是从企业“可持续发展”出发的综合性观点。全面地分析影响一般性竞争战略选择的关键因素,结合企业自身的实力,才能制定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竞争战略。 1可选择的企业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的中心问题是企业在其产业中的相对地位,地位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是高于还是低于产业中的平均水平。一个地位选择得当的企业即使在产业结构不利、产业的平均盈利能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取较高的收益率。企业在产业的相对地位取决于企业拥有的持久的竞争优势,在同一目标市场上竞争的企业,因营销目标、资源和实力不同,各自有不同的竞争地位。一个企业以拥有的竞争优势选择进入市场的战略,即市场竞争性定位;依据企业的资源和实力及机会,参与竞争,决定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1.1基本的竞争定位战略

一个企业与竞争企业相比可能有许多长处与弱点,而决定企业进入市场的基本竞争优势为低成本或别具一格。因此美国市场营销学家Michael Proter认为基本的竞争性定位战略为: (1)总成本领先(Overall cost leadership)战略。企业努力减少生产及分销成本,使价格低于竞争者的产品价格,以提高市场占有率。 (2)差异性(Differentiation)战略。企业努力发展差异性大的产品线和营销项目,使企业的产品及其营销服务等别具一格,成为同行业中的领先者。 (3)聚焦(Focus)战略。企业集中力量于某几个细分市场,而不是将力量均匀地投入整个市场。聚焦战略可分为成本聚焦和差异性聚焦战略。 总成本领先和差异性战略一般是在广泛的产业部门范围内谋求竞争优势,而聚焦战略则着眼于在狭窄的范围内取得优势,见图1。从企业长期经营目标出发,企业要发挥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在竞争性定位上进行选择,如果企业专一执行某种战略,其竞争优势的追求与发挥越显着。 1.2按不同竞争地位划分的竞争者类型 企业依据上述的竞争性定位战略,决定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据此可把处在不同地位的竞争者划分如下: (1)广义的分类:可分为主导者与跟随者; (2)狭义的分类:可分为主导者、挑战者、跟随者、利基者。 一般常采取狭义的分类方法划分竞争者类型,其中挑战者对主导者有进攻意图,而跟随者及利基者对主导者无进攻意图。

企业竞争战略的几种分析方法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的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其中战略内部因素(“能够做的”):S代表strength (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外部因素(“可能做的”):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提出来的,SWOT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 SWOT分析是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组织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人力资源SWOT分析是指企业为了提升人力资源的竞争力,而进行的对人才选、用、育、留等方面在这四个方面的分析。[1] SWOT分析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隶属于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SWOT分析有其形成的基础。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1] 在战略规划报告里,SWOT分析应该算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工具。来自于麦肯锡咨询公司的SWOT分析,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著名的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理论从产业结构入手对一个企业“可能做的”方面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说明,而能力学派管理学家则运用价值链解构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注重对公司的资源和能力的分析。SWOT分析,就是在综合了前面两者的基础上,以资源学派学者为代表,将公司的内部分析(即20世纪80年代中期管理学界权威们所关注的研究取向,以能力学派为代表)与产业竞争环境的外部分析(即更早期战略研究所关注的中心主题,以安德鲁斯与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结构化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1] S(Strength优势)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有利的竞争态势;充足的财政来源;良好的企业形象;技术力量;规模经济;产品质量;市场份额;成本优势;广告攻势等。 W(Weakness弱势)是指在竞争中相对弱势的方面。也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设备老化;管理混乱;缺少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落后;资金短缺;经营不善;产品积压;竞争力差等。 O(Opportunity机会)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产品;新市场;新需求;市场壁垒解除;竞争对手失误等。 T(Threat威胁)也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的竞争对手;替代产品增多;市场紧缩;行业政策变化;经济衰退;客户偏好改变;突发事件等 外部环境:

企业竞争分析与战略管理

第六讲市场竞争分析与市场竞争战略 第一节 *市场竞争的基本性质分析 *企业应采取的基本战略描述 客户营销者竞争者 竞争者对市场供给、需求以及相互关系都有重要的影响。 市场竞争分析对于做好市场营销是非常必要的。 可参考教材第八章,菲利普.科特勒《竞争优势》、《竞争战略》 一、市场经济与市场竞争 1、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 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发展 承认竞争、敢于面向竞争、积极参与竞争、善于竞争 2、动力来源于市场竞争和市场差别 自然界的现象 人类社会的现象 利润也来源于差别 3、差别的多样性 市场差别效率差别效益差别收入差别 经营差别能力差别价值差别知识差别 信息差别时间差别空间差别资源差别 地位差别身份差别 4、市场竞争既承认差别,并必然会制造各种差别,差别就是市场发展动力,因为市场差别是市场利润的源泉。 5、市场垄断就是制造并保持市场差别,从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6、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体制,维护正当市场竞争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 求。 二、市场竞争的格局与市场垄断的性质 1、市场竞争的基本格局 关键变量: *竞争者的数量、规模 *

2、市场垄断的类型与性质 市场垄断行为是利用各种独特专有的市场优势资源(特权、物产、特长、特技、个性化…),故意制造并保持其与市场竞争对手之间的市场差别,以获取较大市场差别的市场垄断利润。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定程度的垄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 几种市场垄断形态: 自然资源型垄断——特权 技术型垄断——技术障碍 资本型垄断——资本障碍 行政型垄断——特权、关卡、专卖、专营 文化型垄断——品牌、理念、服务 第六讲第二节第2张15:30 3、维护正当市场竞争,反对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垄断。 4、复关、入世与拆关。 要树立正确地市场竞争观念。 三、现代商战的基本形态 1、价格战 2、技术战 3、广告战 4、促销战 5、公关战 6、品牌战 7、服务战 8、质量战 9、人才战 10、包装战 四、市场竞争的基本模式 1、效率主导型 ——资本规模、生产效率 效率与成本优先 ——营销效率 2、水平主导型 ——经营与创新 水平优先 ——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制造水平、营销水平 3、速度主导型

企业竞争战略案例分析

企业竞争战略案例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竞争战略案例分析腾讯QQ的竞争战略一、案例背景腾讯公司以下简称“腾讯”于1998年11月在深圳成立,是中国最早也是目前中国市场上最大的互联网即时通信软件开发商。1999年2月,腾讯正式推出第一个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并于2004年6月16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号700。成立12年以来,腾讯一直以追求卓越的技术为导向,始终处于稳健、高速发展的状态。QQ超过5.490亿截至2006年6月30日注册账户的庞大受众群体现了腾讯对强负载大流量网络应用和各类即时通信应用的技术实力。腾讯已经初步完成了面向在线生活产业模式的业务布局,构建了QQ、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10626631.html,、QQ游戏以及拍拍网这四大网络平台,分别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网络社区。在满足用户信息传递与知识获取的需求方面,已有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10626631.html,门户、QQ即时通信工具以及年初收购的Foxmail 电子邮件;在满足用户群体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方面,腾讯推出的个人博客Q-Zone与访问量极大的论坛、聊天室、QQ群相互协同;在满足用户个性展示和娱乐服务方面,腾讯拥有非常成功的虚拟形象产品QQshow、QQpet宠物和QQGame游戏QQMusic/Radio/LiveTV 音乐/电台/电视直播产品,另外对手机用户提供彩铃、彩信等无线增值业务;在满足用户的交易需求方面,腾讯专门为腾讯用户设计开发的c2c电子商务平台拍拍网已经上线,并和整个社区平台无缝整合。目前,腾讯正逐步实现“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的远景目标。腾讯发展过程如图4-1所示。图4-1 腾讯发展简图二、案例聚焦1. 系列产品的开发在技术上,腾讯是个追随者,但是ICQ并没有任何商业模式可供腾讯参考。在OICQ上做广告赚钱是腾讯想出来的第一个办法。腾讯是世界上第一个在ICQ上做广告的。与运营商共同运营,是腾讯的第二个办法。腾讯是第一家有胆量提出要和电信运营商共同运营的.com。共同运营的意思就是分钱。现在,中国移动梦网业务收入的半壁江山几乎被移动QQ独占,移动和联通为腾讯代收的信息费自然也就成为腾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品牌衍生物的代理权出让,是腾讯的第三个主意。目前,腾讯通过与广州东利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以QQ形象为主体的服饰、动漫产品。QQ正在成为国内最著名的卡通品牌,并逐步向科技领域延伸。QQ软件、形象已经进入到PC、DVD、移动硬盘和摄像头等终端产品。目前,手机、家电的利润非常微薄,不论是国外厂商还是国内厂商都希望能够在增值服务上有独特的表现,纷纷上门来要和腾讯合作。而这些PC 之外的终端延伸,也正是腾讯梦寐以求的新战场。2.“利润因子”的管理在利润乘数化竞争战略下,企业要清楚自身利润因子的优势。1准确的市场定位在QQ聊天的用户中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对时尚产品的购买能力极强。于是,腾讯和东利行提出“Q人类Q生活”的卡通时尚生活概念,把衍生产品消费群定位在14~26岁青少年。随后,相继开发出精品玩具系列、手表系列、服饰系列和包袋系列等10大类106个系列,约1000种带QQ标志的产品。2001年10月,第一家“Q-Gen”专卖店在广州最繁华的北京路步行街开业,受到Q迷的大力追捧,每天营业额达到10万元,迅速超过了同一条街的原有“铺王”佐丹奴专卖店。短短数月,100多家“Q-Gen”专卖店已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由于有强大品牌做后盾,部分QQ商品的毛利率已达到50以上,而且还有相当不菲的连锁加盟费收入。这就是巨大的利润乘数效应。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QQ已经不仅是一个单纯的通信工具软件,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QQ族背着企鹅背包,穿着QQ服装,床头摆着QQ相架,床上放着QQ靠枕…… 2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也许有人会问,既然QQ能有这么大的利润乘数效应,为什么腾讯公司不自己发展呢?道理其实很简单。首先,腾讯公司对于玩具这样的行业并不熟悉,与东利行的合作可以使他们规避跨行业的风险;其次,腾讯主要的收入来源并不是QQ形象授权,但授权的意义重大,能利用线下的资源更好地推动QQ品牌的发展;第三,与专业化的公司和团队合作经营,不仅可以降低风险,而且能使合作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产生集团效应。基于上述三个理由,腾讯公司选择了品牌外包。东利行曾代理生产过“Kitty”猫和美国迪斯尼

差异化竞争战略。

答:差异化竞争:是将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树立起企业在全行业范围中独特性的东西。实现差异化竞争可以有许多方式,如产品设计、品牌、技术、产品功能、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市场细分和个性化服务来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使其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发展潮流,是CRM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在企业竞争战略中的一种体现。CRM主张根据客户的需求细分市场,通过对细分市场的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更好的获得和保持客户如今的公司缺少的正是具有这种竞争意识的员工。能够避开最激烈的正面竞争,根据自己的长处,配合客户的需求,走一条差异化的道路,这种方法应该是值得借鉴的。 为企业建立差异化竞争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源于消费者需求2、避免同质化3、以企业资源为基础4、差异化策略有方 综合运用差异化竞争进军竞争激烈的市场,具体而言在于面向目标客户的差异化:产品及品牌定位差异化,产品质量及包装的差异化,重点销售区的差异化,市场推广的差异化,终端销售的差异化。 以饮料行业为例,中国饮料行业已经进入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统一等国际企业还有娃哈哈、乐百氏、农夫山泉、红牛等国内企业群雄逐鹿。 在这个众多食利者争夺的市场中,不同企业往往以其不同的战略和策略赢得一份市场,或突显渠道优势,或突显产品独特性,或突显地方人脉优势,众多的企业都在白热化的竞争中,在狭窄的夹缝中,也在不断相互学习和借鉴中谋求自己的生存空间。产品的趋同化、渠道趋同化、促销手段趋同化、公关策略的趋同化,这一切使得创新成为饮料行业成长与发展的主题。 非常可乐以变应变 面对两乐与康统在饮料市场的全面进攻,国内饮料业老大娃哈哈大胆创新,开始尝试推拉结合的市场营销攻略,即在推动传统渠道的基础上,大力开展销售终端的启动工作,从农村走入城市,走进城市家庭生活。 娃哈哈总裁宗庆后认为,目前,饮料企业主要有以下三种营销思路:一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直营思路,主要做终端;二是乐百氏的批发市场模式;三是娃哈哈的联销体思路。在宗看来,国际名牌和本土企业各有各的优势,前者有雄厚的资金、科研等实力,还有品牌方面的优势,但是后者也有熟悉国情、与消费者文化相通等优势。在国际化竞争中,国际品牌可能是“狼”,也可能是“纸老虎”,关键是看本土企业能不能扬长避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而抑制对方的长处。娃哈哈在与“两乐”为主的国际饮料名牌竞争中,就通过销售重心下移,利用广大农村消费者品牌意识不强的有利因素,以价格优势抢占农村市场从而获得了成功。

市场竞争战略

目录第八章市场竞争策略 第一节竞争者分析 第二节市场竞争策略 第三节市场地位与竞争策略 第四节企业战略联盟

第一节竞争者分析 一.竞争者分析的含义 竞争者分析是指企业通过某种分析方法识别出竞争对手,并对它们的目标、资源、市场力量和当前战略等要素进行评价。其目的是为了准确判断竞争对手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预测竞争对手未来的战略,准确评价竞争对手对本组织的战略行为的反应,估计竞争对手在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方面的能力。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是确定组织在行业中战略地位的重要方法。 二.竞争者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识别企业的竞争者、识别竞争者对手的策略、判断竞争者目标、评估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判断竞争者的反应模式。 (一)识别企业的竞争者 1、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竞争者有 (1)现有厂商(2)潜在加入者(3)替代品厂商 2、从市场方面看,企业的竞争者有 (1)品牌竞争者(2)行业竞争者(3)需要竞争者(4)消费竞争者 (二)市场竞争者优劣势分析 1、竞争者优劣势分析的必要性 2、竞争者优劣势分析的内容 (1)产品。(2)销售渠道。(3)市场营销。(4)生产与经营。(5)研发能力。(6)资金实力。(7)组织。(8)管理能力

(三)竞争者的市场反应行为 1、迟钝型竞争者。 2、选择型竞争者。 3、强烈反应型竞争者。 4、不规则型竞争者 第二节市场竞争策略 一、基本定义 市场竞争策略是指企业依据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为实现竞争战略和适应竞争形势而采用的具体行动方式。 二、主要类型 其具体竞争策略有市场领导者竞争策略、市场挑战者竞争策略、市场追随者竞争策略、市场拾遗补缺者竞争策略。 三、影响因素 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以及企业可能采取的竞争策略,往往要受到企业所在行业竞争结构的影响。影响行业竞争结构的基本因素有:行业内部竞争力量、顾客的评议能力、供货厂商的评议能力、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替代产品的压力。 四、竞争策略 1、价格竞争策略。 2、质量竞争策略。 3、服务竞争策略。 4、效率竞争策略。 5、人才竞争策略。 6、成本领先策略。 7、差异化策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