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在我国较欧美少见,且病情一般较轻,但近年患病率有明显增加,重症也常有报道。 【病理】 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范围多自肛端直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 活动期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反应。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浸润是UC的基本病变,活动期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发生在固有膜、隐窝上皮(隐窝炎)、隐窝内(隐窝脓肿)及表面上皮。当隐窝脓肿融合溃破,黏膜出现广泛的小溃疡,并可逐渐融合成大片溃疡。肉眼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表面呈细颗粒状,脆性增加、出血,糜烂及溃疡。由于结肠病变一般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很少深入肌层,所以并发结肠穿孔、瘘管或周围脓肿少见。少数暴发型或重症患者病变涉及结肠全层,可发生中毒性巨结肠,肠壁重度充血、肠腔膨大、肠壁变薄,溃疡累及肌层至浆膜层,常并发急性穿孔。 结肠炎症在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中,黏膜不断破坏和修复,致正常结构破坏。显微镜下见隐窝结构紊乱,表现为腺体变形、排列紊乱、数目减少等萎缩改变,伴杯状细胞减少和潘氏细胞化生。可形成炎性息肉。由于溃疡愈合、瘢痕形成、黏膜肌层及肌层肥厚,使结肠变形缩短、结肠袋消失,甚至肠腔缩窄。少数患者发生结肠癌变。 【临床表现】 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诱因诱发或加重症状。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等有关。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见于绝大多数患者。腹泻主要与炎症导致大肠黏膜对水钠吸收障碍以及结肠运动功能失常有关,粪便中的黏液脓血则为炎症渗出、黏膜糜烂及溃疡所致。黏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大便次数及便血的程度反映病情轻重,轻者每日排便2~4次,便血轻或无;重者每日可达10次以上,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粪质亦与病情轻重有关,多数为糊状,重可至稀水样。病变限于直肠或累及乙状结肠患者,除可有便频、便血外,偶尔反有便秘,这是病变引起直肠排空功能障碍所致。 2.腹痛轻型患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诉有轻度至中度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常有里急后重。若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3.其他症状可有腹胀,严重病例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体征轻、中型患者仅有左下腹轻压痛,有时可触及痉挛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常有明显压痛和鼓肠。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应注意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二)全身表现 一般出现在中、重型患者。中、重型患者活动期常有低度至中度发热,高热多提示合并症或见于急性暴发型。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2-08-01T17:25:47.9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5期供稿作者:王莉[导读] 遵医行为差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复发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莉(郑州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 【中图分类号】R5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5-0097-03 【摘要】目的为了解健康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防治的效果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除对患者进行溃疡性结肠炎护理常规外,还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表,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系统、动态、连续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则按溃疡性结肠炎护理常规和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该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的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知识的认知程度,还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预防症状复发,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健康教育效果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即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 olitis,UC)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程长、复发率高、不易治愈,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也是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国的发病率为11.6/10万,病人多为青壮年,给个人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1]。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除与免疫异常、遗传因素和感染因素有关外,心理因素对本病也有密切关系[2]。为提高UC的疗效、降低复发率,改善UC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对52例UC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并进行对照研究,以探讨健康教育在UC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增加病人的防治知识和提高临床疗效,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科共收治52例UC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2000年成都会议制定的UC诊断标准[3]。且病态分期均为活动期。52例患者均无肠梗阻、结肠癌等严重并发症,无肠外表现,亦无合并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非妊娠、哺乳期妇女及精神病患者,且经济条件尚可,配偶很支持。其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3 2.8±11.2岁。平均体重(54.6±6.23)kg,病程3个月至20年。 1.2方法 1.2.1分组与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无明显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2教育方法:观察组自入院第一天开始,除按UC护理常规外,还有2名高年职主管护师组成UC教育小组对患者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表,责任护士根据教育表内容对患者进行从入院到出院的系统、动态、连续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每日不少于30分钟,包括治疗、饮食、活动,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则按UC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1.2.3教育内容 1.2.3.1疾病相关知识:向患者讲解UC的相关知识,让其了解此病的病因,影响病情的因素,疾病控制的方法及急救措施,告知UC的诱发因素,指导其医嘱用药,反复讲解遵医嘱行为的重要性,不乱投医,不乱用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1.2.3.2心理指导:指导患者了解紧张、焦虑的心理可增加胃酸分泌,诱发疼痛加重或溃疡复发,所以平时生活宜身心放松,胸怀宽广,保持乐观主义精神,与患者多作语言与非语言沟通,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明确、有效的、积极的解释并举例本科治疗UC的成功病例,给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 1.2.3.3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定时进餐,不宜过饱。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辛辣、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饮料,有烟酒嗜好者应戒除,因烟雾中的尼古丁可直接损害胃黏膜,使胃酸分泌过多而加重病情。 1.2.3.4活动与休息指导:根据病情严格掌握活动量,以不感到劳累和诱发腹痛、穿孔为原则,餐后避免剧烈运动,起床和如厕时动作宜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而晕倒损伤。一般溃疡患者避免过度疲劳,注意劳逸结合,有夜间疼痛时加服1次制酸药识的指导。保证夜间睡眠。 1.2.3.5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服药方法、时间。如制酸片剂应嚼碎,餐后0. 5~1小时服用,可增加疗效,保护胃黏膜药宜餐前服。指导患者了解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如视力模糊、头痛、乏力、皮疹等,停药后会恢复正常。应告知患者及家属所用药物的药名、作用、剂量、途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2.3.6出院指导:出院前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因进行不同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UC的发病诱因,嘱患者坚持消化性溃疡的正规治疗、休息、饮食原则,不自行停止,禁用或慎用非甾体消炎药物,在秋冬或冬春变换季节时,注意保暖。定期门诊复查,如有疼痛持续不减、规律性消失、排黑便等应立即到门诊就诊检查。并通过电话联系或家庭随访的方式与患者保持长期联系 1.3评定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对疾病知晓度,遵医行为,健康信念,生活方式状况,心理状态,及服药情况并评价患者在出院6个月后复发率。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在实施健康教育后对UC基本知识知晓比较结果(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对UC基本知识知晓比较例(%)组别例数出院时知晓人数知晓率(%)观察组 26 26 100.00 对照组 26 21 80.77 2.2两组患者在疾病知晓度,遵医行为,健康信念,生活方式状况,心理状态,及服药情况的比较结果(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情况比较例(%)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中比较通用的有国际Lennard-Jones标准,国内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简称太原标准)。尽管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两者的侧重点仍在于排除诊断,内镜及组织学特征。 1、临床表现: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熟液巾使、腹痛、不同程废的今身症状。不应忽视少数只有便秘或无血便的患者。眺往文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眼、皮肤、口腔和肝脾等肠外表现。 2、结肠镜所见: ①黏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大多从宜肠开始,且呈弥漫性分布; ②动膜粗糙呈细颗粒状,豹膜血管模糊,脆易出血,或附有脓性分泌物; ③可见假性息肉,结肠袋往往变钝或消失。 3、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为尖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溃疡、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 4、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与精神、心理障碍有关,常有腹痛、腹胀、腹鸣,可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伴有全身神经官能症症状。粪便有黏液但无脓血,显微镜检查偶见少许白细胞,结肠镜等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5、结肠血吸虫病: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常有肝脾肿大,慢性期直肠可有肉芽肿样增生,可有恶变倾向;粪便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孵化毛蚴呈阳性结果。直肠镜检查在急性期可见黏膜有黄褐色颗粒,活检黏膜压片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 6、慢性细菌性痢疾:一般有急性痢疾的病史,多次新鲜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抗生素治疗有效。 7、直肠结肠癌: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直肠癌指诊检查时常可触及肿块,粪隐血试验常呈阳性。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对鉴别诊断有价值,但须和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相鉴别。 8、缺血性结肠炎:多见于老年人,由动脉硬化而引起,突然发病,下腹痛伴呕吐,24~48h后出现血性腹泻、发热、白细胞增高。轻者为可逆性过程,经l~2周至1~6个月的时间可治愈;重症者发生肠坏死、穿孔、腹膜炎。钡灌肠X线检查时,可见指压痕征、假性肿瘤、肠壁的锯齿状改变及肠管纺锤状狭窄等。内镜下可见由黏膜下出血造成的暗紫色隆起,黏膜的剥离出血及溃疡等,与正常黏膜的明显分界。病变部位多在结肠脾曲。 9、慢性阿米巴痢疾:病变常累及大肠两端,即直肠、乙状结肠和盲肠、升结肠。溃疡一般较深,边缘潜行,溃疡与溃疡之间黏膜多为正常,粪便检查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

43系统精讲-消化系统-第五节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护理

1.患者女性,41岁,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收住入院,每天腹泻5~6次,有少量脓血便,对此类患者饮食护理应注意 A.给予易消化、富含纤维素饮食 B.低蛋白饮食 C.进食无渣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D.多进食新鲜水果 E.多吃蔬菜 【答案】:C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富营养而少纤维、易消化、软食物,禁食生、冷食物及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忌食牛乳和乳制品。急性发作期病人应进食无渣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严重者应禁食,并给以胃肠外营养,使肠道得以休息,利于减轻炎症,控制其症状。 2.患者女性,36岁,间断发作下腹部疼痛伴腹泻2年,每天排便3~4次,为脓血便,常有里急后重,排便后疼痛缓解。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腹泻 B.阿米巴脓肿 C.肠结核 D.肠易激综合征 E.溃疡性结肠炎 【答案】:E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消化系统表现:腹泻,轻度、中度腹痛,便后疼痛可减轻或缓解;全身表现:发热重者可有高热、贫血、消瘦、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 3.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目前多数认为与下列哪一种因素关系最大 A.遗传 B.感染 C.过敏 D.精神紧张 E.免疫异常

【答案】:E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多数研究认为与免疫因素关系最大。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肠黏膜存在异常的上皮细胞,分泌异常黏液糖蛋白,正常防御功能被削弱,影响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使一般不易通过正常肠黏膜及对人体无害菌群、食物等抗原,可以进入肠黏膜,激发一系列免疫反应与炎性变化。 4.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治疗药物是 A.地塞米松 B.柳氮磺胺吡啶 C.前列腺素 D.甲硝唑 E.阿莫西林 【答案】:B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胺吡啶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首选药物,适用于轻、中型及重型经治疗已有缓解者,发作时每天4~6g,分4次口服,病情缓解后改为每天2g维持,疗程1~2年。 5.男性,38岁,左下腹间断发作性腹痛伴腹泻3年,便后疼痛缓解,以“溃疡性结肠炎”收入院。护士对该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包括 A.指导患者和家属注意饮食和休息 B.了解化验指标 C.按时复查 D.掌握用药方法及注意不良反应 E.学会观察各种并发症 【答案】:B 【解析】:考察溃疡性结肠炎的健康教育。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1)心理护理,调节良好的心态。(2)药物用法和观察。(3)并发症的观察。(4)注意饮食和休息,按时复查。了解化验指标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6.患者男性,43岁,腹痛腹泻1年,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服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护士告知患者服药注意事项,下列不属于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的是 A.恶心、呕吐 B.食欲不振 C.心律失常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互动式健康教育的应用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互动式健康教育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互动式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37)和互动组(n=37),分别施加常规健康教育和互动式健康教育。结果互动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30%、100.00%,高于常规组患者,疾病复发率为35.14%,低于常规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添加互动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健康知识掌握度,预防疾病复发。 标签:溃疡性结肠炎;互动式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多发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与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具有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等特性,患者主要症状为腹泻、粘液脓血便等,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探讨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应用互动式健康教育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月就诊并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74例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肠道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常规组(n=37)和互动组(n=37)。其中,常规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18~70岁,平均(40.12±3.44)岁,病程0.25~12.10年,平均(4.21±2.14)年;互动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19~70岁,平均(40.20±3.51)岁,病程0.27~12.08年,平均(4.20±2.10)年;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包括: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叮嘱注意事项、解释操作目的等, 互动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接受互动式健康教育,包括:(1)加强护患沟通。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患者具体信息、病情、个性特点等,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目标,与患者共同选择教育方式。(2)采取互动的方式进行健康宣教,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图片、宣传册、视频等相应的健康教育方式。(3)责任护士严格落实教育计划,并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互动,解答患者疑问。(4)互动式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宣教、心理支持干预、饮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以及类型分类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诱因诱发或加重症状。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等有关。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见于绝大多数患者。腹泻主要与炎症导致大肠黏膜对水钠吸收障碍以及结肠运动功能失常有关,粪便中的黏液脓血则为炎症渗出、黏膜糜烂及溃疡所致。黏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大便次数及便血的程度反映病情轻重,轻者每日排便2~4次,便血轻或无;重者每日可达10次以上,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粪质亦与病情轻重有关,多数为糊状,重可至稀水样。病变限于直肠或累及乙状结肠患者,除可有便频、便血外,偶尔反有便秘,这是病变引起直肠排空功能障碍所致。了解更多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13227601.html,/ch/baolean.Asp 2.腹痛轻型患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诉有轻度至中度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常有里急后重。若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3.其他症状可有腹胀,严重病例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体征轻、中型患者仅有左下腹轻压痛,有时可触及痉挛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常有明显压痛和鼓肠。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应注意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二)全身表现 一般出现在中、重型患者。中、重型患者活动期常有低度至中度发热,高热多提示合并症或见于急性暴发型。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等表现。 (三)肠外表现 本病可伴有多种肠外表现,包括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巩膜外层炎、前葡萄膜炎、口腔复发性溃疡等,这些肠外表现在结肠炎控制或结肠切除后可以缓解或恢复;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少见的淀粉样变性、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Sweet syndrome)等,可与溃疡性结肠炎共存,但与溃疡性结肠炎本身的病情变化无关。国内报道肠外表现的发生率低于国外。 (四)类型分类 按本病的病程、程度、范围及病期进行综合分型。 1.临床类型①初发型,指无既往史的首次发作;②慢性复发型,临床上最多见,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③慢性持续型,症状持续,间以症状加重的急性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表时间:2010-12-07T10:44:52.0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2期供稿作者:秦艳娟陈志安[导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结肠病。 秦艳娟陈志安 (黑龙江省依兰县人民医院 154800)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242-01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结肠病。主要病变累计直肠、乙状结肠,也向大肠近端连续不问断地逐渐扩展遍及整个结肠和末端回肠。青壮年多见。病因迄今不完全清楚,专家、学者多认为与自身免疫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感染和精神状态是其促发因索。饮食失调,过度疲劳亦为本病复发的常见诱因。临床通常依据病理经过、病情程度、病变部位和范围分型,按病程经过分为: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按病变范围分型:直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右半结肠炎、区域性结肠炎和全结肠炎。【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诊断鉴别诊断 1 临床症状 症状轻重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1.1 腹泻每日数次至数十次,甚至大便失禁,大便可为稀水样,黏液血便或完全血便,多伴有黏液。5%左右的病人可有便秘。 1.2 腹痛为隐痛或左下腹绞痛。轻型或病变间歇期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里急后重系直肠受累的结果。 1.3 便血新鲜血附着大便表面多为直肠受累,脓血便、黏液血便或全血便提示病变累及乙状结肠以上部位。 1.4 其他症状可有发热、贫血、消瘦、低蛋白血症、血沉快、水电解质紊乱,精神焦虑或神经衰弱等表现。尚有食欲不振、腹胀、重症病人可伴恶心呕吐。 1.5 体征轻型甚至中型患者大多数无阳性体征,部分患者受累肠段可有轻度压痛。有些患者可触及痉挛或肠壁增厚的乙状结肠。直肠指检可能正常,或感觉黏膜肿胀,柔软光滑,肛管触痛,指套有血液附着。重型或急性暴发型患者可有明显鼓肠,腹肌紧张,腹部压痛或反跳痛。 1.6 肠外表现关节炎发生率约为5%~10%;皮肤病变可有结节性红斑,多型性红斑、口疮性溃疡、坏疽性脓皮病等;眼病可有虹膜炎、葡萄膜炎、角膜炎等;溃疡性结肠炎还可伴有脂肪肝、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等。 2 诊断 根据病程迁延,活动期与缓解期反复交替,或慢性持续活动表现或呈暴发型经过,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排除慢性菌痢、阿米巴病、慢性血吸虫病、Crohn病、肠结核、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直肠炎等,基本可明确诊断。需注意的是在诊治过程中应掌握下述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大出血、息肉、癌变、结肠狭窄。更要认真地做下述检查:(1)血液检查:低血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失血、缺铁和渗血引起),活动期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血清蛋白电泳示白蛋白降低,α1和α2球蛋白升高。(2)粪便检查:粪便潜血阳性,多次粪便或培养,始终无特异性致病菌、原虫或寄生虫等。(3)钡剂灌肠X线检查:早期黏膜皱襞紊乱或变平消失;肠管呈锯齿状边缘或多发性浅溃疡龛影;反复发作以后受累肠管僵硬,结肠袋消失,肠管狭窄变短,呈水管状;慢性期可有多发性息肉所致的大小不等、多数充盈缺损影。(4)内镜检查:结肠镜可见结肠黏膜呈细颗粒状,并有弥漫性充血、水肿、脆而易出血;黏膜糜烂及有多数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的溃疡,覆盖有黄白色或血性分泌物;晚期有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假息肉形成,结肠袋往往不清楚甚至消失。需强调的是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应包括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及病变分期。 3 鉴别诊断 临床上与本病鉴别的疾病比较多,慢性细菌性痢疾多有急性菌痢病史,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尤其结肠镜检时取黏液脓性分泌物培养的阳性率较高.以抗生素治疗有效。慢性阿米巴痢疾在粪便检查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通过结肠镜取溃疡渗出物作镜检易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抗阿米巴治疗有效。血吸虫病多有疫水接触史。粪便检查可见血吸虫卵,孵化毛蚴阳性.直肠镜检在急性期可见黏膜黄褐色颗粒,黏膜压片活检或组织病理检查亦可见血吸虫卵。肠易激综合征伴有神经官能症,粪便检查与结肠镜检无异常。克隆病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便后不缓解,粪便常无黏液脓血。缺血性结肠炎多急性起病,腹痛较剧,从左侧腹部延及整个下腹,继之便血及腹泻;还可伴发热、恶心和呕吐等症状。结肠癌者多消瘦、贫血,中、晚期可有慢性或急性肠梗阻表现;粪便潜血试验阳性,但癌胚抗原(CEA)可升高;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有溃疡、肿块、狭窄等。钡剂灌肠可见结肠腔有充盈缺损,黏膜破坏,肠壁僵硬或肠腔狭窄梗阻征象。结肠息肉系结肠黏膜炎症或受到慢性刺激,引起息肉或腺瘤样改变。钡剂灌肠可显示单个或多个充盈缺损,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的形状、大小、范围,通过活组织检查可确定息肉性质。抗菌药物相关性结肠炎(包括伪膜性肠炎、出血性结肠炎)有广谱抗生素应用史,且内镜检查及粪便涂片或培养发现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粪便毒素检查阳性。总而言之,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则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不困难。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28-434. [2]王晓娣,吴铁镛,韩春丽. 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和临床分析. 北京医学,2006,28(6): 325-327. [3]杨雪松, 姚炜,刘文斌,等. 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转归. 中华消化杂志,2006, 26(5) : 291-294.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观察 发表时间:2019-11-06T15:35:37.0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0期作者:佘子艳 [导读] 健康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遵医行为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效果,便于获取最佳干预效果。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消化内分泌科 211500 【摘要】目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择就诊于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的7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疾病健康预防知识知晓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遵医行为(94.74%)高于对照组(78.95%),但复发率(2.63%)明显低于对照组(15.79%),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进一步强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教育,可加深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提高遵医行为,降低病情复发率。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健康教育;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是常见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且具有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特点,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1-2]。健康教育,是指在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教育活动下,人们自觉采取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的过程。部分研究已证实,健康教育有助于消除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危险因素,防治病情反复发作,改善机体健康状态[3-4]。为此,本研究选择我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对象,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符合医学理论,且在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研究,现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予以研究,共76例,选自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8例,男20/女18,年龄23~45(34.1±3.7)岁。研究组38例,男22/女16,年龄25~43(34.0±3.1)岁。经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安排病房、测定生命体征、入院宣教、心理疏导、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生活指导等干预措施。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如下:①健康教育形式,a个案教育,患者入院后,向其发放溃疡性结肠炎健康教育手册/处方,由责任护士以一对一方式,结合患者受教育程度、对疾病的僚机程度,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b随机性教育,由责任护士在为患者提供治疗操作、护理操作时进行健康教育,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消除患者思想负担;c集中教育,安排护士长,或是主管护师在每周三下午16时举办座谈会,要求患者与其家护师参与,向其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同时为患者提供交流平台,促进患者之间的交流,分享治疗经验,增强治疗信心;②教育内容,包括病因、临床表现、危害性、并发症、治疗措施、保留灌肠目的及注意事项、日常饮食安排、预防措施、定期复查重要性等;③院外健康教育,针对符合出院条件患者,详细交代院外护理要点,并且通过电话回访、上门随访等形式,掌握患者院外病情恢复状况,同时调查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表现较差者,加大疾病相关知识宣传力度,促使患者全面掌握疾病健康相关知识,重视自身病情,配合治疗及护理。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对疾病相关预防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包括病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并发症等,总分100分,呈正比。②统计两组遵医行为、复发率。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对疾病相关预防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 干预后,研究组对疾病相关预防健康知识的知晓评分为(93.45±4.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0.21±3.25)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遵医行为、复发率的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遵医行为、复发率的比较 3讨论 随着关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教育研究报道的不断增多,发现健康教育对该病患者遵医行为的提高、病情复发风险的较低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所以,认为强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康教育对其临床转归、预后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组结果得出,研究组对疾病相关健康预防知识的知晓评分、遵医行为较对照组高,说明健康教育课有效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促使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学习、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积极采取健康行为,从而提高患者遵医行为,自觉按医嘱合理用药,使病情得以有效控制,以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减少并发症,优化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基因变异、免疫异常等原因有关,同时与心理、感染、饮食等因素也存在联系,一旦控制不佳,就会导致病情复发,损害机体健康。结果得出,研究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和文献[5]结果相符,进一步证实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当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健康教育的开展,可促使患者自觉遵守医嘱,如坚持足够的疗程,忌私自停药,以及注意休息、合理饮食、保持乐观心态、明确定期复查的目的等,从而强化临床效果,避免病情复发,减少疾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写在课前的话 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以溃疡为主。该病在欧美国家比较常见。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深入和诊断手段的日趋完善,我国发病也明显增高,也常有重症报道。鉴于本病具有反复发作,不断加重,经久不愈,并有一定癌变率等,寻求有效疗法显得日益迫切。 一、溃疡性结肠炎 (一)概述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在我国较欧美少见,且病情一般较轻,但近年患病率有明显增加,重症也常有报道。右图为溃疡性结肠炎肠镜检查图片。 (二)病理 1.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2.病变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很少侵入肌层。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那么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三)临床表现 该病起病缓慢,少数急性起病,病程为一种慢性经过,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症状逐渐加重。该病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和病期有关。 1.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 (2)黏液脓血便。 (3)腹痛,最常见为左下腹或下腹阵痛。 (4)其他表现: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若出现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要注意中毒性巨结肠或肠穿孔。 2.全身表现 (1)高热:中重型患者活动期常有低到中度发热,如出现高热多提示合并症或急性爆发性。(2)其他表现: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 3.肠外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模板

简介 【英文名称】Ulcerative Colitis基本概述是一种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病得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 也可延伸至降结肠, 甚至整个结肠。病理漫长, 常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 但20-30岁最多见。 编辑本段 病理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虽有多种学说, 但当前还没有肯定的结论。细菌的原因已经排除, 病毒的原因也不象, 因为疾病不会传染, 病毒颗粒也未能证实。克隆病患者血清溶酶体升高,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则为正常。 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 因为白人中犹太人为非犹太 人的2~4倍, 而非白人比白人约少50%, Gilat等对特拉维也夫

的犹太人的研究中报道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为3.8/10万, 而丹麦哥本哈根为7.3/10万, 英国牛津7.3/10万和美国明尼苏达州7.2/10万。另外, 女性与男性比例也仅0.8而其它报道为1.3。显然地理上和种族上的差异影响本疾病的发生。 心理因素在疾病恶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现在已明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配对对照病例相比并无异常的诱因。再者, 原来存在的病态精神如抑郁或社会距离在结肠切除术后明显改进。 有人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许多病人血中具有对正常结肠上皮与特异的肠细菌脂多糖抗原起交叉反应的抗体。再者, 淋巴细胞经结肠炎病员的血清培养可变为对结肠上皮有细胞毒性。另外在结肠炎病人的T和B淋巴细胞群中发现有改变。但以后认识到这些异常并非疾病发生所必须, 而是疾病活动的结果。事实上, Brandtzueg等清楚地证明并非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残留腺体中组织水平免疫球蛋白活动有缺陷, IgA运输正常, 而IgG免疫细胞反应为对照病员的5倍。因此, 有可能IgG在疾病的慢性过程中具有作用, 但与疾病发生则无关。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为: 肠道菌群失调后, 一些肠道有害菌或致病菌分泌的毒素、脂多糖等激活了肠粘膜免疫和肠道产酪酸菌减少, 引起易感患者肠免疫功能紊乱造成的肠粘膜损伤。因此要有效治疗UC, 不但要抗炎症治疗, 还必须改进肠道微环境, 补充产酪酸菌, 祛除其发病诱因, 恢复免疫平衡。济南军区总医院江学良博士等对慢性重复发作型UC患者治疗

健康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干预

健康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干预 发表时间:2011-06-23T14:43:44.13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宋执华衣芳芳张瑜 [导读]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干预。 宋执华衣芳芳张瑜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干预。方法针对溃疡性结肠炎者心理、身体、休息、饮食等方面进行教育,制定出规范的模式。由护理人员亲自进行指导,把健康教育切实落到实处。并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一般健康教育组60例、特殊健康教育(一般健康教育+每两周一次随访)组60例,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能够自觉地遵医嘱用药,配合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提高了其卫生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患者的顺利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特殊健康教育组明显优于一般健康教育组 (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尤其特殊健康教育,是切实以患者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是提高护理服务,提高护理人员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及信任度,改变护理人员形象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健康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R2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106-02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近年有增加趋势。其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进行积极干预,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措施。健康教育是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1]。特殊健康教育是一般健康教育,并每两周一次随访。规范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主动、自觉、科学地配合治疗,按疗程服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病情尽快恢复。2009年6月-12月,我们对120例到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溃疡性结肠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一般健康教育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20~41岁,平均32.3岁,、特殊健康教育(一般健康教育+每两周一次随访)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21~43岁,平均33.6岁。2组病人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全部病例均按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并至少有内镜或X线的特征性改变中的一项。临床症状不典型者,但有典型肠镜或X线表现或病理活检证实。 1.1健康教育的实施者: 1.1.1医生包括接诊医生、住院时主管的医生和社区医生。Nash等[2]的调查显示,66.8%的患者认为来自医生的健康信息最可信。 1.1.2护士护士是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主力军。随着护理观念的转变,现代护士不仅注重临床护理,也开始关注疾病的转归,参与出院后患者跟踪随访[3]。 1.2健康教育目标使患者能够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一般知识,需要配合的内容及方法,达到能够主动、自觉、科学地配合医护人员,遵医嘱按时服药,并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树立自信心。 2健康教育的方法 从患者确诊溃疡性结肠炎开始健康教育,并反复进行教育,根据人体解剖图进行现场指导,根据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起始过程,发展规律,药物治疗、疾病转归,随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人员安排由主班负责,护士长、值班护士严格检查检查把关,不足之处再加以补充,切实落到实处。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的不同,可采用口头、书面、现场讲解等各种形式相结合,各有侧重点。 3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3.1入院时的健康教育详细介绍住院的环境及注意事项,以进行疾病治疗护理效果及注意事项等知识的健康教育为主,满足患者对此类信息的需求,准确的入院评估在治疗护理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入院及时评估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生活行为方式、情绪、心理状况、社会经济状况、临床表现等。溃疡性结肠炎一般病程迁延反复,患者心理压力大,要根据入院评估健康教育问题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教育。 3.2住院教育: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时,应根据患者知识需求的特点把握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健康教育。 3.2.1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状态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遵医行为及预后,过度焦虑、抑郁可能导致失眠、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加强与患者沟通,鼓励倾诉,及时发现心理问题进行帮助和鼓励,使患者保持情绪平稳,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4]。分析和解释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讲解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机制和治疗方法,提高患者对该病的认识,劝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面对人生,减少和避免心理刺激,提高自信心,对患者给予鼓励,使其战胜恐惧心理的信念不断加强。在病情渐趋稳定时,护理人员要讲解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知识,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3.2.2饮食健康教育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程长,要认真做好饮食调整,保证营养需求。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间,患者常常食欲不佳、进食量减少,或因病情需要禁食数天,加之腹泻本身影响,造成蛋白质、无机盐和体液的不足。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受药物的影响,如SASP可致恶心、呕吐、叶酸吸收不良,而激素可致蛋白质代谢紊乱,这种情况也会加重机体营养不良或产生贫血。所以患者要十分重视饮食调整问题,做到平日饮食少量多餐,不必拘泥于传统的一日三餐习惯,可一日四五餐,但每餐的摄入量不宜过多,七八分饱即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纤维素、保证营养,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或牛奶及其他乳制品等。禁止食用冷饮、水果和纤维素多的蔬菜。若在病情活动期,不宜吃海产品,少食乳制品和含粗纤维多的食物。通过合理饮食,必要时通过静脉补充人血蛋白等,以防止营养不良或缺乏症对患者病情的不利影响[5]。 3.2.3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应用柳氮磺吡啶的患者,应注意坚持按疗程服药,不能随便停药,注意按时复查肝功能,开始接受小量中药保留灌肠的患者,我们要指导其正确的卧位以使药液能保留较长时间,腹泻频繁的患者鼓励其多饮水,避免食用生冷刺激性的食物和易产生过敏反应的食物(牛奶、豆制品等),不饮咖啡浓茶,禁烟酒。 在住院健康教育的方法上,护理人员应考虑到需求多样性及不同文化层面的情况,除以护士讲解为主外,还可采用其他方式,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如在病区内开辟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有计划性地开展集体健康教育活动,如医护座谈会、同种疾病患者讨论会等,使患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英文名称】 Ulcerative Colitis基本概述是一种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病得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理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但20-30岁最多见。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虽有多种学说,但目前还没有肯定的结论。细菌的原因已经排除,病毒的原因也不象,因为疾病不会传染,病毒颗粒也未能证实。克隆病患者血清溶酶体升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则为正常。 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因为白人中犹太人为非犹太人的2~4倍,而非白人比白人约少50%,Gilat等对特拉维也夫的犹太人的研究中报道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为3.8/10万,而丹麦哥本哈根为7.3/10万,英国牛津7.3/10万和美国明尼苏达州7.2/10万。此外,女性与男性比例也仅0.8而其他报道为1.3。显然地理上和种族上的差异影响本疾病的发生。 心理因素在疾病恶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现在已明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配对对照病例相比并无异常的诱因。再者,原来存在的病态精神如抑郁或社会距离在结肠切除术后明显改善。 有人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病人血中具有对正常结肠上皮与特异的肠细菌脂多糖抗原起交叉反应的抗体。再者,淋巴细胞经结肠炎病员的血清培养可变为对结肠上皮有细胞毒性。此外在结肠炎病人的T和B淋巴细胞群中发现有改变。但以后认识到这些异常并非疾病发生所必须,而是疾病活动的结果。事实上,Brandtzueg等清楚地证明并非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残留腺体中组织水平免疫球蛋白活动有缺陷,IgA运输正常,而IgG免疫细胞反应为对照病员的5倍。因此,有可能IgG在疾病的慢性过程中具有作用,但与疾病发生则无关。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为:肠道菌群失调后,一些肠道有害菌或致病菌分泌的毒素、脂多糖等激活了肠粘膜免疫和肠道产酪酸菌减少,引起易感患者肠免疫功能紊乱造成的肠粘膜损伤。因此要有效治疗UC,不仅要抗炎症治疗,还必须改善肠道微环境,补充产酪酸菌,祛除其发病诱因,恢复免疫平衡。济南军区总医院江学良博士等对慢性反复发作型UC患者治疗观察随访1年表明,阿泰宁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总有效率达95%,完全缓解率高达75%,复发率降低了3.5倍。其机理是阿泰宁的有效成分酪酸梭菌及其产生的大量酪酸改善了肠道微环境,抑制炎症因子的过量表达,恢复肠免疫功能及修复受损肠粘膜,实现对UC的有效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病理

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20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各102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5.9%,低于对照组的22.5%(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1%,高于对照组的75.5%(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各方面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对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溃疡性结肠炎;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局限于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近年来,随着我国人群生活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根据Jiang等[1]对国内文献报道的中国1021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综合分析,10年间诊断的病例数上升3.08倍。目前,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约为11.6/10万[2],而且其病程缓慢,迁延难愈,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伤害。因此,提高患者认识,加强患者各方面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治疗疗效,减少复发有重要意义。现将本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男59例,女43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3.4±6.3)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病程(3.1±1.2)年;对照组男55例,女47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 2.2±7.5)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病程( 3.3±1.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心理、饮食、用药等方面。 1. 2. 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①心理方面:向患者讲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和自我防护知识,改变患者消极、烦躁的不良心理,告知其健康的心态是治愈疾病的基础,树立治愈的信心。②饮食方面: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需长期治疗和饮食控制,告知患者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注意营养调配,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少油、少纤维、高热量、丰富蛋白质为主,在补充患者营养的同时减少肠道负担,禁食生冷、咖啡、汽水及辛辣食物,以免病情加重,造成肠出血或穿孔。对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要给予无渣流质饮食,最大限度的减少粪便体积,必要时可给予肠外营养。③用药方面:用药前先了解药物的治疗作用、用法、不良反应,用药时叮嘱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