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基第一章练习题

中基第一章练习题

中基第一章练习题
中基第一章练习题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

主要思维方法

一、选择题

(一) A 型题

1 . 自然界用来区分阴阳属性的最主要标志是:

A . 内与外

B . 上与下

C . 水与火

D . 明与暗

E . 左与右

2.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 则心为:

A. 阳中之阴 B . 阳中之阳 C . 阴中之阴 D . 阴中之至阴 E . 阴中之阳

3 .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 则脾为:

A . 阴中之阴

B . 阴中之阳

C . 阴中之至阴

D . 阳中之阴

E . 阳中之阳

4 .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 则肾为:

A . 阳中之阳

B . 阳中之阴

C . 阴中之阳

D . 阴中之阴

E . 阴中之至阴

5 .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 则肝为:

A . 阳中之阳

B . 阳中之阴

C . 阴中之阳

D . 阴中之至阴

E . 阴中之阴

6 . 言人身脏腑之阴阳, 则肺为:

A . 阳中之阴

B . 阳中之阳

C . 阴中之阴

D . 阴中之阳

E . 阴中之至阴

7 . 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 . 寒热

B . 上下

C . 水火

D . 晦明

E . 动静

8 . 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

A . 上午

B . 前半夜

C . 下午

D . 后半夜

E . 以上都不是

9 . 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

A . 上午

B . 前半夜

C . 下午

D . 后半夜

E . 以上都不是

10 . 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A . 下午

B . 后半夜

C . 前半夜

D . 上午

E . 以上都不是

11 . 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 上午

B . 前半夜

C . 下午

D . 后半夜

E . 以上都不是

12 . 属于阴的味是:

A . 酸

B . 辛

C . 甘

D . 淡

E . 以上都不是

13 . 属于阳的味是:

A . 酸

B . 苦

C . 咸

D . 辛

E . 涩

14 . 阴阳二气的运动是阴阳交感得以实现的:

A . 表现

B . 物质

C . 基础

D . 结果

E . 形成

15 .“无阳则阴无以生, 无阴则阳无以化”所说明的阴阳关

系是:

A . 对立制约

B . 相互转化

C . 互根互用

D . 消长平衡

E . 以上都不是

16 . 可用阴阳的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A . 阳胜则阴病

B . 阳病治阴

C . 阴损及阳

D . 重阴必阳

E . 阳盛格阴

17“. 一阴一阳之谓道”旨在说明:

A . 事物运动的对立性

B . 事物运动的统一性

C . 事物的双重性

D . 事物的对立统一性

E . 对立统一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发展变化的根源及规律

18 . 将阴阳概念用于医道始于:

A . 夏商时期

B . 春秋时期

C . 战国时期

D . 秦汉时期

E . 晋唐时期

19 . 在医学领域中, 下列何项功能属阳:

A . 滋润

B . 抑制

C . 凝聚

D . 收敛

E . 推动

20 . 在医学领域中, 下列何项功能属阴:

A . 推动

B . 温煦

C . 滋润

D . 兴奋

E . 升散

21 . 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 . 事物的一分为二

B . 事物的对立统一

C . 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D . 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 . 事物的对立制约

22 . 阴阳交感是指:

A . 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B . 阴阳二气的相互交通运动

C . 阴阳二气的和谐状态

D . 阴阳二气的对立表现

E . 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23 . 以阴阳概括说明事物, 下列属阳的是:

A . 青、白

B . 晦暗

C . 黄、赤

D . 呼吸微弱

E . 声音低怯

24 . 以阴阳概括说明事物, 下列属阴的是:

A . 黄、赤

B . 青、白

C . 鲜明

D . 呼吸有力

E . 声高气粗

25 . 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 . 补益正气

B . 补虚泻实

C . 清除邪气

D . 泻阴损阳

E . 调理阴阳

26 . 古人提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旨在强调:

A . 阳气的重要性

B . 春夏重在保养阳气

C . 秋冬重在保养阴气

D . 保养阴气的重要性

E . 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

27 . 阴阳偏胜形成:

A . 实证

B . 里证

C . 热证

D . 寒证

E . 表证

28 .“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

A . 表证

B . 虚热证

C . 里证

D . 实热证

E . 寒证

29 . 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 其治疗方法是:

A . 实者泻之

B . 虚者补之

C . 寒者热之

D . 热者寒之

E . 阴病治阳

30 .“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

A . 阳偏盛证

B . 阴偏盛证

C . 阴偏衰证

D . 阳偏衰证

E . 阴阳偏衰证

31 .“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

A . 阳偏盛证

B . 阳偏衰证

C . 阴偏盛证

D . 阴偏衰证

E . 阴阳偏盛证

32 . 阴阳相互制约的条件是:

A . 阴阳对立

B . 阴阳互根

C . 阴阳交感

D . 阴阳统一

E . 阴阳互用

(三) 判断题

1 . 阴阳的互相转化和无限可分就是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

2 . 体内阴阳的消长变化, 即是阴阳运动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3 . 阴阳之间的转化, 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变化。( )

4 . 阴阳相互制约的过程, 即阴阳相互消长的过程。( )

5 .“阴平阳秘”是阴阳在对立制约和消长中取得的动态平衡。( )

6 . 阴阳互根互用, 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 )

7 . 阴阳的消长是相对的, 阴阳的平衡是绝对的。( )

8 . 阴胜则阳病, 是指阴精充盛, 阳气被抑制。( )

9 . 阳胜则阴病, 是指阳气充沛, 阴精被抑制。( )

10 . 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 )

19 .“重阳必阴, 重阴必阳”, 即是阳损及阴, 阴损及阳的一种病理改变。( )

20 . 按照阴阳的划分方法, 五脏之中, 肺脏属阴。( )

21 . 阴偏衰的治疗原则,《黄帝内经》称为“阴病治阳”。( )

22 . 阳偏衰的治疗原则,《黄帝内经》称为“阳病治阴”。( )

23 . 阴阳两虚, 是阴阳的对立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

24 . 阴损及阳就是阴阳互根关系遭到破坏所形成的病理变化。( )

38 . 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绝对不变的。( )

39 . 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而并非绝对的。( )

40 . 阴阳交感是生命产生的基本物质。( )

41 . 阴阳交感是生命产生的基本条件。( )

42 . 阴阳转化是阴阳对立的结果。( )

43 . 阴阳转化是阴阳消长的结果。( )

44 . 在临床辨证中, 首先应分清阴阳。( )

45 .“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属此长彼消之类的治疗法则。( )

46 .“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属此长彼亦长之类的治疗法则。( )

(四) 问答题

1 . 简答题

(1 ) 分析事物的阴阳属性有何标准?

(2 )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 ) 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是什么?

(4 ) 为什么说事物的阴阳属性具有相对性?

(5 )“阴在内, 阳之守也; 阳在外, 阴之使也”, 体现了阴阳的何种关系?

(6 ) 发生阴阳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7 ) 中医学的病理总纲是什么?

(8 ) 阴阳学说用于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主要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第一节主要知识点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P27) 2、哲学的基本问题。(P28) 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有神论、无神论;辩证法、形而上学。(P29) 4、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5、列宁的物质定义。(P30) 6、意识的起源和本质。(P30) 7、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P31) 8、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P32) 9、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P32) 10、什么是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特点是什么?(P32) 11、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P33) 12、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P35) 13、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36) 1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8—39) 第一章第二节主要知识点 1、什么是联系?联系有那些特点?(P40) 2、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P41)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3) 4、矛盾及其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P43) 5、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4) 6、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P44—45) 7、如何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P45) 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P45) 9、什么是质、量、度?(P46) 10、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P46) 11、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46—47) 12、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P47) 1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方法论意义(P49—50) 14、辨证思维方法有哪些?(P50—52) 第一章第三节主要知识点 1、规律及其特点。(P54) 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P55) 3、意识的能动作用及主要表现。(P56—57) 4、如何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P57—58) 5、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P58—59) 6、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P59)

名人传中考复习练习题含答案新版

名人传中考复习练习题含 答案新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名人传>试题及答案 1.《名人传》的作者是,他是20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国现实主义作家。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有“”之称,他的另外一部长篇小说获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2.《贝多芬传》是一部紧紧围绕贝多芬一生中取得的音乐成就,记叙了贝多芬的一生,表现了他、的顽强意志,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家,贝多芬是国人。 3.贝多芬的音乐天赋是他的发现的,当年贝多芬只有岁。 年开始,贝多芬得了一种永远治不好的病是他极度伤心,1802年开始,他写了封信给他的两个弟弟,世称。 年,贝多芬完成了一首大器乐曲,他借此度过了生命的危机。 6.贝多芬终生未娶,他的第一个恋爱对象是伯爵小姐。当时贝多芬耳疾正在加重,极有失去听觉的可能。他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于是1801年贝多芬写下了着名的献给她。 7.贝多芬失聪的原因的猜测有四 种、、、。 8.罗曼罗兰总结贝多芬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雄心灵的箴言 是。 9.米开朗琪罗是人,被人们称为。 10.青春时期的米开朗琪罗雕塑了一作,赢得洛朗特梅迭西斯亲王的友谊和赏识。 11.使米开朗琪罗25岁一举成名的作品是,这件作品用年雕成,表现了他精神。 12. 1501年,米开朗琪罗接手了一向没人敢雕刻,中止了四十年的先知者像,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 13. 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召赴罗马。开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时代。 14.在重建圣比哀尔大寺事件中,建筑家利用于勒二世的迷信战胜了米开朗琪罗。 15. 1508——1512年,米开朗琪罗完成了西斯庭的英雄作品 和,作品中充满了精神。 16.使米开朗琪罗感到幻灭、绝望、意志破裂的情绪反映在和 的新雕像中。 17.米开朗琪罗一生中唯一的一张别人的画像是,是她使米开朗琪罗决定完成的木雕模型。 18. 是米开朗琪罗在艺术上最后的失望。 19.托尔斯泰是国着名的文学巨匠,是他的成名作。 20.发刊于1863年的中篇小说是高加索的颂诗,也是托尔斯泰第一创作期最高的一座山峰。 21. 被称为近代的《伊里亚特》的作品是。 22.《安娜卡列尼娜》写于年月。

中基题库

中医基础理论 部分练习题 绪论 名词解释: 1.中医学 2.整体观念 3.辨证论治 4.病 5.证 6.症 7.同病异治 8.异病同治简答题: 1.简述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问答题: 1.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如何确立的? 2.试述金元四大家的学术特点? 3.何谓整体观念?整体观念在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何意义? 4.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5.怎样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6.怎样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整体性?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名词解释: 1.阴阳 2.阴阳互根 3.阴阳互藏 4.五行 5.五行相生 6.五行相克 7.五行制化 8.五行相乘9.五行相侮 10.母病及子 11.子病及母 12.滋水涵木13.培土生金法 14.益火补土法 15.金水相生法 16.抑木扶土法17.培土制水法 18.佐金平木法 19.泻南补北法 简答题: 1.如何理解阴阳的对立和制约? 2.如何理解阴阳的互根与互用? 3.何谓阴阳的消长、转化?二者关系如何? 4.如何运用阴阳理论概括分析各种证候?

5.五行各自的特性如何? 6.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如何? 7.依据五行相克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如何? 8.何谓五行相乘?其次序如何?导致相乘的原因是什么? 9.何谓五行相侮?其次序如何?导致相侮的原因是什么?10.何谓“母病及子”?一般规律是什么?举例说明之。 11.何谓“子病及母”?一般规律是什么?举例说明之。 问答题: 1.阴阳转化发生的根据和条件是什么? 2.试述阴阳消长的形式及其与阴阳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的关系?3.何谓“生我”、“我生”、“克我”、“我克”?举例说明? 第二章藏象 名词解释: 1.藏象 2.肾精 3.肾气 4.肾主纳气 5.肝主疏泄 6.心主血脉 7.心藏神 8.神 9.肺朝百脉 10.肺主行水 11.肺主治节 12.肺为华盖 13.气门 14.后天之本 15.脾主统血 16.先天之本 17.肾藏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 1 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 A.唯理论和经验论 B. 唯物论和唯心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世界观和方法论 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8.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A.普遍性B.特殊性C.斗争性D.客观性 10. “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1.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 12. 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 13.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 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 B .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

马哲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课堂测试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D) 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这种观点属于(A)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唯意志论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这一观点属于(D ) A 唯心主义 B 机械唯物主义 C 二元论 D 辩证唯物主义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斗争的焦点在于(C ) A 是否承认联系的观点 B 是否承认发展的观点 C 是否承认内部矛盾的观点 D 是否承认质变的观点 5、在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D) 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 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6、“风定花犹存,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关系是(B) A 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 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 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7、发展的实质的是(D ) A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居安思危”这句名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矛盾既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 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9、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道:“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我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是我们之间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D ) 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 10、事物发展的动力是(B ) A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起作用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 C 矛盾的同一性 D 矛盾的斗争性 11、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A ) A 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 B 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中基试题及答案

中基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2分) 1、 2、 3、 4、 5、 (二)填空题(共20分,每题2分) 1.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基本形成。该时期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有四部,后世称“四大 经典”它们是、、、 2.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和 3.金之所胜者为,所不胜者为 4.引起相侮的原因是和 5.《尚书·洪范》中说:“木曰”,“土爰 6.五脏的共同特点是,六腑的共同特点是 7.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 8.胆为之府,又称 9.脾胃为之本,气血之源。 10.五行归类中与肾同类的五味、五色是。 (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道试题的多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 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或多选不得分,共30分,每题2分) 1.宗气是由与相结合,聚于胸中而生成 2.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古典医籍是(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3.金元四大家中,“攻邪派”的代表是( ) A、刘完素 B、张从正 C、朱震亨 D、李东垣 4.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概括了( ) A、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B C、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及人和环境的统一性 D、以上都不是 5.中医学中证的概念,是对( ) A、症状和体征的概括 B C、病因和病机的概括 D 6.属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 ) A、培土生金 B、金水相生 C、益火补土 D 7.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方法是( ) A、肾实泻肺 B、肝实泻脾 C、心实泻肝 D 8.不属于五行生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 ) A、培土制水 B、引火归原 C、扶土抑木 D、佐金平木 9.属于阴的症状是( ) A、声高气粗 B、多言躁动 C、舌苔黄糙D 10.气机的基本形式是( ) A、升降沉浮 B、升降出入 C、升清降浊D 11.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称为( ) A、外寒 B、内寒 C、伤寒D 12.正气是指( ) A、康复能力 B、致病因素 C、六气D 13.下列何项为反治法( ) A、用寒远寒 B、通因通用 C、阳病治阴D 14.以“标”与“本”相对而言,下述何项为错( ) A、正气为本,邪气为标B C、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D 15.脘腹冷痛,或绞痛,得温则减,逢寒增剧。此表现由于( ) A、气滞所致疼痛 B、瘀血所致疼痛 C、湿性粘滞重浊D (四)判断改错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面划线 并改正。共10分,每题1分) 1.五脏属阴,六腑属阳(); 2.心为阴中之阴脏,肺为阴中之阳脏()。 3.以药物五味分阴阳,则辛、甘、淡属阴( ),酸、苦、咸属阳( ) 4.肝病传脾,为木克土( );“木火刑金”,为木乘金( ) 5.风、火、湿邪属阴(),燥、热、暑、寒邪属阳()。 6.脾喜燥恶湿,以降为和(),胃喜润恶燥,以升为健() 7.手太阴肺经从手走头( ),足阳明胃经从头走足( ) 8.督脉起于胞中( ),为“阴脉之海”。( ) 9.木为水之子(),金为木之所胜()。 10.标与本的概念是固定不变的( ),如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 (五)简答题〖(回答应简明扼要,符合题意要求。30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的理论 A.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唯心主义 D.怀疑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物质的观点 B. 运动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发展的观点 3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 5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 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形而上学理解的矛盾的同一性是()A. 没有差别的同一性 B. 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 C. 包含差别的同一性 D. 具体同一 7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 D.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8.人们制造飞船,发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是()A.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B.对规律的辩证否定 C.对规律的根本改造 D.对规律的发展9.“先富——共富”和“台阶式”发展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中()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B.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原理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原理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 1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 A.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B.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 C. 既看到了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D. 既没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12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 .抛弃 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13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 C .结构和功能 D .源泉和动力 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 .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 .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 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18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 .归纳与演绎 B .分析与综合 C .抽象到具体 D .实践到认识 19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 单项选择题答案] 1.D 2.C 3.A 4.C 5.D 6.A 7.B 8. A 9.A 10.D 11.A 12.D 13.A 14.A 15.C 16.D 17.B 18.A 19.D 二、多项选择题 1.辩证法经历的基本形态有()A.朴素辩证法B.唯心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自然辩证法 2 时间空间作为“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4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5 .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6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

名人传练习题及答案

名人传试题及答案 1.《名人传》的作者是,他是20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国现实主义作家。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有“”之称,他的另外一部长篇小说获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2.《贝多芬传》是一部紧紧围绕贝多芬一生中取得的音乐成就,记叙了贝多芬的一生,表现了他、的顽强意志,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家,贝多芬是国人。 3.贝多芬的音乐天赋是他的发现的,当年贝多芬只有岁。 年开始,贝多芬得了一种永远治不好的病是他极度伤心,1802年开始,他写了封信给他的两个弟弟,世称。 年,贝多芬完成了一首大器乐曲,他借此度过了生命的危机。 6.贝多芬终生未娶,他的第一个恋爱对象是伯爵小姐。当时贝多芬耳疾正在加重,极有失去听觉的可能。他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于是1801年贝多芬写下了着名的献给她。 7.贝多芬失聪的原因的猜测有四种、、、。 8.罗曼罗兰总结贝多芬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雄心灵的箴言是。 9.米开朗琪罗是人,被人们称为。 10.青春时期的米开朗琪罗雕塑了一作,赢得洛朗特梅迭西斯亲王的友谊和赏识。 11.使米开朗琪罗25岁一举成名的作品是,这件作品用年雕成,表现了他精神。 12. 1501年,米开朗琪罗接手了一向没人敢雕刻,中止了四十年的先知者像,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 13. 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召赴罗马。开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时代。 14.在重建圣比哀尔大寺事件中,建筑家利用于勒二世的迷信战胜了米开朗琪罗。 15. 1508——1512年,米开朗琪罗完成了西斯庭的英雄作品和,作品中充满了精神。 16.使米开朗琪罗感到幻灭、绝望、意志破裂的情绪反映在和的新雕像中。 17.米开朗琪罗一生中唯一的一张别人的画像是,是她使米开朗琪罗决定完成的木雕模型。 18. 是米开朗琪罗在艺术上最后的失望。 19.托尔斯泰是国着名的文学巨匠,是他的成名作。 20.发刊于1863年的中篇小说是高加索的颂诗,也是托尔斯泰第一创作期最高的一座山峰。 21. 被称为近代的《伊里亚特》的作品是。 22.《安娜卡列尼娜》写于年月。 23. 1879——1882年,托尔斯泰写成的《忏悔录》是他的表白。 24. 是他艺术上的一种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后的也是最高的一峰。 25.托尔斯泰在1900——1910年间发表了关于社会论战的含有攻击性和神秘性的文字,包括、和。 二、简答题 1.《名人传》是一本怎样的书作者是谁

运筹学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运筹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在下列各题中,你认为题中描述的内容为正确者,在题尾括号内写“√”,错误者写“×”。) 1. 图解法提供了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通用方法。( ) 2. 用单纯形法求解一般线性规划时,当目标函数求最小值时,若所有的检验数C j-Z j ≥0,则问题达到最优。( ) 3. 在单纯形表中,基变量对应的系数矩阵往往为单位矩阵。( ) 4. 满足线性规划问题所有约束条件的解称为基本可行解。( ) 5. 在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基变量和非基变量的个数是固定的。( ) 6. 对偶问题的目标函数总是与原问题目标函数相等。( ) 7. 原问题与对偶问题是一一对应的。( ) 8. 运输问题的可行解中基变量的个数一定遵循m+n-1的规则。( ) 9. 指派问题的解中基变量的个数为m+n。( ) 10. 网络最短路径是指从网络起点至终点的一条权和最小的路线。( ) 11. 网络最大流量是网络起点至终点的一条增流链上的最大流量。( ) 12. 工程计划网络中的关键路线上事项的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往往不相等。( ) 13. 在确定性存贮模型中不许缺货的条件下,当费用项目相同时,生产模型的间隔时间比订购模型的间隔时间长。( ) 14. 单目标决策时,用不同方法确定的最佳方案往往是一致的。( ) 15. 动态规划中运用图解法的顺推方法和网络最短路径的标号法上是一致的。 ( ) 三、填空题 1. 图的组成要素;。 2. 求最小树的方法有、。 3. 线性规划解的情形有、、、。 4. 求解指派问题的方法是。 5. 按决策环境分类,将决策问题分为、、。 6. 树连通,但不存在。 1

中基复习题

绪论 一、单选题 1.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奠定了望、闻、问、切诊断方法的现存最早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 《景岳全书》 C.《脉经》 D.《黄帝内经》 E.《望诊遵经》 2.下列哪项属“体征” A.耳鸣 B.头痛 C.舌苔黄 D.腹胀 E.胸闷 二、多选题 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 ) A.整体审察 B.见微知著 C.动态观察 D.四诊合参 E.病证结合 2.下列属于证名的是( ) A.痰热蕴肺 B.脾失健运 C.膀胱湿热 D.胸闷胁胀 E.肾阳虚 3.属于诊法内容的有( ) A.望面色 B.切脉 C.问耳目 D.辨证 E.辨病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症状? 2.什么是体征? 四、论述题 试结合临床说明四诊合参的意义? 望诊 一、单选题 1.满面通红多属 A.阴虚证 B.实热证 C.肝胆湿热证 D.戴阳证 E.血瘀证

2.症见目光明亮,顾盼灵活,视物清晰, 神志清楚,反应灵敏,表情丰富, 面色荣润。可判断为 A.得神 B.少神 C.失神 D.假神 E.以上皆是 3.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口吐涎沫、醒后如常者,属于 A.痫病 B.癫病 C.狂病 D.痉病 E.癔病 4.形胖食少,神疲乏力多为 A.形气有余 B.形盛气虚 C.胃火亢盛 D.阴虚火旺 E.精气衰竭 5.咽喉红肿疼痛,多为 A.脾胃湿热 B.肝肾阴虚 C.肝火上炎 D.肺胃热甚 E.心火炽盛 6.面色苍白是 A.阳气不足 B.营血亏虚 C.阳气暴脱 D.脾胃气虚 E.虚阳上越 7.面色黄而虚浮多见于 A.脾虚湿盛 B.寒湿中阻 C.脾胃虚弱 D.湿热内蕴 E.黄疸 8.目部五脏分属中的风轮是指 A.目眦 B.白睛 C.黑珠 D.眼胞 E.瞳仁 9.下列哪项不属疹的表现 A.色红 B.点小如粟 C.高出皮肤 D.抚之不碍手 E.压之退色 10.面色淡白无华,唇色淡多属 A.气虚 B.血虚 C.阳虚 D.阳虚水泛 E.阳气暴脱 11.小儿惊风多见 A.面色淡青或青黑 B.面色与口唇青紫 C.眉间、鼻柱、唇周发青 D.面色青黄无华 E.面色暗淡或黧黑 12.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多属 A.肾精久耗 B.肾阳亏虚 C.水饮内停 D.血瘀日久 E.寒湿带下 13.呕吐物清稀无酸臭味者,多属

中基试卷C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3 年月日专业年级姓名学号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 1、为中药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的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黄帝内经》 2、编撰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的医家是()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叔和 D、巢元方 3、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阳() A、滋润 B、凝聚 C、抑制 D、推动 4、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是()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消长平衡 D、阴阳互根互用 5、气概念的产生源出于古代的() A、水地说 B、云气说 C、元气说 D、太极说 6、自然界云、雾、雷、电产生的内在依据是() A、阴阳制约 B、阴阳交感

C、阴阳消长 D、阴阳转化 7、下列属五行关系异常的变化是() A、五行相克 B、五行相生 C、五行制化 D、母子相及 8、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 A、心病 B、脾病 C、肾病 D、肝病 9、自汗、多尿、小便失禁,是气的哪项功能减弱() A、温煦与凉润作用 B、推动与调控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10、聚于胸中的气是() A、卫气 B、营气 C、宗气 D、真气 11、生成血液的最基本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精 C、津液 D、营气 12、临床治疗血虚病证,一般应配伍使用() A、补气药 B、行气药 C、降气药 D、理气药 13、下列不属津液范畴的是() A、涕 B、泪 C、肠液 D、痰饮 14、天癸的产生主要取决于() A、肾中精气的充盈 B、冲任的调节 C、脾气健运 D、肝主疏泄 15、藏象学说研究的中心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以及答案

试分析“人工增雨”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世界,为人类造福。 (2)在认识大气运动的规律的基础上,人们进行人工增雨,以缓解旱情。正确处理了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作用) 古语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试用这里所学的观点,指出其合理之处。 分析:(1)“谋事在人”,是说人们想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必须充分发挥的人的主观能动性。(2)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与人们掌握的规律有关;另一方面又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因此,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客观规律或者客观条件则是正确的命题。(3)如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上帝”或“神”则是错误) “人定胜天”中的“人定”是指“人谋”,“人定胜天”所要说明的是,人的意志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2)这一命题有一定道理。因为它看到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具有主观能动性。如果从这一角度审视,该命题是成立的。世界上虽还有未被人们认识和改造的事物,但却没有不可认识和不可改造的事物。(3)对这一命题的肯定应是有条件的,不能绝对化。一方面,每代人认识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看不到客观历史条件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就易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另一方面,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尊重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只有当人的认识和行为符合客观规律时,并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方能“胜天”,反之,人不仅不能“胜天”,还会受到规律的惩罚。(4)所以,单纯地强调:“人定胜天”是片面的。的,属于唯心论的观点。 辨析题: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句俗语正确地揭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劈柴不照纹”它告诉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做任何事,如果不尊重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2)但若认为这就正确地揭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则是片面的,它没有反映出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道理。(3)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按规律办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只有把这两者统一起来,才能把事情办好。如何理解成语“审时度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两个成语说明主观能动性对制约它的条件不是完全被动的,它能够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以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三个和尚和三个凑皮匠 哲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客观条件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皮匠们“审时度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虽然勺柄太长,不好往自己嘴里喂,就往同伴嘴里喂,相互都吃得饱饱的。他们善于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和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达到了活动的最佳效果。而和尚们在现实条件面前束手待毙,无能为力。没有分析条件、利用条件,而最终导致了忍饥挨饿的结局。所以,不顾实际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错误的。但那种认为客观条件会妨碍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在客观条件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是错误的。 辨析:“心想事成” ⑴“心想”即认识世界的活动;“事成”是指成功地改造世界。对心想能否事成要作具体分析。⑵在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使主观符合客观,并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心想”才能“事成”。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客观规律和物质条件的制约,如果光凭良好的主观愿望,不从实际出发,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甚至盲目蛮干,“心想”就不能“事成”;如果只想不做,即使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心想”,也不可能变为现实。⑷不加分析地、笼统地说“心想事成”是不科学、不准确的。

马哲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承认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A.是西方哲学的一贯风格 B.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D.是一切哲学的共同主张 2.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 B.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D.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3.哲学基本问题是:(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4.否认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是:( )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存在性 B.结构性 C.运动 D.客观实在性 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7.哲学上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 ) 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B.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9.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 ( ) A.物质能否被意识所正确反映 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C.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 D.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应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这一论断是:( ) A.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解释意识起源的正确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 D.把意识与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11.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 A.人脑的进化 B.动物心理的形成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 A.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B.各种实物的总和 C.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13.实践高于理性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 A.普遍性 B.绝对性 C.直接现实性 D.客观实在性 14.《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时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C.精神运动时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中医学基础复习题》

中基复习题 一、单项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被后世医家称为“药圣”的是( a ) A.孙思邈B.张仲景C.华佗D.伊尹 E.李时珍 2、中医学“证”的概念是(d )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E.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 3、下列属于“阴中之阳”的是(e ) A.上午B.中午C.下午D.前半夜 E.后半夜 4、属于阴证的是(a ) A.虚证B.表证C.热证D.实证 E.实热证 5、“土爰稼穑”类似何脏的功能( d ) A.心B.肝C.肾D.脾 E.肺 6、下列属于阳的是(e ) A.晦暗的B.抑制的C.向下的D.在内的 E.亢进的 7、“五脏六腑之大主”指的是( a ) A.心B.肺C.肝D.脾 E.肾 8、肾为气之根与肾的哪项功能有关(c ) A.藏精B.主水C.主纳气D.化生元气 E.主生长发育 9、“气之根”指的是(e ) A.肝B.心C.脾D.肺 E.肾 10、“在液为汗”的是(b )A.肝B.心C.脾D.肺 E.肾 11、“筋之余”是指( b ) A.发B.爪C.毛D.唇 E.面 12、“水谷之海”是(b ) A.胆B.胃C.小肠D.大肠 E.膀胱 13、与血的运行关系不大的脏腑是(d ) A.肝B.脾C.肺D.肾 E.心 14、肺“通调水道”主要依赖于( e ) A.肺主气B.肺朝百脉C.肺司呼吸D.肺主皮毛 E.肺主宣发和肃降15、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 c ) A.生血B.统血C.行血D.防止出血 E.调节血量16、“贮痰之器”是指( c ) A.心B.肾C.肺D.脾 E.肝 17、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联系主要靠(d ) A.五脏六腑B.四肢百骸C.阴阳气血D.经络系统 E.皮肉筋骨18、任脉又称( b ) A.阳脉之海B.阴脉之海C.气海D.血海 E.髓海 19、理想的体质应为( c ) A.偏阳质B.偏阴质C.平和质D.肥胖质 E.瘦小质20、易患眩晕、胸痹、水肿等病变常见于下列(d ) A.气虚质B.阴虚质C.阳虚质D.痰湿质 E.气郁质21、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苔黄腻,脉滑数,属于(a )

中医基础理论(3)--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基课程试卷(2).doc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期末考试试卷2 (命题教师: 试卷编号: 审核人: ) 适用专业 中西医临床、中西医全科、医疗保险、医学美容 考试班级 考生姓名 学号 班级 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一) 单项选择题 (答题说明: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答题卡内) 1.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 隋唐时期 B. 金元时期 C. 明清时期 D. 战国至两汉时期 E. 春秋战国时期 2. 阴阳最初的涵义是指: A. 气候的寒温 B. 光线的明暗 C. 自然界的水火

D. 日光的向背 E. 性别的雌雄 3. 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上半夜 C. 中午 D. 下午 E. 下半夜4.“阴在内,阳之守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 阴阳互根 C. 阴阳对立 D. 阴阳消长 E. 阴阳转化5. 下列哪项不属于阳的症状? A.谵语狂妄 B. 口渴喜饮 C. 面色晦暗 D. 身热躁动 E. 脉数有力 6.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肝的所不胜是: A. 肺 B. 肾 C. 心 D. 脾 E. 胃 7. 肺病及肾的五行传变是: A.母病及子 B. 相乘 C. 子病犯母 D. 相侮 E. 以上均非 8. 根据五行相克理论确定的治法是: A.培土生金 B. 滋水涵木 C. 金水相生 D. 佐金平木 E. 益火补土 9. 根据五行归类,面见青色,脉见弦象的是: A. 肝病 B. 心病 C. 脾病 D. 肺病 E. 肾病 10. 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A. 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 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 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 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E. 以上均非 11. 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A. 脑 B. 心 C. 五脏 D. 经络 E. 肾 12. 与维持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相关脏为: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13.促进机体生殖机能成熟的物质是: A. 肾精 B. 天癸 C. 肾气 D. 元气 E.气血 14. 在调节女子月经和男子排精方面有密切关系的两脏是: A. 心与脾 B. 心与肾 C. 脾与肾 D. 肝与肾 E. 肝与脾 15. 不属于七冲门的是: A. 户门 B. 吸门 C. 飞门 D. 气门 E. 魄门 16. 临床上利小便实大便的理论依据为: A.脾的运化功能 B. 肺的通调水道功能 C. 小肠化物功能D.小肠的主受盛功能 E. 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 17.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面色无华等为: A.心肺俱虚 B.心肝血虚 C.心脾两虚 D.心肾不交 E.肝脾不和 18. 称为水谷之悍气的是: A. 谷气 B. 宗气 C. 脾气 D. 卫气 E. 营气 19.“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病机的理论依据是: A. 气随津液而丢失 B. 津气两虚 C.气虚无力 D. 津液精血不足 E. 津亏失养,机能减退 20. 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马哲第一章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辩析题练习(2010-01-05 17:36:27) 三、辨析题 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是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但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不正确的。

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则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者是有区别。 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不准确。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