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

学习内容:小学五年级上

教学目标: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答常见的植树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渗透一一对应和数学建模等基本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富有现实趣味和挑战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兴趣;

教学预案:

一.从数学的思想内核上,驱动学生开始学习

1.通过“几个钉子几幅画”激活一一对应的数学经验。

钉子和画一一对应,一样多;

钉子和画不一一对应,1个钉子对应1幅画后,还有钉子多。

2.导入:植树问题,不是教大家怎么植树,而是解决植树问题中相应的数学问题。植树也不一定是在植树节。有一个“长江”假日小队,就打算用自己的节日“六一”节去植树,他们设计了一个计划任务单。(这是一种价值观的无痕引导,植树节植树是形式,节日不是等着别人来祝贺,是做有意义的事情。)

面对这份任务单,成员间有了不同的意见,到底一共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不能总是给定条件和问题,而需要培养他们分门别类去思考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挑战式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好掌控,但为了学生的获得,试试。)

你同意哪种意见呢?先表态,再讨论。(学生一旦表了态,就会关心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就会保持相当的注意力,这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A.20棵;B.21棵;C.19棵;D.无法确定

二.重在经历,自主探索新知

1.化繁为简,从简入手。

100米路比较长,讨论起来不方便,我们把100缩短一些,缩到20米来讨论。完成呈现:

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载一棵。一共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了直观解决对应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思考锦囊:纸条和围棋子,纸条表示一段5米长的路,棋子表示1棵树,便于在操作中感悟对应的关系。也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视学生情况备用。)

2.分类讨论:

学生用学具纸条和棋子;也可以用线段图,老师除了展示线段图,还用多媒体课件强化对应关系。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强化对应思想。

(1)两端都种:路长÷间隔=段数,段数+1 =棵数

20÷5=4(段)4+1=5(棵)

(2)两端都不种:路长÷间隔=段数,段数-1 =棵数

20÷5=4(段)4-1=3(棵)

(3)一端种一端不种:路长÷间隔=段数,段数=棵数

20÷5=4(段)也就是4(棵)

(有两种可能)

3.回顾比较:先独立思考,再同伴讨论:刚才在解决不同情况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关键是要从数量关系上来概括,都有“路长÷间隔=段数”不变的关系,段数和棵数的关系在变化。)

4.再回到原来的问题中讨论:

分析时强调:相当于20米长的路的什么情况,突出棵树和段数的关系。

同时,还适时交代,在画图的时候份数很多时可以用……隔开。)

三.趣味分层练习,满足不同学生发展。

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1)有只袋鼠每跳一下距离约10米,在一条小路上留下了它的25对脚印,这条小路长多少米?

分析要点:段数+1=脚印数

(25-1)×10=240米

本题的新增技能点:是例题的可逆性变换,全长本来是条件,现在成了“问题”;(2)建德白沙大桥,全场约390米,在桥的两侧栏杆上每隔3米就有一头石狮子,桥头桥尾呼应,形态各异。桥上一共有多少头石狮子?

分析要点:段数+1 =狮子数

390÷3=130段,130+1=131头,131×2=262头。

本题的新增技能点:辨析桥的2侧,属于条件性扩展;

(3)一根木头长10米,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一段8分钟,锯完要多少分钟?

分析要点:段数-1 =锯的次数

5-1=4次,4×8=32分

多余条件10米,其实无论几米都一样。

(4)植树节上,20个小组参加植树,每组分到5棵树苗,树苗共用了100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分析要点:1000÷20÷5=10元

2.先做一做,再与上面的植树问题比一比,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比较分析要点:

前面3个问题,没有讲“植树”,需要沟通与“植树”问题之间的联系。袋鼠的脚印相当于棵树,锯的次数相当于棵树,狮子数相当于棵数等。第4题内容是“植树”的,但不属于植树问题的模型。试图抽象地提炼“植树问题”模型。启发学生感悟判断问题的模型,不是看内容情境,而是看本质的数量关系。(这个有点哲学思考,不知五年级学生能否感悟到。试试。)

四.挑战升华,化曲为直,全课总结。

1.挑战题:在一个周长为200米的圆形广场四周,每隔20米种一棵香樟树(杭州市市树),一共要种多少棵?

分析要点:棵树=段数;

2.精巧设计,联系课堂生活。

今天一节课数学课40分钟,老师还有点担心内容是否来得及,设置了一个手机提醒功能,上课铃声响后,每隔5分钟就振动一次,提醒我要珍惜时间,一节课下来要提醒几次呢?(这个根据作息时间原创的问题看上去是一次简单的应用,但对于教学来说就更能体现数学的奥妙,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机动题:钟声问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