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量方法知识点汇总

数量方法知识点汇总

数量方法知识点汇总
数量方法知识点汇总

1.

2.图形显示:饼形图、条形图、柱形图、散点图、折线图、曲线图、茎叶图。 (1

100%。

(2形图:同一单位不同时间信息的比较。

(3只有一条直线)。

(4

同折线图作用相似也是表示不同时间信息的比较,但不具有唯一性。

(5(两个变量的任何一对取值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代表一个点)。

(6所有的原始数据又直观地显示出了数据的分布情况(与条形图相似)) 3.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关系:

(1

(2

4.分组数据的平均数(加权平均)

6. 四分位极差先排队再等分为4份,其中

41+n 对应Q1,中位数为

Q2,4

)

1(3+n 的对应Q3,n 为总个数。Q3-Q1=四分位极差,这两个点上的数值叫四分位点。如果四分位点不是一个整数则将前后两位数相加除以2便是。

7.

8. 9.(2)描述法

10.(1)离散型随机变量;(2

)连续型随机变量。

11.若两个事件是相依的,则不一定是互斥的。 B 发生的概

率×B 发生条件下A 也同时发生的概率)

13.

14. 【例。全概率】某车间有4个工人生产同一种产品,每个人生产的产品个数分别占总产量的15%,20%,30%和35%,每个人的次品率分别为0.05,0.4,0.03和0.02,求该产品的总次品率(即随机地抽取一个产品,它是次品的概率)。

解:设Ai 代表“取到的产品是第i 个人生产的”,i=1,2,3,4.设B 代表“取到的产品是次品”。根据题意有:

P (B/A1)=0.05 P (B/A2)=0.04 P (B/A3)=0.03 P (B/A4)=0.02 P (A1)=0.15 P (A2)=0.20 P (A3)=0.30 P (A4)=0.35 我们想要求的是P (B ),首先所有的产品都是由4个人中的一个人生产的,因此A1+A2+A3+A4=M ,同时,A1,A2,A3.A4两两互斥,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P (B )=P (BM )+P{B ∩(A1+A2+A3+A4)}=P (BA1)+P (BA2)+ P (BA3)+P (BA4)再

)()(i i A B P A P B P )(∑==0.15*0.05+0.20*0.04+0.30*0.03+0.35*0.02=0.0315

即总次品率为3.15%

【例。全概率】在上例中,假设车间规定,出了次品要追究有关人士的经济责任,现从生产出的产品中任取一件,结果为次品,但它是由谁生产的标志已脱落,问这4个人当中谁生产了这个次品的可能 性最大?

解:沿用上例的符号,我们想求的是P (Ai/B ),i=1,2,3,4.由条件概率的定义和乘

法公式,我们可以得到:P (A1/B )=0.15*0.05/0.0315=0.238 P (A2/B )=0.2*0.04/0.0315=0.254

P (A3/B )=0.30*0.03/0.0315=0.286 P (A4/B )=0.35*0.02/0.0315=0.222 即该次品由第3个人生产的概率最大。

【例。贝叶斯】某出版社向80%教授MBA 管理经济学的教师寄送了关于一本管理经济学方面的新教科书的广告。在收到广告的教师当中,有30%采用了该书,在没有收到广告的教师中了,有10%采用了该书,已知某教师采用了该书,问他收到了广告的概率是多少?

解:设A 代表事件“收到广告”,B 为“采用了该书”。则根据题意 P (A )=0.80,P (B/A )=0.30,P (B/A 非)=0.10 我们想求的是

非)

(非))(A /B P ()/()()

()(A P A B P A P A B P A P B A P +==[0.8*0.3]/[0.8*0.3+0.2*0

.1]=0.923

15

()??

?++∑=+)()(

X E P X X E 22)2(

)()(X E X E 3232+=+

??

?+=+∑=)

()(X bE a bx a E p X X E i i )

( 【例。数学期望】若20=)

(X E ,求)(4

2x E +,523x E +的期望值。

5

.5204

15.0415.0415.0415042=?+=+=+=+?=+)()()()(X E X E X E X E

6.820

2

3)(2323523=?+=+=+=+X E X E X E )()(

16.

17. 二项分布

【例】:次品率为0.05 (1)从中抽取10个1个为次品,其余为正品

995.005.0?=P

(2)10个中有1个正品,第2个为次品,其余为正品的概率P(概率)91

1

1095.005

.0??C

(3)10个中有2个次品

822

1095.005.0??C [次品位置固定时前两个为

8295.005.0?]

k n k k

n P P C k P

--??==)1()(χ

X=K 表示做几次试验,有K 次出现的概率为多少。 二项颁布率为X~B (n 、p )

二项颁布期望值E(X)= np 方差D(X)= np(1-p)

18. 当n 很大并且P 很小时,可以利用泊松分布来近似地计算二项分布。 泊松分布特征值:E(X)=λ(期望值) 标准差λ D(X)=λ

【例。泊松分布】某大学计算机中心有计算机80台,各台工作是相互独立的,发生故障的概率都是0.01,假设一台计算机的故障可由一个维护人员来处理,问至少需配备多少维护人员,才能保证计算机发生故障但不能及时维修的概率小于0.01.

解:设需配备N 人,用X 表示同一时刻发生故障的计算机台数,则X---B (80,0.01),

我们要确定使P (X ≤N )≥0.99的最小的N 。N 应满足

99.08

.08.00

≥-∑

=!

k e k N

k 即

1—

01.08

.08.00

≤-∑

=!

k e k N

k 查表得满足上式的最小的N 是3,

即至少应配备3个维护人员。

19.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值和方差

若已知E(x), 计算E(a+bx)=a+bE(x) 方差:若已知D(x),计算D(a+bx) = b 2

D(X)

所有变量值减去期望值为0。 X 除以标准差的方差为1。

【例。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某人估计她家八月份的电费(元)由下式决定:X=28.5+0.6C 其中C 是八月份的平均温度(单位:C ),它是均值为34.2,标准差为2.2的连续型随机变量,求该人家八月份的平均电费以及标准差。 解:该人家八月份的平均电费为:E(X)=28.5+0.6E (C )=28.5+0.6*34.2=49.02(元) 其标准差为σ

x=√

σ

2=

2*62.0δ=0.6*2.2=1.32

20.

(1)极大极小原则(悲观准则)。(2)最大期望收益原则。(3)

最小期望机会损失原则(机会损失)。

211)要找出决策方案(两个以上)。(2)找出自然状态(无法控制的)。(3)收益值和损失值(找出不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和损失值)。

22. 总体均值的估计:x (总体均值);P (总体比例);

21x x -(两个总体均值之差);21P P -(总体比例差)

9545

.0)22(6827.0)112

2

2

2

=+≤≤?

-=?

+≤≤?

-n

n

x n

x P n

x n

x P σμσσμσ

;(一、总体分布方差σ2已知,用Z 代表大样本

n

z x a σ

±重复抽样;)1

(2--±N n

N n z

x σ 不重复抽样。

α-1的置信度为90%时,2αZ =1.645 α-1的置信度为95%时,2αZ =1.96 α-1置信度为95.45%时,2αZ =2 α-1置信度为99.73%时,2αZ =3

二、总体正态分布、方差未知、大样本

α-1 n s x 22

Z α±重复抽样;)1

(2--±N n

N n s Z x 不重复抽样 【例。置信区间】某汽车租赁公司欲估计全年每个租赁汽车的顾客每次租赁平均行驶的里程。由于全年汽车租赁量很大,随机抽取了200个顾客,根据记录计算平均行驶里程X=325公里,标准差s=60公里。试估计全年所有租赁汽车每次平均行驶里程的置信区间。置信水平分别为(1)0.90,(2)0.95.

解:由于样本量n=200为大样本,故x 的抽样分布为正态分布,x 的标准差的估

计值为

n

s =

200

60=4.2426

(1) 置信度为90%时,2α

Z =1.645,由公式n

S z x a 2

±,置信区间为

±=325±1.645(4.2426)=325±6.98,为318.02公里至331.98公里之间。

(2) 置信度为95%时2α

Z =1.96,u 的置信区间为325±1.96(4.2426)

=325±8.32。

【例。置信区间】某药厂在生产过程中改换了一种新的霉素,测定了36批产品的产出率与理论产出率的比值: 1.28

1.31 1.48 1.10 0.99 1.22 1.65 1.40 0.95 1.25 1.32 1.23 1.43 1.24 1.73 1.35 1.31 0.92 1.10 1.05 1.39 1.16 1.19 1.41 0.98 0.82 1.22 0.91 1.26 1.32 1.71 1.29 1.17 1.74 1.51 1.25

要求:(1)计算这一比值95%的置信区间;(2)得出上述结论时作出了什么假设;(3)能否以95%的置信水平说明新霉素的产出率提高了。 解:(1)计算得到x =1.268 s=0.228,置信度为95%时2α

Z =1.96,故置信区间为

n

S

z x a 2

±=1.268±1.96(6228

.0)得1.194﹤u ﹤1.342.

(3) 假设36批的样品是随机的。

(4) 说明新的霉素的产出率提高了,因为置信下限已超过1. 23. 总体正态分布、方差未知、小样本

n s n t x 22)1(?

-±α重复抽样;)1

()1(2

--?-±N n

N n s n t x α不重复抽样。 【例。置信区间】为研究独生子女的每月零花钱,从某小学随机抽取了20个独生子女的家庭,得到x =107,s=40,试以95%的置信度估计该校独生子女小学生家庭平均每月零花钱的置信区间。

解:因为t 分布适用于正态总体,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应首先假设独生子女家庭的子

女零花钱应服从正态分布,在小样本、总体方差未知用S2代替时,s

u

-非x ~t (n-1),

n

s n t x 2

2)1(?

-±α其置信区间为:

n

s n t x 2

2)1(?

-±α=204009.2107±=(88.3~125.7元) 24.

区域

【例】:<-n ,>n (0.27内) 称<-n ,>n 为拒绝域;显著水平=>α—原假设为真的,但我们却错误地拒绝了它,而这种可能性是多少?就是显著水平α(也就是小概率原理)

25. 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弃真错误——同第五点α 取伪错误——样本本是假的β

弃真错误减少则取伪错误增加=> 两者成反比 我们只能控制“弃真错误”

26. 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H 0:u=u 0 H 1:u ≠u 0 拒绝域两边 H 0:u ≥u 0 H 1:u <u 0 拒绝域左边 H 0:u ≤u 0 H 1:u >u 0 拒绝域右边

=>①等号一定在原假设上;②(单侧检验);③一般把希望拒绝的假设放在原假设中(对立方不一样),(拒绝的错误,就是弃真错误,更直观地知道)在中立立场上,把可能拒绝的放在原假设中。 三种形式,希望拒绝;可能拒绝;

27. 相关关系定义——变量间的关系

—相关关系:两者间有关系,一个变量不是完全由另外一个变量确定的(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28. 相关关系表现形态(相关关系的类型) 线性相关:变量这间的关系近似地表现为一条直线 非线性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近似地表现为一条曲线 正相关:两个变量同一方向变动 负相关:两个变量相反方向变动 29. 回归模型:

∑++=x y i ββ0 回归方程:x y E 10)(ββ+= E(∑)=0

估计的回归方程

x b b y

10?+= 0β估计值为0b ;1β为1b ;)(y E 为y ? 30.(1)最小二乘法2

21

)(x x n y

x xy n b ∑-∑∑?∑-∑=

;x b y b 10-=

回归方程参数含义: 几何意义:b0——截距;b1——斜率。 经济意义:b1——回归系数

【例。最小二乘法】3777.03280.0?+-=y

收入(x )每增加100元,储蓄额(y)平均增加0.3777万元,(x 每变动一个单位,y 平均变动的数值)

B 与r(相关系数)的关系:b1>0时,x 、y 为正相关,斜方差为正 b1<0 时,x 、y 为负相关,斜方差为负 31. 回归方程拟合程度的分析:222

)?()?()

(y y y y

y y -∑+-∑=-∑ (SST )总变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SSR+剩余平方和SSE

1、判定系数:SST

SSE SST SSE SST y y y y SST SSR R -=-=-∑-∑==1)()?(2

22

判定系数取值0≤R 2

≤1,判定系数越大,拟合程度越高 R 2

=1。 32. 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检验:

第一步:确定存假设H 0,不存在线性关系。H 1:存在线性关系。 第二步:F=(SSR/1)/[SSE/(n-2)]~F (1,n-2) 第三步:确定显著性水平,α,F 2(1,n-2) 第四步:F 1>F 2(1,n-2)拒绝原假设。 33. 多元线性回归回归方程:k k x x x y E ββββ+++= 22110)(

估计回归方程:

k k x b x b x b b y

+++= 22110? 22110?x b x b b y ++= 34.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R 2

=r 2

r 相关系数,b 1回归系数,R 2

判定系数,cov 协方差。

反相等量之间相关方向:r 、b 1、cov 反相等量之间相关方向:r 、R 2

35. 时间数列分析:①绝对数的时间数列,反应总规模总水平(时期指标可相加;时点指标不可相加);②平均类的时间数列,反应一般水平;③相对数的时间数列

36. 间隔不等:∑=--+++++=n

i i

n n n T T y y T y y T y y y 1

1123212

1)2()2()2(

37. 相对数、平均数序时平均数a :y=a/b ;b :b

a

y =

。 38.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逐期增长:

1--i i y y 累计增长:

0y y i -

关系:逐期增长量等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01y y y y i i i -=-∑-

相邻两时期累计增长量之差=逐期增长量 39. 平均增长量=

增长时间

累计增长量

时间=-∑-)(1i i y y

40. 发展速度=报告期的水平÷基期水平×100%

环比=本期÷上期×100%;定基=报告期的水平÷固定时期水平×100% 说明: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相应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 41. 平均发展速度

①几何平均(水平)法:0

112

0121y y y y y y y y y y y y n

n

n n n

n n

=?=

?=- (n 指发展的次数)

应用条件:从基期水平出发达到未期的水平,

n y y ~0

②累积法(方程式法)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eg : 01 02 03 04

8% 7% 8% 9%

?

108?

=n

平均发展速度

%

?

109

%

107

%

108

%

42. 时间数列构成要素:长期趋势T、季节变动S (周期固定,周期短)、循环变动C(经济周期→宏观)周期不固定,周期长)、不规则变动I

两种模式:Y=T×S×C×I(乘法模式);Y=T+S+C+I(加法模式)

43

44、综合性、平均性。

45V1/0=p1q1/p0q0.

行测知识点数量关系汇总【精品】.pdf

数量关系 一、数量思维 1.选项关联:不是填空题 注意观察选项之间的倍数关系。 2.代入排除: 应用范围:多位数范围、不定方程问题、同余问题、年龄问题、周期问题、复杂行程问题和差倍比问题,优先代入整数选项。 3.整除思想:必须将题目式子转化成 A =B ×C 两两相乘的形式 整除判定法则:①拆分法517=470+47;②因式分解 6=2×3 ;③常用的 2、3、5、7、11和13 整除判定法则。 4.特值思想: 数字特值:题目没具体数字,只有相互比例关系等,常用于计算题、浓度问题、工程问题或行程问题。 数字特值计算题优先考虑-1,0,1,工程与行程等问题优先考虑最小公倍。 图形特值:比如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 5.奇偶特性:题目中出现平均、总和、差,尤其是不定方程的时候 奇偶判定:①加减运算:同奇同偶比得偶,一奇一偶只能奇; ②乘除运算:一偶就是偶,双奇才是奇。 二、基础代数公式和方法 1.基础代数公式: 完全平方:(a ±b)2 =a 2 ±2ab +b 2 平方差: a 2 -b 2=(a +b )×(a -b ) 完全立方:(a ±b)3 =a 3 ±3a 2 b +3ab 2 ±b 3 立方和差: a 3 ±b 3 =(a ±b)(a 2 ab +b 2 ) 阶乘: a m ×a n =a m +n a m ÷a n =a m -n (a m )n =a mn (ab)n =a n × b n 2.常用方法: 公式法(记住常用的公式) 因子法(整除特性结合) 放缩法(用于判定计算的整数部分) n 1-n 32=1n!)(?????

构造法 特值法 三、等差数列 1.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通项公式:a n =a 1+(n -1)d 求和公式:s n = =na 1+ n(n-1)d 项数公式:n = +1 等差中项:2A =a +b (若a 、A 、b 成等差数列) 2.若m+n =k+i ,则:a m +a n =a k +a i 3.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 四、等比数列 1.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通项公式:a n =a 1q n -1 求和公式:s n = (q ≠1) 等比公式:G 2=ab (若a 、G 、b 成等比数列) 2.若m+n =p+q ,则:a m ×a n =a p ×a q 3.a m -a n =(m-n)d =q (m-n) 五、周期问题 一周7天,5个工作日。一年平均365天(52周+1天),闰年366天(52周+2天)。 心竺提醒:闰年: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平年365天,365÷7=52…1 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月(2月)28或29天。 2 12) (1n a a n +?d a a n 1 -q q a n -11 ·1) -(n m a a

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知识点归纳总结打印版

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4a 面积=边长×边长×a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2() 面积=长×宽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 (2)体积=长×宽×高

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 高÷2 ()× h÷2 8、圆形(S:面积 C:周长л直径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л2лr (2)面积=半径×半径 ×л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 ×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 小数=大数) 14、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 =大数) 15、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6、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总结一些华图宝典数量关系公式

总结一些华图宝典数量关系公式(解题加速100%) 1.两次相遇公式:单岸型S=(3S1+S2)/2 两岸型S=3 S1-S2 例题:两艘渡轮在同一时刻垂直驶离 H 河的甲、乙两岸相向而行,一艘从甲岸驶向乙岸,另一艘从乙岸开往甲岸,它们在距离较近的甲岸 720 米处相遇。到达预定地点后,每艘船都要停留 10 分钟,以便让乘客上船下船,然后返航。这两艘船在距离乙岸 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问:该河的宽度是多少 A.1120 米 B. 1280 米 C. 1520 米 D. 1760 米 典型两次相遇问题,这题属于两岸型(距离较近的甲岸 720 米处相遇、距离乙岸 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代入公式3*720-400=1760选D 如果第一次相遇距离甲岸X米,第二次相遇距离甲岸Y米,这就属于单岸型了,也就是说属于哪类型取决于参照的是一边岸还是两边岸 2.漂流瓶公式: T=(2t逆*t顺)/ (t逆-t顺) 例题:AB两城由一条河流相连,轮船匀速前进,A――B,从A城到B 城需行3天时间,而从B城到A城需行4天,从A城放一个无动力的木筏,它漂到B城需多少天?

A、3天 B、21天 C、24天 D、木筏无法自己漂到B城 解:公式代入直接求得24 3.沿途数车问题公式:发车时间间隔T=(2t1*t2)/ (t1+t2 )车速/人速=(t1+t2)/ (t2-t1) 例题:小红沿某路公共汽车路线以不变速度骑车去学校,该路公共汽车也以不变速度不停地运行,没隔6分钟就有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她,每隔10分钟就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公共汽车,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小红骑车速度的()倍? A. 3 C. 5 解:车速/人速=(10+6)/(10-6)=4 选B 4.往返运动问题公式:V均=(2v1*v2)/(v1+v2) 例题: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返回时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则它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解:代入公式得2*30*20/(30+20)=24选A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一、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二、几何边端问题 (1)方阵问题: 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4+1)2=N 2 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 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a-1)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N 外圈人数=2M+2N-4 5.方阵:总人数=N 2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3)×3×4=84(人)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三、植树问题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 (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5)剪绳问题: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2N ×M +1)段 四、行程问题 ⑴ 路程=速度×时间;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 2 12 12v v v v +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3)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顺流时间=(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逆流时间=(船速—水速)×逆流时间 (4)火车过桥型: 列车在桥上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速度=(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总结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4) 工作效率=工作量一工作时间;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 则一共有N (a-1)人。 =MK N 外圈人数=2M+2N-4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⑵ 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 )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M N 层。 三、植树问题四、行程问题 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 追及问 题:追击距离=(大速度一小速度)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 速度+小速度) 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 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X 顺流时间=(船速+水速)X 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X 逆流时间=(船速一水速)X 逆流时间 火车过桥型: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工程冋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X 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一工作效率; 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 二、几何边端问 题 (1)方阵问题: 1. 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 最外层人数= 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 2 =(外圈人数* 4+1) 2 =甘 (最外层每边人数) (最外层每边人数—1)X 4 (最外层每边人数)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X 层数X 4二中空方阵的人数。 2-(最外层每边人数-2X 层数)2 8人。 3. N 边行每边有a 人, 4. 实心长方阵:总人数 5. 方阵:总人数=N 解:(10 — 3) X3 X4 = 84 (人) 人,后面有(N-M 人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单边线形植树: 单边环形植树: 单边楼间植树: (1) (2) (3) (4) (5)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棵 数=总长间隔+ 1; 棵数=总长间隔; 棵数=总长间隔一 1;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总长=(棵数-1 ) X 间隔 总长=棵数X 、可隔 总长=(棵数 +1) X 间隔 2倍。 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 剪绳问题: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 ( 2N X M + 1)段 ⑴路程=速度X 时间;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 2v 1v 2 V 1 V 2 X 相遇时间 X 追及时间 X 背离时间 (2)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一不要轻言放弃 在公务员考试中行测卷是必不可少的测查卷之一,甚至现在很多的国有企业以及知名企业在招人时也会经常用行测卷来考试测查删选人才。但是行测卷题量大时间短,大多数考生都来不及做完,尤其数量关系被公认为难度最大的一块,很多考生都是直接放弃的。虽然这部分题难度有点大,但是全部放弃显然是不明智的,正确率会很低很低,这样成功上岸的难度系数就会加大。所以对于数量关系这个专项,我们建议从中挑选几道题目来做,再结合一些做题技巧和方法,这样其实也能很快的找到正确选项,大大提升正确率。 1. 利用整除性来判定结果 例1. 农民张三为专心养鸡,将自己养的猪交于李四合养,已知张三、李四共养猪260头,其中张三养的猪有13%是黑毛猪,李四养的猪有12.5%是黑毛猪,问李四养了多少头非黑毛猪? A. 125 B. 130 C. 140 D. 150 【解析】问李四养了多少非黑毛猪的数量,已知题干给的信息条件李四养了12.5%的黑毛猪,可知李四养的非黑毛猪为87.5%即7/8,那么非黑毛猪的数量为7的整数倍,即能被7整除,所以结合选项选C。 2. 利用奇偶性判定结果 例2. 小刚和小木同学进行篮球投篮比赛,规定每局赢球方得2分,输球方得1分,两人打平局时都不得分。半天下来两人共进行了50局比赛,小木共得70分。问小木这次投篮比赛中,赢球的局数与输球和平局局数之和相差多少?

A. 9 B. 10 C. 11 D. 13 【解析】问小木赢球的局数与输球和平局局数之和相差多少,结合材料可以知道小木总共比赛50场,所以赢得场数+输的场数与平局场数和=50,50即为偶数,根据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同奇偶性,所以赢得场数-输的场数与平局场数和=偶数,结合选项,正确答案为B。 3.结合选项差距找答案 例3. 某工厂去年有车工和钳工共830人,今年车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钳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车工和钳工的总数比去年多了3人。那么今年该工厂有()名车工。 A. 504 B. 371 C. 350 D. 329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去年工厂有车工和钳工830人,今年工厂总人数比去年多3人,所以今年该工厂共有833人,结合选项可知A+C得到的结果 =504+329=833人,即分别为今年的车工人数和钳工人数,又因为题干给出“年车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钳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车工和钳工的总数比去年多了3人”,可知车工人数在减少并且下降的幅度更多,但是最终总人数增加,说明车工人数相对而言较少,正确答案为D. 4.结合常识找答案 例4. 现有一种预防禽流感药物配置成的甲、乙两种不同浓度的消毒溶液。若从甲中取2100克,乙中取700克混合而成的消毒溶液的浓度为3%;若从甲中取900克,乙中取2700克,则混合而成的消毒溶液的浓度为5%。则甲、乙两种消毒溶液的浓度分别为? A. 3%,6% B. 3%,4% C. 2%,6% D. 4%,6%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公式巧解归纳(总结篇)

一.页码问题 对多少页出现多少1或2的公式 如果是X千里找几,公式是1000+X00*3 如果是X百里找几,就是100+X0*2,X有多少个0 就*多少。依次类推!请注意,要找的数一定要小于X ,如果大于X就不要加1000或者100一类的了, 比如,7000页中有多少3 就是1000+700*3=3100(个) 20000页中有多少6就是2000*4=8000 (个) 友情提示,如3000页中有多少3,就是300*3+1=901,请不要把3000的3忘了 二,握手问题 N个人彼此握手,则总握手数 S=(n-1){a1+a(n-1)}/2=(n-1){1+1+(n-2)}/2=『n^2-n』/2 =N×(N-1)/2 例题: 某个班的同学体育课上玩游戏,大家围成一个圈,每个人都不能跟相邻的2个人握手,整个游戏一共握手152次,请问这个班的同学有()人 A、16 B、17 C、18 D、19 【解析】此题看上去是一个排列组合题,但是却是使用的多边形对角线的原理在解决此题。按照排列组合假设总数为X人则Cx取3=152 但是在计算X时却是相当的麻烦。我们仔细来分析该题目。以某个人为研究对象。则这个人需要握x-3次手。每个人都是这样。则总共握了x×(x-3)次手。但是没2个人之间的握手都重复计算了1次。则实际的握手次数是x×(x-3)÷2=152 计算的x=19人 三,钟表重合公式 钟表几分重合,公式为:x/5=(x+a)/60 a时钟前面的格数 四,时钟成角度的问题 设X时时,夹角为30X ,Y分时,分针追时针5.5,设夹角为A.(请大家掌握) 钟面分12大格60小格每一大格为360除以12等于30度,每过一分钟分针走6度,时针走0.5度,能追5.5度。 1.【30X-5.5Y】或是360-【30X-5.5Y】【】表示绝对值的意义(求角度公式) 变式与应用 2.【30X-5.5Y】=A或360-【30X-5.5Y】=A (已知角度或时针或分针求其中一个角) 五,往返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引用) 某人以速度a从A地到达B地后,立即以速度b返回A地,那么他往返的平均速度v=2ab/(a+b )。 证明:设A、B两地相距S,则 往返总路程2S,往返总共花费时间s/a+s/b 故v=2s/(s/a+s/b)=2ab/(a+b) 六,空心方阵的总数 空心方阵的总数=(最外层边人(物)数-空心方阵的层数)×空心方阵的层数×4 =最外层的每一边的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 =每层的边数相加×4-4×层数 空心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总人数/4/层数+层数 方阵的基本特点:①方阵不论在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数量都相同.每向里一层边上的人数就少2; ②每边人(或物)数和四周人(或物)数的关系: ③中实方阵总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2=(最外层总人数÷4+1)2 例:①某部队排成一方阵,最外层人数是80人,问方阵共有多少官兵?(441人) ②某校学生刚好排成一个方队,最外层每边的人数是24人,问该方阵有多少名学生?(576名)解题方法:方阵人数=(外层人数÷4+1)2=(每边人数)2

(完整版)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4+1)2=N 2 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 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a-1)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N 外圈人数=2M+2N-4 5.方阵:总人数=N 2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3)×3×4=84(人)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 (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2N ×M +1)段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 2 12 12v v v v +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3)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顺流时间=(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逆流时间=(船速—水速)×逆流时间 (4)火车过桥型: 列车在桥上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速度=(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上课讲义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 整理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 1.能被2,3,4,5,6,整除的数字特点。 2.同余问题。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1,除以6余1,这个数字是?(4,5,6的最小公倍数60+1) 3.奇偶特性。奇±奇=偶奇±偶=奇偶±偶=偶奇×偶=偶奇×奇=奇偶×偶=偶;例:同时扔出A、B两个骰子,两个骰子出现的数字的奇为偶数的情形有多少种? 解析:偶×偶 C3.1*C3.1 + 奇×偶C3.1*C3.1+偶×奇C3.1*C3.1=27; 4.一个数如果被拆分成多个自然数的和,那么这些自然数中3越多,这些自然数的积越大。例如21拆分成3×3×3×3×3×3×3,比其他的如11×10要大。 5.尾数法。 ①自然数的多次幂的尾数都是以4为周期。3的2007次方的尾数和3的2007÷4次方的尾数相同。 ②5和5以后的的自然数的阶乘的尾数都是0。如2003!的尾数为0; ③等差数列的最后一项的尾数。1+2+3+……+N=2005003,则N是(); A.2002 B.2001 C.2008 D.2009 解析:根据等差公式展开N(N+1)=......6,所以N为尾数为2的数,所以选择A。 ④在木箱中取球,每次拿7个白球、3个黄球,操作M次后剩余24个,原木箱中有乒乓球多少个? A.246 B.258 C.264 D.272 解析:考察尾数。球总数=10M+24,所以尾数为4,选C。 6.循环特性的数字提取公因式法。

200820082008=2008×100010001(把重复的数字单独列出;列出重复次数个1;在这些1之间添加重复的数的位数-1个0) 7.换元法,整体思维。 8.等差数列。a1+a5=a2+a4; a11-a4=a10-a3; 9.逻辑推断。例:一架飞机的燃料最多支持6小时,去时顺风1500千米/时,返回逆风1200千米/时,飞多远必须返航? A.2000 B.3000 C.4000 D.5000 解析:中间值为3小时,但顺风时间<3,逆风时间>3;即去<4500,返回>3600,所以只有C项符合。 8.排列组合。 ①定义:N(M)-有序排列->排列问题;N(M)-无序排列->组合问题; ②计算方法:分类用加法,分步用乘法; ③调序法:顺序固定为题。例如6名学生站队,要求甲、乙、丙三人顺序不变,排法有多少种?解析:A6.6÷A3.3 ④插空法:如上题。第一名学生有4种选择,第二名有5种选择,第三名有6种选择,所以答案120。 ⑤插板法:适用于分配问题。例:10台电脑分给5个同学,每人至少一台,多少种分法? 解析:10台电脑9个空,在9个空中选4个板即可分成5份,所以C9.4即是答案。 ⑥其他公式:Cn.m=An/m!(n.m为下标n和上标m) Cm.n=C(n-m).n 9.集合问题。集合是无序的。 ①▲A+B=A∪B+A∩B

事业单位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总结

数字敏感度训练 1、现在有10颗树,以怎样的栽植方式,能保证每行每列都是4颗?(画出种植图) 化学与数学的结合题型 2、水光潋影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后人追随意境,写了对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在以下两式的左边添加适当的数学符号,使其变成正确的等式:我们首先应该掌握的数列及平方数 自然数列:1,2,3。。。。。 奇数数列:1,3,5。。。。 偶数数列:2,4,6。。。。 素数数列(质数数列):1,3,5,7,11,13。。。。

自然数平方数列:1*,2*,3*。。。。*=2 自然数立方数列:1*,2*,3*。。。*=3 等差数列:1,6,11,16,21,26…… 等比数列:1,3,9,27,81,243…… 无理式数列:。。。。。。等 平方数应该掌握20以下的,立方数应该掌握10以下的;特殊平方数的规律也的掌握:如,15,25,。。的平方心算法。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测验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 数量关系测验含有速度与难度的双重性质。解答数量关系测验题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数字的直觉能力,还需要具有判断、分析、推理、运算等能力. 知识程度的要求:大多数为小学知识,初中高中知识也只占极少部分。 一、数字推理 数字推理的题型分析: 1、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2、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3、等差与等比混合式 4、求和相加式与求差相减式 5、求积相乘式与求商相除式 6、求平方数及其变式 7、求立方数及其变式 8、双重数列 9、简单有理化式 10、汉字与数字结合的推理题型 11、纯数字排列题目 二级等差数列的变式 1、相减后构成自然数列即新的等差数列 25,33,(),52,63 2、相减后的数列为等比数列 9,13,21,(),69 3、相减后构成平方数列 111,107,98,(),57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 1.能被2,3,4,5,6,整除的数字特点。 2.同余问题口诀:“差同减差,和同加和,余同取余,最小公倍加”这是同余问题的口诀。 ①同余问题。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1,除以6余1,这个数字是?(4,5,6的最小公倍数60n+1) ②差同减差。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2,除以6余3,这个数是?因为4-1=5-2=6-3=3,所以取-3, 表示为60n-3。 ③和同加和。“一个数除以4余3,除以5余2,除以6余1”,因为4+3=5+2=6+1=7,所以取+7,表示为60n+7。 最小公倍加:所选取的数加上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任意整数倍(即上面1、2、3中的60n)都满足条件, 称为:“最小公倍加”,也称为:“公倍数作周期”。 3.奇偶特性。奇±奇=偶奇±偶=奇偶±偶=偶奇×偶=偶奇×奇=奇偶×偶=偶; 例:同时扔出A、B两个骰子,两个骰子出现的数字的奇为偶数的情形有多少种?解析:偶×偶C3.1*C3.1 + 奇×偶C3.1*C3.1+偶×奇C3.1*C3.1=27; 4.一个数如果被拆分成多个自然数的和,那么这些自然数中3越多,这些自然数的积越大。例如21拆分成3×3×3×3×3×3×3,比其他的如11×10要大。 5.尾数法。 ①自然数的多次幂的尾数都是以4为周期。3的2007次方的尾数和3的2007÷4次方的尾数相同。 ②5和5以后的的自然数的阶乘的尾数都是0。如2003!的尾数为0; ③等差数列的最后一项的尾数。1+2+3+……+N=2005003,则N是();A.2002 B.2001 C.2008 D.2009 解析:根据等差公式展开N(N+1)=......6,所以N为尾数为2的数,所以选择A。 ④在木箱中取球,每次拿7个白球、3个黄球,操作M次后剩余24个,原木箱中有乒乓球多少个?A.246 B.258 C.264 D.272 解析:考察尾数。球总数=10M+24,所以尾数为4,选C。 6.循环特性的数字提取公因式法。 200820082008=2008×100010001(把重复的数字单独列出;列出重复次数个1;在这些1

总结公务员考试中数量关系方法及公式

总结公务员考试中数量关系方法及公式

阅读须知:数学运算部分是困扰广大考生的重点、难点,通常耗费时间多正确率提升慢,效果不明显。但通过细心总结还是有章可循,以下是网络上有关数学运算的总结,考生们可以参考本文中的方法,配以大量练习实现突破。本文涉及内容仅作为学习交流,不可用于商业传播用,请考生们切记。 数量关系公式(解题加速100%) 1.两次相遇公式:单岸型 S=(3S1+S2)/2 两岸型 S=3S1-S2 例题:两艘渡轮在同一时刻垂直驶离H 河的甲、乙两岸相向而行,一艘从甲岸驶向乙岸,另一艘从乙岸开往甲岸,它们在距离较近的甲岸720 米处相遇。到达预定地点后,每艘船都要停留10 分钟,以便让乘客上船下船,然后返航。这两艘船在距离乙岸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问:该河的宽度是多少? A. 1120 米 B. 1280 米 C. 1520 米 D. 1760 米 典型两次相遇问题,这题属于两岸型(距离较近的甲岸720 米处相遇、距离乙岸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代入公式3*720-400=1760选D 如果第一次相遇距离甲岸X米,第二次相遇距离甲岸Y米,这就属于单岸型了,也就是说属于哪类型取决于参照的是一边岸还是两边岸 2.漂流瓶公式:T=(2t逆*t顺)/ (t逆-t顺) 例题:AB两城由一条河流相连,轮船匀速前进,A――B,从A城到B城需行3天时间,而从B城到A城需行4天,从A城放一个无动力的木筏,它漂到B 城需多少天? A、3天 B、21天 C、24天 D、木筏无法自己漂到B城 解:公式代入直接求得24

3.沿途数车问题公式:发车时间间隔T=(2t1*t2)/ (t1+t2 )车速/人速=(t1+t2) / (t2-t1) 例题:小红沿某路公共汽车路线以不变速度骑车去学校,该路公共汽车也以不变速度不停地运行,没隔6分钟就有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她,每隔10分钟就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公共汽车,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小红骑车速度的()倍? A. 3 B.4 C. 5 D.6 解:车速/人速=(10+6)/(10-6)=4 选B 4.往返运动问题公式:V均=(2v1*v2)/(v1+v2) 例题: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返回时速度为每小时2 0千米,则它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A.24 B.24.5 C.25 D.25.5 解:代入公式得2*30*20/(30+20)=24选A 5.电梯问题:能看到级数=(人速+电梯速度)*顺行运动所需时间(顺) 能看到级数=(人速-电梯速度)*逆行运动所需时间(逆) 6.什锦糖问题公式:均价A=n /{(1/a1)+(1/a2)+(1/a3)+(1/an)} 例题:商店购进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糖,所有费用相等,已知甲、乙、丙三种糖 每千克费用分别为4.4 元,6 元,6.6 元,如果把这三种糖混在一起成为什锦糖,那么这种什锦糖每千克成本多少元? A.4.8 元B.5 元C.5.3 元D.5.5 元 7.十字交叉法:A/B=(r-b)/(a-r) 例:某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级为75 分,而女

解方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1)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χ表示χ的3倍是多少或3个χ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χ表示χ的倍是多少或个χ的和的简便运算。 2、?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这叫做积不变性质) 3、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商不变性质) 4. 乘法分配律:a×(b ± c) = a×b ± a×c 5、(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简记“·”,也可以省略不写。(注意: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字母与数字相乘简写时,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6、(P46)a×a可以写作a·a或a2,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2a表示a+a 7、(P54)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8、(P55、56)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9、加、减、乘、除运算数量关系式: 加法:和=加数+加数? ? 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10、解方程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天平平衡原理(即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方法二:利用加、减、乘、除运算数量关系解方程。 11、常用数量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单产量=(总产量)÷(数量) 数量=(总产量)÷(单价 ) 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一倍量×倍数=几倍量几倍量÷倍数=一倍量? 几倍量÷一倍量=倍数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1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3、解方程。4、检验,写出答案。 13、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方程右边???所以,X=…是方程的解。

总结一些华图宝典数量关系公式.doc

总结一些华图宝典数量关系公式(解题加速100%) ?1.两次相遇公式:单岸型 S=(3S1+S2)/2两岸型 S=3S1—S2? 例题:两艘渡轮在同一时刻垂直驶离 H 河的甲、乙两岸相向而行,一艘从甲岸驶向乙岸,另一艘从乙岸开往甲岸,它们在距离较近的甲岸720米处相遇.到达预定地点后,每艘船都要停留10 分钟,以便让乘客上船下船,然后返航。这两艘船在距离乙岸 400米处又重新相遇。问:该河的宽度是多少? A.1120 米 B. 1280米 C。 1520米 D. 1760米?典型两次相遇问题,这题属于两岸型(距离较近的甲岸720 米处相遇、距离乙岸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代入公式3*720-400=1760选D?如果第一次相遇距离甲岸X米,第二次相遇距离甲岸Y米,这就属于单岸型了,也就是说属于哪类型取决于参照的是一边岸还是两边岸 ?2.漂流瓶公式: T=(2t逆*t顺)/(t逆-t顺) 例题:AB两城由一条河流相连,轮船匀速前进,A――B,从A城到B城需行3天时间,而从B城到A城需行4天,从A城放一个无动力的木筏,它漂到B城需多少天??A、3天B、21天C、24天 D、木 3.沿途数车问题公式:发车时间间隔T=(2t1*t 筏无法自己漂到B城?解:公式代入直接求得24?? 2)/(t1+t2 )车速/人速=(t1+t2)/(t2-t1) 例题:小红沿某路公共汽车路线以不变速度骑车去学校,该路公共汽车也以不变速度不停地运行,没隔6分钟就有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她,每隔10分钟就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公共汽车,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小红骑车速度的()倍??A. 3 B。4 C。 5 D.6 解:车速/人速=(10+6)/(10—6)=4 选B? 4.往返运动问题公式:V均=(2v1*v2)/(v1+v2) ?例题: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返回时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则它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A.24 B.24.5 C.25 D.25.5 5.电梯问题:能看到级数=(人速+电梯速度)*顺行解:代入公式得2*30*20/(30+20)=24选A?? 运动所需时间 (顺)?能看到级数=(人速-电梯速度)*逆行运动所需时间(逆)??6.什锦糖问题公式:均价A=n /{(1/a1)+(1/a2)+(1/a3)+(1/an)}? 例题:商店购进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糖,所有费用相等,已知甲、乙、丙三种糖?每千克费用分别为4。4元,6元,6。6 元,如果把这三种糖混在一起成为什锦?糖,那么这种什锦糖每千克成本多少元??A.4。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十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量十工作时间;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 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二、几何边端问 / \ 题 / \ (1)方阵问题: 1. 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 2 3=(外圈人数宁4+1) 2=N 2 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 2. 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 数)X 层数X 4二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 8人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 (a-1)人。 4. 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X N 外圈人数=2M+2N-4 5. 方阵:总人数=N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 — 3) X 3 X 4 = 84 (人) ⑵ 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 )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 )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M N 层。 间隔+ 1;总长=(棵数-1 ) X 间隔 间隔; 总长二棵数X 可隔 间隔一1;总长=(棵数+1) X 间隔(4) 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 2倍。 (5) 剪绳问题: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 ( 2N X M + 1)段 四、行程问题 ⑴路程二速度X 时间; 平均速度二总路程十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二2^ v 1 v 2 (2) 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X 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一小速度)X 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X 背离时间 (3) 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1 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 2 单边环形植树:棵数二总长 ① ?S 倒出比例为a 的潛馮 再加入相同的潛质,则浓度为(1十小e x 頁浓度 三、植树问题 \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X 4 2-(最外层每边人数-2X 层数)

行测数量关系常用公式汇总上课讲义

公务员考试 行测数学常用公式汇总大全 (行测数学秒杀实战方法) 目录 一、基础代数公式 (2) 二、等差数列 (2) 三、等比数列 (2) 四、不等式 (3) 五、基础几何公式 (3) 六、工程问题 (4) 七、几何边端问题 (4) 八、利润问题 (5) 九、排列组合 (5) 十、年龄问题 (5) 十一、植树问题 (6) 十二、行程问题 (6) 十三、钟表问题 (7) 十四、容斥原理 (7) 十五、牛吃草问题 (8) 十六、弃九推断 (8) 十七、乘方尾数 (8) 十八、除以“7”乘方余数核心口诀 (8) 十九、指数增长 (9) 二十、溶液问题 (9) 二十二、减半调和平均数 (10) 二十三、余数同余问题 (10) 二十四、星期日期问题 (10) 二十五、循环周期问题 (10) 二十六、典型数列前N项和 (11)

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b 2 2. 完全平方公式:(a±b )2=a 2±2ab +b 2 3. 完全立方公式:(a ±b)3=(a±b)(a 2μab+b 2 ) 4. 立方和差公式:a 3+b 3=(a ±b)(a 2+μab+b 2 ) 5. a m ·a n =a m +n a m ÷a n =a m -n (a m )n =a mn (ab)n =a n · b n (1)s n = 2 )(1n a a n +?=na 1+21 n(n-1)d ; (2)a n =a 1+(n -1)d ; (3)项数n = d a a n 1 -+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1)a n =a 1q n -1 ; (2)s n =q q a n -11 ·1) -((q ≠1) (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 =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 n m a a =q (m-n)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完美打印版)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 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负分数 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 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 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 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总结一些经典数量关系公式秒杀题目

总结一些经典数量关系公式(用于秒杀的公式) 1.两次相遇公式:单岸型S=(3S1+S2)/2 两岸型S=3S1-S2 例题:两艘渡轮在同一时刻垂直驶离 H 河的甲、乙两岸相向而行,一艘从甲岸驶向乙岸,另一艘从乙岸开往甲岸,它们在距离较近的甲岸 720 米处相遇。到达预定地点后,每艘船都要停留 10 分钟,以便让乘客上船下船,然后返航。这两艘船在距离乙岸 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问:该河的宽度是多少? A. 1120 米 B. 1280 米 C. 1520 米 D. 1760 米 典型两次相遇问题,这题属于两岸型(距离较近的甲岸 720 米处相遇、距离乙岸 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代入公式3*720-400=1760选D 如果第一次相遇距离甲岸X米,第二次相遇距离甲岸Y米,这就属于单岸型了,也就是说属于哪类型取决于参照的是一边岸还是两边岸 2.漂流瓶公式: T=(2t逆*t顺)/ (t逆-t顺) 例题:AB两城由一条河流相连,轮船匀速前进,A――B,从A城到B城需行3天时间,而从B城到A城需行4天,从A城放一个无动力的木筏,它漂到B城需多少天? A、3天 B、21天 C、24天 D、木筏无法自己漂到B城 解:公式代入直接求得24 3.沿途数车问题公式:发车时间间隔T=(2t1*t2)/ (t1+t2 )车速/人速=(t1+t2)/ (t2-t1) 例题:小红沿某路公共汽车路线以不变速度骑车去学校,该路公共汽车也以不变速度不停地运行,没隔6分钟就有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她,每隔10分钟就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公共汽车,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小红骑车速度的()倍? A. 3 C. 5 解:车速/人速=(10+6)/(10-6)=4 选B 4.往返运动问题公式:V均=(2v1*v2)/(v1+v2) 例题: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返回时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则它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解:代入公式得2*30*20/(30+20)=24选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