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气候改变对草原植被的作用

气候改变对草原植被的作用

气候改变对草原植被的作用
气候改变对草原植被的作用

气候改变对草原植被的作用0引言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监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全球范围气候变化呈现出温度升高(1906—2005年温度升高0.74℃)、降水时空异质性增强和气候灾害事件频繁发生的特征[1-2],且有研究[3]预估,2010—2060年,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3℃(1.1~1.4℃)。中国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保持基本一致的特征,主要指标的变化幅度较全球平均水平略强[4]。陆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主体,以“气候变暖”为标志的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强烈影响[5],森林、农田、草原作为3大陆地生态系统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冲击。目前,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与系统响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6-15]。对于中国而言,草原是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坚守着森林、农田等其他植被难以延伸的干旱、高寒等自然环境最为严酷、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广阔地域,中国草原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和其特殊的地理分布,彰显了其极其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地位[16],同时也赋予草原在应对气候变化作用方面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但是,关于草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还较少,近年来才开始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虽然相继有一些探索性的研究成果[17-26],但与农田、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略显逊色,亟待进行阶段性总结,以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1温带草原区气候变化趋势、特征及预测研究

1.1温带草原区气候核心要素变化趋势的研究

1.1.1温度升高明显

温度升高是气候变化的主要表征之一,无论在全球还是国家尺度,都有大量的数据可以证明。内蒙古草原区地处北半球,是温度变化最为明显的地带之一,近年来大量的以点代区的研究结果不断支持气温升高的结论。从内蒙古大尺度空间区域来看,吴学宏等[27]选用内蒙古各盟市2~3个记录年代较长的代表性站点,用多年平均气温反映气候冷暖变化的情况,其研究结果显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气温为负距平较多;70年代后期,气温为正距平偏多,特别是80年代中后期,全部为正距平。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后,内蒙古地区出现了持续性增暖,80年代以后,增暖趋势明显增强,到90年代,气温呈现加速上升趋势。从局地区域来看,不同生态类型草原区温度也朝着增加趋势发生变化。刘及东等[28]利用呼伦贝尔鄂温克自治旗中心气象站数据代表草甸草原区分析了1959—2006年间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期间该地区的平均气温总体变化趋势先降后升,1959—1970年平均气温-2.15℃,1971—1980年10年平均温度为-2.28℃,1981—1990年升高到-1.55℃,1991—2000年为-0.74℃,2001—2006年

升至0.47℃。可见,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该区域的升温趋势非常明显。云文丽等[29]以锡林浩特站为典型草原区代表性气象站,分析了1953—2003年区域平均气温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期间平均温度在波动中逐渐升高,上升趋势和全球变暖的趋势相一致,50年来气温累计上升大约3.4℃,特别是近20年平均气温累计上升4℃,另对季节变化的分析显示,4个季度的气温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是冬季和春季气温增加趋势较夏秋季明显。韩芳等[30]利用11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中温性荒漠草原温度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50年来区域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每10年上升0.49℃(50年累积达2.45℃),特别是近20年,是升温最为明显的时段。

1.1.2降水量变化区域差异显著

从大区域尺度有研究表明,在北半球温暖时期,中国东南沿海降水量偏多,西北降水量将减少。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中北和西北地区,东西和南北跨度较大,降水时空不均匀性明显。从海拉尔气象站数据资料分析来看,草甸草原区降水主要在250~400mm之间波动,降水年际变率很大,多雨年份可以达到少雨年份的2~3倍,其中各年份间春季的变率要明显大于其他季节,从1959—2006年的年降水量变化趋势来看,20世纪60—80年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90年代后期呈下降[31]。闫伟兄等[32]对内蒙古典型草原1960—2004年

降水量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处于正常偏少阶段,80—90年代降水偏多,1998年降水量异常偏多,之后降水明显偏少。但是,从1960—2004年间,典型草原区的年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并不明显。李晓兵等[33]利用荒漠草原区二连浩特、朱日和和苏尼特左旗1961—2000年气象数据分析获知,40年间,年降水量均表现出波动性变化,1961—1982年多数年份的降水量大于多年平均值,而1983—2000年小于和大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年份基本持平,总体分析研究的40年中,后20年较前20年相比降水量略有下降,但是总体趋势不明显。

1.2温带草原区主要气象旱灾发生与变化的研究

多年来,干旱一直是制约中国北方地区农牧业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有研究[34]证实,近50年来中国北方一些地区降水量明显减少,这将预示着干旱的加重,这一趋势和结果必将对农牧业生产造成日益严重的影响[35]。当前,干旱已经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问题,人类可利用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及荒漠化、沙漠化的加剧都是干旱发展的具体表现[36]。关于气象干旱灾害的评估研究方法已有不少报道,如美国广泛应用的Palmer干旱指数[37]、加拿大常用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38]、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旱涝监测中使用的Z指数[39]以及各种模型或集成模型[40]等。需要注意的是,在2006年中国发布了《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列举并推荐了一系列干旱监测评价的单项指

标和综合指标,为中国各地区的干旱等级评价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方法。虽然评估气象干旱的指标很多,但是,每种评估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都会有区域局限性,对于不同时空尺度的评价,往往需要研究修正模型参数。

旱灾是温带草原地区次数最多、分布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烈的一种气象灾害[38],对草原牧区的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马宗普等[41]从第4纪气候变化和发展规律出发,据此认为21世纪初虽然可能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是该时期仍属于干旱期,特别是中国北方将受到干旱灾害的严重威胁,并将诱发或伴生一系列其他自然灾害。另据刘志刚等[42]对锡林郭勒草原气候变化与干旱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1953—2005年的53年中,荒漠草原区气候干旱发生频率占62%,典型草原气候区干旱发生频率达60%,草甸草原气候区干旱发生频率也达51%。大旱年景典型草原气候区发生率最高,53年中出现了13次,占比25%,荒漠草原和草甸草原也都达到11次,占比达21%;与此同时,研究还分析了锡林郭勒草原气候干旱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50年代干旱发生较少,各气候区发生频率在30%左右,20世纪60—70年代发生频率都较高,荒漠草原发生频率最高达80%,90年代发生频率明显减少,但是,进入2000年以后,干旱又明显增多,达80%。目前,锡林郭勒地区正处在连续干旱时期,自1999—2007年已经连续7年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其中6年为严重干旱。

高考地理备考技巧: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区别!

高考地理备考技巧: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的区别!1概念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纬度10°到回归线附近的亚洲大陆东南部。这里热带季风发达,一年中风向的季节变化明显。在热带大陆气团控制时,降水稀少。而当赤道气团控制时,降水丰沛,又有大量的热带气旋雨,年降水量多,一般在1500~2000mm,集中于6~10月(北半球)。全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较差在3~10℃左右,春秋极短。 热带草原气候:又称热带干湿气候、萨瓦那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半球5°~25°之间。这里当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时,位于信风带下,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为干季。当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时,赤道低气压带移来,有潮湿的辐合上升气流,为雨季。一年中至少有1~2个月为干季。湿季中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全年降水量在750~1000mm左右,降水变率很大。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6~18℃以上,干季之末,雨季之前,气温最高,为热季。 2相同点 1.气候特征上

两种气候类型都是长夏无冬,全年气温高。降水较多,集中于夏半年。一年中有明显的降水季 节变化特征。 2.分布地区 都在热带地区,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信风带内(热带季风气候只局限于北半球)。 3不同点 1.气候特征差异 (1)年降水量的多少不同。热带季风气候的年降水量大于热带草原气候的年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的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mm~2000mm,降水变率取决于夏季风强弱的不听和热带气旋活动次数的多少。热带草原气候的年降水量一般在750mm~1000mm,降水变率很大。 (2)雨季的长短不同。热带季风气候的雨季有6个月以上。热带草原气候的雨季通常不到6个月,且每年至少有1~2个月为干季。而且,热带季风气候雨季的降水量比热带草原气候雨季降水量更为集中。 (3)降水过程不同。一般来说,热带季风气候的逐月降水量具有突变的特点。热带草原气候的逐月降水量具有渐变的特点。

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热带草原气候成因探究 雅安市汉源县第一中学地理组刘从山 气候的成因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其中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中学教材上简单表述为“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分为干湿两季”,而实际上世界各地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是有差异的,较复杂,归纳如下: 一、澳大利气候成因举例: 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分布,其主要成因为: 1、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交替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分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 2、东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降水丰富,东北部的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最东南端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3、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度为草原、沙漠,草原景观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又称亚热带草原气候) 4、回归线大陆内部和西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 其中澳大利亚南、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特殊: 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类似热带季风气候(即具有季风性质),但季风典型性不足,中学未采用,仍归属热带草原气候。 澳大利亚南部气候的干湿季变化,成因类似地中海气候,由于西南部和东南部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往内陆由于降水减少从而形成草原,自然景观以草原为主,归属热带草原气候(也有表示为亚热带气候的),显然具有明显的过度性(地中海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 二、关于热带草原气候的总结: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度至南北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度以内,它是怎么影响控制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1.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北纬10度至北纬20度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南纬10度至南纬20度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自然带与气候及特殊气候类型

自然带与气候及特殊气候类型 一、自然带 1、自然带:地球上自然属性一致的条带状区域。不同自然带环境特征差异较大。2 3、世界自然带的地域分异 4、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越大,纬度位置越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越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5、非地带性: 、气候 1影响气候的因素

2、气候类型判断 A.以温定球一一判断所属南北半球。(1月、7月) B.以温定带一一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指北半球),确定热量带 C .以水定型一一根据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雨季)确定降水类型 ⑴年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气候)、⑵夏雨型(热带草原、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大陆气候)、⑶冬雨型(地中海气候)、⑷少雨型(两种沙漠气候类型、寒带气候) 3、气候类型特例 ⑴、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一一“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山地迎风坡十沿岸暖流” 非 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⑵、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一一“地势高” 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 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⑶、东岸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一一“西风带内山脉的背风坡”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⑷、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海洋影响大) 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⑸、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 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4、特殊的气候、水文形成因素:⑴南半球主要城市及其气候类型: 南非--开普敦:地中海气候;比勒陀利亚、约翰内斯堡:热带草原气候。澳大利亚--悉尼、堪培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珀斯、阿德莱德:地中海气候。墨尔本、塔斯马尼亚岛:温带海洋气候 巴西--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热带草原气候。 秘鲁--首都利马:热带沙漠气候。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地中海气候。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受岛上山脉、马达加斯加暖流及东南信风的影响,东部为热带雨林带,西部为热带草原带。 @* 受东非高原的影响,非洲赤道地区,西部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带,东部为热带草原带。 @* 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南美南部大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部为温带草原。 ⑵ 南半球的主要河流及丰水期:巴拉那河——夏季;(12月、 1 月、2月)赞比西河 ——夏季;(12月、 1 月、2月)墨累——达令河——夏季为主,河口附近冬季水量相较大。(注: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冬季为丰水期,夏季为枯水期。这是由雨热不同期气候所致。) 三、干旱地区气候类型成因 1.温带沙漠 -- 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 部,远离海洋,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 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非地带性) 2.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形成的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

高一地理上册《气候类型及自然带》教案

河北省隆化存瑞中学高一地理上《气候类型及自然带》教案 一、气候类型及自然带 1.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

A.离亦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地形迎风坡十沿岸暖流” 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受纬度位置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及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那些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量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这样的地方在地球上有四处,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它们虽然远离赤道,但由于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洋面又有暖流的加温加湿作用,从而使上述地区不但气温较高,降水也较为丰富,符合形成热带雨林的条件,所以发育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B.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于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因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之下而形成。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安第斯山脉的北风坡” 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另外,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从而具有了上述特征。 3.气候类型的判断 1)气候类型判断思路 2)判断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澳大利亚亚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的特殊性

澳大利亚亚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的特殊性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澳大利亚亚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的特殊性 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的原因:①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热带草原气候②东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草原景观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又属亚热带草原气候)。④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 其中澳大利亚南、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特殊: 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类似热带季风气候,但典型性不足,中学未采用,仍归属热带草原气候。 澳大利亚南部气候干湿季变化,成因类似地中海气候,由于西南部和东南部沿海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往内陆由于降水减少,从而形成草原,自然景观以草原为主,归属热带草原气候(也有表示为亚热带草原气候的),显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关于热带草原气候的总结: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影响控制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归纳为: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着。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 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着,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五种特殊的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对此学生会产生疑问:“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控制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 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 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高压的存在,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程度减小,形成干季。 2澳大利亚南部(30°S至32°S) 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四、垂直地带性类型 东非高原上的赤道附近地区 本地区海拔达3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改变了这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气候暖和,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的、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比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信风控制,降水少,且地面蒸发旺盛,形成干季。 五、背风坡型 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部和马达加斯加岛西部

几处特殊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因分析

几处特殊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因分析 在教学中,通过和学生们一起学习、讨论、分析后,我们可以把热带草原气候的“特殊分布”地区的成因归纳为季风型、热带锋型、副高型、垂直地带型和背风坡型五种类型,供大家一起商榷。 一、“季风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

(完整版)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一、热带雨林气候 1、位置: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 1、非洲的刚果盆地;2、南美的亚马孙平原;3、亚洲的马来群岛等。 2、气候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3、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二、热带草原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23.5之间 海陆位置:1、非洲中部大部分地;2、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3、南美的巴西高原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多雨。 3、气候形成原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三、热带季风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北纬10度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只分布在亚洲)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3、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四、热带沙漠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上南北纬30度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海陆位置:非洲北部的撒哈啦大沙漠,南部的纳米布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沙漠,北美的亚利桑那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 2、气候特点(特征):终年高温少雨(全年炎热干燥)。 3、气候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成因

热带草原气候成因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张弟明发布时间:2010-8-317:22:58 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归纳: (1)低压信风型:地带性 南、北纬100—200(或回归线)之间,由于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冬干夏湿。如非洲100N—20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等地区,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掠过暖流(南、北赤道暖流和赤道逆流)上空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暖湿的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形成赤道低气压)上升,多对流雨,且暖湿的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湿季;冬季,受来自陆地的单一而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从而形成干季。非洲100S—20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夏季,北半球的东北风(东北季风和东北信风辐合而成)掠过暖流(南、北赤道暖流和赤道逆流)上空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暖湿的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形成赤道低气压)上升,多对流雨,且暖湿的西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湿季;冬季,受来自陆地的单一而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降水少,从而形成干季。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降雨量有所不同,巴西高原降雨较多,可达1100mm以上,澳大利亚北部较少,只有750mm。 (2)信风副高型:非地带性 如南非高原东南部(200S—300S),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受地形抬升,降水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大陆内部气温相对较低,且因南非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势较高,气温更低,在大陆南部形成的高压与东部洋面上的副热带高气压连在一起,受其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的高压使来自海洋上的东南信风的势力大大减弱,从而形成干季。 (3)副高西风型:非地带性 分布在300S—350S之间,如澳大利亚南部和非洲南部的狭窄地带,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北移的湿润的盛行西风控制,形成湿季(注意:冬湿夏干)。实际上是南半球热带沙漠气候向地中海气候过渡的一种中间类型,冬季降水量没有地中海气候多,夏季气温却高于地中海气候。 (4)赤道高原型(地势高型):非地带性 在东非高原上的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南、北纬100之间),由于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本应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海拔高(大多在3000m以上),气温相对较低(年均温多在100C—150C左右),上升气流微弱,降水相对较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从而形成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不同的是:该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分配较为均匀,无明显的干湿季。(南美北部的圭亚那高原类此) (5)背风型:非地带性 在澳大利亚大分岭西侧、马达加斯加岛的西部、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的西部,分布着面积大小不等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由于这些地方均处在回归线附近的信风带内,受信风的影响很大。当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掠过辽阔的洋面时,受其影响而变得温和湿润。 信风登陆后,在迎风坡受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在背风坡受“焚风效应”的影响,降水量大大减少,形成雨影区。如澳大利亚大分水岭

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判断

各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又称“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啊?0爸 洹V漳旮呶露嘤辏 髟缕骄 略?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亚洲印度半岛西南沿海,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伊里安岛,大洋州从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 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 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量在100—180千卡/厘米*年范围内。使得全年高温。太阳辐射再强烈的地区将变为沙漠。 2.大气环流:处在赤道低压带,信风在赤道附近聚集,辐合上升,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3.海陆影响。热带雨林气候所在地都靠海或在大河流域,使其雨量充沛,并使气温差较小。地势较低,适合雨林生长。 4 .植被影响树的蒸腾作用强,使环境更加潮湿。 热带草原气候 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爸聊媳被毓橄咧 ?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癈。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数草原。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爸聊媳被毓橄咧 洹6源搜 岵 晌剩骸俺嗟赖推 勾 囊贫 段 窃谀媳蔽?0耙阅冢 窃趺纯刂迫却 菰 虻哪?”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癗至20癗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癝至20癝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热带草原气候成因

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归纳 张弟明发布时间: 2010-8-3 17:22:58 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归纳: (1)低压信风型:地带性 南、北纬100—200(或回归线)之间,由于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冬干夏湿。如非洲100N—20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等地区,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掠过暖流(南、北赤道暖流和赤道逆流)上空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暖湿的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形成赤道低气压)上升,多对流雨,且暖湿的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湿季;冬季,受来自陆地的单一而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从而形成干季。非洲100S—20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夏季,北半球的东北风(东北季风和东北信风辐合而成)掠过暖流(南、北赤道暖流和赤道逆流)上空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暖湿的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形成赤道低气压)上升,多对流雨,且暖湿的西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湿季;冬季,受来自陆地的单一而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降水少,从而形成干季。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降雨量有所不同,巴西高原降雨较多,可达1100mm以上,澳大利亚北部较少,只有750mm。 (2)信风副高型:非地带性 如南非高原东南部(200S—300S),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受地形抬升,降水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大陆内部气温相对较低,且因南非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势较高,气温更低,在大陆南部形成的高压与东部洋面上的副热带高气压连在一起,受其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的高压使来自海洋上的东南信风的势力大大减弱,从而形成干季。 (3)副高西风型:非地带性 分布在300S—350S之间,如澳大利亚南部和非洲南部的狭窄地带,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北移的湿润的盛行西风控制,形成湿季(注意:冬湿夏干)。实际上是南半球热带沙漠气候向地中海气候过渡的一种中间类型,冬季降水量没有地中海气候多,夏季气温却高于地中海气候。 (4)赤道高原型(地势高型):非地带性 在东非高原上的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南、北纬100之间),由于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本应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海拔高(大多在300 0m以上),气温相对较低(年均温多在100C—150 C左右),上升气流微弱,降水相对较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从而形成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不同的是:该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分配较为均匀,无明显的干湿季。(南美北部的圭亚那高原类此) (5)背风型:非地带性

高考地理气候特点及成因的简答题考点梳理

高考地理气候特点及成因的简答题考点梳理 1. 为什么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 原因: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显著所致。 表现:东亚: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雨热同期;南亚:夏季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有明显的干湿季。 2. 为什么亚洲有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其他洲没有? 仅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的原因:南亚地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北季风,夏季时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季风,风从印度洋吹往南亚地区,带来降水。而其他大洲的该纬度地区,均处于信风带的上风向地区,海陆面积较小,故不能形成热带季风。 仅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的原因:亚洲处于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能延伸到较高纬度,而其它大洲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较小。故只有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 3. 世界各地的季风气候风向如何变化? 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南半球的季风气候:夏季吹偏北风,冬季吹偏南风。 4. 塔尔沙漠的成因? 塔尔沙漠的形成与夏季风有关: (1)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 (2)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 5.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一直延伸到海边的原因? 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以及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西侧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东侧为红海,但因水体较小,因此气候较干燥,降水稀少。 6. 撒哈拉沙漠的成因? (1)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 (2)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 (3)红海为狭窄水体,东北为阿拉伯沙漠区,东北信风吹来干燥气流,处于副热带海区,高温高盐,大气稳定。 (4)南部的副高可达18oN。 7. 纳米布沙漠的成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南信风的影响,空气干燥;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

热带草原气候探讨

(一)关于热带草原气候的总结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影响控制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一、季风型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 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是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 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高压的存在,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程度减小,形成干季。 2澳大利亚南部(30°S至32°S) 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四、垂直地带性类型 东非高原上的赤道附近地区本地区海拔达3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改变了这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气候暖和,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的、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比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信风控制,降水少,且地面蒸发旺盛,形成干季。 五、背风坡型

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热带草原气候 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 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 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 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C。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 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 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自然植被为 热带稀数草原。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对此学生会产生疑问:“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控制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 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 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高压的存在,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程度减小,形成干季。 2、澳大利亚南部(30°S至32°S) 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简版)

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 一、五处非赤道热带雨林气候: 一般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10个纬度范围内,但在回归线附近也出现了热带雨林气候,如①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及其以东岛屿如西印度群岛;②南美洲巴西高原东侧沿岸狭长地带;③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④太平洋夏威夷群岛;⑤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洲沿岸。这些地方虽远离赤道,却也现出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五处全年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稍低,且年较差稍大,其降水与赤道热带雨林气候比,夏季降水稍多,与热带草原气候比,无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它们的分布规律有以下特征:①分布在南北纬1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②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且附近有暖流流过;③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 二、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 大约在南北纬5°—10°之间,2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处赤道附近却非热带雨林气候。其主要表现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成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形成主要是该地区的地形、气团性质和大气环流特点所致。成因一般只要答出地势高,气温低,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少形不成热带雨林气候即可。 三、南亚的印度热带沙漠气候: 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交界处,虽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最多雨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的东西两侧,降水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75——150毫米),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具体原因是:①位于西南季风气流途经末端带来的水汽少,其中由孟加湾来的一股在恒河三角洲受山地阻挡降下大量水分后,折向西行,水汽大为减少,由阿拉伯海来的另一股是经非洲和阿拉伯半岛而来,秉性干燥,所经洋面狭窄,水汽极少;②高低压迭置,本处夏季为热低压,但垂直发展水平浅,受伊朗高原东侧来的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影响难以成云致雨;③受地形影响,本区北侧、西侧为山地高原阻挡了北方冷气团南侵,所以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又因为印度河平原地表平坦,难以形成局部地形雨,因此降水稀少。四、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美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临近海洋,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半干旱荒漠气候区,也是温带荒漠所达的最高纬度(40°S—52°S)。而同纬度的西侧太平洋沿岸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原因有:①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居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②该地全年受西风带,西风气流控制,西风气流越过安第斯山后是反气旋下沉气流形势,使得本区干燥少雨;③本区因纬度高,温带气旋到达机会少,降水较少;④寒流的影响,沿岸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导致该地区沿岸少雨。 气候分布中应注意的几个地区 气候分布及成因一直是学习的难点、考试的热点。现在考试中考查常规的分布规律已很少见,而一些非常规的分布在各类资料、各类试题中已开始凸现,笔者总结如下。 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该地与刚果盆地的区别是它的海拔较高,所以受到地形的影响。 与其相似的是圭亚那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气候类型与自然带

气候类型与自然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赤道地区10度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10度纬度和回归线之间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回归线和3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中、西部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现在地理书上此带归入热带雨林带与热带草原带的过渡带,与热带草原带合称热带疏林草原带)回归线和1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5度-35度之间的大陆东部或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0度-6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大陆的东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个比较复杂)(外围温带草原带,内部温带荒漠带)温带大陆的内部 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草原 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荒漠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泰加林带)极圈地区 苔原气候-苔原带 冰原气候-冰原带 高山高原气候---高山植物区(垂直自然带) 特殊情况: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不完全对应的情况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植被是紧密联系的。气候是形成自然带的最主要因素,植被则是自然带的最明显的标志。所以有什么气候类型必有相应的什么自然带;有什么的自然带一定也有对应的植被类型。故而很多自然带与气候类型、植被类型的名称是完全一致的,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带—热带沙漠、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苔原气候—苔原带—苔原等等,这就使我们较易掌握这部分内容。但也有一些例外,在教学中需特别注意。 一、热带季风气候区有两类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和萨瓦纳带(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地区差异显著。在降水多的地区如南亚的东北部、印度半岛西岸、中南半岛东西两侧和菲律宾群岛北部,都处在迎风坡,降水很丰富,植被以高大茂密的森林类似热带雨林,只是在旱季时,不少树木有落叶现象(如抽木)所以叫热带季雨林(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也属之)。 而在内陆或背风坡的平原低地,降水较少,有的年降水量甚至不足100mm,如印度的中部、德干高原内地、缅甸中部、泰国中部东部等处,植被以热带稀树草原(即萨瓦纳带)。这里也就成了亚洲唯一分布有热带稀树草原的地区(我国海南岛西南部也有分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