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林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及

农林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及

农林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及
农林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及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没有创新的国家和民族将无法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屹立世界强国之林。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指出:“加强自主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的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因此,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旨归的高校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这一使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成为目前中国高校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当前,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迫切需要创新,高等农林院校肩负着为农业发展培养大批急需的富有创新型人才的艰巨任务,因此,农林院校就其自身人才素质要求及培养路径也在不断进行艰

辛探索和深入思考。

1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释义及若干思考1.1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内涵界定

何谓为创新型人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水平,雄厚科学文化基础,精良专业技能,健康身心素质,良好潜力和极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1];能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2];发现新思路、发明新成果或找到新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3];具发展和解决新问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开创新领域和发明新事物潜质的人才[4]。上述说法概括了创新型人才的共性,但缺乏对个性的分析。

基金项目:福建农林大学教改资助项目"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成长机理、培养体系及实证研究"(010956)。

第一作者简介:雷国铨,男,1966年出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通信地址:350002福建福州金山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ail :lgq707816@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18652104.html, 。

收稿日期:2009-04-20,修回日期:2009-04-27。

农林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及

培养路径探讨

雷国铨1,王海林2,梁正1,曹滨斌1,谢芬1,童玲1

(1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州350002;2

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州350002)

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阐述了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内涵、基本特征和培养的紧迫性,探讨了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素质要求及培养路径,对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素质要求;培养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The Discussion on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and Cultivation Path for the Innovative

Talent in th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High School

Lei Guoquan 1,Wan Hailin 2,Liang Zheng 1,Cao Binbin 1,Xie Fen 1,Tong Ling 1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2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

Abstract: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and it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the educating of the high school and the key of building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ies.This article explain the Connotation,basic features and the urgency for the cultivation talent for th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high school,discuss the requirement and the path for cultivation for the innovative talent in th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high school,it will play a reference role for th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high school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

Key words: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high school,innovative talent,quality requirements,cultivation path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3):298-302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据此,结合农林院校的实际,笔者以为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指农林高等院校实施培养的在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高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并不断取得创新成果,且热爱农业事业、愿意致力于农业发展的人才。它是农林院校育人的根本任务和目标,通常表现为创新思维占主导地位,热衷用新思路和新方法处理问题。能用自己掌握的信息和知识生产、再造新的知识和技术、重组知识结构、解决新问题。1.2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基本特征

根据上述内容,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2.1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意识是对创新理论、方法、能力和效应的根本态度和观念体系,是创新活动的前提条件。创新意识表现为对农林学科知识有永不满足的好奇心、永无止境的求知欲,主动积极探索、不断求新求变。惟有在创新意识指引下,才会产生确立目标、发挥潜能、实施评价等创新行为,以锻炼和提高创新能力。1.2.2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

精神是行动的动力。创

新精神是人对创造性活动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态度倾向,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心理取向,表现为对已有农林专业知识不惧权威、大胆质疑、敢为天下先,对创造性设想持执著追求、顽强拼搏和必胜信念,体现崇尚科学、进取精神和务实精神。创新精神有助于萌发创新理念、培养创新热情、增强创新实践和激励创新目标。1.2.3标新立异的创新思维

思维是行动的导向。创

新思维往往破除成规、喜欢标新立异,致力于问题的探

索和解决,具发散、联想、灵活和求异等特点。创新型人才思维方式表现为容易摆脱思维惯性,追踪农林学科知识前沿信息,对事物做出准确分析、判断和综合;思维严密不僵化,有超强适应性和新颖性;思维活跃,不断提出非比寻常且又能接受的观点。

1.2.4丰富多样的创新能力能力是行动的保障。创新能力是运用一切技术和方法以确保创新活动有序进行的各种能力统称。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多样化思维能力和丰富创新技能,包括对农林学科需求的敏锐预测能力、正确把握能力、分析探究能力及创新成果转化生产力能力,还包括质疑批判能力、观察应变能力、操作能力、迁移能力、系统分析和决策能力等卓越创新技能。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和价值。1.2.5推崇求变的创新人格人格是创新的基础。推崇求变创新人格决定潜在创新能力,指创新者具有与创新相适应的情感特征、鲜明个性、团队精神和奉献精

神,表现为远大的理想、顽强的意志、高度的独立性,强烈的成就动机、良好的合作精神、卓越的组织才干等方面,在创新活动中起着支持、定向和强化作用。良好健康的人格,会催化和激发创新能力;卑劣的人格,则会压抑和摧残创新能力[5-6]。

1.3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一方面,农林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步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任务,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报告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农业、支持农村和关心农民,以更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一流农业强国,农业院校担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

另一方面,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是农林院校本身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看一所学校是不是高水平,是不是一流,最重要的标志是它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是不是培养出了一流的学生、能够创新的学生。通过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农林人才,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农林院校的历史新任务,也是农林院校实现自身发展价值的历史机遇。

因此,迫切需要农林高等院校根据时代发展要求,

坚持以创新理念为指导探析创新型人才素质要求及构建和完善其培养路径,使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2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探析

对创新型人才素质要求的探讨,学界各执己见。创新型人才需有开放思想观念、广阔学术视野、个性化知识结构、创造性能力结构、健全心理素质、良好人文素养[7];有人认为,具宽广知识面并对新知识充满渴望、提出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强烈的创造欲望和激情、科学研究素质、勇于攀登精神和严谨学风[8];充分的知识准备、高度发达的智力和能力、自由发展的个性、积极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献身精神、强健的体魄[9];知识性要素、实践性要素、创新能力要素、品德要素[10]。笔者以为,依据上述创新型人才基本特征、素质要求分析和农林院校自身特点,新形势下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要求:

雷国铨等:农林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及培养路径探讨

·

·

299

2.1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

随着大量科技成果引入农林科技领域,现代农林科学综合化和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更加广泛地与其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交叉融合,形成许多新的边缘学科;农林科学研究和技术科学、信息科学不断渗透,大力促进了农林科学的发展,也对传统研究模式带来巨大挑战。这要求农林科技创新型人才既要有深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了解相邻学科及必要的横向学科知识,包括专业知识、技术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和工具学科知识等在内广博而精深的知识,又要精通所从事学科并掌握该学科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这是新时期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素质的前提。

2.2新颖独特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一项复杂的思维过程,即思维敏捷而独特、想象力丰富而集中,具开创性、瞬时性和前瞻性等特点。实践表明,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关键,对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农林科技创新型人才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包括哲学批判、隐喻联想、发散聚合、形象抽象和求异思维等在内的思维结构体系,善于运用判断、推理、比较、概括、分析和综合等多种逻辑思维方式,重视直觉、灵感和想象的作用,形成由思维广度和深度、思维整体性和独立性组成的基本思维品质,培养创造性思维习惯。这是新时期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素质的核心。

2.3全面发展的能力结构

科技创新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创造,从而产生新设想和新成果的能动过程,这与人才的能力结构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创新能力和技能是创造力的根本条件,对于创新具有推动作用。为此,农林科技创新型人才必须富于优秀的能力和技能,包括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比较能力、综合能力、理论概括能力等。创新技能是反映创新型人才运用行为能力和动作技巧方法的统称,主要包括创新主体获取、储存、加工、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能力的技能等。这是新时期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素质的根本。

2.4特色鲜明的创造个性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个性是创造性的基础,表现为具有卓越的创新意识、激情、毅力、情感和优越的认知风格。农林科技创新型人才要迅捷地吸收新知识、新经验,质疑权威、善于发问、敢于批判,大胆突破;要充满强烈的求知欲、进取欲和骏马争先的品格,面对机遇、敢于积极争取,面对困难、敢于主动迎战,面对落伍、敢于奋起直追;要有锲而不舍毅力,坚韧不拔的性格,发愤图强的恒心,不畏挫折的胆识,奋斗不息的热情,经受逆境的考验,甚至“明知山有虎、偏要虎山行”;要有求新求变的情感,对事物永抱兴趣和疑问,发挥情感在创新认识的激励、选择、评价作用;要有冷静内敛、见解独到、想象丰富、思路清晰和思想开放的认知风格。这是新时期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素质的灵魂。2.5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

目前,中国有七亿多农民生活在农村,农业比较低下,农民还较贫困,农村还很落后,急需农林科技创新型人才,要有对农林研究的兴趣、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献身“三农”、造福农民的崇高奉献精神;还要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关爱、对社会奉献、对国家感恩;还要有团结合作的意识,现代农林科研难度不断加大、影响日益深远,学科界限日益边缘化,特别是在学科交叉、技术集成、知识融合的农林学科,只有依靠联合攻关、协同作战、集思广益,才能取得成果。这是新时期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素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

2.6和谐稳定的健全人格

人格是人社会自我的外在表现,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成熟起来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11]。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发挥与和谐稳定的人格有密切的关系,是创造力的底蕴和人立志成才之本。包括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谐的人际关系、惊人的自我约束力,诚实内敛的个性品质、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生活方式、勤奋好学的实干精神等;同时还必须具有激励、执著、淡泊、欲望、信念、宽容和自律等非智力因素。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这是新时期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素质的本源。

3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探讨

21世纪高校教育改革核心是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农林院校在培养农林科技创新型人才方面负有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以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创新型人才基本特征和素质要求,积极探索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3.1树立全新教育理念,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思想支持

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观念须先行。教育理念是系统指导教师育人的根本原则,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传统理念重知识轻能力、重专业轻素质、重继承轻创新,把学生训练成为缺乏创新的庸才。新时

··

300

期农林院校应树立与其创新型人才培养相一致教育思想和人才质量观,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科学的理念支持。一是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农林院校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努力实现学生科学与人文、创新与发展的统一,培养成为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要求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及评价学生都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二是树立个性化理念。农林院校急需更新观念,尊重差异、认识个性、发展个性,注重独特性和创造性培养,促进学生优良个性的充分发展,让创新能力成为农科学生的“社会通行证”。三是树立民主开放理念。社会实践证明,人的创造力与人际交往密切相关。农林院校需倡导民主开放理念,提倡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师生人格自由开放、平等协作、互利共赢的和谐氛围,还应实现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科研、课内与课外全员育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四是要有的明确的培养目标。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突出农林特色,始终面向农业、面向农村基层、面向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农林人才,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业工作者。

3.2加强创新理论研究,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

据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创新教育的一个严重障碍就是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缺乏系统的研究和理论的指导。笔者以高等农林院校为例,一是加强农林创新型人才培养规格研究,主要研究农科创新型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等方面应涵括哪些内容及主次之分、特色是什么及如何有效培养。二是加强农林学科不同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主要是明确不同学科专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有什么普遍性与特殊性、功能冲突与调适、角色配合与平衡培养。三是加强农科院校全盘工作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包括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后勤服务,教材体系、师资队伍、实验室平台、实习基地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影响。从物质上予以保证、制度上予以引导和观念上予以鼓励,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创新培养体系。

3.3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保证

农林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探索一套适应农林创新型人才素质培养的全新教学模式。一是优化课程体系。有关研究表明,创新能力本质建立在广博精深知识结构基础上,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充分吸收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成果,构建以生为本、符合创新发展规律的综合化、多层次化、弹性化新课程体系,使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知识功底深厚、科研治学严谨、人文精神浓郁。二是更新课程内容。各学科专业应紧跟学科前沿动态;实验教学应多设计应用性、探究性和综合化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抓好实习基地的建设,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是革新教学方法,改变垂直式单向性传统教学方法,倡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新模式,综合运用讨论式、问题式和研究式教学方法,鼓励创新学习,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四是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考查内容应以创新素质为导向、创新能力为重点,构建一套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精神形成的评价体系;考查方式应依据不同学科、专业和对象而采取恰当的形式,如笔试口试、社会调查、学术论文、科技探索和动手制作等。通过考试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和作用,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使其更好地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服务。

3.4拓展创新实践平台,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积极拓展创新实践平台,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又具操作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创新型人才能力提升非常必要。创新实践平台,即依据创新实践活动特点,由师生积极参与,为素质提升和能力拓展而设计的一切实践教学活动。一是双管齐下、创建实践教学基地,如成立创新能力开发实验室、农技创作与产品设计实验室等,用于训练创造发明技术、方法、手段及素质拓展;建立一些校外实践基地,把学生所学和农林实际结合,以激发学生创造热情和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二是建立农林科技创新研究与推广中心,进行与农林专业创新有关的学术探讨、“三农”服务、农林科技推广、新农村政策与咨询等事项,任务有举办论坛、召开讲座、开展学习沙龙,撰写科研论文,辅导发明创造等。三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创新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渠道,以课内课外交叉渗透和互补共进为原则,如开展课程培训、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等,所有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为宗旨。四是将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纳入农林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计划,大力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确保可持续发展。

3.5造就创新型师资队伍,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人才支持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

雷国铨等:农林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及培养路径探讨·

·

301

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是教育活动实施者,肩负重要使命和责任,当务之急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打造一支富有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师群体,以提高他们践行创新教育的自觉性。一是确立创新的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者,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学生个性,重视过程学习、重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多样化发展;二是锻造优越智能结构。创新型教师应具备博专统一的知识结构、高度综合的科技文化素质、精深熟练的业务素质和满腔热情的求知欲望,不断以前沿理论和知识充实自己,成为创新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应有开拓进取的创新才能和灵活机智的应变才能。三是追求卓越个性品质。创新型教师应该具有兴趣广泛、思想开放、作风优良和求真务实、具备敢为人先、勇于竞争、无私奉献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喜欢挑战自我、富有自信和优越的组织才干和心理素质;四是掌握高超教学艺术。教学充满艺术性,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营造民主、宽松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不断赋予新意和活力,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

3.6营造创新型文化氛围,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环境支持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部成员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思想作风的总和,是影响学校生活的一种精神与物质相统一的力量[12]。积极营造创新型校园文化对高等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促进作用。为此,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和创新的校园文化提供支持。如举行各种学术报告会,使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唤醒创新意识;举办科技文化节和竞赛活动,营造崇尚科学、锐意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资助学生从事学术研究,在老师辅导下帮助启迪思维、培养探索精神、提高学术素养、规范研究行为;开设大学生论坛,交流心得体会和研究成果,达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出版和刊登学生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科研兴趣、繁荣校园科技文化、鼓励学生多出成果;鼓励科技服务实践,引导正确价值导向,将个人兴趣、自我价值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展开创新研究实践,调动大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由此可见,创新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永恒的主题。高等教育根本任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惠及十三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呼唤高校不断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裴桂清.创新型人才的心理素质[J].教育探索,2004,(12):25.

[2]唐景丽等.创新人才应当怎样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6:7.

[3]张华英,张传燧.论通识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J].高等教育

研究学报,2008,31(1):16.

[4]李大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实效性[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4(3):77.

[5]王英杰,刘保存.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

出版社,2005:17.

[6]刘霖.简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7):20.

[7]赵承福,陈泽河.创造教育研究新进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2.

[8]吴慧芳,郭庆琳.试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华北电力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6,(2):131.

[9]郭丽娟,李雪.关于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

政学院学报,2007,(11):55.

[10]田建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素探讨[J].理论前沿,2008,(3):19.

[11]田建国.关于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山东经济战

略研究,2007,(7):20.

[12]曹仁稳,胡方平.高校扩招对高等农林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及

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3,1(1):43.

··

302

农林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及

作者:雷国铨, 王海林, 梁正, 曹滨斌, 谢芬, 童玲, Lei Guoquan, Wan Hailin, Liang Zheng, Cao Binbin , Xie Fen, Tong Ling

作者单位:雷国铨,梁正,曹滨斌,谢芬,童玲,Lei Guoquan,Liang Zheng,Cao Binbin,Xie Fen,Tong Ling(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州,350002), 王海林,Wan Hailin(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州,350002)

刊名:

中国农学通报

英文刊名: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2009,25(13)

被引用次数:4次

参考文献(12条)

1.裴桂清创新型人才的心理素质[期刊论文]-教育探索 2004(12)

2.唐景丽创新人才应当怎样培养 2006

3.张华英;张传燧论通识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期刊论文]-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8(01)

4.李大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实效性[期刊论文]-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3)

5.王英杰;刘保存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口 2005

6.刘霖简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期刊论文]-中国成人教育 2008(07)

7.赵承福;陈泽河创造教育研究新进展 2002

8.吴慧芳;郭庆琳试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期刊论文]-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9.郭丽娟;李雪关于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期刊论文]-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11)

10.田建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素探讨[期刊论文]-理论前沿 2008(03)

11.田建国关于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sdjjzlyj 2007(07)

12.曹仁稳;胡方平高校扩招对高等农林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对策[期刊论文]-高等农业教育 2003(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王勤.王成华.郁斌.赵国安.戴文雯.肖岚.WANG Qin.WANG Cheng-hua.YU Bin.ZHAO Guo-an.DAI Wen-wen.XIAO Lan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2)

2.许国安.Xu Guoan构建基础实验训练平台,培育创新型人才[期刊论文]-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2)

3.何明娥.黎莉.李妍论医学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期刊论文]-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8)

4.隋旺华.刘坚.曾勇.魏世英.潘冬明.SUI Wang-hua.LIU Jian.ZENG Yong.WEI Shi-ying.PAN Dong-ming好学力行求是创新培养优秀矿业地质人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经验与体会[期刊论文]-中国地质教育2006,15(3)

5.鞠翠玲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期刊论文]-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6.黄志平.唐媛.HUANG Zhi-ping.TANG Yuan招收跨学科生源培养创新型人才[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1)

7.安力彬.滕文龙.路来金注重提高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期刊论文]-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6)

8.张玉岩.王蒲生.Zhang Yuyan.Wang Pusheng自主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博士的视角[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论坛2009(6)

9.陈玲.CHEN Ling论状态和谐与海西经济建设创新型人才成长[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2010,30(8)

10.吕淑惠.曲学利.朴永馨.LU Shuhui.QU Xueli.PIAO Yongxin高等特殊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刊论文]-中国特殊教育2006(11)

引证文献(4条)

1.张凌云落实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期刊论文]-中国林业教育 2011(3)

2.刘晴.卢凤君.张琳.吴慧曼.刘鑑洪中国涉农企业创新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 2010(22)

3.陈继飞.刘学渊高等农林院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期刊论文]-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1(7)

4.刘时勇地方高师院校办学定位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期刊论文]-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18652104.html,/Periodical_zgnxtb200913065.aspx

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专业:xxxxxxxxxxx 学号:xxxxxx 姓名:xxx

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摘要:大学承担着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两重任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文章从我国目前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要出发,分析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指出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积极培养和完善有利于创业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各种环境,更好地为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宽松的发展条件,使创新创业型人才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发挥作用。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教育;缺陷 Abstract:The university undertakes the dual task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This paper from China's need for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current view, analyz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University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role, and actively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talents, to provide better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os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th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can play a better role for national construction. Keywwords:innovative talents;training mode;college education;defect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 培养

工商管理09-5班 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背景:乔布斯去了,苹果来了。当大家均于热议“谁是下壹个乔布斯”时,宁波市新近出台了壹份关于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的《意见》。宁波市认为,乔布斯天赋异禀,他的成功或许难以复制,但能够于环境和制度上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从今年开始,宁波市将以5年为壹个培养周期,于3个层次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目前,首批各层次培养人选的选拔已经开始。5年内,宁波将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这壹数字到2020年计划达到2800名。于《意见》中,宁波市加大了对入选人才的资助力度,据初步估计壹个周期(5年内)培养经费超过5000万元。 我们不禁心中疑问:这样就能培养出中国的“乔布斯”吗?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中国的创新型人才呢? 二十壹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人才是壹个国家立足根基、不断发展的持续动力。而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成为壹个关键词。培养和造就壹大批能够引领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参和国际竞争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人才工作、教育工作的重大主题和历史使命,这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

代特点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为核心价值的。我们正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壹体制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重要特征的。同时,我们置身于壹个全球化的环境,我们不仅要建立国际视野,积极地利用世界人才资源;而且要确立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和战略,培养能够参和国际竞争、能够于世界舞台上发挥聪明才智的创新型人才。美国有乔布斯,中国也应有自己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构建和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开放性”是壹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的突出弊端,就是于计划体制和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教育和生活、学校和社会、理论和实践、研究和生产、开发等相互脱离,学校教育缺乏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参和,缺乏国际化的视野。于这种环境下,要想培养出乔布斯式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对现有的培养体制做出改变,而不是仅仅投入金钱,人才的培养需要特定的环境。 中国的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教育机制的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文化氛围,国家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构建开放式教育体系有俩种主要的途径。 壹是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对于科技人才培养而言,这主要是进壹步促进产学研合作,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高校和企业、产业的结合,促进科学研究和知识转化、技术应用的结合,且结合重大科研项目形成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等等。这壹过程,不仅

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因素

大学之道(十六):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因素 -------------------------------------------------------------------------------- 发布单位:宣传部信息来源:《中国高等教育》作者:北京工业大学校长郭广生点击率:368 发表日期:2011-08-05 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因此,贯彻和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努力促进各类创新人才的竞相涌现,全力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各级各类高校的主要任务。而要实现创新人才培养,首先明确和加深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等理论或观念方面的认识,不仅必要,而且需先行。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内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位学生身上都蕴藏着丰富的创新潜能,这是潜藏于学生大脑结构和功能中的一种心理潜能。可见,从理论上讲,人人均可创新,事事均能创新。不论是谁,也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只要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都可以称得上是创新人才。事实上,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类社会众多小发明、小创造的累积效应使然。所以,创新并非高不可攀,更非少数人的专利。然而,社会实践也表明,创新确实又远非人人可以做到。究其原因,在于人人的创新潜质并非都能被激发出来,进而内化为个人的创新素质。这样看来,所谓创新人才培养的本质内涵即是要将每位学生的这种创新潜能激发出来。 那么,什么是创新素质呢?简而言之,创新素质即为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人格的合金。其中,创造性思维是认知系统,创造性人格是动力系统。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人思维的最高形式,其中新颖性和独创性是其核心特征。针对当前我们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下四个方面当是我们需要勇敢面对与着重改革的: 一是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思维习惯。创新人才培养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具有“自由的意志,独立的人格”,要有敢于质疑和辩论的信心,还要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科学精神与勇气。教育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充分保护甚至捍卫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 二是丰富的想像力。想像力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在2009年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结果,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能力排名倒数第一,创新能力排名倒数第五。这从某种程度上表明,想像力的贫乏已成为当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危险的莫过于我们的想法是我们唯一的想法”,如何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变得能够充分展开学生想像的翅膀,让学生敢于想像,善于想像呢? 三是科学方法和学会学习。科技持续发展与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有赖于人类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用新的方法去思考已知的东西,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四是广阔的知识背景。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往往在某个时候会组合起来形成新想法、新思路。创造性人格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和高度发展,是创新人才表现出来的整体精神风貌。如果创造性人格欠缺,人的创造性活动就会陷入困境,而且不可持续。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对800名男性的成才问题进行了几十年的追踪研究,对被试中成就最大的与成就最小的各20%进行了比较,发现这两组人中最明显的差别在于他们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不同;成就最大的一组,在责任心、进取心、求知欲、自信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川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科研课题 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创新型高职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申请者: 所在学校: 起止日期: 200 年月日至200 年月日 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秘书处制

界观方面,要求大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唯物辩证法武装头脑,防止形而上学;用唯物史观武装头脑,作为观察各种社会现象的唯一科学方法。在人生观方面,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的目标,把劳动和对社会的奉献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尺度,而不是把金钱作为人生的价值尺度。同时,按照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总体原则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为先、个人为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解决好这一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大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风气,思想上才能健康发展。同时,科学思想素质的形成,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基础的理论功底,要能把握其思想体系和精髓;并在实践中锻炼,讲科学理论付诸运用。 三、全面的文化素质的培养 要求大学生具有人文修养,能够从中国传统的文史哲中汲取营养。还要具有现代化的科学知识素养,了解现代著名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大学生本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意识到加强自己思想理论学习的必然性和紧迫性,融知识与能力为一体、融实践与科研为一体,提高自己科学文化水平。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要求高校培养和造就一批跨世纪人才,这些人才除了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能力,还要有全面的素质,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这样才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高超的专业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创新思维的训练。在教学和实训实验环节中,设置演示实验、基本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三类不同要求的实验。演示实验旨在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基本型实验侧重于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综合型实验着力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确立专业素质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专业素质教育不应只是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丰厚、能力全面、素质优良的新型人才。 五、模范的道德素质的培养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以此为核心,从根本上扭转人生观与价值观上发生的偏差,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市场经济需要的合格人才这个中心,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前途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增强社会责任感。而良好的道德素质来源于高尚的道德观念。大学生只有确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才能使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进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轨道,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要求诚实守信是道德之本。待人诚实,拒绝尔虞我诈、不择手段,是调解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道德风尚,来自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观的指导。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关系时,要想到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先进分子则要做到先人后己,把社会主义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否定利己主义、个人至上、损公肥私,倡导集体主义、克己奉公。培育良好的道德素质,既要靠社会主义道德的指导,也要注重自身的道德培养。慎独,这一自古以来的道德修养准则,应该赋予新的时代含义。只有在一切复杂的情况下,把握住自己的道德行为,才能保持自己良好的道德状态。 六、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育工作是培养祖国接班人的一项崇高的职业,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命运的,所以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能够高瞻远瞩,能够知晓祖国未来的形式,世界的发展趋势,根据未来的需求培养一批与世界接轨的新型人才。而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对于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有以下见解: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认识,到底怎样的人是创新型人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从广义上看,创新型人才是专指那些思维敏捷、思想解放、思路超前的人和那些敢想敢闯、敢作敢为、敢试敢冒的人。也就是那些具有经验、知识、信息,并将其融合运用到实际中,能够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判断、创新的人。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观念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不受传统认知或书本老师的认知观点所限制,不受学科限制,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2、思维具有灵活性。创新型人才可以轻易摆脱惯性,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3、认识具有新颖性。创新型人才思想活跃,能够经常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 4、人格特征鲜明。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敢于质疑,敢于探究,敢于从想象中探求食物的本质,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清醒的认识。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敏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几方面;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坚持的基本理念 首先需要我们革新教育思想,要清楚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该怎么培养。其次就是评价体系的创新,明确怎样的学生是优秀的学生,怎样的正确的衡量一个学生。为此,必须

创新型人才的特征及培

31 大学(学术版) 2011年第2期刚刚龚放老师结合古今中外名人观点和故事谈了他对大学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看法,我想结合我们所做的一项研究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一下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 不同的人对创新人才的理解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学者认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是创新型人才,这是一种理解。我不认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应该定位在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或者是以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标识的一类人,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培养综合素质是比培养某一类人更重要的任务。虽然我们对创新人才的理解有差异,但是政府和社会希望大学培养能够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才这一要求是无可厚非的。不过,我们这些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必须清醒认识到,教育不是变戏法,不是划定一个目标后通过一系列步骤就能使任何人达到特定要求的。教育更多的是从一个人看似普通的成长过程中发现其潜质、并且针对这种潜质加以有效培养的过程。 鉴于当前整个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我们也做了一项比较功利的研究,即运用我们在“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中采用完全随机抽样获取的几万份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对其中可能具有创新潜质的“拔尖类”学生进行研究。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拔尖学生的标准是“在某一领域有杰出才能,能创造性解决复杂问题,并且有公认的成就和一定的国际影响力”。根据这样的标准,我们从调查的6所“985”院校中抽取出获得过国内外大奖的学生作为研究组,用未获得过任何奖项的同学作为对照组,用五项指标将两组学生进行对比: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度、生师互动程度、教育经验丰富度及校园支持度。在学业挑战度和校园支持度两个指标上,两组同学的得分基本没有差异,得分差异最明显的是教育经验丰富度,主要指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种活动的程度。在各项活动中,两组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无明显差异,而课后学习行为,尤其是课外拓展性学习上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可见,对于这类学生来说,学习是“大学习”的概念,即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还包括课下丰富的学习经历,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在主动合作学习方面,获奖组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明显要好于对照组,另外获奖组的学生一般在课上都会积极提问,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课下经常和同学及老师讨论问题。生师互动指标是我国“985”高校与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差距最大的一个指标,但是在这一指标上,获奖组学生的得分明 创新型人才的特征及培养史静寰

大学生如何成为创新型人才

如何成为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应该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同时能够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创新型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他们通常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及较高的专业水平,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并且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艰苦的工作。 那我们,作为新兴时代的大学生,又该怎么样成为一个创新型人才,为正在发展的祖国服务呢? 第一我们需要有一个创新的意志,创新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是难以轻松地在短时间内走完的道路。因此我们需要有坚定的意志以及不服输的决心,我们需要有非凡的胆魄,需要告诉自己,无论光明的未来在哪一天才会到来,只要找准了方向我们就不要轻易放弃,找准了方向就坚定地走下去,直到终点都不要放弃。只有这样才能够拥有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基石。 其次我们需要拥有灵活的创新意识及敏锐的观察力。创新通常都是在生活中被发现,同时也是在生活中被改造建立的。因此只有拥有一种创新的意识以及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够拥有一双发现新鲜的眼睛,才能拥有一个可以分析不同的头脑,才会拥有一颗感知创意的心灵,也才能够从身边平凡细微的小事发现不同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开拓创新的基础素材,没有创新的素材,那所谓的创新型人才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第三我们需要拥有超前的创新胆识,创新是需要胆魄的,在旧规则中找寻新的突破不仅仅需要发现不同的眼睛。找到的突破在一开始往往并不能得到旁人的理解,往往不能受到他人的谅解,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有超前的胆魄,因为这样的胆识可以让我们坚定地走确定了方向的道路,而不会中途退缩或是放弃。成为创新型人才的路途中艰难险阻无法用数字计量,超前而坚定的创新胆识将为我们的创新道路一路护航。 第四我们需要具备有丰富的创新知识,没有知识作为铺垫的创新之路将会没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好奇心 人们爱好一件事物,往往起因于好奇。好奇心可以诱发人们的兴趣,唤起人们进一步的垂顾与探求。有强烈好奇心的人往往较为敏感,富于探索的精神和发现的能力。反之,对周边事物都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的人,很难会有创新的冲动与才思。 好奇心是要从小培养的。小孩子往往遇到什么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这就是好奇心。对少年儿童的好奇心给予关注和扶植,而不是漠视和搪塞,就能让这一美好的品格素质在少儿内心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有一本少儿读物《十万个为什么》,是针对少年儿童爱问为什么的特点而编写的。这套丛书在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科学知识启蒙、培养科学素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笔者本人是这本书的千千万万个受益者之一。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书中有一幅插图:一只小蚂蚁,在一个圆环形的纸圈上爬行,纸圈有黑白两面,小蚂蚁不需要翻越纸圈的边缘,只要一直向前行走,就可以走遍纸圈的两面。这只小蚂蚁的有趣故事,使我对拓扑学有了最初的认知,唤起了我的好奇,乃至进一步探求的愿望。让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和正确的引导,好奇心就会在他们心里深深地扎下根。 在科学名人的成长过程中,也能看到好奇心的影子。让我们来看爱因斯坦童年的故事。爱因斯坦5岁的时候,对袖珍罗盘着迷;6岁时,他开始练习小提琴;10岁,阅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书籍;11岁,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学,感到狂热的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在网上,可以看到一幅爱因斯坦4岁时的照片,幼年的爱因斯坦天真、聪慧、可爱…… 少年儿童的好奇心需要呵护。如果对少年儿童的好奇心持漠视的态度,不予扶持,好奇心可能就会夭折。千万不要把少年儿童的好奇心扼杀在萌芽之中! 步入青春期,年轻人对身边的世界依然是满怀好奇的。年轻人的好奇心也需要正确引导。大千世界里,新奇的事情很多。特别是在网络时代,信息的洪流如潮水般涌来,其中就充满了新奇的东西。但新奇的东西不见得有意义、有价值。要培养好奇心,但也要避免猎奇心理。在信息的大潮中要注意识别:哪些信息有科学内涵或文化内涵,有实用价值、审美价值或者至少有商业价值,如果什么内涵、价值都没有,这样的信息就是垃圾信息,不值得理睬。 一些年轻人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其原因之一是好奇心没能得到正确引导。此类情况在大专院校的莘莘学子中也不乏存在。这些学子本是创新人才的备选成员,却迷失于网络,实在令人惋惜。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好奇心也是如此,正确引导是不可或缺的。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二:实践的精神 毫无疑问,科技创新人才应该而且必须是实干家。满口空谈的人不可能从事科技创新。对于科技工作者,实践与其说是一种能力,毋宁说是一种精神。或者说,实践首先是一种精神,然后才是一种能力。 关于实践精神的培养,榜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人才培养制度 为更好地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好地落实额敏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发展,建立健全面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营造自主创新的优良环境,提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为额敏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一、稳定、培养现有人才的激励办法 1、建立创新人才工作保障机制。各科室主要负责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推进本系统跨越式发展中的骨干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形成党政统一领导。我局将把人才工作作为各科室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提拔、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成绩突出的领导班子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创新科技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在本系统专业人员的使用上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和选聘力度,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对我局评选出来的人才重点培养,压担子、挑大梁,条件成熟时适时选用,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有效地发挥典型示范作

用,在全矿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专业人才成长提供发展舞台,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3、建立专业学科人才交流制度。按照个人自愿、我局需要、组织调配、因才施用的原则,根据企业发展方向,依托重点项目,针对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方向,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向生产一线锻炼,不断加强专业人才的合理交流,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 4、完善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倡导干中学、学中干。按照统筹规划、学以致用、鼓励上进、合约管理的原则,鼓励在岗员工参加紧缺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成人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人才长效激励机制。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重业绩、重贡献的分配原则。对特殊人才采取特殊的分配办法。对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承担重点工程和研究项目的专业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实行“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凡创新求变、勤奋拼搏,做出骄人业绩,给企业创造巨大收益的可给予重奖。 6、关心人才,改善条件。从工作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的关心和爱护,积极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加大投入,改善办公条件,抓好文体设施建设,优化员工生活环境,关注技术人员身心健康,

大学生如何成为创新型人才

如何成为创新型人才 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而中国正是这样一个想要走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国家,并正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 而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应当是当代青少年,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努力关注的时代课题。 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多如牛毛,其中的一种认为创新型人才应该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同时能够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创新型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他们通常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及较高的专业水平,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并且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艰苦的工作。 那我们,作为新兴时代的大学生,又该怎么样成为一个创新型人才,为正在发展的祖国服务呢? 第一我们需要有一个创新的意志,创新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是难以轻松地在短时间内走完的道路。因此我们需要有坚定的意志以及不服输的决心,我们需要有非凡的胆魄,需要告诉自己,无论光明的未来在哪一天才会到来,只要找准了方向我们就不要轻易放弃,找准了方向就坚定地走下去,直到终点都不要放弃。只有这样才能够拥有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基石。 其次我们需要拥有灵活的创新意识及敏锐的观察力。创新通常都是在生活中被发现,同时也是在生活中被改造建立的。因此只有拥有一种创新的意识以及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够拥有一双发现新鲜的眼睛,才能拥有一个可以分析不同的头脑,才会拥有一颗感知创意的心灵,也才能够从身边平凡细微的小事发现不同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开拓创新的基础素材,没有创新的素材,那所谓的创新

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 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 目录 介绍 来源 特征 培养途径 介绍 来源 特征 培养途径 展开 编辑本段介绍 只要创新型人才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具体有以下几个特征:(1)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2)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3)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4)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5)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艰苦的工作。需要具备人格、智能和身心三方面基本要素。诸如:基础理论扎实、科学知识丰富、治学方法严谨,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同时,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最新科学成果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未来科学家的培育者。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完善培养体系,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加紧建设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要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有效提升我国人才和人力资源综合开发水平,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创新型人才从哪里来?对企业来说,要拥有创新型人才,一是要积极引进。人才不同于普通的人,创新型人才也不同于一般人才,站在各个行业和领域浪尖上的创新型人才总是少数,所以成为各单位争抢的对象,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总是把目光瞄准了创新型人才而积极加以引进。二是企业培养。引进人才不仅成本高,而且数量也相对有限,要想拥有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企业在引进创新型人才的同时,还要自己培养人才。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者拥

浅谈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浅谈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2010年11月16日在《求是》杂志上有一篇文章:创新型人才匮乏制约中国国际竞争力。其中谈到,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4200万人,但高层次创新人才仅1万人左右,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中国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具有自主品牌出口不到1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0%来自外资企业。可见,我国正处于一个创新型人才极度匮乏的时期,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将因此受到严重制约。 人类经历了5000多年的农业经济,又经历了大约300年的工业经济,现在正进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里,科技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信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经济的支柱,而人力资源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具有现实的紧迫性,是我国综合国力得以发展的保证,也是保持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筹码。 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执行副所长、研究员张玉臣认为:人才培养,至少有5个环节非常重要。第一是个人天赋,第二是家庭教育,第三是学校教育,第四是社会使用,第五是社会文化。除天赋外,其他四个方面和培养模式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使得孩子从小不爱自己去学会解决问题,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往往批判多过鼓励。其次是中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往往是基于功利,忽视兴趣,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重考试而忽略实践和启发式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在人才的应用上,我们现在缺乏人尽其用的应用机制,其根源在于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而对于中国,社会文化主要受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文化的影响,对人才培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近年来日益增长的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充分表明了大家认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好”,而为官者也多不唯实,学术行政化是导致创新型人才培养无法完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学术标签化,学术功利化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影响人才培养的社会文化背景。 “想别人没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说过的话”,这是钱学森曾对创造性人才的定义。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特征要求包括:可贵的创新品质,坚韧的创新意志,超前的创新思维,敏锐的创新观察,丰富的创新思维,科学的创新实践。要做到这些,结合现今创新型人才匮乏的原因分析,我们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个人意识、学校教育模式、社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几个方面着手。淡化功用心态,强调人文环境建设,使得“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观念深入人心;构筑有利于创造的知识结构,在基础教育阶段,抛弃为考试而教的积弊,由关注不同科目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分值转向关注这些科目的教育价值,在高等教育阶段,增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汇通,构筑起有利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知识基础;企业应当规范奖惩制度,鼓励创新,保证竞争的公平性。 创新型人才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中不断去改进与完善。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18652104.html,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作者:邹云峰何旭辉严磊周智辉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2期 [摘要]人才是推动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当今国与国间的激烈竞争中,人才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型人才成为社会的广泛需求,这也为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探索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创新型人才质量不高与数量不足的问题。文章在明确创新型人才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制约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以期使高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關键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17年中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项目“大跨度桥梁振动” [作者简介]邹云峰(1984—),男,湖南邵阳人,博士,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桥梁与结构抗风研究;严磊(1988—),男,湖南岳阳人,博士,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桥梁与结构抗风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204-03 [收稿日期] 2020-02-11 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是创新型人才,更是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因此,世界各国都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更加旺盛,这也对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在当前的背景下,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创新型人才的评价标准 所谓创新型人才,即在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能够通过创新实践获得较为突出的创新成果,推动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优秀人才。创新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共同特质,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广博的知识基础 广博的知识结构是创新型人才进行创造性实践的基础。创新不是凭空想象,也不仅仅是一种意识,而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知识基础上的创新意识及创造性活动。我们所获得的知识都是由

农林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及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没有创新的国家和民族将无法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屹立世界强国之林。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指出:“加强自主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的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因此,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旨归的高校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这一使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成为目前中国高校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当前,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迫切需要创新,高等农林院校肩负着为农业发展培养大批急需的富有创新型人才的艰巨任务,因此,农林院校就其自身人才素质要求及培养路径也在不断进行艰 辛探索和深入思考。 1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释义及若干思考1.1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内涵界定 何谓为创新型人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水平,雄厚科学文化基础,精良专业技能,健康身心素质,良好潜力和极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1];能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2];发现新思路、发明新成果或找到新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3];具发展和解决新问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开创新领域和发明新事物潜质的人才[4]。上述说法概括了创新型人才的共性,但缺乏对个性的分析。 基金项目:福建农林大学教改资助项目"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成长机理、培养体系及实证研究"(010956)。 第一作者简介:雷国铨,男,1966年出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通信地址:350002福建福州金山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ail :lgq707816@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18652104.html, 。 收稿日期:2009-04-20,修回日期:2009-04-27。 农林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及 培养路径探讨 雷国铨1,王海林2,梁正1,曹滨斌1,谢芬1,童玲1 (1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州350002;2 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州350002) 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阐述了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内涵、基本特征和培养的紧迫性,探讨了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素质要求及培养路径,对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素质要求;培养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The Discussion on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and Cultivation Path for the Innovative Talent in th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High School Lei Guoquan 1,Wan Hailin 2,Liang Zheng 1,Cao Binbin 1,Xie Fen 1,Tong Ling 1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2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 Abstract: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and it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the educating of the high school and the key of building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ies.This article explain the Connotation,basic features and the urgency for the cultivation talent for th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high school,discuss the requirement and the path for cultivation for the innovative talent in th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high school,it will play a reference role for th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high school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 Key words: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high school,innovative talent,quality requirements,cultivation path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3):298-302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有关创新型人才培养论文

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创新性型人才 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提高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不得不令我们深思。培养富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目前高校自身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不能算是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此,我们应立足于现实,着眼未来,纷纷建构具有本单位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也顺应时代要求,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的优势,积极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多种措施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一、适应形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不断改变,而且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也需要根据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地变革和优化。我们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突破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学校以育人为本、育人以教学为先、教学以质量为重”的思想,以及“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观念,把全面素质教育放在突出位置,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面向社会培养既能从事科学研究,又能直接参加社会工作,“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是我们21世纪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发挥优秀教师作用,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促进课堂提质工程 我院坚持培养教学研究型教师,促进师资队伍素质从教学型或科研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形成了一支以学院6位“136”人才为核心,以一大批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中坚的师资队伍。广大教师既重科研,又重教学,他们通过科研站在学科发展前沿,通过教学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科技知识。学院鼓励和组织“136”人才、教授、博士、教学名师主讲本科生主干专业课程,举办学科发展动态讲座,并要求以上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每年暑假期间学院组织一次学科研讨会,要求所有教师都要准备“精彩一课”的演讲,随即抽讲,几年来,学院产生了3位省级教学名师,学院结合学校每年举办的“我爱我师”活动,组织广大学生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评选出一名“我心中最喜爱的老师”进行表彰,通过活动,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素质,使大部分老师既是学术骨干,又是教学骨干。在促进课堂提质工程上,一是学院依托学科优势,完善专业建设。按学科类型设置基础课平台,按“少而精,少而优”的原则扩展新知识。今几年,学院根据专业设置,结合社会人才需求,调整新编教材10多项。二是转化科研成果,打造精品课程。学校充分发挥车辆、交通控制、热能动力等领域的科研优势,深化教学改革,推进课程建设,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容。目前建设了汽车电子和汽车车身设计2门核心课程实验创新平台,车辆工程专业教师队伍获国家级教学团队;车辆工程实验室被确定为省级实验教学示中心;三是改革实践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学院从公共基础实践、学科专业实践、研究创新实践三个层次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论文.

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论文 2019-05-28 【论文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内外高校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探究了创新型人才的科学内涵,并对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培养对策 1创新型人才的科学内涵 创新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坚韧不拔的创新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以及掌握科学的创新思维方法的人。这些人才要具有独立的人格、宽厚的专业功底、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应用获取的知识与信息来提炼与创造出新知识的技能和能力、能运用逻辑和形象思维方式对事物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归纳和评价,并形成独到的新见解。下面从三个方面具体阐释它的科学内涵。 1.1创新型人才的创新人格 创新型人才都应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良好的人格品质。个性虽属于非智力因素,但它与一个人的思维品质的形成却有着密切的关系,很难想像一个没有事业心、思想保守、胆小怕事、缺乏主见的人,能够在事业上做出创新。具体的说,创新人格包含创新情感、创新意志和创新理智三方面。 1.2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技能 创新型技能是指能够充分利用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借鉴相应的科学原理、方法和知识体系进行创新活动的能力,表现为创新知识基础、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三方面,这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1.3创新型人才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个体在创新活动中所具有的自觉的意识、强烈的愿望、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包括力求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进取精神,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创新型人才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是否总是自觉地、有意识地支配自己进行创造性心理的实践活动,是否表现出高度的创新自觉性、是否遵循创新规律等。创新型人才的创新精神状态,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计划三个方面。 上述三个方面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也是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必须抓好的基本环节。 2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