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剂量阿司匹林促进胎儿发育

小剂量阿司匹林促进胎儿发育

小剂量阿司匹林促进胎儿发育
小剂量阿司匹林促进胎儿发育

小剂量阿司匹林和肝素配伍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疗效

*

冯翠仪

(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广东佛山5283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和肝素配伍治疗胎儿生长受限(FGR)疗效。方法随机将144例诊断为FGR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4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予小剂量阿司匹林和肝素配伍治疗,对照组60例仅予一般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小剂量阿司匹林和肝素配伍治疗FGR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治愈率高,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和肝素配伍治疗FGR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阿司匹林;肝素;胎儿生长受限;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115(2014)06-0503-02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4.06.015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bination of low-dose aspirin and heparin on fetal growth restriction

Cuiyi FENG

(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Shunde,Foshan528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bination of low-dose aspirin and heparin on 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Methods:All144cases of FGR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ex-perimental group(n=84)was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 of low dose aspirin and heparin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treat-ment,while the control group(n=60)was treated only with traditional drugs.Then the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ow dose aspirin combination with heparin was significantly(P<

0.05)grea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which was combined with no obvious adverse effect and high cute rate.Conclu-

sions: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ow dose aspirin combination with heparin was satisfactory with 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It is worth for clinical promotion in basic level hospital

Key words:aspirin;heparin;FGR;clinical efficacy

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是严重危害胎儿健康的产科并发症,其发病率3% l0%[1]。FGR是导致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第二原因。FGR胎儿在围生期易出现缺氧、窒息、酸中毒等,对产程耐受性差;FGR患者生长及智力发育缓慢、滞后;成年后是发生内分泌代谢障碍、心血管疾病、阻塞性肺疾病、肾脏疾病及内分泌代谢障碍等疾病高危人群。故预防FGR的发生,对已发生FGR者在宫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十分重要[2]。我们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和肝素配伍治疗FGR,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其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6月至2013年月12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孕妇共2600例,其中确诊FGR者144例,按自愿原则将144例FGR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4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予小剂量阿司匹林和肝素配伍治疗;对照组60例仅予一般治疗。治疗前后行B超检查,监测胎儿生长的情况:宫高及胎儿双顶径、羊水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脐动脉S/D 比值,随防新生儿体重。孕妇年龄22 36岁,平均(27.5?5.8)岁;人院孕周23 36周,平均(29.5?2.1)周,两组孕周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FGR诊断标准通过询问病史确定孕周后,排除胎儿先天性畸形。每周产前检查1次,连续3次产前检查测量宫底高度、腹围值均在第10百分位数以下;计算胎儿指数:胎儿指数=子宫长度(em)-3?(月份+1),指数小于-3;测孕妇体重:孕晚期每周增加体重0.5kg,连续3周无增长;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每周增长小于<

2.0mm,或3周增长小于<4.0mm;多数FGR出现羊水量过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脐动脉S/D比值≤3为正常值,脐血S/D比值升高时;均可考虑为FGR[1]。

1.3方法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或能量合剂治疗;84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阿司匹林50mg/d,从怀孕28

305

泰山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Vol.35No.62014

*作者简介:冯翠仪(1975—),女,广东佛山人,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妇产科工作。

30周或发现FGR开始,服药6 8周;(2)肝素5

000U+100g/L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4 6 h,同时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或能量合剂治疗,1次/ d,7d为一疗程,视孕周及病情间隔2周可重复1个疗程,用药期间(治疗前、治疗第3天及治疗第7天)监测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在正常范围;或肝素改为低分子肝素0.4mg皮下注射,1次/d,用药时间、间隔时间、疗程同标准肝素,不需监测凝血功能,此方法可在门诊治疗。

1.4疗效判定治疗前后测量宫底高度及腹围、计算胎儿指数、测孕妇体重、8超测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及羊水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脐动脉S/D比值、新生儿出生体重判断疗效。治愈:宫底高度、计算胎儿指数、测孕妇体重、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及羊水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脐动脉S/D比值明显改善,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显效:宫底高度、计算胎儿指数、测孕妇体重、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及羊水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脐动脉S/D比值有所改善,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无效:宫底高度、计算胎儿指数、测孕妇体重、8超测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及羊水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脐动脉S/D比值无明显改善,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

1.5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所有孕妇及胎婴儿均未观察到血小板减少、出血等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监测凝血功能均在正常范围。观察组及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 4。

表1两组胎儿平均每周双顶径

及股骨长增长情况比较(珋x?s)

组别例数双顶径(mm)股骨长(mm)

观察组842.5?0.7*2.2?0.8*

对照组601.8?0.61.7?0.6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两组胎儿治疗前后脐动脉血流的变化

(S/D比值)(珋x?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843.3?0.62.4?0.5*

对照组603.2?0.62.8?0.6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两组胎儿治疗前后羊水指数的变化(珋x?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8410?313?4*

对照组6010?310?3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两组疗效对比例(%)

组别治愈显效无效合计

观察组72(85.7)10(11.9)2(2.4)84(100.0)

对照组38(63.3)16(26.7)6(10.0)60(100.0)

*与对照组比较P<0.013讨论

FGR是产科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其围生儿病死率为正常儿的4 6倍,研究[2]发现,FGR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及胎盘局部可存在梗死病灶。阿司匹林通过使脂肪酸还氧化酶不可逆乙酰化并失活从而抑制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A2(TXA2)的合成。由于血小板还氧化酶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血管内皮细胞还氧化酶的敏感性,小剂量阿司匹林(50 150mg/d)能有效抑制血小板TXA2的合成,而不影响血管壁PGI2的合成,使PGI2/TXA2的比例趋向于PGI2占优势,从而抑制血小板活性,预防微血栓形成和血管痉挛,使胎儿胎盘循环得以改善。肝素主要通过增加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降低血液黏稠度及血管阻力,增加胎盘血液供应,加速了物质交换,改善了胎盘功能,从而在根本上改善了宫内微循环,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3]。低分子肝素还可阻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防止它在胎盘血管基底膜上沉积,促进胎儿胎盘血液循环,增加羊水量[4]。肝素属于B类药,因肝素分子质量较大,标准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均不通过胎盘,目前未发现其对胎儿有致畸作用。阿司匹林和肝素合用增加胎盘血液供应,改善胎盘功能,促进胎儿生长发育。

本资料表明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和肝素配伍并结合增加营养的方法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效果好,治愈率高。标准肝素需静脉滴注,患者需住院治疗。低分子肝素和标准肝素治疗FGR可达到同样的临床效果,两者对母儿都是安全的,均可用于FGR的治疗。且低分子肝素主要通过抑制活化的第X因子而发挥抗凝作用,对第Ⅱ因子抑制作用较弱,故对凝血系统的影响较小,且为皮下注射,使用方便[5]。肝素和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是出血,配伍使用阿司匹林和肝素有增加出血的危险,但本治疗未观察到围生期出血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在应用中仍应注意监测相关凝血指标。

综上所述,小剂量阿司匹林和肝素配伍治疗FGR是一种简便、经济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围生儿结局,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30-132.

[2]万红芳,王利民,刑爱耘.胎儿生长受限防治的循环证据和评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3):235-237.[3]褚红女,黄荷凤.肝素在产科中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8,38(4):252-253.

[4]李正芬,郭遂群,刘亚利.低分子肝素治疗羊水过少的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1,25(16):2753-2754.

[5]余艳红,沈立勇,钟梅,等.肝素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9,39(12):793-796.

(收稿日期2014-3-12)

405

泰山医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Vol.35No.62014

阿司匹林剂型发展、上市时间和常用剂量

1.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它诞生于1899年3月6日。早在1853 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与青霉素、安定并称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这与TXA2生成的减少有关。临床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根据文献记载,都说阿司匹林的发明人是德国的费利克斯·霍夫曼,但这项发明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是一位犹太化学家阿图尔·艾兴格林。 2.250g 来阿司匹林以19041915 3.阿司匹林片剂:1915年1月1 司匹林只有粉末状的剂型。早在1875年,水杨酸盐就已开始用于止痛,但是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很高,1897年,德国化学家Felix Hoffman发明了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大大降低了其不良反应。现在,这个百年老药还在不断带给人们惊喜,适应症越来越广,早已超越了它最早单纯解热镇痛的作用。 4.阿司匹林肠溶片:1993 层包衣,这种药片在胃部不溶解,直到肠道才发生作用,这样就几乎完全解决了胃部不 适的副作用问题。最近拜耳公司上市的拜阿司匹林 剂量阿司匹林,由于使用了肠溶衣包膜的技术,使得阿司匹林在胃内不溶解,减少了阿司匹林时胃的刺激,从而减少了传统阿司匹林片对胃肠道的副反应。该肠溶片在2 0 0 3年9月在中国上市。 5.阿司匹林粒状产品:2003年拜耳阿司匹林粒状产品(无需饮水)面世。2007年,发表 在《柳叶刀》杂志的研究显示,5年间每天使用300毫克或高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使治疗后10至15年的结肠癌发生率降低74%。这印证了澳大利亚教授1988年的研究,被拜耳视为阿司匹林继解热镇痛、心脏病预防之后的第三个飞跃。 6.阿司匹林肠溶片:2013年10月17 京举行,会议宣布沈阳奥吉娜药业的仿制药100mg 林)与原研药品拜耳“拜阿司匹灵”间的生物等效性无明显差异。该项试验由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申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药物临床研究中心进行,委托沈阳亿灵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生物样本分析。 7.近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 宣布,批准mg Durlaza)用于脑卒中及冠心病高危患者的二级预防。报道称,这种新型阿司匹林缓释胶囊可以在24小时内缓慢释放药物,发挥稳定的抗血小板功效,并称这是首个也是唯一的24小时持续有效的缓释胶囊。新药主要用于降低慢性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及死亡风险,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复发脑卒中及死亡风险。预计2015年第四季度正式上市。人体24小时生产血小板,目前传统的阿司匹林速释制剂只能在血液中平均持续停留时间4~6小时,血药峰值浓度仅30分钟。而Durlaza采用缓释、微胶囊技术,以延长阿斯匹林释放。 但从度娘上,我们可以查到,中国有两家企业在生产阿司匹林缓释胶囊,一家是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剂量与美国一样,是mg,另一家是江西东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剂量是50 mg。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15个常见问题和答案!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15个常见问题和答案! 导语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15个常见问题,答案在这~ 1、为什么必须进行用药交代? 无论国产还是进口阿司匹林,都可引起致命的胃出血和脑出血。数以亿计的患者正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必须进行用药交代,而且应规范化。 阿司匹林用药交待(纸质或口头): 肠溶片应餐前服用;当出现上腹不适或身体有出血表现时,请及时就诊;注意粪便颜色变化,当出现血便,或黑便时,请及时就诊;每1~3个月定期检查粪便潜血及血常规;用药期间禁止饮酒。 2、阿司匹林最低有效剂量是多少? 市场上有25mg、50mg、100mg不同规格的阿司匹林,说明书用法差异很大。 通常情况下,阿司匹林预防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最低有效剂量为75mg/d,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的最低有效剂量为50mg/d。 3、何时服用最好,早上还是晚上?

清晨血小板更活跃,心血管事件高发时段为6:00~12:00点。 肠溶或缓释阿司匹林口服后需3~4小时达到血药高峰,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更好地抑制清晨血小板功能;若每天上午服药不能对事件高发时段提供最佳保护。 但是,没有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证实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更多减少心血管病事件,而且阿司匹林一旦生效,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持续性的,不必过分强调固定某一时辰服药。 4、偶尔忘记服用阿司匹林怎么办? 体内每天约有10%~15%的新生血小板,故需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以保证新生血小板功能受到抑制。 偶尔一次忘记服用阿司匹林,体内仅15%的血小板具有活性,对于抗栓作用影响不大。不需要在下一次服药加倍剂量,过量服用阿司匹林不良反应会增加。 5、高血压患者,什么时候才可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引起颅内出血绝对风险仅为0.03%。 但是,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时,需在血压控制稳定(<150/90mmHg)后开始应用,以避免颅内出血风险增加。 6、溃疡病史患者,如何服用阿司匹林?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的疗效研究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 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106例按照药物剂量的不同分为实验与对照两组,实验组给予大剂量的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的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有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血脂指标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的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有着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不同剂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疗效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物质财富的奇迹,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同时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血液的流动受到阻碍,导致心肌缺血、功能异常甚至坏死[1]。血脂水平过高是导致冠心病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冠心病患者常伴有高血脂症。对于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很好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本文将以我院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不同剂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06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与对照两组。实验组有53人,其中31位男性,22位女性,年龄51~78岁之间,平均年龄(62.1±1.2)岁。对照组有患者53人,其中30位男性,23位女性,患者年龄52~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8±2.1)岁。所有患者中排除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精神意识障碍患者、在治疗前的1个月内出现心肌梗死患者、血脂不可控患者。所有患者在家属的陪同下或由家属代为签署参与同意书。所有患者的自身情况和两组患者之间的比较情况均符合本次研究进行的条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研究进行的前一周内停止降脂药物的使用,通过控制饮食等方法进行血脂控制,没有意外情况发生。对于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小剂量的氟伐他汀钠

科学使用小剂量阿斯匹林

应用阿斯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适应证 肯定有益: 1、急性心肌梗塞。 2、心肌梗塞后二级预防。 3、心绞痛。 4、冠脉血管重建术(搭桥、支架、PTCA)。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缺血性脑疾病(PRIND)和卒中后二级预防。 6、透析患者动静脉分流。 可能有益: 1、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2、卒中后的即刻治疗。 3、心房纤颤。 4、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 5、深静脉血栓。 6、人工瓣膜替换术后预防栓子。 不同剂量阿斯匹林的不同效应 小剂量阿斯匹林(75—300mg/d)具有抗血小板作用。 中等剂量阿斯匹林(500mg—3g/d)具有解热镇痛效应。 大剂量阿斯匹林(超过4g/d)具有消炎及抗风湿作用。 如何科学选择阿斯匹林的服药时间、服药间隔和剂型 服药时间:肠溶阿斯匹林最好能在早餐后服用,这样可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 服药间隔:在临床实践中,不建议间隔2天以上。经常服用的好处在于增加耐受性,同时减少其对前列环素的抑制。 服药剂型:为减少阿斯匹林的不良反应,应长期服用肠溶阿斯匹林。对某些急诊病例如心梗,可使用水溶阿斯匹林或将肠溶阿斯匹林含化或嚼服。 如何减少阿斯匹林治疗的不良反应 阿斯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粘膜损害,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出血,与剂量增加有关。大剂量阿斯匹林会使胃肠道出血的危险加倍,但致命性出血比较少见。对于有出血倾向或存在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尤其应该小心谨慎,特别是阿斯匹林同时与其他改变血液流变学的药物合用时(如抗凝药)。降低阿斯匹林剂量并不一定减少出血的频率,但能降的出血发生的严重程度。 改善耐受性的方法包括:应用小剂量(75-150mg)阿斯匹林;最好服用肠溶剂型;清除胃幽门螺杆菌,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药;测定患者血小板以及其他实验室指标。 在手术前需要停用阿斯匹林吗? 过去认为手术前应停药10天以上。如今,这一问题有了不同答案:有必要考虑每个个体的

小剂量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病得使用心得

研制、改进,到临床使用,一路走来,阿司匹林已有110年的历史。解热、镇痛、消炎、抑制血小板聚集......作为效价比最高的药物之一,阿司匹林被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防治,阿司匹林已处于基石地位。然而,患者在使用中存在诸多疑问和不规范,生命时报精心挑选了100个常见问题,邀请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解放军保健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科李小鹰教授给予大家指导。 1.阿司匹林属于何种药物?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即NSAIDs。 2.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是哪些? 青霉素、安定和阿司匹林。 3.阿司匹林是如何诞生的? 早在1853年,弗雷德里克·热拉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897年费利克斯·霍夫曼对其进行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1899年,开始在临床使用,取名为阿司匹林。

4.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主要由乙酰水杨酸构成。加过缓冲剂的阿司匹林通常含有一种碱性缓冲剂,以减少对胃壁黏膜的酸性刺激。 5.阿司匹林的常用名称有哪些? 乙酰水杨酸、醋柳酸、巴米尔等。 6.阿司匹林有哪些功效? 阿司匹林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药。是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还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聚集,具有抗血栓的作用,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7.阿司匹林如何代谢? 阿司匹林口服后在胃和小肠迅速吸收,进入胃肠黏膜并入血。口服普通阿司匹林后30—40分钟血浆浓度达峰值;肠溶阿司匹林口服后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3—4小时左右血药浓度达峰值。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本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疗程4周)为对照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300 mg/次、1次/d、疗程4周)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大剂量阿司匹林(300 mg/d)的疗效好于小剂量(100 mg/d),临床指标可得到明显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剂量;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疗效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随着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和身体功能的逐渐减弱,该病多发于老年人,且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1-3]。有研究表明,机体内血小板活性的异常增高是诱发动脉内早期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4]。阿司匹林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抗血小板活性药物,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5-6]。为了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本院选取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采用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年龄56~71岁,平均(64.8±10.2)岁,病程5~24 h,平均(8.1±3.4)h,其中,男性67例,女性59例。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或MRI 确诊。排除患有心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病、高血压、近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或抗凝剂或抗感染药物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3例患者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为对照组,63例患者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四川省旺林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0 mg/次、1次/d、疗程4周。观察组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300 mg/次、1次/d、疗程4周。对于老年患者出现腹部不适、血压异常升高、反酸等消化道病症时,可给予其奥美拉唑20 mg/d进行预防性治疗。

阿司匹林剂量分大中小

阿司匹林剂量分大中小(药师智囊团) 小剂量能抗凝中剂量治头痛大剂量抗风湿 ( 2013年11月12日第 19 版)●辽宁省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苍爱军●主管药师王雨《生命时报》 高先生患有腔隙性脑梗塞(脑卒中的一种),医生给他开了阿司匹林。有人告诉他,这个药对胃刺激大,需要饭后吃。但他这几天看电视,听到有专家说阿司匹林肠溶片要饭前吃。他纳闷了,这个药到底该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呢?其实,阿司匹林的剂量和剂型不同,作用和吃法也有区别。 剂量不同,作用有别。阿司匹林按剂量和用途主要分为3种:含量在150毫克以下的算“小剂量”,主要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含量在300~500毫克为“中剂量”,主要用于解热镇痛,常被制成阿司匹林维C泡腾片,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含量高于1000毫克的为“大剂量”,主要用于抗炎、抗风湿,现在临床上较少使用。 看清剂型,调整服用时间。阿司匹林的常见剂型有肠溶胶囊、肠溶片、咀嚼片,此外还有长效阿司匹林缓释片和缓释胶囊,用水冲服的泡腾片和散剂,以及适用于不能口服用药患者的栓剂。由于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多数阿司匹林的口服剂型应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防止出现胃黏膜损伤、胃溃疡和出血等问题。咀嚼片应充分咀嚼后用水服下,散剂和泡腾片要用温水溶解后口服,栓剂一般不受食物影响,应遵医嘱使用。需要长期服阿司匹林者,建议选用肠溶片,此剂型在肠道才开始分解吸收,一般不会对胃黏膜有明显刺激。阿司匹林肠溶片应在饭前服用,这样能让药物迅速进入肠道,利于吸收。 服用期间多喝水,定期查肝功能。无论哪种剂型,最好在每天同一时间服药,保证药物在体内保持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以利于起效。阿司匹林用于止痛时,连续使用最好不要超

阿司匹林精准治疗指南

阿司匹林的精准治疗20150425 阿司匹林单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联用,用于预防心脑血管支架血栓的发生等。

一、阿司匹林基因位点: 1、GPIIIaPlA1/A2 2、PEAR1 3、PTGS1 4、GP1BA 5、GSTP1 6、LTC4S 二、警告: 1、LTC4S:AC、CC基因型,使用阿司匹林发生荨麻疹的风险较高。建议不用阿司匹林。 2、GSTP1:GG和AG型,使用阿司匹林,消化道出血风险较高,建议不用阿司匹林。 3、易出血人群,消化系统溃疡史,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肝肾功能衰竭,痛风患者禁用阿司匹林 4、妊娠期后三个月禁用。 5、同时使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激素类药物,大剂量维生素C会加重粘膜刺激造成出血等不良反 应。 6、服药期间禁止饮酒或摄入酒精。 三、出具个体化治疗报告时,还应注意: 阿司匹林个体化治疗,在临床常面临以下情况: 报告结尾,还应写明以下两点: 1、应关注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2、本结论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得出,具体用药方案,尚需结合患者血小板反应等 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四、阿司匹林单药个体化治疗建议(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1、在无阿司匹林抵抗的前提下,可使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但需高度关注出血风险。尤其是 消化系统出血(应根据既往史、GSTP1基因及临床反应判断)。 2、如存在出血高危因素(如既往出血史、GSTP1基因的GG和AG型、严重贫血、血小板数量和功能降 低、低白蛋白血症或低凝血因子血症者),则: (1)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但需关注不同基因型对氯吡格雷药效的影响),或换用双嘧达莫; (2)联合使用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如米索前列醇等或使用H2受体阻断剂如法莫替丁或PPI类药物(如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应建议使用雷贝拉唑)。 3、上述结论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得出,具体用药方案,尚需结合患者血小板反应等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五、阿司匹林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建议 (一)如基因未发生突变,可按正常剂量使用。 (二)如发生突变尤其为突变纯合型 1、GP IIIa Pl A2(T > C)CC基因型,行支架术后,其亚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率是TT型的5倍,需要增加阿司匹林剂量才能达到抗凝效果。但由于高剂量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风险,一旦出血,可能会被认为是用药不当,故首选建议换用标准剂量的双嘧达莫。若抗血小板强度不足,可加用西洛他唑,行双抗治疗。应联合使用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如米索前列醇等或使用H2受体阻断剂如法莫替丁或PPI类药物。建议同时关注血小板凝集等数据。(首选PPI类药物) 2、PEAR1 (G>A):GG等位基因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应答好; GA型可使用单应密切关注血小板等检测,如抵抗,及时调整方案AA基因型,用阿司匹林心梗和死亡率高可换用双嘧达莫。如仍不能达到抗凝效果可加用西洛他唑进行双联治疗。 3、PTGS1(-842A>G):PTGS1:GG基因型,阿司匹林抵抗风险高(HR:10),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HR:2.55)。AG基因型风险中等应密切关注阿司匹林治疗效果;AA基因型阿司匹林较敏感,心血光事件发生率较低。如发生突变建议同上。 4、GP1BA:CC基因型,阿司匹林抵抗风增加;CT和TT型,抵抗风险降低。发生突变用药建议同上 5、GSTP1:GG和AG型,使用阿司匹林,消化道出血风险,是AA型的2.08倍如发生基因突变应在长期使用阿司匹林时应同时服用PPI类药物,以预防消化系统出血。 6、LTC4S:AA基因型,使用阿司匹林发生荨麻疹的风险较AC,CC型低。突变患者应注意药源性皮疹的发生。 六、个体化建议格式及顺序 1. 首先确定患者基因类型,个体情况如年龄,病史,出血风险等等。综合评判患者阿司匹林应答水平如何,如上述“五(二)之1、2、3、4”项中有突变型,则首选建议更换双嘧达莫进行抗凝治疗,如使用阿司匹林建议上调100-200mg但应注意出血风险,可配伍PPI等药物进行消化系统粘膜保护。 2.确定患者5 6项中的出血风险及皮疹风险。如出血高风险即使正常剂量长期使用仍应建议配伍PPI 类等药物或提示患者高度关注出血风险。 3.确认患者服药期间不服用其他造成不良反应的药物或服用其他易造成出血的抗血凝类药物。 4.在治疗期间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或血栓弹力图来进一步评价抗血小板疗效。高危患者应较普通患者缩短血液检测间隔,以确定治疗效果。 5、上述结论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得出,具体用药方案,尚需结合患者血小板反应等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正确使用阿司匹林

正确使用阿司匹林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心内科靳维华 阿司匹林是人们熟知的传统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药理作用除了退热、抗风湿以外,还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由于它的价格便宜、作用可靠,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如何正确合理的使用阿司匹林,最大限度地从中获益和减少副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阿司匹林在体内的代谢 阿司匹林口服后易吸收,在体内迅速分解为游离型水杨酸,并分布全身组织,主要在肝脏代谢,由肾脏排泄,其药物半衰期为4小时左右。与碳酸氢钠同服时,游离型药物排泄增加,血浆药物浓度降低,则药物作用时间缩短。 阿司匹林的使用方法 人们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时候会存在一些疑问,例如:哪些人群不适合使用阿司匹林?服用阿司匹林有无出血的危险?多大的剂量合适?一天中什么时候服药效果最佳? 哪些人适合服用阿司匹林根据病人的病情,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是必须服用,这些人有心脏病史或已被确诊患有心血管疾病,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后、冠心病搭桥手术后或介入治疗术后、中风以及其他血管闭塞性疾病,不管年龄、性别差异、是否患高血压或糖尿病。第二种是可以服用。这类人群的情况比较复杂。他们使用阿司匹林主要是为了预防结肠癌和老年痴呆。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服用就必须权衡利弊。因为,用得不好引起其他病症反而得不偿失。最后一种人群是不应当服用阿司匹林的。 多大剂量合适,以往资料推荐的服用剂量大小悬殊,让人无所适从。这是因为,目前临床上尚没有用于检测阿司匹林对血小板抑制能力实验仪器。很多结论来自观察者的个人体会。有人认为,从5mg起阿司匹林就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至100mg时血小板全面被抑制,超过325mg或500mg时出血危险加大。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40~300mg/日就可以发挥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一般来讲,大多数人每天只要服用75毫克的阿司匹林即可获得较好的抗血小板凝聚疗效。但是,多数学者主张每天最小剂量不小于75mg,目前多数人每天服用25~40mg,剂量偏小。我们认为,用于防止动脉血栓形成,每天一次口服75~100mg;而用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如植入支架)后,应每天一次口服300毫克。 何时服药,由于阿司匹林作用时间比较长,因此一般主张每天服用1次。在早餐前服用往往会引起胃部不适,所以大多数人选择在早餐后服用。用于预防短暂脑缺血发作(TIA)以40毫克/次,每天两次为宜,可以在早晚餐后服用。对于高血压病人,最好采用睡前服用,原因是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有协同降低血压的作用,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7.0mmHg,舒张压降低4.8mmHg。因此认为,有轻、中度高血压而同时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事件者,睡前用药有利于控制高血压。 剂型和给药方式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及合理应用》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及相关临床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作者:史旭波胡大一 2008-7-14 由于在损伤的血管内皮具有黏附与聚集的能力,血小板是生理性止血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核心参与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突然破裂所引发的血小板黏附与聚集及凝血系统的激活,是机体维护脉管系统结构完整性的一种生理性防护反应,但过度的反应所产生的闭塞性血栓可以导致组织一过性缺血甚至坏死。目前的抗血小板药物从不同的环节干扰了血小板的活化或聚集,从而显著减少临床血栓事件。阿司匹林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已经被充分评估,抗栓试验协作组对超过100个随机临床试验所做的荟萃分析显示,阿司匹林可以使血管性死亡减少15%、非致命性血管事件减少30%。 ?1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 细胞中的花生四烯酸以磷脂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膜中。多种刺激因素可激活磷脂酶A,使花生四烯酸从膜磷脂中释放出来。游离的花生四烯酸在(COX)的作用下转变成前列腺素G2(PGG2)和前列腺素H2(PGH2)。在体内有两种同工酶:COX-1与COX-2,两者都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产生相同的代谢产物PGG2和PGH2。COX-1是结构酶,正常生理情况下即存在,主要介导生理性前列腺素类物质形成。CO X-2是诱导酶,在炎性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大量生成,主要存在于炎症部位,促使炎性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合成,可引起炎症反应、发热和疼痛。血小板内有血栓素A2(TXA2)合成酶,可将COX的代谢产物P GH2转变为TXA2,有强烈的促血小板聚集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含有前列环素(PGI2)合成酶,能将COX的代谢产物PGH2转变为PGI2,它是至今发现的活性最强的内源性血小板抑制剂,能抑制ADP、胶原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释放。血小板产生TXA2的与内皮细胞产生PGI2的之间的动态平衡是机体调控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 ?阿司匹林可使COX丝氨酸位点乙酰化从而阻断催化位点与底物的结合,导致COX永久失活,血小板生成TXA2受到抑制。血小板没有细胞核不能重新合成酶,血小板的COX一旦失活就不能重新生成,因此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是永久性的,直到血小板重新生成。血小板的寿命约7~10天,每天约有10%的血小板重新生成,每天1次的阿司匹林足以维持对血小板TXA2生成的抑制。内皮细胞是有核细胞,失去活性的可在数小时内重新合成。总体来说阿司匹林可充分抑制血小板具有促栓活性的TXA2的合成,而对内皮细胞具有抗栓 活性的PGI2影响不大。因此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发挥的是抗栓作 用。? 2阿司匹林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非肠溶阿司匹林在胃和小肠上段快速吸收,吸收后30~40

阿司匹林需慎用

阿司匹林需慎用 阿司匹林需慎用 2008-01-06 00:19 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中华医学继续教育视听杂志编辑部自2004年以来以“关注血栓 关爱生命”为主题,成功举办了3届8场全国血栓会,在会上我们对于阿司匹林药物的应用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血栓栓塞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为了使我国临床医师能够及时掌握国际血栓研究动态,加深对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了解,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中华医学继续教育视听杂志编辑部自2004年以来以“关注血栓关爱生命”为主题,成功举办了3届8场全国血栓会,参会总人数约5000人次,参与的主讲(主持)专家约242人次,涉及到临床10个学科,在学术内容上,从基础到临床、从动脉到静脉、从外科到内科,构筑了一个面向广大临床医师的血栓相关疾病防治进展继续教 育的交流平台。在会上我们对于阿司匹林药物的应用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的应用常识 脑卒中是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严重残疾的首要原因,也是中国第一大致残原因、第二大死亡原因。在人口老龄化日益

加速的情况下,卒中的危害也日益突出,因此,卒中的防治成为卫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 为什么脑卒中的患者需要使用阿司匹林? 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是血液凝固形成血块,堵塞了脑的血管,导致局部脑组织没有血液供应,进而发生坏死,又称为脑梗死。血液凝固的过程中血小板(血液中的一种成分)起着关键的作用,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起到防止血液凝固,进而预防脑梗死的作用。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已经有超过30万人参与的300多个临床试验,证实每天100(75~150)毫克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预防所有的血栓性疾病,包括脑梗死、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的发病和死亡危险。比如去年发表的女性健康研究,美国近4万名女性医务工作者亲自参加试验,每日口服阿司匹林长达10年,最终结果显示阿司匹林使首次脑梗死发生率下降24%。因此,阿司匹林是目前卒中防治中的最基本用药之一。 脑卒中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最佳剂量是多少?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佳的剂量是每天100(75~150)毫克。 许多人知道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应该使用小剂量,但是“小剂量”到底是什么范围?2002年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总结了全世界287个试验结果,

探究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探究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5-05-04T10:08:06.4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6期供稿作者:江秀莉 [导读]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危重疾病,本病起病较急,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等当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 江秀莉 (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重庆 401520) 【摘要】目的:对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间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每组22例,1组采用100mg阿司匹林口服;2组采用200mg阿司匹林口服;3组采用300mg阿司匹林口服,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5.5%;2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三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1%;三组比较P<0.05。1组存在1例胃肠道刺激病例;2组存在1例胃肠道刺激、1例大便隐血病例;3组存在3例胃肠道刺激和1例大便隐血病例,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00mg、200mg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具有更好的疗效,但200mg用量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不同剂量;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221-02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危重疾病,本病起病较急,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等当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有研究表示,阿司匹林在本病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但对于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用量仍存在较大的争议[1]。我院在2011年9月-2014年9月间对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旨在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自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间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每组22例,1组采用100mg阿司匹林口服;2组采用200mg阿司匹林口服;3组采用300mg阿司匹林口服。1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9.5±6.5)岁,男性10例,女性12例,患者平均病程为(8.5±3.4)h;2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8.7±6.3)岁,男性10例,女性12例,患者平均病程为(8.3±3.5)h;3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9.2±6.3)岁,男性11例,女性11例,患者平均病程为(8.2±3.8)h,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调查。 1.2治疗方法 1组:患者采用H2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同时采用阿司匹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1256剂型片剂规格 0.5g 生产单位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00mg口服,一日一次,共14天。 2组:患者采用H2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同时采用阿司匹林200mg口服,一日一次,共14天。 3组:患者采用H2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同时采用阿司匹林300mg口服,一日一次,共14天。 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不可服用其他抗凝、抗血小板类药物。 1.3效果评价 观察患者治疗后疾病康复情况,采用 NIHSS 评分减分率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100%-90%为痊愈;89%-46%为显效;45%-18%为有效;18%以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同时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调查。 1.4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治疗效果:1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5.5%;2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三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1%;三组比较P<0.05(详见表1)。 表1三组患者治疗效果 组别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2.2并发症比较:1组存在1例胃肠道刺激病例;2组存在1例胃肠道刺激、1例大便隐血病例;3组存在3例胃肠道刺激和1例大便隐血病例,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对患者的生命有着严重的威胁。本病临床中多采用药物方式进行治疗。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能够对氧化酶和血栓素A2进行抑制,进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2]。同时阿司匹林还能够对纤维蛋白的合成进行抑制,降低血栓形成机率,减少一氧化氮在机体内的含量,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并非越大越好。阿司匹林浓度过高会对血管壁中的前列腺素水平造成影响,增加血栓形成的机率,同时会增加消化道黏膜损伤的机率,致使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因此在临床用药中要严格掌握阿司匹林的剂量。 在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指出,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剂量范围在100-300mg/d[3]。有研究认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消化道溃疡的发生率也要高于成年人,因此在急性期辅助H2受体拮抗剂是非常有必要的[4-5]。在我院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患者采用100mg剂量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要明显低于采用200mg和300mg的患者;因此可以认为200mg、300mg剂量的阿司匹林能够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虽然3个组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差异,但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要略高于2组和1组。因此,我们认为

阿司匹林的15个常见问题

阿司匹林的15个常见问题 1、为什么必须进行用药交代? 无论国产还是进口阿司匹林,都可引起致命的胃出血和脑出血。数以亿计的患者正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必须进行用药交代,而且应规范化。 阿司匹林用药交待(纸质或口头): 肠溶片应餐前服用;当出现上腹不适或身体有出血表现时,请及时就诊;注意粪便颜色变化,当出现血便,或黑便时,请及时就诊;每1~3个月定期检查粪便潜血及血常规;用药期间禁止饮酒。 2、阿司匹林最低有效剂量是多少? 市场上有25mg、50mg、100mg不同规格的阿司匹林,说明书用法差异很大。 通常情况下,阿司匹林预防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最低有效剂量为75mg/d,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的最低有效剂量为50mg/d。 3、何时服用最好,早上还是晚上? 清晨血小板更活跃,心血管事件高发时段为6:00~12:00点。肠溶或缓释阿司匹林口服后需3~4小时达到血药高峰,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更好地抑制清晨血小板功能;若每天上午服药不能对事件高发时段提供最佳保护。

但是,没有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证实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更多减少心血管病事件,而且阿司匹林一旦生效,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持续性的,不必过分强调固定某一时辰服药。 4、偶尔忘记服用阿司匹林怎么办? 体内每天约有10%~15%的新生血小板,故需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以保证新生血小板功能受到抑制。 偶尔一次忘记服用阿司匹林,体内仅15%的血小板具有活性,对于抗栓作用影响不大。不需要在下一次服药加倍剂量,过量服用阿司匹林不良反应会增加。 5、高血压患者,什么时候才可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引起颅内出血绝对风险仅为0.03%。 但是,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时,需在血压控制稳定(<150/90mmHg)后开始应用,以避免颅内出血风险增加。 6、溃疡病史患者,如何服用阿司匹林?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禁用阿司匹林;有溃疡病病史的患者,需检测和根除幽门螺杆菌(Hp)。 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需联合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PPI),或法莫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等。 7、PPI提高胃内pH值,会不会影响肠溶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肠溶片在碱性肠液中才能溶解。 PPI使胃内pH值明显升高至4左右,仍为酸性环境。联用PPI不会影响肠溶阿司匹林的释放与安全性。

如何正确服用阿司匹林

如何正确服用阿司匹林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增长迅速,逆转心脑血管疾病上升趋势重在预防。在药物预防措施中,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显示出卓越的作用。 剂量和时间有讲究据统计,一半以上的患者每日使用50毫克以下的无效剂量,然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剂量应为每天75-150毫克。 睡前服用阿司匹林,效果更好。晚上人体活动少、血液相对比较粘稠;有研究提示,睡前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具有极轻微的降压作用,对伴有高血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更合适。 服用要有规律性,阿司匹林在体内会分解产生水杨酸,与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结合,永久性抑制已结合的血小板的功能,发挥抗血栓的作用。血小板在血循环中的寿命约为7天,随着体内新生血小板的不断诞生,血小板的功能会逐步恢复,因此应每天坚持服用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才能有效地抑制新生血小板的功能,发挥抗血栓作用。 药好也有副作用,阿司匹林同样有副作用,如抑制血小板的正常聚集反应和刺激消化道,破坏消化道黏膜。对此,我们可选用阿司匹林肠溶型和拜阿司匹林,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而且服药时间最好在饭前,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必要时还可以加用胃肠道黏膜保护剂。

如何正确服用阿司匹林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增长迅速,逆转心脑血管疾病上升趋势重在预防。在药物预防措施中,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显示出卓越的作用。 剂量和时间有讲究据统计,一半以上的患者每日使用50毫克以下的无效剂量,然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剂量应为每天75-150毫克。 睡前服用阿司匹林,效果更好。晚上人体活动少、血液相对比较粘稠;有研究提示,睡前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具有极轻微的降压作用,对伴有高血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更合适。 服用要有规律性,阿司匹林在体内会分解产生水杨酸,与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结合,永久性抑制已结合的血小板的功能,发挥抗血栓的作用。血小板在血循环中的寿命约为7天,随着体内新生血小板的不断诞生,血小板的功能会逐步恢复,因此应每天坚持服用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才能有效地抑制新生血小板的功能,发挥抗血栓作用。 药好也有副作用,阿司匹林同样有副作用,如抑制血小板的正常聚集反应和刺激消化道,破坏消化道黏膜。对此,我们可选用阿司匹林肠溶型和拜阿司匹林,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而且服药时间最好在饭前,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必要时还可以加用胃肠道黏膜保护剂。

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 拜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拜阿司匹林?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 英文名称: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汉语拼音:A Si Pi Lin Chang Rong Pian 【成份】 主要成份:阿司匹林 化学名称:2-(乙酰氧基)苯甲酸。 【性状】 本品为白色肠溶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 预防心肌梗死复发 中风的二级预防 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 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 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 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规格】 lOOmg 【用法用量】 用法:口服。肠溶片应饭前用适量水送服。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建议首次剂量300mg,爵碎后服用以快速吸收。以后每天l00-200mg。 预防心肌梗死复发:每天l00-300mg。 中风的二级预防:每天l00-300mg。 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每天100-300mg。 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每天l00-300mg。 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每天l00-300mg。 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每天l00-200mg。 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每天lOOmg。 【不良反应】 所列出的药物不良反应( ADRs)是基于所有阿司匹林制剂(包括短期和长期口服治疗)的上市后自发报告,因此无需按照CIOMSⅢ频率类别进行组织。 上、下胃肠道不适,如消化不良、胃肠道和腹部疼痛。罕见的胃肠道炎症、胃十二指肠溃疡。非常罕见的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和穿孔,伴有实验室异常和临床症状。 由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已观察到的出血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