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讨论] midas体内力-体外力说明 [复制链接]

[讨论] midas体内力-体外力说明 [复制链接]

[讨论] midas体内力-体外力说明 [复制链接]
[讨论] midas体内力-体外力说明 [复制链接]

[讨论]体内力-体外力说明[复制链接]

体内力方式,实际是保持当前体系不变,挂索前先把索张拉到一定索力,然后挂索,显然结构会因受到索力作用而与索一同变形,索力本身因结构变形而使索力进一步变化。

体外力方式,是在挂索前先在挂索的位置加一对与张拉索力相同的外力,使结构发生变形,然后单独把索张拉到该索力,再挂索,显然此时结构不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形,并影响索力的变化。

从设计计算角度看,一般在先进行成桥状态分析,再倒拆分析施工阶段的情况下,应使用体内力的方式,而正装分析,适合用体外力方式。本桥采用正装分析,用体外力方式计算

体内力的方式,假设挂索阶段开始时,未变形的结构上,索两端直线距离为L0(未加本阶段外荷载),我们把索长设为L0-L1,然后张拉到L0,再挂在结构上,结构变形后,索长缩短,索力变小,但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假设又使索长伸长,处于平衡状态后,如果索长恰好是L0的话,那么当前索力无疑就是L1伸长量对应的索力即初拉力,如果索长比L0小或者大,相应索力也会变化。

体外力的方式,则是在施工阶段开始时,在未变形结构上索两端加一对大小相同,等于索的初拉力,方向相反的外力,结构在这个初拉力和外荷载的作用下发生变形,然后张拉索到该初拉力,再挂到变形后的结构上,此时结构已经处于平衡状态,结构不会因为挂索而发生进一步的变形,索力等于初拉力。

以后的进一步张拉实际上依然服从这个规律。

显然,相同的初拉力下,体内力和体外力对应的无应力索长是不同的,产生相同的阶段结束索力情况下,初拉力也会不同,除非索两端节点在结构变形后位移仍然为0。体内力的张拉力直接对应索的张拉伸长量,适合在已知理想状态索力的情况下的倒拆分析,而体外力施加后本阶段索力,结构因索力的变形和内力比较容易预测,适合于依赖直观判断调索的正装分析。

--转载,供大家学习探讨用。

迈达斯-截面特性值计算器

<图 1-(1)> 生成Plane 截面的过程 建立截面的轮廓 生成Plane 截面 利用网格进行计算

※注意事项 MIDAS/Civil和Gen数据库中提供的规则截面的抗扭刚度计算方法参见附录一。 对于MIDAS/Civil和Gen数据库中提供的规则截面,利用 MIDAS/Civil、Gen的截面特性计算功能计算截面特性值比SPC更好一些。 MIDAS/Civil和Gen数据库中提供的PSC截面,当用户输入的截面属于薄壁型截面时,应使用本截面特性值中的Line方式重新计算抗扭刚度,然后在截面特性值增减系数中对抗扭刚度进行调整。 对于Plane形式的截面,程序是通过有限元法来近似计算抗扭刚度的。在抗扭问题里使用的近似求解法有Ritz法(或者Galerkin法)、Trefftz法,所有的近似求解都与实际结果多少有点误差,其特征如下: J Ritz≤J Exact≤J Trefftz 像SPC一样利用有限元法近似地计算抗扭刚度时,通常使用Ritz法, 故其计算结果有可能比实际的抗扭刚度小。用户可通过加大网格划分密度方法来提高结果的精确度。 对于Line形式的截面, 如薄壁截面,线的厚度很薄时几乎可以准确地计算其抗扭刚度。但是如果是闭合截面(无开口截面),这种计算方式会导致其抗扭刚度的计算结果随着线厚度的增加而变小,所以对于不是薄壁截面的闭合截面应尽量避免使用Line的方式计算截面特性。 在SPC中对薄壁闭合截面,对闭合部分一定要使用model>closed loop>Register指定闭合。 SPC可以在一个窗口里任意的建立很多个截面,并分别进行分析,且可根据名称、位置、截面特性值等可以很方便地对截面进行搜索及排列。 <图2> 将DXF文件中的截面形状导入后,生成截面并进行排列

读书心得——《可复制的领导力》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书心得 我们通常会说领导力是一种感觉,觉得领导力是天生的!实则不然,实际上领导力是完全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学习学会的,很多人听到这句话就已经开始摇头了,事实上这是东西方观念的一个根本差别。中国过去的2000多年间,一直到甲午战争之前,中国都是在全世界领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那时候是农业社会,农业社会需要什么?农业社会需要大量的听话的劳动力。 就是“常使民无知无欲,虚其心,实其腹”就对了,这人脑袋空空的,就是努力干活,他不需要领导谁,他只需要自己一家人,能够把这个地种好就可以了。 但是一进入工业革命以后,你发现中国就立刻落后了,原因就是工业革命之后整个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它所需要具备的就是合作、团队,每一个岗位上的人都非常的重要。 这时候,整体国民素质就变得尤其重要了。所以我们说中国发展的这么长时间,我们和欧美发达国家比起来,在人的方面最大的差距在哪?我经常讲我们并不缺有钱人,并不缺聪明人,并不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但是我们得承认,我们的整体国民素质还是比(和)人家有一定的差距。 领导力在我们很多国人看来,会觉得领导力很神秘。领导力是一种气质,领导力是多年培养下来的东西,你想想看你自己花了多少年才有了今天这点领导力。那如果我要求你把你这点领导力,推宫换血

给到你的年轻人身上,你还得再花多少年? 领导力绝对不会是只有老板才能够学得会的东西。但是你一旦学会了,你可以转身就教给身边所有的人,每个人都可以具备领导力。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作者听包政先生讲课,包政先生讲说,日本人给员工布置工作,至少要说五遍。大家知道日本人的管理大部分是从西方来的,从美国这个戴明的思想过来的。 那怎么说五遍? 第一遍:他:渡边君,麻烦你帮我做一件什么什么事。 渡边君说:嗨,转身就要走。 他说:别着急,回来,麻烦你重复一遍。 第二遍:重复一遍,完了以后说:那我可以走了吗? 第三遍:他:别着急,你觉得我让你做这事的目的是什么? 渡边君:你让我做这个事的目的大概是为咱们这次录书,能 够录得很顺利,这次我可以走了吗? 第四遍:他:别着急,我再问你,做这个事会不会出现意外?出现什么情况你向我汇报,出现什么情况你自己做决定? 渡边君:这个事有这么几种情况,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我 就向您汇报,如果发生那种情况,我就自己做决定, 你看可以吗? 第五遍:他:好我再问你,如果让你自己做这个事,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和建议吗?

midas分析弯桥的一点经验总结

midas分析弯桥的一点经验总结 分析弯桥的一点经验总结(2007-05-24 21:23:31) 今天看了桥头堡的一个帖子感觉不错可以作为设计弯桥的借鉴。 关于MIDAS曲线桥双支座的模拟 用MIDAS建立了一个曲线桥的试验模型,模型所采用的材料是有机玻璃。模型分析的目的是根据各种工况下不同支承布置方式的不同来验证曲线梁桥支承布置方式的不同对桥梁内力分布的影响。。。实验基本资料见附图一。 首先我采取的是相关书籍都比较推崇的两端采用抗扭支座,而中间采用点铰支承。 我分别用MIDAS的梁单元以及板单元对该模型进行了模拟。。。 加载工况是在外腹板处加一个F=400N的力 其中,梁单元采取两种方式布置支座 1.截面下偏心,然后用弹性连接的刚性连接截面形心和沿桥横向即Y轴正负方向的两个节点,分别建立两个支左。 2.截面上偏心,先用刚性连接形心节点和其Y轴正负两侧的两个节点,然后用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这两个节点和它们沿Z轴负向所对应的支左节点。 板单元则直接在支座相应的节点进行约束即可。 得出的分析结果梁单元的两种支座布置方式所得的支反力结果是相同的,均是曲桥内侧产生支座悬空现象出现拉力。而它们跟板单元的支反

力却有很大的差别(最明显的地方是表现在梁两端的抗扭支座的数值上,方向还是大致一样的) 我自己分析结果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对梁单元进行分析的时候,我所加的集中力进行了力的平移动,也就是把位于腹板处的集中力平移到了箱梁质心处,变为了一个集中力加一个力矩,力矩的值为F*E(腹板中心到截面中心的距离)。但是我们知道曲线桥的实际的扭转中心并不是位于各截面形心的连线处的,所以我认为我的这个作用力的简化有问题。。。因此板单元所得出的分析结果肯定是相对准确的,可是按理说这个小小的错误也不能导致支座反力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啊。。。 请大家讨论下MIDAS梁单元双支座的模拟,应该还有更多的错误需要发现,请大家指教一二。。。。 我发现了自己模拟支座时的错误。。。 原来我在用梁单元进行双支座模拟的时候,端部两侧的支座的间距跟用板单元分析的时候不一致,所以这就直接导致了结果的不同。发上我重新修改支座后的反力结果。。。 结果基本吻合,板单元的反力结果还是准确些的。我想梁单元反力的结果还是值得相信的,只是因为曲线桥的扭转中心跟各截面形心的连线是不重合的,而我的梁单元分析的时候却是始终以截面形心进行分析计算的。因此会产生误差。。。不过误差应该在允许范围之内。。。 下图是梁单元修正支座间距后的反力结果。可以跟板单元的反力结果做比较

现浇箱梁支架计算书 (midas计算稳定性)

---------------------------------------------------------------最新资料推荐------------------------------------------------------ 现浇箱梁支架计算书(midas计算稳定性) 温州龙港大桥改建工程满堂支架法现浇箱梁设计计算书计算:复核:审核:中铁上海工程局温州龙港大桥改建工程项目经理部2015年12月30日 1/ 24

温州龙港大桥改建工程现浇箱梁支架计算书目录 1 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 1 1.1 编制依据················· - 1 1.2 编制原则················· - 1 1.3 编制范围················· - 2 -2 设计构造··················· - 2 2.1 现浇连续箱梁设计构造··········· - 2 2.2 支架体系主要构造············· - 2 -3 满堂支架体系设计参数取值··········· - 8 3.1 荷载组合················· - 8 3.2 强度、刚度标准·············· - 9 3.3 材料力学参数··············· - 10 -4 计算····················· - 10 4.1 模板计算················· - 11 4.2 模板下上层方木计算············ - 11 4.3 顶托上纵向方木计算············ - 13 4.4 碗扣支架计算··············· - 14 4.5 地基承载力计算·············· - 18 -

独塔单索面混凝土斜拉桥受力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b8662386.html, 独塔单索面混凝土斜拉桥受力分析 作者:刘旭勇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2015年第10期 【摘要】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 2015对一座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进行计算,对其主要受力特点进行分析,为此类斜拉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独塔单索面斜拉桥;调索 引言 斜拉桥按其桥塔的数目一般分为独塔式、双塔式和多塔式。独塔斜拉桥具有跨越性强的优点,可以跨越中小河流,使用最为广泛。 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 2015对一座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进行计算,对其主要受力特点进行分析,为此类斜拉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 主桥采用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总长160m,桥面以上塔高53.0m,塔柱纵向中距3.3m。斜拉索在主梁上标准索距6.5m,主塔上1.8m,桥面宽25.4米。斜拉桥边墩墩顶处支座采用纵向无约束支座形式,梁塔采用固结形式联结。 主梁单箱三室斜腹板截面,箱梁顶宽25.16m,底板宽15.0m,悬臂长4.0m,箱梁对称中心线处梁高2.8m。标准箱梁顶板厚0.28m,底板厚0.25m,外腹板厚0.3m,中腹板为直腹板,厚0.40m。斜拉索为单索面体系,主梁上索距6.5m,主塔上索距1.8m,全桥斜拉索共有9 对,18根。索塔为钢管混凝土结构;索塔总高自桥面起为53m。主塔墩采用圆台形结构,顶 面半径2.75m,底面半径3.5m。转体施工用设备均布在承台上,承台下布置7根φ1.8m的钻孔灌注桩,呈梅花形布置,桩长40m。待转体完成后,将主墩与承台固结,形成塔墩梁固结形式。 2 技术标准 荷载:城—A级;地震烈度:7度;风速: 31.7m/s;桥面路幅宽度:0.6m(护栏)+3.0m (人行道)+8.0m(车行道)+2.2m(索锚区)+ 8.0m(车行道)+ 3.0m(人行道)+ 0.6m(护栏)=25.4m;桥面纵坡:±2.5%;桥面横坡:行车道±1.5%; 3 整体结构分析

midas分析总结

1.在midas中横向计算问题. 在midas中横向计算时遇到下列几个问题,请教江老师. 1.荷载用"用户定义的车辆荷载",DD,FD,BD均取1.3m,P1,P2为计算值,输入时为何提示最后一项的距离必须为0? 2.同样在桥博中用特列荷栽作用时,计算连续盖梁中中支点的负弯距相差很大.其他位置相差不多. 主要参数:两跨2X7.5m,bXh=1.4X1.2m,P1,P2取100 midas结果支点活载负弯矩-264.99kn.m 桥博结果支点活载负弯矩-430kn.m 通过多次尝试及MIDAS公司的大力支持,现在最终的结果如下: 肯定是加载精度的问题,可以通过将每个梁单元的计算的影响线点数改成6,或者,将梁单元长度改成0.1米,就能保证正好加载到这一点上。由这个精度引起的误差应该可以接受的,如果非要消除,也是有办法的。 2.梁板模拟箱梁问题 腹板用梁单元, 顶底板用板单元,腹板和顶底板间用什么连接,刚性?用这个模型做顶底板验算是否合适?在《铁道标准》杂志的“铁道桥梁设计年会专辑”上有一篇文章,您可以参考一下: 铁四院 康小英 《组合截面计算浅析》 里面讨论组合截面分别用MIDAS施工阶段联合截面与梁+板来实现,最后得出结论是用梁+板的结果是会放大板的内力。可能与您关心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 建议您可以先按您的想法做一个,再验证一下,一定要验证!c 3.midas里面讲质量转换为荷载什么意思! 是否为“荷载转为质量”? 在线帮助中这么写: 将输入的荷载(作用于整体坐标系(-)Z方向)的垂直分量转换为质量并作为集中质量数据。 该功能主要用于计算地震分析时所需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直观的理解就是将已输入的荷载,转成质量数据,不必第二次输入。一般用得比较多的是将二期恒载转成质量。 另外,这里要注意的是,自重不能在这里转换,应该在模型--结构类型中转换。 准确来讲,是算自振频率时(特征值分析)时用的,地震计算时需要各振形,所以间接需要输入质量。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 导读:本文是关于《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读《可复制的领导力》有感 原创:海平 今天跟大家分享樊登老师的《可复制的领导力》,我跟大家从三个方面讲解:1、什么是可复制的领导力;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3、如何提高领导力。 第一,什么是可复制的领导力?领导力是学会的,是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的,它不是一种感觉,首先我们要走出思维的误区,就是思维里的墙,如曾经人们认为,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是不可能的,因为大家都习惯了认为这是一个极限,是人类达不到的,直到1954年,有位英国长跑者用3分59.4秒实现这一目标,接下来几年陆续以更快的实现打破这种记录,结论是当人们一旦意误到一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技术和时间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打破领导力不可复制的模式,书中讲到东方与西方的领导力,比如我国古代封建,皇帝代表最高权力,领导国家运行,当一个皇帝能力不行时,那么这个国家走向衰弱,甚至灭亡。反观西方,如一个大的公司可口可乐,很多小型公司都会挖取大公司的人才,但可口可乐并不会因为一些人才流失,而奔溃,这里它们就用到了工具化:就是按步聚实行,一、二、三原理,让员工执行起来就简单易懂,可复制性强。总结:什么是可

复制的领导力,就是等于员工的执行力。 第二,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什么是领导者,什么管理者?大家看过亮剑中,李云龙与赵刚,很形象的区别的两者,前者领导者善于制造气氛,比如李云龙每次出征前,跟战士演讲,如狼走行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那怕敌人再强大,我们都要敢于亮剑精神,让独立团在各团中脱颖而出,反而管理者,是让对方怕,只有不敢触碰,才能实现管理,所以让员工怕你,只能成为一名管理者,而做不了领导者。 第三,如何提高领导力?就是用游戏的方式实现,大家没有没看过《游戏改变世界》,这本书就详细讲述了游戏是怎么样的改变世界,那如何用游戏搞高领导力?以下四个方法:1、共同目标; 2、及时反馈; 3、清晰明确的规则; 4、自愿参与。 通过听《可复制的领导力》这本书,我学会了领导力是可以复制的,当我们成位一位领导或者已经是领导时,不防按照书中的方式去试一试。

可复制的领导力心得

可复制的领导力学习心得 在互联网时代的职场中,领导力已不是个人的一项特质或素质,而是个人综合实力的体现,这种综合实力,不仅仅包括智商、情商,还包括着决策判断、逻辑分析、沟通表达等能力,领导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一系列可训练、可模仿、可践行的能力,通过对樊登老师《可复制的领导力》一书的学习,我深刻的理解到了什么是可复制的领导力、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区别、管理者角色、领导力技术等内容。 一、明确角色定位。 管理者的使命是培养员工,打造有战斗力的团队,而不是将员工的工作都加在自己身上,越俎代庖,事事参与。衡量一个管理者能力的高低,就是看他能培养多少能干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要学会授权,别怕员工犯错,管理者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要眼睁睁地看着员工去犯错,而且还不能说,要给员工试错的空间,培养属于员工的责任感,让他感觉这件事跟他自己是有关系的,是需要他自己想办法解决的。要充分调动员工解决具体问题的积极性,就应该让员工去搭建属于自己的工作体系。 二、构建和谐的工作组织,让工作变得更加激励、有趣。 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员工,金钱和梦想已经不是吸引他们工作的最重要理由,让工作变得有趣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方式。要想组建一支优秀的团队,第一步就是要设定宏大的企业愿景,这个愿景必须清晰而具体,让团队中每个成员由衷认同,并愿为之不懈努力。

制定清晰的游戏规则,游戏的前提是规则清晰,人人遵守,游戏才有继续的可能。企业管理者的职责是为员工提供清晰且富有吸引力的规则。这种规则一旦确定,且被职工广泛认同,企业就可以实现快速发展。这个过程中,团队的管理者需要不断优化规则,包括团队的激励机制,奖惩制度,绩效考核制度。 三、理清关系,打造团队一致性。 团队就是“球队”,目标就是“赢球”,对于团队来说,应该提倡“这是我们的船”“我们是一支球队”,这种提法很清楚,大家聚在一起是为了进步,为了赢得最终胜利,让团队变得更加优秀。这个目标才是大家共同的利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成员必须进步,有一些调整是完全正常的。 在团队的日常管理中,可以随时随地向员工传达团队的目标,这样有利于打造一致性。最好的时机是在任何一个员工需要反馈的时机。当员工在倾听管理者反馈的时候,是非常认真的,管理者要把握住每一次反馈的机会,像员工传递团队一致性的理念。把你要员工做的事,变成他自己要做的事,很多员工始终觉得自己是在为老板工作,为企业工作,为父母工作,为孩子工作,就不是为自己工作,如果你能把自己想要让员工做的事,变成他们自己想要做的事,他们就会迸发出更大的热情和动力。 四、用目标管人,而不是人管人 目标是一切管理的基础和开始。对于个人来说,目标是内心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对于企业来说,目标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

midas截面几何性质计算2

看大家对横向力分布系数计算疑惑颇多,特在这里做一期横向力分布系数计算教程(本教程讲的比较粗浅,适用于新手)。 总的来说,横向力分布系数计算归结为两大类(对于新手能够遇到的): 1、预制梁(板梁、T梁、箱梁) 这一类也可分为简支梁和简支转连续 2、现浇梁(主要是箱梁) 首先我们来讲一下现浇箱梁(上次lee_2007兄弟问了,所以先讲这个吧) 在计算之前,请大家先看一下截面 这是一个单箱三室跨径27+34+27米的连续梁,梁高1.55米,桥宽12.95米!! 支点采用计算方法为为偏压法(刚性横梁法) mi=P/n±P×e×ai/(∑ai x ai) 跨中采用计算方法为修正偏压法(大家注意两者的公式,只不过多了一个β) mi=P/n±P×e×ai×β/(∑ai x ai) β---抗扭修正系数β=1/(1+L^2×G×∑It/(12×E×∑ai^2 Ii) 其中:∑It---全截面抗扭惯距 Ii ---主梁抗弯惯距Ii=K Ii` K为抗弯刚度修正系数,见后 L---计算跨径 G---剪切模量G=0.4E 旧规范为0.43E P---外荷载之合力 e---P对桥轴线的偏心距 ai--主梁I至桥轴线的距离 在计算β值的时候,用到了上次课程https://www.wendangku.net/doc/7b8662386.html,/thread-54712-1-1.html 我们讲到的计算截面几何性质中的抗弯惯矩和抗扭惯矩,可以采用midas计算抗弯和抗扭,也可以采用桥博计算抗弯, 或者采用简化截面计算界面的抗扭,下面就介绍一下这种大箱梁是如何简化截面的: 简化后箱梁高度按边肋中线处截面高度(1.55m)计算,悬臂比拟为等厚度板。 ①矩形部分(不计中肋): 计算公式:It1=4×b^2×h1^2/(2×h/t+b/t1+b/t2) 其中:t,t1,t2为各板厚度

可复制的领导力

一、什么是可复制的领导力 二、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三、管理者角色 四、领导力技术 员工的执行力等于领导的领导力 还有一些领导者会陷入“执行力”的迷思,执着于提升员工的执行力,却不知道,员工的执行力等于领导的领导力,只有领导提升了领导力,才可能带来员工在执行层面的高效表现。 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呢?日本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在日本企业中,领导给员工交代工作任务,一般需要交代五遍。 ?第1遍,交代清楚事项; ?第2遍,要求员工复述; ?第3遍,和员工探讨此事项的目的; ?第4遍,做应急预案;

?第5遍,要求员工提出个人见解。 经过这样的复杂流程,可以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做事的目的和方法,减少后续失误的可能,避免徒劳无功,防止“重做”的风险。而重做是企业最大的非必要成本。 和日本人的这种做法恰恰相反,许多中国管理者的口头禅是“不要让我说第二遍”,这样就会造成员工理解上的偏差,做出来的成果可能与你的期待南辕北辙。这就是领导力高低的区别。 二、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1.领导的核心驱动力 “领导”和“管理”是不同的。二者之间的区别之一就是核心驱动力不同。 管理的核心驱动力是“怕”。员工怕老板,担心做事情做不好,担心完不成KPI,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工作往往只是交差、应付,没有创造性,也没有责任感,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团队的不和谐。 和管理不同,“领导”的核心驱动力是尊敬和信任。员工对老板有着充分的尊

敬和信任,相信跟着你能成大事,才会真正投入到工作之中,尽心尽力。 用怕来驱动团队,这个行为就叫做“管理”;而用尊敬和信任来驱动团队,就叫做“领导”,二者的性质有显著的区别,所带来的结果也完全不一样。 三、管理者角色 每个管理者身上都有三个角色:领导者、管理者、执行者。要分别发挥好这三个角色,才能带来领导力的提升。 三种角色的比重、三种职能发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管理者的三个层次。 1.领导者的角色 领导者是通过营造氛围来提升绩效的人。 管理团队时,团队的氛围非常重要。氛围好了,团队的凝聚力强,工作效果就好。反之,如果团队氛围不佳,工作产出也不会好。 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就是一个善于营造氛围的领导者。他着力打造“亮剑精神”,同时领头维护这个精神,使得自己的部队上下齐心。 和李云龙相比,剧中的政委赵刚主要承担的就不是营造氛围的职能,他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保证不出界,但无法营造氛围、提升战斗力。

基于Midas Civil的连续刚构桥受力分析

基于Midas Civil的连续刚构桥受力分析 摘要:本案例通过Midas软件建立连续刚构桥受力结构模型,对连续刚构桥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内力分析,清晰表达出其各使用阶段内力,从而更好地进行内力分析计算,为以后连续刚构桥施工受力分析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Midas分析;连续刚构桥;内力分析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广东省,东莞麻涌至长安高速公路路线跨越漳彭运河后,于大娘涡、沙头顶之间跨越淡水河。淡水河上游接东江北干流和中堂水道,下游汇入狮子洋。淡水河特大桥设计起点从路线K20+060开始至K21+184终止。其中主桥为(82+2×140+80)m的连续刚构桥,梁部采用C60混凝土,根部梁高8m,高跨比为1/17.5,跨中梁高为3m,高跨比为1/46.67,跨中根部梁高之比为1/2.67,底板按1.8次抛物线变化,桩基采用9根φ2.2m桩(半幅桥)。 2 主要技术标准 本桥采用对称逐段悬臂灌注和支架现浇两种施工方法。先托架浇注0号块,再对称逐段悬臂浇筑其它块件。边跨端头块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先合拢边跨,再合拢中跨。中跨采用挂篮合拢。边跨采用支架施工,先现浇端头块,然后浇筑2m 长合拢段进行边跨合拢。相关计算参数如下所示: 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双向八车道。 2、桥面宽度:2×19.85m。 3、荷载等级:公路-I级。 4、设计时速:100km/h 5、设计洪水频率:1/300。 6、设计通航水位:H5%=3.14m。 7、设计基本风速:V10%=31.3m/s 3 计算理论 构件纵向计算均按空间杆系理论,采用Midas Civil V7.41进行计算。(1)将计算对象作为平面梁划分单元作出构件离散图,全桥共划分711个节点和676个单元;(2)根据连续刚构的实际施工过程和施工方案划分施工阶段;(3)根据规范规定的各项容许指标,验算构件是否满足规范规定的各项要求。 4建立计算模型及离散图 4.1计算模型 主桥主墩采用桩基采用9根φ2.2m桩(半幅桥)。根据等刚度原则,将承台以下群桩模拟成二根短柱,柱底固接,桩顶与承台相接形成“门”形结构,令群桩和模拟的两根短柱在单位水平位移、单位竖向位移和单位转角时所需施加的外力相等,解决了桩土互相作用的计算问题。计算模型如下: 4.2构件离散图 5 计算分析 5.1 持久状况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 1)正截面受压区高度计算 按《公桥规》规定,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ξbh0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0.38(C60 混凝土、钢绞线)。对各截面受压区高度进行计算,受压区高度最小富余量为96.0cm。最小富余百分比65.7%。计算下表所示:

迈达斯midas简支梁模型计算

第一讲 简支梁模型的计算 1.1 工程概况 20米跨径的简支梁,横截面如图1-1所示。 图1-1 横截面 1.2 迈达斯建模计算的一般步骤 后处理理处 前 第五步:定义荷载工况 第八步:查看结果 第七步:分析计算第六步:输入荷载 第四步:定义边界条件 第三步:定义材料和截面 第二步:建立单元第一步:建立结点 1.3 具体建模步骤 第01步:新建一个文件夹,命名为Model01,用于存储工程文件。这里,在桌面的“迈达斯”文件夹下新建了它,目录为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迈达斯\模型01。 第02步:启动Midas Civil.exe ,程序界面如图1-2所示。

第03步:选择菜单“文件(F)->新项目(N)”新建一个工程,如图1-3所示。 图1-3 新建工程 第04步:选择菜单“文件(F)->保存(S)”,选择目录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迈达斯\模型01,输入工程名“简支梁.mcb”。如图1-4所

示。 图1-4 保存工程 第05步:打开工程目录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迈达斯\模型01,新建一个excel文件,命名为“结点坐标”。在excel里面输入结点的x,y,z 坐标值。如图1-5所示。 图1-5 结点数据 第06步:选择树形菜单表格按钮“表格->结构表格->节点”,将excel里面的数据拷贝到节点表格,并“ctrl+s”保存。如图1-6所示。

图1-6 建立节点 第07步:打开工程目录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迈达斯\模型01,再新建一个excel文件,命名为“单元”。在excel里面输入单元结点号。如图 1-6所示。 图1-6 单元节点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读书笔记五篇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读书笔记 五篇 《可复制的领导力》是20XX年12 月中信出版社出版图书,作者是樊登。本书是一部管理类书籍。关于《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可复制的领导力》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书笔记1 领导力不是天生的基因带来的能力,而是一系列可操作、可模仿、可践行的工具:沟通视窗,目标管理,倾听反馈。如果你想在互联网时代抢占先机,活得体面而有尊严,那么,领导力便是你的人生必修课。 这是第一次读樊登先生的作品,刚开始我觉得困惑,如果领导力要真像文字一样可以简单地复制粘贴、然后运用自如的话,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员工的岗位一成不变。作者似乎察觉到读者的这种顾虑,所以第一章就明确指出人人都能学会领导力,

而且领导力是可以标准化的。看到这里,我才停止打退堂鼓,调整心态继续阅读这本书。 通常大多数人的惯性思维是领导很难解决的事情自己肯定解决不了,为了增强读者的信心,樊登列出了提升领导力的四重修炼:建立信任,建立团队,建立体系,建立文化。对我来说切实可行的是第一重,即建立信任。作者写道:“当你还是一个普通员工时,最重要的就是保质保量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赢得领导的信任;工作中与同事友好相处,赢得同事的喜爱;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的肯定。”我非常赞同樊登的观点,在还没有能力为公司解决难题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积累经验,构建良好的个人工作环境,才能够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这本书还提到一个很有趣的说法:优秀管理者都是营造氛围的高手。樊登指出,营造团队氛围的核心在于调动员工的工作意愿,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营造团队凝聚力。管理者应当更多地关注员工的内心需求,以足够的诚意打动员工,让他们真正融入团队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樊登的9堂商业课除了第一章的“入门须知”,其余是围绕提升领导力的8 个主题展开论述——明确角色定位,避免亲力亲为;构建游戏化组织,让工作变得更有趣;理清关系,打造团队一致性;用目标管人,而不是人管人;利用沟通视窗,改善人际沟通学会倾听创建良性的交流通道;及时反馈,让员工尊重你;有效利用时间,拒绝无效努力。我认为最

斜拉桥与悬索桥计算原理

斜拉桥与悬索桥计算原理 斜拉桥与悬索桥计算理论简析分类:桥梁设计2007.3.12 15:32 作 者:frustrationwk | 评论:0 | 阅读:0 斜拉桥与悬索桥是桥梁结构中跨越能力最大的两种桥型,随着桥梁建造向大跨径方向发展,它们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通过大跨径桥梁理论的学习,我对斜拉桥与悬索桥的计算理论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在本文中,我想从一个设计者的角度,在概念层次上,对斜拉桥与悬索桥的计算理论做个总结,以加深自己对这些计算理论的理解。一、斜拉桥的计算理论 斜拉桥诞生于十七世纪,在最近的五十年间,斜拉桥有了飞速的发展,成为200米到800米跨径范围内最具竞争力的桥梁结构形式之一。有理由相信,在大江河口的软土地基上或不适合建造悬索桥的地区,有可能修建超过1200米的斜拉桥。斜拉桥是塔、梁、索三种基本结构组成的缆索承重结构体系,一般表现为柔性的受力特性。 (一)、斜拉桥的静力设计过程 1、方案设计阶段 此阶段也称为概念设计。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凭借设计者的经验,参考别的斜拉桥的设计,结合自己的分析计算,来完成结构的总体布置,初拟构件尺寸。根据此设计文件,设计者或甲方(有些地方领导说了算)进行方案比选。 2、初步设计阶段 本阶段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主要任务是:通过反复计算比较以确定恒活载集度、恒载分析、调索初定恒载索力、修正斜拉索截面积、活载及附加荷载计算、荷载组合及梁体配索、索力优化以及强度刚度验算等。 3、施工图设计阶段

此阶段要对斜拉桥的每一部位以及每一施工阶段进行计算,确保结构安全。主要计算内容有:构件无应力尺寸计算、对施工阶段循环倒退分析、计算斜拉索初张力、预拱度计算、强度刚度稳定性验算以及前进分析验算等。 (二)、斜拉桥的计算模式 1、平面杆系加横分系数 此模式用在概念设计阶段研究结构的设计参数,以求获得理想的结构布置。还可用于技术设计阶段,仅仅计算恒载作用下的内力。 2、空间杆系计算模式 此模式用在空间荷载(风载、地震荷载以及局部温差等)作用下的静力响应分析。此模式按照主梁可分为三种:“鱼骨”模式、双梁式模式与三梁式模型。 3、空间板壳、块体和梁单元计算模式 此模式用在计算全桥构件的应力分布特性,这类模式要特别注意不同单元结合部的节点位移协调性。 4、从整体结构中取出的特殊构件 此模式主要是为了研究斜拉索锚固区等的应力集中现象。根据圣维南原理,对结构进行二次分析。 (三)、斜拉桥的计算理论 根据线性与非线性将其分为三类。 1、微小变形理论,即弹性理论 这种计算方法将拉索简化为桁单元,其余部分用梁单元进行模拟,不考虑非线性影响。此计算方法适用于中小跨径的斜拉桥,或用于方案设计阶段。 2、准非线性计算理论 包括三种:计入收缩徐变的线性弹性分析理论、考虑二阶效应的近似计算以及弹性理论计算

Midas Civil悬索桥分析功能使用

MIDAS/Civil悬索桥分析功能使用说明 资料制作日期:2006-8-9 对应软件版本:Civil 2006 1.使用MIDAS/Civil分析悬索桥的基本操作步骤 A.定义主缆、主塔、主梁、吊杆等构件的材料和截面特性; B.打开主菜单“模型/结构建模助手/悬索桥”,输入相应参数(各参数意义请参考联 机帮助的说明以及下文中的一些内容); C.将建模助手的数据另存为“*.wzd”文件,以便以后修改或确认; D.运行建模助手后,程序会提供几何刚度初始荷载数据和初始单元内力数据,并自动 生成“自重”的荷载工况; E.对模型根据实际状况,对单元、边界条件和荷载进行一些必要的编辑后,将主缆上 的各节点定义为更新节点组,将塔顶节点和跨中最低点定义为垂点组; F.定义悬索桥分析控制数据后运行。运行过程中需确认是否最终收敛。运行完了后程 序会提供平衡单元节点内力数据; G.删除悬索桥分析控制数据,将所有结构、边界条件和荷载都定义为相应的结构组、 边界组和荷载组,定义一个一次成桥的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对话框中选择“考虑 非线性分析/独立模型”,并勾选“包含平衡单元节点内力”; H.运行分析后查看该施工阶段的位移是否接近于0以及一些构件的内力是否与几何刚 度初始荷载表格或者平衡单元节点内力表格的数据相同; I.各项结果都满足要求后即可进行倒拆施工阶段分析或者成桥状态的各种分析; J.详细计算原理请参考技术资料《用MIDAS做悬索桥分析》。 2.建模助手中选择三维和不选择三维的区别? A.选择三维就是指按空间双索面来计算悬索桥,需要输入桥面的宽度,输入的桥面系 荷载将由两个索面来承担; B.不选择三维时,程序将给建立单索面的空间模型,不需输入桥面的宽度,输入的桥 面系荷载将由单索面来承担。 3.建模助手中主梁和主塔的材料、截面以及重量是如何考虑的? A.因为索单元必须考虑自重,因此建模助手分析中对于主缆和吊杆的自重,程序会自 动考虑; B.但在建模助手中主梁和主塔的材料和截面并不介入分析,程序只是根据输入的几何 数据,给建立几何模型,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悬索桥精密分析。即,程序不会根据定

可复制的领导力

可复制的领导力 2017年第48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复制的领导力》荐语 也许你认为领导力是天生的,依靠天赋,但是樊登老师告诉你,领导力是可以复制的!普通人完全可以通过学习获得领导力。 讲课数百场,影响数万人,华为、海尔、苏宁都在从中获益。现在,樊老师把他的领导力课程凝结成书,奉献给你。 领导力是什么?怎么培养领导力?好领导坏领导的区别在 哪儿?现在让樊老师亲口告诉你!作者简介樊登3000000 订阅用户App“樊登读书会”发起人,领导力专家。他提出的“可复制的领导力”理念、方法以及实操技巧和经验,深刻影响海尔、华为、苏宁、中国银行等领军企业,并被北大总裁班、清华大学MBA课程等进一步传播。试读以下内容为《可复制的领导力》一书精华解读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读书会APP的VIP会员即可获得全部解读内容。 以下内容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未经允许不可作商业用途。目录一、什么是可复制的领导力二、领导和管理的区别三、沟通视窗四、管理者角色五、领导力技术一、什么是可复制的领导力

领导力是可以学会的 领导力可以学会吗?很多人会摇头。在东方,“领导力”被神化为一种“感觉”,似乎无法通过学习学会。但在樊登的领导力课程中,成千上万的创业者、企业老板通过学习,提升了领导力,带来了企业发展切切实实的改变。为什么领导力可以学会?为什么领导力可以“复制”? 每个人都可以具备领导力 “复制”的关键在于工具化。掌握工具,人人可以具备领导力,领导的实际效果也会事半功倍。这一点上,西方社会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例如可口可乐、宝洁这样的大企业,讲究的是工具化,把工作拆分成可以完成并检验的步骤,员工接受训练,按照步骤行事,有条不紊。 在这样的体系中,员工效率变高,领导的领导效果也有显著的提升。而这种“工具”是可以复制的,可以轻松传递给下一个人,实现领导力的永续发展。 进一步说,这也可以避免员工流失带来的巨大损失。掌握了领导力工具,实现了领导力的自我发展,就不必担心某一个高管离开导致业务停滞不前,因为会有新的员工及时补上,保证领导力的环节不断、不乱。员工的执行力等于领导的领导力 还有一些领导者会陷入“执行力”的迷思,执着于提升员工的执行力,却不知道,员工的执行力等于领导的领导力,只有

[整理]MIDAS连续梁桥建模详细介绍(1).

该过程是将三垮桥的运营状态进行有限元分析,下面介绍了本人在对模型模拟的主要步骤,若中间出现的错误,请读者朋友们指出修改。 注:“,”表示下一个过程 “()”该过程中需做的内容 一.结构 1.单元及节点建立的主桁:因为桥面具有一定纵坡,故将《桥跨布置》图的桥面线复制到《节段划分》图对应桥跨位置,然后进行单元划分,将该线段存入新的图层,以便下步导入,将文件保存为.dxf格式文件。 2.打开midas运行程序,将程序里的单位设置成《节段划分》图的单位,这里为cm。导入上步的.dxf文件。将节点表格中的z坐标与y坐标交换位置(midas中的z与cad中的y对应)。结构建立完成。模型如图: 二.特性值 1.材料的定义:在特性里面定义C50的混凝土及Strand1860(添加预应力钢筋使用) 2.截面的赋予: 1).在《截面尺寸》和《预应力束锚固》图里,做出截面轮廓文件,保存为.dxf 文件 2).运行midas,工具,截面特性计算器,统一单位cm。导入上步的.dxf文件 先后运行generate,calculate property,保存文件为.sec文件,截面文件完成 3)运行midas,特性,截面,添加,psc,导入.sec文件。根据图例,将各项特性值填入;验算扭转厚度为截面腹板之和;剪切验算,勾选自动;偏心,中上部4)变截面的添加:进入添加截面界面,变截面,对应单元导入i端和j端(i为左,j为右);偏心,中上部;命名(注:各个截面的截面号不能相同)

5)变截面赋予单元:进入模型窗口,将做好的变截面拖给对应的单元。 注:1.建模资料所给的《预应力束锚固图》的0-0和14-14截面与《节段划分》图有出入,这里采用《截面尺寸》做这两个截面,其余截面按照《预应力束锚固图》做 2.定义材料先定义混凝土,程序自动将C50赋予所建单元(C50是定义的第一个材料,程序将自动赋予给所建单元) 三.边界条件 1.打开《断面》图,根据I、II断面可知,支座设置位置。根据途中所给数据,在模型窗口中建立支座节点(12点) 2.点击节点,输入对应坐标,建立12个支座节点 3.建立弹性连接:模型,边界条件,弹性连接,连接类型(刚性),两点(分别点击支座点与桥面节点)共12个弹性连接 4.边界约束:中间桥墩,约束Dx,Dz;Dx,Dy,Dz;Dx,Dz, 两边桥墩,约束Rx,Dz;Rx,Dy,Dz;Rx,Dz 如表 四.添加预应力钢筋 1.定义钢束特性:打开《预应力筋布置及材料表》、《预应力束几何要素》。荷载,预应力荷载,钢束特性值,根据材料表中钢筋的规格及根数填入相关数据(松弛系数:0.3;导管直径:10cm) 2.钢束布置形状:荷载,预应力荷载,钢束布置形状,以T1为例:

MIdas分析弯桥总结

midas分析弯桥的一点经验总结(2007-05-24 21:23:31) 今天看了桥头堡的一个帖子感觉不错可以作为设计弯桥的借鉴。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b8662386.html,/viewthread.php?tid=5196&extra=page%3D4 关于MIDAS曲线桥双支座的模拟 用MIDAS建立了一个曲线桥的试验模型,模型所采用的材料是有机玻璃。模型分析的目的是根据各种工况下不同支承布置方式的不同来验证曲线梁桥支承布置方式的不同对桥梁内力分布的影响。。。实验基本资料见附图一。 首先我采取的是相关书籍都比较推崇的两端采用抗扭支座,而中间采用点铰支承。 我分别用MIDAS的梁单元以及板单元对该模型进行了模拟。。。 加载工况是在外腹板处加一个F=400N的力 其中,梁单元采取两种方式布置支座 1.截面下偏心,然后用弹性连接的刚性连接截面形心和沿桥横向即Y轴正负方向的两个节点,分别建立两个支左。 2.截面上偏心,先用刚性连接形心节点和其Y轴正负两侧的两个节点,然后用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这两个节点和它们沿Z轴负向所对应的支左节点。 板单元则直接在支座相应的节点进行约束即可。 得出的分析结果梁单元的两种支座布置方式所得的支反力结果是相同的,均是曲桥内侧产生支座悬空现象出现拉力。而它们跟板单元的支反力却有很大的差别(最明显的地方是表现在梁两端的抗扭支座的数值上,方向还是大致一样的) 我自己分析结果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对梁单元进行分析的时候,我所加的集中力进行了力的平移动,也就是把位于腹板处的集中力平移到了箱梁质心处,变为了一个集中力加一个力矩,力矩的值为F*E(腹板中心到截面中心的距离)。但是我们知道曲线桥的实际的扭转中心并不是位于各截面形心的连线处的,所以我认为我的这个作用力的简化有问题。。。 因此板单元所得出的分析结果肯定是相对准确的,可是按理说这个小小的错误也不能导致支座反力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啊。。。 请大家讨论下MIDAS梁单元双支座的模拟,应该还有更多的错误需要发现,请大家指教一二。。。。 我发现了自己模拟支座时的错误。。。 原来我在用梁单元进行双支座模拟的时候,端部两侧的支座的间距跟用板单元分析的时候不一致,所以这就直接导致了结果的不同。发上我重新修改支座后的反力结果。。。 结果基本吻合,板单元的反力结果还是准确些的。我想梁单元反力的结果还是值得相信的,只是因为曲线桥的扭转中心跟各截面形心的连线是不重合的,而我的梁单元分析的时候却是始终以截面形心进行分析计算的。因此会产生误差。。。不过误差应该在允许范围之内。。。 下图是梁单元修正支座间距后的反力结果。可以跟板单元的反力结果做比较

midas_civil简支梁模型计算

第一讲简支梁模型的计算 1.1 工程概况 20 米跨径的简支梁,横截面如图1-1 所示。 1.2 迈达斯建模计算的一般步骤 1.3 第01 步:新建一个文件夹,命名为Model01,用于存储工程文件。这里,在桌面的“迈达斯”文件夹下新建了它,目录为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迈达斯\模型01。 第02 步:启动Midas Civil.exe ,程序界面如图1-2 所示。 理 处 前 第五步:定义荷载工况 第六步:输入荷载 第四步:定义边界条件 第三步:定义材料和截面 第二步:建立单元 第一步:建立结点 图 1-1 横截面

图1-2 程序界面 第03 步:选择菜单“文件(F)->新项目(N)”新建一个工程,如图1-3 所示。 图1-3 新建工程 第04 步:选择菜单“文件(F)->保存(S) ”,选择目录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迈达斯\模型01,输入工程名“简支梁.mcb”。如图1-4 所示。 图 1-4 保存工程 第05 步:打开工程目录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迈达斯\模型01,新建一个excel 文件,命名为“结点坐标”。在excel 里面输入结点的x,y,z 坐标值。如图1-5 所示。 图 1-5 结点数据 第06 步:选择树形菜单表格按钮“表格->结构表格->节点”,将excel 里面的数据拷贝到节点表格,并“ctrl+s”保存。如图1-6 所示。

图1-6 建立节点 第07 步:打开工程目录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迈达斯\模 型01,再新建一个excel 文件,命名为“单元”。在excel 里面输入单元结点号。如图1-6 所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