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都历史

江都历史

清初,江都县与泰州、高邮、仪征、宝应、兴化、东台都隶属扬州府,其中江都县人口最多,地域最广。1731年(雍正九年)5月,两江总督尹继善上疏,称江都县路当冲要,事务殷繁,附居府城,幅员辽阔,因此建议增设一令与江都分疆而治。此建议经吏部核准,皇帝御批后,是年八月江都县就析出西北部地区,另置了一县。因新划出的县境内有个甘泉山,县名遂为甘泉县。就现在的扬州市江都区而言,老通扬运河以北,山阳河以西地区如邵伯、永安、丁沟等地都在甘泉县境内。与江都县一样,甘泉县的治所也设在扬州城内。

甘泉县存在了180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11月,扬州府被废,甘泉县并入江都县。这样,江都县又成了全省少有的大县了,这一情况在民国时期一直没有再变化。

另一方面,在建国前的共产党所领导的江都地区,曾三度分县。第一次是1942年9月,分成江都县与邗东县。1943年4月,仅存在7个月的邗东县复并入江都县。1945年12月第二次分县,分出一个樊川县来。这个樊川县存在的时间也不长,只有4个月,于1946年4月又回到江都县的怀抱。1948年11月又第三次分县,分出的县复叫邗东县。第三次出现的邗东县存在的时间更短,仅仅两个月,1949年1月又合并到江都县中来了。这三次短暂的分县,都以通扬运河为界。

从1949年1月起,新政权的江都县与扬州市分治(其时,南洲区、北洲区计31个乡镇尚未解放),江都县政府设在仙女镇。1950年下半年,扬州市区以外的瓜洲、霍桥、槐泗、黄珏、甘泉统统划给江都县。这样一来,那时江苏省的江都县与常熟(后来析出了沙洲县,即现在的张家港)地域之大,人口之多为全国少有。江都当时的人口已达121万,土地220多万亩,有257个乡镇,地形复杂,又多水网地区。起先交通状况落后,县内几乎没有机动车辆,自行车也极少,笔者的一个身为离休干部的同事曾亲见县委副书记吴泰到任时是背着背包步行来的。由于当时官员人数少,尚无现代的通讯设备与手段,电话还很少,因此县乡之间信息难于及时沟通,上级政府的政令也不能及早地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解放初期时的报纸送到乡村,新闻已成了旧闻。笔者记得,1953年从仙女镇乘帮船到丁沟就得一天时间,天黑才能到达。

建国初期,江都县政府里的干部不多,而且常吃住在基层,常用的交通工具就是自己的两条腿。江都当时的领导干部,面对这么一个大县,觉得要领导好全县的革命与建设事业是不大容易的,多少有点力不从心之感。1955年当担任国务院第一办公室主任的公安部部长的罗瑞卿来江都视察时,县委吴泰副书记向

他提出分县的设想。罗瑞卿回答可向上打报告。后来报告送了上去,地区与省都同意分县。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从江都县西部析出了8个区(1952年新建了南洲、湾头、汊河等区)和瓜洲镇为邗江县。邗江县最初的主要党政要员有的是从江都调配过去的,如首任邗江县委书记郑铎、县长张阵容,有的是老西五区的领导,如原黄珏区委书记何承喜,区长吉思洪都是新组建的邗江县委与县府的领导成员。那个阶段,在我同班同学中,有哥哥去担任检察长的,有父亲去文化馆的……。由于这些同学家长的工作调动,他们的家也搬到了扬州,使得这些原是江都中学走读生的人,一下子都变成了寄宿生。

据说邗江县的县名还是国务院确定的,既没有用历史上的甘泉县、邗东县,也没用建议名之一的扬州县。邗江县的县委、县府机关设在扬州市广陵路刘庄大宅第内(即今广陵区公安分局处)。

分县时,笔者正在江都中学读书,班上不少同学立即变成邗江人了。笔者1961年从江都中学高中部毕业时,全班47个同学中仍有16个是邗江或扬州人。记得当年分县时说是意义巨大,总的说来是有利于党的领导,有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有利于干部的教育与培养,有利于调查研究与深入群众等。

江都县在1956年析出邗江县后仍叫江都县,就全国而言还是大县,实力雄厚,潜力巨大。分县后,江都的工农业生产,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城镇建设等各项事业的确都发展更快、更好。以后,江都县于1994年7月撤县设市,称江都市。又于2011年底撤市设区,改称江都区。这样,江都县与江都市的名称都已成了历史,我们都成了历史见证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