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陋室铭》(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陋室铭》(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陋室铭》(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陋室铭》(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上文的作者是朝的(姓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是陋室不陋的原因。文章结尾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比,以孔子的话作结,含蓄地表达了作者(3分)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2)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9.本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1.作者描写和赞美陋室的意图在于。(3分)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3)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本文作者是______朝的文学家、哲学家____________(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3分)

A.文章首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仙”、“龙”比喻陋室的“室主”。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了交往宾客的身份,以此表明作者孤傲的心境。C.从文中看,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

D.作者把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表达了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4)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孔子云:“何陋之有?

11.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层通过类比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第二层描写了来客学问渊博和生活怡然自适。

C.第三层运用典故与名人名言证明“陋室不陋”。

D.全文借助陋室不陋体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5)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本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和“仙”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追名逐利的世俗生活的厌弃。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6)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予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本文的作者是朝的(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孔子云:何.陋之有?

11.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山与仙、水与龙的关系自然引出文章主旨。

B.本文以陋室之景、陋室之人、陋室之事安排顺序。

C.本文运用叙述、说明、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物质享受和精神寄托两者的取舍。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7)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8.本文作者是朝的。(2分)

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中“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本文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来形容陋室之陋。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文中作者以诸葛、扬雄自比,含蓄表达了自己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8)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8.本文的作者是朝的(人名)。(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孔子云:何.陋之有?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突出了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

C.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赞美了陋室因环境清幽而不陋。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9)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8.选文的作者是代文学家刘禹锡。他写下的描绘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名句是:

,。(4分)

9.“何陋之有?”的意思是。题目是“陋室铭”,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原因是。(4分)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0)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9.本文首尾呼应的句子是“”与“”(3分)10.朗读“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停顿准确

..的句子是()(3分)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1)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8. 本文作者是朝的(人名)。(2分)

9.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 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

B.作者从居室环境、交往客人、爱好情趣三方面写陋室的特点。

C.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11.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句中,作者借南阳的草庐和西蜀扬雄的旧居来比照自己的陋室,目的是。(3分)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7.本文的作者是朝代的。(2分)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9.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自己思想感情。(2分)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7.本文作者是代文学家 (作者名)。(2分)

8.铭,古代刻在器皿上用来或的文字。(2分)

9、解释带点的字(2分)

惟吾德馨.()无案牍之劳.形()

10.翻译句子(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陋室铭》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一种的思想感情

和的情操。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4)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

3.将文中的横线处补充完整:斯是陋室。(2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5.下列各项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西蜀子云亭”一句中的“子云亭”是指杨子云,即杨雄的亭子。

B.本文抒发了作者渴望出仕为官、一展宏图的远大志向。

C. 本文以“何陋之有”统领全篇。

D.“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情趣。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5)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惟吾德馨”中的“吾”指的是。(1分)

7. 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2分)

何陋之有?__ ______________

8.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__ ____________(2分)9.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铭,本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儒”

和“庐”是本文的韵脚。

B.本文的作者还写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样的千古名句,这首诗是为了酬答他的朋友李白所作。

C.选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集中表达了作者追求静寂安逸的情怀。 D.“丝”原指弦乐,“竹”原指管乐,“丝竹”在文中泛指音乐,“案牍”在文中指官府的公文。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本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作者援引诸葛亮、杨雄的事例和孔子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陋室”不陋的根本原因是: (2分)

9.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7)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乙]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6.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4分)

7. 乙文中

8.下列理解正确的

...一项是()(2分)

A.“铭”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一般都用韵。

B.甲文画线句运用典故意在自勉,以突出陋室不陋。

C.乙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D.甲文中的问句是反问句,乙文中的问句是设问句。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8)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甲文作者是(朝代)(人名)

乙文选自《》

8.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4分)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

9.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D.乙文通过赞美莲,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答案部分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上文的作者是朝的(姓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是陋室不陋的原因。文章结尾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比,以孔子的话作结,含蓄地表达了作者(3分)

9.(2分)唐刘禹锡

10.(3分)没有管弦演奏的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身心劳累。

11.(3分)德馨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或“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2)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9.本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1.作者描写和赞美陋室的意图在于。(3分)

9.(2分)唐刘禹锡

10.(3分)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要我的品德高尚,也能使它名声远扬。

11.(3分)抒发自己安贫乐道、洁身自好、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3)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本文作者是______朝的文学家、哲学家____________(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 诗歌表达技巧题库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晚唐诗人。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寺一带,靠近玄武湖。 1.诗的第三、四两句,最为读者称道,请你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作一点赏析。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①,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②犹眠③。 【注】①宿(xiǔ)雨:夜雨。宿:夜晚。②山客:隐居山庄的人。③犹眠:还在睡觉。 2.此诗末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及妙处。 清溪行 (唐)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此诗是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时所作。 4.分析“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雨夜 (明)何景明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①万井②中。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注】①笳:一种乐器。②万井:古制八家为井,后以井指乡里、家宅,此处指许多村庄。 5.简析诗歌首联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①行人空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注】①赚得:骗得。 7.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析“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简析三、四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9.诗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析“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在曲中的作用?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1.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释】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2.请结合全诗,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初中文言文练习60篇及标准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 “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 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 ④诸⑤援 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

(完整word版)《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一、用原文回答问题: 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全文点睛句: 孔子云:何陋之有? 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 孔子云:何陋之有? 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本文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节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问答题: 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答: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训练40篇

1.★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②铣(xiǎn):光脚。 【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②或谓之曰()③履为履之也() ④而越人被发()⑤以子之所长()() 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①自己②有的人③穿但是,表示转折⑤凭、用 2.略 3.略 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如: ①不可徙。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2.★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诉衷情》(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1)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关河”的意思是。(2分) 7.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词的开头是作者的回忆。 B. “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的典故。 C.“泪空流”是感慨自己的年纪大,力不从心。 D. “心在天山”表达了作者抗金的理想与愿望。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2)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2分)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几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3) 6.“秋”在词中的意思是。(2分) 7.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诉衷情”是本词的词牌名。 B.“当年”引出了往昔的回忆。 C.“暗”字写出了词人的悔恨。 D.“沧洲”点出词人的隐居地。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4) 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2分) 8.对这首词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的词作。 B.本词感情起伏,跳跃极为明显,特别是回忆和现实之间形成对比。 C.“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一句是作者想象中的边疆战斗生活。 D.词反映的是作者虽备受打击并已年老力衰,但仍不忘国事的心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5) 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2分) 8.对这首词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的词作。 B.本词感情起伏,跳跃极为明显,特别是回忆和现实之间形成对比。 C.“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一句是作者想象中的边疆战斗生活。 D.词反映的是作者虽备受打击并已年老力衰,但仍不忘国事的心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6) 7.“天山”在词中指。(2分) 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写诗人当年慷慨从军,充满豪情壮志。 B.“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写诗人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沉痛悲愤之情。 D.“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写诗人退隐故乡,情感由忧愤转为豁达。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7)

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第一课 第一题:词语解释题 1、重平时积累,从课内到课外。 本着“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内的文言实词和几个常用的虚词解释要牢记在心。观察近五年的考题,试题涉及到的词语解释有这样几个:徙、去、使、居、故、归、诣、为、具等,课外语段中的解释与课内的解释相同。 另外,我们应该知道许多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以前五年的考题为例,上面考到的词语中,“徙”和“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过他们的一种解释,“徙”解释为“迁移”,“诣”解释为“往,到……去”,其余都有两种以上解释。所以我们要把学过的各种解释都回忆起来,从中选择最为恰当的,还要把你认为最为恰当的词义代入句子中,结合句子以及语段内容进行整体理解。 2、组词法。组词法就是尝试着给你不懂的文言实词用现代汉语组词,看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如果上下文意贯通,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当组词后大概意思是对的,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时,那么就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中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进行适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就可以使句子前后顺畅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首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 第二:句子翻译题 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词,这些词往往是一些实词。老师阅卷时这些关键的词就成了评分的“分点”。 考生可以利用整合和拆分的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整合不是作简单的加法,整合后的句子还要通顺流畅。为了做到通顺流畅,我们可以将省略的部分补足,甚至可以添一些辅助性的词语让语句更合理通畅;有时候还遇到一些特殊的句式,这些文言句子的语序

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的时候要将他们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 第三题:内容理解题 答题要求分为两种,即要求答案用文中的话表述,或答案用自己的话表述。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一旦考生对语段理解无误,回答这类题目基本不存在难度,而没有读懂语段,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也就不能保证了。因此,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若要用自己的话表述,那么找到原句之后还要将原句转化成现代汉语的方式表述出来。 第四题:主旨理解题 课外语段通常选用短小又有意义的故事作为考试的选文,这类故事的情节或人物都能给人以一定的启示。 这一题要在读懂语段的基础上完成,与内容理解题不同的是这一题的答案不再能从文章中找到。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言文或写人或写事,有的还是寓意鲜明的寓言故事,这些文章涉及到的主题不外乎三种:为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科学哲理。如何做这些题呢?除了读懂故事之外,在答题技巧上还要懂得抓细节。 什么是抓细节?简单的说就是故事的情节或人物的个性。比如,郑人白天移席,晚上也移席;秦西巴放生,而孟孙辞退秦西巴又聘请他;人们为鲍鱼置屋立庙;卓茂把自己的马给他人;白鸡养黄小鸡,这些就是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比胡乱总结更有效。 此外,也要适时积累一些“主旨”。平时读到的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将它们记下来。有时候文章虽然不同,但主旨却相似,考试时若遇到了类似的文章,平时的积累就有用了。

《陋室铭》习题

《陋室铭》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以比喻起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从而引出全文的主旨。 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以孔子的话作结,具有雄辩的力量,既巧妙的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答案】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答案 1.★鲁人徙越 1.①自己②有人③凭④长处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2.★农夫殴宦 1.(1)给(2)眼泪(3)通“值”价值(4)就3.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3.★教学相长 1.(1)味美(2)即使(3)困惑(4)增进,促进 3.教学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1.(1)但是(2)从前(3)都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1.(1)早(2)极度悲哀(3)更加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1.(1)赞扬(2)以……为师(3)就(4)就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1.(1)过失、过错(2)假装(3)责问(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8.★欲食半饼喻 1.(1)原因、缘故(2)停止(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1.(1)背(2)为什么(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1.(1)制止(2)代词,指老虎(3)举动(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齐人有好猎者 1.(1)回家(2)妻子孩子(3)应该(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12. ★何梅谷之妻 1.(1)将(2)黄昏(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 13. ★邴原泣学 1.(1)能够(2)假如,如果(3)白白地(4)钱,学费 3.发现邴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得知邴原身世后,甘愿舍弃自己的收入,免收邴原学费。这位老师“关心贫幼”、“帮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初中语文课内诗歌鉴赏精选100首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课内诗歌鉴赏精选100首练习 1.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3.阅读理解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 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 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策勋十二转() ②当户理红妆() 第①段“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表达了什么? 木兰代父从军的事例,表现了她怎样的精神? 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第③段“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阅读《使至塞上》,完成各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的“使”是______ 的意思,“征蓬出汉塞”一句中的“征蓬”是 ______ 的意思。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5.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①诗中的“幽篁”、“相照”是什么意思?请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下列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王勃送别友人的赠别诗,全诗意在__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请根据划线句子内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眼中的景象。 诗人眼中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融入作者情感的句子很多,任选一句谈谈读后的体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一)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将以下骑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皇帝亲自慰问军队。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领们都下马迎接和送别。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天子先行的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先行的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从将军命令,不听皇帝发布的命令。’”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垒门。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作揖说:“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天子被感动了,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皇帝派人告知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出了军营门以后,大臣们都很惊讶。汉文帝说:“哎呀,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一定会被袭击而俘获。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他吗?” 参考答案: 一.1.C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陋室铭》阅读试题及答案

《陋室铭》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徳),是(唐)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在于)(名:著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惟:只)(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长上)(入:进入)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大。鸿儒:博学的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素琴:不加修饰的琴)(金经: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无丝: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由于)室主人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不在于高不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往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 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D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在)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之乱耳主谓词组不能断开)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五、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写室主人与人交往的高品位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写室主人日常生活高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六、这段文字从哪几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幽雅的室外环境、高品位的与人交往和高雅的日常生活三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表达了作者高洁伟岸、安贫乐道的情操。) 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作者的交友方式,你认为可取不可取? (可取,与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不可取,作者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传(节选) 《三国志》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③肃意尚轻蒙________ ④遂往诣蒙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3)两篇文章都以“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为结尾,有何作用?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两篇文章都写到了鲁肃与吕蒙见面时的情形,《资治通鉴》与《三国志》哪部作品的描述比较详细?列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案】(1)到,等到;重新;轻视;于是 (2)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3)以“鲁肃拜见吕蒙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作为文章的结尾,写出鲁肃被吕蒙“对付关羽的五策”所折服,侧面突出吕蒙听从孙权的建议开始读书后,才干有了巨大的长进,不再是吴下时的阿蒙。 (4)示例1:《三国志》比较详细。如鲁肃与吕蒙谈论的情形,《资治通鉴》用了“与蒙论议”四个字,而《三国志》则详细地描述了吕蒙问鲁肃如何防备关羽,对关羽的评价,和鲁肃谋定五策等内容。 示例2:《三国志》比较详细。如鲁肃对吕蒙的评价,《资治通鉴》只有“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的语言评价,《三国志》除了“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语言评价外,还有“越席就之,拊其背”等动作描写。 【解析】【分析】(1)本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及:到了……的时候。更(gēng):重新。轻:轻视。

初中诗歌鉴赏及答案

初中古诗词鉴赏及答案 (一)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画面。(3分) 10、“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9、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挂起白帆,乘船顺风疾行。 评分标准:3分。联想想象合理1分、理解准确1分、语言生动1分。意思对即可。 10、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评分标准:2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4?本诗第一句描写的景物有,渲染了的氛围。(3分)15.第三句中的“愁心”指的情感。(2分)14.杨花子规悲凉(萧索) 评分意见:本题3分。第一个空写对写全得2分,第二个空1分,意思对即可。 15.对朋友贬谪远行的不舍与担忧 评分意见: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6分,每小题3分)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注释:①樵夫:砍柴的人。 12.从题目开始通读全诗(包括注释),是读懂诗歌的重要前提。采用这种方法读诗,然后 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所表现出来的画面。(3分) 13.第二句中“鸟不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12.示例:樵夫是山林受欢迎的常客。他挑着柴草,快乐地走在山间,林中的蝴蝶亲近他, 围绕着他的柴担飞舞,和他一起下山归来。(3分。樵夫、蝴蝶,基本物象全且语言通顺占 2分,写出欢乐/悠闲的语境占1分) 13.“不猜”,不猜疑、不畏惧(1分)。写出了樵夫经常到山林中来,山林中的鸟雀喜欢和 他亲近、嬉戏,与他唱和,表现出樵夫生活的悠然自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境界)(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3分) 诗歌鉴赏(4分) 乡村四月 羽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子规,即杜鹃鸟。 (1)这首诗前后两句各描述了乡村四月哪些内容请你分别概括。(2分) 答: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诗歌鉴赏(4分) 1?前两句描绘田野(自然)风光,(1分)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农忙景象)(1分) 2?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向往之情(1分)以及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1分)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啬薇一院香。 11.三、四句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两句诗所写景象。(3分) 12.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11.诗句巧用比喻的修辞,把烈日照耀下的晶莹透澈的水面比作水晶帘,调动了视角和嗅觉等感官,动静结合。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12.全诗体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初中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2分) (一)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日:“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ù):卖。②牟牟:通“哞哞”,牛叫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2分) A.张元怪之( 责备) “怪”是意动用法,“感到奇怪”。B.速延医治之( 邀请) C.遗一牛,老且跛( 留下) D.引之使出( 牵,拉)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今为人所弃而死不足为外人道也 B.若见而不收养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都是“却”的意思。 C.将鬻于屠肆欲有求于我也 D.以杖击牛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父感其言,遂许焉。 叔父被他的话感动,就同意(收养)了。 ②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这坟墓)每年都要祭扫,给董家子孙带来无穷的麻烦。 4: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两篇文章共有的思想意义。(4分) :第一篇写张元和其叔父收养弃犬,当叔父被蛇咬时,犬奔家告知,使叔父获救;第二篇写董某得知老牛曾救过其溺水之父,因而善待老牛。两文无论是写人还是写动物,都表现其注重情义、知恩图报的思想。(4分,分析2分,结论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二、阅读下文。(7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陋室铭 习题(答案)上课讲义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陋室铭》习题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全文点睛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类比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 节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问答题 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答:比兴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陋室特征:雅。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5、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 “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

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文化常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