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与地球运动季节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

与地球运动季节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

与地球运动季节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

与地球运动季节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总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规律总结与补充 (说明:此内容主要是对课本内容的深化与补充,有些课本上非常明确的基本知识没有体现,所以不代表全部内容。大家还应结合课本进行复习,并认真理解每一道习题,通过习题巩固这些规律。) 本节知识逻辑关系示意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区分两个词语: 昼夜现象.... 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可以再加上:有且只有一个太阳照射地球),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昼夜交替.... 的原因:昼夜现象+地球自转。 只要有昼和夜的存在,就是“昼夜现象”;而“昼夜交替”则增加了动态的过程。 (

晨昏线举例: 2.时差 (1)地方时 概念:同一时刻,由于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称为地方时。 (同一经线上具有相同的地方时) 计时依据: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把这个时刻记为当地的地方时12点。 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地方时) ①计算经度差:如果两地同为东经或者同为西经,则用减法计算经度差;如果两地一地为东经、一地为西经,则用加法计算经度差。 ②将经度差转化为时间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③“东加西减”原则:所求地点在东,用已知时间加上两地的时间差;所求地点在西,用已知时间减去两地的时间差。 (2)时区和区时 a.时区相关计算: ①某一个时区的中央经线计算方法为:时区号数× 15° ②某一时区的范围:中央经线度数分别加、减7.5 °,即为时区的两条边界线。(东 西十二区除外) ③已知经度求时区,用经度除以15度,结果四舍五入。 b.区时相关计算: ①计算时区之间的时差:如果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者同为西时区,则用减法计算时差;如果两地一地为东时区一地为西时区,则用加法计算时差。 ②“东加西减”原则:所求地点在东,用已知时间加上时差;所求地点在西,用已知时间减去时差。 c.“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指的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120 °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指的是116°E的地方时。 (3)国际日界线 原则上是180°经线,但有弯折。“东减西加”——由东十二区向东到西十二区,减去一天;由西十二区向西到东十二区,加上一天;但钟点的数值保持不变。(特别注意“东减西加”容易出错) 拓展:两条日期界线:国际日界线和自然日界线。国际日界线原则上是180°经线,而自然日界线指的是地方时处于0点的经线。多数情况下,它们把整个地球分成了两个日期。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转偏向力) 北右南左;赤道不偏。特别注意:画图时,视线方向要与箭头方向保持一致。 地转偏向力与河流相关的问题:偏向的一侧容易侵蚀,不偏向的一侧容易堆积。

《地球的运动》初中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初中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交替。 3.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再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4.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动仪、手电筒、《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课件、投影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讨论、比较、归纳 学法:观察现象、结合生活实际、填表比较 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 当遇到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时,我们通常说:“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那么太阳有可能从西边出来吗?(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真的是太阳在升落吗? 一.地球的自转

[学生演示]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 [小组讨论]地球自转的规律,填写下列表格有关自转规律的项目。 (表1) 自转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一天)一年 旋转中心地轴太阳 转动特点地轴倾斜地轴倾斜,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和时差 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生结合实际说明] 太阳东升西落其实就是地球自转方向的证据 [设问]地球的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学生演示]一名学生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在地球仪上; [反向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会产生什么现象?(有昼半球和夜半球,却不会有每24小时一次的昼夜交替) [演示]老师在地球仪上用红笔标出广州的位置,自西向东转动地球。。 [观察讨论] (1)广州在地球仪转动一周的时间里出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初中地理课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地理课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与反 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4.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5.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能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

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写结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2.绘制有关投影片及教具。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季节变化 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五带划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

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板书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活动 1.投影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表(见板书设计),并指导学生画到笔记本上。 2.引导学生认识球体旋转,必须绕轴转动,并用

2020新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Word版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019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暑假期间,家住中国M地的小丹跟随旅游团乘大巴到N地观光旅游,旅游大巴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下图为旅游大巴的出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出发与返回时,小丹的座位分别位于客车前进方向的右侧、左侧,为避免阳光照射,小丹() A.去N地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 B.去N地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 C.返回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 D.返回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 2.M地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A.乌鲁木齐(43°N,87°E) B.武汉(30°N,114°E) C.哈尔滨(45°N,127°E) D.成都(30.5°N,103°E)

(2019天津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地2019年元旦日出景观素描图,图中小船逆流而上,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河流大致流向为() A.由南向北 B.由西北向东南 C.由北向南 D.由东北向西南 4.一年内,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出景观的日期在() A.2019年2月 B.2019年7月 C.2019年12月 D.2020年1月 (2019全国高考模拟)某太阳能设备生产公司,测试新研发的“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聚热板可沿 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旋转,使聚热板始终正对太阳,从而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据此完成5~6题。 5.在各城市中,经一年测试,下列测试结论正确的是() A.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越大 B.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越小 C.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的年度化幅度越大 D.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的年度化幅度越小 6.在北京测试时,集热板追日旋转时,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部分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部分1、常见图形(重点) 2、常见变式图 3、其他类型图 ① ② ③ B ④ B 太阳 远日点 (7月初) 近日点 (1月初)

北极星 a b c

1、读下面的图回答: (l )当AB 为晨线时,此日是 12月22日 前后,判断理由是 BAC 内为黑夜,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 。 (2)当DF 为昏线,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位置是 北纬23度26分 (3)当AC 为晨线时,此日是 夏至节气; 当DE 为昏线时,此日是 冬至 节气;当AD 为晨线时,此日是 春分或秋分 节气。 (4)若DE 为晨线时,此刻北京时间是 20 点;当北京时间是8点正,DF 是 晨线 线。 (5)当H 处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G 处区时为6点则此时昏线是 D 、 F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回答2~3题。 2.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此时甲地时间为 A .8时 B .9时 C .15时 D .16时 3.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北京时间为 A .6 日 8时 B .7日8时 C .6日20时 D .7日20时 下图为某日1500E 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完成4~7题。 4.太阳直射点位于 A .00 B .200N C .200S D .23026'N 5.甲地的昼长时间为 A_8h B .10h C .14h D .16h 6.当甲地迎来日出时,北京时间为 A .5:00 B .9:00 C .17:00 D .19:00 7.乙地的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且甲、乙 两地同时迎来日出,乙地位于甲地的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南方向 8.下图为“北京时间16点、太阳直射A 点时的光照图”,A 点的是纬度20°N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图和晨昏线(二分二至图)--太阳直射点-方向判断 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等太阳高度线图) 昼夜长短 时间的计算--日期变化(日期分界线)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doc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教学目标1、了解昼夜的产生,理解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2、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3、记住地球自转对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地方时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讲清地方时的概念和地方时的早晚,并强调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为讲时区和区时的知识做好铺垫。然后,由地方时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麻烦,引出时区划分和区时计算的教学。 关于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教学建议 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以从现象入手,运用课本《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讲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作南北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可以从高低纬度间线速度不同加以解释;而对于作东西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较为复杂,应予以回避,待学生到物理课中去解决,重点放在地转偏向力作用规律的运用上。 关于昼夜交替的教学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地球仪讲解,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引出昼半球和夜半球、晨昏线等概念,并且要求学生在赤

道投影和极投影地图上学会如何辨别晨线和昏线。接下来要说明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以及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随着地球自转,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最后,联系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是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二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不长,使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致过分剧烈,保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示例 〖导入新课〗 1.提问方式: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 2.演示方式: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昼夜交替的教学〗 1.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2.讲解:昼半球和夜半球、晨线和昏线、太阳高度的概念,一日之内太阳高度的变化。强调:①晨昏圈平面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的关系; ②晨昏圈上太阳高度为0度;③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 ④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⑤地球上昼夜交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板书: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某点地平面的倾角(一天中,正午最大,早晨和黄昏为0度) 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 〖地方时的教学〗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说课稿范文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说课稿范文 作为初中的地理老师,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下面以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为例,为大家介绍其中的写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我将从以下几点说起。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地球的运动》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册章第二节的课文,本节教材的内容有:①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②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③五带的划分及选学课文“四季的形成”。课文安排了三处“想一想”,两处“读一读”,一处“做一做”,还安排了11幅反映地球运动和五带划分的图片。教参建议上3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讲授教材①②部分内容。 2、编排意图和前后联系 这节内容是继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编排的,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并且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太阳高度”、“昼夜和四季的成因”等知识。现在,对地球运动进行学习,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

下了基础。 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课文分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分别进述。应该指出的是地球绕轴自转和绕日公转是不能分割的,分开来讲是为了教学上的方便。 “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一段课文,内容较简单,为了使学生能获得感性知识,教材安排了演示地球自转的小实验和一段阅读材料。“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一段课文,涉及的地球基础知识是比较多的,但这里抓住了一点,即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且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然后从现象入手,得出规律。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②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记住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知道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昼夜长短的 周年变化及四季是如何形成的。 能力目标:①使学生学会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高一地理:穆珍珍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为昼夜长短的变化,主要包括昼夜长短判断的依据和变化规律。变化规律包括纬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形成四季和五带的原因之一,在地球运动当中为重点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地球的自转、公转的基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晨昏线。 能力基础:光照图的初步判读。 【课标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光照图中判断昼夜长短的依据。 2.学会根据某纬度处昼弧、夜弧计算昼长、夜长。 3.理解并识记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进一步掌握光照图的判读。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 2.结合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建构前后知识的联系,解答考试 中相关题目,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昼长、夜长的计算;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问题反馈】 1.光照图中如何判断昼夜长短?(3、5、6) 2.昼长、夜长时间如何计算?(3、7、8、10)

3.如何根据昼长、夜长时间计算日出、日落时间?(7) 4.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2、3、9) 【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问题反馈呈现 1.教师分析学习目标,强调学习重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宏观把握。 2.呈现小组问题反馈,并做出适当评价,激发学生的预习热情。 二、师生合作探究 探究1:昼长、夜长与昼弧、夜弧的关系。 1.光照图中如何判断昼夜长短?(3、5、6) (1)ppt放映北半球夏至日从北极上空看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B 点)的自转轨迹为其所在纬线圈。该纬线圈有一部分在昼半球,一部分在夜半球,处在昼半球的部分称为昼弧,处在夜半球的部分称为夜弧。 学生比较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状况(可与同桌交流)。 (2)学生回答问题,并解释原因,师生共同总结判断依据 学生回答问题(略),出示答案,学生解释原因,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如果某点自转所经历的昼弧所占的比例大,则白昼长,经历的昼弧所占比例小,则白昼短。所以,判断某点昼夜长短时,首先找到该点所在的纬线圈,然后判别该纬线圈上的昼弧和夜弧所占的比例大小,从而判断该点的昼夜长短状况。 板书: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判断依据:昼弧和夜弧所占纬线圈的比例大小 2.昼长、夜长时间如何计算?(3、7、8、10) (1)ppt放映北半球夏至日从北极上空看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昼夜的产生,理解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2、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 3、记住地球自转对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讲清地方时的概念和地方时的早晚,并强调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为讲时区和区时的知识做好铺垫。然后,由地方时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麻烦,引出时区划分和区时计算的教学。 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以从现象入手,运用课本《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讲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作南北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可以从高低纬度间线速度不同加以解释;而对于作东西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原因较为复杂,应予以回避,待学生到物理课中去解决,重点放在地转偏向力作用规律的运用上。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地球仪讲解,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引出昼半球和夜半球、晨昏线等概念,并且要求学生在赤道投影和极投影地图上学会如何辨别晨线和昏线。接下来要说明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以及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随着地球自转,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最后,联系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是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二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不长,使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致过分剧烈,保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2.讲解:昼半球和夜半球、晨线和昏线、太阳高度的概念,一日之内太阳高度的变化。强调:①晨昏圈平面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的关系;②晨昏圈上太阳高度为0度;③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④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⑤地球上昼夜交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某点地平面的倾角(一天中,正午最大,早晨和黄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长江口泥沙不断堆积,若干年后,崇明岛将和____________________岸相连。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有关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有关知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因长江水自西向东流,所以长江水对南岸的侵蚀力大于北岸,最终岛屿将与北岸相连。 答案:北 2.下列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①地方时②对地球形状的影响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④黄赤交角⑤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⑥昼夜现象⑦昼夜交替现象 A.①②⑤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⑦ D.①②④⑤⑥ 思路解析: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昼夜交替现象;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不同经度有不同地方时。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黄赤交角存在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在其影响下产生了四季和五带。 答案:A 3.二分二至日指什么时间?二至日与近日点、远日点是不是相同的日期? 思路解析:二分日指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二至日指冬至日(12月22日)和夏至日(6月22日)。地球公转到近日点的时间为1月初,到远日点的时间为7月初。所以冬至日与近日点,夏至日与远日点时间上很近,但不相同。 答案:二分日指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二至日指冬至日(12月22日)和夏至日(6月22日)。不同。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2010广东,11—13)图1-3-1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1—2题。

图1-3-1 1.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 思路解析:AB为夜弧,同一纬线上的ABCD夜长相等,为5小时,昼长相等,为19个小时,日出地方时为2时30分。 答案:B 2.若AB弧表示20XX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B点为零时,则100°E的区时为() A.2月28日13时40分 B.2月29日13时40分 C.3月2日14时00分 D.2月28日14时00分 思路解析:新的一天从0时经线开始向东到日界线止,B点为0时,AB弧为3月1日,则BCD弧为3月2日,NA经线为日界线,NB经线为105°W,即西七区为0时,则东七区为3月2日的14时。 答案:C 读图1-3-2,完成3—4题。 图1-3–2 3.图中c代表的节气出现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此季节北京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B.此季节新加坡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C.此季节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D.此季节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小值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以下两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并能够根据图示判定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和二分二至点的位置;(2)全球各地随太阳直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篇一: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1、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公转. 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 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期)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3、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 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近日点(一月初):最快;远日点(七月初):最慢 周期: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意义:①昼夜长短变化②正午 太阳高度变化③四季更替和五带. ①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 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②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 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5、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特点:①平分地球,其所在平面 经过地心.②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并且平分赤道.③晨昏线不断 西移,西移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一致.④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⑤晨昏线与经线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⑥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时,为夏至日、冬至日. 6、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时间.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 时为12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 时为18时;经度相差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 ,地方时相差4 分钟.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作者:————————————————————————————————日期: ?

第四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分两个方面,首先,地球的自转轴倾斜于其公转的轨道面,它影响太阳辐射能在地面上的分布和变化,从而决定了地球上有四季的递变和五带 的区分;其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提供了两个时间的自然单位——日和年, 认识和利用它们的周期性规律,人们创造了历日制度和计时制度。 第八节四季和五带 401太阳的回归运动 §401-1太阳回归运动和太阳赤纬的周年变化 地球上之所以有四季递变和五带区分,其根本原因在于黄赤交角,即黄道面对于赤道面的倾斜;而其直接原因则是太阳相对于天赤道的回归运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在周年运动的同时,还表现为相对于天赤道的往返运动。具体地说,天球上的太阳,半年在天赤道以北,半年在天赤道以南。这是因 为,黄道的一半在天赤道以北,另一半在天赤道以南。太阳的这种运动,是其周年运 动的另一个侧面,称为太阳回归运动。它在天球上所能到达的南、北界线,称为南、北回归线。回归运动的周期便是回归年。回归运动、回归线和回归年,是同一事物 的三个不同的侧面。 太阳相对于天赤道的回归运动,也表现为太阳直射点对于地球赤道的往返运动:半年直射在北半球,半年直射在南半球;半年向北移动,半年向南移动。地球 上的南北回归线的概念,也是相对于太阳回归运动而言的。 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这是地球的一个大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圈便在南、北极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也是23°26′。在这个纬 度范围内,有极地区域特有的天文现象——极昼和极夜,故南、北纬66°34′的两 条纬线,被称为南、北极圈。 太阳回归运动的主要表现,在于太阳赤纬的周年变化。在天文上,我国的二十四气和西方的十二宫,是按太阳的黄经划分的;然而,在地理意义上,它们之间更加 重要的区别,在于太阳赤纬的不同。前面说过,天体的周日圈,就是该天体所在的赤 纬圈。因此,天体赤纬的变化,意味着它的周日圈的改变。不同赤纬(或周日圈) 的天体,有不同的出没时刻(与方位)和中天高度。太阳赤纬的变化,影响各地的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二者都是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 太阳的赤纬随其黄经而变化。不同的太阳黄经总是与一定的太阳赤纬相对应,其大小可以解球面三角形方法计算。 sinδ=sinεsinλ=sin23°26′sinλ sinδ=0. 3977sinλ或sinδ=0.4sinλ §401-2太阳回归运动与地球公转 太阳的回归运动及其赤纬的周年变化,是太阳周年运动的一个侧面。太阳周年运动本身,是地球公转的反映,因此,从根本上说,太阳的回归运动,必须用地球的 公转和公转轨道来说明。 从每年的南至日到次年的北至日,地球从轨道上的最北点移到最南点,行程约为470 000 000km(轨道周长的一半),两点间的直线距离约300000000km(轨道 平均直径),其中有向南分量为300000000km×sin23°26′=12000 0000km。在这期间,太阳在天球上相应地从黄道的南至点移到北至点,其赤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重点与难点】 1.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朝辉夕照,日月轮回。你知道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 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运动的一些情况,学习《地球的运动》。 二、新课讲解 第一课时 (一)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 1.托勒密与“地心说” 2.哥白尼与“日心说” 3.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明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二)地球的自转 1.读图1.4 昼与夜 (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讲解):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自转现象:昼夜更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地方,相对位置 偏东地点,要比位置偏西地点先看到日出,就出现了时间差异)。 2.动画页:播放视频《地球的自转》 3.活动:了解地球的自转(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讲解):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纽约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此时纽约已位于夜半球,而北京位于晨线东边的昼半球。 第二课时 (三)地球的公转 1.读图1.18 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优质课比赛教案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之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变化

课题: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之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变化 学校:长治市十九中学 学科:高中地理 撰写人:王国秀 教材版本:湘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其课程标准内容为: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1、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必修一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以后知识点得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本条标准的行为动词为“分析”说明我们我们要从义务教育阶段了解现象的层面,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3、要从成因上形成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并形成知识推导体系:地球有公转和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带4、本条标准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因此,不仅要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且,后者更为重要。 本节课知识点分析:1、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变化是在分析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后的又一由地球运动产生的重要地理意义。2、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变化本身具有非常强的规律性,并且内容较多。 学情分析: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变化在初中时学生就有所接触,但仅限于感知层面,教师需将学生的认知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 学习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分析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1、观察演示实验和模拟演示实验,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2、通过模拟实验和绘图,增强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3、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培养整理,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逐渐形成地理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读图、绘图活动,培养地理审美情趣。3、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认识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掌握判断和绘画日照图的技能。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自主学习;总结归纳验证; 教具准备:学生自制试验演示模具(具体试验器具及试验相关说明见教案后备注);不同颜色铅笔2根(绘图使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实施过程:(40分钟)

地球的运动课程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课程教学设计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单位:阿克苏市高级中学 姓名:王佩

课题名称地球的运动 科目地理教学对象高一主讲 课时1课时 一、课标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本节课是在地球宇宙环境之后,是说“地”的开始,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球运动与地理环境及许多地理现象的形成息息相关。本节课内容理论性强,科学性强,学生掌握的难度大。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行星地球》的第三节,主要讲述了“地球的自转及特征”、“地球的公转及特征”等知识点,而这节课讲授第一个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为下节课学生认识公转知识作铺垫,其中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及产生的地理意义是对学生抽象思维要求较高,特别是地球运动的意义,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知识。 三、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的理解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弱,而地球运动对学生的思维以及理解力要求较高,所以这节课要多进行演示,让学生能够通过“看”来想象,对于难点知识通过设计游戏让学生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运动中地球自转的概念。 2、掌握并理解地球自转的特征(中心、周期、速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球仪的展示,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地球运动的方向; 2、通过知识讲解与游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实验演示、观察思考、总结归纳等探究过程中,逐步树立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与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周期。 【教学难点】 1、恒星日与太阳日产生区别的原因; 2、地球自转角速度与线速度的规律。 六、教法 讲授法:讲授地球的运动自转基本知识。 演示法:用地球仪和动画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七、学法 自主探究法:探究线速度和角速度的规律。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课本、教案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②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③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特点。 能力目标:①使学生学会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教具: 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小型地球仪(学生可自带)、手电筒(学生可自带)、自制课件等。 教学方法: 自学法、讲授法、演示法、读图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阅读:学生一起朗读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引入本课内容。 演示:教师用教具演示“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同步)”,请学生观察。 自学:学生自学本课数分钟。

二、讲授新课 投影:地球自转动画 提问: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 投影: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 提问:假定地球不自转,太阳照在地球表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演示:要求学生利用自带地球仪、手电筒、演示地球自转,并观察地球表面不同地点昼夜交替的情况。 提问: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页中“畅畅和姨妈的问候”并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的初步印象。 讲述:教师利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出昼夜两半球的范围,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使地球不同地区产生了时刻差异。 提问: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周期。 投影:从地球公转姿态动画得出地球公转及其重要特征 投影:通过动画和图片讲解地轴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投影:通过地球公转动画、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动画及太阳直射点移动动画,讲解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利用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填写二分二至日 太阳直射点纬度 南北半球获得光热状况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提问:第12页活动2(通过动画讲解)。 归纳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随季节有规律变化形成四季。 投影:地球的五带图 提问:①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②各带内接受太阳照射情况和气候最明显特征;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 课时:3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 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2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 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 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

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 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 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 些规律。 板书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活动 1.投影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表(见板书设计),并指导学生画到笔记 本上。 2.引导学生认识球体旋转,必须绕轴转动,并用地球仪演示,得出结论:地球自 转的旋转中心是地轴。 3.教师用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结论: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然后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小地球仪(没有地球

仪的学 生可将课本卷起来,一端标出北极,另一端标出南极代替地球仪)自己或以小 组演示,也可让部分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 4.让学生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 (逆时针转动) 5.让学生再将地球仪的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 (顺时针转动) 6.让学生列举自然界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每天太阳的 东升西落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得出结论: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 间是24小时(一天)。 7.组织学生讨论“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教师可启发学生坐火车或 汽车的时候,当车行驶很平稳,又不看车外只看车内时的体验得出结论。(由于我 们也随着地球转动,因而并不感觉到地球在运动) 过渡通过演示、观察,我们知道了地球在自转运动时的规律。那么,地球在公 转时,围绕什么旋转?公转的方向是否和自转的方向一致?公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 活动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1第一自然段,并把得出的结论填入表格中。

专题三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专题三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 1.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考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B类调动和运用知识 【例题1】 (09年上海地理,二)(二)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3.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A.日月升落 B.极昼极夜 C.月相变化 D.四季转换 4.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A.23小时56分 B.24小时零4分 C.24小时56分 D.24小时 C类描述和阐释事物 【例题2】 (10年上海卷地理,十八) (十八)读日、月、地运行关系示意圈,回答问题。(10分) 图中实线表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圆形虚线表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地球以每天约的速度在轨道上自西向东运行。当地球从A运行至B时,月球正好自至绕地球公转了一周。 52.根据天文观察,月球每24小时在其公转轨道上运行约。这样,月球完成绕地球一周的周期大约是天。同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向东移动了度。 53.月球运行过程中朝向地球的月面几乎是不变的,这是因为。 54.地球运行到图中B位置时。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 是。如果在清晨观察天空。从时间先后比较,该月相的出现比太阳升起的时刻要。55.当地球先后运行到A与C两个位置时,地球上人们看到的月相都是,这段时间间隔被称为月。56.月球从位置运行到位置约需2天多,据图说明原因。 D类论证和探究 【例题3】 (09年福建文综第10, 11,12题)读图5,完成 10-12题 10.若EF为赤道,P点出 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 的范围是 A.0°-20°N B.0°-20°S C.20°N -23°26′N D.20°S -23°26′S 11.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12.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则E 点的时间可能为 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 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 考点2 地方时、区时、日期的计算 B类调动和运用知识 【例题1】(09年山东文综,4)图2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 区飓风近地面 天气形势图。 读图回答 4.预计飓风中 心经过70小时 到达A市。到 达A市时,所 在地的区时为 A.8日13时 B.8日23时 C.9日13时 D.9日23时 【例题2】 (09年辽宁、宁夏文综,3)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根据此完成第3题。 3.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 A.5时25分 B.6时25分 C.12时25分 D.13时25分 【例题3】 (09年海南地理)7.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华盛顿时间14:00~16:00 B.北京时间14:00~16:00 C.华盛顿时间2l:00~23:00 D.北京时间21:00~23:00 【例题4】 (10年上海卷文综)18.2010年6月11日第l9届世界杯足球赛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拉开帷幕。若开幕式定于当地时间(东二区)20:00进行,此时上海地区可能是 A.旭日初升 B.烈日当空 C.夕阳西下 D.繁星闪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