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理学习题

生理学习题

生理学习题
生理学习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动作电位静息电位

二、选择题

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血浆,

D.细胞外液。

2、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

A.收缩反应,

B.分泌,

C.反射活动,

D.动作电位。

三、填空题

1、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_____,它由_____构成,是_____与_____进行物质

交换的桥梁。

3、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标志是_____。

5、刺激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和_____。

一、名词解释

静息电位:是指组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后,细胞膜两侧产生一次可传导的电位变化。

二、选择题 D,D,

三、填空题 1.液体环境,细胞外液,细胞,外界 3.动作电位 5.一定强度,一定时间,一定强度-时间变化率

第一章肌肉的活动

一、名词解释运动单位兴奋-收缩偶联强直收缩缩短收缩拉长收缩等长收缩肌电图

二、选择题

1、实现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

A. 肌纤维,

B.肌原纤维,

C.肌小节,

D.肌球蛋白。

2、依据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A.明带缩短,H带不变,

B.明带缩短,H带变窄或消失,

C.暗带缩短,H消失,

D.暗带长度不变,H带不变。

3、位于肌浆网两端的终末池是()。

A.实现肌纤维内外物质交换的场所,

B.Ca2+的贮库,

C. Ca2+和Mg2+的贮库,

D.Na+的释放库。

4、与慢肌纤维相比,属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A.肌纤维直径粗,毛细血管丰富,

B.肌纤维直径粗,线粒体数目多,

C.肌纤维直径粗,肌浆网发达,

D.肌纤维直径细,线位体数目少。

5、与快肌纤维相比,属慢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A.肌纤维直径较大,受大α神经元支配,

B.肌纤维直径较小,毛细血管的

密度高,C.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数量多,D.肌纤维直径较小,肌浆网发达。

6、属于慢肌纤维代谢特征的是()。

A.糖原含量低,糖酵解能力高,

B.糖酵解能力低,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高,

C.糖酵解能力低,氧化脂肪能力高,

D.糖原含量高,有氧氧化能力强。

7、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

A.收缩力量大,耐持久,

B.收缩速度慢,抗疲劳的能力低,

C.收缩速度慢,兴奋阈值低,

D.收缩力量小,不持久。

8、快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

A.兴奋阈低,收缩速度快,

B.收缩速度快,抗疲劳的能力低,

C.收缩速度快,力量小,

D.收缩力量大,能持久。

9、腿部肌肉中快肌纤维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

A.800m跑,

B.500 m跑,

C.1500 m跑,

D.100 m跑。

10、训练对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影响表现为()。

A.可使两类肌纤维都肥大,

B.对肌纤维横断面积大小无影响,

C.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

D.举重训练使慢肌纤维肥大。

11、腿部肌肉中慢肌纤维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

A. 100 m跑,

B.跳高与跳远,

C.马拉松跑,

D. 800m跑。

12、与横桥位点结合的蛋白是()。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钙蛋白,

D.原肌球蛋白。

13、头端构成横桥的蛋白是()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钙蛋白,

D.原肌球蛋白。

14、骨骼肌的收缩蛋白是指()。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钙蛋白,

D.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三、填空题

1、构成粗肌丝的主要成分是_____分子,而构成细肌丝的分子至少包括

_____、_____和_____三种蛋白质。

3、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与后负荷呈_____关系,与收缩的

速度呈_____关系。

4、根据张力-速度关系,肌肉收缩要发挥最大输出功率,应克服_____负荷

并以_____速度进行收缩。

5、一般认为,肌肉初长度为_____静息长度时,肌肉收缩产生的主动张力

_____,因为,此时收缩时活化的横桥数目_____。

7、快肌纤维直径_____肌浆网_____,因而收缩力量_____。

8、慢肌纤维不仅线粒体数目_____,而且其中各种_____的含量高,因而,

有氧氧化能力_____。

9、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与受脊髓前角_____支配,神经的传导速度_____,

以及肌原纤维ATP酶_____等因素有关。

10、肌肉收缩过程包括_____、_____和_____三个环节。

11、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小,取决于_____数目。肌肉收缩的速度取决

于_____和_____。

五、问答题

1、什么是肌丝滑行理论?其依据是什么?

2、比较分析骨骼肌收缩三种形式的特点,了解肌肉收缩形式在体育实践中

有何意义?

3、试分析肌肉收缩的张力-速度关系的生理机制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作用。

4、试分析肌肉收缩的长度-张力关系的生理机制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5、比较分析快肌和慢肌纤维的形态结构、代谢和生理功能特点。

6、运动训练对两类肌纤维何影响?

一、名词解释

2、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它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统称为一个运动单位。

3、兴奋-收缩偶联:把以肌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联系在一起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

5、强直收缩:肌肉受到一连串的刺激,此时肌肉的收缩出现融合现象,即肌肉不能完全舒张,称为强直收缩。

6、缩短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时,肌肉收缩,长度缩短,肌肉的这种收缩形式称为缩短收缩。

8、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加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被拉长,肌肉的这种收缩形式称为拉长收缩。

9、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加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长度不变,肌肉的这种收缩形式称为等长收缩。

10、肌电图:通过肌肉电图仪的引导放和放大,把肌肉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描记下来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

二、选择题C,B,B,C,B, C,C,B,D,C, C,B,A,D,

三、填空题 1.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3.正变,反变

4.中等,尽可能快的

5.稍长于,最大,最多 7.大,发达,大

8.多,氧化酶,强 9.大神经元,快,活性高 10.兴奋-收缩偶联,横桥摆动肌丝滑行—肌肉缩短,收缩的肌肉舒张 11.活化横桥,能量释放的速率,肌球蛋白ATP酶的活性

五、问答题

1答: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的主要论点:肌肉的收缩或伸长,是由于肌小节中粗丝和细丝相互滑行,而肌丝本身的长度和结构不变。当肌肉收缩时,由Z 线发出的细丝沿着粗丝向暗带中央滑动,结果相邻的Z线靠拢,肌小节变短,从而出现整个肌细胞或整块肌肉收缩。

其证据:肌肉缩短后,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变短,H带由变短到消失。当肌肉拉长时,明带、H带均加宽。

2答:根据肌肉收缩时的长度和张力变化,肌肉收缩分为: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三种。三种收缩形式的工作特征表现不同。

缩短收缩又称向习收缩,其特点: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肌肉缩短牵拉它附着的骨杠杆做向心运动,此时肌肉消耗大量的能量用以完成外功,缩短收缩在实践中被用来实现各种加速度运动或位移运动,如屈肘、同抬腿、挥臂等。

拉长收缩(离心收缩),其特点: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此时,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肌肉做负功。在实现人体运动中起着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等的作用,同时拉长收缩可贮存能量用于其后的收缩,使之能产生更大的力量和速度。

等长收缩的工作特征是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肌肉虽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等长收缩时肌肉的张力可发展到最大,但没有位置的移动,按物理

学上讲,肌肉没有做外功,但消耗很多能量,在人体运动中起着支持、固定和保持某一姿势的作用。

3答:肌肉收缩的张力-速度关系曲线是指肌肉收缩时对抗的负荷(后负荷)对肌肉收缩速度的影响。

随着负荷的增大,肌肉收缩的力量增加,但肌肉收缩的速度和缩短的长度即减小;反之,则加大。该曲线显示肌肉收缩时张力与速度呈反变关系。

其机制: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的大小取决于活化横桥的数目,而肌肉收缩的速度,则取决于能量释放的速率和肌球蛋白ATP酶的活性,与活化的横桥数目无关。当负荷增大时,有更多的横桥处于活化状态,从而增加肌肉的张力,但却抑制了ATP的分解,减低了能量释放率,故使肌肉收缩速度减慢。

在运动实践中,可依据张力-速度曲线这种反变关系,来确定最适作业的最佳负荷和最大爆发力。如果希望较大的速度,则必须相应减少负荷,相反,如果要克服较大的负荷,则收缩速度不可能维持较快。要使力量和速度都得较大的发展,采用的负荷应以30%-60%最大力量为宜。

4答:肌肉收缩的长度-张力曲线是指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对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的影响。

如果肌肉收缩前给予一定负荷,使肌肉拉长以增加其初长度,肌肉收缩的力量随初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肌肉达最适初长度时,收缩产生的力量最大。但如果负荷过大使肌肉的初长度超过其最适初长度时,收缩的效果将下降。

肌肉在最适初长度时收缩产生的力量最大的原因是,此时肌肉粗丝和细丝处于最理想的重迭状态,使收缩时起作用的横桥数目最大,因而能产生最大的力量。如果肌肉拉得过长或缩得过短,活化横桥数目减少,张力均下降。

在运动实践中,若要使肌肉收缩产生最大的张力,应在肌肉收缩之前做最大的牵拉使肌肉达成到最适初长度,这样才能达到最大的收缩力量和速度。如立定跳远起跳前的下蹲,投掷运动器械出手前的转体和拉伸肩带等。

5答:(1)形态特征:快肌纤维直径大,肌浆网发达,线粒体体积小数量少,毛细血管密度小;受大α神经支配;慢肌纤维直径小,肌浆网不发达,线粒体体积大而数量多,毛细血管密度大,受小α神经支配。

(2)代谢特征:快肌纤维无氧代谢酶(乳酸脱H酶)的活性高,糖原含量多,无氧代谢能力强。慢肌纤维线粒体酶活性高,有氧代谢能力强。

(3)功能特征: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力量大。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力量小。

6答:训练能使肌纤维产生适应性变化,表现如下:

①训练导致两类肌纤维是否互变的问题。以前的研究认为,训练不能使两类肌纤维互变,人体肌纤维的类型百分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近的研究表明,长时间的耐力训练,可使快肌纤维(10%左右)转变为慢肌纤维,而速度和力量训练,只能引起肌纤维某些超微结构和代谢功能发生改变。

②训练能使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如力量训练能使快肌纤维明显肥大,速度训练可使快肌和慢肌在面积都增大,大强度的耐力训练可使慢肌纤维肥大。

③训练能显著提高肌肉的代谢能力。如耐力训练不仅可使慢肌纤维中线粒体数目和体积增大,酶的活性增加,从而使慢肌纤维的有氧氧化能力明显提高;而

且也可使快肌纤维的有氧氧化能力得到提高。相反,大重量的力量训练使肌纤维面积大大增加,而线粒体反而下降,有氧氧化能力下降,但无氧氧化能力得到提高。

④训练对肌纤维影响的专一性。即训练引起肌纤维的适应性变化,与从事的运动专项或训练方法,以及受训练局部有关。

第二章呼吸

一、名词解释

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内呼吸肺泡通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

二、选择题

1、肺部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称为( )。

A.呼吸,

B.外呼吸,

C.内呼吸,

D.肺通气。

2、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

A.呼吸肌的舒缩,

B.胸内压的变化,

C.肺内压的变化,

D.气体的分压差。

3、肺换气的动力是( )。

A.肺泡膜的通透性,

B.气体的理特性,

C.气体的分压差,

D.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4、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

A.呼吸道阻力,

B.胸膜腔密闭,

C.呼气收缩,

D.吸气收缩

5、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 )。

A.外呼吸,

B.肺换气,

C.内呼吸,

D.肺通气。

6、下列对肺活量的错误叙述是( )。

A.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B.深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

C.等于深吸气量,

D.肺总容量减去余气量。

7、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 )。

A.肺通气量,

B.肺泡通气量,

C.最大肺通气量,

D.肺活量。

8、基本呼吸中枢位于( )。

A.延髓, B脊髓, .C脑桥, .D大脑。

9、血液中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理化因素是( )。

的变化, C.H+浓度的变化, D.温度的变化。.

A.缺氧,

B.PCO

2

10、缺氧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是通过刺激( )。

A.延髓呼吸中枢,

B.中枢化学感受器,

C.长吸中枢,

D.外周化学感受器。

对呼吸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 )。

11、CO

2

A.延髓呼吸中枢,

B.脑桥调整呼吸中枢,

C.延髓化学感受器,

D.长吸气中枢。

12、下列评价肺通气功能最好的指标是()。

A.功能余气量,

B.肺活量,

C.补吸气量,

D.时间肺活量。

13、定量负荷后有训练者呼吸变化特征是()。

A.深度增加较多,频率减少,

B.深度增加较多,频率增加少,

C.频率增加较多,深度未增加,

D.频率增加较多,深度增加多。

14、有训练者在完成动力性定量负荷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

A.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脉压减少,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适量下降、

脉压加大, C.收缩压不变、舒张压不变、脉压不变, D.收缩压降低、

舒张压不变、脉压减少。

三、填空题

1、外呼吸包括_____和_____两个阶段。

2、尽最大努力呼气后仍留在肺内的气量称为_____。

3、通常,胸膜腔内的压力_____标准大气压,故把胸膜腔内压力称为_____。

5、体内O

2和CO

2

的交换是在_____与_____之间和_____与_____之间进行的。

6、气体交换的动力是_____,气体交换的方式是_____。

9、氧运输系统的组成包括_____、_____和_____。

一、名词解释

2、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

3、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4、肺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5、内呼吸:指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6、肺活量:人体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

7、时间肺活量:人体最大吸气后,以尽快的速度完成呼气,分别测量并计算第

1、2、3S末的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分别称第1、2、3的时间肺活量。

8、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进出肺泡的气体量,称为肺泡通气量。

二、选择题D,A,C,B,B, C,B,A,B,D, C,D,B,B

三、填空题1.肺通气,肺换气 2.余气量 3.低于,负压 5.肺泡,血液,组织细胞,血液 6.生物膜两侧气体分压差,扩散 9.呼吸,血液循环,血液

第三章血液与运动

一、名词解释

红细胞比容碱贮备血氧饱和度氧容量氧含量氧离曲线

二、选择题

1、影响血液运输O

2和CO

2

能力的主要原因有()。

A.血浆量,

B.血量,

C.血细胞数量,

D.血红蛋白含量。

2、每个人的血量约为自身体重的()。

A.4%,

B.6%,

C.8%,

D.10%。

3、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最主要物质是()。

A.纤维蛋白原,

B.白蛋白,

C.α1-球蛋白,

D. α2-球蛋白。

4、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

A.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中细胞的数量,

D.血液的酸碱度。

5、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血管容积之比,

C.与其他血细胞容积之比,

D.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6、贫血主要是指血液中的()。

A.血细胞减少,

B.白细胞减少,

C.血小板减少, D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7、血小板数量减少可导致皮下出血,其主要原因是血小板()。

A.不易聚集成块,

B.释放的凝血因子激活物量不足,

C.使血液的粘滞性降低,

D.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8、剧烈运动时和运动后,血浆成份中含量下降的物质是()。

A.血红蛋白,

B.血乳酸,

C.碱贮备,

D.尿素。

9、剧烈运动时血浆的PH值()。

A. 保持不变,

B.趋于中性,

C.趋于碱性,

D.趋于酸性。

10、血小板的功能错误的是()。

A.促进止血,

B.加速凝血,

C.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

D.释放免疫物质。

三、填空题

1、血液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它是实现心血管系统运输功能的________。

5、氧离曲线是表示________与________结合O

2

或________解离________的曲线。

7、血液运输O

2

的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主要方式是_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

2、碱贮备:NaHCO3是血液中和酸的物质,所以习惯上将血浆中的NaHCO3称

为碱贮备。

5、血红蛋白氧容量:指血液中Hb氧饱和度为100%时,1L血液中的Hb结合的

O

2

量。

6、血红蛋白氧含量:把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含量。

7、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程度称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

8、氧离曲线:表示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二、选择题D,C,B,B,D, D,D,C,D,D,

三、填空题1.血浆,血细胞,物质基础 5.PO

2,Hb,HbO

2

,O

2

6.HCO

3

-,

7.物理溶解,化学结合(HbO

2), 化学结合(HbO

2

)

第四章血液循环与运动

一、名词解释心力贮备搏出量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指数心率心动周期血压氧脉搏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平均动脉压异长自身调节等长自身调节减压反射重力性休克微循环

二、选择题

1、下列有关心动周期的错误叙述是()。

A.心动周期是指心脏机械活动的周期,

B.心动周期是指心肌电活动周期,

C.心房和心室每收缩与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功能周期,

D.当心率为75次·min-1,每个心动周期历时0.8S。

2、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是由于左心室()。

A.射血速度较快,

B.每搏输出量较大,

C.射出的所流经的管道狭窄,

D.比右心室做更多的功。

3、自身调节是指心脏的搏出量受()。

A.平均动脉压的调节,

B.心肌收缩能力的调节,

C.心力贮备的调节,

D.心室舒张末容积的调节。

4、刺激心交感神经使()。

A.窦房结起搏细胞4期自动除极速率减慢,

B.心功能曲线右移,

C.心率加快,心缩力增强,

D.房室束的传导速度减慢。

5、下列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错误叙述是()。

A.当颈动脉窦内压上升到27000Pa以上时即可引发减压反射,

B.此反射对缓慢血压变化不敏感,

C.在正常情况下,此反射对维持血压的稳定有重在意义,

D.此反射不但有心功能变化,也有血管阻力的变化。

6、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对刺激最敏感的是()。

A.PCO

2升高, B.H+升高, C.pH下降, D.缺O

2

7、耐力训练可导致安静时心率减慢,其机制是()。

A.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强,

B.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

C.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紧张性均增强,

D.迷走神经紧张性降低。

8、支配骨骼肌的交感舒血管神经发挥调节作用的是()。

A.安静时,

B.直立,

C.局部代谢产物积累时,

D.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

9、心肌不可能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肌质网不发达,Ca2+贮量少,

B.心肌收缩是“全或无”式的,

C.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

D.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10、心肌组织中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A.窦房结,

B.房室结,

C.房室束,

D.浦肯野纤维。

11、运动时皮肤血流量的变化是()。

A.增加,

B.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12、若搏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而心率加快,则动脉血压的变化是()。

A.收缩压明显升高,

B.舒张压明显升高,

C.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明显升高,

D.收缩压降低而舒张压升高。

13、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

A.延髓,

B.下丘脑,

C.中脑,

D.都不是。

三、填空题

1、心肌的生理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估计人体最高心率的经验公式是________。

3、运动时最大心输出量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最高值,它是心泵功能________的指标。

4、耐力训练可使心室腔舒张末期容积________,心肌收缩力增强,故射血分数________。

5、正常心脏的起搏点是________。

6、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时期。

7、动脉血压形成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另外,循环系统的________也影响动脉血压。

8、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________,舒张压高低主要反映________。

9、动力性运动时,________中大量血管扩张,而________血管收缩,故总外周阻力________,舒张压________。

10、影响动脉血压的生理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四、判断题

1、心房和心室在一次兴奋过程中所出现的电变化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人在运动中,心率增加是一种反应,故心率增加的幅度与体能水平无关。()

3、静力性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主要依靠搏出量的增加。()

4、在相同强度的亚极量运动时,经过耐力训练的人,心输出量增加的幅度较无训练的人大。()

5、耐力训练使心肌收缩力增强,搏出量增加,射血分数增加,故收缩期贮备比舒张贮备大得多。()

6、在最大心输出量时的心率称为心搏峰。()

7、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是因为兴奋后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要延续至舒张早期。()

8、由于心室的射血是间断的,故血管系统中的血流也是间断的。()

9、当血压突然升高或突然下降时,主要通过减压反射而使血压得以维持相对稳定。()

10、肌肉活动时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舒张血管作用,使局部血流增加。()

11、血浆中PCO

2升高、H+浓度增加或缺O

2

,可直接刺激心血管中枢而使心率

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五、问答题

1、试述在长期训练影响下心脏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变化。

2、何谓搏出量?试述搏出量的影响因素。

3、试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

4、试述运动时血液重新分配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5、何谓心力贮备?体育锻炼为何能增加心力贮备?

一、名词解释2.心力贮备:是指心输出量随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3、搏出量:每侧心室每次搏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4、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与心舒末期容积这比称为射血分数。

5、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是指每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它等于每搏输出

量乘以心率。

6、心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7、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与舒张一次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8、心率: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10、氧脉搏:是指机体从每搏输出量中获得的氧量。

11、血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称为血压。

12、收缩压:心室收缩中期,主动脉内的血压达到最大,称为收缩压。

13、舒张压:心室舒张末期,主动脉内的血压最低,称为舒张压。

14、脉搏压:是指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

15、平均动脉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

脉压。

16、异长自身调节:是指与神经、体液调节无关,由于初长度改变而导致搏出量

改变的一种调节方式。

17、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变其力学性能

的一种内在特性。

18、减压反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至延髓心血管中枢,导

致心迷走中枢活动加强,心交感中枢活动减弱,动脉血压下降,此反射称为减压反射。

19、重力性休克:当人体剧烈运动后突然停止站立不动时,由于重力的影响回心

血量减少而引起搏出量减少以致引起头部缺血缺氧而出现晕厥的症象。

20、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二、选择题B,D,B,C,A, A,A,D,D,B, D,B,A

三、填空题1.自动节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2.220-年龄 (208-0.7×年龄) 3.每搏输出量,心率,贮备力 4.扩大,不变 5.窦房结 6.绝对不能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7.心室收缩射血,一定的外周阻力血液充盈程度8.每搏输出量(心室收缩射血量),外周阻力 9.骨骼肌,内脏,变化不大,不变

或略有升高 10. 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匹配

四、判断题×,×,×,×,√, ×,√,×,√,√, ×

五、问答题

1答: 在长期训练影响下心脏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变化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运动性心脏肥大。心脏肥大是运动员心脏的主要形态特征,其肥大程度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通常呈中等程度的肥大。耐力项目的运动员心脏肥大表现为全心扩大,伴有左心室壁厚度增加,称为离心性肥大。而力量项目的运动员心脏肥大主要是心室厚度增加,称为向心性肥大。

②心脏内部结构发生良好的适应。心肌纤维增粗,肌小节长度增加,毛细血管增多变粗,线粒体增多变大,线粒体酶活性提高,心肌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其内部的血液供应增加,从而大大提高了心脏的泵血功能。

③心脏的功能能力显著增强。表现为:安静时心跳徐缓有力,心率明显低于一般人;在定量负荷时,心脏功能高度节省化,心率增加幅度较少,搏出量大;而在极量运动时,心脏则表现出高功能,高贮备,其心输出量和搏出量均高于一般人。一般人心力贮备只有20~25L.min-1,而运动员可达35~40L.min-1。由于其心泵功能的贮备量大,使得他们在运动中具有较大的运动潜力。

2答:搏出量是指每侧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

①心舒末期心室的容积:心舒末期心室的容积越大,搏出量越大。与回心血量有关。

②心室肌被牵张的程度:心室舒张末容积扩大可使心肌被牵张,增加心肌初长度,搏出量增加。

③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力增加,搏出量增加。心肌的收缩力与ATP酶活性、胞浆中钙离子浓度、活化横桥数目等因素有关。

④后负荷:即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升高,搏出量减少。

3答: 动脉血压的形成:在有足够的血液充盈血管和前提下,心室射血、外周阻力和大动脉血管弹性共同作用下形成。

影响因素:①心脏每搏输出量:若其它因素不变,搏出量增大,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增加,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不明显,脉压加大。反之,则主要是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

②心率:心率加快,由于心脏舒张期缩短,在心舒期流向外周的血流减少,舒张压升高,收缩压升高不明显,脉压减小。当心率减慢时,舒张压明显下降,脉压增大。

③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加,心舒期血流速度减慢,存留在血管中的血量多,

舒张压升高,收缩压变化不明显,脉压减小。反之舒张压降低,脉压加大。

④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可以缓冲动脉血压的变化,使收缩压不至于太高,舒张压不至于太低。

⑤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循环血量应与血管容量匹配。当循环血量减少时,动脉血压降低。

4答:运动时血液的重新分配: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但心输出量不是平均地分配给全身的各个器官,运动的肌肉和心脏的血流量增加,而不参与运动的肌肉和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减少;皮肤的血流量在运动开始时减少,当体温升高后增加。意义:保证有大量的血液分配给运动的肌肉,使肌肉获得充分的氧和营养的供应,以及排出大量的代谢废物;骨骼肌血管舒张,其它血管收缩,保证平均动脉压,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皮肤血流量的特点有利于散热。

5答:心输出量随代谢而增加的能力叫心力贮备。

心力贮备的大小取决于是由心率贮备和搏出量贮备,而搏出量贮备取决于收缩贮备的舒张贮备。运动训练可使静息心率降低,增加了心率贮备;训练使心肌增粗,收缩力增强,增加了心脏的收缩贮备,同时心脏可产生运动性肥大,舒张

贮备也增加了,所以体育训练可使心力贮备增加。

第五章胃肠道、肾的功能与运动

二、选择题

1、胃蛋白酶原主要依赖于()。

A.胃必素的激活,

B.盐酸的激活,

C.促胰岛素的激活,

D.乙酰胆碱激活。

2、三种物质的在胃内排空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蛋白质、脂肪、糖类,

B.糖类、脂肪、蛋白质,

C.脂肪、糖类、蛋白质,

D.糖类、蛋白质、脂肪。

3、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最重要成分是()。

A.胆盐,

B.胆色素,

C.胆固醇,

D.脂肪酸。

4、肝脏最重要的功能是()。

A.消化,

B.供能,

C.解毒,

D.代谢。

5、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小肠,

C.食管,

D.大肠。

6、下列物质吸收时不需要钠泵活动的是()。

A.单糖,

B.氨基酸,

C.脂肪酸,

D.水。

7、低血糖时,首先受影响的器官是()。

A. 脑组织,

B.肾脏,

C.肝脏,

D. 心脏。

8、饥饿时,维持血糖恒定的主要途径是()。

A.肌糖原的分解,

B.肝糖原的分解,

C.糖异生,

D.肾小管生吸收。

9、肾单位是指()。

A.肾小球与肾小管,

B.肾小体、肾小管、集合管,

C.肾小体和髓袢,

D.肾小体、肾小管。

10、糖吸收的主要机制是()。

A.主动转运,

B.被动转运, C单纯扩散, .D.都不是。

三、填空题

2、剧烈运动后血乳酸清除的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滤液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重吸收全部________,大部分________,小部分________,________完全不重吸收。

7、尿的生成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环节。

二、选择题B,D,A,D,B, C,A,B,D,A,

三、填空题 2.在心肌中氧化成供能,在肝脏中糖异生成葡萄糖或糖原,随尿或汗液排出体外 6.葡萄糖,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肌酐 7.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

第六章能量代谢与运动

一、名词解释能量代谢呼吸商基础代谢氧热价食物热价磷酸

原系统乳酸能系统有氧氧化系统梅脱

二、选择题

1、呼吸商是指机体在同一时间内()。

生成量的比值,

A.ATP合成与释放的比值,

B.通气量与CO

2

生成量与耗氧量的比值, D.ATP合成与PCr消耗的比值。

C.CO

2

2、氧热价最高的营养物质是()。

A.脂肪,

B.蛋白质,

C.糖类,

D.糖类和脂肪。

3、属于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的特点错误的是()。

A.供能输出功率低,

B.有氧代谢,

C.ATP生成多,

D.乳酸生成较多。

4、属于磷酸原供能特点错误的是()。

A.能量输出功率高

B.无氧代谢

C.ATP生成少

D.动员所有贮备可供能33S。

5、人群中基础代谢率最高的是()。

A.老年人,

B.成年男子,

C.成年女子,

D.幼儿。

6、相对代谢率为()。

A.能耗量与体表面积的比值,

B.能耗量与身高或体重的比值,

产生量的比值。

C.能耗量与基础代谢的比值,

D.能耗量与CO

2

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明显上升的是()。

A.ATP,

B.PCr,

C.乳酸,

D.都不是。

8、从机体能量代谢的整个过程来看,其关键的环节是()。

A.糖酵解,

B.糖类有氧氧化,

C.糖异生,

D.ATP的合成与分解。

9、在完成同样运动负荷时,有训练者肌肉机械效率高,是因为()。

A.以糖类供能为主

B.以脂肪供能为主

C.呼吸商较低

D.消耗总热能较少。

10、从工作中利用的总能量来看,有训练者利用脂肪供能比例与较无训练者

相比()。

A.完全相同,

B.要大,

C.要小,

D.大体相同。

11、评定乳酸能系统能力的常用指标是()。

A.肌红蛋白的含量,

B.血乳酸水平,

C.30m冲刺速度,

D.无氧阈值。

12、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供能的共同特点是()。

A.都不需要氧,

B.都产生乳酸,

C.都能维持较长时间运动,

D.都可产生

大量ATP。

13、在较剧烈运动时,肌肉中高能磷化物的变化情况是()。

A.PCr的含量变化不大,

B.ATP含量变化不大,PCr的含量下降,

C.PCr生成较多,

D.ATP含量大幅度下降。

14、乳酸能系统的特点之一是()。

A.输出功率高,

B.产生乳酸,

C.ATP生成多,

D.产生CO

2

15、进行一段时间训练,60m跑速提高了,而跑后血乳酸含量却比训练前减

少了,这说明()。

A.糖类的有氧供能比例增大,

B. 肌红蛋白含量增多,

C.脂肪供能比例增大,

D.ATP-PCr供能比例增大。

16、属于乳酸能供能特点错误的是()。

A.供能的最大容量有限,

B.快速可动用性,

C.产生乳酸,

D.动员所有贮备可供能33S。

17、在相同时间内完成同样的工作量时,有训练者较无训练者()。

A.动用脂肪量较多,

B.动用糖原和脂肪的量较少,

C.利用的ATP和PCr较多,

D.利用脂肪供能的比例较小。

三、填空题

1、机体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直接能源是_________分解,而最终能源是_________的氧化分解。

4、基础代谢率有性别、年龄差异,通常男子比女子_________,儿童比成年_________,老年较壮年_________。

5、基础代谢的高低同_________有关,但不成比例关系,而与_________成正比,所以最适宜的的计算单位是_________。

6、评定乳酸能系统能力最常用的指标是_________。

7、运动时ATP再合成所需能量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条途径提供。

8、磷酸原系统又称为_________系统,它由细胞内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高能磷化物组成。

四、判断题

1、ATP属高能磷酸化合物,是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能利用的直接能源。()

2、机体能量代谢的整个过程中,ATP的合成与分解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环节。()

3、剧烈运动中,能耗增多,使肌肉中ATP和PCr的含量迅速减速少。()。

4、细胞膜上各种“泵”,在进行物质转动时所消耗的能量是由ATP分解提供的。()

5、测定单位时间机体消耗的氧量与排出的CO

的量,可间接地推算机体的

2

能耗量。()

6、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食物热价不同而氧热价相同。()

7、糖类的氧热价高于蛋白质而低于脂肪。()

8、在三种主要营养物质中,糖类的氧热价最高。()

9、有训练者动用脂肪供能的能力比无训练者强。()

10、人体安静时的能量消耗相当于250~300ml·min-1的吸氧量。()

11、运动时的能耗量与运动强度成正比。()

五、问答题

1、简述体内能量的转移、贮存和利用过程。

2、举例说明运动时的能量供应过程。

3、比较分析三种供能系统和特点。

4、试述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在体育实践中应用和意义。

5、论述不同强度运动时三个能量系统供ATP再合成的动态关系?

一、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是指物质代谢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

2、呼吸商:人体同一时间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氧气的容积比称为呼吸商。

3、基础代谢:人体清醒、静卧、空腹、环境温度25℃状态下单位时间能量代谢。

4、氧热价:每消耗1L氧氧化某物质所释放的热量,就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5、食物热价:是指1g食物完全氧化分解时所产生的热量。

6、磷酸原系统是指由ATP和CP等高能磷化物组成的供能系统。

7、糖酵解系统(乳酸能系统)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胞浆内无氧酵解生成乳酸过

程中,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8、有氧氧化系统: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细胞内彻底氧化成CO

2和H

2

O的过程

中,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9、梅脱:是一种评定运动强度的指标,又称代谢当量。1梅脱相当于静息状态

下耗氧量绝对值约为250ml,相对值约为3.5ml/kg·min-1。

二、选择题C,C,D,D,D, C,C,D,D,B, B,A,B,B,D, B,B

三、填空题1.ATP,糖类和脂肪 4.高,高,低 5.体重,体表面积,kJ/m2.h

6.血乳酸浓度

7.PCr分解生能,糖酵解生能,糖、脂肪、蛋白质的有氧氧化生

能 8.ATP-PCr,ATP,PCr

四、判断题√,√,×,√,√, ×,×,√,√,√, √,

五、问答题

1 答:人体内能量来于三大有机物:糖、脂肪和蛋白质,三有机氧化分解释

放的化学能,一部分转变为热能散失,一部分使ADP转变为ATP,贮藏在ATP中,ATP还可将转化为PCr贮藏;人体所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当人体需要时,ATP

在Mg++依赖式ATP酶作用下,分解生成ADP和磷酸,释放能量。反应式:ATP→ADP+Pi+能量。当需要时,PCr也立即分解使ATP再合成。ATP分解释放的能量,

一部分也转变为热能,一部分供人体各种生命活动需要,如肌肉活动、神经电传导、物质吸收、物质转运等。如图。

2答: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过程:①直接能源——ATP。但ATP贮量很少,必须边分解边合成,ATP的再合成途径有三条:①PCr分解生能;②糖酵解生能;

③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生能, ATP的再合成三条途径构成了人体内三个供能系统。

不同的运动项目三个系统供能的情况不同。以800m跑为例:②起跑:主要由ATP-PCr系统供能;当ATP分解供能的同时,PCr迅速分解使ATP再合成。③途中跑:以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混合供能;④冲刺:以糖的无酵解为主供能。

3答:三个供能系统及特点如下表。

磷酸原系统乳酸能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代谢性质

能量来源

ATP生成量

有害终产物

功率(供能速率)

供能意义

供能时间

适应项目无氧代谢

PCr

很高(很快)

快速可动用性

7.5S

10S左右极限强度项

目,如100、200m跑,

跳、投、举重

无氧代谢

糖或糖原

有限

乳酸(致疲劳)

高(迅速)

保证缺氧时能量急

33S

1-2min次极限强度

运动项目,如800、

1500m跑等

有氧代谢

糖、脂肪、蛋白

低(慢)

最重要的供能系

很长

耐力或长时间

运动如长跑、竟

走等

4答:①着重发展起主要作用的能量系统。能量统一体理论提示,不同的运动项目其主要的供能系统不同,在制定教学和训练计划时,应着重发展在该项目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供能系统。

②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当确定应着重发展的供能系统之后,可根据能量统一体理论选择适应的和最有效的训练方法。

5答:不同强度时,三个能量系统代ATP再合成的动态关系:

①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内的含量很有限,如果以最大功率输出只能维持2S左右。因此,ATP必须是边分解边合成,以保证生命活动能量供应的连续性。

②三个能量系统输出功率不同,分别满足不同运动强度的ATP再合成的需要。不同供能系统的功率输出能力和最大持续时间是维持其动态关系的代谢标准。

③不同强度运动时三个能量系统是相互区别和相互联系的。

第七章内分泌与运动

一、名词解释

2.内分泌系统 5.应激反应 6.应急反应 7.靶细胞

二、选择题

1、下列被称为第一信使的物质是()。

A.cGMP,

B.cAMP,

C.Ca2+,

D.肾上腺素。

2、下列被称为第二信使的物质是()。

A.ADP,

B.ATP,

C.AMP,

D.cAMP。

3、甲状腺主要分泌()

A.三碘甲腺原氨酸

B.四碘甲腺原氨酸,

C.二碘酪氨酸,

D.一碘酪氨酸。

4、糼儿时,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可导致()。

A.侏儒症,

B.粘液性水肿,

C.呆小症,

D.糖尿病。

5、胰岛的β细胞分泌()。

A.生长抑素

B.胰高血糖素

C.胰多肽

D.胰岛素

6、蛋白合成和贮存不可缺的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胰多肽,

D.肾上腺素。

7、胰岛素缺乏将导致()。

A.血糖浓度下降,

B.血浆氨基酸浓度下降,

C.血脂上升,

D.肝糖原贮备增加。

8、调节胰岛素分泌最重要因素是()。

A.血脂浓度,

B.血中氨基酸的浓度,

C.血中生长素的浓度,

D.血糖浓度。

9、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是()。

A.促进糖原分解,抑制糖异生,

B.促进脂肪分解,使酮体生成增加,

C.抑制胰岛素分泌,

D.促进胆汁和胃液分泌。

10、机体产生应激反应时血中主要增高的激素是()。

A.氢化可的松与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皮质醇,

D.雄激素。

三、填空题

4、凡能被激素作用的细胞称为____,它之所以能够识别特异激素信息,是因为其____或____内存在着与该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____。

6、内分泌腺分泌水平的相对稳定,主要是通过____反馈机制实现的,当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____系统也参与激素分泌的调节。

一、名词解释2、内分泌系统: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腺体和细胞分别称为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共同组成了内分泌系统。

5、应激反应: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刺激时,血中ACTH和糖皮质激素增多,并引起一系列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以抵抗有害刺激,称为应激反应。

6、应急反应:机体在紧急情况下,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的活动大大增强的反应,称为应急反应。

7、靶细胞:是指激素所作用的细胞。

二、选择题D,D,B,C,D, B,C,D,B,C,

三、填空题4.靶细胞,表面,胞浆内,受体 6.负,神经

第八章神经系统与运动

一、名词解释

突触肌梭本体感受器牵张反射姿势反射前庭反应

二、选择题

1、关于感受器的错误叙述是()。

A.有适宜的刺激,

B.是特殊的生物换能器,

C.具有编码作用,

D.具有辅助装置。

2、神经冲动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主要是依靠()。

A.化学递质,

B.无机盐离子,

C.局部电流的作用,

D.胆碱酯酶。

3、脊髓半离断时,感觉障碍表现为()。

A.离断对侧发生深感觉障碍,

B.离断同侧发生浅感觉障碍,

C.离断同侧发生深感觉障碍,

D.双侧浅感觉障碍。

4、突触部位的传递是反射弧中()。

A.不易发生疲劳的部位,

B.最易发生疲劳的部位,

C.抗疲劳能力最强的部位,

D.对内环境变化最不敏感的部位

5、左侧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受损,引起躯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是()。

A.左半身,

B.右半身,

C.左侧头面部,

D.右侧头面部。

6、远视为()。

A.眼球前后径过长,

B.眼的折光力过强,

C.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

D.远点较正常眼更近。

7、视杆细胞的功能为()

A.主要感觉弱光刺激

B.能分辨顔色和物体的微细结构

C.主要感觉强光刺激

D.构成了眼的昼光觉系统

8、关于视野的错误叙述是()。

A.指整个视网膜的感觉能力,

B.鼻侧与上侧较小,

C.颞侧与下侧较大,

D.绿色视野比蓝色视野大。

9、关于视力的错误叙述是()。

A.视敏度又称视力,

B.视敏度通常以视角大小表示,

C.视敏度与中央凹处视锥细胞直径大小无关,

D.与光源情况有关。

10、关于位觉的错误叙述是()。

A.又称前庭觉,

B.感受器是壶腹嵴和囊斑,

C.感受器的感觉细胞称毛细胞,

D.维持静息时肌紧张的产生的感觉。

11、前庭反应是指()。

A.脑功能紊乱,

B.植物性功能紊乱,

C.肌张力的正常关系失调,

D.躯体性和植物性功能改变。

12、在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特征是()。

A.兴奋在大脑皮层扩散,

B.脑与大脑的协调关系尚未建立,

C.抑制在大脑皮层扩散,

D.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干扰。

13、人体站立姿势的维持是( )。

A.紧张性牵张反射,

B.屈肌反射,

C.γ紧张,

D.位相性牵张反射。

14、实现躯体运动最低级中枢位于()

A.延髓,

B.丘脑,

C.脊髓,

D.中脑。

15、肌梭是感受肌肉( ) 的感受装置。

A.压力变化,

B.张力变化,

C.长度变化,

D.张力和长度变化。

16、维持身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 )。

A.屈肌反射,

B.对侧伸肌反射,

C.肌紧张,

D.腱反射。

三、填空题

5、前庭器官是____、____和____的合称。

7、突触的基本结构是由____、____和____三部分组成。

8、突触处信息的传递是通过____和____两个过程来实现的。

一、名词解释1、突触:是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肌纤维之间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

2、肌梭:是存在于骨骼肌内的一种高度特化的感受器,呈梭状,内含细的梭内肌纤维,其主要功能是当它所在的那块肌肉被拉长时,可发放牵拉长度和速率变化的信息。

6、本体感受器:存在于骨骼肌内的感受器称为本体感受器,包括肌梭和腱器官。

10、前庭反应:当人体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反射性地引起骨骼肌紧张性的改变、眼震颤以及自主功能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眩晕出冷汗等现象。这统称为前庭反应。

12、牵张反射: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

14、姿势反射: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骨骼肌张力进行调控,以保持或变更身体各环节的空间位置的反射活动的总称。

二、选择题D,A,C,B,B, D,A,D,C,D, D,A,A,C,C, C,

三、填空题 5.椭圆囊,球囊,三个半规管 7.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8.化学递质,电变化

第九章运动与免疫

一、名词解释免疫抗原抗体

二、选择题

1、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病原体感染获得的免疫,

B.微生物获得的免疫,

C.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

D.遗传获得的免疫。

2、经遗传获得的免疫称作()。

A.获得性免疫,

B.特异性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

D.细胞免疫。

3、免疫反应一般分三个阶段,分别是()。

A.感应阶段、增殖和分化阶段、效应阶段,

B.增殖和分化阶段、感应

阶段、效应阶段,C.效应阶段、感应阶段、增殖和分化阶段, D. 增

殖阶段、分化阶段、效应阶段。

4、可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的是()。

A.小负荷运动,

B.中等负荷运动,

C.大负荷运动,

D.长期大负荷运动。

5、体液免疫主要指由()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A.NK,

B.B,

C.T,

D.K。

6、细胞免疫通常指由()引发的免疫反应。

A.NK,

B.B,

C.T,

D.K。

7、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A.易发生肿瘤,

B.易发生超敏反应,

C.易发生感染,

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8、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9、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10、免疫对机体()。

A.有利,

B.有害

C.无利也无害,

D.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条件下有害。

三、填空题

3、免疫可分为___免疫和___免疫,前者也称作___免疫,后者称作___免疫。

4、人体免疫系统由___、___和___共同组成。它们是机体免疫功能及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基础。

一、名词解释1、免疫:是指机体识别自己或非已,并排除非已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功能。2、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等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并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3、抗体:是指B 淋巴细胞在有效的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具有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二、选择题 D,C,A,B,B, C,A,A,D,D,

三、填空题3.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先天性(遗传性),获得性 4.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第十章运动训练的若干问题的生理学分析

一、名词解释赛前状态准备活动极点第二次呼吸

二、选择题

2、训练使体质增强的生理本质是积极的适应过程,当训练中止后()。

A. 适应会很快消失,

B. 适应会延续一段较长时间,

最新生理学习题(带答案)5

一、单项选择题 1.内呼吸是指() A.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肺泡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 D.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 2.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A.肺的舒缩运动 B.呼吸肌的舒缩 C.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 D.肺内压和胸内压之差 3.下列关于平静呼吸的描述,那一项是错误的() A.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 B.吸气时膈肌收缩 C.呼气时呼气肌收缩 D.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4. 正常人平静呼吸时() A.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肺泡气二氧化碳的分压B.肺泡气二氧化碳分压约两倍于大气二氧化碳分压C.肺泡水汽压约为肺泡二氧化碳分压的1/2 D.肺动脉血氧分压约等于肺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在下列哪一时相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A.吸气末和呼气初 B.呼气初和呼气末 C.呼气末和吸气初 D.呼气末和吸气末 6.胸膜腔内的压力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形成的() A.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B.大气压+跨肺压 C.大气压-肺回缩力 D.大气压+肺回缩力 7.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呼吸道存在一定阻力 B.胸膜腔密闭 C.呼气肌收缩 D.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8.呼气末胸膜腔内压() A.高于大气压 B.等于大气压 C.低于吸气末胸内压值 D.高于吸气末胸内压值 9.肺的弹性回缩力见于() A.吸气初

B.吸气末 C.呼气初 D.以上都存在 10.肺泡表明活性物质() A.能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B.使肺顺应性增加 C.由肺泡Ⅰ型细胞所分泌 D.主要成分是二硬脂酰卵磷脂 11.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肺的顺应性增加() A.气道阻力增加 B.气道阻力减小 C.肺弹性阻力增加 D.肺弹性阻力减小 12.下列关于使呼吸道管径变小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呼气 B.胸内压升高 C.呼吸道周围压力下降 D.迷走神经兴奋 13.肺总容量等于() A.潮气量+肺活量 B.潮气量+功能余气量

生理学简答题汇总

1.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相互关系怎么样 答:(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在人体机能活动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体液调节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 相互关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相互配合,可使生理功能活动更趋完善。 2.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怎样维持的这种稳态有何意义 答:内环境指细胞外液。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稳态的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何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 意义:①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条件,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 ②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终产物。 3.简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 答:本质: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作用:将细胞内多余的Na+移出膜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平衡离子分布。 生理意义: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 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 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 ④由钠泵活动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 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 4.物质通过哪些形式进出细胞举例说明。 答:(1)单纯扩散:O2、CO2、N2、水、乙醇、尿素、甘油等; (2)易化扩散:①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 ②经通道易化扩散:如溶液中的Na+、K+、Ca2+、Cl-等带电离子。 (3)主动转运:①原发性主动转运:如Na+-K+泵、钙泵; ②继发性主动转运:如Na+-Ca2+交换。 (4)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 5.易化扩散和单纯扩散有哪些异同点 答:相同点:都是将较小的分子和离子顺浓度差(不需要消耗能量)跨膜转运。 不同点:①单纯扩散的物质是脂溶性的,易化扩散的物质的非脂溶性的; ②单纯扩散遵循物理学规律,而易化扩散是需要载体和通道蛋白分子帮助才能进行的。 6.跨膜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和特征是什么 答:(1)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这类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快速开放和离子的跨膜流动,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电位的改变,从而实现神经信号的快速跨膜传导。 (2)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它是通过与脂质双层中以及膜内侧存在的包括G蛋白等一系列信号蛋白分子之间级联式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完成信号跨膜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库(经典整理)

生理学试题库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3.体液调节: 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4.反馈: 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整体)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反射)。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体液调节)。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正反馈)。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五、简述题 1.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 根据人体结构层次的不同,其研究大致可分为:①细胞、分子水平;②器官、系统水平;③整体水平。 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如兴奋→抑制;抑制→兴奋。其意义是使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3.简述神经调节及其特点。 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通过反射来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形式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精确、短暂和局限。就整个机体的调节机制来看,神经调节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主导地位。 4.体液调节有哪些形式?其特点如何? 体液调节包括有①全身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主要是激素,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②局部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是某些代谢产物,如CO2、乳酸、腺苷等,特点是较局限,作用是使局部与全身的功能活动相互配合和协调。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2.阈强度: 固定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于某一适当值,引起组织或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3.阈电位: 能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4.局部反应: 可兴奋细胞在受到阈下刺激时并非全无反应,只是这种反应很微弱,不能转化为锋电位,并且反应只局限在受刺激的局部范围内不能传向远处,因此,这种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其本质是一种去极化型的电紧张电位。 二、填空题 1.物质跨越细胞膜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有(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2.一些无机盐离子在细胞膜上(通道蛋白质)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动。 3.单纯扩散时,随浓度差增加,扩散速度(增快)。 4.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进行转运的物质可溶于(脂肪)。 5.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被动转运的因素有(膜的通透性),(膜两侧浓度差)和(膜两侧电位差)。 6.协同转运的特点是伴随(Na+)的转运而转运其他物质,两者共同用同一个(载体)。 7.易化扩散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即(载体)的帮助,它与主动转运的不同在于它只能(顺)浓度梯度扩散。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细胞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正反馈负反馈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阈强度阈电位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局部兴奋极化去极化超极化 复极化兴奋-收缩耦联(不)完全强直收缩 二、问答题 1、试述细胞膜转运物质的主要形式。 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制。 3、试述骨骼肌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 4、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的功能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通过体液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通常将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发挥作用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乳酸、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及代谢产物经过局部体液扩散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而是组织、细

胞本身的生理特性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 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 单纯扩散:细胞内外液中的脂溶性的溶质分子,不耗能、顺浓度差直接跨膜转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脂溶性物质 易化扩散:体内有些物质虽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直接跨膜转运,但它们在胞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也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这种转运形式称为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 阀强度:也称阀值,即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阀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膜上的钠通道突然大量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阀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局部兴奋:当胞膜受到较弱刺激时,受刺激局部胞膜的少量钠离子通

生理学简答题

1.简述乙酰胆碱作为外周神经递质,它的分布、相应的受体和作用。 ①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引起汗腺分泌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的舒血管纤维)以及支配骨骼肌的纤维,都属于胆碱能纤维。 ②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引起汗腺分泌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的舒血管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的胆碱能受体都是M受体。 ③Ach作用与这些受体,可产生一系列自主神经节后胆碱能纤维兴奋的效应,包括心脏活动的抑制、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胃肠平滑肌的收缩、膀胱逼尿肌的收缩、虹膜环形肌的收缩、消化腺分泌的增加以及汗腺分泌的增加和骨骼肌血管的舒张等。所有自主神经节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和神经—肌接头的终板膜上分布有N受体。小剂量Ach能兴奋自主神经节神经元,也能引起骨骼肌的收缩,而大剂量的Ach则阻断自主神经节的突触传递。 2.血氧分压下降或血二氧化碳分压上升时,呼吸系统的活动会有何变化?为什么? 动脉血中PO2下降到10.7kPa(80mmHg)以下,可出现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切断动物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神经或摘除人的颈动脉体,低O2不再引起呼吸增强。表明低O2对呼吸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实现的。CO2是调节呼吸最重要的生理性体液因素,动脉血中一定水平的PCO2是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兴奋性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当吸入气中CO2含量增加到2%时,呼吸加深;增至4%时,呼吸频率也增快,肺通气量可增加1倍以上。由于肺通气量的增加,肺泡气和动脉血PCO2可维持在接近正常水平。当吸入气中CO2含量超过7%时,肺通气量不能作相应增加,导致肺泡气、动脉血PCO2陟升,CO2堆积,使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呼吸中枢的活动受抑制而出现呼吸困难、头昏、头痛甚至昏迷。 3.简述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负反馈性调节。 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它反过来抑制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同时抑制腺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这种负反馈作用,从而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血中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此外,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也能抑制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分泌。负反馈作用在应激状态下会暂时失效,于是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大大增加,增强了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 4.切断支配胃的迷走神经后,消化期的胃液分泌及胃运动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切断支配胃的迷走神经后进食时胃液分泌会减少,胃的运动会减弱。胃的迷走神经是支配胃的外来神经,食物直接刺激口腔,咽喉部的感受器引起胃液分泌属非条件反射,反射的传出神经为迷走神经,切断后非条件反射被阻断,胃液分泌减少。同时胃的容受性扩张也受迷走神经的控制,食物直接刺激口腔等消化道时通过迷走神经使胃做容受性扩张,切断迷走神经后胃的运动减弱。 5.何为正反馈和负反馈?各有什么生理意义?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控制系统影响中枢,最终加强自身的活动或使活动停止,这种反馈调节方式为正反馈。负反馈是指在一个闭环系统中,控制部分活动受受控部分反馈信号(Sf)的影响而变化,若Sf为负,则为负反馈。其作用是输出变量受到扰动时系统能及时反应,调整偏差信息(Sc),以使输出稳定在参考点(Si)。

生理学试题库和答案解析

. 1 生理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 A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C物质与能量代的活动规律D功能表现及其在机制 E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 2.为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应选择的生理学研究水平是A细胞和分子水平B组织和细胞水平C器官和组织水平 D器官和系统水平E整体水平 3.下列各生理功能活动的研究中,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是 A条件反射B肌丝滑行C心脏射血 D防御反射E基础代 4.下列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 A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B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 C人体高原低氧试验D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 E活体家兔血压描记 5.分析生理学实验结果的正确观点是 A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 B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 C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D器官水平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整体活动规律 E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 6.机体的环境是指 A体液B细胞液C细胞外液D血浆E组织液 7.环境中最活跃的分子是 A组织液B血浆C细胞外液D脑脊液E房水 8.环境的稳态 A是指细胞部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B是指细胞外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 C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D是保持细胞正常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E依靠体少数器官的活动即能维持 9.大量发汗后快速大量饮用白开水,其最主要的危害是 A迅速扩充循环血量B导致尿量明显增加C稀释胃肠道消化液D稀释血浆蛋白浓度E破坏环境的稳态 10.酸中毒时肺通气量增加,其意义在于 A 保持环境稳定B克服呼吸困难 C 缓解机体缺氧

D适应心功能改变 E 适应外环境改变 11.酸中毒时,肾小管吸收和分泌功能的改变是 A 水重吸收增多 B Na+-H+交换增多 C Na+-K+交换增多 D NH3分泌增多 E HCO3-重吸收减少 12 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动作的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神经—体液调节 C 局部体液调节 D 旁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3 阻断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激素远距调节 C 局部体液调节 C 旁分泌调节 E 自分泌调节 14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 A 快速而精确 B 固定而持久C缓慢而弥散 D 灵敏而短暂 E 广泛而高效 15 大量饮水后约半小时尿量开始增多,这一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节 C 旁分泌调节 D 自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6 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 A迅速,短暂而准确B 快速,高效而固定C缓慢持久而弥散 D缓慢低效而广泛E灵敏短暂而局限 17 肾小球滤过率在肾动脉血压与一定围变化时保持不变,这一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激素远距调节 C 神经分泌调节 D 旁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8 非自动控制见于 A 排尿反射 B 应激反应C体温调节 D分娩过程 E 血液凝固 19 使机体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可靠体的 A非自动控制调控B负反馈控制调控 C 正反馈控制系统 D前馈控制系统 E 自主神经调节 20 手术切除动物肾上腺皮质后出现血中ACTH浓度升高,说明糖皮质激素对腺垂体促激素分泌具有下列哪一种调节或控制作用? A 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正反馈控制 D负反馈控制 E 前馈控制 21 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其最大效应,依靠体的 A非自动控制 B 负反馈控制系统C正反馈控制系统 D前馈控制系统 E 神经和分泌系统 22 动物见到食物就引起唾液分泌,这属于 A非条件反射B非自动控制 C 正反馈控制 D 负反馈控制 E 前馈控制

生理学习题集及答案《呼吸》

呼吸 名词解释: 1.呼吸: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2.2.呼吸运动:也称气体交换或呼吸,是指人和高等动物的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主要为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整个过程。 3.肺通气:肺通气(pulmonaryventilation)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 4.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称为胸膜腔内压。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以单层分子垂直排列于肺泡液一气界面,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6.肺顺应性:肺顺应性是指单位压力改变时所引起的肺容积的改变,它代表了胸腔压力改变对肺容积的影响。 7.潮气量:在静息状态下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似潮汐涨落,故名潮气量。 8.肺活量: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 9.用力呼气量:在一定的时间内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快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通常以它所占用肺活量的百分比表示。

10.解剖无效腔:是指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故将这部分呼吸道的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 11.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是指静息状态下单位时间内进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12.通气血流比值: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为0.84。 13.氧容量:使血液人为地达到最大限度的氧化时所显示的值叫做氧容量。它表示与单位体积完全氧化的血液的血色素相结合的氧气量。 14.氧含量:氧含量是指血液与空气隔绝条件下血中氧的含量,包括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部分,反映血标本中氧的实际含量。 15.氧解离曲线:氧解离曲线是表示氧分压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16.肺牵张发射:简称黑伯反射,表现为当肺扩张或向肺内充气可引起吸气运动的抑制,而肺萎缩或从肺内放气则可引起吸气活动的加强,切断迷走神经后上述反应消失,说明这是由迷走神经参与的反射性反应。 17.氧饱和度:氧饱和度指氧合血红蛋白对有效血红蛋白的容积比。

病理生理学各章节习题汇总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E.形态学观察 二、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循证医学? 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 1.疾病的概念是指( ) 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 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

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 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4.死亡的概念是指( )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 5.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 A.瞳孔散大或固定 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C.自主呼吸停止 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E.不可逆性深昏迷 6.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 ) 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D.TNFα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二、问答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 2.举例说明疾病中损伤和抗损伤相应的表现和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 3.试述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神经体液机制? 4.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生理学题库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 1.生理学 2.兴奋性 3.刺激 4.反应 5.兴奋 6.阈刺激 7.阈值 8.内环境 9.反射10.负反馈 11.单纯扩敞12.易化扩散13.通道转运14.载体转运15.被动转运 16.主动转运17.静息电位18.极化19.去极化20.超极化 21.复极化22.动作电位23.局部电位24.阈电位25.传导 26.神经冲动27.神经递质28.终板电位29.兴奋-收缩耦联30.单收缩 31.强直收缩32.前负荷33.后负荷34.血浆35.血清 36.血浆晶体渗透压37.等渗溶液38.红细胞比容39血沉40.红细胞渗透脆性 41.生理性止血42.血液凝固43.凝血因子44.纤维蛋白溶解45.血型 46.红细胞凝集47.血液循环48.心动周期49.每搏输出量50.射血分数 51.心输出量52.心指数53.心力贮备54.快反应细胞55.慢反应细胞 56.绝对不应期57.期前收缩58.代偿间歇59.窦性心律60.异位起搏点 61.房室延搁62.血压63.收缩压64.舒张压65.平均动脉压 66.动脉脉搏67.中心静脉压68.微循环69.有效滤过压70.自动节律性 71.呼吸72.肺通气73.呼吸运动74.胸膜腔内压75.肺活量 76.功能残气量77.每分通气量78.肺泡通气量79.通气/血流比值80.氧含量 81.血氧饱和度82.肺牵张反射83.消化84.吸收85.机械性消化 86.化学消化87.基本电节律88.胃肠激素89.粘液-碳酸氢盐屏障90.容受性舒张 91.能量代谢92.氧热价93.呼吸商94.基础代谢率95.体温 96.不感蒸发97.肾小球的滤过作用98.肾小球滤过率99.滤过分数100.球-管平衡 101.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102.肾糖阈103.渗透性利尿104.高渗尿105.低渗尿 106.水利尿107.感受器108.感觉器官109.适宜刺激110.换能作用 101. 瞳孔对光反射102. 视力103. 视野104. 暗适应105. 明适应 106. 盲点107. 简化眼108. 突触109.兴奋性突触后电位110特异性投射系统 111牵涉痛112运动单位113脊休克114牵张反射115肌紧张 116腱反射117锥体系118条件反射119第二信号系统120 121激素122允许作用123神经分泌124应激反应125应急反应 二、填空题 1.通常生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水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机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形式有两种,_________和_________。 3.刺激要引起机体产生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4.阈值的大小与组织兴奋性的高低呈_________关系,阈值愈大表明组织兴奋性愈_________。 5.人体的可兴奋组织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6.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称为_______即_______。 7.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概括起来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8.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五部分组成。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完成它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 10.细胞膜转运物质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转运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1.易化扩散分为两种方式,即_______和_______。 12.根据引起通道开或闭的原因不同,可将通道分为_______门控通道、_______门控通道和

生理学各章节习题训练

生理学各章节习题训练 苏州大学医学部生理学系 王国卿 第一章生理知识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内环境 2 稳态 3 兴奋性 4 刺激 5 反应 6 阈值 7 兴奋 8 抑制 9 负反馈 10 正反馈 二.填空题: 1 生命的基本特征有————、————和————。 2 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是————、————、————和————。 3 反馈包括—反馈和—反馈,用于调节内环境稳态的反馈主要是——反馈。 4 反应通常包括两种形式,——————和——————。 5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叫————,大于该刺激的刺激叫————,小于该刺激的刺激叫————。 6 描述兴奋性的指标是——,它与兴奋性呈——比。 7 常见的内环境组成有——、——、——、——和——,其中以——最为重要。 8 ——————————————————是内环境稳态的一个实例。 9 刺激与反应的相同之处是————。而不同之处,前者是————,后者是————。 10 新陈代谢包括两个过程:——————和——————。 11机体中的可兴奋组织通常指————、————和————,这些组织受到有效刺激后能产生————。 三.单选题: 1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神经活动 .肌肉收缩 .腺体分泌 .反射活动 .动作电位 2 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是属于()

.全身性体液调节 .局部性体液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自身调节 3 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正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4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恒定 .降压反射 .呼吸节律的维持 .体温恒定的维持 .排尿反射 5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血液凝固 .排便反射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H释放增加 .排尿反射 .分娩反射 6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 .人体与环境关系 .人体细胞功能 .人体功能调节 .各器官的生理功能 .人体功能活动规律 7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反射 .反应 .适应 .正反馈 .负反馈 8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客观指标是() .动作电位 .阈电位 .组织对刺激的反应能力 .强度阈值 .除极速度 9 机体功能调节中,最重要的调节方式是()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反馈调节 .前馈调节 10 下列关于刺激和反应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有刺激必然产生反应 .产生反应时,必然接受了刺激 .阈刺激时,必然产生反应 .有刺激时,不一定产生反应 .有时反应随刺激强度加大而增强 四.回答题: 1. 试述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几种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如何? 2. 生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简答题(必考)

1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几种,举例说明之。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五种: (一)单纯扩散:如O2、CO2、NH3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 (二)易化扩散:又分为两种类型:1.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K+、Na+、Ca2+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三)主动转运(原发性)如K+、Na+、Ca2+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四)继发性主动转运如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五)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为入胞作用;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则为出胞作用。 2比较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异同点。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共同点是均为被动扩散,其扩散通量均取决于各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电位差和膜的通透性。 两者不同之处在于: (一) 单纯扩散的物质具有脂溶性,无须借助于特殊蛋白质的帮助进行跨膜转运;而易化扩散的物质不具有脂溶性,必须借助膜中载体或通道蛋白质的帮助方可完成跨膜转运; (二)单纯扩散的净扩散率几乎和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而载体易化扩散仅在浓度差低的情况下成正比,在浓度高时则出现饱和现象; (三)单纯扩散通量较为恒定,而易化扩散受膜外环境因素改变的影响而不恒定。 3描述Na+--K+泵活动有何生理意义? Na+--K+泵活动的生理意义是: (一)Na+泵活动造成细胞高K+是细胞许多生化反应所必需的; (二)Na+泵不断将Na+泵出胞外,有利于维持胞浆正常渗透压和细胞的正常容积; (三)Na+泵活动形成膜外Na+的浓度差是维持Na+-H+交换的动力,有利于维持胞pH值的稳定;(四)Na+泵活动建立的势能贮备,为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以及非电解质物质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来源。 4简述生理学上兴奋性和兴奋的含义及其意义。 生理学上最早把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之为兴奋性,而把组织细胞受刺激发生的外部可见的反应(如肌细胞收缩,腺细胞分泌等)称之为兴奋。自从生物电问世后,近代生理学术语中,兴奋性和兴奋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含义,兴奋性被视为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而兴奋则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动作电位是各种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最先出现的共有的特征表现,是触发细胞呈现外部反应或功能改变的前提和基础。 6神经细胞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有何变化?机制何在? 各种可兴奋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当时和以后的一个短时间,兴奋性将经历一系列的有次序的变化,然后恢复正常。 神经细胞其兴奋性要经历四个时相的变化: (一)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兴奋,此时大多数被激活的Na+通道已进入失活状态而不再开放; (二)相对不应期兴奋性较正常时低,只有用阈上刺激才可引起兴奋,此时仅部分失活的Na+通道开始恢复; (三)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可以引起兴奋,此时大部分失活的Na+通道已经恢复,且因

最新植物生理学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植物水分生理 一、名词解释(写出下列名词的英文并解释) 自由水free water:不与细胞的组分紧密结合,易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自由水。其特点是参与代谢,能作溶剂,易结冰。所以,当自由水比率增加时,植物细胞原生质处于溶胶状态,植物代谢旺盛,但是抗逆性减弱。 束缚水bound water:与细胞的组分紧密结合,不易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束缚水。其特点是不参与代谢,不能作溶剂,不易结冰。所以,当束缚水比率高时,植物细胞原生质处于凝胶状态,植物代谢活动减弱,但是抗逆性增加。 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植物生命活动与保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称为生理需水 生态需水:水分作为生态因子,创造作物高产栽培所必需的体外环境所消耗的水 水势Water potential:水势是指在同温同压同一系统中,一偏摩尔体积(V)溶液(含溶质的水)的自由能(μw)与一摩尔体积(V)纯水的自由能(μ0w)的差值(Δμw)。 Ψw=(μw /V w) -(μ0w/V w) =(μw-μ0w)/V w=Δμw/V w 植物细胞的水势是由溶质势、压力势、衬质势来组成的。 溶质势Solute potential、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 :由于溶质的存在而降低的水势,它取决于细胞内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总和。和溶液所能产生的最大渗透压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由于细胞膨压的存在而提高的水势。一般为正值;特殊情况下,压力势会等于零或负值。如初始质壁分离时,压力势为零;剧烈蒸腾时,细胞的压力势会呈负值。 衬质势matric potential:细胞内胶体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细胞壁物质等)对水分吸附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为负值。未形成液泡的细胞具有明显的衬质势,已形成液泡的细胞的衬质势很小(-0.01MPa左右)可以略而不计。 扩散作用diffusion:任何物质分子都有从某一浓度较高的区域向其邻近的浓度较低的区域迁移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渗透作用osmosis:指溶剂分子(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e:是指一种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如动物膀胱、蚕豆种皮、透析袋等。理想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不允许其它的分子通过。 吸胀作用Imbibition:是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只与成分有关: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脂类。豆科植物种子吸胀现象非常显著。未形成液泡的植物细胞,如风干种子、分生细胞主要靠吸胀作用。 代谢性吸水Metabolic absorption of water :利用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使水分通过质膜而进入细胞的过程——代谢性吸水。 质壁分离Plasmolysis:高浓度溶液中,植物细胞液泡失水,原生质体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质壁分离复原Deplasmolysis:低浓度溶液中,植物细胞液泡吸水,原生质体与细胞壁重新接触的现象。

生理学习题册及答案

绪论 一、A型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 A.正常人体内物理变化的规律 B. 正常人体内化学变化的规律 C.正常人体内功能活动的规律 D.病理情况下人体内功能活动的规律 E.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内环境是指() A. 体液 B. 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 D.胃肠腔液 E.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人体功能调节中最重要的是() A. 全身体液调节 B. 局部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调节 E. 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 4、机体内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射 B. 反应 C. 反馈 D. 适应 E. 前馈 5、在机体功能调节中,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 作用出现快 B. 作用部位准确 C.作用的持续时间长 D. 调节的敏感性高 E.调节幅度小 6、对机体功能活动和内环境稳态起重要调节作用的是() A. 神经调节 B. 负反馈调节 C. 正反馈调节 D. 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 E. 体液调节 7、下列生理功能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 血液凝固 B. 排尿反射 C. 排便反射 D.减压反射 E. 分娩活动 8、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A. 反馈信息 B. 控制信息 C. 控制系统 D. 受控系统 E. 前馈信息 9、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系统达到控制系统的信息称为() A. 控制系统 B. 反馈信息 C. 干扰信息 D. 参考信息 E. 偏差信息 10、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反馈调节 E.神经-体液调节 二、B型选择题 A. 作用迅速、准确时间短 B. 作用缓慢、广泛、时间长 C. 作用效果不明显 D. 调节的范围较小 E. 无反馈作用 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2、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 C. 组织液 D. 血浆 E.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3、体液是指() 4、内环境是指() A. 不断加强直至最大 B. 逐渐减弱直至最小 C. 向相反效应转化 D. 保持在恒定水平 E. 控制部分 5、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 6、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 7、前馈是指干扰信号通过体内感受器直接作用于()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生理学(本科) 试 题 ( 专业(类) 日 午考)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X20) 1、 从物质转运的角度看腺细胞分泌酶的方式是属于( ) A 、通道转运 B 、载体转运 C 、出胞作用 D 、入胞作用 2、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最重要的调节是(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负反馈 D 、正反馈 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 ) A 、蛋白质 B 、铁 C 、 维生素B12 和叶酸 D 、促红细胞生成素 4、下列细胞中吞噬能力最强的是( ) A 、单核巨噬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噬酸性粒细胞 5、第一心音的强弱主要反映( ) A 、心缩力和房室瓣的功能 B 、主动脉血压 C 、肺动脉血压 D 、心室内压 6、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位于( ) A 、脊髓 B 、延髓 C 、脑桥 D 、人脑皮层 7、决定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体分压差 B 、气体分子量 C 、气体溶解度 D 、呼吸膜的厚度 8、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主要是( ) A 、气道长度 B 、气道口径 C 、气体流量 D 、气体密度 9、糖尿病人多尿的原因是( ) A 、饮水多产生水利尿 B 、肾小管溶质浓度增加产生渗透性利尿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 10、能够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增加的激素是( )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 C 、抗利尿激素 D 、血管紧张表 11、引起蛋白尿的原因是( ) A 、滤过面积增大 B 、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大 C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D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12、催产素的主要作用是( ) A 、促进催乳素的分泌 B 、促进哺乳期乳腺分泌大量乳汁 C 、促进非孕子宫收缩 D 、促进妊娠子宫剧烈收缩,有利于分娩 13、锥体系的主要功能是( ) A 、维持身体平衡 B 、调节肌紧张 C 、协调随意运动 D 、发出随意运动 14、排卵发生的时间是( ) A 、月经周末 B 、分泌末期 C 、增殖期末 D 、月经期前 15、参与应激反应的系统是( ) A 、特异性投射系统 B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C 、交感——肾上腺质系统 D 、迷走——胰岛素系统 16、肾血流量能自身调节的血压范围是( ) A 、50~100MG B 、50~150MG C 、80~180MG D 、100~180MG 17、牵涉痛的临床意义是( ) A 、判断病因 B 、判断预后 C 、了解内脏痛的性质 D 、协助内脏疾病早期诊断 18、氧离曲线右移的原因( ) A 、体温下降 B 、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下降 C 、血液中的CO2分压下降 D 、血浆的PH 值下降 19、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特点是( ) A 、弥散的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B 、点对点的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 C 、其主要功能是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D 、对催眠麻醉药敏感 20、排卵发生的时间是( ) A 、月经期末 B 、分泌末期 C 、增殖期末 D 、月经期前 二、填空题(每空1分X30) 1、人体的呼吸过程由( ),( )和( )三个 环节组成。 2、M 受体的阻断剂是( ),N 受体的阻断剂是( ), A 受体的阻断剂是( )。 3、启动内源性凝血的因子是( ),启动外源性凝血的因子是( ) 4、心电图的P 波反映( )的去极化过程,QRS 波反映( ) 的去极化过程; 5、在极化状态时,细胞膜内带( )电荷,膜外带( )电荷 6、神经调节的方式是( ),其完整的结构基础是( ) 7、降压反射属于( )反馈调节,其生理意义是( ) 8、大动脉壁弹性降低时,血压的变化是收缩压( ),舒张压( ) 9、按激素的化学结构差异,可将其分为( )和( )两类; 10、心力衰竭时,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生成量( ); 11、交感神经兴奋时,心室射血量( ),外周阻力( ); 12、细胞受到( )刺激后,必须首先去极化达到( )水平,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外不要写姓名、学号、工作单位,违者试卷作0分处理

生理 简答题大全

生理学 简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机体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 (1)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各种活动实现,其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体内最普遍的 一种调节方式,具有迅速、准确和作用时间短暂的特点。 (2)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它的作用特 点是缓慢、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是指细胞和组织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的作用,自身对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 性反应。其特点是调节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 何谓正反馈、负反馈?在机体功能活动中有何作用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意义: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行对稳定。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意义:促使某些生理活动一旦发动,就迅速加强,直到生理过程完成为止。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何特点? (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如:O2 CO2顺浓度差,不耗能,也不需要膜蛋白帮助 (2)易化扩散:是指水容性或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质,在膜蛋白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 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顺浓度差,不耗能,需要膜蛋白帮助 可分为两种类型: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特异性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转运葡萄糖和氨基酸。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门控通道又分两种: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转运Na+和K+ 等离子。 (3)主动转运:离子或小分子物质在膜泵蛋白的帮助下逆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耗能转运过 程。如:钠泵对Na+和K+的逆浓度转运。逆浓度差,耗能,需要泵蛋白帮助 (4)出胞和入胞:是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进出细胞的转运方式。如: 白细胞吞噬细菌和激素的分泌。 什么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是什么? 静息电位:是指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膜内较膜外低。 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静息时K+外流形成的K+平衡电位,还有Na+内流及Na+-K+泵的活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