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图表信息)专题

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图表信息)专题

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图表信息)专题
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图表信息)专题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化学综合实验探究题

1.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有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 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编号。靖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2)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改进.理由是;(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装置的作用是。 2.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图18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实验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写出改正方法.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E中的现象是,装置F的作用是 (4)若装置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5.9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装置D增重7.2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g;假设塑料的组成为C x H y,则装置C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计量数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且可以是分数)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装置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填“偏小”、“ 偏大”或“无影响” ) (6)若此塑料为聚氯乙烯则生成物中会有_____检验此物质应在____和____之间加______ 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活动中展示了一套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均完全反应,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浙教版中考科学试卷和答案共五套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绍兴市试卷科学 本卷可能用到的公式和相对原子质量:密度:ρ= V m 速度:v = t s 压强:p = S F 欧姆定律:I =R U 功:W =Fs 功率:P =t W 重力:G =mg 浮力:F 浮=G 排液=ρ液gV 排 液 电功:W =UIt 电功率:P =UI 杠杆平衡条件:F 1l 2=F 2l 2 ρ水=1.0×103 千克/米3 g 取l0牛/千克 H-1 C-12 0-16 C1-35.5 Na-23 Ca-40 Ni-59 试卷I(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2. 你听到铃声走迸教室。这个反射活动中感受器所在的器官是( ) A.眼 B. 口 C. 耳 D. 脚 3. 如图所示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 4. 下列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是 ( ) 5.2012年3月25日,浙江省环保厅开始试报的一项新空气污染指数项目是( ) A.二氧化硫 B. 可吸入颗粒物 C. PM2.5 D. 一氧化碳 6.下列有关宇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B. 太阳系是由太阳、地球和月球组成的星系 C.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D.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7.图中人手持的是一枚 (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D.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8.如图是桃花结构示意图,能发育成果实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浙教版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复习(1)

中考实验探究题复习(1) 一、探究题(共20题) 1、(2014·台州)小明发现:每天晚上7点至9点左右,小区处于用电高峰期时,家中的电灯相对暗些;而到了晚上11点以后,过了用电高峰期,电灯又会变得亮一些。这是为什么呢?爸爸这样提示他:“不同时段,电路中使用的用电器数量不同,其总电阻也不同。可以把某一时段小区内正在使用的所有家用电器看做一个整体,用一个小灯泡来模拟。通过比较小灯泡两端电压(相当于家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的变化,你就能知道原因了。”于是,小明根据如图电路进行了探究。 【进行实验】 第1步: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发现小灯泡突然熄灭,电压表指针指在3伏处。 第2步:查明故障并分别换上两个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后继续实验,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第3步:计算小灯泡的电功率和电阻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数据分析】每次实验,电压表的读数都小于电源电压,说明实验中导线等其他元件也有电阻,会“分走”一部分电压。 【反思解释】 (1)实验中小灯泡突然熄灭,可能是发生了________(选填“短路”或“开路”)。 (2)过了用电高峰期,家中的电灯功率变大,亮度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 。 (3)在输电线路中,为了减少电能的损耗,应尽量选择________ 的导线。 A .长而细 B .长而粗 C .短而粗 D .短而细 2、(2013·金华)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 2CO 3与稀H 2SO 4反应产生CO 2 , 通过CO 2 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1)【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 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装置中,仪器A 的名称________。

浙教版科学2020年中考冲刺实验探究题专题卷(附答案)

浙教版科学2020年中考冲刺实验探究题专题卷(附答案) 1.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________移到横梁标尺左端零点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边(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应向________(选填“左”“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调节完成后,将物体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通过移动游码,再次使天平横梁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情况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 g. 2.小张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 刻度线处,光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 (1)小张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________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小张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________ 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3)小张再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他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________ 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 (4)以上(1)、(2)步骤中,小张将蜡烛从光具座上10cm向30cm移动时,若要让烛焰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__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此时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明想在家中测量紫砂壶壶盖的密度,没有天平和量筒.只找来一把质地较硬的木质米尺、一个质量忽略不计的塑料小桶和一个杯口足够大的茶杯.如图所示.还用了水和几根足够长的细绳.请你用上述的全部器材设计方案,测出壶盖的密度.要求: (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需测量的物理量; (2)写出壶盖密度的数学表达式(用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

中考科学专题训练科学方法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科学方法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控制变量法是探究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下列探究过程中运用了这一方法的是() A.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 B.通过观察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C.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要保持电阻一定 D.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2.如图所示,在做“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时,选用质量较小 的卡片,目的是忽略小卡片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这种突出问 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科 学研究方法.以下四个实例中所用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选用质量相同的物体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B.选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C.选用轻绳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D.选用2Ω和8Ω两个电阻串联代替10Ω的电阻 3.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采用“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和电压关系”的研究方法。以下探究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A.探究燃烧的条件B.探究磁场的方向 C.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4.下列同一选项中,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A.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B.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C.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D.通过亮度来判断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通过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磁性强弱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而抽象概括出来的。如图6所示的实验中也应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6.下列各种重要科学理论,不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B.原子核式结构理论 C.牛顿第一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 7.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 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某年某月某天,物理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课外观察月亮的活动,听听同学通过观察作了以下记录,其中通过直接观察不可能得出的记录是() A、月亮是一个球体 B、月亮象一个银色的盘子 C、月亮象一艘弯弯的小船 D、月亮悬挂在东方45°的天空中 9.在科学探究中,常把直接测量有困难的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来研究.这种方法称之为转换法.例如在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时,沙子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直接测量,可以通过测量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的多少.下述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的是()A.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动能大小的比较方法 B.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推理出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状态 C.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灯泡及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 D.在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 10.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察,但变化时引起的其他量的变化却易直接观察,用易观察的量显示不易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下列测量仪器中不是利用这种思路制作的是() A.温度计B.压强计C.弹簧测力计 D.量筒 11.力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它,这是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同样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A. 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让电 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B. 温度的高低是看不见的,我们可以通过液体体积的变化去认识它 C. 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运动物体不受力将做匀速直 线运动 D. 在学习蒸发与沸腾时,通过比较得出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12.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引入相应的物理量。下列几幅图给出的比较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完整word版)新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xx》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第3节《科学观察》 第4节《科学测量》 第5节《科学探究》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第2节《细胞》 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4节《常见的动物》 第5节《常见的植物》 第6节《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 球》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 结构》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 第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 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

震》 第5节《泥石流》 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第1节《物质的构成》 第2节《质量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密度》 第4节《物质的比热》 第5节《熔化与凝固》 第6节《汽化与液化》 第7节《升华与凝华》 第8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第2节水的组成 第3节水的浮力 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第5节物质的溶解

第6节物质的分离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第1节大气层 第2节气温 第3节大气的压强 第4节风和降雨 第5节天气预报 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7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人体激素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 第4节动物的行为 第5节体温的控制 第四章电路xx

第1节点和与电流 第2节电流的测量 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 阻 第4节变阻器 第5节电压的测量 第6节电流与电压、电阻 的关系 第7节电路分析与应用九年级上册 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第6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第2xx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节常见的材料第4节材料的发展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第4节动能和势能第5节物体的内能第6节电能的利用第7节电热器 第8节核能的利用第9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1节动物的食物与摄食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节能量的获得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 七年级下册

最新-中考科学“科学探究题”解题技巧 浙教版 精品

“科学探究题”解题技巧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科学解释。因此,在中考的考查中,大都围绕着上述环节和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进行。科学探究题中“素材”常来自《科学》书本内的知识内容或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事例,要求考生根据这个“素材”,完成有关的科学探究。 例如:在某食品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粉末状固体A(或黑色粉末状)的小纸袋,上面写着“XX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粉末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进行探究。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验证: 猜想一: 猜想二: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猜想三: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 猜想四: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3)实验方案评价:为了证明白色固体里是否含有CaCO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白色固体,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将试管内的气体导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于是得出白色固体中不含CaCO3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 为什么?。如果是你,该怎样设计? 这是一道较为“全面性”探究性中考题,它涵盖了探究性考题的各种考核内容;也典型的探究性中考题,它的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作为试题的情景。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食品包装袋内白色粉末状固体(或黑色粉末状)是什么物质、有什么作用及其性质。食品袋内的非食用物质一般有两类:一是干燥剂(常用生石灰),二是防氧化剂(常用还原性铁粉);根据题目中对A的描述,可以确定A为生石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即能吸水,具干燥作用,是干燥剂。回答此题,考生同时还要知道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同时放出热;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基础知识。 从上所知,要有效解答科学探究题,必须要掌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要熟练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 其次要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基础,要善于从题目的素材中提出适于研究的问题,问题的表述要用疑问句型。猜想与假设是探究的方向,要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相应的猜想,猜想的表述要用陈述句型,要以肯定的语气出现,不能以疑问的语气出现;要注意猜想不是凭空乱想,它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为依据,但也不是正确的结论,可以是错误的(与你的结论不一致)。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常采用实验方法,在实验方法中常用到“控制变量法”[只有一个条件(实验因素)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实验,研究此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法”要采用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中要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非实验因素方面尽可能一致,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判断是个难题,一般来说,在对照实验中,进行了实验处理的事物是实验

浙教版科学中考——电动机专题

电功率----电动机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2014?杭州)加在某电动机上的电压是U,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为P,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r,则电动机线圈上消耗的电热功率为() A .P B . C . D .P﹣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一直流电动机的线圈电阻是4.4欧,当它接在220伏的电压下工作时,通过线圈的电流是5 安,这时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是_________瓦,线圈发热损失的功率是_________. 3.(2009?兰州)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为220V,通过线圈的电流为10A,若此线圈的电阻为2Ω,那么它的电功率是_________W,这台电动机1min内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_J,这台电动机的效率是 _________.(最后一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电动自行车是一种绿色环保型助力车,电动车的电源是电压36V的铅蓄电池,电动机线圈的电阻是1Ω,工作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5A,那么电动车工作时电机消耗的电功率为_________W,1min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_ J. 5.如图所示,一台直流电动机所加电压为110V,通过的电流为5A.该电动机在10s内把一个质量为50kg的物体匀速提高了9m,则电动机的电功率为_________,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_________(不计摩擦),g取10N/kg. 6.某小电扇电动机正常工作电压为6V,工作电流为0.5A,在一次使用时由于扇页阻力过大而卡壳停止转动,此时电流迅速升高到3A,该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电功率为_________W,线圈电阻为_________Ω,机械功率为 _________W,工作效率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3小题) 7.一台直流电动机,额定电压是24V,电功率是120W,内部线圈的电阻是0.5Ω.如果这台电动机正常工作5min,求: (1)电流做了多少J的功; (2)产生多少J的热量; (3)有多少J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8.一台电动机,电阻为10欧姆,接在照明电路中使用,通过的电流为5安培,该电动机消耗电功率是多少?它的发热功率是多少?转变为机械能的功率是多少?电动机的效率是多大?此电动机匀速提起重物,若物体重8500牛顿,则物体上升速度是多大? 9.(2010?巴南区二模)如图所示,是汽车启动装置的原理图.在打开车灯的情况下,电动机未启动时电流表读数

中考科学模拟考试试卷 浙教版

中考科学模拟考试试卷浙教版 一、选择题 ( ) 1.正确规范的科学实验操作对人身安全非常重要。在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2.2010年6月5日是第38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 “Many Species. One Planet. One Future”,旨在保护物种的多样性,这对于人类具有重大的意义。下列做法不符合 ...这一主题的是( ) A.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B.设立自然保护区 C.日本大量捕杀海豚D.拯救东北虎 3.台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夏天将有多个台风会在我市登陆,我市非常重视防台工作,因为台风会带来( ) A.寒潮 B.地震 C.狂风暴雨 D.沙尘暴 4.下列液体的pH值大于7的是( ) A.正常人体血液 B.生理盐水 C.食醋 D.胃液 5.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在中国广州拉开序幕,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那天农历是十月初七。下列图片中可以表示当晚月相的是( ) A B C D ( ) 6.下图能正确表示条形磁铁磁场的磁感线的是 7.如图所示为一高山的等高线图,某登山运动员从A点到达B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的体重变大 B.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减小 C.运动员携带的气压计的示数减小 D.运动员烧水时,水的沸点升高 8.2009年11月23日农夫山泉部分果汁产品在海口被检出含有有毒元素砷,也 就是俗话说的“砒霜”。砒霜化学成分为三氧化二砷,其化学式为As2O3,则三氧 化二砷中砷的化合价为( ) A. +1 B. +3 C.-- 6 D.+6 9.科学家开发研制出一种神奇的纳米晶体,这种纳米晶体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能够“捕获”体积大约是其80倍的二氧化碳。下面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纳米晶体熔化图像的是( )

浙教版科学中考知识点复习大纲.doc

科学生物部分总复习知识点(浙教版) 按中考考纲 第一章生命系统的层次结构 第一节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一、显微镜 1. 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2. 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 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3.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上升,且变化明显 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 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 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5. 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 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 (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先粗再细)

二、生物的多样性 ⒈生物的分类 (1)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2)分类等级越高,所含生物种类越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就越少。 ⒉生物的主要类群: (1)细菌真菌和病毒 ①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 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 ②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膜外有细胞壁,质内有液泡。多细胞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菌丝分地上部分—子实体,地下部分—营养菌丝。没有叶绿体,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③病毒: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不具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种类多样,形态各异,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2)植物:都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细胞都有细胞壁。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过程中不形成胚。 (3)动物: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靠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在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植物的特点。 第二节细胞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实验探究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 第一章电与磁 1.如图所示的奥斯特实验中,闭合开关,原来静止的小磁针发生了偏转。造成小磁针偏转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一:可能是通电后导线产生的热量使空气对流引起。 猜想二:可能是通电后导线周围产生的磁场引起。 (1)小柯看到小磁针偏转,认为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他判断的理由是。 (2)为了验证猜想一,下列方案可行的是(可多选)。 ①将整个装置放在玻璃箱中进行实验 ②将小磁针罩在烧杯中,导线置于烧杯上方并平行于小磁针进行实验 ③改变导线中的电流方向 (3)如果实验中小磁针偏转不明显,请提供一条改进的建议:。 2.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研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电路图。 (1)增大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填“左”或“右”)移动。 (2)下表是该组同学所做实验的记录:同学们发现无铁芯组实验中没有吸引起大头针,那么通电螺线管到底有没有磁性呢?他们通过其他方法验证了这几次都是有磁性的。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通电螺线管中有无铁芯无铁芯有铁芯 线圈匝数50匝50匝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流(安)0.8 1.2 1.5 0.8 1.2 1.5 吸引大头针的最多数目(枚)0 0 0 3 5 8 (3)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另一组的同学提出一个新问题:“当线圈中的电流和匝数一定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是否还与线圈内的铁芯大小(粗细)有关?”现有大小不同的两根铁芯,请根据你的猜想并利用本题电路,写出你验证猜想的简要操作方案: 。3.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小丽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2020浙教版中考预测卷 科学试卷(提升版2)

2020浙教版中考预测卷科学试卷(提升版2)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为18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写明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对应答题位置上,写在其它地方无效。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1.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2.计算说明(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S—32Cu—64 Cl—35.5 Br—80);(2)g取10N/kg 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改编】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验满氧气C.读取液体体积D.向试管中加固体 2.据报道,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碳膜片,其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二十万分之一。如右图所示,这种碳膜片形状如蜂巢,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边形单元向外延展而成,下列有关碳膜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膜片不属于单质 B.碳膜片与C 是同一种物质 C.碳膜片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D.碳膜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和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在拉力F的作用下运动,在拉力 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小车的速度将F A.逐渐减小C.保持不变 B.逐渐增大 D.先减小,后增大60

4.下列变化不能用如图所示的曲线来表示的是() A.某一山区既存在种间斗争又有种内斗争的松树的数量变化 B.正常人用餐前后血糖浓度变化 C.感冒后未就医,未服药自然痊愈期间白细胞数量变化 D.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代谢类型可能是异养厌氧型生物,之后出现了需氧型生物,最后形成现在的大气,那么大气中氧气的变化。 05.化学实验桌上有一锥形瓶,经测量知道该空锥形瓶重0.5N,底面积为50cm2,现向其中注入200ml水,测得水面距瓶底6cm,如图所示。设水对瓶底产生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瓶对桌面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则 A.F1=F2,p1=p2B.F1<F2,p1<p2C.F1>F2,p1>p2D.F1<F2,p1>p2 6.【改编】已知甲、乙、丙、X是4种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其转化关系符合右图。则图 甲和X可能是(▲) A.S和O 2B.C和O 2 C.0和Fe D.CO和CuO 2 7.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在原实验基础上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反应过程 质量变化(不含容器质量)反应前 34.3g 反应后 32.7g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g B.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g C.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3.4g D.反应后容器中水的质量为1.8g 8.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后,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蝉的翅膀, 使用物镜甲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一所示,而改用 物镜乙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二所示,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物镜乙可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较物镜甲少 ...

浙教版中考科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科学 第1页(共8页) + 2013科学初三综合测试卷 说明: 1. 全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8页。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Ca-40,N-14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6分) 本部分38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 1.感受厨房中的科学——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食用山茶油的密度为2.0×103千克/米3 B. 食醋的pH <7 C.白酒是纯净物 D. 我们平常吃饭用的筷子长约1.5米 2.站在电视机背后时,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散发出这种气味的物质是臭氧(O 3),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氧气属于化合物 B .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 .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D .臭氧是由原子构成的 3.某些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并拌随颜色变化。下列现象在中,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引起颜 色变化的是( ) A.切开的苹果变成咖啡色 B.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银白色的铁钉变成红棕色 D.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 4.下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 、 ”分别表示两种不 同元素的原子。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 A .2H 2+O 2 点燃 2H 2O B .2CO+O 2 点燃 2CO 2 C .2H 2O 通电 2H 2↑+O 2↑ D .H 2+Cl 2 点燃 2HCl 5.日常生活中,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 的是 A .食盐和蔗糖 —— 尝味道 B .白酒和白醋 —— 闻气味 C .蒸馏水和自来水 —— 看颜色 D .味精和纯碱 —— 加食醋 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 的是 A .CO 2→H 2CO 3 B .CaO →Ca(OH)2 C .H 2CO 3→CO D .Fe →Cu 7.下列对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图分析正确的... 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3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30克甲物质

(完整word版)浙教版初中科学公式

S F 初中阶段常见物理公式 1.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s t =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3.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4.密度公式: V m = ρ 5.浮力公式: (1)F 浮=G – F (2)F 浮=G 排=m 排g =ρ 水gV 排 (3) F 浮=G 6.压强公式: p =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t W 总 有用W W =η217.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8. F 1L 1=F 2L 2 或写成:12 21L L F F = 9.滑轮组: F = n 1 G 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竖直拉的动滑轮而言: ∵ n =2 ∴F = G s =2 h 10.机械功 W =F s 11.功率: P = 12.机械效率: ×100%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 1、L 2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L 1——动力臂 m F 2——阻力 N L 2——阻力臂 m 物理量 单位 s ——动力通过的距离 m h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W ——动力做的功 J F ——动力 N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 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 =G h

最新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新浙教版七年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含答案)87009

… 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 1.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还缺少的步骤F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 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2.张辉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 温度计和汁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1时间(分)O@ 2 46810121416 ^ 1温度(℃) 36353433323130。 30 30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______分钟。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 程……………………………………………………………………………( ) (3)摄氏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在科学上把______的温度定为0℃,______的温度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 成l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l摄氏度。 3.教室的玻璃窗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 板的左侧(如下图)。 ^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上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不当操作有关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明改进操作方法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1234567?910平均值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与探究练习题

初一科学期末复习1:探究与实验 班级姓名。 1.如图所示情景 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的关系 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的关系 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均正确 2、用尺机向云层喷洒于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 化过程:(1)干冰迅速吸热升华;(2)干冰吸热熔化;(3)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4)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5)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 (6)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融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有() A、(1)(3) B、(1)(4)(6) C、(2)(3) D、(5) 3、在通常情况下,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零下183℃,液态氮的沸点是零下196℃,液态氦的 沸点是零下268.9℃,利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先后分离出来的次序是()A、氧、氦、氮 B、氧、氮、氦 C、氦、氧、氮 D、氦、氮、氧 4、某种鸟类在营巢时,若发现巢内有破蛋,会将蛋壳远远弃置于巢外。为了解此种行为是 否与巢的安全有关,科学家将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壳,观察其被天敌吃掉的比率,下表为实验结果: 蛋壳与蛋的距离和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 根据表中的数据,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越小 B、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远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越大 C、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远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越小 D、蛋壳与蛋的距离与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无关 5.小敏同学对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一部位进行研究时: (1)提出问题是: (2)建立假设:假设一:蝗虫的呼吸系统在头部;假设二: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腹部。(3)设计实验方案:把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把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 (4)获得证据:10分钟后甲蝗虫仍活着,而乙蝗虫却死了。 (5)得到的结论: 6.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镇海棘螈。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稀少,已濒临灭绝。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试卷+答题卷+答案

八年级(下)科学试卷 2012.6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1 O—16 N—14 C—12 Al—27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闻气体气味B.试管夹套入试管C.熄灭酒精灯 D.液体药品的取 用 2 、某地,一辆石油液化气运输车发生事故翻倒,储气罐部分破裂,并有液化气漏出,此时切不可采取的措施是(▲) A.疏散周围人群B.用水喷气罐降温C.控制火源靠近D.焊接储气罐泄漏处 3、下列名称与其对应的符号完全正确 .... 的是(▲) A.氯元素Al B.氢氧根离子HO-C.硫酸铜CuSO4D.碳酸CO3 4、对有关实验现象 .... 的描述正确 .. 的是(▲) A、碳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5、1934年,卢瑟福等科学家通过核反应发现氢的同位素原子—氚。氚可用表示(其中 “l”表示核电荷数),氚原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的粒子是 (▲) A.原子核B.质子C.中子D.核外电子 6、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必须按照一定规则进行。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正 ..确.的是(▲) A.验证植物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淀粉时,应先用酒精脱色,再滴加碘液 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将酒精灯熄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C.实验室制取O2、CO2等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向容器中装药品 D.做铁丝在氧气瓶中的燃烧实验时,应先在瓶底放些水或铺一层沙,再引燃铁丝 7、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原子,其中可以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8、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某化学反应的微 观模拟示意图如下: 小华同学对该微观模拟示意图的认识中错误 .. 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总个数发生了改变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中考科学 模拟试卷18 浙教版

2012年中考模拟卷科学卷18 相对原子质量:H1, Cl35.5, C12 ,Na23,O16,Ca40,Mg24,Fe56,Zn65,S32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小轿车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A.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B.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C.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应该用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能与所有的金属反应制得氢气 B.皮肤上沾到的酸可用NaOH溶液中和C.亚硝酸钠外观与食盐相似,但它不属于盐类物质 D.Ca(OH)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下列关于“调节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可以调节人的体温B.滑动变阻器可以调节电路的电流 C.森林可以调节气候D.催化剂可以调节化学反应生成物的种类4.如图,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5.遗传信息载体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是() ①染色体②受精卵③基因④细胞核⑤DNA A.③⑤①④② B.①③④②⑤ C.②④①⑤③ D. ⑤③①④② 6.某同学家中所有的灯原来都正常发光,现突然全部熄灭了,检查保险丝发现并未烧断,用测电笔测试室内火线与零线,氖管都发光。该同学对故障作了下列四种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进户火线断路B.进户零线断路 C.灯泡全部烧坏了D.室内线路某处短路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8.如图所示是气球充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它 可以形象地表述() A.大陆漂移学说 气球充气不断胀大 温度升高 压强不变 A.B.C.D. M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