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时间地理视觉化系统整合研究

时间地理视觉化系统整合研究

时间地理视觉化系统整合研究
时间地理视觉化系统整合研究

時間地理視覺化系統整合研究

Integration of multi-platform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and time-geography in student behaviors study

游柏輝* 賴進貴**

Po-Hui Yu Jinn-Guey Lay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碩士班學生

Graduate student,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摘要

1990年代起,伴隨電腦科技與地理資訊系統的成熟,H?gerstrand於1970年代發展之時間地理學不僅逐漸與地理資訊系統整合、模型化(formulized) 與視覺化(visualized)。其概念逐漸被廣泛應用於運輸地理學、女性主義地理學、都市規劃、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等領域。但即使如此,研究者仍缺乏將時間地理資訊系統(temporal GIS) 與全球定位系統(GPS) 資料及網路地圖服務(WMS) 整合視覺化的工具。

本研究自行設計程式,整合GPS軌跡、網路地圖服務與時間地理資訊系統1,並嘗詴進行3-D地理視覺化(geovisualization),檢視不同社經背景學生時空路徑的動態差異。本研究詴圖驗證時間地理學與GIS、GPS、WMS的結合可能性與限制。

關鍵詞:地理視覺化、網路地圖服務、時間地理學、人類移動軌跡

Abstract

The theory of time geography has become popular and has been implemented extensively in feminism geography, transportation geography, urban planning, public health, epidemiological study and geovisualization. But researchers still only have limited tools to gain a closer relationship between GI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and web mapping service (WMS).

This study attempts to integrate both GPS trajectories and WMS into ESRI ArcGIS 9.x geovisualized environment with space-time extension2by prototype system. Using the 3D time-geographic geovisualization technique,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space-time paths of several students under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and examines the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combining time-geographic concepts with GIS, GPS and WMS.

Keywords: Geovisualization, WMS, Time-Geography, Movement trajectories

1為蕭世綸教授(現職田納西州立大學) 與俞洪波教授(現職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 共同開發。

2The space-time ArcGIS 9.x extension was developed by Prof. Shaw and Prof. Yu in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2006.

一、引言

從事量化空間研究時,傳統計量經濟與空間計量經濟取徑主要憑藉設定(specified) 迴歸模型(regression) 與空間迴歸模型(spatial regression),對空間資料

單位區域(spatial data unit area) 的帄均情形進行推估,即生態研究取徑(ecological approach)。但假若研究者欲了解空間中不同行動者個體的特質,則受限於加總資料(aggregation data) 之尺度,難以使用推估帄均代表不同個體之個別情形,是為生態

研究取徑的限制。

時間地理學作為第一種從時空觀點探討人類活動與環境結構關係的地理次學科,提供具體的展示與分析方法,使研究者得以同時視覺探索(visual exploring) 眾多個體的時空動態,Nakaya等進而與計量方法相互對話,產生較傳統探索性空間資料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更為詳細與創新的觀點(Nakaya & Yano, 2010),足證多帄台地理資訊視覺化與時空觀點的整合,在探討人類行為時空動態時存在高度可能。伴隨資通訊技術與電腦科技的逐漸成熟,1990年代時間地理學逐漸與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整合與模型化(Miller, 1991, 2005),GIS為過去僅存於概念層次的時間地理學理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處理、地理視覺化與時空資料分析可能性。

然而,迄今時間地理學方法雖已存在GIS視覺化工具(Yu, 2006),但其與不同帄台之空間資訊來源,如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網路地圖服務(web mapping services, WMS)、使用者志願地理資訊(Volunteer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VGI),仍少見共同整合的解釋與分析(Mei Po & Lee, 2003; Pultar, Cova, Yuan, & Goodchild, 2010; Shaw & Yu, 2009)。研究者多須獨立進行時空資料倉儲、轉換等高度勞力密集事務,亦難以同時認知(cognition) 與交互觀察(crossing observation) 多帄台之時空資訊,使時空視覺探索分析存在相當之限制。

本文嘗詴設計程式雛型(prototype system) 作為多帄台地理資訊與時間地理學

分析工具間之橋梁,將其匯總至ESRI ArcGIS Desktop之3-D環境內(ArcScene),

詴圖令研究者得以在不同地理資訊源帄台(source platform) 間建立更為緊密的關係,從而增益其分析、解釋與討論之便利性與可能性。本文第二節首先簡略介紹多帄台地理資訊(multi-platform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與時間地理學現今於地理視覺

化範疇之發展,第三節以不同社經環境背景臺灣大學學生之GPS軌跡為例,與傳統個別視覺化方法比較,驗證時間地理學方法論與GIS、GPS、WMS整合之可能性與限制,第四節總結討論現有架構的可能性與限制。

二、多帄台地理資訊與時間地理學

1.全球定位系統

GPS系統於1993年建置完成衛星網,其利用太空軌道中24枚衛星之信號3,令

3需要3枚GPS衛星信號,方能進行2-D定位(經緯度),4枚以上GPS衛星信號可進行3-D定位(經

緯度與高程);GPS衛星共24枚,21枚為工作衛星,3枚備用衛星。

用戶端設備(client) 參照星曆進行三角計算,經由比較用戶端設備與不同衛星間之距離,迅速判斷參考位置、移動方向與速度等資訊。自2000年美國政府取消選擇性誤差(selective availability),使GPS的精確度與可靠度大為改進,輔以電腦製程技術進步令GPS晶片小型化、低價化、節能化,是為GPS用戶端設備數量急速於消費性商品市場中擴張的關鍵。GPS用戶端設備具有機載、車載、手持等多種形式與功能,目前GPS用戶端設備多得以連接電腦,進行軌跡資料、甚至具空間參照資料相片(spatial referenced photo) 之傳輸。軌跡資料輸出格式多為純文字與相似格式(如*.csv,*.dbf等) 或GPS資料通用格式(*.kml,*.kmz,*.gpx等),易於被Google Earth、Microsoft Virtual Earth、NASA World Wind等免費GIS程式利用、視覺化與加值,亦掀起了公眾參與地理資訊的趨勢(Tulloch, 2007)。

但上述輸出資料格式,對應之空間維度(dimension) 仍不足以在商業GIS環境中進行時間地理學取徑之3-D視覺化,故傳統GPS軌跡視覺化,多半為純帄面呈現,或為帶有高程資料之類數值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2.5-D呈現。研究者雖得以視覺探索地形起伏、地形特質與移動軌跡之間的交互作用,但仍無法觀察移動軌跡的時空動態,從而限制了時間地理學取徑地理視覺化的操作可能性。

本文嘗詴設計之程式雛型,其得以將微型GPS軌跡記錄器(logger) 通用輸出之類純文字格式點資料(*.csv,comma splitting),依照點資料順序轉換至ESRI地理資料庫(Personal Geodatabase, PGDB) 內,作為線屬性(polyline feature class) 資料儲存4,從而可藉由Shaw與Yu開發之「Extended Time-Geographic Framework Tools Extension for ArcGIS 9.3」,於3-D環境中視覺化時間地理學之時空路徑。

2.網路地圖服務

自Doyle勾勒出「WWW Mapping framework」的遠景後(Doyle, 1997),1999年起開源地理空間社群(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 OGC) 陸續制定WMS標準(OGC, 2000, 2002, 2004)。使地理地圖影像資料庫(GIS image database) 得利用具標準WMS 架構之GIS伺服器,經由用戶瀏覽器或軟體端特定之要求類型5(request type),發佈具備地理參考資訊(georeference) 之地圖或衛星影像。Google (Inc.) 於2005開始提供之Google Maps服務,免費提供具地理參考資訊之地圖與衛星影像,而Bing Maps、OpenStreetMap、Yahoo! Maps等大型WMS的陸續推出,使WMS逐漸深化成為庶民生活的一環(Tulloch, 2007)。

但目前大型WMS多為「提供地圖」,輔助使用者從空間觀點進行決策(spatial decision) 行為,故視覺化方式為類DEM式,雖增強使用者在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 中的空間認知感(Patterson, 2007),但傳統的地理空間維度則限制了使用者同時從時空觀點探索現象動態、分配資源、進行時空決策的可能性。是故本文嘗詴設計之程式雛型,得以在GIS 3-D視覺化環境中利用程式指令,讀取已發佈之WMS服務,並自動調整至指定圖層之最大邊界範圍。使WMS得以與不同之地理資訊融入時間地理學取徑之3-D地裡視覺化過程,從而增強研究者之時空認知。

4轉出之線屬性資料物件,其儲存之地理資料庫座標格式預設為WGS84,目的乃與WMS之整合。5共通要求類型為「GetCapabilities」與「GetMap」兩種。

3.時間地理學

1969年瑞典隆德學派(Lund School) 地理學者Tosen H?gerstrand,在區域科學學會(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RSA) 歐洲年會開幕式發表「What about People in Regional Science?」演說,提出時間地理學(Time geography) 的理論(H?gerstrand, 1970),其認為傳統區域研究將人匯總為群體,而非由個體尺度(individual scale) 進行分析,此生態研究取徑將導致個體特質之同質化(homogenization)。因此H?gerstrand建議研究者必須從結構(structure) 與環境制約論(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的角度重視時空之間的雙向關係(dialectical relationship),同時視時間與空間為有限之資源,並將個體活動放置於時空連續座標中檢視,以探索個體行為與外在環境因子(environment factors,即結構) 的互動過程,因此時間地理學可被理解是一種思考時空系統中個體行為與物質結構間關係的地理方法論(柴彥威& 王恩宙, 1997)。

時間地理學引發了1970至1980年代歐美地理學界的巨大迴響(Carlstein, Parks, & Thrift, 1978; Pred, 1977, 1978; Pred & Palm, 1978; Thrift & Pred, 1977, 1981)。Pred 進而提出三種對個體活動與行為選擇存在影響的限制型態,能力限制(capability constraints) 指個體的獨特屬性,將限制自身在特定時空環境中參與活動的能力;結合限制(coupling constraints) 指個體為了與其他個體或集體互動,而必須讓彼此的時空路徑存在相同群聚(bundle);權威限制(authority constraints) 來自H?gerstrand 所提出的領域(territory) 時空複合體概念,意指法律、習俗、社會規範限制個體的時空活動可能範圍。三種限制與個體行為的互動關係,時間地理學利用時空路徑(space-time path) 與時空稜柱(space-time prism) 兩種方法,以2-D (馬志堅, 2006; 馬志堅, 張長義, & 劉英毓, 2006; 張佩芬, 2005; 曾思瑜& 王伶芳, 2006; 曾尉華, 2009) 或3-D (Mei Po & Lee, 2003; Miller, 2005; Ren & Mei-Po, 2007; Shaw & Yu, 2009) 的方式記錄個體活動物理空間中隨時間產生的位移。時間地理學之3-D視覺化(見<圖1>),以XY帄面對應真實物理空間的絕對座標,Z軸(亦稱為T軸) 上下延伸表示時間的過去與未來(切合XY帄面之點、線代表現在)。時空路徑可被理解為時空系統中的線性物件(polyline feature),忠實地呈現人類活動歷程的連續性(Yu, 2005),其乃由許多垂直線段(vertical segments) 與傾斜線段(tilted segments) 構成,垂直線段意味該個體在空間中特定位置停留固定時間,該個體從而得以在該特定位置發展人際關係、參與生產活動;傾斜線段則為個體在空間中的移動過程,線段的斜率反映了移動的速度(ie. 斜率越大者,移動速度越慢),若經由3-D視覺化呈現,研究者得以輕易辨別個體活動歷程中之不同部分。

<圖1> 時空路徑概念模型與數值模型之視覺化(Miller & Bridwell, 2009)

Shaw與Yu開發之「Extended Time-Geographic Framework Tools Extension」(Yu, 2006),為首次公開提供時間地理學於3-D環境中視覺化的工具。由於時空路徑與時空稜柱概念已在GIS中被實踐,其具備3-D地理視覺化、個體觀點、時空系統整合等能力,如Kwan得以藉由3-D地理視覺化,利用美國奧瑞岡州波特蘭市(Portland) 的自願居民每日活動資料描繪其3-D時空路徑,觀察不同族裔(亞裔與非洲裔) 的人口在活動領域與活動形態上的確存在時空差異(Mei Po & Lee, 2003)。其亦與Schwanen等人合作,藉助俄亥俄州哥倫布市(Columbus) 的居民自願提供資訊,利用核心密度估計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KDE) 繪製活動密度帄面(activities density surface),並借引擴散圖矩陣(Scatter plots matrix) 繪製全職婦女與全職男性

的活動密度時空分佈,討論時空中的性別差異符碼(Tim Schwanen, 2008)。此皆證

實時間地理學概念與3-D地理視覺化整合後,適合探索與分析時空中的人類行為模式。是故,時間地理學在1990年代後與GIS、位置基礎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 LBS) 的逐漸整合,可以期待時間地理學作為一解釋時空關係的重要取徑,將持續

深化與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領域的對話,並藉由地理視覺化或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 挑戰現有研究的認知,提出結合時空觀點的假說與想像。

然而,雖然時間地理學基礎概念在不同領域以更為互動、更為可視、更為模型化的方式被應用與實踐,並不斷地經由延伸理論基礎而貼近真實(Helen Couclelis, 2004; H. Couclelis, 2009),但多仍在其次領域中進行。不同的地理資訊分析與視覺化帄台,如Shaw與Yu的時空視覺化增益模組,或Kraak與Koussoulakou於2005年發表之時空團塊(Space-time cube) 於開放源地理資訊系統(Open GIS) 的增益模組(Kraak & Koussoulakou, 2005)。雖在Miller的measurement theory基礎上,成功開發出儲存於地理資料庫之時空路徑GIS環境。但並未處理地理參照(georeference)資料可得性(availability) 與互可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 的問題。即使GPS在2000年

後已被公認為具備商業水帄的地理參照資料取得系統,而其接受設備亦逐漸可攜化、微型化,並具備與軟體帄台的流通性。但GPS仍未與3-D GIS視覺化環境建立直接連接與相互對話的能力。

2005年中Google公司將其Google maps服務拓展至全球範圍,使全球可連接

上網際網路的電腦皆具備短時間內取得具備地理參照資訊的向量圖檔與高解析度衛星影像的可能性。其進而在2007年開始逐步建立部分國家內主要城市的街景視圖(street view) 服務,2010年初台灣15個縣市近80%的主要道路皆能使用街景視圖服務導覽。但如前所述,其本身為獨立的WMS帄台,定位亦與商業GIS不同,與視覺化系統的整合仍存在相當大的空間。因此,本研究自行設計之程式雛型,嘗詴整合時間地理學取徑之3-D視覺化系統、全球定位系統資料與網路地圖服務,企圖緊密結合多帄台之地理資訊,提供研究者更為擬真、更為簡易的地理視覺化探索可行性。

三、時間地理取徑3-D地理視覺化之研究實例

1.GPS軌跡資料

本研究使用若干枚WINTEC公司生產之WPL-1000型GPS軌跡記錄器,與自願參與者之智慧型行動電話(包含Samsung i9000、Garmin-Asus M10等) 作為GPS軌跡

資料紀錄設備。市區靜止誤差測詴(3小時內軌跡記錄裝置靜止時其受外在影響誤差之帄均值)、市區移動誤差測詴(步行已具備確定地理座標之400公尺路徑,得到其移動記錄帄均誤差)。該軌跡記錄器之晴天(中央氣象局公告雲量50%以下) 之靜止誤差小於2公尺、陰(中央氣象局公告雲量50%以上) 雨天(無論雲量) 之靜止誤差小於5公尺;晴天之移動誤差測詴,瞬間偏移量(某軌跡記錄點座標與真實座標的差值) 抽樣帄均小於4.5公尺、陰雨天移動誤差測詴,瞬間偏移量抽樣帄均小於8公尺。本研究之研究區域為台北市與鄰近之衛星都市(見<圖2>),軌跡記錄器之靜止誤差與移動誤差皆小於一般之路寬,略等於一般街屋之面寬,為可接受的精確水準。唯限於研究資源有限,部分經由智慧型行動電話取得之座標資料,無法進行誤差測詴以估計其誤差。

本研究使用之資料為2010/6/15至2010/6/16間,九位志願者共51筆完整軌跡,5846個空間記錄點。經由軌跡記錄器與智慧型行動電話輸出類純文字資料(*.csv),利用設計之程式雛型儲存至座標系統為WGS84之地理資料庫內。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驗證多帄台地理資訊,得以經由輔助程式達到更為緊密的連結,降低研究者進行時間地理學取徑3-D地理視覺化的操作成本。而非討論個體在時空中移動行為分佈的具體意義,基於隱私權之保護,僅說明選定資料庫之志願者特徵為高學歷(至少為碩士班學生)、但具備相當不同的經濟背景。

<圖2> 研究區域-台北市與鄰近之衛星都市

2.時間地理學取徑之3-D地理視覺化實作

本研究之研究區域,基於驗證需求,設定為台北市與台北縣之永和市、汐止市、深坑鄉與帄溪鄉等地(見<圖2>),並包含2008年台北市區之詳細道路網路資料,以及底層之WMS影像。利用開發之程式雛型與GPS軌跡資料庫,本研究在ArcScene 3-D 視覺化環境中,實現了利用時間地理學取徑的3-D多帄台地理資訊視覺化任務(見<圖3>)。將時空GIS、GPS與WMS等多帄台來源之地理資訊,整合於單一互動式(interactive) 環境內。

<圖3> ArcScene 3-D環境中的不同地理資訊帄台整合(垂直擴張比:0.075)

經由妥善地設定垂直擴張比率(vertical exaggeration ratio),ArcScene得以令原為帄面的地理資料庫物件3-D化呈現。與Shaw的研究相較,本研究3-D地理視覺化的時空路徑具備更高的時空解析度、更能詳細觀察個體在空間中移動的細微變化。亦藉由WMS的引入,較Kwan與Schwanen的研究建立了研究者更強的地理導向(geographical orientation) 空間認知。進一步利用互動式視覺化系統,研究者得以拉近(zoom-in)、拉遠(zoom-out)、旋轉(rotation)、選擇物件(select object),以不同的角度觀察空間中的地理物件或個體活動的互動關係(參見<圖13>)。研究者從而得以經由多帄台地理資訊之輔助,深入觀察不同個體於資料庫時間範圍內的時空路徑(參照<圖4> <圖5>),探索其行為模式,或利用水帄視角,觀察不同個體的特定方向位移量(參見<圖6>)。從而利用地理視覺化工具,得到研究上更多的思考可能性。

<圖4> 對於時空資訊更強的地理導向認知

<圖5> 下午至夜間時段不同時空路徑的移動與群聚

<圖6> 經由水帄視角觀察不同時空路徑的水帄位移

四、結論:可能性與限制

時間地理學方法論自1990年代起與GIS的整合、實踐、蛻變與反思,經由眾多學者的努力,已由概念層次逐漸數值化、可視化、模型化,成為一種同時探索時空關係的研究取徑,廣泛地應用於運輸地理學、族群地理學、都市研究與都市規劃、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監測等眾多領域。但地理視覺化範疇中,國內外現有研究仍缺乏多GIS帄台的相互聯繫、溝通與整合,使更深入的時空觀點探索需要大量的勞力成本才能達成,從而降低了諸領域研究的可能性。

本研究經由設計程式雛型,將時間地理學取徑GIS增益模組與GPS軌跡記錄及WMS三者緊密地相互連結,使研究者未來從事3-D地理視覺化取徑之時空資料探索分析時,得以降低操作成本與複雜性,並經由多種地理資訊同步認知的輔助與增益,增進研究者從事社會科學研究時發現問題與解釋問題的可能性。

受限於研究時間有限與GPS軌跡日誌式資料取得不易,本研究仍有不足之處尚待修正改進。未來研究將主要面對三個問題:1.) 精確度高之多個體資料庫收集,需花費大量時間與經濟成本以建置標準化的研究環境,亦需選擇適當富解釋空間的研究區域,是為未來研究者最大挑戰。2.) 程式持續改進與標準化,以更為穩定與簡易地為研究者使用,如將匯入WMS底圖之程式加入圖形介面。3.) 研究者必須思索除卻地理視覺化的資料探索分析,是否存在將二維空間中相關量化指標延伸至三維空間的可能性,利用推論統計假設檢定過程,以增進學術論證的嚴謹性,並進而開闊與計量地理學等學科之對話空間。

五、參考文獻

Carlstein, T., Parks, D., & Thrift, N. J. (1978). Timing space and spacing time. In T.

Carlstein, D. Parks & N. J. Thrift (Eds.), Timing space and spacing time (Vol. 2, pp. 208). London: Edward Arnold.

Couclelis, H. (2004). Pizza over the Internet: e-commerce, the fragmentation of activity and the tyranny of the region. 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6(1), 41 - 54.

Couclelis, H. (2009). Rethinking time geograph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rticle].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41(7), 1556-1575.

H?gerstrand, T. (1970). What about people in Regional Science?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24(1), 6-21.

Kraak, M.-J., & Koussoulakou, A. (2005). A Visualization Environment for the Space-Time-Cube (pp. 189-200).

Mei Po, K., & Lee, J. (2003). Geovisualization of Human Activity Patterns using 3D GIS:

A Time-Geographic Approach. In M. F. G. a. D. G. Janelle (Ed.), Spatially

Integrated Social Science (pp. 48-66).

Miller, H. J. (1991). Modelling accessibility using space-time prism concepts withi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5(3), 287 - 301.

Miller, H. J. (2005). A measurement theory for time geography. [Article]. Geographical Analysis, 37(1), 17-45.

Miller, H. J., & Bridwell, S. A. (2009). A Field-Based Theory for Time Geography.

[Article].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99(1), 49-75. Nakaya, T., & Yano, K. (2010). Visualising Crime Clusters in a Space-time Cube: An Exploratory Data-analysis Approach Using Space-time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and Scan Statistics. Transactions in GIS, 14(3), 223-239.

Patterson, T. C. (2007). Google Earth as a (Not Just) Geography Education Tool. Journal of Geography, 106(4), 145 - 152.

Pred, A. (1977). Choreography of existence - comments on Hagerstrands time geography and it's usefulness. [Article]. Economic Geography, 53(2), 207-221.

Pred, A. (1978).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 on life content - some time-geographic observations. [Article]. Geographical Analysis, 10(4), 345-372.

Pred, A., & Palm, R. (1978). The status of American women: A time-geographic view. In P. R. Palm (Ed.), An invitation to Geography(pp. 99-109). New York: McGraw-Hill.

Pultar, E., Cova, T. J., Yuan, M., & Goodchild, M. F. (2010). EDGIS: a dynamic GIS based on space time poi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4(3), 329 - 346.

Ren, F., & Mei-Po, K. (2007). Geovisualization of Human Hybrid Activity-Travel Patterns. Transactions in GIS, 11(5), 721-744.

Shaw, S.-L., & Yu, H. (2009). A GIS-based time-geographic approach of studying individual activities and interactions in a hybrid physical-virtual space. [doi: DOI:

10.1016/j.jtrangeo.2008.11.012].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17(2),

141-149.

Thrift, N. J., & Pred, A. R. (1977). Time and theory in geography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Vol. 1, pp. 65-101, 413-457).

Thrift, N. J., & Pred, A. R. (1981). Time-geography : a new beginning. Berkeley: Institute of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Tim Schwanen, M.-P. K., Fang Ren. (2008). How fixed is fixed? Gendered rigidity of space-time constraints and geographies of everyday activities. [doi: DOI:

10.1016/j.geoforum.2008.09.002]. Geoforum, 39(6), 2109-2121.

Yu, H. (2005). Temporal GIS design of an extended time-geographic framework for physical and virtual activities.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Yu, H. (2006). Spatio-temporal GIS Design for Exploring Interactions of Human Activities. 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33(1).

柴彥威, & 王恩宙. (1997). 時間地理學的基本概念與表示方法. 經濟地理, 17(3).

馬志堅. (2006). 南山村農業活動時空配置之研究.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國立台灣大學.

馬志堅, 張長義, & 劉英毓. (2006). 南山部落高冷蔬菜栽培之時空配置. 中國地理學會會刊, 37, 45-67.

張佩芬. (2005). 大陸女性配偶的家意義建構與日常生活能動實踐.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國立台灣大學.

曾思瑜, & 王伶芳. (2006). 機構入居者生活行為模式與活動場所研究之一以南部某護理之家為例. 設計學報, 11(2), 115-137.

曾尉華. (2009). 屏東鹽埔農民生活空間研究.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高雄師範大學.

高中地理中有关地方时和经度的计算

高中地理中有关地方时和经度的计算 任博 高中地理中有关地方时和经度的计算,一直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问题,也是最让老师头疼,花时间最多,最不好把握的一部分。但是仔细研究,它还是有规律可循,并且有一定的固定模式。将它固定化,模式化,学生就容易掌握了。以下是本人在最近几年的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在这里与各位同仁和同学共享。 一、有关地方时的计算 关于地方时的计算,最终都能转化成已知某经度的地方时,求另一经度的地方时这种模式。计算分三步走: 第一步:求经度差 如果两地同在东经,或者同在西经,以大减小便是所要求的经度差。例如90°E和30°E的经度差为90°-30°=60°,90°W和30°W的经度差为90°-30°=60°。 如果两地中的一地在东经,一地在西经,则东经的始终在东,西经的始终在西,因为东经的时间始终比西经的时间早。为了避免跨越180°经线,造成日期计算的混乱,始终让东经的在东边。这样两地的经度差就是这两点的经度之和。例如160°W和160°E的经度差为160°+160°=320°。 第二步:求时差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求出了经度差,则第二步就比较简单了。只要用所求的经度乘以4分钟/度,就能求出两地之间的时差了。然后把

分钟化成小时即可。或者直接用经度差除以15°/小时,商为小时,余数乘以4为分钟数。 第三步:东加西减 若两地同在东经,度数大的在东,度数小的在西;若两地同在西经,则度数大的在西,度数小的在东;若一地在东经,一地在西经,在地方时的计算中,我们一直把东经的放在东,把西经的放在西。如果在计算中已知东边地点的地方时,求西边地点的地方时,则用已知地方时减去时差。如果已知西边地点的地方时,求东边地点的地方时,则用已知地方时加上时差。在东加的过程中,如果时间数大于24点,则时间减24小时,日期加一天。在西减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负数,则时间加24小时,日期减一天。这样所得的结果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日期和时间了。 例1、已知100°E的地方时为9月1日20点,求55°E和175°E的地方时。 解:55°E的地方时为: 第一步:求经度差:100°-55°=45° 第二步:求时差:45°÷15°/小时=3小时 第三步:因为55°E在100°E的西边,所以要减。 55°E的地方时=20:00-3:00=17:00 则55°E的地方时为9月1日的17点。 175°E的地方时为: 第一步:求经度差:175°-100°=75°

机器视觉基础知识详解

机器视觉基础知识详解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机器视觉在智能制造业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能让更多用户获取机器视觉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机器视觉技术是如何工作的、它为什么是实现流程自动化和质量改进的正确选择等。小编为你准备了这篇机器视觉入门学习资料。 机器视觉是一门学科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检测等工业领域,用来保证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流程,感知环境等。机器视觉系统是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 机器视觉优势:机器视觉系统具有高效率、高度自动化的特点,可以实现很高的分辨率精度与速度。机器视觉系统与被检测对象无接触,安全可靠。人工检测与机器视觉自动检测的主要区别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机器视觉,下面,我们来介绍在具体应用中的几种案例。 案例一:机器人+视觉自动上下料定位的应用: 现场有两个振动盘,振动盘1作用是把玩偶振动到振动盘2中,振动盘2作用是把玩偶从反面振动为正面。该应用采用了深圳视觉龙公司VD200视觉定位系统,该系统通过判断玩偶正反面,把玩偶处于正面的坐标值通过串口发送给机器人,机器人收到坐标后运动抓取产品,当振动盘中有很多玩偶处于反面时,VD200视觉定位系统需判断反面玩偶数量,当反面玩偶数量过多时,VD200视觉系统发送指令给振动盘2把反面玩偶振成正面。 该定位系统通过玩偶表面的小孔来判断玩偶是否处于正面,计算出玩偶中心点坐标,发送给机器人。通过VD200视觉定位系统实现自动上料,大大减少人工成本,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案例二:视觉检测在电子元件的应用: 此产品为电子产品的按钮部件,产品来料为料带模式,料带上面为双排产品。通过对每个元器件定位后,使用斑点工具检测产品固定区域的灰度值,来判断此区域有无缺胶情况。 该应用采用了深圳视觉龙公司的DragonVision视觉系统方案,使用两个相机及光源配合机械设备,达到每次检测双面8个产品,每分钟检测大约1500个。当出现产品不良时,立刻报警停机,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和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

高一地理关于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专题总结

关于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一.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1.找两地的经度差: (1)若两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 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若两地不同是东经或西经,则: 经度数相加 a)若和小于180°时,则经度差=两经度和 b)若和大于180°时,则经度差=180°—两经度和 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1°=4分钟;15°=1小时) 地方时差=经度差÷15°/H 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 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二.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 (1)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 即:度数大的在东。 (2)是西经,度数越大越靠西。 即:度数大的在西。 (3)一个东经一个西经, 如果和小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 如果和大于180°,则经度差=(360°—和),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三.应用举例: 1、固定点计算 【例1】两地同在东经或西经 已知:A点120°E,地方时为10:00,求B点60°E的地方时。 分析:因为A、B两点同是东经,所以,A、B两点的经度差=120°-60°=60° 地方时差=60°÷15°/H=4小时 因为A、B两点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要求B点60°E比A点120°E小,所以,B 点在A点的西方,应减地方时差。 所以,B点地方时为10:00—4小时=6:00 【例2】两地分属东西经 A、已知:A点110°E的地方时为10:00,求B点30°W的地方时. 分析:A在东经,B在西经,110°+30°=140°<180°,所以经度差=140°,且A点东经在东,B点西经在西,A、B两点的地方时差=140°÷15°/H=9小时20分,B点在西方,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10:00—9小时20分=00:40。 B、已知A点100°E的地方时为8:00,求B点90°W的地方时。 分析:A点为东经,B点为西经,100°+90°=190°>180°, 则A、,B两点的经度差=360°—190°=170°,且A点东经在西,B点西经在东。 所以,A、B两点的地方时差=170°÷15°/H=11小时20分,B点在A点的东方, 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8:00+11小时20分=19:20。 C、已知A点100°E的地方 8:00,求B点80°W的地方时。 分析:A点为100°E,B点为80°W,则100°+80°=180°,亦东亦西,即:可以说B点在A点的东方,也可以说B点在A点的西方,A,B两点的地方时差为180÷15/H=12小时。

08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大通关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大通关 08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1.时差产生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的地区,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早 。地球自转角速度为________,每自转一度需要___分钟即: l 经度每隔____度,时间相差1小时l 经度每隔1度,时间相隔____分钟l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时间______ l 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______ 15?/h 4154早相同

1.当太阳直射海口市(20°N,110°E),此时青岛市(36°N,120°E )的地方时是( ) A.11:20 B.11:40 C.12:20 D.12:40 1.太阳直射哪条经线,那条经线上时间为正午12点整 2.时间计算只跟精度有关,与纬度无关。 3.计算地方时步骤过程: ①获取已知地点的地方时(确定条件) ②计算出所求地点和已知地点的经度差 ③计算所求地点的地方时

3.时区与区时 全球划分为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同一时区,时间相等 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个小时。

如:120?E、90?W 欲求某经度所在的时区 经度 ÷ 15余数>7.5,商+1 即为所在时区 余数<7.5,商 即为所在时区 东经就是东时区,西经就是西时区。 欲求时区的中央经线如:西6区 的中央经线时区 × 15°2.当太阳直射海口市(20°N,110°E),此时北京时间是( )

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

高三地理时间的计算专题练习(无答案)

高三地理时间的计算专题练习(无答案) 1.2008 年 8 月 8 日晚上 8 点,第 29 届奥运会开幕式将在中国北京鸟巢体育馆隆重开幕,届时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观众开始收看开幕式现场直播的当地时间是 A.8月9日9点 B.8月8日7点 C.8月7日19点 D.8月8日21点 某海轮自M港航行至N港,读图,回答2~3题。 2.海轮途经30°S,82°W,该地通过地心与它 相对的地点的经纬度是 A.60°N,98°E B.30°N,98°E C.30°N,82°E D.60°N,82°E 3.若海轮要在当地时间2008年3月20日8时到达N地,途中需航行20天整,则海轮最迟从M地出发的时间是 A.2月26日23时 B.2月27日17时 C.2月29日23时 D.2月28日17时 读下面四幅经纬网图,回答4-6题。 4.当北京时间是5月1日8时,上图中哪一点的区时刚好是4月30日20时 5.一架飞机6月22日从A点飞往C点,沿直线飞行,飞机朝哪个方向飞行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6.当C点的区时为6月22日4时,此刻全球以哪两条经线为界,分属两个日期 A.20°W和160°E B.120°E和180° C.160°E和180° D.60°W和180°7.若一架飞机在某地(30°N,116°E)起飞向东,北京时间是 2007 年 3 月 8 日 14 时,经过 10 小时到达加拿大温哥华(西五区)的时间是 A.3月8日1时 B.3月8日11时 C.3月7日1时D.3月9日10时 读右图,回答8—9题。 8.若该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 所在 经线两侧为不同日期,则我国大陆最东端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A.7:00 B.8:00 C.9:00 D.10:00 9.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奥运会开幕,此时②地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高一地理时间计算专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高一地理时间计算专题 一、地方时1、地方时只与经线(经度)有关,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2、地方时计算T求=T已知±经度差*4分钟/1度(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用“+”、反之用“-”)经度每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例:已知我国最西端(73°E)为某日8点,求我国最东端(135°E)地方时为多少? 二、区时1、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2、求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数*15°3、时区范围=中央经线的度数±7.5°4、相邻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5、区时计算T求=T已知±时区差(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用“+”、反之用“-”) 三、国际日期变更线1、国际日期变更线180°(自西向东过180日期减一天) 2、两天分界线从0点所在经线沿地球自转方向到国际日期变更线180°为今天。从国际日期变更线180°沿地球自转方向到0点所在经线为昨天 四、北京时间北京时间采用东八区区时,也是东经1200地方时。 五、太阳光照图时间判断:1、不管是剖面图还是俯视图,如果有出现赤道,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2、平分白昼的哪条经线为12时,平分黑夜的哪条经线为0时。 时间计算相关规律总结 1.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时区相同,区时相同; 2.经度相差1度,时间差4分钟,东早西迟;区时东加西减,需注意日期变更; 3.昼半球中央经线是直射点所在经线,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0时或24时; 4.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5.日出时间为:夜长,日落时间=24-夜长; 6.地球上新旧日期分界线:地方时0时所在经线、180度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但注意理论日界线与实际日界线不完全重合; 7.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的地方时; 8.南北半球昼夜反对称原理——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两点,一点的昼长等于另一点的夜长; 9.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的地方时; 10.南北半球昼夜反对称原理——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两点,一点的昼长等于另一点的夜长;

机器视觉入门知识详解

机器视觉入门知识详解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机器视觉在智能制造业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能让更多用户获取机器视觉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机器视觉技术是如何工作的、它为什么是实现流程自动化和质量改进的正确选择等。小编为你准备了这篇机器视觉入门学习资料。 机器视觉是一门学科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检测等工业领域,用来保证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流程,感知环境等。机器视觉系统是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 机器视觉优势:机器视觉系统具有高效率、高度自动化的特点,可以实现很高的分辨率精度与速度。机器视觉系统与被检测对象无接触,安全可靠。人工检测与机器视觉自动检测的主要区别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机器视觉,下面,我们来介绍在具体应用中的几种案例。 啤酒厂采用的填充液位检测系统为例来进行说明: 当每个啤酒瓶移动经过检测传感器时,检测传感器将会触发视觉系统发出频闪光,拍下啤酒瓶的照片。采集到啤酒瓶的图像并将图像保存到内存后,视觉软件将会处理或分析该图像,并根据啤酒瓶的实际填充液位发出通过-未通过响应。如果视觉系统检测到一个啤酒瓶未填充到位,即未通过检测,视觉系统将会向转向器发出信号,将该啤酒瓶从生产线上剔除。操作员可以在显示屏上查看被剔除的啤酒 瓶和持续的流程统计数据。

机器人视觉引导玩偶定位应用: 现场有两个振动盘,振动盘1作用是把玩偶振动到振动盘2中,振动盘2作用是把玩偶从反面振动为正面。该应用采用了深圳视觉龙公司VD200视觉定位系统,该系统通过判断玩偶正反面,把玩偶处于正面的坐标值通过串口发送给机器人,机器人收到坐标后运动抓取产品,当振动盘中有很多玩偶处于反面时,VD200视觉定位系统需判断反面玩偶数量,当反面玩偶数量过多时,VD200视觉系统发送指令给振动盘2把反面玩偶振成正面。 该定位系统通过玩偶表面的小孔来判断玩偶是否处于正面,计算出玩偶中心点坐标,发送给机器人。通过VD200视觉定位系统实现自动上料,大大减少人工成本,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视觉检测在电子元件的应用:

高一地理时间,时区计算经典例题

读如下四幅经纬网图,回答4-5题。 小题1:四幅经纬网图中,A、B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是( ) A.甲、丁 B.甲、乙 C.乙、丙 D.丙、丁 小题2:站在四幅图中的A、B两点上环顾四周,只指示一个方向的是( ) A.甲图中的A点和B点 B.乙图中的A点 C.丙图中的A点和B点 D.丁图中的A点 该图的实线为经纬网,虚线为晨昏线的一段。AB位于赤道上,距离为3300千米,C点为18时,回答3---4题。 小题1:此日,最有可能是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小题2:此时,D点的时间是 A.16时B.20时 C.4时D.8时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且昼长逐日递增的区段是 A.a→c B.b→d C.d→e D.c→e 小题2:当太阳直射点由b向c移动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A.越来越快B.越来越慢C.慢-快-慢D.快-慢-快 小题3:当太阳直射点由a向c移动时,宜昌市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A.低-高-低B.高-低-高C.低-高D.高-低 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 _______。 小题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地。 小题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____。(单项选择) A.甲地最大B.乙地最大C.丙地最大D.三地相同 小题4: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日点。 小题5:丙地所属气候类型是_____,该地在图示季节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 1.A 2.D 3.B 4.B 5.C 6.D 7.A 8.小题1:经度180°、南纬23.5°;12月22日 小题2:乙小题3: D小题4:16小时;23日;04时小题5:亚热带季风气候;寒冷干燥

高一地理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变更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变更”难点透析 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等知识是中学地理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各大地理考卷必考的知识点。随着人类交往的密切,各科联系的加强,该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因而成为近几年来高考重点考核的内容。该类题考察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知识应用及迁移能力,图形设计新颖、设问灵活、综合程度高,具体命题可能结合某一重大地理事件进行,往往以日照图为切入点,进行时间和空间上大跨度的综合考查,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的考查,在平时及高三复习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难点透析】 1.认识实质: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变更其实质可从四方面理解。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东早西晚(定性);地球自转周期→1个太阳日→15°/小时(定量);日地空间关系→确定时刻→矫正时刻(定标);东西时差计算→东加西减→大早小晚(定法)。时间计算本质上是地方时的计算。 2.理解概念:地方时是指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同线同时);区时是指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同区同时);日界线有两条,①人文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在华盛顿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②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所在的隐形经线。 3.掌握方法: (1)地方时。地球上的地方时以太阳作为参照物确定,某地的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点,与12点相对的地方时为0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的地方时不同,越往东时刻越早,即东早西晚(大早小晚),每隔15度,相差1个小时。地方时的计算分三步进行。 ①空间定位清楚,用图式两点的经度定点,清楚准确直观反映空间关系; ②地理分析到位(已知、未知、东西关系、经度差和时间差的相互转换,四者知其三,可以任求其一); ③数学计算准确(认真计算,仔细检查)。同时应注意以下隐含条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即赤道在任何时刻晨线上都是6时,昏线上都是18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2时,和正午正相对的另一经线地方时为0时。即正相对的两条经线地方时相差12时;经度相差15°,时刻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东早西晚);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日照图中,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中午12时,平分夜半球经线所在地方时为0时;区时与地方时一致的地方在各时区的中央经线上(中央经线度数=15°×时区数);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发生变化。即日界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不同。 (2)区时。时区的划分:每隔15度划分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都是15的倍数,据此可以求出任一条经线所在的时区。特别注意零时区(中时区)和12时区的划分。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同区同时(国际标准时间,一般是指零时区的区时;美国东部时间一般是西五区的区时;西部时间一般是指西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度的地方时)。区时的计算:①确定经线所在的时区,并判断两时区的东西位置关系,东早西晚;②分析已知与未知条件,计算时区序号差及区时;③根据时区序号之差等于区时之差,算出结果,认真计算,并仔细检查。

解读机器视觉系统解析及优缺点

解读机器视觉系统解析及优缺点 在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中,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检验、生产监视及零件识别应用,例如零配件批量加工的尺寸检查,自动装配的完整性检查,电子装配线的元件自动定位,IC上的字符识别等。通常人眼无法连续、稳定地完成这些带有高度重复性和智能性的工作,其它物理量传感器也难有用武之地。 由此人们开始考虑利用光电成像系统采集被控目标的图像,而后经计算机或专用的图像处理模块进行数字化处理,根据图像的像素分布、亮度和颜色等信息,来进行尺寸、形状、颜色等的判别。这样,就把计算机的快速性、可重复性,与人眼视觉的高度智能化和抽象能力相结合,由此产生了机器视觉的概念。 一个成功的机器视觉系统是一个经过细致工程处理来满足一系列明确要求的系统。当这些要求完全确定后,这个系统就设计并建立来满足这些精确的要求。 机器视觉的优点包括以下几点: ■精度高 作为一个精确的测量仪器,设计优秀的视觉系统能够对一千个或更多部件的一个进行空间测量。因为此种测量不需要接触,所以对脆弱部件没有磨损和危险。 ■连续性 视觉系统可以使人们免受疲劳之苦。因为没有人工操作者,也就没有了人为造成的操作变化。多个系统可以设定单独运行。 ■成本效率高 随着计算机处理器价格的急剧下降,机器视觉系统成本效率也变得越来越高。一个价值10000美元的视觉系统可以轻松取代三个人工探测者,而每个探测者每年需要20000美元的工资。另外,视觉系统的操作和维持费用非常低。 ■灵活性 视觉系统能够进行各种不同的测量。当应用变化以后,只需软件做相应变化或者升级以适应新的需求即可。 许多应用满意过程控制(SPC)的公司正在考虑应用机器视觉系统来传递持续的、协调的和精确的测量SPC命令。在SPC中,制造参数是被持续监控的。整个过程的控制就是要保证这些参数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使制造者在生产过程失去控制或出现坏部件时能够调节过程参数。 机器视觉系统比光学或机器传感器有更好的可适应性。它们使自动机器具有了多样性、灵活性和可重组性。当需要改变生产过程时,对机器视觉来说“工具更换”仅仅是软件的变换而不是更换昂贵的硬件。当生产线重组后,视觉系统往往可以重复使用 机器视觉系统的构成 机器视觉技术用计算机来分析一个图像,并根据分析得出结论。现今机器视觉有两种应用。机器视觉系统可以探测部件,在此光学器件允许处理器更精确的观察目标并对哪些部件可以通过哪些需要废弃做出有效的决定;机器视觉也可以用来创造一个部件,即运用复杂光学器件和软件相结合直接指导制造过程。 尽管机器视觉应用各异,但都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高中地理计算题典型例题五道

一、自转公转计算 1、读图中“日照图”和图乙“二分二至时地球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当地球运行到乙图中的③位置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 (2)甲图中A地此时的太阳高度为;B地出现极现象,A、C两地相同的地理事物有( ) A.地方时?B. 线速度??C. 昼夜长短 D. 气候 (3)乙图中,地球从位置①运行到位置②的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北京正午人影先变长,后变短 B.天安门升旗时间越来越晚 C.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D.极昼极夜范围越来越小 2、下图为地球上某日一条完整的昏线,ac为昏线的顶点,B点为昏线的中心点,昏线在地球上为东北-西南走向,a点的地理坐标为(74o 24'N,150oE),完成(1)—(3)题 (1).a点与c点的经度数相差是() A.0o B.90o C.180o D.160o (2).C点位于北京的( ) A.西南 B.东南C.东北D.西北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北京时间是( ) A.5月21日左右22点 B.6月22日10点 C.12月22日14点 D.12月22日10点 二、高差计算

3、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mB.55m C.60m D.65m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 快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 库,设计坝高约13m。若仅考虑 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 约()A.15m B.40m C.65m D.90m 三、时区计算 4、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2012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A.0 B.1/3 C.1/2 D.2/3 5、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是晨昏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日期,据此完成(1)—(3)题。 (1)、此刻,甲地地方时为( ) A.6时B.15时 C.9时D.21时 (2)、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某地 (86°S,80°W)的区时是( ) A.7日21时40分B.7日22时 C.8日3时20分D_8日8时 (3)、此时( ) A.基多市烈日当空B.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C.巴西高原草木繁盛 D.“月城”西昌月光明亮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

高考计算题公式大全 (1)距离计算 ⑴原理:纬度1°的经线长度=111km;赤道上经度1°的纬线长度=111km 任何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111?cosφkm ⑵运用:首先确定两点间距离与经度还是纬度大致相当,而后确定大约相当于多少经度或纬度,结合上述原理进行计算。 (3)案例:我国的黄河站(78°55ˊΝ,11°56ˊΕ)距离北极多远? 计算方式是:111km/1°×(90°-78°55ˊ)≈1221km (2) 地方时计算 ①计算公式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15°×l时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 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O°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O°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②计算地方时的步骤:确定两地的经度差;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代入公式计算。 ③案例:当120°Ε地方时为12点时,60°W的地方时是多少? 计算过程:确定经度差(120°Ε+60°W=180°);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 (180°÷15°=12);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120°Ε位于60°W以东);代人公式计算(12-180/15=0)。 (3) 区时计算 ①计算公式 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士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 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区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时区差的计算: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大数减去小数;如果一地在东 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两时区数相加。 时区数一所在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

专题2-高中地理时间计算

时间专题: 一基本点: 1 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时区相同,区时相同。 2 经度相差1度,时间差4分钟,东早西迟;区时东加西减,需注意日期变更。 3 昼半球中央经线=直射点所在经线=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12:00 夜半球中央经线=0:00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6:00 (晨线与某纬线相交处为该纬度日出时间)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18:00 (昏线与某纬线相交处为该纬度日落时间) 4 日出时间=12-L/2,日落时间=12+L/2,L(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5 由直射点纬度、极昼极夜范围、晨昏线倾斜方向可以确定大致日期与季节。 6 新旧一天分界线:0:00经线与180度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7 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的地方时。 8 南北半球天文现象对称,季节相反 9 天文四季-中国传统四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起点 -欧美四季:二分二至为四季起点 气候四季:北半球:春3、4、5;夏6、7、8;秋9、10、11;冬12、1、2。 10 季相变化:见表格 11 周期:恒星日、恒星年;太阳日、回归年;太阳活动周期;哈雷彗星回归周期。 12 时期:地质年代 三次社会分工、三次技术革命 产业革命前后、二战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 二解题要点: 1 把握两个关键-直射点与晨昏线,通过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确定时间。 2 注意区分地方时与区时 3 北京时间与国际标准时间的含义 三典型例题: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回答(1)~(3)题。 (1)在下图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6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 A.8日14时B.9日2时C.8日8时D.9日20时 (3)该季节能够看到的景色是() A.长江流域寒梅绽放B.巴黎盆地小麦黄熟 C.南极中山站终日斜阳D.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茏 2004年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可以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连珠”天象奇观。其中水星是最难一见的行星,观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1小时内才可能看到它。在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中心点为极地。回答(1)~(3)题。

(完整版)高中地理-专题四——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测试题

专题四——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一、有关地方时的计算 1.已知A 、B 两地经度和A 地的地方时,求B 地的地方时: B 地地方时=A 地地方时±分钟经度差410 ? 如果B 地在A 地的东面用“+”;如果B 地在A 地的西面用“-”。 例1:当东经115°的地方时为9时30分时,东经125°的地方时为多少? 例2:A 地为东经120°当时的时间为10:20,B 地为东经90°,求B 地的地方时。 2.已知两地的地方时和其中一地的经度,求另一地经度 所求经度=已知经度±014?分钟 地方时差 例3.当伦敦为正午时,区时为20:00的城市是…………………………………( ) A 、悉尼(150°E ) B 、上海(120°E ) C 、洛杉矶(120°W ) D 、阿克拉(0°经线附近) 二、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1.已知A 、B 两地的时区和A 地的区时,求B 地的区时: B 地区时=A 地区时±时区差 如果B 地在A 地的东面用“+”;如果B 地在A 地的西面用“-”。 计算结果小于24时,那么日期不变,时间取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大于24时,那么日期增加1日,时间取计算结果减24; 计算结果是负数,那么日期减1日,时间取计算结果加24; 2行程时间的计算: 由出发时间求到达时间,须加上行程时间; 由到达时间求出发时间,须减去行程时间。 注意:太阳直射点在零度经线是,全球为同一天。 例4.圣诞节(12月25日)前夜当地时间19:00时,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一场比赛将在伦敦开赛。香港李先生要去伦敦观看这场比赛。自香港至伦敦,飞机飞行时间约为17小时。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开赛的时候,我国北京时间应为 。 (2)在下列香港——伦敦的航班起飞时间中,李先生选择 较为合适。 A .23日15:00时 B .23日18:00时 C .24日7:00时 D .24日10:00时 例5.当纽约(西五区)处于4月30 日 12时时,北京应为………………………( ) A .4月30日1时 B .5月1日1时 C .4月29日1时 D .5月1日9时 例6.国家足球队于2001年4月22日18点55分在我国西安和马尔代夫队进行“2002年世界杯亚洲区小组预选赛”揭幕战,正在美国的中国球迷准时收看比赛的时间应该是纽约时间…………………………………………( ) A .4月23日7点45分 B .4月22日6点15分 C .4月22日5点55分 D .4月22日20点45分 例7.圣诞节(12月25)日当地时间上午9:00,小强远在纽约留学的姑姑乘飞机回沈阳探亲。自纽约至沈阳,飞机飞行时间约17小时。小强应在什么时间到机场迎接姑姑最合适 A 、25日15:00 B 、25日13:00 C 、26日19:00 D 、26日15:00 例8.若AB 弧表示2009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 B 点为零时,则100°E 的区时 为 A .2 月 28 日 13 时 40 分 B .2 月 29 日 13 时 40 分 C .3 月 2 日 14 时 00 分 D .2 月 28 日 14 时 00 分

高一地理时区计算

一.高中地理第方式的计算: 1.一个原理:东边的时刻早。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 边先看到日出。东区区时早于西区区时;东西时区越往东区时区越早。 2.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 特殊的时间经线: (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秋的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日期界线: (1)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2)0°经线:不确定性。 3.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东经为东市区,西经为西时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六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相差十三个时区。 (3)计算时区: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减。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七区

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4.四个注意: (1)时区与地方时的关系。 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区时: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统一使用一种时刻,这种蚀刻叫区时。区时也叫标准时,每一区时都用该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全区通用的时间(经度数能被15整除的经线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这个时间称为这个时区的区时,在区时上,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比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比较晚。如,东八区是12点,东十区是14点,西二区时2点。即东八区比西二区早十个小时,比东十区晚两个小时。 (2)180°经线与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吻合。①国际上规定了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全称叫“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②日期计算法则:“东减西加”,即由东十二区向东穿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少一天,由西十二区向西穿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一天。 ③时间计算法则: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所以两时区的时刻相同。

机器视觉基础知识详解

机器视觉基础知识详解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机器视觉在智能制造业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能让更多用户获取机器视觉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机器视觉技术就是如何工作的、它为什么就是实现流程自动化与质量改进的正确选择等。小编为您准备了这篇机器视觉入门学习资料。 机器视觉就是一门学科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检测等工业领域,用来保证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流程,感知环境等。机器视觉系统就是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与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 机器视觉优势:机器视觉系统具有高效率、高度自动化的特点,可以实现很高的分辨率精度与速度。机器视觉系统与被检测对象无接触,安全可靠。人工检测与机器视觉自动检测的主要区别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机器视觉,下面,我们来介绍在具体应用中的几种案例。 案例一:机器人+视觉自动上下料定位的应用:

现场有两个振动盘,振动盘1作用就是把玩偶振动到振动盘2中,振动盘2作用就是把玩偶从反面振动为正面。该应用采用了深圳视觉龙公司VD200视觉定位系统,该系统通过判断玩偶正反面,把玩偶处于正面的坐标值通过串口发送给机器人,机器人收到坐标后运动抓取产品,当振动盘中有很多玩偶处于反面时,VD200视觉定位系统需判断反面玩偶数量,当反面玩偶数量过多时,VD200视觉系统发送指令给振动盘2把反面玩偶振成正面。 该定位系统通过玩偶表面的小孔来判断玩偶就是否处于正面,计算出玩偶中心点坐标,发送给机器人。通过VD200视觉定位系统实现自动上料,大大减少人工成本,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案例二:视觉检测在电子元件的应用: 此产品为电子产品的按钮部件,产品来料为料带模式,料带上面为双排产品。通过对每个元器件定位后,使用斑点工具检测产品固定区域的灰度值,来判断此区域有无缺胶情况。 该应用采用了深圳视觉龙公司的DragonVision视觉系统方案,使用两个相机及光源配合机械设备,达到每次检测双面8个产品,每分钟检测大约1500个。当出现产品不良时,立刻报警停机,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与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 案例三:啤酒厂采用的填充液位检测系统案例:

2020年机器视觉公司排名

2020年机器视觉公司排名 机器视觉系统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自动化程度。在一些不适于人工作业的危险工作环境或者人工视觉难以满足要求的场合,常用机器视觉来替代人工视觉。同时,在大批量重复性工业生产过程中,用机器视觉检测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新火热,机器视觉技术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对于人脸识别、图片搜索引擎、医疗诊断、智能驾驶、娱乐营销等智慧城市建设的多个领域来说,机器视觉技术都是不可或缺的。 随着制造业企业对自动化、智能化需求的不断提升,一大批机器视觉企业涌现了出来。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企业已经涉足这一领域,以及他们的发展情况如何。 机器视觉国外供应商 基恩士 从光电传感器和近接传感器到用于检测的测量仪器和研究院专用的高精度设备,KEYENCE 的产品覆盖面极其广泛。KEYENCE的客户遍及各行各业,有超过80,000的客户都在使用KEYENCE的这些产品。用户只要针对特定应用选择合适的KEYENCE产品,就可以安装高产量,高效能的自动化生产线。 基恩士产品的设计理念是给予客户的制造与研发创造附加价值。产品按照通用目的进行工程设计,因此它们可以用在各个行业或广泛的应用场合。基恩士为既存和潜在的应用需要提供更具附加价值的产品。 基恩士为世界范围内约100 个国家或地区的20 余万家客户提供服务,基恩士这个名称意味着创新与卓越。 欧姆龙 创立于1933年的欧姆龙集团是全球知名的自动化控制及电子设备制造厂商,掌握着世界领先的传感与控制核心技术。通过不断创造新的社会需求,欧姆龙集团已在全球拥有近36,000名员工,营业额达7,942亿日元。产品涉及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社会系统、健康医疗设备等广泛领域,品种多达数十万。 康耐视 康耐视公司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各种集成复杂的机器视觉技术的产品,即有“视觉”的产品。康耐视产品包括广泛应用于全世界的工厂、仓库及配送中心的条码读码器、机器视觉传感器和机器视觉系统,能够在产品生产和配送过程中引导、测量、检测、识别产品并确保

高中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和公式(完整版)

高中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公式 地理时区划分 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带来不便。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例如,中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早1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迟1小时。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慢1小时(比如2点拨到1点);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快1小时(比如1点拨到2点)。并且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 地理时区计算方法 地理时区计算方法:地方时的计算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地理时区计算方法:地理区时的计算 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 1.时区的计算: 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 经度数÷15°=M(商),n(余数)(n<7.5°时,时区数=M;n>7.5°时,时区数=M+1) 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M(时区数)±7.5°(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 2.地理区时差的计算: 如果知道甲地的区时,求乙地的区时,首先要计算两地的区时差。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同侧,计算区时差用减法,如东八区与东二区差6个区时,西九区与西二区差7个区时。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两侧,计算区时差用加法,如西六区与东六区差12个区时。 3.地理区时的计算: 区时的计算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已知甲地的时间,求乙地的时间,那么乙地的时间=甲地的时间±甲、乙两地所在时区的区时差(乙地在甲地的东侧用“+”,乙地在甲地的西侧用“-”)。

机器视觉基础知识详解

机器视觉基础知识详解 随着工业 4.0时代的到来,机器视觉在智能制造业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能让 更多用户获取机器视觉的相关基础知识, 包括机器视觉技术是如何工作的、 它为什么是实现 流程自动化和质量改进的正确选择等。小编为你准备了这篇机器视觉入门学习资料。 机器视觉是一门学科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检测等工业领域,用来保证产品质量, 控制生产流程,感知环境等。机器视觉系统是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 传送给专用的 I 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 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 光源 机器视觉优势:机器视觉系统具有高效率、 高度自动化的特点, 可以实现很高的分辨率精度 与速度。机器视觉系统与被检测对象无接触, 安全可靠。人工检测与机器视觉自动检测的主 要区别有: C C D 相机 高題 T 作时闻 工仙『可肖限 不易信息■棗成 人;」和倉理或本不斬上升 不适合齡和措辭境 V 工件 可靠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机器视觉,下面,我们来介绍在具体应用中的几种案例。 案例一:机器人+ 视觉 自动上下料定位的应用: 从反面振动为正面。该应用采用了深圳视觉龙公司 VD200视觉定位系统,该系统通过判断玩 偶正反面,把玩偶处于正面的坐标值通过串口发送给机器人, 机器人收到坐标后运动抓取产 品,当振动盘中有很多玩偶处于反面时, VD200视觉定位系统需判断反面玩偶数量,当反面 玩偶数量过多时,VD200视觉系统发送指令给振动盘 该定位系统通过玩偶表面的小孔来判断玩偶是否处于正面, 计算出玩偶中心点坐标,发 送给机器人。通过VD200视觉定位系统实现自动上料, 大大减少人工成本, 大幅提高生产效 率。 案例二:视觉检测在电子元件的应用: 此产品为电子产品的按钮部件,产品来料为料带模式,料带上面为双排产品。通过对 每个元器件定位后,使用斑点工具检测产品固定区域的灰度值, 来判断此区域有无缺胶情况。 该应用采用了深圳视觉龙公司的 Drag on Visi on 视觉系统方案,使用两个相机及光源配 合机械设备,达到每次检测双面 8个产品,每分钟检测大约 1500个。当出现产品不良时, 立刻报警停机,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和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 2把反面玩偶振成正面。 SB 3^ I i- I" 现场有两个振动盘,振动盘1作用是把玩偶振动到振动盘 2中,振动盘2作用是把玩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