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第八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教案(同济大学版高数).docx

(完整版)第八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教案(同济大学版高数).docx

(完整版)第八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教案(同济大学版高数).docx
(完整版)第八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教案(同济大学版高数).docx

第八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第一节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教学目的:将学生的思维由平面引导到空间,使学生明确学习空间解析几何的意义和目的。使学生对(自由)向量有初步了解,为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重点: 1.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向量的概念

4.向量的运算

教学难点: 1. 空间思想的建立

2.向量平行与垂直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向量的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在数学上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其长度表示向

量的大小,其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在数学上只研究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以后简称向量)。

2.量的表示方法有: a 、i、F、 OM 等等。

3.向量相等a b :如果两个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说(即经过平移后能完全

重合的向量)。

4.量的模:向量的大小,记为 a 、OM。

模为 1 的向量叫单位向量、模为零的向量叫零向量。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

5.量平行a // b:两个非零向量如果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零向量与如何向量都平行。

6.负向量: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为a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

1.加减法a b c :加法运算规律:平行四边形法则(有 b c

时也称三角形法则),其满足的运算规律有交换率和结合率见图7

a

- 4

2.a b c即 a ( b) c

3.向量与数的乘法 a :设是一个数,向量 a 与的乘积a规定为

(1)0 时, a 与a同向,| a || a |

(2)0 时,a0

(3)0 时, a 与a反向,| a | ||| a |

其满足的运算规律有:结合率、分配率。设 a 0表示与非零向量 a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那么

a 0a

a

定理 1:设向量 a0,那么,向量 b 平行于

a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

λ

使b=a

例 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AB a , AD b ,试用a 和b表示向量 MA 、 MB 、 MC 和 MD ,这里M是平行

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见图 7- 5)

图 7- 4

解: a b AC 2 AM ,于是 MA 1

(a b) 2

由于 MC MA ,于是 MC 1

( a b)

2

1

又由于a b BD 2 MD ,于是 MD(b a)

1 (b 2

由于MB MD ,于是 MB a)

2

三、空间直角坐标系

1.将数轴(一维)、平面直角坐标系(二维)进一步推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三维)如图 7- 1,其符合右手规则。即以右手握住z 轴,当右手的四个手指从正向x 轴以角度

2转向正向 y 轴时,大拇指的指向就是z 轴的正向。

2y

轴、 z 轴,坐标面分别.间直角坐标系共有八个卦限,各轴名称分别为: x 轴、

为 xoy 面、yoz面、zox面。坐标面以及卦限的划分如图7-2 所示。图7-1右手规则演示图

7- 2 空间直角坐标系图图7-3空间两点

M 1 M 2的距离图3.空间点M ( x, y, z)的坐标表示方法。

通过坐标把空间的点与一个有序数组一一对应起来。

注意:特殊点的表示

a)在原点、坐标轴、坐标面上的点;

b) 关于坐标轴、坐标面、原点对称点的表示法。4.空间两点间的距离。若

M 1 ( x1 , y1 , z1 ) 、 M 2 (x2 , y2 , z2 ) 为空间任意两点,则 M 1 M 2的距离(见图7- 3),利用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为:

d 2M 1M 2222 M 1 NNM 2

22

NM 22

M 1 p pN

而M 1 P x2x1

PN y2y1

NM 2z2z1

所以

d M 1 M 2( x2x1 ) 2( y2y1 )2( z2 z1 ) 2

特殊地:若两点分别为M ( x, y, z) , o(0,0,0)

d oM x 2y 2z2

例 1:求证以M1(4,3,1)、M2(7,1,2)、M3(5,2,3)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2

(47) 2(31)2(12)214

证明 : M1M2

M 2 M 32

7)2(21)2(32)26

(5

2

(54)2( 23) 2(31) 26 M 3 M 1

由于 M 2 M 3M 3 M 1,原结论成立。

例 2:设P在x轴上,它到P (0,2,3) 的距离为到点

P2(0,1,1)的距离的两倍,求点

P的

1

坐标。

解:因为 P 在x轴上,设P点坐标为( x,0,0)

PP1x 2

2

x211 PP2x2 1 212x 2 2322

PP1 2 PP2x211 2 x22

x1

所求点为: (1,0,0), (1,0,0)

四、利用坐标系作向量的线性运算

1.向量在坐标系上的分向量与向

量的坐标

通过坐标法,使平面上或空间的

点与有序数组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

系,同样地,为了沟通数与向量的研

究,需要建立向量与有序数之间的对

应关系。

设 a = M1M2是以M1( x1, y1, z1)为起点、M2( x2, y2, z2)为终点的向量,i 、 j、 k 分别表示图 7- 5

沿 x, y, z 轴正向的单位向量,并称它们为这一坐标系的基本单位向量,由图7-5,并应

用向量的加法规则知:

M 1M 2( x2x1 ) i +( y2y1 ) j+ ( z2z1 ) k

或 a = a x i + a y j + a z k

上式称为向量 a 按基本单位向量的分解式。

有序数组 a x、 a y、 a z与向量 a 一一对应,向量 a 在三条坐标轴上的投影 a x、 a y、 a z就叫做

向量 a 的坐标,并记为

a= { a x, a y, a z} 。

上式叫做向量 a 的坐标表示式。

( x , y , z ) M ( x , y , z )

M 1M 2{ x2x1, y2y1 , z2z1 }

特别地,点M ( x, y, z) 对于原点O的向径

OM { x, y, z}

注意:向量在坐标轴上的分向量与向量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有本质区别。

向量 a 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是三个数a x、 a y、 a z,

向量 a 在坐标轴上的分向量是三个向量a x i 、 a y j 、 a z k.

2.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设 a { a x , a y , a z} , b { b x , b y ,b z } 即 a a x i a y j a z k , b b x i b y j b z k

(1) 加法: a b (a x b x )i (a y b y ) j (a z b z )k

◆减法: a b (a x b x )i (a y b y ) j ( a z b z ) k

◆乘数: a ( a x )i ( a y ) j( a z ) k

◆或 a b { a x b x , a y b y , a z b z}

a b { a x b x , a y b y , a z b z}

a {a x , a y , a z}

◆平行:若a≠ 0时,向量b // a相当于b a ,即

{ b x , b y ,b z}{ a x , a y , a z}

也相当于向量的对应坐标成比例即

b x b y b z

a x a y a z

五、向量的模、方向角、投影

设a { a x , a y , a z} ,可以用它与三个

坐标轴的夹角、、(均大于等于0,

小于等于)来表示它的方向,称、、

为非零向量 a 的方向角,见图7- 6,其余弦表示形式cos 、cos、cos称为方向余弦。

1.模

a a x2a y2a z2

2.方向余弦

a x M 1 M 2cos a cos

由性质 1 知a y M 1M 2cos a cos ,当a a x2a y2 a z20 时,有

a z M 1 M 2cos a cos

cos a x a x

a a x2 a y2 a z2

cos a y a y

a a x2 a y2 a z2

cos a z a z

a a x2 a y2 a z2

◆任意向量的方向余弦有性质:cos2cos2cos21◆与非零向量 a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为:

a 0a

1{ a x , a y , a z }{cos , cos , cos }

a a

例:已知两点 M1(2,2, 2 )、 M2(1,3,0) ,计算向量M1M2的模、方向余弦、方向角以及与M 1M 2同向的单位向量。

解: M 1M 2= {1-2 , 3-2, 0- 2 }={-1,1,- 2 }

M 1 M 2( 1)212( 2) 22

cos

112

, cos, cos

2 22

2,,3

34

3

设 a 0为与M1M2同向的单位向量,由于 a0{cos , cos , cos }即得

a0{1 , 1 , 2 }

222

3.向量在轴上的投影

(1)轴上有向线段的值:设有一轴u , AB 是轴 u 上的有向线段,如果数满足

AB ,且当 AB 与轴 u 同向时是正的,当 AB 与轴 u 反向时是负的,那么数叫

做轴 u 上有向线段 AB 的值,记做AB AB

。设

e

是与 u 轴同方向的单位向量,则,即

AB e

(2)设 A、B、C 是 u 轴上任意三点,不论三点的相互位置如何,总有 AC AB BC

(3)两向量夹角的概念:设有两个非零向量 a 和b,任取空间一点O,作OA a ,OB b,规定不超过的 AOB 称为向量 a 和b的夹角,记为

(a,b)

(4)空间一点 A 在轴u上的投影:通过点 A 作轴u的垂直平面,该平面与轴u的交点A'叫做点 A 在轴u上的投影。

(5)向量 AB 在轴 u 上的投影:设已知向量 AB 的起点A和终点B在轴 u 上的投影分别为点 A'和 B ',那么轴u上的有向线段的值A' B'叫做向量AB在轴u上的投影,记做

Pr j u AB 。

2.投影定理

性质 1:向量在轴u 上的投影等于向量的模乘以轴与向量的夹角的余弦:

Pr j u AB AB cos

性质 2:两个向量的和在轴上的投影等于两个向量在该轴上的投影的和,即

Pr j u ( a1a2 ) Pr j a1Pr j a2

性质 3:向量与数的乘法在轴上的投影等于向量在轴上的投影与数的乘法。即

Pr j u ( a)Pr j a

小结:本节讲述了空间解析几何的重要性以及向量代数的初步知识,引导学生对向量(自由

向量)有清楚的理解,并会进行相应的加减、乘数、求单位向量等向量运算,空间直角

坐标系(轴、面、卦限),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本节介绍了向量在轴上的投影与投影定理、

向量在坐标轴上的分向量与向量的坐标(注意分向量与向量的坐标的区别)、向量的模与方向余弦的坐标表示式等概念。

作业:

第二节数量积向量积

教学目的:让学生搞清楚数量积与向量积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向量平行、垂直等重要的结论,为空间曲面等相关知识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1.数量积、向量积的概念及其等价的表示形式

2.向量平行、垂直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活学活用数量积、向量积的各种形式

2.向量平行与垂直的相应结论

教学内容:

一、数量积:

a)定义: a b a b cos,式中为向量a与b的夹角。

b)物理上:物体在常力 F 作用下沿直线位移 s,力 F 所作的功为

W F s cos

其中为 F 与 s 的夹角。

2

c)性质:Ⅰ . a a a

Ⅱ . 两个非零向量 a 与 b 垂直a b 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a b0

Ⅲ. a b b a

Ⅳ .(a b) c a c b c

Ⅴ .( a)c(a c)为数

d) 几个等价公式:

Ⅰ . 坐标表示式:设a{ a x , a y , a z} , b{ b x , b y ,b z } 则

a b a x b x a y b y a z b z

Ⅱ . 投影表示式:a b a Pr j a b b Pr j b a

Ⅲ . 两向量夹角可以由

a b

cos式求解

a b

e) 例子:已知三点M(1,1,1) 、 A(2,2,1) 和 B(2,1,2) ,求AMB

提示:先求出向量MA 及 MA ,应用上求夹角的公式。

二、向量积:

a)概念:设向量 c 是由向量a与b按下列方式定义:

c的模c a b sin,式中为向量a与b的夹角。

c 的方向垂直与a 与 b 的平面,指向按右手规则从 a 转向 b。

※注意:数量积得到的是一个数值,而向量积得到的是向量。

b)公式: c a b

f)性质:Ⅰ . a a 0

Ⅱ . 两个非零向量 a 与 b 平行 a∥ b 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a b 0

Ⅲ .a b b a

Ⅳ .(a b)c a c b c

Ⅴ .( a) c a (c)( a c)为数

c)几个等价公式:

Ⅰ . 坐标表示式:设 a { a x , a y , a z} , b{ b x , b y ,b z } 则

a b (a y b z a z b y )i ( a z b x a x b z ) j (a x b y a y b x )k

i j k

Ⅱ . 行列式表示式: a b a x a y a z

b x b y b z

d)例子:已知三角形 ABC 的顶点分别为: A(1,2,3) 、B(3,4,5)和 C(2,4,7) ,求三角形

ABC 的面积。

解:根据向量积的定义,S

ABC

1

AB AC sin C1AB AC

22

由于 AB ={2,2,2}, AC ={1,2,4}

i j k

因此 AB AC 2 224i 6 j2k

124

于是 S ABC 1

AB AC142( 6) 22214 22

小结:向量的数量积(结果是一个数量)向量的向量积(结果是一个向量)(注意共线、共面的条件)

作业:

第三节平面及其方程

教学目的:介绍最简单也是非常常用的一种曲面——平面,平面是本书非常重要的一节,本节让学生了解平面的各种表示方法,学生在学习时

领会各种特殊位置平面的表示方法,会求出各种位置上的平面,了

解平面与其法向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平面方程的求法

2.两平面的夹角

教学难点:平面的几种表示及其应

用教学内容:

一、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1.平面的法线向量定义:垂直于一平面的非零向量叫做平面的法线向量。

平面内的任一向量均与该平面的法线向量垂

直。

2.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已知平面上的一点M 0 (x0 , y0 , z0 ) 和它的一

个法线向量n { A, B,C} ,对平面上的任一点

M (x, y, z) ,有向量M0M n ,即

n M0M 0

代入坐标式有:

A( x x0 ) B( y y0 ) C (z z0 ) 0( 1)

此即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例 1:求过三点M 1(2,-1,4)、 M 2(-1,3,-2)和 M 3(0,2,3)的平面方程。

解:先找出这平面的法向量n ,

i j k

n M 1 M 2 M 1 M 334614i 9 j k

231

由点法式方程得平面方程为

14( x 2) 9( y 1) ( z 4)0

即:14x 9 y z 150

二、平面的一般方程

任一平面都可以用三元一次方程来表示。

平面的一般方程为:

Ax By Cz D0

几个平面图形特点:

1)D = 0:通过原点的平面。

2) A= 0:法线向量垂直于x 轴,表示一个平行于x 轴的平面。

同理: B= 0 或 C=0:分别表示一个平行于y 轴或z轴的平面。

3)A= B=0:方程为C Z D 0 ,法线向量 { 0,0, C} ,方程表示一个平行于xoy 面的平面。

同理: A X D 0 和 B Y D 0 分别表示平行于yoz面和xoz面的平面。

4)反之:任何的三元一次方程,例如:5x 6 y 7z 110 都表示一个平面,该平面的法向量为n {5,6, 7}

例 2:设平面过原点及点(6,3, 2) ,且与平面4x y2z8 垂直,求此平面方程。

解:设平面为 Ax By Cz D0 ,由平面过原点知D0

由平面过点 (6,3, 2) 知6 A3B2C0,

n { 4, 1,2}4A B2C0A B 2

C 3

所求平面方程为 2 x 2 y 3z0 三.两平面的夹角

定义:两平面法向量之间的夹角称为两平面的夹角。

设平面1 : A1 x B1 y C1 z D10 ,2 : A2 x B2 y C2 z D 2 0 n1{ A1, B1 , C1} ,n2{ A2 , B2 ,C 2} 按照两向量夹角余弦公式有:cos

| A1 A2B1 B2C1 C 2 |

A12B12C12A22B22 C 22

三、几个常用的结论

设平面 1 和平面 2 的法向量依次为n1{ A1 , B1 ,C1 } 和 n2{ A2 , B2 , C 2 }

1)两平面垂直:A1 A2B1 B2 C1C 2 0 (法向量垂直)

2)两平面平行:

A1B1C1

A2B2(法向量平行)

C 2

3)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设平面外的一点 P0 (x0 , y0 , z0 ) ,平面的方程为

Ax By Cz D0 ,则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Ax0By0Cz0D

d

A2 B 2 C 2

例 3:研究以下各组里两平面的位置关系:(1) x 2 y z 1 0,y 3z 1 0

(2) 2x y z 1 0,4x 2y 2z 1 0

(3) 2x y z 1 0,4x 2 y 2z 2 0

解: (1) cos

|10 2 11 3 |1

( 1)2 2 2( 1) 21232,

60两平面相交,夹角arccos1

60

n1 { 2,1,1} , n2{4,2,2}211 422

两平面平行M (1,1,0)1M (1,1,0)2

两平面平行但不重合。(3)

211

42两平面平行

2

M (1,1,0)1M (1,1,0)2所以两平面重合小结:平面的方程三种常用表示法:点法式方程,一般方程,截距式方程。

两平面的夹角以及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作业:

第四节空间直线及其方程教学目的:介绍空间曲线中最常用的直线,与平面同为本章的重点教学重点: 1. 直线方程

2.直线与平面的综合题

教学难点: 1. 直线的几种表达式

2.直线与平面的综合题

教学内容:

一、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空间直线可以看成是两个平面的交线。故其一般方程为:

A1 x B1 y C1 z D10

A2 x B2 y C2 z D20

二、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与参数方程

平行于一条已知直线的非零向量叫做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

已知直线上的一点 M

0(x, y, z ) 和它的一方向向量

s { m, n, p}

,设直线上任一点为000

M(x, y, z) ,那么M0M与s平行,由平行的坐标表示式有:

x x0y y0z z0

m n p

此即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或称为点向式方程)。(写时参照书上注释)如设

x x0y y0z z0

t

m n p

就可将对称式方程变成参数方程( t 为参数)

x x0mt

y y0nt

z z0pt

三种形式可以互换,按具体要求写相应的方程。

例 1:用对称式方程及参数方程表示直线x y z 10 2x y3z 4 0

解:在直线上任取一点 ( x0 , y0 , z0 ) ,取 x01y0z020解得

y03z060

y0 0, z02,即直线上点坐标 (1,0, 2)

因所求直线与两平面的法向量都垂直取s n1n2{ 4, 1,3} 对称式方程为:

x 1y 0z 2

参数方程:

x14t

y t

3t

413z2

例 2 一直线过点A(2, 3,4) ,且和y轴垂直相交,求其方程解:因为直线和y 轴垂直相交,所以交点为B(0, 3, 0)

s BA{ 2,0,4} ,

所求直线方程:x2y3z 4

两直线的夹角204

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通常指锐角)叫做两直线的夹角。

设两直线 L1和 L 2的方向向量依次为s1{ m1 , n1 , p1} 和 s2{ m2 , n2 , p2 } ,两直线的夹角可以按两向量夹角公式来计算

cos

m1m2n1n2p1 p2

m12n12p12m22n22p22

两直线 L1和 L2垂直:m1 m2n1 n2p1 p20(充分必要条件)

两直线 L1

m1n1p1

(充分必要条件)和 L2平行:

n2p2

m2

例 3:求过点(3, 2,5) 且与两平面x4z 3 和2x y5z 1 的交线平行的直线方程解:设所求直线的方向向量为s{ m, n, p} ,根据题意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两个平面的法

向量都垂直,所以可以取 s n1n2{4, 3, 1}

x 3y 2z 5所求直线的方程

31

4

三、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当直线与平面不垂直时,直线与它在平面上的投影直线的夹角(0) 称为直线

2

与平面的夹角,当直线与平面垂直时,规定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为。

2

设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s { m, n, p} ,平面的法线向量为n { A, B, C}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为,那么

sin Am Bn Cp

B2 C 2m2n 2p 2 A2

直线与平面垂直:s//n相当于A

B C(充分必要条件)m n p

直线与平面平行:s n 相当于Am Bn Cp0(充分必要条件)

平面束方程:

x y z 10

过平面直线的平面束方程为

x y z 10

( A1 x B1 y C1 z D1 )( A2 x B2 y C 2 z D 2 )0

四、杂例:

例 1:求与两平面x- 4z= 3 和 2x- y- 5z= 1 的交线平行且过点(-3,2,5)的直线方程。

解:由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两平面的交线的方向向量平行,故直线的方向向量s 一定与两平面的法线向量垂直,所以

i j k

s 1 04( 4i 3 j k )

215

因此,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x 3 y 2 z5

431

例 2:求过点( 2, 1, 3)且与直线x1y1z

垂直相交的直线方程321

解:先作一平面过点( 2, 1,3)且垂直于已知直线(即以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为平面的法线向量),这平面的方程为

3( x 2) 2( y 1) (z 3)0

再求已知直线与这平面的交点。将已知直线改成参数方程形式为

x= -1+3 ty=1+2t z=- t 并代入上面的平面方程中去,求得t=3

,从而求得交点为 (

2

,

13

,

3

) 7777

以此交点为起点、已知点为终点可以构成向量s 即为所求直线的方向向量

s{ 221336

{ 2,1,4} 7

,1,3}

7

77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x2y1z3

214

x y z10

在平面 x y z0

例 3:求直线上的投影直线的方程x y z 1 0

解:应用平面束的方法

x y z10设过直线

x y z1的平面束方程为

( x y z 1)(x y z 1) 0

即(1)x (1 ) y ( 1) z 1 0

这平面与已知平面x y z0 垂直的条件是

(1) 1 (1) 1 ( 1) 1 0

解之得1

代入平面束方程中得投影平面方程为

y- z- 1= 0

所以投影直线为

y z10

x y z0

小结:本节介绍了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与参数方程,两直线的夹角(注意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夹角(注意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作业:

第五节曲面及其方程教学目的:介绍各种常用的曲面,为下学期学习重积分、线面积分打下基础。

学生应该会写出常用的曲面方程,并对已知曲面方程能知道所表示

曲面的形状。

教学重点: 1. 球面的方程

2.旋转曲面的方程

教学难点:旋转曲面

教学内容:

一、曲面方程的概念

1.实例:水桶的表面、台灯的罩子面等,曲面在空间解析几何中被看成是点的几何轨迹。

2.曲面方程的定义:如果曲面S 与三元方程

F ( x, y, z) 0( 1)

有下述关系:

(1)曲面S上任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 1)

(2)不在曲面S上的点的坐标都不满足方程( 1)

那么,方程(1)就叫做曲面S 的方程,而曲面S 就叫做方程(1)的图形。

3.几种常见曲面

(1)球面

例1:建立球心在M0( x0, y0, z0)、半径为 R 的球面的方程。

解:设 M 0 (x0 , y0 , z0 ) 是球面上的任一点,那么

M 0 M R

即:( x x0 )2( y y0 )2( z z0 )2R

或:( x x0 )2( y y0 )2( z z0 ) 2R 2

特别地:如果球心在原点,那么球面方程为(讨论旋转曲面)x 2y 2z2R 2

( 2)线段的垂直平分面(平面方程)

例 2:设有点A(1,2,3) 和 B(2, 1,4) ,求线段AB的垂直平分面的方程。

解:由题意知道,所求平面为与A 和 B 等距离的点的轨迹,设M ( x, y, z) 是所求平面上

的任一点,由于| MA | | MB | ,那么

x 1 2y 2 2z 3 2x 2 2y 1 2z 4 2

化简得所求方程

2x 6 y2z 7 0

研究空间曲面有两个基本问题:

(1)已知曲面作为点的轨迹时,求曲面方程。

(2)已知坐标间的关系式,研究曲面形状。旋转曲面

定义:以一条平面曲线绕其平面上的一条直线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叫做旋转曲面,旋转曲线和定直线依次叫旋转曲面的母线和轴。

二、旋转曲面的方程

设在 yoz 坐标面上有一已知曲线C,它的方程为

f ( y,z)= 0

把这曲线绕z 轴旋转一周,就得到一个以z 轴为轴的旋转曲面,设M 1 ( 0, y1, z1 ) 为曲线C 上的任一点,那么有

f ( y1, z1)= 0( 2)

当曲线 C 绕 z 轴旋转时,点M1也绕 z 轴旋转到另一点M (x, y, z) ,这时z=z1保持不变,且点 M 到 z 轴的距离

d x2y 2y1

将 z1= z,y1x 2y 2代入( 2)式,就有螺旋曲面的方程为

f (x2y 2, z)0

旋转曲面图绕哪个轴旋转,该变量不变,另外的变量将缺的变量补上改成正负二者的完全平方根的形式。

常用旋转曲面:锥面(直线绕直线旋转,两直线的夹角(0° <<90°)),方程为:z 2a2 (x 2y 2 )

其中 a cot

三、柱面

同济大学线性代数第六版答案(全)

第一章 行列式 1. 利用对角线法则计算下列三阶行列式: (1)3811411 02---; 解 3 811411 02--- =2?(-4)?3+0?(-1)?(-1)+1?1?8 -0?1?3-2?(-1)?8-1?(-4)?(-1) =-24+8+16-4=-4. (2)b a c a c b c b a ; 解 b a c a c b c b a =acb +bac +cba -bbb -aaa -ccc =3abc -a 3-b 3-c 3. (3)2221 11c b a c b a ; 解 2 221 11c b a c b a =bc 2+ca 2+ab 2-ac 2-ba 2-cb 2 =(a -b )(b -c )(c -a ).

(4)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解 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x (x +y )y +yx (x +y )+(x +y )yx -y 3-(x +y )3-x 3 =3xy (x +y )-y 3-3x 2 y -x 3-y 3-x 3 =-2(x 3+y 3). 2. 按自然数从小到大为标准次序, 求下列各排列的逆序数: (1)1 2 3 4; 解 逆序数为0 (2)4 1 3 2; 解 逆序数为4: 41, 43, 42, 32. (3)3 4 2 1; 解 逆序数为5: 3 2, 3 1, 4 2, 4 1, 2 1. (4)2 4 1 3; 解 逆序数为3: 2 1, 4 1, 4 3. (5)1 3 ? ? ? (2n -1) 2 4 ? ? ? (2n ); 解 逆序数为2) 1(-n n : 3 2 (1个) 5 2, 5 4(2个) 7 2, 7 4, 7 6(3个)

(完整word版)同济大学线性代数期末试卷全套试卷(1至4套)

《线性代数》期终试卷1 ( 2学时) 本试卷共七大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满分25分): 1.(4分)设阶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为, , , 的属于的特征向量是 , 则的属于的两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是 (); 2.(4分)设阶矩阵的特征值为,,,, 其中是的伴随 矩阵, 则的行列式(); 3.(4分)设, , 则 (); 4.(4分)已知维列向量组所生成的向量空间为,则的维数dim(); 5.(3分)二次型经过正交变换可化为 标准型,则();

6.(3分)行列式中的系数是(); 7.(3分) 元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的秩为, 已知是它的个 解向量, 其中, , 则该方程组的通解是 ()。 二、计算行列 式: (满分10分) 三、设, , 求。 (满分10分) 四、取何值时, 线性方程组无解或有解?有解时求出所有解(用向量形式表示)。

(满分15分) 五、设向量组线性无关, 问: 常数满足什么条件时, 向量组 , , 也线性无关。 (满分10分) 六、已知二次型, (1)写出二次型的矩阵表达式; (2)求一个正交变换,把化为标准形, 并写该标准型; (3)是什么类型的二次曲面? (满分15分) 七、证明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满分15分): 1.(7分)设向量组线性无关, 向量能由线性表示, 向量 不能由线性表示 . 证明: 向量组也线性无关。 2. (8分)设是矩阵, 是矩阵, 证明: 时, 齐次线性方程组 必有非零解。

《线性代数》期终试卷2 ( 2学时) 本试卷共八大题 一、是非题(判别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每小题2 分,满分20 分): 1. 若阶方阵的秩,则其伴随阵 。() 2.若矩阵和矩阵满足,则 。() 3.实对称阵与对角阵相似:,这里必须是正交 阵。() 4.初等矩阵都是可逆阵,并且其逆阵都是它们本 身。() 5.若阶方阵满足,则对任意维列向量,均有 。()

同济大学线性代数教案第一章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线性代数教学教案 第一章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授课序号01 1112121 2 n n m m mn a a a a a a ?? ?? ??? ,有时为了强调矩阵的行数和列数,也记为

n a ???. 212 n n n nn a a a ? ??? . 1112 00n n nn a a a a ?? ?? ? ? ?与上三角矩阵200 n nn a ? ??? . 000 0n a ??? ??? ,或记为100 1? ???? . 负矩阵的定义:对于矩阵()ij m n a ?=A ,称矩阵21 22 n m m m mn mn b a b a b ?? +++? ,

a b+

21 2 n m m mn a a a ????,转置矩阵212.m n n nm a ? ??? 矩阵的转置满足的运算规律(这里k 为常数,A 与B 为同型矩阵)阶方阵()ij a =A 如果满足222n n m mn n a x +21 2 n m m mn a a a ????称为该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n x ???,m b = ? ??? β,有:

2221122221 21122n n n m m mn n m m mn n a a a x a x a x a x ??? ? =??? ???? ? ++ +????? . 再根据矩阵相等的定义,该线性方程组可以用矩阵形式来表示:=Ax β.

授课序号02 21 2 t s s st ????A A A ,21 2 t s s st ? = ? ??? B B B B ,的行数相同、列数相同,则有 21 22 t s s s st st ?? ±±±? B A B A B . 111221 2 t s s st ? ? ??? A A A A A ,都有21 2 t s s st k k ? ??? A A A .

同济大学线性代数第六版答案(全)

第一章行列式 1.利用对角线法则计算下列三阶行列式: (1)3 81141102---; 解3 81141102--- =2?(-4)?3+0?(-1)?(-1)+1?1?8 -0?1?3-2?(-1)?8-1?(-4)?(-1) =-24+8+16-4=-4. (2)b a c a c b c b a ; 解b a c a c b c b a =acb +bac +cba -bbb -aaa -ccc =3abc -a 3-b 3-c 3. (3)2 22111c b a c b a ; 解2 22111c b a c b a =bc 2+ca 2+ab 2-ac 2-ba 2-cb 2 =(a -b )(b -c )(c -a ). (4)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解 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x (x +y )y +yx (x +y )+(x +y )yx -y 3-(x +y )3-x 3 =3xy (x +y )-y 3-3x 2y -x 3-y 3-x 3 =-2(x 3+y 3). 2.按自然数从小到大为标准次序,求下列各排列的逆序数: (1)1 2 3 4; 解逆序数为0 (2)4 1 3 2; 解 逆序数为4: 41, 43, 42, 32. (3)3 4 2 1; 解 逆序数为5: 3 2, 3 1, 4 2, 4 1, 2 1. (4)2 4 1 3; 解 逆序数为3: 2 1, 4 1, 4 3. (5)1 3 ??? (2n -1) 2 4 ??? (2n ); 解 逆序数为2 )1(-n n : 3 2 (1个) 5 2, 5 4(2个) 7 2, 7 4, 7 6(3个) ?????? (2n -1)2, (2n -1)4, (2n -1)6,???, (2n -1)(2n -2)(n -1个) (6)1 3 ??? (2n -1) (2n ) (2n -2) ??? 2.

同济大学线性代数教案第五章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

线性代数教学教案 第五章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 授课序号01 是一个非空集合,为实数域 中任一数 ): ββ +=+

就称为实数域是实数域 上线性空间,上线性空间}++∈ 1010,,,n a x a a a a , 对于通常的多项式加法、数乘多项式的乘法构成线性空间. ()[]} ,b x a 为上的连续函数[,a (212 1n ij m m mn a i a a a ??? ≤??? )是非空的, ()m n M ?对通常的矩阵加法和数乘构成线性空间(1112 2122212 1,n ij n m nn a a a a M a i a a a ?? ? ? ≤???

0a 对于通常的多项式加法和乘数运算不构成线性空间. x ,在其中定义加法及乘数运算为) ,验证对上述加法与乘数运算构成线性空间7 在实数域 上线性空间(212 1,n ij n m nn a i a a a ??? ≤??? nn a a ? ???? )的非空子集,且)关于)M 的加法和数乘是封闭的,所以)是()n M 的一个子空

授课序号02 个元素,,,ααα满足,,,ααα总可由,,,ααα那么,12,, ,n ααα就称为线性空间,, ,ααα是线性空间,,,x x x 12,, ,n x x x 12,, ,n ααα下的坐标,并记作,, ,ααα与,,,βββ

,,,ααα2,,,n βββ的基变换公式,矩阵P ,, ,ααα,,,βββ,,,βββ在基12,, ,n ααα下的坐标为,在基,,,βββ,且由基12,,,n ααα到基,,,n βββ的过渡矩阵为矩阵n n x y =? ?? ????P 或 =n n y x ? ? ? ????? P . )()21221,2ij A a i j a a ? ==≤≤∈?? ??? ??? ? 中,由于对任一向量 ()有 1112a a ?= ) 的一个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版 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行列式 1.利用对角线法则计算下列三阶行列式: (1)381141102---; 解3 81141102--- =2?(-4)?3+0?(-1)?(-1)+1?1?8 -0?1?3-2?(-1)?8-1?(-4)?(-1) =-24+8+16-4=-4. (2)b a c a c b c b a ; 解b a c a c b c b a =acb +bac +cba -bbb -aaa -ccc =3abc -a 3-b 3-c 3. (3)2 22111c b a c b a ; 解2 22111c b a c b a =bc 2+ca 2+ab 2-ac 2-ba 2-cb 2 =(a -b )(b -c )(c -a ). (4)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解 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x (x +y )y +yx (x +y )+(x +y )yx -y 3-(x +y )3-x 3 =3xy (x +y )-y 3-3x 2y -x 3-y 3-x 3 =-2(x 3+y 3). 2.按自然数从小到大为标准次序,求下列各排列的逆序数: (1)1 2 3 4; 解逆序数为0 (2)4 1 3 2; 解 逆序数为4: 41, 43, 42, 32. (3)3 4 2 1; 解 逆序数为5: 3 2, 3 1, 4 2, 4 1, 2 1. (4)2 4 1 3; 解 逆序数为3: 2 1, 4 1, 4 3. (5)1 3 ??? (2n -1) 2 4 ??? (2n ); 解 逆序数为 2 ) 1(-n n :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版 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版 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 行列式 1. 利用对角线法则计算下列三阶行列式: (1)3 81141102---; 解 3 811411 02--- =2?(-4)?3+0?(-1)?(-1)+1?1?8 -0?1?3-2?(-1)?8-1?(-4)?(-1) =-24+8+16-4=-4. (2)b a c a c b c b a ; 解 b a c a c b c b a =acb +bac +cba -bbb -aaa -ccc =3abc -a 3-b 3-c 3. (3)2 22111c b a c b a ; 解 2 22111c b a c b a =bc 2+ca 2+ab 2-ac 2-ba 2-cb 2 =(a -b )(b -c )(c -a ). (4)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解 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x (x +y )y +yx (x +y )+(x +y )yx -y 3-(x +y )3-x 3 =3xy (x +y )-y 3-3x 2 y -x 3-y 3-x 3 =-2(x 3+y 3). 2. 按自然数从小到大为标准次序, 求下列各排列的逆序数: (1)1 2 3 4; 解 逆序数为0 (2)4 1 3 2; 解 逆序数为4: 41, 43, 42, 32. (3)3 4 2 1; 解 逆序数为5: 3 2, 3 1, 4 2, 4 1, 2 1. (4)2 4 1 3; 解 逆序数为3: 2 1, 4 1, 4 3. (5)1 3 ? ? ? (2n -1) 2 4 ? ? ? (2n ); 解 逆序数为2 ) 1(-n n : 3 2 (1个)

线性代数教案(正式打印版)

线性代数教案(正式打印版)

第(1)次课授课时间() 教学章节第一章第一、二、三节学时2学时 教材和 参考书 1.《线性代数》(第4版)同济大学编 1.教学目的:熟练掌握2阶,3阶行列式的计算; 掌握逆序数的定义, 并会计算; 掌握n阶行列式的定义; 2.教学重点:逆序数的计算; 3.教学难点:逆序数的计算. 1.教学内容:二、三阶行列式的定义;全排列及其逆序数;n阶行列式的定义 2.时间安排:2学时; 3.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4.教学手段:黑板讲解与多媒体演示.

基本内容备注第一节二、三阶行列式的定义 一、二阶行列式的定义 从二元方程组的解的公式,引出二阶行列式的概念。 设二元线性方程组 ? ? ? = + = + 2 2 22 2 21 1 2 12 1 11 b x a x a b x a x a 用消元法,当0 21 12 22 11 ≠ -a a a a时,解得 21 12 22 11 1 21 2 11 2 21 12 22 11 2 12 1 22 1 , a a a a b a b a x a a a a b a b a x - - = - - = 令 21 12 22 11 22 21 12 11a a a a a a a a - =,称为二阶行列式,则 如果将D中第一列的元素 11 a,21a换成常数项1b,2b,则可得到 另一个行列式,用字母 1 D表示,于是有 22 2 12 1 1a b a b D= 按二阶行列式的定义,它等于两项的代数和: 21 2 22 1 a b a b-,这就是公 式(2)中 1 x的表达式的分子。同理将D中第二列的元素a 12,a 22换 成常数项b1,b2 ,可得到另一个行列式,用字母 2 D表示,于是有 2 12 1 11 2b a b a D= 按二阶行列式的定义,它等于两项的代数和: 1 21 2 11 b a b a-,这就是公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教案资料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线性代数。 课程名称(英文): Linear Algebra。 课程编号:B11071。 课程总学时:40学时(全部为课堂讲授)。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分类:必修,考试课。 开课学期:第3学期。 开课专业:适合对数学类基础课要求较高的理工类本科专业,包括物理学(S)、计算机科学与技术(S)、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大学物理等基础课和各专业相应专业课。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 《线性代数》是高等学校上述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由于线性问题广泛存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某些非线性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线性问题,尤其是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解大型线性方程组、求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等已成为科学技术人员经常遇到的课题,因此学习和掌握线性代数的理论和方法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同时也是实现我院上述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必备前提。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技术中常用的矩阵方法、线性方程组及其有关的基本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熟练的矩阵运算能力及用矩阵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提高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了解行列式的定义,掌握行列式的性质及其计算。理解矩阵(包括特殊矩阵)、逆矩阵、矩阵的秩的概念。熟练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运算、转置及其运算规律。理解逆矩阵存在的充要条件,掌握矩阵的求逆的方法。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并会求矩阵的秩。理解n维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组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定义及有关重要结论。掌握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与向量组的秩。了解n 维向量空间及其子空间、基、维数等概念。理解克莱姆(Cramer)法则。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及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空间、基础解系、通解等概念。熟练掌握用行初等变换求线性方程组通解的方法。掌握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了解矩阵相似的概念以及实对称矩阵与对角矩阵相似的结论。了解向量内积及正交矩阵的概念和性质。了解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会用配方法及正交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了解惯性定理、二次型的秩、二次型的正定性及其判别法。

同济大学线性代数第六版答案(全)

同济大学线性代数第六版答案(全) 第一章 行列式 1. 利用对角线法则计算下列三阶行列式: (1)3 81141102---; 解 3 81141102--- =2?(-4)?3+0?(-1)?(-1)+1?1?8 -0?1?3-2?(-1)?8-1?(-4)?(-1) =-24+8+16-4=-4. (2)b a c a c b c b a ; 解 b a c a c b c b a =acb +bac +cba -bbb -aaa -ccc =3abc -a 3-b 3-c 3. (3)2 22111c b a c b a ; 解 2 22111c b a c b a =bc 2+ca 2+ab 2-ac 2-ba 2-cb 2 =(a -b )(b -c )(c -a ).

(4)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解 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x (x +y )y +yx (x +y )+(x +y )yx -y 3-(x +y )3-x 3 =3xy (x +y )-y 3-3x 2 y -x 3-y 3-x 3 =-2(x 3+y 3). 2. 按自然数从小到大为标准次序, 求下列各排列的逆序数: (1)1 2 3 4; 解 逆序数为0 (2)4 1 3 2; 解 逆序数为4: 41, 43, 42, 32. (3)3 4 2 1; 解 逆序数为5: 3 2, 3 1, 4 2, 4 1, 2 1. (4)2 4 1 3; 解 逆序数为3: 2 1, 4 1, 4 3. (5)1 3 ? ? ? (2n -1) 2 4 ? ? ? (2n ); 解 逆序数为2 )1(-n n : 3 2 (1个) 5 2, 5 4(2个) 7 2, 7 4, 7 6(3个)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版 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版 课后习题答案详 解 第一章 行列式 1 利用对角线法则计算下列三阶行列式 (1)3 811 411 02--- 解 3 811411 02--- 2 ( 4) 3 0( 1) ( 1) 11 8 1 3 2 ( 1)8 1 (4)(1) 24 816 4 4 (2)b a c a c b c b a 解 b a c a c b c b a acb bac cba bbb aaa ccc 3abc a 3b 3c 3 (3)2221 11c b a c b a 解 2 221 11c b a c b a bc 2ca 2ab 2ac 2ba 2cb 2 (a b )(b c )(c a )

(4)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解 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x (x y )y yx (x y )(x y )yx y 3 (x y ) 3 x 3 3xy (x y )y 33x 2 y x 3y 3x 3 2(x 3y 3) 2 按自然数从小到大为标准次序 求下列各 排列的逆序数 (1)1 2 3 4 解 逆序数为0 (2)4 1 3 2 解 逆序数为4 41 43 42 32 (3)3 4 2 1 解 逆序数为5 3 2 3 1 4 2 4 1, 2 1 (4)2 4 1 3 解 逆序数为3 2 1 4 1 4 3 (5)1 3 (2n 1) 2 4 (2n ) 解 逆序数为 2 ) 1(-n n 3 2 (1个) 5 2 5 4(2个) 7 2 7 4 7 6(3个) (2n 1)2 (2n 1)4 (2n 1)6 (2n 1)(2n 2) (n 1个) (6)1 3 (2n 1) (2n ) (2n 2) 2

最新整理线性代数教案 同济版word版本

线性代数 课程教案 学院、部 系、所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线性代数 课程学时45学时 实验学时 教材名称 年月日

线性代数 课程教案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时间 3 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 行列式 §1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2 全排列及其逆序数 §3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4 对换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1. 会用对角线法则计算2阶和3阶行列式。 2. 知道n 阶行列式的定义。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基本内容:行列式的定义 1. 计算排列的逆序数的方法 设12n p p p L 是1,2,,n L 这n 个自然数的任一排列,并规定由小到大为标准次序。 先看有多少个比1p 大的数排在1p 前面,记为1t ; 再看有多少个比2p 大的数排在2p 前面,记为2t ; …… 最后看有多少个比n p 大的数排在n p 前面,记为n t ; 则此排列的逆序数为12n t t t t =+++L 。 2. n 阶行列式 121211 1212122212()12(1)n n n n t p p np p p p n n nn a a a a a a D a a a a a a = =-∑L L L L M M M L 其中12n p p p L 为自然数1,2,,n L 的一个排列,t 为这个排列的逆序数,求和符号∑是对所有排列 12()n p p p L 求和。 n 阶行列式D 中所含2n 个数叫做D 的元素,位于第i 行第j 列的元素ij a ,叫做D 的(,)i j 元。 3. 对角线法则:只对2阶和3阶行列式适用

同济大学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六版答案

第一章 行列式 1 利用对角线法则计算下列三阶行列式 (1)3811 411 02--- 解 3 811411 02--- 2(4)30(1)(1)118 0 132(1)8 1( 4) (1) 248164 4 (2)b a c a c b c b a 解 b a c a c b c b a acb bac cba bbb aaa ccc 3abc a 3b 3c 3 (3)2221 11c b a c b a 解 2 221 11c b a c b a bc 2ca 2ab 2ac 2ba 2cb 2 (a b )(b c )(c a )

(4)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解 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x (x y )y yx (x y )(x y )yx y 3(x y )3x 3 3xy (x y )y 33x 2 y x 3y 3x 3 2(x 3 y 3) 2 按自然数从小到大为标准次序 求下列各排列的逆 序数 (1)1 2 3 4 解 逆序数为0 (2)4 1 3 2 解 逆序数为4 41 43 42 32 (3)3 4 2 1 解 逆序数为5 3 2 3 1 4 2 4 1, 2 1 (4)2 4 1 3 解 逆序数为3 2 1 4 1 4 3 (5)1 3 (2n 1) 2 4 (2n ) 解 逆序数为 2 ) 1(-n n 3 2 (1个) 5 2 5 4(2个) 7 2 7 4 7 6(3个)

(2n1)2(2n1)4(2n1)6 (2n1)(2n2) (n1个) (6)1 3 (2n1) (2n) (2n2) 2 解逆序数为n(n1) 3 2(1个) 5 2 5 4 (2个) (2n1)2(2n1)4(2n1)6 (2n1)(2n2) (n1个) 4 2(1个) 6 2 6 4(2个) (2n)2 (2n)4 (2n)6 (2n)(2n2) (n1个) 3写出四阶行列式中含有因子a11a23的项 解含因子a11a23的项的一般形式为 (1)t a11a23a3r a4s 其中rs是2和4构成的排列这种排列共有两个即24和42 所以含因子a11a23的项分别是 (1)t a11a23a32a44(1)1a11a23a32a44a11a23a32a44 (1)t a11a23a34a42(1)2a11a23a34a42a11a23a34a42 4计算下列各行列式

同济大学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六版答案(全)

第一章 行列式 1 利用对角线法则计算下列三阶行列式 (1)3 811 411 02--- 解 3 811411 02--- 2(4)30(1)(1)118 0 1 32(1) 81(4) (1) 24816 44 (2)b a c a c b c b a 解 b a c a c b c b a acb bac cba bbb aaa ccc 3abc a 3 b 3 c 3 (3)2 221 11c b a c b a 解 2 221 11c b a c b a

bc 2ca 2ab 2ac 2ba 2cb 2 (a b )(b c )(c a ) (4)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解 y x y x x y x y y x y x +++ x (x y )y yx (x y )(x y )yx y 3(x y )3x 3 3xy (x y )y 33x 2 y x 3 y 3x 3 2(x 3 y 3) 2 按自然数从小到大为标准次序 求下列各排列的逆 序数 (1)1 2 3 4 解 逆序数为0 (2)4 1 3 2 解 逆序数为4 41 43 42 32 (3)3 4 2 1 解 逆序数为5 3 2 3 1 4 2 4 1, 2 1 (4)2 4 1 3

解逆序数为3 2 1 4 1 4 3 (5)1 3 (2n1) 2 4 (2n) 解逆序数为 2)1 ( n n 3 2 (1个) 5 2 5 4(2个) 7 2 7 4 7 6(3个) (2n1)2(2n1)4(2n1)6 (2n1)(2n2) (n1个) (6)1 3 (2n1) (2n) (2n2) 2 解逆序数为n(n1) 3 2(1个) 5 2 5 4 (2个) (2n1)2(2n1)4(2n1)6 (2n1)(2n2) (n1个) 4 2(1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