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国棋局之大国战略

大国棋局之大国战略

大国棋局之大国战略
大国棋局之大国战略

大国棋局之大国战略

所谓大国,就当初的看一点,“具有强大的核打击能力,又要有强大的抗核打击的能力”这样的国家我们可以掐指看看。不多,就美、俄、中、欧盟!顺带说说日本、印度。一、美国

战略简介,通过货币战争与强大的军事盾牌,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美国是本次危机的最大受害者,但是美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残。因为美国人在经济上做了假账,把失业率鼓吹得较低。美国人做战略不是单纯的穷兵黩武,它的战略是互相支撑的。虽然现在经济战略出现了问题,但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维护它的国家利益。军事战略的强大可以让美国肆无忌惮的开动机器印钞票,不要脸的终极目的就是无敌。第一次奥巴马政府制定的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就是哗哗的印钞,然后向国内无限制的投放,钱进去了,结果连泡也没冒。它的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起到作用,反而导致实体经济不复苏,虚拟经济的疲软。在丰田召回事件当中,不难看出美国扶持国内实体经济的目的,最后丰田在北美垮了,通用活了。第二轮的印钞计划又来了,这些钱印出来立即发放到全世界各个国家。中国的热钱流入,源头就在这里。热钱到中国做什么呢?当然是赚钱了,热钱的流通领域它是见什么涨就买什么,大肆炒。中国的农产品(大豆,油料,糖料等等),房地产,股市,把中国的经济炒热以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央行肯定要加息,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这样美元可以在中国打捞一把,赚钱一完,马上把钱抽回国内,振兴国内实体经济。进而导致中国经济由通胀变为通缩,等到中国经济疲软的时候,美国经济复苏,然后再回到中国投资,又可以赚一笔。但中国的经济命运就被美国绑住了吗?我想未必。中国的高层已经意识到这点,我们会出招,而且是绝招。

最后总结,美国的战略是在危机当中只有能救活自己的,玩死一个算一个!

二、欧盟

战略简介,从各方面加强合作和一体化进程,让欧元取得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敢和美国硬碰硬,与美国支配全球!

欧盟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算得上是苦不堪言。主权债务危机,难以遏制。猪头四国,经济处于边缘化。这四个国家包括: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这样下去,两到三年欧盟面临解体!

这些国家濒临破产,欧盟各成员国也是有苦说不出,还得尽力把这些漏洞补上,叫德国带头出钱救市,最后英法也出了,中国也慷慨解囊了,终于把希腊的篓子给堵住了。但现在蔓延到西班牙、葡萄牙这样的国家,欧盟的经济命运是相当危险的。一轮接一轮的玩,最后也被玩死。加上美国极力打压欧元低位。现在英法两国又把核武器交出来,让欧盟共管。欧盟最近和中国走的也特别近,危机面前,我想欧盟对解除对华军售是有促进作用的!

就欧盟现在的严峻现实,只能稳住阵脚,有目标但是难以实现

三、俄罗斯

战略简介,不遗余力的拿到国际原油的定价权,恢复苏联时代的势力范围。

俄罗斯近两年的经济发展态势跟过山车是一样一样的。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它受原油价格的波动影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出口国。但是国际原油的定价权不在它,而是在美国。欧佩克都无法撼动,只能短时间影响。俄罗斯最苦恼的就是这一点了。俄罗斯

的产油区高加索油田的开采成本是最高的每桶成本在30~40美元之间,中国在25美元左右,中东更便宜在10美元左右。这样高的成本,又是最大的出口国,又无法控制原油价格,国家的命运是绑在能源价格上,是很危险的。只要油价一高,俄罗斯领导人的腰板就直了。2009年俄罗斯经济负9%增长,导致普京的威望受到打击(总理是管经济的),所以俄罗斯未来的政局也让人们感到扑朔迷离。我们看看2009年黑龙江省GDP 增长率全国倒数第二。可见俄罗斯的经济已经影响到了它的小邻居。今年俄罗斯的经济应该会好一点,现在国际油价保持在84美元左右一桶。最近俄罗斯又把苏联以前的卫星国收回来,可见俄罗斯该强硬的时候还是比较强硬。俄罗斯还面临一个严重的人口问题,人口增长已经负了好几年了。鼓励生也不生啊。这可能是梅德韦杰夫和普京比较头疼的事。移民吧,俄罗斯那鬼地方,富人也不愿意去。又害怕引进中国人,特别是远东地区,中国人是比较能干的,奋斗几年完全有能力拿一个俄罗斯国籍,俄罗斯公民是有直选权的,说不定就选个华人成为那个地区的一把手,过几年独立了,再过几年就回中国了。这倒好,以前沙俄占得土地,中国现在兵不血刃就收回了。这也是让普京不敢移民的一个顾虑吧。

最近最让人掉眼镜的事是俄罗斯要求加入北约反导系统,这是为什么呢?老鼠真给猫当伴娘了?本来这个反导系统就为了对付俄罗斯,现在它进去了,不是就孤立了,只针对了我们中国了吗?我看未必,梅德韦杰夫前久还说,中俄关系是历史上最好的。所以他加入反导系统真正意图在于,北约要花2万亿美元重新升级反导系统,俄罗斯凭借强大的军工技术能从这个大蛋糕中分一块出来,这对俄罗斯的经济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再说北约也不会容易让它进来,毕竟当初建立该系统就是为了防俄罗斯的,许多技术参数也不可能给俄罗斯知道。

总结,俄罗斯虽然在经济方面还在很脆弱,只有努力拿到石油定价权,才能最终成为世界的一极。但俄罗斯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军事实力,在大国舞台上,也不失大国的霸气。在危机面前,中俄只有抱得更近,双方互相协作,俄罗斯需要中国的经济支持,中国需要俄罗斯的高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抵御美国的扩展与蚕食!

四、印度(有大国的条件,没大国的气质)平时没事,只可以打打酱油的国家

印度有极佳的地缘政治优势,背靠大山,面向大洋,地理上战略位置优越。气候湿润,农业生产便捷,优越的环境好养活人,但滋生一群懒汉。春天撒一把种子,能保证一年的口粮,这样的民族怎样发展成一个大国呢?挺难!大国条件完全具备,但最主要缺乏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与目标,缺乏一个能为这个目标不懈努力的民族。1947印度民主共和国成立,比中国还早两年,现在的发展,可以产生鲜明对比!虽然印度去年的经济增长率为7.5%,通胀率7.5%;中国去年经济增长率9.1%,通胀率-0.5%。为什么呢?第一、印度根本没有集中办大事的能力,土地私有,阻碍了它的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第二、不踏实,雄心勃勃,高端技术——软件技术看似不错,但是工业基础仍然落后,无法装备能力。做个比较啊,中国的核潜艇68年研制,74年下水;印度的核潜艇75年研制,2009年下水,下水没多久又拖回来了,一发现没核动力,貌似印度连核潜艇的概念还弄不清呢,误认为装上核弹的潜艇就是核潜艇了。再看看它的军队装备,堪称万国牌的武器博览会,因为印度人懒,创新能力弱,美俄都愿意卖给它,对于中国,俄罗斯总是磨磨唧唧的,把条件定得很高。为什么呢?一句话,“印度是打死我我也不拆开修它,中国是打死我我也要拆开修它”。

今年奥巴马访印,给印度带来一大堆废铜烂铁,印度也照买无误的。奥巴马和辛格会谈的时候,辛格激动的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为什么呢?哈哈,奥巴马答应辛格支持印度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举国欢腾啊,所以印度的心态无法用大国来衡量,靠大国扶持成为大国是异想天开。缺乏自力更生的毅力。现在印度的国内矛盾也是日趋尖锐,

光共产党组织在印度就有三个,其中毛派共产党的游击队已经发动过武装起义了,有点像30年代中共的形势了!但我们中国早就声明过了,跟中国无关啊!

总结,印度要成为大国,必须看清形势,认准自己的位置和要走的路,制定长远规划,坚持不懈的为之努力。

五、日本

战略简介,保住经济强国的2~3的排名,摆脱美国控制,重塑大国雄风!

日本在金融危机的时代,总是充当替罪羊和买单人的角色。日本从二战后到经济复苏成为世界二号经济强国的时候,美国玩了一场天大的游戏,所谓的97年亚洲金融风暴,把日本拖死,经济泡沫迅速破灭,从此以后日本经济可以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始终受制于美国。而最近有幸运的被美俄中三巨头群殴了一下,为什么说幸运呢?历史没有哪一个国家享受过这种待遇吧?俄罗斯是从领土上整它,原来说话了北方四岛,俄日各接管两,现在好了,俄罗斯干脆四个全部霸占了,日本也只能忍气吞声;美国是从经济上整它,玩美元战争,大量美元进入日本,狂炒日元,致使日元大幅度升值,美国这一行为就是要打压日本制造业,进而打击其经济实体,要日本给美国买单。对于一个贸易立国的国家来说,这种打击是致命的;中国从领土和经济上好好的玩了一把日本,钓鱼岛领土争端最好还是以中国获胜而告一段落,经济上我们是怎么整他呢?3月份,中国买进2万亿日本国债,9月份在美国的推动下日元升值,中国把所持国债全部抛空,狠狠的赚了一笔。日本式有苦说不出啊,日本方面还埋怨中国了,中国回应说,我们只想赚钱而已,以前你们总赚我们的钱,现在我赚一点,你们吵吵啥啊?

我们再回首一下日本的政坛,4年之内换5个首相,这是什么样的形势啊!一会儿亲华,一会儿亲美,不说他们的首相是神经病,完全这个国家利益的随时调整,出现的政坛紊乱。遇到开个国际会议啊,总见到日本的首相,都会问“Who are you ?”我们看看小泉那会,日本经济敢和美国叫板,小泉还特意跑到美国跟布什谈,问布什,“你看我现在能帮你那么多忙,打伊拉克,我也没少出钱啊,你当了我这么多年爹了,我们可以称兄道弟了吧?”布什回答说“兄弟?你有没有搞错,不是兄弟,你永远是我的一条刀割,刀割知道是什么吗?dog!”小泉一听,灰溜溜的回国了。这也可以看出,日本是渴望做一个真正的大国的。最后说一说,为什么日本着急入常呢?日本心理极度的不平衡啊,一查每年交给联合国的会费就知道了,美国承担24%,中俄法英承担18%,日本承担22%。日本肯定不舒服啊,它掏钱还不可以玩,你说纠结不纠结。

总结,日本现在的希望就是趁着危机,竭力摆脱美国的控制,从政治上站起来。保持经济2~3的地位。

《大国崛起 美国篇》观后感

《大国崛起—美国篇》 观后感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动力工程 学生姓名:王科 学号:2012201259 二〇一二年十月

以前看大国崛起,只看其概括与宏伟,赞其描述的风云变幻,并没有对其进行思考。这两天晚上再一次看了《大国崛起》之美国部分,并启动了思考的马达。 为什么选择美国篇呢? 我觉得美国可谓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一艘《五月花》号渡船,承载了自由与平等的火种,这才会点燃之后的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与危局新政的变革。是思想与灵魂支持着美国梦,而不是物质与财富;是“人生而平等”的信仰凝聚了各种力量,成就了美国高速的发展;“自由”给予了每一个人发展的同等机会,开启了每一个人获得幸福的希望……短短二百年余的时间,写就了并且继续书写着这么一篇神话般的史诗,美国便是最伟大的帝国。 羡慕其强,当知其所以强,方能退而结网。 观《大国崛起美国篇》,可分为三个部分: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危局新政。然而,看待问题我们不能独立的看待,而应该系统的去理解。随着历史,我们纵向分析,很容易看出这三部分都一脉相承,是那么自然而然,似乎历史发展到那里,美国的全国环境(包括文化、经济、政治等)就会做出理所当然的选择。 何以使然? 很大一部分归属于文化。 观美国建国及其发展史,知美国文化具有多样性。它是在欧洲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文化、还有非洲的黑人文化三种文化的交汇和互动当中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可谓是吸收了很多文化的长处和优势,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集结发展而来。而且由于美国又是一个移民国家,又有不断地有移民进入,这样越是加强了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在美国宗教文化甚重,且宗教不一。 不同的文化人集结造成文化的多样性。这样有什么好处呢?我觉得,这给美国的政治民主、自由理念和市场经济提供一种道德的和价值的支持,他们相互竞争,同时又谋求共存,这样便催生和加强了民主、平等、自由发展的意识。 所以当殖民统治者英国对早期的各个州加重税收时,被统治者会奋起反抗,争取独立。早期时,各个州虽被统治,但实际是自治,有着自己的管理系统,人民可谓安居乐业,只有但英国为了战争而加大对殖民地的税收时,南美人觉得这破坏了他们的生存条件或者说摧毁了他们原有的自由自治的生活,故而争取独立。 “人人生而平等”的信念从一开始就写入宪法,一直深入民心。在早期,由于经济条件,南方的奴隶制度没有废除。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统治者提出了废除奴隶制度。我觉得这是很不可思议的,应为奴隶制度的废除是由于统治者提出并通过战争来实现的,冒着国家分裂的危险,而不是奴隶自己起来反抗从而获得解放的!

[大国战略]预言:中国未来的版图

[大国战略]预言:中国未来的版图 [图片] 『国际观察』 作者:00zhengjun提交日期:2009-5-16 2:17:00 访问:31995 回复:164 版图,在我看来应该分为狭义上的版图和广义上的版图,有现实地理空间上的实际版图,也有文化意识上的虚幻的版图。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版图指我们的陆地,海域,空间上的实际版图。历史上我们的地理版图不断变换,我们的祖先

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一带,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的版图根据地在这一带,我们的祖先们以这里为生命的摇篮,通过不断的努力,开疆扩土。使我们的疆域逐渐扩大,虽然经历了数千年的疆域演变,更改。但是我们的疆域,总的来说是不断扩大的,特别到了元朝,由于成吉思汗及其后代不断征战,使我们的版图达到了空前的广大,但是由于蒙古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思想文化,没有一种统一的意识观念,更重要的是没有象现代的高科技管理模式,仅仅靠在马背上的征战,还有一个不能让各民族一体化的价值观念,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等等,这一系列的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很快,使我们中华民族一度骄傲的蒙古帝国元朝很快的就土崩瓦解,直到明朝以至清王朝前期,也就是鸦片战争前期我们的疆域与现在相比仍然很广阔。但是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列强对中国的领土瓜分,我们领土不断丧失,特别是沙皇俄国占领了我们大片的领土,以至与我们原先并不接壤的俄国,经过不断的领土扩张,最终形成了和我们共同拥有的最长边境国界线。清朝末期,由于少数蒙古贵族,王公大臣和沙皇勾结,沙皇为扩大在蒙古的影响,不断怂恿蒙古少数分裂势力闹独立,在抗日战争前期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为了以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为条件,与美国背着中国私下签定了承认外蒙古独立的协议,当日的南京政府没有承认蒙古独立,直到解放战争前夕,国民政府才迫于当时形式,承认了外蒙独立,解放后,由于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式,中央政府也承认了外蒙独立,这样,外蒙最终脱离中国,这样,中国的版图进一步变小,也就是现在的版图。虽然,台湾还有少数岛屿还没有完全解放,但在国际上公认的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陆地面积大约960万平方千米,有接近400万海里海域。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主权范围! 那么,我们未来的实际版图会不会变动,将如何变动,我们很难预料到,但是我个人认为,预言我们未来的版图,是很乐观的,应该是鼓舞人心的,众所周知,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虽然不停的开疆扩土,但是我们汉人政权基本上没有通过武力入侵外邦历史记录,虽然,有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侵略史,但是那是少数民族当时没有在汉族文化的熏陶下进行的,虽然,我们历史上不断有和周边民族的战争史,但那些基本上是由于少数民族对中原的骚扰,中央只是为了社稷稳定,为了保护中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被迫进行的自卫反击战,以至建立了赫赫有名的万里长城这样庞大工程,成为至今不解之迷的世界奇观,为的就是抵御外族入侵。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在与兼容并包,由于不断的吸收外部优秀的文明因素,重要的通过中华优秀文明对各族的熏陶,教化,使这些民族不断容入到中华文明来,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形成今天的以汉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为点缀的中华文明! 那么,我们的未来实际版图前景如何,我想我们的版图会逐渐回归以前的辉煌历史时刻,可能恢复到清朝前期的版图,可能恢复到元朝最辉煌时历史版图,甚至更大,当然,我们未来版图的扩张,不是象以前那样以武力扩张为主,更不会象成吉思汗那样通过大规模的入侵达到目的,主要是通过我们的文化,文明,以及中国式意识形态,我前面说中国的文明,文化精髓在于兼容并包,我们吸收优秀民族的文明因素,使它自然的容入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之中,自然的同化外族,使周边民族主动对中华文明有种最终归属和归宿的观念,接受中华文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到那时,我们就象前苏联那样建立一个以现在大陆为主体,周边民族为加盟共和国的大中华共和国!到时我们的国家可能超过前苏联的疆域,在吸收前苏联的亚洲部分国家为加盟成分以外,我们以前的附属国象越南,日本,朝鲜半岛也将是我们的领土一部分,也可能,这些国家继续象以前一样成为我们附属国,中国重新成为这些国家的尊主国!我们的领海领域将最终收回所有主权!进一步向远洋和平扩张势力范围,我的空间领域技术将达到高度程度,我们有自己的空间站,自己的太空航道,在外星上留下足迹,进军遥远的太空领域,甚至向如果能够适合人类生存的外太空移民!这,就是我对未来我们国家是未来实际版图的预想! 当然,还有就是虚幻的版图,这同样需要通过我们的文化,文明,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等来实现,在前面,我说了我们文明精髓具有兼容并包的特色,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与中华文明相比的功能,那就是中华文明,生来就有对外不断自行辐射的功能,比如,英国人把自己的语言——英语对外扩张,先前通过建立殖民地,在殖民地进行人为的强行推广,历经几百年才逐渐的把英语推广到世界各地,使英语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面积最广阔的语言!号称:“日不落帝国”当然,这个特有名词指的是它以前在世界各地都有殖民地,但我认为他们语言使用的面积范围,是它成为:“日不落帝国”。当之无愧!虽然英语目前仍然是世界最强势语言,但是他最初是人为强行推广的,而汉语的海外推广,主要是别人主动接受,虽然最近中国政府在海外建立了很多孔子学院,向外传授汉语和中华文化,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主动的要求在自己的国家建立这样的学习汉语机构,同时,海外许多国家也自己建立一系列学习汉语的机构,场所!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汉语和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这是任何一种外来语言,外来文化无法相比的!

美国大中东战略和中东局势

美国大中东战略和中东局势 摘要:由于地缘政治、能源供应、宗教纠葛、民族矛盾、发展模式、历史恩怨等因素,大中东政治生态脆弱而复杂,外在因素一向严重影响大中东局势发展。由于美国等大国的介入,整个大中东地区局势出现结构性动荡,地区反美力量与美国及其盟友之间出现激烈碰撞,导致中东局势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之中。 关键词:中东局势能源地理位置宗教纠纷经济美国中东战略中国一.中东局势 1.大中东能源储备和产量充足,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争夺之要冲。 该地区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素有“世界油库”之称,全球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其中62.1%蕴藏在大中东核心地区;该地区的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3;石油开发条件优越,油层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距海近,运输方便。该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周围环绕着黑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和波斯湾等国际海域,沟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等,是重要的国际轨道。如放大至阿富汗、南亚、和巴基斯坦,则整个大中东地区涉及西亚、北亚、中亚、南亚,辐射欧洲、前苏联地区、东南亚和整个非洲,沟通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价值。 2.大中东地区的宗教纠纷、民族恩怨和领土争端错综复杂、异常敏感。 传统意义上的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存有矛盾,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犹太教与伊斯兰教间的矛盾优甚。伊斯兰教内部宗教派别也矛盾重重,如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间的矛盾是导致两伊战争的重要因素,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极端主义与伊斯兰温和派别之间的矛盾常常导致政局动荡。该地区生活着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土耳其人、库尔德人、普什图人等民族,殖民统治和帝国主义曾制造了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领土争端,巴勒斯坦与犹太人、塞浦路斯岛上希腊与土耳其两族间以及库尔德族与其他民族间的矛

《大国崛起》美国篇观后感

思考美国崛起,创造中国未来 ——《大国崛起》美国篇观后感 大国崛起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向我们介绍了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故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了解这些国家的发展过程,可以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而美国,则是每一个人都不得不关注的国家,现在的美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国,更是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航向标、晴雨表。虽然中国自70年代末以来进行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且有人预言,中国很快会成为一个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国。但是观看了大国崛起美国篇之后,美国曲折的发展道路上的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美国走向成功的过程更值得我们思考。 美国的崛起是一个历史过程,其中原因,包括很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也有其自身在国际关系的不断调整中发展的关系,当然,不可否认的还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一是美国在开国前有一大批来自欧洲的殖民者和创业者。当《五月花号公约》签订的时候,就意味着美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随后的他们综合了欧洲许多民族的现代技术、现代制度和现代思想,为美利坚的强大和崛起提供最为重要的开拓者。二是优越的地理条件。美国的地势广阔,自然资源丰富,而且远离世界的其他主要大国。尽管美国在争霸中参与了许多战争,但在美国本土上却很少发生战争,而且由于他们在一战和二战中的策略,都是得益的国家。三是历时四年的南北战争,成功地调整了美国的内部矛盾而且体现了人格平等的主题。此后,美国经济开始飞速发展,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这一年,距离这个新国家的诞生仅仅118年,距离这片新大陆被发现也才400年。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签订的《宅地法》点燃了美国人到西部去创造未来的巨大热情。西进运动毫无疑问是美国历史上充满开拓、勇气与冒险精神的一页,正是它,塑造了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个人梦想的美国精神。四是几次工业革命的作用。使美国终于走在了世界经济的最前沿。五是二战后的美国从欧洲得到大批科学家、思想家和技术人员,不仅使发达的美国如虎添翼,而且形成了吸纳国际顶尖人才的现代传统,形成了不断创新的动力机制。这些使得二战后美国成为科技、经济、军事、文化的超级大国。六是在独立而广大的土地上产生了理想的文化和制度环境。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来保护发明创造,正如林肯总统的一句话:“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更重要的是宽容的大国心态和不断进取的民族精神未美国的崛起之路添加了最重要的砝码。 在近代世界历史舞台上忍气吞声二、三百年的中国,如何看待像美国这样已经成功崛起的国家?如何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如何吸收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临渊羡鱼,还是退而结网?这是每一个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我们都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今天的中国,是飞速发展的中国,是走向世界前沿的中国,是不断富饶强大的中国。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我们中国人都期盼中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完成,然而统一的蓝图是如何描绘的呢?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给了我们明确的启示。强大如英国者,不能阻挡美国的独立。强大如南方军者,也不能阻挡美国北方军的统一。独立与统一,谁是谁非?历史的老人告诉我们:只有民主的,进步的,代表新经济发展方向的体制才有资格统

《大国战略》读后感

《大国战略》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大国战略》读后感 文/王维功 《大国战略》这本书由我国著名军事专家金一南等编著,该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讲述了中国决策的历史依据、现实抉择及未来趋向。这本书一方面讲述了我国目前的国家安全战略、周边安全和海洋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对中日关系、台湾问题和爱国精神等进行了阐述,让我们在了解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深深的思索。 感悟一:一个国家,要有自强自立的精神。只有自强自立,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才能够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周易》中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求我们要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人如此,国家亦如此,回顾历史,大清王朝闭关锁国,骄傲自满,不思进取,最终使国家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主席的带领下,中国独立自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使国家走向了繁荣昌盛。当今的中国也要继续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在政治上,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格局,我们要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维护国家的利益,也要为世界

和平作出应有的贡献;在经济上,大力发展国内经济,农业、工业、第三产业齐头并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只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国家发展的根基才能更加牢固;在军事上,加强国防建设,建立现代化部队,维护好国家的安全,同时积极参加国际救援活动、国际维和任务,展示大国风采,让全世界看到我们国家的良好形象。 感悟二:一个国家,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重要保证。这是一种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危机意识,也是一种深切的责任意思,更是一种昂扬奋进的民族意识。它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过程,激励着所有中华儿女不断发奋图强。清朝之所以走向灭亡,就是清政府骄傲自满,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导致。朝鲜半岛局势危机四伏,朝美双方对于半岛无核化未达成一致;中东局势动荡不安,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发展;邻国日本右翼存在着抬头的趋势;美国在政治、经济上对我国的施压。以上种种情况,无时无刻不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发展,因此,我们国家必须时时刻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 感悟三:一个国家,要加强爱国教育。 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从舍生取义的刘胡兰烈士到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同志,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的发展奉献青春、奉献生命,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激励着中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战后美国全球战略不变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上述两大目标的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和美国自身实力消长,美国反共和争霸世界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 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年)的“遏制”战略 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 遏制战略的主要内容有:①推行杜鲁门主义,对苏联实行冷战。②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日本推行扶植、援助和控制政策。③推行第四点计划,疯狂镇压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推行新殖民主义。帮助蒋介石在中国打内战,发动侵朝战争,企图在亚洲建立美国控制的反共堡垒,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发展。 ④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上不予承认的政策,妄图扼杀新生政权。⑤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把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力量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这个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是欧洲,主要对手是苏联,主要目标是在亚、非、拉扩张和控制西欧、日本。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的“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朝鲜战争后,艾森豪威尔政府调整了美国全球战略:①提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战略,其核心是力图用战争以外的手段,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②在亚非拉地区,加紧扩张。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年)的“和平战略” “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军事战略上,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实行“灵活反应战略”和针对苏联和中国的“两个半战争”。⑷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年)的“尼克松主义” 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60年代末、70年代初,尼克松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最初是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发表谈话时提出的。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尼克松主义的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

[大国战略]大国战略要点

大国战略——中国利益与使命前言:21世纪的大国战略 21世纪的中国国家发展目标是:首先,促进人类发展使十几亿中国人口摆脱贫困,达到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是指达到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包括较高的人口预期寿命,较高的人口文化程度,较低的婴儿死亡率;其次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包括按实际购买力评价计算的GDP总量居世界首位,进出口贸易额居世界首位,军事实力居世界前列成为成熟技术应用大国,并在若干重要科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第三,迅速增强中国国际竞争力,这包括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教育竞争力、金融竞争力以及基础设施竞争力,大大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获取知识与信息方面的差距。第四;在全球格局中不称霸,但积极扮演和平与安全、维护国际经济秩序与政治秩序的大国角色,对全球事务承担起大国的责任。 21世纪中国国家战略利益需求是:中国是历史上文化大国,也是现实中地缘政治大国,正致力于成为未来的综合性大国。所有这些决定了她的战略定位及其选择不同于任何大国。作为国际地位日渐提高,实力不断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主权、稳定、发展、平等、正义五个层次的利益需要,就构成了国家战略利益的主要方面。各种需要之间彼此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系统:从基本的生存权益需要到更高层次的需

求,从而通过自助成为一个对国际社会有重要贡献的大国。 第一,主权需要。它包括领土完整,内政不被干涉,是一国存的基本需要。第二,稳定需要。与主权需要一样,稳定需要同样涵盖了国家安全利益的一部分内涵。第三,发展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都在拼命迅跑,以在未来竞争中争夺力量制高点。第四,平等需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富贫,也不论国家制渡及意识形态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第五,正义需要。中国的地缘政治及文化历史背景使它具有不同于其他大国的使命;即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的使命感。 中国如何实现21世纪的国家发展目标取决于我们选择何种发展战略。21世纪中国的大国战略,应吸取新的原则和思想,进行重大调整。它的核心是保证国家利益:第一,中国地缘战略是确保国家安全,保证领土完整、主权独立、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第二,提高综合国力,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第三,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相互促进的战略。第四,确定以人为本的改革与发展战略。第五,实施面向未来发展的知识发展战略。第六,城市化战略。 第一章、中国地缘战略构想 一、转移中的力量枢纽 1.过渡性格局:超级、主导、内政、从属四个地缘政治

大国崛起之美国

- 大国崛起美国观后感 尽管美国只是从属于英国的一个殖民地,但英国的管理却是表面化的。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殖民地需要依赖于自我的管理。虽然会受到来自英国的监管,但他们还是相当自治的。那北美的英属殖民地的这套自我管理的运行体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1620年,一百多名逃避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一艘叫“五月花号”的船只,开始了前往美洲新大陆的航程。在“五月花号”即将登上北美大陆之前,船上41名成年男子在甲板上签订了一份契约,这就是《五月花号公约》。公约规定,船上的人到达北美新大陆后,自愿结为一个民众自治团体,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团体利益的公正法律、法规、条例和宪章。全体成员保证遵守和服从。《五月花号公约》在美国的历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因为它可能是第一次,在没有任何监管之下,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决定要形成属于自己的社会和政治性契约,并用他们所认为的公平法律来实行自我管理。 另一方面英国人比较重视对于商业的控制,而不是对于领地的严格监管,这使得北美殖民地能够在英国一定程度的控制之下,同时形成自己的政府。自治的管理系统使得美国人能够参与管理社会,对公共事务发表意见,享有独立的权利。虽然在这样的管理体系下,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并不差,但是大英帝国的不断扩张,使得财政入不敷出,于是决定在北美殖民地增加税收,以化解财政危机。向北美殖民地征收的税收是由英国议会通过的,而英国议会中并没有殖民地的代表,这就背离了《五月花号公约》中最根本的原则。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就是诚信,而在当时美国民众的心里,《五月花号公约》是他们同管理者签订的一个契约,一旦一方违约,另一方势必会起身抗议。于是矛盾开始激化。 1775年4月19日,新大陆东北部的一声枪响,划破了纯静的天空,改变了这片大陆的历史航道。这天,一支英国军队与北美殖民地马萨诸塞州列克星顿镇的民兵发生冲突,枪声让这场冲突上升为战争,史称“美国独立战争”。 1776年7月4日,13个英属殖民地联合签署了《独立宣言》,宣布脱离大英帝国的统治,组成美利坚合众国。这一天,被确立为美国的独立日。《独立宣言》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虽然一个国家诞生了,但是守业比创业更难。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去管理这个初生的“稚儿”。事实也证明了战争换来的独立,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于是,在宣布独立11年后的1787年,来自各州的代表终于在费城坐在了一起。他们要在这里协商新国家的未来。美国历史上有名的制宪会议开始了。来自各州的代表们对如何建立一个有权威的联邦政府、同时又能充分保障个人自由这一难题进行了激烈的争执和辩论。最终在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形成了。 宪法对美国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它把美国从一个殖民地,从受制于英国商业限制的经济体制,转变成一个可以保持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从此,这个新国家不仅有了统一的政府,还有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统一的税收。在经济的运行上,则直接采用了英国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为了改变当时美国经济明显落后于欧洲的状况,美国的联邦政府还从欧洲搬来了金融和财政制度。这一时期,还有大量移民带着欧洲工业化进程的成果来到了美国。这一切都为美国早期的工业革命的序幕奠定了基础。技术上的进步不仅为领导者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也使美国呈现了大好的前景,并以此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移民,这为美国在短时间内开垦荒地提供了劳动力。所以虽然美国的工业革命起步稍晚,但其速度和力度却超过了欧洲。而这一切是全国人民有着共同目标齐心努力的结果。同样的道理,如果企业员工能够上下一心,为一个目标奋斗,那么不管前方有多大的困难,都一定可以克服。

中国战略的现状及未来

中国战略的现状及未来 美智库战略预测公司负责人弗里德曼3月6日发文针对中国战略现状及未来展开了分析,指出虽然中国陆基导弹系统强大,但却存在容易受到巡航导弹、飞机、无人机攻击和其他类型攻击的弱点。而且,中国打持久战的能力有限,其导弹战略也只有在有效侦察能力配合下才能发挥作用。 文章称,维护国内安全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核心战略利益,而国家安全取决于对四个非汉族缓冲区的控制:东北、内蒙古、新疆和西藏。确保这些地区的安全,意味着中国可免受来自西部草原以及南部印度或东南亚国家的任何直接攻击。控制这些缓冲地区不但为中国提供了丛林、高山、草原和西伯利亚荒原等难以跨越的地理屏障,还为其提供了可把任何敌对者置于劣势的防御纵深。 目前,中国西藏和新疆地区一直不安定,其中以西藏的情况最为棘手。只要印度和中国仍被喜马拉雅相隔,两国就不可能发生直接大规模冲突。两国都经受不起在那种地形中的大规模战争。不过,如果中国和印度要穿过喜马拉雅,在山系另一侧建立军事存在,那么两国会出现彼此威胁的情况。对印度而言,如果中国部队大规模进入巴基斯坦,那么这种威胁就会出现。对中国而言,如果大规模印度部队进入西藏,这种威胁也会出现。 因此,中国一直做势派大量部队进入巴基斯坦,但实际上巴基斯坦对中国的实际驻军并不感兴趣——哪怕是针对印度的。而且,中国也无意在巴基斯坦采取安全行动。同样的,在西藏发生重大变动时,印度也不会派军进入。对印度来说,虽然没有中国部队的独立西藏会很有吸引力,但其却并不想向那里派驻大量部队。西藏发生动乱可能会得到印度的稍许鼓励和支持,但并达不到威胁中国控制的程度。 中国的重点是维持国内稳定。维持国内稳定要求资源转移,而这反过来要求中国沿海经济持续强劲增长,以产生资金来流往内陆。如果出口流动和原材料进口活动停止,国内收入会迅速下降至可能发生政治动乱的程度。(现在的中国不可能发生变革,但社会紧张局势正在加剧,中国必须利用其安全机构和解放军和控制这些紧张局面。) 维持这些资源流动是一个严峻挑战。中国经济以带动就业为主和市场就业率为主,忽视利润,导致许多资源被错误分配,打破了供需之间的正常自我调节关系。通货膨胀就是这种做法造成的更具破坏性的结果之一——通货膨胀可能会提高内陆地区补贴成本,或者会破坏中国与其他低成本全球出口国的竞争力。 对中国来说,这代表着一种战略挑战,这种挑战只能通过经济活动收益应对。对于低附加值生产者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解决方案就是开始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减少鞋类,增加汽车),但这需要不同种类的劳动力——与普通沿海居民相比,这种劳动力所受教育程度更高,也接受过更多职业训练。内陆地区只能提供很少这种劳动力。中国还需要与日本、德国和美国以及其他强大经济体展开直接竞争。如果中国要维护国家稳定,其就必须进入这个战略战场。 中国依靠公海生存,而南海和东海的布局使中国比较容易遭到封锁。东海在朝鲜半岛、日本及台湾的环绕之下,在日本和台湾之间还有一连串岛屿。南海则在台湾、菲律宾、印尼、新加坡的环绕之下。北京最担心的战略问题就是:美国在两条岛线外部署第7舰队封锁中国。在那里,美国可迫使中国派遣海军部队在远离大陆的地方打开出口应对美国战舰,而且其还能够封锁中国的出口。 中国海军无力挑战美国,这使问题更加复杂。中国目前仍在完善首艘航母;事实上,中国海军的规模和质量都不足以挑战美国,但海军硬件并非中国最大的挑战。美国首艘航母于1922年服役,此后一直在改良舰载航空部队和战斗群战术。培养可指挥航母战斗群的海军军官和工作人员需要几代的时间,由于中国此前没有航母战斗群,所以也没有可指挥航母战斗群的军官。

如何认识美国的全球战略

如何认识美国的全球战略 全球战略是美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提出的战略,并且其始终是贯穿美国对外政策的中心。全球战略是指大国调动和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手段,参与国际斗争,维护和增强本国利益,实现国家根本政治目的的方略。在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全球性超级大国才有资格、有可能形成全球战略。深入透彻地研究美国的全球战略,从我国的根本利益出发,抓住有利机遇,利用和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着重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更好地维护我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富强。 一、二战后美国战略部署的演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之所以提出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是因为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发展很快,又垄断着原子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整个全球参战国家关系和美国国际战略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主要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由于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波诡云谲,和美国自身实力的变化,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 第一阶段是美国战后第一次战略扩张期,是从战后初期到六十年代末,美国奉行的是对外扩张战略,这一时期对外战略带有明显的扩张、进攻和侵略的霸权色彩。1947年3月12日提出的杜鲁门主义就是其突出表现。这一时期的全球战略要求推行实力政策,主张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一场全球战争。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国际战略的收缩期。这一时期,美国政府被迫对全球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大肆推行缓和战略。尼克松政府确定了全球战略计划的4项原则:①遇到战略核战争依靠美国的核力量。②遇到战区核战争由美国承担主要责任,英国等承担部分责任。③战区常规战的任务由美国和盟国部队分担。④对次战区或地区性战争,由当事国和盟国承担主要责任,美国提供一定援助。

美国大中东战略以及中东局势综述

美国大中东战略以及中东局势综述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基辛格博士提出:“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美国与前苏联曾一度的进行以石油为主的军备竞赛,以目前世界上各国的发展来看,在人类还未发现新能源之前,石油将会一直是各国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而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中东地区天然优厚的石油资源目前已成为了各国想要发展自身的综合国力所必须争夺的地区,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当然也不例外,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强国的崛起,使得美国应用强制手段控制或占领中东地区已经不可能了,所以美国不得不开始应用一些委婉地手段掌控中东地区。 中东地区不仅拥有优厚的石油资源,还有着巧妙地地理位置,在美苏冷战期间,中东地区是美国与前苏联之间的缓冲带,其地理位置无论是对于美国还是前苏联都是十分重要的,若美国掌控了中东地区,不仅可以限制中东地区对前苏联石油的出口,还可以在中东地区驻扎军事力量从而震慑且遏制苏联以及周围的中国等新兴国家,所以美国提出大中东战略的战略意义就当时而言是起着巩固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作用。 在美国经历过9·11事件之后,世界恐怖主义抬头,同时也将美国的注意力再一次的吸引到了中东地区,美国的中东战略应时而出,美国在中东战略中强调四个方面:“第一,在中东地区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打击恐怖主义,同时也遏制与美国敌对的国家,防止地区战略失衡;第二,防止大规模杀伤力武器扩散,防止出现地区霸权,维持海湾市场的稳定同时消除对美国的威胁;第三,保证中东地区美国传统盟友以色列和其他中东盟友的安全;第四,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保持石油的自由流通,同时对它具有绝对的领导权,以制约竞争对手。“美国的大中东战略是为了用石油来保证自己的霸权地位。 可是,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以及两伊战争的爆发说明了中东地区并不是一片和平,

海洋强国战略

浅析十八大之海洋强国战略 简介编辑 当前,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 度大幅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 洋强国加以保障。 ; 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以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发展道路,需要海洋工作者以及全社会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一、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是对我们党历代领导集体海 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我们党长期以来的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洋战略大致经过了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即以反封锁、反霸权为主要特征的第一阶段,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提出为重要标志的第二阶段,以实现海洋综合安全为核心内容的第三阶段,以及以建设和谐海洋为重要内涵的第四阶段。 二、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应对国内外政治 经济新形势作出的全面性战略选择 (一)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方面在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内,储藏着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藏量非常可观。另一方面现阶段中国经济已发展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经济发展对与海洋空间的依赖度大幅提高,海洋本身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二)建设海洋强国是对与海上邻国领土争端与主权争议所带来的地缘政治压力的有效应对

在中国周边海域,围绕领海主权和资源的斗争日趋激烈,海上安全不容乐观。 (三)建设海洋强国是对日益激烈的大国海上战略竞争压力的有效回应 (四)建设海洋强国是维护我国海上利益,防止受到日益频繁的海上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的必然选择 非传统安全问题在海洋领域表现为海盗、海上恐怖主义行动、走私、贩毒等活动,其中覆盖范围最广,危害性最大的当属海盗与海上恐怖主义。 三、发展力量、塑造观念、制定战略,全方位、多角度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一)建设海洋强国要发展敢打必胜的强大海军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首先,要坚持积极防御的海军战略,实施防御与进攻相协调的战略手段。在斗争方式的选择上,应当优先运用非战争方式,慎重运用战争方式。 其次,应当调整海军的防卫范围,实现近海的绝对安全与远洋的有效威慑。在新时期的海上军事斗争中,有效地控制近海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有控制住近海,才能形成大纵深、立体、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海上战略防御纵深,确保国家海上安全与利益不受侵犯。 更为重要的是要积极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全面提高部队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二)建设海洋强国要培养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强国观念党的十八大将建设海洋强国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 全民海洋意识的培养,进而树立海洋强国的观念。 1.要建立蓝色国土观念,全面认识海洋 通过教育、宣传等各种途径普及“蓝色国土观念”,使全民认识到中国领土并非局限于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还包括约为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

2020年(发展战略)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

(发展战略)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

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三) 邓楠(科学技术部副部长): 科技部是国务院主管科技的行政管理部门,主要的职能我归结为六条: 第壹,是科技发展的政策的制定。这个政策包括了科技发展的基本方针、战略以及法律法规这方面的问题。 第二,是制定科技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国家重大科技计划。这是科技部壹个很重要的工作。刚才大家谈到希望了解科技计划有关情况,我们“十五”计划,实际上就是“3+2”的科技计划:“3”,就是以项目为主的主体计划,壹个是863计划,壹个是国家攻关计划,壹个是973计划;“2”,壹个是科研基础条件建设的计划,壹个是产业化环境的计划。下面我具体介绍壹下: 863计划主要是由专家来管,主要是高新技术及产业化问题。这个计划“十五”期间的总经费是150亿元人民币,主要涉及六个领域(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资源和环境)和十九个主题,那么我们于“十五”期间863计划,主要是由重大项目和十九个主题组成的,重大项目当下安排了27项,占总经费的60%;十九个主题占总经费的40%。那么于主题里面,我们特别强调要拿出壹部分的经费来支持创新性的项目,就是支持交叉科学创新性的项目。 国家攻关计划,主要是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关键和共性的壹些技术。这个经费大概于“十五”期间每年是12亿元左右,经费不是很大,因为这壹块也是唯独“十五”没有增长的经费,或者是增长幅度很小的。这壹块主要的内容包括农业、工业、社会发展三大领域。攻关计划也是分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壹共32项,占总经费的60%;重点项目当下安排61项,占总经费的40%。我们863计划和攻关项目均是突出重点,加大强度,争取于五年的时间做出具体的成果来。攻关计划虽然经费比较少,

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

第五章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 1、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是全球性的。 2、对于中国来说,中美关系是重中之重。 第一节当代美国经济 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与巩固 美国为什么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历史短,没有封建的包袱,因此思想不受束缚,创新能力强。 200多年的历史中就发生过两场战争,不打内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能源多,地大物博。 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为战争中获利最大的国家。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的经济霸主,为美国称霸世界提供了实力基础。 冷战时期美国始终保持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但其经济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战后初期是美国经济的调整发展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是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时期 第三次技术革命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局面。经济危机、美元危机、能源危机 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增长。 里根经济学 ●紧缩性货币政策 ●削减福利开支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对企业大幅减税 老布什时期,美国经济开始疲软,美国经济面临着迫在眉睫的调整与改革。

二、美国经济的调整与改革 克林顿时期 第四次科技革命即信息革命。 克林顿政府采取的措施: 1.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和干预。 2.压缩政府津贴,削弱国防开支,增加税收 3.加速发展信息产业 4.积极拓展对外贸易 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周期。 一高三低:低赤字、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和高增长率 小布什时期 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迹象 小布什采取的措施: 对内经济政策:通过减税和降息,力图扩大就业和投资,推动经济恢复和增长。 对外经济政策:美国政府放弃了强势美元政策,连续贬值,促进了出口,缩小了贸易逆差。 三、美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 第一,美国经济始终在周期性经济危机中循环往复。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 2000年美国信息产业和股市两个泡沫相继破灭 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 第二,财政和金融政策摇摆不定。 扩张性财政政策:即以财政赤字加大投入,创造就业机会,拉动消费上升,刺激经济增长。金融政策:通过提高或降低利率,控制或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 美国经济四大难以根除的经济疾患。 一是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二是国债连年攀升。 三是个人储蓄增长有限。 四是贸易逆差。 第三,贫富两极分化难以消除,社会问题愈益严重。 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2007年3月爆发的次贷危机,是上述美国经济深层次矛盾的集中爆发。 次贷危机是房地产泡沫破灭而导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财政金融政策、经济结构和社会贫富悬殊等深层次矛盾,表明美国的经济调整与改革只能部分地改进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却不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

中国“海洋强国”战略 观念基础与方法论

一、引言 与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对“21世纪是海洋世纪”这一论断深以为然。不仅如此,随着中国与海洋关系的日益密切,其在不断寻求推进海洋运输与商贸、海洋科技等海上力量发展的同时,也日益面临着来自海洋方向上的种种挑战与干扰,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维护海上和平、促进海洋环境合作等国际责任。鉴于此,步入21世纪后,中国承继了以往对“海洋强国”梦想的追求,在走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方面,不断加快步伐。 2003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纲要》。该纲要是中国第一部指导海洋经济发展的蓝图,而中国政府正是在这部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了“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2008年,国务院又批准了《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再次明确“建设海洋强国”为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目标。以前述两份报告为基础,中国的海洋事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渐趋提升,而这无疑为“海洋强国”战略部署的正式提出奠定了基础。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正式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以此为标志,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部署正式浮出水面。 随着“海洋强国”第一次上升到中国的国家战略层面,关于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的研究与探讨不绝于耳。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国家发展的方向规划出现了巨大转变,由以往一味依赖陆地资源发展转向注重提升海洋经济在国家发展中的贡献。“陆海统筹,联动发展”的基本原则,虽然揭示了中国国家发展的陆海兼顾特征,但无疑也第一次昭示了中国国家发展方向的一次大的转向。对此,美国学者卡恩斯·洛德(Carnes Lord)也强调,与近些年中国工业经济迅猛增长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发展方向由陆向海的转变。在对中国“向海发展”持有肯定性、一致的看法之后,学界对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探讨则更多聚焦于战略落实层面,其中的主要问题则大致有:一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内容,二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面临的挑战与干扰,三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发展纬度与限度。实际上,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及其落实是一个连贯而不可分割的过程,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有其时代背景,及以中国对自身的认知为基础。鉴于此,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哲学问题,也即中国“海洋强国”发

大国关系与未来中国

大国关系与未来中国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和充满希望的变化,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要和平,谋稳定,促合作,求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大国关系正在尽心深刻的调整,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当然,国际形势下的不确定因素也充斥很多。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际战略格局依然是“一超多强”,美国将继续保持其综合国力的全面优势,但其相对下滑的趋势无法改变,它对世界的影响力也进一步衰退。欧盟诸强、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东盟等大国或集团的实力将相对上升,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也进一步提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实力的不平衡发展决定了新世纪大国大国关系的基本特点使竞争与合作、斗争与协调并举。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的关系,对于我国的战略利益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我国与美、俄、日三大国外交关系的发展。 一、中美关系。 从大方面来说,近些年来,亚洲在美国全球战略的棋局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逐渐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美国认为,从经济方面看,亚太地区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从安全方面看,亚太地区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印巴次大陆、南海海域、台湾海峡、朝鲜半岛等四个热点地区仍有可能爆发危机冲突,而亚洲没有北约那样的安全机制来确保地区和平与稳定。更重要的是,加大在亚太地区的投入,可以防止亚太地区出现能够挑战美国的“潜在对手”,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的经济和安全,确保美国在21世纪全球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奥巴马政府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其目的不言而喻,矛头直指中国。 一方面,美国强化在亚洲的军事存在,继续在亚太保持10万驻军,并加大武器装备配置上的倾斜,谋求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优势地位。另一方面,频繁进行军事演习,构建军事同盟,构筑美国主导的的集体安全体系。 “9·11”事件后,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美国发动了对阿富汗的的军事打击,将势力渗透到了南亚大陆,填补了其在该地区的势力真空。自此,美国完成了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两面夹击”,对中国形成“全面遏制”态势,对花包围圈逐渐收紧。 从具体方面来说,中美“人权观”分歧、台湾问题、NMD与TMD障碍、经贸摩擦此起彼伏、价值观的差异以及美国从未放弃在对中国的和平演变,这些都对中美关系提出了考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