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设计】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教学设计】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教学设计】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教学设计】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课题: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94页: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核心知识点:运用身上“小尺子”进行测量。

前置基础:厘米和米的认识。

后继地位:为进一步学习长度相关知识,建立长度观念及估测做基础。

研究本节课用到的主要知识:厘米和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合作测量身体上一些不部位长度的活动过程,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在活动中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2、通过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应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运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

难点:运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具:米尺、软尺、学生尺、水彩笔、课件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

早上一来,这几个同学就议论的热火朝天的,他们到底在议论什么呢?(身上的“小尺子”)有个同学说呀,用“拃”作尺子可以量出物体的长度,那我们身上还有这样的“小尺子”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板书课题)

看了老师板书的课题,你们猜一猜为什么我要在“小尺子”上加了个引号呢?大家说的没错,这不是真正的尺子,但却能像尺子一样帮助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它们都藏在我们的身体上,同学们有信心找到它们吗?(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活动二:分组测量身体“尺”,做好记录。

师:说的真好!当我们身边没有标准尺子的时候,像一拃、一庹、一步、一脚,这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小尺子,帮助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让我们仔细看一看,具体的规定吧。(课件展示对于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的规定)

想知道我们身体上的这些小尺子有多长吗?

好,下面就请小组长拿出学习记录单(一)。小组同学合作,为每个成员测量出记录单上的

身体小尺子,并作好记录。

注意:小组长一定要先分好工,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到测量中。另外,合作时要发挥团队的力量,比一比,哪些小组声音小、速度快、效率高。记住,做得最好的小组,老师是有奖励的哟。

学生按照表格要求分组活动。

学生在测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及方法,如:在测量伸开手臂的长度时,被测量的学生的双臂要伸直,十指要伸开;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拉直等。

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三:投影展示,发现秘密。

测量完后,请同学们悄悄地回到座位上做好。

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测量结果,指名展示。

同学们仔细的观察一下这组同学身体尺的记录单,有什么发现?

(1.这组1号同学拳头一周的长度为18cm,脚长19cm,长度很接近。2.3号同学一庹的长为118cm,身高120cm,长度也很接近。)

大家真棒!观察的很仔细。没错,我们的身体尺之间确实隐藏着许多的小秘密。同学们请看。(课件展示介绍人体各部分长度关系小常识。)

同学们,我们的身体尺之间是不是很有意思。

活动四:用拃、庹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知道了我们身体尺的大小后,就可以利用它们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了,大家有没有想测量的物体?(指名说一说)

最后一起确定要测量的物体: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和宽、课桌的长等。

讨论:要测量的这些物体,得选用什么样的身体尺来测量合适。

学生分组活动测量教室内物体的长度。

汇报交流,实物投影来展示学生的测量结果。

选择两个小组的测量结果进行展示。

同学们,仔细观察:为什么都是测量的同样的物体,结果却不一样?(指名说一说)因为身体尺不是一个标准的尺子,它只能测量出一个大约的数值。所以每个小组测量的结果会出现不同。只要接近就可以了。而这些数值我们要说成:课桌的长大约是60cm,那这个呢?(指名说一说)活动五:活动小结,学生谈感受。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生:老师,我发现我的估计能力越来越高了,我估计的结果也越来越准确了,我看,要想估计准确就需要多练习。

生:我觉得记住几个标准很重要,比如我记住我的身高,我在估计的时候就和自己的身高相比,估计得就比较准确了。

师小结: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积累起来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

《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 主备人:_________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测量身体各部分的长度,了解它们之间的奇妙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对多组数据的整理分析,感受人体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请学生介绍一下课前准备的尺。 2、着重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 二、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1、提问:如果要量一量一拃多长,你觉得用什么尺量?一步呢? 一庹呢? 2、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再汇报测量结果。 3、介绍:根据所测量的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的长度,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用学生尺量。 1、用学生尺量一量一张长方形纸。

( 1)学生量一量,并填在书上。在量时先找到什么?( 0 刻度)( 2)反馈测量的数据 (3)组织讨论: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2、这张长方形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用学生尺量一量折痕大约有多少厘米?学生量好,汇报各自测量的结果。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多少厘米?你用什么尺量的? 3、想一想,这么一张长方形纸,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为什么? 说明:根据所要测量的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四、想办法量。 1、学校的篮球场很大,如果要测量出它的长,你觉得用哪种 尺量比较好?为什么? 2、如果给你一根 3 米长的绳子,你会用绳子量篮球场的长度 吗? 小组讨论:具体的方案。按方案到球场去测量。想一想如何能在球架下面量出球架的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的测量工具,还可以量出球场上哪些线段的长度? 五、全课总结。 课后反思:

经过一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_教案1

经过一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复习尺规作图的三种基本作图方法,学会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使学生学会用尺规作图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经过一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使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叙述画图过程,学会利用尺规作图画三角形等较简单的图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尺规作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尺规作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线、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用尺规作图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经过一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难点: 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简单的三角形。 用尺规作图经过一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作简单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自学教材,领悟新知 1.自学教材,体会前三种基本作图的方法。学生自学教材,交流归纳作一条线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的方法。 二、师生互动,突破难点 1.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师演示作图过程;学生动手完成作图过程并思考作图道理。 教师点评: 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实质是作平角的平分线。 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完成,最后教师点评,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实质是作

以直线外一点为顶点所构造的一个角的角平分线。 三、典例精析,拓展新知 经过一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求作:过C点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 作法: 1.以C点为圆心,以大于C点到直线L的距离为半径画弧,交直线于A、B两点; 2.分别以A、B两点为圆心,以大于1/2AB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D点; 3.过C、D两点作直线CD,即为所求作的垂线。 证明: 如果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能否利用画平分线的方法解决呢? 试试看,自己完成整个作图。 四、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例题1. 过点P画角AOB两边的垂线。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交流发言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教学反思】 这节课内容较重要,基本作图较简单,主要是学生自学后独立操作,教师演示的目的是规范作图语言,搞清其中的几何道理。 运用基本作图解作图题时,应让学生先分析作图顺序后,再完成。对于作图语言应逐步规范。

2019精品教育我们身体上的尺

《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呢?(米、厘米)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呢? 老师有一项特殊的本领,不用测量工具就可以测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相信吗?(当场试一下)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式测量的吗? 是的,我们人身体上都携带着很多把“尺子”,用这些“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非常方便,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哪几把尺子啊?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我们身体上的‘尺’”。(板书课题: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猜一猜,认一认——初步感知“身体尺” 师:看了老师板书的课题,你们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要在“尺”字上加了个引号呢?你们说的没错,这不是真正的尺子,但却能像尺子一样帮助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你们身体有这样的尺子吗?分别在哪里呢?找找看。 生:庹、身高、拃、指宽、手掌宽、臂长和步长。(板书:一拃、一庹、一步、一脚) 师:是啊,这样的尺子我们叫“身体尺”。今天我们就来先来研究这四种“尺子”,你知道一拃、一庹、一步、一脚是怎么规定的吗?

一拃:手指用力张开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间的距离。(大家伸出一拃,看看什么样子的,同桌学生再来比一比谁的一拃大一些) 一庹:两臂左右平伸,两个中指指尖间的距离。(大家也伸出一庹,同桌学生再来比一比谁的一庹长一些) 一步:步行时,两个脚尖之间的距离。(教师示范:这里“步行时”是指测量步长时要像平时走路的样子迈开步子,步幅不能故意加大或减小。) 一脚:脚尖到脚跟之间的长度。(同桌可以悄悄的比一比谁的“一脚”较长) 2.比一比,量一量——体验“身体尺”的长度 师:刚才同学们比划了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的长度,你们想知道自己的这几把“身体尺”究竟是多长吗?请同学们拿出一号作业题,让我们来测一测吧。 作业一:量一量我的“身体尺”有多长 一拃长 一脚长 一步长 一庹长 我的身体尺 ()厘米

初中数学《尺规作图》教案

初中数学《尺规作图》教案 19.3尺规作图(3)?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尺规作图.? 2.掌握尺规的基本作图: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画直线的垂线.? 3.尺规作图的简单应用,解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 二、教学重点画图,写出作图的主要画法.? 三、教学难点?写出作图的主要画法,应用尺规作图.? 四、教学方法?引导法,演示法,分析法,探索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我们已熟悉尺规的两个基本作图:画线段,画角.? 那么利用尺规还能解决什么作图问题呢?? (二)新课? 1.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请同学们探索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画出一条线段的垂直平 分线. 已知线段a,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画出已知线段a的垂直平分线.? 解决这一问题,要利用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请同学们讨论、探索、交流、归纳出具体的作图方法.?

例1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分析:要完成这个作图,先作出底边,再作底边的垂直平分线,取高,最后完成三角形. 已知:底边a、及底边上的高h.(画出两条线段a、h)? 求作:△ABC,使得一底边为a、底边上的高为h.? 作法:(略).? 2.画直线的垂线.? 请同学们探索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画出一条直线的垂线.? 请同学们讨论、探索、交流、归纳出具体的作图方法.? 实际上,画出一条直线的垂线,就是转化为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例2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 已知:直线a、及直线a外一点A.(画出直线a、点A)? 求作:直线a的垂线直线b,使得直线b经过点A.? 作法:(1)以点A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a 于点C、D.? (2)以点C为圆心,以AD长为半径在直线另一侧画弧.? (3)以点D为圆心,以AD长为半径在直线另一侧画弧,交前一条弧于点B.?(4)经过点A、B作直线AB.? 直线AB就是所画的垂线b.(如图)? 3.(优生)探索如何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2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设计

第5课时我们身体上的尺 教学内容: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材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更加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学生尺一把、一张长方形纸、一把常见的其他形式的尺。 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请学生介绍一下课前准备的尺。 2、着重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 二、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1、提问:如果要量一量一有拃多长,你觉得用什么尺量?一步呢?一庹呢? 2、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再汇报测量结果。 3、介绍:根据所测量的一拃、一庹、一步的长度,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用学生尺量。 1、用学生尺量一量一张长方形纸。 (1)学生量一量,并填在书上。在量时先找到什么?(0刻度) (2)反馈测量的数据 (3)组织讨论: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2、这张长方形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用学生尺量一量折痕大约有多少厘米?学生量好,汇报各自测量的结果。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多少厘米?你用什么尺量的? 3、想一想,这么一张长方形纸,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为什么? 说明:根据所要测量的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四、想办法量。 学校的篮球场很大,如果要测量出它的长,你觉得用哪种尺量比较好?为什么? 如果给你一根3米长的绳子,你会用绳子量篮球场的长度吗? 小组讨论:具体的方案。按方案到球场去测量。 想一想如何能在球架下面量出球架的高? 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的测量工具,还可以量出球场上哪些线段的长度? 五、全课总结。

尺规作图(作三角形)小结教案(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3章全等三角形 小结——尺规作图(作三角形) 一、课标依据: 1、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 2、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养成研究生学习的好习惯,为以后利用作辅助线的解几何题的学习打下基础。尺规作图与全等知识相结合,对今后的画图作图有很大的帮助,会利用尺规作图解决实际问题。 尺规作图以严密的逻辑推理,成为数学教学中独具一格的教学内容,由于其独特的知识结构,多年来在初中教学中未有深入的涉及和研究,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只局限于五种基本尺规作图法的理解和操作,随着新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对尺规作图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熟练操作五种基本图形作法外,还要结合几何推理,对目标图形进行作图原理推究、作图方法探索。 三、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前已经有一定的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已经初步理解了作图的步骤,具备了基本的作图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尺规作图的学习经验,并能简单的表达作图过程,并且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知识,为三角形尺规作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对五种基本作图法的单一应用是没有问题的,但部分学生由于几何意识薄弱,对稍加组合的基本图形作法的应用,思维发挥尚有一定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双基落实过程中,深度不够,也就是说几何推理结合操作的综合能力不够到位,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难度分寸,给学生补充一些能激化思维、提升思维的内容,以达到对基本作图法的灵活应用。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经历尺规作图实践操作过程,训练和提高尺规作图的技能,能根据条件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 2、会写出三角形的已知、求作,并能简要叙述作法。 3、能对所作三角形给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1、在用尺规作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的过程中,体会、思考作图的合理性及依据。

二年级数学上册 我们身体上的“尺”

我们身体上的“尺”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68~69页。 【课标分析】新《课标》要求“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合作、发现以及探索学习机制,实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根据这一要求,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生生互动作为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了厘米和米的表象、能够用厘米和米为单位测量和估测物体长度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编排了比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身体尺”,量出“身体尺”的长度,学会选择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周围的物体长度,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 【学情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测量或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特别是对测量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常常会把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当作尺来测量和估计。因此本节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身体尺”测量的方法,初步体会用“身体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积累测量和估计的活动经验,提高对测量活动的兴趣。由于长度单位比较抽象,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几乎没有生活经验,所以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有相当大的难度。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比较、交流等活动的过程,认识自己的身体“尺”,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常见物体的长度,巩固对“米”和“厘米”的认识。 2.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操作等能力,培养主动思考、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习惯。

尺规作图教学设计 (2)

数学北师大版初一下册第5章 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 《尺规作图》教学设计 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侯雪萍 一、课题:《尺规作图》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第三节《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中第2、3课时。我将利用全等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和“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整合后作为第2课时。第四章《三角形》结束后,我们已经学过了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还学习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所以这节课安排在此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够的。这节课安排在此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三角形全等的应用。这节课后,初中五大基本作图学生就可以集中掌握,也为第五章学习角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后续五大基本作图综合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等。所以处理好本节内容对今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十分重要。 本节知识重点: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作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能清楚的叙述作法,理解并说明作法的道理。 本节能力重点:通过动手操作探寻具体解决问题的思路,类比学过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知识作角的平分线,线段的中垂线转化为作三角形的全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角和边相等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锻炼思维张力。 本节需一个课时完成。 关于教材的处理,有两点说明: 1、对教学内容进行顺序调整和重新组合。数学课程标准“尺规作图”初中阶段课程内容要求能用尺规完成以下基本作图: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作一个角的角平分线; 4.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 我们身体上的“尺”》公开课教案_0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第68-69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建立了厘米和米的表象、能够用厘米和米为单位测量和估测物体长度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身体尺”,量出“身体尺”的长度,学会选择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周围的物体长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身体尺”,了解“身体尺”的含义; 2.通过测量,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通过与1米的比较,加深对各个“身体尺”的理解;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并积极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会用它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能够灵活选择“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知 1.小朋友们,你知道老师有多高吗?(学生回答后师提炼板书:米厘米)[设计意图]:从回顾旧知入手,唤醒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 那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呢? 接下来请看大屏幕。(一拃长量桌长、一脚长量沙发、一步长量家到学校的距离)

师:图片中有哪些尺子、分别指多长? 生:一拃长、一脚长、一步长 是啊,这些尺子就藏在我们的身体上,用这些“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非常方便,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我们身体上的‘尺’”。(板书课题:我们身体上的“尺”)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设置悬念,一是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二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身体尺” 师:你们身体有这样的尺子吗?分别在哪里呢?找找看。 生:庹、身高、拃、指宽、手掌宽、臂长和步长。(板书:一拃、一庹、一步、一脚) 2.谈论测量方法 你知道一拃、一庹、一步、一脚是怎么规定的吗? 一拃:张开大拇指与中指,指尖间的距离就是一拃。(大家伸出一拃,看看什么样子的,同桌学生再来比一比谁的一拃长一些) 一庹: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前,两中指指尖之间的距离,通常叫做一庹。 指生示范,合作量一庹长。 师:为什么要两人合作?测量师应该注意什么? 应注意:①皮尺拉直②手臂左右平伸,掌心向前。 ③0刻度对准一只手指尖④读准数字

2017年中考复习专题《尺规作图》教学设计

2017 年中考复习专题《尺规作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尺规作图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材设计了许多让学生经历尺规作图的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七下作三角形,九上作等腰三角形,感受到尺规作图在数学中的一定作用,获得了从事尺规作图活动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中,教材介绍了如何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学习了作已知角的平分线。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作图的步骤,具备了基本的作图能力,并能简单的表达作图过程,为复习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中考基于“课标”而课标要求了会基本作图,它们是作图的基础,是解决更为复杂的尺规作图的基础。作为一节复习课不但要注重基础的扎实,而且还应注重它的运用。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再认识什么是尺规作图;经历基本作图的复习与巩固;学会利用基本图形作“三边” “两边及夹角” “两角及夹边”三角形;底边和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会作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心)和外接圆(外心);(2)对尺规基本作图题,能正确作出图形(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证明过程)。过程与方法:经历基本作图的复习与巩固,感受尺规作图的几何意义,规范学生的作图语言,积累一些尺规作图的方法与经验,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尺规作图,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作图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操作、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基本作图,并能利用基本作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练习导引复习法(在练习中导引学生复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本节学习目标)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扩充课堂容量,加强内容的多方面复习)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五 厘米和米:● 我们身体上的“尺”》公开课教案_2

我们身体上的尺 教学内容: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材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身体“尺”,了解身体“尺”的含义。 2、通过测量,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学生尺、软性学生米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知。 听绘本故事《我家漂亮的尺子》初步感知我们的身体是灵巧的尺,用手、胳膊、脚等可以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1、认识一拃 故事中妈妈是怎样给孩子测量衣服的尺寸的? 你来做给大家看一看一拃是怎样的,边做边说。 你的一拃有多长,拿出直尺量一量,填写在学习单中。 为什么同样是一拃,有的学生长一些,有的学生短一些。 那用新认识的身体尺一拃来量一量你的课桌的长大约是几拃?是几厘米? 2、认识一庹 一拃一拃地量黑板感觉怎么样?谁来比划一下一庹是什么样的?边做边说。 说明: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庹比较方便。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庹有多长?测量之前请认真看示范。 你能用庹来量一量黑板吗?(说明最后不满一庹的如何处理) 3、认识一步 体育老师要知道学校篮球场的长,可是没有尺子,你觉得怎样测量比较方便? 像平时走路一样,前脚尖到后脚尖的距离就是1步。一步有多长?先看示范,然后同桌合作测量。

你觉得用1步可以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得出:测量地面上比较长的距离用 1步比较合适。 4、认识一脚 那你知道地面上比较短的长度该用什么测量比较方便? 出示一脚。从脚尖到脚跟之间的长度就是一脚。 测量一脚有多长?说一说怎样测量的?鞋码与脚长之间的关系。 【通过故事充分激发孩子探究身体尺的欲望。“从没有尺子如何测量?”这个问题引出课堂的开始,激发孩子的思考的同时也引起他们探究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身体就是一把灵活的“尺子”。】 5、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的一拃,一庹,一步,一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板书)知道为什么“尺”字上加双引号吗?当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如果身边没有尺子,就可以用我们的身体尺来测量。 6、认识身体尺与1米的关系 出示米尺,你估计1米大约有几拃?1米大约又是几脚?跨几步就是1米了?你怎么想的? 估计得准不准呢?拿出米尺,用你的身体尺去验证一下,并完成作业2。 (展示交流)为什么同样是1米,同学们测量的结果不完全相同呢? 四、想办法量。 1、学校的篮球场很大,如果要测量出它的长,你觉得用哪种尺量比较好?为什么? 2、如果给你一根3米长的绳子,你会用绳子量篮球场的长度吗? 小组讨论:具体的方案。按方案到球场去测量。 想一想如何能在球架下面量出球架的高? 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的测量工具,还可以量出球场上哪些线段的长度?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教学案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教学案 课题: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课型:新授课 课程标准: 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 教材分析: 在尺规作图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材设计了许多让学生经历尺规作图的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感受到尺规作图在数学中的一定作用,获得了从事尺规作图活动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作图的步骤,具备了基本的作图能力,并能简单的表达作图过程,并且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知识,为三角形尺规作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学习目标: (1)认识什么是尺规作图; 会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边”“两边及夹角”“两角及夹边”三角形; (2)对尺规基本作图题,能写出已知,求作和作法或口头表述作法,并能正确作出图形(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证明过程)。 学习评价: 通过第一环节,检测目标一的达成 通过第二环节,检测目标二的达成 学习过程: 第一环节:基本作图回顾 活动内容:通过自主学习练习的方式复习尺规作图的四个基本作图。 活动目的:使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最终达到掌握并灵活应用的目的。 活动过程: (1)已知:如图,线段AB A B

求作: :线段A`B`,使得A`B`=AB. 作法与示范: 作法 示范 (1) 作射线A ′C ′; A ′ C ′ (2)以点A ′为圆心,以A B 的长为半径画 弧,交射线A ′C ′于点B ′。A ′B ′就是所作的线段。 A ′ B ′ C ′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在六年级接触过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但是由于相隔时间比较长,所以有一部分同学遗忘,这时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互帮互助,学生在合作中回忆起了作图的步骤,同时也在其中体会到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而在本节课当中,教师应在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使得学生实现从原来的会按顺序作出图来到按照程序化的方式规范作图的转变。 (2)已知: ∠AOB 。 求作: ∠A`O`B` 使∠A`O`B`=∠AOB 。 作法与示范: 第二环节:尺规作三角形 活动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练习的方式复习运用尺规作三角形。 作法 示范 (1)作射线O ’A ’ A' O' (2)以点O 为圆心,以 任意长为半径画弧, 交OA 于点C ,交OB 于点D ; D B A C O A' O' (3)以点O ’为圆心,以 OC 长为半径画弧, 交O ’A ’于点C ’; D B A C O A' C'O' (4)以点C ’为圆心,以 CD 长为半径画弧, 交前面的弧于点D ’; D B A C O A' C' D' O' (5)过点D ’作射线O'B ’。 ∠A'O'B' 就是所求作的角。 D B A C O B' A' C'D' O'

二年级数学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设计1苏教版

我们身体上的“尺”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用尺子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尺子、5角硬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老师和你妈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高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看图听故事,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为什么徒弟按师傅测出的尺寸做出来的衣服小了? 师傅的一拃长,徒弟的一拃短,徒弟用师傅量出的尺寸做出来的衣服,阿福穿起来才会又小又短。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 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长边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拃。生2:5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结果不一样,我们遇到了刚刚师徒2人相同的问题了,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小结:要得到相同的结果就要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生活中有很多种测量长度的尺子,一起看看。这节课我们先认识直尺。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长的刻度线都对着一个数字,我们把这些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数字叫刻度。 第一个数字是什么?(0)我们就把这个刻度叫做刻度O,它对应的这条线叫0刻度线。 教师指出:这个0刻度线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测量一般都从这里开始。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板书:厘米cm)

折纸做60°、30°、15°的角--教学设计

四川省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选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折纸做60°、30°、15°的角 2、内容解析 本节内容是教材在“三角形”、“轴对称”“四边形”、“尺规作图”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重点是用矩形纸片折30°角和折叠问题的探究,学生通过折纸做角活动,既可以巩固再认已学知识,深化知识的理解运用,又可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元认知能力,为后继知识的学习和数学实践活动奠定认知基础。此外,本节教学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价值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学生能掌握折60°、30°、15°角的方法;在实践操作中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动脑、动手能力。 (2)通过折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折纸做角的实践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首先是学生能运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角是30°”和“轴对称”、“勾股定理”等知识,设计出用矩形纸片折30°角的方案,其次是进行实验操作折出30°角,最后是能利用角的倍分关系顺利折出15°、60°、120°等相关的角。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通过对折纸做角过程的反思再认,能理解对折纸片(折叠)的实质是轴对称,“重合点的连线被折痕垂直平分”,并能运用对称原理进行数学中折叠问题的一般推理和计算。 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通过把自贡的地方剪纸文化与折纸紧密结合,学

生表露出对家乡——自贡剪纸艺术的惊叹和赞赏,洋溢出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为传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而努力学习的热情。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折纸做30°角,是在不用任何作图工具的前提下,开展的一项数学实践活动,在抽象概括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方面都比“尺规作图”难度大。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运用数形结合、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而且要求学生做到“学用结合”、“手脑结合”。此外,我班少数学生因基础不扎实,动手能力较差,要完成目标任务有一定困难。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虽然折纸做角难度较大,但它和“尺规作图”的分析方法有相似之处,这对折纸做角的思维活动有启迪作用,加之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勾股定理”、“轴对称”“四边形”、“尺规作图”、等与活动相关的知识,有一定的推理和运算能力,并且在前面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些活动经验,可为本节数学活动提供认知支持条件;我校开展的“学、究、讲、用”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较好的解决了“教与学”的“二元矛盾”,通过教师的导学,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探究、合作探讨、展示交流等学习活动,这可为本节数学活动提供学习主体的能动支持条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微课导学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折叠问题从“平面与立体”,“静态与动态”进行对比分析,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学习效率。这可以为本节数学活动提供教学手段的媒体支持条件。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矩形纸片、实物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设计

《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会测量并知道各“身体尺”的长度,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感受“身体尺”方便、快捷的特点;经历运用不同身体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并对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3.使学生了解“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主动思考,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 了解“身体尺”用“身体尺”测量长度。 四、教学准备 每两人1把米尺。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激活经验。 谈话:小朋友,如果不让你用尺量,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量出数学书长大约几厘米? 说明:我们知道自己手掌的宽,一拃的长等这些身体上的长度,就可以用手掌、一拃等方法来量一量,估计出大约几厘米。

2.导入课题。 谈话:最近,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并学会用尺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生活中,常常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可是我们不能随身带着尺,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借助于自己身体上的“尺”。今天,我们就通过实践活动,研究我们身体上的“尺”,并用身体上的“尺”量一量。 (二)活动一:认识“身体尺” 1.提出问题。 引导:如果知道身体上一些长度,就能测量一些物体大约多长。你想知道自己身体上的一拃、一步、一脚大约长多少厘米吗? 现在我们就来量一量自己身体上这些长度,记录下来。 2.讨论测量方法。 提问:小朋友先想一想,自己测量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学生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 说明:自己的一拃可以用尺这样测量,其余的需要同桌合作。 测量步长时,要按照正常的步伐走一走,随机停下来再测量两脚脚尖之间的距离;测量脚长时,可以先站直,像图上那样画出两条线后再测量。 3.实际测量。 让学生两人一小组,互相测量,然后在书上填一填。 说明:在一个时间段内,一个人的一拃、一步、一脚的长度往往是比较固定的。一拃、一步、一脚的长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交流:你知道了身体上的哪些尺?它们各有多长? 4.初步运用。 引导:根据小朋友的测量,身体上的尺除了一尺的长度超过了1米,其余都没有超过1米。那你知道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走几部,大约有几脚长吗? 说明:其实,要知道用身体上的这些尺多少是1米,可以对着米尺,再用这些“身体尺”量一量。你会这样做吗?

《尺规作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课题:《尺规作图》 课题:《尺规作图》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①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③探索如何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④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教材分析】 在尺规作图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材设计了许多让学生经历尺规作图的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七下作三角形,九上作等腰三角形,感受到尺规作图在数学中的一定作用,获得了从事尺规作图活动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教材(139页)介绍了如何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教材(77页)学习了用尺规作一个角

等于已知角;九年级上册(27页)学习了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4页)学习了作已知角的平分线。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作图的步骤,具备了基本的作图能力,并能简单的表达作图过程,为复习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 中考基于“课标”而课标要求了四个基本作图,它们是作图的基础,是解决更为复杂的尺规作图的基础。作为一节复习课不但要注重基础的扎实,而且还应注重它的运用。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1)再认识什么是尺规作图;经历四个基本作图的复习与巩固;学会利用基本图形作“三边”“两边及夹角”“两角及夹边”三角形;底边和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会作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心)和外接圆(外心); (2)对尺规基本作图题,能写出已知,求作和作法或口头表述作法,并能正确作出图形(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证明过程)。 过程与方法:经历四个基本作图的复习与巩固,感受尺规作图的几何意义,规范学生的作图语言,积累一些尺规作图的方法与经验,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尺规作图,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作图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操作、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四个基本作图的运用,画图,写出尺规作图的作法。 (2)教学难点:画图,写出尺规作图的作法,尺规作图的应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练习导引复习法(在练习中导引学生复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本节学习目标)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扩充课堂容量,加强内容的多方面复习)【使用教材的构想】 以教材中所涉及的尺规作图为主要训练题型,以近三年的中考题加以应用拓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对知识进行梳理,以达到本节复习目标。 【教学流程设计】 本节课教学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基本作图回顾,第二环节尺规作三角形,第三环节与圆有关的尺规作图,第四环节知识应用与拓展,第五环节课时小结,第

尺规作图教案分析

图1 在目前,我们只要能够写出已知,求作,作法三步(另外还有第四步证明)就可以了,而且在许多中考作图题中,又往往只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需要写出作法,可见在解作图题时,保留作图痕迹很重要. 二、五种基本作图 1、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如图1,MN 为已知线段,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 画一条线段AC 与MN 相等。 步骤: 1、画 AB , 2、然后用 量出线段 的长,再在 AB 上截取AC =MN , 那么,线段AC 就是所要画的线段.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如图2所示,∠AOB 为已知角,试按下列步骤用圆规和直尺准确地画∠A ′O ′B ′等于∠AOB . 步骤: 1、画射线O ′A ′. 2、以点O 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 于C ,交OB 于D . 3、以点O ′为圆心,以OC 长为半径画弧,交O ′A ′于C ′. 4、以点C ′为圆心,以CD 长为半径画弧,交前一条弧于D ′. 5、经过点D ′画射线O ′B ′.∠A ′O ′B ′就是所要画的角. 3、画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定义:经过线段的中点且与线段垂直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叫中垂线。) 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B ,画出它的垂直平分线. 步骤: 1、以点A 为圆心,以大于AB 一半的长为半径画弧; 2、以点B 为圆心,以同样的长为半径画弧, 3、两弧的交点分别记为C 、D ,连结CD ,则CD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o B A 图2

4、画角平分线 利用直尺和圆规把一个角二等分. 已知:如图4,∠AOB 求作:射线OC ,使∠AOC =∠BOC 步骤: 1、OA 和OB 上,分别截取OD 、OE ,使OD =OE 2、分别以D 、E 为圆心,大于 的长为半径作弧, 在∠AOB 内,两弧交于点C 3、作射线OC ,OC 就是所求的射线。 5、作已知直线垂线 (1)过直线上一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如图,点A 在1l 上,过点A 作直线2l ,使得1l ⊥2l 作法: 1、以点A 为圆心,以为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1l 于B 、C 2、分别以点B 、C 为圆心,以大于21 BC 为半径,在1l 一侧作弧,交点为D 3、连接AD 那么,AD 就是所求的直线直线2l (2)过直线外一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以点A 为圆心,以大于点A 到1l 的距离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1l 于B 、C 2、分别以点B 、C 为圆心,以大于21 BC 为半径,在另一侧作弧,交点为D 3、连接AD 那么,AD 就是所求的直线2l 随堂练习: 1、已知线段AB 和CD ,如下图,求作一线段,使它的长度等于AB +2CD. A l 1 A l 1 B O A 图4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我们身体上的“尺”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会测量并知道各“身体尺”的长度,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2.经历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感受“身体尺”方便、快捷的特点;经历不同“身体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并对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3.了解“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身体尺”,用“身体尺”测量长度。 教学准备:每两人1把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激活经验。 谈话:小朋友,如果不让你用尺量,你有什么办法可以量出数学书长大约几厘米? 2.导入课题。 谈话:最近,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并学会用尺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生活中,常常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可是我们不能随身带着尺,怎么办?我们可以借助于自己身上的“尺”。今天,我们就通过实践活动,研究我们身体上的“尺”,并用身体上的“尺”量一量。(板书课题) 二、活动一:认识“身体尺” 1.提出问题 引导:如果知道身体上一些长度,就能测量一些物体大约多长。你想知道自己身体上的一柞、一步、不庹、一脚(穿鞋后)大约长多少厘米吗?现在我们就来量一量自己身体上的这些长度,记录下来。 2.讨论测量方法 提问:小朋友先想一想,自己测量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学生先同捉讨论,再集体交流。 3.实际测量 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测量,然后在书上填一填。 说明:在一个时间段内,一个人的一柞、一步、一庹、一脚(穿鞋后)的长度往往是比较固定的。一柞、一步、一庹、一脚的长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交流:你知道了身体上的哪些“尺”?它们各有多长? 4.初步运用 1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尺规作图》教案

《尺规作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尺规作图. 2、掌握尺规的基本作图: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尺规作图的步骤. 4、掌握尺规的基本作图:画角平分线; 5、尺规作图的简单应用,解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掌握准确的作图语言; 6、经过一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7、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学重点 画图,写出作图的主要画法,并完成作图. 教学难点 写出作图的主要画法,应用尺规作图. 教学方法 引导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 (一)引入 直尺、量角器、圆规都是都是大家很熟悉的工具,大家都知道用直尺可以画线,用量角器可以画角,用圆规可以画圆. 请大家画一条长4cm的线段,画一个48°的角,画一个半径为3cm的圆. 如果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你还能画出符合条件的线段、角吗? 实际上,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在数学上叫做尺规作图. (二)新课 1.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请同学们探索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的线段. 已知线段a,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 请同学们讨论、探索、交流、归纳出具体的作图方法. 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已知:线段a、b、c.(画出三条线段a、b、c) 求作:△ABC,使得三边为线段a、b、c.

作法:(1)画一条线段AB,使得AB=c. (2)以点A为圆心,以线段b的长为半径画圆弧;再以点B为圆心,以线段a的长为半径画圆弧;两弧交于点C. (3)连结AC,BC. △ABC即为所求.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请同学们探索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角∠MPN,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MPN. 请同学们参照课本,交流、归纳出具体的作图方法. 作法:(1)画射线OA. (2)以角∠MPN的顶点P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MPN的两边于E、F. (3)以点O为圆心,以PE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 (4)以点C为圆心,以EF长为半径画弧,交前一条弧于点D. (5)经过点D作射线OB. ∠AOB就是所画的角.(如图) 注意:几何作图要保留作图痕迹. 探索如何过直线外一点做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请同学们讨论、探索、交流、归纳出具体的作图方法. 根据下列条件作三角形: (1)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 (2)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 请同学们讨论、探索、交流、归纳出具体的作图方法(顺序). 练习: (三)小结 请同学们自己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 【二】 (一)引入 我们已熟悉尺规的基本作图: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那么利用尺规还能画角平分线吗? (二)新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