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联六副》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对联六副》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对联六副》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对联六副》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对联六副》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

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在学生课前学习的基础上梳理对联的起源、类型、

形式、要求等有关对联的知识。

2、对自己喜欢的对联进行赏析。

3、能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对对子。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

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执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

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

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

袖而去。看了这副对联,大家都会哑然失笑,都回佩服纪晓

岚的聪明机智,这副对联既对得工整,又痛骂了石先生。同

学们是不是也想成为纪晓岚那样能对出妙对的人?好,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对联六副》,学完了也来对一对。

前几天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对联的知识,大家搜集了什么?

二、梳理有关对联的知识:

1、看来大家搜集了不少,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交流,

准备小组发言,介绍有关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等方面的

知识。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评价。

4、展示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等知识。

有关对联的知识:

(1)、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和“旧符”

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

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

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

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

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

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

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

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

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到了明代,明

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

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

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

的社会风尚。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

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

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

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2)、对联的类型: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

春联: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

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楹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

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婚联: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

热烈气氛的对联。

挽联: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

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

寿联: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

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

名胜联:用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

行业联:贴在门旁,使人对其行业特点一目了然,起到

行业广告的作用,是楹联中不可小视的一个品种。

集句联:用古文、诗词中的句子合成的对联

(3)、对联的形式:对联有正对、反对、串对等形式。

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

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串对:又名流水对,单看上或下联,意思不全,上下联

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意境。

三、运用所学知识赏析对联。

1、刚刚我们了解了对联的一些知识,下面我们就用所

了解的知识来赏析对联。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副对联,同时注意阅读对联旁的赏

析文字,学习一下该如何赏析对联,看完之后告诉大家。

这些对联配上优美的画面,舒缓的音乐,的确是一种美

的享受。在享受的同时,你是否也知道了该如何赏析对联,

下面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对联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赏析:1、对联丰富的内容。

2、上下联对仗的形式。

3、对联深刻的内涵及深远的意境。

2、下面就请同学们反复放声诵读对联六副,从中找一

副你最喜欢的对联,写下你的赏析。

一、诵读欣赏六副对联,介绍对联的作者或有关人物。

(1)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2)岳飞,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汤阴(今属河南)人,出生农家。有《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

王文集》。

(3)林则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进士出身,累官至湖广总督。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

办禁烟事。后被遣戍伊犁,释回,病死途中。有《林文中公

政书》《云左房诗钞》。

(4)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近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迥、卢照邻、骆宾王已文词齐名,并称“初

唐四杰”。有著名骈文《滕王阁序》

(5)方志敏,江西戈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遗著有《可爱的中国》等。

二、分组讨论六副对联的意思,然后班级交流。

第一联:上联写景,下联抒情。由眼观湖山联想到百姓

的忧乐,抒发了爱国情怀。

第二联:上联颂扬忠臣,下联批判佞臣。

第三联:表现林则徐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

的品格。

第四联:借景抒情,借海阔天空、碧水白云的壮丽景色,用海水的涨落和浮云的消长表达对传说中的孟姜女不幸遭遇

的同情和千里送寒衣的执著精神的崇敬。

第五联:以天地人物的非同寻常,表现人们的良好祝愿,并有吉祥之意。

第六联:表现了方志敏热爱祖国,追求真理,为革命事

业顽强斗争的精神与坚贞的情操。

四、运用所学知识对出所给上句:

1、好,我们了解了对联的很多知识,大家现在是不是

也跃跃欲试,想要来对一对?好,我们先来帮一位古代秀才

解决一个难题:有一个秀才,家对面住着一户财主,财主家

有一片很大的竹园,秀才据此写了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财主想捉弄秀才,就命人将竹子砍了。秀才不

慌不忙,在上下联的末尾各添了一个字,就成了一副新对联: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财主火了,叫人把竹子连根

拔了。秀才还是在联尾添了一个字,又成了一副好对联。你

们猜猜他又添了哪两个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2、通过这个简单的练习以及刚刚的学习,同学们能说

说对联该怎样来对吗?

3、学生发言,全班讨论,明确:

(1)字数相同,断句一致

(2)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3)词性相对,结构相同

(4)平仄相反,音调和谐

4、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对联知识并运用对联

知识赏析了课文中的几副对联。通过对它语言特点的分析,

其实对对联也不很难,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5、在掌握了对联的基本要求之后,下面我们就来对几

副对联:

(1)这一题对联题就差点成为去年的中考题,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

西游记,记唐僧师徒,降妖捉怪,西天取经。

(2)这副对联出自我们的课文《幼时记趣》

耳闻夏蚊如雷眼观群鹤舞空

(3)这副对联出自我们的课文《寓言二则》

楚子刻舟求剑,舟行丢剑;郑人度足买履,度忘失履。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对联六副

2、收集对联

教后心得:

谭义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