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同济大学产业经济学复习题

同济大学产业经济学复习题

同济大学产业经济学复习题
同济大学产业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

1.你是否同意“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核心内容”这一看法?为什么?

我同意“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

产业组织:研究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

产业结构:研究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产业结构优化;战略产业的选择;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关联:以量化方法研究产业之间质的联系和量的关系,以投入产出方法来研究产业之间的中间投入和中间产出之间的关系,分析各相关产业的关联性和波及效应。

产业集群及布局:研究产业集群的方式、形成机理、特点、效应;研究一国或地区的产业布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包括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基本原理、一般规律以及产业布局政策。

产业发展: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发展政策等问题。

产业竞争力:研究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产业的动态比较优势。

而产业组织理论就是产业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就是哈佛学派,起源于Marshall的新古典经济学,经过Robinson、Chamberlin的垄断竞争理论,Clark的有效竞争理论的推动于上世纪30年代形成理论体系。主要代表有哈佛学派的Mason、Bain、Scherer 做出的主要贡献有建立了SCP分析范式,反垄断政策等。

2.简述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及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1)芝加哥学派

代表:施蒂格勒(G.J.Stigler)、德姆塞兹(H.Demsetz)、布罗曾(Y.Brozen)、波斯纳(R.Posener)

观点:唯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才是提高产业活动效率、保证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反对政府干预

法经济学和规制经济学的诞生

(2)可竞争市场理论

可竞争市场理论(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 :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和沉没成本为中心,推导有效率的产业组织的形成过程

(3)新产业组织理论

20世纪70年代开始,产业组织研究进入了“理论期”,理论模型取代统计分析占据了主导地位,形成了以突出理论研究为特征的所谓“新产业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Tirole

特点:重视企业策略性行为的研究,动态的研究框架,博弈论的引入

(4)新制度产业经济学

新制度产业经济学:引入交易费用理论,深入到企业内部,从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分析企业行为的变化及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代表人物:Coase、North、Williamson、Alchian

特点:注重对政策的研究

3.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如何认识理论分析方法和经验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

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1.理论分析方法:

优化分析法

博弈分析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

2.经验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

计量经济分析

理论分析方法主要从概念、基本假设出发来建立理论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研究来解释预测经济现象,而经验研究方法是通过经验观察和经济数据分析来发现经济变量之间的可能关系,以此来提出或检验相关的理论和命题。可以说理论分析方法是比较基础的分析方法,而经验研究方法就是基于一定的实际数据和理论上面的一种检验手段。经验研究方法可以用来检验理论分析方法是否正确。

第二章

1.试述SCP的分析框架,讨论:SCP范式是否适用于中国的产业组织问题研究?为什么?

在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基本部分组成,通常是假定市场结构(Structure)决定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行为再决定市场绩效(Performance)。

“结构—行动—绩效”分析范式。结构:集中度、产品差异、进退壁垒等;行动:定价、产品选择、投资、广告、研发等;绩效:利润率、价格、效率、公平、技术进步等。强调市场结构在产业组织分析中的突出地位。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SCP范式不适用于中国的产业组织问题研究,中国企业的经济行为受到政府的大量干预,企业行为有可能不是一种经济行为,而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目标的行政行为。

2.讨论:汽车、电信、民航、彩电、纺织、网络、金融、钢铁……等行业的垄断与竞争

寡头竞争型市场是指产业内只有少数几家企业,产品之间差别度很少或没有,企业对价格有控制能力,产业进入壁垒相当高,在我国,汽车、电信、民航、金融、钢铁等行业是寡头竞争。垄断竞争型市场是指产业内企业数较多,产别之间有差别,企业对价格稍能控制,进入壁垒较低。我国彩电、纺织、网络等行业是垄断竞争。

下面详细分析金融行业的垄断与竞争。【商业银行业是我国金融市场经济中的核心产业。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果按照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949-1978年,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内唯一的银行,统一货币经营,统一存款支配,统一贷款审批,市场中存在唯一一家银行,故我国商业银行市场为完全垄断市场;1978-1993年,高度集权分人民银行下分四家服务对象固定,业务分块,职能划分明确的银行,各银行对自身业务范围拥有绝对垄断地位,不存在竞争对手,商业银行市场仍是高度垄断竞争结构。1994年至今,商业银行资金分配上的行政管制及业务限制被打破,股份制改造深入推进,外资银行涌入,市场化、商业化体系逐步建立,既包含垄断性又涵盖竞争性的商业银行市场结构明显。】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垄断性主要体现在:由于商业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战略性地位,历来受到政府的特殊保护,再加上具有自然垄断和规模收益等特点,因此较之其他行业通常具有较高的垄断性和较低的竞争性。我国并没有完全放开银行业市场准入,整个银行体系实质上仍由政

府主导。一方面,外资银行对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占比小,垄断性明显。另一方面,尽管有大型商业银行只有有限的几家,但工农中建几大国有银行在市场上所占的比例非常高,达到70%—80%,对于股份制银行“相对”垄断;如果同属一个利益集团的数量越多就越垄断。

商业银行的竞争性体现在:外资银行大量涌入,大批股份制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成立;消费者可以选择任何一家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有较大的选择范围;从单个的银行以及银行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来看,各家银行的管理和技术创新力度大,竞争激烈。

总之,竞争和垄断是市场经济运行中两种相互交织的机制,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竞争力量逐渐渗透到银行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但传统经济体制下银行垄断结构的惯性尚未根除,垄断与竞争并存已成为中国商业银行的基本形态

3.寡头垄断模型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

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

古诺模型的应用—对国际贸易中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长期以来,普遍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按此理论,相同类型的国家之间不会发生贸易。但是,经验研究表明,OECD国家之间的贸易额远超过它们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额。这就是所谓的里昂惕夫之谜。而且,OECD国家之间的贸易品具有“同质产品”的性质。

可用同质产品的古诺模型进行解释,考察两个生产同质产品的国家A和B之间的相互贸易。假定两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同,不存在绝对优势或者比较优势;假定每个国家都实行从量关税,税率分别为T1、T2,由出口厂商承担。如果国内厂商和国外厂商进行古诺博弈,最终成为成本不对称情况下的古诺模型,结果是每个厂商都会想另一个国家出口产品。

斯塔克伯格模型:产量的序列博弈

产量之和与需求共同决定均衡价格

领导者与追随者的产量决策

领导者估计追随者的反应函数,作出有利于自身利益极大化的产量决策

追随者再根据领导者的产量决定自身的产量

研究移动和联通的竞争关系。

在寡头垄断市场的模型中,价格领导模型的解释力并不高。价格领导模型在导出跟随者的供给曲线时,依靠的是“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在水平方向的加总”这样一个命题。问题在于,这个命题本来只适用于竞争市场。基于价格领导模型的商业银行跨行转账手续费加价分析。

第三章

1.什么叫产品差异?厂商如何运用产品差异策略获得竞争优势?

产品差异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由于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产品之间替代不完全的状况。

为什么能获得竞争优势?

产品差异之所以为企业所青睐,是因为其使企业面临一条向下倾斜的剩余需求曲线,使企业拥有将价格提高到高于边际成本的能力,也就是说,具有市场势力。产品的差异化战略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核心: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

指导思想:在价值链的某些环节上,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在整个产业中具有独特性,因而赢得一部分用户的信赖,使同产业内的其他企业一时难以与之竞争,使替代品也很难再这个特定的领域与之抗衡。

例子:在高端豪华轿车领域,宝马注重运动操控;奥迪追求舒适便利;而奔驰近几年的策略是在运动与舒适之间寻求平衡,其产品定位差别于其主要竞争对手,拥有其独有而忠实的消费群体,同时,又使得竞争对手的消费者可以接受奔驰的产品定位,从而达到竞争优势。

奔驰自身的产品差异策略:产品分级,共用技术平台。比如轿车有C级、E级、S级等,针对不同用户需求,各有其市场定位。同时动力技术,如发动机、变速箱是共用的。又比如,C级和E Coupe,它们共用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等,可以在同一生产线上制造,而其市场定位大不一样。这样既兼顾了两个消费团体,又控制了生产研发成本。

2.如何区分水平差异和垂直差异?如果你要买一台电脑,在你所考虑的因素中,哪些是水平差异,哪些是垂直差异?

:指产品在空间上的差异,表现为两产品之间一些特征增加了,而其他一些特征却减少了。对水平差异而言,在给定价格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最优选择与特定消费者有关、由于消费者的偏好不同,对产品的特征评价也不同。

OR:若以相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品牌的差异化产品,不同消费者偏好不同的品牌,那么,这些产品具有水平差异。(不同消费者对相同的产品评价不同)

对其研究一般假定:消费者如果购买不到他最偏好的品牌(双方位置不一致),那么他会购买次偏好的品牌(从他的位置移动到某厂商的位置),最终将购买离其最近的产品(是距离的函数)

:是指在产品空间中,所有消费者对所提及的大多数特性组合的偏好次序是一致的那些特性之间的差异。即,所有消费者都偏好某一特定的产品。

买电脑:水平差异——不同品牌,不同外观(颜色、款型等)

垂直差异——价格低,内存大,运行速度快

3.两个同时进入市场的厂商如何传送产品的高质量信息,从而形成对自己有利的垂直差异?

厂商可以借助非信息性广告传递产品高质量的信号进而形成垂直差异。如果存在一种机制使得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厂商明白自己的高昂广告费用能获得较高的回报,那么这种非信息性广告其实是在传递产品高质量的信息。市场上其实存在这种机制,在产品质量外生的条件下,这种机制就是消费者经验的作用和高质量产品被重复购买。存在一种广告费用水平,在这个水平上,销售优质产品的厂商愿意承担该广告费用;并且厂商更愿意同时利用价格和非信息性广告传递产品高质量的信号。

第四章

1.举例说明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是两种主要的进入壁垒,最主要的差别是形成的成因不同。

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为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所形成的壁垒。主要有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和政府管制等。

即进入阻挠,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常见的策略有过度生产能力的投资,干中学,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等。

两者关系

现实中进入壁垒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构成的,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既包括结构性因素,又包括策略性因素。结构性壁垒特别是由需求因素和生产技术因素形成的结构性壁垒是策略性壁垒存在的前提;许多以前企业无法控制而被看做是结构性变量的因素现在变成了可以控制的因素。

2.你同意“适度的进入壁垒可能意味着效率的改善”这一说法吗?什么样的产业特点会使进入壁垒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改善?

同意。企业进入或退出市场,其实质是资源重新配置的一种方式,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增加许多额外成本。

对于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来说,由于进入壁垒的存在,可以阻止低效率的原子型小企业进入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使社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对于具有发展潜力的幼稚产业来说,适度的进入壁垒可能意味着效率的改善,又如适度的保护贸易主义有益于本国的某些脆弱的产业免受国外的优势产业的进入冲击。

从经济上分析,进入壁垒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进入壁垒的存在引起价格扭曲,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另一方面进入壁垒存在又具有正效应。进入无壁垒的、原子型的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尽管从理论说可以达到社会福利的极大化,但它却是以资源配置效率的牺牲和产品效用的损失为其代价的,而具有一定高度的进入壁垒,则可以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社会产品效用,这表现为:

(1)完全竞争市场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产品具有均质性。这种均质产品显然不能满足现实社会具有多样化的需求,造成社会产品总效用的损失。在一般的情况下,产品差别壁垒越高,产品越具有多样化的异质性,所实现的社会总效用就越多。

(2)无进入壁垒的完全竞争市场的另一个前提是市场结构以原子型的小企业为主体,而原子型企业是与规模经济相冲突的。特别是对于规模经济显著的部门来说,相互竞争性的小企业充斥市场,其结果往往只会降低生产的效率。因此进入壁垒的存在,可以阻止低效率小企业进入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使社会获得规模经济收益。

(3)企业进入或退出市场,其实质就是资源重新配置的一种方式。在其它条件(如资源转移的空间跨度、时间长度和埋没费用率)既定的情况下,资源配置成本与资源转移频率呈正相关关系。进入壁垒的提高,潜在进入企业进入市场难度随之增大,只有实力强大、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才有能力超越障碍进入市场,而一旦进入后就在经营活动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从而

大大降低资源重新配置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净收益。

第五章

1.举例说明什么是限制性定价?什么是掠夺性定价?

限制性定价是一种短期非合作策略性行为,通过在位厂商当前价格策略影响潜在厂商对进入市场后利润水平的预期,从而影响其进入决策。主要内容:静态限制性定价;动态限制性定价;不完全信息下的限制性定价。

掠夺性定价是指在位厂商将价格削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以便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者遏制进入,即使遭受短期损失。一旦对手离开市场,在位厂商就会提高价格以补偿掠夺期损失。

2.静态和动态的限制性定价的决定因素各是什么?

静态限制性定价的决定:市场初始规模;进入者的平均成本;非价格进入壁垒。

动态限制性定价的决定:折现率;风险偏好;非价格进入壁垒;时滞长短;市场需求增长;成本结构。

3.比较芝加哥学派与后芝加哥学派在掠夺性定价方面的观点。

芝加哥学派:非理性掠夺。假定:信息获取成本非常之低,接近0,因此被掠夺方可以获得资本市场和消费者支持,从而渡过掠夺期;自由进入而且没有进入成本,导致垄断利润无法取得。结论:被掠夺方可以获得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和消费者支持,从而渡过掠夺期,致使掠夺失败;掠夺方掠夺期损失大于被掠夺方损失,导致掠夺无法成功;垄断利润的获得有很大不确定性,进而掠夺损失的补偿无法保证。

后芝加哥学派:理性的掠夺。结论:如果假定更接近现实的不完全信息,那么低于短期最优水平的定价将会成为理性战略;掠夺收益不仅来自掠夺市场,一个市场的掠夺通过遏制进入和威慑对手可以在其他相关地理或产品市场获利。

4.举例说明价格歧视作为定价策略的原因、条件、效应。

原因:当两个或者多个产品出售的价格与它们的边际成本之比存在差异时,就存在价格歧视。

条件:(1) 实施价格歧视的厂商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2)价格歧视要求厂商能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划分顾客。(3)厂商必须能够阻止通过转售套利现象的发生。

效应:不同的价格歧视有不同的效应。

5.讨论:居民用电梯度电价调价方案是合理的吗?

高峰定价(peak-load pricing):是指某些商品和服务会在特定时间出现需求高峰,而由于供应能力的限制,厂商在高峰期间的边际成本将是很高的,自然价格也应较高。

高峰定价法适用于在生产中以下三个条件能得到满足的情况:1)产品不能储存。2)在不同时期里提供服务所用的是同一设施。3)在不同的时期里,必须有不同的需求特点。

第六章

1. 创新和研究与开发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创新的内涵很广泛,熊彼特把创新界定为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新技术和新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实现企业组织的新形式。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市场主体(主要是企业)以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应用新知识和技术发明开发出新产品或新工艺,并成功实现首次商业化应用,以改善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条件的活动。

研究与开发指为了进行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是人们不断探索、发现和应用新知识的连续过程。研究与开发包括三种类型:基础研究(basic research);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开发(development)。研发有不确定性和溢出效应两大特征。

研发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商业化提供了可能性,而技术创新则把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因此,研发是创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一般说来,只有存在研发活动,技术创新才能实现,研发活动是技术创新起始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创新成功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从狭义的技术创新过程来看,企业的开发活动是研发与企业技术创新对接的关键,企业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过程融为一体,中间没有清晰的界限。

2. 说明在什么情况下政府奖励比专利更有效?什么情况下专利比政府奖励更有效?

专利是一项所有权证明,是政府依法向发明者授予的,在一定期限内对某项实用新型产品、工艺、物质或设计的独占权利。专利制度的效应有:有效的制约机制,提高了模仿成本;鼓励企业投资于R&D;鼓励发明信息的披露,提高了发明速度,实现研发投入的有效配置;限制了技术扩散。

政府奖励有两种形式。一为政府奖励,政府可以设立资金,以奖励那些成功的发明者。如

果企业是风险中性的,只要它预期的奖励至少等于企业从事R&D的成本时,企业将选择从事R&D来赢取奖金。二为R&D补贴,政府可通过补贴研发成本来鼓励更多的创新。在政府资助的研发中如何处理知识产权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应当获得相关创新的知识产权,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另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应允许研发活动的主体拥有知识产权或者持有独占性许可,以激励其创新积极性。而政府通常只有有限信息,可以建立专利制度作为创新激励机制。

由于专利允许垄断而导致效率损失,如果政府有充分的信息来吸引最优数量的研究,那么政府提供的奖金和研发合同就是一种比专利更有效率的激励机制。但是政府通常只有有限的信息,它无法确定最优的奖金数量和研发合同,因此专利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创新激励机制。

3. 你认为是大企业的研发效率高还是中小企业的研发效率高?为什么?

我认为:

大企业的研发和创新优势:大企业的利润保证了R&D项目投入有充足和稳定的资金来源;利用研究与开发具有的专业化和分工的利益,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通过同时进行多项研究项目来分散研发风险;充分利用研发与企业其他活动之间的互补,有效利用研究开发成果;大企业在过程创新上具有优势。

大企业的研发和创新劣势:研发效率低;缺乏竞争压力和创新动力。

中小企业的研发和创新优势:有充分的激励和动力来进行研发和创新活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善于捕捉市场机会;在创新效率和实现创新的时间上小企业较大企业更有优势。

中小企业的研发和创新劣势:不具备规模经济;风险承担能力差。

4.什么样的市场结构更有利于研发和创新?

垄断市场需要某种因素来解决垄断者的惰性,这种惰性是由创新前的垄断利润引起的;竞争性市场中,创新前的利润不存在,但创新者很容易被模仿,创新的补偿会减少;竞争性市场或潜在竞争给厂商的研发和创新以更大的激励,从而刺激厂商从事更多的研发和创新。

结论:竞争性市场更能促进研发和创新。

5. 合作研发有什么优势?这对市场结构会产生什么影响?

合作研发指的是在进行研究开发的企业间,围绕事前的研究开发投资水平、方向、开发成果的利用以及普及的方法等问题,预先以某种形式缔结契约的行为。

合作研发有利于改善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研究与开发的规模经济性;有效分散研发过程中的风险;避免研究开发的重复投资;将研发的外部性部分内部化。

第七章

1.试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分析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广告竞争。(竞争的情况、原因、导致的结果)

首先广告具有如下作用:具有反竞争效应,促使了假相产品差异的形成,导致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促进了竞争,广告是传递产品质量的信号机制。通过影响消费者的效用函数的互补性影响需求

2.试分析我国汽车行业中广告与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的关系。

3.你认为我国哪些行业广告竞争比较激烈,哪些行业广告竞争太少,原因是什么?

广告花费主要行业中。化妆品与浴室用品继续保持低迷走势,而医药行业因受到政策限制,广告花费整体增长明显被遏制,仅实现9%的增长。“消费升级”成为引领007年中国消费市场的热点主题,中国市场内需的不断增加拉动汽车、家电、旅游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广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广告产品由中低端产品向中高产品倾斜,MPV商务车、SuV越野车分别以33%和75%的增长接过家用轿车的接力捧成为带动汽车行业广告增长的主要动力。

集中度与广告强度之间存在着倒U型的关系

产品差异对广告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的广告弹性来实现的,当产品的差异化较小时,广告的公共物品的性质越大;产品差异与广告强度正相关,当产品差异化增加时,广告强度增加。

第八章

1、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的区别是什么?

横向并购是指并购双方处于同一行业的并购活动,即一种竞争者之间的并购。横向并购减少竞争者的数量,使一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提高。实证研究表明,至少50%以上的集中度提高都来自于并购活动。并购具有潜在的反竞争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过度的并购将造成市场过度集中,进而导致企业间形成共谋;过度并购可以导致独占,从而限制竞争。但是由于并购可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增强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交易费用,也会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横向并购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降低了单位产品成本,提高了效率,形成规模经济,横向并购形成卖方集中,增加了卖方施加市场势力的机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导致福利损失。威廉姆森福利权衡模型就是通过对比这两个方面的福利影响来分析横向并购的效应的。

纵向并购是指指处于生产同一(或相似)产品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并购。从纵向并购方向来看,有前向并购(前向一体化)和后向并购(后向一体化)之分。纵向并购的成因:一是避免双重定价,二是旨在减少投资的溢出效应,使投资的外部性尽可能内部化,三是限制市场竞争,通过控制稀缺资源进行市场反进入。因此,纵向并购具有较低交易成本,保障供应,消除外部性,减少政府干预和增加垄断利润的作用。

混合并购是指既非竞争对手又非现实中或潜在的客户或供应商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某些资产在企业内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就可以出售或出租这部分资产,也可以通过混合并购自己留用这部分资产。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企业通常认为自己通过内部组织比通过市场利用这部分资产将更有效率,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混合并购来利用这部分资产。此外,企业家经营管理才能,一般不局限于某种具体的产品,通过混合并购,扩展了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范围,能充分利用这些管理才能,提高这些资产的利用效率。降低经营风险的观点经常被用来解释混合并购的动因。企业在若干不同的领域内经营,其中某个领域或行业经营失败时,可以通过其他领域内的成功经营而得到补偿,从而使整个企业的收益率得到保证,如果有价证券投资组合的交易成本很高,那么投资混合并购后的企业就显得更具吸引力。其福利分析如下:市场进入:进入新的市场更容易;成本节约:资产利用的结果;掠夺性定价:以其他盈利弥补特定市场的

暂时亏损

2、举一企业并购的具体案例,说明促使该并购发生的原因并分析其效应。

吉利控股集团在2010年3月28日签署股权收购协议时宣布,同意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其中2亿美元以票据方式支付,其余以现金方式支付

1999年,全盛时的福特汽车公司花了64.5亿美元,收购了总部位于瑞典的豪华乘用车品牌沃尔沃。目前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全部净资产,不到当年福特收购价的三分之一。10月底,福特汽车总裁穆拉利在出席长安福特马自达重庆新工厂奠基仪式时表示,沃尔沃是一个很棒的品牌。之所以出售沃尔沃,主要原因是福特今后将重点发展福特品牌。福特要卖掉沃尔沃的全部股权,这是福特汽车降低成本、减少债务、改善财务状况,重新实现盈利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不会轻易改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隆国强则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许多外国企业的资产价值被严重低估,是中国企业出手的好时候。通过海外并购,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取到梦寐以求的汽车国际品牌、核心技术和国际营销渠道。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技术跨越的一个捷径,可以迅速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软实力。兼并重组有多种形式,不仅是国内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也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并购海外的汽车企业。吉利并购沃尔沃,一是可以帮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尽快走向国际市场。二是可以嫁接国际知名品牌为我所用。三是可以彰显中国汽车产业的实力。1) 市场动因、管理动因、技术动因。吉利梦想低成本获取汽车国际品牌、核心技术和国际营销渠道,迅速提高软实力。作为与奔驰、宝马、奥迪齐名的国际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的品牌价值和技术含量远远超过萨博。已有82年历史的沃尔沃,是欧洲著名的豪华汽车品牌,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在汽车安全和节能环保方面,有许多独家研发的先进技术和专利。仅沃尔沃品牌价值就接近百亿美元,还拥有400.0名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与体系能力,拥有低碳发展能力,可满足欧6和欧7排放法规的lO款整车和3款发动机,年产汽车能力近60万辆。(2)福特公司深陷财政困境,全球销量锐减亏损严重,急于甩掉包袱。2007年,福特公司深陷财政困境,亏损额高达126亿美元,为此不得不甩掉捷豹、路虎等知名品牌。沃尔沃现在的问题多多。2009年,沃尔沃全球销量只有34万辆,亏损9.34亿美元。另外之所以出售沃尔沃,主要原因是福特今后将重点发展福特品牌。

吉利同时为沃尔沃制定了一份“复兴计划"——其一,沃尔沃在瑞典和比利时分别有两个汽车组装厂,在瑞典还有一个发动机生产厂,把这些主要的研发和生产基地都留在欧洲。

其二,通过在中国北京或天津建立年产30万辆沃尔沃轿车的新工厂设厂,利用中国相对

廉价的劳动力,大幅削减沃尔沃轿车的生产成本。其三,销量方面,计划在未来4到5年的时间内,把沃尔沃的年销量从现在的40万辆提升至100万辆。其四,技术和产品革新方面,每年都有新产品在瑞典工厂下线。

2010年,吉利汽车实现国内销售近40万辆,占2010年中国汽车销量达1806.2万辆的2.2%。沃尔沃2010在中国市场销量为30,522辆,增长了36.2%。

第九章

1、自然垄断产业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要对自然垄断产业实施规制?

传统的自然垄断理论是用平均成本持续下降来定义自然垄断。即由规模经济引起的垄断。

一般特征:(1)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非常显著。(2)关联经济效应显著。(3)网络性。

4)有大量的沉没成本。(5)市场集中度特别高。(6)普遍服务性。我国自然垄断的特征:国家垄断,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

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的内在必然性:传统的自然垄断理论认为,由于自然垄断产业是成本递减行业,存在定价矛盾,从整个社会的利益出发,政府有必要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规制。现代自然垄断理论则认为,在平均生产成本上升的产业中,定价矛盾不再成为必然,在平均生产成本下降的产业,定价矛盾依然存在,仍需政府进行价格规制。

2、任以一产业为例,说明规制的原因、规制的内容,讨论规制的效应。

原因:中国蕴藏丰富的天然气——清洁、高效的绿色能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和优质的化工原料。发展天然气工业将有利于调整能源结构,治理大气朽染,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据统计,中国天然气总资源量为55.16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3.11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1.65万亿立方米,探明率15.15%(石油情报,2003)。而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仅占2.1%,远远低于23.8%的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应充分利用天然气资源,缓解中国目前的能源紧张状况,保证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同时促进中国能源结构向以天然气为代表的高效能源结构转换。

天然气产业规制体制不够合理、不尽完善是中国天然气没有被充分利用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没有天然气相关规制法律,天然气规制缺少法律支撑;没有独立的规制机构,现有规制多是由与天然气产业相关的多个部门完成,规制涉及各部门自身利益,难以保证公正性;缺少相应的天然气产业进入许可制度,因而中国天然气产业整个产业链都接近于垄断结构,缺乏有效竞争。中国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不够合理,价格没有反映天然气的真实价值和市场需求状况。

要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首先要尽快进行天然气产业规制改革,完善中国天然气产业规制体系。

内容:1.价格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中国天然气价格执行的是国家统一计划价格管理模式即政府定价,天然气价格都由中央政府物价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制定。2.价格管理部门的改革。1982年8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物价管理暂行条例》,天然气价格由地方物价部门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批准执行。此后天然气价格管理体制无大变化。3.价格规制的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是中国第一部规范的价格立法,该法于1988年5月1日起施行。按新的价格法,天然气商品及服务价格,仍然按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运行。2005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出特急文件,《关于改革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及近期适当提高天然气出厂价格的通知》,简化价格分类、坚持市场取向、理顺比价关系、建立挂钩机制,逐步提高价格、实现价格并轨成为改革的核心内容。

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监管的范畴涵盖了资源保护,价格和进出口规制,行业准入,投资审批以及环境、安全等多方面内容,涉及的政府部门包括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外经贸部、财政部、国家环保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海洋局等,甚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也承担着某些本不该由企业来承担的职责,没有专门的规制机构进行归口管理,也不像国际惯例那样有专门的天然气立法。

效应:(1)资源相对丰富,但开发程度较低。中国天然气探明程度仅为6%左右,与世界天

然气资源的探明程度42.6%相比,只要加大勘探力度,中国的天然气尚有巨大资源潜力。

(2)工业利用为主,民用和发电利用偏低。工业用气比例过高,占总量的76.6%;民用和发电用气比例又过低,分别为总量的3.7%和8.8%,而这几项的世界平均值分别为:44%、25.5%和14.3%。3)管输极不发达,单程运输管线为主。目前中国有天然气输送管线约1.2万km,其中管径大于426咖的管线长约5700kmi除四川和重庆地区外,其他地区输气干线均为产地到用户的管线,没有储存设施。(4)消费比例远低于国际水平。中国天然气消费每年大约400多亿立方米,占能源需求的比例仅仅3%。这一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4%和亚洲平均水平8.85%,且与中国本身38万亿m3的天然气资源量也极不相称。(5)天然气供应商单一,天然气定价不科学。当前中国天然气管道运价采用的是“老线老价,新线新价,一线一价”,基本上都是“政府定价”,老线价低,新线价高。

3、讨论:中国制定反垄断法的背景?说明中国法律中的反垄断规定及反垄

断法立法进程的启示。

背景:1、中国产生反垄断法的背景和西方完全不同。西方是由于大企业在自由的、充分的市场竞争中逐渐显露不良的社会政治影响,才引出反垄断法,这个前提是存在充分的、自由的市场竞争。而中国经济市场的许多重要领域,大量有浓厚政府管制色彩、延续过去体制获得的政府授权而实际需要公共政策机制予以调整的“官办”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行使着变形了的市场权力,实质是政府权力向市场领域的延伸。2、行政垄断在我国当前主要表现为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行业垄断即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经营者的市场准入,排斥、限制或者妨碍市场竞争。这特别表现为一些集行政管理和生产经营于一体的行政性公司、承担着管理行业任务的大企业集团以及一些挂靠这个局、那个部享受优惠待遇的企业。这些企业凭借政府给予的特权,有着一般企业所不可能具有的竞争优势,在某些产品的生产、销售或者原材料的采购上处于人为的垄断地位,从而不公平地限制了竞争。3、对“禁止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进行过激励讨论。反对者的理由是反垄断法应用过度,限制了市场竞争,成为市场竞争失败者进行不正当竞争的手段。他们认为谴责从竞争中产生的垄断者有违市场道义。在市场经济社会,不管是反垄断还是主张适度垄断,其理由都是相同的,即促进市场竞争。因而,倘若我们今天删除反行政垄断条款,他们都不可能为此叫好。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一反垄断法的精髓将随之而去。4、我国已经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要不要制定反垄断法,制定一个什么样的反垄断法,学术界以及有关的职能部门进行了很多研究和探讨,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由于我国没有经过足够的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过程,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之市场经济不发达,垄断还未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也未对我国经济造成明显的损害,因此并不急于反垄断,也不急于制定反垄断法;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垄断在我国尚未成为普遍现象,但毕竟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随着经济市场化的加快,垄断也必将逐步蔓延并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危害,因此反垄断及制定反垄断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经十分突出地表现出来。

第十章

1.通过产业结构演进过程说明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并分析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从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上看,三次产业间联系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全国总量比重和比例关系的变化及其趋势。

目前现状,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在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产业占全国GDP的比重约30%,但是到2012年,已经下降到5.7%,降幅非常明显。

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出先降后升的趋势,但总体上看,没有发生大幅度的变化。在GDP结构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从1980年的48.22%下降到1990年的41.34%,到2012年,再次回升到48.7%。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自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第三产业在GDP结构中所占比重一直没有发生变化,而在1983年以后,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在1985年超过了第一产业。2002年,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差距最为微小,仅相差4.1个百分点,但是自2002年以后,第三产业在GDP结构中的比重基本稳定在45%。

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有很多,既有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因素,也有需求、供给、对外贸易、产业政策等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联系,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变动,其中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因素、供给方面的因素(包括科学技术因素)、需求方面的因素、国际贸易与投资、产业政策(包括制度与社会因素)。

2.分析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结构升级面临一些新变化: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技术约束更加明显,有些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开放带来的结构升级空间减小。主要面对以下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重要资源国内供给压力加大,服务业发展明显落后,结构优化升级的成本上升,开放带来的升级空间越来越小。

针对中国目前产业结构的状况,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科技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第二,增强以我为主综合、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能力;第三,加强重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3.中国目前应选择哪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为什么?

在产业结构中,主导产业一般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处于带头地位的产业,这些产业的状

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产业结构未来发展方向和模式。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产业发展必然有

自己的特色,具体讲,中国的主导产业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高技术产业。高技术及其产业化是现代经济的主体支撑,如以信息科学原理和方法所支撑起的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逐步产业化形成了信息产业及其他产业;高技术产业通过其高的生产率,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经济增长点;通过高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改造,可以增加传统产业的知识和技术含量,使传统产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通过高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可为现代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产业基础。因为21世纪前半叶,国际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信息技术,所以中国必须在工业化的同时完成高技术化,尤其是信息化。

2、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落后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一是高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做到“增产减员”,从而为就业人员向第三产业转移提供了物质基础;二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如金融业、信息业、教育事业等。

总之,中国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遵循双重发展战略,即传统产业和现代经济的发展两者兼备,通过现代经济的发展及对传统产业的高科技改造,从而再来带动整个经济基础的加强。

4.分析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政策并进行评价。

2000年以来,“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都把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列为重点目标。并发布了关于农业、工业、部分服务业的结构调整以及改革方向、重点和主要政策措施的重点专项规划。产业结构调整仍然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004年,国家颁布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本)》,对投资方向进行了引导;对沿用多年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了修改。适当扩大外商投资的范围,减少限制外商投资的领域。200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配套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这是一个系统性、纲领性、综合性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文件,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原则、方向和重点。确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政府还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促进新兴工业化发展的指导目录(试行)》、《国务院关于加快

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修改)》等文件,实施相关的产业政策。在具体的行业政策方面,国家相继颁布了《汽车产业政策}(2004)、《钢铁产业发展政策》(2005)、(Tk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2006)、《煤炭产业政策}(2007)等

这一时期,中国逐步建立了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国家产业政策体系,开展了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并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工业结构升级加快,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基础设施等行业快速增长,带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机械设备等提供中间产品的行业,并进一步拉动了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行业的增长;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工业结构重型化的趋势十分明显。

在政策手段上。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产业政策在不断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向更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市场功能和提供信息的方向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和手段将逐步转向依靠企业和市场,不再采取以往那种计划方式,通过压缩总需求的办法来实现。政策手段的转变表明以前所运用的政策模式已不再符合新时代背景下产业发展的要求,产业政策的转型是大势所趋。

第十一章

1.简述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起源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57 年,美国的波兹(Booz)和阿伦(Allen)在《新产品管理》一书中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他们根据产品销售情况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英国的戈波兹(Kuznets)等人把产品生命周期和生物进化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戈波兹曲线数学模型,从而将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研究由定性分析深入到定量分析。弗农(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最具有代表性,1966 年弗农(Vernon)从国际化的视角,依据产业从发达国家到欠发达国家依次转移现象,将产品生产划分为导入期、成熟期和标准化期三个阶段。阿伯纳西(Abernathy)和厄特巴克的A-U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20 世纪70 年代,哈佛大学的阿伯纳西(Abernathy)和麻省理工大学的厄特巴克(Utterback)将产品生命周期和创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共同提出了A-U 模型。他们依据产出增长率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流动阶段、过渡阶段和稳定阶段,并认为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相互关联,在不同阶段对两者的侧重有所不同,企业的创新类型和创新频率取决于产业成长的不同阶段。A-U模型主要针对产品管理,却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建

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揭示了技术创新对产业演进的推动作用这一客观事实;同时A-U模型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比如没有明确推动产业演进的技术创新的主体、过分强调技术创新对产业演进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创新的作用以及对部分产业演进缺乏解释力等。

2. 以某一产业为例,分析我国的产业发展政策。

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分析:

从“八五”期间电动汽车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开始,我国在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道路上已经前进了十余年。迄今为止,我国推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与产业化的政策体系已具雏形。现已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划为指引,以科研政策、示范补贴、企业和产品准入、税收、技术和排放标准等政策为配套的政策体系。

(一)注重通过顶层设计谋划新能源汽车长远发展

我国制定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主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两个层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

(二)注重通过支持新能源汽车研发事业夯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础

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各类新能源汽车对技术均有较高的要求,没有技术的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难以实现。2012年,科技部制定发布《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了电动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确立“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战略,调整了“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布置了电动汽车领域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并提出了相应的组织保障措施,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三)注重通过免税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车船税法》将排气量作为乘用车计税依据,增加了对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可免征车船税的优惠。2012年3月6日,财政部、国税总局和工信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车船税政策的通知》,提出对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免征车船税,通过免税政策,将提振企业开发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增加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品种和数量,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多的选择。

(四)注重通过引领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开拓市场

2009年元月,财政部、科技部和工信部等部委共同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同年,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

产业经济学试题二(带答案)

《产业经济学》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范围经济 2.掠夺性定价 3 产业集群 4.管制 5.有效竞争 二、简答题(共30分) 1.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方法? 2.结构性进入壁垒有哪些? 3.横向并购的竞争效应? 4.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内容? 5.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三、案例分析题(共20分) 辽宁汽车产业及其集群发展 作为装备制造业龙头的汽车产业,辽宁的汽车产量2003年达到143677辆,同比增长了55.88%,高出全国平均增幅20个百分点,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现在,以轿车、多功能车、轻型汽车(含轻型客车和轻型货车)、大中型客车、车用发动机和汽车零部件已经构成了辽宁汽车工业体系,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已初现轮廓,形成了沈阳、丹东两大汽车生产基地,沈阳-辽阳-营口-大连,沈阳-锦州-朝阳两条汽车长廊的产业聚集分布。从地域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分布较散,企业只是生产的地域集中而不是集群;从地理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更多地表现的是生产集中的特点,生产集中仅仅是相关企业集中在一个地区,但相互之间的联动作用非常少,竞争制约非常严重。而集群则要求整车厂和相关配件厂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实现专业化的分工协作,而不是目前的这种局面。 近几年来,借助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以及现有的工业基础与中国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辽宁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其中沈阳市汽车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截止2004年底,沈阳汽车产业集群共有华晨金杯、华晨宝马、上海通用(沈阳)北盛、金杯车辆、沈飞日野、沈阳中顺、沈阳奥克斯7家整车生产公司;专用改装车、农用运输车21家;汽车零部件企业95家。 辽宁汽车产业链较为完整,在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经销、售后服务等各大环节均有一定实力。

产业经济学期末试题(含答案解析)

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5:AADCB 6—10:CAABD 11—15:ACDBB 16—20:ACAAD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掠夺性定价(驱逐对手定价):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或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 2、配第-克拉克定律: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会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而且转移的幅度会越来越大。 3、产业组织政策: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其实质是协调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促进有效竞争态势的形成。 4、投入产出法: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5、次优理论:一个在某个或更多市场已包含垄断等不完全性、且对此已无能为力的现存市场中,如何得到最佳结果的理论。 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答:(1)产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2分) (2)具有以下特点:①不是所有的产业都有生命周期;②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的形状更为平缓和漫长;③产业生命周期存在缩短的趋势;④许多产业的生命周期具有明显的“衰而不亡”的特征;⑤衰退产业可能会“起死回生”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共6分) 2、简述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 答:(1)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地位变动趋势,即先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再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最后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2分)(2)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趋势;(2分)(3)新兴产业不断取代传统产业,并成为主导产业;(2分)(4)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趋势。(2分) 3、什么是主导产业?并简述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 答:主导产业是指发展速度快、带动作用大、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2分) 扩散效应主要体现在:前向效应,后向效应,旁侧效应。(共6分) 4、什么是市场进入障碍,形成市场进入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答:市场进入障碍是指产业内已有厂商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厂商所拥有的优势,或者说是新厂商在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限制。(2分) 形成市场进入障碍的原因:规模经济障碍;绝对费用障碍;产品差别化障碍;政策和法规障碍。(共6分) 五:论述题: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共18分) 答案要点:企业兼并的动机多种多样,主兼企业和被兼企业的动机也不相同: (1)主兼企业的动机: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降低市场进人壁垒;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7分) (2)被兼企业的动机:减少资产经营风险;避免破产;回收资本。(5分) (3)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进入壁垒的形成。

(分章)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分章)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产业 2、产业组织 3、产业结构 4、产业关联 5、产业政策 二、单项选择题 1、判断宏观经济结构均衡与否的主要观察对象是(B ) A产业结构B产业关联C产业布局 D产业政策 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 C家庭 D产业 3、产业组织运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B ) A定性分析B投入产出分析 C计量经济方法 D系统动力学方法 4、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B )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 B战略关联分类法 C原料关联分类法 D方向关联分类法 5、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 三、多项选择题 1、下面哪几个经济学家的研究领域涉及产业组织理论(A B C D ) A张伯伦 B梅森 C贝恩 D谢勒 2、产业政策的研究领域从横的方向看包括(A BC ) A产业政策制定 B产业布局政策C产业技术政策 D产业政策效果分析3、产业经济学是一门融合(A BCD)基本理论的应用经济学 A经济学 B管理学C文化学 D论理学 4、四次产业分类法把所有的经济活动分为(ABC ) A农业B工业 C服务业 D信息业 5、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ABCD ) A同类产品或服务B相互密切竞争相关和替代相关的产品或服务 C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D产业活动包括是经济性质的政治、社会等活动 四、辨析题 1、产业的经济活动是某些经济活动或部门经济活动 2、产业经技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 3、重点产业属于支柱产业 4、根据产业本身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为: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发展

产业经济学考试题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A.国民经济总量B.企业C.家庭D.产业 2.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是()A.马歇尔冲突 B.交易费用 C.霍夫曼比例D.配第—克拉克定理 3.在需求结构中,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变化。B.个人消费结构C.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D.消费和投资的比例 4.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A.产业结构高度化B.产业结构合理化C.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D.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5.产业政策一词最早由哪个国家提出:()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法 6.产业规制的分类是依照规制实施的()不同而分为政府规制、社会规制和行业自律规制。A.客体B.主体C.手段D.方式 7.建立农村金融机构是和何任政府何时采取的产业政策()A.南京国民政府初期B.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时期 C.南京政府后期 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8.知识资本中最重要的是()A.人力资本B.结构资本C.顾客资本D.员工忠诚 9.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较强的前后向联系效益的工业是()A.工业B.加工工业C.进口替代工业D.出口工业 10. 产业组织理论把()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A.市场集中度B.企业集中度C.行业集中度D.产业集中度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产业关联理论的理论渊源有()A.交易费用理论B.魁奈的经济表C.马克思的两部门再生产理论 D.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E.配第的政治算术 2.体现农本思想的具体政策有()A.土地政策B.赋役政策C.人口政策D.海禁E.法律政策 3.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来源主要包括以下经济学家的学说和研究。()A.配弟B.库兹涅茨C.刘易斯D.魁奈E.里昂惕夫 4.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主要是()A.供给结构优化B.需求结构优化C.国际贸易结构优化D.国际投资结构优化E. 政府经济政策优化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3)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配第——克拉克定理 2、主导产业 3、产业结构合理化 4、产业组织 5、市场集中度 6、规模经济 7、网络组织 8、雁型模式 9、技术创新 10、增长极理论 11、产业集聚 12、市场失灵 13、自然垄断产业 14、产业组织政策 15、价格规制 二、简答题: 1、简述竞争性产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2、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合理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方式是什么? 3、推行产业政策的成功要点有哪些? 4、产业集聚具有哪些竞争优势? 5、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相比有何优势? 6、技术创新的特征是什么? 7、什么是战略联盟?它有什么特征? 8、确定企业最佳经济规模的方法有哪些?

9、面对竞争,企业一般会采取哪些市场行为? 10、如何判断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三、论述题 1、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利用就业弹性基准选择主导产业。 2、请试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模式,分析我国某一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3、请用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分析西部产业的承接问题。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在第一次产业将减少,在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 2、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 3、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内部保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比例,保证各产业持续、协调发展,同时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 4、产业组织:产业组织是同一产业内所有企业的集合。 5、市场集中度:集中度是指产业内若干家企业的几个重要指标X(产量、销售额、资产额、增加值、职工人数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6、规模经济:是指伴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出现的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收益上升的现象。 7、网络组织:即网络组织是指企业之间的基于市场或非市场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它是独立企业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态。 8、雁型模式:所谓“雁型模式”,是指日本著名经济学家赤松要博士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国产业发展具有“雁型形态”,战后经赤松要本人及小岛清、山泽逸平等著名学者加以拓展,使其成为从理论上解释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经济发展的颇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即用于形容和说明东亚各国(地区)经济依次起飞的客观过程,并被形象地称之为“雁型模式”。 9、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10、增长极理论:法国的发展经济学家弗朗索·佩鲁(F.Perroux)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生产、贸易、金融、科技信息、人才、交通运输、服务、决策等经济活动中心恰似一个磁场一样,能够产生较强的吸纳辐射作用。它不仅加快了自身的发展,通过向外扩散还带动了其他部门和所在地区乃至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增长极具有支配效应和创新的特点,对周围的区域发生“支配”的作用,即吸引和扩散的作用。 11、产业集聚:又称企业集群、产业区、地方生产系统、地方企业网络,是一些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产业空间集聚现象,它既有本地社区的历史根源,又经常取决于本地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集合。 12、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在一些严格的前提条件下,价格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然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这些前提条件并不一定能够具备,而一旦这些条件不能够具备,价格机制就起不到最优配置的作用,即会出现“市场失灵”问题。 13、自然垄断产业:自然垄断产业具有一个显著的基本特征,即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经营特定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要比由许多企业共同经营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生产效率 14、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而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法规和行政措施。 15、价格规制:价格管制是指通过规定利润率、成本核定、价格上下限、价格审批等手段,对自然垄断产业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控制的一种政府管制形式。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竞争性产业政府规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入规制、数量规制、质量规制、技术设备规制、价格规制和反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等。(分别论述具体内容) 2、答案要点: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关键主体是政府。人们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方式和范围的认识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 题型 一:单选 10*1.5’ 二:名词解释5*4’ 三:简答题 5*8’(其中必有一题计算题,一个关于博弈论的题) 四:案例分析 两题 一题10’一题15’ 考试重点(但不是只考这些哦!!!!!) P1 产业的概念 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 P6 那张图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P17 规模经济定义 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导致的经济。 P18判定系数 。 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产出量的一定范围内,本,规模收益不变,在,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如果平均成本曲线上升; 加,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时,平均成本小于边际当平均成本曲线下降; ,,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时,平均成本大于边际当1FC 1FC 1FC MC AC FC =<>= P19 范围经济定义,要会判断是否存在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原有的生产或销售鬼才来生产或销售多于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政策理论 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关联 产业布局 产业政策科学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 反垄断法 政府管制 市场绩效

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 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 ) ,(),()(件可用下式表示: ,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所发生的总成本单位的产品和单位的产品)表示一个企业生产,(令y x y x y x y x Q 0TC 0Q TC Q ,Q TC Y Q X Q Q Q TC +< P36 绝对集中度指标 最基本的市场集中度指标是绝对集中度,通常用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 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占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资产、子宫 总量的比重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度。 意味着非常高的集中程接近于小的部分;相反的,个企业仅供应了市场很意味着最大的接近于数之和。额、资产额、或职工人位企业的生产额、销售 表示前;买方的数目)(计量买方集中度时指为市场上卖方企业数目职工人数;额、资产额 位企业的生产额或销售列的第为按照资源份额大小排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 前表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式中,1n 0n N n 111n n n i i i n N i i n i i n CR CR X i X CR X X CR ∑∑∑==== P38赫希曼指数知道概念 、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 HHI ,也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代表该产业内的企业数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第代表企业的规模;代表代表市场总规模;式中,n i /i X )(HHI n 1 221X X S X S X X i i i i i n i i ===∑∑== 洛伦茨曲线表示的是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产业经济学的课后复习答案

产业经济学的课后复习 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产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1章企业:目标、结构与组织 1.什么是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企业企业为什么不能代替市场 答:企业是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和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据统计,2009年企业为全球81%的人口提供工作机会,构成全球经济力量的90%,创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94%。在全球100大经济体中,51个是企业,49个是国家。 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了单纯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很有可能导致市场参与者在某些方面产生很高的成本,从而影响生产和交易的效率,如获取相关的价格信息、根据信息签订合约并有效执行合约以及规避市场风险等。企业通过内部交易来取代市场交易,以此来减少交易成本,这就是企业会存在的根本原因。 2.有哪些机制可以对企业偏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进行纠偏为什么 答:内部的监督激励机制。通过适当的薪酬设计,让管理者能够在抵御风险的同时,又能给予管理者适当的激励,让股东与管理者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平衡。很多企业管理者的薪酬往往都由两部分组成,除了固定工资之外,另外很大一部分都会根据企业在不同时期内的盈利而上下波动。 外部的市场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劳动力市场机制。第二,产品市场机制。第三,资本市场机制。 3.纵向一体化与资产专用性的关系是什么 答:纵向一体化在解决资产专用性所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同时,自身也会带来其他的激励问题。市场采购的一个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来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质量更高的产品,但是在纵向一体化之后市场采购变成了企业内部采购。市场竞争压力的缺失,往往会导致内部供应产品的质量下降,最终给整个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现实的市场中,企业往往会在完全的纵向一体化和完全的纵向分离之间选择一些相对均衡的做法。一种被称之为逐步一体化(tapped integration),即部分生产要素从市场中的独立供应商购买,另一部分生产要素从子公司内部采购。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既可以避免其他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又让内部生产部门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另一种常见的策略是特许经营(franchising),从快餐到服装设计的众多行业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在特许经营的模式下,母公司来提供专用性投资,同时特许经营者又可以保留自身的大部分利益,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励其努力提高效率。最后一种常见

产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产业经济学》试题 专业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产业经济学是一种() A、微观经济理论 B、中观经济理论 C、宏观经济理论 D、古典经济理论 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 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3、有效竞争理论是由()提出 A、克拉克 B、马克思 C、贝恩 D、霍夫曼 4、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 A、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B、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 C、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D、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5、产业组织是指()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6、广告的作用() A、有利 B、有弊 C、有利有弊 D、无利 7、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 A、定价一般长期性的 B、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 C、价格一般定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 D、对市场结构产生有利的影响 8、以下哪种联系方式不属于按照产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联系分类的方式() A、前向联系 B、后向联系 C、环向联系 D、价格联系 9、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角度看,“夕阳”产业是指() A、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产业 B、处于衰退期的产业 C、处于调整期的产业 D、市场容量渐趋饱和的产业 10、下列不属于SCP分析框架内容的是()

A、市场行为 B、市场绩效 C、市场结构 D、市场竞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以下属于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第一产业的有() A、农业 B、渔业 C、畜牧业 D、林 业 2、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 A、幼小产业保护政策 B、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C、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D、贸易保护政策 3、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A、企业规模 B、进入壁垒 C、市场容量 D、产品差别化 4、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包括() A、供给结构的优化 B、需求结构的优化 C、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 D、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 5、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 A、完全竞争 B、完全垄断 C、寡头垄断 D、垄断竞争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产业的经济活动是某些经济活动或者部门经济活动。() 2、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符合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需求。() 3、煤炭产业部门和电力产业部门是一种单向联系方式。() 4、产业组织考察的是组织之间的关系。() 5、产品差别化是一种有效的非价格竞争手段。() 6、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7、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产业转移只具有促进作用。() 8、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比完全垄断更有利于技术进步。() 9、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马歇尔冲突”。()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二 模拟试题(含答案)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包括: A.市场集中度B.产品差异化程度 C.进入壁垒的高低D.退出壁垒的高低 2、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企业的主要特点? A.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 B.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 C.十分重视人际和谐 D.儒家伦理与制度理性并用 3、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的特点包括: A.产业的绝对集中度为100%B.没有替代产品 C.进入壁垒非常高D.完备信息 4、以价格为决策变量的寡头垄断市场模型是 A.古诺模型B.伯特兰德模型 C.斯塔克尔伯格模型D.豪泰林模型 5、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 A.市场集中度B.产品差别化 C.进入和退出壁垒D.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 E.市场需求的增长率F.短期成本结构 6、依照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同的市场经济类型,当代西方产业规制可以区 分为三种主要模式,它们分别是: A.行业主导型产业规制B.民间主导型产业规制 C.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D.政府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 7、产品差异化决策的内容主要有: A.产品主体差异化B.品牌差异化 C.价格差异化D.渠道差异化 E.促销差异化F.服务差异化

8、关于“人为为人”文化,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人为为人”一句话概括了所有促进协作型竞争产生和存续的文化本 质 B.“人为为人”是为了达到最优均衡中的合作而必须具有的文化或“知识结 构” C.“人为为人”正是现代市场竞争新趋势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D.“人为为人”文化正是协作型的竞争所需要的、有效的合作型文化 9、产业间联系的纽带主要有: A.产品、劳务联系B.生产技术联系 C.价格联系D.劳动就业联系 E.投资联系 10、行政规制较之于其他规制手段的优点是: A.强力性B.速效性C.直接性D.经济性 二、名词解释(5题,每题6分,共30分) 1、有效竞争 2、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3、完全消耗系数 4、产业结构合理化 5、产业规制 三、简答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产业关联静态分析的主要内容。 2、古典企业具有哪些特征?它之所以产生必须具备哪两个前提条件? 3、试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产业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四、 论述题(1题,20分) 1、试分析地区性产业布局的主要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产业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的产业或产业群。(P6) (2)主导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或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在国民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其他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的产业或产业群。(P6) (3)需求交叉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简称,它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4)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5)交易成本:又称交易费用。交易成本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 (6)先验品:消费者能够通过检查在购买之前确定产品质量的商品,又称为“搜寻商品”。 (P113) (7)后验品:消费者必须在消费产品之后才能确定它的质量的商品,也被称为“经验商品” (P113) (8)进入壁垒:指产业内既存企业对于潜在进入企业和刚刚进入这个产业的新企业所具有的某种优势的程度。 (9)退出壁垒:指现有企业在市场前景不好、企业业绩不佳时意欲退出该产业(市场),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阻挠,资源不能顺利转移出去。 (10)掠夺性定价:又称为驱逐对手定价,是指其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的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策略。(P111)(11)经济增长:用来说明一国或地区总的生产能力的扩大。(P369) (12)经济发展:用来说明一国或地区扣除人口增长因素后生产水平的提高。 (P369) (13)行政规制:是指国家以其行政权为规制运作基础,将权力机制移载入经济活动过程,以规制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各种行为和措 施。(P320) (14)自然垄断:(产经327页;西经宏176页0 (15)限制性定价: 又被称为“阻止进入定价”,指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至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P111) (16)扩散效应:是指所有位于经济扩张中心的周围地区,都会随着与扩张中心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改善等情况,从中心地区获得资本、人才等,并被刺

产业经济学复习题一答案

产业经济学复习题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产业结构: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2、马歇尔冲突:追求规模经济和由此引起的垄断扼杀竞争活力构成了一对难分难解的矛盾,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冲突” 3、区位:是指某种事物占据的场所或者空间,是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经济学把区位定义为企业、产业、设施等在空间经济格局的最优经营位置。 4、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5、市场协调是指同一市场上的企业为了某些共同的目标而采取相互协调的市场行为,其可分为价格协调和非价格协调两大类。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5 ABDAA 6~10 CABDB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 2.AC 3.ABCD 4.ACE 5.ACDE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5 ×√×√√6~10 ××××√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X效率也称为内部效率,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X非效率,这一概念最早由哈维"雷本斯坦于1966年提出,用来描述企业内部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能够使企业在每一产出水平上达到低成本,该企业就实现了X效率。(2 分) X非效率的原因是:企业内不同集团的利益目标不一致: (2 分)企业规模扩大导致组织层次增加、信息沟通的速度和质量下降: (2 分)垄断企业在没有竞争压力和情况下,缺乏成本最小化的动机。(2 分) 2.答: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遵循“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更替。(2 分)工业发达国家先行研发新产品,后进国家进口该产品,形成新产业的导入期: (2分)国内市场扩大,后进国家利用引进的技术和本国的低成本进行生产,通过产品的国有化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在国内形成新的产业; (2分)利用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打入国际市场,形成出口浪潮,该国有了新的产业。(2分)【答三条即可】 3.主导产业是指发展速度快、带动作用大、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2 分) 主导产业的特征:①引入了创新成果,获得了新技术:②具有大大超出国民经济总增长率的持续的部门高增长率;③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④量著的关联带动和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引导和带动作用。(4分) 4.产业集中度是指特定产业的生产经营集中程度,一般用该产业中最大的主要的厂商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或其产销占整个产业的比重来表示。(2分) 影响集中度的因素是: (1)厂商规模变化与集中度: 某产业的市场容量既定,少数大厂商的规模越大,集中度越高:反之,则相反。(2分) (2)市场容量变化与集中度二者的基本关系是: 市场容量扩大容易降低集中度,市场容量縮小或不变容易提高集中度:市场容量缩小或不变对提高集中度的促进作用大于市场容量扩大对降低集中度的作用。(2分) 六、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 材料1

产业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1、产业经济学是一种() A、微观经济理论 B、中观经济理论 C、宏观经济理论 D、xx经济理论 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 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3、有效竞争理论是由()提出 A、克拉克 B、xx C、xx D、xx 4、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 A、实现产业结构的xx和合理化 B、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 C、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D、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5、产业组织是指()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6、广告的作用() A、有利 B、有弊 C、有利有弊 D、无利 7、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 A、定价一般长期性的 B、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 C、价格一般定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 D、对市场结构产生有利的影响 8、以下哪种联系方式不属于按照产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联系分类的方式() A、前向联系 B、后向联系 C、环向联系 D、价格联系 9、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角度看,“夕阳”产业是指()

A、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产业 B、处于衰退期的产业 C、处于调整期的产业 D、市场容量渐趋饱和的产业 10、下列不属于SCP分析框架内容的是() A、市场行为 B、市场绩效 C、市场结构 D、市场竞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以下属于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第一产业的有() A、农业 B、渔业 C、畜牧业 D、林业 2、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 A、幼小产业保护政策 B、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C、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D、贸易保护政策 3、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产业经济学模拟测试试题(一)-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作者:————————————————————————————————日期: 2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一、 名词解释 1、配第——克拉克定理 2、主导产业 3、产业结构合理化 4、产业组织 5、市场集中度 6、规模经济 7、网络组织 8、雁型模式 9、技术创新 10、增长极理论 11、产业集聚 12、市场失灵 13、自然垄断产业 14、产业组织政策 15、价格规制 二、简答题: 1、简述竞争性产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2、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合理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方式是什么? 3、推行产业政策的成功要点有哪些? 4、产业集聚具有哪些竞争优势? 5、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相比有何优势? 6、技术创新的特征是什么?

8、确定企业最佳经济规模的方法有哪些? 9、面对竞争,企业一般会采取哪些市场行为? 10、如何判断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三、论述题 1、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利用就业弹性基准选择主导产业。 2、请试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 模式,分析我国某一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3、请用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分析西部产业的承接问题。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一)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在第一次产业将减少,在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 2、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 3、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内部保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比例,保证各产业持续、协调发展,同时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 4、产业组织:产业组织是同一产业内所有企业的集合。 5、市场集中度:集中度是指产业内若干家企业的几个重要指标X(产量、销售额、资产额、增加值、职工人数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6、规模经济:是指伴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出现的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收益上升的现象。 7、网络组织:即网络组织是指企业之间的基于市场或非市场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它是独立企业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态。 8、雁型模式:所谓“雁型模式”,是指日本著名经济学家赤松要博士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国产业发展具有“雁型形态”,战后经赤松要本人及小岛清、山泽逸平等著名学者加以拓展,使其成为从理论上解释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经济发展的颇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即用于形容和说明东亚各国(地区)经济依次起飞的客观过程,并被形象地称之为“雁型模式”。 9、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10、增长极理论:法国的发展经济学家弗朗索·佩鲁(F.Perroux)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生产、贸易、金融、科技信息、人才、交通运输、服务、决策等经济活动中心恰似一个磁场一样,能够产生较强的吸纳辐射作用。它不仅加快了自身的发展,通过向外扩散还带动了其他部门和所在地区乃至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增长极具有支配效应和创新的特点,对周围的区域发生“支配”的作用,即吸引和扩散的作用。 11、产业集聚:又称企业集群、产业区、地方生产系统、地方企业网络,是一些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产业空间集聚现象,它既有本地社区的历史根源,又经常取决于本地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集合。 12、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在一些严格的前提条件下,价格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然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这些前提条件并不一定能够具备,而一旦这些条件不能够具备,价格机制就起不到最优配置的作用,即会出现“市场失灵”问题。 13、自然垄断产业:自然垄断产业具有一个显著的基本特征,即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经营特定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要比由许多企业共同经营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生产效率 14、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而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法规和行政措施。 15、价格规制:价格管制是指通过规定利润率、成本核定、价格上下限、价格审批等手段,对自然垄断产业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控制的一种政府管制形式。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竞争性产业政府规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入规制、数量规制、质量规制、技术设备规制、价格规制和反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等。(分别论述具体内容)

《产业经济学》试题库(完整版)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C、家庭D、产业 2、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B )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 B、战略关联分类法 C、原料关联分类法 D、方向关联分类法 3、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 5、霍夫曼比例是指( A ) A.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B.供给与需求的比例 C.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 D.以上都对。 6、(A)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 A、费歇尔 B、瓦尔拉斯 C、马歇尔 D、霍夫曼 7、SCP理论指的是(B) A、市场结构—市场主体—市场绩效 B、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C、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效果 D 、市场结构—消费主体—产品状况 8、产业组织是指(A)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9、马歇尔冲突指的是( A) A、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 B、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 C、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D、垄断与市场的矛盾 10、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正确的一项(C) A、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B、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 C、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考虑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 D、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11、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C) A、SCP理论 B、市场绩效 C、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 D、退出壁垒 12 、HHI指数的优势在于(C) 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 B 、计算量不大 C 、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 D 、便于收集资料 13、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D) A、两者都不是建立在不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B、两者都建立在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C、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易取得 D、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难取得 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有(A)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

不同。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第三章产业主体―― 企业(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函数:是描述在生产技术状况给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的函数式。 2. 厂商:被认为具有经济理性,它们具备有用的信息、精于计算、孜孜不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即所谓“经济人”假定); 3.企业:或厂商被看作是在市场经济中业已存在的、完全有效运转的、为赚取利润而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公司。 4.团队生产:产出属于一个队,而且它还不是每个分成员的分产出之和。 5.资产专用性: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人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 6.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时(假定两个企业得到的投人物相等)。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一版)试题两套(带答案)知识交流

《产业经济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规模经济 2.进入壁垒 3 混合并购 4.策略性行为 5.产业结构政策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简述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 3.垄断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4.企业实施横向并购的动机是什么? 5.自然垄断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三、案例分析题(共20分) 中国移动电信市场的不对称管制 当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恶性价格战时有发生,对于其成因,许多人都归结为竞争的压力,但要追根究源的话,还应从不对称管制上找原因。 实行不对称管制的主要目的是压制主导运营商扶持新进入者,形成有效竞争。因此,在资费是市场竞争主要手段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不但允许新进入者以较低的资费标准与主导运营商进行竞争,还对后者实行严格的价格控制,希望能通过这些措施使用户流向新公司。1994年联通成立后,正是凭借这种资费优势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尽管联通拥有资费优势并借此逐步扩大市场份额,但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实力依然比较弱小,不能对当时的中国电信构成威胁,所以两者倒也能平安相处,爆发价格战的情况甚少。 然而,近年来联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力逐渐增强,已经基本具备了叫板中国移动、与之在移动市场一决高低的实力。面对联通带来的竞争压力,看到联通由于享受到了不对称管制带来的资费政策而吸引了大量的新用户,中国移动也只好在资费上下功夫,降低资费以使联通失去价格优势。而联通为了抢占竞争的主动权,只得进一步下调资费。双方竞相折价,恶性价格战自然就不可避免,而移动资费高额的利润也给他们提供了降价的空间。由此可见,不对称管制对资费的管制引导了运营商把竞争的焦点放在资费上,促使他们把资费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从而导致恶性价格战的发生。因此,不对称管

产业经济学试题

产业经济学试题 姓名:专业:年级: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产业组织 2. 马歇尔冲突 3.雁行形态理论 4. 配第—克拉克定律 5.顾客资本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哪种分法属于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 A.三次产业分类法 B.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C.霍夫曼分类法 D.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2.产业关联理论中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直接理论基础是() A.社会生产目的理论 B.两部类再生产理论 C.垄断与竞争理论 D.社会再生产和关系的理论 3.下列关于日本人本主义企业理论中企业性质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 A.企业的根本属性是一种社会性存在; B.企业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 C.企业是由人与资源共同构成的; D.企业作为人与资源的集合体是处于一个管理组织的支配之下。 4.在博弈的要素中哪些要素统称为博弈规则() A.参与人、信息、结果 B.参与人、行动、结果 C.策略、得益、均衡 D.参与人、策略、均衡 5. 以产量为决策变量的寡头垄断市场模型是:() A.古诺模型 B.伯特兰德模型 C.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D.豪泰林模型 6.产业政策的手段通常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干预的手段有:()A.审批制 B.配额制 C.许可证制 D.出口退税 7.《火炬计划》的提出是在() A.六五 B.七五 C.八五 D.九五 8. 从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角度来说,产业结构优化包括() A.供给结构优化 B.需求结构优化 C.国际贸易结构优化 D.国际投资结构优化 9. 对产业政策兴起与存续的理论依据三种解释是()

10. 种很普遍的市场结构,也是产业组织理论重点研究的市场结构,是() A.寡头垄断 B.完全竞争 C.完全垄断 D.垄断竞争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包括() A.市场结构B.市场行为C.市场绩效 D.市场需求 E.市场竞争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不完全信息博是博弈的各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得益函数不完全了解的博弈 B.在不完全信息博弈开始之时,“自然”首先行动,选择各参与人的类型。 C.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是相同的 D.完全信息也是完美信息 E.重复博弈每次重复的条件、规则、内容都是相同的。 3.以下情况中()是因为需求结构变化不能适应供给变化而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协调A.高档商品出现无法吸引低收入阶层 B.产品生产出来已经过时了 C.某些时尚产品消费者买不到 D.抢购风 4.直接规制是政府管理机构实施的规制行为,主要包括() A.经济性规制 B.法律规制 C.行政规制 D.社会性规制 E.金融规制 5.根据产业与知识的不同关系划分,知识产业包括下列哪几种类型() A.知识产业的基础设施B.知识密集型产业C.教育产业 D.新材料产业E.受新知识改造的传统产业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 2. 分析“人为为人”观在竞争策略行为中的运用。 3.简述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4. 简述产业波及效果的时滞现象。 5.简述产业技术政策的必要性体现在哪几方面? 6.简述可持续发展定义包含的五个方面的内容。 五、论述题(2题,20分) 1. 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2.试论述产业政策有哪几方面的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