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药民族药新药研制的选题思路

中药民族药新药研制的选题思路

中药民族药新药研制的选题思路
中药民族药新药研制的选题思路

中药民族药新药研制的选题思路

张永萍

(贵阳中医学院药学院,贵州贵阳550002)

摘要:论述中药民族药新药研发中选题依据,选题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中药民族药处方需满足的基本条件以及处方的来源,为中药民族药新药研究开发选题提供基本思路。

关键词:中药;民族药;选题;处方来源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810(2012)08-0037-04

选题是中药民族药剂型整体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选”就是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文献探讨;是综合分析,去粗取精的思维活动过程,选择研究存在着理论问题,也存在着方法的问题,选题的学术水平和科学预见性直接关系到最终成果的科学水平和生产价值。

1选题的依据

1.1中药民族药的优势与特色:传统医药对于生理功能的调节、病毒性感染、免疫性疾病、骨关节疾病、养生保健及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中医民族医治病多从整体观念出发,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节脏腑功能,以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之目的。因此研制中药新药的选题,首先,应根据传统医药的优势与特色。

1.2世界疾病谱的变化:根据我国乃至全世界人口谱、疾病谱的变化,在中药方面需求量较大的可能是以下10类药物:①心脑血管病药(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等);②抗肿瘤药;③肝炎防治药;④抗病毒类药(包括艾滋病药);⑤免疫功能调节类药;⑥功能紊乱调节药(包括抗抑郁、内分泌失调、性功能障碍等);⑦急性热病用药(包括抗感染和镇惊药);⑧延缓衰老药;⑨抗风湿病等(包括类风湿药等);⑩补益类药(包括防治骨质疏松药)及养生保健药品等。1.3选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中药民族药新药研发初期,应考虑和注意以下问题。①可行性调查,包括国际、国内医药科技发展的需要,市场变化的预测;②进行方药分析,应对所供选题的单方或复方进行理论分析和工艺预测,考虑其药物组合的合理性,疗效的可能程度,化学,药理,工艺的难易度,原料资源和设备供应的可能性等等;③对现有研究条件的技术估计,采用的工艺、技术大生产能顺利实施;④确定选题时,应熟悉新药注册申报与管理有关规定;⑤组织不同学科协作,全面、规范、较高水平上进行研究。

2处方来源

2.1中药民族药新药处方的基本条件:中药民族药新药的现代研究和开发工作,首先应该以立足于继承传统医药理论和经验为基础,因为长期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医药相关理论对于临床实践有着确切的指导作用,中药民族药复方通过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其疗效也是非常肯定的。而其中很多内容尚不能被现代医学所完全解释和替代,并且作为药品这一独特的物质形式有着自身的持点。因此中药民族药新药研究和开发,在强调继承的基础上,又不能完全因循传统的方式、方法,必须在研制、开发的过程中结合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在理论实践和最终评价方面也必须结合和借助现代的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以此为前提,作为中药民族药新药的处方,应该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2.1.1符合传统医药理论:中药民族药新药的处方组方一定要以传统医药理论为指导,符合组方原则,切忌“头痛医头,脚捅医脚”,对症堆砌药物,或根据单味药的药效研究文献资料麟选药物,这类处方背离了传统医药学的基本原理,即古人所批评的“有药无方”,当然不会有理想的疗效.自然也难以开发成新药。

2.1.2安全有效:WHO对植物药的要求是“安全、有效、稳定、均一”。作为中药民族药新药这种物质形式,安全和有效是必不可少的两大要素,因为实现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这三种用途无论哪一种,作用对象都是一致的,作用目的也是明确的,这样它的安全性保证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求从中药新药的毒理学试验到临床试验都包括对研制对象进行安全性评价。

对于药品来讲,有效性是最起码应该做到的,这是作为药品这种物质形式的价值所在。对于有效性的强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某一种病有“一定疗效“”就可以了,低水平重复应该有意识尽量避免。新药的开发应该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这种突破可以体现在疗效、制剂等多方面,而好的疗效是在中药新药开发过程中追求的。2.1.3功能主治明确:处方的组成是以病证为主体,中药民族药新药处方功能主治的明确,是对所研究对象主体的

明确,加强了整个研制开发过程的针对性,将对产品的前景和市场提供线索和思路。

功能主治明确,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以法统方,以方再来遣药,并经过临床长期反复验证确定组方。方剂的功能主要取决于方中主要药物功能特点,并在反复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抓住各味药的内在联系,集中地加以概括。一个方剂功能的确定,要求全面、明确,并突出主要功效:而方剂主治病证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药物功能范围、药力的大小以及用量的多少。主治病证要明确,目标要集中,不能过于分散。而目前的许多中药民族药新药制剂,多以西医病种为主治对象,其处方不明法度、遣药也无特色,组方原理与治疗法则论述不清,使得“方”与“证”不能准确对应。一般提倡主治范围应以病证为主体,若用西医病名时,也应确定其适应的中医证候。

总的要求是,在制定功能主治时,一定要抓住病证病机的关键。选题与处方确定之后,必须以传统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际来确定该方的功能主治,以此来作为药学与医学研究时所遵循的主线。

2.1.4处方精炼:在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用于新药开发的方剂,应尽量做到处方精炼,药物作用从药味间的关系清晰明确,避免药味的庞杂重复。

许多经方药味简单,而针对性强,正所谓“药少力专”,这为制剂工艺的确定、药品质量的控制、药物来源的保证提供丁极大方便,也有利十深层次的约效机制的探讨,同时可以避免药材的浪费,保护生态。

2.1.5避免雷同:中药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手段,有自己的优势病种,这既是中药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所在,也易使新药开发时的选题过于集中。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针对某些病证,功效相同或相近,甚至处方相类的中药反复被研制,就难免会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妨碍了中药民族药新药研制工作的合理、全面的发展,也不能达到国家在批准新药时提出的“必须优于同类药品的疗效,对疑难病证的治疗填补空白或具有现代化剂型”等需求,并使得社会资源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2.1.6配伍禁忌:在处方药物选择配伍时,有些药物应避免合用。这些药物之间的关系为“七情”中的“相恶”和“相反”。《神农本草经》所载药物,相恶的有60种,相反的有18种。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在各古医籍中说法也不一致,到了金元时期将其概括总结为“十九畏”和”十八反”,并编成歌诀,即是今天用药所遵照的禁忌。因为这一中药用药禁忌是历代医家长期医疗经验的总结,所以在拟定中药新药处方时应有意识地避开。虽然其中部分内容与现在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在临床实践中证明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但目前应采取审慎的态度,有待进一步作较深入的实验和观察,并研究其机制。总的来说,对于其中一些药物,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须避免盲目配合应用。

2.1.7药材法定标准: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它不仅要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而且对指导生产,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促进对外贸易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整个新药研制开发过程中,对于所用的所有药材,都要求有一定的标准来规范该药品,以保证临床研究试验药品及最终上市产品质量的可控性与稳定性。所以在拟定处方时也要考虑尽可能地使用具有法定标准(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的药材。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最大的便利,提高效率,缩短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周期,从而加速中药新药申报的过程。

2.1.8货源充足、质量保证:研制开发新药的最终目的是生产、销售和供患者使用,最大可能地取得经济效益和杜会效益。这就要求处方中所选用的药材必须货源充足、质量保证,而中药民族药与化学药品的区别在于它的原材料均来自天然,并且用药讲究道地,这就为货源的单一性和质量的保证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拟方之初,也要考虑周到,对于一些贵重、紧缺药材,在保证疗效不变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其功效相近的药材或人工制成品代替使用。2.1.9定性定量可行:中药民族药制剂质量标准必须在处方固定和原料质量、制备工艺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制订,指标涉及可以反映最终产品质量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含量的测定是质量标淮研究的重点项目。

中药民族药新药,除单方制剂外,多为复方,其中药材大都为天然药物,每一种药材又有多种有效成分,这就构成中药民族药复方的复杂性.故在复方制剂进行含量测定时,应选择重点建立含量测定项目,每一个制剂根据具体情况,建立一项到多项含量测定指标。

一般要求处方中的君药、贵重药建立含量测定项目。若有剧毒药存在,一般则要求建立2项或2项以上的含量测定。对于注射剂,则要求更高。如以上诸项在测定中干扰成分多或无可靠的测定方法,也可依次选定臣药等其他药味进行含量测定。为了保证药物安全有效,质量均一稳定,尚须在含量测定的基础上,对其他药味依据法定标准进行定性分析。

2.2处方的来源:传统医药方剂形成发展至今,其数量已超过百万,专著专书也有上百种,至于与其他内容合并编接的医籍,则有数千种,而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剂数量也非常大,其中许多名方、

验方现在仍被临床医生所习用,并通过临床实践得到了验证,有的已被开发为成药,但相当—部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许多当代名老医家的经验方,民间的一些单方、秘方,以及科研处方和具有长期临床经验的医生在实践中所发现的疗效独特的处方等等,都可以做为创制新药的处方来源。

2.2.1传统古方、验方:从古代医籍中选择处方是比较常见的新药处方来源的形式。古代方剂类医籍,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方剂专著,另一类是其他著作,其中在阐述中医理论或或床经验的同时记载了许多实用有效的处方,其中不乏许多简明有效的处方,有的已被研制成成药在临床广泛使用。当然,从历代医籍中选择处方作为开发新药的来源,不能盲目,要在那些方证明确、组方严谨、疗效可靠的处方中进行选择。用其原方,药味、剂量不变,也可根据现代临床经验进行加减,然后根据其万证和临床经验定出适应的证候或病种,明确其功能主治。这种选方特点是处方经典,组方的理论性强.长期在临床上得到验证。但许多古方所列功能主治范围非常广,在实际开发时必须有选择地应用,不可盲目遵从。还有一些处方虽然古书记载针对某一病证非常有效,但必须结合现代临床应用的经验,再确定其功能丰治。对待一些比较经典的处方也可在原功能主治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和发展,即所谓“古方今用”,也可将现代手段应用到古方的研究中,以发现药效的物质基础,药物产生小其他不同的新组合并进行新制剂的研制,这一点在科研工作中已经被广泛采纳。

2.2.2名老中医民间医生经验:很多名老中医民间医生长年从事临床治疗工作,对某一种病或某几种病有所特长,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而且具备各种技术专长和自己独特的见解,久之形成一定的学术流派。依据他们所特长的病证,采用针对该病让所拟的处方,作为中药新药研制的选题,是新药处方来源的又一种形式。这种处方的特点是临床基础较好,开发风险小,成功的几率高。但是,许多名老中医民间医生的经验方来源于实践,有时难以用中医理论阐述清楚,这就需要借助药效学实验结果和临床疗效总结资料来加以说明。

2.2.3医院制剂:医院制剂一般是针对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或疑难病证,由中医名医或集体拟定的处方,经过临床长期使用,反复修改最后确定的。这类处方往往选题非常明确,功能主治和适应证也比较肯定,并且有着较好的实践基础,所以也可作为开发中药新药的处方来源。同时,该处方已有比较成熟的制剂工艺,也为新药开发提供了参照和方便。

2.2.4经方、秘方:传统医药是我国干百年来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所以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防病治病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医学经验和有效的单、验方和祖传秘方,它对许多临床上的疑难杂病往往有着奇异功效。将它作为开发新药时的处方来源,有时会收到满意的效果。这些处方往往针对性很强,用药也有其独特之处,但更多时候这些处方不能为传统的中医药理论所解释,甚至会有一些大的用药禁忌出现于其中,这就需要在选择采纳时仔细考证和审定,不能轻易否定,更不能盲从其临床疗效而忽视其安全性,一定要采取慎重的态度对待这类处方。

2.2.5科研成果: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各级临床、科研单位都有一定的传统医药科研计划和课题。这些中医科研计划和课题根据需要在进行理论研究、机制探讨时,大多以中医方药为依托,以此来反证某一中医理论或借此来说明某一病证的实质,这种形式在科研工作中是经常使用的。由此而衍生了许多处方,可以看做科研成果,也可以看做基础理论研究转化为产业的一种途径或表现形式。这些处方在设计之初,往往是为了配合课题的需要,说明中医民族医理论深层次的问题。所以在对某病证有非常深人认识的基础上,一般可达到分子水平。这些处方的拟定还结合了临床实践,或经过药物筛选而组成。它在药学、医学方面的研究—般都较为深入全面,有着相当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基础,故依此作为中药新药的处方来源,具备新药开发的基础,可以缩短开发的周期。

2.2.6为开发新药专门拟订的处方:这类处方一般是针对市场需求或针对中成药在某些疾病方面的空白或薄弱环节,由名老中医或有经验的临床科研人员,根据传统医药理论和实际经验,选定药味,确定其功效主治和适应证候,与厂家协作开发的处方。这类处方一般是在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完成的,且有一定的临床实践基础,不足之处是没有第一手的临床资料,安全件与有效性尚待进一步考察。如果能有临床背景资料,证明其安全性,并有突出疗效,则此方也可被认为有开发新药的前景。

2.2.7二次开发:根据市场调变、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中成药自身的特点,直接从《中国药典》和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标准中选取相应的处方,在原有基础上改变原剂型或增加新的适应证,以此作为进一步研制的对象。这类处方的来源和疗效比较肯定可靠,有一定临床基础,加强药学研究,改变剂型可以使之更符合临床需要;或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使用,发现新的有价值的适应证,扩大其适应范围。但目前这种方式受国家政策的影响,风险较大。总之,无论是哪一种处方来源,具体进行中药民族药新药研制开发时,都要围绕疾病谱变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核心,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依据其自身特点,结合临床实践,应用现代先进科技手段来进行,同时密切关注

国家药品研发、注册的相关技术要求及法规,才能取得应

有的成效。2012年5月20日收稿

苗药养阴口香合剂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吴筑华

(贵州万顺堂药业有限公司,贵州550018)

摘要:苗药养阴口香合剂,对热病冷治的原则与阴虚内热的治疗,具有理论与实践上的一致。因而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尤其在当今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升高的形势下,养阴口香合剂对糖尿病的前期干预值得推广。

关键词:阴口香合剂;代谢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2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810(2012)08-0040-04

1代谢综合征的流行学情况

代谢综合征(MS,Metaboliesyndrome)是肥胖、高血压、糖代谢、脂代谢等多方面代谢异常的临床综合征,是最近几年医学等多学科共同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之一。

从目前的资料看,代谢综合征有着很高的发病率。通过对参加第三次健康和营养调查的8814例20岁以上的美国人进行了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21.8%和23.7%,在60岁以上人群中上升至43.5%。以2000年的美国人口计算,约4700万美国人患有代谢综合征。与糖耐量正常的人群相比,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的发病率增加3倍。

根据上海市华阳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减损、高血压病、血脂紊乱、超重/肥胖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19.02%、16.83%、62.08%、89.73%、44.26%、20.87%,调查同时发现,60岁以上老年人中32.8%患一种代谢异常(高血糖或高血压,或血脂异常);36.2%患两种代谢异常(高血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血脂异常);20.87%患代谢综合征(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太原市男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达到33.6%。

代谢综合征与艾滋病、吸毒并列为当代三大社会问题,并且是一种可以预防、控制的社会问题。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社会的沉重负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考虑到其对健康的危害,应早期防治代谢综合征来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

2传统医学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

代谢综合征类似中医的“痰湿”“肝郁”“食郁”“血癖”等致病的“肥满”“眩晕”“湿阻”等证。“肥满”“眩晕”等这些“证”看似与“消渴”无关,实际与消渴有共同的核心机制,或可以说是消渴早期的病理基础。长期的临床经验观察与总结,发现多数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病前有一个过食、体型偏胖的阶段,且发病早中期多伴有口臭、口腔炎症、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等症状。具有阴虚内热的普遍症候。

2.1饮食化热因素。饮食过多,肠胃乃伤,中焦为之奎滞,脾胃碍于升降,枢机不得斡旋,最终导致运化失职,脾气郁滞;多食肥甘,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所碍的也是中焦气机。现代人活动量少,脾主四肢、肌肉,活动的减少必然影响脾的健运。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脾不散精,物不归正化则为痰、为湿、为浊、为脂,进而变证百生。

所以中焦的气机障碍是代谢综合征发生的根本。往往代谢综合征患者,询问病史时发现既往有嗜饮暴食,过食油腻的不良习惯。饮食不节、嗜食酒醋肥甘,

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维系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过分的饱食,高粱厚味直接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可加重肝对脂类、糖类的代谢负荷,进一步加重肝疏泄功能的失调,脏腑功能失常,饮食不能生化,膏脂输化障碍,进而使一系列代谢障碍发生。如《素问·奇病论》即说:“此肥美之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胃热化燥伤津,大肠无津以润,热结上蒸胃腑,形成二阳热结。同时,由于胃热使饮食精微皆消作小便而出,所以善食而瘦。正如《素问气厥论》中云:“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

胃热日久,一方面灼伤脾胃阴津,另一方面,胃处中焦,胃火既可上炎于肺,使肺津液燥,又可下传于肾,使肾液愈亏,还可奎遏肌肤而痈疽。因而胃热可以遍传三焦,胃热炽盛、阴虚郁热是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重要病因病机,

中药新药研发三要素

中药新药研发三要素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忠奇 中医药具有原始创新优势,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明确 提出“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以此为契机开展的系列改革,将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良好的时机。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中药新药研发呢?个人认为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基于临床需求 中药新药研发立题出发点从“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到“满足临床需求”,是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高的必然;只有体现出临床价值的新药才有市场价值,如果还是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立项,必然导致低水平重复,浪费大量人力物力,无法取得预期成效。 临床需求是什么?临床需求由谁来提出?这些需求是否可以达到?这是目 前企业进行中药新药立项考虑的最紧迫问题!如果这个方向没有把握好,后面工 作将非常困难。所谓临床需求定义非常宽泛,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别:(1)目前已有防治方法但不满意,例如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等;(2)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大部分恶性肿瘤疾病等;(3)临床出现的新情况例,如新的传染性疾病、新发现的疾病;或者一直存在但以往未得到重视的临床情况,例如手术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等。企业要充分了解有意研发领域的最新治疗进展,深入临床一线,充分论证咨询。 二、实现“优准”定位 确定这些临床需求方向后,不仅要充分了解该领域目前诊疗现状和防治效果,更应该注重中药治疗是否有优势,同类品种研发情况如何。以冠心病心绞痛为例,目前治疗包括药物、介入和外科手术方法很多,效果较为理想,且已经上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药品种众多,要再开发出有优势品种十分困难。同样情况存在于中药新药热衷的病种,例如普通感冒、急性咽炎、支气管炎等等。以慢性心力衰竭为例,目前治疗西药包括ACEI、强心药、利尿药、B受体阻滞剂、f 通道阻滞剂等,虽然疗效较好但是还远未达到理想,已经上市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药品种不多;由于老年化社会到来,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需求很大,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优势,因此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确定中医治疗有优势后,还要进一步强调精准定位,避免出现临床适应症过于宽泛的弊病。以开发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药新药为例,首先要准确定位是哪类疾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因为不同基础心脏疾病导致慢性心力衰竭,其基础干预措施、纠正心衰措施与预后是不同。其次要明确是哪类类型的慢性心力衰竭,是收缩性心功能不全、舒张性心功能不全还是混合性心功能不全?因为不同临床类型心力衰竭症状差别、治疗效果和疗效评价指标差异很大。只有精准定位才能够客观、科学、充分评价新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上市后才能得到医生认可。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路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路 发表时间:2012-12-29T10:27:03.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0期供稿作者:籍艳秋 [导读] 重视中药新药新释药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 DDS)的研究和海洋药物及中药非处方药的研究开发。籍艳秋 (吉林省四平市中医医院 136000) 一从古方、验方研究开发中药新药 古方、验方通常是千百年来临床经验总结,许多方剂疗效确切,这是我国的优势,是新药研究的前提。从临床、药理证明青黛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当归芦荟丸”的有效单味药,从中分得有效成分靛玉红,再经过结构改造合成了异靛甲,其疗效更高,毒性更小。陈竺教授等对民间用于治疗淋巴结核、皮肤癌等有效的验方(含砒霜、轻粉、蟾酥)逐一筛选,从复方到单味中药砒霜,又到化学纯三氧化二砷,终于研制成功“以毒攻毒”的“癌灵一号”注射液,创造了白血病治疗的临床奇迹。 二加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从中寻找一类新药 1805年从阿片中分离出吗啡标志着单体化合物作为新药来源时期开始。近年来,从天然产物中研究开发新药,最引人瞩目的成果当算紫杉醇,1992年批准上市,作为治疗卵巢癌的首选药物。近70年来,我国先后研制出70余种高特新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两个举世公认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麻黄素和青蒿素,都是从我国常用中药发掘出来的。对天然药物进行深入的化学与生理活性的研究,从而发现临床上有用的原型药物,存在这极大的机遇,发现具有开发前景的新类型结构化合物作为先导化合物,经结构修饰和改造,寻找疗效更高、结构更为简单,并且便于大生产的、安全有效的候选化合物,再经临床用药一半来自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如吗啡研究发展了异喹啉生物碱的研究,导致了镇痛药杜冷丁的发现。我国学者从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归纳上升到理论:①生物同行基取代说。②活性成分相结合。③受体假说。④药物潜伏化。⑤中草药有效化学成分配位化学学说,并获得一些成果。总之,从以上多种途径拓展了由中草药有效成分创新的广阔领域,成功率高。它是当今摆脱我国西药研究以仿制为主的被动局面的出路所在。此外,有关近代生物转化和生物合成理论和技术,也应认真汲取,以开阔新药研制思路。 三新药的二次开发 对过去研究方面得出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成果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总结,选择有潜力的苗头进行二次开发。从分离出混合组分作为药物的可以进一步把各个单体分开,分别检验其疗效,然后或者单用,或者用化学单体组方。如抗感染的双黄连和抗风湿性关节炎的白芍总甙。又如最近报道的常用中药黄芪通过系统成分分析,从黄芪总皂甙分离出21种成分,其中黄芪总甙Ⅲ、Ⅳ、Ⅵ治疗心力衰竭有效,以黄芪皂甙Ⅳ疗效最佳,可能成为新型的非洋地黄类强心药物。又据最近消息,美、韩从高丽参发现一种全新成分人参甙Rf,可能成为新型非成瘾性高效止剂。 四将生物技术应用于中药新药的研究 应用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对于开发新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药化学成分代谢关键酶的基因调控,可以大大增加有效成分的含量,在研制开发中药新药的过程中,对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构效关系的研究,定向诱导有效活性成分的生成,新剂型、新工艺的研制等都可以应用生物技术。 五加强中药有效部位研究,提高中药新药研制水平 中药有效部位研究,可为相关学科的融合渗透提供新的增长点和新领域,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的新中医药学。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药复方,它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体现了中医治疗重视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等整体观、系统论和辩证施治的法则,是多系统、多靶点和多层次发挥全方位药效作用的治疗方法,所有这些都非单一成分所能概括达到的。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开发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能较好地显示这种优势和特色。因为复方药效不仅与药效物质或药效物质群有关,而且与辅助成分有关。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所谓的多模式、多指标控制体系的研究工作。化学模式识别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关联化学数据阵与药效数据阵,确定可用于复方质量控制的模式,并对未知样本进行识别。直接试验设计方法应用于中药复方全方筛选、优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直接试验设计运用蒙托克洛方法,在规定的实验域内随机模拟取点,结合药效试验,经分析、整合、比较、评价等操作,最终确定“最优”复方。确定复方有效部位,探头有效部位的主次(即有效部位的君、臣、佐、使),建立复方量效关系,对有效部位中主要药效物质群的研究是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重点,也是探明中药复方配伍规律、药效作用机制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出组方合理、工艺先进、高效安全、体现中医药特色的中药新药,推动中药走向全世界。 六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是提高中药新药研制水平的保证 长期以来检测中药及其制剂是以TLC、HPLCS等为主,这些手段所提供的参数,如RF值,TR值等都不是绝对的,而是仪器设备依存的;作为标准参数,尚存在一定困难。从分析仪器发展的趋势来看,联用技术将会逐渐替代独立的分离和分析仪器。气质联用(GC/MC)或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连用(GC/FTIR)或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质谱联用(GC/FTIR/MS)用于中药挥发性样品分析。电喷雾(ESI)或离子喷雾技术以及近期发展起来的大气压离子化技术能够把极性强、不挥发和热不稳定的化学成分的离子从溶液中蒸发出来,进行质谱分析,从指纹鉴定的角度来看它是远较色谱优越,如质荷比,是一个物理参数,不会受仪器和实验条件不同变化,容易建立标准谱图库;质谱仪提供的分子量是指示成分化学属性的重要参数;对于一些非极性成分可以应用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除上述优点外,还提供液相色谱质谱(LC/MS)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质谱(LC/MS/MS)联用技术,亦可与新兴的分离技术如毛心血管电泳(CE)相结合,使成分分离的能力大大提高;CE/MS和CE/MS/MS是研究中药复杂体系,尤其是复方的有力工具。此外超临界色谱(SFC)和高速逆流色谱(HSCCC)在中药分析中颇为有用。 上述的高新科技仪器无疑会在中药研究和质量分析方面产生突破性的冲击,这些高效率和高信息量的分析方法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质量分析方法的主流。 七制剂工艺现代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如微波萃取、超临界萃取、液滴逆流萃取、超声波萃取等和分离技术中的层离技术、大孔吸附技术、凝胶分子筛选技术,模分离技术、超速离心技术等,以及干燥技术的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等。此外,尚有新辅料、固体分散技术和β—环糊精包合等技术的应用。八其他 重视中药新药新释药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 DDS)的研究和海洋药物及中药非处方药的研究开发。

中药新药药学研究技术要求

中药新药药学研究技术 要求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中药新药药学研究技术要求 第一部分中药新药分类及申报资料项目 本文中的中药是指在我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本文中的天然药物是指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一、注册分类及说明 (一)注册分类 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 2、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3、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4、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7、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8、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9、已有国家标准的中药、天然药物。 (二)说明 注册分类1~8的品种为新药,注册分类9的品种为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 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是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得到的天然的单一成份及其制剂,其单一成份的含量应当占总提取物的90%以上。 2、“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是指未被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药材规范(统称“法定标准”)收载的药材及其制剂。

3、“新的中药材代用品”是指替代国家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处方中的毒性药材或处于濒危状态药材的未被法定标准收载的药用物质。 4、“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是指具有法定标准药材的原动、植物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是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份组成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其有效部位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 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包括: 传统中药复方制剂; 现代中药复方制剂; 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 传统中药复方制剂应在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以传统工艺制成,处方中药材必须具有法定标准。 现代中药复方制剂应在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可以采用非传统工艺制成。 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应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其适应症用现代医学术语表述。 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包括中药和化学药品,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以及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三者组成的复方制剂。 7、“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包括:不同给药途径之间相互改变的制剂及局部给药改为全身给药的制剂。 8、“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是指在给药途径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剂型的制剂。 9、“已有国家标准的中药、天然药物”是指我国已批准上市销售的中药或天然药物的注册申请。 二、申报资料项目

中药新药申报资料要求

附件1: 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本附件中的中药是指在我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本附件中的天然药物是指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一、注册分类及说明 (一)注册分类 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 2.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3.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4.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7.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8.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9.仿制药。 (二)说明 注册分类1~6的品种为新药,注册分类7、8按新药申请程序申报。 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是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得到的天然的单一成份及其制剂,其单一成份的含量应当占总提取物的90%以上。 2.“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是指未被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药材规范(统称“法定标准”)收载的药材及其制剂。 3.“新的中药材代用品”是指替代国家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处方中的毒性药材或处于濒危状态药材的未被法定标准收载的药用物质。 4.“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是指具有法定标准药材的原动、植物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是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份组成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其有效部位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 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包括: 6.1中药复方制剂; 6.2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6.3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 中药复方制剂应在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主要包括: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主治为证候的中药复方制剂、主治为病证结合的中药复方制剂等。 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应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其适应症用现代医学术语表述。 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包括中药和化学药品,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以及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三者组成的复方制剂。 7.“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是指不同给药途径或吸收部位之间相互改变的制剂。

靶点为主新药研发思路

靶点为主新药研发思路 张生杰 专业:中药学学号:104753091411 1.多靶点配体与合理药物设计 合理药物设计即依据药物发现过程中基础研究所揭示的药物作用靶点(如受体、酶等),再参考其内源性配体或有关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特征,寻找和设计合理的药物分子,以发现可选择性作用于靶点又具有药理活性的先导物;或根据靶点三维结构直接设计活性配体。这种基于结构和作用机制的药物设计方法,设计出的药物往往活性强,作用专一副作用少,有助于加快药物发现的过程。经传统药物设计而得到的药物分子只作用于单一靶点,产生单一的药理活性,如果要获得作用于多个靶点的药理活性就得采用“鸡尾酒”式的药物联合疗法。而多靶点配体药物结构中含有作用于多个靶点的配体,其产生多种药理活性,只需单一药物给药。多靶点配体药物设计可借助合理药物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手段,大大拓宽了药物设计的研究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多靶点配体药物设计是合理药物设计的延伸。新靶点的发现和验证、组合化学、多靶点高通量筛选技术、构象分析多样性配体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技术和手段,为多靶点配体药物的合理设计提供了便利。这种设计不是简单地利用底物和药效团相“混合和匹配”,而是旨在利用生物结构信息和药效团模型,获得所需的多样性生物活性,同时去除不需要的生物活性。 多靶点配体药物设计原理 2.多靶点配体药物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两种方法——药效团结合法和筛选法。 药效团结合法是目前设计产生多靶点配体药物的主导技术。药效团结合法是通过可逆或不可逆的连接物(或称偶联物)将选择性配体的药效团结合在一起,产生多靶点配体。更为通俗地讲,就是利用选择性配体结构上的相似特征,将药效团相互整合起来。多靶点配体设计中,官能团整合程度差别很大,可能高度整合,可能轻微整合,也可能被连接基团完全分离。整合的程度越高,设计的多靶点配体分子体积越小,结构也越简单。根据官能团的整合程度以及结合的不同方式,又可以将药效团结合法分为以下几种:(1)整合共有药效团法该法中选择性配体的药效团高度一致,通常是疏水或碱性环状结构。(2)轭合药效团法选择性配体的官能团被连接基团完全分开,且连结基团不可分解的设计方法。(3)可分解轭合药

中药新药研发

中药新药研发-方法 2010-03-10 08:23 研究方法 中药新药开发主要采用“临床-实验室-临床”的模式。中药新药的立项选题应在中医理论和临床疗效的基础上,进行两个调研查新,即学术领域和市场领域的调查。通过广泛搜寻文献资料、中药品种及医疗科技信息等,调查哪些病证临床上缺少有效药物,该病证近几年国内外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中、西医对该病证的观点与常用药物,各种药物何优缺点,疗效有何评价,其品种、规格、价格方面的需求等内容。另外,该病证的发病是否属于多发病、常见病等也是决定中药新药研发成败的前期因素之一。 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涉及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和注册审评审批内容的部分,主要包括正文、附件一、附件四以及配套制定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等,此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强调了中药新药研发立题的基本要求。 立项选题瞄准国家急需发展的重点研究领域,比如,心脑血管病、肿瘤、肝炎、艾滋病、调节功能紊乱、急性热病等。充分考虑其有效性、安全性及生产成本。与其他同类药物相对比,药效学要有自己的特点,药理活性强或者作用机制新,尽量选择低毒或无毒的药物,对于针对艾滋病或肿瘤的药物可选用毒性药,以避免低水平重复。新药最终要上市,最终对象是患者,如果患者经济上承受不了,厂家的效益避免受影响,因此,选择新药研发品种必定要考察生产的成本以及市场的大小,评估药品的销售价格及患者人群的大小,针对患者人数众多的如肝炎、糖尿病、肿瘤等疾病开发新药,市场和效益必定会好一些。正如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广州时每医药信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步泳26日在第八届科博会2005中国国际医药高峰论坛上所说,进行新药研发的市场筛选,就要做好待研发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分析、市场竞争力分析、主要竞争对手分析、广义消费者调查、新药研发的市场筛选策略。 新药开发要以解决临床需求为首要目的解决临床需求的考虑主要包括:明确拟解决的治疗问题,确定临床定位和具体适应证,就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并与现有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比较等。以临床为导向设计新药的整体研究包括处方、工艺的筛选确定,药效学与毒理学研究以及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和实中药新药研发,要广泛引进各种新技术和方法。

新药立项及新药研究开发整体思路.doc

新药开发研究整体思路 新药研发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注意,目前国内药物研究市场的竞争形势可以用白热化来形容。2005年之前,科研院所一直都是我国新药研发的主体,特别是一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创新药物,几乎都由国内的各医药大学及国家级新药研发基地承担开发。不过近几年来,除了原有国有药研机构继续引领市场外,民营药研机构的发展也势如猛虎。可以说,只要控制了研发,就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辉瑞一个“万艾可”的年销售额达一百多亿美元就是最好的证明)。以下内容,我就个人认识对国内新药研发的现状、新药立项和新药开发基本程序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新药研发相对营销、生产,周期长,不确定性高,回报慢 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生存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研发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都不如营销和生产。所以,按照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排序,营销>生产>研发。但是,企业进入市场成熟期后,现有产品的老化已经无法满足销售的飞速增长,需要不断的新产品来为企业换血。那时,对企业的重要性,应该是研发第一,然后是营销和生产。 二.国内药物研发活力突现 新药研发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注意,目前国内药研市场的竞争形势可以用白热化来形容。在此之前,科研院所一直都是我国新药研发的主体,特别是一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创新药物,几乎都由国内的各医药大学及国家级新药研发基地承担开发。不过近几年来,除了原有国有药研机构继续引领市场外,民营药研

机构的发展也势如猛虎。可以说,只要控制了研发,就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辉瑞一个“万艾可”的年销售额达一百多亿美元就是最好的证明。 有数据显示,近三四年来,在每年呈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新药(含仿制药)中,有半数以上的品种来自于民营小药企。可以看到,新药研发领域除了原有的国有药研机构继续扮演“国家队”角色以外,另外一股不容忽视的研发力量悄然兴起,气势逼人,这就是被称为“非国家队”的民营药研机构。民营药企正在形成一股敏捷的新势力,打破了原来的药业研发格局,成为了市场的新宠。据业内人士介绍,在目前我国的药研公司中,民营性质的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就拿江苏省来说,该省的200多家药研机构中,民营的占了三分之一以上。有媒体曾报道,目前我国小型药研公司有1000多家,其中民营性质的将近300家。 三.我国药物研发现状 我国制药业与国际水平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制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整体实力不够强。 2.我国制药企业的科研开发能力薄弱,创新条件差,产品科技含量低。 3.市场开发能力和服务水平层次较低。 如果不迅速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加以调整,并加大改革力度,则很可能因丧失市场竞争力而面临被迫停业或被兼并的局面。 其中,制药企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的薄弱是最主要的问题。特别是科研机构远离生产经营市场,所进行的开发活动对产品产业化过程的技术细节缺乏考虑,而生产企业由于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又难以把握产品技术核心。这造成了科研

对中药新药开发思路和发展方向的思考

对中药新药开发思路和发展方向的思考 1. 及时充分了解国内外市场信息,以市场需求来确定中药开发的方向 1.1 世界天然药物市场容量巨大,中国的入世给中药走向世界带来了机遇。随着全球天然药物潮流的兴起,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极力推动下,各国政府纷纷将植物药、传统药纳入政府管理,给予合法的地位。植物药与传统医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0年全球天然植物药市场销售额达165亿美元,近几年保持在10%~15%的增长速度。入世后,有关协议及政策给中药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据报道,2002上半年中药中成药保健品出口与2001年同比增长15.9%,中医中药目前已在部分国家取得了合法地位,这表明国外有广阔的天然药物市场需求。为适应世贸而出台的《药品管理办法实施条例》、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以及增强药品质量的5P工程深入开展,中药走向世界的条件越来越成熟,中药的开发在立项的同时便应充分考虑到如何进军国际市场的问题。 1.2 适应世界潮流,开发能发挥中药优势和特色的新药。随着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中药新药的开发应顺应人们对高质量生存方式的追求,满足人们个性化和多样性消费的需求,顺应人类医疗服务模式转向自助预防保健的大趋势,解决人类疾病谱改变所产生的新课题,发挥其自身特色和优势,吸收当代科技的

最新成果,开发出有中药特色的新药品。 1.3 针对中药具有优势,市场上又缺少的产品开发。如中医的外用药、皮肤科用药、儿科、妇科用药,有很多疗效独特,亟待挖掘、开发的品种。 1.4 开发有确切疗效的产品。如江苏扬子江药业的胃苏颗粒、广州中药一厂的消渴丸、天士力的速效救心滴丸、复方丹参滴丸等,虽其同类产品众多,但因其确实可靠的疗效,而一直牢牢占有市场的相当的份额,经久不衰。所以,对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目前市场上同类﹁线药品(包括西药)的中药,无论同类品种竞争多激烈,都应作为开发重点。 1.5 瞄准国际临床难点选题攻关。现代医学已发现世界上有上万种疾病,在诊断和治疗上已取得显著的成绩,但到目前为止仍有三分之二的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中医药科研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瞄准世界医学的难点选题攻关,加强对病毒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肿瘤、痴呆、肥胖等的研究。 2. 新药开发项目的选择要充分发挥中药优势 2.1 充分利用我国天然药物的优势,开展创新药物的开发 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不论在临床使用中是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只要未经化学修饰的天然药物都列入中药管理范围”。 中国天然药物的优势为:①中医药理论的优势;②资源优势;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路与方法论文

摘要回顾了中药新药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从加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从古方、验方研究开发新药,加强有效部位的研究,尤其是对复方有效部位中主要药效物质或者主要药效物质群的研究,应用生物技术开发中药新药,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中药新药制剂工艺的现代化,以及中药新药新释药系统的研究等诸方面论述了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思路与方法。关键词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方法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技术发展的高新化以及高新科技的产业化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一趋势将在新药研究开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试论世纪之交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及思考,以期加快中药新药创新的步伐。一、现状美国辉瑞公司生产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伟哥”,一些乐观的预测甚至认为它年销售额能达到创纪录的110亿美元。伟哥自1998年3月获美国FDA批准以来,风靡世界,说明新药可获取几乎是无限的高额利润。即使深知一类创新药在发达国家耗时10~12年,耗资2亿美元以上,且高风险,世界各大跨国公司仍然投入其年营业额的15%~20%研究开发新药[1,2]。中药研究开发是国际热门课题:国际市场每年药用植物及制品(包括保健品等)的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日本是较重视中药研究开发的国家,年销售额达1500亿日元。美国国会1994年批准了把草药列为《饮食补充剂》的法案之后,1997年又制定了“植物药在美批准法”(草案),不再要求草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复方混合制剂。德国在欧洲是传统药年销售额最大国家,达22亿美元[2]。德国DrSchwabe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制剂Tebonine(促进脑血管循环)年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银杏叶及其制剂仅在欧洲市场年销售额就达几亿美元;德国宝灵家大药厂则是新型植化产品的主要开发者,开发喜树碱系列、莨菪胺类和育享宾等产品;其它德国公司还在开发山梗菜碱(可帮助戒烟)以及一种可用于合成抗抑郁药和抗老年痴呆症新药的中间体“槟榔碱”。在东亚国家中印度植物中开发出若干种有药用价值的新成分,胡黄连中提取的“胡黄连素”,用于治疗漫性乙肝,以及来自巴戟天根的一种新型成分“bacoside”,作为增智药品,用于提高人的记忆力[3]。我国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至今已有1141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其中一类新药占11.5%,二类占6.5%,三、四类各占40%,五类占2%。反映新药研制水平的一二类新药的数量明显偏少;对于三类新药的研制也多相重复,忽视了发展创新、基础研究及科研水平的提高;研制的整体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4]。尽管如此,新药仍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占整个药品销售额10%以上,利润大约在20%以上,1997年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中药新药50个品种以上。从野生植物黄花蒿分离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对急性脑疟疗效较好,是新型结构的抗疟药;为提高抗疟效价,进行了大量结构改造工作,成功地研制出蒿甲醚、双氢青蒿素、青蒿烷酯等新型衍生物,此药被国际认可,引起了广泛注意。抗早孕药天花粉和男用避孕药棉酚也受到国内外重视。[!--empirenews.page--]中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已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国已向美国FDA进行了首次的复方中药注册申请,并分别于1997年12月和1998年3月通过了“复方丹参滴丸”和“银杏灵”新药临床研究(IND)预审,实现了中药的历史性突破[5],随之而来将会有更多成熟的中药品种进入世界。二、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考1.加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从中寻找一类新药1805年从阿片中分离出吗啡标志着单体化合物作为新药来源时期开始。近年来,从天然产物中研究开发新药,最引人瞩目的成果当算紫杉醇,1992年批准上市,作为治疗卵巢癌的首选药物。近70年来,我国先后研制出70余种高特新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两个举世公认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麻黄素和青蒿素,都是从我国常用中药发掘出来的。对天然药物进行深入的化学与生理活性的研究,从而发现临床上有用的原型药物,存在着极大的机遇,发现具有开发前景的新类型结构化合物作为先导化合物,经结构修饰和改造,寻找疗效更高、结构更为简单,并且便于大生产的、安全有效的候选化合物,再经临床验证判断这个化合物是否能成为新药而上市。据报道,现在临床用药一半来自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如吗啡研究发展了异喹

课程名称天然药物的研究思路与立项

课程编号:开课单位: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 天然药物研究方法学 英文名称Research Methodology of Natural Medicines 学分:1学分总学时:18学时 考核方式:进展报告教学方式:授课、讨论 主讲教师:屠鹏飞、杨秀伟、林文翰课程类型:B 授课对象:博士研究生 开设目的:系统介绍天然药物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及其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如何利用现代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仪器分析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展中 药、天然药物的创新研究,拓展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思路和创新意识,提高其 研究能力,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1. 掌握如何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研究基础上进行中药、天然药物的创新或集成创新研究,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2. 掌握当前以天然药物为资源的活性先导化合物和创新药物发现的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了解天然药物活性成分高效发现的新技术、新方法。 3. 掌握中药复杂体系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中药新药的关系。 4. 掌握海洋天然药物研究及其发展技术和动态, 海洋天然产物成药性及其规模化制备的技术。 5. 了解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结合中药整体作用特点,了解如何利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研究中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 6. 了解以中药、天然药物为对象的科学研究,如何选题、如何立项。 预修知识:要求预修《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等课程。 主要内容: 一、以化学成分为基础的天然药物研究思路与方法(主讲:屠鹏飞,3学时)

随着现代分离技术和波谱技术的发展,中药、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已成为常规性和基础性工作,如何在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中药、天然药物的创新性研究,是天然药物研究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本讲重点介绍以化学成分研究为基础的天然药物研究思路和方法,主要包括:基于LC-MS-DS技术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研究;天然产物生物活性与构效关系研究;中药多组分定量分析与指纹图谱研究;天然药物多组分生物活性与组效学研究。 二、基于天然药物资源的先导化合物发现和创新药物研究(主讲:屠鹏飞,3学时) 天然药物是活性先导化合物和创新药物发现的重要来源。传统的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方法由于存在着目标不明确、研究周期长、微量成分容易丢失等问题,已不适合于现代高通量筛选和活性成分的高效研究。本讲重点介绍天然药物活性成分高效发现的新技术、新方法,主要包括:基于亲和色谱和分子烙印技术的天然药物活性成分高效发现的研究方法;基于LC-MS-DS/pHPLC/HTS技术的天然药物活性成分高效发现的研究方法;基于多维HPLC/HTS/LC-MS/LC-NMR技术的天然药物活性成分高效发现的研究方法。同时,以研究实例介绍活性先导化合物或创新药物发现的思路,包括: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创新药物的发现与研发思路;以民间、民族用药为线索的先导化合物或创新药物发现的思路;以生物环境胁迫等因素为线索的先导化合物或创新药物发现的思路。 三、中药复杂体系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主讲:杨秀伟,3学时) 中药为一个复杂的体系,从其来源、物质基础、药理作用、作用机理直至临床应用均存在着复杂性,如何研究中药的复杂性,至今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复杂问题。本讲从中药生物来源、炮制方法、物质基础、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多样性介绍中药的复杂性及其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海洋药物先导物的源头创新与药源途径(主讲:林文翰,3学时) 海洋生物基于其特殊的生态导致产生具有与陆地不同的次生代谢产物。作为药物先导化合物,海洋天然产物具有新颖性结构,靶向性强,作用剂量低等优点。因此,如何针对海洋天然产物的结构特点,开展靶向药物研究,形成源头创新,有待于深入探讨。此外,基于解决药源为目的的先导化合物的方法学研究,也是海洋药物研究的重要瓶颈。本讲主要介绍海洋药物先导物的源头创新与药源途径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在中药整体作用及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外请 专家,3学时)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路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路 古方、验方通常是千百年来临床经验总结,许多方剂疗效确切,这是我国的优势,是新药研 究的前提。从临床、药理证明青黛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当归芦荟丸”的有效单味药,从 中分得有效成分靛玉红,再经过结构改造合成了异靛甲,其疗效更高,毒性更小。陈竺教授 等对民间用于治疗淋巴结核、皮肤癌等有效的验方(含砒霜、轻粉、蟾酥)逐一筛选,从复 方到单味中药砒霜,又到化学纯三氧化二砷,终于研制成功“以毒攻毒”的“癌灵一号”注射液,创造了白血病治疗的临床奇迹。 二加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从中寻找一类新药 1805年从阿片中分离出吗啡标志着单体化合物作为新药来源时期开始。近年来,从天然产 物中研究开发新药,最引人瞩目的成果当算紫杉醇,1992年批准上市,作为治疗卵巢癌的首 选药物。近70年来,我国先后研制出70余种高特新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两个举世公 认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麻黄素和青蒿素,都是从我国常用中药发掘出来的。对天然药物进行 深入的化学与生理活性的研究,从而发现临床上有用的原型药物,存在这极大的机遇,发现 具有开发前景的新类型结构化合物作为先导化合物,经结构修饰和改造,寻找疗效更高、结 构更为简单,并且便于大生产的、安全有效的候选化合物,再经临床用药一半来自天然产物 及其衍生物。如吗啡研究发展了异喹啉生物碱的研究,导致了镇痛药杜冷丁的发现。我国学 者从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归纳上升到理论:①生物同行基取代说。②活性成分相结合。③受体假说。④药物潜伏化。⑤中草药有效化学成分配位化学学说,并获得一些成果。总之,从以上多种途径拓展了由中草药有效成分创新的广阔领域,成功率高。它是当今摆脱 我国西药研究以仿制为主的被动局面的出路所在。此外,有关近代生物转化和生物合成理论 和技术,也应认真汲取,以开阔新药研制思路。 三新药的二次开发 对过去研究方面得出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成果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总结,选择有潜力的苗头进行 二次开发。从分离出混合组分作为药物的可以进一步把各个单体分开,分别检验其疗效,然 后或者单用,或者用化学单体组方。如抗感染的双黄连和抗风湿性关节炎的白芍总甙。又如 最近报道的常用中药黄芪通过系统成分分析,从黄芪总皂甙分离出21种成分,其中黄芪总 甙Ⅲ、Ⅳ、Ⅵ治疗心力衰竭有效,以黄芪皂甙Ⅳ疗效最佳,可能成为新型的非洋地黄类强心 药物。又据最近消息,美、韩从高丽参发现一种全新成分人参甙Rf,可能成为新型非成瘾性 高效止剂。 四将生物技术应用于中药新药的研究 应用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对于开发新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药化学成分代谢关键酶 的基因调控,可以大大增加有效成分的含量,在研制开发中药新药的过程中,对活性成分的 分离纯化,构效关系的研究,定向诱导有效活性成分的生成,新剂型、新工艺的研制等都可 以应用生物技术。 五加强中药有效部位研究,提高中药新药研制水平 中药有效部位研究,可为相关学科的融合渗透提供新的增长点和新领域,创造了有中国特色 的新中医药学。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药复方,它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体现 了中医治疗重视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等整体观、系统论和辩证施治的法则,是多系统、多靶 点和多层次发挥全方位药效作用的治疗方法,所有这些都非单一成分所能概括达到的。根据 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开发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能较好地显示这种优势和特色。因为复方药 效不仅与药效物质或药效物质群有关,而且与辅助成分有关。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所 谓的多模式、多指标控制体系的研究工作。化学模式识别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用 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关联化学数据阵与药效数据阵,确定可用于复方质量控制的模式,并对未

简述在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中

1、简述在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中,剂型选择的一般原则(10) 中药剂型的选择应全面考虑与药品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以及方便性等相关的各种因素。一般原则是“三效、三小、五方便”,即“高效、速效、长效”,“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和“生产方便、运输方便、贮藏方便、携带方便、使用方便”。(1)根据医疗防治的需要(2)根据药物及其有效成分的性质(3)根据处方规定的日服剂量(4)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特征(5)根据工厂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 2、试述在中药复方制剂的新药研究中,制剂处方的设计与成型工艺研究(15) 制剂处方设计 制剂处方设计是根据半成品性质、剂型特点、临床要求、给药途径等筛选适宜的辅料及确定制剂处方的过程。原则上,应首先研究与制剂成型性、稳定性有关的原辅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然后根据在不同剂型中各辅料作用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与方法,有针对性地筛选辅料的种类与用量。制剂处方量应以1000个制剂单位(片、粒、克、毫升等)计,并写出辅料名称及用量,明确制剂分剂量与使用量确定的依据。最终应提供包括选择辅料的目的、试验方法、结果(数据)与结论等在内的研究资料。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制剂成型工艺是将半成品与辅料进行加工处理,制成剂型并形成最终产品的过程。一般应根据物料特性,通过试验选用先进的成型工艺路线。处理好与制剂处方设计间的关系,筛选各工序合理的物料加工方法与方式,应用相应的先进成型设备,选用适宜的成品内包装材料。提供详细的成型工艺流程各工序技术条件试验依据等资料。 3、试述在中药复方制剂的新药研究中,提取工艺路线的选择及合理性(15) 复方药物的有效组分可能是大分子或是小分子,这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直接影响制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工艺技术条件的设计和优选。提取工艺的路线设计是根据处方的中医理论基础、功能主治和化学成分。设计中要注意处方的君臣佐使。中药成分复杂、药效各异,组成复方并非药物简单相加,因此对复方中药一般应复方提取。在工艺设计前应根据方剂的功能、主治,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每味中药的有效成分与药理作用;结合临床要求与新药类别、所含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及其理化性质;再根据提取原理与预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提取方法,设计合理的工艺路线,并应提供设计依据。 在提取工艺路线初步确定后,应充分考虑可能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试验设计,采用准确、简便、具代表性、可量化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与方法,优选合理的提取工艺技术条件。在有成熟的相同技术条件可借鉴时,也可通过提供相关文献资料,作为制订合理的工艺技术条件的依据。合理的提取工艺,应达到同类研究先进水平(提供相应文献资料)。 4、论述在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中,剂型对功效的影响(30) 药物剂型是使用药物的必要形式,而药物又是通过其剂型发挥作用的。药物剂型多种多样,但无论是那一种剂型,不仅仅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用药部位来选用,而且还要考虑到对人体的安全、有效、稳定、准确、方便。目前各种新剂型不断涌现,如植入剂、贴剂、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郑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 姓名 准考证号 论文题目 20 年月日 注:准考证号、姓名要规范填写并准确无误

目录 一、中药发展现状 (2)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2) 三、未来中药学的基本特征 (3) 四、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考 (4) 五、中药的不良反应多有几种原因引起 (5) 六、提高中药质量及管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7) 七、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是提高中药新药研制水平的保证 (8) 八、小结 (9) 九、参考文献 (10)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论文摘要】理性看待中药毒性,合理应用中药。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毒性多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主要是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而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总结追求安全有效目标的措施。【论文关键词】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方法 现今社会是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技术发展的高新化以及高新科技的产业化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一趋势将在新药研究开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试论世纪之交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及思考,以期加快中药新药创新的步伐。 中药是天然品,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的,有些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甚至常吃中成药。似乎认为有病治病,无病保安康,实际上并非如此。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能滥用。 一、中药发展现状 中药研究开发是国际热门课题,国际市场每年药用植物及制品(包括保健品等)的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日本是较重视中药研究开发的国家,年销售额达1500亿日元美国国会1994年批准了把草药列为《饮食补充剂》的法案之后,1997年又制定了“植物药在美批准法”(草案),不再要求草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复方混合制剂。德国在欧洲是传统药年销售额最大国家,达22亿美元。 我国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至今已有1 141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其中一类新药占11.5%,二类占6.5%,三、四类各占40%,五类占2%。反映新药研制水平的一二类新药的数量明显偏少;对于三类新药的研制也多相重复,忽视了发展创新、基础研究及科研水平的提高;研制的整体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尽管如此,新药仍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占整个药品销售额10%以上,利润大约在20%以上。 中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已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国已向美国FDA进行了首次的复方中药注册申请,并分别于1997年12月和1998年3月通过了“复方丹参滴丸”和“银杏灵”新药临床研究(IND)预审,实现了中药的历史性突破,随之而来将会有更多成熟的中药品种进入世界。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1、中药理论研究系统化没有理论,中医药学不可能存在到今天;没有理论,中医药科研教学等学术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中药理论除了中医的阴阳、脏象

中药民族药新药研制的选题思路

中药民族药新药研制的选题思路 张永萍 (贵阳中医学院药学院,贵州贵阳550002) 摘要:论述中药民族药新药研发中选题依据,选题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中药民族药处方需满足的基本条件以及处方的来源,为中药民族药新药研究开发选题提供基本思路。 关键词:中药;民族药;选题;处方来源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810(2012)08-0037-04 选题是中药民族药剂型整体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选”就是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文献探讨;是综合分析,去粗取精的思维活动过程,选择研究存在着理论问题,也存在着方法的问题,选题的学术水平和科学预见性直接关系到最终成果的科学水平和生产价值。 1选题的依据 1.1中药民族药的优势与特色:传统医药对于生理功能的调节、病毒性感染、免疫性疾病、骨关节疾病、养生保健及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中医民族医治病多从整体观念出发,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节脏腑功能,以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之目的。因此研制中药新药的选题,首先,应根据传统医药的优势与特色。 1.2世界疾病谱的变化:根据我国乃至全世界人口谱、疾病谱的变化,在中药方面需求量较大的可能是以下10类药物:①心脑血管病药(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等);②抗肿瘤药;③肝炎防治药;④抗病毒类药(包括艾滋病药);⑤免疫功能调节类药;⑥功能紊乱调节药(包括抗抑郁、内分泌失调、性功能障碍等);⑦急性热病用药(包括抗感染和镇惊药);⑧延缓衰老药;⑨抗风湿病等(包括类风湿药等);⑩补益类药(包括防治骨质疏松药)及养生保健药品等。1.3选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中药民族药新药研发初期,应考虑和注意以下问题。①可行性调查,包括国际、国内医药科技发展的需要,市场变化的预测;②进行方药分析,应对所供选题的单方或复方进行理论分析和工艺预测,考虑其药物组合的合理性,疗效的可能程度,化学,药理,工艺的难易度,原料资源和设备供应的可能性等等;③对现有研究条件的技术估计,采用的工艺、技术大生产能顺利实施;④确定选题时,应熟悉新药注册申报与管理有关规定;⑤组织不同学科协作,全面、规范、较高水平上进行研究。 2处方来源 2.1中药民族药新药处方的基本条件:中药民族药新药的现代研究和开发工作,首先应该以立足于继承传统医药理论和经验为基础,因为长期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医药相关理论对于临床实践有着确切的指导作用,中药民族药复方通过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其疗效也是非常肯定的。而其中很多内容尚不能被现代医学所完全解释和替代,并且作为药品这一独特的物质形式有着自身的持点。因此中药民族药新药研究和开发,在强调继承的基础上,又不能完全因循传统的方式、方法,必须在研制、开发的过程中结合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在理论实践和最终评价方面也必须结合和借助现代的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以此为前提,作为中药民族药新药的处方,应该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2.1.1符合传统医药理论:中药民族药新药的处方组方一定要以传统医药理论为指导,符合组方原则,切忌“头痛医头,脚捅医脚”,对症堆砌药物,或根据单味药的药效研究文献资料麟选药物,这类处方背离了传统医药学的基本原理,即古人所批评的“有药无方”,当然不会有理想的疗效.自然也难以开发成新药。 2.1.2安全有效:WHO对植物药的要求是“安全、有效、稳定、均一”。作为中药民族药新药这种物质形式,安全和有效是必不可少的两大要素,因为实现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这三种用途无论哪一种,作用对象都是一致的,作用目的也是明确的,这样它的安全性保证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求从中药新药的毒理学试验到临床试验都包括对研制对象进行安全性评价。 对于药品来讲,有效性是最起码应该做到的,这是作为药品这种物质形式的价值所在。对于有效性的强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某一种病有“一定疗效“”就可以了,低水平重复应该有意识尽量避免。新药的开发应该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这种突破可以体现在疗效、制剂等多方面,而好的疗效是在中药新药开发过程中追求的。2.1.3功能主治明确:处方的组成是以病证为主体,中药民族药新药处方功能主治的明确,是对所研究对象主体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