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史诗_格萨尔_的民族特色

浅谈史诗_格萨尔_的民族特色

 2005年6月社科纵横Jun,2005

总第20卷第3期SOCIAL SCIENCES RE VIE W VOL.20NO.3浅谈史诗《格萨尔》的民族特色

铁国花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兰州 730030)

【内容摘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文学作品在反映一个民族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时,不能不反映这个民族的特点,史诗《格萨尔》的民族特色具体体现在其所反映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所描述的民族内心世界以及所使用的语言和表现手法三个方面。

【关键词】史诗 《格萨尔》 民族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05)03-0150-02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本民族丰富多彩的语言,有常年惯居的地域,有代代相传的经济生活方式,有整个民族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历史和文化,这些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和文化历史等是各民族赖以区别的特点。正如斯大林在论民族问题时说的:“每个民族不论大小,都有自己的特点,也仅仅归它本民族所有并在其他民族所没有的这种特点。”(《斯大林全集》第二卷《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因此,文学作品在反映一个民族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时,不能不反映这个民族的特点。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民族经济生活和民族的心理素质就是文学作品基本的民族特色。

英雄史诗《格萨尔》以古代青藏高原上纷繁复杂的部落斗争为背景,描绘了藏族人民以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的精神,征服自然,战胜邪恶,努力开创幸福生活的故事,歌颂了为集体、为部落利益英勇献身的众勇士,赞美了仙境神域般的高原故乡。史诗通篇散发着浓郁的民族特色。鲁迅说:“有地方特色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格萨尔》所以被列为世界著名史诗之一,这与它的强烈的民族特色是分不开的。本文欲从《格萨尔》反映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所描述的民族内心世界以及所使用的语言和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关于《格萨尔》民族特色的一些看法。

一、史诗通过对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反映突出了民族特色

文学作品是否形象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主要看它是否描写了人和他们的活动,而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的,生活环境对人的性格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文学作品中要表现人和他们的活动,必须详细地描写其活动的环境。在历史长河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和英雄成长的土壤,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跟他们赖以生存的雪山草地、牧场帐篷、江河湖泊、庙宇宫殿是融合在一起的。爱民族英雄,必然爱英雄生长的环境和地域。史诗《格萨尔》的作者们,怀着满腔的热情和无限的感叹,颂扬了青藏高原的一草一木,对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风光的描写,可以说是用彩笔绘画出来的,史诗中一幅幅真切生动、栩栩如生的画面,读来时时都有身临其境之感。譬如,描写草原美景时说:“平坦坦的大草原,像金盆内凝注了酥油那样的美,在它的中央,散布着牧民们的牛毛帐房,密密的像蓝天上的万点金星。”①描绘山水风光时说:“好像面粉堆起一高山,那时白雪皑皑玛喜山;好像一潭碧湖翻绿浪,那是福运黄河水缓流。”②从这些描写中看出:史诗的作者们,对自己民族世代居住的雪域高原不仅无限热爱,而且引以自豪,因此,当他们用藏族特有的表情达意的说唱方式描绘自然景观时,大自然便变幻成他们理想中的神域仙境,这使史诗十分自然,而又突出地流露出了醇厚的、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这样美丽的故乡,古代藏族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呢?史诗对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从多方面进行了反映。比如:“山峰顶上鹿满山,山腰峭崖有麋獐,山下河水鱼儿繁,即使是上午渔猎空手回,傍晚收获也可观。”③“牦牛、奶牛和犏牛,还比天上星星多;山羊、绵羊和小羊,好像白雪落山坡……奶子像海酒像湖。”④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古藏族人民过着狩猎牧畜为主的生活。

史诗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广阔而丰富,凡举部落大会、群众歌舞、庆祝大典,赛马、宗教巫术等,各种藏民族特有的民俗风情都有具体而生动的描写。例如,《赛马篇》中,史诗描绘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规模盛大紧张而激烈的赛马活动,展示了藏族的赛马习俗。对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的真实描写,是构成民族性的重要内容,别林斯基曾经指出:“风俗习惯构成着一个民族的面貌,没有了它们,这民族就好比一个没有面孔的人物,一种不可思议、不可实现的幻象”⑤。《格萨尔》通过对古代藏族人民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的真实生动、细致入微的描写,再现了古代藏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从而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史诗获得了鲜明的民族性。

二、通过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了民族特色

史诗《格萨尔》不但淋漓尽致地描述了雪域高原的各种生活景象,而且也深入地描述了藏族人民的内心世界。这是作品的民族形式最有决定性的因素。《格萨尔》中成功地塑造了数以千计的具有藏族人民性格特征的、受广大藏族人民群众受戴的英雄形象,并通过描写这些英雄英勇顽强、襟怀坦白、忠诚朴实、剽悍粗犷、视死如归的典型性格,深刻地揭示出藏族人民的内心世界,从而充分显示了史诗的民族特色。

历史上产生《格萨尔》的历史阶段,正处于青藏高原群雄割据、部落兼并、邦国争霸的时代。藏族人民在长期频繁的征战中,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素质。史诗就是通过表现英雄人物的激烈战斗以及他们在战场上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来塑造他们的典型性格,反映藏族人民共同的心理素质。史诗中无论是年幼无知的孩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无论是风彩多姿的妙龄少女,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男子,个个都以勇敢为荣,怯懦为耻。岭国英雄们的座右铭是:“与

150

其厚颜老死埋坟场,不如英勇战死赴九泉;与其像狐狸夹尾逃深山,不如像猛虎斗死在人前。”认为:“坐在家中活百岁,不如为国争光彩”,大敌当前,从来勇往直前,决不后退。霍岭战争中,囊俄玉达,年仅十三岁,还不到出征打仗的年龄,他的未婚妻劝阻他不要出征,可他慨然拒绝说:“有谁若能叫大山让路,我囊俄玉达返回营账,若要我不上阵迎敌,除非霍尔不来犯岭。”在战场上,面对强敌,他毫不示弱,后来中了敌人的暗箭,临死前他大义凛然,还劝慰为他伤心落泪的亲人说:“渴死不喝沟渠水,那是兕牛的高贵品质;饿死不吃泥潭草,那是野马的高贵品质;痛苦至死不淌泪,这是大丈夫的高贵品质。”⑥同样,英雄司盼在追杀霍尔大将多庆时,不慎被多庆的套索套住脖子,拉入急流旋涡中,此时此刻,他想的不是个人的生死,而是岭国众英雄的安危,为了使今后横渡险岸的兄弟免遭魔贼的毒手,他奋力砍断了霍军埋伏的妖索牺牲了。不仅如此,就是妇女,对岭国也是一片忠心,当总管为了岭国的安危,要里琼冒充珠牡代嫁霍尔时,她表示:“若能对拉德(神圣部落)大众事业有所贡献,就是坠入地狱,也心甘情愿。”⑦虽然明知去霍尔无异于自投虎口,也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霍尔国,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而这些英雄人物的英雄性格正是藏族人民共同的心理素质的典型表现,他们在史诗中的出现,就充分地显示了史诗的民族特色。

三、从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上体现了民族特色

文学作品在反映生活,塑造形象时,是以语言为组成材料的,“语言刻画出作品中的环境性格和思想”。因此,语言及其表达方式是构成作品民族特色的重要因素。《格萨尔》是用藏族人民优美的语言刻画藏族人民的性格、思想感情、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他们生活的地区的自然风貌的,因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多少年来《格萨尔》能在民间口头流传,是由于诗人们说唱时,对语言进行了千锤百炼,使史诗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形象朴实,很富于泥土气息。例如,形容浪飞涛涌的黄河时说:“黄河之水如铁流,滚滚波涛泻千里,小浪好像苍狼跑,大浪犹如滚岩石。”⑧形容紧张的赛马场面时说:“马如离弦箭齐发,上坡犹如雄鹰飞,下坡恰似雷石滚,过滩就像把纸叠,翻山越岭如穿珠”⑨,使人如临其境,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史诗的语言是何等生动形象。

史诗还吸收了藏族人民口头创作的能突出表现民族特点的祝词、颂词、赞歌、格言和谚语等。如在《取雪山水晶国》之部中,格萨尔和勇士们出征前,珠牡手捧哈达美酒唱了一首祝福歌:“岭国的战将诸位兄弟,数十万岭国浩浩神兵,祝你们个个威武吉祥,祝战马奋首驰骋风云,祝战果辉煌百战百胜,请王臣接受我祝祷至诚”⑩。史诗中英雄颂诗、马的赞词、武器赞歌很多,如对格萨尔的颂诗:“头上戴着雪白盔,好像螺日照东方,身上穿着白铠甲,好像雄师镇雪山。”主人公格萨尔是藏族人民心中至高无上的英雄,所以史诗用人们心中最美好的代表正义、善良、纯洁、光明的白色装扮了他。史诗中的谚语可谓是琳琅满目,例如:“没有弓,箭射不成;没有神,事办不了”。“要使羊儿安生,就要打死豺狼;要使人民过上好日子,就要降魔除害”等。这样较多地使用群众口头惯用的祝词、颂诗、赞词、谚语等,不仅使史诗的语言显得更加生动形象,也使史诗的民族特色显得更加突出了。

在表现方法上,史诗大量采用了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思想特征。例如:对领国的兵马,史诗以夸张的手法写道:“兵多青天遮不住,马多大地载不了,河水喝得断了流,山石不够搭火灶”1。写勇士们的骏马和兵器:“骏马匹匹如蛟龙,腾空能追白雄鹰,兵器件件如魔爪,寒光森森能摄魂。”12这种艺术夸张,充分表现岭国的军威和军心,他们齐心协力,保卫祖国,势不可挡。史诗对战马、飞禽走兽的描写,则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史诗中的马能通人性,会讲话,会进忠言,乌鸦会侦探,仙鹤会送信,充分表现了藏族人民的浪漫主义思想。

史诗还通过奇妙的幻想表达了藏族人民的愿望和理想。如史诗在描述归顺岭国后的霍尔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时这样写道:“家家富足粮食多,没吃的穷人富了,弱小人的地位提高了,无主的骡子赛过芨芨草,无主的马儿比野马多;无主的食品堆成山,无主的野谷像花朵,奶子像海酒像湖,没有一人愁吃喝,夜里跳着舞,白天唱着歌,人人欢喜人人乐。”13这些描写反映了连年征战的藏族人民的基本愿望,他们迫切渴望能够在像格萨尔这样一位有神力,关心人民,能与人民同甘共苦的英雄人物领导下,自由,幸福地生活。正是由于反映了藏族人民心灵深处这些美好的理想,所以史诗不仅具有进步的思想性、人民性,而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同时也由于中诗在多方面表现出它的民族特色,因而得到了藏族人民的无比喜爱,千百年来盛传不衰,振奋着藏族人民的精神意志,成为了藏族人民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注释:

①③1王兴先著.格萨尔论要[M].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第152页

②公祭篇.格萨尔文库[M].第1卷,甘肃民族出版社,2000年9月版,第753页。

④13王沂暖等译.保卫盐海之部[C].青海省民研会编。

⑤别林斯基选集.第一卷[M].时代出版社,1953年版,第41页。

⑥⑧12降霍篇.格萨尔文库.第一卷,第二册,甘肃民族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第153、88、160页。

⑦王歌等整理.《岭·格萨尔王传———霍岭战争》(中),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年1月版,第140页。

⑨格萨尔学刊[J].甘肃民族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111页。

⑩意西泽珠,许珍妮译.取雪山水晶国[M].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第70页。

15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