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北省平泉县第四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5.19《鱼我所欲也》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新)

河北省平泉县第四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5.19《鱼我所欲也》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新)

河北省平泉县第四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5.19《鱼我所欲也》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新)
河北省平泉县第四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5.19《鱼我所欲也》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新)

5.19《鱼我所欲也》

层:得出结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只有“贤者”能够保有“本心”,做到“舍生取孟子在文中说明了什么道理?

4.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5.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8.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10.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1.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中考题集】

1.文中的“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比喻引出中心论点,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论述的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的?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通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个设喻引出的(是通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的)。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以生活常理为喻,浅显而通俗易懂,既能使所讲的道理易于理解和接受,又能使语言生动形象,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为什么不直接提出?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或:舍生取义/用自己的话概括:义重于生,当生和义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作者以生活常理设喻引出中心论点,是因为鱼和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二者中更为美者,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取其中更美的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和论点,自然明晓,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4.仿照“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写一句话。金钱,我所欲也;人格,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金钱而取人格者也。

5.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句话该如何理解?/这句话隐含着什么意思?

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惧怕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时,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做出让人不齿的事情来,最终,人的价值和尊严丧失殆尽。因此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6.为什么“贤者能勿丧耳”?

因为“义”是充塞天地之间的正义,无处不在,但当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时,贤者能固守“义”,而其他人做不到。

7.如何看待“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

因为“呼尔而与之”和“蹴尔而与之”,即“嗟来之食”,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究竟如何看待应视具体情形而定。如果接受这种施舍,不仅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当然是宁可饿死也不接受为好;如果接受只是自己受到损害,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妨暂且忍辱负重,保全性命,接受施舍,也无可厚非。

8. “一箪食,一豆羹”,看似微不足道,却关系着人的生死,“行道之人”和“乞人”为什么“不受”?举这一事例有何作用?

“不受”的原因是他们有羞恶廉耻之心,认为“义”重于“生”。举这一事例是要通过事实证明“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并衬托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做法是错误的。

9. “一箪食,一豆羹”“万钟”“义”三者哪一个更重要?

“万钟”指高位厚禄,是身外之物;“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着人的生命,比“万钟”重要。但二者与“义”比较,“义”最重要。

10. 那些“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当初宁可饿死也不愿受辱,现在却为了身外之物而不顾廉耻,孟子认为是什么原因?

孟子认为,这种人原本也有羞恶廉耻之心,也能舍生取义,只是后来因贪图利禄而丧失了。

11. “所识穷乏者得我”一句从侧面反映了亲民爱民的民本思想,但在孟子看来,即使是为民,也不能“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因为“义”重于“生”,所以即使是出于为民的目的,也不能放弃“义”这个前提,更何况是出于让“穷乏者”感激自己的目的而用“不辨礼义”的“万钟”使人苟且偷生呢?因此,我赞成孟子的看法。

12.说说“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段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请对这句话进行赏析。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对比、反问的修辞,写出了一些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却见利忘义的事实,摆出了一个人今昔判若两人的表现,突出了这种现象的严重性,引人深思,表达了孟子对这种做法的坚决否定,从反面说明了“万钟”不应接受,应以“义”为重,再次印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论述的气势和雄辩力量。

13. 文章以“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作对比,摆出一些人今昔的不同做法,结合实际谈谈孟子所列举的事例的代表性及意义。

有些人在民族存亡和革命危难之际,能够宁死不屈,舍生取义,而在革命成功、天下太平之际,却不顾廉耻,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甚至违法乱纪为亲戚朋友谋取私利,这就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他们确实丧失了原来的立场和品德。这些现象在今天仍存在于某些领导身上。文章不但对当时的贪官污吏有揭露和批判意义,而且也提醒后人要时刻警惕和反省自己,不要贪图利禄而做不合乎礼义的事情。

14.作者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进行对比,有何作用?

作用是既让人认识到将“礼义”抛到脑后,贪图富贵的行为是多么的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刻反省自己才行。

15.“此之谓失其本心”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作用是归纳第二段内容,照应文章开头。

16.“本心”指的是什么?有的人为什么会失去“本心”?

“本心”指的是“人皆有之”的羞恶廉耻之心,即人固有的“义”“善”的本性。

(原文作答)有的人会失去“本心”是因为“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自己概括)有的人会失去“本心”,一是缺乏后天教育,没有保持天生的善性,二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即贪恋身外之物,为自己谋取私利,被利欲所诱惑,从而见利忘义,迷失了本性。

17.结合课文说说“失其本心”后会怎样?

人“失其本心”,就是失去了羞恶廉耻之心,失去了天生的美好本性,因此就会见利忘义,失去人格,失去天良,失去尊严,就会生邪念做坏事,成为不仁不义之人,就做不到“舍生取义”了。

18.第二段作者以饮食作比,证明了怎样的主张?

证明的主张是:舍生是人共有的本心,就看人们能否始终如一地保有和坚持。

19.第二段的中心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见解?

中心是人应舍生取义,保有本心。舍生取义是人立身处世的原则,道义也是人所固有的本心,所以能否坚持做到舍生取义,关键还在于自己能否保持固有的本心。孟子把道义当成是人心中所固有的,是唯心主义的,不可取;但他提出为人处世应舍生取义,则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20.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主要运用了排比修辞,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作用是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且富于文采和气势,既有助于层层推理,逐层地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的力量。

21.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比喻论证(设喻论证),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作用是引出文章中心论点。

道理论证,如“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论证了比“生”更可贵的是“义”,比“死”更可恶的是“不义”,从而说明了为什么要“取义”。

举例论证,如“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论证了义重于生的道理。

对比论证,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将一些人今昔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了为什么要舍生取义,切不可见利忘义。

2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了哪两个事例?目的是什么?

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列举了“行道之人”和“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正面事例和一些人“不辨礼义”而接受“万钟”的反面事例,目的是说明“义”的重要性,进而论证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23.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

共运用了四组对比:①“鱼”和“熊掌”的对比;②“生”与“义”对比;③“重义轻生”的人和“贪利忘义”的人对比;④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对比。

24.文章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请简述文章的论证思路。

文章先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然后进行分析论证,先运用道理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义重于生,再举例从正反两方面加以阐释,从而使中心论点更加鲜明。

25.作者在文章中赞扬和批判了怎样的人?各用一个成语作答。

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批判了见利忘义(或:苟且偷生)的人。

26.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作者是一个重义轻生、能舍生取义、有正直坚贞人格的人。

27.本文在思想内容上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如何评价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思想?

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核心思想是“舍生取义”。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坏事来。他表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也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贪图享受之徒。这种思想显然有其进步性。但孟子在文中也阐发了唯心主义的“性善说”,即羞恶廉耻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不合事实的,这种糟粕应予以剔除。

28.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理解。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的观点,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标准,曾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为国赴难。“舍生取义”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有现实意义,这一观点仍然符合新时代的道德要求和标准。

29.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矛盾吗?由此会引发你怎样的启示?谈谈自己的看法。

不矛盾。人们在获得“利”的同时,要讲道义,不能违背原则,更不能见利忘义,背信弃义,要用正当的合法的手段来获取利益,不违法乱纪,不要赚取不义之财。

30.“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

因为“本心”是指人的羞恶廉耻之心,也就是“义”,是善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本心”丧失,“义”也就随之消失了,也就做不到“舍生取义”了;反之,只有坚守“本心”,只有像贤者那样使“本心”不丧失,才能做到“舍生取义”。

31.孟子所说的“义”与现在大多数人口中的“义”内涵相同吗?今天,我们还有必要坚持吗?

不相同。现在大多数人口中的“义”是指哥们儿义气,是匹夫之勇,是与个人利益、小团体相关的小义;而孟子所说的“义”是正义、道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我们任何时候都应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有必要坚持。

32.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试结合本文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①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②大量使用排比句,使文章节奏感强,富于文采和气势;③善于运用比喻,使所讲的道理易于理解和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 《孟子》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5.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方的人。 重点难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2、同学们,在我们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面临许多重要的选择,有时甚至是生与死的选择,在这决定生死的紧要关头,我们应如何做出选择呢?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给我们做出了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孟子的这篇文章,看孟子是怎样来看待生与死的。 二、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字音 故不为(wéi)苟(gu)得也所恶(wù)不辟(bì)也一箪(dn)食(shi) 一豆羹(gng)弗(fú)得则死蹴(cù)尔不屑(xiè)为(wèi)宫室之美 妻妾(qiè)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身死 2.再读课文,划分停顿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公开课优质教案

鱼我所欲也公开课优质教案 18鱼我所欲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2.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重点) 3.反复诵读,疏通文义。(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15年4月14日一早,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辞职信的主人公是一名教师,在物质与精神的两难抉择中,她选择了精神。其实,同学们很多时候也会面临很多选择,在这个时候,你是怎样取舍的呢?学了《鱼我所欲也》一文,你将找到答案。 二、预习展示 1.题解。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2.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3.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合作探究 (一)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翻译重要句子 1.通假字 (1)“辟”通“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也。 (2)“辩”通“辨”,辨别。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得”通“德”,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 教材分析: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能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重点语句。 2.理解正反对比、比喻说理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 3.了解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探究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2.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3.探讨文章的内容主旨和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背诵课文,理解文意。(2)理清论证思路,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2.难点:(1)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2)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3)把握本文的内容主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孟子》一书,语言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比喻、类比来说理,辨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政治主张:“施仁政”“民贵君轻”“行王道”“性本善”;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2.生难字词 (1)字音 死亦我所恶.(wù)乡.为身死而不受(xiàng) 一箪食 ..(dān shí) 一豆羹.(gēng)蹴.尔(cù)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 冷雨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2.孟子是如何写这篇文章的。 3.初步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 教学难点 1.学习相应的论证方法。 2.深入了解生死和义的价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导入 导语:(出示“最美教师张丽莉”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是谁吗?她是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张丽莉老师。(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操作失误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在送医院的途中,有时清醒有时昏迷的她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 在颁奖典礼上人们给她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张丽莉老师在面对危险那一刻为什么能舍己救人,做出生与死这样艰难的抉择呢?今天通过学习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相信同学们会找到答案的。

二、读文释义 (一)初读课文,疏通句意。 1.听示范读,注意节奏。 停顿示例: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2.学生自由读,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读两遍。 3.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如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吟读课文,引情入境。 反复吟诵课文,揣摩吟诵要领,体味吟读美感,读出磅礴气势,从而忘我入境,让读者与作者彼此心心交融。 三、复习旧知 师:学习新的内容前,老师先测一测同学们对上节课内容掌握的情况,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检查朗读情况。(师:我们首先大声地齐读课文,看看你们能否读准字音,能否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 2.检查重点句子翻译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正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由此可见,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厉害的。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九年级语文答题卡

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本答案仅供参考,阅卷时会制定具体的评分细则和评分标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3分)——— 2.(3分)——— 3.(3分)——— 4.(3分)----- 5.(3分)(1)(1分)-----------------------。 (2)(2分)-------------------------------------------------------- ------------------------------------------------------------------------------. 6.(3分)-------------------------------------------------------------------- ----------------------------------------------------------------------------。 7.(10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1)———————————。(2)——————————,————————————。 (3)——————————,————————————。 (4)———————————,———————————。 (5)——————————————。 (6)——————————————。 (7)——————————————。 二、古诗文阅读(23分) (一)古诗词赏析(8分) 8.(2分)写出了梨花————和——————的特点。 9.(2分)“亲射虎”在这里词人的意思是————————————————————————————————————。(1分)“遣冯唐”在这里词人的意思是——————————————————————————————————————————(1分)10.(4分)【甲】词表达了词人——————————————————————(1分)【乙】诗流露了诗人——————————————————————————。(1分)诗句一———————————,———————————————。 诗句二————————————,——————————————。 (二)(16分) 11.(3分)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12.(2分)(1)————(2)———— 13.(4分)——————————————————————————。 14.(3分)————。 15.(4分)——————————————;——————————————————。 三、现代文阅读(37分) (一)温暖的书(20) 16.——————,——————。(3) 17.(1)去掉文中的逗号,—————————————————————————————————(4分) (2)“她”,运用——————修辞.表现出作者——————————————————。(3分) 18.“中国人也说得好”意思是说—————————————————————————————————————————————————————————————。(3)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课题19鱼我所欲也 主 备 人 陈继平 授 课 人 黄有文 班 级 174 课 时 2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5.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应体现学、议、评、练四个环节。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 2、作者作品简介 本文出自《》,作者,战国时期国人,思想 家、教育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 《》《》(附“四书”:《》 《》《》《》) 二、出示自学指导,学生自学,然后师进行议和评。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 音。 2.教师示范背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二)、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1)、生字箪( ) 蹴( ) 羹( ) 死亦我所恶( ) (2)、重点词解释 1、本心: 2、患: 3、辟:通, 4、箪:。 5、蹴: 6、得:通 7、乡:通 8、何加: 9、恶:10、辩:通 11、义: 12、勿丧: 13、万钟: 授课人 修订

鱼我所欲也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18鱼我所欲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2.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重点) 3.反复诵读,疏通文义。(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15年4月14日一早,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辞职信的主人公是一名教师,在物质与精神的两难抉择中,她选择了精神。其实,同学们很多时候也会面临很多选择,在这个时候,你是怎样取舍的呢?学了《鱼我所欲也》一文,你将找到答案。 二、预习展示 1.题解。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2.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3.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合作探究 (一)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翻译重要句子 1.通假字 (1)“辟”通“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也。 (2)“辩”通“辨”,辨别。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得”通“德”,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与”通“欤”,语气词。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乡”通“向”,从前。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2.重要实词

九年级语文试卷答题卡答案

长沙县 2016 年下学期九年级期末检测 语文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共30 分) 1 .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与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脚踝 (hu ái)谀词(chán)刽子手(guì)面面相觑(qù) .... B .强聒( gu ā) . C .社稷( j ì) .亵渎 (xi è)通辑犯(jí)棱角分明(léng)... 禀请 (b ǐng)狙击手(jū)舐犊之情(shì)... D .扶掖(y è)拮据(jū)晕车药(yūn)恃才放旷(zhì)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一个言行相顾的人说话做事是不会出尔反尔的。 .... B .天宫二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 .... 碑。 C .每天下班前,住院部的张医生总会在病人弥留之际,叮嘱病人注意事项。 .... D .你还是个驾驶技术不熟练的新手,竟敢在公路上超速行驶,真是“初生牛年犊不怕虎” ........啊!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原因,是因为她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 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 B . 2016年4月4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 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 C.玩微信的人每天要花上大约两小时左右的时间聊天、发图片和看朋友圈。 D.通过中国杭州 G20 会议,让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多边发展合作进入崭新时代。 4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放入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2分)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他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 .③②⑥⑤①④ B .④②①⑤⑥③ C .②⑥⑤①④③ D .③①⑤②⑥④ 5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 ,两人并称为“孔孟” 。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导学案04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 一.作者简介 孟子,名,字,邹人,战国初期、。他是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是学派继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在政治上,他提倡“”,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______论。 二.课文听读 听读课文,要求: 1. 听准字音; 2. 分清句读。 三.探究课文 课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有这种本性,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课文: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翻译: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

《鱼我所欲也教案

19 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学生回答:生为尊严,生为自由,生为名声,生为正义。)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

主张。 二、资料助读 1.“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4)本性也需要“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2.《礼记·檀弓》中有:“齐大饥,黔敖(富人)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白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九年级语文试卷答题卡模板.docx

2018年秋谋道初中九年级语文期中试题答题卡 语文 贴条形码区 姓名:. 班级: 考号:□□□□□□□□□ 缺考标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号码正确填涂 记,考生 注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 填■ 禁填!由内。 意 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涂监考负责 2. 用黑色字事用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 错误填涂样 迹的签字迹清楚。 笔填涂。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区域内作答,超出答 □□ 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 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破、弄皱,不准 1、( 4 分) 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2分)(2)(1分)(3)(1分)二、阅读与理解(50 分) (一)诗歌赏析( 5 分) 8、( 2 分)和 9、( 3 分)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 10 、( 2 分)( 1)(2) 11、( 4 分)(1) (2) 12、 (2 分 ) 13、 (4 分) (四)现代文阅读(18 分) 19、( 4 分) 20、( 4 分) 21、( 4 分) 22、( 4 分) 23、( 4 分) 选择题(请用2B 铅笔填涂)(每题2 分、计 6 分)(三)、材料阅读( 15 分) 2、 [ A ] [ B ] [ C ] [ D ]3 、 [ A ] [ B ] [ 14、( 2 分) C ] [ D ] 15、( 3 分) 4、 [ A ] [ B ][ C ][ D ]四、写作( 50 分) 5、( 2 分)、 (1)1 6、( 3 分)24、 (2) 6、( 5 分)( 1)( 2) 17、( 3 分) ( 3), ( 4),(3 分) ( 5),18、( 4 分) 300 7、( 3 分)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9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学生版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杭信一中何逸冬 人生常常面临种种选择,在生与死、义与利面前,是舍生取义,还是见利忘义?文天祥的选择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康有为的选择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革命烈士夏明翰的选择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裴多菲的选择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他们的选择光照人寰;他们的精神,烛照千古。面对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诱惑,我们是否应当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正确选择呢? 1.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2.强化朗读训练,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3.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思路 一、新课导入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选择,同时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想要“鱼”和“熊掌”同时兼得,那是难以办到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那么,在关键时候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鱼我所欲也》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1)不为.( )苟得也 (2)为.( )宫室之美为.( )之 (3)使人之所恶.( )莫甚于死者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1)通假字 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2)一词多义 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而:蹴尔而与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故不为苟得也: 为宫室之美: 乡为身死而不受: 不足为外人道也: 由是:由是感激: 由是则生: 由是先主遂诣亮: 苟:苟富贵,无相忘: 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 优秀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二、预习展示 1.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2.重点词语 (1)生字:不为苟得也(wéi) 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2)理解词义。 3.一词多义

(1)与:通“欤”,语气词。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给。例句:呼尔而与之 (2)而: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例句:蹴尔而与之 转折连词,却。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于:比。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 对于。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 (4)是:这种。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作法。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5)得:得到,拥有。例句:二者不可得兼 通“德”,感激。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尔:助词。例句:呼尔而与之 代词,你。例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7)为:为了。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做。例句: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通假字 (1)“辟”通“避”,躲避。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2)“辩”通“辨”,辨别。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3)“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与”通“欤”,语气词。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乡”通“向”,从前。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5.古今异义 (1)钟: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2)是: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判断动词,是。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6.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7.特殊句式 (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三、整体感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文中的其他实词和虚词进行一般的学习和复习。 2.了解本文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3.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中品味《孟子》这一散文的语言艺术,探究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并展开论证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难点 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两千多年前孟子所说的一句话。大丈夫为什么能够这样呢?学了今天的这篇课文,同学们可能会找到一些答案。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

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孟子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2.背景资料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3.文体知识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两大类型。议论文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论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论证要合理,语言要准确、精练、有严密的逻辑性。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4.检查预习 (1)重难字 兼.(jiān) 苟. 得(gǒu) 辟. 患(bì) 一箪.食(dān) 一豆羹.(gēng) 弗.(fú) 蹴.(cù) 妻妾. (qiè) (2)通假字 ①故患有所不辟(bì)也(“辟”同“避”,躲避) ②万钟则不辩(biàn)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③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 ④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 (3)古今异义词 以 ????? 古义:能够用来。例: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是? ?? ?? 古义:指示代词,这。例:是.亦不可以已乎?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 豆?????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例:一箪食,一豆羹。今义:指豆类作物。

1.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锁定目标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实、虚词义,疏通文意。 2.学习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论证方法。 3.理解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结合实际生活赋予它们以新的内涵。 预习巧导航 1.把握朗读节奏: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⑤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⑦是/ 亦不可以已乎 2.下面划横线的字音你能够掌握吗?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故患有所不辟.()也一箪( ..)食 一豆羹(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你认为还有哪些字音需要掌握?请你认真写下来吧! 3.结合字音与停顿,自由朗读课文。赶快试一试吧! 4.走进作者: 孟子,名,字,邹人,战国初期、。他是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是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在政治上,他提倡“”,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______论。 小组合作译《鱼我所欲也》 1.结合书下的注释和手头资料,试着去翻译课文,然后用笔圈出难解的字、词、句。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组长提交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集体解决。 2.经过疏通文意,你还有那些不理解的词语?请你提出来,小组讨论一下。 3.小组讨论交流,疏通文意,你认为还有那些重要的句子,提出来考考你的同桌吧! 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这样有什么好处? 2..第二段在论证论点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鱼我所欲也》教案讲解学习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层层深入论述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2.学习本文对人生的正确抉择; 3.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 1.预习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并结合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2.分析课文结构及思路; 3.从论述思路和语言方面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的生命价值的意义在于“舍生取义”。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翻译全文。 【教学难点】 对人生的正确抉择,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生中我们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如果当生命与正义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选择呢?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让我们看看圣贤观点又是怎样的?

二、启发自学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蹴.苟.屑.羹.恶.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也万众不辩.礼仪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3.一词多义。 ﹙1﹚而 呼尔而.与之:顺接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 ﹙2﹚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万众于.我何加焉:对于 ﹙3﹚为 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 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前1为了 2做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做 ﹙4﹚得 得.之则生:得到 得.我与:通“德”,感激 ﹙5﹚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指示代词,这个,这样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三、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语气和感情。 2.教师范读。 四、感知课文第一段 1.结合注释,合作翻译第1自然段。 2.概括第1自然段的意思,并给第1自然段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论证为人应舍生取义,说明重义之心人皆有之。 第一层: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第二层:从正反两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说明“义”重于“生”的道理。 第三层:得出结论“人人都有舍生取义的本性”。 五、试练讨论 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而这不可兼得,取其中的最美者合乎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断,自然,明晓。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中心论点﹚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有甚于生者”,“有甚于死者”分别指什么?﹙义,不义﹚ 4.“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可以指哪些事? 正义的事业,为人民谋福利的事业

《鱼我所欲也》教师版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康有为的选择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革命烈士夏明翰的选择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裴多菲的选择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他们的选择光照人寰;他们的精神,烛照千古。面对当今社会越越多的诱 2.强化朗读训练,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3.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思路 一、新课导入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选择,同时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想要“鱼”和“熊掌”同时兼得,那是难以办到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那么,在关键时候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鱼我所欲也》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1)不为.(wéi)苟得也 (2)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3)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 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1)通假字 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辟”通“避”,躲避 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得”通“德”,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吗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2)一词多义 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吗”。 蹴尔而与之:给予。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而:蹴尔而与之:表修饰。 乡为身死而不受:表顺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接。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 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在句首,连接句子,那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就。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却。 为:故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 为宫室之美:wèi,介词,为了、对,向。

九年级《鱼我所欲也》教案 教学设计

九年级《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1)正确辨别文中的难词难句,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文白对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 (2)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3)把握本文比喻、正反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和善于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的论辩艺术。 2、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领会文章思想内涵。 (2)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通过启示、点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把握古人说理的方法。 3、情感价值 (1)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候,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2)感悟古人遣词造句之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进而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1)理解孟子的主张“舍生取义”。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与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文言文教学最实用的教法,可采用默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2、质疑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就论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自己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孟子有怎样的道德主张。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有感情的诵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根据提示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扫清语言障碍。 3、学生齐读全文,找出本文作者的道德主张。

【精】《鱼我所欲也》学生版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人生常常面临种种选择,在生与死、义与利面前,是舍生取义,还是见利忘义?文天祥的选择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康有为的选择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革命烈士夏明翰的选择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裴多菲的选择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他们的选择光照人寰;他们的精神,烛照千古。面对当 1.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2.强化朗读训练,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3.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思路 一、新课导入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选择,同时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想要“鱼”和“熊掌”同时兼得,那是难以办到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那么,在关键时候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鱼我所欲也》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1)不为.( )苟得也 (2)为.( )宫室之美为.( )之 (3)使人之所恶.( )莫甚于死者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1)通假字 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2)一词多义 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而:蹴尔而与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为:故不为苟得也: 为宫室之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