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海市物理高考的21个实验5-8

上海市物理高考的21个实验5-8

上海市物理高考的21个实验5-8
上海市物理高考的21个实验5-8

实验目录

一、实验的分类:

1、测量性实验:如:测重力加速度

2、测加速度 3 、测

量 ,r 4、练习使用多用表,

2、验证性实验:1、共点力的合成2、验证机械能守恒

3、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4、验证玻意耳定律。

3、研究性实验:1、研究平抛运动2、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物

体的平衡3、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4、设计性实验:

二、实验名称:

实验一用DIS测定位移和速度

实验二用DIS测定加速度

实验三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实验四研究共点力的合成

实验五固定转动轴

实验六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七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八观察水波的干涉现象

实验九用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十用DIS研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十一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的大小

实验十二用DIS描绘电场的等势线

实验十三练习用多用表测电阻、电流和电压

实验十四设计、组装简单的模块式电路

实验十五用DIS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十六用DIS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感应强度

实验十七测定在一定电压下工作的直流电动的效率

实验十六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实验十九研究磁通量变化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实验二十用DIS研究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此通量变化快慢的关系

实验二十一观察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实验五:固定转动轴

[实验目的] 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拓P19)

[实验器材]铁架台、力矩盘、弹簧秤、一组钩码、带套环的横杆、钉子、细线、刻度尺等.

[探究思路]

作用在有固定转动轴物体上的力矩可引起物体沿不同方向转动.从沿着转动轴的某一个方向上看,力矩的作用效果不外乎有两种可能:引起物体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或者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于是我们要通过实验来探究的问题是,为了使一个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施加在该物体上的能引起它沿逆时针方

向转动的力矩和能引起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之间究竟需满足怎样的定量关系

[实验步骤]

(1)如图2 - 12所示,将力矩盘的金属轴O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力矩盘套在轴上并使

盘面保持竖直.同时在铁架台上固定一根横杆.力矩盘上画出的同心圆供确定力臂时参

考.

(2)将钉子固定在力矩盘的四个任意位置上,其中三枚钉子上用细线悬挂不同个数的

钩码,第四个钉子用细线与测力计的钩子相连,测力计的另一端则挂在水平横杆的套

环上.

(3)当力矩盘在这四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各个力的大小及它们的力臂.将力和力臂的数据记录在预先设计的表格中.

(4)改变钉子的位置,重复实验一次.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计算各个力对转轴O的力矩;确认该力矩究竟是逆时针方向力矩还是顺时针方向力矩.然后分别算出能引起物体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和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之和,并由此得出关于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实验结论】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在有固定转动轴物体上的力矩可使物体沿不同方向转动。从转动轴的某个方向看过去,力矩的作用效果不外乎存在两种可能:引起物体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或者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一般的物体平衡条件包括“力平衡条件”和“力矩平衡条件”。

在实际的建筑和桥梁设计中,对于其中的每个部分都应当建立关于力的平衡和力矩平衡条件的方程,

得到一个包含大量方程的联立方程组。对于这样的方程组常常需要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得到如下结论: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顺时针方向力矩之和与逆时针方向力矩之和相等时,物体将处于“转动平衡”状态。上述结论也称为“力矩平衡条件”,该条件可用公式表示为 M逆﹦M顺

初中物理课程中介绍的杠杆平衡条件(有时称为杠杆原理)是上述力矩平衡条件的最简单特例。

注意点:

1、为了使实验具有普遍性,可用测力计对圆盘施加非竖直方向的力,圆盘所受几个力的作用点不要和转动轴在同一水平线上。

2、实验前须对圆盘进行检查和调整,若圆盘不能随遇平衡,表明盘的重心偏离轴心,实验时重心处所受的重力力矩会引起误差。这时可用图钉作配重进行校正。

3、轴杆需保持水平,圆盘与轴杆之间的间隙要小避免圆盘受力时向前倾斜而偏离竖直平面。

4、轴上要加润滑油,使圆盘转动灵活,尽可能减少摩擦力矩。

5、实验时为避免测力计因自重下垂而造成测量误差,可用手扶住测力计,使它与所拉细绳在同一直线上时再读数。每根细线应挂在钉子的根部。

6、要保证各力均在同一平面内与圆盘平行。各力臂应尽量取大些,以减少用尺测量误差,各力矩也应尽量大些,以减小轴上摩擦力矩的影响。

7、平衡后轻轻地敲几下圆盘,这样的震动可减小轴上摩擦力矩的影响。

自主活动

从力矩平衡条件推出杠杆原理。列举几个杠杆原理的应用实例。

误差来源:⑴钩的误差⑵测力计精度产生的误差⑶轴心空位偏差和作图偏差。

(三)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1、力矩盘的平面必须处于_________内,为此,固定转动轴一定要_______地固定在铁架台上。在“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实验中,主要器材为力矩盘。力矩盘的转轴一般设在重心(既盘的圆心),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实验注意事项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 弹簧秤在使用前,必须要检查(或调整)指针是否指在零点

B 横杆应尽量高些,而且一定要保持水平

C 各力矩宜取得大一些

D 测量各力臂时要力求准确

3、简单回答下列各问:

(1)判断力矩盘重心是否在盘的中心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力矩盘与转轴间摩擦大小的简便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除了用钩码外还要用一只弹簧秤,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挂钩码的悬线不宜过短,是为了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挂钩码的悬线不宜过长,是为了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得到如图12-3-1的结果,已知每个钩码的重是2N,则弹簧秤的示数可能是()

A 0.96N

B 3.2N

C 4.8N

D 6.4N

5、接第4题,设钩码G1和G2的悬线拉力对转轴O的力臂分别为L1和L2,若同时撤去G1和G2,而换一个(G1﹢G2)的另一钩码G’,为使弹簧秤的示数不变,则应将G’悬线拉力对O轴的力臂等于

__________________.

6、在用力矩盘做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实验时,发现当力矩盘上的疤痕P在过转动轴O的竖直线的左侧时,测出的顺时针力矩之和∑M顺总是大于逆时针方向的力矩之和∑M逆,而当P在转过轴O的竖直线的右侧时,测出的∑M顺总是小于∑M逆,其原因是力矩盘_________,要使测得的∑M顺能等于∑M逆,则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12-3-3演示力矩盘平衡的实验图。图中O是固定转动轴,A、B是两个光滑的定滑轮,两组砝码跨过定滑轮悬挂。有一组砝码原悬挂在C点,实验中不慎将其悬线跨过P点处的大头针,如图所示的情况。力矩盘处于平衡状态。盘上每个圆环间距都是2.0cm,每个砝码重0.10N。则从图中可得出顺时针方向的力矩之和是N.m。实验时,由于力矩盘偏心未经调整,实际测出的弹簧秤读数偏大,则力矩盘的重心在轴的_________.(填“右侧”或“左侧”)

8、在“有固定转轴的物体的平衡”实验中,某实验者自选一块圆形薄板代替力矩盘,但其重心不在板的中心(即转轴处)。这时,为了减小圆盘的重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就要

A 用天平测出圆盘的质量

B 将圆盘安装到转轴上,静止时,在圆盘上通过中心作出一条竖直线L

C 用悬挂法确定圆盘的重心位置,并作出记号,测出重心到圆盘中心的距离

D 在支架上挂一只悬锤,使悬线静止时正好与L重合,但不与圆盘接触

E 在圆盘上任意选几点,挂上砝码,然后用测力计拉住某一点,注意选择测力计在横梁上的悬点,每次都使L与悬锤的悬线重合,然后记录数据

F 测力计在横梁上悬挂点可任意选择,等圆盘静止时,记录有关数据,并注意同时记下L与竖直方向(即悬锤的悬线)之间的夹角

上述做法中,最佳的做法应该是(用字母按正确的顺序填写)_________.

9、某学生在做“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实验时,他把力矩盘调到平衡,如图12-3-4所示。盘上各园半径分别是0.1m、0.2m、0.3m、0.4m、0.5m,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100g。若规定逆时针力矩为正,顺时针力矩为负,则F1的力矩_______N.M;F2的力矩是______N.M。根据平衡条件,测力计与圆盘连线的拉力T应该是____N,但该学生发现测力计的读数与该值有偏差,除摩擦等原因外,从所示的图中可看出引起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做“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平衡”的实验时,如果我们不用弹簧秤而用一个转轴不在中心的均匀圆盘作力矩盘(图12-3-5),能否使实验顺利进行,还需要测量什么物理量?

实验六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目的】

研究小车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器材】

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带滑轮的轨道,小车,钩码,小车配种片,电子天平等。

【实验结论】实验2用DIS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在受力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同前。

探索研究(DIS实验)

在进行探究前,让我么先考虑一下探究的方案。

【设计探究方案】

1.猜想加速度a与作用力F,物体质量m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研究a,F,m之间的关

系?

2.怎样用实验测定a,F,m之间的关系?

3.怎样设计记录采集数据的表格及相关的图像坐标?

4.如果你设计的方案不止一个,则比较一下它们的优劣?

【参考方案】

1.用DIS研究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

供参考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小车的质量。

②测钩码的重力(作为对小车的拉力)

③如图3—11所示,在轨道上放置小车并安装传感器,连接电路,将细线连接小车,跨

过滑轮系住小钩码,释放小车测定加速度。

④将上述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钩码的大小重复实验。

本实验应注意:

①轨道应保持水平。

②小车与轨道的摩擦力要小。

③钩码的质量也应该小些。

④小车质量越大实验数据越精确。

2用DIS研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参照前面的实验步骤,写出本实验的步骤:

①轨道应保持水平。

②小车与轨道的摩擦力要小。

③钩码的质量也应该小些。

④小车质量越大实验数据越精确。

⑤保持钩码质量不变该变小车质量(加配重片)重复实验

⑥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在图3—13中画出a—m图像,并在图3—14中通过新设置变量,使图像成为一条直线。

四、DIS 实验 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1图为DIS 实验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图。从图中可看出,实验时滑块搁置在 导轨上,其目的是在实验中忽略滑块运动时的 。实验中应用了2只光电门、数据采集器等DIS 实验器材,应用上述器材可测出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 (填物理量),进而通过计算机的运算得到滑块的 填物理量)。

2实验中,将小钩码悬挂在导轨末端下方,并通过牵引绳与滑块连接,对滑块施加压力使滑块滑动,要求小钩码的质量必须 滑块和滑块上砝码的质量(填“等于”、“远大于”或“远小于”)。

3(1)在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中,当滑块质量m 一定时,测得滑块在不同拉力F 作用下运动的加速度α如下表所示,作出相应的α-F 图线,并由图线填写表中空格。

2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当作用力F 一定时,测得滑块在不同质量m 下运动加速度α如下表所示,填写完表格,并在图中作出α—

m

1

图线。

3在上述两个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哪一种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答

4根据上述两个实验图线分析,你可归纳得到的结论是: 4在研究加速度与力F 成正比例关系时,若计算机上得到如图所示的图线。分析其原因,可能的是( )

(A ) 气垫导轨保持水平,但导轨与滑块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阻力; (B ) 气垫导轨未调水平,滑块初始位置一端处较高; (C ) 气垫导轨未调水平,滑块初始位置一端处较低; (D ) 气垫导轨保持水平,滑块运动时阻力很小。 答案:

四.1气垫 摩擦 速度 加速度 2.远小于 3.(1)图略 0.6 (2)5 2.5 1.67 1.25 1.0 图略 (3)控制变量法 (4)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4 A, C

07海南14、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 ⑴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

响):

①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 1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 2,记

下所用的时间t 。

②用米尺测量A 1与A 2之间的距离s ,则小车的加速度a = 。

③用米尺测量A 1相对于A 2的高度h 。设小车所受重力为mg ,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

= 。

④改变 ,重复上述测量。

⑤以h 为横坐标,1/t 2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 ⑵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实验中摩擦阻力影响的过程中,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

①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测量此时A 1点相对于斜面底端A 2的高度h 0。 ②进行⑴中的各项测量。

③计算与作图时用(h -h 0)代替h 。 对此方案有以下几种评论意见: A .方案正确可行。

B .方案的理论依据正确,但利用所给的器材无法确定小车在斜面上是否做匀速运动。

C .方案的理论依据有问题,小车所受摩擦力与斜面倾角有关。 其中合理的意见是 。 14、⑴②

2

2s t ③h

mg s ④斜面倾角(或填h 的数值) ⑵ C

13、(13分)如(a )图,质量为M 的滑块A 放在气垫导轨B 上,C 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

滑块A 到传感器C 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A 的位移-时间(s -t )图象和速率-时间(v -t )图象。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为l 、高度为h 。(取重力加速度g =9.8 m/s 2,结果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⑴现给滑块A 一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度,A 的v -t 图线如(b )图所示。从图线可得滑块A 下滑时的加速度a = m/s 2 ,摩擦力对滑块A 运动的影响 。(填“明显,不可忽略”或“不明显,可忽略”)

⑵此装置还可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通过改变 ,可验证质

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实验时通过改变 ,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

⑶将气垫导轨换成滑板,滑块A 换成滑块A /,给滑块A /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A /的 s -t 图线如(c )图。图线不对称是由于 造成的,通过图线可求得滑板的倾角θ= (用反三角函数表示),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

(a )

(b)(c)

13、⑴6;不明显,可忽略

⑵斜面高度h;滑块A的质量M及斜面的高度h,且使Mh不变

⑶滑动摩擦力;arcsin0.6(arcsin0.57~arcsin0.64);0.3

14、(09年上海物理)17.(6分)如图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

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

_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___________,

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

(如图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单选题)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答案:(1)小车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外力,

(2)①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②C,

解析:(1)因为要探索“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所以应保持小车的总质量不变,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

受外力;(2)由于OA 段a-F 关系为一倾斜的直线,所以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由实验原理:mg

Ma =得mg F

a M M

=

=,而实际上()

mg

a M m '=

+,可见AB 段明显偏离直线是由于

没有满足M>>m 造成的。

答案:

27、(6分)如图所示,是用DIS实验系统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1)为了使小车所受的合力等于绳子的拉力,在实验测量前,还需要对实验装置作必要的调整,请你写出该如何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钩码

(2)保持小车所受拉力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测得了下表所示的6组数据:

请根据6组数据在右图中选择合适的坐标作出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线。

(3)如果钩码的重力越

来越大时,小车的加速度会无限制地增加吗?请简要回答理由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七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学生实验]

[实验目的]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器材]

单摆、停表、直尺、游标卡尺、铁架台等。 [实验原理]

由单摆振动的周期公式可得2

2

4T l

g π=,测出L 、T 就可以计算策略加速度g 。

[实验步骤]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基本步骤如下:

选取一个摆线长的1m 的单摆,把线的上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面以外,让摆球自由下垂(图7-5)。用米尽量出悬线长度l ,精确到毫米;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然后算出摆球的半径r ,也精确到米。L+r 就是单摆的摆长。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偏角(不超过5°),然后放开小球让它摆,用有测出单摆做30—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计算出平均摆一次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单摆的振动周期。再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计算出重力加速度。设计一个表格,把测得的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表中。最后,求出几次实验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即可看作本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注意事项:

1、选择材料时应选择细、轻又不易伸长的线,长度一般在1m 左右,小球应选用密谋较大的金属球,直径应较小,最好不超过20m 。

2、单摆悬线的上端不可随意卷在铁夹的杆上,应夹紧在铁夹中,以免摆动时产生摆线下滑,摆长改变的现象。

3、注意摆动时控制摆线偏离竖起方向不超过5°,可通过估算振幅的办法掌握。

4、摆球振动时,要这保持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不要形成圆锥摆。

5、计算单摆的振动次数时,应以摆球通过最低位置时开妈计时,以后摆球从同一方向通过最低点时,进行计数,且在数“零”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计数。

[DIS 实验]

本实验也可用DIS 实验系统来做,其方法如下:

应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将图7-6中的光电传感器接到数据采集器的输入口,点击实验菜单中的“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时,测出摆球的半径与摆线的长度。单摆摆动后,点击“记录数据”,显示屏将得出一组单摆的周期与重力加速度的值。 练习题:

1、对于该单摆实验,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 A 、摆长应为摆线长加上小球直径 B 、计时起点应选小球通过平衡位置时

C 、小球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振动,摆角不大于5°

D 、用秒表测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计算出平均周期

2、如图12-5-1是演示摆振动图象,沙摆的摆动看作简谐振动,若平均拉纸的速度为0.2m/s ,图上可读出图线尺寸,从中可算出这个砂摆的摆长是 m 。

3、在发生下列情况时,单摆周期将增大的是( ) A 、适当增加摆球质量 B 、适当增大振幅

C 、把单摆从高山上移到平地

D 、把单摆从北极移动赤道附近

4、某同学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测得的结果比当地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偏大,他在实验操作上可能出现的失误是

A 、测量悬线长度作为摆长,没有加上摆球的半径

B 、选用摆球的质量偏大

C 、在时间t 内的n 次全振动误记为n+1次

D 、在时间t 内的n 次全振动误记为n-1次 5、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

(1)用刻度尺测量摆长t 时(如图12-5-2),正确的长度应为( ) A

0l B D l +0 C 20D l +

D 2

0D

l -

(2)如果单摆完成50次全振动时,秒表指针的位置如图12-5-3所示,该秒表的读数是

(3)实验时,将单摆人人平衡位置位开的角度就是 (填“小于5°”、“大于5°”,或“可任意选择”)。 6、用摆测自重力加速度g 时,有4组实验情况,如表所示,其他条件相同,则最符合实验要求的组号是

7、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时,得到如下一组有关数据:

(1)利用上述数据在图12-5-4中描出图线。

(2)利用图线,求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8、某同学做该单摆实验时,以T2(T为周期)为坐标,以摆长L为横坐标。由于该同学在实验中测摆长时仅测出摆线长作为摆长,忘记加上摆球的半径,根据得到的数据,他在T2—L图上,得到一条不通过原点的直线,且直线的斜率为K,则用该直线求得重力加速度将

(填:偏大、偏小,或仍准确)。

9、两名同学在分析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时,由于摆球受空气阻力而对单摆周期产生影响问题时,A同学说:空气对摆球的浮力与重力方向相反,浮力对摆球作用相当于重力加速度变小,因此振动周期变大;B同学说:浮力对摆球的影响好像用一个轻一些的摆球做实验,单摆振动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因此振动周期不变,你认为哪个同学分析得对,说明理由。

10、利用水滴下测出重力加速度g;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水龙头的正下方放一个盘子,调整盘子的高度,使一个水滴碰到盘子,恰好有一个水滴从水泷头开始下,而空中还有一个正在下落中的水滴,测出水龙头到盘子间距离为h,再用秒表测时间,从第一个水滴离开水龙头开始计时,到第N 个水滴落至盘中,共时埋单为T,第一个水滴落到盘时,第二个水滴离开水龙头的距离是,重力加速度g= 。

十、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DIS实验测单摆周期与重力加速度

1、在本实验中,应选用的器材是()

(A)30cm的细线;(B)100cm长细线;

(C)100cm长的细线;(D)小木球

(E)小铁球(F)秒表

(G)游标卡尺(H)厘米刻度尺

(I)毫米刻度尺

2.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已知摆长L,单摆全振动n次所用时间为t,则计算重力

加速度的公式是g= 。某同学在试验中,先测得摆长为97.50cm,又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

径为20.00mm ,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秒表如图所示。则 (1)摆长为 cm ,秒表度数为 g (2)如果他测得g 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 )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 )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旋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 )开始计时是,秒表过迟按下 (D )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 并测出相应的中期T ,从而得出一组相应的l 与T 的数据,再以l 为横坐标,T 2为纵坐标将做的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 ,如图所示,则重力加速度g= 。(用K 表示)

(4)这次测量的重力加速度值为g= m/s 2

3.某同学取一个细线拴住小铁球M ,线的另一端绕在铁架台上一个水平圆铁杆N 上组成单摆,此时摆长为

1m ,与下左图所示。使摆球偏离竖直方向一个小于5°的偏角A 处,然后从静止释放摆球,同时按下秒表计时,指出这位同学在操作中主要错误及纠正方法

4.(1)本实验也可以用DIS 试验系统来做,下图为实验装置。图中①是 传感器,②是 器。试验中要调整摆长和光电门的位置,使摆球可以通过 ,且顺利挡光,并确保床感器定位在 位置。 (2)本实验中利用DIS 试验系统,可测出摆长的(B ) (A)摆线长度 (B )单摆振动周期

答案1.B.C.D 2.0.56 3.D 4.C 5.(1)C (2)98.0 (3)小于5° (4)22

/4T l

6.C

7.(1)略

(2)9.875m/s 2 8.仍准确 9.A 说的对 提示:无浮力时,恢复力是重力和浮力的合理的切向分量。可见小球的回复力小,质量不变,故周期变大。 10.h/4 ,(N+1)2

h/2T 2

提示:自由落体运动连续相等时间段的位移比是1:3,可得第二个水滴离开水龙头的距离都是h/4。设每个水滴落到盘的时间为T

答案 十 1.BEFGI 2.4π2n 2

l/t 2

(1)98.5 99.8 (2)B (3)4/π2K 3.不应将线绕在圆铁杆N 上,应用夹子夹住。开始计时点不应在A 处,应摆稳定后,经过B 点开始计时 4.(1)光电门 数据采集 光电门 摆球的平衡位置 (2)B

5、(06年上海)有一测量微小时间差的装置,是由两个摆长略有微小差别的单摆同轴水平悬挂构成.两个单摆摆动平面前后相互平行.

(1)现测得两单摆完成 50次全振动的时间

分别为 50.0 S 和 49.0 S ,则两单摆的周期差△T = s ;

(2)某同学利用此装置测量小于单摆周期的微小时间差,具体操作如下:把两摆球向右拉至相同的摆角处,先释放长摆摆球,接着再释放短摆摆球,测得短摆经过若干次全振动后,两摆恰好第一次同时同方向通过某位置,由此可得出释放两摆的微小时间差.若测得释放两摆的时间差Δt =0.165s ,则在短摆释放 s (填时间)后,两摆恰好第一次同时向 (填方向)通过 (填位置); (3)为了能更准确地测量微小的时间差,你认为此装置还可做的改进是 。 6、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某同学的操作步骤为:

a .取一根细线,下端系住直径为d 的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

b .用米尺量得细线长度l

c .在摆线偏离竖直方向5°位置释放小球

d .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n 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 ,得到周期T =t /n

e .用公式22

4l

g T π=

计算重力加速度

按上述方法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与实际值相比___(选填“偏大”、“相同”或“偏小”)。 (2)已知单摆在任意摆角θ时的周期公式可近似为20

1sin 2T T a θ????'=+ ??

????

?,式中T 0为摆角趋近于0°时的周期,a 为常数。为了用图像法验证该关系式,需要

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则图像中的横轴表示______。 6.(1)偏小 (2)T ′(或t 、n )、θ, T

7.(10分)有一位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如下数据:

表中l 为摆长,T 为周期。根据所测数据画出实验图线,并由实验图线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要求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7.由T =2π

l g 得T 2=4π2

g

l (3分)。 作T 2-l 图线,画出拟合直线(3分),

找出两个拟合直线上的点,求出斜率k =4.02(2分), 则g =4π2

k =9.82(2分)

8.(3)(2008天津理综)某同学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发现单摆静止时摆球重心在球心的正下方,他仍将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当作摆长L ,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测得6组L 和对应的周期T ,画出L-T 2图线,然后

在图线上选取A 、B

表达式应为g= 。相比,将 (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答案

2

22

4B A B A

L L T T π-(-)

A B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十二种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观察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归纳的必要条件,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 能够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探究提供信息和依据。常用观察方法有: 1.观察重点,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如做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时,学生只听到“嘭”的一声, 看到瓶塞跳得很高, 对真正需要看的现象———塑料瓶口出现的酒精烟雾却视而不见,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交待, 提醒学生, 然后再进行 分析。 2.前后对比观察, 抓住因果关系。如学习密度一节时, 我首先让学生区分铜块、铁块、铝块、石块、酒精、水等物体, 通过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软硬来辨认。然后出示用纸包住的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 怎样区分它们?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 它们的质量不同, 因而得出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不同, 也是物 质的一种特性, 从而引入密度概念。 3.正、反对比观察, 深化认识。在指导学生观察时, 多采用一些正反对比的方法, 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知识, 拓宽思路。如探究声音的产生, 即无声又有声;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 即增大气压, 沸点升高, 减小气压, 沸点降低。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 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最后再综合解决。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使学生学会学习。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 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通过学生实验, 得出欧姆定律I=U/R。另外,研究导体的 电阻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大小、浮力大小、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电流的热量的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产生感应电流方向也都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全国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汇总

20XX 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汇总 1、(安徽21.)(18分) Ⅰ.(5分)根据单摆周期公式2T =,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1所示,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小钢球,就做成了单摆。 (1)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求数如图2所示,读数为_______mm 。 (2) 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 a.摆线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并且尽可能长一些 b.摆球尽量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 c.为了使摆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测量,开始时拉开摆球,使摆线相距平衡位置有较大的角度 d.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大于5度,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当摆球回到开始位置时停止计时,此时间间隔t 即为单摆周期T e.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5度,释放摆球,当摆球振动稳定后,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记下摆球做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 ,则单摆周期 50 t T = Ⅱ.(6分)(1)在测定一根粗细均匀合金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利用螺旋测微器测定合金丝直径的过程如图所示,校零时的读数为________ mm ,合金丝的直径为_______mm 。 (2)为了精确测量合金丝的电阻R x ,设计出如图Ⅰ所示的实验电路图,按照该电路图完成图2中的实物电路连接。

Ⅲ。(7分)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用图Ⅰ所示电路可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图中R 0两端的对应电压U 12,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就可以实现测量目的。根据实验数据在 12 1 R u -坐标系中描出坐标点,如图2所示。已知0150R =Ω,请完成以下数据分析和处理。(1)图2中电阻为 Ω的数据点应剔除; (2)在坐标纸上画出 12 1 R u -关系图线; (3)图线的斜率是 1 1 ()v --?Ω,由此可得电池电动势n E = v 。 2、(北京21.)(18分) 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一个阻值约为5Ω的电阻Rx 的阻值。 (1)现有电源(4V ,内阻可不计),滑动变阻器(0—50Ω,额定电流2A ),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下列电表: A .电流表(0—3A,内阻约为0.025Ω) B .电流表(0—0.6A,内阻约为0.125Ω) C .电压表(0—3V,内阻约为3k Ω) D .电压表(0—15V,内阻约为15k Ω) 为减小实验误差,在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 ,电压表应选用 (选填器材字母)。 实验电路应采用图1中的 (选填甲或乙) (2)图2是测量Rx 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在(1)问中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整图2中实物间的连线。

2018上海高三一模物理实验题

2018上海高三一模物 理实验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8一模实验题 宝山 18.(10分)如图1为“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 的关系”实验装置: (1)图1中直接与注射器相连的方框所代表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为了保持封闭气体的温度不变,实验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2)由注射器的满刻度处开始推动 活塞,记录刻度值V,同时记 录对应的由计算机显示的气体 压强值p,用V-1/p图像处理 实验数据,得出图2所示的图 线,如果实验操作规范正确, 那么V0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实验时缓慢推动活塞,并记录下每次测量的压 强p与注射器刻度值V。在实验中出现压强传感器软 管脱落,他重新接上后继续实验,其余操作无误。若 该同学用软管脱落前测得的实验数据在图3中画出了 V-1/p图线,则在图3中大致画出可能的、符合软管 脱落后测得的实验数据的那部分V-1/p图线。 (1)压强传感器(2分);移动活塞要缓慢(2分); 不能用手握住注射器的封闭气体部分(2分)。 (2)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连接部分气体的体积(2分)。 (3)(2分) 崇明 18.实验(12分)如图,是一个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装置. (1)(单选)(4分)实验中,要求摆线与悬点连接处要用 铁架夹住

摆线,不能随意地将摆线绕在铁架上,其原因是: (A) 防止摆角大于5度 (B) 防止测量摆长时无法得到较精确的数据 (C) 防止摆球在摆动过程中摆长不断发生变化 (D) 防止摆线固定点松动,造成摆长越来越长 (2)(5分)以下是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记录到的两组数据,请根据表格数 据,把表格中需要 计算的物理量填上,并求出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保留两位小数 3.14π=) 结论:本次实验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 (m/s 2). (3)(3分)若两个摆长不等的单摆,摆球质量之比12:2:3m m =,在同一地方做小角度 摆动时摆角相等,他们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之比12:3:2=v v ,则他们的周 期之比 12:T T = . (1)(C )(3分) (2) L 1=98 ,L 2=80 , g 1=9.66-9.67 ,g 2=9.73-9.75 , g =9.68-9.71(4分) (3)T 1:T 2=___3:2____。(4分) 虹口18.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12,R R 均为定值电阻,且1100R =Ω,2R 电阻值未知,3R 为滑动变阻器。当3R 滑片从左端滑到右端时,测得电源中流过的电流变化图线如图乙所示,其中A 、B 两点是滑片P 在变阻器的两个不同端点得到的。求:

高考物理实验全面总结完整版

高考物理实验全面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2017高考物理实验复习针对每一个实验,注意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即掌握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这句是听别的老师说的,觉得挺对的) 第一部分考查的内容及要点 一、基本仪器的使用: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二、基本实验操作: 实物连线、实验步骤、纠错、补漏、排序等。 三、基本实验原理: 详见“第二部分:实验专题总结” 四、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图像法(剔除错误数据,找规律),列表法(多个量之间的关系,正反比关系);减小误差(换仪器、换方法、多次测量、作图等) 五、开放性实验题: 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实验变式(这部分的关键是回归已知的实验,用脑海里已有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去解决新问题是这类题的关键)

第二部分实验专题总结 一、实验部分考题分析: 力学实验的主线是打点计时器(光电门); 电学实验的主线是各种方法测各种电阻; 电磁学内容实验题略有涉猎,但很少; 考题基本为课本实验的变式、组合或重新设计。 二、考纲实验: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八: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九: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十: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十一: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十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实验十三: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3-3) 实验十四: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3-4) 实验十五: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十六: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三、专题突破: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及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及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主要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2.等效替代法 3.转换法 4.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 5.类比法 6.物理模型法(理想模型法) 一、使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 1.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5.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6.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7.探究电磁铁磁性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8.探究导体电阻大小跟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关系; 9.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 10.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的关系. 二、等效替代法:将某个物理量用另外一个物理量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的方法。 1、测量不规则小块固体的体积时,用它排开水的体积等效固体的体积; 2、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时,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得拉力,从而得知摩擦力的大小; 3、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等效的方法测定大气压的数值; 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5、求多个用电器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三、转换法:在研究看不见的物质或现象时,可以通过研究该物质现象或所产生的可见的效果,由此进一步分析物质或现象,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注意:“等效替代法”虽然也包涵有转换法的思想,但其研究主体已发生转移,而转换法则是通过研究主体所产生的效果来上朔其原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转换法的实验例子: 1、利用小球的振动来判断发声体在振动; 2、根据苹果落地的现象证明重力的存在; 3、利用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 4、根据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远近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5、利用纸片的飘动来判断气体压强的变化; 6、根据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现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7、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 8、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 9、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时,可用小磁针放在其中看是否转动来判断;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习题大全(含答案)

电学实验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所测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先用伏安法测出该金属丝的电阻,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用米尺测出该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 (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_mm。 (2)实验时,取来两节新的干电池、开关、若干导线和下列器材: A.电压表0~3 V,内阻10 k B.电压表0~15 V,内阻50 k C.电流表0~0.6A,内阻0.05 D.电流表0~3 A,内阻0.01 E.滑动变阻器,0~10 F.滑动变阻器,0~100 ①要较准确地测出该金属丝的电阻值,电压表应选_________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选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②实验中,某同学的实物接线如图所示,请指出该实物接线中的两处明显错误。 错误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测量某根金属丝的电阻率,根据电阻定律需要测量长为L的金属丝的直径D.电阻R。某同学进行如下几步进行测量: (1)直径测量:该同学把金属丝放于螺旋测微器两测量杆间,测量结果如图,由图可知,该金属丝的直径d= 。 (2)欧姆表粗测电阻,他先选择欧姆×10档,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为了使读数更精确些,还需进行的步骤是。 A.换为×1档,重新测量 B.换为×100档,重新测量 C.换为×1档,先欧姆调零再测量 D.换为×100档,先欧姆调零再测量 (3)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室提供的滑变阻值为0~20Ω,电流表0~0.6A(内阻约0.5Ω),电压表0~3V(内阻约5kΩ),为了测量电阻误差较小,且电路便于调节,下列备选电路中,应该选择。 3.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某同学连接电路如图(a)所示.闭合开关后,发现电路有故障(已知电源、电表和导线均完好,电源电动势为E):

高中物理实验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实验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全选对得2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如图所示,是力学中三个实验装置,这三个实验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 ) A .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 B .放大的思想方法 C .比较的思想方法 D .猜想的思想方法 2.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先测得摆线长,再用游标卡尺测摆球直径,然后让单摆开始振动,如果该同学测得的g 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 ) A .计算摆长时未加上摆球的半径 B .开始计时时,秒表开启过迟 C .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 D .实验中误将29次全振动计成30次 3.如图所示为卢瑟福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 M 是显微镜,S 是荧光屏,窗口F 处装有银箔,氮气从阀门T 充入,A 是放射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该实验的核反应方程为: 4 2 He +14 7 N→16 8 O +11H B .充入氮气后,调整银箔厚度,使S 上见不到质子引起的闪烁 C .充入氮气前,调整银箔厚度,使S 上能见到质子引起的闪烁 D .充入氮气前,调整银箔厚度,使S 上见不到 粒子引起的闪烁 4.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

y 接触面相同),则由右表分析可知 ( ) A .木块受到的最大摩擦力为0.8N B .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为0.6N C .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只有两次是相同的 D .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各不相同 二、实验题 5.(4分)某同学在做平抛实验中,在纸上记下了纵坐标y , 描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忘记标出抛出点的位置。为了 求得初速度,他在曲线上取A 、B 两点,并用刻度尺分别量 出它们到y 轴的距离x 1、x 2,以及AB 的竖直距离h ,则小 球的初速度v 0=_____________ ,落到A 点时下落的竖直高度 y 0=____________。 6. (8分)一个两用表的电路如图所示,电流计 G 的量程 Ig =0.001A , 内阻 Rg =9900Ω, R2=1.01Ω, (1)若要当做电流表使用,双刀双掷电键应与 连接(选填“ab”或“cd”),其程为 。 (2)若要当做电压表使用,双刀双掷电键应与 连接(选填“ab”或“cd”),其量程为 。 7.(8分)影响物质材料电阻率的因素很多,一般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则与之相反,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某课题研究组需要研究某种导电材料的导电规律,他们用该种导电材料制作成电阻较小的线状元件Z 做实验,测量元件 Z 中的电流随两端电压从零逐渐增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1)他们应选用下图所示的哪个电路进行实验?答: ( )

高中物理实验试题汇总

漠河高级中学物理实验综合测试题 命题人:滕鹏 1. 实验:为了测量某一被新发现的行星的半径和质量,一艘宇宙飞船飞近它的表面进行实验。飞船在引力作用下进入该行星表面的圆形轨道,在绕行中做了第一次测量。绕行数圈后,着陆在该行星上,并进行了第二次测量。依据测量的数据,就可以求出该星球的半径和星球的质量。已知万有引力恒量为G。飞船上备有以下实验器材: A. 一只精确秒表 B. 一个已知质量为m的物体 C. 一个弹簧秤 D. 一台天平(附砝码) 请根据题意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次测量所选用的实验器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测量所选用的实验器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推导出行星的半径、质量的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出的物理量表示) 2. (1)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工件长度,如图甲所示。图示的读数是_________cm。 (2)如图乙,将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用米尺测得斜面的高度与长度之比为1 4 。一辆质量为400g的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 带从斜面上滑下。图丙是打出纸带的一段,相邻记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由图可知,打点计时器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B=_________m/s,打纸带上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E=_________m/s。 3. 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手段。在电学实验中经常需要测量某负载的电阻。测量电阻的方法有多种。现需要测量一只标有“220,100W”灯泡的电阻。 (1)这只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_____________Ω。若用多用电表中的欧姆挡直接接在灯泡两端测量它的电阻,则测出的电阻应_____________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现在提供以下的实验器材: A. 220V的交流电源 B. 单刀双掷开关一只 C. 电阻箱一只(0~999Ω,额定电流1A) D. 交流电流表一只(0~0.6A) E. 导线若干 请你用以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能较为准确地测出灯泡工作时的电阻值。请画出电路原理图,并简述实验步骤。 4. 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次应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 x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第一步用万用表粗测电阻R x的阻值,第二步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 x的阻值。

2019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题Word版

2019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题 (5分)(2019年全国1卷22)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研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ABCDE 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点,在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 m/s (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A 0.233 0.75) 23.(2019年全国1卷23)(10分)某同学要将一量程为250μA的微安表改装为量程为20 mA的电流表。该同学测得微安表内阻为1 200 Ω,经计算后将一阻值为R的电阻与微 安表连接,进行改装。然后利用一标准毫安表,根据图(a)所示电路对改装后的电表进行检测(虚线框内是改装后的电表)。 (1)根据图(a)和题给条件,将(b)中的实物连接。 (2)当标准毫安表的示数为16.0 mA时,微安表的指针位置如图(c)所示,由此可 以推测出改装的电表量程不是预期值,而是。(填正确答案标号)A.18 mA A.21 mA C.25mA D.28 mA (3)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A.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大于1 200 Ω B.微安表内阻测量错误,实际内阻小于1 200 Ω C.R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小 D.R值计算错误,接入的电阻偏大 (4)要达到预期目的,无论测得的内阻值是都正 确,都不必重新测量,只需要将阻值为R的电阻换为一个 阻值为kR的电阻即可,其中k= 。 (1)连线如图所示(2)C (3)AC (4)99 79

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导读:本文是关于物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我们目前的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停留在关于物理学的知识系统的归纳和理论体系的阐述上,就连物理实验本身的教学,也是按教材的分析按部就班地进行纯理论的讲解.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考查的实验不是教材所限的实验呢? 一、实验设计教学的必要性1996年上海高考第四(5)题要求测定陶瓷管上均匀电阻膜的厚度,就属于设计型实验.但由于题目给出了全部实验器材和所有相关量,使实验定位在电阻或电阻率的测定上,又大大降低了实验难度,只属于局部设计型实验.无论命题者出于何种考虑,设计型实验毕竟半遮半掩地出现了,这多少给教学工作者提了个醒. 1.从小处着眼,加强实验设计教学上海作为高考改革的试点城市,其成功的改革将为全国高考提供可能的改革方向,甚至一些新颖的题型和情境,都可能为全国高考所借鉴.如1996年全国高考第21题就是从1995年上海高考第一(5)题脱胎而来的.无疑上海高考关于实验设计的考查是又一个成功的改革举措,极有在全国推广的价值.而物理《考试说明》中要求“会用在这些实验中学过的实验方法”,也为实验设计的考查在全国的推广提供了可能.

2.从大处着眼,加强实验设计教学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先生在为郭奕玲、沈慧君编著的《物理学史》所作的序中,曾严厉指出:“今天我们科学界有一个弱点,这就是思想不很活泼,这也许跟大家过去受的教育有一定关系……”我们常常教育学生“应该……”“必须……”;我们的考试题目常常不惜笔墨描述背景、附加条件,最后只有一个小小的空格“是……”.这样培养选拔出来的人才在学校是好学生,步入社会是好职员,大脑中只是机械地跳动着两个问题:“你要我做什么?你要我怎么做?”工作常常:“完成”的相当漂亮,但思想僵化,毫无创见.这正是我们的悲哀!长期以来的这种教育选拔模式,致使我们现在仍只能在很羞涩地提到几个美籍华人时才有一种借来的荣光与自豪! 思想不活跃,是因为我们给了学生太多的“必须”的限制;思想僵化,是因为我们留给学生太少的“可能”的余地.实验设计的教学,正是活跃思想,培养能力的一种好方法,授以实验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考虑有哪些可能的做法,自己会怎么做.二、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1.明确目的,广泛联系题目或课题要求测定什么物理量,或要求验证、探索什么规律,这是实验的目的,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实验目的明确后,应用所学知识,广泛联系,看看该物理量或物理规律在哪些内容中出现过,与哪些物理现象有关,与哪些物理量有直接的联系.对于测量型实验,被测量通过什么规律需用哪些物理量来定量地表示;对于验证型实验,在相应的物理现象中,怎样的定量关系成立,才能达到验证规律的目的;对于探索型实验,在相应的物理现象中,涉及哪

高中物理实验题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实验复习题集 实验复习要求: 一、仪器的使用 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条件、读数(有效数字) 1、游标卡尺(10分尺、20分尺、50分尺) (1)读出游标卡尺的读数为__________cm. (2)一游标卡尺的主尺最小分度是1 mm,游标尺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工件的长度,如下图所示。这个工件的长度是______mm。 2、螺旋测微器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矩形小零件的长和宽时,螺旋测微器上的示数如下图所示,左图的读数是_______cm,右图的读数是cm。 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 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1) F'; (2) B; 三、探究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1、用金属制成的线材(如纲丝、钢筋)受到的拉力会伸长,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金属丝或金属杆在弹性限度内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这就是着名的胡克定律.这个发现为后人对材料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现有一根用新材料制成的金属杆,长为4m,横截面积为0. 8 cm2,设计要求它受到拉力后的伸长不超过原长的1/1 000,由于这一拉力很大,杆又较长,直接测试有困难,就选用同种材料制成样品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取得数据如下: (1)根据测试结果,推导出线材伸长x与材料的长度L、材料的横截面积S及拉力F的函数关系为。 (2)在寻找上述关系中,你运用哪种科学研究方法。 (3)通过对样品的测试,求出新材料制成的金属细杆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约。 答案:(1) s FL k x (其中k为比例系数);(2)控制条件法(或控制变量法、单因子法、归纳法);(3)104 N 2、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答案:200 N/m 弹簧有自重 3、以下是一位同学做“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的实验。 (1)下列的实验步骤是这位同学准备完成的,请你帮这位同学按操作的先后顺序,用字母排列出来是:。 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数据(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结起来。 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刻度尺 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 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 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2)下表是这位同学探究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所测的几组数据: 弹力(F/N) 弹簧原来长度(L0/cm)1515151515 弹簧后来长度(L/cm) 弹簧伸长量(x/cm) ①算出每一次弹簧伸长量,并将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格内 ②在图6的坐标上作出F-x图线。 ③写出曲线的函数表达式。(x用cm作单位): ④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510 56

高考物理实验题精选.pdf

高考物理实验题精选 1.(1)某学习小组为了测小电动机的内阻,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 测得滑块的质量为5.0 kg; ② 将滑块、打点计时器和纸带安装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 ③ 接通打点计时器(其打点周期为0.02s); ④ 电动机以额定功率通过水平细绳牵引滑块运动,达到最大速度时,输入电动机电流为0.5A,电动机两端电压为36V,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并立即制动电动机,待滑块静止时再关闭打点计时器(设小车在整个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恒定)。在关闭电源前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部分点迹如图乙所示。 请你分析纸带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①、该滑块达到的最大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m/s ; ②、关闭电源后,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m/s2 ; ③、该电动机的内阻为____________Ω 。 (2).在测定某新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所提供的器材有: 待测电池(电动势约6V) 电流表G(量程6.0mA,内阻r1=100Ω) 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r2=5.0Ω) 定值电阻 R1=100Ω,定值电阻R2=900Ω 滑动变阻器R/(0~50Ω),开关、导线若干 ①为了精确测出该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采用图甲所示实验电路图,其中定值电阻应选用___________(选填R1或R2)。

②请根据电路图甲完成图乙中的实物连线。 ③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出电流表A和电流表G的示数I和I g根据记录数据作出I g—I图象如图丙所示(图象的纵截距用b表示,斜率用k表示),根据图象可求得,被测电池电动势的表达式E="___________" , 其值为________V;内阻的表达式r=__________,其值为_________Ω 2.(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气垫导轨B上,C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到传感器C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A的位移—时间(x-t)图象和速率—时间(v-t)图象.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为l、高度为h.(取重力加速度g="9.8" m/s2,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现给滑块A一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度,A的v-t图线如下图实所示.从图线可得滑块A下滑时的加速度a = m/s2,摩擦力对滑块A运动的影响 .(填“明显,不可忽略”或“不明显,可忽略”) (2)此装置还可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通过改变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通过改变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 (3)将气垫导轨换成滑板,滑块A换成滑块A′,给滑块A′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A′的x-t图线如下图实所示.图线不对称是由于造成的,通过图线可求得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经典高考物理实验题

例1.(1993年四(5)题)有小灯泡L 1(6V 、3W )和L 2(6V 、1W )各一只,定值电阻R (18欧、5W )一只,电 源一只(电动势12V 、内阻不计),电键一只,导线若干。试设计一电路,使L 1和L 2都能正常发光。(1)将设计的电路图画在虚线框内,电路图中要标明各元件的代号。(2)按设计的电路图,用线(表示导线)完成右下图所示仪器的连线。 例2.(1999年第21题):现有一阻值为10.0欧姆的定值电阻、一个电键、若干根导线和一个电压表,该电压表表面上有刻度但无刻度值,要求设计一个能测定某电压内阻的实验方案。(已知电压表内阻很大,电压表量程大于电源电动势,电源内阻约为几欧)要求:(1)在右边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2)简要写出完成接线后的实验步骤;(3)写出用测得的量计算电源内阻的表达式r = 。 例3.(2000年第19题):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 实验时该同学将变阻器的触片p 移到不同位置时测得各电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将电压表内阻看作无限大, 电流表内阻看作零. 电路中ε、r 分别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R1, R2, R3为定值电阻, 在这五个物理量中, 可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求得的物理量是 (不要求具体计算) . (2) 由于电路发生故障, 发现两电压表示数相同了(但不为零), 若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用电器引起的, 则可能的故障原因是 . 例4.(2001年第16题):要求测量由2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的电动势ε和内阻r (约几欧),提供下列器材: 电压表V1(量程3V ,内阻1k Ω)、 电压表V2(量程15V ,内阻2k Ω)、电阻箱(0—9999Ω)、电键、导线若干.某同学用量程为15 V 的电压表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 实验步骤如下: (1) 合上电键S, 将电阻箱R 阻值调到R1 = 10Ω,读得电压表的读数为U1. (2) 将电阻箱R 阻值调到R2 = 20Ω, 读得电压表的读数为U2. 由方程组r R U U 1 11 -=ε, r R U U 2 22-=ε, 解出ε、r .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 上述实验在选择器材和实验步骤中,应做哪些改进? 例5.(2002年16题):如图所示为一实验小车中利用光电脉冲测量车速和行程的装置的示意图,A 为光源,B 为光电接收器,A 、B 均固定在车身上,C 为小车的车轮,D 为与C 同轴相连的齿轮. 车轮转动时,A 发出的光束通过旋转齿轮上齿的间隙后变成脉冲光信号,被B 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由电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及案例说明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及案例说明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观察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归纳的必要条件, 学生对学习活动 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 能够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探究提供信息和依据。常用观察方法有: 1.观察重点,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如做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时,学生只听到“嘭”的一声, 看到瓶塞跳得很高, 对真正需要看的现象———塑料瓶口出现的酒精烟雾却视而不见,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交待, 提醒学生, 然后再进行分析。 2.前后对比观察, 抓住因果关系。如学习密度一节时, 我首先让学生区分铜块、铁块、铝块、石块、酒精、水等物体, 通过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软硬来辨认。然后出示用纸包住的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 怎样区分它们?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 它们的质量不同, 因而得出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不同, 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从而引入密度概念。 3.正、反对比观察, 深化认识。在指导学生观察时, 多采用一些正反对比的方法, 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知识, 拓宽思路。如探究声音的产生, 即无声又有声;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 即增大气压, 沸点升高, 减小气压, 沸点降低。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最后再综合解决。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使学生学会学习。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 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通过学生实验, 得出欧姆定律I=U/R。另外,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大小、浮力大小、动能和

物理常用实验方法

初中常用物理实验方法 巴普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是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要大。”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提高素质,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探究物理实验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种, 常用的有观察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建立模型法、理想实验、图像法。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水的沸腾: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的运动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二、比较法。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电动机和热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利用比较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实例: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不同点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还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电功与电功率等。 三、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之,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实例: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研究方便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须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们的电阻,然后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材料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的关系,应选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线。`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研究动能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质量温度的变化的关系;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因素采用此法。 四、等效替代法。所谓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思维方法,它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例:研究串联并联电路关系时引入总电阻(等效电阻)的概念,在串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把总电阻称为串联电路

大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基本方法

实验数据处理基本方法 实验必须采集大量数据,数据处理是指从获得数据开始到得出最后结 论的整个加工过程,它包括数据记录、整理、计算与分析等,从而寻找出 测量对象的内在规律,正确地给出实验结果。因此,数据处理是实验工作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据处理涉及的内容很多,这里只介绍常用的四种方 法。 1列表法 对一个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或者测量几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往往 借助于列表法把实验数据列成表格。其优点是,使大量数据表达清晰醒目, 条理化,易于检查数据和发现问题,避免差错,同时有助于反映出物理量 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设计一个简明醒目、合理美观的数据表格,是每 一个同学都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列表没有统一的格式,但所设计的表格要能充分反映上述优点,应注意以下几点:1.各栏目均应注明所记录的物理量的名称(符号 )和单位; 2.栏目的顺序应充分注意数据间的联系和计算顺序,力求简明、齐全、有条理; 3.表中的原始测量数据应正确反映有效数字,数据不应随便涂改,确实要修改数据时, 应将原来数据画条杠以备随时查验; 4.对于函数关系的数据表格,应按自变量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以便于判 断和处理。 2图解法 图线能够明显地表示出实验数据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它可以找出两个 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因此图解法是实验数据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图解法 处理数据,首先要画出合乎规范的图线,其要点如下: 1.选择图纸作图纸有直角坐标纸 ( 即毫米方格纸 ) 、对数坐标纸和 极坐标纸等,根据 作图需要选择。在物理实验中比较常用的是毫米方格纸,其规格多为17 25 cm 。 2.曲线改直由于直线最易描绘 , 且直线方程的两个参数 ( 斜率和截距 ) 也较易算得。所以对于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非线性的情形,在用图解法时 应尽可能通过变量代换 将非线性的函数曲线转变为线性函数的直线。下面为几种常用的变换方法。 ( 1) xy c ( c 为常数 ) 。 令 z 1,则 y cz,即 y 与 z 为线性关系。 x ( 2) x c y ( c 为常x2,y 1 z ,即 y 与为线性关系。

到全国高考一卷理综物理部分实验题汇总.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03年到09年全国高考一卷理综物理部分实验题汇总 【03年高考】23.(15分)用伏安法测量电阻阻值R ,并求出电阻率ρ。 给定电压表(内阻约为50k Ω)、电流表(内阻约为40Ω)、滑动变阻器、电源、电键、待测电阻(约为250Ω)及导线若干。 (1)画出测量R 的电路图。 (2)图1中的6个点表示实验中测得的6组电流I 、电压U 的值,试写出根 据此图求R 的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出的电阻值R=___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1234 56789 1 2 3 4 56 (cm) 1 1 0 012 3456789 1 2 3 4 5 6 (cm) 4 5 8 9 U /V I /mA 0 5 10 15 20 25 54321

(3)待测电阻是一均匀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与直径,结果分别如图2、图3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___________,直径为__________。 (4)由以上数据可求出ρ=____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2)①作U —I 直线,舍去左起第二点,其余5个点尽量靠近直线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②求该直线的斜率K ,则R=K 。 229Ω(221~237Ω均为正确)。 (3)0.800cm 0.194cm (4)8.46×10-2Ω·m 【04年高考】22.(18分) ⑴图中给出的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薄板厚度时的示数,此读数应为 mm ⑵实验室内有一电压表mV ,量程为150mV 内阻约为150Ω 。现要将其改装成量程为10mA 的电流表,并进行校准。为此,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干电池E (电动势为 1.5V ),电阻箱R ,滑线变阻器R ˊ,电流表 A (有1.5mA , 15mA 与150mA 三个量程)及开关K 。 (a )对电流表改装时必须知道电压表的内阻。可用图示的电路测量电压表mV 的内阻。在既不损坏仪器又能使精确度尽可能高的条件下,电路中的电流表 A 应选用的量程是 。若合上K ,调节滑线变阻器后测得电压表的读数为150mV ,电流表 A 的读数为1.05mA ,则电压表的内阻R mV 为 。(取三位有效数字) (b )在对改装成的电流表进行校准时,把 A 作为标准电流表,画出对改装成的电流表进行校准的电路原理图(滑线变阻器作限流使用),图中各元件要用题中给出的符号或字母标注。 V A A V mV R ˊ K A 0 5 15 1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