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弟姐妹_称呼语与民族文化

弟姐妹_称呼语与民族文化

 第5卷第3期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5,No.3

 2002年9月Journal of Jim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Sep.,2002

[文章编号]1008-889X(2002)03-98-03“兄弟姐妹”称呼语与民族文化

李玄玉

(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 210093)

[摘要]研究“兄弟姐妹”等称呼语指称意义在不同民族文化语言上的反映,对比分析了“兄弟姐妹”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称呼特点,讨论了民族文化与词义指称义的关系。

[关键词]兄弟姐妹;称呼;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H10914 [文献标识码]A

一个社会的语言反映了与其相对应的文化,这种反映往往表现在词汇上。一个民族的词汇其本身就能揭示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称呼语作为词汇中最稳定的一部分,更表现出民族文化的特征。如韩国人对汉语里“哥哥”、“姐姐”的用法感到奇怪。在韩语里,说话人的性别不同,对哥哥、姐姐的称呼也不同。例如:

韩语弟弟称哥哥为[hi nim],妹妹称哥哥为[op’ ],弟弟称姐姐用[nun ],妹妹称姐姐用[ nni]。不同民族的语言中,称呼语是不一样的。和其他民族语言中的称呼相比,韩语中的称呼是有自己的特点的。这个特点是:对哥哥姐姐的称呼因称呼者的性别不同而有所区别,而和汉语相同的是对弟弟和妹妹的称呼则不受称呼者性别的制约,这种表达方式表明韩语中非常重视对年长者的称呼。这些称呼语表达礼貌或尊敬的文化心态,使称呼者去使用这些“礼貌符号”。如汉语中兄弟姐妹4个词简单清楚,但其他韩语、日语、马来语、越南语、巴基斯坦语、匈牙利语、德语、法语、俄语、英语10种语言的同一层同胞关系构成的语义场,情况就不那么简单了。韩语用[hi nim]、[op’ ]、[n mto s ]、[ni to s ]、[nun ]、[ nni]6种词对称汉语和日语、匈牙利语的4个词,德语、法语、俄语、巴基斯坦(乌尔都语)、英语等用两个词(如英语的brother、sister)对称汉语的4个词。越南语用3个词对称,马来语只有1个词对称汉语的4个词。虽然汉语也有“兄弟”,“姐妹”这样的词,但那是指称哥哥和弟弟、姐姐和妹妹。如果仅指某个由一层同胞关系形成的亲属,就一定要讲清楚是哥哥还是弟弟,是姐姐还是妹妹,决不含糊。英语、德语、乌尔都语在指称由一层同胞关系形成的亲属时,不管亲属词指称人年岁大于或小于亲属词关系人。因而汉语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与elder brother、younger brother、elder sister、younger siser这类词,在各自语义系统中的地位是并不相同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王希杰先生在《修辞学新论》中说过:“语言又在本质上区别于其他文化,这表现为它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它记录了人类文化,它本身就是一个人类的文化世界,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方面,文化影响制约着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语言也影响着文化的产生、发展和传播。”韩语对哥哥和姐姐的称呼受称呼者的性别制约,这样做的背景是因为韩国还保留

[收稿日期]2001-11-27 [修回日期]2002-05-08

[作者简介]李玄玉(1966-),女,韩国汉城人,南京大学中文系2000级博士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修辞学、词汇学研究。

着很多儒教思想,比中国要保守得多。细化称呼分类反映了长者为尊、男尊女卑的思想。在韩国如果弟弟称姐姐为[ nni ]的话,人家会觉得很别扭,或者把弟弟看成“女性化的弟弟”。因为在韩国有的家庭生了7个女孩儿,最后终于生男孩儿的话,这个弟弟很女性化,像长期与母亲一起生活的孩子,其言语的男性度小,女性度大一样,兄弟姐妹中男女的数量对比对言语性度也会产生影响。男孩多,老大的地位由长兄充当时,其弟妹的言语男性度会增强;反之,女孩多,老大的地位由长女充当时,弟妹的言语女性度增强。

有趣的是年长的男性称比他小的女性为[ nni ]在韩语中是具有昵称色彩,一般在餐厅里喊服务员的时候用得比较多。在韩国,近些年来年轻的女性,尤其是女大学生把师兄称为[hi ]。另外,男学生和女学生都分别有一些独特的用语,这都反映了一种语言的变异。学生有学生的独特语言,女学生有女学生的独特语言,学生语言在某些方面对这个社会来说是一种变异,而女学生的语言则是变异中的变异。

在汉语中,兄弟之称,自古已有。“兄”又称谓“昆”。《说文》明确指出:“周人谓兄昆”。后世兄为“昆”者不多,但称“兄弟”为“昆弟”不少,如《论语?先进》:“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由于古人以伯、仲、叔、季作兄弟排行,故而兄弟又称为“昆仲”、“昆季”,并一直用到现代,如鲁迅《狂人日记》一开始就说“某君昆仲”。由于古代可称妹为“ ”,故兄妹又可称“昆 ”,如《新唐书》:“少孤,抚昆 友爱”。

“哥”,是今天对兄长之称,可古代曾是用得很广泛的称呼,可以称父、称兄、称弟、称子,从唐代才逐步集中为称兄。到了宋代,就是“以兄为哥,举世皆然”(庄季裕《鸡肋》卷上)。《广韵》说:“哥,古歌字,今呼为兄”。近代又出现了“哥儿”、“哥儿们”,表示弟弟和哥哥,弟兄们或朋友们,并带有亲热的口气。

与兄相对者为“弟”,古今无异称。在有兄弟数人的情况下,称呼中必须表示排行。古人或以数字为排行,如二哥、三弟之类;如从兄长的角度,又可称弟弟为大弟、中弟、少弟之类:伯、仲、叔、季,是古人表示排行的常用语,故而又常见伯兄、仲公、季子之类称呼。姊妹之称,与兄弟一样,古今皆同。古代对姊妹或称谓“女兄”、“女弟”。甚至有直接称姊妹为兄弟的,如《明史?费宏传》:“其妻与濠妻,兄弟也”。

在近代称谓中,“姊”又称“姐”,今天更是以“姐”为主。这一称呼,唐代就已使用,如李白《寄东鲁二稚子》诗:“小儿名伯禽,与姐亦齐肩”;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二《妇女称姐》:“近世多称女兄为姐”。

在现代汉语中“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这4个词的语义将会出现一些变化。现代中国提倡晚婚,并且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这个复合词,现在比过去任何时代都用得多了。“独生子女”是当代中国的社会现象。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哥”、“姐”、“弟”、“妹”这些词将会失去真实含义,即会失去它的亲属称谓(或血缘亲属称谓)的语义,而只具有象征性或非亲属称谓的意义:因为“独生子女”没有胞兄、胞弟、胞姐、胞妹,但是两家人两个独生子女聚在一起,年长的男孩仍被叫做“哥哥”,年幼的男孩仍被称为“弟弟”,这时“哥哥”、“弟弟”的语义就不再含有嫡亲(血缘)的味道了。

在汉族文化中,亲属角色关系在心理接近程度上要胜过其它许多角色的关系。因此,在日常交际中,对于不是亲戚的对方,用亲戚称谓来确定双方角色关系,就显得更加亲近。与此相连系,对于关系最亲切的平等关系的双方,则用“兄弟”、“姊妹”相称,如“兄弟单位”、“姊妹城市”。这在各民族语言中都是一样的。

99 第3期李玄玉:“兄弟姐妹”称呼语与民族文化

001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卷 

在汉语中,随着兄弟姐妹这些词表示嫡亲关系的意义的淡化,将来它的形式也可能简化,也许会变的像印欧语的称呼语那样概括,如英语:brother(兄弟),sister(姐妹),德语:bruder(兄弟), schwester(姐妹),法语:frère(兄弟),soeur(姐妹),俄语:s pa(兄弟),cecтpa(姐妹)。

匈牙利民族起源于伏尔加河曲,与现居中国正北鄂毕河流域(俄罗斯境内,蒙古北部)的伏古尔等族关系最近,是第5世纪中叶到第9世纪西迁到中欧的古老东方民族。其语言至今存在区别年龄、性别的两组词“b tya(兄)、 cs(弟);n ne(姐)、hug(妹)”。有趣的是,1840~1842年开始出现了泛称兄弟的新词和泛称姐妹的新词。后来到19世纪又出现了表兄弟姐妹集合的新词test’ver,这就是反映了“兄弟姐妹”概念上的简约化和混合化倾向。

亲属远近关系可以用“亲等”来计算。从亲等来看,父、母、子、女属一亲等,而兄、弟、姐、妹却是二亲等。这也有道理,因为兄弟、姐妹与亲属词关系人其实并无直接关系,他们不过同父同母,同胞关系其实是两层生育关系。可是兄弟,姐妹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实际的关系要比其他二等亲近,很接近一亲等。亲属关系固然有生物学的基础,但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社会学的关系。“兄弟”,“姐妹”可看作一层关系亲属词,当然也可以看作准一层关系亲属词。美国人把亲属分成3组,第1组是血亲(blood relatives),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儿、女;第2组亲缘关系稍远些,其中旁系关系更远,包括直系的祖父、祖母、孙子、孙女和旁系的uncle、aunt、niece、nephew;第3组亲缘关系最远,只有cousin一词。

亲属文化词最能反映东西方习俗文化差异。在西方,年龄的长幼,指称人的性别语言模式没有东方讲究。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一些亲属语的使用是依从民族特有的习俗、习惯,因而它们自然带上各自的民族文化语。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来自于共有一个社会。

亲属词是各种语言里固有的、古老的、稳定的词语中的一部分,它们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汉语、日语、韩语、匈牙利语中的哥哥和弟弟,姐姐和妹妹是年长的和年幼的对立,而其他语言不分。甚至性别,韩语对哥哥、姐姐的称呼者的性别不同而有所区别,与其他语言不同。我们可以发现特别重视血缘关系的国家称呼语十分复杂,而且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常常表现在称呼语上。

[参考文献]

[1]王希杰1汉语修辞和汉文化论集[M]1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1

[2]李瑞华1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1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

[3]陈原1社会语言学[M]1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

[4]贾彦德1汉语语义学[M]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

[5]袁庭栋1古人称谓漫谈[M]1北京:中华书局,19941

The Addressing of“Brother and Sister”and N ational Culture

L I Xuan2yu

(Department of Chinese,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210093,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senses of the addressing“brother and sister”and their reflection in different national cultures and languages.Through comparison the author analyses this addressingπs characteristics the background of different cultures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national culture and word meaning of those addressings.

K ey w ords:brother and sister;addressing;national culture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