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后习题答案(决策)

课后习题答案(决策)

课后习题答案(决策)
课后习题答案(决策)

第八章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决策?决策有那些特点?

答:广义的说,把决策看作一个管理过程,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提出各种预选方案,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并对最佳方案进行实施、监控的过程。包括从设定目标,理解问题,确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选择、实施的全过程。狭义的说,决策就是为解决某种问题,从多种替代方案中选择一种行动方案的过程。

决策的特点可按照划分的类别来说明: 1.按决策的作用分类

(1)战略决策。是指有关企业的发展方向的重大全局决策,由高层管理人员作出。 (2)管理决策。为保证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解决局部问题的重要决策,由中层管理人员作出。

(3)业务决策。是指基层管理人员为解决日常工作和作业任务中的问题所作的决策。 2.按决策的性质分类

(1)程序化决策。即有关常规的、反复发生的问题的决策。

(2)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偶然发生的或首次出现而又较为重要的非重要复性决策。 3.按决策的问题的条件分类

(1)确定性决策。是指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只有一种自然状态时的决策。即决策的条件是确定的。

(2)风险型决策。是指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但每种自然状态所发生概率的大小是可以估计的。

(3)不确定型决策。指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而且,这些自然状态所发生的概率是无法估计的。

4,按决策的风格来分,可分为:行为决策;概念决策;命令决策;分析决策。 5、按决策的方法来分,可分为:有限理性决策和直觉决策。 2. 科学决策应该遵从哪些原则?

答:最优化的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准全原则、可行性原则和集团决策原则。 3. 决策在管理中的作用如何?你能否通过实例来说明决策的重要性?

答: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决策是计划工作的核心,计划工作是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工作的基础。(省)

4. 简述决策的基本过程。你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作决策的?

答:决策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和实施活动。实际工作中,首先确定决策主体,确定决策备选方案,以及明确不可控因素,预估不同决策的后果,然后根据主观客观的一些条件来做出决策。

第九章习题

1、答:1)无差关系:若y x ,且x y ,称x 与y 无差别,记为y x ~

2)偏好关系:对于后果集},,,{21n J 中任意两个可能的结果x 和y ,总可

以按照既定目标的需要,前后一致地判定其中一个不比另一个差,表示为y x (x 不比y 差)。这种偏好关系“f ”必须满足下面三个条件:自反性:x x (一个方案不会比它自己差);传递性:z x z y y x ,;完备性:任何两个结果都可以比较优劣,即

x y y x J y x ,,,二者必居其一。

3)效用函数:对于一个决策问题中同一目标准则下的n 个可能结果所构成的后果集

},,{1n J ,假设其中定义了偏好关系“ ”,且满足三个假设。任取i i

max * ,

i i

min * 。若定义在集}{**

a a 上的实值函数)(a u 满足:单调性:

()()u a u b 当且仅当a b f ;()()u a u b 当且仅当a b :;1)(*

u ,0)(* u ;若

~(,;)c a p b ,则)()1()()(b u p a pu c u 其中,,a b c 。则称函数)(a u 为效用函数。

4)事件的事态体:把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能结果的方案(行为)称为事态体,其中的各种可能结果为依一定概率出现的随机事件。如用记号T 来表示一个事态体,则

1122(,;,;...;,)n n T p p p 其中12,,...,n 表示该方案的n 中可能的结果,它们分别以12,,...,n p p p 的概率出现,且满足0,1,2,...,i p i n ;11n

i i p 。

2、期望收益值作为决策的准则有什么不足?试以例说明。

答:1)后果的多样性。如在例8.3中,如何确定期望收益值将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说期望收益值将变得没有意义。

2)采用期望后果值的不合理性。比如我们说:航天飞机的发射,其可靠性是99.7%, 是指通过理论上的计算得出,多次发射中成功发射出现的次数占99.7%。而对于一次发射而言,结果只能是要么失败要么成功。

3)实际决策与理性决策的差异性:如巴斯葛“赌注”(Pascal ’s Wager )。

4)负效应。如掷硬币,方案A :若为正面,则赢5元,反面则输5元;方案B :若为正面赢5万元,反面则输5万元。E(A)=E(B)。但此时人们心目中已不采用期望收益值准则行事。依人们的价值观,损失5万元要比赢得5万元的效用值大,称为“负效用”。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一个人工资涨了100元,他可能觉得没什么;但如减薪100元,那他肯定要问个明白,且感觉不舒服。

5)决策者的主观因素(价值观)。比如买衬衣,某甲原来的衬衣都已破旧,买了一件新的;某乙原有十几件新衬衣,再买一件。同样一件衬衣,在甲看来这件新衬衣比乙心目中的价值要高得多。

3、什么是效用函数?试叙述如何确定效用函数。

答:对于一个决策问题中同一目标准则下的n 个可能结果所构成的后果集},,{1n J ,假设其中定义了偏好关系“ ”,且满足三个假设。任取i i

max * ,i i

min * 。若定

义在集}{**

a a 上的实值函数)(a u 满足:单调性:()()u a u

b 当且仅当a b f ;

()()u a u b 当且仅当a b :;1)(*

u ,0)(* u ;若~(,;)c a p b ,则

)()1()()(b u p a pu c u ,其中,,a b c 。则称函数)(a u 为效用函数。

确定效用函数的思路是:对于方案空间,首先找到决策者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后果值

**

, ,令

**()1,()0

u u 。然后对一有代表性的效用值u ,通过心理实验的方法,由

决策者反复回答提问,找到其对应的后果值u

,它满足效用函数的性质3,即与

**(,;)

u 无差:

**()~(,;)

u u 。这样就找到了效用曲线上的三个点。重复这一步骤,对

*(),()

u u u 之间的有代表性的另外一个效用值'u 找到其对应的后果值

'u 。反复进行,直

到找到足够多的点,将它们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便可得到效用曲线。 4、试以购买彩票为例来解释假设2(连续性)。

答:设1T 组奖金7001 元,2T 组奖金2 =400元。21 。两组都发行1万张。若1T 中奖个数1n 与2T 中奖个数2n 相同(均为100个),显然21T T 。若1T 组中奖个数不是100而降为小于100的某个数,例如T 1组为70个,T 2组为100,彩票购买者会认为这两个选择是无差的,即T 1~T 2。 5、解:

1)用期望收益值准则求行动方案;

方案A 1的期望收益值为:E(A 1)=0.2×2500+0.4×2500+0.3×2500+0.1×2500=2500 方案A 2的期望收益值为:E(A 2)=0.2×2350+0.4×2750+0.3×2750+0.1×2750=2670 方案A 3的期望收益值为:E(A 3)=0.2×2200+0.4×2600+0.3×3000+0.1×3000=2680 方案A 4的期望收益值为:E(A 4)=0.2×2050+0.4×2450+0.3×2850+0.1×3250=2570 由于:E(A 3)=max E(A i )

所以用期望收益值准则求出的行动方案是:A 3 2)求解该零售商对此决策问题的效用函数; 由 u (3250)=1, u (2050)=0,u (2200)=0.5, 效用函数为:u (x)=α+βln(x+θ) 则:1=α+βln(3250+θ)

0=α+βln(2050+θ) 0.5=α+βln(2200+θ)

得出:α=-0.8271 β=0.2569 θ=-2025 效用函数为:u (x)= -0.8271+0.2569ln(x-2025) 3)用期望效用值准则求行动方案; 由期望效用函数得到:

u (3250)=1, u (2050)=0,u (2200)=0.5,u (2500)=0.757, u (2350)=0.616,u (2750)=0.865, u (2600)=0.806, u (3000)=0.941,u (2450)=0.728, u (2850)=0.898。 用期望效用值准则求行动方案;

方案A 1的期望效用值为:E(A 1)=0.2×0.757+0.4×0.757+0.3×0.757+0.1×0.757=0.757

方案A 2的期望效用值为:E(A 2)=0.2×0.616+0.4×0.865+0.3×0.865+0.1×0.865=0.815

方案A 3的期望效用值为:E(A 3)=0.2×0.5+0.4×0.806+0.3×0.941+0.1×0.941=0.799 方案A 4的期望效用值为:E(A 4)=0.2×0+0.4×0.728+0.3×0.898+0.1×1=0.661 由于:E(A 2)=max E(A i )

所以用期望效用值准则求出的行动方案是:A 2

4)对两种准则的决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由期望收益值准则得到的行动方案是A3;由期望效用值准则得到的行动方案是A2。决策者的价值观在应用效用值准则进行决策的时候中得到反映。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50-30-101030507090110130150170190210230250270290310330

该决策者的在货币额不太大时属于冒险型策略,当货币额增至相当数量时,他就转为稳

妥型策略了。

第十章思考与练习:

1.试述处理单目标非确定型决策问题的几种决策准则及其特点。

答:(1)最小最大准则(悲观准则):这种准则是指决策者对方案的选择持保守态度,

决策者设想采取任何一个方案都是收益最小的状态发生,然后再从这些最小收益值中选

出最大者,与这个最后选出的最大收益值相对应的方案便是决策者选定的方案。“悲观

准则”决策方法主要用于那些比较保守稳妥并害怕承担较大风险的决策者所采用。

(2)最大最大准则(乐观准则):这种准则是指决策者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获得最好

结果的机会,以争取好中之好的乐观态度来选择他的决策方案。决策者设想采取任何一个方

案都是收益最大的状态发生,然后再从这些最大收益值中选出最大者,与这个最后选出的最

大收益值相对应的方案便是决策者选定的方案。“乐观准则”决策方法主要用于那些对有利

情况的估计比较有信心的决策者所采用,

(3)赫威兹准则( 准则):赫威兹准则采用一种折中的态度。该准则指定一个用于

表征决策者乐观程度的乐观系数 ,决策者对状态的估计越乐观, 就越接近于1;越悲

观就越接近于0。“ 法准则”主要用于那些对形势判断既不过于乐观也不太悲观的决策

者所采用,

(4)沙万奇准则(后悔值准则)沙万奇(Savage)准则是通过计算各种方案的后悔值

来选择决策方案的一种方法。该准则先计算出各备选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后悔值,然后

分别找出各备选方案对应不同自然状态中那组后悔值中的最大者,最后将各备选方案的最大

后悔值进行比较,它们之中最小值对应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后悔值准则”决策方案主要

用于那些对决策失误的后果看得较重的决策者所采用,

(5)等概率准则:等概率准则假定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都彼此相等,然后再求各方案的

期望收益值。“等概率准则”主要用于决策者对未来出现的自然状态的发生概率信息掌握较

少的时候采用。

2.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概率排序型决策有什么不同?

答:风险型决策指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可能性(概率)已知(即可以通过某种方法确定下来);非确定型决策指决策者面临的可能出现的自然状态有多种,但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不能确定。非确定型决策与风险型决策相比较,两者都面临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所不同的是,前者对即将出现的自然状态概率一无所知,后者则掌握了它们的出现概率。由于非确定型决策所掌握的信息比确定型决策所掌握的信息要少,所以分析非确定型决策要比分析确定型决策困难得多。概率排序型决策是介于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之间的信息不完全型决策问题中的一种,它是指:决策者只知道各自然状态出现概率的相对大小,即n 个自然状态出现概率的大小顺序,如12n p p p L ,或

1,1,2,,1j j j p p M j n L ,但不知各个j p 的具体数值。

3*. 双风险决策问题中,我们以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大小来比较方案的优劣。如果同时还要考虑各方案的方差,则方差越小,方案越好。试问同时考虑方案的期望和方差时,如何选择最优方案?试举例说明。

答:可采用变异系数来比较选择,变异系数定义为:

,其中()E A 表示方案A 的期望收益值,()D A 表示方案的A 方差;变异系数大着为优。例如有两种方案A,B ,其中

()23,()28

E A E B ,而

()8.06()8.54

D A D B ,,则有:

8.101,9.581

A B ,故认为方案B 优。 4.

这种杂志每本零售价为2.6元,每本批进价为2.0元。试问:

(1) 若卖不出去的杂志可以按批进价退回,该店每月应订购多少本《汽车》?

(2) 若卖不出去的杂志不能退回,但下月可以按零售价对折即按每本1.3元出售,这样,该店每月应订购多少本《汽车》? 解:(1)易知订购5000本最好。

(2)若订购1千本,则期望收益值为:1()(2.62)1000600()E A 元 若订购2千本,则可能卖完,也可能剩余1千本,不同状态下的收益值为:

则期望收益值为:2()12000.9+-1000.1=1070()E A (

)元 同理可得:3()18000.75+5000.15+-8000.1=1345()E A (

)元

4()24000.45+11000.3+-2000.15+-15000.1=1230()E A ()()元 5()30000.2+17000.25+4000.3+900015220001=790()E A (-).+(-).元

从而订购3000本的期望收益最大,即应进3000本杂志。

5. 某工程队承担一座桥梁的施工任务。由于施工地区夏季多雨,需停工三个月。在停工期间该工程队可将施工机械搬走或留在原处。如搬走,需搬运费1800元。如留原处,一种方案是花500元筑一护堤,防止河水上涨发生高水位的侵袭。若不筑护堤,发生高水位侵袭时将损失10000元。如下暴雨发生洪水时,则不管是否筑护堤,施工机械留在原处都将受到60000元的损失。根据历史资料,该地区夏季出现洪水的概率为2%,出现高水位的概率为25%,出现正常水位的概率为73%,试用决策树法为该施工队做出最优决策。 解:绘制决策树如下:

从决策树可以计算得出: 搬走的期望费用为1800元;

留原处筑堤的期望费用为:5000+2%*60000+25%*0+73%*0=6200元 留原处不筑堤的期望费用为: 2%*60000+25%*10000+73%*0=3700元 由以上比较可知搬走是最好的选择。

6. 某企业从事石油钻探工作。企业准备与某石油公司签订合同,钻探一片可能产油的勘探点。该企业可供选择的方案有两种:一是先做地震试验,看试验结果如何,再决定是否要钻井;二是不做地震试验,只凭经验决定是否要钻井。做试验要花3千元,钻井要花1万元。如钻出石油可获得5万元(即公司付给企业5万元);若钻不出石油,则企业没有收入。

根据历史资料的分析估计:做地震试验其结果良好的概率为0.6,不好的概率为0.4;经地震试验为良好时,钻井出油的概率为0.85,钻井不出油的概率为0.15;经地震试验为不好时,钻井出油的概率为0.1,钻井不出油的概率为0.9;不经地震试验而钻井时,出油的

概率为0.55,不出油的概率为0.45。试用决策树法为该企业做出最优方案。

解:绘制决策树如下:

由决策树可以得出如下期望收益值:

不做实验的期望收益为:0.55*50000=17500元

做实验期望收益值为:-3000+[(0.85*50000+0.15*0-10000)*0.6=16500元

即不做实验钻井。

7*.某厂因某项工艺不够先进,生产成本较高,现计划将该项工艺加以改进。取得新工艺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行研究,投资额270万元,估计成功的可能性是0.6;一种是购买专利引进技术,投资额300万元,估计成功的可能性是0.8。无论自行研究还是引进技术成功,其主要设备寿命期均为5年,生产规模都考虑两种方案:其一是生产量不变;其二是增加产量。如果自行研究和购买专利都失败,则仍采用原工艺进行生产,并保持原产量不变。根据市场预测,估计今后5年内这种产品降价的可能性是0.1,保持原价的可能性是0.5,

解:按原工艺期望收益值: -100*0.1+100*0.4=30

购买专利期望收益值:

0.8*(max[(-200*0.1+50*0.5+150*0.4),(-300*0.1+50*0.5+250*0.4)])=76

自行研究期望收益值:

0.6*(max[(-200*0.1+0*0.5+200*0.4),(-300*0.1-250*0.5+6000*0.4)])=51 从而可以得出:应该选择购买专利产品,并且增加产量。

8.我国某机器厂与美国一家公司签署明年生产经营合同。如果该厂承担Q 型机床的生产,则在该年度可稳获利润800万元;如果承担另一种J 型采掘机,所获利润就有三种可能性:如果国外某公司在澳洲开采铁矿完全成功,急需J 型采掘机,便可大大获利2500万元;如只开采出澳洲南部的二个分矿,可推销出大部J 型机,能获利900万元;但若铁矿开采失败,就要因该采掘机滞销积压而亏损500万元。我厂方据各方面获悉的情报,预测出澳洲铁矿完全开采成功的可能性为0.3,南部二分厂开采成功的可能性为0.4,完全开采失败的可能性为0.3。尽管前两种可能性加起来可达0.7,厂方领导人还是认为:鉴于工厂经不起亏损,应当避开亏损500万元的风险,故打算放弃生产J 型机。这时美方又提出,如生产另一种最新型号的S 型采矿机,即使澳洲矿完全开采失败,也可稍加改制后当作其它机器售出而获利120万元,而在前两种情况下却可获利1500万元(完全开采成功)或850万元(部分开采成功)。在上述三种方案中,除了第一个方案外,后两种方案都有可能获得较大的利润,尤其是第三个方案又不承担亏损的风险。所以工厂有可能接受S 型采矿机的生产。

试利用决策分析方法进行抉择。假定其效用函数为

()0.168u . 其中 为后果值,*

*2500,500

解:由题意可求得:

(500)0u ,(120)0.3995u ,(800)0.6346u ,(850)0.6491u ,(900)0.6635u ,

(1500)0.8197u ,(2500)1u 。

()0.6346E Q , ()1*0.30.4*0.66350.5654E J ()0.8197*0.30.6491*0.40.3995*0.30.6247E S

从而:()()()E Q E S E J

故因选择生产Q 型机器。

9.某企业为了扩大生产经营业务、准备生产一种新产品,生产这种新产品有三个可行方案:1A —改造本企业原有的生产线;2A —从国外引进一条高效自动生产线;3A —是按专业化协作组织生产。对未来几年内市场需求状况只能大致估计有高需求、中等需求和低需求三种可能,每个方案在各需求状况下的收益估计值如下表所示。

(1)试用乐观准则进行决策;

乐观准则:max max()240j j

A ,从而2A 为最优方案;即,该公司应从国外引进一条高

效自动生产线。

(2)试用悲观准则进行决策;

悲观准则: max min()70j j

A ,从而3A 为最优方案;即,该公司应按专业化协作组织

生产。

(3)试用折衷决策准则进行决策 取=0.6 ,根据折衷准则,有:

123()0.61800.450128()0.62400.435158()0.61200.470100

E A E A E A 因此根据折衷准则,2A 为最优方案;即,该公司应从国外引进一条高效自动生产线。 (4)试用后悔准则进行决策;

首先根据收益值表得到如下的后悔值表:

然后从三个最大后悔值{60,35,120}中选择最小的一个,由于35对应的方案为2A ,故2

A 为最优方案。

(5)试用等可能性准则进行决策。

1231

()(180115+50)115

31

()(240+140+35)138.331

()(120+90+70)93.3

3

E A E A E A

从而2A 为最优方案。

10.某建筑安装公司对当前形势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三种生产方案A ,B ,C 。预计有三种自然状态1 ,2 ,3 会出现,其出现的概率无法确定。通过估算对应的费用(单位:万元)情况如下表所示。该公司决策者对前途充满自信,持乐观态度,决定采用最大最大准则决策,那么,应选择哪一种方案?

解:选择方案B .

11.国内生产企业产品全部销往东南亚等地。最近,该企业拟定了今后5年内的三种扩大再生产方案。(1)建设一个新厂;(2)对所属各厂进行技术改造;(3)扩建部分工厂。经过分析认为今后5年之内可能遇到四种市场需求状况:高需求,中需求,低需求,无需求。并估算了5年之内三种方案在不同的需求状况下的损益值的估计如下表所示。

若采用悲观准则,乐观准则,60.0 为乐观系数的赫尔威兹准则分别进行决策,最优方案分别是何种方案?

悲观准则:最优方案是A 2,进行技术改造。乐观准则:最优方案是A 1,建设新厂。

准则:

A 1、A 2均为最优方案。

123()0.6160(10.6)(130)44()0.6100(10.6)(40)44()0.6125(10.6)(95)37

E A E A E A

12.在上题中,如果四种需求状态出现的机会均等,采用等概率准则进行决策,那么该企业应选择哪一方案?

解:如果四种需求状态出现的机会均等,采用等概率准则进行决策,则有:

1231

()(1607065130)8.75

41

()(10045540)2541

()(125605095)10

4

E A E A E A

故选择方案2,即对所属各厂进行技术改造;

13.有一个n 个自然状态的决策问题,这n 个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2,,,n p p p L ,假如已知12,p p 的值,而关于34,,,n p p p L 的值我们只知道1(3,,)j j j p p M j n L 其中j M 为非负常数,10n p 。现有一方案S ,它对应于n 个自然状态的收益分别为

12,,,n X X X L 。试求S 的期望获得的极值。

解:11223

()n

j

j

j E S p X p X p X

令:3

()n

j

j

j E A p X

,满足

1(3,,)j j j p p M j n L ,123

1n

j j p p p ,0j M 。

所以A 服从概率严排序,则E(A)的值为:

12()(1)(1)j E A D P P C

其中:3

3

3

,-22

j

i

n

n

i j j j j j j x C M x D j M j

(),,

因此可得:

12max ()(1)(1)max j E A D P P C

12min ()(1)(1)min j E A D P P C

C P P

D X P X P S

E j max )1)(1()(max 212211 C P P D X P X P S E j

min )1)(1()(min 2

1

2

211

14. 对于引例的数据

试就以下情况确定最佳方案。

1) 各市场需求状况下的概率均未知,试用不同的决策准则确定方案; 乐观准则:max max()85j j

A ,从而1A 为最优方案;

悲观准则: max min()0j j

A ,从而3A 为最优方案;

后悔值准则:首先根据收益值得到如下后悔值表

由min max()=31j j

R ,从而2A 为最优方案; 折衷准则:取=0.6 ,则有:

123()0.6850.4-33.8()0.6540.4-1426.8()0.6240.4014.4

E A E A E A (43)() 从而1A 为最优方案; 等概率准则:

1231()8540243)20

41

()(5437+1114)2241

()(24+24+12+0)15

4

E A E A E A (

从而2A 为最优方案;

2) 由于是开发新产品,无过去销售经验可谈,因此市场需求情况无法预先作出判断。但根据各方面情况的综合研究以及市场需求分布的一般规律,可以认为需求偏好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畅销,第三是需求稍差,可能性最小的是滞销。

令:112D A A ,213D A A ,323D A A ,这三个方案的后果值以及在弱排序下的

期望值之极值见表1。

表1 i D 的局部平均数和期望值极值

可见,A 1和A 2均对A 3具有严优势,因此先淘汰方案A 3。之后根据优势程度对A 1和A 2进行评价:

max E (A 1-A 2)=17 , max E (A 2-A 1)=2, max E (A 1-A 3)=38.5, max E (A 3-A 1)=-5, max E (A 2-A 3)=21.5, max E (A 3-A 2)=-7,

A 1和A 2的优势程度可算得分别为:58.5,13.5,所以最优方案为A 1。

3) 根据各方面情况的综合研究以及市场需求分布的一般规律,已知畅销的概率是0.2,而在其它三者中需求偏好的概率最大,其次是需求稍差,可能性最小的是滞销。 解:

结合习题13,令:112D A A ,213D A A ,323D A A

j

P X P D E max )1()(max 1111

7

.83*8.031*2.0max )1()()(max )(max 121111211 j

P X X P A A E D E

同理可得:25)(max 2 D E

4

.16)(max 3 D E

根据严优势条件,可见A 1对A 2和A 3均具有严优势,因此最优方案为A 1。

第十一章 多目标决策

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多目标决策?处理多目标决策问题有哪些准则?

答:系统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多个目标的满足程度,这类决策问题称为多目标决策。 多目标的决策准则:最优准则和满意准则。

2、 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主要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答: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方法较多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化多目标为单目标的方法、重排次序法和分层序列法。

化多目标为单目标的方法:先把多目标问题换成单目标问题然后进行求解。

重排次序法:直接对目标决策问题的待选方案的解重排次序,然后决定解的取舍,直到最后找到“选好解”。

分层序列法:把目标按照重要程度重新排序,对某一个目标,求最优解,找出所有最优解集合,在该集合上再对某一个目标求最优解,找出所有最优解集合,依次类推,直到求出第m 个目标的最优解为止。

3、 某单位经销两种货物,售出每吨甲货物可盈利202元,乙货物可盈利175元。各种货物

每吨占用流动资金683元,货物经销中有8.48%的损耗,公司负责人希望下个月能达到如下目标:

(1)要求盈利5.03万元以上;

(2)要求经销甲货物5000吨以上,经销乙货物18000吨以上; (3)要求流动资金占用在1200万元以上; (4)要求经销损耗在1950吨以下。 问:单位负责人的目标是否有办法完全达到?如果无法完全达到应如何经销才能使单位负责人最为满意?

解:设下月货物甲经销了x 吨,货物乙经销了y 吨,则由题意有,

142

4

34:5000,18000

:(18.48%)202(18.48%)175 5.0310:()683120010:()8.48%1950

f x y f x y f x y f x y 当5000,18000x y 时,4f 不能满足(500018000)8.48%1950.40 吨,此时经销损耗在1f 约束下的最小值,因此,无法找到满足所有目标的解决方案及最优解,只能在多个目标中找到一个较优解。当经销损耗的最小值提高0.4吨时,5000,18000x y 满足公司负责人的要求。此时,

142

4

34:5000,18000:5000(18.48%)20218000(18.48%)175=3807232 5.0310:(500018000)683=15709000120010:(500018000)8.48%=1950.401950.40

f x y f f f

4、 试述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与步骤。

答: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和若干要素,在各要素间简单地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以获得不同要素和不同备选方案的权重。

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① 对构成决策问题的各种要素建立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

② 对同一等级(层次)的要素以上一级的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根据评定尺度确定其相对重要程度,并据此建立判断矩阵; ③ 确定各要素的相对重要度;

④ 综合相对重要度,对各种替代方案进行优先排序,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5、 设因素123,,A A A 对上一层次某因素C 两两比较其相对重要性后的判断矩阵为

136********

4

B

求123,,A A A 的权重和判断矩阵B 的最大特征根 max 。

解:求矩阵B 中各行元素之乘积,12318,4/3,1/24M M M 求M i 的n 次方根(n=3)

(0)1(0)2(0)3 2.62071.10060.3467

w w w 对向量(0)(2.6207,1.1006,0.3467)T w ,归一化处理后得到去权重,

123 2.6207

0.6442

2.6207 1.10060.3467

1.1006

0.27062.6207 1.10060.3467

0.3467

0.0852

2.6207 1.10060.3467w w w

max :

1

360.64421/3140.27061/61/410.0852Aw

max

11()1 1.96720.82610.2602() 3.053630.64420.27060.0852

n i i i Aw n w 6.如图所示,设第一层总目标Z 为“合理使用今年企业利润留成,以促进企业发展”;第

二层,为了衡量总目标能否实现,提出以下三个标准(子目标):1C 为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2C 为改善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状况,3C 为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第三层,为了实现123

,,C C C 子目标,企业采取以下5个措施:办技校(1A ),扩建集体福利措施(2A ),发奖金(3A ),购置新设备(4A ),建图书馆(4A )。

试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该企业领导应如何使用这笔留成资金。

答:整个评价指标分为三个层,最高层目标层为Z 。第二层准则层,包括123,,C C C 。

第三层为方案层,即

12345,,,,A A A A A 。五个方案在三个指标上表现不同,要实现五个方案

评优,归结为每个方案相对于总目标额优先次序,即求出相对于目标层每个方案的权重值。

①根据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建立判断矩阵

⑴判断矩阵/Z C (相对于总目标各个指标间的重要性比较):

⑵判断矩阵

1/C A (各方案的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比较)

2A 121/a 1

24a

4A

141/a

241/a

1

⑶判断矩阵

2/C A (各方案的改善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状况的比较)

⑷判断矩阵

3/C A (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的比较)

②相对重要度及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的计算: ⑴Z C (各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相对权重)

(1)(1)(1)(1)123()w w w w

1C A (各方案相对于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相对权重)

(2)(2)(2)(2)1111214()w w w w

2C A (各方案相对于改善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状况的相对权重)

(2)(2)(2)(2)(2)(2)22122232425()w w w w w w

⑷3C A (各方案相对于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的相对权重)

(2)(2)(2)(2)3313234()w w w w

③相容性判断:

⑴Z C :.,.,.C I R I C R 的计算和判断。 ⑵1C A :.,.,.C I R I C R 的计算和判断。

⑶2C A :.,.,.C I R I C R 的计算和判断。 ⑷

3C A :.,.,.C I R I C R 的计算和判断。

④综合重要度的计算,如下表:

(2)(2)(2)(2)3313234()w w w w

这时得到的

12

34

5v v v v v v 为方案层各方案相对总目标的相对权重,根据其大小

就可以给每个方案排序。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统计预测与决策》第四版 徐国祥 复习试卷及答案(四套)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 统计预测方法中,以逻辑判断为主的方法属于()。 A 回归预测法 B 定量预测法 C 定性预测法 D 时间序列预测法 2 下列哪一项不是统计决策的公理()。 A 方案优劣可以比较 B 效用等同性 C 效用替换性 D 效用递减性 3 根据经验D-W统计量在()之间表示回归模型没有显著自相关问题。 A 1.0-1.5 B 1.5-2.5 C 1.5-2.0 D 2.5-3.5 4 当时间序列各期值的二阶差分相等或大致相等时,可配合( )进行预测。 A 线性模型 B抛物线模型 C指数模型 D修正指数模型 5 ()是指国民经济活动的绝对水平出现上升和下降的交替。 A 经济周期 B 景气循环 C 古典经济周期 D 现代经济周期 6 灰色预测是对含有()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 A 完全充分信息 B 完全未知信息 C 不确定因素 D 不可知因素 7 状态空间模型的假设条件是动态系统符合()。 A 平稳特性 B 随机特性 C 马尔可夫特性 D 离散性 8 不确定性决策中“乐观决策准则”以()作为选择最优方案的标准。 A 最大损失 B 最大收益 C 后悔值 D α系数 9 贝叶斯定理实质上是对()的陈述。 A 联合概率 B 边际概率 C 条件概率 D 后验概率 10 景气预警系统中绿色信号代表()。 A 经济过热 B 经济稳定 C 经济萧条 D 经济波动过大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 构成统计预测的基本要素有()。 A 经济理论 B预测主体 C数学模型 D实际资料 2 统计预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A 经济原则 B连贯原则 C可行原则 D 类推原则 3 按预测方法的性质,大致可分为()预测方法。 A 定性预测 B 情景预测 C时间序列预测 D回归预测

管理学 第一章课后题答案

管理学第三版 周三多

课后习题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含义? 答:书P5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解释: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他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 答:书P6 ●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表现形式: ①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②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③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④控制职能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及纠正表现出来; ⑤创新职能是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 ①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②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③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 ④任何管理活动都从计划开始,经组织、领导、控制而结束;

⑤控制的结果可能导致新一轮的管理循环; ⑥创新融于其他各项管理职能中,处于轴心地位。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那些角色? 答:书P6--P8 代表人角色监督者角色 人际角色领导者角色信息角色传播者角色 联络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企业家角色 决策角色冲突管理者角色 资源分配者角色 谈判者角色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 答:书P8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 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5.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6.西方管理理论出现哪些分支?每个理论分支的内容与特征各是什么? 答:书P12--P22 ?理论分支: 古典管理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 西方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 (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系统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 质量管理理论 ?内容与特征: ●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欧美,主要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有: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和莉莲·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亨利·L.甘特等。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综述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入侵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战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但必须认识到,两大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制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基本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鸦片战争前得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同时封建地租剥削与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占据显著的优势。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的主要特征,教材已作了概括,其中第一条、第二条指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并把其作为自己的统治基础,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特征;第三、四条指明封建经济已经解体但仍占统治地位;第五条、第六条说明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广大人民极端贫困和毫无政治权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次起义历史14年,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各地各种人们反清斗争风起云涌,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经济预测与决策练习题

第一章统计预测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8、统计预测的研究对象是() A、经济现象的数值 B、宏观市场 C、微观市场 D、经济未来变化趋势 答:A 二、多项选择题 4、定量预测方法大致可以分为() A、回归预测法 B、相互影响分析法 C、时间序列预测法 D、情景预测法 E、领先指标法 答:AC 三、名词解释 2、统计预测 答:即如何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事物的未来发展进行定量推测,并计算概率置信区间。 四、简答题 1、试述统计预测与经济预测的联系和区别。 答:两者的主要联系是:①它们都以经济现象的数值作为其研究的对象;②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为宏观和微观的市场预测、管理决策、制定政策和检查政策等提供信息;③统计预测为经济定量预测提供所需的统计方法论。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①从研究的角度看,统计预测和经济预测都以经济现象的数值作为其研究对象,但着眼点不同。前者属于方法论研究,其研究的结果表现为预测方法的完善程度;后者则是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预测,是一种实质性预测,其结果表现为对某种经济现象的未来发展做出判断;②从研究的领域来看,经济预测是研究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而统计预测则被广泛的应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 第二章定性预测法 一、单项选择题 3、()需要人们根据经验或预感对所预测的事件事先估算一个主观概率。 A德尔菲法 B 主观概率法 C 情景分析法 D 销售人员预测法 答:B 二、多项选择题 2、主观概率法的预测步骤有: A准备相关资料 B 编制主观概率表 C 确定专家人选D 汇总整理E 判断预测 答:A B D E 三、名词解释 2、主观概率 答:是人们对根据某几次经验结果所作的主观判断的量度。 四、简答题 1、定型预测有什么特点?它和定量预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定型预测的特点在于:(1)着重对事物发展的性质进行预测,主要凭借人的经验以及分析能力;(2)着重对事物发展的趋势、方向和重大转折点进行预测。

现代管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1.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环境中,管理者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建立竞争优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争优势会使你在绩效上比对手更为强大。如果想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可以减少产品或服务上资源的消耗,提高效率;提高质量,不断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在竞争中的速度、灵活性,并且不断更新业务技能不断创新;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对顾客的需要做出快速有效的回应。二、维护道德规范。过大的压力使管理者做出一些不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例如为了降低成本买回不合格商品等。是发展自己的拓展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管理多样性的员工队伍。要认识到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员工的必要性,尤其是不同民族,还有个性突出的90、00后。 四、四利用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如何高效率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新技术和电子商务,建立自己的高效管理信息系统,也是一项挑战。 2.试述中国国有企业高管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提升领导者的素质有哪些途径? 素质方面:1、具备全局挂念、大局观念。2、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主动性,用于承担责任。3、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有效的时间观念。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公司利益永远是第一位。5、具备稳健的心态和良好的人格魅力。 能力方面:1、具备战略眼光、战略规划能力和及时总结改进工作的能力。2、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缜密的思维。3、具备良好的内部沟通协调能力、适当的交际公关能力。4、具备严格的执行力、学习能力、教导能力,灵活有效的工作方法。5、具备把握原则的能力和可靠的自我把控能力。 提升方法:(1)重视学习,在读书学习中提高。(2)注重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锻炼。(3)不断反省,在总结反省中完善。(4)健全制度,在制度规范中进步。 3.为什么说管理学是软科学?你是如何理解的? 软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组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新兴学科群。它是与电子计算机"软件"的性质和功能相类比而得名的。在管理学中,若将组织中的人力、财力、物力、技术等看成硬件的话,则管理可看成软件。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员的内在潜力,有效地利用财力、物力和技术,用最少的消耗达到组织目标,这是将管理学看作软科学的第一层含义。此外,管理者必须借助于被管理者及其他各种条件来创造价值,在这种价值中很难区分出有多少是由管理而得到的,这是将管理学看作软科学的第二层含义。某些管理措施是否有效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出,很难在事前准确地评价,这是将管理学看作软科学的第三层含义。 4.西方管理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演变过程包括哪些方面? 1.从总结企业的具体管理经验到阐述一般管理原理的演变过程 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从总结企业具体管理经验开始的。泰罗从伯利恒钢铁公司长期工作的经验和多次试验中,总结和提炼出了“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作为矿业公司的总经理,首先从总结管理本企业经验开始的。到了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理论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而是大大专业化和职业化了。其研究不再指某个具体企业。理论来自于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实践经验和总结,它必须要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归纳到演绎的反复研究过程。 2. 从“经济人”到“社会人”、“决策人”、“复杂人”、“文化人”、“网络人”、“知识人”假设的演变过程。在西方管理理论的研究中,普遍重视对人的研究。不同的管理理论几乎都是建立在对人的本性、动机等不同的认识和理论假设的基础上。 泰罗、法约尔及其以前的亚当·斯密等人,把人看作“经济人”,因此主张在管理中实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严密的组织结构,并推行以物质刺激为主的管理方法。 梅奥、马斯洛等行为科学家则认识到人不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因此主张在管理中要通过不断满足人们的不同层次的需要来调动他的积极性, 到了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则更进一步地把人看作是“决策人”、“复杂人”、“自我实现的人”、“网络人”、“知识人”等,因此极力主张实行参与式或灵活多变的管理,以适应日趋民主化、复杂化的管理环境。 纵观管理理论的发展,每一次大的理论突破,几乎都是基于对人的认识的飞跃;各种管理理论的不同,也多是基于对人的认识不同。因此,人是管理中的决定因素,关于人的理论假设也是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出发点。3.从把管理组织看作是封闭系统到把它们看作是开放系统。在管理理论发展的初期,由于客观条件和人们的认识水平所限,对于管理经验的总结和管理理论的研究一般都限于某个企业和某项工作局部的、封闭的系统,较少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 40年代以来,由于系统科学的发展和运用,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由局部向整体,由封闭系统向开放系统的转变。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系统管理理论学派,其中有社会系统学派和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把管理系统看成是开放的、动态的系统,不但深入地研究管理系统内部的各个影响因素,而且考虑系统外部环境。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分析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 系统理论在管理理论研究中的广泛运用,是管理科学研究中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对进一步提高管理科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从以定性分析为主,到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使用的演变过程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

统计预测与决策知识点考试必过和《统计预测与决策》复习试卷(共4套、含答案)汇总

1.统计预测的概念: 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估计未来,预测未来。 2.三要素:实际资料是预测的依据,经济理论是预测的基础,数学建模是预测的手段 3.统计预测、经济预测的联系和区别:主要联系它们都以经济现象的数值作为其研究的对象: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为宏观和微观的市场预测、管理决策、制定政策和检查政策等提供信息;统计预测为经济定量预测提供所需的统计方法论;主要区别:从研究的角度看,统计预测和经济预测都以经济现象的数值作为其研究对象,但着眼点不同。前者属于方法论研究,其研究的结果表现为预测方法的完善程度;后者则是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预测,是一种实质性预测,其结果表现为对某种经济现象的未来发展做出判断。从研究的领域来看,经济预测是研究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而统计预测则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 4统计预测的分类: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类,其中定量预测法又可大致分为回归预测和时间序列预测;按预测时间长短,分为近期预测-1个月、短期预测-1-3个月、中期预测-3个月-2年 和长期预测 – 2年以上 ;按预测是否重复,分为一次性预测和反复预测 5.预测方法考虑三个问题:合适性,费用,精确性 6.统计预测的原则:连贯原则,类推原则 7.统计预测的步骤:确定预测目的,搜索和审核资料选择预测类型和方法,分析误差改进模型,提出预测报告 8.德尔菲法:是根据有专门知识的人的直接经验,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判断、预测的一种方法,也称专家调查法。它是美国兰德公司于1964年首先用于预测领域的。特点:反馈性,匿名性,统计性;优点:加快预测速度节约预测费用,获得不同的价值观点和意见,适用长期预测和对新产品的预测,历史资料不足或不可预测因素多时尤为适用;缺点:分地区的顾客群或产品的预测可能不可靠,责任分散,专家的意见未必完整 9.主观概率法步骤:1准备相关资料2编制主观概率调查表3汇总整理4判断预测 10.情景预测法特点:1使用范围广不受假设条件限制2考虑问题全面应用灵活3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4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难题减轻影响。步骤:确定主题,收集资料,分析影响,分析突发事件,进行预测 11.为什么要对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统计检验:由于很多社会经济现象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因此,一元线性回归预测具有广泛的应用进行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时,必须选用合适的统计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统计检验 12.应用回归预测法进行预测时应注意:1用定性分析判断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2避免回归预测的任意外推3应用合适的数据资料 13.影响经济时间序列变化因素: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周期变动,不规则变动 14,。自适应过滤法的计算步骤:确定加权平均数的个数p ;确定初始权数;计算预测值;计算预测误差;权数调整;进行迭代调整 15.自适应过滤法的优点:方法简单易行可采用标准程序上机运算;需要数据量较少;约束条件较少;具有自适应性,它能自动调整权数,是一种可变的系数模型 16:。自适应过滤法与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相比有什么区别:自与移指都是以自回归模型为基础,所不同的是移和指的权数都是固定的,而自适应权数是根据预测误差的大小不断调整修改而获得的最佳权数 17,学习常数k 的选取应满足什么条件如何确定:要使初始权数经过调整逐步向最佳权数逼近,从而使模型的MSE 向最小值收敛,k 的选取值条件为max 121??????≤ ∑=p i i x k ,不过为了提高 模型中权数调整逐次逼近最佳权数的速度,可以取较大的k 值,但是必须满足k 《=1/p

管理学课后题答案培训课件

管理学(没有第九章和第11章) 单选: 1.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的管理活动相结合,这里强调的是管理的(艺 术性)。 2.管理各项职能中的首要职能是(计划)。 3.对高层业务管理人员而言,其管理技能侧重于(概念技能)。 4.对基层业务管理人员而言,其管理技能侧重于(技术技能)。 5.高层管理计划注重组织(在环境中的定位和确定与环境的能量互换关系)。 6.泰勒反映了(“经济人”假设)思想。 7.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人是(社会人)。 8.法约尔提出的组织中平级间的横向沟通被称为(跳板原则)。 9.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使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是(权变理论学派)。 10.著名的霍桑研究就是采用(实验法)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 11.“管理就是决策”是(西蒙)经济学者的观点。 12.在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方面,认为员工天生好逸恶劳的消极理论是(X理论)。 13.决定企业环境不确定性程度的依据是(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环境因素量和他们的变化速 度)。 14.一个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属于(组织文化的显性内容)。 15.对于大多数企业组织,应视环境为(制约因素,通过组织内部调整来适应外部环境)。 16.以下关于组织文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变化较慢,一旦形成便日趋加强)。 17.计划工作的核心是(决策)。 18.公司政策规定工作人员享有假期,为实施这项政策公司编制了度假时间表,制定了假期 工资率、支付办法,以及申请度假的详细说明,这属于(规划)。 19.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单纯强调利润会使经理人迷失方向以至于危及企业的生存, 因此他提出,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顾客)。 20.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 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权变性)原则。21.假如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但每个方案执行后可能出现几种结果,方案 的选择由概率决定。那么,这种决策属于(风险型)决策。 22.业务决策中,假如生产任务的日常安排、常用物资的订货与采购等诸如此类的经常重复 发生,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属于(程序化决策)。 23.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做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战略决策)。 24.在不确定型决策中,采用(小中取大准则)可保证决策者至少可获得某一收益,不会有 亏损。 25.某品牌电视因在电视上加装“VCD”播放器而大受欢迎,这属于(差异化战略)。 26.属于基本战略的是(成本领先,多元化,集中化)。 27.差异化战略属于(经营战略)。 28.无变化战略属于(稳定型战略)。 29.通过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两个影响因素来对公司的产品或从事行业进行分析,这 种方法是(BCG发展矩阵)。 30.管理层次较多而管理幅度较小的组织结构的优点是(管理严密、分工明确、易于协调)。 31.当代管理机构变革的一大趋势是(组织结构扁平化)。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答:⑴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由于战线延长,国民党大部分兵力用于守备,战略性的机动兵力大为减少,而且士气低落。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迫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 ⑵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为国民政府的崩溃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⑶国民党政府由于他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已经严重丧失人心。 ⑷国民党政府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对人民征收苛重捐税,无限制发行纸币,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和国民政府斗争。 ⑸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促进了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二、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答: 1. 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⑴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他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在它们的成员和领导骨干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共产党人。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⑵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尽管各自的纲领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战后进行国共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时,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是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的。它们为政协会议的成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还为维护政协协议进行过不懈的努力。它们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中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⑶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奋斗,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是各民主党派在这个时期表现的主要方面。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的形成: ⑴1948年4月30号,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并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章伯钧等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 ⑵1949年1月22号,民主党派领导人和著名无党派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管理学课后思考题及其解答

《管理学基础》课后思考题汇总 1.管理的概念与内涵什么P11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这一简短的定义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④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者的角色有哪些P21 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的角色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和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3.泰罗所提出的科学管理制度有哪些主要内容如何客观评价泰罗制P54、59、60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泰罗。其理论主要观点有: 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根据以上观点,泰罗提出了以下的管理制度: 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功效; 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按照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 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⑤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成为执行职能。 评价:泰罗的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与泰罗同时代的对管理改革作过贡献的还有甘特、布雷斯夫妇、福特、法约尔,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共同构成了泰罗制。 ⑴他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这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也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⑵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绩效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 ⑶由于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这就使得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⑷泰罗把工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进行劳动,在体力和技能上受最大限度的压榨。 ⑸泰罗的一系列主张主要是解决工人的操作问题,生产现场的监督和控制问题,管理的范围比较小,管理的内容也比较窄。 4.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主要观点是什么P60 法约尔的代表作是《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6个方面的职能: ⑴技术职能:即设计制造; ⑵经营职能:即进行采购、销售和交换; ⑶财务职能:即确定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 ⑷安全职能:即保证员工劳动安全及设备使用安全; ⑸会计职能:即编制财产目录,进行成本统计; ⑹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5项。 法约尔还提出了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14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详解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1)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p16)、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p12)?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 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他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p17)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相互关系: 前任务为后任务的实现扫清障碍,并创造必要的前提 后任务是前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p18-27) (1)积极作用: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仅仅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地工具”。 (2)消极作用: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所以,封闭守旧必然落后,落后必然挨打。只有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国才能富强。 2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图谋。p29) 第二、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p34)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p31-32) 政治腐败 经济落后 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进行反帝和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

近代史纲要 上篇综述 习题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 B 13. A 14. B 15. C

市场预测与决策试卷(附答案)

经济预测与决策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量:15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1*15=15分 1.经济预测的第一步是()A A.确定预测目的,制定计划 B.搜集审核资料 C.建立预测模型 D.评价预测成果 2.对一年以上五年以下的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测称为()B A.长期经济预测 B.中期经济预测 C.短期经济预测 D.近期经济预测 3.()回归模型中,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是呈直线型的。C A.多元 B.非线性 C.线性 D.虚拟变量 4.以下哪种检验方法的零假设为:B1=B2=…=Bm=0? B A.r检验 B.F检验 C.t检验 D.DW检验 5.以数年为周期,涨落相间的波浪式起伏变动称为()D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不规则变动 D.循环变动 6.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A A.众数 B.中位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7. 通过一组专家共同开会讨论,进行信息交流和相互启发,从而诱发专家们发挥其创造性思维,促进他们产生“思维共振”,达到相互补充并产生“组合效应”的预测方法为()A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PERT预测法 D.趋势判断预测法 8.()起源于英国生物学家高尔登对人类身高的研究。B A.定性预测法 B.回归分析法 C.马尔科夫预测法 D.判别分析预测法 9.抽样调查的特点不包括()D A.经济性 B.时效性 C.适应性 D.全面性 10.下图是哪种多项式增长曲线()B A.常数多项式 B.一次多项式 C.二次多项式 D.三次多项式 11.根据历年各月的历史资料,逐期计算环比加以平均,求出季节指数进行预测的方法称为()C A.平均数趋势整理法 B.趋势比率法 C.环比法 D.温特斯法 12.经济决策按照目标的性质和行动时间的不同,分为()D A.宏观经济决策和微观经济决策 B.高层、中层和基层决策 C.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 D.战术决策和战略决策 13.()是从最好情况出发,带有一定冒险性质,反映了决策者冒进乐观的态度。B A.最大最小决策准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