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数学经典50题(附答案)

高中数学经典50题(附答案)

高中数学经典50题(附答案)
高中数学经典50题(附答案)

高中数学题库

1.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解法2 令t =sin x ,则f (t )=-t 2

+t +1,∵ |sin x |≤1, ∴ |t |≤1.问题转化为求关于t 的二次函数f (t )在闭区间[-1,1]上的最值.

本例题(2)解法2通过换元,将求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转换的思想.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问题,沟通数学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实现转换的关键,转换的目的是将数学问题由陌生化熟悉,由复杂化简单,一句话:由难化易.可见化归是转换的目的,而转换是实现化归段手段。

2. 设有一颗慧星沿一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地球恰好位于椭圆轨道的焦点处,当此慧星离

地球相距m 万千米和

m 3

4

万千米时,经过地球和慧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分别为3

2

π

π

,求该慧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

解:建立如下图所示直角坐标系,设地球位于焦点)0,(c F -处,椭圆的方程为1

22

22=+b

y a x (图见教材P132页例1)。

当过地球和彗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为

3

π

时,由椭圆的几何意义可知,彗星A 只能满足)3(3/

ππ=∠=∠xFA xFA 或。作m FA FB Ox AB 3

221B ==⊥,则于

故由椭圆第二定义可知得???????+-=-=)32(3

4)(2

2

m c c a a c m c c

a a c m

两式相减得,2

3)4(21.2,323

1c c c m c a m a c m =-==∴?=

代入第一式得 .3

2.32m c c a m c ==-∴=∴

答:彗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为m 3

2

万千米。

说明:(1)在天体运行中,彗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一般都是椭圆,而恒星正是它的一个焦点,该椭圆的两个焦点,一个是近地点,另一个则是远地点,这两点到恒星的距离一个是c a -,另一个是.c a +

(2)以上给出的解答是建立在椭圆的概念和几何意义之上的,以数学概念为根基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另外,数学应用问题的解决在数学化的过程中也要时刻不忘审题,善于挖掘隐含条件,有意识地训练数学思维的品质。

3. A ,B ,C 是我方三个炮兵阵地,A 在B 正东6Km ,C 在B 正北偏西ο

30,相距4Km ,P 为敌炮阵地,某时刻A 处发现敌炮阵地的某种信号,由于B ,C 两地比A 距P 地远,因此4s 后,B ,C 才同时发现这一信号,此信号的传播速度为1s Km /,A 若炮击P 地,求炮击的方位角。(图见优化设计教师用书P249例2)

解:如图,以直线BA 为x 轴,线段BA 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坐标系,则

)32,5(),0,3(),0,3(--C A B ,因为PC PB =,所以点P 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因为3-=BC k ,BC 中点)3,4(-D ,所以直线PD 的方程为)4(3

13+=

-x y (1)

又,4=-PA PB 故P 在以A ,B 为焦点的双曲线右支上。设),(y x P ,则双曲线方程为

)0(15

42

2≥=-x y x (2)。联立(1)(2),得35,8==y x , 所以).35,8(P 因此33

83

5=-=

PA k ,故炮击的方位角北偏东?30。 说明:本题的关键是确定P 点的位置,另外还要求学生掌握方位角的基本概念。

4. 河上有抛物线型拱桥,当水面距拱顶5米时,水面宽度为8米,一小船宽4米,高2

米,载货后船露出水面的部分高0.75米,问水面上涨到与抛物线拱顶距多少时,小船开始不能通行?

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拱桥型抛物线方程为)0(22

>-=p py x 。将B (4,-5)代入

得P=1.6

y x 2.32-=∴船两侧与抛物线接触时不能通过

则A(2,y A ),由22

=-3.2 y A 得y A = - 1.25 因为船露出水面的部分高0.75米 所以h=︱y A ︱+0.75=2米

答:水面上涨到与抛物线拱顶距2米时,小船开始不能通行

[思维点拔] 注意点与曲线的关系的正确应用和用建立抛物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5. 如图所示,直线1l 和2l 相交于点M ,21l l ⊥,点1l N ∈,以A 、B 为端点的曲线段C 上

任一点到2l 的距离与到点N 的距离相等。若AMN ?为锐角三角形,

6NB ,3,17=且==AN AM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曲线段C 的方程。

解:以直线1l 为x 轴,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由条件可知,曲线段C 是以点N 为焦点,以2l 为准线的抛物线的一段,其中A 、B 分别为曲线段C 的端点。 设曲线段C 的方程为)0,)(0(22

>≤≤>=y x x x p px y B A ,其中B A x x ,为A 、B 的横坐标,MN p =,所以)0,2

(),0,2(p

N p M -

,由3,17==AN AM ,得172)2

(2

=++

A A px p x (1) 92)2

(2

=+-

A A px p x (2)

,(1)(2)联立解得p x A 4=,代入(1)式,并由0>p 解得???==???==2214A

A x p x p 或,因为AMN ?为锐角三角形,所以A x p

>2,故舍去???==22A x p ,所

以??

?==1

4

A x p

由点B 在曲线段C 上,得42

=-

=P

BN x B ,综上,曲线段C 的方程为)0,41(82>≤≤=y x x y

[思维点拔]本题体现了坐标法的基本思路,考查了定义法,待定系数法求曲线方程的步骤,

综合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设抛物线)0(42

>=a ax y 的焦点为A,以B(a+4,0)点为圆心,︱AB ︱为半径,在x 轴上方画半圆,设抛物线与半圆相交与不同的两点M ,N 。点P 是MN 的中点。 (1)求︱AM ︱+︱AN ︱的值

(2)是否存在实数a ,恰使︱AM ︱︱AP ︱︱AN ︱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a ,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设M,N,P 在抛物线准线上的射影分别为M ′,N ′,P ′.

︱AM ︱+︱AN ︱=︱MM ′︱+︱NN ′︱=x M +x N +2a 又圆方程16)]4([2

2

=++-y a x 将ax y 42

=代入得08)4(22

2

=++--a a x a x

()a x x N M -=+∴42得︱AM ︱+︱AN ︱=8

(2)假设存在a

因为︱AM ︱+︱AN ︱=︱MM ′︱+︱NN ′︱=2︱PP ′︱

所以︱AP ︱=︱PP ′︱ ,P 点在抛物线上,这与P 点是MN 的中点矛盾。故a 不存在。

7. 抛物线()022

>=p px y 上有两动点A ,B 及一个定点M ,F 为焦点,若BF

MF AF ,,成等差数列

(1)求证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过定点Q

(2)若6,4==OQ MF (O 为坐标原点),求抛物线的方程。 (3)对于(2)中的抛物线,求△AQB 面积的最大值。

解:(1)设()()()002211,,,,,y x M y x B y x A ,则21p x AF +

=,2

2p

x BF +=,2

0p

x MF +

=,由题意得2210x x x +=,AB ∴的中点坐标可设为()t x ,0,其中

02

2

1≠+=

y y t (否则0=?==p BF MF AF ), 而()

2

2212

1212121y y p

y y x x y y k AB --=--=

t

p

y y p =+=

212,故AB 的垂直平分线为

()0x x p

t

t y -=

-,即()00=+--yp p x x t ,可知其过定点()0,0p x Q + (2)由6,4==OQ MF ,得6,42

00=+=+p x p x ,联立解得2,40==x p x y 82

=∴。 (3)直线AB :()24

-=

-x t

t y ,代入x y 82=∴得0162222=-+-t ty y ,

()()2

212

212

214644t y y y y y y -==-+=-∴Λ,()

()22122

2116

y y t x x -=- ()

,164

22t t -=()()2

21221y y x x AB -+-=∴()()2

2

16162

1t t -+=

42562

1

t -=

,又点()0,6Q 到AB 的距离216t d +==Λ,

d AB S AQB 21=∴?()()

241625641t t +-=64216256409641

t t t --+=

642162564096t t t u --+=,则5

3664512t t t u --=',令

0='u 即

066451253=--t t t ,得0=t 或162-=t 或3162=

t ,∴3162

=t 33

4±=?t 时()69

64

=?AQB

S

[思维点拔]设而不求法和韦达定律法是解决圆锥曲线中的两大基本方法,必须熟练掌握,对

定点问题和最值的处理也可由此细细的品味。

8、已知直线)22tan(:+=x y l 交椭圆992

2=+y x 于A 、B 两点,若α为l 的倾斜角,

且AB 的长不小于短轴的长,求α的取值范围。 解

l

的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

y

,得

09tan 72tan 236)tan 91(2222=-+?++αααx x

α

αααα2222

122

tan 916

tan 6)tan 91(tan 1tan 1++=

+??+=-+=∴x x AB 由3

3tan 33,31tan ,22

≤≤-∴≤

≥αα得AB , α∴ 的取值范围是??

?

?

????????πππ,656,0Y [思维点拔]对于弦长公式一定要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民。本题由于l 的方程由αtan 给出,所以可以认定2

π

α≠,否则涉及弦长计算时,还要讨论2

π

α=

时的情况。

9、已知抛物线x y -=2

与直线)1(+=x k y 相交于A 、B 两点

(1) 求证:OB OA ⊥

(2) 当OAB ?的面积等于10时,求k 的值。

(1) 证明:图见教材P127页,由方程组???+=-=)

1(2x k y x y 消去x 后,整理得02

=-+k y ky 。

设),(),,(2211y x B y x A ,由韦达定理得121-=y y B A ,Θ在抛物线x y -=2

上,

212

221222121,,x x y y x y x y ?=?-=-=∴

OB OA y y x x y y x y x y k k OB OA ⊥∴-=?=??=?=

?,11

2

121212211Θ (2) 解:设直线与x 轴交于N ,又显然∴≠,0k 令),(-,即则01N 1,0-==x y

21212

1

2121y y ON y ON y ON S S S OBN OAN OAB -=+=

+=???Θ 4)1(214)(1212

21221+=-+??=

∴?k

y y y y S OAB 6

1

,412110,102

±=+=

∴=?k k S OAB 解得Θ [思维点拔]本题考查了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以

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在抛物线y 2

=4x 上恒有两点关于直线y=kx+3对称,求k 的取值范围。

〖解〗设B 、C 关于直线y=kx+3对称,直线BC 方程为x=-ky+m 代入y 2

=4x 得: y 2

+4ky-4m=0, 设B (x 1,y 1)、C (x 2,y 2),BC 中点M (x 0,y 0),则

y 0=(y 1+y 2)/2=-2k 。x 0=2k 2

+m ,

∵点M (x 0,y 0)在直线上。∴-2k (2k 2

+m )+3,∴m=-k

k k 3

223++又BC 与抛物线交于不

同两点,∴⊿=16k 2

+16m>0把m 代入化简得

0323<++k k k 即0)

3)(1(2<+-+k

k k k , 解得-1

[思维点拔]对称问题要充分利用对称的性质特点。

11、已知椭圆的一个焦点F 1(0,-22),对应的准线方程为y=-4

2

9,且离心率e 满足:2/3,e ,4/3成等比数列。 (1) 求椭圆方程;

(2) 是否存在直线l ,使l 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且线段MN 恰被直线x=-2

1平分。若存在,求l 的倾斜角的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依题意e=

3

2

2 (1)∵c a 2-c=429-22=4

2

,又e=322∴a =3,c=22,b=1,又F 1(0,-22),

对应的准线方程为y=-

4

2

9。∴椭圆中心在原点,所求方程为: 9

22

y x +=1

(2)假设存在直线l ,依题意l 交椭圆所得弦MN 被x=-2

1

平分,∴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 :m kx y +=由 m kx y +=

9

22

y x +=1消去y ,整理得

92)9(222-+++m kmx x k =0

∵直线l 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4k 2m 2

-4(k 2

+9)(m 2

-9)>0

即m 2-k 2

-9<0 ① 设M (x 1,y 1)、N (x 2,y 2)

∴21

9

2221-=+-=+k km x x ,∴k k m 292+= ②

把②代入①可解得:33-<>k k 或

∴直线l 倾斜角??

?

?????

??∈32,22,3ππππαY

[思维点拔] 倾斜角的范围,实际上是求斜率的范围。

12、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

?

??≥≥≥+-≤--0,002063y x y x y x ,若目标函数z=ax+by (a>0,b>0)的值是最大

值为12,则

23

a b

+的最小值为( ) A .625 B .38 C . 3

11

D . 4

答案:A

解析: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阴影部分,当直线ax+by= z (a>0,b>0)过直线x-y+2=0与直线3x-y-6=0的交点(4,6)时,目标函数z=ax+by (a>0,b>0)取得最大12,即4a+6b=12,即2a+3b=6, 而23a b +=2323()6a b a b ++13()6b a a b =++1325

266

≥+=,故选A .

点评:本题综合地考查了线性规划问题和由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问题.要求能准确地画出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并且能够求得目标函数的最值,对于形如已知2a+3b=6,求

23

a b

+的 最小值常用乘积进而用基本不等式解答.

13、本公司计划2008年在甲、乙两个电视台做总时间不超过300分钟的广告,广告总费用不超过9万元,甲、乙电视台的广告收费标准分别为500元/分钟和200元/分钟,规定甲、乙两个电视台为该公司所做的每分钟广告,能给公司事来的收益分别为0.3万元和0.2万元.问该公司如何分配在甲、乙两个电视台的广告时间,才能使公司的收益最大,最大收益是 万元.

答案:70

解析:设公司在甲电视台和乙电视台做广告的时间分别为x 分钟和y 分钟,总收益为z

元,由题意得3005002009000000.x y x y x y +??

+???

≤,≤,≥,≥

目标函数为30002000z x y =+.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等价于3005290000.x y x y x y +??

+???

≤,≤,≥,≥

作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即可行域. 如图:作直线:300020000l x y +=,即320x y +=.

平移直线,从图中可知,当直线过M 点时,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 联立30052900.

x y x y +=??

+=?,

解得100200x y ==,.∴点M 的坐标为

(100200),.

l

max 30002000700000z x y ∴=+=(元).

点评:本题是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问题,需要通过审题理解题意,找出各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线性约束条件,写出所研究的目标函数,通过数形结合解答问题.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课改的深入,这类试题应该是高考的热点题型之一.

14、设a 为实数,函数

2()2()||f x x x a x a =+--.

(1)若(0)1f ≥,求a 的取值范围; (2)求

()f x 的最小值;

(3)设函数()(),(,)h x f x x a =∈+∞,直接写出....

(不需给出演算步骤)不等式()1h x ≥的解集.

解析:(1)若(0)1f ≥,则2

||111a a a a a

; (2)当x a ≥时,2

2

()32,f x x ax a =-+2

2min

(),02,0()2(),0,033

f a a a a f x a a f a a ?≥≥???==??<

()2,f x x ax a =+-2

min

2

(),02,0

()(),02,0

f a a a a f x f a a a a ?-≥-≥??==??<

2,0

()2,03

a a f x a a ?-≥?=?

(3)(,)x a ∈+∞时,()1h x ≥得223210x ax a -+-≥,

222412(1)128a a a ?=--=-

当a a ≤≥时,0,(,)x a ?≤∈+∞;

当a <<>0

,得:(0x x x a

??-≥??>?

讨论得:当(

2a ∈时,解集为(,)a +∞;

当(a ∈时,解集为()a ?+∞;

当[a ∈时,解集为[)3

a ++∞.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及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考查灵活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进行探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15、知函数3

21()23

f x x x =

+-. (Ⅰ)设}{

n a 是正数组成的数列,前n 项和为n S ,其中13a =.若点2

11(,2)n n n a a a ++-(n

∈N*)在函数'()y f x =的图象上,求证:点(,)n n S 也在'

()y f x =的图象上;

(Ⅱ)求函数()f x 在区间(1,)a a -内的极值. 解析:(Ⅰ)证明: 因为3

21()2,3

f x x x =

+-所以'2()2f x x x =+, 由点211(,2)(N )n n n a a a n +++-∈在函数'

()y f x =的图象上,22

1122n n n n a a a a ++-=+

111()()2()n n n n n n a a a a a a ++++-=+, 又0(N )n a n +>∈,

所以12n n a a +-=,}{

n a 是13,2a d ==的等差数列, 所以2(1)

32=22

n n n S n n n -=+

?+,又因为'2()2f n n n =+,所以()n S f n '=, 故点(,)n n S 也在函数'

()y f x =的图象上.

(Ⅱ)解:2

()2(2)f x x x x x '=+=+,令()0,f x '=得02x x ==-或.

当x 变化时,()f x '﹑()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注意到(1)12a a --=<,从而

①当2

12,21,()(2)3

a a a f x f -<-<-<<--=-

即时的极大值为,此时()f x 无极小

值;

②当10,01,()a a a f x -<<<<即时的极小值为(0)2f =-,此时()f x 无极大值; ③当2101,()a a a f x ≤--≤≤≥或或时既无极大值又无极小值.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极值、等差数列等基本知识,考查分类与整合、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设0,0.a b >>3a 与3b 的等比中项,则

11

a b

+的最小值为( ) A .8 B .4 C .1 D .1

4

答案:B

解析:因为333=?b a ,所以1=+b a ,

11a b +11()()a b a b

=++2b a a b =++

24≥+=,当且仅当b a a b =即21==b a 时“=”成立,故选择B .

点评:本小题考查指数式和对数式的互化,以及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运用,考查了变通能力.

17、设数列{}n a 满足3*

010,1,,n n a a ca c c N c +==+-∈其中为实数.

(Ⅰ)证明:[0,1]n a ∈对任意*n N ∈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0,1]c ∈;

(Ⅱ)设103c <<

,证明:1*

1(3),n n a c n N -≥-∈; (Ⅲ)设103c <<,证明:222

*1221,13n a a a n n N c

++>+-∈-L .

解析: (1) 必要性:120,1a a c ==-∵∴ ,又 2[0,1],011a c ∈≤-≤∵∴ ,即

[0,1]c ∈.

充分性 :设[0,1]c ∈,对*

n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0,1]

n a ∈,

当1n =时,10[0,1]a =∈.假设[0,1](1)

k a k ∈≥,

则31111k k a ca c c c +=+-≤+-=,且3

1110

k k a ca c c +=+-≥-=≥,

1[0,1]k a +∈∴,由数学归纳法知[0,1]n a ∈对所有*n N ∈成立.

(2) 设 1

03

c <<

,当1n =时,10a =,结论成立. 当2n ≥ 时,32

11111,1(1)(1)

n n n n n n a ca c a c a a a ----=+--=-++∵∴,

103

C <<

∵,由(1)知1[0,1]n a -∈,所以 2

1113n n a a --++≤ 且 110n a --≥,

113(1)

n n a c a --≤-∴,

211

12113(1)(3)(1)(3)(1)(3)

n n n n n a c a c a c a c -----≤-≤-≤≤-=L ∴,

1*1(3)()

n n a c n N -≥-∈∴.

(3) 设 103c <<

,当1n =时,2120213a c

=>--,结论成立, 当2n ≥时,由(2)知1

1(3)0

n n a c -≥->,

21212(1)1

(1(3))12(3)(3)12(3)n n n n n a c c c c ----≥-=-+>-∴,

222222112212[3(3)(3)

]n n n a a a a a n c c c -+++=++>--+++L L L ∴

2(1(3))2111313n c n n c c

-=+->+---.

点评:该题综合考查了等比数列的求和、不等式的性质的应用、充分必要条件和数学归纳法等,具有较高的难度,对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要求较高.

18、将一骰子连续抛掷三次,它落地时向上的点数依次成等差数列的概率为( )

A. B.

C.

D.

解析:一骰子连续抛掷三次得到的数列共有个,其中为等差数列有三类:

(1)公差为0的有6个;(2)公差为1或-1的有8个;(3)公差为2或-2的有4个,共有18个,成等差数列的概率为

,选B .

点评:本题是以数列和概率的背景出现,题型新颖而别开生面,有采取分类讨论,分类时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19、 等差数列{a n }和{b n }的前n 项和分别用S n 和T n 表示,若

534+=n n

T S n n ,则n n

a b 的值为( )

A

4231n n -+ B 8362n n -+ C 6382n n -+ D 62

83

n n -+ 答案:A

解析: ∵121

21(21)(21)2

n n n a a S n n a --+=-=-;21(21)n n T n b -=-. ∴

2121n n n n a S b T --=4(21)3(21)5n n -=-+84426231

n n n n --==

++. 点评:考查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变形。

20、已知x >0,y >0,x ,a ,b ,y 成等差数列,x ,c ,d ,y 成等比数列,则(a +b)

2

cd 的最小

值是________.

答案:4

解析:∵(a +b)2

cd =(x +y)2

xy ≥(2xy)

2

xy

=4.

点评: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均值不等式。

21、命题:p 实数x 满足22430x ax a -+<,其中0a <,命题:q 实数x 满足260x x --≤或2280x x +->,且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a 的取值范围.

解析:设{}

22|430(0)A x x ax a a =-+<<{}|3x a x a =<<,

{}22|60280B x x x x x =--≤+->或{}{}22|60|280x x x x x x =--

{}{}|23|42x x x x x =-≤≤?<->或={}|42x x x <-≥-或

因为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q ??p ?,且p ?推不出q ? 而{}|42R C B x x =-≤<-,{}|3,R C A x x a x a =≤≥或 所以{}{}|42|3x x x x a x a -≤<-≤≥?或,则320a a ≥-??

a a ≤-??

即2

03

a -

≤<或4a ≤-. 点评:考查逻辑用语,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含参数的解集。

22、已知二次函数()f x 的二次项系数为 a ,且不等式 ()2f x x >- 的解集为(1 , 3).

(l )若方程()60f x a +=有两个相等的根,求()f x 的解析式; (2)若()f x 的最大值为正数,求 a 的取值范围.

解析:(1)因为()20f x x +>的解集为(1,3),所以()2(1)(3)f x x a x x +=--且0a <. 因而2

()(1)(3)2(24)3f x a x x x ax a x a =---=-++ (1) 由方程()60f x a +=得:2

(24)90ax a x a -++= (2) 因为方程(2)有两个相等的根.

所以2

[(24)]490a a a ?=-+-?=,即25410a a --=. 解得:1a =(舍去)或1

5

a =-, 将15a =-

代入(1)得()f x 的解析式为:2163()555

f x x x =---, (2)2

()2(12)3f x ax a x a =-++221241

()a a a a x a a +++=--, 有a < 0,可得()f x 的最大值为241

a a a ++-,

所以241a a a

++- > 0,且a < 0.

解得:220a a <---+<<,

故当()f x 的最大值为正数时,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2-∞---+U . 点评:含参数的未知一元二次方程,求函数表达式以及参数的取值范围。计算量比较大,且要求对一元二次函数的知识熟练。

23、已知数列{}n a 中,n S 是其前n 项和,并且1142(1,2,),1n n S a n a +=+==L ,

⑴设数列),2,1(21ΛΛ=-=+n a a b n n n ,求证: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

⑵设数列),2,1(,2

ΛΛ==

n a c n n

n ,求证:数列{}n c 是等差数列; ⑶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

分析:由于{b n }和{c n }中的项都和{a n }中的项有关,{a n }中又有S 1n +=4a n +2,可由S 2n +-S 1n +作切入点探索解题的途径.

解:(1)由S 1n +=4a 2n +,S 2n +=4a 1n ++2,两式相减,得S 2n +-S 1n +=4(a 1n +-a n ),即a 2n +=4a 1n +-4a n .(根据b n 的构造,如何把该式表示成b 1n +与b n 的关系是证明的关键,注

意加强恒等变形能力的训练)

a 2n +-2a 1n +=2(a 1n +-2a n ),又

b n =a 1n +-2a n ,所以b 1n +=2b n ①

已知S 2=4a 1+2,a 1=1,a 1+a 2=4a 1+2,解得a 2=5,b 1=a 2-2a 1=3 ② 由①和②得,数列{b n }是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b n =3·2

1

n -.

当n ≥2时,S n =4a 1n -+2=2

1

n -(3n-4)+2;当n=1时,S 1=a 1=1也适合上式.

综上可知,所求的求和公式为S n =2

1

n -(3n-4)+2.

说明:1.本例主要复习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证明一个数列为等差,等比数列,求数列通项与前n 项和。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由条件241+=+n n a S 得出递推公式。

2.解综合题要总揽全局,尤其要注意上一问的结论可作为下面论证的已知条件,在后面求解的过程中适时应用.

24、设实数0≠a ,数列{}n a 是首项为a ,公比为a -的等比数列,记

),(||1*N n a g a b n n n ∈=n n b b b S +++=Λ21,

求证:当1-≠a 时,对任意自然数n 都有n S =

2

)

1(lg a a a +[]

n n a na n )1()

1(11

++-++

解:n n n n n a a a q

a a 111

1)1()(----=-==。 ||lg )1(|)1(|lg )1(||lg 111a na a a a a b n n n n n n n n n ----=--==∴

|

|lg )1(||lg )1()1(||lg 3||lg 2||lg 11232a na a a n a a a a a a S n n n n n ----+--+++-=∴Λ

||lg ])1()1()1(32[11232a na a n a a a n n n n ----+--+++-=Λ

记n n n n na a n a a a S 112

3

2

)1()1()

1(32----+--+++-=Λ①

1121332)1()1()1()2()1(2+-----+--+--++-=n n n n n n na a n a n a a as Λ②

①+②得11212

3

2

)1()1()

1()1(+-----+-+-+++-=+n n n n n n na a a a a a s a Λ③

11

11(1)1,(1)(1)1(1)

n n n n a a a a S n a a -+-++-≠-∴+=+-?--Q

高中数学经典题型50道(另附详细答案)讲解学习

高中数学经典题型50道(另附详细答案)

高中数学习题库(50道题另附答案) 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解法2 令t=sin x,则f(t)=-t2+t+1,∵ |sin x|≤1, ∴|t|≤1.问题转化为求关于t的二次函数f(t)在闭区间[-1,1]上的最值. 本例题(2)解法2通过换元,将求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转换的思想.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问题,沟通数学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实现转换的关键,转换的目的是将数学问题由陌生化熟

悉,由复杂化简单,一句话:由难化易.可见化归是转换的目的,而转换是实现化归段手段。 2. 设有一颗慧星沿一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地球恰好位于椭圆轨道 的焦点处,当此慧星离地球相距m 万千米和m 3 4万千米时,经过地球和慧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分别为32 π π和,求该慧星与 地球的最近距离。 解:建立如下图所示直角坐标系,设地球位于焦点)0,(c F -处,椭圆 的方程为122 22=+b y a x (图见教材P132页例1)。 当过地球和彗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为3 π 时,由椭圆的几何 意义可知,彗星A 只能满足)3 (3/π π=∠=∠xFA xFA 或。作 m FA FB Ox AB 3 2 21B ==⊥,则于 故由椭圆第二定义可知得???????+-=-=)32(34)(2 2 m c c a a c m c c a a c m 两式相减得,2 3)4(21.2,3 2 31 c c c m c a m a c m =-==∴?=代入第一式得 .3 2.32m c c a m c ==-∴=∴ 答:彗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为m 3 2万千米。 说明:(1)在天体运行中,彗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一般都是椭圆,而恒星正是它的一个焦点,该椭圆的两个焦点,一个是近地点,另一个则是远地点,这两点到恒星的距离一个是c a -,另一个是.c a +

2016届高考数学经典例题集锦:数列(含答案)

数列题目精选精编 【典型例题】 (一)研究等差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 1. 研究通项的性质 例题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 111,3(2)n n n a a a n --==+≥. (1)求32,a a ; (2)证明: 312n n a -= . 解:(1)2 1231,314,3413a a a =∴=+==+= . (2)证明:由已知1 13 --=-n n n a a ,故)()()(12211a a a a a a a n n n n n -++-+-=--- 1 2 1313 3 312n n n a ---+=++++= , 所以证得31 2n n a -= . 例题2. 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为11,1,21(1)n n n S a a S n +==+≥ (Ⅰ)求{}n a 的通项公式; (Ⅱ)等差数列{}n b 的各项为正,其前n 项和为n T ,且315T =,又112233,,a b a b a b +++成等比数列,求n T . 解:(Ⅰ)由121n n a S +=+可得121(2)n n a S n -=+≥, 两式相减得:112,3(2)n n n n n a a a a a n ++-==≥, 又21213a S =+=∴213a a = 故{}n a 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1 3 n n a -= (Ⅱ)设{}n b 的公差为d ,由315T =得,可得12315b b b ++=,可得25b = 故可设135,5b d b d =-=+,又1231,3,9a a a ===, 由题意可得2 (51)(59)(53)d d -+++=+,解得122,10d d == ∵等差数列{}n b 的各项为正,∴0d > ∴2d = ∴2(1) 3222n n n T n n n -=+ ?=+ 例题3. 已知数列{}n a 的前三项与数列{}n b 的前三项对应相同,且2 12322...a a a +++ 128n n a n -+=对任意的*N n ∈都成立,数列{} n n b b -+1是等差数列. ⑴求数列{}n a 与{}n b 的通项公式; ⑵是否存在N k * ∈,使得(0,1)k k b a -∈,请说明理由. 点拨:(1)2112322...28n n a a a a n -++++=左边相当于是数列{}12n n a -前n 项和的形式,可以联想到已知n S 求n a 的方法,当2n ≥时,1n n n S S a --=. (2)把k k a b -看作一个函数,利用函数的思想方法来研究k k a b -的取值情况. 解:(1)已知212322a a a +++ (1) 2n n a -+8n =(n ∈*N )① 2n ≥时,212322a a a +++ (2) 128(1)n n a n --+=-(n ∈*N )②

高中数学经典题型50道(另附详细答案)

高中数学习题库(50道题另附答案) 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解法2 令t=sin x,则f(t)=-t2+t+1,∵|sin x|≤1, ∴|t|≤1.问题转化为求关于t的二次函数f(t)在闭区间[-1,1]上的最值. 本例题(2)解法2通过换元,将求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转换的思想.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问题,沟通数学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实现转换的关键,转换的目的是将数学问题由陌生化熟悉,由复杂化简单,一句话:由难化易.可见化归是转换的目的,而转换是实现化归段手段。

2. 设有一颗慧星沿一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地球恰好位于椭圆轨道 的焦点处,当此慧星离地球相距m 万千米和m 3 4 万千米时,经过地球和慧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分别为32 π π和,求该慧星与地球 的最近距离。 解:建立如下图所示直角坐标系,设地球位于焦点)0,(c F -处,椭圆的 方程为122 22=+b y a x (图见教材P132页例1)。 当过地球和彗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为3π 时,由椭圆的几何 意义可知,彗星A 只能满足)3 (3/π π=∠=∠xFA xFA 或。作 m FA FB Ox AB 3 2 21B ==⊥,则于 故由椭圆第二定义可知得????? ??+-=-=)32(34)(2 2 m c c a a c m c c a a c m 两式相减得,2 3)4(21.2,3 2 31 c c c m c a m a c m =-==∴?=代入第一式得 .3 2.32m c c a m c ==-∴=∴ 答:彗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为m 3 2 万千米。 说明:(1)在天体运行中,彗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一般都是椭圆,而恒星正是它的一个焦点,该椭圆的两个焦点,一个是近地点,另一个则是远地点,这两点到恒星的距离一个是c a -,另一个是.c a + (2)以上给出的解答是建立在椭圆的概念和几何意义之上的,以数学概念为根基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另外,数学应用问题的解决在数学化的过程中也要时刻不忘审题,善于挖掘隐含条件,有意识

(完整版)高二数学归纳法经典例题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121217 51531311+=+-++?+?+?n n n n Λ. 请读者分析下面的证法: 证明:①n =1时,左边31311=?=,右边3 112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12121217 51531311+=+-++?+?+?k k k k Λ. 那么当n =k +1时,有: ()()()()32121121217 51531311++++-++?+?+?k k k k Λ ????????? ??+-++??? ??+--++??? ??-+??? ??-+??? ? ?-=3211211211217151513131121k k k k Λ 322221321121++?=??? ??+-= k k k ()1 121321+++=++=k k k k 这就是说,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自然数n 等式成立. 评述:上面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的方法是错误的,这是一种假证,假就假在没有利用归纳假设n =k 这一步,当n =k +1时,而是用拆项法推出来的,这样归纳假设起到作用,不符合数学归纳法的要求. 正确方法是:当n =k +1时. ()()()()32121121217 51531311++++-++?+?+?k k k k Λ ()() 3212112++++=k k k k ()()()()()() 321211232121322++++=++++=k k k k k k k k

()1 121321+++=++=k k k k 这就说明,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例2.是否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使得对任何自然数n ,等式: a 1+2a 2+3a 3+…+na n =n (n +1)(n +2) 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先令n =1,2,3时找出来{a n },然后再证明一般性. 解:将n =1,2,3分别代入等式得方程组. ?????=++=+=603224 26321 211a a a a a a , 解得a 1=6,a 2=9,a 3=12,则d =3. 故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当n =1,2,3时,已知等式成立.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对大于3的自然数,等式 a 1+2a 2+3a 3+…+na n =n (n +1)(n +2)都成立. 因为起始值已证,可证第二步骤. 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a 1+2a 2+3a 3+…+ka k =k (k +1)(k +2) 那么当n =k +1时, a 1+2a 2+3a 3+…+ka k +(k +1)a k +1 = k (k +1)(k +2)+ (k +1)[3(k +1)+3] =(k +1)(k 2+2k +3k +6) =(k +1)(k +2)(k +3) =(k +1)[(k +1)+1][(k +1)+2] 这就是说,当n =k +1时,也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使a 1+2a 2+3a 3+…+na n =n (n +1)(n +2)成立. 综合上述,可知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对任何自然数n ,等式a 1+2a 2+3a 3+…+na n =n (n +1)(n +2)都成立. 例3.证明不等式n n 21 31 21 1<++++Λ (n ∈N). 证明:①当n =1时,左边=1,右边=2.

高一数学平面向量知识点及典型例题解析

高一数学 第八章 平面向量 第一讲 向量的概念与线性运算 一.【要点精讲】 1.向量的概念 ①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几何表示法AB u u u r ,a ;坐标表示法),(y x j y i x a 。 向量的模(长度),记作|AB u u u r |.即向量的大小,记作|a |。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 ②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记为0 ,其方向是任意的,规定0r 平行于任何向量。(与0的区别) ③单位向量| a |=1。④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记作a ∥b ⑤相等向量记为b a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2211y x y x 2121y y x x 2.向量的运算(1)向量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如图,已知向量a ,b ,在平面内任 取一点A ,作AB u u u r a ,BC u u u r b ,则向量AC 叫做a 与b 的和,记作a+b ,即 a+b AB BC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特殊情况: a b a b a+b b a a+b (1) 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C B D C B A A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可推广至多个向量相加: AB BC CD PQ QR A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L ,但这时必须“首尾相连”。②向量减法: 同一个图中画出 a b a b r r r r 、 要点: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1)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时,两个已知向量是要共始点的,和向量是始点与已知向量的始点重合的那条对角线,而差向量是另一条对角线,方向是从减向量指向被减向量。(2) 三角形法则的特点是“首尾相接”,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的有向线段就表示这些向量的和;差向量是从减向量的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3)实数与向量的积 3.两个向量共线定理:向量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 有且只有一个实数 ,使得b =a 。 二.【典例解 析】 题型一: 向量及与向量相关的基本概念概念 例1判断下列各命题是否正确 (1)零向量没有方向 (2)b a 则, (3)单位向量都相等 (4) 向量就是有向线段

高中数学经典高考难题集锦(解析版)

2015年10月18日杰的高中数学组卷 一.解答题(共10小题) 1.(2012?宣威市校级模拟)设点C为曲线(x>0)上任一点,以点C为圆心的圆与x轴交于点E、A,与y轴交于点E、B. (1)证明多边形EACB的面积是定值,并求这个定值; (2)设直线y=﹣2x+4与圆C交于点M,N,若|EM|=|EN|,求圆C的方程. 2.(2010?模拟)已知直线l:y=k(x+2)与圆O:x2+y2=4相交于A、B两点,O是坐标原点,三角形ABO的面积为S. (Ⅰ)试将S表示成的函数S(k),并求出它的定义域; (Ⅱ)求S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k的值. 3.(2013?越秀区校级模拟)已知圆满足:①截y轴所得弦长为2;②被x轴分成两段圆弧,其弧长的比为3:1;③圆心到直线l:x﹣2y=0的距离为.求该圆的方程. 4.(2013?柯城区校级三模)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坐标原点,焦点在y轴上,且过点(2,1).(Ⅰ)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Ⅱ)是否存在直线l:y=kx+t,与圆x2+(y+1)2=1相切且与抛物线交于不同的两点M,N,当∠MON为钝角时,有S△MON=48成立?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5.(2009?)(1)已知矩阵M所对应的线性变换把点A(x,y)变成点A′(13,5),试求M的逆矩阵及点A的坐标. (2)已知直线l:3x+4y﹣12=0与圆C:(θ为参数)试判断他们的公共点个数; (3)解不等式|2x﹣1|<|x|+1. 6.(2009?东城区一模)如图,已知定圆C:x2+(y﹣3)2=4,定直线m:x+3y+6=0,过A (﹣1,0)的一条动直线l与直线相交于N,与圆C相交于P,Q两点,M是PQ中点.(Ⅰ)当l与m垂直时,求证:l过圆心C; (Ⅱ)当时,求直线l的方程; (Ⅲ)设t=,试问t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请求出t的值;若不为定值,请说明理由.

高中数学圆的方程典型例题及详细解答

新课标高中数学圆的方程典型例题 类型一:圆的方程 例1 求过两点)4,1(A 、)2,3(B 且圆心在直线0=y 上的圆的标准方程并判断点)4,2(P 与圆的关系. 分析:欲求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圆心坐标的圆的半径的大小,而要判断点P 与圆的位置关系,只须看点P 与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的大小关系,若距离大于半径,则点在圆外;若距离等于半径,则点在圆上;若距离小于半径,则点在圆内. 解法一:(待定系数法) 设圆的标准方程为2 2 2 )()(r b y a x =-+-. ∵圆心在0=y 上,故0=b . ∴圆的方程为2 2 2 )(r y a x =+-. 又∵该圆过)4,1(A 、)2,3(B 两点. ∴?????=+-=+-2 22 24)3(16)1(r a r a 解之得:1-=a ,202 =r .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20)1(2 2 =++y x . 解法二:(直接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因为圆过)4,1(A 、)2,3(B 两点,所以圆心C 必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l 上,又因为 13 12 4-=--= AB k ,故l 的斜率为1,又AB 的中点为)3,2(,故AB 的垂直平分线l 的方程为:23-=-x y 即01=+-y x . 又知圆心在直线0=y 上,故圆心坐标为)0,1(-C ∴半径204)11(2 2= ++==AC r . 故所求圆的方程为20)1(2 2 =++y x . 又点)4,2(P 到圆心)0,1(-C 的距离为 r PC d >=++==254)12(22. ∴点P 在圆外. 说明:本题利用两种方法求解了圆的方程,都围绕着求圆的圆心和半径这两个关键的量,然后根据圆心与定点之间的距离和半径的大小关系来判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若将点换成直线又该如何来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

高一数学《数列》经典练习题-附答案

强力推荐人教版数学高中必修5习题 第二章 数列 1.{a n }是首项a 1=1,公差为d =3的等差数列,如果a n =2 005,则序号n 等于( ). A .667 B .668 C .669 D .670 2.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首项a 1=3,前三项和为21,则a 3+a 4+a 5=( ). A .33 B .72 C .84 D .189 3.如果a 1,a 2,…,a 8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差数列,公差d ≠0,则( ). A .a 1a 8>a 4a 5 B .a 1a 8<a 4a 5 C .a 1+a 8<a 4+a 5 D .a 1a 8=a 4a 5 4.已知方程(x 2 -2x +m )(x 2 -2x +n )=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4 1 的等差数列,则 |m -n |等于( ). A .1 B . 4 3 C . 2 1 D . 8 3 5.等比数列{a n }中,a 2=9,a 5=243,则{a n }的前4项和为( ). A .81 B .120 C .168 D .192 6.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首项a 1>0,a 2 003+a 2 004>0,a 2 003·a 2 004<0,则使前n 项和S n >0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 是( ). A .4 005 B .4 006 C .4 007 D .4 008 7.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2,若a 1,a 3,a 4成等比数列, 则a 2=( ). A .-4 B .-6 C .-8 D . -10 8.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35a a =9 5 ,则59S S =( ). A .1 B .-1 C .2 D . 2 1 9.已知数列-1,a 1,a 2,-4成等差数列,-1,b 1,b 2,b 3,-4成等比数列,则2 1 2b a a 的值是( ). A . 2 1 B .- 2 1 C .- 21或2 1 D . 4 1 10.在等差数列{a n }中,a n ≠0,a n -1-2 n a +a n +1=0(n ≥2),若S 2n -1=38,则n =( ). A .38 B .20 C .10 D .9

10道经典高中数学题

1.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又S6=36,Sn=324,S(n-6)=144,则n=? ①Sn是等差数列 S6=a1*6+6(6-1)/2*d=36,则2a1+5d=12......& 最后六项的和S=an*6-6(6-1)/2*d=6an-15d S(n-6)=Sn-S=324-(6an-15d)=144,则2an-5d=60......@ &+@:a1+an=36 Sn=(a1+an)/2*n n=18 ②解:Sn-S(n-6)=a(n-5)+a(n-4)+......an=324-144=180 而 S6=a1+a2+...a6=36 有 Sn-S(n-6)+S6= a1+a2+...a6+ a(n-5)+a(n-4)+....an =6(a1+an)=180+36=216 那么 (a1+an)=36 Sn=n(a1+an)/2=324 即 36n/2 =324 所以 n=18 2.已知f(x)=(x-1)^2,g(x)=4(x-1),f(an)和g(an)满足,a1=2,且(an+1-an)g(an)+f(an)=0

(1)是否存在常数C,使得数列{an+C}为等比数列?若存在,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设bn=3f(an)-[g(an+1)]^2,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1)存在 C=-1 证明如下 (an+1-an)g(an)+f(an)=0 将f(x)、g(x)带入并化简 得4an+1 - 3an -1 =0 变形为4(an+1 -1)=3(an -1) 所以an-1是以3/4为等比 1为首项的等比数列 (2)an-1=(3/4)^n bn=3f(an)-[g(an+1)]^2 将f(an) g(an+1)带入不要急着化简先将an+1 - 1换成 3/4 (an-1) 化简后bn=-6(an -1)^2=-6*(9/16)^n bn是首项为-27/8等比是9/16的等比数列 Sn=a1(1-q^n)/(1-q)=54/7(9/16)^n-54/7 已知函数f(x)=x^2+ax+b,当实数p,q满足p+q=1,试证明pf(x)+qf(y)>=f(px+qy) pf(x)+qf(y)>=f(px+qy) <=> px^2+pax+pb+qy^2+qay+qb>=(px+qy)^2+apx+aqy+b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经典题型总结高分必备

慧诚教育2017年秋季高中数学讲义 必修一第一章复习 知识点一集合的概念 1.集合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________________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________构成的集合(或集),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来表示. 2.元素 构成集合的____________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a,b,c,…来表示. 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知识点二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1.属于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________集合A ,记作a ________A . 2.不属于 如果a 不是集合A 中的元素,就说a ________集合A ,记作a ________A . 知识点三 集合的特性及分类 1.集合元素的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________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________元素的集合. 3.常用数集及符号表示 知识点四 1.列举法 把集合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2.描述法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 ________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知识点五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1.子集与真子集

2.子集的性质 (1)规定:空集是____________的子集,也就是说,对任意集合A,都有________. (2)任何一个集合A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________. (3)如果A?B,B?C,则________. (4)如果A?B,B?C,则________. 3.集合相等 4.集合相等的性质 如果A?B,B?A,则A=B;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六集合的运算 1.交集

高一数学函数经典习题及答案

函 数 练 习 题 班级 一、 求函数的定义域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⑴y = ⑵y = ⑶01 (21)111 y x x =+-++ - 2、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1,,则函数f x ()2 的定义域为_ _ _;函数f x ()-2的定义域为________; 3、若函数(1)f x +的定义域为[]-23,,则函数(21)f x -的定义域是 ;函数1(2)f x +的定义域为 。 4、 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 [1,1]-,且函数()()()F x f x m f x m =+--的定义域存在,数m 的取值围。 二、求函数的值域 5、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⑴2 23y x x =+- ()x R ∈ ⑵2 23y x x =+- [1,2]x ∈ ⑶311x y x -=+ ⑷31 1 x y x -=+ (5)x ≥ ⑸ y =⑹ 22 5941x x y x +=-+ ⑺31y x x =-++ ⑻2y x x =- ⑼ y ⑽ 4y = ⑾y x =-

6、已知函数22 2()1 x ax b f x x ++=+的值域为[1,3],求,a b 的值。 三、求函数的解析式 1、 已知函数2 (1)4f x x x -=-,求函数()f x ,(21)f x +的解析式。 2、 已知()f x 是二次函数,且2 (1)(1)24f x f x x x ++-=-,求()f x 的解析式。 3、已知函数()f x 满足2()()34f x f x x +-=+,则()f x = 。 4、设()f x 是R 上的奇函数,且当[0,)x ∈+∞时, ()(1f x x =+,则当(,0)x ∈-∞时()f x =____ _ ()f x 在R 上的解析式为 5、设()f x 与()g x 的定义域是{|,1}x x R x ∈≠±且,()f x 是偶函数,()g x 是奇函数,且1()()1 f x g x x +=-,求()f x 与()g x 的解析表达式 四、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6、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⑴ 2 23y x x =++ ⑵y =⑶ 2 61y x x =-- 7、函数()f x 在[0,)+∞上是单调递减函数,则2 (1)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8、函数236 x y x -= +的递减区间是 ;函数y =的递减区间是 五、综合题 9、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的为 ( ) ⑴3 ) 5)(3(1+-+= x x x y , 52-=x y ; ⑵111-+=x x y , )1)(1(2-+=x x y ;

高中数学典型题型与解析

高中数学典型题型与解析 一、选择题 1.设,21,a b R a b +∈+=、则2224ab a b --有( ) A .最大值 1 4 B .最小值14 C .最大值 212 - D .最小值54- 2. 某校有6间不同的电脑室,每天晚上至少开放2间,欲求不同安排方案的种数,现有四 位同学分别给出下列四个结果:①2 6C ;②6 65 64 63 62C C C C +++;③726 -;④2 6A .其中 正确的结论是( ) A .仅有① B .仅有② C .②和③ D .仅有③ 3. 将函数y =2x 的图像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函数y =2x +6的图像,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 a →的坐标可以是(-3.0);②a →的坐标可以是(0,6);③a →的坐标可以是(-3,0)或(0, 6);④a →的坐标可以有无数种情况,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4. 不等式组? ??>->-a x a x 2412,有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3) B .(-3,1) C .(-∞,1) (3,+∞) D .(-∞,-3) (1,+∞) 5. 设a >0,c bx ax x f ++=2 )(,曲线y =f (x )在点P (0x ,f (0x ))处切线的倾斜角 的取值范围为[0,4π ],则P 到曲线y =f (x )对称轴距离的取值范围为( ) A .[0,]1a B .0[,]21a C .0[,|]2|a b D .0[,|]21 |a b - 6. 已知)(x f 奇函数且对任意正实数1x ,2x (1x ≠2x )恒有 0) ()(2 121>--x x x f x f 则一定正确的是( ) A .)5()3(->f f B .)5()3(-<-f f C .)3()5(f f >- D .)5()3(->-f f 7. 将半径为R 的球加热,若球的半径增加R ?,则球的体积增加≈?V ( ) A . R R ?3 π3 4 B .R R ?2π4 C .2π4R D .R R ?π4 8. 等边△ABC 的边长为a ,将它沿平行于BC 的线段PQ 折起,使平面APQ ⊥平面BPQC ,若折叠后AB 的长为d ,则d 的最小值为( ) A . a 43 B .a 45 C .4 3a D . a 410 9. 锐角α、β满足β α βα2424sin cos cos sin +=1,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2π≠ +βα B .2π<+βα C .2π>+βα D .2 π=+βα

高中数学四种命题经典例题

例命题“若=,则与成反比例关系”的否命题是1 y x y k x [ ] A y x y B y kx x y C x y y .若≠ ,则与成正比例关系.若≠,则与成反比例关系.若与不成反比例关系,则≠k x k x D y x y .若≠,则与不成反比例关系k x 分析 条件及结论同时否定,位置不变. 答 选D . 例2 设原命题为:“对顶角相等”,把它写成“若p 则q ”形式为________.它的逆命题为________,否命题为________,逆否命题为________. 分析 只要确定了“p ”和“q ”,则四种命题形式都好写了. 解 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两个角相等;若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若两个角不是对顶点,则这两个角不相等;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例3 “若P ={x |x|<1},则0∈P ”的等价命题是________. 分析 等价命题可以是多个,我们这里是确定命题的逆否命题. 解原命题的等价命题可以是其逆否命题,所以填“若,则 0P p ≠{x||x|<1}” 例4 分别写出命题“若x 2+y 2=0,则x 、y 全为0”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分析根据命题的四种形式的结构确定. 解逆命题:若x、y全为0,则x2+y2=0; 否命题:若x2+y2≠0,则x,y不全为0; 逆否命题:若x、y不全为0,则x2+y2≠0. 说明:“x、y全为0”的否定不要写成“x、y全不为0”,应当是“x,y不全为0”,这要特别小心. 例5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xy=1,则x、y互为倒数”的逆命题; 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的否命题; ③“若b≤-1,则方程x2-2bx+b2+b=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④“若∪=,则”的逆否命题,其中真命题是 A B B A B [ ]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分析应用相应知识分别验证. 解写出相应命题并判定真假 ①“若x,y互为倒数,则xy=1”为真命题; ②“不相似三角形周长不相等”为假命题; ③“若方程x2-2bx+b2+b=0没有实根,则b>-1”为真命题;

高中数学经典题型50道(另附详细答案)

高中数学经典题型50 道(另附详细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数学习题库(50道题另附答案) 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解法2 令t=sin x,则f(t)=-t2+t+1,∵ |sin x|≤1, ∴ |t|≤1.问题转化为求关于t的二次函数f(t)在闭区间[-1,1]上的最值. 本例题(2)解法2通过换元,将求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转换的思想.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问题,沟通数学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实现转换的关键,转换的目的是将数学问题由陌生化熟悉,由复杂化简单,一句话:由难化易.可见化归是转换的目的,而转换是实现化归段手段。

2. 设有一颗慧星沿一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地球恰好位于椭圆轨道 的焦点处,当此慧星离地球相距m 万千米和m 3 4万千米时,经过地球和慧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分别为32 π π和,求该慧星与 地球的最近距离。 解:建立如下图所示直角坐标系,设地球位于焦点)0,(c F -处,椭圆 的方程为122 22=+b y a x (图见教材P132页例1)。 当过地球和彗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为3 π 时,由椭圆的几何 意义可知,彗星A 只能满足)3 (3/π π=∠=∠xFA xFA 或。作 m FA FB Ox AB 3 2 21B ==⊥,则于 故由椭圆第二定义可知得????? ??+-=-=)32(34)(2 2 m c c a a c m c c a a c m 两式相减得,2 3)4(21.2,3 2 31 c c c m c a m a c m =-==∴?=代入第一式得 .3 2.32m c c a m c ==-∴=∴ 答:彗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为m 3 2万千米。 说明:(1)在天体运行中,彗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一般都是椭圆,而恒星正是它的一个焦点,该椭圆的两个焦点,一个是近地点,另一个则是远地点,这两点到恒星的距离一个是c a -,另一个是.c a + (2)以上给出的解答是建立在椭圆的概念和几何意义之上的,以数学概念为根基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另外,数学应用问题的

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知识点总结、经典例题及解析、高考真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知识点总结、经典例题及解析、高考真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函数与方程 【知识梳理】 1、函数零点的定义 (1)对于函数)(x f y =,我们把方程0)(=x f 的实数根叫做函数)(x f y =的零点。 (2)方程0)(=x f 有实根?函数()y f x =的图像与x 轴有交点?函数()y f x =有零点。因此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有零点,有几个零点,就是判断方程0)(=x f 是否有实数根,有几个实数根。函数零点的求法:解方程0)(=x f ,所得实数根就是()f x 的零点 (3)变号零点与不变号零点 ①若函数()f x 在零点0x 左右两侧的函数值异号,则称该零点为函数()f x 的变号零点。 ②若函数()f x 在零点0x 左右两侧的函数值同号,则称该零点为函数()f x 的不变号零点。 ③若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像是一条连续的曲线,则0)()(?)(x f y =有2个零点?0)(=x f 有两个不等实根; 0?=?)(x f y =有1个零点?0)(=x f 有两个相等实根; 0?

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发散思维培训班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 ) A 7 B 8 C 9 D 10 3、若{1,2}?A ?{1,2,3,4,5}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是 ( ) A. 6 B. 7 C. 8 D. 9 4、若U={1,2,3,4},M={1,2},N={2,3},则C U (M ∪N )= ( ) A . {1,2,3} B. {2} C. {1,3,4} D. {4} 5、方程组 1 1x y x y +=-=- 的解集是 ( ) A .{x=0,y=1} B. {0,1} C. {(0,1)} D. {(x,y)|x=0或y=1} 6、以下六个关系式:{}00∈,{}0??,Q ?3.0, N ∈0, {}{},,a b b a ? ,{}2|20,x x x Z -=∈是空集中,错误的个数是 ( ) A 4 B 3 C 2 D 1 7、点的集合M ={(x,y)|xy≥0}是指 ( ) A.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C. 第一、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D. 不在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8、设集合A=}{12x x <<,B=}{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2a a ≥ B }{1a a ≤ C }{1a a ≥ D } {2a a ≤ 9、 满足条件M }{1=}{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10、集合{}|2,P x x k k Z ==∈,{}|21,Q x x k k Z ==+∈, {}|41,R x x k k Z ==+∈,且,a P b Q ∈∈,则有 ( ) A a b P +∈ B a b Q +∈ C a b R +∈ D a b +不属于P 、Q 、R 中的任意一个 二、填空题 11、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12、集合A={x| x 2+x-6=0}, B={x| ax+1=0}, 若B ?A ,则a=__________ 13、设全集U={}22,3,23a a +-,A={}2,b ,C U A={} 5,则a = ,b = 。 14、集合{}33|>-<=x x x A 或,{}41|><=x x x B 或,A B ?=____________. 15、已知集合A={x|20x x m ++=}, 若A ∩R=?,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16、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三、解答题 17、已知集合A={x| x 2+2x-8=0}, B={x| x 2-5x+6=0}, C={x| x 2-mx+m 2-19=0}, 若B ∩C ≠Φ,A∩C=Φ,求m 的值 18、已知二次函数f (x )=2x ax b ++,A=}{}{ ()222x f x x ==,试求 f ()x 的解析式

高中数学经典例题、错题详解

【例1】设M={1、2、3},N={e、g、h},从M至N的四种对应方式,其中是从M 到N的映射是() M N A M N B M N C M N D 1 2 3 e g h 1 2 3 e g h 1 2 3 e g h 1 2 3 e g h 映射的概念: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是对于集合 A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一个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函数的概念:一般的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y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集合A 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函数的本质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上的特殊对应)映射与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上的特殊对应;而映射是建立在两个任意集合上的特殊对应;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是数集到数集的映射,映射是函数概念的扩展,映射不一定是函数,映射与函数都是特殊的对应。 映射与函数(特殊对应)的共同特点:○1可以是“一对一”;○2可以是“多对一”;○3不能“一对多”;○4A中不能有剩余元素;○5B中可以有剩余元素。 映射的特点:(1)多元性:映射中的两个非空集合A、B,可以是点集、数集或由图形组成的集合等;(2)方向性:映射是有方向的,A到B的映射与B到A的映射往往不是同一个映射;(3)映射中集合A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它的象,不要求B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4)唯一性:映射中集合A中的任一元素在集合B中的象都是唯一的;(5)一一映射是一种特殊的映射 方向性 上题答案应选C 【分析】根据映射的特点○3不能“一对多”,所以A、B、D都错误;只有C完全满足映射与函数(特殊对应)的全部5个特点。 本题是考查映射的概念和特点,应在完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变型题。【例2】已知集合A=R,B={(x、y)︱x、y∈R},f是从A到B的映射fx:→(x+1、x2),(1)求2在B中的对应元素;(2)(2、1)在A中的对应元素 【分析】(1)将x=2代入对应关系,可得其在B中的对应元素为(2+1、1);(2)由题意得:x+1=2,x2=1得出x=1,即(2、1)在A中的对应元素为1 【例3】设集合A={a、b},B={c、d、e},求:(1)可建立从A到B的映射个数();(2)可建立从B到A的映射个数() 高中数学经典例题、错题详解

高中数学经典50题(附问题详解)

高中数学题库 1.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解法2 令t =sin x ,则f (t )=-t 2 +t +1,∵ |sin x |≤1, ∴ |t |≤1.问题转化为求关于t 的二次函数f (t )在闭区间[-1,1]上的最值. 本例题(2)解法2通过换元,将求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转换的思想.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问题,沟通数学各学科之间的在联系,是实现转换的关键,转换的目的是将数学问题由陌生化熟悉,由复杂化简单,一句话:由难化易.可见化归是转换的目的,而转换是实现化归段手段。 2. 设有一颗慧星沿一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地球恰好位于椭圆轨道的焦点处,当此慧星离 地球相距m 万千米和 m 3 4 万千米时,经过地球和慧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分别为3 2 π π 和 ,求该慧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 解:建立如下图所示直角坐标系,设地球位于焦点)0,(c F -处,椭圆的方程为1 22 22=+b y a x (图见教材P132页例1)。

当过地球和彗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为 3 π 时,由椭圆的几何意义可知,彗星A 只能满足)3(3/ ππ=∠=∠xFA xFA 或。作m FA FB Ox AB 3 221B ==⊥,则于 故由椭圆第二定义可知得???????+-=-=)32(3 4)(2 2 m c c a a c m c c a a c m 两式相减得,2 3)4(21.2,323 1c c c m c a m a c m =-==∴?= 代入第一式得 .3 2.32m c c a m c ==-∴=∴ 答:彗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为m 3 2 万千米。 说明:(1)在天体运行中,彗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一般都是椭圆,而恒星正是它的一个焦点,该椭圆的两个焦点,一个是近地点,另一个则是远地点,这两点到恒星的距离一个是c a -,另一个是.c a + (2)以上给出的解答是建立在椭圆的概念和几何意义之上的,以数学概念为根基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另外,数学应用问题的解决在数学化的过程中也要时刻不忘审题,善于挖掘隐含条件,有意识地训练数学思维的品质。 3. A ,B ,C 是我方三个炮兵阵地,A 在B 正东6Km ,C 在B 正北偏西ο 30,相距4Km ,P 为敌炮阵地,某时刻A 处发现敌炮阵地的某种信号,由于B ,C 两地比A 距P 地远,因此4s 后,B ,C 才同时发现这一信号,此信号的传播速度为1s Km /,A 若炮击P 地,求炮击的方位角。(图见优化设计教师用书P249例2) 解:如图,以直线BA 为x 轴,线段BA 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坐标系,则 )32,5(),0,3(),0,3(--C A B ,因为PC PB =,所以点P 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因为3-=BC k ,BC 中点)3,4(-D ,所以直线PD 的方程为)4(3 13+= -x y (1) 又,4=-PA PB 故P 在以A ,B 为焦点的双曲线右支上。设),(y x P ,则双曲线方程为 )0(15 42 2≥=-x y x (2)。联立(1)(2),得35,8==y x , 所以).35,8(P 因此33 83 5=-= PA k ,故炮击的方位角北偏东?30。 说明:本题的关键是确定P 点的位置,另外还要求学生掌握方位角的基本概念。 4. 河上有抛物线型拱桥,当水面距拱顶5米时,水面宽度为8米,一小船宽4米,高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