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唑吡坦在中国的临床应用综述_李洋

唑吡坦在中国的临床应用综述_李洋

唑吡坦在中国的临床应用综述_李洋
唑吡坦在中国的临床应用综述_李洋

·药物临床·

唑吡坦在中国的临床应用综述

李洋* 曾训庭 郑静波**

(上海瀛科隆医药开发有限公司 上海 200040)

摘 要唑吡坦为第三代镇静催眠药的代表,于20世纪80年代上市,90年代正式进口入我国,因其较苯二氮?类药物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唑吡坦在国内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唑吡坦失眠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9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11-0026-03

Review of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zolpidem in China

LI Yang*, ZENG Xunting, ZHENG Jingbo**

(Shanghai Clinical Research Organization for Medicines,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Zolpidem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sedative hypnotics was launched on market in the 1980s, and formally imported into China in the 1990s. Zolpide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 due to its better efficacy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s compared with benzodiazepines drug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zolpidem in China.

KEY WORDS zolpidem; insomnia; clinical application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尽管失眠症因人而异,一般公认的失眠状态以入睡时间超过30 min、总睡眠时间低于6 h、早醒等为特征[1]。唑吡坦是一类常用治疗失眠的非苯二氮?类药物,1988年在法国上市,1995年开始正式进口进入我国,湖南株州湘江药业公司于1998年获批生产[2]。目前我国用药市场上常用的酒石酸唑吡坦包括思诺思、乐坦、诺宾等。

1 作用机制

唑吡坦能够部分激活g-氨基丁酸(GABA)受体,GABA受体是一种配体门控型离子通道,激活后增加氯离子的传导从而抑制神经系统,产生镇静作用。GABA 受体以五聚体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含有5个亚单位,其中的a亚单位上有苯二氮?受体,a亚单位的6个亚型分别具有不同的效应。唑吡坦通过特异性作用a亚单位上的a1,产生镇静作用的同时,避免激活其他受体亚型而可能产生的其他效应[1]。2 在中国的临床应用

2.1 与其他药物的疗效比较

张应忠等[3]通过一项为期4周的临床研究,比较唑吡坦(10 mg)和较小剂量喹硫平(25 mg)治疗老年失眠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小剂量喹硫平组(n=40)试验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总分为(13.38±3.27),治疗后总分为(8.26±3.60);唑吡坦组(n=40)治疗后PSQI总分从(14.19±2.85)降低到(9.67±2.68)。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PSQ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唑吡坦组的总有效率为85.3%。

另一项10 d疗程的临床试验[4],试验组(n=75)接受酒石酸唑吡坦片(10 mg/d),对照组(n=67)服用艾司唑仑(1 mg/d),比较入睡时间、睡眠总时间、觉醒次数,两组组内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但唑吡坦因残留镇静作用小,更易于被患者接受。

国内也有研究将唑吡坦(10 mg/d)分别与右佐匹克隆(3 mg/d)[5]和扎来普隆(10 mg/d )[6]比较治疗失眠症的疗效,疗程均为2周,以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leep dysfunction rating scale,SDR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作者简介:李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药

临床试验。E-mail:bonjove210@https://www.wendangku.net/doc/7815796825.html,

**通讯作者:郑静波,医师。研究方向:新药临床试验。E-mail:zheng.j@https://www.wendangku.net/doc/7815796825.html,

·药物临床·

(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 scale,CGIS)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唑吡坦与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2.2 其他疾病合并失眠的治疗

脑卒中、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疾病长伴随有失眠症状。在一项7 d治疗周期的唑吡坦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失眠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7],对照组(n=40)仅给予常规护理及神经内科治疗药物,治疗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睡前加服10 mg酒石酸唑吡坦,结果显示,治疗组的阿森斯评分从(16.4±3.7)降低到(5.6±2.2),对照组基本无变化,其他指标如巴氏指数组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王小亚[8]进行的唑吡坦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失眠的研究得出相似的结论,治疗组的阿森斯评分和巴氏指数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

对于精神分裂症合并失眠的治疗,黄朝红等[9]进行的一项临床研究中,试验组(n=50)在常规治疗(奎硫平)基础上睡前加服酒石酸唑吡坦片(5~15 mg),对照组(n=50)睡前加服氯普噻吨(12.5~50 mg)。结果显示,多数患者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延长,但是唑吡坦组可控性好,更有优势。

季建林等[10]通过一项临床研究评价帕罗西汀基础上加服唑吡坦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疗效,治疗组(n=112)在基线期PSQI总分为(15.1士2.5),1周后的减分值超过5分,4周后的减分值达(9.7±3.6)分,对照组(n=109)在治疗4周后PSQI总分减分值才超过5分。

2.3 按需治疗

按需治疗(间断性非每夜给药)在保持失眠药效果的同时,能够防止因每日服药对患者造成的耐受性及依赖性问题[11-12]。国内也有唑吡坦按需给药的临床评价报道,高力舒等[13]进行的一项4周的临床研究中,唑吡坦连续给药组(n=26)总睡眠时间从(6.07±1.25)h增加到(6.96±1.19)h,按需给药组(n=26)总睡眠时间从(5.72±1.46)h 增加到(6.94±1.30)h,两组总睡眠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6),总体睡眠质量评估无区别;另一项针对脑卒中后失眠症按需治疗的研究[14]显示,持续给药组(n=22)与按需给药(n=24)组患者PSQI评分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均有改善,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2.4 对于其他疾病的治疗

国内有文献报道酒石酸唑吡坦对于木僵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联用艾司唑仑治疗主观性耳鸣可改善患者的症状[15-16]。对缓解木僵及治疗主观性耳鸣的临床应用是否具有广泛意义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2.5 安全性

唑吡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17],且没有肝肾功能、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不良影响[18]。国内文献未见唑吡坦严重不良反应报道,不良反应以出现少病例的嗜睡、口干、便秘、头痛和头晕为主,无明显撤药后反跳反应及戒断反应[19]。国内有少量治疗剂量唑吡坦致睡行症[20]、尿失禁[21]、精神障碍[22]及昏迷[23]的报道。臧若虹等[24]报道1例焦虑症患者服用文法拉辛(75 mg)合并酒石酸唑吡坦片(10 mg)产生幻觉,遵医嘱两药服用间隔2 h以上,1周后随访症状消失。

长期大剂量服用唑吡坦有致依赖的可能,国内有文献报道1例患者(日服量40~100 mg不等)服用唑吡坦片5年致唑吡坦片成瘾[25];任兰振等[26]也有报道2例患者服用大剂量唑吡坦片致药物依赖。

3 结语

唑吡坦上市较早,其临床疗效早已被大量国内外临床验证,本品有半衰期短、不产生活性代谢产物的特点,在治疗剂量下没有体内蓄积及残余作用,所以长期服用不会产生耐药性且残余镇静作用较小。本品无明显撤药后反跳反应及戒断反应;对原发性失眠及脑卒中、抑郁症、精神分裂等所致失眠均有比较显著的疗效;间断性给药可以获得与连续给药相似的疗效;大剂量长期服用有至依赖性的可能,患者在服用本品时应注意严格按照说明书所规定的疗程和剂量服用。

参考文献

[1] Staner L, Cornette F, Otmani S, et al. Zolpidem in the

treatment of adult and elderly primary insomnia patients[M]// Monti JM, Pandi-Perumal SR, M?hler H. GABA and sleep: molecular, functional and clinical aspects. Basel: Birkhauser Verlag AG, 2010: 383-411.

[2] 黄薛冰, 杨德森. 新一代镇静催眠药唑吡坦[J]. 临床精神

医学杂志, 2000, 10(4): 253-254.

[3] 张应忠, 侯言彬. 小剂量喹硫平对比唑吡坦治疗老年失眠

·药物临床·

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药房, 2014, 25(8): 717-719.

[4] 李侃郭中孟, 王省堂, 等. 唑吡坦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的

临床对照研究[J]. 世界临床药物, 2005, 26(12): 760-762. [5] 黎鹏. 右佐匹克隆与唑吡坦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J]. 中

国药房, 2010, 21(32): 3017-3018.

[6] 李乐华, 陈晋东, 赵靖平, 等. 扎来普隆与唑吡坦治疗失

眠症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比较[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3, 22(11): 667-670.

[7] 张莉莉, 张苏利. 酒石酸唑吡坦片对急性脑卒中后失眠的

治疗观察[J]. 海峡药学, 2012, 24(2): 199-200.

[8] 王小亚. 酒石酸唑吡坦片对急性脑卒中后失眠的治疗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17): 161-162.

[9] 黄朝红, 罗诚, 黄朝芬. 酒石酸唑吡坦治疗精神分裂症

失眠的临床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9): 1003-1004.

[10] 季建林, 刘文娟, 张宁, 等. 帕罗西汀合并唑吡坦对抑郁

症伴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多中心合作随机对照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 2007, 87(23): 1585-1589.

[11] Hajak G, Bandelow B, Zulley J, et al. “As needed”

pharmacotherapy combined with stimulus control treatment in chronic insomnia--assessment of a novel intervention strategy in a primary care setting[J]. Ann Clin Psychiatry, 2002, 14(1): 1-7.

[12] Hajak G. Zolpidem “as needed” versus continuous

administration: Pan-European study results[J]. Sleep Med Rev. 2002, 6 (Suppl 1): S21-S28; discussion S31-S33. [13] 高力舒, 张顺泉. 唑吡坦非每夜给药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

究[J]. 浙江临床医学, 2005, 7(4): 384.

[14] 李巧薇, 李丽娟. 唑吡坦按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的临床

研究[J]. 四川医学, 2007, 28(6): 610-612.

[15] 曹翠萍, 屈凤勤, 许红芳, 等. 酒石酸唑吡坦片联合艾司

唑仑治疗主观性耳鸣效果观察[J]. 河南医学研究, 2014, 23(7): 40-41.

[16] 刘小兵, 宁丽明, 黎燕, 等. 唑吡坦缓解木僵28例效果分

析[J]. 人民军医, 2012, 55(11): 1114.

[17] Allain H, Monti J. General safety profile of zolpidem: safety

in elderly, overdose and rebound effects[J]. Eur Psychiatry, 1997, 12 (Suppl 1): 21-29.

[18] MacFarlane J, Morin CM, Montplaisir J. Hypnotics in

insomnia: the experience of zolpidem[J]. Clin Ther, 2014, 36(11): 1676-1701.

[19] 徐磊. 国产酒石酸唑吡坦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J]. 铁道医

学, 2000, 28(3): 209.

[20] 曹燕滔, 李振洲, 张昕, 等. 唑吡坦引起睡行症[J]. 药物不

良反应杂志, 2007, 9(4): 279-280.

[21] 纪晓芳, 何忠芳. 酒石酸唑吡坦致尿失禁1例[J]. 医药导

报, 2013, 32(1): 126-127.

[22] 孙爱军, 徐丽婷. 酒石酸唑吡坦致精神障碍1例[J]. 中国

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8, 5(6): 52.

[23] 钟晗, 刘晓琰, 赵旭霁. 唑吡坦致患者昏迷1例分析[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3, 22(11): 626-627.

[24] 臧若虹, 于冉. 酒石酸唑吡坦与文拉法辛合用致幻觉[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 12(2): 143-144.

[25] 谢青莲, 何英. 酒石酸唑吡坦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成瘾一

例[J]. 华西医学, 2012, 27(10): 1600.

[26] 任兰振, 李洪荣. 酒石酸唑吡坦依赖2例报告[J]. 中国神

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6, 32(4): 326, 331.

(收稿日期:2015-02-26)

[23] 于晓琳. 中药消风散外洗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观

察[D].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24] 黄晓青, 朱凯云. 消风散的药理药效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

[J]. 江西中医药, 2012, 43(1): 69-71.

[25] 于柳, 王哲, 武志强, 等. 药对荆芥-防风的现代研究现状

[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3, 29(5): 150-155.[26] 杨璐, 李国玉, 王金辉. 蝉蜕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

现状[J]. 农垦医学, 2011, 33(2): 184-186.

[27] 陈慧芝, 包海鹰, 诺敏, 等. 苦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及临床研究概况[J]. 人参研究, 2010(3): 31-36.

[28] 王潞, 赵烽, 刘珂. 牛蒡子苷及牛蒡子苷元的药理作用研

究进展[J]. 中草药, 2008, 39(3): 467-470.

(收稿日期:2014-12-25)

(上接第25页)

广告索引

封二 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

封三 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封底 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

插一 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插二 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插三 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

插四 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插五 上海中华药业有限公司

插六 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插七 上海长城药业有限公司

插八 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

插九 "国药奇贝德(上海)工程技术有限 公司能源事业部"

插十 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

论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 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 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 缺一不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核心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推动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第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哲学。它把“改变世界”、使“世界革命化”视为根本任务,它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 性相统一的不断发展的哲学。马克思把生产力视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科学社会主义本身就有着要摒弃一切脱离实际的主观和唯心的任 何成分的要求。任何脱离实际的成分都不会在这样的社会主义中找到生存的空间。第二,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绝非贫穷、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第三,科学社会主义以人民为物质 实现的力量源泉,以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者。第四,科学社会主 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形成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条件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第五,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不断完善的社会, 而绝非一成不变的。第六,科学社会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追求民主与法制。 对于“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层面来看,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 发展观等。从实践层面上来看,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探索。从制度层面来看,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已经形成并且不断完 善着的一系列制度、体制和机制。从发展经验上来说,至少包括以下这些方面:(一)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四)坚持以人为本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五)坚持改革开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六)坚持以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八)

如何做文献综述(好——有参考价值)

如何做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他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变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

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语言学流派。80到9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并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学者所接受和采纳。国内语言学界自90年代开始接触认知语言学之初,就发现其在解决汉语具体问题上的可适用性,从而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一学派的动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许多贡献,同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此文主要就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同时简单回顾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国内研究,国外研究,综述 认知是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破译,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认知科学的研究。随着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学者们在语言学各领域研究的深入,他们越来越发觉自身理论和方法的局限,为了解决现有理论方法力所不及的问题,学者们开始寻求新的办法。认知科学无疑给语言学家们指明了一条道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就已经在语言学研究中加入了认知概念,他认为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认知与语言学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当这种趋势越来越显露,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也就成为了必然。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从80到90年代开始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其发展势头大有成为继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学派之后又一个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学派,在21世纪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显学。国内语言学界和外语界从90年代开始陆续引进认知语言学派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三十年来,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势如破竹,几乎所有语言学的刊物中都会有相关论文。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都做出了许多贡献,特别是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解释汉语中的具体问题方面。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最主要的是重理论引进和解释,轻创新。 一、何为认知语言学? 最早提出“认知语言学”这一术语的是Sidney Lamb,他在1971年就在论文中采用这一术语,并将其解释为:“用以指真正研究大脑中的语言,语言与心智、神经之间的关系。”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界定,学者们从一开始就有所争议。于是跟其他的学科一样,学者们一般使用狭义和广义来区别不同的观点。认知语言学理论家Tayler(2002)在术语上用以区别狭义和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的办法是: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而将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显然作为心理学家的Sidney Lamb 的观点是广义的。在语言学领域里的讨论,一般都是从狭义的角度。国内学者王寅(2007)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可以定义为:“坚持体验哲学观①,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 ①王寅在《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文中提到,“Lakoff认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既不是经验主义,又不是理性主义,而是体验哲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摘要:本文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作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是由开国时的计划经济转为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列举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些重大成果以及目前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中国梦 自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上宣布新中国成立起,我国便进入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时代。然而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水平低的问题尤其突出。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发展经济成为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经过60多年的不断摸索,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着小康社会迈进。在这60多年间,我们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虽然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结果是美好的,但是我们走过的路却是极其崎岖困难的。 一、中国经济由斯大林经济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转变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过程。建国之前,我国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掌握在少部分的军阀和大资本家手中,广大普通群众生活潦倒,生产水平极其低下。然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只有进一步发展与它相适应的物质基础才能最后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其中心任务就是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鉴于当时的社会基础,党中央根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提出了我国在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也就是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内容是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加之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我国逐步走上了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的是以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1]。当初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有它的主客观条件。主观上,当时我们理论上都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点见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日本自卫队拒绝政府的命令,不愿派人浇注核反应堆。随后,警察厅发表声明,愿意接替自卫队进行“自杀式浇注”,并向自卫队求助防护装置。第二天的新闻中,也许是终于感到了羞愧,自卫队派出直升机浇水。可惜为时已晚,数量也远远不够,原本壮烈的飞行员最后几乎成为“作秀”的演员。 人们对这位飞行员、对仍留在第一线的180 名抢险队员表示了最大的敬意。因为,他们都是勇士。 而那 180 名死士,最年轻的已经是51 岁,他们被称为“昭和时期最后的武士”。 日本自卫队在救灾问题上的贪生怕死抗命不前,让我看到一个问题:日本,它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精神,正在逐渐被西方的自由思潮、自私自利的思想、所谓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所阉割。 应该说来,日本这个亚洲国家,在保护和发扬本国传统文化上,做得还是相当好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国家,竟然出现了军队不敢牺牲的情况,竟然出现了年轻一代宅在家里让老一代去拼命的情况,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对中国而言,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家建设已经到达攻坚阶段。在经济、文化、政治建设全面铺展的现实中,我们绝不能放松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决不能丧失中国固有的个性和韧性。 1)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核心在中国特色。 它不是任何国家的社会主义,我们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也不是任何人为我们选择的前进道路,而是我们自己摸索的、自己创造的前进道路。它只与我们自己有关,只与中国有关,与中华民族有关。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立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在这条自己摸索出的道路上跨出了一个又一个大步。我们作为在校大学生,应当了解现今践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含义,并为将来加入祖国建设大军而积极储备能量。 2)历史和现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历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很显然的,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在。历史能够给现在以启示,能给现在带来很多东西,比如凝聚力,认同感,价值取向。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一句名言,一句诗词,一件文物,都是宝贵的财富。 再往下说,中国现在面临着和日本同样的问题:民族精神的淡化。其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点总结

第一章、毛泽东个性魅力和权威领导 第一节、巨人的诞生 权威领导形成过程:遵义会议是转折点,但并不稳固,遭受多次挑战;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巩固;延安整风得到全党高度体认。 毛泽东独特个性:1继承了中国传统士大夫两大美德:负有使命感,注重实践理性;2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体察;3渊博的学识;4卓越的军事才能;5出众的组织和领导才能;6坚强的意志力。 第二节、超凡型权威 毛泽东具有法理型和个性魅力型两种类型的权威,形成一种超凡型权威。超凡型权威包含1旷世巨人;2实践贡献;3理论权威。 第三节、非常的作用 维系中国共产党的团结统一,对旧的统治体系与秩序起到摧枯拉朽的巨大作用。 (1)对毛泽东的评价 1领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3.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 (2)一定的政治体系需要政治权威 (3)个性魅力型权威可能具有双重效应 (4)个性魅力型权威需向法理型集体领导权威转换 第二章、邓小平发展理论与历史伟业 第一节、历史抉择 (1)国际背景 1.国际局势新格局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后,经济全球化在加速发展, 世界多极化开始形成。邓小平提出“和平和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 2.世界经济蓬勃发展。 3.传统社会主义的危机。 (2)国内背景 1.中国和世界的巨大差距。 2.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3.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 (3)个人背景 第二节、发展理论 发展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条红线 (1)发展模式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发展目标 “五位一体”

(3)发展策略 一是发展步骤,三步走战略。二是发展重点,重点促进,重点突破。 (4)发展动力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科技发展 (5)发展形势 非均衡发展理论 (6)发展环境 国内环境,政局稳定。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 (7)发展机遇 抓住机遇,加速发展。 (8)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经济和人民生活水 平提高;经济增长与质量、效益。 第三节、鲜明风格 (1)战略眼光 1.从战略高度谈发展问题; 2.从大局出发治理国家; 3.从政治角度谈经济。 (2)务实风格 1.强调实事求是; 2.注重实践; 3.注重实效; 4.走自己的路;5简洁、质朴的 文风。 (3)辩证思维 “照辩证法办事” (4)开放意识 丰富的国外经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5)与时偕行 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发展马列主义;倡导敢闯敢冒的精神。 (6)人民至上 强调富民思想;注重民众首创精神;政策要体现人民利益。 第四节、千秋伟业 1.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2实现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转折;3使中国经济 发展和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4.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第三章、当代中国产权制度的改革 第一节、产权制度改革成果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改革开放取得的一项 重大成果。 第二节、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 郎顾之争,新公有制之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初级阶段基本经

人性研究学术观点综述

[收稿日期]2003-12-02 [作者简介]王志义(1956-),男,内蒙古包头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列教研部副教授,南开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2004年3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M ar.,2004 第33卷 第2期 Journal of Inner M 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 Vol.33 No.2 人性研究学术观点综述 王志义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列教研部,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摘 要] 中国古代人性论可归结为性善论、 性恶论、性无善恶论、性亦善亦恶论四种观点。外国人性论可归结为人性平等论与人性利益论、人性神性论与人性禁欲论、人性利益论与人性需要论、人性理性存在论与人性自然属性论、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五种观点。笔者还介绍了王海明先生新人性善恶论。 [关键词] 古代人性论;西方人性论;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新人性论 [中图分类号]B82-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7623(2004)02-0038-03 人性是哲学中的重要范畴,也是伦理学即道德哲学中的基本概念。人性概念很复杂,几千年来一直众说纷纭,在中、外哲学史上形成很多理论观点。 一、中国古代人性论 人性善恶是中国哲学的重大问题,自古以来人们争论不休,可归结为四种观点: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恶论、性亦善亦恶论。 1.性善论。中国古代一种主张人性本善的理论。战国时孟子首先提出。他认为,人性即/人所以异于禽兽0的本质属性,具体指/恻隐0、/羞恶0、/辞让0、/是非0等四种道德心理,它们是仁、义、礼、智四德的根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0。肯定/四德0之善是/四端0之心的扩充和发展。后儒的人性论,虽各具形式,但大多肯定人性中具有为善的心理根据,并赋予/无不善0的价值规定,以为人性之根本。孟子都以为只有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人之所以为人者才是人性。这就将人性与人性的一部分(亦即人的特性、人性的高级部分)等同起来,因而是片面的、错误的。 2.性恶论。中国古代一种主张人性本恶的理论。战国荀子首先提出。荀子认为,论性必先明/性 伪之分0:/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0(5荀子#性恶6)。/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0等不待事而后生的感性欲望就是/人之所生而有0的自然本性。礼义道德则是后天的人为。强调:如/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导),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0(同上)。认为孟子视人性为善,/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0(同上)。否定善的先验论,而赋予人的自然属性以恶的价值评价,或以自然属性为后天行为恶的根源。据此论证了礼义的起源和礼法兼治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时又为/化性起伪0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提供了理论依据。汉以后,由于正统儒家一般都尊德性而贬情欲,/性恶论0的影响不及/性善论0大。 孟子是性善论的代表,荀子是性恶论的代表。二者看似相反,实则错误相同。这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人性本来是多元的:既固有同情心而能利他,又固有自爱心而必利己。可是,孟荀对于人性的界定却都同样是片面的:孟子以为人性仅仅是同情利他;荀子则以为人性仅仅是自爱利己。另一方面,道德之真正目的、道德终极标准本来是增进社会和 # 38#

中国认知语言学二十年_回顾与反思_束定芳

2009年8月August 2009第32卷第3期Vol.32No.3 现代外语(季刊)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Quarterly )*感谢匿名审稿专家的修改意见。本文数据统计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唐树华、黄洁、田臻和唐晓磊等的帮助,特此致谢。1 该文章的英文原文“Temporal Sequence and Word Order in Chinese ”于1985年载于Haiman 主编的Iconicity in Syntax ,由 John Benjamins 出版公司出版。 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传播肇始于20世 纪80年代末。在过去二十年中,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经历了最初引进、介绍到迅速发展、多方位应用以及理论反思几个发展阶段,目前已成为国内语言学界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并成为国际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在回顾中国认知语言学二十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背景、主要特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简要勾勒和分析,旨在对中国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不足,并为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1.中国认知语言学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 如果把James H.Y.Tai (戴浩一)1988年由黄河翻译并发表于《国外语言学》上的“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1一文作为认知语言学在中国传播和应用的开端的话,中国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已历经整整二十载。为呈现这期间的总体发展轮廓和趋势,我们对1988 年至今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语言类刊物上发表的认知语言学方向的论文和引进、出版的主要著作做了统计(见下页图1和表1)。 其中论文数据来源于六种语言学类主要学术期刊:《中国语文》、《语言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和《当代语言学》。前五种是我国汉语和外语界引用、转载率较高的刊物,《当代语言学》则是一份侧重国外语言学成果引进并与汉语研究结合的重要刊物。 从图1可以看出,这二十年里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数量、范围、水平都在大幅提高,其主要发展趋势在各刊物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即最初约十年的稳步增长及本世纪以来的全方位迅速发展。 对认知语言学相关著作的检索主要通过北京图书馆馆藏书目中含“认知”或“语言”的书目查找,并手工缩小范围,同时利用上海外教社、北京外研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网站进行搜索和补充,统计结果见表1。 国内专著和引进著作呈现出与期刊论文 中国认知语言学二十年* ———回顾与反思 上海外国语大学 束定芳 提要: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肇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末。认知语言学基本理论和思想最初引进我国并非针对形式主义的反动,而是为适应语言学界寻求语法描写和解释充分性的需求,为语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从初步引进、应用、多方位发展到反思与国际化,中国认知语言学在语法研究、翻译、文学、诗学、外语教学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本文概述中国认知语言学二十年发展的历程,总结其发展背景和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汉语研究、解释的充分性[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05(2009)03-0248-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内容及成就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本文主要论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主要内容及成就 【关键词】:建设有中国特色主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袭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提出了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国兴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位改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与总体布局的理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学术论文综述

如何做文献综述: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法 发布时间:(2012-03-13) 如何做文献综述: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法 来源:人人网游苗的日志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 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他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题与答案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内容 答:主要包括: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5、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 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2.简述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答:一、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二、要建立完善文化投融资体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三、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1. 多方位传播:提升文化感召力 2. 多维度实践:增强文化凝聚力 3. 多元化沟通:促进中西文化交融。 3.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 答:1、社会和谐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的优势。2、社会和谐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阶级社会的区别。3、社会和谐是符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4、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取向。所以,它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精辟概括。 这既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4.简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 答: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5.简述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的内容 答:即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6.简述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答:1、政治制度是表明国家性质的概念。政治体制,是体现政治制度的组织结构、权限划分和管理的具体形式。2、政治制度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政治体制作为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 不包含国体。3、政治制度决定政治体制,政治体制表现政治制度并服务于政治制度。 7.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答:1、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2、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3、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4、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8.简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答:1、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2、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3、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4、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 荣和谐世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论述题

论述题 (注:考试时为4选2题) 一、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参考答案要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我国的优势和特色,必须坚持。 30多年来,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道路,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实践中始终得到坚持和完善,对人民的生活影响广泛而深刻,对中国的发展作用重大而显著。 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说明,制度不能脱离实际、国情、历史,任何国家的制度都是历史发展延续的结果,脱离了国情来谈政治制度是没有意义的。多党制在中国行不通。 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不是全盘否定西方的政治制度,我们需要吸收、借鉴他们的合理成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统一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在推进,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举例说明)但要看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复杂性。

党的十八大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明确提出: “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里提出了“三个更加注重”。 明确提出“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如何撰写“国内外相关研究学术史梳理及综述”

之前的“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是让评审者和研究者了解相关的研究现状,目的是寻找可借鉴的研究方式,或者寻找创新的途径和切入点。 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时应该注意几点: 1、一定要切合选题的内容进行论证; 如:分层教学就不能论证合作的研究现状 2、一定要寻找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措施; 如:学生自信培养,可借鉴的操作模式有成功教育、我能行教育、愉快教育等等。 大家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1、对本课题已研究情况了解不够,论述不充分; 2、所选择的论述内容不是本课题研究现状的分析; 让我们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书中的“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评述”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而且我确信,这篇文章对于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其他科研项目申报书中相应内容的写作而言,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因为道理都是通的。我打算从三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1.检索学术文献,了解拟定选题的研究现状 2.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评述的写作要点 3.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评述的写作技巧

第一个问题:检索学术文献,了解拟定选题的研究现状。 要想做好这个工作,文献数据库检索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这里给出几个常用的。 国家数字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 这是国家数字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的检索 页面。这个数据库其实挺好的,虽然无法提供下载,但了解研究现状是很好的参照。它有中文文献、外文文献这么两个类别。我们可以直接进行关键词检索,比如说我们还是把想要申报的选题假定为是法治精神,那么好,直接检索一下,出版了哪些专著、发表了多少论文,包括学位论文,都是能查得到的。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知网。中国知网在国内科研界已经到了这么个地步:你可以爱他,更应该恨他,但是你绕不过它。了解研究现状,中国知网是最不坏的一个选择了。这里对于中外文检索也都是支持的。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张截图,这是中国知网的期刊高级检索页面。在这里能够了解在我们的选题关键词领域都发表了哪些中文论文。尤其注意这里,叫“支持基金”,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本学期,我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此,浅谈一下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不同于以前政治课灌输形式的授课方式,本学期政治课老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每次课都有不同的老师给我们上课,使我们领略不同老师的上课风采,又使得上课内容更加新颖,使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变得趣味而生动。本学期政治课老师将本节课的内容分成七个主题,分别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当代中国与实践。每一个专题由最擅长的老师进行讲解,使我们收获颇丰。 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使我更加坚定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听党指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这不仅因为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而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 纵观历史的发展,中国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步,这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科学主义密不可分。20世纪后期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苏东剧变之所以发生,从历史原因来说,苏东国家在思想理论、体制制度上长期处于僵化状态,改革的成效不大,经济上的困难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使社会主义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从现实原因来说,苏东国家主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

人研究综述及小结

篇一:《文献综述方法个人总结》 文献综述的方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他认为,文

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主题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有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作用,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当代中国的主题,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内容方面来讲,它应具有五个基本特征:以民为本、市场经济、共同富裕、中华文化、民主政治。 第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位,既不同于“以官为本",又不同于“以人为本”。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以人民为本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 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第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共同富裕,第一有个先富后富的问题,不可能大家同步富裕;第二即使大家共同富了,还应是有差别的,不是搞平均主义,不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动力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 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矛盾。我们要实行生产社会化和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相结合。 第四、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有优秀的文化,应当继承发扬,同时要创新先进的文化,并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 在经济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实际出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指明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制度的根本性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按劳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