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精编)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精编)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精编)

1.邓稼先 2-6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 7-11

3.回忆鲁迅先生 12-15

4.孙权劝学 16-20

5.黄河颂 21-24

6.老山界 25-27

7.土地的誓言 28-30

8.木兰诗 31-37

9.阿长与《山海经》 38-41

10.老王 42-44

11.台阶 45-47

12.卖油翁 48-52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53-55

14.驿路梨花 56-59

15.最苦与最乐 60-62

16.短文两篇 63-66

17.紫藤萝瀑布 67-71

18.一棵小桃树 72-73

19.外国诗两首 74-77

20.古代诗歌五首 78-81

21.伟大的悲剧 82-84

22.太空一日 85-87

23.带上她的眼睛 88-92

24.河中石兽 93-96

1《邓稼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2、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深入阅读课文,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学法指导】

1、整体把握六部分大意,其中把重点放在第五部分。

2、翻译“吊古战场文”。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学习难点】

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过程】

一、阅读导航

阅读“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

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

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介绍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获1957年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2.背景资料

(1)关于“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中国人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拥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挺直了腰板。

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2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顺序来记叙。

4.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元勋( )鲜为人知( )孕育( )谣言( )

昼夜( )鞠躬尽瘁( )罗布泊( )曛( ) 选聘( )至死不懈( )邓稼先( )铤( ) 殷红( )妇孺皆知( )无垠( )萦带(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层出不穷:

四、整体感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速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我眼中的邓稼先”。

2.大声吟诵,感受激情。

3.说说“奇丈夫”邓稼先“奇”在何处。默读课文,可结合文章内容,也可以结合自己课外搜集的材料来说。

【合作探究】

五、质疑问难

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六、自主预习

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李政道诺贝尔物理学奖

2.原子弹人造地球卫星原子弹氢弹

3.记录人物生平事迹时间

4.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元勋(xūn) 鲜为人知(xiǎn) 孕育(yùn) 谣言(yáo)

昼夜(zhòu)鞠躬尽瘁(cuì) 罗布泊(pō) 曛(xūn) 选聘(pìn)至死不懈(xiè) 邓稼先(jià) 铤(tǐng) 殷红(yān)妇孺皆知(rú)无垠(yíng)萦带(yíng)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毫无愧疚地接受(名声、荣誉等)。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

勤地贡献自己的一

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七、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转变,邓

稼先“奇”在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政治最动荡的年代,在国内环境极艰苦的条件下,他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奋战28

年,将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使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

“奇”在功绩举世瞩目,名字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他将自己的一生都无私奉献给了科学,献给了祖国。

“奇”在他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积极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

“奇”在他是“两弹”元勋,却最不要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奇”在他在“文革”初期竟能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成功制成氢弹;他和同事们在遭受“四人帮”的围攻时,去讲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他毫无私心,受人信任。

邓稼先是顶天立地的中国男儿。

八.谈谈你对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的了解(可查阅资料)。作者简介: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杨教授经常回国讲学,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3.学习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当的写作方法以及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4.了解并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学习重点】

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学习难点】

理解文意,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学习过程】

一、阅读导航

阅读“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

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

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介绍

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被独具慧眼的主考——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请教,受先生影响很大,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以后连续出版诗集如《泥淖集》《淮上吟》等。闻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2.背景资料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五四运动时,参加了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这以后他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加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中。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闻一多先生不顾别人的劝阻,毅然参加并主持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在会上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使群情为之振奋。会后,闻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记者招待会,在返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3.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典籍.( )赫.然( )仰之弥.高( )锲.而不舍( )

慷慨.( )淋漓.(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

无暇.( )迭.起( )沥.尽心血( )迥.乎不同( )

(2)注意下面多音字读音。

校订()弹壳()宝藏()行列()校)壳()躲藏()行动()(3)解释下面的词语。

诗兴不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