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对策

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对策

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对策
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对策

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对策

摘要工程力学作为机械专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在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

提高及知识传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工程力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力

学的特征,使其在材料与理论力学思维方法的培训下,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

好基础。深化工程力学的教学改革,发挥其教育功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满

足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文章笔者针对工程力学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分析

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工程力学问题对策

1.前言

工程力学作为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多数的其他专业中均有开设。与此同时,学生学习工程力学,有利于提高其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日常生

活中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但基于工程力学的课程内容繁多,公式复杂,使多

数学生在学习工程力学中比较被动,以下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工程力学

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2.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及教师的不重视

学校应培养专业的力学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但目前,部分

学校的学生力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差。大多数的学生缺乏明确

的学习目标,学习的积极性低。而有些学生不注重学习方法,只是死记硬背,乱

套公式,并未能真正理解并掌握力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另外,部分教师未能根据

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师未能将力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

际生活中,并对其加以讲解,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加大教学的难度,这造

成了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丧失学习的信心,这给力学教育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2教材的缺陷

近些年来,由于工程力学的教材仍是按照以往的学科体系进行编辑,并重点

要求系统本身的严密性及完整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掌握解题的

技巧,忽略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及理论结合实践,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造成大多

数的学生误认为工程力学这一课程没有多大用处,学不学均不关紧要,使学生未

能很好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给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根据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应采取相

应的解决对策。

3.工程力学教学的改革对策

3.1不断提高学生对工程力学的认识

工程力学作为一门单调的课程,教师在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时,应理论联系

实际,不断丰富理论知识的内涵,突出其价值。重点关注课程的最初部分,尤其

是课本的首节内容,应对其进行生动讲解。该课节中讲述了工程力学的目的、性

质及任务,结合相关例子,在多媒体的演示下加以说明,从而逐步讲解工程力学

的实际运用。如关于电视架的制作,教师可对其制作方法进行提问,使学生独立

思考后,再介绍电视架在工程力学中的相关知识,阐述电视架的哪些部分属于材

料力学,哪些属于静力学,使学生基本认识。

3.2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工程力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教师通过实验,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首先,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对

学生听课评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学生听课评语 篇一:听课评语 (2)注意:不能利用多媒体代替板书; (3)能通过分组抢答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分几组效果可能更佳)(4)教学思路清晰,符合“三维目标”要求,教学实施较好,能基本体现“合作、探究、互动、评价”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堂容量不大,可增加教学容量,以训练接纳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 2.(1)语速有点快;(2)能以例贯穿课堂教学,引发学生思维、讨论,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3)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融入当时的情境,为学习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但注意不能用多媒体字幕代替板书;(4)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实施恰当,教学效果较好;(5)要注意大部分同学的听课状态,深入到学生当中,激发大部分同学参与课堂教学之中;

(6)拓展教学较好。 3.(1)教学基本功较扎实(教态、语言、逻辑、引导); (2)教学思路较清晰;(3)能利用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实施效果较好; (4)小亮点1:能创设小活动(不同同学用不同语速朗读)让学生获得情感体会(验); (5)小亮点2:知识拓宽与汉语言文化节活动接轨; (6)注意板书(不能利用屏幕打字代替板书及语言的“深情”表述)。 4.楹联教育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本节课是一节校本课程选修课,教师能利用历史上的妙对及学生不了解创作的作品点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还有很好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说利用楹联教学把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既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合作能力。 5.(1)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课堂教学能根据教学设计,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2)能利用学生扮演等活动以及高考题的讲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知识归纳较完整,课堂容量较大。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大二马上就要过去了,在即将过去的一年的大学学习中,我们已经把力学中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都快学习完了。这一年的学习让我了解了许多有关于力的新知识和计算的新方法,老师讲了很多例题的解法,特别是学习的方式更是让我的受益匪浅。 在半年学习力学的过程中,一开始,我以为力学不一定很难,因为很多内容是大学物理里的,所以我应该很容易掌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发现它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首先,学习内容多,而且有部分特别难。除此之外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还要必须学会画图,学会受力分析。 从老师刚开始老师给我们讲述有关于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并阐明了学习的目标和宗旨到现在将近一年,有时感觉力学容易有时有感觉难。上学期力学考的不是很理想,就是因为有阶段没好好听课,导致材料力学里弯曲变形没学懂,考试前没好好复习,这学期刚开始还是有些吃力,但是后来就慢慢赶上老师的进度,感觉老师应该每次

上课时应该穿插讲一点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巩固我们以前的知识。 老师也很负责,先把新知识仔细地将一遍,然后再将例题一一讲解一遍,然后挑一两道相似的习题给我们同学现场做,有时还会随意抽同学上黑板做。放学后,老师还会布置一定的作业,到每周力学实验课连同上次力学实验一起交上去。,每次上课都让同学把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收起来。上课的时候每次做题他都会看看学生的步骤。到考试之前,他还会让我们找个时间来答疑。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发现其实态度比学习方法更重要,在学习中我们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如果一个学生不能端正自己的态度,大学基本上也学不到多少东西。而且这种心态不能有丝毫松懈,一旦松懈,就得花更长的时间来“补课”。有句话说:“学如逆水行,不进则退。心似平原散马,易放难收。” 上学期力学只考了七十几分,是我对自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学期我一定会好好努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在期末能得到理想的成绩。给自己即将结束的力学之旅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工程力学教案

绪 论 一、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 建筑物中承受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结构。结构是由若干构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组成结构的各单独部分称为构件。例如:支承渡槽槽身的排架是由立柱和横梁组成的刚架结构,如图1-1a 所示;单层厂房结构由屋顶、楼板和吊车梁、柱等构件组成,如图1-1b 所示。结构受荷载作用时,如不考虑建筑材料的变形,其几何形状和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结构按其几何特征分为三种类型: (1)杆系结构:由杆件组成的结构。杆件的几何特征是其长度远远大于横截面的宽度和高度。 (2)薄壁结构:由薄板或薄壳组成。薄板或薄壳的几何特征是其厚度远远小于另两个方向的尺寸。 (3)实体结构:由块体构成。其几何特征是三个方向的尺寸基本为同一数量级。 (a ) (b ) 图0-1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杆系结构。 二、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工程力学的任务是研究结构的几何组成规律,以及在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研究平面杆系结构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为结构设计合理的形式,其目的是保证结构按设计要求正常工作,并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使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求在受力分析基础上,进行结构的几何组成分析,使各构件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结构,以确保在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几何形状不发生发变。 结构正常工作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强度是指抵抗破坏的能力。满足强度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不发生破坏。 刚度是指抵抗变形的能力。满足刚度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产生的变形不超过允许范围。 稳定性是指结构或构件保持原有的平衡状态的能力。满足稳定性要求就是要求结构的构件在正常工作时不突然改变原有平衡状态,以免因变形过大而破坏。 按教学要求,工程力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1)静力学基础。这是工程力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与平衡等刚体静力学基础理论。 (2)杆件的承载能力计算。这部分是计算结构承载能力计算的实质。包括基本变形杆件的内力分析和强度、刚度计算,压杆稳定和组合变形杆件的强度、刚度计算。 (3)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这部分是静定结构承载能力计算和超静定结构计算的基础。包括研究结构的组成规律、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等。 (4)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是超静定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问题的基础。包括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和矩阵位移法等求解超静定结构内力的基本方法。 三、刚体、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 工程力学中将物体抽象化为两种计算模型:刚体和理想变形固体。 刚体是在外力作用下形状和尺寸都不改变的物体。实际上,任何物体受力的作用后都发生一定的变形,但在一些力学问题中,物体变形这一因素与所研究的问题无关或对其影响甚微,这时可将物体视为刚体,从而使研究的问题得到简化。 理想变形固体是对实际变形固体的材料理想化,作出以下假设: (1)连续性假设。认为物体的材料结构是密实的,物体内材料是无空隙的连续分布。 (2)均匀性假设。认为材料的力学性质是均匀的,从物体上任取或大或小一部分,材料的力学性质均相同。 (3)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的力学性质是各向同性的,材料沿不同方向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质,而各方向力学性质不同的材料称为各向异性材料。本教材中仅研究各向同性材料。 按照上述假设理想化的一般变形固体称为理想变形固体。刚体和变形固体都是工程力学中必不可少的理想化的力学模型。 变形固体受荷载作用时将产生变形。当荷载撤去后,可完全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不能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残余变形。在多数工程问题中,要求构件只发生弹性变形。工程中,大多数构件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形量若与其原始尺寸相比很微小,称为小变形。小变形构件的计算,可采取变形前的原始尺寸并可略去某些高阶无穷小量,可大大简化计算。 综上所述,工程力学把所研究的结构和构件看作是连续、均匀、各向同性的理想变形固体,在弹性范围内和小变形情况下研究其承载能力。

工程力学课程认识与学习感受

工程力学课程认识与学习感受 工程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不仅是力学学科的基础,而且也是《粉末冶金》和《高分子材料》等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课。它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这门课程是让我们掌握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我们掌握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 力的作用与物质的运动是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最基本的现象。这正是力学学科研究的对象,从而也奠定了力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地位。工程力学是现代工程科学技术交叉发展的一门力学分支学科,已成为土木、水利、机械、电子与信息、能源与矿山、交通、环境保护、材料与加工、自动化技术、农业、生物、海洋、船舶、石油化工、航空与航天及国防建设等工程科学的基础。工程力学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发展和相互促进,以及力学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中的基础性和必不可缺少重要的作用。工程力学研究的是有关机械或工程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受外力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形,分析变形对构件的影响,并设计一些简单的构件,使它满足稳定性的要求。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对课本主要知识结构不是很了解的话,就会觉得学习的知识很多,而且公式也非常多,有些公式还很难记,当时感觉就是有点难。对于理科的课程,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抓住其主要的,形成一条线,让它贯穿整个知识结构,然后拖住一些细节知识。学习工程力学的基础是基本假设,在满足工程要求的情况下,提出合理的假设,然后在用简单高等数学分析,推理出一些简单实用的公式。而我一直喜欢的就是对一些简单的公式自己根据已知条件,再用学过的知识推理出公式,这样得出的公式就一般很容易记住,并且对其推理过程也有所掌握,不会乱套。但是力学不象数学那样有要求严格的数学公式,它要求的是满足工程要求,适当的简化公式,简化计算。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要记住各种公式的适用条件,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很容易出错。 通过老师的介绍,我知道了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明白了静力学是研究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及其平衡的一般规律。力学的内容好比一条有机结合的知识链,知识点多,前后内容联系强,一环套一环,因此在学习中一旦疏漏了某个环节,就势必要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觉的工程力学这门功课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比如说一道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就看那一种比较简便。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要学好结构力学,最关键的还是要多问多听多看多做。多问是指遇到不懂的要问,碰到不会的要问。在课前要做好预习工作。接触新知识,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我觉得我们可以先向同学提出来,大家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还可以提高大家对结构力学的兴趣,有助于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多听是指上课时要听老师讲课,讨论时要听同学提问。很多人只知道上课要认真,但是在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时却毫不理会,如果

教师课题自我鉴定意见范文

教师课题自我鉴定意见范文 课题立项后,我参加了xx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专题培训,通过培训,使我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培训我学习到一些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明确了课题进行所需的工作,让我对课题研究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从刚开始对课题的迷惑到现在对课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结构性认识,使我在课题研究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我研究课题提供了一个方向。该课题选题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目标明确,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促进学校历史教学改革、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课题具有可操作性。 1.已开展的研究 1.1根据教学内容来选取史料 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精选史料,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这些精选的史料学习历史。 1.2摘引与转述史料 运用史料的基本方法是摘引、转述,或两者的结合。一是对那些易于知晓但散见于各处的文献资料,用摘引的方法,将有关的文字资

料撷出放在一起去说明相应的问题;二是对那些文字难懂且篇幅较长的文献,宜采用转述的方法,即教师将其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话介绍给学生;三是在一般情况下运用文献资料大都是摘引与转述两者结合的形式。所以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对文献常要进行加工和编辑,常常是简化语言,而且很少原封不动地提供文献,经常要删去文献中难懂和没用的部分”。当然,过分地改写、编辑等也会造成问题。 1.3选取大众化史料 教师课堂教学中要选择那些大众化的史料,这些史料一般经过史家考证,大多被认为是可靠的,同时也是非常典型的史料,能说明主要的历史现象与历史问题,教师应该在如何运用这些史料上多下功夫。 1.4依据学生实际使用不同形式的史料 教学实际中使用的史料,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在最低的水平上,用简化的语言对史料进行大量编辑与改写,删除所有无关的内容;第二层,对不必要的材料做一些删减,并用一些现代语言对文献进行翻译和转述;第三层,为使文献脱离原始状况而进行抄录或摘录;第四层,处理原始状况下的文献。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提供结构合适的材料,这就要提供材料的具体范围,联系其他的文献,提供出处及指出重要性。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不知不觉中,本学期又过大半,同时,学习工程力学这门课程也快一年了。刚开始学时觉得这门课和高中的物理力学没啥大的区别,都是分析力学问题。但是随着深入的学习,慢慢的,发现了这门课程没那么简单,并不只是简单的分析力的构成。 工程力学这门课程包括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理论力学主要讲述的是经典力学部分的内容,讲述了静力学和运动学和动力学三大部分。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的科学,动力学主要研究了点和刚体的简单运动和合成运动,动力学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材料力学研究物体(变形体模型)在外力作用下的内力、应力、变形及失效规律。 理论力学不像是生物化学,很多知识要靠记忆去扩展,这是一门更多得靠逻辑和推理去构建知识构架的学科。我对需要大量记忆的课程并不擅长,但我喜欢在错综复杂的力学体系中用最基本的东西去思考,解决问题,并想出自己真正有个性的办法,我也觉得这样对自己的智力和思维方式才是有帮助的。而理论力学又不同于以前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其分析的问题更加复杂,更加接近实际,对问题的剖析也更加深刻,因此对思维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激起人的兴趣。 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还是碰到了很多的困难的,有时觉得会烦躁,但最后静下心来好好把书上的内容系统地过一遍,有时甚至往复地看好多遍,直到自己真正理解,成为让自己接受的知识。理论力学的难点不在于知识的多,而是真正要学好这门课,对其中没一点知识必须有足够深的理解,然后各种综合性交叉性的题目也便能很自然得想到用书中不同的知识去解决。自己也便能顺利地去推倒自己想要的结论了。 另外这门课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了,我们不仅在可以学到课本上的内容,同时,我们还可以亲自动手在实验中检验理论。这与以往学习理论力学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不同,也更加激起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工程力学理论性强且与专业课、工程实际紧密联系,是科学、合理选择或设计结构的尺寸、形状、强度校核的理论依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学好工程力学,为后续专业课的应用和拓展奠定了很强的理论基础。

《工程力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81845653.html, 《工程力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作者:李玉海郜少波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04期 摘要:根据高职类《工程力学》课程的特点,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了几种教学方法,主要有实例法、相似知识点比较、理论教学穿插力学史教育、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等。实践证明,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教学方式 《工程力学》是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由于课程内容较多,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加之高职类学生基础比较薄弱,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困难,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为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结合高职学生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积累了一些教学心得,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多举实例,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工程力学》中的很多理论性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进行说明,学生就能从中得到直接的感性认识,并结合所学的内容,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论认知,进而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杆件的扭转变形时,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拧干毛巾上的水时,毛巾发生的变形就是扭转变形;天津大麻花的形状本身就是一种扭转变形。在讲剪切与挤压变形时,可以结合面条机压面条的例子进行讲解,告诉学生什么是挤压,什么是剪切。上面这三个实例简单、形象、易懂,教师继而引申到传动轴的扭转变形和材料的剪切与挤压变形,学生了解了前面所举的三个简单例子后,对于机械传动中轴发生的扭转变形和冲床、压力机的工作原理就不会感到很难理解。讲定轴转动时,教室里就有现成的例子,如,翻盖手机的旋转、笔记本的打开与闭合、电风扇的转动、门绕门轴的转动等。讲固定端约束时可以举底端埋在地下的电线杆和楼房的阳台或挑梁等。实例通俗易懂、容易理解,教师再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实现从实例的感性认知到理论的理性认知的升华,他们对于抽象的理论就不再感到难以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课堂上边讲理论边举实例,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空洞、枯燥、乏味,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2.对于相似的知识点应加以总结比较,避免发生混淆 总结比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对形式或者内容相近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比较分析,使学生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把它们混淆在一起,张冠李戴,巩固所学的知识。如直杆拉(压)变形的胡克定律的一种表达式为:

浅析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方法改革 论文摘要:结合工科专业特点,改革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至关重要。教学方法的改革涉及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理念的转变要求教学方法相应改革。现代教育应确立三种理念:教学的互动性、学生的主体性、知识的建构性。在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教学方法改革已出现或将出现如下走向:教学方法的参与主体由单向性走向多向性,教学方法的功能由重视知识传授走向重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教学方法的选择趋向最优化。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探索和尝试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保障我国高等教育稳步提高,促使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工程力学是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能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主要任务是为机械零部件设计提供基本的力学理论、计算方法和试验技术。工程力学不仅对工科学生学习后续专业知识过渡起到桥梁作用,而且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将产生重大影响。该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且具有力学概念抽象,内容繁杂,分析研究对象多,解决问题方法灵活多变等特点,加之新的教学内容扩展与教学学时的减少形成明显反差,给教学带来困难。为了保障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质量,根据教学基本耍求和工科专业培养目标,我们从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开设综合分析实验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采用激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乐于求学 我们认为传统落后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己由“常态”变成了“病态”,严重阻碍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学方法不改革,创新型人才难涌现。北京

课题组自我鉴定意见

课题组自我鉴定意见 【篇一:自我鉴定意见】 自我鉴定意见 2011年8月,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分层 主题式”校本培训模式的研究》进行了结题鉴定。专家组听取了该课 题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认真审阅了所有的研究成果和过程性材料,经研究,做出如下鉴定意见。 该课题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实验,课题进展顺利,结题报告完备,研 究和运用环节完整,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体现了课题组的扎实研究 水平和现代科研意识。本课题研究主要进行了初中教师的培训,取 得了较丰富的成果 通过该课题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学校形成了以探索性研究为主 的科研骨干教师队伍,促进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该课题 使校本培训中行动研究的理念得到创新,构建了“分层培训、分类指导、分布提高”的培训方式,最终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教 育教学能力,实现了学校的“塑造人格完美高尚的人,培养全面发展 现代的人”的办学目标。 该课题从校本培训的方式、方法研究入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将 课题分解为两个子课题进行,即“分层式校本培训模式研究”和“主题 式校本培训模式研究”。 子课题“分层式”校本培训模式以培训对象为依据开展了职初教师引 领工程,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名师锻造工程,新调入教师培养工程等;以培训内容为依据进行了通识性培训和学科培训;以培训形式 为依据进行了以下几种方式的分层:走出去培训、请进来培训、网 络培训。这一系列层次培训的开展,给教师创造了不断学习的机会,促进了探讨和对话,鼓励了共同合作和团队学习,建立了学习共享 系统,把教研组建设成了浮现共同愿景并不断鼓励个人愿景的、师

生都能获得自我超越的“学习型组织”,实现了学校的持续不断的创 新发展。同时,把“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 第一要务,通过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来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业务精湛的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有思想、有作为的骨干教师队伍,有效地带动了学校的各方面工作,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与可持续 发展。 子课题“主题式”校本培训模式主要进行了预设性主题和生成性主题 的研究。课题实施以来,课题组学习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课 堂教学经验,合理嫁接外地课堂教学模式,全面落实“自主、探究、 合作”的课堂教学要求,开展了主题渐进式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 “和谐——自主——高效”系列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取得了较为理想 的效果。该项活动的举行加大了教师教研教材、探究教法的力度。 全体成员都积极认真备课,从确定教学内容到确定重点难点,从研 究教法到问题设计,从时间安排到讲课过程,再到互相听课评课等 等各个环节。每一位教师都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形式加大 了理解教材、使用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了备课组团结合作 的团队精神,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说是时时有教研, 处处有教研,事事有教研。这样的活动对于教师的成长有着积极推 动作用。 课题在运行过程中,注重结合上级教育部门活动的开展,灵活机动 的进行研究。结合教育局“学科知识精,课堂水平高,观课议课准, 课件制作好、科研能力强”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学技能比武活动的要求,课题组制定了学校系列教学技能比武活动的具体办法。主要包括:课件制作培训、观课议课培训、教科研能力培训。这一系列主 题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教师专业 成长,提升了学校内涵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组在预设与生成了培训主题后,把这些主题按一定的系列,用 教科室计划与教研组计划相结合的形式排入工作计划,为生成性主 题提供培训的契机。

教师教学评价个人心得体会.docx

教师教学评价个人心得体会 篇一: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第一、新课程改革宏观背景下对听、课评课的要求。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这种新的价值观,对新课程听课、评课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的知识观要求听课、评课超越知识技能的取向。 原先的听课体系过分强调了知识技能的确定性,把知识技能视为普遍的、不变的、供人掌握的内容,导致了听课评课的知识技能取向。在新课程改革中,不再把知识技能看作是一成不变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内容。 2、新的学生观要求听课、评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新的学生观更加关注学生的潜力,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新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的人,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活动中复合主体的重要构成。 3、新的课程观要求听课、评课引导课程回归生活世界。 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科书。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

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正在成为课程改革中教学实践的新观念。 第二、新课程下听课、评课的方式方法。 1、教师怎样听课: 首先,教师听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如:先了解下听谁的课,上那篇课文,提前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自己简单预设一下这课的教学流程。 其次,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两者兼顾。看“教”——主要是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主要是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即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 此外,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在分析总结他人的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听课的教师要善于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吸收他人的有效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2、教师怎样评课: (1)由教者自评。一般自评的内容有教材、教法、学法、程序。教材,主要介绍教学的要点、难点、编者的意图以及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谈自己的认识和处理与设计的差距。教法,主要介绍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方法,评议自己的设计与课堂上的设施情况。学法,主要评议自己在课堂上怎样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以及取得的效果等。程序,主要评价自己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10305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 学时/学分:96 / 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适用专业:机械设备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应用技术、金属材料工程 开课院系: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教学部 开课院系: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教学部 教材:《工程力学教程》西南交大应用力学与工程系编 2004年7月 参考教材:《理论力学》第六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力教研室高教社2002年8月教材: 主要参考书:《材料力学》单辉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4月第二版 《材料力学》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第四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工程力学》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这两门课的主要部分内容,是机电、材料、汽车等工科大学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简单工程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对这些力学模型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包括瞬时与过程)分析和计算的能力;同时对构件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等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能力。能利用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判断分析结果正确与否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学习、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力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理论力学内容部分和基本要求: (一)静力学: 力的概念;约束及约束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各种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摩擦和物体的重心。(二)运动学: 描述点的运动方程、在其基础上求点速度和加速度;刚体的平动与定轴转动方程的建立、如何求其速度和加速度;重点讲授点的复合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 (三)动力学: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应用,惯性力的概念及达朗伯原理。 学完理论力学后,应完整地理解基本内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达到下列要求: 1、具有从简单实际问题中提出理论力学问题的初步能力。 2、能选取分离体并正确画出受力图。 3、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简化;能熟练运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简单物系的平衡问题(包 括考虑有摩擦力的情况)。 4、能正确地运用分解和合成的方法分析点的运动。能熟练运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熟练地计算 刚体作平面运动时角速度和刚体上点的速度。 5、能正确运用动力学普遍定理求解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6、能熟练地运用达朗伯原理求解简单的动反力问题。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不知不觉中,本学期又过大半,同时,学习工程力学这门课程也快一年了。刚开始学时觉得这门课和高中的物理力学没啥大的区别,都是分析力学问题。但是随着深入的学习,慢慢的,发现了这门课程没那么简单,并不只是简单的分析力的构成。 工程力学这门课程包括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理论力学主要讲述的是经典力学部分的内容,讲述了静力学和运动学和动力学三大部分。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的科学,动力学主要研究了点和刚体的简单运动和合成运动,动力学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材料力学研究物体(变形体模型)在外力作用下的内力、应力、变形及失效规律。 理论力学不像是生物化学,很多知识要靠记忆去扩展,这是一门更多得靠逻辑和推理去构建知识构架的学科。我对需要大量记忆的课程并不擅长,但我喜欢在错综复杂的力学体系中用最基本的东西去思考,解决问题,并想出自己真正有个性的办法,我也觉得这样对自己的智力和思维方式才是有帮助的。而理论力学又不同于以前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其分析的问题更加复杂,更加接近实际,对问题的剖析也更加深刻,因此对思维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激起人的兴趣。 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还是碰到了很多的困难的,有时觉得会烦躁,但最后静下心来好好把书上的内容系统地过一遍,有时甚至往复地看好多遍,直到自己真正理解,成为让自己接受的知识。理论力学的难点不在于知识的多,而是真正要学好这门课,对其中没一点知识必须有足够深的理解,然后各种综合性交叉性的题目也便能很自然得想到用书中不同的知识去解决。自己也便能顺利地去推倒自己想要的结论了。

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要: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以“地质工程”本科创新实验班为依托,对该课程教学从课程教育思想、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授课方式和手段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改革。 关键词: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于2010年以来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各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方案都重新进行了思索,并提出修订计划方案。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以此为契机,经过两年的准备和酝酿,成立了“地质工程”本科创新实验班。该实验依托2011年本校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工程”两个专业为背景,根据教育部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具体要求,以培养适应21世纪地质工程行业发展和经济需求的,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地质工程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优秀的综合素质的地质工程科学领域创新人才为目标,多次召开会议制订讨论创新班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着力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计算、分析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工程力学作为该培养计划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在提高学生计算、分析能力方面处于“排头兵”的地位。学院领导强调该实验班课程必须由授课经验丰富、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师来承担。本人作为任课教师之一,深深感到肩上的责任。为实现提高学生三大能力素养的目标,在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尝试。 一、课程教育思想改革 教育改革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难处是“课程”。课程教育思想本质上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反映,是课程改革的思想先导。社会需求在变,课程设置也必须根据需求做相应的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工程力学课程作为经典力学,传统上偏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作为非力学和理学的学生,是会有一定难度的。许多学生从中学到大学都会把力学作为学习的“拦路虎”,无疑从心里上造成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隔阂。“地质工程创新实验班”的学生是从本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经过几轮考核选拔出来的,因此,他们具备学好这门课的基础。但是,地质工程专业的许多学生对力学课程怀有畏惧感,片面认为只有力学专业的学生才能、才需要学好力学。因此,对于这些学生首先要其克服“畏难”情绪,从思想上放下包袱,鼓励学生只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就一定会学好工程力学。 二、课程内容改革 工程力学作为工科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涵盖了原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大部分内容。从学时上来说,该门课程几经变动,大部分学校学时为60~80学时不等,本校“地质工程”本科创新实验班学时设为72学时。传统的工程力学教学偏重于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书上的例题和习题主要都来自于机械工程实际,模型也大多来自于机械和工程设计。对于没有机械工程基

学校对教师的工作鉴定意见_2020年对教师工作表现的鉴定评语

学校对教师的工作鉴定意见_2020年对教师工作表 现的鉴定评语 导读:本文是关于学校对教师的工作鉴定意见_2020年对教师工作表现的鉴定评语,希望能帮助到您! 学校对教师的工作鉴定意见,是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表现的态度,那么你要怎么去写学校对教师的工作鉴定意见呢?下面由本精心整理的学校对教师的工作鉴定意见,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学校对教师的工作鉴定意见篇一 xxx 同志自任职以来,政治思想觉悟高,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工作勤奋,教书育人,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有开拓创新精神,根植小学教育第一线,不断追求进步,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成绩显著,积极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 xxx 同志把思想政治放在首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教师素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任教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任现职以来一直担任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一职,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厚爱学生,以情育德,用自己真诚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作为班主任,他总是起早摸黑,工作兢兢业业创造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勤勤恳恳地搞好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用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独到的管理方法和体制建立较为完善的班级管理体系,并在全校、全镇推广,以良好的校风促进班风,良好的教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坚持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积极参加进修、培训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善于创设情境,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先后多次在县、镇、校级上观摩课、示范课,黄雪萍同志专业知识扎实,勤奋好学,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任现职以来,一直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年均课时达 700 节以上,是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但仍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不断超越自我。 学校对教师的工作鉴定意见篇二 政治表现:该同志任现职以来能衷心拥护党的教育事业,思想端正,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工作业绩:该同志在教学工作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认真完成学校领导分配的任务,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经验,注意更新知识结构,并把所学所悟转化应用到教学中,教育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喜爱。 专业技术水平: 该同志在教学中能广泛涉猎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具有广博坚实的理论功底和系统厚重的专业知识。在单位从教( ) 年来,各方面的业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基层考核意见:该同志任职以来,思想端正、工作积极认真负责,业务水平显著提高,教学业绩突出,能完全胜任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各种职责,同意定位二级教师。 学校对教师的工作鉴定意见篇三 作为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努力做到规范化;加强班风建设,开展丰富

工程力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工程力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继“卓越工程师”之后的又一工程教育导向。土木工程作为军用和民用工程中的重要分支,面临着与时俱进的挑战,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基础性、前瞻性的力学分析能力,根植于力学课程,反映在土木工程分析现场。由于工程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错位,使得目前力学与专业、专业与职业在相互衔接系统化的教学上尚有很大差距。笔者针对力学教学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反思,提出了从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的积极探索,有利于融合力学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标签:力学分析能力;系统观念;开放式课堂;评价方式 目前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力学课程仍旧沿用研究型大学的课程设置,课程落后于产业发展,从大一的基础课不知方向到大三密集的专业课,整个学习过程反馈路径漫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主动性不足;同时力学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间的呼应、深化之平台不牢固。工程力学课程与结构专业课各自为营,教师间缺少指向职业核心能力的交流,学生的知识点割裂;从职业的愿景而言,人才培养方式与职业对接程度不高,屡见不鲜的工程事故,彰显了土木专业毕业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预警处理能力的不足。针对工程建设期内各种安全措施所涉及的力学原理,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不足。这些现象和问题迫切的需要学生和老师从纷繁的信息中搜索专业的内核,搭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形成一个从力学到专业的系统。以整体化的工程观,构建教学内容和形式。笔者结合近年的力学教学的情况,从力学的课堂教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力学课程教学的思想指导-系统化 工程是以一系列科学知识为依托,应用这些科学知识,并结合经验判断、经济的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的一种专门技术。工程活动历来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规模大、涉及的因素多。尤其是现代社会实施的大型工程都具有:多种基础理论学科交叉、复杂技术综合运用、众多社会组织部门和复杂的社会管理系统纵横交织、复杂的从业者个性特征的参与、广泛的社会时代影响等因素的综合运作的特点。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工程的实现中扮演者工程师的灵魂角色。美国学者J.波多格纳说“工程师在组织化社会中的基本作用是一种整合作用,工程师的作用是构建整体”。 服务于土木工程的力学课程教学[1]应围绕培养学生具备力学基本知识和解决力学问题的技能,这种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后续课程的需要,具有把工程中的力学现象转化为工程力学问题的基本经验,能把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适应今后工作岗位对工程力学知识的要求,并在实际岗位上不断补充提高工程力学知识的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力学课程以逻辑性见长,学生往往迷失于庞杂的公式和理论推演中,一些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力学学习兴趣不浓厚,课堂上共鸣不高,对于力学作用的甚了了引发了被动机械的接受知识,在实际施工现场中不能将其转化为主动分析的诉求。比如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

工程力学学习心得

《工程力学与建筑结构》课程技能考试 不知不觉中,本学期又过大半,同时,学习工程力学这门课程也快一年了。刚开始学时觉得这门课和高中的物理力学没啥大的区别,都是分析力学问题。但是随着深入的学习,慢慢的,发现了这门课程没那么简单,并不只是简单的分析力的构成。 工程力学这门课程包括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理论力学主要讲述的是经典力学部分的内容,讲述了静力学和运动学和动力学三大部分。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的科学,动力学主要研究了点和刚体的简单运动和合成运动,动力学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材料力学研究物体(变形体模型)在外力作用下的内力、应力、变形及失效规律。 理论力学不像是生物化学,很多知识要靠记忆去扩展,这是一门更多得靠逻辑和推理去构建知识构架的学科。我对需要大量记忆的课程并不擅长,但我喜欢在错综复杂的力学体系中用最基本的东西去思考,解决问题,并想出自己真正有个性的办法,我也觉得这样对自己的智力和思维方式才是有帮助的。而理论力学又不同于以前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其分析的问题更加复杂,更加接近实际,对问题的剖析也更加深刻,因此对思维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激起人的兴趣。 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还是碰到了很多的困难的,有时觉得会烦躁,但最后静下心来好好把书上的内容系统地过一遍,有时甚至往复地看好多遍,直到自己真正理解,成为让自己接受的知识。理论力学的难点不在于知识的多,而是真正要学好这门课,对其中没一点知识必须有足够深的理解,然后各种综合性交叉性的题目也便能很自然得想到用书中不同的知识去解决。自己也便能顺利地去推倒自己想要的结论了。 另外这门课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了,我们不仅在可以学到课本上的内容,同时,我们还可以亲自动手在实验中检验理论。这与以往学习理论力学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不同,也更加激起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工程力学理论性强且与专业课、工程实际紧密联系,是科学、合理选择或设计结构的尺寸、形状、强度校核的理论依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学好工程力学,为后续专业课的应用和拓展奠定了很强的理论基础。 .1

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对策

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对策 摘要工程力学作为机械专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在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 提高及知识传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工程力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力 学的特征,使其在材料与理论力学思维方法的培训下,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 好基础。深化工程力学的教学改革,发挥其教育功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满 足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文章笔者针对工程力学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分析 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工程力学问题对策 1.前言 工程力学作为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多数的其他专业中均有开设。与此同时,学生学习工程力学,有利于提高其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日常生 活中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但基于工程力学的课程内容繁多,公式复杂,使多 数学生在学习工程力学中比较被动,以下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工程力学 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2.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及教师的不重视 学校应培养专业的力学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但目前,部分 学校的学生力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差。大多数的学生缺乏明确 的学习目标,学习的积极性低。而有些学生不注重学习方法,只是死记硬背,乱 套公式,并未能真正理解并掌握力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另外,部分教师未能根据 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师未能将力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 际生活中,并对其加以讲解,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加大教学的难度,这造 成了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丧失学习的信心,这给力学教育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2教材的缺陷 近些年来,由于工程力学的教材仍是按照以往的学科体系进行编辑,并重点 要求系统本身的严密性及完整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掌握解题的 技巧,忽略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及理论结合实践,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造成大多 数的学生误认为工程力学这一课程没有多大用处,学不学均不关紧要,使学生未 能很好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给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根据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应采取相 应的解决对策。 3.工程力学教学的改革对策 3.1不断提高学生对工程力学的认识 工程力学作为一门单调的课程,教师在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时,应理论联系 实际,不断丰富理论知识的内涵,突出其价值。重点关注课程的最初部分,尤其 是课本的首节内容,应对其进行生动讲解。该课节中讲述了工程力学的目的、性 质及任务,结合相关例子,在多媒体的演示下加以说明,从而逐步讲解工程力学 的实际运用。如关于电视架的制作,教师可对其制作方法进行提问,使学生独立 思考后,再介绍电视架在工程力学中的相关知识,阐述电视架的哪些部分属于材 料力学,哪些属于静力学,使学生基本认识。 3.2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工程力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教师通过实验,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首先,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