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导论读书报告C5

心理学导论读书报告C5

心理学导论读书报告C5
心理学导论读书报告C5

心理学导论第五章读书报告

NyT

一、进入意识世界

翻开第五章,首先看到的便是第五章的题目“Variations in Consciousness”,意识中的变化。在这一章中,作者向我们列举了讲述意识的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人类行为——梦、催眠、与冥想。这三种作为意识代表的行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有带着神秘莫测的面纱。然而,这三种“神秘”的行为,却引起了众多科学家的兴趣,从而引出了非常多有趣的研究。下面简单地说一下本章的主题“意识”与本章的重点“梦”。

提起意识,首先要说的当然就是意识了。书中有说,意识的自然属性是“a continually changing stream of mental activity”。也就是说,意识是时刻改变,难以捉摸的。但是,恰恰是这变幻莫测的意识,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思维、想法以及各种现今还难以解释的行为(当然了,心理学的一部分研究也是基于此而兴起的)。而这抽象的意识,是怎样以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的,这又将是心理学所要着力解决的一样东西。

说起意识衍生物的最好代表,那肯定是梦。而在心理学的层面上提起梦,又不能不让人想起弗洛伊德那著名的《梦的解释》。当然了,虽说精神分析学说在大众对心理学的认识上广为流传,却不足以作为心理学的主流。而从书中看来,现今的心理学对梦的研究程度,还主要集中在对梦的物质方面的研究,而还没有深入到对梦中的现象与意识的联系上(虽然已经有假说提出来了,但是似乎这三个解说都还缺乏一定的证据)。不过,也由此可以看出来,对梦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关于睡眠

作为人类睡眠的产物,梦的确如同意识一样难以捉摸。然而,梦并不是在我们睡眠的全过程中发生的,而是随着每一个睡眠的阶段发生的。人的睡眠存在着一个个的周期,而这一个周期又可以大概分为REM睡眠与nREM睡眠阶段。这两个阶段的睡眠特点有着显著的不同。

首先说一下nREM睡眠。在人体的睡眠过程中,nREM几乎占据了睡眠时间的75%。其中nREM睡眠又由入睡期、浅睡期与深睡期这三个阶段组成。入睡期与浅睡期是人体入睡的前期阶段,在这里不详细地说。现在主要说一下深睡期阶段。按书中所说,人体进入深睡期的时候,大脑会释放高而宽的δ波,这时候人体的肌肉与部分系统会非常放松,从而起到休息的效果。而在深睡期期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人体此时的意识会消失,而梦也不会发生。也就是说,当人体需要真正地放松的时候,将会失去对自己、对外界的感知(当然了,这里说的是当外界的刺激没有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前面也有说过,意识与梦有关,当意识消失的时候,梦也就消失了,这大概是深睡期不发梦的原因吧。

但既然是神秘的并且与意识有关的梦,我想科学家们应该更加着重研究REM的睡眠吧。REM睡眠阶段是人类发梦的阶段,各种各样有趣而神秘的梦都在此短短的阶段发生。人类进入REM睡眠的时候,大脑所释放的脑电波与清醒的时候一样。这也说明了人类发梦从某种程度上与人类清醒时候的机制是一样的,只不过梦相对于现实,没有起源,也显得比较离奇。而且,梦的内容绝大部分只与个人有关,与社会及国家无关。这也难怪弗洛伊德会提出他那著名的“梦是潜意识的反映”的理论了。

在写这篇文章的中午,在午睡被手机闹铃惊醒的过程中,我遭遇了一回睡眠瘫痪症(大概就是通常所说的“鬼压床”了)。这一种经历在我以前午睡睡得太长的时候也有发生。那种意识清醒却动弹不得的感觉也挺痛苦,而且醒来以后总感觉眼睛好累,心跳有加快的感觉。后来查了一下资料,这种症状也是发生在REM阶段的。那么现在就可以结合一下REM的知识来分析一下睡眠瘫痪症了。首先,REM时期的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快速眼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在挣扎着醒来以后眼睛会觉得特别累。其次,在睡眠瘫痪症发作的时候,意识是清醒的,而大脑在REM时期的脑电波与清醒时候的脑电波是相类似的,所以在进入REM时期的时候醒来也能够保持与平时一样清醒,也能够感知周围的环境。然后资料上说,在REM时期中我们的骨骼肌除了呼吸肌及眼肌外,都处于极低张力的状态,造成了不听意识指挥的情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当我们处于深睡期的时候,由于意识的消退,我们不能够指挥我们自己的身体,此时我们的大脑也是一样处于无意识的状态。而在发生睡眠瘫痪症的时候,

大脑是具有意识的,却同样不能够指挥我们的身体。这两者之间虽然有微小差异,但是其中的机制是否都一样呢?看来这还是需要自己去寻找一下答案。

最后,有一样比较特别的是,REM睡眠不单单存在与人类中,还存在于动物中,这一种现象与行为主义中人类与动物从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观点相吻合。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在研究人类心理的时候,为什么也可以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来达到目的了。

三、催眠与冥想的实质?

除却梦与睡眠,催眠与冥想同样是引起不少人疑惑的关于人类意识的活动。通过催眠,人类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自己,找回自己的记忆,也可以做出一些难以置信的事情;通过冥想,人类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维持自己健康的身心。这两样看似再也简单不过的事情,却总是能发挥出令人惊奇的效果。这里面究竟潜藏了什么规律呢?

首先是催眠。书中一开始就有提到,催眠这一名称看起来便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这如同至今许多人对心理学仍然会产生误解一样。催眠作为一种处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一种状态,却可以让人在深度放松、意识模糊的同时仍然保持对外界的反应,并且作出相应的应答。这一种状态又跟上面关于睡眠瘫痪症的内容所提到的两种状态又有不同。另外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催眠也许是另一种层面的Sensory adaption吧。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意识层面上的行为,有着很多的相似性,但是却又看似不可以用统一的理论去解释。所以说,心理学对这虚无缥缈的意识上的研究,还存在这很大的研究空间。当然了,如何做到把这流动的意识量化,这又是另外的一个问题。

然后简单地提一下冥想吧。关于冥想作用的机制,书中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结论。而阻止了对冥想研究的因素主要是安慰剂效应与不能使用双盲法。这两个因素虽然说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很常见,但是一旦出现了,也是确实是难以排除的。

总而言之,对催眠与冥想的解释,仍然是一个难题。而在我看来,解开这一难题的主要方法,还是集中在研究方法的改进。

四、个体文化环境对研究的影响与理论多样化的重要性

心导的作者在一开始就说到,有这么七个主题将会贯穿在心导的文章当中。而随着我心导的阅读量的增加,我对贯穿在心导文章的这几个主题的印象也越发深刻。而看完这一章的内容后,给我留下了印象的其中两个主题便是个体文化环境的差异与理论多样化的重要性。

首先是个体文化环境的差异。在对睡眠的叙述中,书中先是说出了不同文化环境中的睡眠习惯的不同,然后再说了个人的睡眠周期的不同以及随年龄变化的睡眠周期的不同。然后在对精神药物的叙述中,也提到了同一物品同一剂量在不同人中的作用不同。这几个例子便是对个体文化环境差异的例证。

在阅读了第四章以后,我才开始发现理论多样性的这一主题,才对这一主题有所感觉。而在这一章中,理论多样化的内容则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这一主题的印象。在梦、催眠这两个领域上,都有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行为解说。而且,每一个科学家的解说都看似比较合理。但实际上到底哪一种解说能够真正地代表梦与催眠的机制呢?这就要等待其他的科学家进一步的研究了。不管怎么说,多样化理论的提出,带动了科学向更多的可能性研究,也拓宽了科学的视野,这对科学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五、科学的研究方法在研究意识中的应用

在这篇读书笔记的最后,我想谈一下科学研究方法在研究意识中的应用。我记得在心导的第一课,老师就告诉我们,心理学是一门把人类的行为(或意识)进行量化,从而达到研究目的的科学。而把人类行为或意识量化这一处理在这一章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首先是对人类脑部活动的量化。在这一章对睡眠的研究中,科学家们主要是通过脑电波这一“量化”的变量来研究人类的脑部活动,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的。当然了,这一量化也产生了“鸡生担”的谜团。却也不失为一次成功的量化处理。

而在这一章的“Feature Study”中,对实验结果的量化处理也是对实验的分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另外,在这一个案例中,研究者还别出心裁地增加了一个被试对自己表现的自我评价,这又起了一个十分好的对照作用,从而使实验达到了一个多用途的层面。怪不得教材要把这个实验当作案例了。

关于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一直觉得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类灵魂的学问。现在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本文是《心理学》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1 以前我对心理学一直抱着厌恶的态度,觉得心理学很枯燥无趣。但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戴维·迈尔斯的《心理学》。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慢慢地喜欢上了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心理学与生活》作者菲利普。津巴多说过:戴维。迈尔斯清晰、严谨的写作风格,优雅雄辩的文辞在整个心理学界无人可比。他撰写的心理学导论性教材和社会心理学教材都无一例外极为畅销。 从内容上看,该书既包含传统的主题同时又与时俱进。这本教科书包括序幕,共有19章,其内容依次为心理学的故事、对心理科学的批判性思考、神经科学与行为、行为的天性与教养、人的发展、感觉、短觉、意识状态、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智力、动机与工作、情绪、压力与健康、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心理学。它不仅系统地阐述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而且还阐述了大量的心理学应用的内容;不仅阐述了普通心理学的传统主题,而且还反映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了这些传统主

题的新的发展趋势。与第6版相比较,本书的每个章节都有新的变化,特别是新增了进化论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这本书不仅对于大家了解人“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互相关联”,书中的内容非常的丰富饱满。在此,只截取片段分享: 1、“你永远无法预言某一个人会如何行事,但却可以对人的一般行为做出精确的判断。个体虽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 2、解释分为不同层面,“知识本是一体的。把它分为不同的学科只是屈服了人类的软弱”: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神学 3、价值观—需求利益—态度—认知—行动,是相互影响的,这对影响力研究有重大的启发。 4、社会心理学研究要区分好“相关”与“因果”的关系。推理要有确凿的逻辑性。 5、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并非天生理性。人具有很多弱点。 6、社会冲突性的根源与和解的方式。社会心理学对经济学和管理学必然有深刻的影响。 7、物质主义的富裕并无代表着幸福。人的幸福感是与人们的适应能力以及社会比较倾向紧密联系的。金钱既能增

人格心理学导论读后感

《人格心理学导论》读后感带着对现实的更多个人的迷惑以及本着工作上的需要,我参加了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活动。通过《人格心理学导论》这门课的学习,自觉心灵有所成长,而对于人格心理学理论常识也有所增加和深化。下面本人将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收获及感想。 在学习之初,课本中“人格心理学的应用就是将人格心理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帮助人们,使人们的生活更快乐、健康,并更具创造性。”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说得多好啊,而我就是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之一。 通过教授的讲解,结合系统的读书学习,我对人格心理学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了一些思考。通过学习我知道:人格特质理论重点关注人格的较为表层的描述和比较问题;人格生物学理论则从身体上寻求对人格的解释;人格精神分析理论则是对人内心的人性进行最深层挖掘,关注内在的潜意识;而人格行为主义理论则摒弃心灵主义的东西,强调外显的行为和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决定影响,看重外在强化的作用;人格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则注重人的主观自由意志的力量不同,研究人的本性、价值、潜能与创造力,在人的层面上来研究人格;人格认知理论则主要关注内在的认知能力及其与动机和情绪的关系,重视个体的

社会情境以及自身的生理特征,从认知---情感过程与外在情境互相作用结果的角度来分析人格。每种理论都有它特定的历史意义,都有给后人启示的地方,而我个人更看重人格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提供了另外一种看待人性的方法,虽然它和其他人格理论一样,都是既有贡献也有会受到批评的地方。 一、人本主义理论基本含义 人本主义理论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罗杰斯。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笫三势力。 人本主义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培育,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罗杰斯,同样强调人的自我表现、情感与主体性接纳。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创造出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

《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读后感

《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读后感 最近,我读完了《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导师级别的大师作品,我也是后来听了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导论公开课之后,才逐渐发现大师在心理学领域所受的争议,正如这本书一样。该书大部分的文字在中国现在的社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是绝对非常难以拿出手的。 佛洛依德将人类所有的行为以及心理行为都建立在性之上。这样的理论未免太过极端,又太过邪恶,这也是引起世人争议的源头。虽然我也很不想承认我们人类依然只是如动物那么低级,一切以性为始。当然更不愿意相信本书中讲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即所有人类的性起源都来自父母。那种所谓所有小男孩都想弑父娶母的梦想,谁又能轻易接受呢。但随着研究心理学的程度逐渐深入,就会越来越赞成这本书的所站的立场。人类所有邪恶的本源,所有的杀缪,所有的欲望,所有太过变态的行为,皆为性为起点,或者说隐藏在性之后。 我们的潜意识,太过强大,不要试图去看穿它,其实我们全都是有缺憾的动物。这才是上帝制造我们的乐趣。食色性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所以在了解自己喜欢吃什么的基础上也要了解一下身体。通过精神分析表明,这些症状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只是来自或者完全地来自那些所谓的正常的性行为。它代表的是那些更广泛意识上的性变态行动——能够直接表现在意识的幻想里或表现在行动中。 所以,这些症状可以说某些是变态性欲的代价,换种说法即所谓神经症是性变态的负面或被动性表现(性变态者意识当中的清晰幻想“在优势条件下可能会直接变成行动”、妄想症患者由于妄想而产生的恐惧“来源于本身而投射到别人身上的敌对感”、歇斯底里症患者潜意识幻想“这是精神分析法通过其

症状发现的”,三者在细节上如出一辙)。所以,在神经症患者的性行为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研究过的所有性变异现象包括正常范围内的变异和病态性生活的表现。 人类到目前为止,还不完全清楚,爱是与生俱来的基因,还是后天培育发展的产物。尽管孔子曾说“人之初,性本善”,善是爱的基础,有爱的成分,但它毕竟不是爱。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使人与生俱来带着古朴的爱的因子,但若没有后天对爱的开启、激活、培植、引导、教育、升华,一个人的爱不会变得完善。爱是一门艺术,不学习达不到境界。爱更像是一门实践,只有在爱中才能学会爱。爱是与生俱来的,爱的能力却不是。学会爱自己、爱别人、经营爱情都需要修行, 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明白了,不幻想刚开始恋爱就能遇到与我白头到老的人,世界上没有绝对合适的人,两个人花在对方身上的时间与心意才会使之成为最合适最正确的人;也不要因为害怕伤害而不敢付出,只要双方都认真的爱了,都在这段恋爱中成为了更好的人,这段爱情就是成功的。

北大新生必看!通选课攻略!北大十年师兄师姐的吐血总结!求扩散,让师弟师妹们受益

北大新生必看!通选课攻略!北大十年师兄师姐的吐血总结!求扩散,让师弟师妹们受益 北大新生必看!通选课攻略!北大十年师兄师姐的吐血总结!求扩散,让师弟师妹们受益!中国政治与政府过程:徐湘林 老师上课还不错,一个学期的课上完,把中国的政治结构问题都梳理清楚了。 考试复习不是很吃力,很容易拿到分 中国古代文化:陈剑课程内容的线索不是历史朝代,而是几个部份中国古文文化中重要的小东西:比如姓名氏字,祭祀,官职,器皿等,这些知识对阅读中国古代文献很有益处,对实际生活也有一定的帮助。最后需要写一篇论文,只要多翻阅资料,用心写肯定可以获得90+。 印度社会与文化:陈峰君可能要点名,课上很无聊,几乎学不到什么知识。考试开卷,题目简单的出奇;写一篇小论文,如果你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到台上去发发言加分,会有有专门两节课同学发言。给分还可以。 中国美术史及名作赏析:白巍讲的很好的一门课,容易明白,很文艺青年的一门课。最后考核,50%一篇展览观后感,不一定写的很学术,只是督促大家去看展览,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审美能力。50%闭卷考试,三道问答题。只要好好听课,就没有什么问题,给分很好的 中国历史地理:韩茂莉很好的一门课程,A类偏文科的课程,能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历史纵深的了解,学到很多东西,考核是写一篇小文章,不要超过一页,有关中国历史地理方面,什么题目都行。考试很简单,按老师讲的记一下就可以轻松得到90+了。 基本乐理和管弦乐基础:马清乐理讲的特别清楚,老师为人耐心,可以随时打电话请教问题。只有期末考试,分为三部分:一、乐理(之前会做一张难一点的复习卷,都搞懂了就行)二、识谱辨乐曲(最后一节课大家会一起唱一唱的)三、作曲(1四音对一音,2以高山流水为主题创作32小节的乐曲。)、给分还不错,对于一个音乐菜鸟来说这个分很值得医学发展概论:这堂课还很好地普及医学知识,不管有没有选课的同学都可以当医学讲座去听听。最后只要写一篇文章,可以写听课感想,也可以写某一领域的小论文,3 000字左右。没有考勤。给分很适中 社会学导论:刘爱玉老师人很好,一学期下来就算什么都听不懂,也能知道几个社会学专业名词考核:论文和闭卷考试,得分很容易,轻松90分

耶鲁大学心理学导论第九课公开课观后感-东华大学邓伟舜

耶鲁大学公开课-进化,情感和理性:爱观后感 在看完耶鲁大学彼得院长关于爱的演讲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从来没有想到对于爱这一极为广泛的词语竟然被剖析的如此透彻,引用塔夫斯大学的院长斯滕伯格用亲近,激情和承诺三个因素来描述爱,并且将爱分类,仔细对于爱进行分析,然后分类,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她人的好感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真正的爱。 这段时间也一直被感情困扰,那种痛彻心扉,血压升高,全身战栗的感觉实在是极度难受,或不舍,或失落,再加上由于要考研一直在强制性的逼迫自己把重心转移到学习上而又不得,导致几乎喘不过气来。于是在一天的早上想起了王老师推荐的耶鲁大学心理学导论课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看了,然后惊讶的发现爱竟然是如此如此,自己终究还是太年轻,很冲动的就认为那个人就是能够陪伴自己一生的人,在现实和理想的巨大落差下痛苦不堪。这种感情也许正如彼得院长所言真正伤害我们的,是原先对我们很好,但是之后对待的态度不好了,冷淡了,这种伤害才是最大的。态度的改观比一开始的想法更重要。然而感情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要想拔去,就必须痛的流血。 一直认为自己不是一个理性的人,有爱就说出来,虽然一次次的受伤,但是依旧顽强。顽强到最后每次都是冷静近乎冷血的告诉自己,她不值得,不值得,尽管每一次的伤害都来自于同一个人,来自于她的不在乎。但是自己无法摆脱。正如彼得院长所说,一直认为能够长久的陪伴是依靠温情,善解人意,富有爱心,风趣幽默,是依靠真心,其实有时候长相还是占了大多数的作用,乃至决定性作用,终究自己还是败在了之前不在意的外表上了。 得到与失去,彼得教授四大因素中的第三个因素,得到总是喜悦的,但是失去也是必然了,终究还是不能永远拥有,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如彼得说的理性看待爱情吧。 感情的产生是来源于三个因素的影响:空间距离,相似度,熟悉感。自己剖析自己的感情,因为是自习同桌,所以空间距离上太近了,近的几乎没有彼此的私人空间。而且太相似了,都是考研,都是独生子女,喜欢的考研辅导老师一样,甚至生活作息都彼此影响以至于近乎一样。相处的太久太熟悉了,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懂对方的意思。这种三种都有的感情注定根深蒂固。 能力终究还是一个吸引人的关键因素,越有能力,越让人崇拜,在各个方面都很出色,甚至有时候出个洋相,都被认为这是接地气,更值得崇拜。所以在爱的角度上来分析,如果要吸引到自己喜欢的人,那就努力,努力变得优秀,成为未来更优秀的自己,然后到时候要不要出洋相以获得更高人气都只是看自己的想法,想就能做,不想也不会咋样。能力终究很重要 另外,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自然选择会垂青学习心理学导论的人,这些人可以将心理学导论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有经验知识准备成功率还是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的。 这个读后感因为某些个原因没能一次性写完,在又经过了几天之后情绪也确实好转了,再来写这个读后感的时候对与彼得院长的所言又有了一个新的理解。既然将爱剖析的如此清楚,那么我们就能够辨别出自己的想法到底是什么,然后用处理一件事情的态度去处理一件感情,这样能够更加理性的对待,人固然是一个感情动物,但是也正是因为是一个感情动物所以很容易被感情所伤害。在受伤的时候仔细去分析也许不一定分析正确,但是一定好受很多。

《心理学导论》读后感

《心理学导论》读后感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心理过程的科学。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有朋友说:“学心理学的人能看透别人的心理,知道他人心里想什么,好厉害!”这些说法把心理学神化了,其实,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心理学并不仅仅来源于哲学,它也来源于一些自然科学,如生物学、生理学等。《心理学导论》作为一本心理学入门书,就是要“使得心理学被正确地理解”,并且要避免堆砌大量的心理学文献,而应该呈现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和主题。它就是以均衡的、科学的方式呈现了这些重要主题,同时辅以该主题的经典研究和最新进展。 《心理学导论》几乎每三四年修订一次。在美国,该书使用者已经超过250万人,堪称为心理学入门的经典教材。随着近年来心理学的飞速发展,作者对该书进行了及时的修订。2007年第11版在全球正式面世。新版不仅融入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信息,而且对各章内容的表述方式、组织架构、案例材料等都进行了大 幅度的更新。本书的最大特色是以读者为本,利于学习。作者都

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他们在书中对有关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做了详尽的解答,系统地讲述了心理学各分支领域的基本知识和运态。在撰写方式上,他们力求将一门严肃的学科赋予生动活泼的表达,同时指引人们自觉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当我们把书中抽象的文字变成鲜活的体验,学习心理的过程将是那么轻松快乐,不失为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我们会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学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学知识终身受用,引导自己生活得更加幸福和美好。 《心理学导论》涵盖了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测量等心理学各领域,对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研究方法、实际应用、前沿进展和跨学科研究等进行了整体介绍,使读者能够对心理学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为人们自觉应用心理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打下科学的基础。 对我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对人的心理的了解。人的心理是以不同的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活动。人的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来说可以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认识过程是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心理活动。人的认识过程包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过程。注意则是伴随在心理过程中的心理特性,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情绪 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

《人格心理学导论》读后感

《人格心理学导论》读后感 带着对现实的更多个人的迷惑以及本着工作上的需要,我参加了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活动。通过《人格心理学导论》这门课的学习,自觉心灵有所成长,而对于人格心理学理论常识也有所增加和深化。下面本人将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收获及感想。 在学习之初,课本中“人格心理学的应用就是将人格心理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帮助人们,使人们的生活更快乐、健康,并更具创造性。”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说得多好啊,而我就是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之一。 通过教授的讲解,结合系统的读书学习,我对人格心理学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了一些思考。通过学习我知道:人格特质理论重点关注人格的较为表层的描述和比较问题;人格生物学理论则从身体上寻求对人格的解释;人格精神分析理论则是对人内心的人性进行最深层挖掘,关注内在的潜意识;而人格行为主义理论则摒弃心灵主义的东西,强调外显的行为和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决定影响,看重外在强化的作用;人格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则注重人的主观自由意志的力量不同,研究人的本性、价值、潜能与创造力,在人的层面上来研究人格;人格认知理论则主要关注内在的认知能力及其与动机和情绪的关系,重视个体的社会情境以及自身的生理特征,从认知---情感过程与外在情境互相作用结果的角度来分析人格。每种理论都有它特定的历史意义,都有给后人启示的地方,而我个人更看重人格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提供了另外一种看待人性的方法,虽然它和其他人格理论一样,都是既有贡献也有会受到批评的地方。 一、人本主义理论基本含义 人本主义理论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C.R罗杰斯。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笫三势力。

心理学导论读书笔记

心理学导论读书笔记 心理学作为研究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在一个多世纪的进化发展中,涌现出众多的心理学家和他们各具特色的心理学理论,为使叙述更为简明,下面将结构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六大主要学派就创立者以及研究的目的、基础、对象、方法、不足、意义七个方面进行浅显的对比,并就精神分析学派作较为详细的介绍。 心理学理论结构主义心 理学机能主义心 理学 精神分析学 派 行为主义心 理学 人本主义心 理学 认知心理学 创立者冯特詹姆斯、杜威 (美国)弗洛伊德(奥 地利) 华生(美国)马斯洛、罗杰 斯(美国) 奈瑟 研究目的研究和分析 心理的元素、 心理复合体 的结构和心 理元素结合 的规律意识的功能 和目的 发现病人在 无意识中存 在的问题,达 到治疗目的 寻找预测和 控制行为的 途径 通过研究人 的潜能,促进 人类进步 了解人的认 知活动的心 理机制 研究基础机械主义、经 验主义和实 证主义为内 容的“科学主 义”生物进化论 是自然科学 基础、实用主 义哲学是哲 学基础 从变态心理 角度提出的 泛性论 条件反射学 说是自然科 学基础,实证 主义哲学是 哲学基础 自由行动者 且趋于实现 自己潜能的 人性观 计算机科学 的发展 研究对象“人直接体 验到的经验”意识状态的 描述及解释 精神病患者 的无意识水 平 人和动物可 观察的行为 人的本性、潜 能、尊严和价 值 人的认知活 动的心理机 制 研究方法实验法、内省 法差异的比较 法 精神分析治 疗 观察法、条件 反射法、口头 报告、检验法 等实证性的 方法,以刺激 →反应为基 本研究方法 分析、思辨的 现象学方法 计算机模拟 和类比、反应 时法、 研究不足割裂了心理 的整体性和 各元素之间 的关联性带有机能主 义和实用主 义的倾向 过分强调本 能作用,过分 强调性欲压 抑是精神病 产生原因 过分强调环 境的决定作 用,造成“无 心”的心理 学 用语模糊,具 有主观性,难 以下操作性 定义 研究局限于 实验室 研究意义奠基性的作 用,思想方法 上取得突破提出“意识 流”,并概括 得意识的五 点基本特征 深刻认识潜 意识、防卫机 制,对精神病 学、临床心理 学影响广泛 科学实验的 研究取向,有 助于摆脱思 辨的性质,反 应模式容易 做数量上的 描述 开创了心理 学中的整体 论观点,促进 了自我意识 研究的发展 转变了研究 对象,研究方 法也得到创 新,对心理活 动认识更为 清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