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五课 自觉抵制不良文化侵蚀

第五课 自觉抵制不良文化侵蚀

第五课 自觉抵制不良文化侵蚀
第五课 自觉抵制不良文化侵蚀

第五课

自觉抵制不良文化侵蚀,

做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们了解并感受中华的传统文化。

2.了解一些关于中西方节日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3.让他们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紧迫性,做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

化的传承者。

教学过程:

Step 1. 课堂导入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传统文化是指文明史上和历史上存在过的、发生过的、被今天记忆的人类生存方式和生存乐趣,以及在今天仍然被沿用或有所变异有所发展的上述生存方式和生存乐趣。

Step 2.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历史所能提供的条件,创建、改造、传承下来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五千年泱泱大国孕育出的传统文化,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是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精神纽带。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

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1. 春节古时,有怪兽名曰“年”,形若狮子而独角。定时出现伤害人畜,人们苦无制服之法。一次,“年”闯入某村,巧遇穿红衣,燃竹竿取暖者,“噼拍”爆炸有声,红光闪耀,“年”惊窜奔逃。于是人们认识“年”性,每逢“年”出时,家家户户闭门家居,贴红联,燃爆竹以驱“年”。“年”果不再来。人们庆幸过了“年关”,敲锣打鼓,互称“恭喜”,从此有了“过年”。

2.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3.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中秋节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民间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

赏桂花、猜灯谜等多种习俗。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Step 3. 继承传统文化刻不容缓

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中华文化有中断的危险。从我们身边看,热爱、浸润、学习、研究传统文化的人凤毛麟角;从建国以来的教育看,一直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从广泛的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用语看,有传统文化修养的人不是很多。从国际政治斗争的现实看,一些霸权国家千方百计向中国输入劣质文化;从当前的社会现象看,文化领域的斗争异常激烈,一些怀有政治野心的人,肆意否定中华传统文化。所以,维护、继承传统文化刻不容缓。这是事关文化发展的方向问题,事关中国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同时维护继承传统文化,事关民族的生死存亡,事关祖国国运盛衰。

Step 4. 继承传统文化,做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史学、哲学、道德、宗教等理论和思想方面,在安邦治国、品德修养、成就事业等实践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对传统文化的评价,要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科学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是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强精神的前提和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和沃土。必须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民族文化,又必须在创新中确立和发展我们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社会主义是人民群

众的事业,人民群众的文化传统当然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只要做好批判继承,就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是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问题的进一步深化。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指怎样把传统文化中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转化成具有现代内容的东西,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为伟大祖国灿烂而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还要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经典继承和发扬开去,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承者。

Step 5. 抵制不良文化侵蚀,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西方文化中的精华主要体现在由发达的商品经济所产生和形成起来的一些现代观念上,如科学精神、民主、自由、平等观念等。西方文化中的糟粕主要体现在由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产生和形成起来的一些观念和文化心态上。如以追求个人幸福为最高目标的极端个人主义;以金钱和财富作为主要尺度的拜金主义;吃喝玩乐当作人生意义的享乐主义;诸如吸毒、犯罪、卖淫和“性解放”等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这些糟粕,高中生应自觉抵制其侵蚀,明辨是非,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西方节日中,有的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圣诞节、万圣节等,对于此类节日,我们应在尊重其原有内涵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其轻松快乐、缓释压力的因素;而情人节、愚人节等则带有一定的西方生活情趣,中学生也跟着凑热闹过节,实在有点荒唐;那些既带有西方浓郁的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母亲节、父亲

节等,都是美国普通公民为纪念自己的母亲和父亲而建立的。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并创造出灿烂人类文明的中国将会有符合中华民族特点的母亲节、父亲节,使孝敬老人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涵上会蔚然成风。我们要借鉴并利用西方文化中的精华,从而更好地发扬传承灿烂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

吸收、借鉴外国文化的目的不是用它来取代本民族的文化,而是为了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因此,吸收、借鉴外国文化应立足本民族的实践,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要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的需要加以分析、鉴别、选择和改造,做到“洋为中用”。把我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弘扬起来,使我们民族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族根基,才会不断增强我们吸收外国文化的能力。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Step 6. 课堂思考

你了解西方主要节日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吗?

Step 7. 西方节日介绍

1. 圣诞节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所以称之为圣诞节。从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过春节。

2. 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起源于古代罗马,于每年2月14日举行,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是纪念一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他用反抗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徒的迫害,被捕入狱,并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被处死刑,行刑前,瓦伦丁曾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光明磊落的心迹和对她的一片情怀。自此以后,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3. 母亲节是英美等国家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敬意而设的一个节日。日期是每年的5月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节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有一位叫 Mrs Jarvis 的女士希望能改变Philadelphia的人经常打架的状况,开始了一个所谓“母亲友谊节”。在母亲友谊节这一天便去看望其他人的母亲,并劝她们能和好如初。Mrs Jarvis 于 1905年5月9 日去世,她的女儿Miss Anna Javis 继承了她的事业,在她的努力下,Philadelphia 于1908年5 月10 日第一次庆祝了母亲节。

每逢母亲节,做儿女的会送给自己的母亲节日贺卡、鲜花以及母亲们喜欢的精美礼物等,同时,在这一天做父亲的会领着子女们包揽家务,以便让做母亲的有个休息的机会。

4. 父亲节每年的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起源与20世纪初的美国。据说当时在华盛顿州有一位名叫布鲁斯多德的人,她年幼丧母,兄弟姐妹六人全靠父亲抚养成人。父亲的自我牺牲精神极大地感动了她。长大后,她积极倡导父亲节,在1916年她的建议得到了Woodwork Wilson总统的官方承认。

按照习惯,父亲节这一天,做孩子的通常一大早就起床`给父亲做一顿丰盛的早餐,端到父亲的床头,感谢父亲的养育之恩。这一天,孩子们还向父亲赠送礼物,所送的一般是父亲喜欢的衣服和爱喝的酒。

Step 8. 课堂延伸——媒体和商业炒作的背后

所谓的“洋节”之所以这么受到大家的喜爱甚至热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由于改革开放带来了国人思想观念的转变,更多的外来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文化多元化与我们的兼收并蓄使得西方“洋节”越来越被国人熟知和庆祝;

其次,为了追逐经济上的利益,一些媒体和商家利用“洋节”做文章,加大宣传和渲染,使其成为“电影节”、“促销节”,以此来赚取更多的利润;

再次,确实有一些中国人存在崇洋媚外的心理,片面认为过“洋节”是一种时尚,从而追随甚至热捧,以过洋节为荣。

最后,我国相关文化宣传部门确实对于传统节日的宣传不够,保护继承和弘扬欠缺,甚至一些年轻人已经渐渐淡忘了传统节日,对于其传说、意义以及内涵知之甚少,对其感觉渐渐淡漠。

西方节日不断升温的背后是巨大的商业利润。年轻人追求时尚,热衷外国节日,玩得开心就行,而商家正是发现并利用了这个相当庞大的消费群体,极力宣传包装。圣诞节、情人节等越来越受到商家的重视,因为在此期间,不仅消费者能在消费时有节日的美好感觉,多

了一个相互问候的平台,商家也可以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获得丰厚的利润。西方节日就这样被炒作了起来,成为商家盈利的重要手段。

Step 9 课后作业

1、你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方面?你可以为发扬传统文化做哪些事?

2、中学生该不该过情人节、圣诞节?

宁夏回族自治区 2020年高三政治1月选考模拟考试试卷B卷

宁夏回族自治区 2020年高三政治1月选考模拟考试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共10题;共10分) 1. (1分) (2018高二下·宁波期末) 商品交换包括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 2. (1分) (2019高一上·慈溪期中) 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 (1分) (2019高二上·宁波期中)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的。() 4. (1分) (2018高三上·浙江期末)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信教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要求。 5. (1分) (2017高一下·江苏期中) 一国的国际责任是由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6. (1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7. (1分)(2020·浙江模拟)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8. (1分) (2019高二下·溧水开学考)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9. (1分) (2016高三上·温州期末) 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10. (1分) (2018高三上·盐城开学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二、选择题Ⅰ(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共20题;共40分) 11. (2分)人们的消费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如果A商品和B商品的关系如下表,则B商品中①②的需求量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生产者、经营者应对这种变化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 A . 增加减少调节生产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测试题

第五课文化创新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第16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举办,开幕式美轮美奂,别出心裁。在这里有独特的岭南文化符号,让人追思岭南先民筚路蓝缕,开创未来的历程;而以“水”为核心元素,演绎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艰险,象征着岭南文化所具有的宽广胸怀。亚运会开幕式所展示的独特岭南文化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中外文化兼收并蓄 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中国好声音》这档源于荷兰的电视音乐节目,在吸收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立足自身特点,坚持创新,追求节目质量,以其独特的平民情怀、草根意识和情感力量,既叫好又叫座,深受大众喜爱。这表明() ①吸收成功经验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②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④创新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3.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习近平讲话启示我们() ①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②文艺作品应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 ③文艺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④文化与经济应相互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电视剧《大秦帝国》是一部气势恢弘且颇具震撼力的严肃历史正剧。该剧生动地再现了战国中后期诸侯纷争、百家争鸣的历史情境,也真实展示了一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波澜壮阔的变革史。材料说明 ①任何时代的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④文艺作品都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火爆的日本动漫电影《你的名字》是在日本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这也是日本动漫在创作上能够一直出优秀作品的重要原因。观众能从这些优秀动漫作品中看到日本人的思考、生活方式。这启示我国国产动漫产业在文化创作上要A. 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B.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 不断创新,追求发展 6.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描写了农村子弟涂自强短暂而悲凉的一生。它是作家方方在深入走访当今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基础上写就的,意图写出21世纪大学生与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迥然不同的命运。小说一面世,就以其现实的话题和悲悯的情怀激起圈里圈外的热议。这说明() A.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动力 C.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D. 文化创新不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最新-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通知 精品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通知教基一〔2019〕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给中小学生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途径。 同时,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和有害信息借机传播,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此,党中央高度重视,部署了一系列扫黄打非和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行动,并在2019年11月底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再次强调了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有效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对中小学生的侵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的指导,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和课程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指导各地中小学校利用品德课、信息课及校会、班团队会等,集中开展对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组织学生通过开展绿色上网承诺等活动,自觉践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合理使用互联网和手机,提高对黄色网站、暴力和淫秽色情信息、不良网络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主动拒绝不良信息。 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不进入营业性网吧,不登陆不健康网站,不玩不良网络游戏,防止网络沉迷和受到不良影响,努力在校园内和学生中形成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风气。 二、加强网络法制教育。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中小学贯彻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重点培养学生依法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行为,教育学生拒绝使用侮辱性、猥琐性、攻击性语言,自觉抵制网络不法行为,慎交网友,懂得在网络环境下维护自身安全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 文化创新教案 一、本设计意图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〇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〇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〇文化创新的作用。 〇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〇文化创新的途径。 〇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 〇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继承、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〇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〇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〇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〇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分析 本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由引言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两个框的内容构成。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设三个目。 第一目“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通过活动导入,引出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开启下文。接着阐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

在动力。”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无论是思想理论、 73 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如果不能反映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不能回答社会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它们的生命力也就衰竭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葆美妙之青春,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与时俱进,不断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同时,社会实践不断发展,也为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好的资源、条。 第二目“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主要阐述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反过来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正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源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反过来又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一样。在教学过程中,请引导学生体会: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实践,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层意思是从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上讲的。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与哲学》中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这一教学内容。

第五课文化创新(高中政治)

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3)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二)能力目标 (1)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赏析赵本山小品的成功,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 (2)通过探究《金镶玉》等奥运元素的成功创新,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3)通过了解中国杂技芭蕾《天鹅湖》的成功,激发学生

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学情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切身体会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了解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了解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投身社会实践,善于学习他人之长处,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素材的选择尽量是学生的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视频图片,同时尽量简约截取素材。 (3)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

第七章 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西方人眼中的儒学

第七章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西方人眼中的儒学 本章学习要求: 从古至今,中国就始终处在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儒家思想也一直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变化和发展。特别是自中国的明朝,相应的在西方是文艺复兴以来,通过西方的传教士和汉学家的传播,儒家思想在西方世界加速了流传和被讨论的进程。文化的传播通常都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虽然,我们熟悉的是自明朝以来就存在着国人吸收西方文化的“西学东渐”说,但另一方面,殊不知,“东学西渐” 也是从此悄然开始的。 学习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能够了解儒家思想在西方思想界传播的状况以及对于西方人思想的影响。 学习时数: 建议本章学习时长为2学时 课节安排: 第一节16世纪到20世纪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第二节西方人眼中的儒家思想 视频素材 ?笔记本 ?书签 ?学习档案 第一节 16世纪到20世纪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一、17-18世纪西方传教士对儒家思想的传播 从16世纪末期利玛窦(1552—1610)来华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中西文化交流过程开始了,这是一次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双向交流。最早将儒学传人西方的传教士们一踏上中国的土地,便开始思考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沟通与调适。明神宗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传教士在罗马出版了《中华大帝国史》。此后,儒家经典不断传人西方。他们一方面利用当时西方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向中国人宣传以博得中国人的好感,另一方面研究中国儒家经典和传统文化来了解和适应中国。如利玛窦等耶稣传教士来中国后,学习了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化,并由利玛窦于1594年完成了对朱熹注的《四书》的拉丁文翻译工作,一般认为,他的《四书》拉丁文译本是儒家经典最早的西文译本,是用来帮助当时在中国传教的耶稣传教士们能够尽早了解中国的思想,更好更快地学习中国的文化。到l7世纪末,在欧洲已经出现了十多本中国经典著作的译作。 自利玛窦以后欧洲学者开始注意中国,孔子也被尊为道德与哲学上的最博大的学者。卫方济(1651—1729)译《中华帝国经典》,其中包括四书、五经,可算当时最完备的译本,莱布尼茨等人关于中国的知识均受此书影响。白晋(1656—l730)、雷孝思(1666—1735)、刘应(1656—1727)、马若瑟(1656—1727)等人对《易经》《诗经》《书经》和《礼记》等都有研究。白晋、马若瑟和傅圣泽共同研究中国经籍,从中发掘与基督宗教义相合之处并写成《中国古书中基督教教义之遗迹》一书。而使欧洲人较深切地了解中国历史者,主要是耶稣会士的著作,到17世纪末叶已有数十种中国儒家经典译本在欧洲流行。欧洲学者研究中国文化和哲学的著作也不断涌现,影响逐渐超过中国经典本身。这部分作品因“礼仪之争”而产生,但它们对欧洲的影响大大超出“礼仪之争”的范围,成为欧洲人接触并了解中国宗教、思想和历史的主要依凭。 此外,除了礼仪之争问题导致儒家经籍被广泛而深入研究并流向西方以外,

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对策研究

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对策研究 作者:苏乔明 单位: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 中学生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使他们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健康、快乐地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对策之一:净化网络资源环境。个体家庭的电脑上网,可通过专用杀毒软件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或选择,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街上随处可见的规模大小不一的各式“网吧”,要想使之净化就较为复杂:首先,“网吧”业主要有理性的认识,不仅要看重经济效益,更要考虑到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其次,国家有关部门要建立督查机构,规范管理网络技术的正确应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如文化,城管等单位要加大管理力度,使“网吧”管治规范化、文明化。 对策之二:增强学校家庭防范。学校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觉悟,培养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侵蚀,自觉抵制不健康思潮的精神污染;要对学生讲清网络技术的虚拟性、复杂性,讲清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性,让学生对网络知识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要以适当的性教育、道德教育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情感沟通,并教给学生正确的自我保护办法,使他们能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欲望,提高个人修养;要办好家长学校,专门讲解网上不良信息的严重影响,增强家长的防范意识。学校要和家庭联合管理学生的课余生活,对有条件上网的家庭通过家访或其他方式进行联系,联合家长一起做好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严格控制学生到不规范、不健康的“网吧”上网,严格限制学生访问网站站名,正确引导学生游览有利于学习、生活的健康向上的优秀网站。 对策之三:加强自我心理教育。由于一部分中学生的道德观念、政治观念混乱,是非、善恶不分,盲目崇拜影视作品中的“大侠”、“英雄”、甚至反面人物,带着心理误区和好奇心理来看待网络世界中出现的种种不良信息。这样就难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鉴于以上原因,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显得甚为必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完善是中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强大内驱力。中学生在网络遨游时要掌握上网的道德标准和要求,以此来检查、分析、评判自我,以坚强的意志力、高尚的自尊心、健康的求知欲来克服不良思想倾向,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以增强自我“免疫力”。 综上所述,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不良信息在网络上肆意传播,学生的心理健康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工作者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在想方设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营养丰富”的土壤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免疫力”,使中学生迅速成长为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身心健康的时代骄子。 运用电教手段做好物理实验 建湖县建阳镇 袁高文 近年来,我为上好物理课并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设想并实践了一些电教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利用录音 录音传输信息有着特殊的效果,它可以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上初二物理课讲解什么是乐音和噪声时,我设置了这样两段录音:首先播放一段潺潺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课 文化创新教案 一、本课设计意图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〇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〇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〇文化创新的作用。 〇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〇文化创新的途径。 〇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 〇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继承、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〇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〇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及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及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〇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〇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由引言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两个框的内容构成。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设三个目。 第一目“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通过活动导入,引出文化创新及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开启下文。接着阐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无论是思想理论、 73 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如果不能反映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不能回答社会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它们的生命力也就衰竭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葆美妙之青春,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及时俱进,不断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同时,社会实践不断发展,也为文化发

简析儒家文化和孔子学院的传播作用

简析儒家文化和孔子学院的传播作用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乎《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儒家经典不仅是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思想在东亚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儒家学说不仅在中国,在东亚世界也占有重要地位。儒学和汉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样,很早就传播到周围国家,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的。有学者认为,儒家学说推动了欧洲近代启蒙运动,以伏尔泰、狄德罗、卢梭、洛克、休谟、魁奈、霍尔巴赫、莱布尼茨等人为代表的西方近代启蒙先驱吸取孔孟学说,打破欧洲封建世袭和神学统治,催生发展了自由观、平等观、民主观、人权观、博爱观、理性观、无神论观等现代观念,促进了人文、政治、经济、社会乃至科学等方面学说的发展。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经典不仅是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儒家学说不仅在中国,在东亚世界也占有重要地位。儒学和汉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样,很早就传播到周围国家,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的。 自从中国人开始追求现代化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自明清时代,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参考儒家传统提供的资源。尤其是华人和东亚人应该有这个机会。但是正如其它的文化传统,儒家传统属于全人类,所以儒家的思想文献应该尽量翻译成各种语言,提供给大家。从一开始儒家思想就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今天的话语来讲,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就被理解为人类文明的核心。结果,至少在中国,儒家思想被视为文明或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给现代人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面对这些资源,现代人具有一个选择的自由,可以吸收资源里面的一些成分,也可抛弃一些成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依据《结构论》的系统综合理论,曾邦哲提出公元前约几百年几乎同期发展的希腊(自然)文化、犹太(律法、波斯时期)文化、印度(佛教、精神)文化、华夏(儒家、伦理)文化奠基了人类至今以来的核心文化模式。不管世人对其文化,精神内涵的做何解释,儒家思想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宝库。保存和解释儒家思想文献,增进人们对它的理解是我们作为对儒家感兴趣的学者的一个重要任务。不管你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如何,了解这个极其丰富多彩的传统一定会使得你的生活更加丰富。 再从几个方面概括介绍一下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我国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赢利性公益机构,它建立的背景是中国经济快速地发展,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成为世界各国的迫切要求。它的建立必将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服务。从2004年创立到2009年底,我国已经在88个国家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4所孔子课堂,还有50多个国家的260所机构提出了开办申请。 孔子学院是国际汉语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的平台。汉办主任许琳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和任务》(《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2期)中指出,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任务是介绍中国文化和历史,孔子学院应该向世界展示中国是一个推崇文化、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孔子学院运作的这些年一直在贯彻这一任务,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么短的时间建立五百多所而且运转良好,这是国家汉办和各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界努力的结果。当然,孔子学院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

拒绝网络不良信息、文明上网主题班会

拒绝网络不良信息、文明上网主题班会 活动主题:拒绝网络不良信息、文明上网教育 活动主持人:老师 教育重点:让学生认识网毒的危害及如何拒绝网毒 教育目标:让学生明白网毒的危害性、学会科学合理利用网络 活动步骤:(1)探讨网络的好处——(2)认识网毒的危害——(3)探讨如何科学上网,保护自身 活动过程: 主持人导入:故事:一只蜘蛛向年轻的蚊子打招呼:“小伙子,到我家里歇歇吧,我家可好了。”蚊子说:“别骗人了,谁不知道你那是个要命的陷阱。”蜘蛛说:“如今我开网吧了,真叫过瘾,你快来试试吧。”蚊子听了这话,便一头扎了进去…… 同学们,网络对于我们来讲一点也不陌生,它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接受多种的机遇,使我们获得了高效的信息资源。互联网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科技进步的象征。互联网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不可否认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网络对我们的帮助不是很大,甚至有极少数同学迷恋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不能自拔、渐成网瘾,更有甚者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网络究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又应该怎样才能让网络为我们服务呢? 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基本上都接触过网络。我想问大家。网络给我带来了什么?(提问)(5分钟) 网络的世界是精彩的,面对精彩的网络世界,我们有时候又是无奈的。我们看得出,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不少的危害。我们称为网毒。 1.不良信息向我们袭来 互联网传递的信息中裹挟着不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网上色情、暴力、反动信息等内容。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而对是非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比较弱的青少年来说,实不足以抵御,侵袭青少年的思想健康和心灵健康。据调查,有34.6%的青少年网民承认自己曾经

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政治1月选考模拟考试试卷

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政治1月选考模拟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共10题;共10分) 1. (1分) (2016高三上·浙江月考) 比较“商品—商品”和“商品—货币—商品”这两种交换方式,不难看出前者更加便捷。() 2. (1分)(2018·浙江模拟) 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广泛存在于城乡农业和工业中。 3. (1分) (2019高二上·宁波期中)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的。() 4. (1分)(2020·余姚模拟)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尊重。 5. (1分)(2018·浙江模拟) 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6. (1分)(2020·杭州模拟) 只有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7. (1分)(2020·浙江模拟)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8. (1分) (2017高二下·徐州会考)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9. (1分) (2019高二上·嘉兴期中) 为了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我们可以到客观事物中去寻找答案。 10. (1分) (2018高三上·盐城开学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二、选择题Ⅰ(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共20题;共40分) 11. (2分) (2018高一下·南宁期中) 甲商品与乙商品是互补商品,丙商品是乙商品的替代品。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若乙商品需求量增加,其原因可能是()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②生产丙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③生产甲商品的成本增加 ④丙商品的价格上涨 A . ①②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优质课教案整理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优质课教案整理 2016-01-21 11:40 422次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 高中历史人教2003课标版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儒家学派 的思想家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以及其他学派的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主要思想; (2)理解孔子“仁”的思想、墨子“仁政”的思想和“性本善”思想、荀子的性恶论、韩非子的 法家思想; (3)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寻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引入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相关内容,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和早期儒学出 现的时代背景。运用比较法、列表法和分析法指导学生对“百家争鸣”以及儒家思想的相关问题进行归纳。最后以早期儒学为重点,组织学生对儒学的存在原因以及现代儒学复兴 情况进行探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研究探讨,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诸子百家”的分析以及了解,培养学生的“以人为本”的人 文关怀精神。认识儒学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并且联系现实,使学生 能够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发挥儒学在现代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关于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一方面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另一方面高二语文课本《先秦诸子散文》中也有很多的相关内容。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仍旧是感到比较生疏的。因此,在讲授时要顾及到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情况,用相对比较通俗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另外,由于本节课的时代离学生比较远;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让学生深入其中来感受先代哲人的智慧成了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此外,虽然高二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比较充分,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也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早期儒学三大家的主要观点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局面 出现的历史意义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方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方案 四(1)班“文明网上行”主题班队会设计方案 教育重点:教育学生文明上网、拒绝网络不良信息,让网络成为我们的好伙伴。教育目标:让学生明白网毒的危害性、学会科学、合理利用网络 活动步骤:(1)探讨网络的好处——(2)认识网毒的危害——(3)通过活动展示学生利用网络的学习成果 活动准备:1.课前让学生上网搜集网络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与危害。 2.表演节目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排列节目。 活动过程: (主持人上台)导入:互联网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科技进步的象征。互联网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基本上都接触过网络。我想问大家。网络给我带来了什么? 一、探讨网络的好处,认识网络的危害 1.学生积极踊跃回答网络带给我们的利与弊。 互联网传递的信息中裹挟着不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有:网上色情、暴力、反动信息等内容。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而是非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比较弱的青少年来说,实不足以抵御,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思想健康和心灵健康。 2.主持人讲述真实事,帮助学生认识网毒的危害,与学生共同探讨网毒的危害性。 (1)游戏并不是不能玩,而是要适度及要选择。玩游戏要把它作为一种休闲娱乐,不要沉溺于游戏中,不要玩暴力游戏等,否则,游戏就如电子海洛因一样,会使人越来越难控制好自己,越陷越深,最终难以自拔。 案例1: 17岁的少年吴治(化名)沉迷于电脑游戏,无法自拔。为了偷钱上网吧,他在通州奶奶家,趁爷爷奶奶熟睡之际,亲手将奶奶砍死,爷爷被砍成重伤。 案例2:16岁的少年胡某在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

2020版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四单元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案必修3

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考纲考情素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 2016·江苏卷T24 2016·江苏卷T34第1问 2015·江苏卷T23 政治认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道 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公共参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018·江苏卷T23 2017·江苏卷T23 2014·江苏卷T34第1问 疑点排查

1.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 ) (2014·天津卷,11C) 2.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 (2015·全国Ⅰ卷,20④) 3.设立好人馆,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 ) (2016·海南卷,15①) 4.设立好人馆,拓宽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渠道。( ) (2016·海南卷,15②) 5.依靠法律才能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 ) (2016·浙江卷,35④)提示 1.×两个修养都有其客观基础。 2.×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应是“践行和行动”。 3.×设立好人馆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不属于理论创新范畴。 4.×设立好人馆,拓宽了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的渠道。 5.×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而不是只能依靠法律。 核心考点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政治认同:深刻理解并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和基本内容,结合现实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程度,从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有信仰的中国公民。 考向弘扬主旋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江苏卷,34(1)]什么是好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电影经常出现“叫好”和“叫座”的矛盾,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影过度关注“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房,却是“低口碑”。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析我国电影需要“立得住的文化内核”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材料已经指出“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故设问中问我国电影需要“立得住的文化内核”的原因,等于就是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记忆,考生根据教材基础知识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我国电影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得住的文化内核,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华文化之“魂”,它可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一、本课设计意图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〇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〇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〇文化创新的作用。 〇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〇文化创新的途径。 〇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能力目标 〇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继承、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〇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〇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〇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〇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由引言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两个框的内容构成。 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设三个目。 目“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通过活动导入,引出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开启下文。接着阐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无论是思想理论、3 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如果不能反映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不能回答社会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它们的生命力也就衰竭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葆美妙之青春,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与时俱进,不断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同时,社会实践不断发展,也为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好的

儒家文化的传播与儒家文化圈的形成

儒家文化的传播与儒家文化圈的形成 儒家文化作为东方文化体系中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对亚洲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文将从历史角度着手,简述儒家文化的特点,重点考证儒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情况,以及儒家文化圈形成的方式。 标签:儒家文化圈;传播;儒家文化 传统的儒家文化是指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开创于春秋时期,由孔丘所创,其提倡人伦血亲,事功现世,存养修身,其中思想是忠、弟、信、孝、义、礼、廉、耻,核心是“仁”。由于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儒家文化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以至今天我们可以说,儒家文化已经成为国学的代名词。 一、传播儒家文化 儒家学说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也占有重要地位。与汉字、佛教一样,儒家文化很早就传入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后又传到其他东南亚国家和南洋各国。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使这些国家从政治、思想、道德、法律、文化教育直到风俗习惯、社会面貌,都有很深的儒家文化的印迹。 (一)儒家文化在周边各国的传播 1.朝鲜 早在公元前1世纪初,孔子的思想就在朝鲜传播。《朝鲜金石总览》记述:“圣莫如夫子,师莫如夫子。大而国家至庠序皆有夫子庙……天子以下,背面跪而拜。”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百济、高句丽相继尊孔,君主非常重视儒学,视它为维护秩序的工具、加强君权的武器,大量推广。与此同时,三国竞相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到唐朝都城长安学习中国文化,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儒学家,如:薛聪、金云卿、崔志远等。 1392年,李成桂统一朝鲜半岛,建立大一统的统治秩序,宣布儒学为正统思想,在汉城建孔子庙,仿中国周时的“成均”之说,名为“成均馆”。当时,其创办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皇室对儒家文化的进一步理解和研究。总而言之,作为统治思想,在李氏王朝统治的500年中,儒家学说起到了维护和稳定社会的作用。 韩国当代社会,礼仪、伦理都受到儒家观念深刻的影响,到现在依然很明显。在韩国,信奉宗教的人很多,但是在伦理道德上依然是以儒家为主。即使是在西方文明侵入后,韩国社会增加多种社会问题的情况下,韩国政府仍然秉承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维护社会的稳定。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在韩国影响之深。 2.日本

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工作总结

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工作总结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网络作为连接信息化社会的主要介质,以其便捷、高效、经济的运转与使用特征,而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生由于其人生观、社会观、道德观和世界观还未最后定型,很容易受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如何在小学生中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当前,非法破坏他人的数据、非法使用他人的信息及资源等网络犯罪盛行。小学生正处于情感体验的高峰期,他们情感世界中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爱、或恨都有强烈的表现。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被诱惑,出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去寻找色情和暴力信息,导致道德意识淡化、道德行为扭曲,在网络中无拘无束地宣泄自己的情感,把自己和自己的情感甚至身处的社会都移入到网络中。长期上网往往造成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和思维迟缓,甚至会出现自残的意念和行为,网络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冲击与种种负面影响,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有效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对小学生的侵害,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为此我们做了下面几项工作; 1.学校道德教育 (1)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充分利用品德与社会(生活)课,信息课和班队会,集中开展对小学生的网络的道德教育,认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 络文明公约》,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向全体学生播放。 (2)加强网络法制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重点培养小学生依法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行为,教育学生拒绝使用侮 辱性、猥琐性、攻击性语言,自觉抵制网络不法行为,慎交网友,懂

得在网络环境下维护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鼓励小学生在使用互联网和手机过程中,遇到不良网站链接和不良信息特别是淫秽色情信息传播时,及时举报给学校。 (3)加强安全上网教育。利用专题讲座,教育小学生熟记上网安全规则:一是明确每次上网的目的,要控制自己使用网络的时间;二是只与网上有礼貌的人交流;三是不告诉网上的人关于你自己和家里的事情;四是不与在网上结识的人约见;五是不打开陌生的邮件;六是密码只属于您一个人;七是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人讲的话;八是要有公德心,在公共场所、学校或家庭上网,不要改变计算机的设置,未征得别人同意,不要删除别人的邮件,以免影响别人的工作和使用计算机;九是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切不可沉迷上网(或玩电子游戏)把它当做一种精神寄托;十是在学校、公共场所上网后要关闭浏览器。 2.家庭教育: 我们采用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让家长明白:家庭承担着道德示范和道德启蒙教育的任务。父母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其道德人格不仅反映了自身素质,而且通过家庭中的亲子互动及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响孩子的道德人格培养。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家长,开发亲子互动的活动项目和各类家庭培训项目,发挥在促进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引一导、示范和辐射作用,成为他们合格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不要一味强调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表现为理想目标追求的短期庸俗性,急功进利,忽略了对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 3.小学生的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能进行自醒,面对自己的良心进行自

第八课不良信息 自觉抵制

第四单元安全畅游网络世界 第八课不良信息自觉抵制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知道网络不良信息都有哪些,知道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学会如何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 教学重点:知道哪些是网络不良信息;学会如何抵制网络不良信息。 教学难点:如何抵制网络不良信息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研讨式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通过一组图片,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出网络不良信息。 二、什么是“网络不良信息” 师:网络是通过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架构起来的跨地域、跨时空的信息快递和交流的通道。其信息的传输速度快、容量大、内容广泛、开放,比传统的书信和电话的交流功能更强大、同时,

由于网络的无限开放性,使得许多不健康的信息也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致使缺乏自理能力的青少年通宵达旦沉湎期中,甚至出现逃课旷课整天沉迷于网吧的现象,这对他们的学业和身心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期中网络不良信息是罪魁祸首之一,那么什么是网络不良信息呢。结合我们课本内容,同学们自己总结一下什么是网络不良信息。 经过总结教师给出相应的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那些信息属于不良信息。一般不合法法律规定的、有悖社会公德、对社会产生有害影响的信息。 通过学习让学生列举自己接触到的、或者抵触的不良信息,让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也是对学生理解情况的一个检查。三、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学生分组讨论,小组长总结 (二)各组分享谈论结果,网络对青少年有哪些影响,哪些是负面的影响。 (三)教师总结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1.网络的创造性催生青少年的现代观念,网络的复杂性又易使青少年产生思想混乱。 2.网络的丰富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 3.网络的互助性培养出很多好人好事,而网络的隐蔽性又会造成青少年道德感弱化。

网络不良信息的应对策略

网络不良信息的应对策略 范文1 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对策研究 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 中学生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使他们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健康、快乐地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对策之一:净化网络资源环境。个体家庭的电脑上网,可通过专用杀毒软件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或选择,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街上随处可见的规模大小不一的各式“网吧” ,要想使之净化就较为复杂:首先,“网吧”业主要有理性的认识,不仅要看重经济效益,更要考虑到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其次,国家有关部门要建立督查机构,规范管理网络技术的正确应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如文化,城管等单位要加大管理力度,使“网吧”管治规范化、文明化。 对策之二:增强学校家庭防范。学校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觉悟,培养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侵蚀,自觉抵制不健康思潮的精神污染;要对学生讲清网络技术的虚拟性、复杂性,讲清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性,让学生对网络知识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要以适当的性教育、道德教育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情感沟通,并教给学生正确的自我保护办法,使他们能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欲望,提高个人修养;要办好家长学校,专门讲解网上不良信息的严重影响,增强家长的防范意识。学校要和家庭联合管理学生的课余生活,对有条件上网的家庭通过家访或其他方式进行联系,联合家长一起做好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严格控制学生到不规范、不健康的“网吧”上网,严格限制学生访问网站站名,正确引导学生游览有利于学习、生活的健康向上的优秀网站。 对策之三:加强自我心理教育。由于一部分中学生的道德观念、政治观念混乱,是非、善恶不分,盲目崇拜影视作品中的“大侠”、“英雄”、甚至反面人物,带着心理误区和好奇心理来看待网络世界中出现的种种不良信息。这样就难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鉴于以上原因,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显得甚为必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完善是中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强大内驱力。中学生在网络遨游时要掌握上网的道德标准和要求,以此来检查、分析、评判自我,以坚强的意志力、高尚的自尊心、健康的求知欲来克服不良思想倾向,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以增强自我“免疫力”。 综上所述,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不良信息在网络上肆意传播,学生的心理健康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工作者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在想方设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营养丰富”的土壤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免疫力”,使中学生迅速成长为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身心健康的时代骄子。 范文2 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及对策 “爱一个人就让他上网吧,那是天堂;恨一个人就让他上网吧,那是地狱。”这句一度流行的网语,决非危言耸听。网络是天堂,在线教育、电子商务、宽带社区等能提供无穷的知识宝藏,令人尽享信息时代的便利;网络是地狱,色情泛滥、黑客猖獗、网上犯罪等,一切现实生活里的阴暗面在网上都有变本加厉的折射。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近公布的一项统计报告显示,18岁以下网民占我国上网总人数的15.1%,而在对网民职业分布的调查中,学生的比例达23%,是所有职业中最多的一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