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随着当今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日益密切,而口译是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交流时必须和必然的手段。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不仅需要精湛的双语技能,而且也需要丰厚的文化背景知识。本文将从民族习俗、思维模式及文化沉淀等方面浅析口译中的文化差异。

引言:口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口译的过程中,口译员不仅要精通不同的语言,还得在不同的文化方面架起沟通的桥梁。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要想顺利的与外国人交流,口译员必须消除语言与文化双方面的障碍。正如王佐良教授所说:“口译员要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因此口译员必须要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口译的定义和类型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口译就是一项以语言为基础的活。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口译的定义。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认为: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问或读到)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1]中国语言文化大学刘和平教授认为:口译同笔译一样,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且是不同语言社团重要的交流形式,是两种思维的转换过程。[2]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张文教授对口译的概念进行了较全面的界定。她认为:口译是在人们跨文化、跨语言的交往活动中,为消除语言障碍,由能运用交流各方所使用的语言的人,采取口语表达方式,将一种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内容以别种语言做出转述的即时翻译过程。

根据时间工作模式,口译被分为交替传译(也称连续口译/传译、即席口译/传译,简称“交传”或“连传”;英文简称CI 。讲话人说一段,译员翻译一段,然后循环往复、交替进行。交替传译常用于新闻发布会、外事会见、商务谈判、户外活动等。)和同声传译(又称同步口译、即时传译(港台用语),简称“同传”;英文简称SI。讲话人的“说”与译员的“译”几乎同时进行。同声传译可分为常规会议同传和耳语同传两种)。根据空间工作模式,口译分为现场口译(当事双方和译员同时在场)和远程口译(当事双方和译员不在一地:电话口译、远程视频口译等。)根据活动主题和场合,口译分为会议口译、陪同口译、外交口译、商务口译、媒体口译、社区口译、导游口译、医学口译、法庭/法律口译和法庭译员等。

二、口译中的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谓的文化障碍就是缺乏对对方文化背景的了解。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传统习惯以及行为、思维模式各异,所对应言辞的文化内涵迥然不同,而各自又都是按照自己所遵从的文化模式来表达思想和感情。口译是跨文化的桥梁,是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和移植的纽带,译员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应尽力加强和增进不同文化在读者心中的可理解性,使原语与译语在各自文化里的含义相当,尽量缩短两种语言文化间的距离,消除由于缺乏理解甚至误解造成的障碍,真正让译文成为传播文化的一种媒介。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影响口译的文化差异。

1.民族习俗差异

民族习俗差异指的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逐渐形成了包括礼仪、习惯、喜好和禁忌在内的各自的特点。口译员必须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甚至造成语用失误。人们在见面或相遇时都有互致问候或打招呼的习惯,而中西方人们在问候语或招呼语习惯上有着很明显的差异。在汉语里面,“你吃了吗?”、“你要去哪儿呢?”是最常用的问候语。然而,如果直译英美人就难以理解和接受了,他们甚至会认为你是在干涉他们的行动自由。而在英语里,“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 ?”是最常用的问候语。从简单的问候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日常生活语言的差异。汉语的问候语体现了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传统思想,而在英语中,“你吃了吗?”、“你要去哪儿呢?”这两句话不能用于问候,更有甚者会导致交际冲突。因为,这两句话在英语中只是一个一般疑问句,需要Yes 或No 的回答。在中国,如果回答没有吃饭,问话者不回复“一起去吃饭吧”是很正常的事情,听话者也不会误解为“问话者不想请他吃饭”。如果跟一个西方人如此打招呼,西方人很可能会以为问话者要邀请他吃饭。倘若听话者在听到问话者打完招呼,就无所谓地谈起了与吃饭毫不相干的话题,就会很不理解,甚至会误会:“问我吃饭没,明摆着要请我吃饭嘛,如果不请我吃饭,干吗要问我吃过饭没呢?难道担心我没钱买饭吃吗?”用汉语思维来看打招呼差异,会认为有丝滑稽和无奈。“中国人都是这么打招呼的”这一思维定势就成了阻碍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因素。其实二者本身并没有冲突,只是跨文化交际双方都忽视了交际对象的语言习俗和文化。

2.思维方式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和社会的人与其说是进行语言交流,倒不如说是进行思想交流、文化交流,这一交流同时也反映了交际双方的思维过程。口译虽说是传递某一语言使听者能理解其意,但更重要的是要反映说话者的思维过程,使译文能反映发话者所确指的意思,这就要求口译工作者除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及流利的语言表达外,还要对其文化及思维方式有所了解,不然口译只能是文字的翻译。世界上各个民族之间相互理解与和睦的关系之所以受到阻碍,不仅是由于语言的复杂多样,更是由于思维模式的差异。中国人和英美人思维方式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中国人偏重综合思维,英美人偏重分析思维。中国人思维上整体优先,偏重综合,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英美人则是部分优先,注重具体事物,偏重分析。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还反映在时间及空间的表达顺序上:中国人是从小到大,英美国家则恰恰相反。填写履历时中国人是从远写到近,英美人则从近写到远。在陈述观点和讨论问题时也反映出两种思维的对立。中国人先解释原因然后在进入主题,英美人则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中国人在开会作报告时,先谈客观、全局再说具体的事情,英美人直接阐述具体的事情。

2.2中国人习惯在比较模糊的范围广阔的语言环境下进行言语理解;西方人运用语言比较讲究准确。中国人运用语言满足于“大概”,“模棱两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汉语表达的含糊性与西方人语言使用的准确性给口译的准确性带来了困难。汉语的“我尽量去…”英语的等价词义是:“I will do my best…”这句话汉语本身就很模糊,既有婉言谢绝之意,又有对此事无把握视情况而定,同时还可以指我会去努力完成,万一不成,也有台阶下。而西方人会认为这是一句肯定的回答,表示“我一定会尽量克服困难完成任务。”这种理解的不同正是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的具体表现。

3.文化的沉淀差异

文化沉积指的是各民族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惯用词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俚语、俗语、歇后语等)。它们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带有浓厚的色彩。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如果对文化没有相应的认识和了解,将会影响其对语言的深入理解和恰当运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儒释道的精深教义与思想至今还在对国人发生着巨大的影响,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在言谈之中都会引用到很多的成语和格言。而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欧美国家所使用的英语,深深浸透着宗教文化的影响,包含着纷繁的宗教文化的因素。《钦定圣经译本》在广泛流传中形成了大量的习语、格言和典故。在欧美人的演讲中经常会听到他们引经据典,内容广泛。作为口译员,如果不对两种文化有很深的了

解,就无法准确分析和传递其中的信息。

但文化沉积绝不仅限于此,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新观念,新词汇,不断地添加到已有的词汇中。作为口译员,应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极大的敏感性和求知欲,这样在口译中才会译得清楚,译得明白。例如在第78界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主持人Jon Stewart的幽默风趣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他在开场白时“…and right now around the world we are

being watched by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nearly half of whom are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adopted by Angelina Jolie.(现在全世界有上千万的人在看我们的节目,其中有一半人在等着被Angelina Jolie收养。)场内观众笑翻了天,可中国观众却莫名其妙,因为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Angelina Jolie作为娱乐界的名人和联合国亲善大使,收养了三个外国孩子,美国媒体对她的每一次收养都进行热门报道,并称她激励了国际收养的行动。口译员如果有时间可以做补充说明,让中国观众更明白其中的含义。而现代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就更不胜枚举了。如“三个代表”、“三讲教育”、“五点一线”和““四个坚持”等等,在这些词汇刚刚传达给西方人时,口译员必须要对其内涵加以解释,直到外国人已经很熟悉这些词的含义为止。

三、结语

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曾讲过:学习掌握一门外语,在较好的语言环境下,大约需要5年的努力;透彻理解一种文化,则需要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无疑对口译者提出一个严峻的挑战。然而困难在此,希望也在此。因为翻译者担当着文化传播者的重要任务,所以“翻译者本身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口译的一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提高需要不断的学习,更需要实践再实践。译员通过跨文化的学习,培养跨文化意识,可以有效减少和控制口译交际中的口译失误现象,圆满地完成口译任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愿所有的口译工作者都能以文化传播为己任,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健民.《语言文化社会新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2]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 Alessandra, Riccardi.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London:Cambridge Uviversity Press,2002.

[4]胡庚申,盛茜;《中国口译研究又十年》,[J];中国科技翻译,2000

[5]庄恩平;《东西方思维差异与口译》[J];上海科技翻译;1998

口译中的逻辑分析指的是对讲话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

Module 2 Logical analysis I Theory and skills 口译中的逻辑分析指的是对讲话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纵向分析是指分清关键信息和辅助信息,即找出逻辑的层次;横向分析则是明确各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对比对照、举例说明等。逻辑分析的目的是为了透彻地理解原语讲话的内容,对信息的点(具体的信息内容) 、线(各点之间的联系)和面(即整体概念)进行全面的把握,以便于记忆和表达。信息经过分析加工,便能在记忆中留下更深的印象。 逻辑分析练习可分为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练习。纵向分析的训练方法和第一课介绍的概述练习有些类似,但侧重点不一样。纵向分析要求进行逻辑分层训练,即在听完一篇讲话后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讲话的中心内容,这是逻辑的最上层;围绕这一中心问题讲话人谈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是第二层关系;而每个方面又具体谈了些什么,这是逻辑的下一个层次。例如第一课的练习 1.1 介绍了三种错误的饭后习惯,这三种习惯分别是:饭后立即吃水果、喝茶和散步;针对每一种错误习惯,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正确的做法;在原因里又提到几种原因,分别是……。就这样将信息一层一层地剖析下去,形成一个清晰的逻辑线路图,然后按照逻辑线路对原语讲话进行复述,复述时不必拘泥于原语的顺序和结构。 横向分析的练习则要求我们找出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的信息结构都遵从一定的逻辑关系模式,女口:概括(generalization )、分类(classification )、因果 (cause-effect )、对比对照 (compare & contrast )、按照时间、空间、步骤、重要性的顺序排列 (sequencing )、列举( simple listing )、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problem-solution )等。找逻辑关系可以根据线索词汇,如英文里表示概括关系的线索词汇有:to sumup, in summary, in conclusion, in brief, in short, on the whole 等;表示顺序的词汇有:first, second, furthermore, before, preceding, during, when, finally, meanwhile 等;表示对比的词汇有:likewise, as well as, in common with, both, similarly , compared to 等;表示对照的有: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otherwise, instead, still, yet, whereas, differently 等;表示因果的则有: so, since, because, as a result, consequently, lead to 等等。逻辑分析要求在听取信息时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在全神贯注地收听的同时,结合自己对口译情境和讲话人背景的了解,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这样才能更好地跟上讲话人的思路,缓解“听”的压力,使口译理解更轻松更准确。 II Skills practice Teaching suggestions: Tell the students to form a mind picture or logic tree while listening, trying to associate main point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ub-points, and then do the retelling to check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ir logic analysis. Instruction: retell the passag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logic 2.1 有偿搭车 “上班族”借助网络发帖联络搭乘“顺风车”,这种出行方式最近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大中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精简)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郑静芝咸宁学院外国语学院437100 摘要: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信息间的转换。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因此,要准确地进行翻译,可以运用音译法、直译法等克服这些差异。 关键词:文化差异,音译法,意译法 Abstract:Translation is a bridge of two different languages.Due to different historic backgrounds, customs,traditions and cultures in two different nation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qiuvelence of two languages,we aim to provide some techqiues to help overcome the obstacles in translation through this paper. Keywords:Cultural differences;Transliteration;Free translation 引言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人类的语言反映着人类普遍的共性,各民族语言虽然不同,但可以利用相同的概念称谓事物,解释词义。正是这种共性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行性依据,为不同语言的翻译提供了可译性基础。然而,中西方文化之间由于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其生产方式、活动方式,思维方式也就迥然而异,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正是这些个性差异,构成了翻译的障碍。 1.文化和翻译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人类世世代代的所有共享的东西。狭义的文化则是使用特种语言表达思想的某一社群的独特生活方式及其表达形式。美国语言学家萨王尔在《语言论》中提出:“文化这名称的定义是:一个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是什么。”《中国翻译词典》指出,“现代文化人类学家们一般把文化分为技术、经济、社会、观念和语言四个系统”。 翻译,中外学者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象或艺术映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中译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①“通常它是按作者的创作意图把一篇文章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描述出来的过程”。②翻译涉及两种语言,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两种文化的影响。因为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也是语言所反映的对象。在当代翻译研究中,翻译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文化交流。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巴斯奈特提出文化翻译理论,提出“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问的交流,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除语言学的特点外,在宏观文化语境中审视原语和译语。文化与翻译的相互影响和特征就显而易见了④。因此,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 2.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1社会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1.1风俗传统对翻译的影响 习俗是人们在口常生活中由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所形成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习俗文化,因而翻译也就会受到传统习俗文化的影响。 比如“deaths and marriages”,如果译为“红白喜事”就不是很妥当。汉文化认为红色象征喜庆,结婚时新娘要穿红,而在举行葬礼时才穿白,所以中国人惯用“红色”表示marriage,“白色”表示death。但是西方人却认为白色是纯洁、忠贞的象征,新娘在婚礼上穿白色的婚纱,在葬礼时则穿庄重的黑色。因此,“红白喜事”并没有正确传递原有的文化信

中西文化的差异及其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论文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分析 摘要: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由于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别,我国汉族文化与英、美等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造成思维方式不同,具体体现在汉、英两种语言上的表现包括词语理解与运用、词义内涵、联想意义及句式结构的不同等方面。为此,分析其理论原理,通过引用例句做进一步的探讨,并就某些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如何把中英文翻译地更准确更贴近两种语言文化氛围,这是值得广大英语学习人士共同讨论一番的。 关键词:文化差异全球化翻译 正文: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信息和风格忠实、流畅、艺术地再现出来的实践活动。美国翻译理论家奈特指出:“所谓翻译,就是指从语言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文化在人类社会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文化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甚至是文化的一部分,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特定的语言。换句话说语言的学习过程也就是了解一种文化的过程。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1 ]。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英语翻译不能脱离文化的教学。随着全球经济、政治和科技的一体化,多元文化并存势在必行,文化在各国交流与往来中变得极为重要。受其影响,文化成为文学翻译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今天的社会中,翻译已不再仅仅被看作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被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翻译成为了一种文化模式的转换。人们用“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operation ( 跨文化合作) ”、“acculturation(文化交融) ”等一系列术语来替代“翻译”(郭建中,2000 , P277) 。因此,怎样更加准确、恰如其分地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创造完美翻译作品的关键。。语词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广泛地、准确地了解他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同时,忠实传达本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从事英语翻译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在实际工作中,文化信息有时很难传递到译入语中,结果对等的标准就不能完全做到。一般来说,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的不同对翻译的影响:列如一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由于饮食和天气等缘故,导致身体不适,去医院看医生,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是:由于吃多了辣制食物,出现上火。这时问题就出现了,到底怎样把“上火”这个词翻译成外国游人容易理解且易于接受的词语呢?一般如果对于中国人来说“上火”一词,是在熟悉不过了,然而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你仅仅说一个“hot”,他们该怎样去理解呢?所以当然在英文当中也有不少的此类的与文化有很大关联的词语,譬如,meet one’s w aterloo (一败涂地),对于学习英语的我们来说,如果你不懂语言出处的相关历史,我们很难翻译出它的真正意思,其实这句话

跨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开题报告

跨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开题报告篇一:跨文化开题报告 XX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研究 学院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 10工商专升本2班 学号103010083 姓名周珊珊 指导教师朱爱武 开题日期XX.11.4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现今,我国的民营企业面对的竞争压力,不仅是来自于国内的企业,还来自于跨国公司。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一些各方面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选择了“跨出国门”,同时也视作企业发展壮大规模,打响自身品牌的必然选择。 但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国际化这条道路,并不好走,其需面对的各种风险挑战,以及各方面的融合(如资金、技术、人才、文化、营销等)。本次我的选题是关于跨文化管理这一问题,我认为文化的融合,对于民营企业国际化而言是关键。因为文化本身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东西,扎根于人们的血液中,同时文化又极富个性。在不同文化下,个人或民族所表现出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合作意识、风俗习惯、精神信仰等都是不一样的。 而我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又缺少国际化的领导人才,高层管理团队也缺乏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组织管理能力,因而与外籍人员之间无法充分沟通,与国外文化也无法进行到位的融合,于是便涉及到一个跨文化管理的问题,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在跻身国际化时,在深入了解本国文化的基础上,也必须深入了解目标国们的文化,并从中找出问题,从而为跨文化管理提供充实可用的依据。 再者,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声誉相对响亮,可是很多发达国家,并不曾真正认识中国,对于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事实上当今的中国早已不是他们记忆中那般,这也是我曾经出游过澳大利亚的亲身体会。因此,不仅从企业本

关于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处理方法

关于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处理方 法 " 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差异宗教文化差异习俗差异思维模式审美观 论文摘要: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制造出原语信息的最近的自然等值物,首先是在意义方面,其次是在文体方面。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模式的交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在历史、习俗、思维和宗教多方面都具有特殊性。译者要仔细在两种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做出各种必要的转换,以传递原文中真实的文化信息。 Nida说“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制造出原语信息的最近的自然等值物,首先是在意义方面,其次是在文体方面。”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模式的交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发展、历史衍变的产物,作为文化的载体、信息传递的工具,地位举足轻重。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这些文化差异导致英汉表达法的不同。要掌握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背后的文化特殊性,就要洞察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为使译文读者得到和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遇到两种文化的差异时,译者就要仔细在两种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做出各种必要的转换,以传递原文中真实的文化信息。 1.1 历史文化差异

历史文化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而成。不同的历史渊源使各民族间形成了相互不同的性格气质和生活方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孕育了丰富的具有浓厚民族色彩和鲜明文化个性的成语和历史典故。如“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在中国家喻户晓,他是智慧的象征。但西方人未必知道他。若直译为“Three cobbles equal Zhuge Liang.”译文读者就会很迷惑,因此,应采取直译和增译相结合的方式,译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Chuge Liang the mastermind. ” 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译为,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与英语中的“Two hands are better than one.”相对应。 西方也蕴藏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典故。如Achilles’ heel、Penelope’s web、a Pandora’s box等。儒教、道教、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在中国民众中有深远的影响。英美人多信仰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的一切都是按上帝的旨意安排的,翻译时应注意。如,《红楼梦》中刘姥姥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Hawkes 译为“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于上帝。)这就把刘姥姥的宗教错认为是基督教了。杨宪益的翻译“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则更为贴切,更符合刘姥姥的信仰。 1.3 习俗差异 风俗文化是指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中国人见面寒暄多问“你到哪儿去?”“你干什么

论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开题报告(中文)

三亚学院/Sanya University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审批表 Approval Form for BA Thesis Proposal 专业/Major___英语(旅业商务)__ 填写时间/Date: 2014年/Year 11月/Month 15日/Day 学生姓名/ Student Name 李丽Li Li 学号/Student No. 0910311000 指导教师姓名Supervisor’s Name 唐蔚明 Tang Weiming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Supervisor’s Title Associate Professor 题目(中文) Title (Chinese) 论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题目(外文) Title (English) T he Influence of Western-Ea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ranslation 选题背景与主题思想/ Background and central idea: 背景: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一直都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些差异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翻译,就是这些深受中西方国家文化差异影响的活动之一。翻译不仅涉及目的语,还会涉及源语言,所以译者除了要掌握这两门语言之外,还要对两国的文化有所了解。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上。 主题思想:本研究将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源头,在翻译中所使用的应对文化差异的策略。本研究对译者提高翻译技巧将就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本研究还将给研究者提供一些文化和翻译方面的研究的启示。 论文体系、结构/ Thesis organization and structure: 为了较系统地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本文将分五个部分来进行介绍:第一部分是对本研究的综合介绍。第二部分是对中西文化差异和翻译的介绍。第三部分中,笔者将对对影响中西文化差异的因素进行介绍,包括地理环境,历史,宗教和人生观价值观。第四部分将对在翻译中采取的避免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而采取的策略进行介绍,包括异化,归化,妥协和意译加注解的办法。按照这样的顺序,笔者将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逐步进行分析。 论文结构: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论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

摘要:通过总结现实生活和翻译实践中的种种文化现象,表明跨文化因素在促进双方沟通思想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强调人们在掌握翻译理论的同时应注意了解各地的环境、风俗、宗教和历史文化。 关键词:翻译;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因素 翻译是两种语码之间的转换,旨在使目的语读者能准确的领会原作的精神。在语码转换过程中,我们要依靠很多因素,不仅是词汇的字面意思,而且还有信息发生的环境和情景,等等。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讲,我们可以把翻译理解为这样一种过程:它是两种文化信息间的转换,而这两种文化信息间的转换又是靠语际间的转换进行的。所以翻译既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跨文化知识在翻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工作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精通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仅做到语言意义上的等值,而且做到真正文化意义上的等值。概括说来,在翻译中出现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指的是所处地域,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族对一种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言语形式来表达。跨文化交际学表明,特定的生长环境使人们养成了特定的思维定势,多数人类学者,社会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的地理条件在不同程度上对文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中国文化发祥地是黄河流域,气候属温带,这就使中华民族发展了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并养成与其相适应的生活习惯。中国古代人有本末之别,“本”指农业,“末”指商业, “重本轻末”根深蒂固。中国人一直尚农轻商,靠土为生, 导致国家家庭化,因此发展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的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及严格的身份制度,以及制约人们行为的价值观念、礼制、礼貌规范等社会规范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西方文化发源于希腊神话,而希腊是个岛国,在海洋国家中最早的发展了商品经济,商人住在城里,发展了与其相适应的与家庭式或家邦式截然相反的社会组织。他们首先建立了较民主的社会契约社会,因为他们活动在海上,养成了好“动”的取向,求变,好奇成为海洋文化的特点,也养成了好“动”的民族性格及与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及其他制约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西方文化发源于希腊神话,而希腊是个岛国,在海洋国家中最早的发展了商品经济,商人住在城里,发展了与其相适应的与家庭式或家邦式截然相反的社会组织。他们首先建立了较民主的社会契约社会,因为他们活动在海上,养成了好“动”的取向,求变,好奇成为海洋文化的特点,也养成了好“动”的民族性格及与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及其他制约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southeast”。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风”象征“春天,温暖”,它使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而英国的“东风”则是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给人的感觉是“寒冷,令人不愉快”,因此英国人讨厌东风,相反“西风”为英伦三岛送去春天,故有“西风报春”之说。阿拉伯人生活在西亚、北非的广大地区,长期的沙漠生活铸就了他们独特的沙漠文化。阿语中与沙漠生活有关的词语极其丰富。羊是他们生活所依,阿语中有关羊的名称很多,骆驼的名称更是多得惊人,据统计,阿语中的骆驼及与骆驼有关的事物名称共5644个。 二、风俗文化 无需别人干涉,甚至父母,而且这些私事完全受到法律保护。然而这些属于美国文化隐私范畴的事情,在中国却不同程度上具有“公共性”。他们往往受到社会,他人的关切,人们允许涉足他人的生活领域,不仅不为过,反而天经地义,是关系亲密,互相关心的表示。类似“多大岁数了?” “工资多少?”“天凉了,多穿些衣服”,等等,都是表示对别人的关怀。这种话使人感到温暖,安全,人情味十足,绝无多事之嫌。因为这些言语行为已是群体取向,重关系的中国文化的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之外,还必须深刻理 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拟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的角度、以中西文化差异为突破口,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文化差异较大的语言现象提出建议性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翻译 根据《现汉》,“文化”有三个定义: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 / ∽水平。 而美国1974年出版的The New World Encyclopedia给“Culture”一词下的定义是:It is the totality of the spiritual, intellectual, and artistic attitudes shared by a group, including its tradition, habits, social customs, morals, laws and social relations. Sociologically, every society, on every level, has its culture. The term has no implications of high development.对比这两种定义,不难发现中国人与英美人对“文化”的理解不是完全相同的。英语的Culture定义排除了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高低,它只强调艺术、文学、观念、习俗等精神财富,而汉语的“文化”则包括“物质财富”。 据上所述,文化包括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包含了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发展能促进语言的发展,而文化要靠语言来传播和继承。作为记录人类思想和历史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而翻译就担负着在语言和文化中进行转换、促进交流的重任。正如刘宓庆(1995,316)所说:“语言中几乎处处有所谓‘文化符号’,留待译者‘解码’(decoding)。”在翻译中,译者首先要对原文中的文化符号进行解码。这些文化符号源自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只有悉心分析,敏锐观察才不会有所错漏。在解码之后,译者还需用译语将原文的文化信息重新编码。这一过程则更为不易,要求译者对译语语言和文化有精深通透的了解和把握。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言,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1984:34)美国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语言只有在其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因此,在翻译工作中,译者除了深厚的语言功底外,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使两种语言达到真正的交流。尤其是掌握汉英两种语言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这方面的知识更加重要。由于这一问题的广泛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要进行全面探讨是不可能的。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一下论述:

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研究(一)

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研究(一) 摘要]通过总结现实生活和翻译实践中的种种文化现象,表明跨文化因素在促进双方沟通思想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强调人们在掌握翻译理论的同时应注意了解各地的环境、风俗、宗教和历史文化。 关键词]翻译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因素 翻译是两种语码之间的转换,旨在使目的语读者能准确的领会原作的精神。在语码转换过程中,我们要依靠很多因素,不仅是词汇的字面意思,而且还有信息发生的环境和情景,等等。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讲,我们可以把翻译理解为这样一种过程:它是两种文化信息间的转换,而这两种文化信息间的转换又是靠语际间的转换进行的。所以翻译既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跨文化知识在翻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工作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精通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仅做到语言意义上的等值,而且做到真正文化意义上的等值。概括说来,在翻译中出现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环境文化 中国文化发祥地是黄河流域,气候属温带,这就使中华民族发展了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并养成与其相适应的生活习惯。中国古代人有本末之别,“本”指农业,“末”指商业,“重本轻末”根深蒂固。中国人一直尚农轻商,靠土为生,导致国家家庭化,因此发展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的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及严格的身份制度,以及制约人们行为的价值观念、礼制、礼貌规范等社会规范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西方文化发源于希腊神话,而希腊是个岛国,在海洋国家中最早的发展了商品经济,商人住在城里,发展了与其相适应的与家庭式或家邦式截然相反的社会组织。他们首先建立了较民主的社会契约社会,因为他们活动在海上,养成了好“动”的取向,求变,好奇成为海洋文化的特点,也养成了好“动”的民族性格及与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及其他制约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西方文化发源于希腊神话,而希腊是个岛国,在海洋国家中最早的发展了商品经济,商人住在城里,发展了与其相适应的与家庭式或家邦式截然相反的社会组织。他们首先建立了较民主的社会契约社会,因为他们活动在海上,养成了好“动”的取向,求变,好奇成为海洋文化的特点,也养成了好“动”的民族性格及与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及其他制约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风”象征“春天,温暖”,它使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而英国的“东风”则是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给人的感觉是“寒冷,令人不愉快”,因此英国人讨厌东风,相反“西风”为英伦三岛送去春天,故有“西风报春”之说。阿拉伯人生活在西亚、北非的广大地区,长期的沙漠生活铸就了他们独特的沙漠文化。阿语中与沙漠生活有关的词语极其丰富。羊是他们生活所依,阿语中有关羊的名称很多,骆驼的名称更是多得惊人,据统计,阿语中的骆驼及与骆驼有关的事物名称共5644个。 二、风俗文化 风俗文化是指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个人主义取向的美国人非常崇尚“私有”这个词。他们拥有私人汽车,私人医生,私人房间,私人电话,而且与别人交往,在街上行走,排队买东西都有一个私人区域。他们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意志安排生活,无需别人干涉,甚至父母,而且这些私事完全受到法律保护。然而这些属于美国文化隐私范畴的事情,在中国却不同程度上具有“公共性”。他们往往受到社会,他人的关切,人们允许涉足他人的生活领域,不仅不为过,反而天经地义,是关系亲密,互相关心的表示。类似“多大岁数了?”“工资多少?”“天凉了,多穿些衣服”,等等,都是表示对别人的关怀。这种话使人感到温暖,安全,人情味十足,绝无多事之嫌。因为这些言语行为已是群体取向,重关系的中国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但对于美国人就是对他们隐私权的侵犯,难怪他们听了

从文化差异看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2011年12月 科教纵横 从文化差异看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文/顾金香 摘 要: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将翻译研究从纯语言的角度转向了文化角度,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指出其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翻译;文化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223-01 现代语言学主要来源于两大传统:语文学传统和人类学传统。人类学传统指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去研究没有书写系统和文字传统的社会集团的语言。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Franz Boas)和萨丕尔(Edward Sapir)以来,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研究语言要把语言放到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由此可见,语言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翻译是语言的桥梁,更是文化的桥梁。我们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必然要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五个方面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并由此说明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影响。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 文化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社会习俗,文学艺术,历史事件,宗教文化和寓言神话这五个方面来讨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1、社会习俗的差异。中西方文化中社会习俗的差异体现在思维差异、日常交际和称谓方面。在中国,白色代表着死亡,而在西方,白色则代表着纯洁。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彼此“吃饭了吗?”“去哪里啊?”等这些问题,以示关心和问候,而在西方这些问题则被认为是侵犯人的隐私。称谓方面,汉语中的一些亲属之间的称谓可以使用于非亲属之间,而英语中这种用法不普遍。另外,有些称谓两种语言完全没有对应语,比如汉语中的老师一词,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方式。2、文学艺术的差异。文学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表现方式,一个民族的文学是其语言的精华,文学表达方式的不同反映了文化的差异。“Green—eyed monster”源自莎士比亚戏剧《奥赛罗》,喻陟“嫉妒别人的人”,而汉语中同样的表意则有“眼红”一说。汉语中形容某事物出现时间短,有“昙花一现”的说法,而在英语中则通常用“a nine days' wonder”来说明同样的意思,其源自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特罗勒斯和克里希德》。3、历史事件的差异。历史事件具有民族特殊性,也影响到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就会产生一些新的表达方式,甚至同样的表达方式在不同民族中会产生不同的理解。4、宗教文化的差异。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其语言文化都深受宗教的影响。基督教是传播范围最广的宗教,基督教经典《圣经》对西方的语言文化影响深远,其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人物故事成为现在英语语言文化中一部分。5、寓言神话的差异。语言神话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神话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影响英语的神话传说主要是希腊罗马神话和伊索寓言。在神话方面,中西方有很多不同,也反映在语言上。在希腊神话中,是普罗米修斯将火种带到人间,而中国则有“伏羲氏燧木取火”的典故。伊索寓言对中西方文化都有很大影响,英语中“borrowed plumes”是“借来的羽毛”的意思,比喻“靠别人得来的声望”;对应的汉语中,则有“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所以,同样的寓意,在不同的文化中的载体是不一样的。 二、 文化差异对译文的影响 美国现代语言学家萨尔(Edward Sapie)说过:“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也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中英两国语言体系所承载的文化特征各有其特殊性,负载文化的语言形式是多层次的、多方位的,在翻译的时候要兼顾语言的文化属性。一般来说,译文受文化差异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1、文化信息的丢失。各个民族和国家历史的发展不同,因而所沉淀的历史文化也不同。缺乏相应的背景文化知识,译文读者往往只懂得字面意义,而没有获得其带有文化因素的暗含意图。或者是由于文化差异的不可译性,造成了文化信息的丢失。英语国家为西方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到希腊、罗马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源自古希腊神话传说的短语“Achilles' hell”指“致命的弱点”,《圣经》中的“Judas”指叛徒,“black sheep”不是黑羊,而是指品行不好的人。这些意义都根源于宗教文化或者是神话传说,人们使用的时候,更多时候想到它们的比喻意义。2、文化信息误导。文化的不同带来了理解上的差异。如果用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去理解别的民族的语言文化,就会导致信息获取不准确或者错误的对信息进行解读。比如在英美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短语“handwriting on the wall”,如果简单把它译成“写在墙上的字”,那么就已经对其本意进行了错误解读。其实,这个短语是有宗教渊源的,出自《圣经.旧约.但以理书》,是说巴比伦王伯沙撒在宴请大臣时发现有一只手显现,在墙上写字,但以理解释说这预示着巴比伦国的末日已到。后来人们就用“写在墙上的字”表示“灾祸的预兆”。对同一事物的褒贬不同,也常造成文化信息的误导。3 、文化信息的理解障碍。一个民族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特有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背景对其他民族来说,要么是陌生的,要么是迥异的,要么是相斥的,从而构成理解上的空白,交际中的障碍。“the wooden horse of Troy”字面意义是“特洛伊木马”的意思,如果不了解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很难理解这个“木马”指代的具体内容。这个习语原来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战争中“木马屠城”的故事情节,所以其意义就是“潜伏在内部的敌人”。有的小说影响很大,其中的人名和词汇变成语言的一部分,如Shylock常用来表示表示吝啬无情的人,来源于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不理解这个背景,就会对其指代感到莫名其妙。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许多词汇本身就是其所属民族重大历史时间的浓缩和忠实写照。一般英美人对发生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解,远远不如我们深刻,尽管他们可能了解这一段历史。由于不具备相应的文化传统知识,要理解异族文化是不容易的。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翻译工作者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国的语言文字外,还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研究文化差异对翻译制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作者单位:烟台南山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4]李莉.从文化等值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河北工业大学,2010. 2011.12 223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_朱耀先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朱耀先 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障碍和难题。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了解两种文化,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拟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和宗教文化几个方面,就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历史文化差异与翻译 历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形成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时,会经常遇到由于历史文化差异而出现的翻译难题。 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为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最能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要对这些历史典故进行恰当的翻译,就必须了解它们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体现和传递历史典故的涵义。例如,“东施效颦”这一汉语成语典故,对中国人来说,不难理解其文化内涵,但对于不甚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西方人来说,若仅仅直译为Tung Shih imita tes Hsi Shih,就没有准确、形象地表达和再现原典故的含义。东施是谁?西施又是谁?译者没有交待清楚。为了让西方读者能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比较合适的做法是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Tung Shih imitates Hsi Shih(Hsi Shih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h。Tung Shih w as an ug ly girl who tried to imitate her w ay)(杨宪益译)。这样,就会使读者一目了然。 又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在中国家喻户晓,他在中国读者的心中是当然的智慧的象征,但英美读者未必知道他是何人,与“臭皮匠”有何联系,若采用直译的方法,很难传递句子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因此,只有采用直译和增译相结合的方法,才能使原语言的文化信息得以充分再现。故该句可译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 bined equal Chukeh Lia ng the m aster mind”. 再如,毛泽东《七律·送瘟神》诗词中有两句诗:“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诗中的“舜尧”是中国历史传说中的两位贤明帝王,为人民所爱戴,代表圣贤。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比较容易懂,但对于英美读者来说,若采取音译,会使他们莫明其妙,因此必须增译注释。即使那样,仍有隔靴搔痒之感,而且显得累赘,同时也使诗句失去了“诗气”。亚瑟·古柏在翻译该诗句时干脆用Sag e-Kings代替,将其妙译为:“Spring winds mov e willow w ands,in tens of millions:Six hundred million w e sha ll all be Sag e-Kings!”这样翻译既简单明了,音韵铿锵,又达到了传神的效果。 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可采用类比的翻译方法。据说,有一次周总理陪外国客人观看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翻译作了很多说明 7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信息和风格忠实、流畅、艺术地再现出来的实践活动。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本文从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文化风俗、地理环境等方面论述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英汉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翻译;文化;差异 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时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赖以传播的物质表达形式。要将某一民族的语言及文化传播和扩散到异域。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借助翻译。因此,文化、语言同翻译三者之间处于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英汉民族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在地域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使得英语和汉语在应用中出现很多差异。 一.思维模式的不同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是处于统一和谐的整体结构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顺从及崇拜,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体现在思维模式上就是整合型思维,是一种整体优先的认知活动,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整合型句式,它首先注重整体形象,然后再注重细节,为先整体后局部。汉语承受细节上的模糊,取得整体上的清晰。与此对应,西方文化坚持“天人相分”即“主客相分”的哲学观点。认为人是万物的中心,人与自然是相对分立的,人应处于支配和改造的地位。西方人认为整体是由个体构成,思维时往往以个别部分为起点,然后把这些部分拼合成一个整体,即分异型思维,也称解析式思维,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分异型句式。例如: (一)我常见许多青年的朋友,2)聪明用功,3)成绩优异,4)而语文程度不足以达意,5)甚至写一封信亦难得通顺,6)问其故则曰其兴趣不在语文方面。倘若完全按原文的句法特征将其译成英文,可能是: (二)I have come across a great many young friends, 2)Bright and diligent,3)Do exceedingly well in studies, 4)but they are rather weak in Chinese, 5)even can’t write a smooth Chinese letter. 6)When asked why, they’ll say they are not interested in Chinese. 请看张培基先生的译文: I have come across a great many bright and diligent young friends who have done exceedingly well in their studies, but are rather weak in Chinese. They cannot even write a letter in correct Chinese. When I asked them why, they said they were not interested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英语的从句前必须根据其语法功能用when, where, who,that, an等表示关联词将其与主句衔接起来.这也是汉语语法隐含性(covertness)的一种表现。而英语的语法呈外显性(overtness),体现了英美人重个体,重分析的思维方式。 二.价值观念的不同 西方人空间对抗感很强,特别注重个人空间,也称“个人隐私”(privacy).他们认为个人的事不必让别人知道,更不愿别人干涉。所以,英美人的话题常从无伤大雅、公开性的天气谈起,年龄、收入、体重等都是很敏感的“privacy”。在个人隐私方面,中国人的观念比较淡薄,因此常常引起cultural shock。 这种不同还表现在对待其它事物方面,比如在中国人眼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生龙活虎”、“龙马精神”都带有褒义色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