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番禺区人行过街设施专项规划初步成果

番禺区人行过街设施专项规划初步成果

番禺区人行过街设施专项规划初步成果
番禺区人行过街设施专项规划初步成果

番禺区人行过街设施专项规划初步成果(征求意见稿)

发布日期:2008-08-07

一、关于公开征集《广州市番禺区人行过街设施专项规划》初步成果意见的通告

为规划和部署新增人行过街设施(即人行天桥和地道),推进人行过街设施的建设,我局组织编制了《广州市番禺区人行过街设施专项规划》,目前已完成初步成果。现将本规划的初步成果公示于番禺区规划分局主页(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9877086.html,),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修改完善意见。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

您的意见和建议可通过下面三种方式反馈:

1、书面来信。收信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禺山大道104号8楼刘工收。请在信封上注明“番禺区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初步成果意见”。

2、电子邮件。邮箱地址:pyplan@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9877086.html,,邮件标题请注明“番禺区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初步成果意见”。

3、您也可以到番禺区规划分局业务接待厅直接递交意见。

意见征集截止日期:2008年8月20日。

广州市

城市规划局番禺区分局

二、《广州市番禺区人行过街设施专项规划》初步成果简介

1、规划背景:

广州市番禺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是沟通珠江三角洲东西两岸和连接广州中心城区、深圳及珠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随着广州市“南拓”战略的逐步实施,广州大学城、广州新城亚运启动区及广州新客站的开工建设,番禺区的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番禺区的交通供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城市机动化进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道路网络的逐步完善,机动车交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机动车交通蓬勃发展的同时,人行设施的建设速度低于同期城市道路的建设速度人行交通却在城市化进程中一直处于发展劣势,人行设施不足的问题也

一直存在,并且近年来变得日趋严峻。目前番禺区步行交通环境较差,人车混行、人车争道的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人行过街设施不尽完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行人过街缺乏安全感。因此有必要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人车分流”的交通系统,明确人行过街设施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提供明确的路权、保障行人的安全和宽松的步行空间。

2、规划目标:

为适应番禺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分析和研究目前人行交通存在的种种问题,规划和部署新增人行过街设施,为番禺区人行过街设施的规划、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为为下一阶段人行过街设施的建设提出合理的设计指引,

特编制本专项规划。

3、规划范围:

广州市番禺区,总面积约786平方公里。

4、规划期限

本规划基准年为2007年,近期为2010年,远期为2020年。

5、规划主要主要内容

(1)现状人行过街设施调查与分析:对番禺区现状人行过街设施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目前人行过街交通存在的问题;

(2)人行过街设施总体布局研究:结合现状道路和用地布局,对人行交通进行初步预测,基本确定人行过街设施的布局;

(3)平面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在对番禺区现状人行过街交通调查和预测的需求基础上,提出新建平面人行过街设施的布局。

(4)立体人行过街设施规划(近期和远期):在对番禺区现状人行过街交通调查和需求预测的基础上,结合现状路网、现状用地布局和居民出行特征,提出近期新建立体人行过街设施的规划;并结合番禺片区发展规划和番禺片区路网规划,对远期立体人行过街设施的布局进行规划;

(5)人行过街设施费用分析:提出全区人行过街设施建设计划,并对工程造价进行初步估算,指导相关部门按计划逐步完善人行过街交通系统。

6、规划主要图纸(点击可看大图)

图1:现状立体人行过街设施分布图

图2:近期立体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图

图3:远期立体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图

图4:洛浦街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图

图5:大石街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图

图6:钟村镇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图

图7:南村镇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图

图8:小谷围街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图

图9:新造镇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图

图10:化龙镇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图

图11:沙头街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图

图12:东环街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图

图13:市桥街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图

图14:沙湾镇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图

图15:桥南街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图

图16:石基镇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图

图17:石楼镇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图

图18:榄核镇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图

图19:东涌镇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图

图20:大岗镇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图(规划介绍结束)

(完整版)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导则--H-1020v2(1)

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导则 编制单位: 二〇一五年二月

前言 为深入贯彻《“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国发 [2013]31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 [2013]36号),指导各城市开展通 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有序推进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通信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协调发展,特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有: 1、总则; 2、通信需求预测; 3、通信局所规划; 4、移动通信基站规划; 5、通信管道规划; 6、近期规划; 7、环境保护; 8、保障措施; 9、基础资料收集; 10、规划成果。 本导则在编制过程中,得到 XX、XX、XX的大力协助,在此深表感谢。 本导则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建议和有关资料提供 给 XX(地址:), XX(地址)。以便在今后修改时参考和吸纳。 本导则主编单位: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

目录 1总则 (1) 1.1适应范围 (1) 1.2规划范围和期限 (1) 1.3规划目标 (1) 1.4规划指导思想 (1) 1.5规划编制依据 (2) 1.6规划效力 (3) 2通信需求预测 (4) 2.1预测指标 (4) 2.2预测说明 (4) 3通信局所规划 (6) 3.1通信局所现状 (6) 3.2通信局所需求预测 (6) 3.3通信局所规划原则 (6) 3.4规划方案 (8) 4移动通信基站站址规划 (8) 4.1移动基站现状 (9) 4.2移动基站规模预测 (9) 4.3移动基站规划原则 (9) 4.4移动基站规划方案 (10) 5通信管道规划 (11) 5.1通信管道现状 (11) 5.2通信管道需求预测 (11) 5.3通信管道规划原则 (11)

东阳市城乡环境卫生及工程设施专项规划(2019修改版)

东阳市城乡环境卫生及工程设施专项规划(2019修改版)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一)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与《东阳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一致,为东阳市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1739 平方千米。 (二)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与《东阳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一致,由于现状已经是2018 年,因此本专项规划为2019年修改版。 二、规划对象与规划目标 (一)规划对象:东阳市城乡环境卫生及工程设施,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厨余)垃圾、大件垃圾、固体废物等。 (二)规划目标:建成科学合理的生活垃圾收运与处置科学体系,配备先进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环卫作业实行机械化、精细化、市场化,环卫管理实行网络化、规范化、智慧化,逐步实现城乡环卫事业现代化。 三、环境卫生发展预测 经预测:2020年生活垃圾收集量约1444.5吨/日,2035年生活垃圾收集量约2248吨/日;2020 年东阳市建筑垃圾产生量(不含渣土的量)约为51.29万吨,2035年建筑垃圾产生量(不含渣土的量)约为74.28万吨;2020 年中心城区与横店镇区餐厨垃圾产生量约为112.5吨/日,2035 年中心城区与横店镇区餐厨垃圾产生量约为162吨/日; 2020 年中心城区与横店镇区厨余垃圾产生量约为150吨/日,2035 年中心城区与横店镇区厨余垃圾产生量约为320吨/日;2020年东阳医疗垃圾约1592吨,2035年东阳医疗垃圾约3300吨;2020年东阳市全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约2100万平方米;2020年中心城区需要清运的粪便量为14.25吨/日,2035年为7.8吨/日。 四、环卫工程设施规划 (一):循环经济产业园 建议结合规划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厨余垃圾处理厂、可回收垃圾分选中心、大件垃圾处理和污泥处理等项目,建设东阳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内近期主要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和厨余垃圾处理厂。 (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东阳市第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按现状不再扩建,东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后,第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作为应急生活垃圾处置场,同时处理焚烧飞灰。为此,对第二填埋场适当扩建,扩建面积约4000平米,库容约4万立方,作为飞灰填埋需要。 (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规划建议在城东街道泉坞坤山坳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东南侧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总规模2200吨/日,一期规模1650吨/日,二期550吨/日,占地约120亩。 (四):餐厨(厨余)垃圾处理厂 建设规模为近期100吨/日,远期150吨/日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规模为近期200吨/日,远期300吨/日的厨余垃圾处理厂。为节省用地,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处理结合工艺特点进行合建,占地约25.8亩。 (五):建筑垃圾消纳场 规划在白云街道、江北街道、吴宁街道均新设一处建筑垃圾消纳场。 (六):污泥处理项目 规划建议结合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设置。 (七):可回收垃圾分选中心 规划进一步提升设施设备和增加分选中心布点。规划建议中心城区设置一处综合分选中心,并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并考虑。 (八):大件垃圾处理项目 规划大件垃圾处理项目位于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结合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并考虑。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人行立体过街设施规划初探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人行立体过街设施规划初探 发表时间:2017-12-29T15:17:59.51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作者:梁心 [导读] 本文研究的是基于可持续性发展的人行立体过街规划,并以柳州市柳东新区的案例为分析主例。 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随着绿色交通逐渐深入人心,人行立体过街设施的重要性也逐渐被城市的管理者、建设者、规划者所发现并重视起来。本文研究的是基于可持续性发展的人行立体过街规划,并以柳州市柳东新区的案例为分析主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分析各类人行过街设施的现状、规划策略和原则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人行立体过街;设施规划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行立体过街设施之间的矛盾也日益严重。人行立体过街设施,是过街设施的一种,也是慢行交通的主要构成之一,其优劣与城市生活水平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因此,相关城市设计规划者应该注重对人行立体交通设施类的慢行交通规划分析。 一、项目背景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柳州市柳东新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柳东新区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基础建设中取得了较为不错的发展。但由于资金和管理的缺失,柳州市还是很难推进城市进程的全面发展。比如,如今的道路很多都是由早期公路改造而成,所以人行过街设施根本不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让居住区、商务区、工厂等不断增多,导致步行与机动车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人行立体过街设施应该考虑跟其他交通设施的协调发展。 二、城市人行过街设计现状概况 目前,柳东新区的人行过街设施明显不足,行人过街更缺乏优先权。所以导致了很多时候,人行过街都因缺乏人车隔离设施出现堵塞,并导致人车争道,交通混乱,事故频发。过街设施的设定不太合理,部分道路因为过节设施绕行距离过长而导致行人横穿马路,很容易导致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大型的公共场所如医院、学校等设施人行过街设施和管理缺乏优先的保障管理设施,导致人车冲突,从而影响行车效率。 三、人行立体过街设施界定 人行立体过街是专指那些地道、天桥、人行横道、行人信号灯和行人过街交通标志等交通设施。但也可以按照所处的位置分为交叉口式和路段式,按照建造的形式为平面过街设施(二次过街设施、行人信号灯以及人行横道)和立体过街设施(地道和人过街天桥)。人行横道是一种在车行道上用斑马线等标识,以此来规定行人横穿车道的范围。一般来说,在人行横道的基础上,设置的设施都是行人信号灯或行人安全岛,可以增加人、车的通行能力,减少人和车的相互干扰。而二次过街设施则是将人行横道分为两部分,并在上面设置行人安全岛,让行人分两相位来完成横穿道路的行人过街设施。 四、规划策略及原则 对人行立体过街设施的规划,规划要点是要对各种主干道、商业区进行统筹合理规划,同时还要考虑对人行地道、天桥出入口及公交候车站的建设用地。在商业集中区地带,应该提供一些如绿化、广场、休息区等比较高品质的舒适配套设施和宽松安全的步行设施。在旅游景点规划一些建设服务于旅游观光的步行道。除此之外,还应该切实的照顾到弱势群体,并为其提供无障碍的通道。 总而言之,对于人行立体过街设施的规划策略和原则,主要考虑在于保障行人过街的安全性以及道路车行效率。 不过,目前国内大多数人行过街设施的规划设计还都是针对现状中车流量较大、存在过节需求或者是安全隐患的点位,并进行人流和车流的实践或空间来保障行人过街安全,从而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总的来说,应该根据以下原则进行规划: 1. 总体与局部相结合 首先要从城市总体定位出发,明确城市内部的各种系统功能布局,加强各功能区的步行联系;其二则是要从局部用地功能出发,根据不同的过街需求从而满足不同的过街需求。 2. 宏观规划与中微观设计结合 对人行过街设施的附属设施形式、无障碍设计以及行人过街信号控制方式等提出优化调整意见。 3. 行人立体过街设施应该兼顾效率与安全 在规划人行过街设施阶段,应该根据道路的性质、交叉口间距、机动车流量以及非机动车行人流量等各种位置条件设施,并对机动车基于保护和安全警示。 4. 保证对慢性设施规划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过街设施规划在解决矛盾的同时,也应该更具有前瞻性。所以,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应该集合城市发展趋势,让设施建设与未来需求相统一。 五、总体规划布局 基于以上人行立体过街设施的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可以得出,针对现今的现状通行能力不足的特点,可以增设一些无障碍的坡道和遮阳棚:(1)交通设施的周边立体过街设施布局方案。根据区内的客运枢纽站、公交首末站以及轻轨站点等布局情况,本区内站点衔接人行天桥和一般交通设施周边立体过街设施,设计出最佳过街衔接要求设计[1]。(2)大型的公共建设实施周边立体过街设施布局方案。根据医院、商业区、学校和公园的大型公共建设设施布局情况,该布局相应的15处人行天桥。 六、规划小结 关于立体设施的规划标准,应该结合立体过街设施的设计理念,并满足其经济性、适用性和可实施性的要求。 1. 地下道与天桥的通道净宽要求 地道与天桥的通道净宽应该根据人流量将设计通行能力设计为2400/每小时。而在码头、车站和地道设计通行能力则为1800/每小时。 2. 集散要求

人行过街天桥(连续箱梁)工程施工方案

人行过街天桥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节、人行天桥结构概况 天桥总宽4.5m,连续箱形梁,桥跨布置为(26+27.5+26)m。上部为单箱单室钢箱梁,梁高 1.1m,等截面布置。整个天桥共布置两个过街梯步,两个缓梯步,缓梯步为折返式,宽3米,坡度1:4;梯步为直线式,宽3米,坡度1:2。下部结构采用砼桩基础+钢管墩;主桥桥墩直径70cm,梯步及坡道墩柱直径50cm。 (1)下部结构 1、桥墩为钢管混凝土结构,其中主桥中墩70cm,主桥边墩及梯步(坡道)为50cm。主桥独柱墩与梁体采用支座(GYZ φ500×75)连接,边墩采用GYZ φ400×65板式橡胶支座;梯步(坡道)钢管柱与上部结构亦采用支座(GYZ 175×35)连接。桥墩与基础均采用法兰连接,连接方式为工厂预制,现场焊接。 2、主桥及梯坡道基础均为钻孔桩基础,中支承为φ150cm,边支承采用φ120cm桩。梯步(坡道)采用120cm桩。 3、主梁与梯步(坡道)连接 采用牛腿支承梯步(坡道)。在主梁梁端支承处设置200cm宽暗横梁(桥横向贯通),并向外伸出40cm的牛腿,布置2个橡胶支座支承,支座间距150cm。(2)上部结构 人行天桥为三跨等截面连续钢箱梁结构,梁端悬臂长度0.75m,桥梁最大计算跨径27.5米,梁高110cm。 天桥主桥主梁顶板厚12mm,底板厚16mm,翼缘加劲板厚10mm ,腹板加劲肋厚10mm,顶板纵加劲肋厚10mm,底板纵向加劲肋厚10mm,横隔板厚10mm,支座垫板厚25mm。采用墩顶增设钢套筒的方式防落梁。 第二节、灌注桩施工 新建人行过街天桥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均为Ф1500mm和Ф1200mm,施工工艺与匝道桥梁工艺相同。在钻孔前须详细调查钻孔桩附近现况管线,确保施工

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正式印发《北京市5G及未来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9年-2035年)》(下称《规划》),《规划》从规划管控和实施保障两方面,设计实施路径,重点解决5G基站建设难题。《规划》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共同组织北京铁塔公司等相关单位共同编制。 《规划》分总则、规划目标及原则、北京市5G基础设施总体规划、重点区域基站布局规划、近期建设方案和规划实施保障等六部分。《规划》坚持近期为主,展望未来的原则,规划了由通信局房、管道和移动通信基站组成的5G基础设施体系,明确了基站规划设置标准、基站选址与建设原则,细化了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等重点区域基站布局规划,提出了近期建设方案。下一步,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将做好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的协调合作,组织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与铁塔公司落实《规划》,全力做好5G基础设施建设。 《青岛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就组织实施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区(市)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规划》的重要性,把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二、各区(市)政府要在控规落地、市政用地选址、建筑物同步建设等方面建立相应的推进机制,确保《规划》落实到位。 三、通信管理、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和规划、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合作,积极推进《规划》实施,共同做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工作,巩固和提升我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 四、《青岛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5年)》由市通信管理局负责印发。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标准规范-(GB50442-2008)

1 总则 1.0.1为提高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的科学性,合理配置和布局城市各项公共设施用地,集约和节约用地,创建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大、中城市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中的公共设施规划。 1.0.3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1.0.4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指标应依据规划城市规模确定。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标准 1.0.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应符合表1.0.5的规定。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6各项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应根据城市的性质和人口规模、用地和环境条件、设施的功能要求等进行综合协调与统一安排,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发挥设施效益。

1.0.7有专项发展要求的特色城市,其相应的公共设施规划用地标准若突破本规范的规定,需经论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但不得突破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8城市公共设施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城市公共设施用地city public facilities land use 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共七类用地的统称。 2.0.2行政办公用地administrative office land use 指党政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休等市属机构,以及非市属的行 政管理机构和其它办公设施用地。 2.0.3商业金融用地commercial and financial land use 指城市居住区级以上(不含居住区级)的商业和服务业、金融和保险业等设施的用地。 2.0.4文化娱乐用地cultural entertainment land use 指城市各类文化和娱乐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出版类、图书和展览类、文化艺术和游乐类等设施的用地。 2.0.5体育用地sports land use 指市级和区级体育场馆及训练场地等设施用地。 2.0.6医疗卫生用地medical and sanitary land use 指医疗、保健、防疫、康复、急救、疗养等设施用地。 2.0.7教育科研设计用地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and use 指有固定校址和用地范围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研 和勘察设计院所、信息和成人高等培训学校等设施用地。 2.0.8社会福利用地social welfare land use 指为孤儿、残疾人、老龄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所设置的学习、

项目名称合肥市城市环卫设施专项规划

项目名称:合肥市城市环卫设施专项规划 工程编号: 编制单位: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甲级 院长: 姚本伦高级工程师 分管副院长:陶其中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副院长:黄德清高级规划师 总工程师: 张敏高级规划师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三所 所长:赵华中城市规划师 副所长:姜莘高级规划师 高平城市规划师 主任工程师:施强城市规划师 工程负责人:吴建国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项目组成员:吴建国 周瀚章助理规划师 凌翔见习规划师 审核:施强 审定:张敏 协编单位:合肥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 编制日期:二○○八年八月

合肥市城市环卫设施专项规划(年)文本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合肥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 年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三章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规划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公共厕所规划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生活垃圾收集点规划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节废物箱规划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章环境卫生工程设施规划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垃圾转运站规划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生活垃圾处理厂(场)规划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三节粪便处理厂规划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五章其他环境卫生设施规划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基层环境卫生机构规划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环境卫生车辆停车场规划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三节环卫道班房规划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六章近期重点建设项目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七章规划实施的对策错误!未指定书签。 附表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全面推进合肥“”空间发展战略,实现合肥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发展目标,积极落实《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年)》的实施,确保城市各项环卫设施的正常运转,不断提高城乡环境卫生质量,特编制《合肥市城市环卫设施专项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主要是“”发展战略规划确定的城镇密集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以及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涉及的用地。 第三条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号);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建设部第号令); 、《全国城镇环境卫生“十一五”规划》; 、国家和地方的其他法律法规与相关规范标准; 、合肥市相关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近期~年; 、远期~年。 第五条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开始执行,由合肥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由合肥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解释。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区内建设,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本规划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建设城乡环境卫生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和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努力推进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把合肥市建设成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 第七条规划原则 、统一协调的原则,加强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促进市容环境卫生事业和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的原则,方便群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努力创造生态良性循环的人居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彻实施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和防治环境污染的统一。 、合理布局、适当集中的原则,以产业政策和设施设置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城乡一体化的原则,立足中心城区,发展外围城市组团,兼顾周边乡镇,实现城乡环境面貌同时改善。、科技兴业的原则,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实用技术,保障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提高环卫设施现代化水平。 、社会参与的原则,实现环卫作业市场化、运营企业化、服务社会化、投资多元化,加快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和监督机制,促进环卫管理法制化。 第八条规划目标 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配置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实现总体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先进,管理科学高效,构建与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要求相适应的城市环境卫生安全保障体系。、近期(年)目标 ()进一步规范垃圾袋装化,逐步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实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全覆盖; ()将现有设施改造与新增设施建设有机结合,按规范要求逐步实施,力争环境卫生设施基本满足城市需求; ()提高环境卫生作业机械化水平,道路清扫机械化率达到以上; ()通过环卫装备的升级换代,实现垃圾收运车辆“全密闭、压缩化、高运能”,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污水渗漏,降低垃圾在收运过程中对环境卫生的影响; ()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以上; ()大力发展节水型公厕,水冲式厕所普及率达到;新建公厕不低于二类标准,二类以上公厕所占比例达到以上; 、远期(年)目标 ()环境卫生设施配套完善,满足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发展的需求,达到国内同等城市的先进水平;()建立和完善资源回收系统,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完善垃圾收运系统,提升环卫装备水平,垃圾清运机械化程度力争达到; ()完善城市日常保洁系统,提高道路机械化保洁水平,道路清扫机械化率达到以上; ()继续完善公厕布局,提高公厕建设与管理标准,大力发展节水型、生态型公厕; ()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原则,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以上; ()建成合肥市城市环境卫生计算机管理网络系统,实现环境卫生管理现代化。 第九条在市区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宜划分为可回收物、可燃垃圾和其他垃圾等类别,届时具体应按合肥市政府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南执行。 第十条合肥市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 、近期(年)按平均每人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公斤推算,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约吨日; 、远期(年)按平均每人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公斤推算,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约吨日。 第三章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规划 第十一条以公共厕所规划建设为重点,采用独立式与附属式相结合,活动式为补充的建设方式,坚持小型化、精品化、生态化、景观化相结合,有效地保证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的建设用地,方便社会公众使用。 第一节公共厕所规划 第十二条公共厕所设置标准 主城区和滨湖新区按每平方公里设置座公共厕所的标准;外围组团的工业、仓储区按每平方公里设置~座公共厕所的标准,沿路按以下间距设置:主、次干道为~米;支路~米。 第十三条公共厕所布点 公共厕所布局宜统筹各个功能区,以求面的平衡;结合各条道路设置,以求线的平衡;商业中心、文化中心、公园等重要公共设施优先布置。 、近期(年)共设置公共厕所座;其中,现状保留座,新增座。 、远期(年)共设置公共厕所座;其中,其中,新增座。 第十四条公共厕所位置要求 、公共厕所布局宜统筹各个功能区,以求面的平衡;结合各条道路设置,以求线的平衡;商业中心、文化中心、公园等重要公共设施优先布置。 、公共厕所应与垃圾转运站建设相结合,今后凡新建或改建垃圾转运站都应同时建设公共厕所及其他环境卫生基础设施。 、公共厕所应与公园绿地、加油(气)站、公交首末站等其他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相结合,节约集约利用

深圳市南山区立体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深圳市南山区立体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摘要:随着城市机动化交通迅速增长,人车冲突及行人过街难的问题日趋严重,中国式过马路层出不穷。深圳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而南山区又是深圳绿色品质交通和网络化与立体化慢行系统的先行区,其立体人行过街设施的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对国内目前正在开展的立体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城市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立体人行过街设施;设置标准;投融资方式;深圳南山 一、深圳南山区立体人行过街设施发展情况 南山区位于深圳市中西部,现状立体人行过街设施共97处,其中人行天桥56处,地铁站点地下通道22处,一般地下通道19处。这些人行天桥多数位于快速路或人流量大的片区,对疏解行人交通、提高行人过街安全起到较大的作用。其中近期新建的天桥,充分展现了美观的设计元素、动感的桥身设计、现代材料的巧妙运用和对行人的人文关怀,已成为南山区乃至深圳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2年,南山区组织编制了《南山区人行过街设施布点规划》,该规划改造人行天桥6座,新增立体过街设施85座,其中结合地铁站点的有20座,结合高快速的有28座,结合医院、学校等有特殊需求路段设置的有9座,结合大型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办公区等设置的有28座。该规划实施后,南山区立体人行设施规模将达到约189座,立体人行设施密度将在国内首屈一指,基本形成网络化、便捷化、人性化的慢行交通系统。 二、深圳立体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 1、政府高度重视构建高效便捷化、立体化与网络化慢行系统 在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对步行交通予以充分的重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以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为骨架的步行设施配套建设得以持续发展,并构筑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步行交通系统。从2000年开始,随着南山区人口的不断积聚,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行人出行与机动车出行矛盾不断深化,为缓和这一矛盾,广大市民及人大代表纷纷提出在南山全区范围内增设多处立体人行过街设施。以此为契机,南山区规划高起点、高质量,且科学有力的构建立体化与网络化立体行人过街设施。南山区把快捷舒适立体人行过街设施系统作为高端城市发展定位的重要支撑和“以人为本,绿色低碳”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作为展现“人文南山、山海合一”城市风情的重要平台。 2、编制合理的、有指导意义的立体人行过街设施专项规划 《南山区人行过街设施布点规划》以南山区所有道路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规划土地利用性质及规模,制定了南山区人行过

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8-2030年)

《河北省邢台市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2018-2030 年)》 公示 一、规划期限及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与《邢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年)》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保持一致,面积约 170 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 2018-2030 年,与总体规划相衔接,近期至 2022 年,远期至 2030 年。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规划指导思想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远近兼顾、融合创新”的原则,对通信局所、通信管道、通信光缆交接箱、通信基站进行规划编制,在新的中心城区格局中,实现 5G 网络全覆盖和超宽带建设的目标,满足“智慧邢台”的应用需求。 2、规划原则 (1)统筹规划 统筹各类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减少重复建设,推动通信基础 设施集约化建设和绿色发展。 (2)合理布局 科学预测通信业务需求,有效整合通信资源,推进通信基础设施 的合理布局和同步建设,实现网络无缝覆盖,提升用户体验。

(3)远近兼顾 满足中长期的网络演进和 5G 网络的发展要求,适度超前建设,促进网络能力均衡发展。 (4)融合创新 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与城市景观有机融合,通过技术创新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品质。 三、规划内容 根据政府相关文件,在中心城区开展了通信局所、通信管道、通信光缆交接箱、通信基站四项基础设施的专项规划编制。 (一)、通信局所规划 (1)根据通信运营商建设需求,结合网络组网原则、现有网络资源情况和未来业务发展情况进行通信局所的规划。对于城市已建成的老城区,机房可采用“建、购、租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建设;对于新开发建设区域,可采用附建式建设,在新建市政、商业商务、行政办公等设施中预留机房位置。 (2)通信局所建设严格执行《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YD5054-2010)中的强制性标准,采用标准设防类设防。 (二)、通信管道规划 (1)根据上位规划,结合通信运营商建设需求、网络目标以及现有管道的资源情况,在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城市支路布置管道建设方案。采用自建、共建、租用、购置等建设模式,统筹多方需求,共建共享,并留有余量。

环卫设施规划规范

建设部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178号现批准《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337—2003,自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2.2、3.2.3、3.2.6、3.3.1、3.3.4、4.2.3、4.5.1、4.5.2、4.5.3、5.3.1、5.3.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〇〇三年九月十日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 1 总则 1.0.1 为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中贯彻执行国家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和技术政策,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编制质量,满足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的需要,落实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用地,保持与城市发展协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

及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专业(专项)规划。市(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及乡村、独立工矿区、风景名胜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应规划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1.0.3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专业(专项)规划的期限和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与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 1.0.4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设臵必须从总体上满足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功能,贯彻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原则,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和分类处臵。 1.0.5 重大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臵宜做到区域共享、城乡共享,实现环境卫生重大基础设施的优化配臵。 1.0.6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预测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和成分,确定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处臵方式,给处公共厕所布局原则及数量,并给出主要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臵原则、类型、标准、数量、布局和用地范围。 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适度深化,重点应确定主要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位臵和用地范围。 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专业(专项)规划中,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尚应给除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的设臵原则、类型、等级、数量和用地面积等指标,提出工艺、技术、建设等要求。

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规划文本)(2020年整理).pdf

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三章行政办公设施布局规划 第四章商业设施布局规划 第五章文化设施布局规划 第六章体育运动设施布局规划 第七章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 第八章教育设施布局规划 第九章社会福利设施布局规划 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使公共服务设施的各项建设与城市发展相一致,对威海城市公共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为未来公共设施谋划、预留足够的承载空间,控制和引导区域内的各项建设,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 6、《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 7、《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8、《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9、《山东省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 10、《威海市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 11、《威海市“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12、《威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

15、《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35号); 16、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卫医发[1994]第25号); 17、《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996]547号); 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 19、十一部委转发关于加快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决议; 20、《威海市“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计划》; 21、《威海市规划管理单元规划方案》(讨论稿); 22、《威海市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2003年12月); 23、《威海市体育事业战略发展规划》; 24、《威海市群众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25、《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26、《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 27、国家、省、市有关公共体育设施法规、文件、规范; 28、《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2号,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29、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30、《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31、《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 32、《山东省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

贵阳市“十二__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贵阳市“十二·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专项规划 贵阳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 2010年10月

贵阳市“十二·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 项规划 第一章前言 1.1规划背景及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为继续贯彻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决定、实施中心城区“畅通工程”目标要求,为完成“十二五”期间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生态文明城市整体服务水平,建设宜居贵阳的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不断完善以路网、慢行系统、公共停车场、污水和垃圾处理等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使贵阳市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十二五”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指导贵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规划编制的依据 编制主要依据为:《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贵阳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各区(县、市)总体规划、“十二五”规划前期调研相关课题及相关专项规划。 1.3 规划范畴 本专项规划包括贵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东起南明区永乐乡,西至清镇市红枫湖镇,南起花溪区青岩镇,北至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含金阳新区、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高新区、花溪区、乌当区、小河区及清镇市青龙办事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开阳、修文、息烽、清镇(三县一市)的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312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东起小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至朱昌镇、金华镇、久安乡、石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至麦架镇、沙文镇、都拉乡,总面积为1230平方公里。 1.4 规划领域 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城市道路、排水、供水、综合管网(电力、电讯、燃气)、公共交通(停车场、轨道交通)、慢行系统、垃圾处理、防灾减灾、园林绿化等设施。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1 总则 1.0.1 为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中贯彻执行国家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和技术政策,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编制质量,满足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的需要,落实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用地,保持与城市发展协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及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专业(专项)规划。市(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及乡村、独立工矿区、风景名胜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应规划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1.0.3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专业(专项)规划的期限和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与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 1.0.4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设置必须从整体上满足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等功能,贯彻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原则,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和分类处置。 1.0.5 重大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规划设置宜做到区域共享乡共享,实现环境卫生重大基础设施的优化配置。 1.0.6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预测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和成分,确定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方式,给出公共厕所布局原则及数量,并给出主要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规划设置原则、类型、标准、数量、布局和用地范围。 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适度深化,重点应确定主要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专业(专项)规划中,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尚应给出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的设置原则、类型、等级、数量和用地面积等指标,提出工艺、技术、建设等要求。 对其他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要求,可根据其特点分别按对环境卫生公共设施或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要求执行。 1.0.7 在详细规划中应确定各类环境卫生设施的种类、等级、数量、用地和建筑面积、定点位置等内容,满足环境卫生车辆通道要求。 1.0.8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设置应满足城市用地布局,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和城市景观等要求。 1.0.9 城市生活垃圾以外的固体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应根据此类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情况及城市诸方面条件,提出相应规划控制要求。 1.0.10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环境卫生设施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facilities 具有从整体上改善环境卫生、限制或消除生活废弃物危害功能的设备、容器、构筑物、建筑物及场地等的统称。 2.0.2 环境卫生公共设施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public facilities 设置在公共场所等处,为社会公众提供直接服务的环境卫生设施。 2.0.3 环境卫生工程设施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engineering facilities 具有生活废弃物转运、处理及处置功能的较大规模的环境卫生设施。 2.0.4 公共厕所public lavatory 供社会公众使用,设置在道路旁或公共场所的厕所。公共厕所可分为独立式公共厕所和附属式公共厕所,附属式公共厕所是设置在其他建筑内、并向社会公众全天候开放的厕所。

人行过街天桥设置条件分析教学文案

人行过街天桥设置条 件分析

人行过街天桥设置条件分析 人行过街天桥的设置是为了缓解交通矛盾,避免车流和人流平面相交的冲突,方便市民安全通行,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人行过街天桥的主要功能就是保障行人安全、快捷、方便和舒适的通行。我市市区近年来虽然建设了几座人行过街天桥,但仍存在部分路段因为没有天桥,行人过马路非常不便;而一些天桥却使用者寥寥,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规划不合理。人行过街天桥缺乏长远规划,没有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天桥位置设置不合理。二是天桥设计不合理。我市现有几座天桥均没有考虑残疾人过街设施和自行车过街设施,导致部分天桥利用率低下,缺乏人性化。三是天桥选型不美观。除了中心广场处天桥结合景观做了彩虹型造型,其余几座天桥没有充分考虑景观要求,给城市景观带来一定影响。为了能够让过街天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切实方便行人,保障交通安全,在设置人行过街天桥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规划原则 1、注重以人为本 慢行交通主体包括青年人、老年人、儿童及残疾人等,其每一类人群的利益都应得到保障。加强人行过街天桥的人性化,符合德州市未来城市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关心弱势群体的要求。因此,在考虑使用过街天桥的道路节点,既应该为健康人提供合理的过街天桥,更应为行动不便的弱势群体设置方便的过街天桥。 2、兼顾效率与安全

提高效率就是要求在规划人行过街天桥的阶段,应根据道路性质、交叉口间距、机动车流量、非机动车及行人流量、道路两侧用地情况及公交停靠站的位置等条件选择合适的设施类型和地点。 保障安全首先要求在规划人行过街天桥的阶段,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行人及非机动车给与必要的保护,对机动车给与必要的安全警示。除此之外,行人的人身安全也是重点考虑的因素。 3、实用性与经济性相结合 过街天桥的建设不应仅注意美观,而不计较投入。应以功能的实现为基础,外形美观为条件,平衡设施的经济性与实用性。对于符合过街天桥条件的过街地点,采用过街天桥设施。而对于平面人行横道的过街设施类型,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行人过街控制管理方式,进行合理的设计、管理与控制,发挥现有设施的最大功效,达到解决行人过街问题的目的。 4、加强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过街天桥作为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规划和设计应很好的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应重点关心过街天桥环境的改善,具体表现为过街设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交通设施与人居环境的和谐。 因此,过街天桥应尽量保持与城市人文自然景观的和谐,与周边环境的统一,实现慢行过街功能的同时处理好立体过街设施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不影响整体的景观风貌。对于商业街、枢纽可以结合周边商业吸引点、枢纽站点设置天桥。 二、设置条件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贵阳市“十二·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发布日期:2013-06-18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处字体:【大中小】 贵阳市“十二·五”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送审稿) 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2年5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3 第一节规划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规划编制的依据..................................................................................................................... 第三节规划范畴................................................................................................................................. 第四节规划领域................................................................................................................................. 第五节规划期限:2011年-2015年。..............................................................................................第二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5 第一节城市基础设施现状及取得的成绩 ......................................................................................... 第二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环境条件分析10 第一节机遇和有利条件..................................................................................................................... 第二节挑战和不利因素.....................................................................................................................第四章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13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规划原则................................................................................................................................. 第三节规划目标.................................................................................................................................第五章重点建设任务19 第一节城市道路部分......................................................................................................................... 第二节供水部分................................................................................................................................. 第三节排水部分................................................................................................................................. 第四节综合管网部分......................................................................................................................... 第五节公共交通设施部分................................................................................................................. 第六节慢行系统部分......................................................................................................................... 第七节垃圾处理系统部分................................................................................................................. 第八节园林绿地部分......................................................................................................................... 第九节城市轨道交通部分................................................................................................................. 第十节防灾减灾设施部分.................................................................................................................第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33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 第二节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加快项目前期工作 ............................................................................. 第三节改善建设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第四节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强重大项目建设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