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神经中央监护系统

神经中央监护系统

神经中央监护系统
神经中央监护系统

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申请论证报告

设备名称: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规格型号:SOLAR3000

生产厂家:北京太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产地:北京

一、设备概述及生产商简介

Solar3000N即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是专为神经科设计的监护系统。是卒中单元与NICU专用的监护系统。

它首次实现将高导联数脑电(8/16导)与常规生命体征高度集成,同步监测。是第一个内置完备的脑功能监测与分析功能的神经监护系统。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可以长程同步反映高级中枢系统生理指标和生命体征参数的变化状态及其相关性。主要针对脑功能状态监测与分析、重症监护及其它相关联应用。适合神经内、外科、癫痫中心、ICU病房和急诊等科室使用。

生产商北京太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具有二十一年神经电生理专业医疗仪器研制历史的高新技术企业;1999年全球首创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弥补了神经科缺少专业监护类设备的不足;同时推出神经外科手术监护仪;2004年太阳科技与国内知名医院的知名专家通力合作,开发出脑电用于神经科重症监护的专用分析软件,解决了困惑临床的最大难题。2007年7月,太阳科技神经中央监护系统获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支持。2007年12月,太阳科技神经中央监护系统荣获国家四部委联合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作为医疗仪器的国内主要研发和供应商,产品已遍布国内4000多家用户,市场占有率第一,并出口至十几个国家。

二、临床背景

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采用中央机的形式,将生命体征监测与神经电生理监测高度整合。使神经电生理技术成功的应用于床旁,不受或很少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使得临床能够开展很多以往难以想象的工作。例如: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起昏迷的病人,对其昏迷程度的评估,目前临床采用格拉斯格(GCS)评分,这属于行为学的范畴。存在着病人不配合、分类笼统、难以动态观察等客观缺陷。电生理监测引入临床后,对于昏迷病人的诊断、分型、趋势变化、过程判断、预后评估以及脑死亡的判定,就有了客观的实验室标准和依据。神经电生理监测(EEG等)多用于门诊和实验室常规检查,而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各类重症病人的电生理监测应用较少,随着设备的突破性发展,受设备条件本身限制这一瓶颈的打破,电生理长程检测已应用于神经科重症监护的各个层面。

对于卒中患者,尽早地在脑受损区域内,区别各种不同的缺血性损害类型,得出准确的诊断,是给予理想治疗的关键。任何在症状发生到开始治疗之间的延误对预后的影响都是非常严重的,即使神经病学专家,单独对患者功能状态的临床评价有时也显得非常困难和耗时。

CT作为影象诊断的工具,在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损害之前,有时是不敏感的,无疑EEG等电生理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脑的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临床一再验证EEG异常的程度和昏迷病人临床脑功能、意识程度有平行关系,并且根据连续监测EEG的变化,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Hockaday,Metal,1965)。在昏迷复苏后的2—12小EEG监测有助于判断病人存活机会、脑损害后遗症的严重程度、合并症与抽搐的发生以及脑死亡。由于昏迷后脑部不断出现缺氧水肿等病理变化,连续的长时间EEG监测显得尤为必要,特别是不同时段EEG内容的相互比较,更容易发现疾病趋势性的变化。

该套设备连续的电生理监测,特别是EEG监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常规脑电图长时间监测。丰富、实用的分析功能为临床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实时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指标,为及时出台或修改治疗方案,排除模糊的诊断,及时发现脑功能的异常变化,指导正确的靶治疗和预防治疗中迟发的潜在损害奠定了基础。若仅仅是常规脑电图的长程监测,临床对病人脑功能信息的掌握远远滞后于脑功能的变化,EEG监测的作用将大大折扣。

特别是近年来,关于神经内科要建立体现自身特色的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逐步建立卒中单元(SU)这一呼声日渐兴起,该设备针对神经科的特点,以及对神经电生理长时间连续监测的迫切需要而设计,即在反映生命体征参数的同时,又能同步反映EEG等电生理参数变化及其相关性,无疑是NICU必不可少的重要硬件配置。脑电及眼电、肌电等参数的设置,使得该套设备搭建了神经科脑血管病重症监护、常规监护以及癫痫的长程监测、睡眠障碍监测三大主要业务范围的硬件平台。拓宽了设备的应用范围,避免了设备的重复投资。

三、预购设备的独特优势

北京太阳研制的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紧密结合临床需求具备以下重要且独有的功能:

(1)BFSI脑功能状态指数分析软件

含:BFI脑功能指数

BFDI脑功能损伤指数

CSI脑对称性指数

注:脑功能状态指数分析软件系统是包含多种脑功能指数,给脑功能的多种量化指标,在脑功能损伤的可逆阶段提示功能趋势的变化及可能的脑功能损害的范围,以利于临床的及时干预。

(2)脑功能趋势分析软件

含:WTA加权趋势分析

注:加权趋势分析软件是指根据不同疾病神经病理学的特点,着重反映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特征异常改变。

(3)RTA相对趋势分析

注:相对趋势分析用于提示皮层病理损害的早期变化.

(4)PreG趋势图表

注:趋势图标是指脑功能变化的各种趋势及每一时间点的多种数值图表.

(5)SEE睡眠事件测定分析软件

含:昏迷预后的指征/昏迷的转归判断

(6)特殊类型昏迷的判断

HCTA半球复杂度趋势分析软件

注:该系统是分析大脑半球的复杂度和变异程度,与传统的判定预后的方法(GOS)相比,提高了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四、设备市场比较分析

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由北京太阳科技全球原创,进口的该套设备有日本光电、美国尼高力等品牌,但价格较高。北京太阳占据了国内近70%的市场份额,经充分了解客观比较,北京太阳科技的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具有较好的性价比。

五、使用科室及临床使用的可行性

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充分服务于神经科重症病人脑功能的长程监护、发作性疾病的长程监测、睡眠障碍的监测、生命体征的监护等应用,结合我科室的住院及门诊病人的情况能够引进该套设备对我科室的临床效益与经济效益无疑有重大的帮助。

六、设备投资收益问题

申请的设备投资回收预期及盈利分析

使用年限:八年

脑功能部分;同时监护病人数:2人

每天工作时间数:24小时×60%的使用率=14.4小时

每人每小时收费:21元(脑电16元/小时;省医疗收费价格编号【310100005】市级标准;六参数5元/小时)

每月工作时间:20天

每月收入:2人×14.4小时×21元×20天=12096元

每年收入:12096元×12个月=145152元

睡眠部分;同时监护病人数:2人

每人每次收费:255元(睡眠障碍255元/次;省医疗收费价格编号【310604001】市级标准)

每月工作时间:20天

每月收入:2人×255元×20天=10200元

每年收入:10200元×12个月=122400元

每年总收入:145152+10200=155352元

每月成本(主要是电极损耗、纸张、导电膏、墨盒等):500元

每年成本:500元×12个月=6000元

其它不可预测费用为:1000元

年纯收入:155352元-6000元-1000元=148352元

另:本系统能监护的参数很全面,以上仅计算了病人脑功能监护和睡眠的收费,如果扣除操作人员工资,总的成本投入在一年左右就可以收回。

七、其他主要客户名单及使用情况

经了解郑大一附院、郑大三附院、南阳市中心医院、平顶山市一院、登封市人民医院在购置该套设备后使用情况良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与经济效益。

八、售后服务及维修保障

由生产厂家负责设备的现场安装和调试,提供现场专业操作培训及专业临床培训(1-2人)。设备安装验收合格后,提供不低于一年期(12个月)的保修服务。终身有偿服务,10年以上长期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及零配件优惠供应。软件系统终身免费升级。

九、预购设备技术规格参数

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参数要求

※为必备要求

一、中央机一套

要求:1、可同步监测所有床边神经监护仪的参数及波形,也可按临床需求调整监测模式

※2、可进行多层次分析:脑功能状态分析、生命体征趋势分析、癫痫持续状态分析、脑电压缩功率谱分析等

※3、可进行睡眠障碍的监测与分析。

4、完善的报告管理系统和病源管理功能

5、预留硬件接口,可增加床边神经监护仪器,方便扩展

二、神经监护仪(床旁机)两台

要求:监测参数:脑电(EEG 16导)、心电(ECG)、无创血压(NIB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ESP)、脉率(PR)、体温(TEMP)、肌电(EMG)、眼电(EOG)

※(1)具备脑功能监测、常规六参数监测等功能,显示器不小于15英寸,能与中央机连网。

※(2)满足重症监护要求,高度集成一体化床边神经监护仪,高度模块化设计。

※(3)具有报警功能并可进行报警设置,包括血氧报警、心率报警、呼吸率报警、血压报警等。

※(4)具备睡眠障碍的监测

(5)壁挂固定安装。

分析功能要求

带有“※”号的软件功能为必备功能,需附带相应功能的真实病例分析图片。

1、脑功能分析系统:

●脑功能状态综合评价※

●脑功能综合指数分析※

●半球复杂度变异性分析※

●相对变化分析※

●昏迷过程睡眠事件检测(嗜睡分析)※

●特殊类型昏迷检测※

●脑功能与生命体征相关分析※

●加权趋势分析※

2、其它功能:

●床旁机、中央机同步实时声光报警

●多种参数报警设置

●报警信息实时提示

●病人信息管理与设置

●报告编辑与自由打印

技术参数:

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中央机):

1、脑电通道准确度:10mm/50μV(峰值)±10%

2、肌电通道准确度:10mm/50μV(峰值)±10%

3、眼电通道准确度:10mm/50μV(峰值)±10%

4、心电通道灵敏度:10mm/1mV(峰值)±5%

5、心率显示范围:30次/分钟~200次/分钟

显示准确度:±1次

6、口鼻呼吸通道显示范围:6次/分钟~30次/分钟

显示准确度:±1次/分钟

7、无创血压显示范围:8kPa/4kPa~33.3kPa/26.7kPa

显示准确度:±0.13kPa

8、血氧饱和度显示范围:35%~100%

显示准确度:±1%

神经监护仪(床旁机):

1、脑电准确度:50(1±10%)μVp

2、肌电准确度:50(1±10%)μVp

3、眼电准确度:50(1±10%)μVp

4、心电标准灵敏度:1(1±5%)mV

5、心率显示范围:30次/分钟~200次/分钟显示准确度:±5%

6、口鼻呼吸范围:6次/分钟~30次/分钟准确度:±1次/分钟

7、无创血压测量范围:

8.0kPa/4.0kPa(60mmHg/30mmHg)~33.3kPa/26.7kPa(250mmHg/200mmHg)

测量准确度:±1.3kPa(10mmHg)

8、血氧饱和度测量范围:35%~100%

测量准确度:35%~70%时,±5%;71%~90%时,±2%;91%~100%时,±1% ※9、共模抑制比不小于100DB

※10、噪声电平不大于2μV

中央监护系统操作手册

中央监护系统操作手册

目录 目录 第1章概述 (1) 1.1 概述 (1) 1.1.1 预期用途 (2) 1.1.2 系统功能 (2) 1.1.3 屏幕布局说明 (2) 第2章监护功能 (4) 2.1 概述 (4) 2.1.1 监护窗格 (4) 2.2 床号 (5) 2.3 显示设置 (5) 2.4 波形配置 (5) 2.5 参数配置 (5) 2.6 冻结波形 (5) 2.7 报警背景 (6) 第3章单床观察 (7) 3.1 概述 (7) 3.2 单床观察界面 (7) 3.3 观察病人信息 (7) 3.4 病人接收 (8) 3.5 病人解除 (8) 3.6 病人转床 (8) 第4章报警 (10) 4.1 概述 (10) 4.2 报警级别 (10) 4.3 报警静音 (10) 4.4 报警提示与响应 (10) 4.5 报警音量与调节 (11) 第5章回顾 (12) 5.1 概述 (12) 5.2 趋势图回顾 (12) 5.3 趋势图回顾 (12) 5.4 报警回顾 (13) 5.4.1 报警记录回顾 (13) 5.5 72小时波形回顾 (14) 5.5.1 波形回顾 (15) 5.5.2 设置回顾波形 (15) 5.6 历史数据回顾 (16) 第6章设置 (18) 6.1 概述 (18) 6.1.1 监护设置 (18) 6.2 监护设置 (18)

第7章药物计算 (19) 7.1 概述 (19) 7.2 药物计算 (19) 7.3 药物计算公式 (19) 7.4 滴定表计算 (19) 第8章规格 (21) 8.1 中央监护系统规格 (21) 8.2 硬件规格 (21)

医院监护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软件项目名称:医院病人监护系统 实验报告名称:需求规格说明书 专业班级(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方向)学号:有什么问题联系:1983455103 姓名:王平 时间: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3) 1.3定义 (4) 1.4参考资料 (4) 2任务概述 (4) 2.1目标 (4) 2.2用户的特点 (5) 2.3假定和约束 (5) 3需求规定 (5) 3.1对功能的规定 (5) 3.1.1用例图 (5) 3.1.2活动图 (16) 3.1.3类图 (17) 3.1.4时序图 (18) 3.2对性能的规定 (19) 3.2.1精度 (19) 3.2.2时间特性要求 (19) 3.2.3灵活性 (19) 3.3输人输出要求 (19) 3.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20) 3.5故障处理要求 (20) 3.6其他专门要求 (20) 3.6.1经济上可行性 (20) 3.6.2技术上可行性 (20) 3.6.3操作上可行性 (21) 4运行环境规定 (21) 4.1设备 (21) 4.2支持软件 (21) 4.3接口 (22) 4.3.1用户接口 (22) 4.3.2内部接口 (22) 4.3.3外部接口 (22) 4.4控制 (22)

1引言 1.1编写目的 目的:本医院病房监护系统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医院病房监护系统的软件需求,让系统开发者能够基本了解本系统的开发目的,开发方法,以及目前的硬件、软件的情况,以便安排项目规划与进度,组织软件开发与测试,撰写本文档。 本文档供组长,系统分析员参考。 1.2 背景 开发软件名称:医院病房监控系统 功能: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医院的理念和服务将相应改变。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先进成果,改善传统人工叫喊医院病房监护系统势在必行,智能化的医院病房监护系统的实现使住院患者,尤其是重危病人的康复更加安全有效。医院可通过病房监护系统随时对病人进行监控和会诊,完善了医院病房的服务环境,加快了医院运作的现代化管理进程。 为了对危重病人进行实时监护,随时了解病人病情,及时进行处理,建立病房监护系统。 病症监视器安置在每个病床,通过网络将病人的病症信号(组合)实时传送到中央监护系统进行分析处理。 在中心值班室里,值班护士使用中央监护系统对病员的情况进行监控,监护系统实时地将病人的病症信号与标准的病诊信号进行比较分析,当病症出现异常时,系统会立即自动报警,并打印病情报告和更新病历。 系统根据医生的要求随时打印病人的病情报告,系统定期自动更新病历。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护理常规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既往史、家族史、居住条件及本次发病情况。 2.评估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 3.观察有无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癫痫发作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4.观察有无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等颅高压存在。 5.了解脑脊液检查、MRI 等检查结果。 6.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家属对患者的支持程度。 二、护理措施 1.按神经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监测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的变化。重点观察有无颅高压症状及体温的改变;有无恐惧、幻觉、撞伤、坠床或冲动伤人等精神症状的出现;注意有无抽搐及全身情况。 3.急性期卧床休息,明显颅高压者抬高床头10°~15°。躁动、精神症状明显者加床栏,约束四肢,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4.进食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流质。 5.保持呼吸道通畅,重症患者给予吸氧;神志不清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误吸和室息。必要时备齐抢救器械,做好抢救准备。 6.告知药物作用与用法,指导正确用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如滴注甘露醇时速度要快;输注两性霉素B时要避光,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注意要用药前临时配制。 7. 做好腰椎穿刺术及脑室引流术的准备及配合,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管道脱落。 8.根据日常生活自理程度给予相应协助,做好安全告知及防护,保持大小便通畅。 9.预防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疝、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室息、误吸、营养失调等并发症的发生。 10.做好心理护理,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 三、健康教育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心态。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适当运动,注意劳逸结合。 3.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做好安全防护。 4.做好相关药物知识的宣教,遵医嘱用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四、出院回访 1.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保持情绪稳定和健康心态。 2.合理饮食,加强营养,保持大小便通畅。 3.肢体锻炼应持之以恒,防止肌肉失用性萎缩。 4.是否遵医嘱用药,定期随诊,指导维持用药量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神经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与麻醉专家共识

神经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与麻醉专家共识(201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王天龙王国林(负责人)王保国王海云石学银许幸孙 立李恩有陈绍辉孟令梅徐世元郭曲练黄焕森梁伟民韩如泉(执笔人)裴凌 目录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二、运动诱发电位 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四、肌电图 五、脑电图 六、附录 神经系统具有通过电化学活动传递信息的独特功能,意识状态改变时(例如昏迷、麻醉),可以通过监测电化学活动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然而,传统的生理监测(例如血压和血氧)仅能作为反映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间接参数。术中神经生理学监测虽然不能取代唤醒试验,但可以发现那些改变神经功能的手术操作或生理学内环境变化,监测处于

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功能,了解神经传递过程中电生理信号的变化,从而帮助手术医师及时、全面的判断麻醉状态下患者神经功能的完整性,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术中决策力并最终降低手术致残率。除了手术因素,生理学管理和麻醉药物的选择也会影响神功能。我们应当重视所有团队成员(例如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和神经电生理监测医师)的努力。 目前,神经处外科手术中常见的电生理监测技术包括: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脑干听觉发电位(,),肌电图(,)和脑电图(,)等。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刺激外周神经引发的感觉冲动经脊髓上传至大脑,在整个传导路上的不同部位放置记录电极,所记录的神经传导信号经监测仪信号放大器放大后的波形就是。头皮记录电极的入置基于10-20国际脑电图电极放置系统进行定们(见附图7-1)。

(一)监测在神经外科术中的应用 术中监测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手术中: 1、脊柱融合术; 2、脊髓肿瘤切除术; 3、动静脉畸切除术; 4、胸腹部动脉瘤修补术;颅内肿瘤切除术; 5、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6、颅内动脉瘤夹毕术; 7、术中感觉皮层的定位。 (二)术中波形释义和监测预警 刺激特定外周神经时,特定记录组合记录到的特定波形以波幅(微伏)和潜伏期(毫秒)进行测量,并以电压(微伏)-时间(毫秒)曲线图表示。通常,不同波形来源于经通路上不同位点的突触,这些位点就被称为波形的生成元(见表7-1)。在正常成人中,波形的极性以“N”和“P”表示,“N”()表示向上的波形,”P”()表示向下的波形,波形之前的距离表示刺激后至波形产生的潜伏期。例如,皮层记录到的刺激正中神经后产生的特征波峰N20(负极波,向上,刺激后20可记录到),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应用及麻醉进展(最全版)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应用及麻醉进展(最全版)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neurophysiologic 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IONM)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用于反映患者术中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神经外科医生、骨科医生、血管外科医生等通常依靠IONM来指导外科手术操作,并且在术中预防神经组织发生缺血或损伤。研究显示:IONM使行脊柱手术的患者术后截瘫的发生率降低了60%。IONM在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的基础上,还能及时地帮助术者全面了解并判断患者在麻醉状态下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引导手术操作,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因手术操作不当引起的神经损伤,降低医源性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在围术期术中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并可通过改变手术操作和麻醉管理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IONM与术中唤醒试验的比较 在IONM被广泛应用之前,外科手术中常通过短暂的术中唤醒试验来检测患者是否发生神经系统损伤。但术中唤醒试验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其只能评估单一时刻的神经系统功能,不能做到实时连续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且在术中唤醒试验之后发生的神经系统损伤通常要等到手术结束后才能被发现。

术中唤醒试验可能只揭示几个小时前发生的神经损伤,增加了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的可能性。此外,术中唤醒试验也与术中出现的许多不良事件相关,例如意外抽搐等。相反,应用IONM对神经系统功能进行评估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都较好,例如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波幅的下降达50%~80%时出现报警,提示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果在几分钟内迅速找到引起报警的原因并及时处理,则术后通过神经学检查所发现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会大大降低。 IONM人员、麻醉医生以及外科医生团队需要密切合作,尽最大努力使降低或消失的电生理波形恢复,这些衰退的波形是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的标志,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最常用的IONM模式,包括S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上述模式在保证患者术中安全的同时,也给麻醉医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制订特定的IONM模式和麻醉管理方案将有助于产生最佳的IONM数据,降低麻醉因素对IONM信号的干扰,及时反映患者术中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使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 2.常用的IONM监测模式 2.1SSEP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现状及护理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现状及护理 孙婷 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神经外科ICU 摘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神经内外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总结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及护理要点,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救治质量,缩小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传播。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护理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神经内外科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因为其所在部位与外界隔绝,一般医疗途径难以到达感染的部位,加上目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医疗手段缺乏,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且治疗上常常采用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如脑室穿刺、腰大池置管引流等,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同时又相反的为病原体提供了绕过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机会。加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一般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并发颅高压诱发脑疝而死亡。由此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相关的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在总结了我科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后,分析如下: 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学 1.1 病原体的种类: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主要为细菌感染,其次为病毒感染。而真菌以及其他病原体感染则极为罕见。细菌感染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绝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一般均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其病原菌与社区获得性感染有明显差别。一项来自脑脊液培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致病菌分布如下[1]: 表1 脑脊液标本438 株致病菌分布构成比 病原菌菌株数构成比(%) 革兰阳性菌 316 72.2 CNS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35 53.7 金黄色葡萄球菌 46 10.5 其他葡萄球菌 10 2.3 肠球菌属 13 3.0 链球菌属 7 1.6 其他 5 1.1 革兰阴性菌 122 27.8 肠杆菌属 27 6.2 不动杆菌属 27 6.2 铜绿假单胞菌 16 3.7 大肠埃希菌 12 2.7 肺炎克雷伯菌 12 2.7 其他假单胞菌 5 1.1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5 1.1 变形菌属 5 1.1 其他 13 3.0 合计438 100.0 了解与感染相关的病原体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经验性治疗及护理提供的依据。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

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念 ?各种生物性病原体侵犯脑&脊髓实质\被膜&血管等, 引起急性\慢性炎症(或非炎症) 性疾病 细菌 病毒 真菌 寄生虫螺旋体 立克次体朊蛋白 根据感染部位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脑膜脑炎 急性亚急\性慢性 CNS感染途径血行感染直接感染神经干逆行感染 一、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 HSE) 病因&发病机制 ?HSV--嗜神经DNA病毒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成人 少数儿童&青年为原发性感染 主要潜伏在三叉神经节 ?Ⅱ型疱疹病毒主要感染性器官 主要潜伏在骶神经节 临床表现 1. 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40岁以上多见) 多急性起病, 潜伏期2~21 d(平均6d) 前驱症状: 发热\全身不适\头痛\肌痛\嗜睡 \腹痛&腹泻等 口唇疱疹史(1/4患者) 病程数日至1~2个月

2. 临床常见症状: 轻度意识障碍\人格改变&记忆丧失 1/3病人出现全身性\部分性癫痫发作 精神症状突出(虚构\淡漠\欣快\烦躁不安&幻觉) 3. 病情在数日内快速进展, 多有意识障碍(嗜睡\ 昏迷或去皮质状态, 早期也可出现昏迷 重症者脑实质广泛坏死&脑水肿引起颅内压 增高, 脑疝形成而死亡 辅助检查 脑脊液 ?压力升高 ?细胞数增多, 重症可见红细胞 ?确诊: HSV-IgG特异性抗体滴度呈>4倍增加(≥2次); ?血液\CSF<40 ?早期快速诊断: HSV-DNA(+) ?CSF一般不能分离出病毒 辅助检查 脑电图:弥漫性异常, 以颞\额区为主 影像学检查--CT ?局灶性低密度区散布点状高密度(颞叶常见) 影像学检查--MRI 额颞叶病灶为主,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灶 诊断: ①口唇或生殖道疱疹史, 发热\精神症状&意识

无线产科中央监护系统招标要求

无线产科中央监护系统招标要求 一、数量: 中央监护站:2台,胎儿监护仪:18台,双胎配置胎儿监护仪(含双胎心探头):2台。 二、产科中央监护站技术要求: 1、采用无线联网模式,网络覆盖范围内床边机可随意移动。无线电发射装备符合国家无线电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提供相关文件证明)。 2、采用分布式结构,可实现多产网系统统一服务器管理,跨围产科室(产前门诊、产科病房、待产室和产房等多科室)管理,实现孕妇完整档案管理(提供相关文件证明)。 3、配备专家分析功能,支持国内主流KREBS、Fischer、改良Fischer和NST四种评分标准。 4、全产程、实时、多床位显示和记录胎儿监护仪的数字和曲线,自动判断有效监护数据进行智能提示和报警,显示胎儿监护仪工作状态、信号质量、监护信息等。 5、信号重合报警功能:母亲和胎儿心率重合报警,双胎信号重合报警。 6、智能走纸技术,自动记录有效数据,即使无人值守也可以完成监护过程。 7、可根据医院需求定制化管理操作按键,可增加、删除快捷操作、优先常用快捷操作功能。 8、符合国际标准的三级声光报警系统,母亲/胎儿参数报警,报警设置可调;报警信息置顶显示,方便医务人员快速定位报警床位和报警信息。 9、高质量、高速度的激光打印系统,支持选段打印;可打印多种报告,包括评分报告、三类图形评估报告和CTG报告等多种报告系统。 三、胎儿监护仪技术要求: 1、监护参数:胎心率,宫缩压力,自动胎动; 2、高清晰液晶彩屏≥10英寸,0-90度内多角度翻转; 3、具备双胎心率重合报警功能; 4、≥60小时CTG存储、回放,掉电数据存储;

5、单机专家评分系统,提供KREBS、Fischer、改良Fischer和NST四种评分方式; 6、胎心探头:多晶片防水探头,超声工作频率:1MHz,超声波束声强:lob≤3mW/c㎡,胎心率范围:30-240bpm;(提供相关文件证明) 7、宫缩压力探头:无凸点探头设计, 0-100相对单位; 8、可升级为无线探头,可根据需要实现无线探头和有线探头随意切换,提供包含无线探头的注册登记表复印件; 9、无线探头采用智能识别技术,可安放于任意卡槽; 10、无线探头工作距离≥100m,满足临床科室使用需求;(提供相关文件证明) 11、内置国际标准宽行(152mm)热敏打印机,兼容152mm/150mm打印纸,连续准确记录胎心率、宫缩压曲线及胎儿活动曲线和母亲参数。 12、内置通讯接口,与中央站组成无线网络系统; 四、技术服务: 1、免费安装、调试,现场培训使用人员至熟练操作; 2、保修2年,终身维护。

神经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与麻醉专家共识

神经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与麻醉专家共识王天龙,王国林(负责人),王保国,王海云,石学银,许幸,孙立,李恩有,陈绍辉,陈萍,孟令梅,徐世元,郭曲练,黄焕森,梁伟民,韩如泉(执笔人),裴凌 神经系统具有通过电化学活动传递信息的独特功能,意识状态改变时(例如昏迷、麻醉),可以通过监测电化学活动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然而,传统的生理监测(例如血压和血氧)仅能作为反映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间接参数。术中神经生理学监测虽然不能取代唤醒实验,但可以发现那些改变神经功能的手术操作或生理学内环境变化,监测处于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功能,了解神经传递过程中电生理信号的变化,从而帮助手术医师及时、全面的判断麻醉状态下病人神经功能的完整性,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术中决策力并最终降低手术致残率。除了手术因素,生理学管理和麻醉药物的选择也会影响神经元功能。我们应当重视所有团队成员(例如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和神经电生理监测医师)的努力。 目前,神经外科手术中常见的电生理监测技术包括: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 M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s),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等。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刺激外周神经引发的感觉冲动经脊髓上传至大脑,在整个传导通路上的不同部位放置记录电极,所记录的神经传导信号经监测仪信号放大器放大后的波形就是SSEP。SSEP头皮记录电极的放置基于10-20国际脑电图电极放置系统进行定位(见附图1)。 (一)SSEP监测在神经外科术中的应用 术中SSEP监测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手术中: 1. 脊柱融合术 2. 脊髓肿瘤切除术 3. 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4. 胸腹动脉瘤修补 5. 颅内肿瘤切除术 6.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7. 颅内动脉瘤夹毕术 8. 术中感觉皮层的定位 (二)术中SSEP波形释义和监测预警 刺激特定外周神经时,特定记录组合记录到的特定波形以波幅(微伏)和潜伏

神经中央监护系统

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申请论证报告 设备名称: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规格型号:SOLAR3000 生产厂家:北京太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产地:北京 一、设备概述及生产商简介 Solar3000N即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是专为神经科设计的监护系统。是卒中单元与NICU专用的监护系统。 它首次实现将高导联数脑电(8/16导)与常规生命体征高度集成,同步监测。是第一个内置完备的脑功能监测与分析功能的神经监护系统。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可以长程同步反映高级中枢系统生理指标和生命体征参数的变化状态及其相关性。主要针对脑功能状态监测与分析、重症监护及其它相关联应用。适合神经内、外科、癫痫中心、ICU病房和急诊等科室使用。 生产商北京太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具有二十一年神经电生理专业医疗仪器研制历史的高新技术企业;1999年全球首创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弥补了神经科缺少专业监护类设备的不足;同时推出神经外科手术监护仪;2004年太阳科技与国内知名医院的知名专家通力合作,开发出脑电用于神经科重症监护的专用分析软件,解决了困惑临床的最大难题。2007年7月,太阳科技神经中央监护系统获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支持。2007年12月,太阳科技神经中央监护系统荣获国家四部委联合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作为医疗仪器的国内主要研发和供应商,产品已遍布国内4000多家用户,市场占有率第一,并出口至十几个国家。 二、临床背景 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采用中央机的形式,将生命体征监测与神经电生理监测高度整合。使神经电生理技术成功的应用于床旁,不受或很少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使得临床能够开展很多以往难以想象的工作。例如: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起昏迷的病人,对其昏迷程度的评估,目前临床采用格拉斯格(GCS)评分,这属于行为学的范畴。存在着病人不配合、分类笼统、难以动态观察等客观缺陷。电生理监测引入临床后,对于昏迷病人的诊断、分型、趋势变化、过程判断、预后评估以及脑死亡的判定,就有了客观的实验室标准和依据。神经电生理监测(EEG等)多用于门诊和实验室常规检查,而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各类重症病人的电生理监测应用较少,随着设备的突破性发展,受设备条件本身限制这一瓶颈的打破,电生理长程检测已应用于神经科重症监护的各个层面。 对于卒中患者,尽早地在脑受损区域内,区别各种不同的缺血性损害类型,得出准确的诊断,是给予理想治疗的关键。任何在症状发生到开始治疗之间的延误对预后的影响都是非常严重的,即使神经病学专家,单独对患者功能状态的临床评价有时也显得非常困难和耗时。

GE中央监护系统操作规程

GE中央监护系统操作规程 一、使用方法: 1、开关机步骤 l)开机:接通电源,启动计算机。2)关机:按住计算机电源开关数秒后可关闭计算机。 2、进入退出方法 l)从中央监护界面退出到WINDOWS界面:点击START→SHUT DOWN→Close all programs and log on a different user,然后按住Shift键直到出现Log on, 输入用户名:administrator, 密码:没有。 2)重启计算机即可重新进入中央监护界面。 3)需进入维修菜单更改设置时,输入密码:mms_cic。 3、主要工作的操作方法 l)接通计算机与集线器的电源,启动计算机,系统将自动进入中央监护界面。 2)开启系统内需使用的床边监护仪,将心电导联、血压袖带、血氧探头与病人连接好。 3)监护仪进入监护状态:选取菜单更多(MORE MENU),再选取菜单进入监护(ADMIT MENU)后 选择进入监护(ADMITTED)。 4)根据病人实际状况设置心电波形幅度、无创血压测量的袖带尺寸及自动测量的间隔时间等参数, 设置各监护参数的报警上下限。 5)监护仪使用完后,要先退出监护状态,然后关机。 二、常见故障提示及处理: 1、在中央监护台上看不到已开启的床边监护仪。

1)监护仪没进入监护状态2)集线器没通电。3)网线接触不良。 2、测量不到心率。 有导联接触不良,看心电波形处有否LA/RA/LF/RF FAIL等错误提示,按提示重新接好相 应的导联。 3、测量不到无创血压。 1)检查血压袖带是否漏气。2)检查袖带尺寸设置是否正确(成人ADT/儿童PED/婴儿NEO)。

最新整理中央监护系统技术参数要求.doc

附件1(技术参数要求) 一、中央监护系统 * 1.1、可监测心电,ST段,心率,呼吸,血压,血氧,脉率,体温,双有创血压,呼末二氧化碳等参数。 1.2、中央监护仪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从床边病人监护仪中获取实时监护数 据,将其集中显示,并提供高级分析、打印、数据存储等功能。 1.3、可同屏监护多至16个床位,双屏可同时监护多至32个床位。 1.4、可设置患者重点监护界面。 1.5、有同屏同轴实时短趋势显示功能,让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 况。 1.6、中央监护仪的趋势回顾功能≥120小时。 1.7、中央监护仪的NIBP数据回顾功能≥1000组。 1.8、中央监护仪的报警信息回顾功能≥1000组。 1.9、中央监护仪的全息心电波形数据的存储回顾功能≥120小时。 1.10、中央监护仪应能提供药物浓度计算和滴定表显示功能。 1.11、中央监护仪可以对病人的NIBP数据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提供统计结果,并打印报告。 1.12、血压列表打印,报警统计分析表打印。 二、病人监护仪 2.1、* 显示屏:尺寸≥10.1” 2.2、* 标准配置:心电(ECG)、呼吸(RESP)、无创血压(NIBP)、血氧饱和度

(SpO2)、脉率(PR)、双体温(TEMP)、锂电池; 2.3、监护的病人类型包括:成人、小儿、新生儿。 2.4、低耗能,无风扇设计。 2.5、显示界面:提供常规界面与大字体、7导联同屏、他床观察、呼吸氧合图 等界面。 2.6、心电3/5导可选;具有监护、手术(滤波)和扩展(诊断)等3种以上 的滤波模式; 2.7、心电扫描速度扫描速度 6.25/12.5/25/50 mm/s。 2.8、具有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血压差报警功能。 2.9、血氧脉率范围30-300bpm。 2.10、常规使用阻抗法进行呼吸 (RESP) 监测。 2.11、呼吸导联选择模式:自动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机制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院20 10 -20 11 学年第二学期 《发育生物学》课程论文 课程号:2522080-101 任课教师成绩 正文 【摘要】:neurology is neuroscience an important part in, it is a door to explore how to develop into a single cells capable of performing various senior function extremely complex neural network, and the process exist any mystery,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mechanism, and reveals the brain in nature, the most amazing that the product of the subject is how to form。Vertebrates and human neural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how the system discussed. 【关键字】: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神经管 神经管最初是单一细胞层,由神经上皮细胞迅速分裂成的神经干细胞组成。不过由于这些细胞的核位于细胞内不同高度上,所以神经管这时看起来好像已有很多层。细胞核在细胞内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们沿着细胞长轴不断地上下移动[1]。细胞处于DNA合成期时,细胞核位于神经管剖面的外端。随着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核由外向内侧面,即由上向下移动。当处于有丝分裂期时,细胞核移动到神经管的内壁一侧。随着神经管内壁附近的细胞持续分裂,那些迁移中的细胞在原来神经管周围形成了第二层细胞层。并且由于不断地有新细胞从原始神经上皮中迁移过来,这层变得越来越厚。这们称这一新的细胞层为外套层。而原来的原始上皮组织则被称为腹腔层(VZ),后称之为室管层,这个区域也是

中央监护系统软件安全描述文档模版

中央监护系统软件安全描述文档 XXXXXX中央监护系统软件 版本号:V1.00.101

1.基本信息 1.1类型 软件包含以下数据类型: 1.1.1健康数据:XX。 1.1.2设备数据:包含使用此设备XXX,设备地址,检测时间等数据。 1.1.3用户信息:XXXX等 1.2功能 1.2.1能XXXXX等。 1.2.2能XXXXX。 1.2.3能XXXXX。 1.2.4能XXXXX。 1.2.5可在打印机上打印测量数据。 1.2.6具有加密狗保护,必须插入加密狗方能启动软件,具有密码保护功能。 1.3用途 本软件主要功能是XXXXX。 1.4数据交换方式 1.4.1交换方式:XXXXX。 1.4.2传输协议:XXXXX 1.5安全软件 软件支持通用的安全软件(如360安全卫士、360杀毒、QQ电脑管家、金山杀毒等),安全软件应是能够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的有效版本。 2.风险管理 医疗器械网络安全风险分析报告见《风险分析报告》 3.验证与确认 医疗器械产品的网络安全需求(如保密性、完整性、可得性等特性)均已得到满足。详见《网络安全测试报告》 4.维护计划 4.1维护流程 4.1.1由于软件的复杂性,一个看似很小的地方的修正可能对全局系统产生重大

影响。每当软件修正后,验证分析不仅要对此修正进行验证,还要确认此修正对整个软件系统的影响程度。同时涉及到该软件的修改、评审、验证和风险分析,软件修改前后的差别对比,新软件版本号,这些都将形成文字记录。 4.1.2公司制定《软件维护计划》对软件维护进行管理和控制,并按照《风险控制程序》对软件维护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以确保软件维护可能造成的风险可接受。 4.1.3软件网络安全更新维护流程如下: 4.2更新确认 4.2.1使用者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对已经产生的数据进行修改,提出维护申请。维护范围只包括错误数据修正。 4.2.2提出申请部门负责人需要对情况进行核实,并确认。 4.2.3维护工程师(一般由软件开发组专人负责)接收到确认后的维护请求,分析并提出修改方案,并对软件更新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必要时提出风

神经系统疾病重症监护和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重症监护和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王拥军 危重病监护治疗学是现代医学中一门新兴学科,以加强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为基地的重症监护治疗有40年的历史。但是,神经科加强医疗病房(neurologic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在国际上开展时间很短,尚未形成固定的模式和规范化程序,我国在此方面处于萌芽阶段,一切都刚刚起步。NICU兴起和发展对于提高神经病学整体治疗水平至关重要,发展NICU 势在必行。本系列讲座将对NICU的基本模式和常见神经危重症的治疗做系统介绍,内容包括:①神经系统疾病重症监护和治疗概论;②意识障碍的监护和治疗;③颅内压增高的监护和治疗;④癫痫持续状态的监护和治疗;⑤呼吸肌麻痹的监护和治疗;⑥神经系统疾病重症监护和治疗中的溶栓和抗凝疗法。 一、神经系统疾病重症监护和治疗概论 1、NICU的墓本模式:NICU目前没有成熟的模式,国际一般流行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1.1 神经内外科联合模式这是最为常见的模式,即NICU肩负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的任务,在美国此种模式比较流行。优点是可以集中设备,投入少,适于神经内外科的一般处理(有许多共同点)。有些患者在某一时期需要神经内科处理,而在另一时期则需要神经外科处理,因此为患者的处理提供了方便。但是,由于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各种感染,也给神经外科术后的患者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1.2 与普通ICU联合模式这种模式是把神经科重症患者放在普通ICU内,由普通ICU医生处理神经科患者,或者神经科医生与普通ICU医生一起处理。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设备集中,生命支持的监护和治疗更为强化。缺点是不能突出神经系统监护的特点,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监护研究难以深入。 1.3 单独神经内科ICU模式这种模式是指神经内科自己建立独立的监护室,培养独立神经系统疾病重症监护和治疗医护队伍,这是以神经科为重点的大型医院的理想模式。其优点是可以结合神经系统疾病的特点把NICU的临床和研究深入下去。缺点是不能利用原来ICU的基础,人力和物力投入大,一般单位难以实施。 2、什么样的患者应该住进NICU? 神经系统疾病进入NICU没有固定的标准,一般根据所在科室床位数和NICU床位数的多少决定,重症需要做生命支持和监护的患者都应该进入NICU。对每一种进入NICU的条件也有所差别。 2.1 蛛网膜下腔出血①出现嗜睡、昏睡和昏迷。②病程不到1周。③神经系统症状不断恶化。④并发癫痫和神经源性肺水肿。 ⑤出现吸入性肺炎和心律失常。 2.2 大脑半球出血①出现嗜睡、昏睡和昏迷。② CT上发现脑干移位。③高血压,血压波动明显。④反复癫痫发作。⑤并发凝血疾病。⑥需要机械通气。 2.3 小脑和脑干出血①出现嗜睡、昏睡和昏迷。②CT或临床有脑干受压的征象。③心律失常。④需要机械通气。 2.4 脑静脉血栓①出现嗜睡、昏睡和昏迷。OCT上发现出血性梗死。③癫痫。④怀疑肺栓塞。 2.5 大脑半球梗死①出现嗜睡、昏睡和昏迷。②CT上出现脑水肿或梗死后出血的证据。③癫痫。④心衰。 2.6 基底动脉闭塞①出现嗜睡、昏睡和昏迷。②需要机械通气。 2.7 小脑梗死①出现嗜睡、昏睡和昏迷。②CT或临床上有脑干受压的证据。③心律失常。 2.8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①出现嗜睡、昏睡和昏迷。②CT上脑水肿的证据。③尽管使用抗生素,但是神经系统症状继续恶化。 ④癫痫。⑤休克。⑥肺浸润。 2.9 脑脓肿①出现嗜睡、昏睡和昏迷。②CT上发现多处病灶。③癫痫。

中央监护系统的配置参数

中央监护系统的配置参数 一:用途:用于术后重症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护. 二:配置情况: 1:中央站系统 2:床边监护机 10台 3:有创功能20个,其中8个为单参数模 4:心排量功能模块2个 5:医生工作站、主任工作站一套 中央监护系统技术参数 一:基本配置: 中央监护1套,心电/血压/呼吸/血氧/体温/*10,有创*20,体温*10,心排量CO*2 医生工作站、主任工作站一套。 二: 技术要求: (一):中央站: 1:中央站可同时监视10床患者,重点患者可显示6个通道。并具有可扩充到同屏同时监视32床患者的功能; 2:中央站显示器≥19英寸,彩色TFT。 3:双屏操作。监护信息可分屏幕显示。 4:96小时全息波形存贮回顾,报警事件记录与回顾,96小时资料的趋势回顾,准确的ST 段分析和全面的心率失常分析及21种心率失常金标准分析,各种资料的打印; 5:具有双脚规测量技术,可以测量QT间期,QTC等 6:可以在中央站控制床边机器启动无创血压测量,调整心电报警限 7:病人视窗提供病人生理波形及所有数值及完整的生理讯息。 8:可根据临床需要选择相关声、光报警,具有报警信息回顾功能 具有与医院网络联接功能,标准的TCP/IP协议及网上查询功能 具有激光打印机. 9:要求能将医院的PACS,HIS等院内网络中的信息传输到床边机,方便用户了解患者信息. 10: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一套,用于实时监测监护病房病人资料及相关存储编辑并配置打印机设备。 11:可选兼容整合各品牌呼吸机、输液系统等参数。 (二)床边机: 1:要求原装进口高档监护机型,用户广泛 2:元器件采用低功耗设计,无排热风扇,无噪音。 3:参数插件式设计,可资源共享,模块在床边机间可互换,模块断电可以保存8小时数据,4:有内置插件槽,可升级参数大于六个 5:屏幕六通道显示,屏幕尺寸大于12寸,医用级别显示器,清晰度大于1000 *800 6:中文化操作界面;具有全导联ST段及全面心律失常分析功能(≥21种),ST 段向量图分析软件,可以图形环向量表示ST段变化的位置和趋势,能很直观测ST段变化在心肌的方位. 7:CDSS临床决策系统:HORIZON VIEW水平趋势图,以图形显示病人一段时间内的状态变化,

第二章--神经系统监护

第二章神经系统监护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监护 学习要求 1.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监护。 2.掌握意识和瞳孔的观察要点。 一、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ICP):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由脑室或脊髓蛛网膜下腔导出的脑脊液(CSF)压表示。正常值:成 人为0.68~1.96kPa(70~200mmH 20),儿童0.49~0.98kPa(50~100mmH 2 0)。 1、有创监测方法: 腰椎穿刺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方便。但是可能发生神经损伤、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当病情严重或怀疑ICP极高有形成脑疝的危险时,被视为禁忌。当颅内炎症使蛛网膜黏连或椎管狭窄导致脑脊液循环梗阻时,腰椎穿刺所测得的压力不一定能够真实地反映ICP的变化。 脑室内监测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是ICP监测的金标准。该方法简便、直接客观、测压准确·便于检测零点漂移。同时可以引流脑脊液。缺点是当ICP 增高、脑肿胀导致脑室受压变窄、移位甚至消失时,脑室穿刺及置管较困难;且置管超过5 d感染概率大大增加。在监护时应避免非颅内因素导致的ICP增高。例如呼吸道阻塞、烦躁、体位偏差、高热等。 脑实质内监测导管头部安装极微小显微芯片探头或光学换能器,放置在脑实质内。随压力变化而移动的镜片光阑使光束折射发生变化,由纤维光缆传出信号测量。脑实质内监测是一种较好的替代脑室内置管的方法,感染率较低。主要缺点是零点基线的微小漂移;光缆扭曲或者传感器脱落移位等;且只能反映局部ICP,因为颅内ICP并不是均一分布,例如幕上监测可能不能准确反映幕下ICP。 蛛碍膜下腔监测颅骨钻孔后透过硬脑膜将中空的颅骨螺栓置于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压力可以通过螺栓传递到压力换能器进行测压。此方法操作简便,对脑组织无明显影响。但是感染概率较大,螺栓容易松动、堵塞而影响

术中神经监测系统技术

32通道术中神经监测系统技术参数 技术参数: 1.计算机系统: 中央处理器:≥四核3.0GHz处理器;内存:≥8G;硬盘:≥2T;光驱:DVD刻录;鼠标、键盘:USB接口;网卡:10/100/1000MB;显示器:≥22寸液晶,1280*1024。2.硬件参数要求 2.1 放大器:要求一体化32通道放大器,64个电极输入插孔,任意两个插孔均可定义为双极记录通道。 2.1.1延长头盒:放大器需配置4个以上的延长头盒,方便临床手术使用。 2.1.2隔离电源:配备专用医用隔离电源,防高压专用隔离,保护术中病人安全,同时保护设备安全。 2.1.3采样率:≥60KHz/通道(要求提供原厂技术白皮书证明,需要时须实机验证)。 2.1.4共模抑制比:>115dB 2.1.5噪声抑制:<0.1μV RMS(5—3000Hz) 2.1.6 输入阻抗:≥1000MΩ。 2.1.7 阻抗测量:所有输入的电极及地电极都可检测 2.1.8灵敏度:0.1μV/D~5mV/D。 2.1.9电极参考方式:所有电极输入只需要连接一个地线。 2.2 电刺激器:具备高电流刺激器、低电量刺激器和超高电量刺激器三种电刺激输出,要求三种刺激输出为内置高度集成一体化设计,不接受分离式刺激器 2.2.1 高电流刺激器:16对软件可调恒流高电流电刺激输出,最大电刺激输出100mA; 2.2.2 低电量双模式刺激器:2个独立的恒流/恒压低电流刺激输出,确保直接神经电刺激的安全性 2.2.3 超高电量双模式刺激器:至少4个专用软件可调经颅运动诱发恒压电刺激输出,最高电压1000V;最大电流1500mA 2.2.4 刺激脉冲宽度:50-1000uS, 可每50uS调节。 2.2.5 血氧饱和度采集:具有血氧饱和度采集功能。 2.2.6 自动高频电刀干扰检测功能:可自动哑音,并屏蔽高频电刀对自由肌电和平均叠加的诱发电位的干扰 2.3 听觉刺激器:疏松、密集和交替三种刺激方式 2.3.1 声音刺激强度:最高≥140dB 2.3.2 声音刺激频率:0.2~100Hz 2.4 视觉刺激器:LED闪光眼罩刺激和黑白图案逆转棋盘刺激 2.4.1 视觉刺激频率:0.1~100Hz 2.4.2闪光刺激时限:0.01~5ms 3.软件功能要求: 3.1 系统功能要求: 3.1.1 操作系统软件:Windows XP或Windows 7 3.1.2 回放软件共享:回放软件,便于教学,可安装在任何一台电脑上,进行数据回顾,数据分析 3.1.3 远程会诊功能:可远程监控手术录像,适合远程互联网络专家会诊;可以同屏同时观看8幅以上动态图像的监测窗口 3.1.4 数据自动保存功能:在断电或其它意外事件发生前,所有数据自动保存,无一丢失,

中央监护系统安装手册

中央监护系统安装手册 1简介 本手册指导用户如何将中央监护系统安装到PC上。 2安装要求 在安装中央监护系统前,请确认PC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满足中央监护系统的要求。 2.1 硬件需求 z CPU: 奔腾 1G 以上 z内存: 256M 以上 z硬盘: 80G以上 z显示器: 17’以上,支持1024 *768. z声卡,网卡,键盘,鼠标,USB接口 z CD或DVD光驱 2.2 软件需求 z操作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XP z数据库: MSDE 2000 z空余磁盘空间: C盘: 100M; D盘: 15G 2.3 Windows 设置 z设置“计算机名称”为“CMS”,工作组为“MONITOR”; z设置桌面显示分辨率为1024×768; z关闭屏幕保护,在“电源使用方案”中的“关闭监视器”设为“从不”;

z设置网卡IP地址为“192.168.10.251”并关闭防火墙; 3安装硬件驱动 将中央监护软件光盘放入光驱,在光盘内有3个目录:CMS, USBDOG, MSDE2000. z安装打印机驱动 z在光盘的USBDOG目录下执行“MicroDogInstdrv.exe”安装USB狗的驱动; 完成以上步骤后重启计算机。

4安装MSDE数据库 完成以上步骤后可以安装MSDE数据库。进入光盘的MSDE2000目录执行setup.exe安装MSDE,安装完成后,重启机器,如果安装成功,将会在windows托盘区看到“” 图标,否则需要重新安装MSDE。 5安装中央监护系统 完成MSDE安装后,可以安装中央监护系统。在安装前请确认D盘的剩余空间大于15G,中央监护系统的数据库将安装在D盘。执行光盘内“CMS”目录下的“setup.exe”开始安装。 如果第一次安装中央监护系统,需要选择“创建新数据库”,如下图所示: 选择“下一步”后,将建立中央监护系统数据库,这需要大约1分钟时间,之后将安装中央监护系统软件,安装完毕后就可以从桌面看到中央监护系统程序标志,可以运行中央监护系统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