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正前方》第十一期

《金融正前方》第十一期

■ 刊首语

对银行收费“热议”的思考■ 金融大事记■ 高管视野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测度研究■ 经营之道

浅谈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及风险控制

招商银行零售业务调研报告■ 热点聚焦

从全面风险管理角度解读《商业银行信息科技 风险管理指引》

货币政策走势分析及商业银行应对措施■ 创新之道

对商业银行创新战略的内涵及实践的思考 高考标准分制度对企业绩效考核的启示 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测算实务探索■ 管理之道

新设分支机构如何更好更快地融入包商企业文化 对资本占用计征成本 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风险经理——管控风险的“主治医生” 透视浦发银行绩效考核体系■ 真珠贝

“老二”颂 ──胡思乱想之四

包容乃大 商赢天下

双月刊

总011期

主 编:李镇西副 主 编:金 岩指导委员会成员:

李献平 石占才 王慧萍 魏占元周凤亮 侯慧聪 陶 伟 武仙鹤责 任 编 辑:刘 鑫 魏丽峰责 任 校 对:杨维东 杜 萍 摄 影:胡建华主 办 单 位:包商银行

地址:中国包头市青山区钢铁大街6号Add:No 6 Gangtie Street.Qingshan District

Baotou P.R.C

电话(Tel):0086-(0)472-5188292网站(Website):https://www.wendangku.net/doc/739973402.html,

希望的田野 2004夏作者:倪益瑾

金融正前方从前一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零钞清点费”到近期引起轩然大波的“ATM”跨行取款手续费上涨,不经意间,银行收费成为热点,质疑、拷问不断,“霸王”条款、垄断经营、社会责任缺失,几乎是“一边倒”的责难,发改委表态,银行业协会释疑,无疑火上浇油,银监会发文规范引来的只是更多非议,倒是处于“漩涡”中心的诸多银行,“联手”静默,才使局面不致升级。透过表象看本质,作为银行工作者的我们,从“热议”背后,应该收获些什么?

此次“热议”的一个责难便是银行业的垄断地位导致收费涨价。事实上,银行业的竞争对身处其中的我们来说体会颇深,原本可以“不识庐山真面目”释然,但与此相关的另一观点:银行同质化服务导致客户无可选择,确需我们深思并以实际行动着手改变。几年前,银行服务的同质化就在业内广泛讨论,但几年之后的今天,无论从产品、渠道、服务还是从战略定位、利润主要来源,我们都能从自身看到他行的身影,同质化服务没有实质改变。而国外先进银行在差异化、特色化服务上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以三家美国银行为例,花旗集团以国际业务作为核心竞争力,其海外业务收益占集团总收益近50%;富国银行扎根美国本土,坚持定位于中小企业和社区金融;纽约银行则专注于发展证券托管和证券交易服务业。所以,改变同质化服务状况,无论从确立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理念还是从改变银行公众形象来说,都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此次“热议”的另一责难便是银行服务质量未与国际接轨但收费却先行与国际接轨。不可否认,银行业近年来的服务能力建设,从重视程度、投入力度,都较以往有大幅增加,各行经营理念普遍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投诉渠道更趋畅通,金融产品更趋丰富,科技支撑更趋强大,如此等等,无不表明银行服务质量的强化与提升,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银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仍处于较低状态或者说与公众服务期望仍有落差,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网点排队严重,残钞、零钞兑换困难,相关业务标示不明,个别服务态度不好、技能不强、效率不高、质量不佳、渠道不畅等诸多公众不满现象。因此,提升银行服务质量应该作为“解题思路”,夯实基础,拓展功能,延伸范围,持续强化,在产品开发、服务项目拓展等各方面更加贴近公众;在服务能力、服务效率等各方面更能满足公众;在后台保障、资源配置等各方面更能便利公众;“善建者不拔,善报者不脱”,扎实做好基础工程,持续提高服务质量,方能减少非议,方能确保客户忠诚,方能使银行业发展源远流长。

此次“热议”反映出的另一问题便是金融生态建设还需大力推进。本次“热议”,媒体几乎呈现“一边倒”式责难,对银行“趋利”“避险”经营特性缺乏理性思考与认识,将一次取款上限提高到五千或一万等呼吁,则反映出公众对银行的认知盲点,联想到银行业在经营实际中遇到的公安、消防、工商、税务,包括政府等各方面的不理解、不配合;联想到山寨“ATM”出现、假币识别困难、金融诈骗;联想到不良贷款清收“赢了官司输了钱”;联想到社会诚信缺失,所有这些,都反映出金融生态的脆弱。“金融支持经济”,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促进金融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在这一点,大家实际上已形成共识,只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政府、企业、公众、监管部门、银行自身、社会力量还需“人人献出一点爱”,长期关注、相互配合、共同投入。

银行收费上涨引发热议,带给银行业的不能仅是负面影响,更应带来正面认识、积极改变:诸如金融生态建设、银行服务内涵外延拓展,甚而危机攻关、商机寻找,这都需我们认真思考。当前,中国社会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公众的金融需求迅速增长并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而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载体——银行,理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做好自己,共建和谐。台湾作家林清玄有一篇文章《在同一家银行老去的人》,谈到银行职员在常年的服务中与客户一同老去,这其实是一种浪漫,一种和谐。“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老到哪里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作你手心里的宝”,让我们一同期待,一同创建。

·刊首语PROLOGUE 刊首语

对银行收费“热议”的思考

·目录

金融正前方CONTENTS 目 录

刊首语

对银行收费“热议”的思考

金融大事记高管视野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测度研究

经营之道

浅谈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及风险控制招商银行零售业务调研报告

热点聚焦

从全面风险管理角度解读《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货币政策走势分析及商业银行应对措施

创新之道

对商业银行创新战略的内涵及实践的思考高考标准分制度对企业绩效考核的启示 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测算实务探索

管理之道

新设分支机构如何更好更快地融入包商企业文化对资本占用计征成本 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风险经理——管控风险的“主治医生”透视浦发银行绩效考核体系

真珠贝

“老二”颂 ──胡思乱想之四

02

04-0506-09

10-17

18-25

26-35

36-45

46-47

金融正前方·金融大事记·金融大事记FINANCIAL EVENTS金融大事记

金融正前方

● 5月2日

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 5月5日

蒋定之:加强诚信文化建设,积极搞好农村金融服务● 5月9日

我国2009年涉农贷款余额超9万亿

● 5月10日

央行:发布《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5月11日

四月份CPI同比上涨2.8%,PPI涨6.8%

作规程》

● 6月15日

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年报》

● 6月18日

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年报》

● 6月21日

央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 6月22日

央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

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

知》

国家林业局:全国25个省区市向农户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 6月23日

银监会: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

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扩至20省区,不再限制境外地域

英、法、德联手开征银行税

● 6月26日

2010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召开

国内最大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成立

● 6月28日

央行:发布《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规定》

财政部:发布《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

法》

● 6月30日

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0)》

● 5月28日

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节能减排和淘

汰落后产能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

● 5月31日

银监会:我国已有42家城商行跨城市设立了115家分行

● 6月1日

周小川:人民银行将认真履行职责,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

治久安

● 6月3日

财政部:印发《中央财政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

暂行办法》

● 6月4日

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韩国釜山举行

央行:发布《贷款统计分类及编码标准(试行)》

发改委、银监会:商业银行暂停对个人收取零钞清点费

● 6月5日

住建部、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商业性个人住房

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的通知》

● 6月7日

刘明康:认清农村经济形势,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工作

● 6月8日

中国银行业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034亿元,资产总额已超过84

万亿

● 6月9日

中国与冰岛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央行:发布《2009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外管局:发布《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操

● 5月12日

财政部:发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银行业协会:发布《2009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

● 5月13日

国务院:发布《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央行:发布《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9)》

● 5月14日

银监会:批准交银金融租赁公司发行金融债券

● 5月16日

外管局:一季度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550亿美元

● 5月18日

中国3月增持177亿美元美国国债

● 5月19日

央行:发布《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

● 5月20日

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召开金融机构治理商业贿赂工

作联席会议

● 5月21日

美参议院: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方案

● 5月22日

蒋定之:加大民间资本对县域金融机构投资力度

● 5月24日

周小川:国内因素是中国制定货币政策重点因素

● 5月27日

财政部、国税局:联合发布《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

知》

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EXECUTIVES VIEW高管视野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测度研究

文 / 李献平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由金融机构公司治理风险不断累积和放大造成的。好的公司治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和防范风险,并成为银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测评系统,对于规范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有效防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公司治理测度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库和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指数。但是对于广大银行来说,仍缺乏一套完善的治理评价系统。现有的测评系统及相关研究或者是主要着眼于上市公司,或者只能对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进行测评,从而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而银行业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既需要包含普通公司治理的主要指标,同时也需兼顾银行业的特点,此外还要考虑指标的可测度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因此,本文试图在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指数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银行业的特点提出更适合银行业的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

一、文献回顾

目前对公司治理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公司治理的理论研究,主要涵盖了企业的性质、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交易成本和代理成本等方面;二是公司治理

的应用研究,主要针对公司的内部结构,董事会、监事会的

结构和运作方式,以及投资者、投资机构和市场对公司治

理的影响等方面;三是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主要探索公

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机制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由于委托-代理机制的存在,一般的股份制公司都存

在股东、董事和经理人这样的治理结构。而这样一个机制

本身的好坏能对公司的绩效产生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如何

对公司治理进行客观的评价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股东们

关注的问题。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公司治

理评价的产生是伴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逐步建立、所有权

和经营权的分离、控制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的。最初

萌芽于1950年杰克逊-马丁德尔提出的董事会绩效分析,

随后一些商业性的组织也推出了公司治理状况的评价系

统。这些评价系统大多参照《OECD公司治理准则》、世界

银行的公司治理指引等较权威的规范性文件,并结合各自

国家、地区的特点来制定的。就总体而言,大多都包含了股

东权益、董事会、信息披露这三个最核心的方面。

在国内,对公司治理指标进行深入研究的主要是以南

开大学李维安教授为首的南开大学公司治理指数研究院,

其主要成果就是“南开指标体系”。从指标结构上来说,

南开指标体系主要从“股东权益”、“董事会”、“监事会”、

“经理层”、“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六个维度构建了

评价体系。应该说,南开指标体系是以国际上通用的公司

治理原则为标准,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特点来制定的,同时

也考虑到了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统计、对比的可行性。可以

说是目前国内较为权威和可信的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体系。

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点

应该说,南开指标体系为我们测度一般上市公司的公

司治理情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和框架。但是,相对于

上市公司,银行的公司治理和治理水平测度又有其特殊的

地方。商业银行本身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与一般企业公司

治理相比,业务经营的特殊性导致了商业银行治理的特殊

性。首先,银行作为高风险的行业,在一般的国家都有专门

负责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的机构。而这种行业管制对银行

公司治理的内外部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都会产生影响。其

次,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特征不同于一般企业,高负债、

高杠杆比率是商业银行的特点。一旦出现流动性不足和偿

付危机,可能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挤兑现象,这将对

商业银行构成致命的冲击。第三,作为重要的金融中介,商

业银行的业务运营不仅影响着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

增长的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广大存款人的资金安全,关

系着社会的稳定,这种巨大的外部性进一步凸显了银行公

司治理的重要性。最后,相对于其它企业,银行由于其业务

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突出。严重的信

息不对称,使分散的小股东和众多的存款人很难监督银行

经理人的行为,难以在股东大会投票表决时做出适当的判

断。

可以说,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不是一般公司治理理论在

商业银行领域的简单应用,而是公司治理一般性与商业银

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只有了解掌握了商业银行公司业务

经营的特殊性,才能把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

由于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存在上述的特点,因此我们

无法简单地套用一般企业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来对银行的

公司治理进行评价。在建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标的过程

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银行的监督管理

机构对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有不少规范性的文件(指引),

在建立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加以参照。其次,由于我国

上市银行数量少、时间短,公开的信息少,在建立指标体系

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最后,由于银行在

一国经济、金融领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银行公司治理水

平的高低除一般企业常用的绩效、收益标准外,还需要考

虑风险控制类指标。

考虑到以上问题,我们拟采用以下几个维度搭建国内

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

营管理者、信息披露及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具体情况

见表1。

股东权益维度下的“关联交易”指标主要衡量的是银

表1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标体系框架行对股东及关联方授信和担保的情况。其衡量

标准主要是参照银监会发布的《股份制商业银

行公司治理指引》,该指标类似于一般上市公

司的关联方交易,同时也结合了银行业的特点。

“股份结构”指标是衡量银行股权集中度的指

标,一般来说股权的分散度越高,则越有利于股

东之间形成相互的制衡,防止一股独大和大股

东、控股股东侵害其他股东利益,其治理水平

也越高。但是,如果股权过于分散,则股东和董

事会就难以对经理层的行为进行有效监控和约

束,也容易产生治理问题,所以在具体操作过程

中也需要加以平衡。“股东大会”和“中小股东保

护”指标主要是参照一般上市公司的治理原则,

结合银监会的相关规定,看是否符合公司章程

及行业监管要求。

董事会维度下的三个指标中,银监会对于银

行董事长、董事会秘书的任职资格及董事的要求

都有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同时针对董事会会议也

有报送人行备案的制度。因此相关指标主要参照

银监会的指引,看是否按照相关规定执行。董事会规模与组织结构主要衡量的是董事会是否能有效地工作,董事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不同的专业背景,以及独立董事制度是否完备。

监事会维度更多的是参照上市公司的监事会评价体系,关键看监事会是否能够独立运行,并且对董事会、高管层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一定的指导和质询,起到一个内部审计和制约的作用。

银监会的指引中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有较为详细和明确的任职要求,同时也赋予了银行行长特殊的权力,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银行业的特殊性:必须保证银行经营者的专业性和相对独立性。同时,好的公司治理还必须保证董事会和经营层有明确的职责边界,且能有效地分工合作。董事会制定的战略必须通过经营层加以实现,而经营层的工作也必须得到董事会的信任和支持。此外,好的公司治理还意味着能对经营层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尤其对于我国的银行来说,由于资金的成本和收益(利率)大致趋同,

各维度和指标的权重比例上,主要采用专家评价法,同时

参考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值。此外,考虑到指标体系

中部分指标值较为稳定而平均,而有的指标则变动幅度较

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赋予稳定指标较低的系数,而变

动指标较高的系数,体现了指标权重的动态性。

表2是对若干银行过去2年公司治理测评的结果。由于

篇幅有限,计算过程不一一列出。

银行公司治理的测评结果还可结合银行的盈利指标、

风控指标进行广泛的分析对比。由于时间和篇幅所限,本

文的主要内容在于构建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希望能起到抛

砖引玉的作用,为全面提高我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的测度水

平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银行业绩更多是通过管理来实现的。因此激励机制的好坏

对公司治理水平以及业绩的影响是很大的。

最后一个维度中,信息披露主要参考上市公司的信息

披露要求和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要求。在我国,银行

业的社会责任除类似一般企业的捐赠活动外,也表现在非

盈利贷款项目的参与度上,包括微小企业贷款、涉农贷款、

扶贫贷款、下岗再就业贷款、大学生创业贷款、助学贷款等

等。此外,银行的社会责任还涉及到与监管部门的关系。

四、实证分析

对于我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评价,我们主要以《股份

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及国有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

金融机构有关公司治理的相关规定为基础,同时结合《公

司法》、《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尽职指引》、《商业银行

信息披露办法》等有关银行公司治理的法律、规章和制

度,根据不同指标的特性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标准。

在指标体系中,定量指标主要参照上述规定,测度各

家银行是否达到相关规定(如独立董事占比),或者相对

的比值(如董事会议参与度)。而定性指标主要采用专家评

价方法,根据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判断力进行评价。

而在

2010年5月24日,李镇西董事长、李献平监事长陪同自治区副主席布小林(右二)出席世博会内蒙古文化活动周开幕仪式

表2 若干银行公司治理测评结果

(注:主要数据参考A股年报)

浅谈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及风险控制文 / 刘喜华服务机构通过外包,可以将风险管理及合规等职责转交给不受监管且能进行离岸操作的服务商进行运作。

二、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势趋

20世纪70年代欧美一些证券类金融机构为节约成本,将一些准事物性业务(如打印和储存记录等)外包。90年代,在成本因素及技术升级推动下,外包拓展到IT领域(应用开发、编程、译码)。在拓展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基本上打破了以前完全由自己组织科技人员进行开发的传统模式,逐渐倾向于将包括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ATM业务、银行卡技术等在内的科技含量较高、技术难度较大的业务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外包给专业的IT公司。金融机构的技术人员只负责监控和维护,协调与机构内部管理业务人员的关系。随后为了突出核心竞争力,提高效率并发挥其优势,各家金融机构纷纷通过内部资源的重新整合来寻找新的

随着我国金融领域的不断发展,其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增加,竞争也日益激烈,国内金融机构开始引入服务外包,从而使得金融服务外包在国内迅速发展起来。金融服务外包的核心思想来源于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该理论认为价值链中只有特定环节即战略环节才能创造价值,因此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最擅长领域,把其他功能整合,利用外部最优秀资源予以实现是十分必要的。金融服务外包最明显的一个好处是减少重复性生产和投资,当非核心竞争力业务被剥离时,不仅可以节约成本,改进流程和服务,获得较高投入产出比,而且还能精简组织,从而解决了组织因规模膨胀而造成的反应迟钝,缺乏创新等问题。

一、金融服务外包的定义

金融服务外包又称金融业务外包、金融事务外包。根据2005年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制定的监管指引性文件——《金融服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的定义为,金融机

构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利用外包服务商(集团内的附属

实体或集团以外的实体)来实施的原来由自身进行的业务

活动。狭义的金融服务外包主要是指信息技术服务,包括

硬件维护、软件开发、网络构建、通信支持等。广义上的金

融服务外包不仅包括信息技术,还包括会计服务、银行卡

业务、人力资源管理、话务呼叫服务中心、定损理赔、后勤

保障等多方面内容。

外包可以是将某项业务(或业务的一部分)从受监管

实体转交给外包服务商操作,或由外包服务商进一步转移

给另一服务商(有时被称为“转包”)。按此定义,外包不包

括购买合同。此处“购买”被定义为:从供应商取得服务、

货物或设备,但买方不转移与客户有关的财产权信息或与

其商业活动相关的未公开信息。外包服务商(或服务商、第

三方)指的是代表受监管实体承担外包业务的实体。金融

利润增长点。金融服务外包开始出现在人力资源、营销外

包等更多的战略领域,同时也出现一种名为“业务流程外

包”的新形式。现在的金融服务外包不仅仅局限于后勤部

门和后台业务(数据录入、交易处理和呼叫中心等),其向

外部机构转移的范围大大拓展,还包括一些专业性工作,

如财务分析、监管报告、会计和图形设计等。总体上讲,金

融服务外包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非核心业务到核

心业务的发展历程,归纳起来一共分为三个阶段,即信息

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处理外包。

以北京、上海、深圳、青岛四个地区的金融机构为例,

目前金融服务外包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九十年代初,工农中建四大行的软

件开发、技术研究、支持推广等先后均外包给隶属于自身总

行的软件开发中心;深圳发展银行和高阳公司签订了为期10

年的灾难备援合同;北京银行将ATM、CDM等金融自助机

BUSINESS MANAGEMENT经营之道

具的日常维护业务外包给设备制造厂商,将电话银行、国际业务等非核心业务的系统开发外包给专业化公司。

支付系统经营业务外包。华道数据处理有限公司北京数据处理中心承包了包括七家国内商业银行、六家保险公司及两家外资银行在内的诸多金融机构客户的系统后台信息处理业务。

银行卡业务外包。1997年末,中国银行信用卡部授权北京天马信达信息网络公司代理长城卡的营销和部分附属性工作。2004年,中国光大银行将信用卡业务(包括咨询服务、培训服务、数据业务托管服务等)外包给了美国第一咨询公司。我国的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从2003年成立以来,经过7年的发展,已与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荷兰银行、花旗银行、东亚银行等境内外62家机构签署发卡外包服务合同。

金融后勤保障业务外包。成立于1996年的北京振远护卫中心(隶属北京市公安局内保局)目前承担着北京地区18家金融机构、5300多个营业网点的日常款项押运工作。

运营过程外包。2004年,国家开发银行与惠普公司签署战略性IT业务外包合同,内容包括IT系统软硬件的运营维护和管理、设备管理与委托采购、系统运行维护服务等,这是国内首例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业运营过程外包案例。在青岛等地,银行的贷前调查由专业调查公司承担,信贷手续由律师事务所承担,贷后检查由担保公司、会计事务所等承担。上海出现了专门为银行做销售的公司,经过银行培训,专门从事包括信用卡、基金产品、理财产品等的销售活动。

劳动用工外包。北京很多金融机构雇用人事代理机构对处于操作层面的员工进行招聘,即金融机构的用人单位向人事代理机构付费,而人事代理机构按照金融机构的用人要求负责选派员工。

外资银行区域化、国际化金融服务外包。自1997年开始,花旗银行中国区各分行陆续将外币汇款、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等后台业务操作向设立在新加坡的亚太区操作中心集中或外包给专业化承包商,这充分体现出了外资银行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代银行经营战略。

由此可见,将来包括专业运作(小额存取款、日常结算、后台业务处理、管理活动)、执行合约功能(投资运作、客户服务中心、内部审计、客户资信调查、信用评级)等等都有可能走上外包之路。金融研究和服务公司Tower Group在调查的基础上预测:金融服务业的外包趋势正在

不断加强,全球最大的15家金融服务企业将扩大信息技术

项目的外包业务,年平均增长率为34%。据德勤会计事务所

估计,在未来5年里,美国约有3560亿美元的金融业务外包

到海外机构,占现有金融业务成本支出的15%左右。

三、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

1.金融机构数据的安全性。一是随着目前信息技术的

日新月异,发展迅猛,各类损害公共安全的事件层出不穷,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黑客”;二是业务外包后,掌握核心技

术的通常不仅仅是金融机构内部员工,还有外包服务商的

人员,但是由于他们工作的流动性较强、加之某些人员素

质偏低、工作责任心不强,这很可能会引发窃取数据、修改

权限、盗款等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信誉风险。

2.客户资料的保密性。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为

客户保密。但在业务外包的情况下,非金融机构人员熟悉并

了解其信息系统后,在利益的驱使下容易泄露。若客户资

料被泄露,会对金融机构和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金

融机构改制成为上市公司后,数据的保密性对证券市场有

着直接的影响。

3.金融机构对外包服务商的依赖性。金融服务外包在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金融机构对外包服务商的依赖,因为不

管外包服务的满意与否,金融机构都需要支付费用,这样

会隐含着一定的潜在风险。但是如果更换外包服务商,金

融机构又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而金融机构与外包服务商签

订的合同一旦存在不完备现象,就意味着风险与收益的不

匹配。再加上金融机构如果不注重对自身技术人员的培

养,会造成与外包服务商在问题探讨和问题解决上处于不

同的层次,从而失去了对外包服务商的有效控制。

4.金融机构对业务和客户失去控制。客户是金融机

构最重要的资源,金融业务实施外包,尤其是面向市场的

销售业务,会使金融机构的客户信息转移到外包服务商手

中,这不仅会成为外包服务商与金融机构进行谈判的筹

码,而且外包服务商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的开

发与设计,进而掌握产品的研发权,使金融机构对自己的客

户和业务发展失去控制。

四、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防范

金融机构应该充分认识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和

积极作用,明确自身核心竞争力,在确保安全和风险可控的

前提下,大力开展金融服务外包。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对

金融服务外包的管理能力,降低金融服务外包可能造成的

风险。

1.外部管理

针对目前国内金融机构服务外包管理能力普遍相对薄

弱的现状,一是建议引入专业化的咨询、监理公司对外包

业务进行全过程设计、咨询、管理和评估。二是发挥行业协

会在推进市场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建立金融服务

外包行业价格认定标准及质量评价体系,推动市场竞争向

规范、有序、透明发展。三是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金融服务外

包的规范管理。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2005年2月

联合论坛上颁布的《金融领域的外包》指引,外包业务主

要存在着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和国家

风险等10大类风险。针对上述风险点,一些发达国家纷纷

出台了相关的业务指引,如美国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

(FFIEC)在外包方面的监管指引主要包括《外包技术服

务的风险管理指引》(2000年),《服务商风险管理原则》

(2001年)、《技术服务商监管手册》(2003年)等。2004年

FFIEC公布了《IT外包技术服务检查手册》终稿,为监管人

员检查提供了指引与检查程序。因此国内监管部门要促使

金融机构在参考上述指引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全面与清晰

的外包政策,签订较为缜密的相关外包合同,建立有效的

风险防范管理流程,并要求外包服务商制定相应的应急计

划,包括灾害恢复计划及备份设施的定期测试计划,同时

监管部门还应对金融服务外包进行持续监控和指导。

2.内部管理

一是明确外包战略。随着金融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信

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金融再造活动的不断深化,金融机构

的外包活动不断从战术性安排向战略性安排转变,这种安

排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主动性的特点。金融机构应结合

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管理的优势与劣势、整体价值和长远

目标进行深入客观的分析,明确界定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

务,划分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程度;

知晓外包业务在整个经营战略中的角色以及外包将给金

融机构造成的影响,外包业务的选定与整体战略是否相一

致;通过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内部管理机制对外包业务

在会计和风险上的管理做出适当安排,设定必要的批准程

序;实施项目管理,强化团队建设,保持人员稳定,积极主

动控制与外包服务商的关系,及时针对焦点问题采取有效

措施。

二是制定严密的外包合同。外包服务完成得好坏,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包业务的安排状况和管理技术人员的

稳定。因此外包合同中应该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包括外包服务的范围、协议涉及的归属界定、附属服务最

低标准、支付要求、考核措施和激励机制、保留与第三者合

作的权利、数据与资料的所有权的保护保密、纠纷解决机

制等等,尤其要对外包服务商派出的人员素质和义务、技

术准备及维持做出严格而明确的规定。外包服务合同期一

般时间较长,通常是五至七年,有时候甚至长达十年,在此

期间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服务要求的发展都要预先考虑到,

合同签订要具有灵活性,可根据环境和业务的发展需要,

重新设定服务标准。鉴于外包合同的重要性,金融机构应

该注意结合运用外聘律师审查与内部法律顾问审查相结合

的机制。

三是外包只是业务的转移,而不是责任的放弃。在进

行外包前,金融机构一定要明确业务是否适合外包,在多

大程度上可以外包,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外

包初期,最好选择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然后再逐步扩大

外包的业务领域。同时金融机构除了清楚地在合同中界定

对外包服务商的安全控制外,还需构建起对其进行审查和

评估的有效机制,确保控制目标的有效执行。

四是慎重选择外包服务商。金融机构在选择外包商

时首先考虑它提供服务的能力(资质情况、研发队伍实力、

专业化程度、已有创新成果、自有知识产权状况、成功案例

等)和信誉状况,而后才是成本。此外共同的价值观、文化

背景、管理思路、经营方式都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因此选择

时尽力了解它的经营战略、服务质量、人力资源状况、财务

状况、经营管理效率和业务扩张能力,了解外包服务商为

其它机构提供服务的历史记录,并与这些机构进行沟通以

便发现潜在的问题,同时还要密切关注这些机构的业务运

行情况,强化外包服务商责任和义务,并采用定期和不定

期方式进行全面评估,最大限度降低选择不慎的风险。

总之,服务外包对金融机构是把“双刃剑”,它在提高

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给金融机构带来了一定的

风险。因此在金融机构决定要进行服务外包时,应考虑周

全,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作者单位:包商银行研发中心)

招商银行零售业务调研报告

文 / 沙 敏

BUSINESS MANAGEMENT 经营之道

银行客户经理,即金葵花理财经理主管统一管理。招商目前实际理财经理管理客户群数已经远远超出当初配置比例,有些金葵花理财经理管户数已经超过500个。理财经理必须通过招商银行理财经理岗位考试,合格者方具有上岗资质。此外,理财经理还被要求一年内通过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两年内取得AFP资质认证等。

三、招商银行客户群及增值服务

1.职能分配与大堂岗位

招商银行严格遵守交易与销售分离的原则,柜台以内由运营部管理,柜台以外由零售银行部管理。营业大厅的一般客户服务区和金葵花理财区均设大堂经理主管及若干引导员,引导员通常采用劳务派遣的形式雇用,主要负责

客户引导和服务,不具有介绍理财产品的资质。但由于他们热情周到的服务,使客户也能体验到银行热情周到的服务。

2.客户分配原则

客户的分配原则首先以开户网点为准。两个或两个以上网点同时开户的情况下,以客户总资产孰多为原则,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网点客户总资产比例难以区分,则以办理业务频率为准,如频率难以区分,则以客户意愿为准。

3.考核

招商银行从2008年开始推行网点转型,将网点的交易职能与销售职能彻底分开,对前台操作人员不做销售、存款考核。前台操作人员通过向理财经理转介客户可以获得积分,并从绩效考核中得以体现。招商银行对理财经理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考核:一是管理客户的总资产,包括客户在行内的存款、购买的国债、理财产品等,弱化了单纯的存款考核;二是所管理的客户数量特别是中高端客户的数量,通过考核加快推动客户的积累;三是客户的提升数量,即从现有普通客户或金卡客户向金葵花客户或私人银行客户的提升。在考核中,招商银行虽然弱化了对存款的考核,但是通过考核所管理的客户总资产,可以将客户的资产绑定在行内,从而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和客户的黏性,这样不但没有影响储蓄存款,反而对储蓄存款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招商银行这几年储蓄存款不断稳步上升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另外,招商银行通过对前台人员实行客户转介积分的考核,既平衡了前台人员与理财经理的关系,又激发了全员更深入挖掘中高端客户的积极性。

为了推进我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深入开展,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2010年5月26日,我们到招商银行零售银行部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学习,对招商银行零售银行部理财业务的组织架构、产品管理、部门职能、客户分配及分层、绩效考核、服务体系等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

招商银行是我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国家从体制外推动银行业改革的第一家试点银行。经过20年的发展,招商银行已成为了一家具有一定规模与实力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初步形成了立足深圳、辐射全国、面向海外的机构体系和业务网络。通过在国内率先开发一系列高科技含量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招商银行打造出了“一卡通”、“一网通”、“金葵花理财”、“点金理财”、“财富账户”等知名金融品牌,树立了技术领先型银行的社会形象。

一、招商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历程及组织架构

招商银行理财业务开始于2002年,最初并无完整的组织架构。2002至2003年,开始推出金葵花,并对总资产(包

括存款、国债、理财、保险等)达50万人民币以上的客户进行了分层服务。

2004年,招商银行马蔚华行长充分意识到了零售业务在商业银行战略发展布局中的关键性作用,开始大力推进网点转型。2005年,总行零售银行部组建了财富管理室,并对客户服务层次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综合资产达5万元人民币的客户为金卡客户;综合资产达50万元人民币的为金葵花客户;综合资产达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为钻石客户;综合资产达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为私人银行客户。分行根据客户数量及总资产量开设私人银行中心,支行建立金葵花理财中心。

招商银行总行零售银行部机构设置按职能分为三大类:即业务类、合规类和后台运营类。其中业务类设有个贷管理室、财富管理室、市场营销室;合规类设有合规业务室,主要负责解读总行政策、方针、规章制度,制定和细化各业务条线的各项规章制度,对POS机(POS机业务主要

是历史业务遗留)、账户进行管理等;后台运营类设有清算室(负责数据统计)、项目开发室(主要负责系统上线、维护等)、电子室(一网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

招行财富管理室设置产品经理、客群经理、系统经理、分析师四个岗位。财富管理室由各业务方向的产品经理组成,主要分为市场分析、产品、客群、系统四大类。同时还设有2名市场策略分析师,他们主要负责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调研、产品策略分析等,并为全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提出方向性的指导意见;产品方面设有具体的产品经理,如基金经理、黄金经理、保险经理等,主要负责具体产品条线的业务管理;金葵花客群经理和钻石客群经理主要负责不同层次客群管理,还负责金葵花和钻石客群服务的设计与管理,金葵花和钻石客群服务增值活动的拓展等;系统经理主要负责财富管理室涉及的业务的系统支持,并及时向总行IT部门反馈理财业务发展对科技系统的需求。

二、招商银行理财产品及理财经理设置

1.产品开发及设计流程

总行设银行产品委员会和代销产品委员会。零售银行部财富管理室根据市场调研向银行产品委员会和代销产品管理委员会提交产品需求,委员会组织资金交易部、分支机构,以及其它产品设计部门,进行产品研发。总行资金交

易部作为全行理财产品的统一归口部门,将对个人客户销售的理财产品交由零售银行部组织销售,公司部负责参与信贷理财产品的贷前调查。

招商零售银行部的员工在介绍此种理财产品管理模式时强调,部门间协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相关产品设计来自不同部门,一方面,时间的协调存在问题,另一方面,产品收益率与市场的需求协调也存在一定难度。目前,在理财产品管理上,多家银行均存在类似问题,只有光大银行零售银行部采用的是从产品研发到销售负责到底的管理模式。

2.产品销售管理

在产品销售方面,招商银行采用统一销售归口管理,零售银行部负责全行个人客户理财产品的销售,公司部负责全行公司客户理财产品的销售。

3.理财经理设置标准

原则上,每200个金葵花客户配备1名金葵花理财经理,每150个钻石卡客户配备1名钻石卡理财经理,每70个私人银行客户配备1名私人银行理财经理。私人银行客户经理一般作为金葵花客户经理主管,管理3-4名金葵花客户经理,当金葵花客户资金量符合私人银行标准时,交由私人

4.客户分层

5.客户资产管理

理财经理通过考核客户总资产净增量来管理客户资产。如果金葵花或钻石卡客户三个月总资产不达标,从第四个月开始,系统将每月自动扣除150元或300元账户管理费。如账面余额为零,理财经理将建议客户销卡或将资产补足。

四、招商银行客户服务

招商银行高品质的客户服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在1分钟内可完成的现金存取款业务开设便捷窗口,快速办理5万以下的现金存取款业务;二是对2.5万以下资产量的普通客户,建议使用自助存取款设备、网上银行或电子银行,尽量不使用人工服务;三是为金卡客户专门开设3-5个高柜进行日常业务办理,金卡客户享受短信、汇款手续费减免等服务;四是对具有金葵花潜质的客户,发放当天临时体验卡片,随机体验或邀约体验;五持有金葵花卡的客户直接到金葵花理财中心贵宾窗口办理各项业务,金葵花卡客户比金卡客户增加了机场贵宾通道、高尔夫等服务;六是钻石卡客户比金葵花客户增加了贵宾医疗等服务;七是私人银行客户比钻石卡客户增加了红酒会及个性化理财产品等服务。通过对客户细分,在大大降低了营业网点人力成本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结论及借鉴意义

通过本次对招商银行总行零售银行部理财业务的考察与学习,我们对国内理财业务的发展动向及先进经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我行今后理财业务的开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招商银行客户基础非常雄厚,为各项业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招商银行很早就认识到零售业务的重要性。行长马蔚华早在2004年的工作会议上就已明确提出“不抓批发业务眼前没饭吃,不抓零售业务将来没饭吃”的口号。因此,

一直以来,招商银行在零售业务的发展上给予了巨大的投

入,建立了非常雄厚的客户基础。到目前为止,招商银行仅

1000万以上的私人银行客户就已达到一万多人。截至2009

年底,招商银行的零售存款客户总数为4223万户,零售客户

存款总额5867.82亿元。其中金葵花客户(指总资产大于人

民币50万元的客户)数量55.3万户,金葵花客户存款总额为

2524亿元,管理金葵花客户总资产余额达9444亿元,占全

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的67%。2009年我行总资产为

800多亿元,招商银行为2万多亿元,差距是25倍,我行目

前零售存款客户为22.6万户,招商银行为4223万户,差距

是187倍;按招商银行金葵花客户标准,我行50万元—500

万元的客户数量不足3千个,招商银行是55.3万户,差距近

200倍,由此可见,在零售银行业务方面,无论是在零售存

款客户的总量上还是在中高端客户的数量上,我行与招商

银行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目前招商银行已经形成了包括私人银行客户、钻石客

户、金葵花客户的庞大中高端客户群。由于客户资源非常雄

厚,所以各类产品销售起来特别顺畅。以国债为例,招商银

行根本不需要做任何动员及宣传,只要国债额度一下发,几

乎每期都是当天销售一空,这和招商银行有着非常雄厚的

客户基础有着直接关系。

2.客户黏性好,忠诚度高,具有非常高的提升率

招商银行在国内率先通过各种方式改善客户体验,致

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便利、体贴、温馨的服务,从而拉近

了银行与客户的距离。在服务方面,招商银行通过对客户

进行分层,为不同层级的客户提供不同的客户体验;在产

品方面,招商银行在个人类产品如存款、理财、个贷、基金、

信托、保险业务、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等方面拥有丰富的产

品线,充分满足了客户多元化的投资需求,特别是对中高端

客户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他们通过各种产品的交叉销售,将

客户牢牢绑定在行内,客户黏性好,忠诚度高,而且客户从

低端向高端的提升率也在不断提高。

3.考核体系科学有效

招商银行通过网点转型,严格划分了理财客户经理和

前台操作人员的职责,将交易和销售分开考核,这样既提

高了交易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办理业务的速度,又加强了销

售人员的销售能力和销售力度。

招商银行在对销售人员的考核中弱化了对储蓄存款单

一指标的考核,而加强了另外三方面的考核:一是管理客户

的总资产,包括客户在行内的存款、购买的国债、理财产品

等;二是所管理的客户数量特别是中高端客户的数量,通

过考核加快推动客户的积累;三是客户的提升数量,即从

现有普通客户或金卡客户向金葵花客户或私人银行客户的

提升。这样,通过考核管理客户的总资产提高了客户的黏

性和忠诚度,更牢固地把客户绑定在银行。

招商银行十分注重客户积累,尤其是中高端客户的积

累,使得招商银行形成了庞大的客户基础及优质的中高端

客户群体,为做好客户提升与业务的扩展打下了扎实的基

础。

招商银行通过考核客户提升数量促使理财经理对现

有客户进行挖掘以达到客户提升,并推动理财经理充分做

好客户维护工作,这样不但增加了客户提升率,还减少了客

户流失率。

招商银行在考核中通过采用鼓励客户转介的方式,充

分调动柜台人员转介客户的积极性。及时将客户由柜台人

员介绍到理财经理手中,既为潜在的中高端客户提供了良

好的客户体验,又提高了客户提升率,增强了员工挖掘中

高端客户的积极性。

4.服务体系完善

招商银行有针对性地分析不同资产层次的客户需求,

时刻以客户为中心,为不同客户提供不同层次的产品及客

户增值服务,并建立了一套完整

的客户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

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服务。对5万

元以下资金量的客户,主要通过

ATM自助设备、电子银行、网上

银行等方式为其提供最为方便

快捷的服务;对5万元以上的金

卡客户,在营业网点开设3-5个

金卡高柜,负责办理金卡客户的

各项业务,同时金卡客户还享有

汇款手续费减免、跨行取款优惠

等服务;对50万元以上的金葵花

客户,设专门的金葵花财富管理

中心,由金葵花大堂经理和引导

员引导金葵花客户在私密的金葵

花柜台办理各项业务,如需购买

理财产品,金葵花客户可先在私密的贵宾室由专业的理财

经理进行一对一的专属理财咨询。同时金葵花客户还享有

高尔夫、机场贵宾通道等增值服务;对500万元以上钻石卡

客户,除享有金葵花客户的服务体验外,还可享有医疗关

怀等增值服务;对1000万元以上的私人银行客户,招商银

行主要从产品和服务两个方面满足私人银行客户的高端需

求,一方面,可向私人银行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如股权、信

托等较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另一方面,更为私人银行客户

提供名酒品鉴、风水讲座等增值服务。招商银行还为私人

银行组建了专业的市场分析研究团队、投资顾问和客户经

理团队,为贵宾客户量身定做财务规划与资产组合方案,并

及时检视客户投资组合,优先供应理财产品。

5.科技系统为业务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

在科技系统建设方面,招商银行有很好的理财销售系

统和后台报表系统,使得理财产品销售流程简单快捷,管

理人员对产品销量、利润分配等项目也能一目了然。

招商银行雄厚的客户基础、科学的考核体系和完善的

服务体系使其形成了庞大的中高端客户群体,而且客户流

失率较低,客户忠诚度高且黏性好,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

发。我们认识到与国内先进股份制银行差距的同时,也看

到了发展机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借鉴国际国内

先进银行成熟的理财业务管理经验,利用后发优势,打造

出具有包商银行特色的理财品牌。

客户分层表格 单位:元注:客户总资产包括存款、理财、国债、三方存管、保险等

2010年6月2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齐同生一行莅临包商银行视察

从全面风险管理角度解读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文 / 段学平HOT FOCUS热点聚焦

为建立、完善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中国银监会印发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为《指引》),该文件从信息科技风险治理原则、具体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方面对商业银行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引》的印发为商业银行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供了可参照的标准和依据,也成为监管部门考查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状况的框架。

同时,信息科技与银行业务高度融合,已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运营效率、实现经营战略和加快金融创新的重要手段。与此对应,银行业对信息科技的高度依赖,使得信息科技风险成为影响银行业稳健运行的主要隐患之一。从全面风险管理角度解读《指引》,这对加强我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高我行风险应对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监管部门为切实加强监管,提高信息科技风险检查的质量和效率,印发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现场检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全面概括了信息科技风险的主要内容。本文拟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参照《指南》的相关内容,对《指引》作简要解读。

一、原则要求

根据《指引》第十条规定,商业银行应设立或指派一个特定部门负责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并直接向首席信息官或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工作。该部门

应为信息科技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小组的成员之一,负责协

调制定有关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尤其是在涉及信息安

全、业务连续性计划和合规性风险等方面,为业务部门和

信息科技部门提供建议及相关合规性信息,实施持续信息

科技风险评估,跟踪整改意见的落实,监控信息安全威胁

和不合规事件的发生。

《指南》的指导思想突出强调了法人监管、风险为本的

监管理念,紧扣信息科技风险这一中心,详细说明了商业银

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中的300多个关键风险点,这300多个

关键风险点涵盖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控的各个方面

和环节,同时《指南》还明确提出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

管理中的具体控制要求、检查方法及步骤。上述300多个风

险点既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必须加

以防范的风险领域。该《指南》的印发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

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整体风险管理必须与各项业务的风险

管理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做到统筹把握,系统管理。

二、具体要求

1.信息科技治理

(1)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指引》要求:

在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基础上进行信息科技治理,形成分

信息科技与业务的高度融合是信息科技风险日益受到

关注的重要原因,随着业务对信息科技依赖程度的加深,

信息科技运营状况对业务正常运营影响加大,信息科技风

险也逐渐成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综合管理部门应加大

力度对信息科技潜在风险进行跟踪检查,以正确评估信息

科技风险对业务的潜在影响,综合管理部门在向信息科技

部门反映信息科技薄弱业务领域的同时,还应对本行风险

进行排序,以确定风险防范措施及所需资源的优先级别。

(2)评估确定信息安全制度的合规性。《指引》中要

求,信息安全制度应符合国家有关信息科技管理的法律法

规;应符合国家有关信息科技管理的技术标准;应符合银

监会有关要求;对于拥有境外机构的银行,其制度也应符

合境外监管机构的要求。

这要求综合管理部门应联合IT部门评估确定:1)制度

是否遵循国家有关信息科技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2)技术

性比较强的信息系统安全制度是否低于国家相关标准规

定。3)审查其是否与银监会相关办法、要求相冲突。4)是否

定期对信息系统安全进行评估。如果信息系统发生重大变

化或升级后,是否及时进行信息安全评估。5)安全评估是

否全面,是否覆盖所有信息系统,是否覆盖所有信息安全范

围。6)评估确定我行安全评估报告反映的问题是否及时得

到处理或改进。7)是否对信息科技人员进行过信息安全制

度的传达,是否组织过信息安全制度的学习培训。8)从业人

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报告关系清晰的信息科技治

理组织结构。

这要求商业银行各相关部门应在明确职责分工的基础

上,加强监督与配合,形成连续、有效的工作机制、报告关

系。职责分工(定人、定岗、定责)是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

这需要董事会及高层予以明确。信息科技风险的突发性和

关联性要求我们工作机制的严密性和连续性,这方面的不

足会严重影响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2)成立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建立常态化工作机

制。《指引》要求:设立一个由高级管理层、信息科技部门

和主要业务部门的代表组成的专门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

负责监督各项职责的落实,定期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汇

报信息科技战略规划的执行、信息科技预算和实际支出、

信息科技的整体状况。

各主要业务部门应参加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根据目

前银行的风险管理状况及风险管理需求参与讨论、制定

信息科技战略规划,并经过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审查和批

准,报董事会审议。

2.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1)向信息科技部门反映存在信息科技风险业务的领

域,并持续评估其对业务的潜在影响。《指引》第十六条要

求商业银行应制定持续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流程,确定信息科

技中存在隐患的区域,

评价风险对其业务的潜在影响。

2010年5月17日,德国IPC公司顾问到包商银行调研指导

员是否确切掌握与其从事岗位相关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同时也要求人事部门评估确定:1)是否配备了专门的安全管理岗位。2)岗位设置是否合理。3)是否建立了信息科技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信息科技人员是否有不良记录。4)是否有针对正式信息科技人员、临时聘用或合同制信息科技人员及顾问制定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5)是否对不同信息科技岗位进行了权限划分和分级管理。6)是否较好保存了银行内部部门的学习记录,确定是否组织过信息安全防范知识方面的学习培训。

(3)各部门共同形成有效事件管理制度和机制。事件(Event)可被定义为任何可察觉和可识别的、对IT基础设施管理或者IT正常服务造成影响的现象。事件管理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尽可能小地影响业务服务的情况下,尽快恢复信息系统正常服务,并记录事件及处理过程。

这要求银行应建立信息系统事件报告、应答和分类机制,在接到事件报告后立即采取措施,并按照相关制度及时通知相关方。这个触发机制有赖于前面提到的各部门

对于信息科技风险职责的划分。这其中各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做的或应该做的至少包括:1)立即记录下所有重要细节(如冲突类型、发生的故障、屏幕上的信息、异常行为等)。2)自身不要采取任何行动,立即依照商业银行事件处理流程向相关联系人报告。3)如符合重大事件管理规定的情况,立即向银监会等机构进行报告。4)采取合适的反馈机制,以确保在事件处理完成后,能够将处理结果通知事件报告方及相关方。

(4)成立业务连续性管理委员会,协同保证业务连续性计划的有效执行、适时评估与更新。连续性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业务影响分析和风险分析,确定业务连续管理策略后,通过有效的IT可用性方案、IT响应和恢复预案的设计、培训、测试、维护等措施,确保在意外事件或灾难发生后,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业务运作所需的IT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和IT服务,最终使机构能够按照IT服务连续管理方案中规定的水平与恢复时间等目标对外提供服务,银行的服务性决定了这是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对此,除董事会的监督职责外,《指南》在组织结构上还提出了以下基本要求:l)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其业务和系统规模,建立一个专门组织或指定一个部门负责本机构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2)该组织应包含但不限于风险管理部门、业务牵头管理部门、信息科技部门或跨部门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委员会。

(5)成立应急管理小组,制定应急预案,督促完善业务流程,保障业务连续性。《指南》要求,银行应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该机构至少包括应急领导小组、应急执行小组和应急保障小组。应急领导小组由管理层成员担任组长,并得到管理层授权实施应急管理,其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应急执行小组由相关业务部门和科技部门共同组成。应急保障小组由人力资源、财务、法律、公共关系、安全保卫和后勤部门组成。

同时要求商业银行应根据业务要求,制订总体应急预案和分类应急预案,分类应急预案至少包括基础设施、网络通讯、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等。

(6)加强外包业务跟踪管理。随着专业化程度的加深,银行外包的内容和范围不断加大,这其中所蕴含的合规风险、法律风险、信息科技风险也随之而来,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逐渐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

《指引》和《指南》对外包制度、外包审批、外包协议服务水平协议、外包安全保密协议、外包评估与监督等都

列出了检查要点,各相关部门须加以关注和完善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各业务部门应注意其中的合规性问题,并评估对业务可能带来的风险。

(7)加强电子银行业务合规管理。根据《指南》定义,电子银行范围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不包括ATM、POS等自助设备。

《指南》对电子银行业务的合规性提出了专项要求,其中包括:商业银行在开办新的电子银行业务或者增加、变更原有的电子银行业务时,应符合《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商业银行应定期对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与管理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并编制《电子银行年度评估报告》报送银监会和当地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

三、政策建议

1.统筹规划,建立全行系统性安排。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陆续发生了几起因操作失误、系统老化落后等

原因导致的银行系统故障事件,给银行的稳健运营、良好声誉、内控有效性等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为此中国银监会加强了银监会信息中心的职能,该中心也成立了专门的处室以加强银行信息安全的监督与管理。在此背景下,银监会陆续印发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建立和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联系机制及相关事项的通知》、《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非现场监管报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事项中信息科技核准条件的补充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及《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等规范文件,基本形成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监管体系。

鉴于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性地位,监管部门对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监管力度也逐渐加大。我行应根据以上文件要求,加强筹划,在战略上高度重视,从内部治理结构、硬件建设、安全维护等方面提出短、中、长期规划,并系统安排,稳步实施,力求取得实效,实现对内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率、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对外满足监管要求、维护良好银行声誉的目标。

2.逐步培养专业化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人才。信息科技风险是以硬件设备、IT技术、软件服务为载体的风险,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和前沿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该类风险管控的主体必然具有专业依赖性和职能专属性,这就需要既懂技术、又懂风险管理,既有技术专长、又有较强综合协调能力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人才。目前业内此类人才相对缺乏,存在一定的人才瓶颈,需要我行从内部进行培养和挖掘,以满足未来业务和风险管理需求。

3.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发挥整体效能。与业务的高度融合是信息科技风险的又一特征,该风险对银行的影响最终通过干扰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行而显现。因而,对此类风险的有效管理既需要IT专业人士的主导,同时也要求各业务相关部门及风险管理部门的参与、协调,既需要发挥信息科技部门的专业风险识别能力、技术支持特长,也需要发挥各业务部门和综合管理部门对业务及信息系统熟悉、风险管理现状与改进交叉需求明确的优势,只有各方力量齐努力,才能形成对信息科技风险齐抓共管、协同努

力的局面,形成以管理综合部门协调、IT专业部门主导、业务部门参与的局面。

(作者单位:包商银行风险管理部)

2010年6月11日,包商银行与内蒙古财经学院《培养金融专业硕士合作协议》

签署仪式在包商银行举行

货币政策走势分析及商业银行应对措施

文 / 刘文芳当前我国的经济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国

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及国外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也使货币政策的走向游走在“宽松”与“从紧”之间,难有定论。货币政策的走向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非同小可,商业银行制定发展战略与经营策略需要依托货币政策的走势。因此,分析货币政策的走势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可能会出现的货币政策变动并制定应对策略,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货币政策走势分析

继2008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世界各国纷纷推出

经济刺激方案来对抗这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我国自2008年底开始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对宏观

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货币信贷支持,力图在短期内扭

转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在2009年巨大的财政投入和

信贷投放刺激下,中国经济再次进入了高速增长轨道。在

外需还没有根本性好转的情况下,我国的GDP增速从2009

年一季度的6.1%,逐渐恢复到二季度的7.9%,三季度的

8.9%,四季度的10.7%,至2010年一季度更是实现了11.9%

的增长,如此快速的增长,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氛围中,

不免让人产生了对经济增长是否“过热”的担忧。

市场对通胀的担忧情绪与日俱增,央行通过公开市场

操作对资金进行了净回笼操作,有效地管理了通胀预期,

经济增长的幅度有所减缓,6月份中国制造业数据也呈现出

下滑的迹象。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却略显缓慢,

欧洲债务危机继续蔓延,各国央行计划继续缩减财政支出

以减少赤字,美国内需不振继续冲击亚洲的贸易出口,市场

对下半年货币政策的走势猜测纷纭。

是继续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发展,还是收

紧银根预防通胀?复杂的经济形势使市场对下半年货币政

策的走势更加关注。2010年第二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

例会的召开,使下半年货币政策的方向终于尘埃落定,例会

HOT FOCUS热点聚焦

指出,下半年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的适度增长。

尽管下半年“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大方向已经确定,但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有可能在“适度宽松”的范围内做出部分调整,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走势对商业银行制定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影响下半年货币政策的因素

宏观经济形势直接决定着货币政策的走向,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使得下半年货币政策的走向更加扑朔迷离。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着众多“两难”的选择,左右着货币政策的走势,让货币政策的走向在“宽松”与“从紧”之间游离,这也给商业银行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表示,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着六个“两难”选择,分别是:经济刺激政策如何进退、房地产调控和经济增长之间如何平衡、收入分配改革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矛盾、资源价改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压力、人民币汇率调整与出口企业之间如何协调、外贸出口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两难”。无论如何抉择,都可能会顾此失彼,难以两全其美。

1.关于经济刺激政策的问题

继续实行经济刺激政策,经济增长势头将会继续,但

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进而引发其他一系列问题;退出刺

激政策,则可能带来实体经济的下滑,影响总体经济发展。

无论刺激政策退出与否,都可能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

响。只有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退出刺激政

策,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2.关于房地产调控问题

房地产行业涉及的上下游行业极其广泛,已经形成了产

业链条,家居业、设计院、银行业、水泥、钢铁、电力等行业

均是其产业链条中的环节,对房地产的调控理所当然会对这

些相关产业造成冲击。但高房价会造成居民家庭负担过于

沉重、民众消费结构严重扭曲、“内需”这辆马车难以快速驱

动、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等诸多问题。调控还是不调控,

调控力度如何拿捏,都将对经济产生不小的影响。

3.关于收入分配问题

收入分配直接牵扯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经济

发展方式的转变又要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结构调整第一个

需要调整的就是需求结构。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就

要扩大消费,这就又涉及到扩大内需的问题。随着社会贫

富差距的扩大,优化社会分配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如何分

配这块蛋糕确实是个大问题。

4.关于资源价改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压力问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宏观经济

发展的当务之急,这就有必要对资源价格进行改革。但较

大的通胀压力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进行

资源价改,如何避免价改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成为

宏观经济调控的又一个“两难”问题。

5.关于人民币汇率调整的问题

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已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升

值还是不升值都是个大问题。人民币不升值,将会面临更

大的国际压力;小幅的升值也可能造成热钱大量涌入国

内;人民币升值过快将会出现出口形势恶化、大量依托出

口谋生的中小企业倒闭、大量农民工下岗导致的全国就业

压力增大等问题,可能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

6.关于外贸出口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问题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金

融危机的爆发显现出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的高度依赖。为

缓解出口下降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

刺激投资、增加消费,但出口“这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在

短期内还是不能替代的,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箭在弦

上,而这一举措将对出口造成不小的影响,这也是一个两

难问题。

正是这六个问题将宏观经济调控带入进退两难境地,

也影响着货币政策下半年的变动,商业银行必须密切关注

货币政策可能出现的变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货币

政策突如其来的变动对银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上半年,作为经济运行先行指标的货币信贷增速出

现回落,一定程度上缓释了上半年市场对于经济过热的担

忧,同时也出现了经济增速可能下滑的新担忧。鉴于宏观

经济形势的复杂性,货币政策出现微调已成为必然,针对

可能会出现的变动,商业银行应该提前部署,做好两手准

备。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商业银行要谨慎安排全年的贷款总量计划,均衡

发放贷款

商业银行要制定均衡的全年贷款总量计划,抑制贷款

冲动,避免出现“月初猛放贷,月末没贷放”的局面。上半年

新增贷款4.63万亿元,按照2010年全年7.5万亿的信贷投放

计划,上半年新增贷款占比61.57%,符合银监会规定的四个

季度信贷投放“3:3:2:2”的比例。对于商业银行个体来说,

应该按照既定的投放节奏放款,保证经营的稳定性。

2.拓展中间业务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大多还是依托于传统的利差模

式来盈利,近几年来,银行的利差在逐年缩小,对银行盈利

模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再加上最近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

多变,无论下半年是否会加息,银行都应积极拓展中间业

务,来应对利差缩小对盈利的影响。目前中国银行业的中间

业务收入占比平均仍低于20%,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商业

银行可以通过提供投资银行业务、金融资产业务、咨询顾

问业务、代理业务及贸易金融业务等来增加中间收入,同时

商业银行还需全面了解客户需求,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

为客户提供全面综合性的服务。商业银行通过扩大中间业

务的占比,一方面可以拓展盈利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

银行抵御宏观政策风险的能力。

3.关注政策调控,谨慎选择信贷投放方向

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持续落实,房地产产业链的上下游

行业受到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尤其是钢铁、水泥等行业

的产能出现了明显的过剩,因此商业银行在甄选信贷投放

行业时要对这类行业提高警惕。对那些生产效率低下、高

污染高能耗的行业,更要格外谨慎。此外,对客户要进行

综合分析,对综合收益低下、风险隐患凸现的行业要引入

退出机制,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回报率更优、风险更低的

行业中去。商业银行还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调整贷款

结构上来,使贷款增量结构更趋合理化和优化,把经济波

动可能引起的信贷风险降到最低。

4.细分小企业市场,最大程度把控风险

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资源

价改的压力、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等

都将对小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商业银行要格外谨慎,逐

步细分小企业市场,以最大程度地把控风险。在开展小企

业相关业务的过程中,不但要根据小企业所处行业、发展

阶段、企业规模、经营状况等对小企业市场进行细分,还要

重点考察小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所在区域的政策环境及

经济环境,特别是外向型小企业,要重点考察产品的价格

波动和贸易结算方式,针对可能出现的汇率变动及政策变

动提前做好应对。此外,对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可能涉及

到的小企业也要格外谨慎,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作者单位:包商银行战略部)

2010年6月8日,浙商银行陈春祥副行长一行到包商银行进行工作交流

对商业银行创新战略的内涵及实践的思考

文 / 郑 磊要远见卓识,更需要脚踏实地。总结我行的“微小金融”之路,就是这样一段创新历程。

包商银行于2005年12月在国内首开先河,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开始开办微小金融业务,首先通过“跟随型创新”,汲取当时国际先进的德国IPC公司的技术,在信贷员招聘、培训管理以及业务操作流程方面“先固化再优化”,即进行“再创新”,及时总结提炼。五年中,我行在该领域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待时机成熟后在实践中实施了“领先型创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努力成为立足百姓创业、立志国际品牌的中国最好的小企业金融服务集成商。

正如李镇西董事长在2010年初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到的,“任何创新首先都是思维的创新”。按照这一要求,我们下一阶段创新的重点是研究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从“卖产品”的旧思维改成“提供解决方案”的新思维。围绕着“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好银行”的战略愿景,在借鉴国内外同业机构长处的基础上进行“跟随型创新”,还要勇于“领先型创新”,逐步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是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而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一家银行特有的、反映银行主要经营特质、构成对客户主要吸引要素的能力。形成特色的、坚固的核心竞争力正是我们实施创新战略的根本出发点。

四、思考和建议

在汇率改革、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竞争加剧的宏观环境下,商业银行的战略制定更加关注金融风险的降低、市场竞争能力的增强、市场份额的提高以及预期收益的超额实现。创新是所有这些目标得以达成的内在动力,商业银行要立足创新战略,就应该围绕“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的核心理念,将“创新”打造成为自身实实在在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的创新战略实施是一项系统工作,只有那些不易被同质化的创新才能带来超额回报。在实施创新战略时,一定要充分结合自身的特色,切忌求大求全,特别不能脱离实践为创新而创新。只有在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经营状况,为市场提供便捷、便利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才能获取相对竞争优势,提高经营业绩。

(作者单位:包商银行成都分行)

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战略决策。实施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标志着“创新”将取代资源和低价劳动力等有形资本,成为未来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新的发动机,并提供持续的驱动力。商业银行作为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创新更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业银行创新战略的内涵

熊彼特最早提出了经济学范畴的“创新理论”,强调有效配置资源、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变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科斯等制度经济学家也将“创新”定义为“使交易成本最低的驱动力”或者“实现帕累托最优结构均衡的驱动力”。

从“创新”的经济学涵义上扩展,笔者认为,所谓商业银行创新战略,就是商业银行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对各种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甚至创造性的变革战略。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商业银行创新最主要的四项内容。

1.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企业对其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企业面对技术和市场的变化所做出的相应的改进和调整。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先进的管理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创新管理不仅是基本管理模式的渐进改善,更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改变。

2.组织创新

德鲁克认为,组织创新是使人力和物质资源拥有更大的生产能力的活动。银行进行组织创新,就是要遵循精简高效的原则,对组织的职能结构、机构设置、横向协调、组织规范、运作机制和跨组织联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变革与创

新,以全面系统地解决组织结构与运行以及组织之间联系

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3.业务创新

商业银行在面对高度同质化的业务竞争时,往往不得

不降低利润,进行低价竞争。此时,如果商业银行不断地创

新客户服务和渠道体验,将会使其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

出。业务创新使今天的银行信用与外部资本市场的融合越

来越紧密,表外业务得到了蓬勃发展,银行业市场更加全

球化,银行业务的触角伸展到了更为广阔的领域。业务创

新也是银行发展壮大的主要驱动力,创新业务的拓展和全

球业务的开展催生了为数众多的国际化银行。

4.技术创新

1950年,世界第一张信用卡投入使用,1967年世界第一

台ATM机投入使用,这些技术创新为更多的金融创新提供

了核心支撑。技术创新就是在金融电子化系统和现代网络通

讯等新技术的支持下,寻找突破业务壁垒、改变管理和业务

处理旧体系的方式,逐步建立起以信息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和

自动化业务处理的新模式,从而促进银行业务的多样化、国

际化和电子化。技术创新为商业银行全面金融创新奠定了基

础,过去的几十年,通过技术创新,商业银行逐步实现了同

城及异地的资金实时清算,金融零售及批发服务的电子化,

同时大多数银行机构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这些创新使许

多传统银行得以向“金融百货公司”转型。

二、商业银行创新战略的实践

根据商业银行创新的难度和特点,实施有两种主要模

式:领先型创新和跟随型创新。

1.领先型创新

领先型创新是以重大的业务创造、技术创造成果或

全新的经营管理观念为基础的创新。创新的结果通常是

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市场,创造出一个全新的需求空间。领

先型创新集高利润和高风险于一身,必须运用特殊的战

略对策才能使创新成功。例如渣打银行的系统开发部总监

Ericsson Chan先生在提到渣打实施创新战略时曾讲到,

领导层是创新的倡导者和持续支持者,他们必须确定如

果在短期没有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对于创新的决心不会动

摇。同时还需明确创新战略真正面临的挑战不是创新成本

如何控制,而是创新成果是否实施和如何实施的决策。渣

打建立了一个“创新实验室”,如果把银行实践比作一个工

厂的生产,那么创新行为并不是在工厂中进行,我们需要

在工厂以外的“实验室”进行,这个实验室离工厂不能太远

(即不能脱离现实情况),帮助工厂解决生产中面临的问

题,不断寻求发展机会。

2.跟随型创新

跟随型创新是先去模仿然后吸取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并进行再创新。由于银行业务和产品无法申请专利,对手

银行是否推出同样内容的服务只取决于模仿能力和对市场

前景的判断。而业务创造价值的多少,不仅取决于产品的

设计,还取决于服务的构成及附加服务的质量,在这一方

面,模仿者很可能依靠更优质的服务来战胜领先者。

3.创新战略的实施路径

创新战略一般应采取以“跟随型创新”为主向以“领

先型创新”为主转化的主线来发展,即“要找最顶级的企

业去跟随”。对“成长型”的银行来说,他们通过“跟随”,

学习并创新运用业内先进的管理、业务、产品和技术,能实

现高速的发展。但在成熟领域,创新的空间会越来越有限,

商业银行要寻求长足的发展,最终在市场里立足,必须具

有自己独特的内容,这时就需要时时有“领先”的意识。在

“跟随型创新”赢得一定市场、资金、技术的条件下,应该

适时进行“领先型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先于其他企业走在

市场的前列,才能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优势。

“领先型创新”和“跟随型创新”两者并不冲突,商业

银行也可以在不同的方面分别进行战略实施,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三、包商银行的“微小金融”创新之路

创新意味着风险,更意味着坚持。创新战略的执行需

INNOV ATION ROAD创新之道

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是打造高效组织、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我国每年的高考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高考制度也在稳步改革中日渐完善,以确保公平公正地选拔优秀人才继续深造。高考标准分制度是针对原始分制度的不足而提出的,目前已被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采用。高考标准分制度对于完善企业的绩效考核方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高考原始分制度的不足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主要的目的是为高校选择优秀新生,这就要求考试分数能够准确清晰地反映出考生之间的水平差异,从而使其作为录取考生的依据。原始分是未经过任何处理或转换的分数,是考生在考试中在一份试卷中所得的卷面分数,它从通过率方面较好地反映了

高考标准分制度

对企业绩效考核的启示

文 / 张晋东

INNOV ATION ROAD 创新之道

考生水平,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1.分数含义不明确。原始分的实质是答对率。例如,一份答卷的满分是100分,得到75分就意味着答对75%,从这个分数中,无法看出成绩的优劣及其优劣的程度,因为它没有一个稳定的参照点。如果全体考生平均分为80分,则75分就是个低分数;如果平均分为70分,则75分又是一个较高的分数。原始分数很难正确说明分数所反映出的考生的水平的高低和分数在考生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2.分数的不可比性。由于同一科目不同次(不同年份)试

题难度的不稳定性,同次考试不同科目之间的差异性,从而

直接导致原始分数之间的不可比性,从而不利于考生各科水平的横向比较、年度之间的纵向比较和考试的评价分析。

3.原始分数制度下各科权重在总分中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各科权重是在考试科目设置时以满分值形式确定的。按照考试目标要求,各科在总分中的比例应以相应的权重为依据。在原始分数制度下,由于各科分数受试

题难度的影响,应占比例实际上无法实现。各科的实际比例决定了各科在总分中的作用,也决定了各科在录取中的作用。统计分析显示,原始分数制度下,所有科目均未规定权重,有的科目作用过大,超出了应有的作用,有的科目作用过小,未起到应有的作用,使考试的意图得不到有效的体现。

二、标准分制度的优点

标准分是根据教育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把原始分转化为具有相同意义、相同单位和共同参照点,能刻画考试成绩在总体中位置的分数。标准分制度能够克服原始分数制度的缺点,更科学地报告考生的高考成绩。

建立标准分制度,主要有以下3个优点:

1.标准分含义明确,不仅可以反映考生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可以直接反映出分数在全体考生中的位置。如某考生数学得了500分,表明他的数学水平处于全体考生的50%的

位置;语文得了600分,则表示他的语文水平处于全体考生的84.13%的位置;英语得了700分,表明他的英语水平处于全体考生的97.72%的位置;综合科目得了800分,则表示他的综合科目水平处于全体考生的99.87%的位置。

2.标准分不受试题难度的影响,可以方便对考生个体或群体进行科学地评价,包括考生各科水平的横向比较和年度间的纵向比较,从而确定考生的优劣势以及评价考生群体水平的变化情况。

3.标准分可以使考生单科水平在综合分中得以合理体现,从而使各科在录取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如何计算标准分

标准分是一种由原始分推导出来的相对地位量数,它是用来说明原始分在所属的那批分数中的相对位置的。如果高考分数符合正态分布,那么,标准分的计算公式为:

T =500+100Z

其中Z=(原始分-原始分的平均分)/原始分的标准差。

实际上,高考分数并不一定完全符合正态分布,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根据高考原始分的概率分布计算常模量表分数。常模量表分数是按照非线性的正态化的转换方法和线性导出分数的转换方法由原始分数转换而得的量表分数。由于高等学校是根据高考各科总分和相关学科的分

数,择优录取新生,因此就需要建立单科常模量表分数和各科总分常模量表分数。

学科常模量表分数转换的步骤:

(1)将全体考生的学科原始分数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2)计算每一个分数Xi以下的考生占考生总数的百分比P i或百分等级Ri。

(3)由每个分数的百分比Pi或百分等级Ri

查正态分布表,找出所对

应的正态分数Zi,从而得到每一个原始分数所对应的正态化标准分Zi。

(4)进行线性变换,我们确定的量表平均分为500,标准差为100,那么线性变换公式为:

Ti=500+100×Zi

从而得到了学科的常模量表分数。 综合分常模量表分数转换的步骤:

(1)按照学科常模量表分数转换的步骤得各学科常模量表分数。

(2)计算出每个考生的总分。

(3)按照学科常模量表分数的步骤,分别将文、理考

生的合成总分转换为综合分常模量表分数。

(4)将合成总分t从大到小进行排序。计算每一合成总分ti以下的考生占考生总数的百分比,从而求出每个合成总分的百分等级Ri。由每个合成总分的百分等级Ri查正态分布表,得出每个合成总分所对应的正态化标准正分Zi。进行线性变换,教育部规定各省的总分常模量表分数的平均分为500,标准差为100,那么线性变换公式为:

Ti=500+100Zi

由此得到考生各科及总分的常模量表分数。

从以上的转换过程可以看出,常模量表分数Ti只与其对应的原始分数Xi以下的考生占考生总数的比例(或说是Pi)有关,而与Xi本身的含义无关,分数的大小只反映考生

绩效考核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各项指标的算术平均数。

(2)计算各项指标的标准差。

(3)对各被评对象的各项指标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

(4)对各被评对象的各项指标得分的标准化值进行线性化处理,解决存在负数和零的问题。

显然,由于-4≤Z ij ≤4,所以10≤T ij ≤90,其中T ij =50为居中水平。

(5)计算综合评分。若各指标权重相同

(均为

),则第j 个被评对象的综

合评分为:

若各指标权重不完全相同,分别为W 1,W 2,?,W m ,且

W 1+W 2+?,W m =1 ,则第j 个被评对象的综合评分为:

显然,由于10≤T ij ≤90,其中T ij =50为居中水平,所以 10≤T j ≤90,

且T j =50为居中水平。根据T j 的大小,

即可对各被评对象分配相关费用。(作者单位:包商银行战略部)

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对于两次考试,相同的常模量表分数代表考生处于相同的位置,而他们的水平可能不同。

综合分转换成常模量表分数的方法和学科分数转换成常模量表分数的方法相同,线性转换公式

也一样。考生各科分数和综合分的取值范围均为100-900,常模为500,这样转换的目的是使各科的分数和综合分具有相同的常模量表,便于高考分数的解释和使用。

四、对绩效考核的启示

在原始分总分合成中,各科在总分中的权重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结果。各科在总分中的权重取决于各科分数分布的标准差的大小,标准差大(即考生分数分布比较分散,分数距离拉得比较大),在总分中的权重就大;反之,标准差小,在总分中的权重就小。也就是说在原始分中标准差大的,在总分累计中作用大,而标准差小的在总分中起作用小,这就使各科在录取中应有的权重不能体现出来。

显然,这种原始分累加计算总分是不合理的。使用标准分后,各科原始分转换为平均分为500分,标准差为100分的标准分,各科分数就有共同的参照点,也有相同的单位,即统一到同一“量尺”上的分数。这样的各科标准分合成转换为综合分,保证了各科在总分中的权重。因此,高考标准分制度对于完善企业的绩效考核方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考虑到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优秀者,而是为了依据被评对象的绩效考核结果分配费用,从而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因此,我们可借鉴把原始分进行标准化处理再汇总的方法,但不必按照概率分布转换为常模量表分数。事实上,通过对原始指标统计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不仅能确保各项指标在计算综合得分过程中按预定的权重发挥作用,而且还能实现各指标的“去量纲化”,从而解决企业考核中由于各考核指标单位的不同(如存款规模单位为亿元,而不良率的单位为%)而导致的各指标难以汇总的问题。具体绩效考核步骤如下:

假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共有m个指标,n个被评价的对象。第j个被评对象的第i项指标统计结果为Xij,如右上

表所示:

2010年6月3日,

长沙银行赵小中副行长一行到包商银行交流工作

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测算实务探索

文 / 余炽炜

《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10年2月12日颁布施行,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求贷款人对借款人流动资金授信总额和具体贷款额度进行定量测定,并进行授信风险限额管理。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测算公式,《办法》以“参考计算公式”的方式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因此还需要各商业银行在总行层面就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测算的具体依据、标准和步骤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界定和规范,以确保同一家商业银行内部测算方法的一致性,以及测算过程和结果的客观、真实、准确、合理和合规。本文试图从商业银行角度对流动资金贷款额度的测算实务作进一步的探索。

一、本年度销售收入测算

计算公式:

本年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收入×(1+本年销售收入增长率)

本年销售收入增长的测算,必须以下列相关事实为依据:

1.企业上一年度的实际产量及开工率,上年度剩余产能及本年度新增产能。

2.本年度企业实现销售增长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其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3.本年度企业所属细分行业和产品供求的基本走势如何。

分析生产型企业的实际产能情况,主要是看企业销售增长是否具备生产能力上的条件;分析企业实现销售增长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主要看销售增长预测是否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上;分析企业所属行业及产品供求情况,主要是通过市场分析,看企业制定的实现销售增长的措施是否符合市场的总体需求变化情况。同时对产品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占比较高的企业,原材料成本的波动是否会直接对产品销售价

格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销售收入,应给予单独揭示。

二、本年营运资金周转次数测算

营运资金测算的核心是销售收入增长率测算以及影响营运资金的五个财务指标的合理测算。在测算五个财务指标时,既要剔除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同时又要考虑合理的本年度经营发展需要的资金占用增长水平。

1.核实计算上一年度营运资金相关指标周转次数

在全面核实上一年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基础上,计算上一年度的下列财务指标:

通过对上一年度实际影响营运资金占用的上述财务指标的核实、计算,主要是分析、掌握企业上一年度流动资金营运特点,为估算预测本年度的指标提供基础依据。

2.核实测算本年营运资金相关指标周转天数

(1)对上年度的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逐项进行核查,看它是否有不合理占用,如果

有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应作为减项扣除;

(2)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情况(如借款人所属行业、规模、发展阶段、谈判地位等)预测借款人应收账款、存

货、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合理占用水平;

(3)合理确定一定的保险系数。在此基础对上述指标进行测算:

保险系数的确定,应按行业特点、企业销售方式、市场趋势和产品行情确定,并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

,逐个计算上述指标的周转天

数。

3.测算本年度营运资金合理需求量

本年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本年存货周转天数+本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本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本年预付账款

周转天数-本年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本年营运资金测算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本年销售收入年增长率)×(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本年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三、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测算

流动资金贷款限额=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本年度计划归还贷款额)-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是扣除以相应的存单质押、保证金等方式提供担保而占用的货币资金的净额,而不是全部贷款余额。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测算,《办法》中的参考公式没有“本年度计划归还贷款额”这一项,但在授信实务操作中笔者认为应该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其原因在于:

1.如果不考虑本年度现有存量贷款的归还,也就直接界定了本年度内企业不需归还现有贷款,也不能对在不同金融机构的贷款结构进行调整,这显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现有商业银行的授信额度管理一般都是一年一定,一年内不能随意调整,如果不考虑这一因素,一旦企业在另一个商业银行中归还了贷款,就无法在本年度已核定授信额度的商业银行中增加授信额度。

在具体实务操作中,商业银行可以将“本年度计划归还贷款额”作为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测算加项,在具体确定这一额度时,借款人应提供书面有关本年度财务计划安排。商业银行应将这部分额度作为“有条件支用”的授信额度,即借款人必须先归还在他行的贷款后,才能支用本

行的这部分授信额度,并将总的授信额度控制在最高限额以内。

1.借款人自有资金界定与测算

第一,对公式中“借款人自有资金”的界定。《办法》没有对企业自有资金的概念进行具体的界定,也没有对这一指标的具体计算进行揭示,这也是商业银行在测算流动资金额度时需要商业银行进一步明确的一个问题。企业自有资金,现代财务制度上的一般概念为“所有者权益+折旧”,但如果直接套用这一指标,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一方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条件下,可以用自有资金进行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建设等资本性支出以及用于无形及其他资产的支出。因此,如果公式直接套用这一指标作为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测算的减项,也即意味着《办法》直接将企业自有资金法定为只能用于流动资产周转,从本质上看,否定了企业用自有资金来实现上

述支出的合理合法性;另一方面,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企业部分非流动资产相对应的资金来源必须是企业自有资金或专项融资。

因此,《办法》中的企业自有资金应该理解为“可用于流动资金周转的企业自有资金”,这样更符合《办法》的立法宗旨、现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否则《办法》就本年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保险系数

本年预收账款周转次数= ×保险系数

本年存货周转次数= ×保险系数

本年预付账款周转次数= ×保险系数

本年应付账款周转次数= ×保险系数

本年销售收入

本年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本年销售收入

本年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本年销售收入×

本年存货余额上年销售成本

上年销售收入

本年销售成本

本年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本年销售成本

本年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INNOV ATION ROAD 创新之道

上年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上年预收账款周转次数=

上年存货周转次数=

上年预付账款周转次数=

上年应付账款周转次数=

上年销售收入

上年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上年销售收入

上年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上年销售成本上年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上年销售成本上年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上年销售收入上年平均存货余额

第二,可用于流动资金周转的企业自有资金的具体计算:

可用于流动资金周转的企业自有资金

=企业自有资金—股利支付(股东分红)—企业合理的非流动资产占用自有资金额

=所有者权益+当年折旧—股利支付(股东分红)—[(合理的对外投资+合理的固定资产净值占用资金+合理的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金融机构借款敞口余额—金融机构流动资金贷款敞口余额]

公式的具体含义是:

(1)企业自有资金中扣除需支付的股利和合理的非流动资产占用额,其余额应视为可用于流动资金周转的企业自有资金。

(2)企业自有资金中不合理的非流动资产占用的资金,从授信角度看是要求企业收回并用于流动资金周转。

因此,在实际测算时,应对企业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三个会计科目资金占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对不合理占用的部分应在该科目中作减项处理。比如企业过度的对外投资、长期闲置固定资产等,都应视为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在具体计算上,可以采取先核实计算上年度上述三个科目的合理资金占用额,再加上本年度预测的增减变动额来确定本年度上述三个科目的实际资金需要量。

一般情况下可用于流动资金周转的企业自有资金应为正值,负值说明企业存在流动负债作为资金来源被非流动资产占用的情况,这是一般银行授信所不允许的,因此一般最小值取0。

2.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的界定与测算

《办法》没有对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这一概念进行界定,也没有对这一指标具体计算进行揭示,这也是商业银行测算流动资金贷款额度需要明确的又一个问题。

第一,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的界定

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仅仅是企业筹集流动资金的渠道之一,其次还包括以下几种筹集方式:

(1)本年度发行(归还)债券金额。企业发行公司债收到的可用于流动资金周转的资金作为加项,相反归还到期债券支付的现金应为减项。

(2)本年度融资租赁租入(归还)额。企业融资租赁收到的可用于流动资金周转的资金作为加项,相反归还到期融资租赁支付的现金应为减项。

(3)本年度向股东借入(归还)款额。企业向股东借入

款项收到的可用于流动资金周转的资金作为加项,相反归

还股东借款支出的现金应为减项。

(4)本年度吸收(归还)直接投资额,以及股东现金分红。

企业吸收直接投资收到的可用于流动资金周转的资金作为加

项,相反归还股东投资或现金分红支付的资金应为减项。

(5)本年度发行(回购注销)股票额。企业发行股票

收到的可用于流动资金周转的资金应为加项,相反企业回

购注销自身公司股票支付的现金应为减项。

(6)本年度新增(减少)商业信用额。直接通过赊购、

赊销发生的商业信用,已在企业的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中

反映出来了,并已在营运资金测算中进行了调整和预测。

因此,这里的商业信用应该是指未在上述二个科目中反映

的“应付票据”科目。由于“应付票据”业务一般都有缴存

“保证金”的要求,因此实际应该以应付票据减去相对应

的保证金存款的增减变动来确认其金额,本年度(应付票

据—相对应的保证金存款)增加的部分应作为加项,减少

的应作为减项。

(7)其他合法渠道取得的可用于流动资金周转的资

金增减额。

这个项目的计算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是上

述渠道的资金来源并非一定是用于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

如企业发行股票后定向收购另一家公司,作为对外投资用

途。企业发行公司债募集的资金,用于专项固定资产技改

项目,作为资本性支出用途。因此,在上述各项资金来源都

加了“可用于流动资金周转的”限定;二是作为资金来源,

存在来源增加和来源减少二种可能,因此并非是单一的来

源增加项,如果本年到期归还,则应是减项;三是上述资

金来源增减变动不是通过一般的测算所能得到的数据,商

业银行必须在充分掌握借款人的财务计划和年度经营计

划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区别确认。

第二,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的计算

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本年度发行(归还)债券

金额+本年度融资租赁租入(归还)额+本年度向股东借

入(归还)款额+本年度吸收(归还)直接投资额(和股东

现金分红)+本年度发行(回购注销)股票额+本年度新增

(减少)商业信用额+其他合法渠道取得的可用于流动资

金周转的资金增减额。

四、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测算和授信管理

的关系

1.根据《办法》规定测得的流动资金贷款额,是《办

法》允许商业银行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的最高法定限额,商

业银行不得突破,否则就是违法放贷。

2.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测算只考虑各项资金占用的合

法、合理性,不考虑授信审批条件的限制性。也就是说,在

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测算过程中,不应从授信审批条件的角

度人为地将测算的额度调增或调减。

3.流动资金贷款测算的最高限额,仅仅是《办法》规

定的允许商业银行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的必要条件之一,而

非充分条件。因此,商业银行对借款人流动资金授信金额

的确定,还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政策、制度的规

定来进行。

4.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测算,虽然主要用于对借款人授信

额度风险限额管理上,但根据《办法》立法的“全流程管理和

合同约定管理”原则,商业银行应该对借款人授信总额的变

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并将其纳入整个信贷管理体系之中。

附: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测算表(EXCEL电子表格测算表)

单位:万元,%,次,天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测算表

(作者单位:包商银行宁波分行)

2005年,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加快了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的步伐。近年来,包商银行抓住机遇,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由地方性城商行向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跨越,国际化好银行的组织架构也初具雏形。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如何

促进新设异地分支机构的稳定健康发展,让新设分支机构和员工与全行的企业文化相融合也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独具特色的包商企业文化

包商银行自1998年成立以来,企业文化建设为包商银行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领导层卓越的企业文化建设战略,以及全行上下持续全面开展的企业文化建设,决定了包商银行的企业文化具有独特性、包容性和系统性。

1.特有的地域文化——草原雄鹰气质

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培育了包商银行,使他与生俱有辽阔草原般包容、宽容、容纳的广博胸怀,使得包商银行能够博采众长、与时俱进,因时而动、快速成长。这恰似广袤草原上展翅飞翔的雄鹰,在浩瀚的天空搏击长空,引领着包商人立足西部、走入全国、迈向世界,立志干一番大事业。

2.特有的核心文化——包容乃大,商赢天下

引领包商银行发展的是“1-3-5”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即,从经营、管理、创新、企业文化、金融生态五个方面入手,加强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好银行。贯穿其发展过程的核心理念是“包容乃大,商赢天下”,意为以包容、宽广的胸怀,充分借鉴和吸收同业机构的先进经验,积极参与国际化市场的竞争,通过与各类机构的密切合作,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赢得商誉,获取利润,最终实现包商银行、合作机构和客户三方共赢。

3.特有的发展目标——做中国最好的小企业金融服务集成商

近年来,包商银行在开展微、小企业金融业务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我国业内具有比较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2009年,包商银行在英国《金融时报》、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家》等政府机构和媒体举办的小企业金融服务评比中获得多项殊荣。包商银行还制

MANAGEMENT 管理之道

新设分支机构

如何更好更快地融入包商企业文化

文 / 闵学龙 晏 敏

解决化学平衡中等效平衡问题

化学平衡中的等效平衡问题 知识整理 相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达到平衡时,任何相同物质的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都相同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可分为“全等效”平衡和“相似等效”平衡。判断等效平衡的方法:使用极限转化的方法将各种情况变换成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然后观察有关物质的数量是否相当。 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对同一可逆反应,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达平衡时的状态规律如下表: 一、恒温恒容(定T、V)的等效平衡 1.在定T、V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若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时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2.在定T、V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二、恒温恒压(定T、P)的等效平衡 在定T、P条件下:若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时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即: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而言,恒容容器中要想达到同一平衡状态,投料量必须相同;恒压容器中要想达到同一平衡状态,投料量可以不同,但投入的比例得相同。 例1.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浓度为K mol/L,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配比作为起始物质,A.4 molA+2 molB B.2 molA+1 molB+2 molC C.2 molC+1 molB D.2 molC E.1 molA+0.5 molB+1 molC ①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浓度仍是K mol/L的是(DE ) ②A项平衡时,c(C)与2K mol/L的关系? 分析:→ 扩大一倍若平衡不动,则[C]=2K mol/L,现右移∴>2K mol/L ③平衡时各选项中C的平衡浓度c(C)的大小顺序。 分析:C项,相当于D、E项达平衡基础上,再加1molB,右移,c(C)增大,A=B>C>D=E ④若令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A、B、C的物质的量,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填写: Ⅰ若a=0,b=0,则c=__2___。

化学平衡难点(平衡转化率、等效平衡)讲解与练习【经典】3

化学平衡·难点讲解与习题 一、等效平衡 一、概念 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相同组分的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包括“相同的平衡状态”)。 概念的理解: (1)外界条件相同:通常可以是①恒温、恒容,②恒温、恒压。 (2)“等效平衡”与“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不同:“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 是指在达到平衡状态时,任何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对应相等,并且反应的速率等也相同,但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不同。而“等效平衡”只要求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对应相同,反应的速率、压强等可以不同。 (3)平衡状态只与始态有关,而与途径无关,(如:①无论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②投料是一次还是分成几次③反应容器经过扩大—缩小或缩小—扩大的过程,)只要起始浓度相当,就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二、等效平衡的分类 在等效平衡中比较常见并且重要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I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来说(即△V≠0的体系):等价转化后,对应各物质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 II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来说(即△V=0的体系):等价转化后,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III类:恒温恒压下对于气体体系等效转化后,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解题的关键,读题时注意勾画出这些条件,分清类别,用相应的方法求解。我们常采用“等价转换”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等效平衡问题 三、例题解析 I类:在恒温恒容下,对于化学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果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化学方程式的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例1:在一定温度下,把2 mol SO2和1 mol O2通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化学平衡中的等效平衡的类型及解题思路

化学平衡中的等效平衡的类型及解题思路等效平衡的概念 相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达到平衡时,任何相同物质的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都相同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可分为“全等效”平衡和“相似等效”平衡。判断等效平衡的方法:使用极限转化的方法将各种情况变换成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然后观察有关物质的数量是否相当。 等效平衡的类型 各种不同类型的等效平衡的解题思路 一、恒温恒容(定T、V)的等效平衡 1.在定T、V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若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时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2.在定T、V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二、恒温恒压(定T、P)的等效平衡 在定T、P条件下:若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时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即: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而言,恒容容器中要想达到同一平衡状态,投料量必须相同;恒压容器中要想达到同一平衡状态,投料量可以不同,但投入的比例得相同。 例1.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浓度为K mol/L,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配比作为起始物质, A.4 molA+2 molB B.2 molA+1 molB+2 molC C.2 molC+1 molB D.2 molC E.1 molA+0.5 molB+1 molC ①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浓度仍是K mol/L的是(DE) ②A项平衡时,c(C)与2K mol/L的关系? 分析:→ 扩大一倍若平衡不动,则[C]=2K mol/L, 现右移∴>2K mol/L

化学平衡中的等效平衡的类型及解题思路(一)

化学平衡中的等效平衡的类型及解题思路 (一) [等效平衡的概念] 相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达到平衡时,任何相同物质的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都相同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可分为“全等效”平衡 和“相似等效”平衡。 判断等效平衡的方法:使用极限转化的方法将各种情况变换成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然后观察有关物质的数量是否相当。 [等效平衡的类型] 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对同一可逆反应,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达平衡时的状态规律如下表: 条件等效条件结果 恒温恒容(△n(g)≠0)投料换算成相同 物质表示时量相 同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n、c均 相同 恒温恒容(△n(g)=0)投料换算成相同 物质表示时等比 例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相同, n、c同比例变化 恒温恒压投料换算成相同 物质表示时等比 例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c相同,n同比例变化 [各种不同类型的等效平衡的解题思路] 一、恒温恒容(定T、V)的等效平衡 1.在定T、V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若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时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2.在定T、V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二、恒温恒压(定T、P)的等效平衡 在定T、P条件下:若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时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即: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而言,恒容容器中要想达到同一平衡状态,投料量必须相同;恒压容器中要想达到同一平衡状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1、本质: V正 = V逆 2、现象:浓度保持不变 mA(g) + nB(g) = pC(g) + qD(g) 本质:v A耗 = v A生 v B耗 = v B生 v C耗 = v C生 v D耗 = v D生 v A耗﹕ v B生 = m﹕n …… 现象:1、A、B、C、D的浓度不再改变 2、A、B、C、D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3、A、B、C、D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4、A、B、C、D的转化率或生成率不再改变 5、体系温度不再改变 6、若某物质有色,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引申:mA(g) + nB(g) = pC(g) + qD(g) + Q 对 m+n ≠ p+q 的反应(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体系的分子总数不再改变 2、体系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 3、若为恒容体系,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4、若为恒压体系,体系的体积、密度不再改变 注意:以上几条对m+n = p+q的反应不成立。 以反应mA(g)+nB (g) pC(g)为例,达到平衡的标志为: A的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

A的消耗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B的生成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A的生成速率与B的速率之比等于 例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g)+3B(g) 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 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⑦ B.②⑤⑦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⑦ 元素推断: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 B<C<D<E<F。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 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C2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

化学平衡及等效平衡

化学平衡 1可逆反应 (1)定义 在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三同一小。 ①三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c.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 ②一小: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100%。 (3)表示方法:在化学方程式中用“”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我们称之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特征 ①“逆”指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 ②“动”指化学平衡是一种,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并没有停止。 ③“等”指和相等,都大于零。 ④“定”指平衡体系混合物中,一定,不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⑤“变”指当改变时,原平衡被破坏,会使,在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3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或、、等)发生了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之,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这种由向的变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①概念 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之一,平衡将向着的方向移动。 ②具体内容 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如下:

学霸巧学卡(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如H 2(g)+I 2(g)?2HI(g),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使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浅)。 (4)“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5)恒容时,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增大(减小)浓度相当于增大(减小)压强。 (6)在恒容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态物质的浓度时,必然会引起压强的改变,在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和物质的转化率、体积分数变化时,应灵活分析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思维辨析 (1)增大任何一种反应物的量,化学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 (2)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一定会发生移动。( ) (3)对一个可逆反应而言,改变温度,化学平衡一定会发生移动。( ) (4)其他条件不变,增大体系的压强,对一个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而言,平衡一定会发生移动。( ) (5)不论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容器,加入稀有气体,平衡皆发生移动。( ) (6)起始加入原料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各种原料的转化率一定相等。( ) (7)通过改变一个条件使某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一定增大。( )

化学平衡之等效平衡练习题

化学平衡—等效平衡 【例1】将3 mol A和1 mol B混合于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P中,以此时的温度、压强和体积作为起始条件, 发生了如下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 mol·L-1。回答⑴~⑸小题: (1)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容器P中,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 mol·L-1的是( ) (A)6 mol A+2 mol B (B)3 mol A+1 mol B十2 mol C, (C)2 mol C+1 mol B+1 mol D (D)1 mol C+2mol D (2)保持原起始温度和体积不变,要使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 mol·L-1,应按下列哪种 配比向容器Q中充入有关物质( ) (A)3 mol A+1 mol B (B)4 mol C十2 mol D (C)1.5 mol A+0.5mol B+1 mol C +0.5 mol D (D)以上均不能满足条件, (3)保持原起始温度和体积不变,若仍按3 mol A和1 mol B配比在容器Q中发生反应, 则平衡时C的浓度和w rml·L-1的关系是( ) (A)>w(B)<w(C)= w(D)不能确定 (4)将2 mol C和2 mol D按起始温度和压强充入容器Q中,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平 衡时C的浓度为V mol·L-1,V与w和叫的关系是( ) (A) V>w(B) V<w(C) V=w(D)无法比较 (5)维持原起始温度和体积不变,按下列哪种配比充入容器Q可使平衡时C的浓度为 V mol·L-1 ( ) (A)1 mol C+0.5 m01 D .(B)3 mol A+2 mol B (C)3 mol A+1 mol B+1 mol D (D)以上均不能满足条件 【例2】某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2和3 mol H2,使反应N2+3H3 达到平衡,平衡混合气中N2、H2、NH3的浓度分别为M、N、G(mol/L).如果温度不变,只改变初始物质的加入量,要求M、N、G保持不变,则N2、H2、NH3的加入量用x、y、z表示时应满足的条件是: ①若x=0,y=0,则z= ; ②若x=0.75 mol,则y= ,z= ; ③x、y、z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用含x、y、z方程表示,其中一个含x、z,另一 个含y、z) 。 若将上述条件改为恒温、恒压,其它均不变,则 a.若x=0,y=0,则z= ; b.若x=0.75 mol,则y= ,z= ; c.x、y、z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图文稿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 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1、本质: V正 = V逆 2、现象:浓度保持不变 mA(g) + nB(g) = pC(g) + qD(g) 本质:v A耗 = v A生 v B耗 = v B生 v C耗 = v C 生 v D耗 = v D生 v A耗﹕ v B生 = m﹕n …… 现象:1、A、B、C、D的浓度不再改变 2、A、B、C、D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3、A、B、C、D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4、A、B、C、D的转化率或生成率不再改变 5、体系温度不再改变 6、若某物质有色,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引申:mA(g) + nB(g) = pC(g) + qD(g) + Q 对 m+n ≠ p+q 的反应(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体系的分子总数不再改变 2、体系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 3、若为恒容体系,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4、若为恒压体系,体系的体积、密度不再改变 注意:以上几条对m+n = p+q的反应不成立。 以反应mA(g)+nB (g) pC(g)为例,达到平衡的标志为:

A的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 A的消耗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B的生成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A的生成速率与B的速率之比等于 例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 明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g)+3B(g) 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 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⑦ B.②⑤⑦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⑦ 元素推断: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 的核电荷数A<B<C<D<E<F。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 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 同的电子层结构。AC 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 2

化学平衡——等效平衡

等效平衡知识 一、等效平衡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还是从中间状态开始,达到的化学平衡状态是相同的,相同组分(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分数)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 对于:mA(g) +nB(g) 催化剂加热pC(g) +qD(g) m+n = p+q (△n(g)=0) 恒温恒容 m+n≠p+q (△n(g)≠0) 等效平衡m+n = p+q (△n(g)=0) 恒温恒压 m+n≠p+q (△n(g)≠0) 二、等效平衡的判断方法 方法:放大缩小法、极限转换法或一边倒法(最重要的方法) 【归纳总结】: (一)恒温、恒容: 1:对于气态物质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化的可逆反应等效平衡的判断方法是: mA(g) +nB(g) 催化剂加热pC(g) +qD(g) m+n = p+q (△n(g)=0)

使用极限转化的方法将各种情况变换成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然后观察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比是否相等。若相等各组分百分量相同,n 、c 同比例变化,则为等效平衡 2:对于气态物质反应前后分子数有变化的可逆反应等效平衡的判断方法是: mA(g) + nB(g) 催化剂 加热 pC(g) + qD(g) m+n ≠p+q (△n(g)≠0) 使用极限转化的方法将各种情况变换成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然后观察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是否对应完全相等。若相等各组分百分量、n 、c 均相同,则为等效平衡(等同平衡) 例1、恒温恒容时对于反应:H2(g) + I2(g) 催化剂 加热 2HI(g) 下列条件能与下图达到等效平衡的是( ) A. 2 mol HI B. 2 mol H 2+2 mol I 2 C. 1 mol H2+1 mol I 2+2 mol HI D. 0.5 mol H 2+0.5 mol I 2+1 mol HI 例2:在一个1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 和1molB ,发生下述反应: 2A(g)+B(g) 催化剂 加热 3C(g)+D(s) 达到平衡时, C 的浓度为1.2mol/L 。维持容器的 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1.2mol/L 的是( ) A. 0.3mol C + 0.1mol D 1mol H 2 1mol I 2 开始 H 2 a% I 2 b% H I c% 平衡

化学平衡之等效平衡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化学平衡练习题 【例1】将3 mol A和1 mol B混合于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P中,以此时的温度、压强和体 积作为起始条件,发生了如下反应:3A(g)+B(g) C(g)+D(g)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 mol·L-1。回答⑴~⑸小题: (1)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容器P中,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 mol·L-1的是( ) (A)6 mol A+2 mol B (B)3 mol A+1 mol B十2 mol C, (C)2 mol C+1 mol B+1 mol D (D)1 mol C+2mol D (2)保持原起始温度和体积不变,要使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 mol·L-1,应按下列哪种 配比向容器Q中充入有关物质( ) (A)3 mol A+1 mol B (B)4 mol C十2 mol D (C)1.5 mol A+0.5mol B+1 mol C +0.5 mol D (D)以上均不能满足条件, (3)保持原起始温度和体积不变,若仍按3 mol A和1 mol B配比在容器Q中发生反应, 则平衡时C的浓度和w rml·L-1的关系是( ) (A)>w(B)<w(C)= w(D)不能确定 (4)将2 mol C和2 mol D按起始温度和压强充入容器Q中,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平 衡时C的浓度为V mol·L-1,V与w和叫的关系是( ) (A) V>w(B) V<w(C) V=w(D)无法比较 (5)维持原起始温度和体积不变,按下列哪种配比充入容器Q可使平衡时C的浓度为 V mol·L-1 ( ) (A)1 mol C+0.5 m01 D .(B)3 mol A+2 mol B (C)3 mol A+1 mol B+1 mol D (D)以上均不能满足条件 解析⑴(A)⑵(D).⑶(B).⑷(B).⑸(C). 【例2】某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2和3 mol H2,使反应N2+3H3 达到平衡,平衡混合气中N2、H2、NH3的浓度分别为M、N、G(mol/L).如果温度不变,只改变初始物质的加入量,要求M、N、G保持不变,则N2、H2、NH3的加入量用x、y、z表示

化学平衡之等效平衡练习题含解析答案图文稿

化学平衡之等效平衡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

化学平衡练习题 【例1】将3 mol A和1 mol B混合于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P中,以此 时的温度、压强和体积作为起始条件,发生了如下反应: 3A(g)+B(g) 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 mol·L-1。回答⑴~⑸小题: (1)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容器P中,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 mol·L-1的是( ) (A)6 mol A+2 mol B (B)3 mol A+1 mol B十2 mol C, (C)2 mol C+1 mol B+1 mol D (D)1 mol C+2mol D (2)保持原起始温度和体积不变,要使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 mol·L-1,应按下列哪种 配比向容器Q中充入有关物质( ) (A)3 mol A+1 mol B (B)4 mol C十2 mol D (C)1.5 mol A+0.5mol B+1 mol C +0.5 mol D (D)以上均不能满足条件, (3)保持原起始温度和体积不变,若仍按3 mol A和1 mol B配比在容器Q中发生反应, 则平衡时C的浓度和w rml·L-1的关系是( )

(A)>w (B)< w (C)= w (D)不能确定 (4)将2 mol C和2 mol D按起始温度和压强充入容器Q中,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平 衡时C的浓度为V mol·L-1,V与w和叫的关系是( ) (A) V>w (B) V<w (C) V=w (D)无法比较 (5)维持原起始温度和体积不变,按下列哪种配比充入容器Q可使平衡时C的浓度为 V mol·L-1 ( ) (A)1 mol C+0.5 m01 D . (B)3 mol A+2 mol B (C)3 mol A+1 mol B+1 mol D (D)以上均不能满足条件 解析⑴(A)⑵ (D).⑶ (B).⑷ (B).⑸ (C). 【例2】某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 2和3 mol H 2 ,使反应 N 2+3H 3 达到平衡,平衡混合气中N 2、H 2 、NH 3 的浓度分别为M、N、G(mol/L).如果 温度不变,只改变初始物质的加入量,要求M、N、G保持不变,则N 2、H 2 、 NH 3 的加入量用x、y、z表示时应满足的条件是: ①若x=0,y=0,则z= ; ②若x=0.75 mol,则y= ,z= ;

最新构建化学平衡模型-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Ⅰ) 构建化学平衡模型 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兴山一中 张志龙 化学平衡是历年来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但化学平衡因为难点多,内容抽象,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些困难,特别是化学平衡中的“等效平衡”更是化学平衡中的难点。为此,笔者试着用建立一种模型来分析化学平衡问题,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收到了好的效果。现分别加以例谈。 一、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平衡问题 对于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平衡问题,可借助于等效平衡来设计平衡模型,一般情况下比较 容易解决。 例1、 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1)若开始时放入1molA 和1molB ,到达平衡后,生成amolC ,这时A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 (2)若开始时放入3molA 和3molB ,到达平衡后,生成C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 。 解析:(1 )由反应式 起始物质的量(mol) 1 1 0 变化的物质的量(mol) x x x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1-x 1-x x 依题意:x=amol,在此,A 的物质的量为(1-a )mol 。 (2)开始时放入3molA 和3molB ,要维持温度和压强恒定,可用等效法求解。建立如下模型: 1molA 和1 molB 放入容积为VL 的容器Ⅰ中,达到平衡后C 为amol 。我们把(2)想象成3个容积均为VL 的容器中各放入1molA 和1 molB ,如上图 (Ⅱ),三个容器建立的平衡状态与(Ⅰ)建立的平衡状态完全相同,每个容器中均含有amolC 。因此,(2)中达到平衡后有3amolC 。 二、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平衡问题 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平衡问题一般来说比恒温恒压条件下的要复杂,可应用过程假设法进行分析。即根据已知条件,先合理变换条件,使之成为等效平衡;然后将体系恢复为原条件,再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结果进行处理,可用图表示为 通过建立上述平衡模型, 将其假设为若干个简单的具体的过程,会使一些问题变的简捷 改变条件 恢复原条件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总结

化学平衡系列问题化学平衡移动影响条件 (一)在反应速率(v)-时间(t)图象中,在保持平衡的某时刻t1改变某一条件前后,V正、V逆的变化有两种: V正、V逆同时突变——温度、压强、催化剂的影响 V正、V逆之一渐变——一种成分浓度的改变 对于可逆反应:mA(g) + nB(g) pc(g) + qD(g) + (正反应放热) 【总结】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会向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移动 (二)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反应条件条件改变v正v逆v正与v逆关系平衡移 动方向 图示 选项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小反应物浓度 增大生成物浓度 减小生成物浓度 加快 减慢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加快 减慢 v正>v逆 v正<v逆 v正<v逆 v正>v逆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正反应方向 B C B C 压 强 m+n>p+q m+n<p+q m+n=p+q 加压 加快 加快 加快 加快 加快 加快 v正>v逆 v正<v逆 v正=v逆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不移动 A A E m+n>p+q m+n<p+q m+n=p+q 减压 减慢 减慢 减慢 减慢 减慢 减慢 v正<v逆 v正>v逆 v正=v逆 逆反应方向 正反应方向 不移动 D D F 温度 升温 降温 加快 减慢 加快 减慢 v正<v逆 v正>v逆 逆反应方向 正反应方向 A D 催化剂加快加快加快v正=v逆不移动E

化学平衡知识归纳总结总

化学平衡知识归纳总结 一、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涵义 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方向又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注意:“同一条件”“同时进行”。同一体系中不能进行到底。 2、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同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要注意理解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研究对象: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2)平衡实质:V 正=V 逆 ≠0(动态平衡) (3)平衡标志: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可用六个字概括——逆、等、定、动、变、同。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逆:化学平衡状态只对可逆反应而言。 (2)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 (3)定:在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不在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动:化学平衡从表面上、宏观上看好像是反应停止了,但从本质上、微观上看反应并 非停止,只不过正反应速率于逆反应速率相等罢了,即V 正=V 逆 ≠0,所以化学平衡是一种动 态平衡。 (5)变:化学平衡实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是相对的,当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6)同:化学平衡状态可以从正逆两个方向达到,如果外界条件不变时,不论采取何种途径,即反应是由反应物开始或由生成物开始,是一次投料或多次投料,最后所处的化学平衡是相同的。即化学平衡状态只与条件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 1、同一种物质V 正=V 逆 ≠0 2、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包括物质的量的浓度、质量分数等)、含量保持不变。

等效平衡 1、等效平衡原理:相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要按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投入反应物或生成物,建立起的平衡状态都是相同,这就是等效平衡的原理。 由于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有关,而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因而,同一可逆反应,从不同的状态开始,只要达到平衡时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完全相同,则可形成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规律 (1)在定温、定容的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2)在定温、定容的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与原平衡相同,两平衡等效。(主要是指转化率相同) (3)在定温、定压下,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化学平衡移动与等效平衡

化学平衡移动影响条件 (一)在反应速率(v)-时间(t)图象中,在保持平衡的某时刻t1改变某一条件前后,V正、V逆的变化有两种: V正、V逆同时突变——温度、压强、催化剂的影响 V正、V逆之一渐变——一种成分浓度的改变 【总结】: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会向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③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④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移动 (二)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会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具体地说就是: 增大浓度,平衡就会向着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浓度,平衡就会向着浓度增大的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平衡就会向着压强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就会向着压强增大的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平衡就会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就会向着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注意:平衡移动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都适用,如对后面将要学习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也适用。 (讲述:“减弱”“改变”不是“消除”,更不能使之“逆转”。例如,当原平衡体系中气体压强为P时,若其它条件不变,将体系压强增大到2P,当达到新的平衡时,体系压强不会减弱至P甚至小于P,而将介于P~2P之间。) 一、选择题 1.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 C.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2.对于可逆反应2A2(g)+B2(g) 2B(1)(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要使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而且平衡向右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 3.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 (g)+O2(g) 2SO3(g)达平衡后,再通入 18O 气体,重新达平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 A.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B. SO2、O2、SO3中18O的含量均增加 C.SO2、O2的转化率均增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