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20161205

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20161205

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20161205
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20161205

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20161205

1.组成中都含有某种元素的X、Y、Z三种物质,彼此间的转化关系如

下图所示:已知X是单质,X和Y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反应生成Z。

则X可能是___________;Y是__________;Z是___________。

2.(2009?福州)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______。(填标号)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它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刚同学对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建构了

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括号内一种含有碳元素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

(2)转化关系图中由H2CO3→CO2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3)CO2常用于灭火,但镁着火不能用 CO2灭火,原因是它们能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氧化物和单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中A为一种混合气体,经分析已知只含两种元素,根据图中的转化关系

(1)写出下列标号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碳元素形成的物质的种类是最多的,故对碳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__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2)我国古代的一些水墨书画作品,可长久保存而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们曾用四朵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进行了如图的实验,让我们体验了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科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O2在人类生活、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若要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的CO,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

教案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高一年级化学导学案(032) 碳地多样性 主备课人:李媛媛审核人:时凯 2014.12.4 学习目标: 1、了解同素异形体地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 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地主要性质, 重点突破: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地性质. 预习导学:阅读课本62页到65页有关内容,并完成下列内容. 一: 多种多样地碳单质 1.同素异形体 由元素组成地性质地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地同素异形体.如碳元素地同素异形体有,氧元素地同素异形体有和. 2. 碳元素地三种重要单质、和. 思考1:组成元素相同地物质一定是同素异形体吗? 思考2: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该过程属于什么变化? 二:广泛存在地含碳化合物 1.碳元素地存在形:式碳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形式存在. 2.重要地含碳化合物:Na2CO3和NaHCO3 ( 物质Na2CO3NaHCO3 俗称或 色态白色粉末,Na2CO3?10H2O是白色晶体细小地白色晶体 溶解性二者都溶于水,Na2CO3比NaHCO3溶于水. 用途用于玻璃、造纸等工业,发酵粉地主要成分之一溶液都显性,因此被用做食用碱 (2)化学性质 ①与酸反应:Na2CO3、NaHCO3分别与盐酸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 思考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易与酸反应,但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比碳酸钠更剧烈,为什么? 提示:二者与酸反应地原理分别为: Na2CO3: 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 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 ②与碱反应: Na2CO3与NaOH不反应,而易与Ba2+、Ca2+地碱反应生成碳酸盐沉淀和NaOH. 如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NaHCO3能与所有可溶碱反应生成碳酸正盐和水.如NaHCO3与NaOH溶液反应地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③与盐反应:Na2CO3与CaCl2在溶液中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④对热稳定性:加热时,碳酸钠不分解,而碳酸氢钠则分解.即:碳酸钠比碳酸氢 钠.利用该性质可鉴别Na2CO3和NaHCO3 (3)Na2CO3和NaHCO3之间地相互转化: Na2CO3NaHCO3 如:Na2CO3和NaHCO3相互转化地化学方程式是: NaHCO3→Na2CO3::① ② Na2CO3→NaHCO3: 达标训练: 1.下列叙述中,正确地是() A.由碳元素地单质组成地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地化学性质 C.金刚石与石墨之间地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D.C60是新发现地一种碳地化合物 2.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地是() A.Na2CO3溶液 B.CaCO3C.NaHCO3溶液 D.Na2SO4溶液 3. 可以用来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地最好地是() A. 加澄清地石灰水 B. 加热 C.加稀盐酸 D.加CaCl2溶液 4. 关于Na2CO3和NaHCO3地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是() A. Na2CO3不如NaHCO3易溶于水 B. NaHCO3比Na2CO3稳定 C.石灰水能和NaHCO3反应,不于Na2CO3反应 D.等物质地量地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Cl地物质地量之比 为2:1 5. 在盛有NaOH溶液试剂瓶口,常看到有白色固体生成,该白色固体( ) A.NaOH B.Na2O C.Na2CO3 D.NaHCO3 6.某二价金属地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地混合物跟足量地盐酸反应,产生地CO2地物质地量之比为5:4,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地物质地量之比为( ) A.1:3 B.2:3 C.3:4 D.4:5 7.除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1)Na2CO3 (NaH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2)NaHCO3溶液(Na2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3)NaCl溶液(Na2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8.将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地混合物2.74g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物质地质量为 2.12g.求:⑴混合物中碳酸氢钠与碳酸钠地物质地量;

碳硅及其化合物 讲义

碳族元素 Ⅰ.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硅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Ⅱ.考纲要求 1.了解单质硅及其重要硅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3.能综合应用硅及硅的化合物知识 Ⅲ.教材精讲 1.本考点知识结构 2.碳族元素 ①碳族元素的特征:碳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易形成共价键,难形成离子键。碳族元素形成的单质在同周期中硬度最大,熔沸点最高(如金刚石、晶体硅)。 ②碳族元素的化合价:碳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2,+4,其中铅+2价稳定,其余元素+4价稳定。 ③碳族元素的递变规律: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的能力增强,从上到下由非金属递变为金属的变化非常典型。其中碳是非金属,锡、铅是金属,硅、锗是半导体材料。 ④碳族元素在自然界里的存在:自然界里碳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硅在地壳里无游离态,主要以含氧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⑤几种同素异形体:碳:金刚石、石墨、C60、C70等;硅:晶体硅,无定形硅。 3.碳 在常温下碳很稳定,只在高温下能发生反应,通常表现为还原性。

①燃烧反应 ②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C+CO22CO;C+2CuO CO2↑+2Cu; C+H2O CO+H2O(CO、H2的混合气体叫水煤气); 2C+SiO2Si+2CO↑ ③与氧化性酸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 C+4HNO3(浓)CO2↑+4NO2↑+2H2O 不溶于水,有毒(CO和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无法和O2结合,而使细胞缺氧引起中毒),但由于CO无色无味因此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CO+CuO CO2+Cu,CO+H2O(g)CO2+H2O 直线型(O=C=O)非极性分子,无色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可倾倒,易液化。固态CO2俗称干冰,能升华,常用于人工降雨。实验室制法:CaCO3+2HCl=CaCl2+CO2↑+H2O。 ①酸性氧化物一—酸酐 Ca(OH)2+CO2=CaCO3↓+H2O(用于检验CO2) ②氧化性:CO 2+C2CO;2Mg+CO22MgO+C 6.碳酸盐 ①溶解性:Ca(HCO3)2>CaCO3;Na2CO3>NaHCO3。 ②热稳定性:Na2CO3>CaCO3;碱金属正盐>碱金属酸式盐: Na2CO3>NaHCO3。 ③相互转化:碳酸正盐碳酸酸式盐(除杂用)

碳及其重要化合物转化关系方程式的书写

《碳及其重要化合物转化关系》方程式的书写 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写离子方程式的写离子方程式):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 (5)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碳的化合物

(碳和碳的化合物) 第五章碳和碳的化合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和石墨的成份、物理性质及用途 2: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3:.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4: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5.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6:无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等)。 木炭能吸附红色和棕红色物质,说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气体或染料小微粒吸附在其表面。加热后,红棕色又出现,说明以上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吸附作用:气体或液体里的物质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作用。炭具有吸附性的原因: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碳跟氧气的反应: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是反应式 (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产物是反应式 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木炭还原氧化铜:现象:黑色的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式 炽热的碳还能使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CO2+C2CO (吸收热量) 木炭还原氧化铁:2Fe2O3+3C4Fe+3CO2↑ “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所有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的总称,元素符号为C。常在书写碳元素的单质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名称时使用。如碳元素、碳-60、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碳氢化合物等。“炭”仅在书写由碳元素组成的无定形碳的名称时使用,如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

3:碳和氢气化学性质比较: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1体积水能 溶1体积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冷却和加压下 变成无色液体,温度更低时变成雪花状固体。经 过压缩的二氧化碳固体叫干冰。在100kPa下,干 冰在-78.5℃吸收大量的热,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2+H2O=H2CO3(紫变红)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红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H2CO3==H2O+CO2↑(红变紫) (3):二氧化碳跟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清变浊) 3:二氧化碳的用途:(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它来灭火。(简介灭火器原理)(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4).植物光合作用。 4:石灰石的用途 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方解石、冰州石、白垩以及珍珠、珊瑚等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 (1)大理石人大会堂建筑材料;(2)石灰石建筑石料制水泥烧生石灰;CaCO高温CaO+CO2↑(3)白垩:粉刷墙壁 5:盛石灰水的细口瓶的瓶壁上常附有白色固体,这种白色固体是______,形成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若要除去瓶壁上的白色固体应加入_____ 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高中化学各类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各类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CH CH3 323 高聚酯 CH3CH2ONa CH3CH2OCH2CH33

(1)CH3CH3+Br2光照CH3CH2Br+HBr (2)CH2=CH2+H2催化剂 △ CH3CH3 (3)CH2=CH2+Br2CH2BrCH2Br (4)CH2=CH2+HBr CH3CH2Br (5)CH2=CH2+H2O浓H2SO4CH3CH2OH (6)n CH2=CH2催化剂CH2CH2 n (7)CH≡CH+H2催化剂 △ CH2=CH2 (8)CH≡CH+HCl催化剂 △ CH2=CHCl (9)CH2CH 2 CH n n (10)CaC2+2H2O CH≡CH↑+Ca(OH) 2 (11)+ Br2催化剂Br+ HBr (12)+ HO-NO2浓H2SO4 △NO2 + H2O (13)+3H2催化剂 △(14) CH3 + 3HO-NO2浓H2SO4 △ CH3 O2N NO2 NO2 +3H2O (15) CH3 4 227 COOH (16)2OH+2Na2ONa+H2↑ OH+NaOH ONa+H2O OH+Na2CO3ONa+NaHCO3(17)ONa+HCl OH+NaCl ONa+CO2+H2O OH+NaHCO3(18) OH +3Br2 OH Br Br Br ↓+3HBr (19)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0)CH3CH2OH2SO4 0CH2=CH2↑+H2O (21)C2H5-OH+HO-C2H52SO4 0C2H5-O-C2H5+H2O (22)CH3CH2OH+HBr△CH3CH2Br+H2O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学案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 的转化学案鲁科版必修1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碳元素在自然界及生产、生活中的转化。2.能从原理上解释钟乳石、溶洞的形成,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高炉炼铁、木炭燃烧过程中的相关反应。3.了解碳单质、碳的氧化物及碳酸盐的性质及转化关系。4.通过了解CO2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一、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过程 (1)动植物间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 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和动物的呼吸过程以及动植物遗骸形成的化石燃料燃烧三方面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 (2)海水中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部分被海水吸收,溶于水的二氧化碳逐渐转变为碳酸盐沉积海底形成新的岩石。这些碳酸盐又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盐而溶于水中归于海洋。 (3)自然现象中的碳的转化 火山把大量的二氧化碳喷发到大气中,地壳剧烈变化后,死亡的热带植物经过漫长的过程转化成煤。 2.实验探究——溶洞的形成原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加热时该溶液又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①Ca(OH)2+CO2===CaCO3↓+H2O; ②CaCO3+CO2+H2O===Ca(HCO3)2;

③Ca(HCO 3)2=====△ CaCO 3↓+CO 2↑+H 2O CO 2、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 (1)少量CO 2与Ca(OH)2溶液(或NaOH 溶液)反应生成CaCO 3(或Na 2CO 3),足量CO 2与Ca(OH)2溶液(或NaOH 溶液)反应生成Ca(HCO 3)2(或NaHCO 3)。 (2)碳酸正盐与CO 2、H 2O 反应生成酸式盐。 (3)稳定性Na 2CO 3>CaCO 3>NaHCO 3。 例1 CO 2通入下列溶液中,不可能产生沉淀的是( ) A.CaCl 2溶液 B.Ca(OH)2溶液 C.Ba(OH)2溶液 D.Ca(ClO)2溶液 答案 A 解析 A 项,因为碳酸的酸性比盐酸弱,不可能生成CaCO 3;B 项,二氧化碳少量则生成CaCO 3,二氧化碳过量则生成Ca(HCO 3)2;C 项,二氧化碳少量则生成BaCO 3,二氧化碳过量则生成Ba(HCO 3)2;D 项,因为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二氧化碳少量时生成CaCO 3和HClO ,二氧化碳过量时生成Ca(HCO 3)2和HClO 。 思维启迪 二氧化碳通入钙或钡的盐酸盐或硝酸盐溶液中不能生成碳酸钙,而通入过量的次氯酸钙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假如CO 2与CaCl 2溶液反应CaCl 2+CO 2+H 2O===CaCO 3↓+2HCl ,CaCO 3与HCl 反应,不能通过弱酸H 2CO 3制备强酸盐酸。 例2 用1L1.0mol·L -1 NaOH 溶液吸收0.8molCO 2,所得溶液中的CO 2- 3与HCO - 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是( ) A.1∶3 B.1∶2 C.2∶3 D.3∶2 答案 A 解析 因CO 2+2NaOH===Na 2CO 3+H 2O ,CO 2+NaOH===NaHCO 3,设生成Na 2CO 3、NaHCO 3的物质的量

高中化学各类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各类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高聚酯CH 3 CH2CH2 n (6) (2) CH3CH3 (1)(4) (33) (32)CH 2CH 2(34)CH 2OH Br Br CH 2OH (3) (35) CaC2 (10) CH 2CH 2 (7) CH CH (8) (9) (5)(20) CH2CH Cl Ag (25) (23) (40) (36) CHO(37)COOH (38) CHO COOH (39) 六元环状酯 (11) (12) (13) CH2CH n Cl Cu2O (26) (24) CH 3 O2N NO 2 (14) (15)COOH NO 2 Br OH ONa (16) (17) NO 2(18) OH Br Br CH 3 CH 2 Br CH3 CH2 OH CH 3CHO CH 3COOH (22)(27) (19)(30) (21)(28)(29) (31) CH3 CH 2OCH 2CH 3CH 3CH 2ONa CH 3 COOCH 2CH 3CH 3COONa Br

光照 ( 1)CH3 CH3+Br2CH3CH2 Br+HBr 催化剂 (2)CH2=CH2+H2△CH3CH3 CH 3 ( 14)+ 3HO -NO 2浓 H 2SO4 △ CH 3 O2N NO 2 +3H2O NO 2 ( 3)CH2=CH2+Br2CH2BrCH 2Br (4)CH2=CH2 +HBr 32 Br CH CH (5)CH2=CH2+H2O浓H2SO4CH3CH2OH 催化剂 ( 6)n CH2= CH2CH2 CH2 n 催化剂 (7)CH≡ CH+H 2△CH2=CH2 ( 8)CH≡ CH+HCl催化剂CH2=CHCl △ (9)n CH 2 CH 催化剂 CH2 CH n Cl Cl ( 10) CaC2+2H2O CH≡CH↑ +Ca(OH) 2 CH 3 (15) (16) 2 (17) OH COOH 酸性 KMnO 4 或酸性 K 2Cr2O7 OH +2Na2 OH +NaOH OH +Na2CO3 ONa +HCl ONa +CO 2 +H2O OH Br Br ONa +H 2↑ ONa +H 2O ONa +NaHCO 3 OH +NaCl OH +NaHCO 3 ( 11) 催化剂 Br +HBr + Br 2 (12)+ HO -NO2浓H2SO42 △NO 2+ H O ( 13)+3H2催化剂 △ ( 18)+3Br 2↓ +3HBr Br ( 19)2CH 32 2CH 32 ONa+H 2↑ CH OH+2Na CH 浓H 2 SO4 CH2=CH2↑+H2O (20)CH 3CH2 OH1700C 浓 H 2SO4 C2H5-O-C2H5+H2O (21)C2H5-OH+HO - C2H51400C (22) CH 3CH2 OH+HBr △CH3CH2Br+H 2O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

第九章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称为碳氢化合物,简称烃。烃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石油和煤中就存有大量的烃类物质。烃是有机化合物的“母体”其它各类有机化合物可视为它的衍生物。 根据烃分子中的碳架呈链状或环状,可以把烃分为链烃和环烃 表9 - 1 烃的分类 第一节甲烷。 r 饱和烃(烷烃)例如:H3C-CH2-CH3 J 烯烃例如: H H3C—C=CH2 1不饱和烃 h炔烃例如: HC 三CH ”脂环烃例如:0 0 芳香烃例如:0 00链烃 环烃 两大类。链烃又叫脂肪烃,它又分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 分子中碳原子间都以单键相连结,碳原子的其余价键都与氢原子结合,这样的开链烃称为饱和链烃,简称烷烃。最简单的烷烃是

一、甲烷的分子结构 甲烷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分子式为CH 4,甲烷的 电子式和结构式为: H * ■+ H 丨 C i H H 上述甲烷分子的结构式并不能反映出甲烷分子的立体构型。经 物理实验方法证明,甲烷的四个C — H 键键长相等,都是1.09 X 10-10 m,四个键角相同,都是109。28 '。据此甲烷应是一个正四面体结构 的分子,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四个价键伸向正四面体的四 个顶角,与四个氢原子结合。(见图 怎样解释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呢? (一) 碳原子的sp 3 杂化 H ——C — H (a )正四面体模型 (b) 凯库勒模型(c )斯陶特模型 甲烷的空间结构模型 图9 — 1

鲍林等人提出了原子轨道杂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形成甲烷分 子时,碳原子的一个2s 电子吸收能量激发到2p z 轨道上,形成四个 单电子轨道,碳原子从基态变为激发态,激发后,碳原子就可以形 成四个共价键,但实验证明,甲烷分子的四个碳氢键是完全相同的。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鲍林等人进一步提出了原子轨道的杂化,即碳 原子的1个2s 轨道、3个2p 轨道重新组合形成四个能量相等的新 轨道,这个过程叫做原子轨道的杂 化。这种由1s 轨道和3个P 轨道 参加的杂化,叫sp 3杂化,形成的新轨道叫sp 3 杂化轨道。每个sp 3 杂化轨道均含有1/4S 轨道成分和3/4p 轨道成分,sp 3杂化轨道的形 状既不是S 轨道的球形,也不是P 轨道的哑铃形,而是一头大一头 小的不对称的葫芦形,这样更有利于形成共价键时的轨道最大重叠 (图9 — 2 )。四个sp 3杂化轨道以碳原子为中心,大头伸向正四面体 的四个顶点,四个sp 3杂化轨道之间夹角为109。28 ‘ ,这样排布使 四个sp 3杂化轨道尽可能彼此远离,电子云之间相互斥力最小,体 系最稳定,因此甲烷具有正四面体的空间结构。 曲LLlIUd 苗1 1 山11朶化.帀寸币1 (二) 键 甲烷分子中的C — H 键是由氢原子的1s 轨道,沿着碳原子sp 3 图9 一 2 碳原子的sp 3 杂化 子价层电子坦恋) (i ) (4 tsp-fr ft 轨诅) 闿iEt 护ilM 卵愉

创新设计高一化学鲁科必修1学案:3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第2课时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溶洞形成涉及的化学反应: CaCO 3+CO 2+H 2O===Ca(HCO 3)2; Ca(HCO 3)2=====△ CaCO 3↓+CO 2↑+H 2O 。 2.高炉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 3.高炉炼铁中碳的转化:C +O 2=====点燃 CO 2,C +CO 2=====高温 2CO , Fe x O y +y CO=====高温 x Fe +y CO 2。 4.水垢的主要成分:CaCO 3、Mg(OH)2。 5.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1.CO 有哪些化学性质? 提示:(1)可燃性:2CO +O 2=====点燃 2CO 2(火焰呈蓝色) (2)还原性:CuO +CO=====△ Cu +CO 2 (3)毒性:CO 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 2.CO 2有哪些化学性质? 提示:(1)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 (2)能与水反应:CO 2+H 2O===H 2CO 3(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H 2CO 3=====△ CO 2↑+H 2O(石蕊溶液恢复紫色)。 (3)与碱溶液反应:CO 2+2NaOH===Na 2CO 3+H 2O 、CO 2+Ca(OH)2===CaCO 3↓+H 2O 对应学生用书P50

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新知探究] 探究1转化示意图 探究2溶洞形成的模拟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加热该溶液,又变浑浊 化学方程 式 ①Ca(OH)2+CO2===CaCO3↓+H2O ②CaCO3+H2O+CO2===Ca(HCO3)2 ③Ca(HCO3)2==== △ CaCO3↓+H2O+CO2↑ [必记结论] (1)CO2属于温室气体,大气中CO2含量多时会造成温室效应。 (2)少量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足量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Ca(HCO3)2。 (3)碳酸的正盐与CO2、H2O反应生成酸式盐。 (4)稳定性:Na2CO3>CaCO3>NaHCO3 [或Ca(HCO3)2]>H2CO3。 [成功体验] 1.判断正误。 (1)大气中的CO2能被海洋溶解一部分。() (2)自然界中同时存在产生CO2和消耗CO2的过程。() (3)CO2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因此植树造林能有效减弱“温室效应”。() (4)加热碳酸氢钙溶液会变浑浊,加热碳酸氢钠溶液也会变浑浊。() (5)钟乳石、石笋是由于CaCO3和Ca(HCO3)2的相互转化形成的。() 答案:(1)√(2)√(3)√(4)×(5)√ 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探究1高炉炼铁

2017中考碳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及答案

试卷第1页,总4页 绝密★启用前 2016-2017学年度大白街初级中学专题过关达标卷 碳及其化合物 相对原子质量:C :12 O :16 H :1 Cl:35.5 Ca:40 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C 60的比较归纳中,正确的是 A .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B .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同一种物质 D .都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对含碳物质的用途与性质解.释.错.误.的是 A .书写档案规定使用碳素墨水——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 .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石墨能够导电 C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焦炭具有氧化性 D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B .石墨用做电极,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 .用铅笔芯的粉末可使锁的开启变得灵活 D .有人不慎跌入多年未开启的菜窖时,不必采取防护措施,立即下洞救人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液氧作火箭助燃剂——氧气可支持燃烧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C 、氮气作保护气——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 、石墨作电极——石墨导电性能好 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木炭的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 .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D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水银不是银 ②干冰不是冰 ③铅笔不是铅做的④金刚石不金 A.①④ B.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下列方法或做法不能用来鉴别CO 2和CO 的是 A .分别闻两种气体的气味 B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C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D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 8.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下图所示,在A 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A .植物的呼吸作用 B .含碳燃料的燃烧 C .发展利用氢燃料 D .人和动物的呼吸 9.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 C .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制案:李江凤审:高一化学组 学习目标; 1、了解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和性质,并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生 活和自然现象。 2、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新课讲授: 三.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含碳化合物可分为和。含碳无机物中有两种重要的氧化物CO和CO2。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吸收CO2,通过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由于人类活动经由多途径增加大气中的CO2,使CO2的含量猛增,从而导致效应。 2.模拟溶洞的形成。 (1)实验目的:探究溶洞的形成原理。 (2)实验方案与记录: 碳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创造了许多奇迹,自然界中美妙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的形成,都与这种转化密切相关。 3.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高炉炼铁 原料:焦炭、铁矿石、空气。

还原剂CO生成的方程式 为:。 CO还原铁的氧化物的反应方程式: ; (2)木炭燃烧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转化过程: 。 (3)水垢的形成 我们使用的自来水中往往含有碳酸氢钙,因此水壶内壁常含有水垢。写出形成水垢的主要化学方程式,用食醋浸泡,再用水清洗可除之,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 1.请以石灰石为原料,设计制备碳酸钙的方案,画出流程图,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2.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4)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828年,德国化学家用无机物NH4CNO合成出有机物(填化学式)。

课后巩固练习: 1.自然界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 A.O B.N C.C D.H 2.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物NH4CNO合成出的有机物是 A.甲烷B.酒精C.醋酸D.尿素 3.在①植物的光合作用②植物的呼吸作用③岩石的风化④海水的吸收⑤工业上制干冰⑥使熟石灰变石灰石等这些过程中,属于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过程是A.仅①B.仅①⑥C.①②③ D.①③④ 4.碳的多样性体现在①碳单质的多样性②含碳化合物的多样性③碳转化的多样性④碳及其化合物应用的多样性等方面。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所体现的是上述:A.① B.② C.③ D.④5.大理石可以用作墙面、地面和厨房桌面,其主要成份是碳酸钙。食醋不慎滴在大理石桌面上,会使其失去光泽,变得粗糙,下列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A.食醋中的水使碳酸钙溶解B.食醋中的醋酸将碳酸钙氧化 C.食醋中的醋酸将碳酸钙还原D.食醋中的醋酸与碳酸钙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6.纯净的碳酸氢钙试样在高温下分解,当剩余的固体质量为原试样的质量的一半时,碳酸氢钙的分解率为 A.50%B.75%C.92.5%D.100% 7.从某微溶物质A的悬浊液开始,可发生如图(1)所示的一系列变化。

高中化学-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学案

高中化学-多种多样的碳单质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学案 [学习目标] 1.能依据物质类别列举碳单质的多样性,辨识Na 2CO 3 、NaHCO 3 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其 主要化学性质.2.能利用Na 2CO 3 、NaHCO 3 的性质和转化关系,设计制备、分离、检 验简单任务的方案;能从物质类别的视角说明转化路径.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1.同素异形体 由同一种□01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如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主要有□02金刚石、石墨、C60等;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主要有□03O2、O3等. 2.碳的同素异形体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1.种类繁多的含碳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如□01蛋白质、淀粉、甲烷等. (2)无机物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交流研讨] 1.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如:由C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是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 2.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吗?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如3O 2===== 放电 2O 3 ,就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点拨提升] 1.“同素”指同种元素,“异形”指结构不同,“体”指单质;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原因是形成单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常见的同素异形体 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 60 ;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气、臭 氧(O 3);磷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红磷、白磷.

知识拓展 同素异形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金刚石石墨;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与活动] 1.关于金刚石、石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物理变化 C.一定条件下,石墨和金刚石充分燃烧所得产物均为二氧化碳 D.石墨易导电,金刚石不导电 答案 B 解析石墨和金刚石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由于二者都只含有碳元素,因此,充分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和C 60 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分子中所含碳原子的数目不同 B.金刚石、石墨和C 60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C.C 60和P 4 互为同素异形体 D.H 2O和H 2 O 2 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 B 解析金刚石、石墨和C 60 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它们的结构不同,与其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的多少无关,A错误;同素异形体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而C 60和P 4 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二者不属于同素异形体,C错误;H 2 O和 H 2O 2 都属于化合物而非单质,D错误.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交流研讨] 老面发酵的面团发酸后蒸馒头时,需加入适量的纯碱(Na 2 CO 3 ),使面团不再有 酸味,馒头在蒸的过程中由小逐渐变大,熟了以后松软可口. 仔细阅读上面文字,你认为Na 2CO 3 在蒸镘头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Na 2CO 3 能与酸反应,使面团不再有酸味,且生成CO 2 ,使馒头膨松变大, 熟了以后松软可口.

铁和亚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变的规律及其条件;巩固、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能力培养:提高书写化学用语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科学思想:对学生进行事物间相互转化及转化条件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细致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进行“实验方法”这一自然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点】 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变及转变条件 【教学难点】。 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变及转变条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铁的化合物和Fe 的检验,首先请一名同学到前边演示制取Fe(OH)2的实验。要求是:辚做实验边告诉大家做这个实验的操作技巧及原因,说明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学生演示操作。 注意滴管的尖嘴部位要伸入到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原因是:防止二价铁被氧化。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后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SO4+2NaOH=Fe(OH)2↓+Na2SO4 4Fe(OH)2+O2+2H2O=4Fe(OH)3↓ 提问 通过这个实验你认为亚铁化合物具有什么性质? 亚铁化合物不稳定,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转化成+3价铁的化合物。 讲述 +2价铁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同样在另一定条件下+3价铁的化合物也可转化成+2价铁的化合物,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讨论学习的问题。 思考,明确学习目的。 板书 设问 一、亚铁化合物转变成铁化合物 1.亚铁化合物除外还有哪些? 2.+2价铁转变成+3价铁它本身应具有什么性质? 3.实现+2价铁转变成+3价铁应具备什么外因条件? 4.请总结一下到目前为止学习的知识中有哪些较强的氧化剂。 思考、讨论、回答: FeCl2、FeSO4、FeBr2、Fe(NO3)2、FeO、FeS等。 +2价铁易失去一个电子,具有还原性。 应有氧化剂的参加,即与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F2、Cl2、Br2、O2、HNO3、浓H2SO4、KMnO4(H )溶液等。 失电子与氧化剂反应 板书 小结

高中化学 第3章第1节第1课时 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教案 鲁科版必修1

第1课时多种多样的碳单质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学习目标] 1.能依据物质类别列举碳单质的多样性,辨识Na2CO3、NaHCO3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其主要化学性质。2.能利用Na2CO3、NaHCO3的性质和转化关系,设计制备、分离、检验简单任务的方案;能从物质类别的视角说明转化路径。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1.同素异形体 01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如碳元素的同由同一种□ 素异形体主要有□02金刚石、石墨、C60等;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主要有□03O2、O3等。 2.碳的同素异形体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1.种类繁多的含碳化合物 01蛋白质、淀粉、甲烷等。 (1)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如□ (2)无机物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交流研讨] 1.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如:由C 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是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 2.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吗?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如3O 2=====放电 2O 3,就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点拨提升] 1.“同素”指同种元素,“异形”指结构不同,“体”指单质;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原因是形成单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常见的同素异形体 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 60;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气、臭氧(O 3);磷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红磷、白磷。 知识拓展 同素异形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金刚石石墨;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与活动]

高中化学各类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各类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高聚酯 (40)人 CH3 CH2—CH (6) (3) CH2 CH2 (34).CH2°^(36\CH°(37).C°°H CH2°H (38)CH° C°°H Br Br CaC2 (35) (10) ⑺ (39) 六元环状酯 CH2---- C H2 CH「CH z^ (1) /汀 / T (9) (20) CH2—CH — CH3—CH3 w ⑵ (8) 2 Cl Ag CH —n Cl Cu2° (ii) (12) (13) (26) _ (23 ). Z(24) CH3 CH2—Br < ?CH3—CH2—°H ? " CH3CHO CH3C°°H (27) I (22) (21) (19) CH3CH2°CH2CH3CH3CH2°Na (30) (28) (29) CH (14) C°°H °H (16) (17) N°2 (18) N°2 Br °H Br N°2 °Na (31) CH3C°°CH2CH3^CH s C°°Na

光昭 CH3CH3+Br2 光昭.CH3CH2Br+HBr CH2 = CH2+H2 催化剂 △-CH3CH3 (14) CH3 O2N 浓H 2SO4 + 3HO —NO2——A - CH3 I NO2 Il +3H2O CH2 = CH2+Br2 ” CH2BrCH2Br CH2 = CH2+HBr 尸CH3CH2Br CH2 = CH2+H2O 浓H2S°4- CH3CH2OH 催化剂. n CH2= CH2 -^CH2—CH2十 催化剂 CH三CH+H2 催化- CH2 = CH2 CH 三CH+HCl 催化剂■ CH2 = CHCl n CH2=CH Cl (15) CH3 I 酸性KMnO 4 COOH I I 或酸性K2Cr2o7 I I (16) OH+NaOH OH+Na2CO3 ONa+HCI 催化剂-一CH2—CH _n Cl ONa +CO2+H2O CaC2+2H2O ? CH三CH f +Ca(OH)2 + Br2 催化剂* A HBr (18) + HO — NO2 I I+3H2 浓H2SO4 Br + + H2O 催化剂》 △ ONa+H2 f 2 -OH+2Na ”2 ”一ONa+H2。 —ONa+NaHCO3 OH+NaCl ”一OH+NaHCO3 J +3HBr Br (19) 2CH3CH2OH+2Na - 2CH3CH2ONa+H2 f 浓H2SO4 人 (20) CH3CH2OH 仃00C a CH2 = CH2 f +H2O 浓H2SO4 (21) C2H5—OH+HO —C2H5 1400C C2H5—O —C2H5+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⑵(13)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学案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学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2课时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溶洞形成涉及的化学反应: CaCO 3+CO 2+H 2O===Ca(HCO 3)2; Ca(HCO 3)2=====△ CaCO 3↓+CO 2↑+H 2O 。 2.高炉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 3.高炉炼铁中碳的转化:C +O 2=====点燃 CO 2,C +CO 2=====高温 2CO , Fe x O y +y CO=====高温 x Fe +y CO 2。 4.水垢的主要成分:CaCO 3、Mg(OH)2。 5.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1.CO 有哪些化学性质 提示:(1)可燃性:2CO +O 2=====点燃 2CO 2(火焰呈蓝色) (2)还原性:CuO +CO=====△ Cu +CO 2 (3)毒性:CO 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 2.CO 2有哪些化学性质 提示:(1)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 (2)能与水反应:CO 2+H 2O===H 2CO 3(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对应学生

H 2CO 3=====△ CO 2↑+H 2O(石蕊溶液恢复紫色)。 (3)与碱溶液反应:CO 2+2NaOH===Na 2CO 3+H 2O 、CO 2+Ca(OH)2===CaCO 3↓+H 2O 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探究1 转化示意图 探究2 溶洞形成的模拟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加热该溶 液,又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 ①Ca(OH)2+CO 2===CaCO 3↓+H 2O ②CaCO 3+H 2O +CO 2===Ca(HCO 3)2 ③Ca(HCO 3)2====△ CaCO 3↓+H 2O +CO 2↑ [必记结论] (1)CO 2属于温室气体,大气中CO 2含量多时会造成温室效应。 (2)少量CO 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 3,足量CO 2与石灰水反应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