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捕蛇者说文言文试题汇编

捕蛇者说文言文试题汇编

捕蛇者说文言文试题汇编
捕蛇者说文言文试题汇编

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捕蛇者说》

昆山二模

阅读《捕蛇者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聿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君将哀而生.之乎B.竭.其庐之人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C.退而甘食.其土之有D.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7.“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和“吾尝疑乎是”两句中的“是”指代的内容是否相同?请作具体说明。(2分)

8.文中作者借蒋氏之口极力铺陈其乡邻祖孙三代的生存状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9.蒋氏说“其余,则熙熙而乐”,但是作者听了蒋氏的陈述后却“愈悲”,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

10.最后一段的划线句“余闻而愈悲”,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题。

楚有善相①人者,所言无遗策②,闻于国中。庄王召见而问焉。对曰:“臣非能相人也,能相人之友者也。观布衣者,其友皆孝悌③笃④谨,畏令如此者,家必日盛,而身日安,此所谓吉人者也;观事君者,其友皆诚信有行,好善如此者,措事日益,官职日进,此所谓吉臣者也;人主⑤朝臣多贤,左右多忠,主有失败,皆交争正谏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名声日显,此所谓吉主者也。臣非能相人也,观友者也。”王曰:“善!”

注:①【相】观察,鉴别。②【遗策】失算。③【悌】敬爱兄长。④【笃】忠诚厚道。

⑤【主】一国或一家之长,这里指国君。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楚有善相人者,所言无遗策,闻于国中。

②国日安,主日尊,名声日显,此所谓吉主者也。

常熟一中二模

阅读《捕蛇者说》和《柳子厚墓志铭》中的几段文字,完成6—10题。(12分)

【甲文】

①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③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文】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①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1],州人顺赖[2],其俗以男女质钱[3],约不时赎,子本相侔[4],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5]下其法于他州,②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节选自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注:[1]教禁:教化、禁令。[2]顺赖:顺从,信赖。

[3]质钱:质,抵押。质钱:把实物(文中为子女)抵押给人,借钱使用。

[4]子本:利息和本钱。相侔(móu):相等。

[5]观察使:官名,又名观察处置使。唐代把全国划分为十五个监察区,称为道。每道设有观察使一人,是朝廷派出,考察州县官事政绩的官。下:上级官员下达文书,文中是说推行。6.下面哪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2分)

A.而乡邻之生日蹙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B.叫嚣乎东西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C.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则弛然而卧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7.与“苛政猛于虎也”句式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义,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D.何陋之有?(《陋室铭》)

8.细读【甲文】第②段,揣摩蒋氏“恂恂而起,视其缶”的心理,写几句蒋氏的心里话。(2分)

【答】

9.有同学在学习《捕蛇者说》时,认为柳宗元属于范仲淹笔下的“古仁人”,但有同学根据《小石潭记》提出反对意见,请结合这两课的相关语句具体说说你的看法。(2分)

【答】▲

10.翻译【乙文】《柳子厚墓志铭》中划线的两句话。(4分)

①▲

②▲

(2012星海二模)

阅读《捕蛇者说》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8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敢安毒耶?”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悍吏之来吾乡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B.殚其地之出

出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

D.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7.下面哪一个句子表达的语气与“又敢安毒耶?”不同?【】(2分)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B.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是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

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D.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8.文段中蒋氏要表述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蒋氏自述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具体表明自己的观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段中提到蒋氏“熙熙而乐”,《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也写了“太守之乐”,从内容和写作意图来看,这两种“乐”有何不同?说说你的看法。(2分)

材料链接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材料链接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4分)

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

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②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

A. 向.吾不为斯役

B. 而吾以.捕蛇独存

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何以.战(《曹刿论战》) C.苛政猛于.虎也 D. 则久己病.矣

.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寻病.终(《桃花源记》)

9.下面那一项加点字的用法和“君将哀而生.之乎”中的加点字相同?( )(2分)

A、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D、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10.蒋氏因捕蛇而“专其利”,当作者问起,他却“貌若甚戚”,这样的表现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案

10这句话是作者听过蒋氏的一番话后,对广大人民受到赋敛之毒而伤悲,(1分)引出下文的议论,(1分)进而得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苛政猛于虎”)的观点。

6、C (2分)

7、D (2分)

8、略(不能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或不能写明蒋氏“恂恂而起,视其缶”的原因扣1—2分,不以蒋氏的口吻回答,得0分。能以蒋氏口吻,把蒋氏惶恐(忐忑、小心、紧张、担心等)心里写明白,得2分。)

9、看法一:我从《小石潭记》中的“似与游者相乐”一句看出作者“以物喜”(1分),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寂寥无人”、“以其境过清”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凄凉、悄怆,他的悲伤心情源于他被贬谪,可见他“以己悲”(1分),而范仲淹笔下的“古仁人”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尽管他在《捕蛇者说》中也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但我认为从《小石潭记》看,我感到他还算不上真正的“古仁人”。

看法二:由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的“余悲之”、“余将告于莅事者”、“余闻而愈悲”、“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等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百姓的同情(1分),这是他被贬到永州时写的,作者虽然官场上不得志,但他不因自己的“失”而悲伤(1分),仍能心系百姓,可以称得上范仲淹笔下的“古仁人”。

(结合文章语句,言之成理即可,不结合相关语句扣1分,共2分。)

10、①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

②刚到一年,免除(奴婢身分)而回到自己家里的人将近千人。

(①中关键词“是”、“岂”、“足”、“为”等;②中关键词“比”、“岁”、“归”、“且”等。每句2分,关键词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6.A

7.D

8.蒋氏宁愿捕蛇也不愿意交税。(1分,意对即可,直接答原句“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不得分)

通过一系列对比突出了乡邻们在苛税重压下的悲惨生活,表明自己想“捕蛇而不纳税”的观点。(1分,答出“对比”或“衬托”的手法即可)

9.蒋氏的“乐”并非是真正的乐,这短暂的乐是用一年犯两次死亡的危险换来的,是命运悲惨的体现。作者写蒋氏的乐是为了突出百姓生活的悲惨,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及对赋税制度的不满。(1分,兼顾内容和写作意图,写作意图写出一点即可)

欧阳修“乐”是一种真正的快乐,因其施政有方,人们幸福安宁而乐,体现了其“与民同乐”的情怀。(1分,兼顾内容和写作意图,写作意图写出一点即可)

10.①现在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件事吗?(市、之)

②现在邯郸距离大梁,也比街市远许多,而且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去、于、过,句式不能改变)

捕蛇者说练习及答案

《捕蛇者说》练习 一、阅读《捕蛇者说》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回答下没问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然得而腊.之()(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 焉() (3)苛政猛于.虎也() 2、能统领第一段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异”。第二段作者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目的是要说明:。 3、下列各句中“去”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⑴去死肌,杀三虫⑵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⑶西蜀之去南海⑷挈妻子而去之走 A ⑵⑶ B ⑴⑵ C ⑶⑷ D ⑵⑷ 4、翻译句子(2分)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译 文: 二.阅读《捕蛇者说》第四节,完成下面题目 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悍吏之.来吾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殚其地之出.——出.郭相扶将 (C)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君将哀而生之乎?译 文: 3.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蒋氏“汪然出涕”的原因。 答: 三.[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

初中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 ③鲁公治国________ 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 汝心之固公善之 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 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5)【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 (6)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1)筑径通之 / 设栏护之 / 又何忧焉? (2)改变;穷尽;修建;决断或决定

2012—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2012—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 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

《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短文两篇》知识点整理 《爱莲说》 初二(2)班卢秋婷整理 一、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北宋哲学家。说:古代一种文体,相当于现在的杂文,以记叙、议论、抒情作为其主要表达方式,如《捕蛇者说》、《师说》、《马说》等。 二、重点字词翻译 1、草木之花:的 2、甚:很; 3、蕃:多 4、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染:沾染 6、濯:洗涤 7、妖:美丽而不端庄 8、蔓:生枝蔓 9、枝:长枝节 10、益:更加11、亭亭:耸立的样子 12、植:立 13、亵:亲近而不庄重 14、谓:认为 15、花之隐逸者也:的 16、菊之爱:表倒装,宾语前置的标 志 17、鲜:少 18、宜:应当 三、重点语句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明确: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明确:我唯独喜爱莲花生长在淤泥里,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明确:香气传播,更显得清芬,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它。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明确: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少听说了。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四、重点语句停顿 1、可爱者/ 甚蕃。 2、世人/ 盛爱牡丹。 3、予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 而不妖。 4、可远观 / 而不可亵玩焉。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从莲的生长环境、气质、外形、姿态、香气、态度来描写莲花。 2、莲花所象征的人的精神品质:(生长环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气质)低调、谦虚,(外 形)正直,(香气)美名远扬,(姿态)不攀权附贵,(态度)受人尊重,是花中君子。 3、作者对莲花、菊花、牡丹的评价、感情及在文中的作用: 莲花——君子——洁身自爱,美名远扬——喜爱 菊花——隐士——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喜爱——正衬莲花(用菊花的…正衬莲花的…)牡丹——富贵——追名逐利,爱慕虚荣——厌恶——反衬莲花(用牡丹所代表的…反衬莲花的…) 明确:作者写菊是用菊花所象征的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品质正面衬托莲花的高贵,用牡丹所象征的追名逐利、爱慕虚荣的形象反面衬托莲花的高贵。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莲的描写和赞美,来表达自己洁身自好、谦虚低调、淡泊名利的美好品质。

《捕蛇者说》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捕蛇者说》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捕蛇者说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常常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12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但是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但是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1.下面加点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蒋氏大戚 B.殚其地之出 亲戚畔之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吾恂恂而起 D.向吾不为斯役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缚者曷为者也 12.翻译下面句子。(2分) (1)谨食之,时而献焉。 (2)又安敢毒耶?

13.蒋氏把自己与乡邻的遭受做了对照,以捕蛇独存与乡邻的进行对照,以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与乡邻的进行对照,从而深入揭露了苛税对百姓的毒害。(2分) 14.文段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1.D(评分:3分) 12.(1)谨慎地豢养它,到规定的时间把它交上去。 (2)又怎么敢怨尤这件差事呢?(评分:2分。每小题1分) 13.非死则徒尔旦旦有是(评分:2分。每空1分,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 14.对劳动人民悲惨遭受的同情;对统治阶级苛税的不满;但愿统治者能关切百姓疾苦。(评分:3分)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治水必躬亲》)(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 ”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举大计亦死 B. 远嫌而避怨/ 远望若有光 C. 顾左右曰/ 顾野有麦场 D. 此人素有痴名/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帝得疏,大怒,抵之地 A.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B. 趣执之,无使得遁 C.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 D. 少顷 复取读之 (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海瑞治水必躬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实情,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B. (乙)文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C. (乙)文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修斋醮,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对左右下了命令,最终把他逮了起来。 D. (甲)文海瑞是一个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严律下属的人。 (4)把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②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答案】(1)C (2)D (3)D (4)① 不观察、测量就不能知道它的真实情况,不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② 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孩子诀别,在朝廷待罪。 【解析】【分析】(1)C都是:回头看。A成功/发动。B远离/在远处。D向来/白色。 (2)A 助词,的。B代词,他。C助词的。D与例句均指代奏章。

-2018全国卷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 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 ..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营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四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师说》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师说》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师说》知识点全梳理 一、知识点梳理 1、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 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就属这一文体。 2、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

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页 1 第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3、课文解读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本文利用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富有特色。而且涉及很多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例如“师”、“学者”、“惑”等,我们应该掌握这些词含义,夯实古文功底。 二、综合练习题 (一)给下列词注音: 受业()解惑()愚笨()乐师()阿谀()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李潘()经传()或不焉()嘉()贻()句读()读书()嗟乎()长幼()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吾师道也:()

文言文阅读:《捕蛇者说》

文言文阅读:《捕蛇者说》 1原文 [唐]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1],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2],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3],去死肌,杀三虫[4]。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5],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6]。”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7],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8],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9];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籍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而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10],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11],

视其缶[12],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13]。”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4]。 ——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 2注释 [1]啮(niè聂):咬。 [2]腊(xī西):干肉。这里作动词,有“风干”之意。[3]大风:麻疯病。挛踠(luánwǎn峦宛):一种手脚拳曲不能伸直的病。瘘:颈部肿烂流脓。疠:恶疮。[4]三虫:古时道家迷信的说法,认为人的脑、胸、腹三部分有“三尸虫”,此虫作崇,有关部分即得病。 [5]太医:唐代设太医署,有令二人,其下医师为皇室治病。 [6]数(shuò朔):多次。 [7]莅(lì利)事者:管这事的官吏。 [8]向:从前。这里有假使的意思。 [9]顿:劳累。踣(bó薄):倒毙。 [10]隳(huī 灰)突:骚扰。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 试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试题练习题汇编 2020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6. 其必曰“,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 7.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1分) 8. 座右铭是用来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如果用两句古诗作为你的座右铭,你选用的诗句是“①, ②”(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二)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9-10题。(共5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①的 自然之景,抒发了②之情。(2分) 10.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 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_ (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1-13题。(共8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曹刿请见.见.多识广见.义勇为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言而有信.杳无音信.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乘.风破浪乘.虚而入乘.兴而来 D.遂逐齐师.出师.未捷百万雄师.仁义之师. 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1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 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4.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5.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 7.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 8.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 10.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 11.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二)古今异义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 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 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 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11.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

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 13.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 14.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 15.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1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提:古义:读作dī,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 17.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18.断其左股。(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19.左右既前(左右: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 20.荆轲废(废:古义:倒下;今义:残废) 21.秦王复击轲(复:古义:又,再;今义:往复,重复,复习) 22.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 (三)词类活用 1.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2.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名词作状语,早晚)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邑:名词作动词,封邑) 4.丹不忍以己之私(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5.又前而为歌曰(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6.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7.其人居远未来(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8.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 9.皆白衣冠以送之(白:形容词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 10.士皆垂泪涕泣(涕:名词用作动词,哭) 11.发尽上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2.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13.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捕蛇者说》《礼记·檀弓》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甲】捕蛇者说(节选)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日:“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徒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坨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⑤识(zhi)之,苛政猛于虎也!”(选自《礼记·檀弓》) 注释: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扶着车轼。②[子路]孔子的学生。③[壹似重有忧者]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④[吾舅]我的公公。⑤[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而乡邻之生日蹙(窘迫) B.以尽吾齿(牙齿) C.又安敢毒耶(怨恨) D.何为不去也(离开) 11.下列选项中的“之”与其它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悍吏之来吾乡 B.今以蒋氏观之 C.谨食之 D.使子路问之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蒋氏大戚”的原因是作者说要“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蒋氏的乡邻“号呼而转徙”的原因是“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B.【乙】文“妇人哭于墓者而哀”的直接原因是妇人之舅、夫、子均死于“猛于虎”的苛政。 C.【甲】文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说明“苛政”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 D.【乙】文中妇人一家有三口人被老虎吃掉却不搬家的原因在于“苛政猛于虎也”。 13向子翻译(6分)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小子识之,苛政猛子虎也 答案: 10.B(齿:年龄) 11.A(A悍吏之来吾乡,“之”: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有舒缓语气,协调音节的作用,可不译;B今以蒋氏观之,“之”:代词,代上文孔子说的“苛政猛于虎也”这句话;C谨食之,“之”:代词,它,代蛇;D使子路问之,“之”:代妇人。) 12. B(因为妇人的舅、夫、子都被老虎吃了) 13.(1)(3分)(假使)从前我不做(干)这个差事,就早已经困苦不堪了。(“向”“病”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021届高三各地最新试题汇编文言文专项训练 新高考题型共15题

1.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绛,大名人。景德元年,诏下贡举。诸举子推绛就试,守令劝驾,遂首荐登甲科。释褐,试秘省校书郎,出知婺州义乌县。至则開县扉,凡辩讼者径造于一庭,为之别白是非,因勉之以义教,民辄听命罢去,无复词牒,案牍大治。后十年,父老犹有称道绛者。再调寿州录事参军。还,赴铨部,引对御前,选补职事官,除莱州防御判官。时蔡齐在诸生,未知名。绛一见曰:“海滨有此奇士!”忘年定交,日与游甚欢。是秋,主试贡士,首送蔡齐。春榜至,齐冠天下士,绛得知人之名。秩满,改著作佐郎。丁艰。既除,迁秘书丞、知梧州。绛性刚直,不屈上官,耻焉苟合,以是滞留常调官不遂。尝曰:“吾资不适时,与其求容之辱,不若全吾道。”故于鄠、杜终南圭峰之下,就水竹营别墅,为栖逸之地。及自岭外归,称疾罢官,慨然有丘壑志。故枢相王曙在西府,雅知绛。蔡齐亦在内署,数勉绛起还朝,相与称荐,遂以太常博士通判秦州。时河阳相王钦若知州事,多回挠,绛持法不阿,河阳不悦。僚佐为绛言,宜姑为和。绛曰:“守正之谓和。朝廷置吏,岂使苟相顺适以为和哉?吾知奉公而已。”内珰乘传奏边事,承河阳指,阴诬中绛,遂徙延州。代还,知坊州,赐五品服章。蔡齐拜御史中丞,被命举御史,而以绛名上,时王钦若作相,三奏而三却之。齐怀敕至中书曰:“被命举御史,某之所知,无易马某。朝廷不用,请纳此敕。”执政不得已,除绛殿中侍御史,寻改侍御史。绛素厉风节,及在司察之职,危言无顾惮。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真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绛曰:“良农能稼而不能穑。士固有道,违道干誉,非鄙志者。”其自守如此。庆历八年六月卒,享年七十有五。 (节选自《张方平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软/ B.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 C.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 D.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捕蛇者说》练习题以及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叫嚣()2.隳突()3.日蹙()4.谨食之()5.腊( )之以饵( )6.募有能捕之者()7.貌若甚戚者()8.熙熙而乐()9.孰知赋敛之毒()10.以俟夫观人风者()11.呼嘘毒疠()12.号呼而转徙()13.吾恂恂而起()14.视其缶()15.则弛然而卧()16.悍吏之来吾乡()17.鸡狗不得宁焉()18.哗然而骇者()19.当其租入()20.吾嗣为之十二年()21.往往而死者相藉也()22.几死者数矣()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当其租入()2.貌若甚戚者()3.谨食之()4.吾嗣为之十二年()5.募有能捕之者()6.往往而死者相藉也()7.以俟夫观人风者()8.更若役()9.黑质而白章()10.曩与吾祖居者()11.积于今六十岁矣()12.殚其地之出()13.则弛然而卧()14.犯寒暑() 三.区别下列多义词的不同含义。 1.【已】①可以已大风()②则久已病矣()③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2.【若】①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②更若役()③貌若甚戚者()④若毒之乎() 3.【食】①谨食之()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4.【焉】①永之人争奔走焉。()②今其室十无二三焉。()③时而献焉()5.【以】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而吾以捕蛇独存()③以尽吾齿。()④以啮人() 6.【乎】①若毒之乎()②叫嚣乎东西() 7.【居】①居十日()②曩与吾祖居者()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8.【毒】①若毒之乎()②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9. 【赋】①岁赋其二()②复若赋() 10.【而】①黑质而白章()②得而腊之以为饵()③恂恂而起()④时而献焉() 11.【之】①悍吏之来吾乡()②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④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⑤君将哀而生之乎()⑥太医以王命聚之() ⑦言之,貌若甚戚者()⑧若毒之乎() 12.【是】①吾祖死于是()②吾尝疑乎是()③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13.【于】①余将告于莅事者()②积于今六十岁矣()③吾祖死于是()④苛政猛于虎() 14.【生】①而乡邻之生日蹙()②君将哀而生之乎() 15.【夫】①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②夫大国难测也()③荷担者三夫()16.【其】①当其租入()②专其利三世矣()③视其缶()17.【自】①自吾氏三世居是乡()②自三峡七百里中()③一板已自布字()④其印自落() 18.【为】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②今吾嗣为之十二年()③故为之说()19.【疠】①可以……瘘疠()②呼嘘毒疠() 20.【入】①当其租入()②竭其庐之入() 21.【岁】①岁赋其二()②积于今六十岁矣()

201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最新整理)

201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 谢 三、(12分,每小题3分)(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王衷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日:“近 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日:“责在元帅。”帝怒日:“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 引出斩之。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轨到墓

日:“裒在此。”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 业者并废《蓼莪》之篇。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或有助之者,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 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屩,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因执手涕 泣而去。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 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裒曰:

“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 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②以为邴原③复出。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贼大盛,方行,犹思慕不能进,遂为贼所害。[注]①裒:音póu。 ②佥:皆。 ③邴原:汉末学者。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或有助之者,不听听:听任B.裒告求属令属:联系c.安丘 令以为诣己诣:造访D.犹思慕不能进慕:依恋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乃步担干饭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B.因执手涕泣而去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此则京邑之人也无以,则王乎 D.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某所,而 母立于兹12.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捕蛇者说》阅读答案及译文

《捕蛇者说》阅读答案及译文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节选自《捕蛇者说》)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②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C.①叫嚣呼东西②从流飘落,任意东西 D.①谨食之②日食饮得无衰乎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①饥渴而顿踣②潭西南而望 B.①时而献焉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C.①吾尝疑乎是②苍颜鹤发,颓然乎其间者 D.①故为之说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谨食之,时而献焉。 11.我们现在对税收与作者对“赋”的认识有何不同?(2分)1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氏上交捕来的蛇是为了抵充税赋。 B.上文写出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现实。 C.凶残的官吏把乡里搅得鸡犬不宁。 D.蒋氏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 参考答案 ⑻A ⑼D ⑽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 (我)小心地喂养那些毒蛇,到了手册献蛇的时间我就把蛇献上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