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年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精编

2021年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精编

2021年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一、2021年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精编

1.活动课程

【答案】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特点:①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和经验,以及儿童在学习中的自我指导作用与内在动力。②注重引导儿童从做中学,通过探究、交往、合作等活动使学生的经验得到改组与改造,智能与品德得到养成与提高。③强调解决问题的动态活动的过程,注重教学活动过程的灵活性、综合性、形成性,具有因人而异的弹性,把课程资源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反对预先确定目标的观念;但活动课程不重视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和严格而确定的目的与任务的达成。④过于重视灵活性,缺乏规范性,其教学过程不易被理性地引导,存在较大难度。⑤对教师要求过高,不易实施与落实,极易产生偏差,学生也往往学不到预期的、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

2.终身教育

【答案】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类教育的培养,是人们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

终身教育的观念和理论带来了教育挑战和需求:①在教育观念上,要求我们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②在教育体系上,要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③在教育目标上,要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为所有人提供合适的教育;④在教育方式上,要实施多样化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

3.教育制度。

【答案】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的总称。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方面,二是教育的管理系统方面,以及这些教育机构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教育制度有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在教育学中,教育制度通常只论述教育的各种施教机构与组织构成的系统,它既包括学校教育机构与组织,也包括幼儿教育机构与组织、校外儿童教育机构与组织、成人教育机构与组织等。其中,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4.环境。

【答案】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以构成环境因素成分的性质为标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界,如阳光、空气、水土等。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5.分斋教学。

【答案】“分斋教学法”又名“苏湖教学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二地办学,使用的一种新的教法。这种教法一反当时盛行的重视诗赋歌律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重经义和时务;主张“明体达用'他在校中设“经义”“治事”两斋,经义斋学习研究经学基本理论,属于“明体”之学;治事斋则以学习农田、水利、军事、天文、历算等实学知识为主,属于“达用”之学,在治事斋中,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涉一事,创立了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以及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是最早的。范仲淹当政兴学时,曾取其法,“著书令于太学”。

6.形成性评价。

【答案】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7.谈话教学法

【答案】谈话教学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便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8.常模参照测验。

【答案】常模参照测评是教学评价的一种,与标准参照测验是相对的,是一种以经典测验理论为基础的测量,主要目的在于把被试同常模比较,从而判断被试在所属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早期的教育测验和大部分智力测验基本上就是常模参照测验。这类测验的目的主要是在于考查被测对象的个体差异,一般用于衡量被测对象相对水平的、以选拔为目的的大规模测验中。因此,被测对象在这类测验上所得的分数单独来解释是毫无意义的,而必须将它放到被测对象所在的团体中,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以被测对象在该团体中的相对等级或相对位置来评估其能力水平。这一团体即常模团体,常模团体在测验中的分数分布就是这类测验分数解释的参照标准:常模。

9.陶冶法。

【答案】陶冶法是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运用陶冶时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情境;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10.学校管理目标。

【答案】学校管理目标是学校管理主体进行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状态、标准、结果。换言之,就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管理职能,希望把学校办成什么样子,沿着什么轨道发展,最终达到什么规格要求。学校管理目标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既是学校管理活动的指南,也是衡量学校管理工作好坏的标尺。它具有下述作用:①导向作用;②激励作用;③调控作用;

④评价作用。

11.探究教学

【答案】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要通过积极参与对问题的分析、探索,主动发现或建构新知,并掌握其方法与程序,从而培养科研能力、科学态度和品行的教学。简言之,它是一种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真知与个性发展的教学,亦称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探究教学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教学,并无固定的模式,但学生获取知识仍要经历三个基本阶段:明确问题—深入探究—做出结论。

12.双轨学制。

【答案】双轨学制。在18—19世纪的西欧,如英囯、法国、德国等,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影响下,由古代学校演变来的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现代学校,都同时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简称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职业教育)。

13.学校管理体制。

【答案】学校管理体制是学校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的结合体,它是学校管理的枢纽,对学校管理功能的实现发挥着全局性、根本性和持久性的作用。学校管理体制包括学校组织机构体制和学校领导体制两个方面,前者规定了学校管理机构的设置,各机构的职、责、权划分及相互关系,后者规定了学校由谁领导和负责。

14.人力资本理论。

【答案】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的舒尔茨,人力资本是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5.课外教育。

【答案】课外教育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16.义务教育。

【答案】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7.教育的“心理起源”

【答案】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他批判了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利托尔诺没有揭示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从心理学的观点去解释教育起源问题,认为教育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其观点认为教育是以人为对象,而人是有心理活动的,孟禄有鉴于此而立论,是有其合理的一面的。但认为教育既起源于心理的原因,又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则显然只见内因而不见外因,只见个体的需要而不见社会群体的需要,只见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而不懂得人之所以成为人是有意识的自我规定,从事着有意识的能动活动,这种活动使他能够从大自然给他规定的范围之内超越出来,从而成为历史发展的基础。教育的心理起源论同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一样都脱离了作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孤立地看待教育现象,因此,都不可能正确说明教育的起源问题。

18.学校德育。

【答案】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19.新学制标准。

【答案】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为区别于壬子癸丑学制,又称新学制。此改革案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学校系统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20.道德两难法。

【答案】道德两难法。柯尔伯格在明确区分道德与非道德、确定了道德冲突在人们作出道德决定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21.谈话法

【答案】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使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其智能发展的方法。谈话法的优点是灵活性大,回答率高,有利于深入探讨问题。但谈话法所需时间太长,耗费个人精力太多,对谈话者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