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太平天国运动素材

太平天国运动素材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建议

1.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提供研读材料,让学生自主归纳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让学生运用知识树或者图表的方式,梳理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线索,知道太平天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全盛的,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的。

3.结合《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分析太平天国的局限性;结合当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4.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1.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可以先展示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思考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之间的关系。

2.关于太平天国胜利进军的场景,教师可以先搜集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视频,提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3.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假设分析,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末日悲歌》,教师导入,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情况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热点导入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9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一百多年前,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提出了“天国梦”,然而,这个美丽的梦想却破碎了。今天,让我们走进“天国梦”的前世今生,一起学习第3课。

线索导入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太平天国运动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重大事件。这场与清廷对峙十几年的“异样政权”,即便最终失败了、终结了,但确确实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我们不难设想,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今天,我们将学习这场令后人褒贬不一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对点链接

知识点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教材P13)

1.“拜上帝会”

“拜上帝会”是中国清代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宗教组织。

19世纪中期,洪秀全曾专程到广州学习基督教教义,但因其“信仰不纯”而未能受洗。洪秀全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在家乡广东花县组织“拜上帝会”,其后他便自称上帝次子,称耶稣为天兄,并将此作为组织管理农民起义队伍的手段,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拜上帝会”虽曾得益于基督教,但在许多方面与基督教大相径庭。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形式,以会员为基本力量,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拜上帝会”的宗教理论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不可能把苦难深重的人民引向光明与幸福。

2.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领导的广西桂平县武装起义。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以后,冯云山、洪秀全先后来到桂平紫荆山区,建立“拜上帝会”。不久,“拜上帝会”组织遍及浔州、林州各县和广东信宜、高州等地。武装起义条件逐渐成熟。道光三十年六月(1850年7月),洪秀全发布团营令,各地拜上帝会众1万多人云集金田,准备起义,并于平南思旺和金田附近的彩村江两次大败清军,声势大振。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经过多年筹备后,在广西金田村组织团营,发动对清政府的武力对抗。洪秀全在金田村庄严宣告起义,后建国号“太平天国”,起义军成为太平军,封五军主将,并颁布简明军律。全体将士蓄发易服,头裹红巾,从金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知识点二定都天京(教材P15)

1.定都天京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克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和发展胜利成果,进行了北伐和西征。1853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率军进兵北京。北伐军出江苏,过安徽,进河南,渡黄河,入山西,直捣直隶,逼近天津,由于孤军远征,终于失败。洪秀全为了控制长江中游,确保天京安全,又派兵西征。1853年5月,赖汉英、胡以晃、曾天养率军溯长江西上,攻占了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的广大地区。在湖南境内,多次打败曾国藩组织的以地主为骨干的湘军。1856年上半年,太平军又在天京外围展开了激烈的破围战,先后击破了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2.《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冬,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维持绝对平均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它表达了广大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太平天国还实行男女平等;改革考试制度;在对外关系上,坚持独立自主。

知识点三天京陷落(教材P16)

1.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是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之间嫌隙日生,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各自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东王杨秀清掌握大部分军政实权,其骄傲专横的作风扩大了他和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的矛盾。1856年,八九月间江南大营被打垮之后,杨秀清更逼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封其为“万岁”。洪秀全密令韦昌辉和石达开回天京对付杨秀清。韦昌辉接令后立即率兵回天京,包围东王府,诛杀杨秀清及其眷属,在天京城内制造大屠杀,实行恐怖统治,并杀死石达开全家老小,石达开逃往安庆。韦昌辉的屠杀和暴虐统治激起了天京将士的愤怒,石达开也要求洪秀全惩办韦昌辉,洪秀全遂于11月初处死韦昌辉及其心腹200多人。11月底,石达开回天京,洪秀全命他掌管政务,但是对其心存疑忌,加封自己兄弟为王,处处牵制石达开。1857年6月石达开率部出走,1863年5月陷入清军包围,

全部被剿灭。天京事变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并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天京陷落

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1862年5月底,湘军进驻雨花台后,太平军组织的天京破围战与“进北攻南”计划均遭失败。1863年6月,雨花台失守。1864年3月,天京遭合围。6月1日,天王洪秀全病逝。7月3日,地堡城被攻占。至此,城外据点尽失,天京保卫战进入最后关头。太平军以决死的信念作好城破即与敌巷战到底的准备。7月19日,湘军掘地道轰塌太平门城垣,蜂拥而入。太平军“舍命抗拒”,与湘军鏖战3个小时,终因寡不敌众,被湘军破城。接着,神策门、聚宝门、水西门、汉西门均被攻破。天京城终于陷落。太平军与敌人展开了惨烈的巷战。数百名留在天京各府、衙、馆里的太平天国官员及其家属,集体自焚。20日凌晨,李秀成带幼主洪天贵福突围出城。突围中,章王林绍璋战死,洪仁发死于乱军之中,洪仁达被俘遇害。至21日,城内太平军将士万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无一降者。入城湘军,肆意焚掠,繁华的古都南京顿成瓦砾。湘军屠城后,“秦淮长河,尸首如麻”,而十之八九为老幼妇孺。两年多的天京保卫战,太平天国英雄们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的伟大牺牲精神。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悲壮地失败了。

3.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局限性及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从1851年起共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为重要的一页。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同样是非常深刻的。它同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一样,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如陈胜吴广起义、绿林起义、赤眉起义、黄巾军起义、隋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李自成起义、张献忠起义),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参加的伟大战争,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缺乏经验,太平天国所鼓吹的“同教一家”,使其领导人没有真正认识到列强的实质,最后遭到内外镇压,陷于失败。

图文解读

1.金田起义浮雕(教材P13)

金田起义浮雕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八块浮雕之一。在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人民,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太平天国(1851—1864年)存在于19世纪中叶,是清朝后期,由洪秀全建立的政权。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1853年,定都天京(今南京),曾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存在了14年。太平军在全盛时期的兵力超过100万人(包括女兵10余万人),实力雄厚,但天京事变后,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灭亡。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的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其势力发展到18个省,太平天国实际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总共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

2.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教材P14)

太平天国运动具体进军路线:兴起(金田起义)、发展(永安建制、定都天京)、高潮(北伐和西征)——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3.《天朝田亩制度》书影(教材P15)

《天朝田亩制度》是反映太平天国理想社会制度的纲领性文件。1853年在天京(今南京)颁布。1860年,重刻刊行。它本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精神,主张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天朝田亩制度》在太平天国时期

因种种原因未能实行。它反对地主土地所有制,主张土地公有和授田于民,具有朴素的民主主义和反封建因素。同时,它和历史上的均田并无不同,没有越出农业社会主义观念的范畴,实质上它反映的仍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

4.《资政新篇》书影(教材P16)

《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玕到天京担负军师之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说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洪仁玕(1822—1864)是洪秀全的一个族弟,在洪秀全创“拜上帝会”的时候,他就积极参加,伴随洪秀全做宣扬工作。他于太平天国后期才到南京。洪秀全封他为干王,任命他为军师,“总理朝政”。他一跃成为太平天国的第二号人物。他接受了这个职务之后,向洪秀全呈奏了一篇文章,称为《资政新篇》。这是他的一篇施政纲领,提倡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造。但因为客观前提限制,所以没有也不可能付诸实施。

5.李秀成(教材P17)

李秀成(1823—1864),初名李以文,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太平天国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和父母一起“寻食度日”,生活十分艰难。参加太平军后,他作战机智勇敢,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青年将领。天京事变后,他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力撑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军事上的胜利,并建立苏福省、天浙省,中兴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称“万古忠义”。1864年,天京陷落后,李秀成被俘遇害。

课外拓展

洪秀全定都天京的得失

关于洪秀全定都天京的得失,大致有三派观点:

一、正确说。著名历史学家茅家琦等认为,太平军从金田起义到攻占天京,一路都是游击战,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定都天京后,太平军转变了过去流动作战的方针,建立了以天京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使太平军处于出可以战、退可以守的有利战略地位。因此,定都天京是必要的和正确的。

二、错误说。牟世安等认为,太平天国在攻克南京以后,应以全部军事力量北伐,沿途发动农民起义,进攻北京;从当时的阶级关系和历史特点来说,进攻并占领北京是很有把握的。而定都天京,则丧失了消灭敌人的好机会,使保守的战略代替了革命的战略,故定都天京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天京成为太平天国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它的保卫问题和粮食问题经常成为革命军事和经济的头等重大问题,从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因此,定都天京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三、两重性说。王庆成等认为,定都天京是革命性和保守性互为表里。从积极方面看,军事上结束了流动作战,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从消极方面看,助长了封建帝王思想和安逸享乐观点,军事上导致了保卫天京为主的保守战略的形成。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中国收藏保管、陈列宣传、调查研究太平天国文物史料的专题性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瞻园路,由太平天国史学家罗尔纲等在1950年12月主持筹建。1956年10月1日,在堂子街太平天国某王府遗址,成立太平天国纪念馆。1958年5月,迁至瞻园路。1961年1月,改名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该馆建筑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展厅西部的瞻园是南京城里独有的古典园林,曾是东王杨秀清王府和夏官副丞相赖汉英衙署,后为幼西王萧有和王府。瞻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材料研读

金田起义时,广西巡抚周天爵在一封信中写道:

“二月初一日出省,带兵一百名,如驻马嵬坡,皆不愿走也;路上募一百名,又如石壕驿,未走先哭。乃于十二日甫抵武宣,而教匪偷越紫荆山而来,如虎兕(sì)出柙(xiá),先锋已到三里圩矣。……方到时县官一人,一县皆空,而纷纷向西逃者渡江船无歇时。问县(官)刘作肃有何准备?答云‘只有一绳’,则大哭。我何等福气……”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教材P14)

[提示] 清军没有战斗力。

材料研读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教材P15)

[提示] 《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主张在小农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这是一种空想,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课后活动

在《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中,找出桂林、长沙、武昌、安庆的位置,思考太平军为什么进展这么顺利。(教材P18)

[提示] 洪秀全等制定的斗争纲领比较明确,太平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诛杀贪官污吏,焚毁田契债券,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另外,清军的腐败无能,不堪一击,也是太平军节节胜利的一个原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