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非传统安全的“城市化”

非传统安全的“城市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110255433.html,

非传统安全的“城市化”

作者:汤伟

来源:《社会科学》2015年第04期

摘要:自然灾害、气候环境变化、传染病、街头政治、恐怖主义等成为国际非传统安全主要议题。这些议题在城市空间发散影响力、借助城市网络传播扩散,城市已经成为非传统安全议题关键所在地,嵌入到全球安全结构,成为“核心部件”。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三点:迅猛城市化;城市化方式出现变化,越来越以特大城市、城市区域的方式进行,国际体系在地理空间层面呈“岛链”化;城市化使中产阶级成为主导性的社会群体,价值观趋同,环境保护、人道主义等议题崛起,议题“安全化”的门槛越来越低。非传统安全的“城市化”要求我们从城市层面推进安全治理:树立“全球思考,地方行动”的多层治理观念;管理城市化,重视规划,且对重要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编码和保护;提升社会资本,加强中产阶级协同互助和社会网络建设,从软能力方面提升城市韧性。此外,要积极开展城市外交。

关键词:非传统安全;城市化;世界城市;城市外交

中图分类号:D6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 2015 )04-0003-10

21世纪以来,安全(Security)概念从指涉对象、维护价值、威胁来源,以及相应手段几方面急剧扩展。指涉对象不再局限于国家,上至全球、区域,下至地区、个体都可以在内。安全对象不同,维护“价值”也会相应变化,譬如传统安全价值主要为领土完整、主权独立,而个体安全价值便是有序生活和经济福利。主体和价值多样化使安全威胁来源趋于多样,传统安全威胁主要为外来政治军事干涉,而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源自生态、资源、科技、经济、信息甚至猖獗犯罪。安全威胁来源不同使得安全维护手段不再局限于国家常用的军队、政府以及武器装备,而多着眼于安全环境的改善、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安全政策的现实目标。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的分野决定了国家不可能垄断所有安全事务,必须根据可能的潜在资源构建多主体协同的安全治理机制,实现“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有机统一。安全机制建设过程中学术界和政策界普遍认为:不同于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呈现出显著的地方特性,需要将国际、国家、具体地点不同层次融合,进而创造出良好的安全环境。笔者认为,城市尤其世界城市越来越成为不同层次安全融合的主要节点,安全治理尤其非传统安全治理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城市化”趋势。显然,这里的“城市化”并非指传统的城市化定义,即城市和乡镇居住、工作人口数量的增加,而指非传统安全的城市空间转向,即越来越的非传统安全议题无论发生、演化还是蔓延都和城市联系在一起,因此,有效的安全治理机制不得不重构国家权力通过制度性分权和政策性分权、通过城市予以实现。

一、非传统安全的城市转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