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4.6、污水和污水处理》word教案(2)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4.6、污水和污水处理》word教案(2)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4.6、污水和污水处理》word教案(2)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4.6、污水和污水处理》word教案(2)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6.污水和污水处理

一、教材简析:

教材首先点出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聚焦水污染问题。三幅图展现了人类活动造成水污染的情景。造成水污染的可能还有农药、养殖业的废物等。

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水

各取一杯生活污水和自来水,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教科书中插图的污水净化实验——沉淀和过滤,实际上是帮助进一步比较生活污水和自来水。这两种方法只能分离一部分污水中的杂质,,净化前后的水不同,但净化后的水和自来水还是有较大差别。教科书介绍,淡水在自来水厂除了沉淀和过滤,还要经过灭菌消毒。

第二部分:污染源的讨论

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里?教科书用网状图帮助学生围绕水的污染源展开讨论。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加深对污染源的认识。教科书中饮用水取水处标志,提示要特别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饮用水是否洁净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第三部分:污水的处理

教科书指出,为了保护水环境,污水应该经过处理,再排放到自然水域中。

教科书的污水处理示意图,形象地展示了污水处理的一般过程。污水处理的第一步是在沉淀槽,依靠重力的作用,使污水中较大的颗粒沉淀下来。第二个圆形池是二次沉淀池,在这里将活性污泥和水进一步分离。然后,在滴流过滤系统中,废水经过沙砾得到过滤。最后,向水中加入化学药剂——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污水经过处理,一般可以无害地回归环境,还有一些污水经过处理后,还是不能作为饮用水,只能作其他用途。

二、教学背景:

在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全世界由于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情况十分严重,目前,有近40%的人口难以喝上洁净的水。日益严重的污染导致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住在水边没水喝的尴尬局面。各种各样的污染物通过饮水进入人体,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地表水由于污染而不再适合用于农业灌溉。

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只有切断污水的来源才能真正保证水体的洁净。那么如何让我们每天排出的那么多脏水不给水体添“麻烦”的呢?建造污

水处理厂就是最主要的措施。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过程与方法:做污水净化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

难点教学重点:充分认识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增加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做污水净化实验,理解污水净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

有关水污染的

图片和资料。

简易的过滤装置(可乐瓶

和细沙制作)、生活污水

一杯,自来水一杯。

生活污水可让孩子们选择

既有泥沙,又含有洗涤剂

的。

教学流程

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污染源的讨论→污水的处理→全课总结

活动过程

基础设计个性设计

一、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1.(出示一杯自来水和一杯污水)介绍:这是一杯自来

水。(手指另一杯)提问:知道这杯水是什么水吗?说说

看。(板书:污水)

2.让学生比较观察自来水和污水,它们有什么同?

学生观察后汇报。

二、污染源的讨论

1.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污水?是怎么样的?

2.教师出示有关污水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污水是怎样产生

的?学生汇报(老师随汇报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

污水、医疗污水进行分类板书。)

3.根据板书,让学生进行归类,说说污水主要由哪几方面产

生的?

4.让学生完成课本P82的气泡图。

5.自然界的水本来是清澈透明的,产生大量污水是谁造成的?(板书:绝大多数的污水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污水的处理

1.水质受到污染后,会对我们人类产生哪些影响?(指名回答:生活、工业、农业和人的身体健康)

2.教师出示有关水质污染造成的危害资料。

3.怎样解决水质污染问题呢?

4.学生分组讨论后再汇报。师板书:解决水质污染:(1)保护饮用水源(让学生看书P82最后一节)(2)污水处理。

5.我们如何对污水进行处理(课题板书:污水处理)呢?比如这杯污水?

(1)让学生看书第81页水的沉淀和过滤示意图,说说污水处理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板书:污水处理:沉淀、过滤)

(2)介绍“沉淀”、“过滤”的方法。

6.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用简易过滤装置做净化污水的实验。

7.提问:比较净化前后的水,有什么区别?经过沉淀和过滤,原来的污水达到自来水的洁净程度了吗?为什么?

8.讲述: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板书:药物灭菌)

9.污水处理厂是怎样处理污水的呢?

(1)播放污水处理视频。思考:污水处理一般要经过哪几道程序?在每一个环节当中,污水得到了怎样的处理?使用的是什么方法?

(2)学生汇报。

(3)归纳小结:污水的处理过程是极其复杂的,但经过处理的污水,一般可以无害地回归环境,还有一些污水经过处理后,还是不能作为饮用水,只能作其他用途。因此,我们要特别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饮用水是否洁净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污水与污水的处理,主要讨论了哪几个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一是污水是怎样产生的;二是污

水的危害;三是污水的处理。)

2.学习这节课,你还有哪些收获?

五、课外活动:调查家乡的水污染情况。

家乡的水污染情况调查表

调查地点水质情况污染源有无得到妥善

处理

板书设计污水和污水处理

农业

工业

决大多数的污水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活

医疗

……

污水处理:(1)沉淀(2)过滤(3)药物灭菌

课外

活动

调查家乡的水污染情况。

生成预见1.对于又脏又臭的污水,学生的观察态度可能不够积极,或观察不够入微,需要教师作严谨的观察要求。

2.污水的处理学生基本没有生活经验,要让学生了解污水的处理是项复杂的工程,光做简单的模拟实验可能不够,还得让学生亲眼目睹污水处理厂是如何处理污水的。(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视频供学生观看)

课堂

评估

学生能否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教案

六 年 级 下 册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怎样放得更大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的物质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铁生锈了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地球的卫星----- 月球2月相变化 3我们来造“环形山”4日食和月食 5太阳系 6在星空中(一) 7在星空中(二) 8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垃圾的处理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污水和污水处理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 (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一一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一一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一一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 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 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 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

间较厚(凸起)。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 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 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 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 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 物体的细微 2 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 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

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8353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案 执教者:吴楚煌 2016年春季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一天的垃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组派一位学生把垃圾带到学校来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课前布置: 1、调查走读生数量 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 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 (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课堂小结: 讨论并记录通过学习懂得的与垃圾相关的知识,也记录下学习了这节课产生的一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33343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47652

《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1)“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2)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3)“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4)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32课时)

根据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共32课时 学校: 姓名: 日期: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教科版六下科学教案)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教科版六下科学 教案)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过程与方法: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教学准备】: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教学过程】: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

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二、过渡物质在变化: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三、让物质发生变化: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3、过渡引申: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教案 1-1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注:所有的教案集都是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洋路学校陈建秋老师(科学课教师)召集各地老师编写并整理出来的,让我们在参考这些教案时心存感激! 编写人员: 第一单元:浙江宁波奉化市居敬小学张素珊 第二单元:江苏徐州铜山茅村实验小学王芳 第三单元: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新兴学校董茂娉 第四单元: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曾小红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站前学校方靓

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1、放大镜 (1)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2)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 4、怎样放得更大 (5)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7)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8)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9) 8、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单元考核) (11)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2) 1、我们身边的物质 (12)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3)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5)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6) 5、铁生锈了 (17)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8)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19) 8、物质变化与我们 (20) 第三单元宇宙 (21) 1、地球的卫星——月球 (21) 2、月相变化 (23) 3、我们来造“环形山” (25) 4、日食和月食 (26) 5、太阳系 (29) 6、在星空中(一) (31) 7、在星空中(二) (32) 8、探索宇宙 (34)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36) 1、一天的垃圾 (36) 2、垃圾的处理 (37)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38) 4、分类和回收利用 (40) 5、一天的生活用水 (42)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46)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48)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49)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放大镜教学设计

放大镜 【教学目标】 1. 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 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3. 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幻灯片(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与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的对比) 学生分组:放大镜、树叶、新闻纸;书写纸、铅画纸、过滤纸;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水槽(带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我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探究过程 1. 放大镜下的发现 (1)教师出示桂花树叶和新闻纸,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记录。 (2)出示放大镜,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桂花树叶和新闻纸。 (3)讨论:用眼睛看到的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4)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 科学文件夹 桂花树叶 新闻纸 用眼睛观察 用放大镜观察

用眼睛看到的桂花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用眼睛看到的新闻纸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哪些细节是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 (5)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讨论:在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是什么样的? 2. 它们是什么 (1)教师出示书写纸(1号)、铅画纸(2号)、吸水纸(3号),让学生根据眼睛观察到的特点判断哪张是书写纸,哪张是铅画纸,哪张是吸水纸? (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铅画纸、吸水纸的特征,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科学文件夹 编号 预测纸的种类 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特征 验证后确定的种类 1 2 3 3. 自制放大镜 (1)教师出示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讨论:怎样用这些器具制作放大镜?(2)学生制作放大镜,并用自制放大镜观察指纹。 (3)讨论:这些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放大呢?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的资料。 4.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教案

环境和我们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组派一位学生把垃圾带到学校来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课前布置: 1、调查走读生数量 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 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 (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课堂小结: 讨论并记录通过学习懂得的与垃圾相关的知识,也记录下学习了这节课产生的一些思考。 2、垃圾的处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垃圾的处理》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垃圾的处理》教案 垃圾堆里有什么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一个关于生活垃圾的产生、数量、种类的调查统计活动。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产生垃圾的数量。了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要产生大量的垃圾。 2.知道生活垃圾里有什么,尝试对生活垃圾分类。 3.关注垃圾的去向、人们对垃圾的处理,逐渐养成主动保护环境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对家庭产生的垃圾及其数量、种类等进行调查。 2.收集一些废弃的物品,如空塑料饮料瓶、玻璃瓶、纸盒等。 3.收集有关垃圾堆、垃圾场的录像或照片。 【教学过程】 一、提前一个星期布置对家庭垃圾的调查 1.观看人们丢弃生活垃圾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请大家说说感受。 2.提问:你们知道家里一天扔掉多少垃圾吗?这些垃圾分别又是怎么来的呢?引出对家庭垃圾的调查活动。 3.讨论可以调查的内容:家里一天要丢掉多少垃圾?试着给垃圾分类,看看丢掉的垃圾中有哪些东西,分别占有多少比例。 4.讨论活动注意事项,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提示。

向家长说明要做的事情,得到他们的理解与帮助是很重要的,暂时保管垃圾,帮助测量垃圾的重量,确定分类方法等。 考虑并解决以下问题:如果家长不愿意帮助怎么办?如果某些垃圾非常容易腐烂怎么办?如果一些垃圾很难测重量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实际观测中容易碰到的,需要提前进行交流、解决。 家庭在不同日子里产生的垃圾量可能不一样,怎么办?为了获取更真实的数据,可以记录2~3天的情况再算出一天的平均值。要科学地进行调查活动。 如实填写统计表。可以对相关情况做补充记录,便于最后统计。 (以上内容,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课时安排,要求学生们做好科学观测的准备) 二、汇报讨论垃圾调查的情况 1.播放相关视频资料,问:在经历调查活动之后,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2.(出示空塑料瓶、玻璃瓶、纸盒等)你们认为这些是垃圾吗?它们还有用吗?能从垃圾堆里找到这些物体吗? 3.学生对调查的垃圾情况进行汇报交流。(关注学生汇报的方式、其他学生相互倾听的态度以及调查的真实性等问题)对调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是否碰到困难,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等。 4.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A.垃圾的数量。如人口数量和垃圾数量有何关系;有几天垃圾数量特别多的原因是什么;数量上能否进行适当的控制;哪些垃圾是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

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下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佛山市同济小学 小学科学六年级教案(下) 教科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1 放大镜 【教学目标】 1. 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 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3. 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幻灯片(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与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的对比) 学生分组:放大镜、树叶、新闻纸;书写纸、铅画纸、过滤纸;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水槽(带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我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探究过程 1. 放大镜下的发现 (1)教师出示桂花树叶和新闻纸,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记录。 (2)出示放大镜,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桂花树叶和新闻纸。 (3)讨论:用眼睛看到的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4)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 科学文件夹 桂花树叶新闻纸用眼睛观察 用放大镜观察 用眼睛看到的桂花树叶和用

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用眼睛看到的新闻纸和用放 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哪些细节是放大镜才能观察 到的? (5)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讨论:在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是什么样的? 2. 它们是什么 (1)教师出示书写纸(1号)、铅画纸(2号)、吸水纸(3号),让学生根据眼睛观察到的特点判断哪张是书写纸,哪张是铅画纸,哪张是吸水纸? (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铅画纸、吸水纸的特征,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科学文件夹 编号预测纸的种类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特征验证后确定的种类1 2 3 3. 自制放大镜 (1)教师出示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讨论:怎样用这些器具制作放大镜? (2)学生制作放大镜,并用自制放大镜观察指纹。 (3)讨论:这些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放大呢?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的资料。 4.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 1.2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教学目标】 1. 知道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凸透镜),其放大倍数越大、透镜视野越小;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透镜视野越大。 2. 掌握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KCB系列齿轮油泵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2CY齿轮泵系列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2放大镜下得昆虫世界 3放大镜下得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得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得生命世界(二)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得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与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得变化 1我们身边得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与碘酒得变化 4小苏打与白醋得变化 5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得现象 7 控制铁生锈得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得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与月食 5 太阳系 6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与我们 1一天得垃圾 2 垃圾得处理 3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与回收利用 5 一天得生活用水 6污水与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得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与我们得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得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瞧到更多得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得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得特点就是透明与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与用放大镜观察得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得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得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就是人类得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得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得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得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得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得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瞧,这就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就是放大镜》。可以从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全册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科 学 实 验 教案 教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实验一:放大镜 【实验类别】分组实验 【实验目标】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实验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