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2册1单元

12册1单元

12册1单元
12册1单元

备课组:六年级语文备课人:高金勇

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和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中山陵、莫高窟、圆明园、故宫、漓江、黄山等名胜古迹的资料。

2课前出好一期黑板报。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说,怎样才能画好画呢?他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板书)。其实不光是学画,这种方法对我们学习语文也很有益处。

读题。提问:你有什么问题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什么意思呢?学习语文为什么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应该怎样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途径来学习语文知识呢?)

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明白了。

二、指导看图,学习怎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观察第一页的四幅图。

(1)观察第一幅图

过渡:在参观了古天文仪器后,老师又带领同学们去了天文展览馆,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说说展览馆墙上的照片上有些什么内容。

指名说

(2)观察第二幅图。

讲述;图上画的天文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的是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我国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创造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测天仪器——浑天仪,并取得了辉煌的天文学成就。看到这些古代天文仪器,会想到什么?

指名说。

(4)观察第三幅图

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指名说

小结:老师带领学生欣赏敦煌莫高窟碑刻,碑刻就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或者图画,这些文字或图画大多出自著名画家之手,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同学们在书法课或外出旅游时,欣赏过哪些碑刻?在欣赏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讨论交流

2指导观察第四幅插图。

a说好所图上是哪儿,在什么地方?

b故宫规模宏大,建筑技术高超,同学们课前已经查阅了资料,知道得一定比老师多,谁愿意老介绍?

三、课堂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有机会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一定会学到很多知识。

你们的家长曾到过哪些地方,游览过什么名胜、什么景点,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指导观察第2、3页第一行的两幅图。

(1)教师边指图边讲述:图上是一所学校的闭路电视系统,左边是控制室,里面的几位同学通过屏幕,既可以知道全校的情况,也可以把信号传到预定的地方,右边是学校电视台的播音室,通过摄像机和专门的路线可以把声音传导控制室,由控制室根据需要加以处理。

(2)图上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

指名说。教师给予提示和补充。

(3)课前同学们参观访问了校(或乡镇)有线视台,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制作节目的?指名说。

(4)小结。

(5)观察第二行插图。

左边一幅图。

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写字的同学是用什么姿势写字的?他们是怎样握笔的,字写得怎样?别的同学表情怎样?

右边一幅图。

1、说说图上画的是一次什么活动,参赛的同学什么样,神态怎样?指名说。

(6)观察第三行插图。

左边一幅图。

1、图上的同学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大家分别在干什么?指名说。

2、讨论:古诗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如集体或单独朗诵、配乐朗诵、背诵、抽签朗诵或背某一诗文,突出某一主题的朗诵,比如背有关写月亮的诗句,指定某一作品的朗诵、背诵,比如背李白的诗句等。

右边一幅图。

1、说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他们办的黑板报质量怎样。指名说。

2、我们班这期的黑板报出得也非常好,栏目丰富,插图精美,书写完整。我们请本期的作者和编辑分别来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选择内容、写好稿件、确定栏目、设计插图的。

指名介绍。同学评价。

3、同学们对出好黑板报还有什么建议?指名说。教师评价。

4、观察第2页左上角的图。

(1)说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小报的质量怎么样。

指名说。

5、观察第3页右下脚的插图。

(1)讲述:这是一个学校的学生正在表演课本剧《母亲的恩情》,图中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孟郊和他的母亲。

(2)图上同学表演得怎样?指名说。

(4)小结。

二、总结

1通过观察插图,你知道了什么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吗?

2谈谈准备怎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讨论交流

3小结: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书本上获得,从课本上获得,还可以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社会,大自然中获取。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自然界的各色景观处处有学问,处处有语文。在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学会读社会和自然这样的大书,这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图中的这些同学,他们走出课堂,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在这个过程中也增长了语文知识,收获很大。

三、作业

1阅读徐霞客的故事,学习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加深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体会。

2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

1、分组编辑出版小报。

2、练习排演课本剧。

3、多参加语文课外活动。

3补充诗句。

1.纸上得来终觉浅,

2.问渠哪得清如许,

3. ,下笔如有神。

4.五岳归来不看山,

5.百闻不如一见,

4说说你以前是怎样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

教学反思:

备课组:六年级语文组备课人:吴社智

教学内容:1、长江之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玩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中国地图录音机《长江之歌》磁带文章电子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2、检查预习。

(1)指名读生字表并给生字组词。

(2)指名写生字,评议正确和最好的字和笔划。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涤:洗涤。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气势,作者说——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人母亲的情怀。

引读。

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5、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4)交流:

出示: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

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6、精读第2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作业设计:

1、补充习题一——五题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哺育

长江之歌(母亲)挽起豪迈雄壮

灌溉

推动

教学反思:

备课组:六年级语文组备课人:吴社智

教学内容:2 三亚落日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小黑板。

2.布置预习。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叫做三亚。(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

板书:三亚落日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而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是怎样的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

赤朱丹彤溅出收敛光芒硕大无比玫瑰

涨溢一盏蘸椰子树摇曳搔着醉醺醺

⑴指名读。

⑵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同时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通过预习课文,你还懂了什么?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绘三亚落日美景的?(第3—5自然段)

2.这样,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四、精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画出最能概括全文的句子。

(板书:真有诗意)

2.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⑴学生试读。

⑵说说哪些词句在朗读时应特别注意?(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应读出怎样的感情?

⑶范读、齐读。

五、精读第二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那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呢?

1.自由读第2段,说一说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

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板书:热带风情)从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

2.课文中写三亚美丽的热带风情,写到了哪些景物?

(海水、天、白鸥、椰子树和海滩上的细沙。)

3.课文中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

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齐,沙那么亮,这样美丽的景色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如何呢?(喜爱、由衷赞美)

5.指名读,请读出这种喜爱之情。

6.指导背诵。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仿课文1、2小节的写法,描写校园一处美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情。

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过渡: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在这样的地方看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系阳滑落的景象。

二、品读感悟三、四自然段:

(一)理清层次,整体把握

1.请观看课文精美的插图,在读的时候,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享受、去感悟,然后思考:夕阳滑落的景象是由哪几幅画面组成的?作者将不同阶段的落日分别比做了什么?

2.同座交流。

3.全班交流。

4.自由朗读三、四自然段,整体把握日落全过程。

(二)研读自悟,积淀语感

1.在这三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把它选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2.讨论评读要点。

三、总结全文

1、师引读:这美妙绝伦的落日景象让人赞不绝口,心中的千万

感慨化为一句话就是——(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2、师:(点击课件)这就是三亚的落日!假如你是三亚的导游,要你介绍三亚的落日,你会介绍吗?假如你是解说员,要对三亚的落日作一段细致的解说,你可以吗?

四、作业设计

三亚的落日是那么美丽,作者描绘的语言是这样美好,你们想不想来赞一下家乡日出或日落的情景?试着写下一、两段话。

【板书设计】

像孩童

2、三亚落日真有诗意像灯笼

像跳水员

备课组:六年级语文组备课人:孙学銮

教学内容:3烟台的海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揭题:

1 同学们,你们看过或游览过大海吗?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

2 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烟台)

3 揭题。注意海的笔顺:最后三笔,先写上面的点,接着写中间的横,最后写下面的点。再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己的感受。

2 是的,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3 检查自学:

(1)读生字及词语。

独特景观深褐色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巨浪拍岸蔚为壮观壮丽嬉笑害羞崇山峻岭过滤宛如如痴如醉呢喃细语体验湛蓝凝重轻盈浪漫忙碌

(2)指名读课文,评议纠正

(3)理解词语。看录象,有关轮船、锚及起锚的过程。

4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5 分清段落层次。

三、学习第一段:

1 齐读

2 读懂了什么?(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四、写字指导

1 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2 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 抄词。

2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过渡: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谁能把文中那句概括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具体为我们介绍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呢?细读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独特”

1 朗读想想这一段除了写海,还写了什么,分层。(海,人)

2 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看看题头的照片,体会一下该如何读好这段话。(突出“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语,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

3 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的?读第二层。

(突出“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体会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畏严寒、不怕风浪的豪迈情怀)

4 通过读,你欣赏到了烟台的海冬天的风光了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海是怎样的?你又是怎样享受这冬海风光的?

5 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愿意记住它吗?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内试背,最后有感情地背诵给大家听.

6 小结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整体读,想想讲了那几个意思——分层朗读、理解、体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背诵。

三、用上面的方法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

1 学生自学(读、说、背)

2 分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3 各小组成员分工读、说、背向全班汇报,评议结果。

(第3自然段: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

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词句领悟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

(第4自然段:抓住“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呢喃细语”等词语,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

四、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

2 背诵第1—4自然段。

3 造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 在冬、春、夏三季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

2 能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2-4自然段。

二、继续学习第二段

1 自渎第5自然段,整体感知。

2 找出句子,朗读并体会海的特点。

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

3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这又表现在哪里呢?

从“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体会出秋日烟台的海清新高远的格调和渔民紧张忙碌的生活。

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5 把2—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将冬天的海放到一开始来介绍呢?

一般的地方,冬天是萧条、冷落的,而冬天烟台的海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又显的那么凝重。(理解凝重)冬天烟台的海景象尤为独特,所以一开始就介绍它。

三、细读第三段:

1 齐读第6自然段。

2 联系全文,体会这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

3 欣赏画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说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四、总结全文:

1 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你来做导游向游客作一介绍。比谁介绍得好?

2 你游览过什么地方?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能把那里的景色给

同学们介绍吗?

五、作业:

1 课后向爸爸、妈妈等说说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样子,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那里的壮观、美丽、蓬勃、充实。

2 写一个片段,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

板书设计:

3、烟台的海

海人

冬凝重不畏严寒

春活泼勤劳播种

夏宁静人海相依

秋高远充实忙碌

———————- —————————

“画”“背景”“舞台”〈————〉“活剧”

备课组:六年级备课组备课人:孙学銮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文字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㈠检查生字

1、学生读生字

2、学生板书生字

3、评议

4、重点生字书写

㈡检查课文朗读

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同桌两人轮流读文,议自然段意。

3、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

(1)“新绿”“映山红”什么意思?

(2)“或浓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艳”什么意思?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

(4)“时而”什么意思?

三、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讨论外洞特点。

1、课文中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词。

2、外洞朗读,有什么特点?

3、过渡:双龙洞还有什么景点呢?

二、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

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

“蜿蜒”什么意思?

三、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一部分写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1、启发思考:

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冲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仅写了洞,而且写了水。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写水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想一想泉水是从哪儿流到哪儿的。

2、学生阅读思考,同桌互相讨论。

3、集体讨论。

板书: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流下山五、小结:

课文把双龙洞的特点写得很具体,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

学生轻读课文。

六、复习生字词。

七、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补充习题。

3、填空:

叶圣陶原名(),是我国()、()、出版家。1921年,在五四新文化的推动下,与周作人、()、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童话集《》。

“甸”的部首是()。

“臀”“鹃”“漆”的音序分别是()()()

“漆”的第七、第九笔和末笔是()()()

4、书上练习3

5、介绍一处景点,将景点特点和浏览感受写具体。

教学内容:小作文

教学目标:学习《三亚落日》中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使描写的对象更加生动,更加具体的写作方法,练习描写一个或者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难点: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描写的对象更加生动,更加具体。

教学准备:观察周围的一处或者一个景物

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文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1、小组合作研究:

a、品读感悟,比较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b、第二句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

c、组内交流。选派代表,综合大家意见。

2、大组交流。(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

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激情赏读。

4、通读全段,再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描写的对象更加生动,更加具体。

二、习作指导

1、小结:大自然的景象变化万千,只要大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仔细观察,就一定也会发现更多的美。

2、班级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练习(任选一题):

1

两方面描绘,也可以选择日落时的一个画面描绘。

2、春天的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朋友。睁大我们的眼睛,走向大自然,和她一起捉迷藏。

备课组:六年级语文备课人:杨程

教学内容: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2、读背十二个有关“冬”的成语,积累词汇。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当小导游。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拟人”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⑴自读引语,重点引导读“小溪哗啦啦地流着”和“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往前跑”这两句。

⑵让学生比较:哪一句更生动?

⑶思考:为什么第二句更生动?

2、教学第二部分:

⑴学生反复、认真读三组句子。

⑵学生得出“第二句更生动”的答案。

⑶让学生写一写:读完每组第二句,你感受到什么?为什么会生动有趣?⑷交流读句子的感受,师生共同得出:因为把这些事物写得和我们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所以更生动、有趣。

3、教学第三部分:

⑴教师引导生回想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事物,把这些事物写下来。要求:写“活”,写得和我们一样富有情感。

⑵学生读自己的文字,看是否有趣。

⑶师生评议,师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

1、诵读词语:

⑴自由认读。

⑵同座讨论词语的意思。

⑶想象:读着这些词语,你脑海里浮现出怎样一副画面?这副画面中发生着什么故事?

⑷表达:你能用其中四、五个词语描述这个画面吗?或者简单讲讲在这里,发生着什么故事?如果你能用上所有词语更好!

2、积累:

⑴练习背诵。

⑵集体练读、练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⑴读这段话,指出出处——《烟台的海》。

⑵引导读帖。重点观察整体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2、练习:

⑴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⑵师小结。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⑴启发谈话: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乡参观访问,请你做个小导游,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乡?

⑵指名读题,明确要求。(用介绍的口吻,语言要亲切,表达要清楚)

2、指导。

⑴思考:家乡有哪些特点?自己准备选择哪方面介绍?写好导游词有什么要求?

⑵学生讨论后写出导游词。

⑶分组分方面练习介绍。

⑷各组推荐出“优秀小导游”上台介绍。请几个同学演游客。

3、评议小结。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一单元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一单元试卷 测试时间:6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8 ) xiū sè xún huán huǎng hū pán shān ( ) ( ) ( ) ( ) jū shù xìn lài qiáo liáng juān kè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8 ) 驾()嘉()礁()朽() 架()佳()瞧()杭() 浩()豪()漫()折() 洁()毫()慢()拆() 三.选一选,填一填·(6) 热闹吵闹喧闹 1.船队一上岸,海滩上就()起来· 2.操场上,几个淘气的孩子在()· 3.周末,大街上人很多,十分()· 四.句子万花筒·(12) 1.每天,这间小屋都被小雨的妈妈收拾得很温馨·(改为“把”字句) 2.我爱雏鸟·(扩句)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4.我们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5.爸爸对小威说:“你爬上这棵树就知道了·”(改为间接引语) 6.()天气十分寒冷,大家( )是早起坚持锻炼身体·(补充关联词)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 1.《养花》是著名作家( )写的·他的代表作有().().()等·获得“”的称号· 2.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既需(),又长(),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3.《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代诗人(),他的作品大部分反映( )生活· 六.排列下列句子·(8) ()它的茎像个绿色的圆球,仿佛挺着个圆圆的“大肚子”· ()这些花有白的,也有黄的· ()茎上长满了小刺,还开过几次花· ()我外公家有一盆仙人球·七.阅读天地·(20) 吃西瓜 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好像空气凝固了,热得人们直喘气,连树叶也不动,像是被什么粘住了似的·只有栖息在树上的知了,不放松自己的演奏,但只能给人们增添(烦躁.烦闷)·唉,要是在这时候能吃上一个凉爽鲜甜的大西瓜,那该有多美啊! 傍晚,妈妈下班回家,果然买来一个又圆又大的“解放瓜”·这下我可乐了,捧着西瓜左看右看,喜得爱不释手· 这瓜足有三公斤重·翠绿的瓜皮上镶着锯齿形的条纹,底部深深地凹了进去,顶端的瓜蔓又细又短·我学着大人的样子,用手指在瓜皮上弹了弹,“嘣嘣”,声音又响又脆·我操起菜刀切瓜,还没等用力,西瓜已裂成了两半·嘿!好一个熟瓜,粉红的瓜瓤里嵌着历历可数的又黑又大的瓜籽,淡红的汁水顺着瓜瓤慢慢地淌在桌面上·哎,光顾了看,还不知道这瓜的味道如何·我顺手切下一块想饱饱口福·我刚把西瓜送到嘴边,手就停住了:对面的小厨房里不时闪动着妈妈的身影,妈妈(辛苦.辛勤)了一天,回家没顾得上擦把汗,却又在厨房里忙开了…… 于是,我来不及多想,转身拿起调羹,往那半只西瓜上一插,又拿了一条凉毛巾,(急步.慢慢)向厨房走去…… 1.用“﹨”划去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3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4分) 骄阳似火: 爱不释手: 3.照样子写句子:(4分) 要是在这时候能吃上一个凉爽鲜甜的大西瓜,那该有多美啊! ①要是在酷暑难耐的夏日傍晚下一场雷阵雨,那! ②要是,那! 4.“我”向厨房走去,是去做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做?(3分)

2017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知识点归纳

XX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文知识点归 纳 一、词语盘点背诵默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背诵默写。 二、本单元知识目标:1、学会分清主次概括段意的方法。所谓主次就是在叙述过程中有详略之分,用这种方法概括段意时,要省略次要内容,保留主要的部分。2、掌握《夜莺的歌声》和《小英雄雨来》中出现的自然空行分段法。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难句表达的意思。 三、文内容小结: 、《夜莺的歌声》一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写了四部分内容(一是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二是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三是写游击队消灭德国兵)(四写战斗结束后依然在村边小路旁吹奏宛转的歌声),文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夜莺的歌声》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的关系是什么? 答:这句话照应了的开头,结构上使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同时还告诉我们文中叙述的故事并不是一次偶然的巧遇。小夜莺在村口放哨这是他的职责,以夜莺的歌声传递信息则是他和敌人进行斗争的特殊方式。这样我们对“小夜莺”就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3、《夜莺的歌声》题目的含义是什么? 答:全文贯穿始终的是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为游击队传递消息。题目也是对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一种歌颂。 4、《小英雄雨来》一共有六个部分,每一部分可有小标题概括为(一、游泳本领高。二、上夜校读书。三、掩护李大叔。四、勇斗鬼子。五、宁死不屈。六、机智逃生。),从中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孩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文是(书信体),作者是(雷利)。 6、《大自然的启示》中“打扫森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保持生态平衡),“人类的教师”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动物身上也有很多秘密,等待人类去发现和应用。) 四、句子理解(千万别直接套答案,具体句子具体分析) ①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话在描写夜莺的歌声,但联系上下文,便可发觉其中还有其他的意义,“停了一会儿”“新的劲头唱起来”,机警的小夜莺已发觉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去接触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 ②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

人教版初中语文统编七上第四单元解析

第四单元教材解析 一、单元选文情况 本单元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选编的课文中,《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篇纪念性文章,全文以说理为主,兼叙述和抒情,思路清晰,逻辑谨严。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值得当代人学习的优秀品质。《植树的牧羊人》是绘本书中的名作,法国作家让·乔诺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种树、以只手之力创造了一片森林的故事,这位牧羊人让人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一篇记叙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自己童年的一段经历:“我”跟五个小孩子一起爬悬崖,陷入险境,并最终在爸爸只关注眼前的一小步的策略引导下,脱离险境,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积累了应对此类困境的人生经验。《诫子书》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同时也是一篇富含道德劝喻的家书。这封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信,因其文短意长,言辞恳切,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文中名句大家耳熟能详,加之文章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读背之中就能体味人生经验。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人生的,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对美好人生的礼赞,也有对人生的憧憬和感悟,还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回顾。选择这些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生问题,学会规划人生,珍爱生命。 二、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四篇课文,包含四种体裁。《纪念白求恩》是一篇纪念性文章,《植树的牧羊人》是一个绘本小说,《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记叙文,《诫子书》是一封书信正文的节录。相关文体的知识,将在八九年级集中学习,本单元可不做要求。本单元教学的核心是: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精神、作者的情感体验及对人生的思考。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把握人物形象(白求恩、牧羊人)、知人论世(诸葛亮),理解作者从人物身上或者生活中获得的人生思考,从而汲取人生智慧,获得人生启示。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获得熏陶和感染,也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自由发表见解,表达自己的认识;不能采取贴标签的方式,将人生启示概括成抽象的教条,让学生死记硬背。还要注意联系当代生活,理解这些人生智慧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六年级语文检测题(第一次) 南城小学六()班姓名:成绩: (同学们,这可是你六年级的第一次语文月考哟,祝你成功!)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3分) Yōu yǎzhēng zhēng rìshàng bóbóxián qì()()生机()()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间画横线。 鼻涕(dìtì)汝(nǜrǔ)辈养尊处(chǔchù)优屏(píng bǐng)住呼吸空(kōng kòng)地汲(jíxī)水 三、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3分) 专心()无()无故再接() 惊心()莫名()()图治 四、将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归类。(2分) 1、①名义②莫名其妙③不可名状 ()和()加点字意思相同。 2、①座无虚席②不虚此行③虚度光阴 ()和()加点字意思相同。 五、用线连接相对应的内容。(4分) 朱自清《顶碗少年》说明“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沈石溪《匆匆》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 丰子恺《最后一头战象》蕴含“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赵丽宏《手指》说明时间飞逝,应珍惜时间。

六、词句积累。 1、补充名句再写一句类似的名句(3分) 悠悠天宇旷, 独在异乡为异客, 一而鼓, ,万事成蹉跎。 孔夫子搬家—— 2、仿写句子。(2分)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过去的日子如, 过去的日子如, 3、时间来去匆匆,请写一句你平时积累的或创作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送给你 的同学。注意字体写工整些哟!(2分) 4、选出句序对调后意思不变的一项。()(1分) 1、人不犯我,我不犯人。1、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2、我不犯人,人不犯我。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屡战屡败,屡败屡战1、艳若桃李,冷若冰霜 2、屡败屡战,屡战屡败2、冷若冰霜,艳若桃李 七、情境反应。(3分) 妇女节这天,我会亲手制作一个贺卡送给我的老师(或妈妈),并对她说: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桃花心木》回答下面的问题。 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 重点知识梳理 本单元是语文教材中的第一个课文单元,围绕“自然”这个主题,编排了《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4篇课文,有散文、儿童诗、古诗和儿歌,让同学们了解四季中典型的自然现象或场景知识。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唤起学生对四季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1.基础知识 【会识字】

【会写字】 3.和大人一起读《小松鼠找花生》,了解花生的果实长在地下这一生活常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方法指导】

这篇科学童话写的是小松鼠找花生的故事。花生的花到了秋天就会结花生,为什么小松鼠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有看到一个花生?花生生长的规律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可以带着问题去读一读文章。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背诵“日积月累”中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二、 本单元难点知识梳理 1.在识字加油站中识字,发现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近义词、反义词),通过这种方式来识字。 2.积累关于“四季”的词语,能用词语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方法指导】 第一组词语是关于季节的,下面一组词语是关于动物、植物等表示事物的词语,这些词语揭示了四季和万物之间的关系。 3.能在朗读课文时,借助拼音读准“一”的不同读音。 排成个“一”(yī)字 一(yí)片片 一(yí)会儿 一(yì)群 【方法指导】 “一”字不是多音字,但在普通话朗读中有一定的语音变化。一年级同学在刚刚开始学习时能够借助拼音读准“一”的不同读音即可,无需死记硬背规则。 “一”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时,读阴平(一声) (yī)。在去声(四声)前念阳平(二声)(yí),在其余声调前念去声(四声)(yì)。 (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是普通话的四个声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4.能仿照例子,积累和拓展带叠词“的”字短语,感受运用了叠词之后的表达效果。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解析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解析 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个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彩虹》《端午粽》四篇课文。 《静夜思》是一首古诗,语言浅显易懂; 儿童诗《夜色》和散文《彩虹》想象奇特,用孩子的视角、童趣化的语言进行表达; 《端午粽》是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的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一、本单元重难点 1、读好长句子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一年级的学生读书的时候一顿一顿的,你让他连贯起了,他就唱读。 因此,在《端午粽》和《彩虹》的课后题目中,同时提出了“读好长句子”的学习要求,这个要求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 前一篇课文《夜色》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长句子,在课堂上要引领学生初步感知长句子的停顿,读通、读懂长句子; 《端午粽》一课要对长句子的朗读做重点指导,学习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 教学《彩虹》一课时,要指导学生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反问句,读好分句间的停顿,并且能够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和情趣。 这三课关于读好长句子的要求来看,就很好的体现了教材编者所说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梯度性。

正如教材编者熊宁宁所言:本套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 这样的安排,不仅考虑到了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 2、语言的积累也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 积累包括词语的积累和古诗的积累。 词语的积累有常见词语的积累,如,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语,归类识记带月字旁的字,积累“X来X去”的词语。 在《端午粽》这篇课文里,出现了“青青的、白白的”此类叠字的词语,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归类积累。 《静夜思》《寻隐者不遇》要求学生能够朗读、背诵。 二、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信息做简单推断,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 本单元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信息做简单推断,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如,《夜色》一课“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可引导学生猜读:“我”会看到什么,以为是什么?” 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去。如,学习了《端午粽》后,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端午节的故事; 学习了《夜色》后,搜索自己曾经怕黑的经历,是怎样克服这种心理的。在语文园地里的“和大人一起读”,让学生借助拼音和大人一起读《妞妞赶牛》,读正确、读流利,并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绕口令的情趣。 三、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第一单元试卷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班级————姓名————总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nuó yí zhēng róng zhuān xīn zhìzhì( )()() duàn liàn yōu yǎ yǔzhòng xīn cháng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8分) 挪()蒸()秧()萎()娜()丞()映()委()番()锻()雅()勃()翻()缎()难()脖() 三、填空。(6分) 1、《学弈》选自《》,这则文言文告诉我 们:。 2、《匆匆》是著名作家的作品,他通过这篇文章表达 了。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 四、根据意思写出词语(4分) 1、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 2、生活在尊贵、优裕的环境中。() 3、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 4、泪和汗一起掉下来的样子。() 五、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3分) 1、海洋是一座自然资源的宝库。 海洋是一座知识的宝库。 2、蚕儿为大伙织茧一丝不苟。 蚕儿得到了人们的热情称赞。 3、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些不足之处。 这篇文章的感情真挚,内容具体充实。 六、按要求,理解句子。(6分)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2、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从中你感受了什么?)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七、日积月累。(12分) 1、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2、一鼓作气,再而,三而。《左传》 3、种树者,种德者。《墨子》 4、朝看,暮看。《明日歌》 5、在的日子里,在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5分) (一)学弈(13)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而射之。 虽与之(),弗.若之矣。为.是其()弗若与?曰:非然也。 1、在括号里正确地填上课文的内容。(5分) 2、解释加点的字。(4分) 弈:惟:弗:为: 3、本文选自,讲了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因为他们的 不同,所以学习的结果也就不同,从中我们明白了的道理。我想到了一句名言警句:(4分) (二)(12)多年来,人们总是讴歌松柏,称道杨柳,也有人颂扬木棉……可从来没有人赞美过臭椿树。 松柏常青,不畏严寒,那是傲霜斗雪的勇士,杨柳青绿如烟,袅娜多姿,不时激起人们的诗情画意;木棉那火红的花朵,象征着革命的热情和希望,不愧为南疆的英雄……这些树,受到人们的称颂,原是合乎情理的。 至于臭椿树,它皮粗色黑,谈不上雅观;枝干扭曲,不能作栋梁之材;叶有臭气,不堪入鼻。真可说是外貌丑,材质差,气味恶,有谁去喜欢它呢! 但是,久而久之,我发现臭椿树自有许多长处。 首先,它成长快,一年小,二年大,三年过后树冠就可以荫庇行人和耕畜。其次,椿树的树叶是椿蚕的饲料。尽管人们厌恶椿叶的臭气,臭椿树还是默默地养育着那些蚕儿。再次,臭椿树对于人几乎一无所求。随便一粒种子,不管风把它刮到什么地方,只要有一点合适的土壤,它都会自己发芽,成长。它从不会让虫蚁蛀蚀,无须人们的特殊关心和照料。长成后,它悄然把自己的子孙交给风儿带往异域他乡,安家落户。 臭椿树就是这样,虽然其貌不扬,其味不香,但是它仍在悄悄地、不声不响地造福于人类。 松柏理应讴歌,杨柳值得称道,木棉应受颂扬……而我内心深处,却总想着要赞美臭椿树,歌颂它那无愧于自己的生命,尽管受到冷遇,却仍然默默地做出贡献的崇高品格。 1、把文中“赞美”一词的近义词找出来。(1分) 2、给文章拟一个标题,写在文前横线上。(1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知识点归纳

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14《再见了,亲人》 1.内容简介 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课文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 3.重点词语雪中送炭:是指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 4.重点句子 ①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一个问句和一个感叹句(3、4句),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的关心体贴; 一个反问句和一个重复否定句(6、7句),更充分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永不忘怀的深情厚谊。 ②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这段话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 ③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这段话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 ④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这段话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使用反问句,无论是在情感的抒发,还是在语意的加重上,其表达效果都胜过了陈述句。 15《金色的鱼钩》 1、内容中心 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重点句子 ①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2019-2020年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练习设计

2019-2020年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练习设计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 成绩: 一、填空题: (25分) 1、( )÷24=8 3 =24 :( ) =( ) % 2、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3、用2、3、 4、6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式:( ) 、( )。 4、在一个比例中,如果两个外项的积是21,其中一个内项是3 2 ,则另一个内 项是( )。 5、小林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骑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成( )比例. 6、在A×B=C 中,当B 一定时,A 和C 成( )比例,当C 一定时,A 和B 成( )比例. 7、一种精密零件长5毫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2:1的零件图上,长应画( )厘米。 8、在一幅中国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厘米,而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8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9、A 的32与B 的4 3 相等,那么A ∶B =( )∶( ),它们的比值是 ( )。 10、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38厘米,这两地的实际 距离是( )千米. 11、甲乙两数的比是5:3,乙数是60,甲数是( )。 12、糖水的重量一定,糖的重量和水的重量( )比例. 二、判断题:(10分) 1、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 2、两根同样长的钢筋,其中一根锯成3段用了12分钟,另一根要锯成6段,需要24分钟。 ( ) 3、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它的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 ) 4、在一幅地图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 5、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扩大2倍 得到一个新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 6、 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同时5X —7Y=0,X 和Y 不成比例。( ) 7、如果3a=5b ,那么a :b=5:3。 ( ) 8、分数值一定,它的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 ) 9、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周长和它转动的圈数成反比例。( ) 10、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例。 ( )。 三、选择题:(20分) 1、一条路的长度一定,已经修好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2、《数学学习报》的单价一定,订阅份数与总价(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3、比例尺 8 16 24千米 表示 A 、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2400000 1 。 B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倍。 C 、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为1 :800000 4、在比例尺是1 :8的图纸上,甲、乙两个圆的直径比是2 :3,那么甲、 乙两个圆的实际的直径比是( ) A 、1 :8 B 、4 :9 C 、2 :3 D 、8 :1 5、表示x 和y 成正比例的关系式是( )。 A 、x+y=k (一定) B 、x y = k C 、x y = k (一定) D 、xy=k (一定) 6、在下面各比中,能与31:4 1 组成比例的比是( )。 A 、4:3 B 、3:4 C 、41:3 D 、41:31 7、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10天,乙队要8天,甲乙两队工效比是 ( )。 A 、10:8 B 、5:4 C 、8:10 D 、4:5 8、下面两种数量中不成比例的是( )。 A 、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B 、某同学从家到学校的步行速度和所用时间 C 、圆的半径和面积 D 、圆的直径和周长

苏教版牛津英语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4food知识点与课文讲解

Unit4 food 一.词组 take more exercise 多锻炼 walk to school 步行上学 three time a week 每周三次 keep healthy 保持健康 join the army 参军 the love of one’s country爱国心 want to be 想成为…… play cards 玩牌 play games 做游戏 get …from…从……获得(得到)……would like(sb.)to do sth 想要(某人)干某事 less than 不到 how much/many 多少 keep fit 保持健康 not at all 根本不;一点也不feel worried 感到忧虑 Good luck with sth/to sb 祝好运 be busy doing sth 忙于干……give sb sth.=give sth to sb 给某人某东西 二、日常用语 We need an egg and a tomato for the soup. 我们需要一只鸡蛋和一个西红柿做汤。Would you like a glass of water? 你想要杯水吗? Let’s make a pancake.我们做个薄煎饼吧。 How to keep fit? 怎样保持身体健康? 三、知识讲解 1. Let’s have a hamburger.我们吃个汉堡包。 ①let's=let us, let后面用动词原形即Let’s do sth.“让我们干……吧。” 例如: Let’s have a rest.让我们休息一下吧。 Let’s play games.让我们做游戏吧。 〖注意〗 let’s开头的祈使句,其反意疑问句在句末加shall we?表示包括听话人在内的一种建议。 如果不表示建议,而是提出一种请求,表示允许,不包括听话人在内时,则let us 不缩写成let’s,其反意疑问句为will you? 我们踢篮球,好吗?(表示建议)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试卷(优质)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六()班姓名:成绩: (同学们,这可是你六年级的第一次语文月考哟,祝你成功!)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3分) Yōu yǎ zhēng zhēng rì shàng bó bó xián qì ()()生机()()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间画横线。 鼻涕(dì tì)汝(nǜ rǔ)辈养尊处(chǔ chù)优屏(píng bǐng)住呼吸空(kōng kòng)地汲(jí xī)水 三、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3分) 专心()无()无故再接() 惊心()莫名()()图治 四、将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归类。(2分) 1、①名义②莫名其妙③不可名状 ()和()加点字意思相同。 2、①座无虚席②不虚此行③虚度光阴 ()和()加点字意思相同。 五、用线连接相对应的内容。(4分) 朱自清《顶碗少年》说明“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沈石溪《匆匆》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 丰子恺《最后一头战象》蕴含“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赵丽宏《手指》说明时间飞逝,应珍惜时间。 六、词句积累。 1、补充名句再写一句类似的名句(3分) 悠悠天宇旷, 独在异乡为异客, 一而鼓, ,万事成蹉跎。 孔夫子搬家—— 2、仿写句子。(2分)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过去的日子如,

过去的日子如, 3、时间来去匆匆,请写一句你平时积累的或创作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送 给你的同学。注意字体写工整些哟!(2分) 4、选出句序对调后意思不变的一项。()(1分) 1、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1、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2、我不犯人,人不犯我。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1、艳若桃李,冷若冰霜 2、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2、冷若冰霜,艳若桃李 七、情境反应。(3分) 妇女节这天,我会亲手制作一个贺卡送给我的老师(或妈妈),并对她说: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桃花心木》回答下面的问题。 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偶然)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原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zhá zhā)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练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 单元主题是:理想和信念。 10 古诗三首 马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

呢? 这首诗通过叹咏马的命运,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却不被重用的情感。 石灰吟[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诗人以石灰来比喻自己,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课文主要有四篇,分别是《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其中《秋天》属于散文,短小精悍,语言通俗易懂;《小小的船》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小诗歌,语言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是非常经典的一首诗歌;《江南》是一首汉乐府,语言符合一年级学生的逻辑关系,学生读起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四季》是一篇具有拟人色彩的现代诗歌。其后还有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小松鼠找花生》。 二、单元分析: 《秋天》写出了秋天独有的美景,《小小的船》是一篇韵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韵文中形象的比喻,奇妙的想象,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江南》是一首古诗,选自《汉乐府》。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这首诗共七行两句话。诗句的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的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我看见……”的句式说话,发现汉字的规律,指导书写生字。 3.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4.初步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字,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主动识字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五、教学措施: 1.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 2.引导学生在在发现中学习,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拼音教学中,尽量做到在游戏中学习,尝试让学生看图创编儿歌,体验发音的方法。 3.课文中的事物学生不一定都熟悉,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丰富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讲究方法,拼读中养成读轻、读短的好习惯,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字母的位置、笔顺,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本单元课时安排: 略 七、教学片段: 1、创设境遇。儿童,尤其是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学习课文,学习母语,离不开与文本关系紧密的“境遇”。境遇就是背景(包括认知背景、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就是活的经验。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内容是关乎季节的、自然的,这些季节的、自然的描写对象只有与学生的认知、生活融为一体,学习才是有境遇的,才是亲切的。学习《秋天》的时候,也正是大自然的秋天景象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教学要走进大自然,或者将学生对大自然的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第一单元试卷(答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nuó yí zhēng róng kū wěi zhuān xīn zhìzhì (挪移) ( 蒸融) (枯萎) ( 专心致志) duàn liàn yōu yǎ fǔ hè yǔzhòng xīn ch áng ( 锻炼) ( 优雅) ( 附和 ) ( 语重心长 ) 二、比一比再组词。(8分) 挪(挪移)蒸(蒸融)秧(秧苗)萎(枯萎) 娜(婀娜)丞(丞相)映(映照)委(政委) 番(一番)锻(锻炼)雅(优雅)勃(勃勃) 翻(翻腾)缎(绸缎)难(困难)脖(脖子) 三、我能仿照写这几个词语。(6分) 徘徊喧哗窈窕徘徊喧哗窈窕 头涔涔泪潸潸头涔涔泪潸潸 惊心动魄养尊处优惊心动魄养尊处优 四、选词填空。(5分) 玩赏欣赏观赏 1、春节期间,爸爸带我到中山公园(欣赏)了在这里举行的全市花卉展览。 2、叔叔送给我一张巴西国家队对中国国家队的足球赛票,使我有幸坐在工人体育场的看台上(观赏)到一场高水平的精彩球赛,真是太开心了。 3、我正在(玩赏)一部会自动转向的玩具小汽车,妈妈叫我都没有听见。 陈列罗列 1、光(罗列)事实是不行的,必须加以研究分析。 2、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出土文物。 五、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8分) 例:我们上课时要专心听讲。 我们上课时要积极开动脑筋。 我们上课时不但要专心听讲,而且要积极开动脑筋。 1、海洋是一座自然资源的宝库。

海洋是一座知识的宝库。 海洋既是一座自然资源的宝库,也是一座知识的宝库。 2、乡亲们自己吃苦受累,舍弃一切。 乡亲们要保证边防战士粮足弹满,以便狠狠打击入侵的敌人。 即使乡亲们自己吃苦受累,舍弃一切,也要保证边防战士粮足弹满,以便狠狠打击入侵的敌人。 3、蚕儿为大伙织茧一丝不苟。 蚕儿得到了人们的热情称赞。 因为蚕儿为大伙织茧一丝不苟,所以得到了人们的热情称赞。 4、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些不足之处。 这篇文章的感情真挚,内容具体充实。 虽然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些不足之处,但是这篇文章的感情真挚,内容 具体充实。 六、按要求,理解句子。(6分)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从中你感受了什么?) 我感受到了时光易逝。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七、日积月累。(12分)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墨子》 4、朝看东流水,暮看西日坠。《明日歌》 5、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 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2017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完全解读

第四单元 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读顺课文。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背诵文言文。 3.了解并识记重要的文学常识。 4.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文言文,了解文言文大意。 5.学会略读这种快速阅读的方法。 6.理解本单元几篇文章的表现手法。 1.反复诵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略读课文,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大意。 3.理解本单元几篇文章的表现手法。 4.学习《短文两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1.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2.学习《驿路梨花》中中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3.在《最苦与最乐》中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4.体会《短文两篇》中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高尚品德、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本单元所选四篇文章,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议论的,有文言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通过生活和工作中几件小事的记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赞颂了叶先生“确是人之师表”的高尚情操。 《驿路梨花》,作者构思谋篇独具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成,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陋室铭》一文通过对陋室内外情景的描述,极力形容“陋室不陋”,全文轻松活泼,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 《爱莲说》中描绘的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以自况,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表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辨析几种常见的文言现象。 2.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文言文,了解文言文大意。 3.略读课文,理清层次,把握文章的大意。 4.理解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练的语言。 5.理解并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2019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第一单元试卷(答案)

2019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第一单元试 卷(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nuó yí zhēng róng kū wěi zhuān xīn zhìzhì (挪移) ( 蒸融) (枯萎) ( 专心致志) duàn liàn yōu yǎ fǔ hè yǔzhòng xīn ch áng ( 锻炼) ( 优雅) ( 附和 ) ( 语重心长 ) 二、比一比再组词。(8分) 挪(挪移)蒸(蒸融)秧(秧苗)萎(枯萎) 娜(婀娜)丞(丞相)映(映照)委(政委) 番(一番)锻(锻炼)雅(优雅)勃(勃勃) 翻(翻腾)缎(绸缎)难(困难)脖(脖子) 三、我能仿照写这几个词语。(6分) 徘徊喧哗窈窕徘徊喧哗窈窕 头涔涔泪潸潸头涔涔泪潸潸 惊心动魄养尊处优惊心动魄养尊处优 四、选词填空。(5分) 玩赏欣赏观赏 1、春节期间,爸爸带我到中山公园(欣赏)了在这里举行的全市花卉展览。 2、叔叔送给我一张巴西国家队对中国国家队的足球赛票,使我有幸坐在工人体育场的看台上(观赏)到一场高水平的精彩球赛,真是太开心了。 3、我正在(玩赏)一部会自动转向的玩具小汽车,妈妈叫我都没有听见。 陈列罗列 1、光(罗列)事实是不行的,必须加以研究分析。 2、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出土文物。 五、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8分) 例:我们上课时要专心听讲。 我们上课时要积极开动脑筋。 我们上课时不但要专心听讲,而且要积极开动脑筋。

1、海洋是一座自然资源的宝库。 海洋是一座知识的宝库。 海洋既是一座自然资源的宝库,也是一座知识的宝库。 2、乡亲们自己吃苦受累,舍弃一切。 乡亲们要保证边防战士粮足弹满,以便狠狠打击入侵的敌人。 即使乡亲们自己吃苦受累,舍弃一切,也要保证边防战士粮足弹满,以便狠狠打击入侵的敌人。 3、蚕儿为大伙织茧一丝不苟。 蚕儿得到了人们的热情称赞。 因为蚕儿为大伙织茧一丝不苟,所以得到了人们的热情称赞。 4、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些不足之处。 这篇文章的感情真挚,内容具体充实。 虽然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些不足之处,但是这篇文章的感情真挚,内容 具体充实。 六、按要求,理解句子。(6分)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从中你感受了什么?) 我感受到了时光易逝。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七、日积月累。(12分)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墨子》 4、朝看东流水,暮看西日坠。《明日歌》 5、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 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