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滇黔桂金成矿带

滇黔桂金成矿带

滇黔桂金成矿带
滇黔桂金成矿带

第一章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复合部位,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锡、钢(钨)矿产总储量位居全国之首,锑、锰、银、铅、锌也具有优势,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该区共发现金矿床(点)200 余处[1],是我国公认的卡林型金矿集中区。

1995 年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主持华南地区物探、化探、遥感成果编图,滇黔桂“金三角”作为重点片区进行综合解译,提出扬子地块与华南褶皱带的西部界线应由原来的弥勒-师宗-罗甸断裂改为大新-三江隐伏断裂,所谓的滇黔桂“金三角”实则为一个变形(双菱复合)菱环块体,由红河、弥勒-师宗、水城紫云-罗甸-南丹-可池-昆仑关、凭祥-南宁(大新三江断裂南侧)壳层断裂所围限(含越南北部一部分),并认为是扬子地台分离出来的独立地块,构造基底与扬子地块相同,其东西两侧分别为昆明山字形构造和柳州山字形构造,主体应力方向自北而南,而“华夏板块沿着北西方向向扬子板块水平挤压作用”[2]加上印支期即已开始活动的红河和南丹-昆仑关走滑断裂的作用,共同形成了本区现有的构造格架(图1)。

1.1 区域地层

本区地层总体南老北新(图2),现从老到新简述如下:

本区出露最古老的地层为前震旦系瑶山群(Ptys)和马关群(Ptmg)深变质岩系,岩性由各类片麻岩、变粒岩夹斜长角闪岩、大理岩及石英电气石岩组成,普遍混合岩化,属海槽型沉积,分布于右江褶皱块体的西南边缘带。

震旦系:早震旦世,屏边地区为次深海相巨厚的细碎屑岩,复理石及类复理石韵律发育,为浊流沉积特征。右江块体的北西侧陆良一带为平缓海域或海陆交互相碎屑沉积。至晚震旦世全球性冰川期开始,牛头山地区和瑶山地区形成古岛(陆)(牛头山古陆和越北古陆)[3]。

寒武系:较完整出露于滇东南的南部和零星出露于桂西德林、德隆、和温、那甲、钦甲、下雷、西大明山及高峰山等地。其下统由海相炭质页岩、泥板岩、细粉砂岩等组成,底界与屏边群整合接触;中统的中下部为海相页岩、砂泥岩夹灰岩,局部出现次深水相热水沉积岩和硫化物沉积,上部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泥质白云岩夹砂页岩;上统为海相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泥质条带灰岩,本岩系是区内锡、银、铅锌矿产赋存的重要层位。

奥陶系:仅在滇东南地区出露下奥陶统和部分中奥陶统,向东至桂西普遍缺失,下统由海相白云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石英砂岩、砂页岩组成,其底与寒武系呈整合接触;中统下部以石英砂岩为主,夹泥灰岩透镜体和页岩层,上部为泥质灰岩和灰岩。

图1-2 滇黔桂“金三角”及邻区区域地质简图

志留系缺失,缺失原因可能是奥陶纪末期南极冰盖凝聚导致海平而下降事件的结果。

泥盆系:广泛出露于本区南部和东北部,不整合超覆于中上寒武统和中下奥陶统之上。早泥盆世早期,本区普遍接受海相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沉积,向西至蒙自白牛厂变为陆相砂砾岩。从早泥盆世郁江期开始,本岩系水平分异为浅海台地相和深加次深水的台沟相,在一些台沟中有火山碎屑岩沉积。台地相主要由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组成,主要分布于盆地的边缘。台沟相由泥晶灰岩、泥灰岩、硅质岩、含磷粘上岩组成,局部有含锰硅质岩、碳酸锰矿、热水沉积岩、硫化物和火山碎屑岩等,主要分布于靠近盆地中心的部位。泥盆系是本区锡、铅、锌、银、金、锑、铁锰和重晶石等矿产赋存的重要层位。

石炭系:广泛分布于本区的周边和中部碎裂台地上。其岩相也分为台地相和台沟相。台地相主要为泥晶灰岩和白云岩,台沟相分布大致与泥盆系台沟相重合,为一套深色隧石团块泥灰岩、灰岩、硅质页岩、硅质岩和含锰磷硅质岩等。在滇东南广南坝达见中基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是桂西同生沉积锰磷矿产层位之一。

二叠系:分布范围同石炭系,据石油钻井资料(黄开年,1986,沿南盘江大片二叠系分布区之下,隐伏的峨眉山玄武岩厚数百米至千米。二叠系在东经106°以西下部栖霞茅曰组台地相为生物灰岩、灰岩及礁灰岩,台沟相为隧石条带灰岩、泥灰岩、硅质灰岩和硅质岩;上部一般为海相基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再上为海陆交勺_相,含煤炭质页岩、粉砂岩、海相生物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在深水相中为硅质泥岩、硅质岩、沉凝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等。东经l06°以东的桂西地区缺失峨眉山玄武岩,合山组中偶见薄层凝灰岩。本岩系是金、锑

等矿产的重要赋矿层位,并有铅、锌、铜、银等矿产产出,受峨眉地慢热柱影响,开始发生区域性变质和花岗岩化作用,形成个旧、薄竹山、都龙、昆仑关和其他隐伏花岗岩的雏形。华力西旋回末期,“滇黔桂盆地”重新又上升为陆地。

三叠系:本区分布最广的岩系。二叠系是南盘江凹陷盆地重要特征之一,其周边是台地碳酸盐岩相,中心是深水盆地相的火山碎屑岩和浊流沉积岩,两者之间为过渡斜坡相或互层相,各相区沉积厚度差异甚大。台地碳酸盐岩相以黔西南发育最好,向西南方向延伸至云南罗平、开远、个旧、文山及广南一带,向东至广西平果等地。该相区的下部为飞仙关组粉砂岩和粘上岩,中部为中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上部为陆相含煤粘上岩和页岩、粉砂岩;盆地相主要沿南盘江、右江两侧发育,下部罗楼组由粉砂岩、泥灰岩、硅质页岩、砾屑灰岩和凝灰岩、沉凝灰岩等组成,上部则由巨厚砂泥质浊积岩和钙质粘上岩组成;过渡斜坡相相区是卡林型金矿和锑汞等低温矿产的主要赋矿层位。

侏罗系缺失,仅在本区边缘地带有小而积出露,如红河谷地及水城-紫云断裂带上,岩系由紫红色粗细砂岩组成。白坐系第二系为一套山间断陷盆地形成的红色砂、泥岩及砾岩层,不少盆地中有第二系褐煤、石膏和膨润土的沉积,砚山、马关盆地在第二系底部见流纹斑岩。

第四系:以河湖相松散堆积为主,主要分布于河流阶地、河漫滩及一些小盆地之上。

1.2 岩浆岩及其演化

滇黔桂菱环块体的基底是活动性较大的右江块体,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岩类组合复杂且与成矿关系密切。从加里东期(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和片麻状花岗岩)、海西-印支期(基险超基性熔岩、侵入岩)、燕山期(主要为花岗岩的重熔和侵位以及(碱)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再次侵入)、喜山期(以偏碱性的基性、酸性侵入岩、喷出岩为主)皆有岩浆活动,尤以海西-印支期基性-超基性熔岩、侵入岩岩浆活动为甚,本期相应的侵入岩体星罗棋布,大小不一,主要有富宁-那坡、马关-麻栗坡八布、普安,盘县、西林-隆林、阳好-八渡岩体群及镇宁贬脚出露的煌斑岩等。

研究表明,海西一印支期基性岩浆活动为地慢柱成因。

1.3区域物理场

滇黔桂“金三角”位于中国东部重力梯级带上,反映了该区处于地壳结构和地壳厚度的转换部位。而这种转换部位,又常常是成矿的有利部位;磁场总体特点是较平静和单调,属典型的沉积岩弱磁场。

1.4区域化学场

滇黔桂“金三角”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表明,该区是一个Au的地球化学高背景区。Au平均含量1.63×10-9,同时As、Hg、Sb亦以高背景为基本特征。据元素含量分布情况,黔西南地区有西部扬子台地碳酸盐岩相和东部右江浅海陆源碎屑岩相两个地球化学背景区,其中扬子地球化学区内碳酸盐岩广布,Au、As、Hg、Sb元素含量离散性较大,总体背景值较高,元素含量起伏变化舒缓,只在局部或金矿点附近浓集形成异常;右江地球化学区内大片出露陆源硅质碎屑岩,是一个造山型褶皱带,元素含量变化离散性小,区域分布呈大面积低缓起伏,浓集多出现在已知矿点附近,且异常强度大,规模大,多与断裂蚀变带配套,远离断裂蚀变带异常值迅速降低。Au及其相关元素As、Hg、Sb等的背景值虽然比扬子地球化学区稍低,仍属于高背景区。

图1-3 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床(点)分布图(据李朝阳,1995)

1.三叠系;

2.古生界;

3.元古宇-震旦系;

4.花岗岩;

5.花岗斑岩;

6.石英斑岩;

7.偏碱性超基性岩;

8.断裂;

9.金矿床(点);10.锑矿床;11.汞铊矿床;矿床(点)编号:1.烂泥沟;2.三岔河;

3.烂木厂;

4.紫木凼;

5.大厂;

6.戈塘;

7.雄武;

8.鲁布格;

9.陇纳;10.者隘;11.雄武;12.丫他;13.板其;14.百地;15.浪全;16.赛鸭;17.高龙;18.八渡;19.木利;20.革档;21.金牙;22.逻楼;23.明山;24.六午;25.林布;26.叫曼;27.丹寨;28.苗龙

第二章主要控矿因素

2.1盆地演化对金矿化集中区的控制

(1)空间分布。本区卡林型金矿床及金矿(化)点的分布未超出盆地的范围,并多集中于盆地中央的小断隆周边,说明伴随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形成的断裂构造、岩浆活动及沉积岩系对金矿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时间控制。盆地演化对金矿化的时间控制一是表现为赋矿层位皆为从盆地形成至结束阶段形成的地层,即主要为下泥盆统、下石炭统、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和中三叠统细碎屑岩、粘土岩等;成矿作用的时间(70~220Ma)与盆地演化晚期形成的(复活)大断裂的时间(印支期)一致。在盆地形成接受沉积时期,东南的云开古陆及西北的康滇古陆都提供了高金丰度值的物源。盆地演化后期的地热异常及构造活动促使矿质活化并在具低压空间的次级断裂破碎带内成矿。

2.2含矿建造

在古陆块及盆地基底分布的泥盆系碎屑岩层中含金丰度为0.5×10-9—89×10-9,平均

4.6×10-9,高于地壳克拉克值4×10-9。该高丰度金源层为裂陷盆地沉积提供了金矿物质,成为三叠系中金矿床形成的间接物质来源。

热水沉积含金硅质岩建造,在盆地裂陷期伴随火山岩浆活动形成的热水沉积硅质岩,由硅化粘土岩、粉砂岩夹健石灰岩等组成,尤其是火山碎屑岩中含金丰度在44.7×10-9—54.33×10-9,表明火山岩浆活动为盆地提供了丰富的矿质来源,局部形成热水沉积型金矿或火山热液交代型金矿。如产于茅口灰岩之上、龙潭炭质泥岩之下的硅化角砾灰岩中的戈塘金矿,矿石为隐晶质胶状结构,具有热水沉积成因特点。南盘江构造域下三叠统的硅质角砾岩建造中,局部形成层状沉积型矿体,如板其金矿及高龙金矿的底部矿体(图2-1)。

图2-1 板其金矿床剖面图

1.礁灰岩

2.罗楼组

3.许满组第一段下亚段

4.许满组第一段上亚段

5.许满组第二段

6.许满组第三段

7.礁

灰岩8.角砾状灰岩9.硅化10.金矿体

含金碎屑岩建造,主要为南盘江构造域与北盘江构造域的中三叠统的中细砂岩夹层,包括许满(百逢)组的厚层细砂岩及边阳(河口)组的细砂岩夹层中均有金矿体产出,如Y他金矿、烂泥沟金矿、高龙金矿及金牙金矿产于细砂岩层的破碎带中。就非蚀变岩原岩而言,粘土质细碎屑岩的含金丰度显然高于细砂岩类粗碎屑岩,因此碎屑岩中的金矿化大部分是沉积期后热液富集形成的。

2.3控矿构造

2.3.1基底构造

裂陷盆地基底凹凸不平,分布一系列基底隆起的穹窿构造,主要矿田大部分分布于隆起构造周边及其附近的沉积盖层中。如南盘江构造域的高龙金矿、板其金矿、金牙金矿;普安一安龙构造域的戈塘金矿、紫木幽金矿,以及赖子山隆起附近的烂泥沟金矿等。其中板其、高龙金矿围绕弯隆构造形成半环形的矿化带(图2-2),而烂泥沟金矿、金牙金矿、紫木幽金矿则受弯隆构造附近的褶皱断裂破碎带控制。

图2-2板其金矿区地质略图

T2x2、T2x3、T2x4.三叠系中统新苑组二三四段T1z.三叠系下统紫云组P2.二叠系上统

P1.二叠系下统 1.背斜 2.断层 3.砷矿点 4.金矿体

2.3.2同生断层

盆地基底凹凸不平的隆起多为同生断隆,边缘有一系列同生断层分布。这种贯穿地壳的同生断层具有长期多阶段活动的特点,作为同沉积期及沉积期后热液活动的通道,成为深源成矿物质的导矿构造,或者为成矿期提供了成矿物质造成沉积岩岩系中矿质初步富集,或者为成矿期直接提供成矿物质来源。总之,底部隆起边缘的同生断层是重要的导矿构造,其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2.3.3矿床构造

沉积岩系中的卡林型金矿,虽产于一定的岩性层位中,但到目前为止,除产于盆地底部硅质岩中的金矿床外,还没有证据表明是沉积富集矿床。而主要的矿床则均表现为沉积期后热液矿床,因此除与岩性的孔隙度渗透率有关外,更主要的表现为与断裂褶皱的关系。

紧密褶皱伴生的走向断裂破碎带是有利的赋矿构造,构造带中高孔隙度的细砂岩是有利的赋矿岩,因此有很多矿体是赋存在构造透镜体中。

在烂泥沟矿区内,出露地层有下三叠统罗楼组碎屑灰岩、生物灰岩夹硅质岩条带及硅质岩结核;中三叠统下段许满组厚层灰褐色泥岩、泥灰岩粉砂质泥岩夹两层细砂岩,均具有金矿化。姚家田金矿点产于下部细砂岩夹层的构造透镜体中,顶部瘤状灰岩薄层(原定呢罗组)是烂泥沟矿区的标志层,相当于南盘江构造域百逢组顶部高钙层。中三叠统上段边阳组下部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其中明显发育有包卷层理组成的边缘滑塌构造;上部钙质泥岩、细砂岩互层。烂泥沟金山主矿体产于边阳组上部由钙质泥岩、细砂岩互层组成的紧密褶皱加断裂的破碎带中,林坛矿体则是一细砂岩构造透镜体形成均匀的金矿化体(图2-3)。

在金牙矿区,含矿地层为百逢(许满)组中部的泥岩、白云质泥岩夹粉砂岩、细砂岩透镜体,主含矿地层低于烂泥沟含矿地层。矿体为沿两条近南北向断裂带间的引张裂隙带充填矿化,因此形成斜列式的矿体排列形态。

图2-3 烂泥沟金矿区构造岩性图

1.灰岩、泥灰岩

2.细砂岩

3.泥质岩

4.断层

5.破碎带T1l.下三叠统罗楼组

T2x.中三叠统许满组T2b.中三叠统边阳组Au.金矿化带

2.3.4矿田构造

不同构造域内构造形迹对其中的矿田构造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如南盘江构造域内以近东西向的褶皱、断裂为主,其中的板其、丫他及高龙金矿均分布在近东西向隆起带边缘的褶皱断裂破碎带中。普安一安龙构造域内的金矿则以NE向的断裂构造形成矿田构造的主体,如大厂一雄武矿田、戈塘矿田均为NE向的挤压断裂构造控矿。

但更多的是不同构造域交合部位不同构造形迹相交形成的复合矿田构造,如南盘江构造域东西向构造形迹与北盘江构造域NW向构造形迹相交,形成金牙矿田构造主体;北盘江构造域NW向构造与普安一安龙构造域NE向构造相交形成烂泥沟矿田构造的主体。而紫木函矿田NW向的矿田构造则明显受到NE向断裂的破坏。

第三章矿床分类

根据矿床产出的区域环境、含金建造的沉积相及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将滇黔桂接壤区的卡林型金矿床划分为三种矿床地球化学类型,分别称之为:金-锑-黄铁矿型、金-汞-(铊)型和金-砷-(锑)型矿床,它们的主要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如表3-1。

据表3-1可以获得以下认识:①不同矿床地球化学类型的金矿床,其产出的区域地质环境不同。金-锑-黄铁矿型矿床和金-汞-(铊)型矿床产于西北部的台地相区,其矿化主岩是在裂谷带发展的裂陷初期或扩张沉陷初期,在滨岸-滨海潮坪相形成的火山-陆源碎屑岩和在局限-半局限台地浅海形成碳酸盐岩-粘土岩建造,金-砷-(锑)型矿床产于东南部地广海盆地相区,其矿化主岩是在裂谷带强烈沉陷时期,在广海盆地边缘斜坡(主要是下斜坡)相形成的浊流沉积建造。②不同矿床地球化学类型的金矿床,其共生的矿化或化探异常的元素组合不同。与金-锑-黄铁矿型矿床共生的矿化是锑矿化,化探异常元素组合中,出现Nb、Ni、Cd、Zn等;金-汞-(铊)型矿床产于汞铊矿带(田),化探异常元素组合中,出现了B、F、Li、Tl、V、Ag等;金-砷-(锑)型矿床产于砷(雄黄)、锑矿化带内,化探异常元素组合中存在Ba、Sr、Cr、Co等。③不同矿床地球化学类型的金矿床,其矿石类型、主要载金矿物及特征矿物不同。金-锑-黄铁矿型矿床主要矿石类型是黄铁矿质矿石,主要载金矿物是黄铁矿,矿石中常见萤石;金-汞-(铊)型矿床的主要矿石类型是碳酸盐质矿石、黄铁矿质矿石,主要载金矿物是黄铁矿、方解石和白云石,特征矿物是红铊矿;金-砷-(锑)型矿床的主要矿石类型是砷质矿石、粘土质矿石和黄铁矿质矿石,载金矿物是毒砂、粘土矿物和黄铁矿,特征矿物是自然砷。④包裹体成分和氢、氧同位素组成资料表明,不同矿床地球化学类型的金矿床,其成矿流体来源不同。金-锑-黄铁矿型矿床的成矿流体是大气降水和岩浆演化

表3-1 滇黔桂接壤区卡林型金矿床地球化学类型及主要特征

成的溶液混合成的热液;金-汞-(铊)型矿床的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少量的地层建造水参与;金-砷(锑)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则以地层建造水为主,少量的大气降水参与。⑤矿物共生组合和包裹体成分资料表明,不同矿床地球化学类型的金矿床,其成矿流体的性质不同。金-锑-黄铁矿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其pH值、Eh值较高,显示弱碱性特点;金-汞-(铊)型矿床的成矿流体,也是pH值、Eh值较高的弱碱性流体;金-砷-(锑)型矿床的成矿流体是pH值、Eh值较低的弱酸性流体。

第四章矿体及近矿热液蚀变特征

4.1矿体特征

滇黔桂接壤区卡林型金矿床,其矿体与围岩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矿体的边界靠化验品位圈定。矿体形态多为似层状、透镜状、脉状、条带状等,沿走向、倾向常出现分支复合、膨大缩小、尖灭再(侧)现。矿体规模变化大,单个矿体长为45-1025m,厚0.51-55.00m,斜深为45-450m,矿石品位为(1.00-50.73)×10-6。

现已查明,矿床的矿物组成达成30-50种,大部分矿物是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热液作用形成的矿物显示低温热液矿物组合特征。常见的金属矿物是黄铁矿、白铁矿、毒砂、辉锑矿、雄黄、雌黄、辰砂,其次为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是石英、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水云母、重晶石、石膏、萤石等。某些矿床中存在自然砷。金呈显微-超显微状自然金产于载金矿物中,或被粘土矿物吸附。

按照矿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将滇黔桂接壤区卡林型金矿床的原生矿石划分为硅质矿石、粘土质矿石、砷质矿石、黄铁矿质矿石和碳酸盐质矿石。各类矿石的化学成分列入表4-1。

表4-1滇黔桂接壤区卡林型金矿床矿石类型及其化学成分(%)

这些资料表明:①除硅质矿石外,其他类型矿石的化学成分与矿化主岩的化学成分(粉砂岩、粘土岩或碳酸盐岩)基本一致,说明这类矿石的成矿热液出带来与矿化有关的元素外,并未引起矿化主岩成分的明显变化。②砷质矿石和粘土质矿石以Al2O3、K2O含量较高为特点,反映它们的原岩是粘土岩和粘土质粉砂岩。砷质矿石具有较高的砷含量。黄铁矿质矿石以Fe2O3+FeO含量高为特点。③处于不同区域地质背景的卡林型金矿床,其矿石的化学成分不同,产于西北部的矿石,矿石类型主要是黄铁矿质矿石、碳酸盐质矿石和粘土质矿石,且粘土质矿石的砷含量较低。产于东南部的矿床,其矿石类型主要是硅质矿石、砷质矿石和粘土质矿石,且粘土质矿石的砷含量较高。

4.2近矿热液蚀变特征

近矿热液蚀变是成矿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有效的找矿评价标志。滇黔桂接壤区的卡林型金矿床以发育中低温热液蚀变组合为特征。据作者观察,发育在这类矿床中的主要蚀变作用使硅化、粘土化(水云母化、伊利石化)、毒砂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等。部分矿床则发育了重晶石化、萤石化、辰砂化、雄黄化、辉锑矿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作用是硅化、黄铁矿化、粘土化、毒砂化、碳酸盐化等。

1)硅化在滇黔桂接壤区的卡林型金矿床中,硅化是发育最广泛的蚀变作用,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硅化具有下列特点:①硅化产物主要表现为不同的矿物组合的细小石英脉,呈网脉状沿岩石的裂隙或节理充填。细脉宽0.1-1mm,组成细脉的石英透明度好,具有油脂光泽。②与这种硅化作用形成的石英共生的矿物是黄铁矿、毒砂、辉锑矿、地开石、重晶石等。台地相区的矿床,其硅化与黄铁矿化共生;海盆相区的矿床,其硅化与黄铁矿化、毒砂化共生。③硅化岩石的金含量为(13-93)×10-6。

2)黄铁矿化黄铁矿化表现为热液形成的黄铁矿呈细粒状自形晶或细脉(脉宽一般为0.3-1mm)产于蚀变岩石中。

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黄铁矿化特点是:①黄铁矿结晶程度好,一般为五角十二面体、八面体、立方体及其聚形晶,少数为它形粒状;②黄铁矿化形成的黄铁矿具有环带状结构,其核心为早期黄铁矿,镶边为含砷黄铁矿,也可见到数粒早期黄铁矿被后期含砷黄铁矿连结成大的聚集体,金主要赋存在含砷高的部位;③共生矿物除石英外,还有毒砂、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铜矿、白云石、重晶石等;④黄铁矿化与硅化关系密切,在硅化形成的石英细脉或网脉附近,黄铁矿含量增多、粒度增大。

3)毒砂化指毒砂呈浸染状或与石英、黄铁矿等蚀变矿物一起组成细脉产于蚀变岩中。毒砂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表现在金矿化带出现部位或金矿体内毒砂含量较高,且毒砂是主要的载金矿物。毒砂化形成的毒砂在剖面上呈现出分带性,粒度小于0.01mm的细针状、细粒状的毒砂产于蚀变带的中上部,粒度小于0.01mm的细针状毒砂与粒度为0.01-0.05mm的细柱状、板条状毒砂组成的粗细粒混杂带产于蚀变带的中下部。

4)粘土化由热液蚀变作用形成的粘土矿物呈团块状、斑点状、条带状和微脉状产于蚀变岩石中,遭受粘土化蚀变的岩石呈现褪色化。根据差热分析和X衍射分析图谱资料,蚀变粘土矿物是水云母和伊利石。

第五章矿床成因探讨

5.1成矿物质来源

1、铅同位素

从铅同位素数据可以看出(表6-1),206Pb/204Pb比值为17.636-19.530;207Pb/204Pb比值为15.451-16.092;208Pb/204Pb比值为37.871-40.854。不同产地铅同位素也有明显差异,高龙金矿铅同位素相对其他金矿床变化范围最小,组成相对稳定,其206Pb/204Pb比值为18.270-18.470;207Pb/204Pb比值为15.620-15.710;208Pb/204Pb比值为38.370-38.740。云南堂上次之,其206Pb/204Pb比值为18.542-18.836;207Pb/204Pb比值为15.571-15.634;208Pb/204Pb 比值为38.642-38.858。金牙矿床铅同位素相对高龙、堂山矿床变化范围稍大些,其206Pb/204Pb 比值为18.067-18.561;207Pb/204Pb比值为15.526-15.690;208Pb/204Pb比值为38.185-38.779。浪全和马雄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更大一些,其206Pb/204Pb比值为17.616-19.529;207Pb/204Pb比值为15.481-16.092;208Pb/204Pb比值为37.871-40.854。对5个矿床的铅同位素单阶段模式等进行计算(Doe,1974),其模式年龄最小为-456 ma,最大为610 ma。其中浪全铅同位素模式年龄为-456~270 my, u值为9.11~9. 66,Th/u值为3.80~4. 12。马雄矿床模式年龄为-218~610ma,u值为9.31~10. 31,Th/u值为3. 54~4. 03。金牙矿床铅同位素模式年龄为-78~454 ma,u值为9.30~9. 64 ,Th/u值为3. 51~3. 91。高龙矿床铅同位素模式年龄为222~305 ma,u值为9. 53~9.67,Th/u值为3. 75~3. 81。云南堂上矿床铅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12~60 ma,u值为9. 48~9. 53 ,Th/u值为3.69~3.76。铅同位素模式年龄出现负值,并且数值变化范围大,表明铅不是正常铅,铝为异常铝能用单阶段模式年龄解释。因此采用等时线斜率与铅同位素正常曲线关系做进一步研究。

表6-1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铅同位素组成

(1)金牙金矿床的铅同位素数据与正常演化曲线构成斜交的负相关线性趋势(y=-1. 7×10-1·x + 17.7,y为207Pb/204Pb,x为206Pb/204Pb,下同)。这种线性趋势表明这个矿床可能是二阶段异常铅,可能是年代较新具有低u值的岩浆热液活化了较老地层并具有较高的u 值的非放射成因铅,其矿床形成时代晚于矿体赋存层位,曲线与直线交点无时代意义。

(2)浪金矿床铅同位素数据可构成近于正常演化曲线相切的直线(y=4.25×10-2·x十14.84)。曲线与直线相交点是较大负年龄(-1588 Ma)。这种线性特征表明它们是短期二阶段异常铅,其形成交代可能是热液活化地层,中短期增长的放射成因铅,其成矿时代应明显晚于矿床赋存层位,年代较新。

(3)马雄和高龙金矿床的铅同位素分别可构成一条与正常演化曲线下相关的直线。两个矿床的一些铅同位素数据落在曲线与直线相交点延长线上(y=2.01×10-1·x+10.25,y=3.7×10-1·x+8.7),表明两个矿床的不属于两种正常铅的混合,而属于二阶段异常铅,两个矿床的上交点年龄不吻合地质的年龄。

2、硫同位素

表6-2列出了各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硫同位素组成和全硫值,从中可以看出微细浸染型金矿的硫源较为复杂。

表6-2滇黔桂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fO2、fCO2、PH、t、δ34S和δ34S∑S

其矿床硫化物的硫同位素主要具有4种类型。

2.1岩浆来源硫

金牙矿床获得37件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为-23‰~-1‰,极差为22%,平均值为-4. 8‰。采用该矿床获得的物理化学条件计算出为δ34S∑S为0‰左右,与Ohmoto(1979 ,1997)总结的岩浆来源硫同位素组成相同,表明金牙矿床硫的来源为岩浆来源硫。

2.2海水来源硫

高龙矿床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为-15.3‰~15.6‰,其中成矿早阶段黄铁矿的δ34S介于0.4‰~15. 6‰,晚阶段辉锑矿的δ34S介于-14‰~-15.3‰,从早到晚由正值向负值发展。

板其矿床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为-1.5‰~14.7‰,其中成矿第一阶段的δ34S为7. 5一14.7‰;第2阶段δ34S为7.2‰~11.0‰;第3阶段δ34S为7. 2‰~14. 3‰;第4阶段δ34S 为-4. 7‰~-1.5‰,成矿从早至晚,护δ34S同位素组成由大到小的变化规律。

柴木函矿床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变化范围为0.2‰~18‰,其中成矿第1阶段黄铁矿的δ34S为1.6‰~4. 3‰;第2阶段黄铁矿的δ34S为0. 2‰~18.0‰;第3阶段雄黄的δ34S为2. 3‰~2. 7‰,成矿从早至晚同位素组成由小变大、再变小的变化规律。

戈塘矿床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为-29.2‰~5‰,其中成矿第1阶段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为-1.3‰~5. 0‰;第2阶段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为-29.2‰~-9. 6‰。第3阶段辉锑矿的硫同位素组成为-3. 6‰~-1.8‰,具有成矿从早至晚,硫同位素组成由大变小、再变大的规律。

采用各矿床获得的物理化学条件计算出高龙矿床δ34S∑

S 为13‰;板其矿床δ34S∑

S

18‰;柴木函矿床δ34S∑S为16‰;戈塘矿床δ34S∑S为37‰,其结果和Ohmoto (1979 ,1997)总结的海相来源硫相同,矿体附近未见岩浆岩,表明硫可能来源地层。

2.3混合来源硫

马雄矿床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为-15.3‰~15.6‰,采用该矿床获得的物理化学条件计算出马雄矿床δ34S∑

S

为9‰,Ohmoto(1979,1997)总结的岩浆与海水混合硫相近,矿床深部又有岩浆,硫的来源是岩浆与地层混合。

2.4早期是地层来源,晚期是岩浆来源

丫他矿床成矿早期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为5.5‰~7.5‰,晚期为7‰~8‰,使用早

晚期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获得早期δ34S∑

S 为16‰~18‰,晚期δ34S∑

S

为6‰,这可能

表明早期成矿热液是以地层物质为主,晚期以岩浆来源为主。

根据上述硫铅同位素研究,可以获知滇黔桂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来源较为复杂,既有单一岩浆来源,单一海水(地层)来源,也有混合来源。

参考文献

[1]谭运金,刘东升,王建业,等.中国卡林型(微细浸染型)金矿[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

社,1994.

[2]刘学飞,王庆飞,杨立强,等.秦岭与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

科技情报,2008,27(5):51-60.

[3]秦运忠,唐荣富.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主要类型及其特征探讨[J].南方国土资源,

2008.

[4]毛景文,吴六灵,郑建民,等.滇黔桂矿集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年代学研究[J].桂林工学

院学报,2006,26(3):334-340.

[5]李毅,徐文忻,刘悟辉,等.滇黔桂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地球

学报,2005,26增刊:168-170.

[6]贾大成,胡瑞忠.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成因探讨[J].矿床地质,2001,20(4):378-384.

[7]苏文超,胡瑞忠,彭建堂,等.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锶同位素证据[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0,19(4):256-259.

[8]张志坚,张文淮.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矿流体性质及其与成矿的关系[J].地球科学-中国地

质大学学报,1999,24(1):74-78.

[9]刘显凡,苏文超,朱赖民.滇黔桂细脉浸染型金矿深源流体成矿机理探讨[J].地质与勘探,

1999,35(1):14-19.

[10]肖荣阁,陈卉泉,范军.滇黔桂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控矿地质条件分析[J].矿物学报,1998,

18(3):344-349.

[11]朱赖民,刘显凡,金景福,等.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时空分布与成矿流体来源研究[J].

地质科学,1998,33(4):463-474.

[12]刘显凡,刘家军,朱赖民,等.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铅同位素组成及应用[J].矿物岩石

地球化学通报,1997,16(3):178-182.

[13] 刘显凡,倪师军,金景福.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物质来源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示

踪[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7,21(3):205-212.

[14]肖龙,叶乃青,张明华.滇黔桂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构造控制特征[J].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7,17(3):234-239.

中国金成矿类型及区域成矿特征

中国金成矿类型及区域成矿特征 主要介绍: 1,金矿床的成因类型 2,金矿床的工业类型 3,中国金矿床的分布 4,中国金矿床区域成矿特征 5,与金矿床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 中国金矿床类型的划分 1, 金矿床分类综述 侧重于岩浆成矿作用为基础,以温度深度为控制条件的分类---Emmons(1913),朱夏,刘祖一,谢家荣,博罗达耶夫斯卡亚(1974) 基于矿体形态、矿化类型——Launay(1913); 中国岩金矿床地质规范;斯米尔夫;西蒙斯;王友文。 以含金矿石建造为主体——谢尔巴科夫;斯米尔诺夫;Tatsch;库伦的舍夫。 以成矿物质来源为依据——郑明华;潘辉狄。 以构造环境和成矿作用为依据——Bache 金矿床地球化学分类——栾世伟,陈尚迪,陈光远,王义文 以容矿围岩或含金建造为依据——Routhier;Boyle;加拿大地质调查所;涂光炽;罗镇宽;韦永福;陈纪明。 以成矿地质作用为依据——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贵金属专业组;陈毓川,毋瑞身进行了补充,同时对金矿的工业类型进行了厘定。 二、中国金矿床的区域成矿规律 1,环太平洋金成矿带, 环太平洋成矿带—由环绕太平洋中新生代褶皱系和地槽构成,其外围大陆的同心环为一构造岩浆活化和裂谷带。 大洋到大陆:大洋内部的面性喷发和火山岛链 洋缘安山岩线的新生代和现代火山链 东亚火山带的晚中生代和新生代的火山链——流纹岩线 陆内火山——深成作用带 著名的金矿(大于500吨)有:加拿大——Hemlo金矿;美国——Homestake金矿;巴布亚新几内亚——Lihir Isoland 金矿,Panguna金矿;澳大利亚——Olimpic Dam 金矿,Gold Mile 金矿;印尼——Grasberg金矿。 2,中国金矿床的分布规律 五大成矿域;12个成矿带;36个金矿集中区。 中国金矿床主要成矿区带及集中区 工.天山—兴安金构造成矿域(编号工) 工-1 吉黑兴安金成矿区(编号工—1) 工-1-1 额尔古纳砂金矿床集中区 工-1-2 呼玛一黑河金矿床集中区 工-1-3 嘉荫河一老爷岭(佳木斯)金矿床集中区 工-1-4 东宁一延吉金矿床集中区 工-2 北疆天山一阿尔泰金成矿带(编号工-2) 工-2-1 阿尔泰金矿床集中区 工-2—2 准噶尔金矿床集中区 工-2-3 西天山金矿床集中区

对金矿成矿认识的重新思教学文案

对金矿成矿认识的重 新思

对金矿成矿作用的重新认识 惠德峰1 周乃武2 (1.陕西省黄龙金矿,2.东北大学) 摘要鉴于沉积型金矿床(含砂金矿床)是世界上时、空分布最广的,同时也是储量最 大的金矿床,特别是根据金的地球化学性状的二重性,以及统计分析表明几乎全部的已知金矿 床都与富含碳、铁和硫的沉积沉积岩系或者是火山-沉积岩系有关。因此,可以认为岩金矿床 是同生建造水型热液矿床。 关键词金二重性金矿床含金建造成矿作用 在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业已进入一个重要的新的历史时期的时候,有必要就金矿成矿学有关的问题作以重新的思考,并以此提供给正在从事金矿找矿的同行们一些参考。 1 概要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1.1基本认识的概要回顾 浦志伟(1992)〔1〕在《黄金开发史和金矿床成因》(R W Boyle,1981)一书的译著序言中写到:“目前流行的一些有关金矿成因的观点,实际上先辈们在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甚至更早的时候就以较为原始的形式提出过;而各种学派又周期性地交替处于主导地位。这充分显示出创造性思维在探索中的能动作用,以及人类对自然认识沿螺旋式轨道不断深化的趋势”。现今依然是水火不容,壳源与幔源各持己见的状态。加之层控理论处于岌岌可危的态势,无力面对含矿岩系中金的丰度作为判别标准的提法和无法回答“大洋中脊”的成矿作用的实际,而出现了在幔源论的强大攻势下的软弱状态。特别是由于金的向心性和亲铁亲硫性,以及金矿床产于各种各样的地质环境中和条件下,似乎各种学派都具有立论的前提和依据。因此,展现出从古至今对金矿成因的反反复复、莫衷一是的认识历史与现状。 1.2问题的提出 笔者认为,几乎涵盖了全部矿床类型的金矿床是导致不同金矿床成因观的表观依据;由于金矿床广布于各种各样成矿“环境”和不同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则是造成金矿床成矿物质多源性提出的“证据”。然而人们在观察和思考金矿成矿学时却忽略了一个最最重要的事实,为什么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规模最大、储量最丰富的金矿床是南非的含铀砾岩型金矿床或者说是改造型“砂金”矿床,以及在所谓的内生或者称为岩金矿床中,储量最大,分布最广泛的金矿床同样是与沉积作用有关的含碳、铁、硫沉积岩型金矿,如穆龙套金矿、霍姆斯塔克金矿和所谓的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呢?!甚至所谓的与“花岗岩”有关金矿床为什么主要产于接触带呢?!再如,人们曾经提出过为什么巴比顿地盾绿岩带型金矿少且小,而“兰德”砾岩型金矿成为了世界金矿之最?!因此发出十分令人深思的惊叹“不是所

金属矿山六大系统方案

X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 技 术 方 案 北京森科润德科技有限公司

概述根据陕西省安监局颁发的《关于推进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1 ) 56 号文相关要求,结合矿山自身安全生产实际,积极开展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工作,并做好系统的调试和应用,充分发挥其在安全避险和生产调度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提升地下矿山灾害防范水平。 XXX公司位于 XXX峪,有2个坑口,在距一坑入口 1300米处贯通,年含金矿石产量0.6 万吨。该矿生产规模小,本着尽量减轻矿方经济负担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原有的设备、设施,开展“六大系统”建设,整体费 用为XXX万元。该项目,我方负责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联络系统的建设;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紧急避险系统由矿方自行建设,我方进行技术指导。 该矿监测监控系统需要建设 2个KJ66N中心站,12个模拟量信号监测, 8 个视频观测点;人员定位(包含考勤)系统需要建设 6 个分站;调度通 讯联络系统需要 1 台调度交换机、 9 部矿用本安型电话。 一、监测监控系统: KJ66N 型矿山安全监控系统是一套集安全、生产、网络管理、工业电视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矿山监控系统。系统采用先进的分布式处理模式,主干连接为树型结构,具体组成如下: 1、地面监控中心站及网络终端等,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地面监 控中心站及网络终端等设备之间的连接采用局域网方式;主要有主控机、数据传输接口、打印机、稳压电源、大屏显示等设备; 2、监控分站主要完成对所监测的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分类显示、报警、断电控制、与地面监控中心站的数据通讯、所接传感器的集中供电等; 3、各类模拟量传感器及断电控制器、摄像头等,负责对各监测点的物理数据采集、显示、超限报警、信号传输、对分站控制指令的执行等。 二、人员定位系统: KJ271 矿用人员管理系统由系统管理软件和系统硬件两大部分组成 1 、数据采集服务器,使用华北工控机,用作数据采集和web 发布;矿 用本安型KJ271-J 传输接口,用于RS232/CAN 信号转换;KJ271-F 矿用本安型分站。读取人员识别卡发送的信号,记录时间、地点、卡号,并把数据通过CAN总线发送到

论成矿系统

第6卷第1期 1999年3月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Earth Science Frontiers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 ,Beijing )Vol 16No 11Mar.1999 收稿日期:1998211218 修改稿收到日期:1998212228 作者简介:翟裕生,男,1930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矿床学专业。现任国际矿床成因学会矿田构造组主席。 本研究受原地质矿产部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编号:9501107)、国家科技攀登计划项目(编号:952预239和952预225)联合资助。 论成矿系统翟裕生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100083) 摘 要 成矿系统是当今矿床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矿床学向系统化、全球化方向发展的一种趋势。成矿系统是指在一定地质时空域中,控制矿床形成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和成矿 作用过程,以及所形成的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整体,它是具有成矿功能的一个自然系统。 成矿系统是在一般矿床成因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宏观上,从成矿的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有 机结合上,探讨区域尺度的成矿规律。其研究意义是深入认识成矿动力学机制,指导矿产勘查, 并有利于将成矿学信息应用到地学其它学科中去。文中还论述了成矿系统与成矿系列、成矿区 带的联系和区别,对成矿系统的基本要素、作用过程、作用产物和成矿后变化及保存4个问题作 了说明。提出以成矿的构造动力体制作为划分成矿系统大类的依据及以成矿机理作为划分成 矿系统类型的主要标志。最后以古大陆边缘构造成矿系统为例,说明构造动力型式、构造组合 与成矿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成矿系统 定义 结构 作用过程 保存 分类 成矿系列 成矿区(带) C LC P61 1 成矿系统是矿床学研究的一个趋向 面临世纪之交,地球科学研究正出现两个趋势:一是朝着系统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二是更广泛地渗入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地球科学分支之一的矿床学因其研究对象是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因在资源保证供应中发挥作用而继续得到重视,并也在向系统化和全球化发展。近年来成矿系统概念的提出并引起人们的关注,就体现了矿床学发展的一种趋势。 系统科学方法将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各种事物看作是多个系统。每一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整体。在矿床学研究中,矿床是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地质体,成矿作用及有关事物被认为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系统。成矿系统(met 2allogenic system ,ore 2forming system ,mineralizing system )一词自70年代初见于地质文献[1],反映了人们试图运用系统观念研究成矿学的趋势。在我国自1978年以来深入探索而且相当普及的成矿系列研究也属于这一方面的重要进展(程裕淇等[2],翟裕生等[3])。於崇

金矿的形成要有什么条件

金矿的形成要有什么条件 世界上的黄金宝藏,主要以岩金和沙金两种形态蕴藏于地下,此外还有伴生金.天体运行、地球形成、火爆发、古造山运动、岩浆喷涌、金元素从地核中被夹带喷薄而出等形成岩金;富含金元素的崇山峻岭,在日照风化、雷鸣电闪、狂风暴雨、山体滑坡、泥石俱下、洪水泛滥、河流稳水地段沉淀等形成沙金。 据科学的测定与推断,大约在二十六亿年前的太古代,火山喷发把大量的金元素,从地核中沿着裂隙,带到地幔和地壳中来,后经海洋沉积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最初的金矿源.大约在一亿年前的中生代,因受强大力的作用,地壳变形褶,褶露出海面,金物质活化迁移富有集,形成金矿田,即我们所说的岩金. 在岩金富集地带,岩石氧化后往往留下许多自然金.地表浅层的岩金,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与剥蚀,岩石变为沙土.因金的性质稳定,因而被解离为单体,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又因其比重大,因而在河流的稳水处沉积下来,于是形成沙金矿.同时由于沙金具有亲和力,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由小滚大,形成大小不等的颗粒金.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大的金块重达280公斤,它产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 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伴生矿床。在世界上,岩金、伴生金和沙金的储量比例,大约为:70:15:15。其中,岩金矿床,又可划分为若干成因类: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火山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热水溶滤型和变质砾岩型等。 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在世界总储量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变质砾岩型56.2%,变质热液型12.4%,伴生金9.5%,沙金8.9%,岩浆热液型及火山热液型7.0%,热水溶滤型0.9%。 从全球范围来看,按金矿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来分,又可分为四类:地盾成矿区、地台及边缘成矿区、地槽褶皱带成矿区和环太平洋成矿带。其中,产于地盾的金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5.6--27.8%;古地台盖层局部中生代活化区,占1.1--1.3%,优地槽区,占12.9--15.6%;冒地槽区,占 1.1--1.2%;而古地台盖构造区,则占47.1--47.7% 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伴生矿床。在世界上,岩金、伴生金和沙金的储量比例,大约为:70:15:15。其中,岩金矿床,又可划分为若干成因类: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火山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热水溶滤型和变质砾岩型等。 金矿一般就是原来富集金的岩石经过岩浆热液或变质等作用使金再次富集,从而形成品味比较高的可供开采的见矿石啊!金一般和富含黄铁矿的石英脉有关 在宇宙很远的地方,有着比太阳系还大的恒星,他们在燃烧中,发生聚变反应,由氢到氦,再由氦到更重的金属,最后,当聚变到金这种物质时,恒星就会发生爆炸爆炸,把大量的金原子喷射到宇宙中。之后,由一个原子一个原子的组成大的物质, 在45亿年前,地球形成的时候,很多宇宙中的小天体带有一些金,在撞击地球的时候被熔化,由于金的密度大,于是,金便往地心下沉,所以现在挖金矿都在地下, 所以,也许在地心附近有大量的黄金。金矿的形成是地球形成时期的宝贵遗产,凡此类物质均被人类称之为金。地球形成时期由于超新星爆炸,制造了很多重金属元素,其中就包括金,

黑龙江省岩金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黑龙江省岩金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从形成岩金矿床的构造条件、地层条件、侵入岩条件三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岩金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 标签:构造条件地层条件侵入岩条件 为了提高黑龙江省岩金找矿效果,使岩金地质找矿不断有所突破,查明岩金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对于今后加快找矿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1构造条件 构造作用对于金矿床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1.1不同大地构造单元控制着区域性成矿带的分布 从现有金矿床分布可以看出,古老隆起区外侧与火山盆地拗陷接壤带,是主要的控矿大地构造部位。展布方向由东部的穆棱、林口、勃利、桦南转向北部鹤岗、罗北、加因、黑河、呼玛,再折向西部额尔古纳河一带。 1.2断裂带控制着成矿的空间 我省自东向西,几个骨架式的深大断裂,如牡丹江断裂、依兰断裂、嫩江断裂、黑龙江断裂(黑龙江——嘉荫段)等与成矿区带分布密切相关。一方面,这些深大断裂在前寒武纪就已形成,并且长期保持活动,并控制了变质热液、混合岩化热液、再生岩浆热液及中生代以来的火山活动,使区域变质和超级变质带沿着断裂带发生和发育着,而金矿化的活化、迁移、叠加与富集又与这些变质作用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直接控制金矿化体的是深大断裂的次级构造断裂;大断裂对于矿化带的分布起着制约作用,而次级构造断裂控制着矿体的走向。 根据现有资料,直接控矿的主要断裂,自东向西有以下几条:(1)绥阳—老黑山断裂。南北向断裂,该断裂重力场反映明显,并控制着与次火山岩有关的一些金矿点。比如九佛沟金矿、东风沟岩金矿、金场沟岩金矿。(2)倭肯河断裂。东西向断裂,受该断裂控制的已知主要金矿床有老柞山金矿。(3)牡丹江断裂。南北向断裂,已发现很多金矿化区及矿点,如林口县刁翎-黑背砂金矿区。(4)乌拉嘎断裂。北东向断裂,它控制着中生代的火山岩的分布,主要金矿床有团结构金矿。(5)铁力-南岔断裂。近东西向,已知矿区有大安河金矿。 1.3褶皱部位控制部分矿体的存在 受构造力学的制约,特别是与一定层位有关系的矿床、矿体常赋存于褶皱背斜与轴翼部位。例如东风沟金矿床、老柞山金矿床。在火山岩构造发育区内,矿体直接受火山机构及其裂隙活火山穹窿所制约,成矿作用明显地受火山构造带所

相关文档